工商管理学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商管理学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体验目的:通过结合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对民营企业有初步的认识。民营企业的主要管理体制,体验生活。
信息收集:该厂位于浙江XX家私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座落于金华市工业园区内,交通便捷。厂区占地面积53亩。公司为中国家具协会会员企业。公司拥有先进生产设备技术。主要以设计、生产校具、家具、席梦思、环保型置物架、饰面板、地板、橱柜、实木门为主的专业化生产厂家。公司生产的校具、家具以家居的“亲和力、人性化”为设计理念,拥有专业的产品开发设计队伍,技术势力雄厚,产品无论在外观、实用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环保型置物架采用低碳钢,低冷却处理的线材,做工精细,外型美观大方,方便移动,是家居用品的首选;公司饰面板系列主要进行三聚氢胺浸渍、强化复合制造,原木的质感与色调具有超强度、防潮防虫、防燃、抗静电等优点:XX地板在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地板知名品牌”;橱柜设计个性化、优美大方,充分体现了21世纪厨房的设计理念。自1991年到2009年公司获得荣誉数不胜数,先后数次被评为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资信等级为AAA 级企业,“XX888”和省家具行业优秀企业等多项荣誉。
资料分析:木家具厂是第二厂,设有生产厂长,厂长助理,下分三个车间主管分别为校具车间主管,木门车间主管,油漆车间主管,质检员和三位统计人员及其他人员。在各主管下分组,有封边组,打孔组等等。工厂采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并从事外贸。该分厂主要的固定资产是各种生产机器及厂房。原材料的用量极大在产品转化成产成品的速度快,设独立的原材料帐簿。采用流动生产机制。因此密切相联系的组在同一车间,生产有序有效的进行。独立的产成品存放地。有利于财务的管理和会计人员的清点。浙江以民营企业为主,整个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该厂是两者的典型。技术含量较低。建立初期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主要用于购置机器等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大,年限长。
办公室:位于生产车间附件。主要的管理人员都在此办公。有生产厂长,厂长助理,三位车间主管,质检员和统计人员等其他工作人员。该厂采用轮流管理的体制,设有木家具厂管理人员休息表,以七日为一个轮回,但每天都必须有一位质检人员和三位统计人员。在办公室的醒目处设生产计划表,以促进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实时管理的有效进行。另设公共资料如家私厂文件,外贸制作图纸,校具制作图纸,生产计划单等资料一应俱全,分门别类的安放在柜中。
篇2
所谓的呼叫,也就是要求我们主动与客户交流,所以到双n实习的前几天,也就是从7月8日到7月15日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训——培养我们与客户之间的说辞,从而搭建与客户交流的心理情感桥梁。而这种培养主要也是以我们新员工自学为主,学习整个呼叫工作的流程,怎样做好笔录,怎样回答客户的咨询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
通过前段时间的培训以及自己的学习和掌握,我们的实习工作才真正步入正轨,同时,我们感觉工作起来也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效果。比如说当客户问及有关双n教育集团的问题时,我会把学到的有关双n这个企业的相关文化知识有序而有针对性的告诉客户,供他们参考和选择。还比如当客户问及有关高考查分、填志愿、补录、录取方面的话题时,我会尽所能的帮助客户,提供方便。当然,每个客户的问题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每天都必须充实自己的知识量,或者与上级主管询问交流,或者与同事伙伴沟通,所以在这方面我的感触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与不同的客户交流,同时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和上进,不管是知识掌握方面的还是沟通能力方面的,我们都在加倍的努力。正如我想的那样:做话务员工作,我们不仅是一名沟通能手,还是一名心理咨询员,更是一名合格的推销员。在此我得到了很好的体会。
当然,值得体会的还有很多,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与我们酒店专业有关的。我们工作的是一栋十五层楼的呼叫中心大厦,所以每天上下班都用电梯进出。我们在专业课上老师有提及有关电梯礼仪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实习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应用。比如电梯有宾客专用和员工专用之分,只有经理以上或外来宾客才能乘坐宾客专用型的,普通员工则不准。乘电梯时有一个先来后到之分,先到的主动靠里站,并且不要面壁而站,同时电梯里更应保持安静。另外就是餐桌礼仪方面的。公司有规定,每个小组每个月有几次聚餐的机会,在聚餐中有很多学问,第一杯酒是经理等主管举杯敬酒后用餐才开始,还有座次也很有等次之分的,哪边是主座,哪边是次座,哪桌是中心餐桌都能看出来,这是我们在学校很难学习和感触得到的。最后一点也就是酒店了,我所在的小组是负责江西省区的呼叫工作,所以对江西有些地区的酒店也是有所了解,比如萍乡的金领大酒店,樟树的兴隆宾馆,宜春的秀江宾馆、阳光大酒店,吉安的华丰宾馆。最有名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景区的有名酒店有金穗宾馆、国脉宾馆、南湖山庄等等。
在这些当中,我有必要提及这么个细节话题。那是发生在我们一次聚餐的晚上。我们小组几十个同事在酒店用餐结束时,准备返回公司,突然狂风四起,暴雨如注,所有的人此时此刻不知如何是好,那些小组负责人更是烂醉如泥,同事们不知所措,有的冒雨打的,场面乱成一团,而此时的主要负责人张经理却十分清醒有效的解决了这个场面,先是让大家不要慌,在酒店里避雨,然后打电话叫来一辆大巴,让员工们安全返公司。经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解决生活、工作中的突发事项,这不仅是我们所学习的,更是我们走向高层管理者过程中必备的管理素质和理念。
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我认识到工作其实是能力的体现,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有可能用处不大,但是没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万万不行,同时,工作更多的是我们的耐心和细心,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际的去工作,把基本的工作做好,才能赢得上司和同事的信赖,更而体现自己的价值。
篇3
1、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人思考和掌握。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认真思索如何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仅通过课堂灌输无法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1.2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的资质、能力、兴趣有很大差别,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实践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1.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也最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在竞争激烈的商务领域尤其如此。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许多集体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与其周围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广泛协作,帮助企业或组织达成目的。
2、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2.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 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2.3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3.1选择与中国国情相关的教学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单就这些年案例的分析,就足够作为我们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内容,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出自我国自己的发展实践,能够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相对于之前的对国外理论的研兖和国外案例的分析,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工商管理的教与学。
3.2 要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只及于一点,要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连续性的整体创新,全面有效地促进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3.2.1培养人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新生一人学,就对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并结合相应的市场调查、社会调查以及企业参观活动,使学生尽快获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估。
3. 2.2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2.2.1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这里只起引导作用。
3.2.2.2模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的一些理论和实务,设计出相应的背景材料、软件程序或数学模型等,然后交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和操作。模拟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2.3现场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带到企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习或参观,然后由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工商管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髙了他们的素质和动手能力,但使用这种方法受到一定的时间、场所和企业条件的限制。
3.2.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都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既保证论文的质量,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
