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篇1

关键词: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生产力带动了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这就为商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些年,我国的大型商场不断增加,商场的公共空间设计也不断变化。比如,避风塘的洗手间取名“别有洞天”;在大型购物广场会有一个角落取名“老公寄存处”;某些大型购物广场的大厅宽敞明亮,供各个单位文艺表演等活动使用。这些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也让商场充满活力,吸引了大量的人群,这就增加了潜在的消费者。所以,要对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让商场和顾客双得益。

1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根据所处城市的设计理念,将公共空间与建筑商业空间充分融合。随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天人合一,讲究的是和谐,如果公共空间环境与城市的风格不符,会显得非常突兀。例如,在繁华的大都市的商场前面放一大堆稻草,只会显得格格不入。二是多样性原则。公共空间的各个子空间在设计时会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设计出各种形式,这些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会给人以轻松的享受。实际上购物是一个选择的过程,需要大脑不断作出判断,其本质是疲惫的。但是如果公共空间设计得当,便会适当转移消费者的注意力,不仅缓解了购物的疲劳,还能够延长消费者在商场逗留的时间,为二次销售做铺垫。三是经济性原则。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达到经济性的标准,公共空间相对于商业空间而言,要充分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公共空间。经济型原则还是低碳环保理念的践行者,符合当代大众的主流思想。此外,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需要定期改装,这样可以给顾客新鲜感,让顾客对商场的变化有所期待,从而起到稳定客源的作用。坚持经济性原则对于经常变化的公共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四是实用性原则。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是大众共同使用的,其环境设计的目的在于能够让人群集中的场合有一个无形的主题,它可以引导大众的心理和思维,从而避免了人群集中而产生焦躁情绪。公共空间在建筑物中常常是紧急避难场所,消防设施通常安装在墙体里,所以在空间环境设计上一定要遵守实用性原则。

2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常用方法

首先,照明是公共空间得以体现的关键,通过照明改变建筑物的视觉效果,使用装饰照明,营造特殊的商业气氛。例如,对于食品销售的商业建筑,可以采用明亮的灯光,同时配上闪烁的小彩灯,就像张灯结彩的过年氛围一样。整个画面活泼而轻快,让人心情愉悦,食品类商品的平均价格并不高,顾客会越买越开心。再如,对于家具类销售的商业建筑,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具选用不同的灯光,从而凸显家具的风格。具有中国风设计风格的家具可以大红灯笼高高挂,显示出其古典特色;具有欧美风情的桌椅可以在墙上挂一幅油画,以柔和的黄色壁灯,映照在桌上白色的咖啡杯上,别有一番风情。在商业建筑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上,要以环境设计服务售卖商品为理念。所有的环境设计就如同西餐中的一道开胃菜,把顾客的思维和情感引导到目标商品上来。灯光是公共空间所设计主题的主要渲染手法,而灯光奠定了基调。这种设计手法是公共空间设计中整体性设计原则的践行。第二,色彩会给消费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用适当的色彩来装饰公共空间,会刺激顾客消费。例如,对于商业建筑外场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多用暖色系,营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氛围,从而吸引消费者前往。对于商业建筑内的公共空间设计,要充分运用色彩心理学来装点大厅。通常情况下,站在大厅中间就能够看到各个楼层的主要销售商品。大厅棚顶可以用水晶吊灯来营造出高贵与奢华感,棚顶的颜色可以用蓝色系,让顾客联想到蔚蓝的天空。扶梯两侧可以运用绿色给人以草坪的感觉,室内逛街却如同野外登山一般惬意。如果商场内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服饰和玩具等,可以在公共空间运用多种色彩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再如,对于商场“老公存放处”这个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要以蓝色和粉色为背景色。蓝色和粉色都属于安抚色,能够舒缓男士等待女士的焦虑情绪。还可以配以浪漫温馨的紫色和爱情漫画等,让等待焦急的老公们回想到恋爱的甜美和爱情的珍贵,最终达到了延长女士购物时间和促进他们情感发展的双重目的。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多样性原则的践行。第三,内部公共空间在结构形式上可以划分为交通空间、服务空间以及景观空间。这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精心设计。不同的隔断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可以使得狭小的空间显得宽敞,从而消除消费者的烦躁情绪。交通空间的设计要以方便为主,有利于顾客行走;服务空间的设计要以干净整洁和醒目为主,这样才能切实起到服务作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景观空间的设计要以彰显商业建筑品位为主,通过盆景植物种类的选择来美化空间,还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例如,发财树和转运竹是吉祥树,能够吸引相信风水的消费者和喜爱传统文化的消费者,这对于销售商场内的金玉制品非常有帮助。总体上来说,商业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尽量少用摆件,追求简约的设计理念。再如,在等候座椅旁边可以摆放色彩鲜艳的花卉。跳跃的颜色可以刺激人的大脑,发散思维。这样可以促进等候人群的思考,尽快行动起来,从而离开座椅,方便他人休息。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经济性原则的践行。第四,消防安全要纳入到设计当中。通常情况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注重了艺术性,满足大众的心理情感需求,有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但是常常忽略了公共空间的消防安全。公共空间人流密集,人们的行为没有严格的约束,这就容易给踩踏事件或者火灾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在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不能因为环境设计的艺术追求而影响防火卷帘门和消防水栓的使用;二是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的材料作为装饰建材。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工作者还应该通过艺术的手法,突出消防设施,引导大众注意公共空间烟火防范。这种设计方法也是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实用性原则的践行。

3结语

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品质的象征。多年以前,大众在评论物品时常常用名牌来彰显品位。如今,生产各种消费品的厂家越来越多,并且各有千秋,大众在评论物品时常常用销售物品的商场来代为评价。万达购物广场的大气、松雷购物广场的奢华、家乐福的温馨等,都吸引了不同心理需求的消费者前去消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文化品位的展示。步入小康社会后,国民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设计不仅能满足人民需求,还能拉动经济内需,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王姿.公共空间中互动艺术的大众参与性设计研究[J].美术大观,2016(10).

