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培训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管理培训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急管理培训计划

篇1

1、 完善的监督ktv 包房的服务质量 ,以达到高比例的上座率,保证高比例的客流量。

2、 配合公司的专业管理人员,建成高格调、高品味、高档次、高科技的ktv包房。

二、营销经理的职责

公司具有七十余间ktv房,营销经理除每日提前订房外,其余包房平均分配每位营销经理,职责如下:

1、 负责ktv房的营销工作,直接与客人接触,与客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订房率,留住老客人,发展并建立新客群。

2、 配合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以公司的利益为大前提,搞好各部门管理人员的关系,搞好内部沟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客人。

3、 注意仪容仪表 ,发型整齐,谈妆,指甲修剪整齐,干净,穿着制服。

4、 愉快地接受工作,接待客人时应主动热情,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营销经理必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对待每一位顾客,不可厚此薄彼。

5、 顾客离开时应有礼貌地与道别,并送至楼下大门处,真诚地邀请客人下次光临。

6、 营销经理应遵循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

7、 营销经理应具德最基本的沟通技巧和营销技巧。

8、 每日做好工作记录和工作总结 。

三.营销经理的工作技巧:

1.在服务过程中,营销经理对于自己订的包房,要积极与服务人员沟通,了解客人的要求,适时地进行服务,

共同配合达到留住客人的目的。

2.在服务过程中,营销经理遇到初次见面的客人,首先要留给客人好感的目的介绍,建立与人友好和谐的关系。

3.要做好服务工作,营销经理必须了解客人的心理,以便适时恰当地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a.营造轻松的气氛,在包房中,营销经理要与客人积极地沟通,掌握几种游戏方法,几个笑话小段,活跃气氛,让客人得到放松,并且愿意与你交谈。

b.善解人意,善于观察客人,引导客人,满足其心理需求,真正成为你的朋友,从而建立稳定的顾客群。

c.使客人有被尊重感,营销经理认真的工作,全心全意为客人服务。

d.当个好听众,有些客人长期处于一种精神压抑的状况,心中的郁闷很想找个地方释放,在娱乐中,正是一个人身心放松的时刻,营销经理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客人在轻松的气氛中诉说自己的忧伤和痛苦,使客人得到朋友的安慰和心理压力的理解,从而赢得客人对你的信任。

工作技巧要靠营销经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完善,积累经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应。

四.营销经理的职业素质:

1.强烈的敬业精神,娱乐业务的对象是有感情的客人,而且是晚间的工作时间,于是增加了服务难度,营销经理又是真接面对客人,服务质量好与坏,高与低直接影响公司的声誉及效益,所以更要求营销经理具有敬业精神。

2.敏锐的观察能力,在与客人接触过程中,积极地与其交谈.沟通了解客人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揣摩客人的心理,根据不同类型的客人,提供所需的服务。

3.良好的服务态度,语言,特别是服务语言是每位营销经理完成各项工作提供最佳服务,体现良好的服务态度最基本的条件,服务用语必须是礼貌用语 ,让素不相识的客人感到你的好客.热情与客人谈话时要面部表情自然,略带微笑,语气亲切真挚热诚稳重。

篇2

关键词:电力行业;集约化,教学管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电力行业教育培训也将随着电力市场经济的导向而发生体制上的变化,新的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立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职业教育培训的教学管理,集约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是适应当前电力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集约化教学管理就是集中教学中所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类优势教育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低投入高产出。这是在当前情况下,提高行业教育培训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办法,对提高行业教育培训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教学管理的集约化就是以电力职业教育协会或研究中心为依托,集各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教学管理的经验及优势,实行优势互补,达到教育培训教学管理的最优化。其基本方法是:充分发挥骨干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的龙头作用,在统一目标、统一计划、统一大纲、学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统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行业教育培训形成集约化教学管理,有利于集中优势力量,形成规模,取长补短,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突出专业特点,以品牌专业为中心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而带动整个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

集约化教学管理有助于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从人才战略和企业发展考虑,有助于建立适合人才成长的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培养和培训人才,使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把人才开发、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形成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各专业、各工种人员的技术标准要求非常高,集约化教学管理无论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还是师资建设上都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从教学到鉴定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行业教育培训达到规范化、系统化。

二、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的内容

1、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集约化。随着电力工业发展,电力机构的重组,原有岗位、原有工种的重新组合,新的岗位与工种的建立,都使行业教育培训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训计划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在集约化管理的基础上,统一目标、统一规划,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力行业的市场需求。

2、课程开发及教材建设的集约化。随着电力科技的发展,电力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原有的课程设置与教材已跟不上电力工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各学校、各培训部门自行安排课程和教材,不仅无法贴近市场,也无能力搞好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这样的大工程,因此只有依托教育研究部门,集中各学校、各专业的专家,合力研究与开发,既可达到教材与课程的最优化,又实现了教学管理在课程和教材方面的集约化管理。

3、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的集约化。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行业教育培训,各个岗位各个工种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各教育培训单位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在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统一评估监督下,进行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4、教学信息交流的集约化。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没有广泛的、快捷的信息来源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我们的教学就是盲目的,教学效果也不会是理想的,集约化的教学管理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信息交流、信息反馈、信息管理。

5、师资培训师资互补的集约化。由于市场经济的需求,各学校都设置新的专业和新课程,但由于师资队伍的不健全,大部分课程由非专业教师改行上课,由于任课教师少,正常的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都无法进行,教学效果也远远达不到目标的要求。

6、教学设备利用的集约化。由于电力行业生产工艺的特殊性,要求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与电力生产流程紧密结合,但任何一个或培训中心都不可能在教学设备上达到和生产现场完全一致,这就要求各学校在某些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合理的制度,在不损害各自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

7、师生知识技能考核验收评比、技能竞赛的集约化。电力行业有着本行业自己的特殊性,各个工种的专业性极强,在进行各专业、各工种的考核、竞赛及评比中务必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这就要求要有考核、评比的集约化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管理的激励因素主要来自于行政部门的计划和检查,包括评估、考核、统考等。但是日常教学管理的激励因素不大,而且各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也不相同,为了增大激励因素,为了取长补短,可通过集约化管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教学管理集约化的方法

1、研究目标和计划,实现教学目标集约化。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和建立学习型企业以及终身化教育的思想,对目前的电力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作统一的规划,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人才培训目标、规格、层次进行从新定位,并在行业协会及教育研究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对行业教育培训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提出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方案,使整个行业教育培训在方向上达到一致,这是集约化教学管理的第一步。

2、研究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实现课程与教材的最优化和集约化。电力格局的重新组合,新的电力体制的建立,导致电力工业的机构和机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岗位、新的工种的出现,必然要有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来实现这种教育,单靠某个学校或培训部门来开发必然会有局限性,只有集中骨干专业、骨干学校的专家共同开发研制,形成适合电力工业发展的、有权威性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在电力行业内推广使用,并在实施中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形成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的最优化和集约化。

3、研究教师培训与管理,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集约化。具体方法是:一是定期组织系统内同一专业的骨干教师集中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习各学科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要求,达到所有教师教学目的的统一;二是定期组织系统内同一专业的骨干教师集中研究学习教材,特别是新教材和新增加的内容,在研究中领会教材的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从而使所有教师全面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三是组织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使理论真正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把实践融和到理论教学中去。行业教育培训是离不开现场实践的,在现场进行公开教学、请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现场讲解,将是我们改进理论教学和实践