3.2.4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科研能力是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应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适当的科研活动。对此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将相关教师的指导计算人课时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3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3.3.1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西方许多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师或者自己开办工商企业,或者在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这样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的经验,加深了对工商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论的深化,这些教师往往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始终站在时论的前沿。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应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积极参加工商管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使自己对工商管理理论的认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3.2高校管理层应该在制度上支持教师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并没有考虑教师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致使教师无法从繁忙的校内工作中脱出身来,更无法去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既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更没有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条件;等等。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层尚未真正重视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篇4
我认为,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使学生毕业后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但是这恰恰成为许多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毕业生的最大弱项,原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工商管理学科较为重视课堂教学和与之相联系的课堂教学研究。而工商管理学科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重视非常不够,对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方面也缺乏深入研究,直接导致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的困难,正式就业率不断走低。
一、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观念上轻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二是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尚不完善;三是管理学科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比较低;四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陈旧;五是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六是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严重缺乏。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将工商管理学科各个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对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合理设计,并付诸于实践。
二、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内容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应该在理论上通过创建工商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分解原则和检验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综合测评实践教学效果,科学地评估学生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践上通过创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方法,为实现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科学的工作方法。
工商管理学科学生实践能力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管理技能培养,要求学生做到“三懂”和“四会”。“三懂”是指懂财经法规、懂商务礼仪、懂管理业务操作;“四会”是指会表达、会交际、会写作、会用电脑;二是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以及公文处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即席发言、系统仿真和辩论等情景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完成管理者角色扮演的管理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特别是创新竞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独立承担各项管理工作,满足社会需求的“产成品”。
三、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目的是: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高目标,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按照管理类专业的基本理论体系进行能力分解,以管理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式,单元式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方法上,建立互动式、体验式、模拟式、项目驱动式和自主学习式的多种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将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施上,按照实践教学单元组织实践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专项管理能力的训练到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分层次逐步实现管理学实践教学目标。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第一,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计划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教材体系、考试考核体系等子系统的建立,应该具有学科特点明显、科学体系完善、符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系统性;第二,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内容,应根据管理学科特点和所属专业课程性质来确定,应从动态性和相关性角度来创建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实施细则,突出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第三,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培养的主线,进而为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提供科学工作方法,突出本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既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它实现了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的重大转变,将会起到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作用。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是把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多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按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与科技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社会调查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主要包含三个模块:
(1)实验教学模块。实验教学分为基础性实验教学和专业性实验教学,一般包括理论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与探究创新性等实验类型。管理类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应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来建立以综合性、职业性、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管理实务操作能力、管理工作应变能力、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训教学模块。实训是指职业技能实际训练,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社会调查、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训练、情景模拟实践等实训类型。这一模块由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进而在教学功能上得到互补,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综合训练。
(3)实习教学模块。实习教学一般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通过实习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训练,使学生将相关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促进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把所学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巩固和提高,获得从事管理、经济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管理理论和管理技能向管理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转换。
2.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学计划是进行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依据,也是在规定时间内对实践性教学作出的总体规划和程序安排。在具体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应规定学生必须达到的实践技能与能力,明确规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标、任务,应按实践项目分层次地规定出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操作程序、实施要求及考核办法等,并将其落实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去。同时,在处理其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时,应采用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能力的策略,使管理理论指导管理实践,而管理实践融会管理理论,并使实践教学融于管理学科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3.实践教学教材体系的建设