篇2

【关键词】公共性;私密性;照明设计

如今,公共空间内的私密性虽已逐步引起设计师的关注,但从光环境设计角度切入的研究还几近空白。光的作用不应只是照亮空间以使人看清事物,光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受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光环境设计的角度展开公共空间私密性的探讨,以期对医院公共空间私密性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医院公共空间私密性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私密是相对于开放而言的,医院的室内公共空间本身是一个进行开放性活动的场所。从空间使用的真实状态来看,人们潜意识中对于领域的概念是一贯存在的,不因身处于公共空间而失去对私密性的需求。当然,领域性和私密性两者并不能画上等号。领域性强调在空间上的划分,而私密性则更强调在相应空间内对声音、气味和视线的划分。医院的公共空间更是有别于一般的公共活动空间。由于其使用者多为患者及患者家属,他们的身心状态有别于一般的健康人群。通过笔者的调查和走访记录得知,患者大多希望自身的隐私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而在医院的室内公共空间若通过硬性划分空间的方法来创造私密感,则有可能降低空间的开敞性与通透性,不利于空间的有效使用和人流集散,笔者认为此方法并非最佳解决方案。实际上,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在公共空间对隐私保护的期待并不完全是生理上的诸如阻隔视线、阻隔声音等,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隐私安全。也就是说,在医院室内公共空间中,最重要的是应该通过设计令使用者在心理上感觉隐私得到保护,受到尊重,而非把公共空间分割成一个个私密空间。

二、从照明角度出发对医院空间私密性进行设计

照明设计可以提供一种柔性、灵活的途径。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亮度越高越有利于观察到更多的细节,而在低亮度的光环境中,人们难以观察更多的细节,如人的表情、微动作等。此时,人们会减少戒备,产生安全感,增强私密感。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暗效应”(DarkEffect)。暗效应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们对环境安全的肯定,如在黑暗的地下通道人们可能产生恐惧感,而在咖啡厅的幽暗的光环境下则会使人产生放松的暗效应。人们对医院室内公共空间的安全往往是持肯定态度的。在满足这一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对光环境的控制能巧妙地创造暗效应,为空间使用者提供心理上的私密感。

(一)利用照度差值的方法

在一定范围值内,越亮的光线越有利于人眼识别更多的细节。当有较强的光线投射在人的身上而受到其他人的注意时,处于亮处的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感,尤其是当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轻易地被人察觉时,私密感几乎荡然无存,这种体验类似于演员在舞台灯光下的感受。相反,当人们处于一个相对较暗的环境去观察亮处时,会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并且感到隐私得到一定的保护,这种体验又近似于观看舞台表演的观众。由此看来,利用照度差值保护医院公共空间使用者的隐私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然而,医院对公共空间有着相应的照度标准,其中,公共空间的照度均匀度(照度均匀度是指规定面上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的比值)应不低于0.7。而照度平均值小于0.55时才有明显感觉,因此这一方法应用在医院中能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为笔者以下的思考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利用亮度梯度的方法

当一个平面上的亮度并不相同但其亮度梯度过度均匀,人们仍然会感觉这个面是连续的,这是由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大脑的预判所形成的适应现象。相反,如果一个平面上的明暗分布不均并且无明显规律,则会使人感觉平面是不连续或是被分割的。此外,当一个亮度梯度平缓变化的面被一道光束或一条明显的线分割成两个面时,会在人的知觉上造成两个面的亮度或颜色不同。这是因为即便被分割的这两个平面上亮度梯度的变化比值相同,光源的光谱组成也相同,但眼睛对于有明显边界的面的识别是取其梯度平均值的。如果两个面的平均值不同,会造成上述知觉现象,而被分割之后的面在知觉上仍然是连续、整体的(图1)。这种分割的方法有可能在医疗建筑相关规范的约束范围内,更大限度地将医院室内公共空间的隐私保护区域和一般区域划分出来。

(三)利用采光形成剪影的方法

利用采光形成剪影的方法类似于剪影照明,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天然光源,另一个是人工光源。剪影照明也称背景照明,是利用照明将背景和物体分离的一种照明手法。物体在背景的衬托下相对暗淡,物体在剪影照明的影响下趋面化,且物体的细节不易被观察到。在医院公共空间中,利用天然采光形成剪影的方法也可以为保护患者的隐私起到一定的作用。当背景明亮时,作为前景的空间使用者将被隐藏诸多细节,如患者等待化验结果时紧张的表情、不自觉的唇语、挂号者细微的肢体动作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隐藏起来。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的等候区,即满足了形成剪影效果的光环境条件(图2)。在医院公共空间中,不宜用人工光源形成剪影。剪影照明不是人们普遍习惯的照明方式,并非每个人都能在心理上适应和接受,且控制不当容易造成一定的眩光。此外,要想达到简约照明的效果,需要背景与环境之间形成极大的亮度差。在医院室内较为明亮的光环境下,仅靠人工照明作为背景光源很难达到这一差值,而自然光的照度最大可达6万至10万lx,即使在阴天状态下,也能达到0.1万至1万lx的照度。因此,最为简便、节能和有效的方法是利用窗外投射进的自然光作为背景,达到窗前人或物形成剪影的效果(图3)。需要注意的是,开窗高度和窗前人物高度应相匹配,有效控制形成剪影的范围。

(四)利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

开放性是公共空间的重要属性之一。在医院室内公共空间内,使用者的常规性活动是不受限制的。因此,在公共空间内,有隐私需求的人群所处的活动空间一般来说是无法完全阻挡其他人视线的(有实体材料阻挡视线的情况除外),而当这种被观察到的情况发生时,将观看者的注意力转移或分散也是值得探索的一种方法。视线范围内某个局部的色彩、亮度、材料等属性和其他部分的区别越大(图4),就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成为视觉焦点。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视觉中心从隐私需求者的身上转移到其他地方,如建筑的墙体、地面、构建等。利用照明的方式转移注意力有多种方式,例如突出局部光线的亮度、色彩或设定局部的动态光等。需要注意的是,医院照明不适宜设计过多的色彩、过于强烈的明暗对比以及太过炫目的灯光效果。

结语

以上这些方法虽各有利弊,但不失为设计的参考方式。各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以便在尊重使用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使用者心理和知觉上的私密感。本文以医院公共空间为讨论主体,尝试以四种光环境设计的方法使空间使用者的私密性需求得到尊重,以期带来更加舒适的心理感受。未来,成熟的医院室内公共空间光环境设计会给人们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进而推动医疗事业和设计的理念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ABSTRACT:Light is a wave, the human eye is nature's all biological grow, evolution of reproduction. Human senses of the total information received the external world, at least 90% through the eyes,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light and color design problems, not only involves the color and texture object itself, in many situations in the light of the foil, and far more appealing words of vocabulary. When we put light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that would need to light, light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ngle of ar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space design, stylist designed in the light of cultural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关键词:光文化 公共空间 景观规划研究植物

