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英语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英语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英语教案

篇1

论文摘要: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通过角色转变、合作学习、生活体验、多元参与等方式渗透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展现给学生,以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少年儿童正值生机勃勃的花期,在每个孩子身上都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以及家庭对他美好未来的憧憬。可是,生命是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脆弱。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看到一些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的灾难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夺走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是致命的摧毁。据《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分析报告》统计,在中国每年有超过20万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死亡率为67.13/10万),即每三位死亡的儿童中就有一位是意外伤害所导致。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1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证,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对学校来说,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安全教育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不忍心幼小的生命因安全意外而离去,很想为儿童安全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很有必要。我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在课堂上我不仅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还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教师目前的安全教育手段往往以说教为主,缺乏新意和趣味性,学生会逐渐有些厌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将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趣味化、生活化,那么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教育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2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尝试

2.1 角色转变,激发兴趣

如果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带着强迫性,“你们一定要怎样”、“千万不要怎样”,学生会产生逆反情绪,形式缺乏趣味性,学生也不会用心投入。我们可以调整心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教授“sharp”这个单词时,我让学生扮演“小纠察”,找找教室里尖的东西,充分调动学生的新奇感,当学生找到“Sharp pencil、Sharp knife”等东西后,可适时告诉他们,这些物品都很尖,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教授“firefighter”时,当学生听到要来扮演一下消防员时,都非常兴奋,认为是一项神圣而高难度的任务,并伴有一种自豪感,神气地教育其他同学“Don’t play with fire.”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模仿性强,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身临其境,把任务变成是一项展示自我能力的事业,学生很愿尝试,教育形式变得更有趣,效果也更好。如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受到安全教育呢?必须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安全教育的素材。如在教授“traffic light”时,可让学生扮演“警察”,抓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通过这一次次的角色扮演,学生不仅学会了英语知识,还逐步培养了安全意识,养成遵守纪律的意识和习惯,对于他们有重要的意义。

2.2 合作学习,注重体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安全,就要立规矩。为了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必须通过制定一些安全条例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如果教师直接将这些条例张贴在教室中,学生只会一看了之,并不能真正记住,并化为实际行动。我根据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rules”后,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设计一下教室中的“signs”。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去发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如爬窗、打闹……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并画出相应的“标志”,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以此来调动他们内心渴望展示自己智慧的一面。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反复叮嘱或说教,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而现在,学生每天看到自己设计的标志,真正体验过,他们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让安全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并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安全教育,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安全意识得到不断巩固和强化。

2.3 学以致用,学会感悟

我们可以将安全教育内容从课本材料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创新模式。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安全意识薄弱有关,小学生更是事故易发阶段。如,在学习“bicycle”时,我询问学生“Who has a bicycle?”结果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接着我用问“Can you ride a bicycle?”大多数的学生都表示会,当我问“Can you ride a bicycle in the street?”时,竟然部分学生表示同意,为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我马上又问“How old are you?”学生在我的逐步询问下,渐渐明白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骑车上街,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并鼓励他们放学后用同样的方式询问一下家附近的小朋友,有没有这种错误举动,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在帮别人改正错误的同时增强了自豪感。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不但要自己重视,还要帮助和督促周围所有人注意安全。学生在理解感悟中,安全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

2.4 多元参与,培养能力

安全教育的主体可以多元化,从学生一个人增加为多人,并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多元化父母参加的亲子活动,父母和孩子一起,“小手牵大手”,共同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到了暑假,不少学生会和家长去游泳。在五年级“swimming pool”一课中就有相关内容,我请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用句型“Don’t___.”表达,如不要在游泳池内吃东西,喝饮料等,它们有一定的危险性,让学生指导家长,家长可用汉语描述,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的教育形式更贴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全家参与,学生的安全本领得到不断增强。

