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出路

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十分贫乏,因此,如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各种水资源予以高效利用,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发展农田节水灌溉势在必行。因此应大力建设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可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的科学的灌溉方案,立足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等,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灌溉,从而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在保证农作物生长需求,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达到了理想的水资源节约效果,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2.1做好前期调研和勘察

在不同的农村地区,农作物种植及水资源状况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时,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和勘察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和详细勘察,可以更好地掌握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此外,还应结合第一手资料,对各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背景和设计可能性进行科学分析,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

2.2积极应用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在农田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各种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农田水利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各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也被逐渐的研发出来,并应用于各种农田水利工程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便需要积极应用各种新技术。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包括利用最新的智能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相关技术和建立在3S技术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建立在生物技术上的调控灌溉技术等。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不同地区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技术进行选择和应用,以更好地促进本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在不同地区,积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也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前期的工程选址阶段,要注意优先选择严重缺水或地面高低不平的地区、种植种类比较多的地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并注意根据当地的农作物需水情况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对当地的水资源予以最大化的可持续利用。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要注意立足高效节水灌溉的相关特征,制定一定的指标进行施工。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尽可能应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工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建设现代化与信息化并存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保证后续的工程实施效果。

2.4做好节水灌溉科学管理

为保证节水灌溉的发展效果,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积极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各项节水农业建设的科学开展。其次,要注重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以及各种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等,对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密切的观察。按照实际情况,及时对相应的节水灌溉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更好地节水灌溉效果。此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动态监测不同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按照相应的监测数据结果进行适当的管理,以提高管理质量。

3结语

篇2

关键词: 水利灌溉, 节水, 措施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全面加强水利灌溉中的节水建设,不断创新节水技术,以此来有效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本文分析了加强水利灌溉中节水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完善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措施。

一、加强水利灌溉中节水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提高用水效率的需要

现今,农业用水浪费的现象较为明显,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不高,且灌溉的水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每一个地区的用水效率都不一样,使得水利灌溉的力度不大。因此,加强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促进农村建设的需要

实施水利灌溉中的节水建设,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能力,来有效的实现现代灌溉,使节水灌溉技术得到有效的推广。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可以使农作物得到适时的灌溉,这样不断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使农作物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从而促进农村建设的需要,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备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三)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生态系统建设的需要

由于生态系统建设和优化是一项艰巨又复杂的工作,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可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水利灌溉中节水建设,可以起到节约农村建设和农村灌溉的用水量,使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改善,除此之外,采取控制上游水的措施,可以使用水紧张的情况得到有效的缓解。由此可见,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水环境,保障生态建设,从而有效的减少农村地质灾害的产生。

二、完善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措施

(一)重视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投入

在水利灌溉中,要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就应该首先提高对水利节水灌溉的认识,加大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了解和关心水利节水灌溉建设的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水利节水灌溉的氛围。要加强水利节水灌溉的建设和投入,制定水利节水灌溉的机制,以此来对农业用水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分配,这样才可以避免水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况。除此之外,在水利灌溉中采取节水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如果不符合农村的实际,那么农民就无法在节水措施中获取相应的实惠,就不能够得到农民的拥护,就更加无法起到推动节水灌溉持续发展下去。

(二)明确水利管理单位供水、节水双重职责

作为水利管理单位,在节水上面应该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并且主管部门要运用节水量和供水量这两个指标来对水利管理单位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考核。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会因为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异,对于农作物来说,也会因为需水量不同而产生变化。因此,作为水利管理单位,一定要合理的调配水资源,做好供水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水利单位在做好水资源调配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对水库和渠道的建设,对主渠道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水泥的衬砌,对支渠要大量引用水泥管道和各类低压管道,这样才可以达到完善引水系统和抽水系统的建设,从而有效的提高渠道灌溉的力度,实现水利灌溉中节水的目的。

(三)提高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已经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和应用。因此,提高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也是水利灌溉中较为有效的节水措施,它也是中国加工制造业中关键的一个增长点,所以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采取金融和财政等经济手段来对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水利灌溉中达到节水的目的。

(四)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目前,水利灌溉中节水工程的管理,已经在节水措施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总效益占50%,因此,加强节水工程管理可以达到节水的效果。只有在水利灌溉中,全面提高节水工程管理,才可以使水利灌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加强节水工程管理,可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通过节水工程管理中的渠道整治,建筑物重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更新,既满足了渠道安全运行要求,同时又满足了灌域内农作物适时灌溉的要求,给灌域内的农牧民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灌域内的农牧业增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由此可见,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强化管理是确保节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必要条件,因此,实行节水灌溉,优化产业结构,是确保有限水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关键。

(五)推广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认真贯彻落实水利节水灌溉技术,使水利服务和设计部门充分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对将建水利工程的踏查设计和已建水利工程的检修等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在备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除此之外,要不断的发掘现有生产潜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减少灌溉水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以此达到降低水费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灌区进行有效的改造,制订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灌溉用水计划。并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节水灌溉技术讲座,讲解科学用水技术,从而提高增加农民的认知度,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水利灌溉中实施节水措施,首先应重视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投入,并明确水利管理单位供水、节水双重职责,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水的效率,使其更加符合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为农民服务,达到节约资金和降低农业用水的成本,以来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小涛, 王春生. 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17)