实践教材是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要编写与之相匹配的实践教材。在编写实践性教材时,要把其技术指导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详细阐述学生该掌握的本专业的知识要点、实习目的、实践方法和技能要求,把一些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采用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列入实践教学内容中,及时引进一些新的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工具。在实践环节设计上,要注重管理学科相关专业课程的完整性;在实践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反映教学重点及管理过程的实际要求,使管理学科实践教材涵盖所属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完整统一。同时,在专业综合实训中,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管理理论,编制专门的实训指导手册和材料,以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岗位要求,系统训练管理技能和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4.实践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
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沙盘模拟对抗、课程实验、实习与实训、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社会调研与实践及项目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模拟实践、ERP软件教学法等。
(1)管理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案例讨论前期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第二,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学生要积极发言并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第三,案例讨论后的教师在案例讨论后作简要总结,要针对讨论的思路、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第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沙盘模拟对抗。沙盘模拟对抗是源自西方军事战争推演,它将军事上指挥作战时模拟战场情景的沙盘移植到财务管理课程之中。沙盘模拟实验课程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即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可以让学生在沙盘模拟对抗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及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一般分为以下步骤:第一,准备阶段。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一般为4~5人,组成6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制定企业运营需要遵循的规则,包括市场划分与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生产设备购买、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融资贷款等方面的约定。第二,对抗阶段。对抗开始后每一个企业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开展竞争经营,制定重要经营决策,决策的结果会直接体现在企业经营结果中。几个经营年度完成后,将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比较,效益优异者获胜。第三,评审阶段。每年的经营结果出来后。各方都要对其进行分析,适时调整企业战略。第四,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评审经营效果。
篇5
关键词:《管理运筹学》;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作为一种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是提升民众生活品质、国家治理能力的“富矿”,以大数据为基础要素的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对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必须在以往商科课程的基础上融入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的教学[1]。运筹学自二战期间诞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已成为一门集理论与实验、既严密又富启发性的学科,既可把它当作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又可将其应用于几乎所有的科技领域,特别是在生产计划、运输问题、人事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财务和会计、设备维修、更新和可靠性分析、项目的选择与评价、工程优化设计等工商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2]。结合管理学和运筹学理论,《管理运筹学》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跨学科课程,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解决科技问题的工具,在未来的管理决策中提供科学支持,培养学生定量管理的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等[3-4]。为此,充分考虑时展的要求,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特点,《管理运筹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现状分析
1.1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现状
本校《管理运筹学》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为微积分、线性代数、管理学。该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共计48个学时,其中理论课程30个学时,实验课程18个学时。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主修课程中,《管理运筹学》是少数定量化课程中的一门,也是管理的科学性在课程中的体现。但是《管理运筹学》涉及管理学、数学、计算机、运筹学等多学科交叉,在构建模型时需要有一定的多学科交叉背景。此外,《管理运筹学》理论中有大量的数学符号与公式、繁琐的求解过程步骤,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较好地掌握求解方法和技巧。正因此,《管理运筹学》课程的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存在一定的难度。《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设计大多仍停留在以教材为依托、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概念和原理等理论层面为教学重点,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学生虽然可以在实验课上按照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建模及求解,但无法与真实的问题相结合,无法主动将真实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运筹学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用所学指导实践,无法达到教学的基本目标。
1.2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关于《管理运筹学》课程调查结果分析
以本校为例,针对2019级工商管理专业的所有学生,在完成专业必修课程《管理运筹学》的学习后,通过调查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在课堂教学方面,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课程学习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还是能认识到《管理运筹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在上课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课程的难度较高,意识到认真听讲、多做练习和及时复习巩固的重要性。目前学习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知识点太多,学不会。(2)在上课形式方面,由于受疫情影响,该学年课程均采用网课形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均在线上沟通交流,沟通交流的机会有限,途径较少。但虽然是网课,整体逃课率较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时上课。(3)在课程培养方面,学生十分关注建模的讲解,希望能从《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学习中提高建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学生关注实验操作,希望提升软件操作能力。而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是理论分析,特别是很多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4)对于《管理运筹学》课程的建议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理论讲解希望线上上课,讲得详细、生动,可以多讲例题,多做练习,巩固知识,其次关于实验课希望能融入模型实践部分,尽量先给学生演示操作。
2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2.1教学目标定位不符合学生现状
对于财经类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微积分》就对数学类的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和畏难心理,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不一致,特别是还有一些转专业的学生。而且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此之前仅有数学类课程,无其他定量课程。很多学生没有较高的数理基础,定量管理的思维模式也无法得到训练。这使得后续学生学习《管理运筹学》时,无法接受不同于其他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式,而且小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运筹学理论。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学习管理学知识,对管理学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实践分析能力。但实际中《管理运筹学》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分析为辅,与学生需求不一致。