3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的收效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擅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很容易接受教育。经过不断地尝试和改进,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多样化安全教育在英语课堂中适时渗透,学生乐学、爱学,安全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效果远胜于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规劝。但是安全教育需要一个长期巩固的过程,需要经常、反复、不断地进行巩固、充实和提高,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学生难免会放松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要长期坚持不懈地上好这种安全教育渗透型的英语课,确保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他们的未来一定会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中国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职校教育也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阶段,并取得了各方面宝贵的经验。但是和普教相比,职校的教学更加注重实践,课堂中经验和事例的传授在某种程度上比理论要来得重要。而市场营销恰恰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的企业实践为营销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营销学的理论又指导着营销实践。在学习营销理论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更难于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而本文提到的案例教学法则是偏向于这个领域,下面就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看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

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生学”即“教―学”这一单一的,封闭的模式,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即使举例也只是蜻蜓点水。当然,不可否认,这种传统教学法能使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将一门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具有特定的优越性。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内容过于强调教科书中知识的传授,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使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呆板,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且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而这一切对于职校学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实际业务水平,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而案例教学法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这种教学目的。案例教学法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作为商业、法律和医学领域职业培训的基本教学模式,尤其是广泛地被运用于MBA的教学之中。后来,案例教学逐渐地被运用到教育中来。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它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引导),更强调学生的“学”(研讨),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有相当大程度的转变。其意义主要表现在:

第一,通俗易懂,便于知识的掌握。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过程一般都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从生动具体的感性直观开始,再到对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这与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是一致的,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通俗易懂,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第二,紧密联系实际,能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大都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典型事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们掌握了这样一件“个例”,通过举一反三,就能了解和把握这一类事情的规律性。同时,也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学科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三,形象生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一般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案例教学形象具体,再加上老师适时恰当地引导,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四,适应不同的对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差异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年龄、学习基础等都有很大差异,这给老师的备课教学带来不小的难度。无论老师怎样尽心尽力,也很难使学生都满意。而采用案例教学时,学生们都表现出了少有的兴趣,积极参与和配合老师授课,老师从中也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二、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区别:1.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2.两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3.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4.涵盖的范围不同。前者涵盖面更为广泛,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后者不一定有这些特点。

三、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如果能够成功地运用,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为此努力,力争熟练掌握这种方法,用好这种方法。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化的加以滥用,可能会带来负效用。所以,什么内容采用案例教学,什么班次采用案例教学,都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盲目进行。

(一)案例教学方法要与其他方法交叉运用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

(二)案例教学应当围绕实训目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在进一步消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法。它是一种启发人们思维,开发人们智慧,活跃学习气氛的教学方法。因此,进行案例教学是一种由注入式转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当然,这种方法首先要围绕实训目标,有明确的主题,如果偏离了教学的主题,那将是案例教学的失败。

(三)尽可能地创设案例教学坏境

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的实训活动。一般不同于课堂讲课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假设的企业经营活动来探讨营销中的问题。因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将面向黑板、讲台的课桌,围成马蹄形或会议办公形,教师位置不要在讲台上而要在学生之中。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有利于消除心理障碍,创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良好环境气氛。

(四)注意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位置

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作用,主要“角色”让学生去扮演,教师要注意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引导,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因此不要形成教师包办代替。

篇3

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无疑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无限思维的空间。那么如何设计导学案呢?笔者认为应从课前预习导学、课堂自主研习、课后巩固复习这三方面准备。

一、课前预习导学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们总是口头上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教材内容,然而,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加之一部分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存在着畏难的心理,从而使得看似简单的预习在他们的面前也成为一个障碍使得课前预习无法落实到实处。然而导学案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样的不足。教师提前将导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便能够一目了然地提前了解本堂课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在课前翻阅字典、查找资料、预习课文等一系列途径为课堂上老师的进一步教学做好了铺垫,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自主研习

有了之前的课前预习导学,教师可利用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单词学习、课文讲解、随堂练习等不同教学环节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学案的编写过程中注重突出本章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在设计随堂练习的时候要有梯度并顾及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外,整个过程的点评还要恰到好处,这样更能激发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课后巩固复习

知识掌握的牢固与否离不开课后习题的反馈和课后知识的巩固复习。为了能够培养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紧扣教材内容,注重重难点的合理安排,让学生在练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而非被动者。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案;设计重点;运用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一再要求教学过程删繁就简,给教师、学生减压的同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案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和学案结合到一起的新颖教学方式,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得到提高。下面将进一步分析该教学方法。