[2] 于宏丽,陈锡哲. 对我国现行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

篇3

【关键词】农村水利;十年规划;水务发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献编号:

1 现状

宝坻区有大型灌区1处,中型灌区5处。截止2013年,全区耕地面积110.72万亩,灌溉面积共98.82万亩,其中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98.67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以下简称耕地灌溉率)89%,高出全市灌溉率19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宝坻区农村水利建 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和泵站改造等工程建设步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稳固增长[ ]。

2 问题分析

(1)饮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地下水是宝坻区农村生活的主要水源,经过管网入户和饮水安全建设,农村供水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各村镇供水厂均没有水处理设施,也无检测手段。既使是对水质进行检测,其频率也大大低于标准要求。据分析,全县765个行政村, 38%的村庄氟超标,部分村庄存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超标等问题。同时,绝大部分的村镇采用定时供水方式。个别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仍辅以使用压把井取水,水源为自家的浅井水,饮水不便,水质也没有保障。另外,随着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启动,农村生活居住状况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与之配套的供水设施也需要随时进行规划建设。

(2)农业供排水体系仍需完善

基础设施依然不足。宝坻区是农业大区,也是农业用水大户,特别是高耗水的水稻、鱼池面积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供水压力大,只能依靠引调上游地区水源来解决,供水保障率低。目前,全区耕地灌溉率为88%,部分耕地仍是“望天田”,缺少基本灌溉条件。

设施老化严重。农业供水设施大部分建成运用时间长,淤积、老化、失修、损坏严重,供水设施配套不健全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蓄水水库的缺水已成燃眉之急。而现有的灌排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维修养护,有的运行时间已超过使用寿命,工程坏损率高,效益降低,排灌泵站老化损化率达46%,桥闸涵老化损化率达40%。

现有排水渠系不配套,淤积严重,部分渠道破坏,田间排水不畅,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原有排水体系。

3 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服务宝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出发点,立足水务管理职能,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现代治水思路为导向着力构筑农村水利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农村水利建设,以服务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农村用水节水化、农业灌排现代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加快农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 ]。

4 十年规划

2015~2024时期,农村水利建设以服务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以农村用水节水化、农业灌排现代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2],加快农村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构筑农村水利安全保障体系。

1、中小型水源工程

规划改造中小型雨水拦蓄、集蓄工程,努力增加农业灌溉水源,以缓解全区农业灌溉缺水的紧张局面。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更新机井537眼,维修机井264眼,新打浅井678眼。

2、农村渠道治理工程

针对农村渠道淤积严重、蓄水过水能力不足的现状,加大疏浚和整治力度,通过清淤等工程措施,沟通水系,保证水体流通和水体质量,恢复渠道排涝功能。

规划治理田间支渠812公里,斗渠1351公里,毛渠3916公里;清淤方量共计5022万立方米。

3、节水灌溉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

结合《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 ]的实施,宝坻区应以转变灌溉用水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工作,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率特别是高效节水灌溉率,优先推进粮食产区、蔬菜产区、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灌溉发展。

应因地制宜发展和推广喷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原有建成多年运行老化失修的防渗渠道和低压输水管道实施维修改造,对无灌溉水源及节水灌溉工程的设施农业全部实施节水配套,提高设施农业水平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品位。同时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加大以节水灌溉工程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涉农资金,形成合力,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全力提高利用农业水资源的效率,将节水高效的现代农业打造到位。

规划2015~2024期间全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78万亩,其中防渗渠道、管灌、微灌面积分别为11.14万亩, 18.54万亩、0.10万亩;改造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19.78万亩,其中防渗渠道面积11.08万亩,管灌面积8.70万亩。到2018年,全区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达到98.82万亩,全区节水灌溉率达100%,高效节水管概率达到50%。全市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13年的0.67提高到0.77。

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改造工程,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规划2017年末,解决宝坻区新安镇、王卜庄镇、林亭口镇、大钟庄镇、黄庄镇、八门城镇、牛道口镇和方家庄镇剩余169个村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惠及8.1万人。

主要建设内容为:更新机井37眼;购买除氟设备40台,消毒设施80套等。

5、 农田排水、灌溉泵站工程

加大对农田排水、灌溉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更新、维修、新建灌溉泵站分别为202座、110座和170座,规划更新、维修、新建村管灌排泵站分别为20座、14座和57座。

6、农用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

农用桥闸涵中的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甚至坍塌,部分闸涵破损严重、运行使用困难,直接影响农业灌溉排涝、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及出行往来。2015~2024期间,将扩大维修改造范围,农用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在其他区县全面展开。

规划2015~2024年,完成2621座农用桥闸涵维修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其中干支渠上桥闸涵桥571座,田间桥闸涵2050座[ ]。

5 投资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政府对水务工程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作用,按照中央、地方、社会共同负担的原则,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共同筹集水务工程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水务工程建设社会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投融资体制,保持投入的稳定增长。

6 结语

篇4

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改善了灌溉条件,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在节水、节能、节地、省工、增产、增收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困难,结合实际经验,浅谈推广和应用的问题。

关键词:

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应用

1灌区现状

杂木灌区是石羊河流域山水灌区中唯一没有水库调节的自流灌区,灌区位于凉州区东部,距武威市约10km。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01′~102°59′,北纬37°22′~38°06′之间,总面积433.3km2,海拔在1850~1500m之间,灌区辖13个乡镇,5个国营农林场,灌区总人口19.524万人,人均纯收入2816元。