KEY WORDS: light culturallandscapeplanningpublic space researchplants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原始的火光到近代的人工照明,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邃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各种各样的人工光源和现代照明技术以及诸如激光技术、光生物学、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不但推动光科技和产业的飞速发展,而且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光文化,成为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最显著的标志。建设具有民族、地域和时代特色的光文化事业,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和推动。环境设计中光与色的设计问题,不仅涉及物体本身的色彩与质感,在许多情境的烘托中,光的运用和感染力远远超过文字语汇的作用。当我们把光与环境设计联系起来的时候,就需要上升到光文化,光环境和光艺术的角度进行研究。“光文化”是“光”与“文化”的巧妙结合,“光文化”也是一种文化,五彩斑斓的城市灯光通过规划设计衬托出一个城市的文化,我国传统的大红灯笼,五光十色的宫灯和造型各异的绘画纱灯及走马灯、孔明灯等都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光文化,而现代城市空间中的光文化设计中考虑更多的是与高科技结合,但由于功能的限制,以及国民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原因很难使设计师更多地发挥想象力。因此,我们对光文化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我国的照明的艺术设计理论存在滞后。(注:此处缺乏“公共空间光文化设计的缺陷或弊端”)

1.光文化的特征

光文化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具象的文化。对“文化”的解释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了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了文化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根据上述释义,对于光文化必然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在文化的创造与发展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这里的自然不仅指人本身之外的自然界,同时也包括人类本身在内。光文化,就是照明的文化,是人类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延伸生存空间所采取的社会改造活动。利用照明为人类自身社会活动所服务,同时照明的出现,也影响人们固有的生活习惯,改变了生活方式。其二,光文化具有民族性,受社会形态的影响。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人种、血缘、肤色和地理位置都不足以区分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们,从根本上区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是心,一种拥有文化底蕴的心。在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沉积下该民族或该地区人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品质,这就形成了文化。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有不同审美取向,或者说是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面对这种差异性,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在照明研究中,我们通常会将东方人与西方人对光的喜好作这样的区分,认为东方人喜欢高色温、冷色调光环境,而西方人则更偏好低色温、暖色调光环境。其实在视觉结构上,东西方人并不存在巨大差异,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巨大的文化差异。当然,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这种对光环境喜好的差异也会逐渐得到缓解,但对照明设计和研究工作者来说,尊重这种文化差异将对做好设计和研究工作起到巨大帮助。

其三,光文化应该具有历史连续性和继承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从简单的光明向往、圣火崇拜,发展到对照明情趣和品位的需求;从简单的火把到具有装饰作用的灯笼,再到如今灯饰城里林林总总的灯具产品,这个演变发展过程的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同时也给照明设计和研究者一个启示———只有了解设计或研究对象历史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际工作。对于设计者而言创新必须是在原有历史基础上的,如果与现有条件相脱节,天马行空般地创新同样不可取。一个城市或地区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目标,设计者应尊重光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充分了解原有的照明情况,对原有光文化进行大量的学习和调研,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结合其发展目标,做好照明的延续和沟通工作。

2.光文化设计的要点

篇4

一、公共空间设计以及它的发展

公共空间相对来说不受空间的限制,公共空间不像私人空间是被给定的,它的空间的大小乃是设计的结果。设计人根据公众的实际需要,如人口密度、交通状况、地理环境、人文特质以及公众的审美需要,设计出公共环境的空间大小,如果必要,可以动用政府或者社会的力量来组织、安排,落实土地需要。所以,公共环境的主持人有什么样的理念,设计人士具有怎样的艺术水平,这些显得很重要。公共环境在空间上可以更多的考虑向外伸展,公共环境应该寻求“广大”。根据公众的分布,决定环境的大小,这里需要可预期性,如人口可能增长的情况,人员流通情况。所以公共环境的建设需要有前瞻性,尽可能的往大处着想,需要一个广大的气象。

二、公共空间设计中的艺术性

人与环境,它不仅仅广泛的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学与自然科学里面,也相当深入的渗透了艺术设计工作者与现代艺术欣赏的领域当中。环境意识的觉醒与强化,使我们对艺术分类系统的认识产生了深刻的观念性的转变为像金字塔艺术系统结构:(1)最下面一层的是艺术产品;(2)最上层的则是纯艺术品;(3)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金字塔基底层与尖顶层之间,就是我们现代社会艺术生产最为广泛的中间层即是环境艺术系统。环境艺术即是一种随时随地都用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产品如建筑,景观,园林,景观,雕塑等等,而且他还是一种作为各种艺术理念存在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所研究利用。更简单的说,一种作为环境设计,另一种则还是一种艺术,公共环境艺术。

三、公共空间环境艺术在当代的影响

近年来,环境艺术中的各个侧重点设计不断的发展,并且衍生出不仅是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还包括室内外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环境等等一系列新型学科。其中公共空间艺术、公共环境艺术的蓬勃发展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的最为明显。

广义上来讲,所谓公共环境艺术,我认为只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活动区域及周边环境都是公共环境范畴。从狭义上来讲,很多人认为公共环境艺术及公共场所,公共场合,多人区域及大中型广场的室外环境艺术。公共空间艺术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间的雕塑、壁画、装饰、园艺、标识、广告、地景等艺术形式。归根结底,公共环境艺术是公共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本,以城市公共传播,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艺术为主要对象,运用综合现代设计手段,创造生活空间美,生活方式美和信息传达情意的艺术设计行为。

如何在公共空间艺术的设计中使创作者与公众能够达成这种意义的生成共识,是值得我们当代公共空间艺术设计应该着力反思和探索的问题,这关系到公共空间艺术生命力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价值。美国著名城市学家伊里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说。看看城市的公共空间艺术,即可知道艺术家的兴趣、追求和使命,即可看出公众的思想、生活和文化。

四、公共空间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随之迅速加大。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多个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与商业社会的特征相吻合,出现了一批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艺术,一充斥于各公共空间的各种广告位标志;另一方面,伴随着公众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消费观的更新,以消费为特征的艺术波普艺术悄然兴起,它强调公众的参与和兴趣,提倡具有平民趣味的文化消费,公共空间艺术呈现出大众参与的态势。