教学最佳途径;四是定期组织同一专业的专家、学者、教师一起研讨教育理论和前沿理论,使行业教育培训永远走在生产的前沿,将产学研落实到实处;五是组织教师学习行业教育培训教学评估和教学评价标准,明确要求,为集约化教学管理打下基础。

4、研究教学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实现教学评估的集约化。建立行业教育培训监督与评估委员会,制定行业教育培训评估与监督法律法规,包括评估内容、评估办法、评估制度,对电力行业内部教育培训机构进行评估监督工作,各电力公司设立督导员,负责对本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并定期总结工作,向上级组织汇报。行业教育培训评估与监督委员会定期组织人员对全电力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全方位评估检查,评选出一流教育培训单位,同时将他们好的经验进行推广。

5、研究校际间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资源运用的集约化。集约型教学管理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为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服务。具体方法是:一是教学资料的共享,新学校向老学校学习或借用各种资料;二是教学设备的资源共享,有许多学校必备的教学设备,又不能马上解决,可在集约化的约束下,在其他学校或培训中心帮助下解决;三是教师资源的共享,学校或培训中心师资力量薄弱,开设有限专业课都有困难,有条件的学校或培训中心可在相互协商的条件下,采用租借的形式互相补充。这样既开发利用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又解决了一些缺少教师学校的燃眉之急。

6、研究信息反馈,实现教学信息管理的集约化。具体办法是:一是经常召开座谈会、汇报会,互通信息、交流情况,达到校际间随时信息沟通;二是进行校际间简报和报刊的交流工作,随时交流资料;三是召开经验交流会、研讨会、论文评审活动,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四是利用网络这个现代化通道,使信息最快、最及时地传送到每个单位。

四、电力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如何使集约化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行业教育培训集约化教学管理是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要求,如何使所有教育培训部门、所有教师主动的、自觉的参加活动并接受制约,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是集约化教学管理得以实施的关键,特别是条件好的学校和培训中心、水平较高的教师更应树立全局观和大教育观,为整个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做出贡献。

2、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信息交流是集约化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电力行业信息交流体系,开辟网络通道已迫在眉睫,这个网络的建立与行业教育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是紧密相连的。

篇3

1编制目的

为加强项目工程施工管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保证工程安全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完成公司任务指标,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通过建立、健全工程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每位管理者的职责和岗位责任,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人,工作到位,责任到人,从而保证各项技术要求能够落实到位,实现项目管理的精细化,针对具体施工状况及技术水准制定出具体目标,明确责任。

2工程管理组织机构

3工程管理职责划分

3.1 工程部职责

3.1.1全面负责川渝项目工程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传达收集公司、分公司、工程管理中心等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安排,完成项目部交代的工程管理任务。

3.1.2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制定项目应急管理培训计划,制定项目员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部门员工考核,组织员工进行工程管理培训。

3.1.3落实HSE体系及质量体系在本部门的运行、维护及监督检查。

3.1.4组织对分项目、分项目片区、工程施工点进行工程监督检查,现场HSE管理执行情况,施工过程管理及5S管理执行情况,作业许可管理与应急响应管理执行情况,承包商管理执行情况。

3.1.5监督工程进度执行情况,负责工程进度偏差整体分析,建立工程进度偏差预警机制。

3.1.6负责项目工程吊装运输车辆管理,控制机械台班成本,组织进行工程机械台班成本分析,报送上级领导。

3.1.7负责组织对项目承包商进行审核,并对承包商进行过程监督考核,完成上级单位对承包商的考核安排。负责组织落实上级承包商管理要求。

3.1.8负责各工程管理信息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向各相关部门提供所需工程信息。负责与项目部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同其他部门完成项目任务。

3.2 分项目、各片区职责

3.2.1负责组织分项目、各片区所属工程负责人、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各级管理培训、学习,并安排人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报送。

3.2.2建立分项目工程管理制度,落实分项目、各工程HSE体系及质量体系的运行、维护。

3.2.3根据工程情况完成分项目、片区、施工点工程管理人员的分配、调整,解决各工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确保生产计划的落实。

3.2.4组织新开工程进行工程对外劳务及分包内容划分,报送划分资料。

3.2.5负责安排各工程落实落实上级承包商管理要求,提供承包商相关资料,组织对承包商进行考核。

3.2.6负责监督各工程机械台班使用及费用,控制所属项目工程成本。负责了解规划各工程材料运输方式,根据现场条件提出整体运输等节约工程成本的方法,配合经营进行招投标。

3.3 工程施工点职责

3.3.1负责现场施工机具、设备、人员的协调及施工生产的平稳运行.制定施工作业计划并组织实施与纠偏。

3.3.2负责现场HSE体系及质量体系在施工现场的具体运行及维护。

3.3.3负责新开工程工程信息报送,组织对分包商进行准入考核。

3.3.4负责工程审批及管理作业许可;负责组织现场进行应急演练等应急管理的具体实施;

3.3.5负责召开施工例会,安排安全喊话,组织联合大检查;负责组织现场HSE管理及5S管理;负责承包商施工过程考核及评价;负责各项施工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3.3.6负责核实现场工程使用的机械台班确认,并安排上报安岳大项目部。

3.3.7落实属地管理职责,落实高风险作业挂牌制度,组织对高危作业进行报备。

3.3.8负责组织进行负责组织实施各类宣贯、培训、学习,落实执行项目部分配的其他任务。

4工程管理奖惩细则

4.1项目管理奖惩细则

4.1.1关于项目定期收集整理上报的固定资料,安岳大项目部定期统计通报,第一次通报对该工程及负责人进行警告,第二次通报对该工程负责人罚款100元/次。第三次通报在处罚工程负责人的同时,对该工程片区负责人罚款200元/次。如果因相关资料交底不及时、不清楚而造成各工程资料上报不及时或有问题的,工程部负责人罚款200元/次。

4.1.2关于项目

4.1.2关于工程开展自检自查、联合检查、专项检查等发现的问题,现场应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整改完成闭环,应及时自省不做处罚。超出规定期限未完成整改的,对施工单位按照4.2.3条条款进行处罚。

篇4

一、煤矿职工素质及教育培训现状

第一, 职工素质现状。

韩城矿业公司是1970年成立的老矿山企业,由于地质条件差,煤层灾害复杂,近年来难以后继人才的补充,矿区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不断的流失。据近年来调查统计,公司不仅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仅占职工总数的3%),而且占企业总人数70%以上的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5%以上,甚至是文盲的也不乏其人。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意识以及应急能力严重不足,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致使矿井事故时有发生。据专家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及职工专业素质低。其次,影响煤矿生产全面优质管理,同时影响到新技术的推广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第二,职工教育培训现状。

近几年,公司为满足煤炭井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逐渐加大了教育培训的投入。一方面加大引进人才的投入和力度,从招录部分全日制高等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转煤矿专业培训,到推行“变招工为招生”的定向委托培养,为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另一方面,加大了在职员工的学历教育投入。从选送部分优秀农民工送到能源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函授学习培训,结合实际与有关煤炭等院校等取得联系,对在职职工进行学历提高或继续教育培训,再到不定期选送员工外出或在企业内部进行岗前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安全培训、资格培训以及其他岗位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公司还制定了《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奖惩办法》,细化了用人单位及职工学校不同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考评细则,以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根据几年来培训考核结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培训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员工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有的培训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体现出培训工作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是培训计划不尽合理。有些单位部分培训计划偏离实际培训需求,或培训项目的培训人数、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未处理好生产与培训的关系。在选送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人数上,均与年初所报计划人数不符。