2农业生产状况

杂木灌区是一个以生产粮食为主的农业区,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以葡萄、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玉米和瓜菜为主的制种业、以加工型马铃薯和高原夏菜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加快发展。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杂木灌区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区,水资源短缺与生态保护问题已受到高度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已显得十分迫切。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将会改变原有的传统的灌水方式,有效减少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水资源保障供给能力。

3.2改变项目区种植作物类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高效节水对改变项目区种植作物类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分必要。杂木灌区具有多项全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优质蔬菜、瓜果生产正在向高档、精细、无污染、反季节方向发展。高效节水将对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种植结构及传统耕作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新技术、新品种得以全面推广应用,将全面促进节水农业的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3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分必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核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质农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资金投入,既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须条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可靠基础,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科技水平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4高效节水技术方案的选择

灌区现状全部采用传统灌溉模式,根据石羊河重点治理项目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验示范经验,本着尊重现实、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群众接受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和项目区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地表水灌溉全部采用管灌工程,以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灌溉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由给水栓进入田间沟、畦进行灌溉。管道输水具有节水、节能、省地、省工、增产等特点,并且输水速度快、出口流量大、出水口所需压力较低,管道不易发生堵塞。灌区南北自然落差1/60~1/120,具备自压输水能力,可满足管灌工程自压输水条件。地下水灌溉全部采用大田滴灌,大田滴灌是以田间管网输水,用滴灌带或滴灌管将水直接灌至作物根部,是目前最省水的灌溉技术之一,适合于果树、蔬菜、花卉、温室大棚、制种玉米等经济作物和水源短缺的地区灌溉。目前省内很多灌区都建立了滴灌系统,大部分取得了良好效果,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根据灌区当地气候地理条件,滴灌工程适合于玉米及特色林果业的灌溉。

5高效节水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需要项目区作物种植的统一,灌区人均耕地较少,难以实现区域化种植。2)耕地由农户分散种植,因部分种植户发展养殖业,耕地施加农家肥,致使各农户耕地肥力不均衡,在灌溉过程中,需要增加的肥力不同,滴灌工程的运行,虽然能实现水肥一体化,可无法调节各地块间的施肥标准。3)在管灌工程运行过程中,虽然减小了田间灌溉投劳,但部分灌溉系统为满足压力需求,引水口设置位置未在原控制支渠上,致使用水户对输水支渠、斗渠的管理增加了难度。4)地表水灌溉区域实施管灌工程,因年度项目面积的制约,未能按照原来渠系整体推进,致使灌溉制度无法按照高效节水项目的运行要求进行调整,致使工程运行中存在的困难较大。

6高效节水技术的应用

篇5

关键词:节水增粮行动;水源井;灌溉面积

引言

2012年国家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联合启动实施2012-2015年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为了让这项惠民政策尽快落实到农民兄弟中,道里区立即成立了领导小组开展了2012年度的“节水增粮行动”,并按照省厅、市局的要求完成了这一年度的工作。哈尔滨市道里区现有灌溉面积8.82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64万亩,占实际灌溉面积的18.6%,节水灌溉的潜力还很大,所以需要利用本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多处水源井工程来满足灌溉用水的要求,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为道里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1 项目区概况

1.1 概况

哈尔滨市道里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7′~127°,北纬45°31′~45°55′,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内蒙古和西伯利亚气候的影响,四季冷暖分明,春秋两季多风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漫长。项目区属松花江冲积平原一级阶地,局部地形微有起伏但总体平坦,海拔高程一般在130m~140m之间。道里区是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之一,全区幅员面积479.2km2,其中:耕地面积为167.4km2,区内交通四通八达。

项目区属松花江阶地区,地层由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和下更新统白土山组组成,上覆5~20m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主要为中粗砂、砂砾石层。含水层上段为灰黄色中粗砂、细砂层,下段为灰白色砾质中粗砂夹多层淤泥质亚粘土薄层或透镜体。含水层厚度一般为25~35m,局部达45m。主要受降水和来自高平原的侧向地下径流补给,地下径流条件较好,向北部漫滩区排泄,水位埋深为22~40m,水力特性为弱承压水。项目区土壤为草甸黑钙土,为良好的宜农土壤,黑土层厚一般在20cm以上,有机质含量一般多在3%左右,氮、磷、钾等全量养分含量及速效养分含量属中低水平,田间持水量31%,容重为1.4g/cm3,PH值7.8左右。

1.2 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7眼灌溉水源井,本次节水灌溉全部采用抽取地下水进行旱田灌溉。井灌区机井分布在四个镇,设计新建22眼机电井,机井出水量在40~80t/h,电力配套现状条件比较好,田块基本布设在村屯附近。

1.3 水利工程管理

(1)工程管理现状。本工程管理现状设有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道里区水务局,隶属于道里区区政府。该工程项目类别为公益性,管理单位的性质为公益性事业单位。(2)工程建设期管理。本工程由水务局组织成立工程建设管理处,建设管理处为该项目法人,隶属于道里区水务局。本工程在建设期内严格按照“四制”的有关规定和章程进行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投资。建设期管理单位的职能是:负责组织对本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委托或招标选择单项工程建设单位,组织项目开工,组织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制定有关制度和管理办法。(3)工程运行期管理。运行期管理单位继续由道里区水务局管理,水务局隶属于道里区区政府。

