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管理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能源管理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能源管理建设

篇1

迅速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以后,各地高职院校积极投入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但是,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努力达到社会服务领先,真正实现全方位社会服务功能,关键仍然是要建设一支体现高职特点的师资队伍。

一、从社会服务功能内涵上看对高职教师的特殊要求

各地高职院校通过对社会服务能力的深入研究,在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和内涵上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人才服务。高职教育服务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就是为社会提供成千上万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二技术服务。为地方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三是培训服务。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优势项目。四是文化服务。高职院校是所在区域的文化中心和文化高地,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五是咨询服务。咨询服务被认为是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最简单、最原始、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

针对构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五个基本方面,不难看出,无论哪个方面,教师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高职院校教师面向社会服务的能力,主要源于高职教育的“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社会服务能力应该是教师的人才培养职能和应用技术研究职能的合理延伸。教师的活动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所有活动,如果高职教师的活动远离了他人、社区和社会,高职院校必将逐渐与整个社会脱节。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与社会相互合作、相互促进。这就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是教学专家,还必须具备行业专家的经验和能力。高职教师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和咨询服务等所有方面,都必须主动适应和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特殊要求。所以说,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就是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深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当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在适应社会服务要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适应社会服务上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1.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娴熟的专业实践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必备条件之一,而该条件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所缺少的。高职教师师资力量先天发育不足――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高职院校中的相当比例的专任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掌握较好,但由于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实践,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经验和专业岗位工作技能,在教学上自身就缺乏动手操作能力,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服务社会了。

分析其成因,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狭窄,很多教师是普通高校毕业生,而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水平都不是很高。因为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缺少专业实践经验,对职业、行业了解很少,缺乏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使得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虽然教育主管单位提出把高职院校教师下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增加企业工作经验、提高实操能力,作为提升高职教师能力培养的一个途经。实际情况却是伴随着高职教育迅猛发展,很多教师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工作负担很重,疲于应对校内的教学科研任务,去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另外,企业在高职教育中责任缺失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校企合作常常是不均衡发展,造成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往往与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需要相脱节。

2.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薄弱。部分教师社会服务意识薄弱,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与企业的联系较少,对去行业、企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方面重视不够,认为开展社会服务与己无关。特别是,学校也缺少社会服务方面的激励机制,师资培养机制不健全,无法激发教师进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激励或奖励主要包括教师晋升、教师地位和威望等方面。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对高职院校师资的资格认证、聘用、考核、职称等方面,仍沿用普通高校教师资格标准及考核办法。以职称评审为例,高职院校职称评定工作基本上照搬普通高校的要求,看重的是教师的学历与论文的数量、质量,而对其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资格未做明确要求。这样就导致高职院校教师都不太注重旨在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而是关起门来搞科研,其所得到的科研成果往往以论文的形式发表,未能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不利于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

三、如何建设适应社会服务要求的高职教师队伍

1.增强教师主动参加实践的意识和紧迫感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行业、企业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教师的角度说,实践教学技能是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专业教师的个人发展,而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又是制约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相对高职院校而言,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校企合作深入程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院应将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工作放在师资队伍培养工作的首位。高职教师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素质。在理论方面上,可以组织教师交流、相互学习以及外出参观等形式;在实践方面上,可以通过到实践基地顶岗实习、参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确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政策方针,更好的担负起教育的重任,增强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识和紧迫感。

2.以企业为依托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以企业为依托尽快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提升的有效保障,也是高职教师实践教学技能提升的理想场所。在学院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加新上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提升和维护原有专业实训室;积极开展实训中的新实验、新项目、新专业和新课程的开发,以求在校内实践室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使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也要引进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能岗位能工巧匠,达到在校内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能力和对校内专业教师的传、帮、带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目的。

3.加强校企合作,积极为教师搭建实践的平台

为提高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就需要为教师提供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教师提供与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自身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优势,加强各专业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通过合作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实践培训的机会,有利于其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为今后丰富教学内容,搜集教学素材,为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开展科研、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基地等方式,提高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4.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篇2

关键词:物联网;节能减排;智慧能耗计量;合同能源管理

Abstract: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way for telecom operators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s. Acquiring data about chang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is difficult to do accurately and the cost is very high. Contracting out energy management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valid data for energy consumption. By creating a smart energy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system and adding a transformer and collector to energy-consuming equipment in the bureau station and engine room, real-time data on energy consumption can be acquired. This data can be uploaded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platform for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fter it has been processed in the metering gateway. This will promote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 and reduce emissions.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smart energy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ing