三是培训档案不健全。二级单位普遍存在员工培训台账不健全、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培训档案内缺少教师授课教案、员工培训反馈、培训效果跟踪调查等资料。

四是培训设施不符合要求。培训机构教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有的过于陈旧,使用率低甚至有的基本没有使用,煤矿投入的新设备在培训机构没有现成的教案,不能学以致用;没有配备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没有培训教学计算机室;培训机构安全教育展室有事故案例,但没有事故原因分析;有的培训机构培训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规定要求。

第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组织机构,部分单位领导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没引起高度重视,重生产、轻培训,重使用、轻培养,没有认真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没有贯彻落实培训奖惩制度。

二是培训需求分析没有做好。部分单位在制定培训计划前,没有认真对本单位员工的安全生产、岗位技能基本现状和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对员工配备、员工素质的要求进行从组织到个人全方位细致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导致部分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偏离实际需求。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到位。各培训机构都没有配备专职教师,不符合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规定要求;培训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致使员工培训台账不健全、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四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培训关系。部分基层单位没能处理好生产与培训、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导致培训时生产骨干抽不出来,日常业务培训经常占用员工业余时间,员工得不到充分休息,员工培训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很理想。

进一步做好煤炭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探析

第一, 职工教育培训流程设计的优化

首先,组建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中心,并遵循以下原则: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正常运行;培训管理中心要组织机构集中、精简、高效;培训机构应考虑到职工教育的层次性;职工教育目标的组织实施,培训中心根据公司的年度方针目标,科学规范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其次,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进步这个中心来规划人才培训,以岗位培训与技术培训为重点。有十种经过检验的培训模式可供参考:岗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岗位练兵和同工种业务竞赛、短期技术业务培训、继续工程教育、国内用户技术培训、产品转让技术培训、岗位职务培训以及学历教育等。

再次,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在教育培训方法上应注意“六要”:在教育培训方向上要对准需求;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讲求实际;在教育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作业人员,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应各不一样;在教育培训的教材上要抓好自编教材。重视“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上要专兼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明确煤矿职工培训的内容概况。

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安全知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应急管理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

安全知识培训是高危行业员工获取持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员工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及专业知识,才能为其在各个岗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岗位技能培训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和产生最佳效益、获得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企业培训中的重点环节。

应急管理培训是煤矿高危行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的危险因素辨识、隐患排查、治理、处理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应急的基础。

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对于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 领导者之前的矛盾,开辟了一条现实可靠的道路,员工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便是企业文化培训,是企业必须持之以恒进行的核心重点。

第三,煤矿职工培训形式的创新。

一是要切实把握好“三性”。系统性: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地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一定时期内还需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二要有广泛的员工参与。企业应把所有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范围。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的组织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与开发的措施不仅会流于形式而且浪费资源。

三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方向和选择奠定基础。

第四,结合矿区实际,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与技术。

一是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

二是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等的安全培训,应集中时间组织脱产培训。

三是部门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部门员工特点,将培训内容分解到部门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份内容,每讲完一部份,全体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以不断完善。让员工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四是岗位复训。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在岗员工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而新知,是必要的。岗位复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五是以师带徒。此种方法主要适应于新员工和员工晋升、岗位轮换,当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情况不熟时,采用此种方法,通过其师傅的言传身教,使员工获取实践经验,以尽快达到岗位规范工作要求。

六是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培训,使企业职工认同企业所特有的组织文化,如企业组织的理念、规范、价值观念、目标等。

七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如聘请专家讲学、产品革新、同事间广泛交流等,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技能、管理技能和创新技能等。

八是通过深入推进“岗位工作规范描述”践行和“手指口述” 菜单式安全操作的培训演练活动,抓好岗位工作规范描述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使每位员工能做到“写、说、做”的高度一致,即“知行合一”,使岗位描述成为公司员工岗位教育培训的一种文化。

九是通过心理辅导,调整员工心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和企业应战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强企业组织的团队建设。即企业不仅应加强职工的知识技能培训,也应加强职工的“团队精神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培训。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科护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47-02

内科护理涵盖范围较为广泛,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等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2]。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多变,护理工作也较为复杂,护患纠纷发生率较高。风险管理是指在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护患关系的和谐[3-4]。本院引进内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培训的3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年龄24~35岁,平均(26.3±3.3)岁。学历:本科20名,大专10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6名,护士16名。培训时间:30课时,每周1次,共进行5周的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教育和风险事件防范的相关教育。

1.2 方法

本院自2009年3月开始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包括以下几点。①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相关培训:指定护理部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士讲解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明确内科护士相关责任,内科护士常规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对于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的急救预案措施等;②风险管理相关基础技能的培训:例如心电图的识别、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抢救等相关风险管理技能;③风险管理中护士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人文观念的培养,加强服务意识,让护理人员做到对待患者态度亲和,工作严谨,并掌握沟通技巧,多与患者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争取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④加强护理人员对各项感染发生注意事项的理解: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内科护理服务素质,加强关于院内感染、注射感染等相关事项的讲解;⑤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力度,建立评价机制:对30名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测评,召开例会,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提升个人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对患者负责。

1.3 观察指标

①风险管理意识评价状况: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风险意识相关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护理人员以“知-信-行”模式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4个方面。每各方面评分的总分为25分,四项合计总分为100分。②护患纠纷投诉率:跟踪随访调查护患纠纷投诉情况。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在患者出院前1天,随机选取其30例,分发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

3 讨论

在内科护理学中,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确定预期目标、制订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作出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5];学会妥善处理需要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掌握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以及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熟悉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并进行常见病的家庭和社区护理。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熟悉并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通过与患者耐心交流,了解更多的病情相关资料,以真诚关心的态度理解患者的疾痛,给予其必要的心理疏导;熟悉营养学,指导患者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在护理工作中尊重、关心和爱护患者,并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上述理论和技能,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也就是运用护理程序计划,评价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质[6-7]。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行为意向[8]。

本研究通过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结果显示,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的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培训前;培训后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明显低于培训前,说明在内科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效果良好。

总之,风险管理培训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医疗单位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香云.风险管理培训应用内科护理人员效果观察[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75,132.

[2] 王育红.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10):387-388.

[3] 朱正芬,李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疗,2012,31(24):119,121.

[4] 董晓红,李淑珍,黄雅彬,等.心血管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9,7(32):2978-2979.

[5] 邓艳莉.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57-58.

[6] 张文.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的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37-138.

[7] 陈彩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0):274-276.

