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培养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辅导员培养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辅导员培养计划

篇1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全国194所高校参与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辅导员工作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否取得成果,不仅依赖于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更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在“卓越计划”下,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其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卓越计划”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应“有所为”,更应“大有作为”。

3.“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实施“卓越计划”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数是“试点班”的形式。学校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选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培养方式上都不同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特区化”的模式。“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卓越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已经有两批全面实施“卓越计划”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计划,它的实施效果如何,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经验、总结成败的时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力图从中摸索出这一新兴思政阵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4.“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成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但智力和学习成绩确实成正比关系,一般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尽管存在少数智力水平一般,但依靠勤能补拙使成绩提升的人。这些人依靠踏实的学习精神获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更符合“卓越计划”的选拔标准,具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级为例,共有学生113人,其中87人报名参与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班)的面试。面试前,依据高考总成绩、高考外语成绩和大一上学期的高数、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三科成绩,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排名。面试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几项进行现场打分。最后择优选拔出40名学生组成卓无机2011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该校无机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三个班(含卓班),四年后统计全体学生各科综合排名,年级前10名学生中有6人是卓班学生。相对于全年级学生,卓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强,成绩上无落后掉队现象。

第二,自信心和独立性强。“卓越计划”班级同学个性上独立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面对问题和复杂事物,依靠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不盲从。自信心强,相信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抗击打能力强,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有幽默感和参与性。幽默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尺。良好的幽默感不仅可以感染一个团体的整体氛围,活跃个人兴奋细胞,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在班级QQ群里同一条通知信息,非卓班群里大多是静默,或简单回复“收到”。卓班QQ群里可能会有询问,也会有调侃。这种不伤人的询问和调侃表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具有幽默感。

第四,实践创新能力强。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学校举办耐火浇注料设计大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配方。比赛面对无机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开展,非卓越班学生此前已经上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课程,而卓2011班学生因课程设置不同于其他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赛实践,比赛结果是卓越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前提下,与非卓越班学生平分秋色,证明“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证明卓越班学生面对未知谜题,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卓越计划”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为了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从教学角度出发彼此间可借鉴性不强,但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却不是这样。尽管受专业和学校的限制,但思政工作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是不变的,是具有规律性的。从规律性着手,可以找到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共性,形成一定的模式,指导实践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卓越计划”已经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操作实践入手,重在从工作程序运行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模式,也就是探究“卓越计划”班思政工作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此外“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发展指导平台性、事务管理制度性、就业教育职业性。

5.1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周期性。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四年为一周期,每一个学年都有每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卓班与非卓班相比,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周期性也有不同。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班为例,教学上采取“3+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入学起就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大四学年进入企业,大四上半年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下半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负责学生实习培养工作。

卓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是三年,相对于其他班级,卓班的职业规划教育、企业伦理教育、就业心理工作就要提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预热和心理调试时间。大一年级重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引导;大二年级侧重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辅导;大三年级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

在思想教育环节中重点是三观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实践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创新,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给青年学生指明方向。

5.2发展指导平台性。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课程,卓班学生课业学习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单一、不成体系的活动,活动应更多地以平台式呈现。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这个活动平台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避免使学生陷入繁杂无序的课余活动之中。发展平台的建设应尽量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尽可能相融合;将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尽可能协调一致,最终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典型的发展平台。卓越班普遍实行导师制,学生全面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工作中。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无机专业卓班学生40人中有10人在竞赛中获奖,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分享会”、“师生讲堂”都是在卓越计划开展过程中,针对“卓越计划”育人方向开展的素质平台建设活动。

5.3事务管理制度性。强化学生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由指挥变指导和服务。在班团组织建设、寝室住宿管理、评奖评优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骨干力量,调动他们的参与性,既提升公平意识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篇2

一、构建科学化模式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模式,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要切实强化领导,层层落实领导责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

其二,按照相关要求,提高辅导员和班主任各方面的待遇。要把强化领导与落实待遇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职称评定、评选表彰、科研项目、津贴收入等问题。

其三,建设专兼结合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开放度,坚持专兼职结合,建设大学生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几十年实践的成功经验。要从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硕士、博士加入辅导员队伍,确保这支队伍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梯队。要重点培养一批有热情、有经验、有思想的资深辅导员,鼓励他们树立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信念,形成一批学生工作的骨干,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既用人格魅力又用学术魅力教育引导大学生。

二、实行专业化培养

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按照岗位设置和工作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辅导员参与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活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完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要努力拓宽各方面培养渠道。

其一,脱产学习。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就必须改善队伍的业务素养与学历结构。主管部门应制订计划、创造条件、分期分批选送辅导员参加学习与培训。学历层次是辅导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实行高学历、专家化,同时鼓励与支持高校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攻读本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使他们也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行和专家。