1 电信运营商节能减排的

背景

中国从2006年开始,强调“节能减排”是企业节能增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并要求“十二五”期间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6%,并规定节能总目标为: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然而,通信行业随着业务量和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张,通信领域能源的消耗持续增加,仅2010年,三大电信运营商行业综合耗电就超过了300亿度,能耗增长幅度高于收入增长幅度,运营成本不断增加。能耗亟待严格控制,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1.1 电信运营商节能减排的需求

作为国有大型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在整个通信行业产业链中处于龙头位置,其地位举足轻重。覆盖面广,耗能大是电信运营商面临的现实问题。基于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电信运营商对于自身节能减排方面的考虑可归结为管理和生产两个层面的需求。

管理层面需求主要包括:采用怎样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支撑企业节能总体目标的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如何统筹计划、统一安排?指标如何分解、落实?采用各种技术上、管理上节能手段的节能效果如何,如何科学评估?耗能指标是否可量化,是否覆盖全面,数据是否客观?如何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如何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生产层面需求主要包括:耗能设备是否能够做到可监可控,是否能够分表计量,按照设备、专业等维度分析能耗情况?能耗计量是否准确、及时,控制手段的自动化程度、安全程度如何?能耗管控工作是否会大量增加维护的工作量,难度如何?是否需要大面积地改动现网结构,施工改造难度如何?等等。

1.2 电信运营企业的节能举措

基于以上需求,电信运营企业分别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主要从局房管理、通信主设备、通信配套设备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局房管理方面,对现有通信机房建筑围护结构进行节能改造,积极试点各类节能新技术,如新的风系统、热交换系统等。

通信主设备方面,对通信机房主设备和基站主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或升级。机房主设备采用设备改造和网络架构演进技术实现节能。设备改造包括老旧设备改造和老旧设备替换缩容;网络演进技术包括核心网网络架构扁平化,话务网/信令网持续IP化,时分复用(TDM)设备逐步退网,采用软交换设备,向下一代网络(NGN)、IP多媒体子系统(IMS)发展;业务网由垂直向水平演进,业务网IP化IT化,业务平台接口标准化、功能组件能力复用化,管理功能集中化、统一化;数据/IT系统采用动态调整技术、虚拟化技术、云计算技术,采用刀片式服务器和单位功耗更低的芯片;传输上采用光纤宽带(FTTx)、无源光网络(xPON)、大容量波分等新技术。基站主设备节能主要采用硬软件节能技术和天线馈线技术。硬件节能技术包括机架架构设计、设备板件设计、分布式基站等;软件节能技术包括话务优先分配技术、载频智能下电技术、时隙级功放关断技术等。通信配套设备方面,对空调和电源进行节能改造并采用新能源,空调节能采用节能技术、节能型空调、改变空调送风方式实现;电源方面采用直流电源节能技术、交流电源节能技术、蓄电池节能技术、动态环境监控技术等;新能源方面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风能及多能源互补供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

1.3 电信运营企业节能问题与现状

随着节能工程的开展,节能改造前后基站/机房的能耗变化采集是非常重要并且相当复杂的工程,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局站、机房耗能数据采集大多采用人工抄表,此种方式不但耗费人力资源,且获得的数据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不准确,如厂家为了提高节能率,采取改变测试环境,修改测试参数,修改空调参数,调整温度传感器位置,篡改节能数据等方式达到宣传的节能效果。具体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局站、机房内的具体耗能设备定位不明,单个耗能设备的耗电多少不得而知,对于耗能设备的耗电量缺乏系统的统计和评估,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有效合理的展开。基站配套设备(如空调等)的老化也会产生多余的耗能,且老化的设备能直接增加基站本身的耗电量。以上问题使得电信运营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需求和生产需求难以解决。

1.4 物联网技术对节能减排的作用

物联网具有泛在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等特点,与节能减排的需求相结合,能够带动具备共性的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实施。

(1)可实现用能精细化管理,可实时监测局站各种能耗设备详细的用电情况,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电参量,解决了原有人工方式的高成本,数据可靠度差等问题,同时可分别对生产用电(如通信设备)、环境用电(如空调)、辅助用电(如照明)等进行分类监控、汇总,定期产生各类用电报表。