篇6

XX年护理部继续坚持以改革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丰富护理内涵为重点,在管理形式上追求“以病人需求”为导向,在业务上注重知识更新,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抓手,以创建“三级乙等”医院为契机,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医院总体工作目标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3、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4、加强护士长、护士工作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6、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

7、创新思维积极开展护理科研,推进护理专业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

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护理部、各科室将对照各项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认真进行考核、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实行目标管理。

1、1护理部:每月专项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

1、2护士长:每周专项检查、每月全面检查1次。

1、3各科室、护理部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踪评价整改效果,适时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将品管圈这一管理方法融汇到护理管理工作,鼓励带动各临床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

3、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将不定期下科室按照三级医院标准要求进行监管,确保护理安全。

3、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领、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3、2患者的环节监控:对于新入院、转入、危重、手术、小儿患者以及有纠纷潜在危险的患者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因素评估,并采取措施防

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危重患者护士要掌握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能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输液、输血等治疗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3、3对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对刚进入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她们的风险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控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3、4加强中午、夜间、节假日重点时段的监控:督促检查护士长科学排班,合理安排人力;继续执行夜查房、节假日查房制度,及时给予指导,消除薄弱环节时段的护理隐患。

3、5加强对icu、手术室、急诊科、供应室的监管,保证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的安全。

4、进一步加大感染控制力度,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做好无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医疗垃圾的管理、使用、处理。

5、健全、完善患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危急重症病人及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对上报的不良事件护理部及时下病区进行查看,提出合理化建议,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1、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责任护士要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按照分级护理、专科护理工作标准,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关注患者身心健康;做好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理、心理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任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2、加强优质护理内涵建设。认真落实《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责任护士要求能够正确实施治疗处置、密切观察、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与医师沟通,配合医师共同完成治疗计划,同时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增进护患信任。

3、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临床护理服务充分突出专科特点,各护理单元有专科护理常规、标准护理计划,具有专业性,适用性,责任护士要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对患者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要能解决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4、护理部每季度、各科室每月进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5、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星级护士评选活动。

6、延伸护理服务,落实出院随访工作。

(三)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绩效管理

1、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实施护理人员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护士岗位分级设置为n0、n1、n2、n3、n4四级,并明确各层级岗位的职责范围和任职资格等,分层次设岗。以护士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同时参考护士的工作年限与学历水平,使真正有能力、有水平、有潜质的护士脱颖而出,使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科学用人机制,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根据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2、配合医院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合理定编定岗。按照医院要求遵循科学管理、按需设岗、保障患者安全和临床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与人事科共同测定并设置护理岗位,制订护理岗位配置原则,编制护理岗位目录。护理管理岗位和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占全院护士总数的95%以上,控制其它护理岗位人数比例<5%。

3、合理配置护士数量,按照护理岗位的职责要求合理配置护士,不同岗位的护士数量和能力素质满足工作需要,根据不同专科特点,护理工作量实行科学的排班制度,护士排班兼顾临床需要和护士意愿,在护理工作量大、危重患者多及关键时间段(午间、夜间、节假日)增加护理人员,体现对患者的连续、全程、人性化的护理。计划新增护士30余名,缩小与标准床护比的差距,重点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高风险科室倾斜,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并实施护士定期考核制度,包括护士的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和业务水平测试,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岗位风险等要素的绩效考核方案,能够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并向夜班、工作量大、技术难度高的临床护理岗位倾斜,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5、改进和细化工作流程,把制度、标准、职责、常规、规范等贯穿融入到流程中去,加强细节管理,使护士工作具有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6、完善岗位说明书系统,落实各项岗位职责。

(四)加快护士长、护士工作能力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1、1加强护士长队伍的建设,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对护士长理论、技能、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训,并通过有效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强化对护士长的

管理,使各级护理管理者能各尽其职,做好表率和有效管理。计划选派20人次以上护理管理人员参加护理管理培训。

1、2护理部组织院内护理管理培训班2期,上、下半年各1期。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护理部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

2、13月份拟安排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内三科(糖尿病)、内一科、骨科(伤口造口)、血液净化室、手术室等护理人员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加专科护士培训。

2、2拟安排妇产科、新生儿科护士8名分批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进修专科护理,加快专科护理的建设和发展。

2、3各科室制定本科室专科理论与技能培训计划,提高专科护士水平。

3、加强新护士培训。对新上岗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安全、护士行为与护理礼仪、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理实践、护理常规、岗位职责等,并分别在内科系统、外科系统、急诊、icu等进行轮转。岗前培训内容详见附件2:XX年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

4、加强机动护士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3:XX年机动护士培训计划。

4、鼓励护士、护士长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并提高学历层次和管理水平。

5、护理部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病例讨论,科内每月组织1-2次护理查房。

6、护理部根据卫生部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分层培训要求,制定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制定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内容涵盖护理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的培训,内容详见附件1:XX年护士在职培训计划。

护理部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2、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

3、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篇7

1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感染管理实行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管理监控制,委员会主任由1名业务副院长担任,下设办公室,由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监控工作,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护士各1名组成,由此完善了系统的医院感染管理网络。

2 以科室感染管理监控手册为纽带形成了医院感染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标准、考核、奖惩”为一体的有序的管理运作机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重点部门、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重点部门、科室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感染管理配套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建立感染管理奖惩制度、临床科室使用感染管理监控手册制度及感染管理监测医生、护士年终评比标准。利用感染管理手册作为纽带规范科室感染管理,加强三级组织信息反馈。其内容包括: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职责、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名单、年度工作计划、季度会议记录、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抗菌药物使用登记、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记录、紫外线、空气监测记录、锐器刺伤记录等。要求各科室做到各项内容填写齐全、字迹清晰;每季末交专职人员检查并盖章。

3 加强教育与培训

3.1 专职人员的培训:由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涉及多环节、多领域、多学科的特点,感染专职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所以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及时参加有价值的感染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2 感染专职人员制定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包括:管理层,兼职人员、医生、护士、全院员工、新入职人员、实习人员、保洁员,力求培训做到“全员、全程、全面”,让预防与控制感染的理念贯彻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保护工作人员与患者双方都不受感染。

3.3 选派重点部门及重点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提高感染控制理论水平,借鉴先进经验,改进不足。

4 做好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及消毒、灭菌药械管理工作

制定严格质量管理措施,并做好审证、采购、验收、运输保管、使用、处理6个重点环节的把关,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1 审证关:确保经营企业及生产产家提供的各证件齐全并真实、有效。必要时对厂家进行考查、确认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质量可靠。

4.2 采购关:本着“合格、优质、低廉”原则,采购部进行严格质量把关,如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是否相一致等。并有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

4.3 验收关:查验包装标示与企业名称、许可证号、注册证号、合格证一致性,并对产品质量进行验收,如输液器的胶管要柔软、透明、光滑;注射器光滑、无毛刺、空针与芯杆连接抽吸无障碍、有良好的密闭性等[2]。

4.4 运输保管关:即院内运输流程、产品储存方法。

4.5 使用关:内容包括使用前检查、有效期内使用、按说明书执行、一次性使用、浓度监测等。

4.6 处理关:分类、收集、封闭、登记,全程监控,严防外泄。

5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

5.1 充分发挥监控员在科室的监督管理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科室监测员的监督管理作用,才能保证医院制定的各项管理措施正确实施。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督促本科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②监控医生对本科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督促采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细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必要的检查并对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控制感染措施,做好记录;③监测护士每月上、中、下旬分别监测当天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按要求填写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④按时填报科室感染病例月报告表及感染管理手册。

5.2 院感专职人员采取定期不定期相结合方式:重点科室进行感染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检测工作,按感染考核标准,用量化指标,按百分制打分、评价,每季度或必要时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将检查结果及监测资料进行反馈,对存在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5.3 将感染管理考核的结果纳入到科室绩效考核的体系中,对感染管理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的科室给予警告、通报等方法,并采取质量问题追溯制度。