其二,在岗培训。在职岗位培训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渠道,在岗培训既要根据本职工作和特点进行,又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具体可采取岗前培训、在岗轮训、高级研修、挂职锻炼等形式;培训内容可以有日常培训、专项培训、热点问题培训、实践类培训等。

其三,自我锻炼。辅导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做到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长处短处,明确现实起点和努力方向,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素质和增强工作能力。高校也可有计划地确定部分资深的指导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老专家、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努力培养大批年轻的优秀辅导员。

三、促进职业化发展

其一,规范入口。要进入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应严格准入关口。2000年7月3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专兼结合的原则,选拔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教师或高年级党员学生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其二,明确职责。根据教育部对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规定,结合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职业辅导员可以初步考虑重点分布在以下几类岗位: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学生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群体的心理研究;学生生活园区资深住楼辅导员,负责所辖生活园区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院系资深专职辅导员,协助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开展工作,每个院系可设若干名,从而扎实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工作。

篇3

20xx-20xx学年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一)为进一步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能力,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有效地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我校少先队工作更上新台阶,特制订以下辅导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月

二、培训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

各班少先队辅导员

四、培训内容与形式:

内容:

少先队基础知识、少先队辅导员必备的素养和工作技能。

形式:

理论学习与理论测试

五、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 授课人

20xx年11月20日 少先队基础知识 金见亮

20xx年12月17日 少先队辅导员必备素养和工作技能 江舜裕

20xx年1月4日 基础知识测试 无

20xx-20xx学年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二)为深入贯彻全国少代会和全国少工委会议精神,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培养辅导员职业精神,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根据县少工委统一安排,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部分骨干中队辅导员,开展分批培训,现将培训方案安排如下: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使辅导员掌握丰富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更有效地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二、培训内容

围绕少先队学科建设的主要方面,开展学科理论知识培训和工作方法技能培训。

学习以及省各级领导的关于少先队工作的讲话精神,学习省少代会精神以及涉及少先队工作的教学片和视频资料。

三、培训时间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四、培训对象

各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部分骨干中队辅导员。(由校少工委确定后通知)

五、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与辅导员自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方式如下:

1、校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校分批集中学习培训,发放培训资料,将培训教学片下载并分享给参训辅导员;

2、各参训辅导员将培训资料和视频带回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六、工作要求

1、各参训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接到通知后务必准时参加培训;

2、 各参训辅导员必须做好集中培训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收集;

3、参训辅导员要根据自身实际,将培训内容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活动。

20xx-20xx学年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三)为促进《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在我校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能力,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有效地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我校少先队工作更上新台阶,特制订以下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

20xx年9月8日

二、培训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

各校少先队辅导员

四、培训内容与形式:

内容:

少先队辅导员必备的素养和工作技能,少先队活动项目拓展等。

篇4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涵义

创业教育由“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广义上的创业教育指的是培养具有开拓性的创业者的过程,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同时,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具备把握时机、自主创业的思维与能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念最早在美国被提出,并且形成了创业专业课程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初次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是在20世纪末,国务院批准《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大门,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尝试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且开展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活动计划。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方面看,因为起步较晚,而且创业教育集中在高校阶段,所以在创业教育的成效方面并不理想。大学生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1.创业思想的启蒙老师

创业思想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动机等,大学生是否具有系统的创业思想,是影响其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启蒙老师的作用,辅导员的启蒙和辅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系统的创业思想。大学生创业思想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辅导员利用公开或者非公开场合的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思想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创业有正确认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2.创业教育的指导者

辅导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辅导员的正确指导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都集中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而没有将创业教育始终渗透到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所以效果并不理想。辅导员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充当创业教育的指导者,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创业教育,并且制订系统的创业教育活动计划,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辅导员工作计划,实施持续性的创业教育指导。

3.创业能力的锻造者

创业能力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人脉等要素体现出来,辅导员在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业课程学习,学生形成扎实的创业知识基本功,并且可以将其应用于创业实践活动中;通过校内的创业主题活动,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获得不同角色体验,积累创业实践经验;通过进入实习单位和参与市场调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创业技能,如企业人事管理、市场营销等策略,有利于积累人脉网络,从各个不同领域获得创业指导和帮助。

4.创业活动的组织者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创业活动的组织者,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辅导员可以组织开展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对学生的创业思维和行为进行必要引导和指导,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并且养成善于总结和分析的习惯,勇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创业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素质教育,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所以没有在高校形成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无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所以,辅导员要从新生阶段开始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意识,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营造良好氛围,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帮助,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