(2)为局站节能改造提供数据依据,通过实时采集电量,识别主要能耗设备,有针对性地进行节能改造工作;准确获取节能改造前后用电数据,便于评估节能改造效果;为后续节能改造提供历史统计数据,持续改进;为管理部门制订减排计划、制订各级考核指标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3)可作为判断局站配套设备是否老化的一项依据。通过实时采集电量,可发现异常耗能设备(如空调),据此可及时升级或更新,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浪费。

(4)为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可以掌握节能项目实施前后耗电数据,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科学的计量手段与测算数据,准确衡量节能效果,把握双方收益,合理确定分成模式。

2 合同能源管理

2.1 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由节能需求单位(甲方)和节能整体方案提供单位(乙方)通过签署合同,以甲方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目前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模式主要有3种:

(1)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乙方承担,项目实施完毕,经双方共同确认节能率后,在项目合同期内,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甲方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甲方享受。

(2)节能量保证型模式。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乙方承担,在项目合同期内,乙方向甲方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达不到承诺节能量的部分,由乙方负担;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直至乙方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项目合同结束,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甲方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甲方享受。

(3)运行服务型模式。甲方无需投入资金,项目完成后,在一定的合同期内,乙方负责项目的运行和管理,甲方支付一定的运行服务费用。合同期结束,项目移交给甲方。

2.2 能耗计量的方法

能耗计量的方法主要有3种:

(1)与同一标杆站比较法。节能改造前,选定一标杆站,标杆站要充分考虑局站结构尺寸差异、设备量的差异、设备功耗的差异、空调性能的差异、局站内外环境的差异等,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交替开启节能设备,检测节能设备开启前后的耗电量,统计一定时间后计算改造标杆站的节电率。

(2)对比标杆站测试法。节能改造前,选定一改造标杆站A1和一未改造标杆站B1,所选取的标杆站要充分考虑局站结构尺寸差异、设备量的差异、设备功耗的差异、空调性能的差异、局站内外环境的差异等因素尽可能地小,节能改造一定时期后,算出项目改造标杆站的节电率。

(3)历史数据比较法。历史数据比较法是将经节能改造所有局站上年度每月的用电数据与改造后的用电数据进行比较(新建局站可参照同类老局站数据),作为节电效果的评定依据。但由于随着后续组网基站对于之前同一基站的话务量影响、温湿度等影响,历史比较法也存在一定误差。

综上,由于话务量、天气、温湿度、地域、基站/机房的墙体厚度、材质等可变因素太多,难以建立近似的数学模型分析,可考虑将以上几种方法得到的节电量进行加权系数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节电量的标定。

3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能耗

计量平台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与传统节能减排技术相比,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能耗计量平台具有泛在感知、数据采集精准灵活、可监可控、科学决策等优势。

3.1 智慧能耗计量系统体系结构

遵循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智慧能耗计量平台的体系架构[1]从下至上总体可分3层:感知层(感知延伸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主要对需要感知的耗能设备进行能耗数据的采集,通过传感网传至网络层,网络层将感知层上传的能耗数据通过物联网网关进行协议转换,通过承载网络传至应用层的能耗计量应用系统进行智能化处理。智慧能耗计量平台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3.2 智慧能耗计量系统感知层

智慧能耗计量平台感知层主要设备包括传感器和能源管控网关。传感器由在耗能设备的火线上(如基站、空调等)加装的开口式电流互感器和采集器构成,对耗能设备的用电信息(电压、电流、电能)实时采集,然后通过近距离通信方式(RS-485总线,ZigBee等)传至能源管控网关进行统一数据预处理。开口式电流互感器与普通电流互感器一样,其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如图2所示。由于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有相等的安培匝数,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比I 1/I 2等于N 1/N 2。电流互感器实际运行中负荷阻抗很小,二次绕组接近于短路状态,相当于一个短路运行的变压器。开口式电流互感器采用阻燃、高强度乙烯基聚合物(PVC)外壳注塑成型,铁芯采用取向冷轧硅钢带卷绕而成,二次导线采用高强度电磁漆包线均匀绕制在铁芯上,通过对内部铁芯、匝数上对电流进行补偿,达到磁场平衡。根据待监测的耗电设备一次电流值,可选择不同电流变比的传感器。