2 工程建设方案

2.1 建设目标

按照《黑龙江省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2012-2015)》,道里区规划新增7676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全部为旱田。其中,中心支轴式喷灌面积2624亩,移动管道式喷灌面积1800亩,绞盘式喷灌面积3252亩。本年度实施方案规划新增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676亩;增加道里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98.5万公斤;通过喷灌的节水灌溉措施使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初步建立完善的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高效节水灌溉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等。

2.2 建设内容

按照不同片区的干旱程度、水土资源条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和管理经验、作物种植情况、当地政府积极性及受益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需求程度,确定道里区本年度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工程布局。

道里区在榆树、新农、新发和太平四个镇进行旱田节水工程布置,设计灌溉面积7676亩,全为旱田。片区一设计灌溉面积3971亩,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6套、绞盘式喷灌设备7套,共布置8眼水源井,利用现有5眼水源井;片区二灌溉面积157亩,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1套,共布置1眼水源井;片区三灌溉面积2812亩,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1套、移动式管道喷灌系统8套、绞盘式喷灌设备3套,共布置12眼水源井;片区四灌溉面积736亩,采用中心支轴式喷灌系统1套、绞盘式喷灌设备2套,共布置1眼水源井,利用现有2眼水源井。

3 项目实施过程

3.1 工程管理

该工程是道里区国家级节水示范项目,为了高标准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区政府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监督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开始前实行招投标制,严把施工单位进场资质及水平;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3.2 工程的运行管理

项目完成后,由各受益村及受益单位成立“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管理小组,喷灌设备及新打的机井由受益村及受益单位负责管护,并派专人负责看管,做到及时使用及时维护,使灌溉设施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并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下地进行灌溉指导、实验任务及设备的维修保养,力争将项目区的节水设备效率利用发挥最大值。

4 经验和建议

(1)“节水增粮行动”要选在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准备工作充分、增产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管理能力强的地方规划项目区并实施建设。(2)由于国内大多数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还停留在很肤浅的水平上,对专业名词术语概念模糊,对灌溉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参数了解甚少,使用操作也不规范,今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定期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为镇、村代表及农户集中培训。(3)地方政府及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对灌溉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监管,严把灌溉设备采购的招投标制度。对灌溉设备制造企业、工程规划设计等部门实施资质认证制度,完善相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管理实施办法,调动农户购买使用节水灌溉设备的积极性和自觉参与性,为实现农业丰收、农民致富的目标而努力。(4)建议政府对农村水利配电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避免因配不上电使节水设备闲置。(5)道里区地处哈市近郊,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种植品种分散,涉及农户多,规模集中土地流转难度大,项目区的选择上政策能否考虑实际给予倾斜。

5 结束语

哈尔滨市道里区节水增粮示范区的建成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通过采取喷灌节水灌溉,具有保护土壤结构不受到破坏、保持土壤肥力不流失,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的作用。项目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将现有土地利用起来发展灌溉工程,使有限的土地发挥了最大效益,粮食质量提高了,产量上去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

项目实施后,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农业生产有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农作物长势良好,能够高产稳产,区内农业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发展,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市道里区“节水增粮行动”2012年实施方案报告[R].

[2]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

[3]GB/T50363-200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

篇6

关键词: 高效节水;实施方案;滴管;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77-02

0 引言

2008年3月原州区政府提出宁夏中部干旱带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项目,规划在固海扩灌工程南城拐子支干渠之上建二级扬水泵站,发展4.5万亩高效节水灌区,以就地解决灌区内1.6万人和县内移民7830人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并编制了《原州区南城拐子项目区县内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方案》,得到自治区批复。后由自治区发改委于2008-2010年分三期(年)批复,变更批复开发面积由4.5万亩调减为3.46万亩,调整1.04万亩面积用于固原盐化工示范区。2009~2010年完成并投入运行的项目区内节水灌溉面积1.373万亩,灌区采用低压管道加田间软管的灌水方式,项目实施一部分后调研发现,这种灌溉方式由于灌溉期间需要投入比较多的劳动力,操作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原州区拟对剩余的2.087万亩耕地配套建设方案进行调整,田间工程采用滴灌模式,并将灌区土地进行整合流转,采用公司集约化经营模式,以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固原市原州区南城拐子二级扬水灌区高效节水补灌工程建设十分必要。下面对该工程实施方案进行阐述,得出其可行性结论。

1 工程建设范围、规划面积及种植结构

项目区北以三营镇南城为界,南以彭堡镇肖家深沟为界,东以南城拐子支干渠为界,西至二级扬10万m3蓄水池。南北长5km,东西平均宽约3km,高程范围1630~1710m。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镇,受益人口1.23万人,其中安置县内生态移民0.51万人。

规划灌溉面积2.087万亩,其中南区灌溉面积1.837万亩,北区灌溉面积0.25万亩。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突出特色经济作物,以节水、抗旱、耐碱作物为主,主要种植加工番茄、马铃薯,并有少量特色设施农业,净面积2.087万亩。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 工程总体布局