2.强化学生创业技能

大学生创业的过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创业的过程涉及很多相关领域的内容,如法律、经济及保险等,所以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创业知识的学习与其他相关体系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衔接,形成系统的创业理论基础,才能为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3.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

创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艰辛的过程,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因此辅导员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强化,积极对待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与问题。同时,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也是他们个人品质彰显的过程,所以辅导员要在创业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四、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中,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通过聘请企业家开展讲座的方式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

辅导员通过开展讲座、会议等方式聘请成功人士进行创业主题讲座,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最直接的形式。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可以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激发起到榜样作用,而且他们艰辛的创业历程和成功的创业经验对大学生来说,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是看到成功的创业案例,激发自己的创业意识,从而不断克服困难,赢得胜利。除了成功人士,也需要聘请校内的院士、专家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介绍他们关于创业教育的学术观点,可以为辅导员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科学指导,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2.积极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

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可以让学生体会从创业思想的养成,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整个创业过程,使大学生对创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大学生创业计划赛事的过程中,需要大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产品生产与销售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工作,而这与真实的创业过程完全吻合,所以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的大学生,往往拥有更系统的创业思想,在创业实践的道路上有更坚定的信念和稳定的心理素质。

3.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的创业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高校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所以开展大学生创业社团活动,将创业教育渗透其中,可以获得良好效果。大学生社团通常是由学生自己组织和管理,而辅导员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为大学生社团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如组织大学生社团与企业工会之间的联谊活动,互相之间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交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应当进行合理安排,初入大学的学生,通常着重强化其创业意识和创业思想的培养,而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则要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技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层次。

4.丰富的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对于创业活动往往充满无限的遐想,而且心中充满创业的热情,面对创业总是跃跃欲试,但是,创业活动并不是拥有一腔热情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强化,以及经验的积累,因此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大学生积累更多社会经验。组织大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和实习,使他们对实际的企业生产和运作过程有更多了解,对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有更清晰的认知,只有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才能让大学生更了解社会、了解市场,明确自己的创业活动将要面临的环境,对自身的创业能力有客观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创业技能。

篇5

关键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研究生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体,其工作效果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性作用。但由于研究生辅导员这支队伍建设的时间比较短,同时研究生群体特点又有其特殊性,因此使得开展工作面临很多挑战。

一、当前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研究生辅导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研究生辅导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采用过时的工作方法,不能根据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在工作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部分辅导员责任心不强,不热爱本职工作,缺乏吃苦奉献的精神,在工作中完全不为学生考虑,只做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事情,学生有困难找到辅导员时,辅导员不能给予恰当的帮助和解决问题,责任意识淡薄。

(2)研究生辅导员角色相对尴尬,身份不被认可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辅导员又对研究生进行日常管理等工作。于是有人就产生了疑问,研究生辅导员到底负责哪些工作,甚至有些导师也认为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可有可无,对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不是很理解。常常有人说,研究生年龄大了,不用辅导员太操心,的确,研究生辅导员不需要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方面花费爱多精力,但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得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并不轻松,由于研究生辅导员工作比较繁杂,被多个部门领导,有时甚至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心智相对成熟,自我管理和意识较强,不少研究生历经本科阶段后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自负,而研究生辅导员与他们年龄相差不大,这使得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角色尴尬,以及学生对辅导员身份的不认可。

(3)缺乏培训和鼓励机制,对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逐步趋向年轻化,自然也存在经验不足的缺点,高校缺乏对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相关培训和鼓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积极性。众所周知,本科生辅导员队伍建立的时间较早,作为一个枢纽角色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研究生辅导员身份确立较晚,工作范围广泛,很多部门都将工作压在了辅导员身上,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常常顾此失彼。若高校缺乏对研究生辅导员的系统培训,必然会约束研究生辅导员政治教育职能的发挥,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效果。

二、加强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1)提高研究生辅导员综合素质,强化责任意识

研究生辅导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对辅导员工作要有高度的认同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辅导员政治素养水平的高低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大局意识,除此之外,研究生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研究生进行管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作为研究生辅导员,面对的是精英群体,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不断积累经验,以此有效提高工作能力,近年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不断变化,这要求研究生辅导员要根据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2)认识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扩大工作影响力

配合导师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辅导员要发挥好纽带作用,成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良好的沟通者。研究生与本科生在管理上不同的是,研究生有自己的导师,我们知道,导师和研究生的日常生活与学术、科研关系密切,基于此,辅导员必须发挥好沟通和协调的作用,帮助导师和研究生建立融洽的关系,研究生辅导员既要配合导师做好学科方面的工作,又要促进研究生在科研方面的工作进展,因此帮助双方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很重要,从而保障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会慢慢转变部分导师对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不理解。其次,在研究生学风建设方面,研究生辅导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学术报告、论坛、沙龙等活动,从计划筹备到联系师生到正式运行,辅导员均需要全程跟进,其他工作包括学生开题、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也由辅导员来负责。辅导员要借这些工作力求为研究生营造健康向上的学风,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辅助人。相对本科而言,研究生对各种社团活动热情相对缺乏。辅导员要抓住研究生的兴趣点,将研究生感兴趣的学术活动与日常开展的学生活动很好的结合,这样更能激发研究生参与的兴趣,并乐在其中,还能在一定层面上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影响力。