因为世间万物的差异性而产生的美,所以通过每座城市的不可复制性的“情景”来传承这种差异,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我国正处于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基础建设是本阶段的重要任务,城市精神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的人类历史情感建设是一个长期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仅满足公共空间的物质、视觉功能的建设策略已经不能促进公共空间质的飞跃。根本在于深入地探究影响公共空间本质的“情景”因素,才能促使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水平的飞跃。

篇5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城市公厕;四觉;空间设计

1我国城市公厕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城市的快速发展期,在此期间城市规模、环境、交通都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经济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将目光聚焦在了发展明显滞后的公厕上,我国近年来始于各大景区的厕所革命逐步扩展到了城乡,城市中新建、改建公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城市公厕在解决人生理层面的基本需求后,人们对于城市公厕会开始追求更高层级的精神层面需求,未来人们对于城市公厕的需求更多会是来自心理精神方面,同时基于心理精神需求的建筑设计也是未来建筑精细化设计的大势所趋。

2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环境心理学理论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由建筑学和心理学结合衍生出的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人在所处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以及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环境心理学这门跨专业交叉学科,其更关注环境与人的行为以及心理的相互影响。通过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建筑设计中可利用相应的设计手法来满足人对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这里所指的人对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是指:人在建筑的内部空间中基于生理感受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并由此而生的一些需求。

2.2环境心理学与人的“四觉”

人的生理反馈机制有“五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对于建筑空间来说,人可以通过其中四种来感受即:视觉感受光影和色彩;听觉感受声环境;触觉感受材质触感;嗅觉感受气味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通过分析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以及所产生的需求,并以此为切入展开建筑设计。通常环境中人的心理感受源于人对环境的生理反馈,在建筑中人对空间环境的生理反馈源于生理反馈机制的“四觉”即: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所以在基于境心理学的建筑设计时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2.3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视觉是人步入环境中首先接收到讯息的感官系统,通过视觉系统人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光影以及色彩。光是人实现其视觉功能的基本条件,在光的照射下,人们才能看到物体,所以光可以直接影响人对环境的认知,环境中光与影的关系会对人在心理上产生直接影响。纪念性建筑中常用大面积阴影来营造肃穆的空间环境;色彩是在光线充足时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的因素,人的生理结构对色彩十分敏感,对于不同的色彩会在心理上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医院中大面积冷色调的使用,能够让处于其中的人在心理上感到平静,营造出安静的空间环境。听觉是人在步入环境中紧随视觉之后接收到讯息的感官系统。人在一个安静环境中可以让心情平静,更容易进行交流、学习等活动,在图书馆中会营造出安静的环境;相反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会感到兴奋,在市井的市场中,并不会刻意去隔绝外部环境的噪音。触觉是人在步入环境中身体与环境中材料的接触后,接收到的感官反馈。环境中对人在触觉上的影响来自于环境中所使用材料的肌理,在生理上人触摸材料的肌理产生触感,在心理上触感影响人对空间的感受。在气候寒冷的北欧,通过木材的使用令使用者在心理上感到温暖。嗅觉是人在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留接收到的环境讯息,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环境中,气味是人与空间环境进行交流的一种介质,不同的气味对空间内人的心理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有的气味使人心情愉悦,有的气味却能使人心生厌恶,在一些空间环境中会通过人造香味令人心情愉悦愿意久留。大型商场通过使用香氛营造令人愉悦的嗅觉环境,令人可以在此驻足购买。

3城市公厕设计原则

3.1空间光环境与色彩设计

视觉上公厕空间的设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①空间的光环境;②空间的色彩。空间的光环境会影响到其中使用者心理的安全感和私密感,因此城市公厕的采光方式以及光线强度均会对其中的人在心理上造成不同的影响。城市公厕中白天可以通过天窗或高窗的方式引入自然光,在保持私密性的同时,满足人们心理对安全感的需求,将自然光引入到室内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同时在潮湿的厕所中也能给予人们在生理以及心理上温暖;夜晚自然光不能满足空间采光需求时可以通过人造光进行补充,亮度和色温可调是人造光的特性,在城市公厕中选择色温偏暖,强度充足的人造光给使用者在心理上带来温暖和安全感。另外,空间中的色彩能对人的视觉造成最直接的冲击,所以色彩也是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方面。建筑空间中的色彩按照所占面积的多少可以分为,背景色,装饰色,点缀色,为了避免视觉上的混乱,建筑空间中的色彩个数以不多于三个为佳。城市公厕中背景色使用冷色可让其中的使用者心理平静,同时冷色可让空间显得干净整洁;装饰色辅以暖色,缓解大面积冷色“冷”的心理感受,让使用者在经过某个空间节点时心理有“暖意”,在此节点以暖色展开形成舒适的空间区域;点缀色可以大胆的选择较重的深色,来稳固空间氛围,防止空间过于活跃。这三种颜色的搭配需同时考虑,以达成和谐的色彩组合。

3.2空间声环境设计

听觉上公厕空间的设计同样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外部噪音的过滤,而是对内部声环境的营造。噪音会令人感到不安,更有甚者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对于城市公厕中的使用者而言,在心理上他们渴望内部的静谧性带来的领域感和私密感。城市公厕对外部噪音的过滤可以采取两种途径:①从平面整体的规划布局进行控制,将使用空间设置在远离城市噪音源的一侧,这样噪音会通过其他空间的衰弱再传入使用空间;②从传播途径上进行控制,在公厕外围设置吸音物,例如植物或是构筑物,或是在建筑用料上,使用隔音效果好的混凝土或实心砖等材料。通过规划布局和控制传播途径有效过滤掉城市噪音后,在城市公厕内部可以通过音响系统人为播放轻音乐,营造出轻松惬意的内部声环境,让城市公厕中的使用者心情放松愉悦,更利于方便。