供水线路为:南城拐子支干渠二级扬水泵站已有10万m3沉砂调蓄池南北区新建调蓄水池南北区加压泵站10个田间滴灌系统(南区8个,北区2个)。

4 工程规模及建设内容

4.1 工程规模

4.2 建设内容

5 主要工程量及投资

5.2 工程总投资 工程总投资3572.1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812.57万元,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364.3万元,临时工程28.46万元,独立费用296.77万元,基本预备费35.18万元、水保环保费35.02万元。

6 经济评价

根据项目区经济效益分析表的计算成果,项目实施后经济净产值可达2152.2万元,水利工程的效益根据其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摊,在此采用分摊系数0.35,则项目的年灌溉效益为753.27万元,灌溉效益显著。

7 结论及建议

南城拐子二级扬水节水补灌项目以已建的固海扩灌工程为水源,通过现有内部挖潜,利用节约的水量延伸固海扩灌供水范围,在该地区具备条件的旱作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对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建设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项目尽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战.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陕西水利,2009(04).

篇7

关键词:农业节水 灌溉 发展 对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很多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了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地下水漏斗区扩大、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尽管中国农业缺水与用水效率不高并存,但是从以往经验分析,农业节水仍具有较大潜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必由之路。

一、节水农业的内涵

对于节水农业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视角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认识。栗宗松先生根据20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世界性水资源紧缺状况,认为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在文章中指出“照搬国外一般性的节月用水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审时度势,实施节水灌溉,并上升到以之导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型灌溉农业的高度,定为国策。”栗先生的论述重点强调了过量的用水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认为大力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于节水农业,贾大林先生给出如下的定义,“所谓节水农业,是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的利用效益的农业,也可以说是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的结合,因为没有不用水的农业,灌溉只是人工补充降水对农作物个生育期需水的不足。节水灌溉农业是从灌水技术、灌溉制度和灌溉管理上力求节水。旱地农业是充分利用降水的农业,也可以称之为雨养农业。它是利用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和生长措施力求增产的农业,两者结合起来形成节水农业的整体,通过节水灌溉措施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用节水农业的措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刘昌明先生指出,节水农业并不是一种与灌溉农业或旱地农业相脱离的全新的农业类型,而是它们在节水要求下的发展形势,其主要的任务应是提高灌溉用水或天然降水的有效性,因此认为“节水农业是以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类型,在充分利用降水的基础上采取农业和水利措施,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农业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通过治水改土、调整农业上产结构,改革耕作制度与种植制度,发展节水、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最终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农田节水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

1.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投入严重不足。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中央对田间节水灌溉投资规模小,地方和农户的筹资能力不足,田间节水灌溉发展滞后,面积增长缓慢。

2.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实行以后,兴修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所有体制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维护管理责任很难落实,造成节水灌溉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损坏严重。

3.用水户参与管理发展不平衡。近几年,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势头良好,对推动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建与运行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对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可操作的配套政策;灌溉设施老化失修,工程配套程度低,运行成本高,协会经费来源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展。

4.节水灌溉监督制度不完善。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很多社会、生态问题。目前,不少地方没有节约灌溉用水的政策机制,对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等水资源恶化问题,缺乏有效的监测、控制手段。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检测、销售环节监控薄弱,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工程不能良性运行。

5.节水相关政策不配套。节水政策不完善,缺乏对农民节水和用水户节水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影响节水灌溉系统效益的发挥。

三、对策及措施

1.调整布局、突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示范规模。

调整示范项目的布局,突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用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为重点,减少项目数量,扩大国家投资数额,丰富项目建设内容,以建设能完整覆盖若干个村的节水灌溉工程为规模,扩大其整体示范效应。以便进一步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示范工程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综合规模效益。

2.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示范项目投入的力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并持续加大对示范项目的投入。建立促进配套资金到位的政策与有效措施,合理调整地方配套资金所占比例,对贫困地区的配套比例应适当降低,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的检查监督和完善管理办法。另外,积极探索和建立农业用水的水权有偿转让机制,完善水市场,使通过节水后的水权转让筹集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

3.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项目工程的可持续性。

为保障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确选择建设地点和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工程管理改革的步伐,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用水计量设施,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针对项目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和效益观测,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的力度。

篇8

[关键词]白水县 节水灌溉工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387-01

一、白水县水利工程的现状

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县域东西长45km,南北宽43km,总土地面积986.6km2。境内地貌形态明显,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海拔高程在446~1548m之间,平均为85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塬面从北向南倾斜,斜度为10~22%。白水县现有人口27.84万人, 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9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00元,农村社会总产值5.92亿元;白水县苹果生产优势明显,全面推广绿色果品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苹果科技含量和果业综合效益全面提升,2004年全年苹果总产量达到38.8万t。全县地方财政收入3128万元,财政支出139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2元。

白水县境内水资源贫乏,属关中东部阶地贫水区。全县水资源总量4956.82万m3,人均占有量177m3,分别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八分之一,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五分之一。现状利用地表水中,客水1522.8万m3,占70.1%,自产水547.9万m3,占26.5%。

白水人民在建国后与干旱努力抗争,多年来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累计建成林皋水库、石堡川水库两个中型灌区,铁牛河水库、故现水库两个小型灌区。白水人称为两大两小灌区。建成小型水利工程11984处,其中水窖11617眼,机井170眼,抽水站130处,水库6座,自流渠道48条,池塘13处,设施灌溉面积28万亩。