(3)增加培训机会,建立有效的鼓励机制

高校管理者要增强辅导员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了解研究生辅导员的需求,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并用的激励方法,包括组织外出考察、开展专业培训等。高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重视和培养高校研究生辅导员骨干队伍,安排研究生辅导员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

篇6

1.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认识不到位,重形式轻内容随着近年来教育部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高校对于辅导员的定位大都进行了重新审视,但是对于辅导员的继续教育问题还是认识不到位,往往只是流于形式。在辅导员的培训、工作研讨等继续教育活动中比较重视文字性的材料,比如学习中央文件、领导讲话、网上热点等,而很少关注这些内容在学生教育中的实际应用。对学生工作经验的推广很少;校内的学习安排基本上每学期都有,但校外实践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

2.高职辅导员“身兼数职”,无暇参加继续教育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加上连续扩招,辅导员在数量和力量上都达不到教育部要求的1︰200的比例,有些高职院校的一个辅导员要管理500到600左右个学生。笔者所在的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比例在1:300左右。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任务普遍较重,而且,高职院校的一些辅导员往往由个别专业教师兼任,除了学生管理工作,还要承担繁重的专业授课任务。即便是专职辅导员,为了职称评审,也要承担一些公共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思想道德修养课、形势政策课、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军事理论课等,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教育。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现实需求

1.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殊且重要的一部分。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生源层次比较复杂,扩招导致入学分数线降低,学生普遍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这就对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严峻的挑战。

2.辅导员专业化趋势的要求由于一些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职升格形成的,现有辅导员大多来源于专业教师,且多为兼职,在处理复杂烦琐的学生工作的同时,还需教授一定的专业课。新招聘的辅导员刚刚毕业,普遍缺乏工作经验。因此有必要将辅导员的继续教育贯穿于整个辅导员队伍建设之中,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使辅导员的工作重心由日常事务向专业事务转移,努力培养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方面的专业能力。3.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要求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只占其职业生涯所需知识的10%,而其余的90%需要通过工作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补充,辅导员也不例外。如今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学生的理想信念淡漠、价值取向多元化、心理问题突出、人际交往欠缺等问题表现较为明显,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更是参差不齐。辅导员要研究这些群体的新变化,解决新问题,就需要在工作中练就准确的预见能力、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及时的应对能力。实际调查表明,高职院校辅导员有着强烈的自我提高要求,但是机会甚少。

三、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措施

1.构建辅导员培训体系,推进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常规化建设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学校要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安排辅导员到国家或省培训基地参加学习,接受高水平的继续教育。然而,许多辅导员从上岗起,基本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可见,高职院校至今尚未建立起配套的辅导员培训体系。高职院校应该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大对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辅导员培训的整体规划,形成以全国骨干辅导员的示范交流为重点、以省级辅导员的系统培训为主体、以各高校举办的专题培训为补充的培训体系。

2.实施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推进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多元化建设在校级培训基础上,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请富有经验的老辅导员来校作专题讲座,或是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外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等,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此外,学校也要创造条件,提供经费保障,鼓励在学校工作有一定年限、有一定工作经验、工作表现好的辅导员报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生。近年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专门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生担任专职辅导员,这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是,在招收对象中,高职院校的招收人数比例较低、名额较少,导致辅导员报考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笔者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的政策倾斜力度。

篇7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培训培养专业化职业化

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在要求。多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实践表明,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密切相关。做好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对于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推动辅导员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研究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必须从明确目标定位、拓展实施路径和构建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着手。笔者结合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以上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辅导员培训培养目标

目标是实践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和内容,也制约着实践活动的手段。因此,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首先就必须明确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使辅导员了解一些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也不是单纯地提高辅导员的学历层次,而是要根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从而使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势在必行。所谓“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应当是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培养,掌握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1]。这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律、特定的工作职责和特有的工作手段,要胜任辅导员工作就必须系统地掌握反映其内在规律的专业理论和能够熟练运用其工作手段、全面履行其工作职责的专业技能。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又不是这些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而是需要在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依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规律和具体实际,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可见,高校辅导员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胜任的,而是一项具有很高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的专业工作,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并且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培养。