2.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管理运筹学》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方面相结合。理论学习主要采用教师课堂上讲授的方式,通常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只需要单方面听讲,缺少主动思考分析的过程,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而且涉及的知识点众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无法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学习主要为上机操作,要求学生根据每次的实验要求自主进行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这个过程中很难发现学生的薄弱点,无法保障实验课时间的充分利用,长此以往学生的热情度也会下降。经过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实施,更应该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2.3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管理运筹学》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方面主要侧重于概念的介绍、定理的推导等理论知识,对案例建模与分析的过程内容较少,而且通常仅只考虑课本中相对陈旧的知识,没有拓展运筹学的最新研究,无法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现有实践教学中的案例大部分已经用了十几年没有变化,而且只是为了单纯反映相对应的知识点,过于简单抽象,更侧重于运筹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问题差距较大,忽略了其在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性,无法跟随当今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2.4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课程主要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形式,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包含点到、课堂回答问题和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为论文考核,要求以“管理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为主题撰写结课论文。考核相对单一。而且无法完全衡量学生对《管理运筹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只是应付考试,只是为了完成论文仿照课本习题编写案例,没有将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改革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管理运筹学》课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目前教学情况,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课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重视课前自学
为了保证学生能及时掌握《管理运筹学》知识,让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疫情期间已经完成的线上课程既可以作为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源,同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并设置分析题以供课堂讨论,增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学生习题完成的情况和课堂讨论分析题的情况,可以调查学生自学的情况,摸清课程的难点,及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答。
3.2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不同于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等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管理运筹学》课程以管理为背景,在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要重视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教学对于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设计上均应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3丰富教学内容
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管理运筹学》授课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定期就运筹学最新理论、方法或案例等内容组织研讨,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使得授课内容能够跟得上时展的要求。另外,鼓励授课教师定期与其他教学团队交流,与校外教师交流,探索《管理运筹学》在工商管理专业更广泛的应用。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在所进行的项目中找寻合适的问题,尽量挖掘综合性问题,不断改进重新案例库,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企业高管来为学生上课,将实际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最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在充实案例库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切身的体会。
3.4充实教学方法
在一些理论课上采用翻转课堂[5]的方式,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讲授者,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增加小组合作项目,以小组形式完成某实际企业管理中的案例,并进行小组汇总。紧跟时展潮流,关注企业管理热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管理运筹学》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培养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收获更强的成就感。另外,完善专业实习管理体系,将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特别是定量管理的认识,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认可度[6]。
3.5优化考核方法
优化考核方法,在原有基础上加上案例展示,采用平时考核、案例展示和期末考核的多样化综合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案例展示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分析实际管理问题,从发现管理问题、管理问题的数学化表述、建模过程、仿真求解到结果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本文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并以《管理运筹学》上课真实情况为例,研究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运筹学》的教学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重视实践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2)通过教师研究项目和与企业合作,充实案例库,给学生带来切身的应用体会;(3)增加小组合作和翻转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用平时考核、案例展示和期末考核等多样化的综合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参考文献
[1]吴志兴.地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思路与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5):32-33.
[2]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孙嘉轶,魏玲,姚锋敏.“互联网+”背景和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8):46-48.
[4]李征仁,张晓航,刘娜.基于管理学视角的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9):38-40.
[5]胡斌,狄鹏.翻转课堂在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9):139-140.
篇6
论文摘要: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必须重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模式。主要从理论教学、专业软件实习、课程设计3个方面设计了物料需求计划实验教学系统,并探讨了教学实验系统的新思路和改进方法。
国内外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都证明,单纯依靠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不但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基础理论,更不可能使学生具备实务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注重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特别是实验环节的教学。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物料需求实践教学是生产运作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应该更好地研究如何使生产运作管理的实践教学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要求的创新转化过程。
1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环节教学的意义
现代企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及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因为:
(1)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实行“统招统分”的招生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作为就业活动主体的大学生,只是需要初步具备相关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就能对国有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低。这种长期以来我国管理学科高等教育一直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搞教学,“一支笔,一张纸”搞科研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与工商管理学科面对的国际大趋势和国内大环境是不相符的。为适应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强和富有创新欲望的人才,仅靠传统教育模式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通过专业实验室建设,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为经济管理专业教育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解决工商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2)实践证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不仅仅是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和网络中心,更是专业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科学研究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基地。实验室应具备向工商管理专业提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归纳起来,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系统有以下4个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源于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不但需要创新教育来开发,而且需要实践活动,只有源于实践又转化到实践中的创新活动才有意义,专业实验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条件。