6 做好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在建立职工预防医院感染的防护制度及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基础上执行标准预防,加强手卫生的宣传及监督,对利器刺伤事件按规范及时进行应急处理、感染评估,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即保护了医务人员,又保护了患者。

7 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对医疗废物严格实行分类收集,集中处理,加强工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在医疗废物暂存室配备清洁及消毒的设施,保护环境,防止医疗废物的污染。

参考文献

篇8

一、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大庆油田是于1959年发现的中国第一座大油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世界级特大砂岩油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于2005年5月成立,截止到2013年8月底,天然气总资源量为20 287亿方,探明地质储量2 498亿方,探明率仅为12.3%,未开发地质储量1 049亿方,天然气的开发远景可观。

(一)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状况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组建初期,各单位调入人员及大学毕业生组成管理、专业技术队伍,截至2014年底,管理、技术人员共有610人,平均年龄 33 岁,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461人,占75.6 %。员工文化程度的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其人员均成为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159人,初级职称282人;共有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94人,其中,正科级干部37人、副科级干部47人,机关33人,基层(作业区、大队等)领导班子51人,基层队干部222人。

通过综合分析,员工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多四少”,即管理技术人员多,操作服务人员少;技术瓶颈多,核心人才少;管理难题多,专业队伍少;新人新站多,管理经验少。

(二)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情况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重点,以选拔激励为手段,促进了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具体培训情况如表1所示。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着眼于实现科学快速高效发展,确定了 “以气补油”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油田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类型的人才培训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被动地选拔人才向主动地培养人才转变;在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满足当前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向满足未来竞争优势的高度培养人才转变;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低层次人才运作向关键人才和战略型人才转变;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从个别工种、少数人才的培养向各个层次、各个序列的人才培养转变;在内部师资队伍方面,实现从短期应急人才培训向高层次储备人才培训转变。

二、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根据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和培训工作可以看出,现有培训工作中具有的主要优势,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1]。

1.培训目的不明确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树立了“培训是采气分公司的长效投入,是发展的最大后劲,是员工的最大福利”的理念,但员工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培训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培训老师所讲解的内容,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2.缺乏对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目前在培训方面根本没有考虑到员工发展的需求,而是仅仅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实施培训项目,培训焦点落在了员工产品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还没有上升成为以能力开发为主的教育培训体系[1]。

3.缺乏培训需求分析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人事部进行的培训主要为满足公司的要求,主要是按领导层的指示进行,为完成任务而安排的,没在员工中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缺乏充分而准确的培训需求调查,使培训缺乏针对性。

4.培训内容上存在缺陷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刚刚建立不久的培训站主要是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而对观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和习惯养成等则很少问及,教育内容的选择相对滞后。

5.培训实施方面的不足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建立培训站以来,尽管培训的手段和条件都有很大的改观,但是企业培训没有合适的培训教材,没有好的培训师,培训方法缺少创新[2]。

6.无培训评价与总结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较为重视培训资金的投入问题,或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造成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

(二)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问题的成因分析

1.培训观念上存在误区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的领导对培训定位不清,没有分析公司的困境是否通过培训就可以解决,认为培训就是组织理论学习,教会员工基本的岗位技能和知识,以至于将培训变成一种盲目的救火式、应急式工作。

2.培训目标上缺乏人岗匹配考虑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培训主要目标是对各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岗位职能的培训及企业文化培训等等。但在制度上,近几年来维持着企业内部员工子女继承性的就业,多数人与岗位的技能完全不符,同时对岗位的兴趣也不浓厚。

3.培训内容上针对性不足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大规模的统一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全体员工,水平较高的培训内容相对低学历人员可能难以理解和学习,水平较低的培训内容相对于高学历人员可能浪费了时间、精力和培训经费等。

4.培训软硬件上设施不健全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成立时间短,培训师资软硬件都很匮乏的情况,有的培训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较为完整,但缺少实际操作技能经验,而有些培训师具有丰富的实际演练的操作能力,但是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受限。

5.培训结果与员工自身利益联系不足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由于缺乏对培训效果进行持续、系统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并且仅采用培训考核与员工薪酬相联系的单一考核形式,没有涉及到员工的晋升与职业发展,与员工自身利益联系不足。

三、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

为提升员工基本素质,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员工培训体系应本着超前储备、分级分类、创新优化、实用效益和全员覆盖等原则进行设计。

(一)员工培训体系设计过程

围绕分公司发展目标,按照推进“人才强企”战略的要求,牢固树立“培训是最具效益的投资”,“持续培训、终生学习”等先进理念。

1.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是分析和评估组织中由于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而需要培训、哪些人需要培训、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从而确定有无必要组织培训项目,为确定培训目标作好准备。因此,需求分析通常包括组织分析、工作分析和个人分析三方面内容[3]。

2.培训计划制定

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能够使受训者真正学有所获,愿意接受培训,促进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其过程主要有:人事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指导意见;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提出培训建议计划,报送油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进行审查、汇总,制定度培训计划,由人事部发文执行;人事部审批后,由各单位发文执行。

3.培训方式选择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目前主要用的培训方式为课堂讲授、多媒体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公司内部经验的人员做导师五种方式,除这五种方式之外,结合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作业专业性强、现场工作繁杂、技术含量高、风险性高的特点,将培训方式确定为导向培训、在职培训、外部培训以及商务和管理人员培训等。

4.培训的组织与实施

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的员工培训体系在计划制定好后,应系统地实施到采气分公司中去。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决定了培训项目是否可行、有效,有序高效实施培训计划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确定培训师,优秀的培训师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确定教材,主要有外面公开出售的教材、企业内部的教材、培训公司开发的教材和培训师编写的教材;确定培训地点,一般有企业内部的会议室、企业外部的会议室、宾馆内的会议室等;准备好培训设备,如电视机、投影仪、屏幕等;决定培训时间;发通知,要确保每一个应该来的人都收到通知。

5.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是针对培训需求分析和计划过程,检查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培训无效的问题,将实际的实施情况与计划相比较,找出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庆油田采气分公司在进行培训绩效评估过程中,往往因为现实的实际情况,对评估工作不重视,导致培训效果不明确。对此,可以主要采用四种方式加以解决,即培训开展过程中的培训课程评估、培训课程结束后的上岗考试、培训对员工行为产生的影响的工作评估以及培训产生的效果即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评估。

(二)员工培训体系设计方案

1.新员工的培训设计

对新员工的培训注重提高其适应工作环境能力、了解公司文化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内容以企业文化与历史、管理规章与制度、企业的环境以及团队建设的管理培训为主[4]。

2.技术员工的培训设计

对技术专家、公技术员工的培训注重提高其技术决策能力、攻关能力、创新能力、前瞻预测能力及培训指导能力。培训的内容以前沿科技、技术创新及岗位业务知识为主。

3.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设计

对一般生产操作服务人员的培训注重提高其岗位操作技能、安全行为约束能力、多岗通的复合技能。培训的内容以本岗位及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和安全环保知识为主。

4.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

管理人员的培训注重提高其领导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培训的内容以工商管理知识、创新思维、法律法规、哲学、企业文化、职业道德为主。

(三)员工培训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1.提高管理者对培训的支持力度

高层管理者对培训战略的发展方向以及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培训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积极为培训提供必要的培训资源和指导,并规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管理者素质提高一管理者支持培训一培训效果优良一员工能力提高一吸引、保留、激励人才一企业竞争力增强”这一良性循环。