3.3空间材料肌理选择

触觉是空间属性具象化的表达方式之一,不同的材料肌理赋予空间不同的属性,不同的属性给予使用者不同的空间体验,空间是材料肌理表现的舞台,适宜的材料肌理会成为空间的闪光灯。城市公厕空间环境中的材料,依照在空间中使用的位置分为三类:①空间构成材料,即空间中各个“面”的用料,例如面砖、地砖;②家具构成材料,是人在空间中必须接触的材料;③点缀构成材料,即空间中局部“亮点”用料,例如金属饰条。城市公厕的空间构成材料瓷砖或石材为佳,冰冷的触感令“急切”的使用者心理平静,且瓷砖和石材有出色的耐久性,对于城市厕所来说是十分适合的材料;家具构成材料,作为必须接触的材料可选择木料这种在触摸时给予使用者心理温暖的材料,拉近人与空间的距离,带来安全感,不过在公厕中木材需进行水处理;点缀构成材料,可进一步选择布料之类亲人的材质,加强空间的亲近感,也可以选择金属材质提亮空间亮度。

3.4空间嗅觉环境营造

嗅觉是人深入空间后的感受,对人在空间中停留的时长造成影响,生活中,人本能对美好气味亲近,对臭气避而远之。在舒适的嗅觉环境中,人的心理可以产生安全感,拉近人与空间的距离;在臭气熏天的环境中,即使视觉、听觉、触觉上再美好,人们也不愿停留。城市公厕在传统中是一个气味不太美好的地方,所以在现代的城市公厕室内空间环境中,嗅觉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要。关于城市公厕的嗅觉空间营造,可从三途径进行:①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之初通过布置门窗在室内形成空气对流的环境,利用自然的风压更新室内空气;②设备布置,在自然风压不够的情况下,使用人工换气设备更新室内空气,需在每个隔间中布置一个换气口,方可在源头对异味进行控制;③人工造香,在新室内空气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造香在室内创造出令人愉悦的气味,令其中人心理放松,获得安全感,对于人工造香需要注意香味以清新淡香为佳,香味需持续性挥发,例如在东南亚厕所常用无火香茅草香薰人工造香。

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re attention are turnned to the risk of project, the lo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his article mainly recount the environmental risk of the Midwest Construction, proposed environmental state index, fand ormulate pre-control program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to avoid the risk reasonably.

关键词: 环境风险;环境状态指数;预控方案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isk;index of the environment state;pre-control program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20-02

0 引言

文章中的环境风险,主要指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而造成工程成本损失或工期损失等的环境状态。通过变后环境状态指数与原有预期环境状态指数的对比,选择不同工程环境风险预控方案,提高环境风险处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工程环境风险因素分析

1.1 工程环境风险类型及其结构组成 环境风险因其产生风险的因素分为:区域自然环境风险、现场施工环境风险、基坑作业环境风险、周边社会环境风险以及项目自身经济环境风险。如图1能够清晰地看出工程环境风险的各项分支以及具体环境风险因素。

1.2 环境风险状态指数 根据中西部工程环境实际状况,结合工程实际以及气象局的综合情况,列出部分主要环境风险因素的调控水平、危害性系数、发生概率等,如表1。

其中,Ck――第k类工程环境风险的环境状态指数;Cki――第k类环境风险分支下的具体风险i因素环境状态指数;pki――施工单位对风险因素i的调控能力,调控水平越高则数值越大,最大为10;ski――风险因素i对建筑施工的危害程度,最大为1;fki――风险因素i在陕西省发生的概率;k――工程环境风险类型:1――区域自认环境风险,2――现场施工环境风险,3――基坑作业环境风险,4――周边社会环境风险,5――项目自身经济环境风险。

2 工程环境风险状态

2.1 环境风险基本状态的构建 结合工程环境状况,以及有关规范标准,建立环境风险基本状态,并根据规范要求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具体见表2。

2.2 实际施工过程中环境改变系数及变后环境状态指数 构造环境状态改变系数,令基本环境状态系数为1,良性、恶性改变分别以其具体改变幅度取值,为了实际计算简便,以一定幅度范围制定取值标准,具体状态改变系数见表3。其中,t――基本环境状态系数,因其为环境状态初始值,故令t=1.0;t-――具体施工环境向不利于施工操作的恶性环境状态改变系数,一般取1.0~2.0值;t+――具体施工环境向有利于施工操作的良性环境状态改变系数,一般取0~1.0值。

正常施工环境下,工程环境风险的预控与处理方案按照本文下一章节中的调控程序进行预防与控制,而对于环境风险的恶性改变,则应采取加强预控程序,

其中,Mk――第k类工程环境风险的变后环境状态指数;Mki――第k类环境风险分支下的具体风险i因素变后环境状态指数;tki――第k类环境风险分支下的具体风险i因素环境状态改变系数。

3 环境风险调控程序

分别从基本环境状态和恶性环境状态出发,对工程环境风险的预控程序进行探讨。

①基本环境状态下环境风险预控程序。(图2)

②恶性环境状态下施工单位环境风险加强预控程序。(图3)

参考文献:

[1]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S].北京,1999.

[2]JGJ146-200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S].北京,2005.

[3]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1992.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

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环境以及营造城市特色,同时,也能有效节约空间资源、拓展城市空间、营造城市氛围。目前,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都结合了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使得这些公共空间起到了宣传城市和美化城市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实际上起源于发达国家,由于人口的膨胀和车辆的增加,使得交通日益堵塞,轨道交通有效改善了公共交通,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英国、德国都在城市轨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方面做过很多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德国学者劳赫•于尔根(RauchJUrgen)的《轨道交通站建筑环境设计》一书,详细论述了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建设方法,并且归纳总结了这些建筑设计的优缺点,为其它国家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1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对于轨道交通公共空间而言,建筑空间的类型和功能十分重要,要综合考虑建筑设计,解决大量人流通过和疏散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地下空间的综合功能,比如,商业、娱乐及其它附属功能。

1.1不同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

最主要的是要考虑环境设计因素,增加公共空间的美感,提高建筑设计的魅力。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从建筑功能入手,例如,商业空间的环境设计艺术就是为了增加商业需求,为人们消费提供便利,同时,优化地块的利用率,提升空间环境的品质和美感,为城市公共空间增添魅力。其次,休闲娱乐空间的环境设计较为复杂,要充分考虑广场、游艺厅及影剧院的外部装饰设计,既要具有时代感,还要融入传统文化艺术,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一些会展空间是体现传统文化的最佳空间,不仅具有社会影响力,还能增强区域文化感和城市的文化地标感。就交通空间而言,轨道交通的出入口、走廊、过道墙面、地面及屋顶,设计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的图案、广告及海报等,使得这些公共空间更具有现代和传统文化之间的交融感。