一、初中英语教学案的设计重点

1.分课时讲授课程

将讲授的课程系统的划分为课时,这样会加强授课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更牢固地掌握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当将学习的重点列入表中,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注意重点,并令其掌握学习重点。

3.分层次讲授课程

从学生的英语基础考虑,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不同的掌握程度划分难易不同的课堂问题。即内容要有层次,有阶梯性,这样便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4.课堂中问题引导

一个活跃有意义的课堂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案的表格中明确标注出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学生不难发现却很重要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自由发言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

二、初中英语教学案的运用

1.将教学案运用于课前

教师要在课前将教学案的内容告知学生,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案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学生能明确学习的目标,以便在即将学习的课时里有目的的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2.将教学案用于课堂

教师应审核在课前给学生的教学案,总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教师掌握教学的方向及重点,课上深入讲解学生不明白之处,并将节省的时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将学案用于课后复习

课后,学生的教学案已经得到很好的完善,而且不同的学生会在教学案上将不同的重点详细记录,这样会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复习,教学案在学期末更为重要,有利于学生挖掘知识间的潜在联系,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篇5

一、课前准备,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

首先,我们必须树立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把体育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考虑周到,安全措施想到位,考虑仔细,尽可能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进行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安全意识的建立、加强离不开教师课堂的引导和教育。而教师必须要把一些安全意识通过课前的准备,在课堂上遇到具体学生受伤时,教师要冷静地处理受伤学生,用具体的例子来教育学生,这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科学的布置场地、选择器材

运动场地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同时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球类、技巧类、田径类,教师在安排场地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的特点以及需要场地的大小等因素。如果安排不合理,那么会出现学生拥挤、没有秩序,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教师也要根据上课的内容,提前仔细的检查每一件器材,遇到破损的、有安全隐患的必须及时的清除和补充,以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三、准备活动充分、到位

准备活动是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之前必须要做的,而且准备活动的充分、到位会直接影响你的运动成绩和保护自身安全。首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做好准备活动是防止受伤必不可少的措施,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养成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好习惯,同时在做好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安排一些结合教材的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到位,为学习打下基础。其次,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能力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冬天的体育课准备活动时间要长一些;而夏天准备活动的时间缩短,运动的负荷也相应的减少,活动的内容也应有所区别。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发生事故。

四、技术动作要正确科学合理,示范正确、规范

教师在选择技术动作教学时,首先必须确保此项运动技术是正确合理科学的。如果技术动作的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并不科学,那么教师加以讲解和教学就是错上加错,学生也就无法学到技术,更有甚者会在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下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所以,教师选择技术动作教学时必须要确保其本身是正确科学的。随后在讲解技术动作时要做到正确、规范的示范动作。因为只有技术动作正确、规范,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意识,来引导他们进行技术动作正确的练习。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也是保护自己,防止运动损伤的好方法。

五、技术动作练习保护措施到位

某些技术动作练习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比如垫子上的前、后滚翻、肩肘倒立等等。学生在练习这些技术动作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相互帮助进行练习。一旦在保护措施的环节中马虎,那么学生就会在滚翻时伤到自己的脖子和颈椎。除此之外,要教会学生各种各样体育运动的技术保护、自我保护方法和措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技术动作的实际情况来练习,避免有些爱表现自己的学生逞强而造成伤害。

六、运动负荷、强度要适量

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都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好每节课的运动负荷,并合理的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练习时间、练习次数和练习的组数。而且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面色、呼吸、脉搏等,偶尔有个别出现疲劳状态的要加以控制、调整运动的负荷,避免学生因为运动量过大而造成运动损伤。

篇6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导学案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尤为重视,建议教师在发挥任务型教学原则基础上,优化阅读教学过程策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导学案的运用则是符合了突出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和有效探究的学习习惯。导学案的运用就是将阅读学习引导和理解感悟通过任务探究的形式来予以推进深入,以此来激活学生阅读学习思维,增强其理解感悟过程,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一、设计阅读预习思考题目,增强学生语篇理解能力

阅读导学案运用主要在于“导”字,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来深入感悟语篇学习内容及其表达主旨。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从语篇整体理解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方案,尤其是注意预习思考题目的探究。