二、白水县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

白水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就必须发展节水灌溉。

1.节水灌溉工程受到广泛重视

一是白水县委、县政府对节水灌溉工作非常重视,2000年~2003年三年实施节水灌溉面积十万亩,县级成立了节水灌溉领导小组,下设节水灌溉办公室负责全县节水灌溉工作。二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白水县“十年九旱”,广大农民群众饱受了干旱之苦之后,逐步唤醒了他们的节水意识。三是有强大的技术服务体系。我县节水灌溉工作起步较早,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渠道防渗、暗管输水为主,到九十年代以喷灌、微灌等节水技术为主,水务系统技术干部积累了一定的设计和施工安装技术,特别是十万亩节水灌溉的实施,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专业队,目前全县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2.水灌溉工程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白水县水资源匮乏,全县水资源量总量4956.82万m3,其中可利用量2676.9万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83m3,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69m3,仅占全市平均水平的34%,占全省平均水平的9%,占全国的5%。只有发展节水灌溉,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示范项目进一步带动白水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利于实现白水县产业结构的调整

白水县以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质地良好的独特自然资源,成为苹果栽植的最佳优生区。虽然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这一思路,抓典型、树样板、上精品,在实施苹果产业化的探索与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迈出了第一步。但随着苹果产业的迅猛发展,单产不高,品质还有一定的差距,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再上新台阶,究其原因,关键是缺水。只有发展节水灌溉,通过示范带动,走节水型农业之路,促进灌溉方式的改变,节约水资源,降低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同时提高苹果的产量和质量,创名牌、争市场,实现苹果再跨新台阶。

三、强化节水灌溉工程的措施

为保证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需要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所示:

1.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

由县政府、县水务局以及各有关单位成立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县长担任组长,协调解决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事宜。项目实施法人单位是白水县水务局。具体负责计划安排、投资管理、施工组织及质量监督。

2严格技术措施,保证工程质量

实施节水灌溉是缓解用水矛盾,提高水利用率,提高灌溉保证率的一项主要措施,因此,必须严格工程技术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第一,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由具体有设计资质的单位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和行政干部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做好技术服务,加大科技含量,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要组织乡镇组开展业务技术宣传,使群众掌握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

第三,精心施工,确保质量。节水灌溉工程是技术性较强的工程,为了使工程发挥良好的效益,必须选择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严格施工程序,加强施工管理,由建设单位和县水务局派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3.强化财务管理

为了加强2005年节水增效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项目办设财务组,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门核算,设立专账,严格执行专款专用的原则,项目的各种财务资料、由项目办保存,财务报表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汇总,财务人员必须严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核算,一切财务开支必须具有合法的原始凭证,经手人签字,会计员审核,领导审批。

4.做好竣工后的管理工作

第一,项目竣工运行后,成立工程管理管委会和农民用水协会,进一步健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工程设施,设备完好,落实管护组织及责任,定期组织灌区群众维修养护管道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第二,运行机制。拟定在示范区内,由工程管委会负责管理,各受益村设立用水协会,管委会负责示范区内的日常运行及维修、管护等工作,县水务局对运行管理进行检查和监督。采取“一家经营、多家管护、共同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三,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每次灌水前,根椐用水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灌水作业计划,灌水要严格按照作业计划执行,并核出各种灌溉形成的用水成本,合理按量计价征收水费。

第四,建立指标监测制度。开展灌水定额、灌溉制度、水的利用率等指标测试工作。进一步加强工程核算,采取科学的态度计算工程成本和工程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很少,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尤其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本文中论述到白水县干旱缺少,制约着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争取满足人类的用水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丹,任长江,陈艳.区域节水灌溉工程最优规划模型[J],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中国会议,2010-08-01.

篇9

1.1新建井灌区节水增效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按照“以水定井,统一规划,合理开采,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新建的井灌区发展节水增效灌溉。以开采有稳定可靠补给来源的浅层地下水为主,将井灌建设和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建设成节水型井灌区,做到既促进农业的发展,又防止地下水超采、环境恶化的结果。这种模式是:合理布井,采用先进的成井工艺提高机井质量,配套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等节水灌溉设施。

1.2北方渠灌区田间工程节水改造模式

我国北方渠灌区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低,田间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发展节水灌溉的重点区域,特别是田间工程部分,由于以群众投入为主,是当前节水灌溉最薄弱的环节。因此,这类灌区在对干、支渠等输水工程进行防渗的同时,对田间工程进行节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对斗、农渠进行防渗衬砌,平整土地,重新确定沟渠规格,采用小畦灌、沟灌、长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通过开展非充分灌溉、水稻控制灌溉、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和采用覆盖保墒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渠灌区全方位节水。

1.3北方井渠结合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我国井渠结合型灌区面积约有2亿亩,这类灌区的特点是单一依靠渠灌还是单一依靠井灌都存在水资源不足,或引起其他生态问题,必须实行井渠结合灌溉。这类灌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开展地面水与地下水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的联合调度。渠灌部分进行适度防渗输水渠道,井灌部分采用管道输水;田间采取长畦改短实施小畦灌溉及覆盖、化学节水、节水灌溉制度等农艺和管理节水措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和农业高效用水。