1.2软质景观设计艺术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软质景观包括水景和绿植。绿色植物的造型风格、种植方式、植物品种选择以及水景的设计等。我国的山水园林世界上独一无二,对自然的崇尚和对植物的喜爱,使得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体会植物景观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想和空间美感。我国传统的植物景观设计一直是和环境艺术相结合,简洁明了的艺术风格,通过植物的造型及空间感传达语言,让观赏者感受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艺术的魅力。

1.3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环境设计不仅要讲究美感,在结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讲究以人为本的设计,使人们在路途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装饰中融入传统元素,以现代化的设计形式呈现出来,可以采用中国传统的各色刺绣、雕刻、镂空、纹样及印染艺术,色彩方面也选择了大红、褐黄或者纯黑等传统色彩。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传统装饰文化元素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而且加入了现代元素,使得公共空间的环境雅致大气,现代而又古典。另外,轨道交通公共空间中设计一些植物景观,可以增加空间的自然艺术感和美感,让人们不仅享受到植物景观的美观,还能享受到植物景观背后所蕴含的语言艺术和文化之感。目前,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从植物景观,尤其是从造型和形式的表现力来看,普遍借鉴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加上现代化元素的融入,呈现了多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2结语

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为了空间的利用和美感的增加,同时也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满足人们交往与使用的心理与行为需求。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享受路途中的环境设计艺术。

参考文献

1[日]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童林旭.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李兆友.轨道交通与城市[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4许懋彦.城市再开发中城市综合体与车站枢纽一体化开发的实践[J].建筑创作,2013(Z6)

篇8

关键词: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引言: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们国家的各大城市也在不断进行改造,一时间高楼大厦平地而起,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房屋建设的需求。但是,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对居住小区的环境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想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纵观我国当前住宅小区的发展环境,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很少有设计师能全方位的考虑到居民在精神方面儿的追求,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区空间构成与大环境适应的层面上。这样的设计方案,致使很多居民产生不满的心理。所以,我们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设计理念方式,坚持人本设计理念,在进行小区空间设计的时候不断彰显人性化的设计思路,在促进小区和谐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

1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1总体原则

在居住区环境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城市设计设计理论导入其中,同时还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样一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楼盘附加值,而且根据楼盘的整体情况来看,其景观与多方面因素都有紧密联系,比如说要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在对小区进行绿化面积、绿化植物种进行优化设计时,要对路面进行科学的布置与铺砌,保证居民的休闲活动所用场地。

1.2生长原则

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要注重自然环境,尽可能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做到既能够保证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够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这要求设计师们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并且能够根据居民需求的改变做出应对的措施,从而完成生长原则。

1.3共生原则

共生原则,从客观角度出发,其是指将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二者统一在一个网络体系之中,使二者可以达到共生状态,无论是在多样化的秩序方面,还是在现象上都具备共融互生的特点。1.4地方性原则在设计居住区景观过程中,要根据地域进行设计,而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众多,而自然区与文化地域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整合,由此才能够全方位优化利用已有的各方面资源,借助各方面优势(地形、地貌等),从而确保所设计的景观能够更好地突出所在地自身带有的特色内容,构建出独特的景观空间。另外,在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对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在设计时将时代元素与历史内容相结合,完成对文化的传承及发展。

2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

2.1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的创新设计

(1)前导空间就我们目前的居住小区来说,有层次的划分室外空间,有助于为促进整个空间顺序更加流畅,在进行实际设计的环节中,可以把居住区的入口看作前导空间,同时,在小区每一个入口位置都设置相应的标志,合理规划地面空间,可以用于小区内部停车,也可作为活动广场,对居民起到引导作用。进行前导空间结构布局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入口处景观设置,不但可以以中心绿地当作参照物,还可以利用公共建筑作为对景,合理运用虚拟现实对比法,把居住小区的前导设计的更加完美,景观优美,让人们走到小区入口就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与舒适。(2)公共空间当居住区的前导空间设计完成后,就要对内部环境空间做好完善的设计工作。一个小区的公共空间是整个小区最重要的位置,进行空间环境设计的时候,可以把公共位置进行优化配置,像是设置一些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项目,像是托儿所、健身广场、中老年活动中心等。在色彩运用的方面,需要以鲜活的色彩为主色调,要与整个小区的环境特点相一致,力求把小区的公共空间变成居民交往、活动、健身、观赏风景的中心位置。

2.2水体方面的设计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空间或是角落离开水,都会缺少生命的气息。所以,我们在对城市小区空间环境进行优化设计的时候,相关的设计工作者一定不要忽略水的重要性。水本身带有灵动的气息,可以使整个环境空间变的生动活泼,可以弱化高大建筑的呆板性,把小区整体衬托的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让人们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特别是到了夏秋季节,人们更愿意亲近水,常在水边展开各种类型的活动。对水体景观进行合理布置,能够有效装饰室外环境,使人们享受绿色化的生活,在水体周围种植一些花草树木,岸旁配置小品,都可以对居住环境起到美化作用。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要点:第一,设计中要首先考虑居民亲水性。可以在水面上设置小桥或者木道,以便观赏水景,欣赏水中的莲花。与此同时,设计师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切身需要做一些深度设计,可以在水面上开展一些小活动,比如说儿童可以在水中嬉戏,还可以在水底绘制丰富多彩的图案,吸引大家前来观赏;第二,对于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中,还应该具备一些有助于聚集大家进行交往的形式,像是在水中央设置喷泉,居民在欣赏的时候,会主动进行交流,有助于促进小区的和谐发展。

2.3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

在上文中已经简单的提及过,公共设施的建造设计是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灵魂,在这个区域内部融入了包括医疗、教育、商业、市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公共设施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了解居住小区的具体人数,不仅如此,还要充分考虑到居住区的功能特点和空间的整体布局,交相辉映,做到与小区住宅和绿地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方式。设计公共空间景观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要增加一些专用区域,不断满足特殊人群的需要。结束语综上所述,居住小区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居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不容马虎,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不但要全方位考虑一些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要素,更应该以人们需要为主题,从而使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观赏性、生态性达到协调统一,为居民构建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8):59-61.

[2]林耕,张天宇.老龄化社会中的居住区步行空间环境设计[J].工业建筑,2013(6):85-87.

[3]李伟星,冯柯.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93-94.