在设计预习思考题目时,可从阅读学习主旨表达意图以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来予以综合考虑。在译林《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的阅读教学前,都有“Reading A”,其实就是对阅读内容的一种预习提示。教师在充分把握阅读内容的教学要求及其主旨意图的基础上,可针对阅读学习内容的表达主旨意图进行综合思考。在设计预习思考题目中,应围绕“整体性”和“难点”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并能够围绕其中的阅读学习难点来鼓励学生思考。预习思考题目一旦体现了上述特点,定会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设计预习导学思考题目时,可结合课程教学要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思考探究题目。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Unit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独自完成Reading A思考题目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根据“How to read literature?”和“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arles Dickens’s writing?”来设计相应的预习思考题目,以帮助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语篇表达主旨内容。

二、注重阅读理解案例搭配,培养学生科学逻辑思维

导学案中的预习思考题目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了解阅读学习素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激发阅读的主观潜能。而案例的搭配则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深化阅读学习方法,形成严密的阅读学习思维。

在案例的引导中,可选用与阅读学习素材相似的文化背景内容,或者相反的学习案例,建议学生在通过相似的阅读背景知识激活下能够深入感悟,并能够从中概括出阅读理解的思维和方法。在案例搭配的过程中,可从文化背景知识、表达内涵、资源优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阅读认知方案及其学习探究的方法策略。

通过案例来深化阅读学习表达素材,能够更好突出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3Back to the past的“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阅读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楼兰的历史背景知识案例,让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本文所写作的宗旨意图。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结合楼兰的消失来进行对比思考探究:What’s the reason make Loulan disappear和What do we should do以此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形成有效的理解策略。

三、突出阅读积累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学习反思能力

阅读是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促进理解感悟思维不断生成的过程。从教学实践来分析,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积累,以导学案的形式来引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总结阅读学习过程,更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反思能力。

教师可通过导学案的丰富延伸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学习思维,能够在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促进灵活运用过程中,更好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在导学案学习运用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要求学生能够对练习的过程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反思。在案例设计时,可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整体认知感悟状况,从阅读学习所得、综合感悟和独特发现来设计相应的综合运用表达练习案例,更能够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思维能力,满足学生综合理解感悟需要。

总而言之,导学案的运用其实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以引导推进的模式来深化阅读学习的认知过程,能够在有效发挥导读和引思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悟过程。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1)导学案的题例应该体现“广”字,帮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2)导学案的引导过程应该突出“深”字,激活英语学习认知思维。(3)导学案运用应该体现“活”字,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学习意识和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顾金平.英语导学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2(09).

[3]韩庆山.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06).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案导学 教学 应用

一、前言

学案导学是现阶段我国各级教育机构课堂教学活动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以“学案”为载体,以课堂导学为方法,在教师引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可快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且还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现论述如下。

二、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现阶段,对于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来讲,学生课前的自学预习至关重要,是教师课堂授课的先决条件。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可将某节课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制成导学案,以引导学生自学预习,帮助其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脉络,为其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Shopping”知识点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提前熟悉并掌握本节课教材知识,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并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及其创造力,将本节课教材中的词汇、词组、语法知识、经典句子以及段落等多项重点内容科学概括并整理为导学案,引导学生以导学案为基础开展课前自学和预习活动,自学内容主要包括有“提问句型”、“问题回答方式”、“购物过程中的关键点与注意事项”等,使班级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前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大体内容,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有效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2.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一般来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均较为常用,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Friends”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围绕本节课“Friends”的教学主题设计导学案,并适当添加一些英语口语训练内容。之后,教师可在课堂伊始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分组,保证各小组成员的英语学习成绩没有较大差异,同时依据既定的导学案及其罗列出来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如“be generous to somebody.”、“have a sense of humor.”等,与此同时,教师需依据导学案的教学目标,对各小组学生的课堂讨论与学习从旁协助,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增强其英语口语能力,提高其英语学习水平。