采集器内部采用单芯片高可靠微控制器,实现了控制、数字信号处理与数据通信的结合,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对耗电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及电能测算精度。能源管控网关通过RS-485总线或无线ZigBee方式和前端采集器之间完成数据采集和汇聚功能,其通信接口需要支持电表通信规约DL/T645-1997/2007,便于集成第三方的电能采集终端,同时采用专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上行链路要支持以太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宽带码分多址(WCDMA),通信形式可任意选择,支持双链路备份。采集速度可以远程设定,支持简单网络管理功能。

3.3 智慧能耗计量系统网络层

智慧能耗计量平台网络层包括现有的接入、传输网络和物联网统一业务支撑平台。接入和传输网络主要提供高效、稳定、及时、安全的数据传输功能,可依据不同的建设需求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搭配适合的传输网络。物联网统一业务支撑平台对能源管控网关上传的能耗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业务路由,然后再根据设定的上报周期把数据上传给应用层的能耗计量应用系统。同时,物联网统一业务支撑平台提供一些共性管理支撑功能和ITC能力标准化封装,例如通信、定位等,并开放给应用层调用,能够大大减少应用系统中相同的支撑管理类功能的重复开发,缩短应用开发周期。

3.4 智慧能耗计量系统应用层

智慧能耗计量应用系统一方面从物联网统一业务支撑平台获取到各类能耗数据后通过实时监测、能耗预警、统计分析、测算评估等功能实现对企业整体耗能情况的精确掌握,另一方面通过智能联动、远程控制等功能可根据能耗设备的实时负荷强度对设备进行精细化节能控制。实时监测功能根据需要设定监测周期、监测范围、监测指标,并实时获取测量的能耗指标数据,以列表等各种形式实时呈现。能耗预警功能设定设备能耗预警阶梯阀值,以绝对阀值、同比、环比的方式分析越限情况,以声、光、电或短信等方式实时报警提醒。统计分析功能按照专业、地域、部门、设备等维度,以日报、周报、月报等形式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能耗报表。测算评估功能建立科学的节能测算基准、评估测算的模型与方法,并在节能减排系统中设定。远程控制功能可以对能耗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批量设定空调温度等;能够基于节能方案,分析、分解到设备级控制指令方案中,并批量下发。

4 结束语

智慧能耗计量平台以物联网架构为基础,以先进的感知技术、平台化的应用技术作为载体,为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2-9]。

在不改变机房设备的基础上,智慧能耗计量平台针对现网耗能设备,采集客观数据并统一管控与智能分析,建立科学的能耗评估模型和体系,为管理者决策落实节能减排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另外对电信运营商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和评估手段,使得前期只需较少投入或零投入,即可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

5 参考文献

[1] 赵文东. 电信运营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节能减排方案 [C]//泛在网技术与发展论坛年度大会, 2011年12月1日, 北京.

[2] LIN Che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for energy saving of telecom operators [C]//Proceedings of 2011 IE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ICCTA’11), Oct 14-16,2011, Beijing, China. 2011.

[3] 王晶. 电信运营商布局物联网 [J]. 计算机世界, 2011(28):11.

[4] 周洪波. 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5]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 通信机房节能技术应用综述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6] 魏红, 黄慧根. 移动基站设备与维护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7] 秦廷奎. 电信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方法与案例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8] 宗建华. 智能电能表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9] 张春红.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收稿日期:2012-01-12

篇3

据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介绍,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设“智慧城市”已受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有超过200个城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巨大的融资及配套金融服务需求,是金融机构崭新的蓝海。作为浦发银行五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的投资银行业务,牢牢把握这一机遇,有助于抢占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先机,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推动自身转型发展,以及品牌和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覆盖十大重点领域,为“智慧城市”融资融智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新模式,是智慧的建设城市、智慧的管理和服务城市、智慧的推进城市可持续运行。

作为国内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领先银行,浦发银行一直密切关注智慧城市政策的发展和变化,积极开展配套的融资服务方案研究。本次在业内首推主题为“智慧城市,智绘未来”的“智慧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智慧能源、智慧建筑、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产业等十大重点领域及其典型项目,整合了传统金融产品和浦发银行的特色产品与服务,从项目运行模式和项目操作流程等角度,梳理了浦发银行对项目参与各方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依托在绿色金融领域广泛的合作伙伴和渠道,浦发银行可向政府推介国内外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总承包商/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和运营商;为业主/项目公司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针对“智慧城市”项目的特点,提供有利于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的外国政府转贷款和特色能效融资产品,以及利用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优势,提供包括企业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服务;为总承包商/集成商(含节能服务公司)增信,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特色融资,通过1+N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下游供应商提供各类融资产品;为相关软硬件及设备供应商提供买方信贷、订单融资、1+N供应链保理等特色融资服务。