所谓“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并不是一项临时性的、附带性的工作,而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工的一个重要领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职业岗位[2]。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性要求。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其内在的特殊要求,普通教师受到学科领域的局限,无法综合、系统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而以上内容都是辅导员岗位的基础性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辅导员岗位具有不可或缺性,非专职不能做好,从业人员具有不可替代性,非专人不能深入。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所带来的职业性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学生构成的层次性、复杂性日益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凸现,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加大,迫切需要有一批政治方向坚定、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专门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并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的事业,扎实工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是紧密联系的。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必然趋势和提升。

总之,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要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从而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明确了这一目标,也就明确了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内容。

二、辅导员培训培养的主要路径

1.开展专业培训。多年来,各地高校积极开展辅导员的培训和进修,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体系。[3]一是上岗培训。每年都组织新聘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优秀辅导员代表进行业务辅导。着重引导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初步掌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使他们尽快符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要求。二是日常培训。根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一般高校每年都要对辅导员进行专项业务辅导或培训,组织他们听取形势政策报告、专家讲座,到兄弟高校学习考察,引导和帮助他们及时掌握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及时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三是专题研修。围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新情况,经常组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辅导员骨干,开展专题研修,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经常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危机干预、大学生管理沟通、大学生中突发事件的处理、大学生管理中的有关法律问题等专题研修,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四是学位进修。充分利用部分高校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高教硕士的有利条件,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不仅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而且使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高。

2.进行实践锻炼。实践出真知、长才干。在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中,高校应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系统理论培训的同时,着力组织和指导辅导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放手工作、大胆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并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展现才干,实现自身的价值[4]。一是要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学生导师的作用,引导他们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增强自身的育人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辅导员要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课堂教学领域,辅导员应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于把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理论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生生活领域,高校可以选派辅导员担任“学生生活园区指导教师”等,让辅导员经常与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学生实际,从而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在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辅导员应兼任学生社团指导老师,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在社会实践领域,辅导员应在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的同时,亲自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辅导员全方位、全过程地介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才能使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培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管理骨干的作用,并引导他们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增强自身的管理素养。如我校辅导员队伍在“建设新校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引导辅导员们积极带领学生投入学校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一些高校在开展百年校庆、本科教学“创优迎评”等工作中,辅导员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均受到了广泛好评与肯定。三是要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突击队的作用,并组织他们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着力提高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近年来,许多高校紧紧依托辅导员队伍做好校园稳定工作,逐步构建和完善各种信息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性事件预案,及时化解了各种影响学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的因素,同时也使他们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3.组织科研活动。在辅导员培训培养中,高校应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根据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工作交流、经验总结、专题研讨和课题攻关,以提高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此外,还应逐步提升不同类型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比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要增强其学科意识,努力使其成为专家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本身具有学科优势,具备较为深厚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理论,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研究和学术研究。他们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研究型专门人才;针对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使其成为行动研究型辅导员。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相对于思想政治相关专业辅导员,在理论基础方面有所欠缺,所以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只有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才能在任何复杂的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任何风险中站稳脚跟,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深入开展理论研究打下基础;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辅导员,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团队合作。首先对于年轻辅导员来说,要从事务性工作中走出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多角度获取资讯,开阔自己的视野,释放工作热情,发挥创新精神,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工作,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对于年纪偏大的辅导员,要注重工作经验的总结,一方面发挥老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年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将好的经验总结、凝练、讨论、推广,转化为科研成果。此外,年轻辅导员还要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在不同研究内容方面合作研究,从而相互促进、相互带动,进而在整体上形成重理论研究的氛围,这样更加有助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5]。

三、辅导员培训培养的保障体系

辅导员的培训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切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政策,办好培训基地,从而为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构建起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1.提高认识,奠定思想保证。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首先就要端正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因此,高校要着力做好领导干部和辅导员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价值,明确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克服那种认为“辅导员低教师一等”的思想,纠正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倾向,引导辅导员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充分认识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和功能,明确辅导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职业岗位,克服那种认为辅导员只是“过渡岗”、“临时工”,甚至把辅导员当作“跳板”的思想,纠正重辅导员的使用、轻辅导员培养的倾向,引导辅导员确立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志向;三是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特殊的专业性质,明确辅导员也应当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专业人才,克服那种认为辅导员是缺乏专业性的“万金油”,甚至把辅导员当作一般人都能从事的“勤杂工”的思想,纠正重专业教师培养、轻辅导员培养的倾向,并引导辅导员增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自觉性。