3.加强学生课堂课后训练,提高学案导学效果。从根本上来讲,学生科学、有效的课堂与课后知识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地强化其对课堂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英程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加强班级学生的课堂与课后英语训练,以趁热打铁,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的当堂英语训练。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前,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有目的性地将课堂英语练习题添加到学案当中,并适当控制训练题量,同时为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保证训练内容设计具备层次感,由浅入深地进行课堂渗透,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新知识,兼顾其“课堂学习”与“当堂训练”,增强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课后训练。在学生经过课堂学习与训练后,教师需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方式延伸课堂,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检查其学习效果,并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教学评价。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关于“Colours”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当堂练习”与“课后练习”等教学环节,依照词汇、词组、句子与语法的顺序设计习题,循序渐进,以增强学生对新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案导学教学效果。

总之,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案导学是非常必要的,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率等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英语实践课堂中需重视并加强学案导学教学,主要可从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结合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学生课堂与课后训练等多个方面进行教学改进,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案导学效果,增强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坤.浅析学案导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02):54.

篇8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机水平

心理暗示中的激发动机包括激发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个方面。外部动机激发着眼于创造各种外部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如奖赏、赞许等。内部动机激发着眼于优化个人内部心理因素来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如激起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成功感、自尊、自信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机水平,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比比皆是。

案例1:在Go For It九年级Unit 9 Section B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关于蒸汽机的发明的录像,运用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通过看录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然后再出示一个很有创意的钥匙扣,问学生它是什么及用途。因为东西新颖,所以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七嘴八舌地猜测之后,学习兴趣就在不经意间被激发出来了。在学习Section B的3a部分时,让学生讨论问题:“Do you think tea is the most popular drink in the world? Why or why not?”讨论这些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使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和拓展。期间教师给予学生的奖赏、赞许等激发了学生的外部动机。最后做练习题时,因为每组题目都标明了几星级,不同星级的题目所得的分数也不一样,很有挑战性。这些外部条件的创造,激发了外部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二、克服情感障碍,促成积极心态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情绪在情感的表现形成上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励性和短暂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情绪。如果忽略了对学生情绪的把握、诱导和调控,教学效率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有意识地运用各种积极、肯定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产生自信、自尊等良好的自我意识。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情绪、眼神、态度等都可以诱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善于运用课堂氛围和各种激励手段刺激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就有可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低起点、小坡度、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探究,能激活学生思维。

案例2:在Go For It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B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百事可乐的广告导入,该广告内容生动、滑稽,学生非常感兴趣。欣赏完广告后,问学生该广告是关于什么的,学生答: “Cola.”教师补充: “Pepsi Cola.”再引入“What’s the slogan of Pepsi Cola?” 因为Ads和Advertising slogan 是本节课的重点。接着让学生说说其他的广告词。广告词简单生动,大多数学生课前都积极准备,就连平时英语基础不怎么好的学生说起来也朗朗上口。教师也及时给这些学生表扬和鼓励,在教师肯定的眼神中,学生也越来越活跃。因为这些广告都是关于商品广告,所以教师话锋一转:“大家知道许多商品广告词,你们还知道一些公益广告(Public Interest Ad )吗?”接着展示一些公益广告的图片让学生为其写广告词。这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同时也让学生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最后,让学生为即将进行的学校招生写广告词,平时根本不开口甚至连作业都不交的学生也踊跃参加。这样的课堂氛围和各种激励手段,大大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

三、挖掘学习潜能,拓展发展空间

篇9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373-0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涉及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1) 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数据库发展、构成、专业术语等)与数据库设计理论。2) 具体应用部分,包括:数据库与表的创建;数据查询、增、删、改;视图;索引;存储过程;触发器及数据库安全与维护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数据库及其对象的应用和管理能力;培养学生使用Transact-SQL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库日常管理和维护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如教学过程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极易产生数据库理论与具体应用脱节的现象,易使学生产生数据库理论过多的反感情绪,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1 传统数据库教学局限性

传统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的局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 过度重视理论,忽略实践教学;2) 强调数据库软件的应用,忽视数据库基本理论体系的讲授。

具体说明如下:

1) 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在课程大纲设置方面,理论课程占学时数远高于实验学时数,且不设置单独的课程设计,学生上机具体操作练习学时严重不足。实验课程往往只针对某个具体知识点,实验内容不具有连贯性,学生不清楚如何利用数据库进行具体编程实践,学习过程无成就感,最终导致学习缺乏成就感,兴趣缺失,学习效果较差。

2) 过度强调数据库软件的作用

为了解决传统数据库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一些数据库教育研究者提出了依托某一款数据库软件平台进行,以案例为驱动进行课程讲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矫枉过正,过度强调应用(过度强调数据库平台的应用方法)而忽视数据库整体理论系统的讲解,不能使学生完整、系统的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相关理论。学生掌握的数据库知识仅限于平台应用,理论基础不足,为学生后续的提高与发展埋下隐患。

3) 教学与实践脱节

高等院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完备性,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理论和实践教学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脱节。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数据库系统基本理论与数据库设计阶段,在具体应用方面仅涉及各数据库对象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等,对数据库技术在具体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应用知识缺乏系统、详细的讲解,造成数据库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导致学生在完成数据库课程学习后无法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不能做到学以致用。

4) 教学实践不符合软件工程的原则

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从课后作业到上机实践再到课程设计,几乎全部为单个学生独立完成,未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原则进行完成。现代各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基本都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照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在课程后续的各种实践环节(如:毕业设计)中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利用团队合作去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开发,严重影响了实践环节的完成质量,最终影响学生的数据库技术应用水平。

2 改进的教学方法探索实践

目前本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使用的教学实验平台为SQL SERVER2005。课程共64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SQL SERVER2005数据库具体应用中,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包括系统界面(利用其它高级语言开发)和后台数据库。由于SQLServer平台与其它开发平台的相对独立性,在现行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清楚如何利用SQLServer2005平台进行项目开发。

主要原因有两个:

1) SQL SERVER2005数据库课程的教学过程只涉及后台数据库本身的操作,知识较为孤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建立完整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特别是对界面开发过程概念较为模糊。

2) 学生在学习数据库课程前未接触过其它高级语言(C语言除外),尝试将数据库结合某种高级语言(C#、C++、Java等)进行讲解困难较大(主要是内容太多,难以在规定的课时内获得较好效果)。

针对上述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校数据库的教学实际,通过分析课程内容及培养目标,最终提出了改进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方法具有两套具体实施方案。

两套具体实施方案,分别描述如下:

1) 制定适合数据库教学的教学大纲

(1) 通过制定新教学大纲,在数据库课程开课前,开设一门高级语言课程做为基础,以解决学生学习数据库系统组成过程中不清楚应用程序及其接口含义的问题。(可选C#或Java);

(2) 在讲解完毕数据库基础理论(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理论等)后,以具体实例(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为基础,讲解后续内容,具体包括:数据库与表的创建;数据查询、增、删、改;视图;索引;存储过程与触发器及数据库安全与维护,将理论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深化,促进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深度掌握;

(3) 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课程时间安排,实践性较强章节(如: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宜采取“讲一学时练一学时”的方式进行授课,其它章节采取“讲一次内容,上一次机”的方式进行授课,灵活制定上机实验计划,最大程度上做到讲练结合,重视理论而不忽视实践。

2) 制定新教学大纲在高校教学中不易实现,在保持相关课程开课顺序不变,数据库课程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课程改革设想如下:

(1) 课堂教学:利用少量课堂时间(一小节课50分钟或一大节课100分钟),结合实例介绍数据库系统的一般结构、开发流程、开发平台(不涉及具体语言的编程)。要求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6人),自选项目(教师掌控选题难度,并提供建议项目若干)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分组实施,使学生初步建立软件工程的思想及开发团队的概念。

(2) 实践方式:适当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学生独立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具体语言、开发平台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分模块完成具体项目实现,各模块任务需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到人,并制定详细任务书,促进学生的实践积极性,防止学习惰性的产生。

(3)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师生的交流互动在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具体措施描述如下:

①保证课程必要的现场答疑时间,每周两小时,集中解答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②充分利用现代学生熟悉的现代通讯工具(如:QQ、微信、微博、YY等),提升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建立专门YY频道,供学生以在线多人语音的形式讨论项目进展、疑难问题,随时了解学生实践进度,解答疑难,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促进实践活动进行。