二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比较熟练地分析、处理本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企业的能力。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掌握应用一种或几种本专业领域的通用软件,例如熟悉生产运作管理领域的“MRPⅡ—生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包含了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车间作业控制子系统、物资采购管理子系统这六大子系统。
四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通过参加教学实验,使用已知的理论和技术学会从实验中获取新知识,探求和学习新的技术。
2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中枢,在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知识的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环节:
(1)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在该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生产运作流程、物料需求计划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营销计划、三层次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并针对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特定的概念与知识点(如物料清单、MRP运算逻辑等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专题的训练,使学生一方面理解透彻这些理论,同时也熟悉相关模块的操作。
(2)物料需求理论知识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企业物料需求案例,提高学生系统应用能力。在对理论和软件操作有了全面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提供另一种类型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的综合课程设计题,由学生系统地进行生产计划系统设计和在计算机软件上运行。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就具备了进入某一企业后,着手收集资料、建立产品生产计划的基础数据、编制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生产活动实施的能力。
(3)物料需求软件实习。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是仅仅重视计划的编制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软件中突出各种概念和知识点的直观表达,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概念和知识点的实际意义。例如,由于工商管理本科学生没有工作的实践经验,“计划覆盖期”、MRP矩阵运算和排序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核心知识点。学生实习时作了如下的安排:
其一,加深学生对“计划覆盖期”这一概念的理解:计划覆盖期内的数据全部在毛需求和净需求计算结果中展现出来,只是在[
各周期中没有需求的物料的需求量为零。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所设置的计划覆盖期在计划编制中所处的时间段和所起的作用。
其二,有意识地设计计划数据,使得当物料需求计划编制完毕后,通过图1所示的数据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某一在途物料被使用的周期、被使用的数量以及在各个周期被使用的情况等信息;通过图2可以观察到在库物料被使用的时间、数量和首先被使用的时间。通过这两个界面的训练,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净需求量计算时是如何处理在途物料和在库物料的数据的处理。
其三,数据的排序。以图2为例,不仅展现了物料K1—0113的净需求量的计算过程,而且展现出了物料按照有限能力倒排序的结果,使得软件模拟的生产计划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相一致。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对MRPⅡ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实习用MRPⅡ软件的结构与数据运算传递特点、实习软件与标准的MRPⅡ系统结构比较等撰写实习报告,对实习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全面地巩固实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流程图(见图3)从3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生产运作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
3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的总结与改进思路
3.1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得该实践性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采用软件实习和课程设计前,由教师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软件的相关内容、提高实习的效果。
二是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由于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新的障碍,如有些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了解,一些学生适应能力不强而对新的学习方式适应的时间较长,学生有畏难情绪等等。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控制手段,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及时进入状态以获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在软件实习的每一阶段都抽取一部分学生进行操作和理论检查,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压力、并巩固每一阶段的成果。在实习即将完成的时候,采取操作与随机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对所有的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检查,既达到了检查实习效果的目的,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三是对整个物料需求模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总结,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连贯性。让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后,对生产运作管理过程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3.2改进的思路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之一,现代市场经济对于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该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模式进行创新。我们做了以上的尝试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该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是教学模式改进。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出去”,在操作实习的过程中安排几次时间比较短、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参观学习,获得现代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开放式合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聘请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专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参与教学软件和辅助教学资料的设计和编制工作,并承担一部分实践性内容强的讲解工作。
二是完善教学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理论课程的测试的同时,安排学生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实习报告和软件专业实习报告的撰写,让学生在课程设计和软件实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综合和总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和应对各种生产方式实践的能力。
三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进。在这种实践性辅助教学方式下,学生会面临多种新的困难,需要教师全天候的适时辅导。但是,一个专业教师不可能同时解决整个实验室所有学生遇到的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除了安排精通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厂的生产管理实践和精通计算机操作的教师以外,可在专业实习前,抽出专业知识扎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实习前的熟悉工作,实习开始后这些学生也能起到带动整个实验室的学生学习。从而确保实习期间能有足够的教师和学生全天候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万福,段杨.我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5(4):44-50.
[2]何维克,鄢家利.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认知与现实[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79-81.
篇7
本文从促进大学管理学教育与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度整合视角,致力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案例库的“内容-平台-教育”的三维度开发,形成有特色的案例教学库,促进案例内容在MBA教学中的充分运用。研究采用调查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形成的思路和实施策略可以推广到其它专业硕士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中使用。
【关键词】
工商管理硕士;管理学;案例库;案例教学
为了提高大学商学院的竞争力、提高管理学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大学管理学教育与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度整合,商学院可以致力于管理案例的“内容-平台-教育”的三维度开发,进而引发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提升商学院声誉和核心竞争力。
一、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建设目标
案例中心可以依托商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通过与国内外案例开发研究机构的合作,以专业化视角和严谨的态度,致力于实现以下3个战略目标。
1、案例内容(案例库)建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案例教育首先要有案例,案例内容建设是案例中心的基本建设目标。子目标一:原创性教学案例(包括文字和视频案例)开发,建设“自主化、本土化、国际化”相结合的教学案例资源;子目标二:开展原创性案例研究,完成案例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子目标三:案例全过程管理体系,建立案例选题、立项、评价及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子目标四:企业和社会资源开拓,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和产学研合作关系;子目标五:开展广泛的国内外交流,共同探索科学的案例研究开发模式和方法,并在工商管理学科普及案例研究和开发方法。