[4]张灿.城镇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5):49-50.

篇9

关键词:公共空间公共与私密混合使用与密度 环境设计

Public space -- the function dimension of city landscape

Xiongsheng

(Hunan City university Art and Art design department ,Hunan Yiyang413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function dimension -- public space,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city landscape and how to play a role, as well as the landscape designers how to create the" better" landscape place and other issues, and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junction, mixed with densit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are described.

Key words: Public spacepublic and privateMixed use and density environment design

关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功能维度――公共空间,它不单应该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可以让人们把空间、个人生活以及更大的世界有力地联系起来)、“民主的”(保护使用群体的权利,对所有使用人群是可通达的,以及提供使用活动的自由),而且应该是“共鸣的”――也就是被设计与管理成服务于使用者的需求。

公共与私密的交界

成功的场所能够使得活动得到支持与促进,所以在设计城市景观空间时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人们会如何使用它们。成熟的城市景观设计者一般都基于其第一手的经验发展出了详尽的有关城市景观空间以及空间与环境的知识。如Bcon宣称只有通过“无尽的行走”,设计者才能把对城市的真实体验“吸收进他们的生命”。很多其他城市公共领域的使用最好的评论都是建立在第一手观察的基础之上的,诸如William H. Whyte的《城市小空间的社会生活》、Jane Jacobs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等论著。

公共空间的边界提供了公共领域和私密领域之间的交界面。交界面不但要能够实现交互又要保护私密性,在城市行为――开发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一切积极效应都应该基于此点。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使用可以依据“中心”和“边界”得到有效的考虑。Alexander等认为,一个没有中心的公共空间极有可能一直停留在冷清状态。他们建议,在穿过一个城市景观内部路径之间,选择性安排某些东西立于公共空间的中央:一个喷泉、一个雕塑、一个小舞台,甚至于就是一棵树。

私密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一般有定义为“选择性地控制接近(个人或群体)”和“选择性地控制交往(特别是与不喜欢的)”。考虑到个人的性格、生活状态等,对“私密性”与相互交往的需要再不同人之间是千变万化的,并且跨越不同的文化和社会。在很多东方文化重,对私密性的考虑往往成为了城市景观区域中得结构性元素。

对于一个成功的城市景观场所来说,公共与私密形成的边界无疑成为了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个公共广场的生命力在于它的边界接近自然,人群更多地被边界吸引而不是逗留在开敞的地方。应该把边界看作一个重要的所在、一个场所、一个“溶积”的领域,而不是把边界处理成一条线或是一个没有厚度的交界面。

混合使用与密度开发

足够的人群和活动密度常常被认为是有活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创造与维持可行的混合使用的先决条件。混合使用设计如果所有潜在的“混合用途的元素”都位于开发区的边界上,那么城市功能分区了得到的城市中心作用就被破坏了。通过不同用途复杂的相互交织以及模糊不同用途之间的区别来形成更加活泼与可持续的相邻关系,是形成有利的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条件之一。

混合使用会通过城市行为作用自发形成,但是恰当地供给有活力的城市景观与开发手段会在长时间内提升混合出现的可能性。在现存的区域重创造混合用途常常涉及到把城市景观公共空间引入居住区域、商业区域,或者引导城市景观与城郊景观相结合等。这对设计而言,无疑是挑战。城市景观设计者如何取得混合用途的协和作用与好处,避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劣势影响,亟待解决。

密度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其中包括社会的、经济的、交通的和环境的。密度开发鼓励良性的互动和多样性,增进社区服务的活力和利用,提升开发的经济活力并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经济驱动力。同时,也能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减少对小汽车行驶与停泊的需求,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产生更少的污染,对公共空间的维持提供财政帮助与支持。

但密度开发的同时,不容忽略的问题在于极有可能产生环境质量较低的后果。因而好的城市环境设计必须把握密度开发的一个准绳和度量,尽可能实现密度开发下的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3.环境设计

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个本质部分就是要在公共空间中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条件:如果空间不舒适,环境不友好,就可能不会被利用,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日照程度、阴影、温湿度、雨雪、风以及噪声影响着我们体验和使用城市景观。很多设计手法可以使得环境条件更容易被接受,这包括了空间的配置,利用建筑、墙、树木、天棚、拱廊等提供阴影与遮蔽。城市景观中的环境条件随季节、发生的活动而变化。

在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微气候常常容易被忽略。除了在非常大的地点或重要项目之外,设计者们可能对总体宏观气候无能为力,对于在宏观尺度上影响气候的一些特征上,他们常常也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这些特征包括周围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比如影响风的山丘、低谷等。不过,设计在调节微气候的作用使空间更加怡人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尺度上有关因素概括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被提议的开发项目的结构,以及它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和联系和对地块边界的其他影响。还包括车道和人行道的位置,树木和其他植被、地面构筑物等。其次,也基地环境如主入口和其他起内外部空间转换的开口位置等也起到重要作用。最后,还包括风环境、日照环境、地形场地环境、噪声和污染等因素。这些微气候,都对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产生着影响。

4.结语

本文讨论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功能维度――公共空间,加强连它作为一个设计过程的观念。正如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坚固”、“实用”、“美观”和“经济”也必须同时满足。在任何设计过程中都存在狭隘地排列一个特殊维度的危险――美学的、功能的、技术的或者是经济的――和一个把该特殊维度从它的语境和对更大得整体贡献中孤立出来的危险。而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正是为此提供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和产生增值效应。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丹麦]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 美] 克莱尔∀ 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第二版) [M ] . 俞孔坚,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0.