(4) 项目提交、评讲及分数评判:课程结束前一周,以小组为单位打包提交系统(包括: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界面)。由三至四位教师按照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整、代码是否规整给出评判成绩。分别评出UI结构设计最佳系统与功能实现最佳系统,鼓励学生讲解开发心得,供大家学习参考。

3 结束语

在明确《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该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过程的缺陷,结合本校数据库课程的实际提出了两套数据库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选择方案二进行实施。一学期以来,学生在较好掌握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较好的完成了相关实践任务。该教学方案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提升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方案实施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王峰.实用数据库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2] 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钟辉.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篇10

关键词: 课程建设 学前教育 《幼儿英语教学法》 优化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好坏,在宏观上制约着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保证专业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学生的专业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2009―2010学年的第一学期我再一次担任了《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课程定位不恰当、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幼儿英语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下面我就《幼儿英语教学法》为例,探讨建设衡水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优化方案。

一、优化课程体系,形成辐射式课程群

《幼儿英语教学法》的学习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我院学前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法》安排在第三学期,多数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没有开设,这样给教学也带来了些许的困难;另外,教学法课程单一,造成学生专业结构不合理,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开发。因此,必须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建立辐射式的课程群。

首先,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在学生掌握了《幼儿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法的教学会更有效。

其次,优化课程体系。开设《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同时,开设与之配套的幼儿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等辅助课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增添语音室、专设教学模拟训练室等。建立以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为中心,以幼儿教育专业英语、英语口语主题交流、幼儿园双语活动设计与实践和幼儿双语游戏活动设计等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辐射式课程群。

二、找准课程定位,优化课程实施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幼儿教师的任务,而教学法则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我院学前教育专业中,《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被定位为专业必选课,仅仅18学时,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有《幼儿计算教学法》等专业技能课,我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也不科学。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课程定位不当。《幼儿英语教学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英语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为以后从事幼儿英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

找准课程定位才能优化课程实施方案。该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阐述了幼儿英语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及其幼儿英语教学的模式、基本原则和方法等。理论教学注重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方式来解释抽象的理论,化难为易,并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在课堂学知识,在课外长能力”的思想理念,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实践教学部分主要训练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课堂模拟教学、实施教学研一体化,可以与市内各大中型幼儿园联系,建立多处培训实习基地,并定期邀请各幼儿园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到我院举行讲座,同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提供适宜的指导,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行阶段性分散见习、毕业前集中实习和就业前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因此,教学模式应采用理论阐述+亲身模拟体验与现场观摩+点评,增加相应的课时,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我院学前专业科班出身的师资严重不足,急需提高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除了要具备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交往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外,我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专业基本素养。

(一)学前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首先,要掌握幼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新成果;要系统把握教育学知识,尤其是幼儿教育学;要对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幼儿发展中的启蒙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解幼儿发展的内涵、特点和规律。

其次,要具备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特征,并从幼儿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方面把握幼儿学习特点。

(二)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专业技能

1.良好的唱、跳、画、做、说、弹的教学基本功,并在某些方面有特长。

2.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教育计划设计新颖、恰当;能将教育计划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实践;教学效率高、适用。

3.有观察、了解、分析、评价幼儿的能力:能及时发现幼儿的行为和现象的变化;能采取有效措施。

4.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及时捕获教育契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善于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创设和设计最佳教育情境。

5.有利用时间、空间、材料进行教育的能力:能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能提供、布置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能利用环境资源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

6.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至少在某方面有较突出的教学实践。

7.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班级管理井然有序;能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和习惯;班级环境适合不同幼儿发展。

(三)教授《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师还要具备英语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

第一,标准的英语语音和口语。教师的发音要标准、语音语调要自然流畅。第二,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主要是指有关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知识。第三,外语学习理论。英语教师要了解一定的外语学习理论,包括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语言学习评价理论等。这些知识有助于幼儿英语教师充分认识英语学习的规律,并科学合理地对英语学习作出评价。第四,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史上有许多外语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沉默法等。教师了解这些教学法的历史和体系特点,掌握外语教学中的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将会大大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改进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