2、案例平台建设。案例平台是连接内容和用户的媒介,这种网络案例共享系统是一个前台界面友好、后台知识充足的连接案例内容和用户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各种计算机软硬件。子目标一:案例中心硬件建设,包括服务器、集线器和各种网络设备,以及顺畅的网络通道;子目标二:网络案例搜索软件开发,能为用户提供案例查询、在线浏览和视频案例播放、案例下载等功能;子目标三:实现与其它院校管理案例库共享。
3、案例教育建设。案例内容和平台最终都要落到教学和研究上,为管理教育服务。子目标一:对师资开展案例教学方法培训,使之能有效地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子目标二:对学生进行思想转变和习惯培养,使之接受案例教学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新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习惯;子目标三:研讨案例教学方法,促进新方法开发和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定期开展案例教学效果评估和分析;子目标四:组编工商管理硕士案例通讯,推广高质量原创性案例研究成果,推动案例研究发展及国内外协作。
二、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建设的必要性
1、学校和学科实力的体现。商学院如果拿不出与别人共享的案例资源,将可能被边缘化,这对学校的声誉形象极其不利,也会限制工商管理学科建设和发展。此外教育部对案例教学日益重视,“管理案例数据将被纳入教育部商学院及MBA学科评价体系”,案例教学已经被教育部列入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成为了评估商学院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开展案例教学的需要。管理是实践性和情境性很强的学科,以往管理教育依赖于课堂教师讲授,忽视了管理的情境和实践意义,而案例研究和教学是理解管理知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通过案例教学,一是增强了学生分析能力,二是激发了学习兴趣,三是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实现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尤其是我们自主开发案例,对案例企业的相关背景和管理实践更熟悉了解,用起来更加顺手,这是外购案例所不具备的可操作性。
3、实现研究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案例研究和教学减少了“围绕课本的闭门造车式的教学现象”,势必推动教师深入实践去挖掘企业实际问题,关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问题,这样也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实现研究与教学的相互促进,既会提升教师的案例研究水平,也促进了案例研究成果向教学的转化。
4、提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往由于学校以及教师忽视企业案例开发和教学研究,缺少对企业实际问题的把握,缺少与企业沟通的能力,产学研合作停留于表面。案例研究与教学的开展,一有助于准确深入理解企业问题,二与企业、企业家互动增进理解,三为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四促进学校对外输送人才和学生就业。
三、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的建设任务
1、教学案例开发。案例中心要动员、组织商学院师生对企业管理实践进行实地调研,将管理实践上升为可用于教学科研的管理知识、规律和理论,开发高质量教学案例,打造自己的案例知识库。其中的教学案例又包括文字案例、视频案例、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案例。为案例开发拓展社会资源,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在与企业的互动中增进了解、培养感情、提高互信程度,为案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案例中心要对案例开发的选题、立项、评价和验收以及成果利用进行全过程管理,为案例开发团队提供团队建设、经费配套、方法指导等必要支持。
2、开展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工作是要结合企业实际,选择典型案例分析、解剖,提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案例中心鼓励教师和研究生运用规范的案例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管理实践进行访谈、调研和数据收集,从管理现象中总结管理规律,完成具有原创性的案例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3、案例研究与教学师资培养。教师只有熟练掌握案例研究方法,善于从企业实践中提炼学术问题,才能完成高质量案例研究成果。案例教学更不同于传统教学,需要对师资开展案例教学方法培训,使教师课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课堂上能领导案例讨论过程,帮助学生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案例中心需要外聘或内聘专家给教师讲课或培训,也要鼓励教师走出去,与国内外商学院和案例中心开展紧密交流协作,参加案例研究与教学研讨会,共同研讨和探索科学有效地案例研究方法、案例开发模式和手段,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和研究水平,进而提高课堂案例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的效果。案例中心需要在工商管理学科普及案例研究和开发方法,整体提高师资队伍的案例研究开发能力。
4、案例平台建设。网络共享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网络案例查询、网上案例共享和下载、网上案例研究和教学等服务。这个系统中既包含本中心组织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案例,也需要跟国内外其它院校管理案例库对接,使师生可以接触和利用到广泛的案例资源。在商学院网站上开辟案例中心网页,设置中心通知、中心案例库、案例研究动态、案例教学、友情链接等栏目,为推进案例教学、案例写作和案例研究服务。案例中心需要购买服务器、集线器和各种网络设备,建立一套网络内容共享的硬件系统。同时,需要进行软件开发,为用户提供案例库入口,实现查询、检索、浏览、在线播放等功能。与国内外其它院校的案例中心开展合作,通过购买或交换的方式,获得接近利用外部案例资源的渠道。
5、案例教育建设。在案例教学方面,目前虽然在授课中也结合案例讲授知识,但还远未达到规范的案例教学程度。案例中心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转变和习惯培养,使之接受案例教学这种不同于以往的新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习惯,习惯于课前思考、课堂研讨,课后总结和吸收消化承载于案例的理论知识。先进行案例教学试点,再逐步铺开,最终覆盖大多数管理学课程。案例中心也需要对案例教学的方法手段等进行研究探索,促进新方法开发和在案例教学中的运用。定期开展案例教学效果评估和分析工作,促进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等各系列案例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园地、以案例为内容、以网络共享系统为平台、以企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案例教学质量提升体系。
四、工商管理硕士案例库的应用研究
1、工商管理硕士案例的应用。所选择的案例缺乏典型性,只是泛泛而谈甚至是讲故事,不能准确、有效地说明和论证理论要点,不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的兴趣。所选案例大都缺乏直观性,不够深刻以至于不足以让学生理解。虽然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案例库,但其中的案例大部分直观性不够,理论与实践不易有效整合,往往是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或者是牵强附会成为理论的注释,仅仅达到活跃气氛的效果。而且,由于学生的专业和经历各不相同,围绕案例讨论的时候往往容易钻牛角尖,拘泥于枝节问题做无谓的争论。
2、工商管理硕士案例教学的流程。管理学本身就是一门系统的科学,通过向学生讲授现代企业管理的原理、哲学思想、管理的职能及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因此,紧密联系实际,把引进案例的教学方法加以系统化,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是管理学案例教学的首要内容。首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施步骤要明确。在确定要利用案例讨论之前提前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对案例教学目标、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等进行分析;对案例进行反复揣摩,确认一系列问题,制订课堂讨论计划,包括怎样开始讨论,如何组织教学,遵循怎样的逻辑进行,如何对过程进行控制等,并编写案例讨论教案。其次,鼓励学生积极配合。在正式讨论之前,要求学生主动了解案例背景知识,熟悉案例讨论流程,以及事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前进行思考并能提出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在课上正式案例分析的时候能有序地参与。案例教学法以自学为主,让学生成为主体地位,相当多的学生可能会无所适从。所以,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知道怎样学习案例,怎样为案例课题做准备,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掌握哪些知识,以便学生认准自己的角色,真正站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积极参与其中。最后,要严格保证案例教学各环节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针对一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系统环节脱节问题,笔者认为在案例讨论进行之前告知学生案例分析的每一步骤,严格按步骤进行,并且这些步骤应与教师的案例讨论教案一致。在案例讨论中,当偏离主题或即将与前一环节脱节时,教师有必要提醒学生案例研究的主题,引导学生按照案例讨论程序进行。在案例的总结环节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解决了案例中反映的所有问题,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是否被学生充分预见到了,教学目的是否已达到,案例选择是否恰当以及哪些方面仍需改进,以便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使教案不断充实和提高。
3、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有必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在增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主动创造和学习新型的案例教学方式。在对学生的激励方面,教师可以实施考核激励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终真理,而是通过具体案例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为了达到较好的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并分组对案例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思考基础上的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某一案例分析时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探讨,广泛地接触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学到了管理学的各种知识,培养了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浩 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江明,李亮,王伟.案例研究:从好的故事到好的理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理论构建研究论坛(2010)综述[J].管理世界,2011(2):118-126.