[3]高鑫,熊圣.对话城市――以亳州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11(3): 7-8

[4]蔡永洁著.城市广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张成考.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生态工业园系统模型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3) :84 87

篇10

摘要:高层建筑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使人们对环境设计有了新的要求。阴影、聚风效应、街道情趣的丧失、拥挤的车辆、人行交通、绿地减少、纪念性建筑受到视觉破坏等外部空间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内容。鉴于此,文章对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

一、空间环境设计理念的演变

以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城市、建筑、环境已成为当代高层建筑设计的特点,由于高层建筑相对于低、多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高层建筑设计不能够停留在独立的自身完善的概念上,高层建筑的开敞空间、景观、轮廓线、历史、文化资源都是城市的生态元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在设计概念上的差异已不十分明显,绿化、树木等自然元素,也不再单纯地被列为外部空间的组成,而被广泛地引入到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之中,作为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组成的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的环境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应是围绕着环境设计而展开的系统工程,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开敞空间、公共空间、街道空间、车、人交通空间、体量、造型及动力供给、信息的收发等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设计要从整体环境出发,同时城市环境条件也为高层建筑提供了相应的限制和资源作为自身完善的系统,内部、外部的空间组成本身又应有明确的架构组织关系,使内、外空间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生态系统、文化传承等因素互相交织,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原则要求以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为中介,建筑空间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积极介入城市环境系统,变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复合的动态开放系统,其职能要素正突破建筑自身功能体系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接纳原本属于城市的功能,从而使建筑与城市走向一体化。建筑空间中引入城市街道,中庭成为城市交通的集散枢纽,屋面成为城市广场,使建筑空间真正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建筑与城市相互联结、渗透。

(二)开放性

开放性原则要求适应现代化开放城市发展的趋势,将建筑的底部空间向社会开放,使其“公共化”,或将室内与半室内空间与城市空间结合,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供公众享用。这些大小不同、形态丰富、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既是某幢建筑的,也是属于城市的,每幢建筑的底部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并且与城市道路、人行天桥、街道花园等其它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形成连续通畅的城市空间环境,减少了堵塞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形成了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生活场所,并满足了人们对丰富多样性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

(三)步行性

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应将步行条件设计置于中心地位,机动交通应围绕步行交通考虑,通过集约化的交通组织,形成安全、舒适、宜人、连续的步行空间系统,系统由商店、娱乐场所、宾馆及居住单元构成,其中将充分设置人们能游憩的开放空间,以缓解现代城市空间的拥挤和嘈杂。在这个步行区域中人们更加亲密,公共交往和公共活动较多,从而营造了一个具有情感归属和情感认同的现代城市社区。同时,步行的实现可以减少车辆对能源和土地资源的需要,减少污染。

(四)文化性

高层建筑可以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城市插入体,每个设计都应是对现有城市文脉的尊重、认同与配合,从而使一个城市的秩序逐渐形成和完善,使居民保持对城市的认同感,从而增加城市的宜人性。对于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与传承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对传统街道尺度、居民活动模式与生活习惯的尊重与保持方面。如旧金山的波特曼酒店紧挨着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奥林匹克浪子俱乐部,波特曼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同时吸收了周围建筑的一些独特的品质:如色彩、材料、肌理、尺度和形式等,最终使酒店与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相协调。

(五)人本性

城市的本质就要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现代城市中,街道因为汽车的介入成为交通的机器。钢铁和混凝土的发展使超大尺度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因而,现代城市设计开始关注城市和建筑对人的满足,人性化设计就是一种从人的需求着手的设计思想。人的需求在实质环境中,主要表现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即通常所说的建筑和城市的使用功能需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就是要建筑和城市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良好物理条件。人的心理需求有:安全、认知、愉悦、多层意义等几个方面。一个好的建筑的城市空间,应该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高层建筑城市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空间比例的设计,消解大体量的建筑主体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其次,利用空间质感和色彩的变化,塑造舒适的、吸引人的空间环境;此外,精心设计庭院、屋顶花园等室外景观,并合理布置足够的、舒适和美观的并与整体空间效果匹配的室外设施。只有在每个细节的设计中都认真的考虑到人的需求,才能真正在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城市中创造出一个宜人的空间环境。

三、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方法

(一)路面设计

路面不仅是高层建筑底部人流最频繁的活动空间,也是人们视觉上接触频率最高的界面,路面不仅能满足路面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特殊的色彩、质感和构形加强路面的可识别性,以划分不同性质的活动空间,对人流进行引导和疏散,给人以方向感和方位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底部空间交通的安全性能。路面的视觉效果使人们产生独特的激情感受,满足人们对美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营造温馨宜人的气氛,使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更具有人性化和情趣,吸引人们驻足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从而使底部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城市高质量生活空间。路面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铺装和搭配,注意以下要求:(1)通常以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为主,不同材料只在暗示空间的变化和提示不同区域的使用性质或创造视觉趣味时采用,并保证在铺装统一中多样;(2)铺地材料的运用应与其他水平界面要素统一协调,在统一中形成对比;(3)当铺地出现高低变化时,交接材料要变化,给人以明确提示。铺地与垂直界面上其他要素交接处最好以材料的变化来形成明确的过渡,较粗质的铺装材料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大面积使用的不同材料交接处,也应使用变化的材料以表示交接明确,交接材料要略高级一些。

(二)绿化设计

在现代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绿化的设计越来越重要,绿化的加入使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更加丰富。现代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充满灰尘。通过绿化的合理布局,可以改善城市局部生态,形成宜人的小气候。例如在底部空间区域的边界,种植高大的乔木,可以挡风遮尘,过滤空气中的尘埃,隔绝城市中的噪音。大面积的草坪可以降低地面的辐射热、调节建筑周围的小气候。绿化可以引申出多种空间创造手法,例如分割、围合、遮掩、过渡等。绿化设计应根据高层建筑与其场地环境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绿化形式与空间组合。例如,在城市交通繁忙闹市区的建筑,应种植高大的树木来遮声降噪,减少烟尘污染。对于要求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的建筑,可以选择低矮的灌木种植成“绿墙”气柔化实墙造成的封闭隔离感。对于用地宽阔的建筑,可在其周围种植大面积的草坪,点缀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小品,形成一个宜人的室外空间。

(三)水体设计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中的水体主要设置在公共人流聚集比较多的地方,由于水体具有天然的美感,因此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水体的设计与处理十分重要。水不仅仅能带给人感官上的美感,而且还有许多实际的功能,比如可以调节小气候,建筑物前的水池可以有效的降低周围气温并且增加空气湿度。另外喷水池还可以过滤空气,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除了物理上的功能外,在空间意义上,水体还可以用作区域的划分,可以拓宽空间,将有限的空间距离加大。水体还可以作为景点,成为区域中心,创造富于趣味的空间。在高层建筑底部城市空间中水体的形态有许多,主要包括:(1)静水。平静的水面可以把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反射街景与高层建筑本身,扩大视觉感受,它与环境小品、绿化等相结合,会更加有效果。(2)喷泉。喷泉会使空间更富有动感和中心感,并且可以和灯光、音响相结合,形成音乐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