此外,浦发银行还能为政府下属投融资平台提供债务融资服务;为政府及下属项目公司或业主提供项目融资财务顾问服务,推介引入融资租赁,设计有助于后续融资的最优融资租赁方案;为政府成立的“智慧城市”发展基金从设立到退出提供全流程综合金融服务等。

02

智慧城市前景广阔,浦发投行业务新机遇

“十”提出通过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国家住建部于2012年底开展了“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务院2013年8月出台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指导意见》。目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科技部等8部委已研究提出《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

2012、2013年,住建部已经确定了两批共193个智慧城市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物联网、宽带和无线等数字化通讯网络的建设、基础设施(交通、能源、供水、供热)的数字化,业内人士估计,按照中国2050年实现70%城市化率的目标,以平安城市、数字城管、数字社区、智慧医疗等内容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在万亿以上,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配套融资支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综合能源服务;管控与运营;智慧综合能源服务

1引言

大数据时代下综合能源逐渐实现了智能化转型,转变成为智慧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为能源企业与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活力,而且在大数据管控与运营的帮助下,传统能源生产、利用方式也不断创新,逐渐体现出综合能源高效化的特点。大数据对于综合能源而言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整体行业环境下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深入挖掘大数据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的新型技术,促使综合能源产业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当前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技术在大数据环境下呈现出诸多发展需求。为此,下面以大数据下的综合能源为对象,探讨管控与运营技术的创新应用。

2综合能源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转型方向

综合能源转型与升级,从能源服务业务基本模式与体制角度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下首先应该认识到作为传统行业要想真正实现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的目标,必须要以“互联网+”为背景,拓宽能源服务领域,广泛应用能源管理平台与软件,将所有能源耗损数据加以整合,通过大数据技术展开分析,而且建立针对性的档案,提出综合能源节能的可行建议[1]。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体现出大数据技术在综合能源领域中的优势,还可以对能源服务模式加以创新。其次,现阶段能源资源不断优化,其中泛能网项目得到广大从业者的关注,连接大型集中式发电机组与分布式可再生发电端,其本质在于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的有机融合。所有新能源技术在大数据时代下不断发展,也使得能源供应类型具备多元化特征。为了满足能源需求,使能源供给得到优化,要在成本、污染排放等方面做好创新与改革。最后,传统设备装备在大数据环境下逐渐向综合能源服务过渡,现阶段综合能源有关技术与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应用领域拓宽。在“互联网+”作用下也创建了云平台和智慧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等,使得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效果更为理想,也充分实现了大数据和综合能源的整合[2]。

3大数据综合能源的优势

大数据时代下的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主要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综合能源一体化的目标,也有利于加强综合能源管控均衡性,实现协同互动、低碳环保的目标。综合能源在大数据环境下,具有多能互补特点,其本质是多能耦合、协同互补,所有可再生能源的时间、空间之间互补,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使集成供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利用智能化管理手段达到多能协同供应以及能源综合梯级利用的效果。除此之外,综合能源与大数据技术整合之后,也有利于实现物理和信息的深度结合。因为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覆盖范围比较广,而且系统中所有信息数据共享。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综合能源系统运转效率,也逐渐具备了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特征,使得物理和信息能够高度融合[3]。综合能源系统在大数据的作用下,从原本的单一生产、传输、储存模式,经过技术创新之后,逐渐转变成为一体化自我平衡综合能源模式。此模式在能源企业中实现了源网荷储协调互动这一目标。根据市场中的供需关系与价格机制,加强能源供应灵活性,而且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达到综合能源供需储一体化目的。

4综合能源管控运营技术与现状

4.1发展现状

对比其他国家在综合能源方面的研究与发展,我国整体来说起步相对较晚,是从2001年才开始有专门针对综合能源智能化方面的研究。在智能电网与配电网基础上,针对我国原有的综合能源体系结构等进行改造,充分融合大数据技术。现阶段,综合能源系统依然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而且系统本身是以电为核心,搭配清洁能源。为了使能源产业实现全方位发展,在综合能源体系建设方面给予极大的重视,而且专门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促进综合能源改革与创新,综合能源运营管控技术方面也开始加强研究。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加强了综合能源相关技术的推广,以此来实现我国综合能源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4.2管控运营技术