篇8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较成熟的国家,商业诚信环境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历史悠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定位准确,课程体系设置科学,教师梯队合理,有良好的教学基础,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速度都比较快。以美国富乐敦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为例,该校自1957年建立以来,以其应用型和研究性的传统而闻名,并不断地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引领探讨工商管理学科包含的知识体系,从理论上把工商管理研究引向深入。从目前美国高等学校商学院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高校商学院管理类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日趋成熟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到MBA和DMA的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看,都有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2) 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和DMA的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其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是围绕着商业经济管理的应用性以及市场需求而设定的,而在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注重的是工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性与领导性。
(3)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从学生入学起就介入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素质教育,并且对学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和构建强大的现代技术网络支撑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平台各类信息。
而我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晚,从目前经济管理类院校工商管理本科
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看,特点如下:
(1) 计划经济时期高等院校经济学分科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许多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都是建立在原工业经济或商业经济的基础上,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现实企业类管理问题存在偏差。
(2) 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引进西方工商管理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特色的呼声好像有越来越弱的趋势,在课程设置上直接照搬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果,要么是课程设置“水土不服”而流产,要么是缺乏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而使得许多课程难以开出或降低要求开设。
(3) 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与MBA的教育没有明显的差别。在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中,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严重:把国外MBA课程直接复制到本科教育中。
二、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框架分析
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围绕着课程而展开。课程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置和一系列教学环节是组成教学计划的主体。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适用性、前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商管理教学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
从我们统计出的项目可看出,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同点与异同点,以及通过中美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所透视出其他问题。
相同点是在课程设置结构和体系上,主要的课程结构体系是相同的,分为三大板块:①必修课即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与实习课(在商学院内规定学生的实践课必须达到10周以上,最后实习单位出证明);②专业选修课程即主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而选。③公共选修课程即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设置的。学生按学分制完成整个大学的学习。
异同点主要是在提交论文的形式和授课方式及人数上以及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上。
1. 美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不需要像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那样需要完成论文,而是需要完成项目。学校多鼓励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项目或各类自愿者活动,使学生积累公司、机构或社区等管理工作的经验。另外对每门课程的学习都非常地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期末考试分占比10〜30%左右,学校没有硬性规定。基本上很多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是没有选定专业的,需要在大学三四年级才来选定专业。
2. 在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上,我国的学生毕业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美国学生的毕业率以富乐敦大学为例:学生毕业率即按四年计算的,只有45%的学生能够按时毕业。平时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课后自学和小组学习。许多作业的完成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学校校园网为学生和老师们提供的学与教的数据库是很庞大的。
3. 小班授课,上课时间灵活,发挥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多数课,上课人数多是30人左右,基本上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获取信息,提高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上课时间灵活是指学校充分地发挥现有的教学设施资源,从上午8点到晚上9点包括中午的1〜2点都安排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各专业的特点网上选课上。美国富乐敦教学资源最大化还表现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方面,学校图书馆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学生们全部免费上网,可以很方便和快速地查阅任何资料,图书馆还免费提供小组研讨室和案例研究室。
4. 根据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处理好上课与打工的关系。在美国高校大学费用一直是很高的。大多数的美国家庭要负担起(特别是私立和有名的公立学校)孩子上大学的所有费用花销,还是感到很昂贵的。少部分美国家庭连孩子上公立大学的费用也难以应付,因此,在校学生打工较普遍,但是要边学习和边打工是非常辛苦的。学生一进校都要要求了解要打工必须处理好上课学习与打工挣钱的关系,把握好打工的度,认识到打工和实践零距离接触的意义。对此,为帮助学生处理好上课与打工的关系,通常学校要作必要的引导并会为学生提供很多打工的机会和相关信息。学校还有完整的奖学金制度,提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以资助经济窘迫的学生完成学业和激励优秀学生学习。
5. 课程设置上更贴近市场,注重与工商企业的实证结合。美国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更偏重现代商科类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各类动手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1. 注重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倡导行动学习,注重适合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从科学知识与工商管理实践的角度研究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构成、各种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分布等而设置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2. 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自己的创新。这种创新是应用性的创新,既注重当下的和未来的应用性创新,又注重国际的和区域的应用性创新,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工商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而设置适合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尤其是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中如何处理技能知识(学生毕业后工商管理实践所要求的知识)与理论知识(学生报考研究生所需要的知识)的矛盾。
3. 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定位,即从高级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转化,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教育。
4. 改善成绩评定方式,从课前准备、案例分析报告文案、课堂讨论表现以及讨论时间的把握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展开考核,并将此评定结果纳入期末综合成绩评定。
篇9
1.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在大学教育精英化时代,毕业生供不应求,所以大学在培养人才时不必分析市场需求。但是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得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就应该面向地方并且依托当地的重点行业,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却不重视研究地区经济的特点,缺乏对地区重点行业管理岗位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依然采用过去精英教育或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未来的岗位发生错位现象,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上手不快,专业不精的现象。比如现在多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学生毕业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是基层工作岗位。
1.2课程体系设置不精(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由于培养目标没有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而是照搬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模仿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缺乏竞争优势。(2)课程和课时总量过高。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理论研究,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而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课程模仿研究型大学,所以每门课程也力求完整、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如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就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导致课时总量膨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赶着上课,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自由学习发展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依据个性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如果脱离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其结果是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无法深入理解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和考试过关。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写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但或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学校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视,实践教学大都流于形式,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1.3教学环节效果不佳(1)教学过程缺乏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应该“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培养,大多是从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无形中将其所就读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与研究型高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还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2)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很多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平时学习的考核。而且目前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老师期末给出比较详细的复习范围,学生即使平时不学习,只要期末按照复习范围背一背就基本可以通过。这导致本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不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平时学习的不用功,上课不用心,作业应付,不求学到知识,只求考试通过,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升的。