2.创建学习型组织文化理念

培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培训工作。提倡学习工作化,强化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理念,使员工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营造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比学赶超的文化氛围,从政策和机制上引导和鼓励员工自我开发,自学成才,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形成多层次的培训网络。

3.创造良好的培训实施转化环境

加快形成从上到下重视培训、支持培训的良好氛围,要让高层领导熟悉、了解培训工作,从而主动关心培训工作,在各种场合上经常提培训工作;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内部培训师的选拔、聘任工作,强化培训师的使用、考核、激励等措施,加大遴选聘请油田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力度,吸纳外部智力资源为我所用;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优化调整重点培训基地专业布局,强化基层关键操作岗位实训设施、场地建设;加强培训课件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和完善相应案例库,逐步建立“标准统一、内容规范、满足需求”的培训课件体系,进一步促进员工培训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5]。

4.完善培训相关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动力机制。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和企业本身的吸引力,使员工与企业保持一种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和为企业积极做贡献的动力;健全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氛围,增加学习的动力;深化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改革,使员工感受竞争压力,变岗位压力为成才动力。

二是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人员“先培训、后提拔”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职称评聘挂钩制度,生产操作服务人员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和岗位薪酬联系制度,强化对培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篇9

关键词:海上作业 安全评价 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c)-0230-01

1 作业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1 井喷失控

起下钻作业是井下作业最频繁的施工之一,也是易发生井喷事故的施工。施工前因没有合理选配压井液,因防喷装置没有检查、试压,油管强度不够、封隔器不工作、放压控制不当等会引发井喷。

防井喷应以预防为主。应选好相应密度的压井液,保持压井液的静液柱压力略高于地层压力;起下钻时,应认真灌注压井液,保持足够高的液面。起下管柱控制起升速度避免产生抽汲作用。

施工前做好防喷准备,井口准备好防喷器,地面连好带高压控制闸门的油管和悬挂器;备全抢喷材料、工具、配件;应在井内压力平衡的条件下进行施工。

1.2 火灾、爆炸

井喷、管线或设备泄漏,遇明火、火花或静电可引起火灾、爆炸。

1.3 中毒

井下作业过程中,油气泄漏时,其中硫化氢等有毒成分超过一定量时,可导致急性。

1.4 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

井下施工和维修施工中的通井机、修井及井架、绞车等,如果操作技术不熟练,不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或是设备设计、安装和检验方面存在缺陷,都易发生机器损坏事故甚至是人身伤亡的恶性事故。

动力设备的发动机调速器故障,刹车系统刹车失灵,启动发动机时未按操作规程操作造成通井机前进或倒车,作业施工中操作者失误造成顿钻、溜钻等都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恶性事故。

超负荷使用井架,井架基础不坚实,绷绳坑不符合规范,起放井架时修井机不平衡等会使井架下沉、倾覆,造成恶性事故;起放井架时撞坏井口设备后导致井喷;游动滑车和大钩故障会造成落物伤人、物体打击等事故;钢丝绳强度降低也易造成重大事故隐患。

井下施工辅助设备主要有液压钳、液气大钳和机械卡瓦盘、吊卡、吊环等,如果操作不熟练、违反作业规程或操作中精力不集中,也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1.5 压力伤害

压裂、酸化等油层改造作业是高压作业,地面管线、施工管柱、井口装置等均承受高压。由于设备选择、试压、检查、安装、固定等问题造成管线、闸阀刺漏,带压卸管线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1.6 高处坠落

井下作业中的高空作业,由于登高作业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固定不可靠,未抓牢踩稳而打滑踩空,用手拉推游车、吊卡、吊环、钢丝绳,夜间高空作业照明不充足等都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7 其他

井场用电线路架设、布置不合理,动力线使用裸线或照明线,线路绝缘不良,用电设备未接地等可造成触电事故。酸化、酸压作业中由于酸的腐蚀性,可造成人员烧伤。

2 评价方法选择

本项目采取的方法为预先危险分析和安全检查表两种定性的评价方法。

2.1 预先危险分析

预先危险分析(PHA)也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一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危险状态的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作一概略的分析而采用的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

2.2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3 安全现状评价

根据安全管理检查表及现场检查,孤东采油厂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经安全管理培训,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主要负责人以及从事海上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共计24名取得了海洋安全管理资格证书。采油厂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了工伤等保险费,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在海上专项安全检查中,共检查了人员持证、设备配置、海上安全管理制度、海上应急设施及应急救援预案等4大类,机构设置合理,人员素质符合要求,设备配备、安全检查落实到位,应急组织和处置人员职责明确。制定的海上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总体可行。

4 安全对策措施

(1)对于未取得海上安全管理资格证书的个别海上管理人员,应及时列入培训计划,尽快让相关人员取证。

(2)加大涉海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按照要求对未取得“海上安全救生资格证”以及证件过期的人员及时安排培训、取证。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相应的业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有关物料、设备、设施、危险危害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在作业中严格执行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岗位操作规程。

(4)参照《胜利油田滩海陆岸勘界及固定油气生产设施普查报告》,准确地界定孤东采油厂的滩海作业区域,明确具体纳入海上管理的井台、路、设施的数量与范围,并按照滩海陆岸的相关规定实施管理,对纳入海上管理而不符合海上标准的设施,加大整改力度。

(5)进一步加强易受风暴潮和冰凌侵害井台、通井路的预警、应急管理,并加强在特殊条件下的应对措施、安全制度、应急的等环节的管理。

(6)滩海区块长期受潮湿空气、海洋气候的侵蚀,设备设施、地基基础极易发生腐蚀、坍塌。建议加强滩海油区的设备设施管理,及时对因腐蚀引起的变压器、配电柜、井台、通井路的基础坍塌断裂、设备管线、电线电缆表层腐蚀剥落等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7)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定,油气生产场所应正确的设置和使用安全标志。建议对“安全标志的设置”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整改,对采油区计量站、配水间、变压器、配电柜、井下作业现场入口等设置正确的安全标志。

5 结论

(1)通过辨识与分析,孤东采油厂存在的各类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事故、超压爆炸、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淹溺伤害等,火灾、爆炸事故是该厂涉海作业过程中危险性最大的事故,应重点防范。

(2)孤东采油厂的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和实施。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考核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及种作业人员均能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安全投入符合相关要求。

(3)孤东采油厂的安全生产条件符合《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2009]第20号)中规定的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