能源转化技术:提高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一般会优先选择能源转换技术,该技术可实现一次、二次能源转换,而且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的价值。这里提到的一次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能这一类可再生清洁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而二次电源则是以电能为主。基于目前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能源转换技术得到相对广泛的应用,主要有太阳能发电技术和风电转化技术两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包含光化学发电、光生物发电和光伏发电等。采用光伏发电技术,通过太阳能及半导体电子器件将太阳光辐射能吸收,经过转化之后成为电能,这是现阶段太阳能发电最为主要的技术手段。风电转化技术同样是通过风能,实现电能生产与转换,转换过程中通过风力发电机达到资源转换利用的目的。

4.3冷热电三联供CCHP

冷热电三联供CCHP是在传统热电联产CHP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拓展,释放热量之后得到回收与利用,并且在空间加热、空间冷却等领域作为必需的热源。这一技术一般在建筑物空调这一类设备中比较常见。吸收式制冷机形成电能和废热,两者经过变化能够满足运行需求。对比相对独立的电力系统与供热系统,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能源效率更高,而且不需要在燃料与能源这两个方面投入过多成本,可保证经济效益。将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充分融合,也有利于优化能源转型与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从而缓解温室效应对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

4.4热泵技术

所有新能源供热技术当中,热泵最具代表性。通过制冷系统热循环实现低温热源向高温物体的传递,达到加热水与采暖的效果。为此,运行过程中热泵必须要有外部环境热能作为前提条件,当流量温度得到提升之后,对于电能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所以,低温热源和加热能温差不能过高。热泵制冷管道内部安装了特殊的阀门,其作用在于制冷循环反向作业,所以热爆除了具有加热的效果外,也能够起到冷却空间的作用。

5大数据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技术应用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对于综合能源产业的发展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为了能够实现大数据和综合能源服务的整合,不仅是能源企业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为此,针对大数据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技术的应用提出4点建议。

5.1创新综合能源服务理念

处在大数据环境下,能源企业与行业必须要创新发展理念和思维,认识到大数据对于综合能源的优化作用,实现大数据技术和综合能源管控运营的整合,拓宽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空间。对于能源企业而言,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综合能源管控运营效果,不断完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以期能够适应当前能源产业发展趋势[4]。

5.2加强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统筹

为了使大数据技术和综合能源更加深度的结合,结合我国当前基本国情,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能源分布情况,确定大数据在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中的应用思路,从而展开统筹规划设计。应用大数据技术需要明确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所包含的层次,重点体现多层次耦合。根据能源系统结构内容,总结分布结构与发展方向,确定大数据技术和管控运营技术的结合切入点。在能源特征、消耗现状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完善综合能源运营与管控与运营体系结构,充分体现出大数据在其中的优势[5]。

5.3加强技术创新

为了使大数据在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中更加全方位的应用,应该要做好技术创新工作。比较常见的技术种类有智慧能源控制、信息传输、服务互动等,建议采用云计算技术完善智慧综合能源服务体系,而且凭借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丰富综合能源数据,加强数据信息传输的便捷性。借助云计算技术也能够加强技术创新效率,保证综合能源服务各项环节中数据安全性,提升管控与运营技术水平[6]。

5.4加强监督与管理

大数据下的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工作,在全新的行业环境下务必要做好监督管理,确保其能够在能源产业下实现有序发展。按照当前综合能源发展需求,对现有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加强与大数据的适应性,所采取的监管方法也要与产业发展趋势相适应,在原本人工监督管理基础上采取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监管方式,着重体现监管模式层次性,为大数据中的综合能源管控与运营赋予规范性、公正性、公平性等特点[7]。

6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能源产业也开始朝着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综合能源的管控与运营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创新,采取更加先进的管控与运营技术,实现智慧综合能源服务水平的提升,帮助我国能源企业适应当前产业发展趋势,也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完善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不仅可以达到综合能源服务一体化这一目标,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综合能源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珞琳,毛帅,唐漾,等.基于强化学习的综合能源系统管理综述[J/OL].自动化学报:1-22[2021-6-3].

[2]朱继忠,董瀚江,李盛林,等.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系统负荷预测综述[J/O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20[2021-6-3].

[3]芦博,袁富佳,赵升月,等.基于大数据架构的综合能源监控系统平台技术研究[J].供用电,2021,38(5):64-69.

[4]范宏,袁宏道.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供需双侧多能博弈互动策略[J/OL].电测与仪表:1-9[2021-6-3].