2用人单位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的要求
2.1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及培养的评价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和学习成绩。他们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评价是,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并认为教学管理弱化是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与培养的要求根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对上海某高校2008、2009、2010届(截至2010年7月1日)共计155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4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积累工作经验,3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锻炼社交能力,11%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写作演讲能力,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最应做好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认为在校期间培养良好品德为首要任务的仅占1%。调查结果显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被调查毕业生中32.67%希望学校改变课程设置,24.67%希望学校提供用人单位信息,21.33%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实习基地,15.33%希望学校直接推荐用人单位,10.67%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8%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4.67%希望学校改善教学方法。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重视的是其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而毕业生通过工作应聘以及工作实践也意识到在校期间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应该改变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3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工商管理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分析市场要求,着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培养环节应能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岗位,尽快上岗工作,履行基本的计划与控制、组织与协调、辅助和支持决策职能。所以应把“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总纲,重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案例教学、职场训练为代表的实践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3.2科学预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是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但是,很多学校却缺乏了解和预测社会需求的有效渠道,因此,如何有效预测和把握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将此项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可以考虑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下面设立信息调查科室或委托相应的管理咨询公司或社会调查公司,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提交市场调查报告,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社会用人需求。
3.3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有根本区别,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系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4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篇10
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矛盾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
1.学校与学生之间。学生已经显示出对校方提供的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诸多不满,集中表现在对学校整个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全面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不满,并对培养方式的陈旧、单调和不够科学提出了批评。同时,学生对知识教育表示认可,并对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满意度较高。
2.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矛盾集中在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能力、自我认知和由此形成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在聘用、使用人才方式之间的冲突。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直接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显示出一定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还逐步进入高一层的管理岗位。
3.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首先是各学校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也无法给予企业正确的甄选信号;其次是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需要有差距,企业希望学校能够更进一步强化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下例问题在被调查的高校中带有普遍性。
1.照抄西方的管理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本身是应该大力提倡的,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日益深入的今天,更是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国际化的挑战,但是,我们目前采用的工商管理教材有相当部分是舶来品,从理论观点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介绍西方管理的图书已是“汗牛充栋”,而西方的经取回来后,并没有解决众多企业的困难,西方的经再好,也难免“水土不服”。
2.课程设计方面忽视教育内容的实用性。(1)课程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目标不明确,许多课程仿佛为专门研究管理学的人士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与普通管理类课程的差别不大。(2)涉及面广但不精不专,学的多反而变得肤浅,使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无法灵活运用。(3)案例缺乏。对应中国市场、中国企业情况的案例少之又少,即使是国内企业的案例也都是大中型企业的案例,中小企业的案例是凤毛麟角,学生感觉这些案例中看不中用,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丧失了不少模拟现实的机会。
3?郾教学方式单一。在被调查高校中,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很少。这种教学方式就如同在教室里传授学生们游泳技巧一样,最后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熟读理论的理论家,而不是工商管理教育应该培养的职业经理人。
4.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没有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就不能感悟到管理学的精妙之处。因此,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并最好能同时在公司兼职。而我们相当多教师往往看不起具体的日常操作,从而成为“空中飞人”,相当一部分人毫无管理企业实际运作的经验,这种从未下过水的“游泳教练”,又怎么能教会别人游泳呢。
二、改革建议
工商管理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职业经理人才,为了实现此目标,高校工商管理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突出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工商管理教育应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重视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开办模拟公司或到公司实习等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吸收知识,培养管理能力。
2.突出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专业管理人才的岗位适应能力强,更符合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也能提高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应切实重视和强化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必须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学生学习自立性的原则,应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强化和提高;三是应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深入开展专业实践,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3.采取企学共建的办学模式,尝试定单式教学。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参与到工商管理教育中来,发展商界与学界的良性互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使教师积极参与公司和商界的运作,从而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教学;其次,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最后,可以实现专家和企业家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
4.优化教师队伍。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根据这种客观要求,学校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派出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积累管理经验和案例,提高教师的工商管理水平,以便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同时,应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从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入手,鞭策中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重奖与高压并施,推行顾问教师制度,提倡互助和团队合作精神,整体提升师资实力。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度,定期开展讲课竞赛和科研竞赛活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课题主持人:尚云仙
课题组成员:尚云仙、张红、赵清华、李东升、董芳、孙静、刘改芬
- 上一篇:现代教学制度
- 下一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