2.完善政策,强化制度保证。为激励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推行目标责任制,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有效考核。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推行辅导员工作任务,加强过程控制,使辅导员各项计划任何和工作指标得以落实,使辅导员既有目标又有压力,从而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实现辅导员奖酬的相对公平。分配制度是组织奖酬资源与组织目标体系之间的通路,它决定着员工完成目标后会获得什么样的奖酬资源,它在激励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特别是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是提高辅导员薪酬满意度和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策略[6]。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因此,辅导员薪酬水平的定位要参照专任教师和行政干部的薪酬水平。再次,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管理、培养和发展机制,拓宽辅导员的发展空间。要坚持“严管、精育、优出”原则,逐步完善规范管理机制、学习培养机制和科学发展机制,激励辅导员更好地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最后,要奖惩分明,强化期望行为。高校要利用好奖励与惩罚这两个激励手段,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3.办好培训基地,搭建新的平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辅导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快辅导员知识更新的速度,及时调整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结构。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加强辅导员培训,教育部自2005年以来列出专项经费连续举办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的培训政策,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2007年9月2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公布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会议要求,要尽快健全基地运行工作机制,落实基地培训计划,完善基地培训工作方案,展开基地各项职能,努力推动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开展辅导员培训提供了新的更高的平台,使辅导员培训工作更具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激励着基地所依托的高校进一步做好本校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在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良.关于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型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2]李永山.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基本问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于成学.转型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期待视野[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5).

[4]胡建新,高校辅导员培训的现实困境和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12).

篇8

关键词:素质洋葱模型;胜任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与一般的本科院校不同,它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旨在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提出了适应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这是高职院校发展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对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新的挑战,其中,担当着培养人才重任的辅导员队伍也面临着新的建设挑战。这项挑战的关键点则在于如何通过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来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培养,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问题汇结到一点上,什么样的辅导员才能胜任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现代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辅导员?本文试图通过胜任力研究来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一、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胜任力研究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所谓素质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二、高职院校辅导胜任力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访谈法和文献法为主开展调查。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关于胜任力研究的学术文献,收集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有关的大量资料,了解了大量有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政策和相关研究成果。在文献整理后,决定采用素质洋葱模型为本文中辅导员胜任力培养的理论框架。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大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辅导员队伍呈现出缺乏工作经验的态势。大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关学生工作或思想工作经验,工作经验5年以下的占大多数,甚至有部分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任何社会工作经验。

(二)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年龄大多介于25-35岁之间,年轻的辅导员们大多存在着职业规划焦虑,需要引导规划他们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转变岗位性质、提供晋升空间和评定职称发展。

(三)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化培训。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勤工助学工作、配合学校管理制度等学生管理工作。培训模式单一,大多是以开会、传达指示、学习文件等传统方式,使得培训工作就显得相对程式化,没有突出个体差异。

三、基于素质洋葱模型培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

基于上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素质洋葱胜任力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关键要培训涵盖外显、内隐胜任力, 设计包括知识、能力及品格在内的内容,采取差别化的培养方式。

(一)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教育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以辅导员师德培养与提升为核心,以兴趣、权力和成就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师德培育体系,从不同的需求层次提升高职业院校辅导员师德教育。

1.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辅导员爱岗敬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辅导员具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兴趣,他必然会潜心钻研工作的规律和技巧,收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而职业型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工作的重复性非常明显。因此,要分析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与范围,帮助他们寻找工作的兴趣点,树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维持对辅导员工作兴趣和热情的主观感受。

2.以事业心为动力,培养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职业忠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乐于宣传(Say),就是员工经常会对同事、可能加入企业的人、目前的与潜在的客户说组织的好话;第二层是乐意留下(Stay),就是具有留在组织内的强烈欲望;第三层是全力付出(Strive),就是员工不但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并且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促使企业成功。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辅导员工作作风的培训、培养,帮助他们养成固有的、符合高职院校发展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工作习惯与处事风格,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

(二)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考核体系

1.细化选拔标准,加强岗前培训。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招聘通常使用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两种方式。目前来说,由于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基本上以外部招聘为主。辅导员招聘一般要求“211”或“985”学校硕士毕业生,但对专业无限制。高职院校辅导员因为要承担一定的实训、就业指导工作,且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性明显,最好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筛选。

2.注重专业培训,加强经验交流。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就业辅导培训、和辅导员能力培训等。教育部已经于2007年 在复旦大学设立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各高职院校应该多关注全国各大高校和教育领导部门的辅导员培训计划,积极选派本校辅导员参与培训。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进行学习考察、学习交流、实践锻炼,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集体培训以外,要针对每个辅导员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不同的培训设计,做到点面结合。

(三)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内涵

辅导员工作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需要掌握较为广博的知识,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目标,结合辅导员个人兴趣、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愿望,科学划分辅导员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引导辅导员成为具有专业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