1.4水利富民集雨节灌模式

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吃饭”,生产条件落后,农民收入低,是我国主要的扶贫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当地唯一有潜力的降雨资源,发展有限灌溉(灌关键水),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不但是当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农业生产一个带战略性的问题。水利富民集雨节灌工程技术模式的特点是:节灌工程与农业节水措施的紧密结合,即建设雨水集流工程和等高耕种开挖鱼鳞坑拦蓄雨水、深耕蓄水保墒、覆盖抑制蒸腾保蓄、调整农作物布局的适水种植、增施肥料提高水肥利用率、坡地粮草轮作、粮草带状间作和草(灌木)间作减少雨水径流等农业蓄雨利用技术措施相结合,田间采用小畦灌、点灌或滴灌。

1.5节水抗旱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我国无论是北方或是南方地区,均存在着许多季节性缺水地区,这类地区在农作物播种季节或某个生育阶段经常性的发生干旱,而在其他生长季节或生育阶段则降雨可满足需水要求,如不采取抗旱灌溉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对这类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为:选用适宜当地的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如坐水种、软管灌溉、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等和平整土地、修建梯田、植树种草培肥土壤、覆盖保墒、合理耕作、采取节水灌溉制度相结合。

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2.1提高认识,合力发展

我国水资源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远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农民群众中还没有树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识观念还比较顽固,节水意识和水法律意识还很淡薄。在一些基层领导和干部中,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利益,仍在严重超采地下水的地区,继续加大开采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有的流域在上游无节制地开垦,大规模发展灌溉,不但引起下游荒芜、沙化,而且造成上游灌区次生盐碱化。

当前由于发展节水灌溉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国策,因此许多部门都在抓节水灌溉这项工作。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性本来是件好事,但也出现了多头抓节水,各自为政、资金使用分散、小打小闹、盲目性增加、形成不了规模、总体效益不够好的弊端。节水灌溉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技术上涉及到水利、农业、林业、气象、电子、轻工、冶金、化工、环保、技术监督等部门:在研究推广上涉及科技、教育、宣传等部门;在资金投入上涉及计划、财政、金融等部门;在组织管理上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了确保21世纪我国的水安全,节水灌溉已到了应由中央组织领导,打破部门本位主义,在国家总体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不可的地步。在发展节水灌溉采取的措施上,要打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改分散为集中、改小打小闹为战略安排、改单纯搞示范点示范区为全流域综合治理,改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改追求工程建设规模为出台重大管理举措。使节水灌溉更大规模、更深入开展,使各方面政策措施更加配套,使节水灌溉的增产增收效益更加显著。

2.2应以国家投入为主

目前我国发展节水灌溉是以农民自筹为主,建设资金主要是使用银行贷款,贷款期限短,贴息年限仅一年,加之这种贷款属指导性计划,往往只有额度没有资金,国家没有其它优惠政策,因此贷款落实难度很大。由于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即使按上述的投资比例,国家的投入也显不足,农民和集体难以长期承受2/3以上的投入,如不加大国家的投入,节水灌溉也难以继续按此速度发展。农业是最大的用水户,为了保障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节水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2.3政策配套,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我国节水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键全,农用水价偏低,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在推行节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目前最不为人们重视的环节,重建设、轻管理仍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的农业用水习惯,改变粗放灌溉为精细灌溉、改不重视降雨的利用为充分利用降雨。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在高效利用降雨的前题下,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用较少的水取得较高的产出效益。它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农业用水,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有效法途径,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对传统农业用水方式的一场革命。

2.4应进一步强调因地制宜,克服推广中的盲目性

目前可供选择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种,但都有一定的适宜范围,必须因地制作宜好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和多方案比较,特别要考虑我国的国情,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发艮的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2.5提高节水设备质量和产业化程度

篇10

天祝县设施农业灌溉工程滴灌典型工程位于打柴沟镇栗家庄村,项目区位于天祝县金强河北岸,毛毛山南麓,剥蚀石质低山丘陵区的石板沟沟口处,距县城西北22k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栗家庄为金强河流域一级支沟,属于黄河水系。项目区内灌溉土壤大部分为灌溉栗钙土,无盐化风蚀现象,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好,灌溉区农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兼种油菜、洋芋、牧草等,是金强灌区主要的农牧业区之一。天祝县栗家庄蔬菜种植区喷灌示范项目,位于天祝县金强河左岸安家河车站以东300m处,距县城华藏寺20km,海拔在2500m左右。栗家庄项目区属寒冷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1.30℃,极端最低气温-24.30℃,≥10℃的积温1163℃,年均日照时数2658h,多年无霜期138d,年平均降水量328.70㎜,年平均蒸发量1443㎜,为降水量的5.40倍,一日最大降水量30.60㎜,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加。降水多集中在夏灌末期的7、8、9三个月,占全年的60%,作物生育期4、5、6三个月降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9.80%,蒸发主要集中在作物生育期的5~8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62%,多年来春末夏初时常发生干旱,河水季节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m/s,最大冻土层深度149㎝,结冰日期11月16日,开始封冻日期11月26日,最迟解冻日期4月10日,全部融冰日期4月15日。每日喷灌时间按10h考虑。

2工程任务和规模

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蔬菜种植条件好、土地平整、连片程度高的华藏镇栗家庄村栗家庄蔬菜制种区的灌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改善项目区农业用水的紧张状况。天祝县栗家庄蔬菜种植喷灌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自然坡降为1/50~1/100,呈长条形,东西宽为250m,南北长为340m。根据项目总体规划,本项目规划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6.67hm2,灌溉方式采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本项目规划新打水源井1眼(井深20m),铺设供水干管1条,管长220m;分干管2条,总长430m,支管35条,管径为φ65mm,总长2200m,支管平均长度63m/条。