篇10

关键词:地方院校;应急体系;预警预防;应急教育

一、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防预警系统存在漏洞。地方院校应急管理的普遍现状是重应急处理轻预防、预警及预控,这是目前地方院校应急管理的通病。虽然少数高校建立了突发事件预防预警系统,但还处于初级阶段。例如设置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形式的成分多于实质性的举措与防范对策,未能将预警管理真正落实到学生主体,预防预警难以收到实效。近几年来,地方院校学生由于心理危机自杀、事故灾难、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多,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必须加强对突发事件隐患信息的监测、预控和排查。然而现在高校预防预警反馈渠道不畅,大学生难以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到高校决策层。再加上缺乏识别、预警预报系统,就不能及时、准确地对高校危机风险源、危机征兆进行监测预警,这样就难以有效规避、缩减和徐缓地方院校突发事件,把高校公共危机危害、损害降到最低。另外,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健全,可操作性差。在突发事件的防范过程中,制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是应急管理最重要的一环。但是,目前地方院校普遍缺乏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尤其是缺乏综合性预案。以梧州某学院为例,在应急预案方面,尚缺乏地方院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工作总体预案》和《大学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预案》,目前非常缺乏《大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预案》、《食物中毒防范与处置工作预案》、《禽流感H7N9防控预案》、《火灾事故防控预案》、《大学生溺水身亡防控预案》和《大学突发事件信息与披露工作预案》等专项工作预案。在2012年这短短的下半年中就发生了两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一起是学生溺水事件,另一起是学生自杀事件,在这两起事件中学校在应急管理预防预警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未能做到及时监控和预防,如果在学生自杀前,有专门的信息监测与预控,关注并及时向老师或有关部门反映,而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地方院校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系统方面还存在很多漏洞,亟待解决。否则只能是事件发生后进行亡羊补牢,痛心疾首。

2、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够完善,综合协调力较弱。地方高校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的最大好处是,危机一旦发生,便能启动紧急程序,各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及时应急响应,按照既定程序,各司其职,做好分内工作,以化解突发事件并消除危机。然而现在的地方院校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要不就是没有设立,要不就是不健全(没有建立指挥决策机构、支持保障中心、媒体和信息管理部门、公共服务部门等),职能难以发挥,综合协调能力较弱。由于没有设立应急管理常设机构,使得应急管理政出多门,投资分散,指挥混乱,联动、互动困难,高校突发事件难以有效应对与处置。因为临时性的松散应急工作小组,专业化水平不高。而且由于不是常设机构,在人员构成、工作内容、管理制度建设上不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难以担当大任。而且突发事件发生时临时成立的应急工作小组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成本普遍很高,内外协调与信息沟通难,往往错失突发事件处置良机。同时,这些临时的应急工作小组大都是针对火灾事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对其它类型的高校突发公共事件,诸如大学生心理危机、交通事故、学术腐败、群体性突发事件等,则不一定会成立专门的机构去处理。由于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缺乏常设性的综合协调与决策机构及专门的职能部门,使得地方院校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协调能力大打折扣。

3、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应急保障难形成体系。地方院校应急保障包括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具体包括人力、财力、物质、技术、通信等方面。其中资金保障是重点。因为地方院校应急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保障与管理成效。第一,由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与重点,再加上地方院校教育经费非常有限,获得国家和上级政府应急管理专项资金补助非常困难,所以地方院校普遍缺乏资金去建立应急管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由于没有专项应急资金,物质上难以持续保障,例如地方院校普遍没有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质贮备库(如救生包、医药器材、救生动力工具、饮用水、食物、帐篷、应急灯、防疫应急物质等等),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无法积极应对。第二,地方院校教育经费本身先天就不足,后天畸形――太着重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高校硬件方面的建设花费了大量的钱财,因而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与专业应急队伍的培养以及应急技术保障维护中,软件也跟不上。以梧州某学院为例,由于梧州某学院是在开凿山丘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因此得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山建房,为了完善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学院将大部分的钱都用于这方面,忽略了软件方面的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应急物质保障、技术保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等等。随着不断的扩招及社会化的后勤管理,学院面临的不稳定的内外因素越来越多,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如2005年和2008年的梧州某学院洪水,2006年的暴雨导致的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另外溺水、交通事故不少,由此,学生人身伤亡事件屡见不鲜。应急缺乏保障资金,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先进进而大大降低了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资金的短缺是构建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的最大障碍之一。

4、高校应急管理法规缺失、缺漏,易造成善后处置的后遗症。应急管理各个层次的法律和制度,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法律制度是进行高校应急管理的最有效办法。依靠法律处理高校突发性公共事件,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通行有效做法和主要手段。由于我国高校应急管理立法跟不上,法规缺失、缺漏,这是高校处置突发事件进入怪圈的根源之一。目前我国未有一部专门应对高校突发性事件的法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法》,随着高校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危害与损失越来越大,由于无法可依,地方院校处理突发事件时普遍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现在虽有《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但却未涵盖所有突发事件的领域、类型与级别,应对单一灾种的突发事故尚且比较吃力,更别说应对多灾种、衍生、次生的复杂点的突发事件了。而且《高等教育法》、《民法通则》、《刑法》等也没有就如何应对高校的突发事件作出周密而严格的规定,如高校学术腐败事件、高校问题学生的管教冲突,灾害事故中的人身伤亡,学生自杀而引起的等,教育主管者、高校、辅导员和老师应承担什么样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这些方面在法律上还没有定论,而且上述法规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尚有很多缺失、漏洞和空白。由于整体上缺乏法规保障,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地方院校往往采取临时性的手段和措施来处置高校突发事件,有可能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留下后遗症。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法规体系薄弱是目前我国高校的通病,地方院校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加形式多样。有法律方面的空白,处置突发事件无法可依、无可奈何的尴尬;有法律的形同虚设,在应急管理中根本不落实、不执行的问题;也有法规缺失、缺漏或者程序制定不合理,制度设施不完善不配套,而变通或者为我所用的问题,突发事件处置中并没有以人为本,等等。一些地方院校将应急管理简单地理解为应急处理,临时简单地制定一些处理流程,面对棘手的突发事件,尤其是一些次生灾害、衍生灾害,采取一些缺乏法律依据的处置手段,难免造成处置效果不理想,容易形成善后处理的遗留问题与后遗症。

5、地方院校危机教育理念、方式滞后,应急培训开展不到位。地方院校应急管理工作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另一方面就是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与演练。目前,有的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初步建立,是否有效运行就成了其应急管理成败的关键。执行应急预案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力军是普通师生员工,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水平成了应急管理的基石。笔者在梧州某学院师生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有26人(约占13)没听说过高校突发事件,27人(约占13.5)表示知道一般的急救知识。有46人(约占23)不清楚学院应急设施的放置位置和使用方法。高达172人(占百分之86)不了解学院处理突发事件的相关部门。对我院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态度及知识需求情况调查表显示,在遭遇校园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自救的占24(48人),不知所措的占了47(94人)。其余的皆表示等待学校安排或进行求救。在我院开展应急训练的频率调查表中,选择经常应急训练的仅占5,偶偶占62,很少占27,没有应急训练的占6。其中有132人表示我院没有定期宣传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全部的人认为我院公共危机教育理念、方式滞后。在参加调查的200人中,105人认为有必要安排应急管理培训课程,然而只有14人有收集安全常识的习惯,主要是通过学校宣传栏、老师讲解和媒体报道。这些数据显示:一是地方院校的安全教育与学生的安全常识需求脱钩,二是学生的应急管理教育知识是被动式需求。学生的危机意识比较薄弱。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应急管理培训多以课堂教学、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必要的案例剖析和互动。地方院校应急管理培训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对开展培训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没有真正按照地方院校需求、学员需要和各类突发事件的特点优化培训方案,培训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地方院校没有应急培训计划,更没有从应急管理人员、预案编制人员到应急救援队伍分层次、按类别组织培训。师生员工缺乏良好的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由于应急教育与培训工作跟不上,当突发事件爆发时,校内师生就不懂得如何进行逃生,互救互助;而地方院校管理者由于专业培训不够,就不懂得如何组织人员安全撤离现场,如何开展施救,如何应对媒体,如何调度物资等等,从而造成公共危机应对的较大被动性与无效性。