1、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让辅导员从其他非本职的事务性工作抽身出来,真正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开展工作,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工作中,真正把辅导员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2.构建以辅导员工作职责为核心的知识培育体系,帮助辅导员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对于部分有学习潜力和学历提升需求的辅导员,可以为他们的再深造提供有利条件。

3.构筑辅导员分类发展平台。根据辅导员个人选择的发展方向,围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专题研究能力和专项业务能力等,着力构筑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培训平台和交流平台,建立横向和纵向的职业发展道路。专业特长突出的可以转岗为专业教师或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突出的,可以转岗为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2]陈万思.知识员工胜任力: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Sun Yan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自身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扰和问题,本文试图从辅导员自身出发,结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就如何开展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作初步探讨。

Abstract: Counsel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re the backbon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re are some confusion and problems in their own career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ir own situation, combining with counselor team build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how to carry out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counselors.

关键词: 高职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发展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instructor;career planning;career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281-02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负责培养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的人才。特别是国家近几年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春天,高等职业院校已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辅导员不仅要从事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还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然而,长期以来,辅导员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扰和问题,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开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保证了个人得到职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又可以增强高职院校稳定、高素质、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效。

1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

1.1.1 缺乏职业认同感,稳定性差辅导员岗位被很多专业教师认为是最底层的,没有技术含量,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无论是职称晋升、职业发展和教育成就感都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工资待遇与工作强度的极度不平衡导致辅导员缺乏职业认同感,队伍不稳定。

1.1.2 职业前景不明朗,成就动机低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每天承担大量的学生教育管理等琐碎事务性工作,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考虑职业规划、工作创新和开展思想教育研究。个人的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反差,职业发展方向及前景不明朗,没有成就感。

1.1.3 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多辅导员没有参加过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没有完全具备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业务素质,从而导致专业化水平,工作实效性不高。同时,辅导员长期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科研能力、思想政治研究的条件氛围都相对较弱,影响其日后的职称评定。

1.1.4 缺乏科学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能力差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部分辅导员通过读研走专业之路或转到行政部门担任职务,大量的转岗使得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学生工作不能保持持续性,这种职业发展理念与建设高素质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背道而驰的。

1.2 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上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准确的职业定位,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2]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承担了非常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且多处于被动状态,工作关系混乱的现象也广泛存在,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重心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能上,从而使辅导员在组织上没有归属感,事业上缺乏成就感,产生工作倦怠。

1.2.2 对辅导员岗位重视不够,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管理由于缺少具体可行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导向与支持,不能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如辅导员的政治地位始终不高,工作出路不畅等。许多辅导员对前途感到担忧和迷惘,认为辅导员工作不如从事教学或做行政岗位。使辅导员职业发展受阻,难以实现个人价值。

1.2.3 缺乏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及系统化教育培训

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理论研究能力目前还不能满足现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使辅导员工作起来无法得心应手,导致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降低。

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2.1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既包含客观部分如工作职位、职责、工作活动,也包括对工作相关事件的主观知觉,如个人态度、需要、价值观和期望等。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个人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作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二是从组织角度出发,从组织目标和个人能力、兴趣出发,针对组织自身和个人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个人的职业目标的最终实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和个人特质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与安排。

高职院校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加强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2.2.1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能详细了解辅导员的实际需求,为辅导员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性保障和政策安排,最大限度的使辅导员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其加强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帮助其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达到自我价值不断提升和超越,心理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通过这样深层次的激励,调动起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潜能,并培养起其对学校的忠诚感、归属感。这样,他们就会选择长期安心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人员加入辅导员队伍。

2.2.2 对辅导员自身来说,职业规划为辅导员的职业成长路径提供了科学规划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保证他们在工作中有计划的学习、钻研,成为日后该领域的专家。这对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声望、职业美誉度和从业魅力,从根本上改善辅导员的职业形象有着积极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也明确了辅导员从事的不是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而是具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从业标准行业,是能够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生的职业来发展。这样辅导员才能长期,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实现辅导员的职业目标。

3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管理的有效对策

高校要全面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积极搭建和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与辅导员共同设计职业生涯目标,帮助辅导员准确自我定位,将其职业发展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获得高校与辅导员的双赢发展。

3.1 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化的理论研究,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作全局长远规划,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学历等,这样可以拓宽未来的职业发展平台,从而进一步增强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辅导员团队,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进程,最大限度的调动辅导员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工作效能的提高。

3.2 进一步科学合理的构建和完善体制机构,特别是确保辅导员自身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开题其职业发展选择的道路,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有利政策保障。如在选聘机制上,严把入口关,坚持高标准;将辅导员培养纳入高校人才师资培养计划;为辅导员设置相应教学岗位,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量;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标准和实施细则,设置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为辅导员的职务晋升和工资福利、生活待遇提供必要保障做好相关的前期工作。