2.1工程总体布置

栗家庄灌溉水源取水位置从水源井开始,向南沿地块东侧布置1条供水干管,管道长度为220m。该项目喷灌系统采用干、分干、支管三级管道,其中供水干管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分干管2条,总长430m,垂直与等高线且垂直干管布置;支管35条,管径为φ65mm,总长2200m,支管平均长度63m/条。在分干管上设三通和支管连接;在支管上每18~19m安装Φ33mm镀锌钢竖管1根,灌溉时与喷竿连接。项目区内共计安装132根镀锌钢竖管。供水干管设分水井1座,分干管设排水井2座,布置结果如下:水源井1眼,井深20m,铺设供水干管1条,管径为φ125mm,总长220m;分干管2条,管径为φ90mm,总长430m;支管35条,管径为φ65mm,总长2200m;分水井1座,检查(控制)井1座,排水井2座。

2.2施工条件

项目区内有简易的乡间道路与312国道相通,工程所需材料及设备可由汽车直接运至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工程所需材料,水泥由永登水泥厂供给,PVC管、钢材从兰州市场购进。根据工程资金年度安排及为了尽快发挥效益,施工工期定为2个月。

2.2.1建筑材料

①当地材料金强河沿线及各洪水沟道储藏有丰富的砼粗、细骨料、砂砾石垫层,卵石在金强河河床内人工就地拣取,并且质量良好,容易开采。块石料平均运距5km,砼粗细骨料2km。②外购材料工程所需外购材料主要有水泥、PVC管、钢筋。水泥可从永登水泥厂进货,PVC管、钢材从兰州市场购进,但所有材料均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当需要储备时,应做好材料的贮存工作。

2.2.2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及要求

栗家庄节水喷灌工程施工依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J201—80)、(DLJ201—80)进行。①砼预制块生产要求按质量要求冲洗粗细骨料,砼的水灰比控制在0.60~0.65内,采用机械拌和,人工入模,振捣器振捣,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预制块厚的1/2~1/3,振捣完毕后,应及时收面,表面应以原浆收面、整平、抹光,洒水养护,预制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拉运。②浆砌卵石施工要求:相邻两排卵石应错开茬口,并选择较大的卵石砌于渠底。大头朝下,挤紧靠实。③建筑物施工要求建筑物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基本工序为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基础处理验收架模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质量检验与评定。建筑物地基应按要求夯打密实,干重度应达到21kNt/m3以上,基础开挖完成后,须经验收合格,方可开盘浇筑砼或砌筑块石。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各种预埋件的埋设,防止漏埋和错埋,架模、配料、搅拌、振捣、卸模、养护,每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的有关规定,按照《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工建筑工程)》(试行)SDJ249.1-88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及评定。

3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3.1经济评价

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大部分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因此,经济评价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3.2国民经济评价

3.2.1工程效益

2008年全县灌溉面积为1万hm2,其中:农田灌溉面积0.85万hm2,林地灌溉面积0.05万hm2,牧草灌溉面积0.10万hm2。规划到2020年计划发展设施农业灌溉面积0.45万hm2,使全县农田灌溉面积达到1.30万hm2,其中:农田保灌面积0.85万hm2,新增设施农业灌溉面积0.45万hm2(低压管灌0.18万hm2,滴灌0.18万hm2,喷灌0.09万hm2)。工程实施后节约水量81.03万m3。工程实施后,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缓解地下水超采,促进各灌区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2经济评价的依据及原则

评价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等有关技术规范。评价原则:着重评价工程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率和保灌程度提高,具有增产、节水等直接或间接效益,分析该项工程的投入与产出,计算国民经济评价及财务的各项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经济可行性。本工程以动态指标为主,静态指标为辅,进行经济评价。

3.3经济效益计算

本项目实施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产、节水效益上,因此计算效益时只计算增产、节水效益。

3.3.1增产效益

农业增产效益按有无项目时规划水平年增产值计算,采用分摊系数法计算灌溉工程分摊效益。

3.3.2节水效益

规划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5提高到0.66以上,年节约水量81.03万m3,按现行水价0.10元/m3计,节水效益为8.10万元。

3.3.3水利综合效益

经计算水利综合效益为4308万元。

4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单项工程的开挖量较小,工程规模小,施工期短,施工时无永久性占地,对地表影响小,且易于恢复,对渠管道沿线植被不会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开挖断面不大,不会造成滑坡、塌陷等问题。项目建成后,灌区植被、土壤不会遭到破坏或发生恶化现象,环境总体呈改善趋势,所以,该工程建设从环境角度看也是可行的。

5保障措施

5.1明确规划的法律地位,审批后的规划作为指导和约束设施农业灌溉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设施农业灌溉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的综合性工作,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对照各部门相关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确定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规模。

5.2为加快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步伐,今后我县将把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设施农业灌溉工程的管理,逐步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的作用。

5.3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天祝县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层层签定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把质量关。同时,该项目监理实行公开招标,监理单位监理人员进驻工地,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

5.4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天祝县是一个农牧业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当前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我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5.5加大投入力度,足额落实资金,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必须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管理,实行报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