二、完善地方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高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工合作、反应灵敏、运转高校的应急管理体系,有利于集中资源,协调配合以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地方院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主要指主管地方院校公共安全事务、直接负责突发事件的防范、危机监测和危机控制处理的主要职能部门、机构或体系。具体包括领导指挥机构、辅助决策机构(应急管理专家顾问和信息服务机构)、执行机构(包括医疗救护、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安全保卫、宣传与培训等机构与人员)、保障机构(包括应急物质储备、后勤保障、财务保障等机构与人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是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决策层。一般由地方高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分管高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应急管理办公室是地方院校应急管理的常设机构,应急管理领导指挥部门全面负责处置地方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与组织指挥;协调高校内外关系与资源;编制高校应急管理规划与预案,负责配备有关专家和经费保障等。应急管理综合办公室负责高校突发事件的信息汇总和报送、舆情分析、综合协调、突发事件的监测与反馈、预报、预警、处置与善后等,提出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对应急执行部门(信息宣传部、保卫处、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咨询参谋部门(信息技术中心、专家队伍等),保障与辅助管理部门(后勤综合管理处、校医院、计划财务处、教工组织和学生志愿者组织与团体、学生会等),以及由校纪检组成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统筹管理,督导、检查、落实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情况。各职能机构各司其责,权限分明。例如应急执行部门中的保卫处需负责对潜在威胁的危险源、预警区进行管理,负责突发事件现场及善后安全工作的总体指挥与各项安全维护工作的协调等。信息宣传部门负责校内外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与,肩负高校新闻发言人的职责等等。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反应灵敏、运转高校、协调的地方院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是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

2、完善地方院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体系,防范于未然。首先是建立突发事件问题学生识别监测系统。地方院校必须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情报工作,构建纵横交错、上下贯通的灵敏的应急监测系统。从高校应急管理机构到院系再深入到各个专业,各个班,各个宿舍乃至各个具体的学生中,对网络成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轻度心理疾病学生、受处分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目前休学在家的学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等十类特殊群体学生要全面排查摸底,建立动态的跟踪监测数据库系统,随时监测高校管理体系上的各个环节与问题,搜集各个方面的危机源信息,通过建立问题学生监测系统,及时收集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增加突发事件信息来源,加强问题与心理危机信息的分析、整理、辨别、研判、反馈及传递,以便更好地改进应急管理工作。例如通过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工作人员反馈问题学生信息,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团委和学工处老师、专职(兼职)辅导员、学生党员干部等基层信息员收集突发事件信息,确保学生群体当中的心理危机信息、危机征兆信息快速、及时地传递,加强预警信息的甄别与预报。其次是编制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尤其是综合预案,建立事故灾难预防预控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与完善,尤其要对于一些易发、多发、危害大的突发事件,比如地震、火灾、洪水、食物中毒、传染病、重大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狠抓落实,建立综合预防体系。尤其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校园突发事件安全网,一旦发现危机征兆,及时预报预警与预控,立即派调解员、心理咨询师、扑火队员、专业医生、宣讲员、安全监督员及专业队伍等进行前期预报与预控,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处置在可控范围内。

3、加强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应急保障主要涵盖人、财、物和技术四个方面。当前主要是搞好高校应急人力保障和资金保障。应急人力保障主要是培养高校应急管理人才和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和借助应急专家队伍,加强高校志愿者应急队伍建设,来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应急资金保障主要指建立突发事件专项保障资金,为高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等提供财政保障。建议地方院校把应急资金列入学校财政预算,每年在制定财政预算时预留出处理突发性事件的专项经费。这部分资金不能被其他类别的资金所挪用,也不可以将其列为空头支票。而专项保障资金的额度、用途及最终去向每年必须加入年度预算和年度花销审计中去,务必使专项资金的流动透明化。并且建立相对应的资金追查监督制度,来规范学校对于这部分资金的用途。由于地方院校建设资金非常紧缺,当应急保障资金仍然不足时,地方院校可利用自身优势,向优秀校友、合作单位等募集资金。财政资金和筹集的资金可以用于两方面的建设:应急项目建设资金用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设施、技术平台的建设、应急活动项目的开展、培养应急方面的专业人才、应急专家的聘用费用、应急物质的储备库建设;应急准备资金用于日常应急情况下的应急队伍启动,应急指挥协调动员,应急常设机构日常运转,现场救援,应急生产启动、应急物资装备采购、应急物资调运所必须的费用,借调非高校设施设备的费用,对受伤人员的治疗、生活救济补助等等。加强地方院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物资基础和人力保障。

4、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法规体系。目前适用于地方院校的应急管理法规有《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以及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颁发的《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处理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目前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法规呈现出多头分散立法,系统性不够;应急法制协调性有待加强;立法层次相对较低、应急法制严密性、前瞻性、实效性有待提升。具体从立法内容来看,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存在条文简单、内容粗略、结构不合理、可操作性差、各类应急法律、法规不协调等缺陷,对地方院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与应对十分不利。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立法的路径选择有两条。一借鉴国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立法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将一些行之有效的理念与制度移植、改造与借用过来,完善我国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二及时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将行之有效的办法、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发展。通过对各单行应急法中具有普遍性的原则、原理、制度等进行科学研究,对基本问题达成共识,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建立内在统一、体系完整、内容科学、配套有力的高校应急管理法规体系。当然地方院校突发事件既带有一般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既要遵循一般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法的规定,又应遵循特殊的法律原则与规定。因此当前应优先出台《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详细研究、分析、界定高校突发事件的各种类型、级别与演化趋势并针对这些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处置办法与配套制度。边实践边摸索与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与应用,待社会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可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校突发事件应对法》。以此基本法为基础,单项法规、地方性行政规章为配套补充,逐步健全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规体系。

5、加强公共危机教育体系建设,让更多的师生掌握救灾及自救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加强高校公共危机教育,建立应急培训规划、应急培训机构、应急培训体系,通过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演练来提高地方院校管理者、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工的危机意识,通过对地方院校全体人员危机意识的灌输,提高师生应对危机的能力。而良好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救生技能离不开良好的应急教育和防灾演练。定期组织全员参与的地方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演习,增强高校应急机构对突发事件的预报、预控与处置能力。地方院校须极为重视应急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突发事件宣传教育活动,让自救和紧急应急管理新理念深入人心。因为公共危机教育的普及有利于高校应急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公共危机教育重点工作应该是实战演练,离开实战演练,都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针对地方院校多发、易发、危害大的突发事件,每年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演练,这有利于检验决策人员和参与人员的应急能力、各项支撑条件的保障能力。当前的重点是逐步使大学生能训练有素地应对各类高校突发事件,这是公共危机教育的落脚点与归属。因此特别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文化教育,增强抗灾救灾的意识,做到听从指挥,临危不乱。更高的要求就是普及救灾和自救知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救灾与自救知识与技能,做到突发事件面前从容应对。除此之外,地方院校所有辅导员都需接受过专门的校园危机预警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训练;地方院校医院工作人员需推行突发事件人员伤亡急救证培训,地方院校的管理者也要参加应急管理的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永理 李程伟.公共危机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 胡税根 余潇枫等.公共危机管理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 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 汪大海.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于艳玲.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