3.3 利用各种机会向辅导员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宣传学校的发展建设目标、发展规划与思路和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引导辅导员认识自己,了解职业现状,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根据辅导员自身特征和目标岗位特征的要求,针对个人不同的具体情况,分类指导,了解辅导员的个性特点、职业意愿,为辅导员设置和疏通实现职业理想的通道,指明达到职业生涯目标的路径,帮助他们制定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从根本上解决辅导员的思想问题和出路问题。

3.4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科学评估辅导员的工作绩效,定期考评并将考核结果结合晋升职称职务、奖惩方面,建立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从而实现对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和管理。通过这种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个人与工作行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及兴趣设计出更符合个人特征与学校需要想匹配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便更充分挖掘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潜能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在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其职业成长。

3.5 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力度。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与其自身的知识素养是分不开的,而知识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培训学习。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应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整体规划并加大培训费的投入力度,逐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考察访问、挂职锻炼等形式,选送优秀辅导员到国内外大学及各级党校业务深造,支持在职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不断开发其潜能,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和更新,在工作中不断取得新成效,逐步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发挥作用

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理应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呢?

一、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是前提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更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高校均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虽然内容和形式略有不同,但目的均是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完成角色转换,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教育时机,使新生明白读书、学习是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追求高深的学问和普世的真理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可通过专业课老师介绍、高年级优秀学生现身说法等形式,让新生牢固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对于那些专业认同感不强(有调整专业意向)的学生,辅导员要主动与其谈心,介绍专业背景及专业发展前景、就业及考研情况,引导其转变专业认知,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情感,使他们了解到专业选择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个人能力和素质,提高个人竞争力。同时,辅导员要积极向新生介绍国家和学校各级、各类奖助学金政策及申请、评选办法,引导学生们刻苦学习。

二、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是基础

学习氛围是指一个学习群体中,全体成员对待学习的动机、态度、兴趣、信念、抱负水平、努力程度等特点的综合。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达到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辅导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辅导员可在班级内,让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一名成绩较为吃力的学生结为对子,前者帮助后者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尤其在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共同取得进步。二是定期举办交流会。辅导员可通过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或主题班会等形式,安排同年级或同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这样不仅可帮助其他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形成优良学习氛围的示范效应。三是大力开展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学术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带头并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的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经常关注学校学术报告信息,并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当然,辅导员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一些以促进学风建设为目的的学科竞赛、学习报告会、专业模拟考试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而成的习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学习积极不高、过度依赖网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业重点把握不到位、学习过程中缺乏交流意识等问题,首先,辅导员要发挥好“榜样”作用。辅导员的言谈举止、学识风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身边的学生,什么样的辅导员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什么样的辅导员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辅导员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更要博览群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给学生们做榜样。同时,辅导员也要树立品学兼优的学生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下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计划性。“凡事欲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没有计划性、目的性,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的学习计划,每一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每个周都要有详细的学习计划。最后,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老师“领着走”的教授模式,而是采取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学生课余时间较充足,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逐渐养成学习的自觉性。

四、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指出: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应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消除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启迪他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首先,加强学生日常管理。辅导员可通过规范早晚自习、加强平时课堂的考勤、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狠抓学风管理工作,及时矫正不良学风,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培养良好的风气,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优良的学风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建立多层次激励制度。每年评优、评先时,辅导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那些平时遵守校规校纪、学习努力刻苦、学风优良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照顾,尤其是在奖学金的评选过程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主要指标,通过评优、评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再次,切实抓好考风考纪和诚信教育。除平时注重诚信教育外,每次考试之前,辅导员应举办诚信教育动员会,让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从思想上杜绝考试作弊。对那些违反考试纪律、舞弊的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定从严从快处理,决不能照顾情面,通过严肃考试的纪律,警戒学生不要作弊。最后,积极关注“两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有困难学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每次考试完,辅导员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及时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他们的思想状况,通过思想开导、学习方法传授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正确认识自己面临的困难和形式,及时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从而找回自信,提高成绩。另一类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辅导员在肯定成绩和鼓励其更加刻苦学习取得更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乐于助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主动分享成功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以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是补充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辅导员与“网络主力军”之一的青年大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密切,具有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天然优势和厚实基础。当前,电脑、手机等现代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热捧的对象,也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伴侣。现在的大学生人人有电脑、天天用手机,辅导员可利用手机媒体,建立微信群、QQ群、飞信群,定期在群内推送大学学习方法、名家读书学习心得等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甚至可以将任课教师拉入群中,学生们随时可以和专业教师交流学习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是把双刃剑,辅导员要注重引导,谨防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沉迷网络。

作者:杨要杰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