[5]赵莎莎,朱雅魁,王悦.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综合能源系统负荷特性聚类分析[J/OL].电测与仪表:1-7[2021-6-3].

[6]田旭,王炜,黄存强,等.基于MPC的综合能源微网非线性鲁棒能量管理[J/OL].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8[2021-6-3].

篇5

关键词 环保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推广;综合平台;交易模式

文/赵文喜 张建军 桑换新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工作的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党的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肩负保经济增长和促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同时在各种有利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下,环保科技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基本涵盖了从环境污染治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然而面对我国日益复杂和严峻的环境形势,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环保科技成果应用范围狭窄、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化;这一方面导致了巨大的污染治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却使大量的优秀科技成果少人问津,污染治理进程与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困难。我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现状

为规范和促进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号,1999年6月21日施行)、《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发[2007]150号)、《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环发[2009] 58号)等行政规章和办法先后被颁发。“十一五”以来,开展的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专项和其他科研项目,均将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领域或内容之一,有力地支持环境技术示范推广机制形成。通过环保产品认证、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技术推广、环保产业创新联盟组建等工作,一批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得到了推广。截至目前,我国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6项,最佳可行技术指南8项,工程技术规范54项,《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共计8批,在引导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环境工程咨询、科学技术中介、转化推广等工作;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环保技术推广转化机构,引导和鼓励地方各级建立起相应的环保技术推广转化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社会力量为基本构架的环保技术推广转化网络。此外各地积极创新转化推广形式,通过不同规模、主题的展示推广对接会、研讨交流会,新技术培训、媒体互联网宣传等渠道,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深入开展。如天津市搭建了节能环保技术推广交易服务平台——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实施中应用了大量最新的环保科技成果,在控尘、控车、控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科技部门的研究表明,每年我国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中能大面积推广且产生规模效益的不到15%;专利技术7万多项实施率仅为10%;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的主要问题

环保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作为环保科技成果主要供给源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市场信息、科研成果价值、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和作为应用实体的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致使相当多的科研选题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此外,由于科研成果主要由国家组织鉴定,一定程度上导致科研项目从选择立项、确定研究的深度与方向到项目的评价等,大都是为了获取相当级别的学术奖项,科技人员不必花费精力去考虑成果的转化。而国内大多数环保企业缺乏完善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且大部分环保科技成果的投资风险高、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转化周期长,中小企业出于资金和规模的考虑,也缺乏转化推广的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科技成果转让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有投资意向的机构找不到投资方向,而有好科研成果的持有人找不到资金进行中试孵化或产品转化。即使最终实现结合,技术成果出让、受让双方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导致交易中损害另一方的权益;还有因对环保科技成果的评估不当,导致投资规模预设不合理,造成中途资金短缺,致使一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国环保科技信息传递基础设施及信息技术的利用相对落后,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广泛的信息源的重要性,同时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而这正是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转化推广缺乏后续推动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商业化的过程,同时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虽然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但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财政支持创新的微观引导力度不够,在缺乏风险补偿机制、相关配套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投资机构不愿意承担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风险,缺乏支持成果转化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导致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推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了转化效率。

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活力的中介机构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技术市场中介的推动。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中介服务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科技中介基本功能仍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市场网络和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在服务方向上没有明确定位,只能起到联络沟通作用,无法对成果进行深层次的评估和咨询。此外,大部分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缺乏金融、法律、财经等方面的知识,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即使促成了交易,企业和个人最后撇开中介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导致中介机构运作困难。同时,由于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使得中介机构处于既没有政府的规范监管也没有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无序发展状态,交易的安全和规范问题无法保证,致使社会公众普遍对中介机构缺乏信任感。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创新思考

搭建成果展示推广平台,实现环保科技成果的全方位展示推广

建设具备技术推广、评估转化、技术咨询、交易、信息服务、培训、宣传等功能的环保科技成果展示推广交易总平台,并筹建管理、运营、技术、网络等专业化团队。结合区域环保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分平台,形成展示推广平台网络。将模型、多媒体、场景模拟等新兴展示形式应用于环保科技成果的推广,突出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优化组合,将涉及面广、专业性程度高的环保科技成果立体化、形象化地“翻译”和“解说”成易于客户接受的“大众技术”,提高人们对环保科技成果的认知度。

构筑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对科研院所的环保科技成果和企业的环保需求进行全面收集和科学管理,构建成果认证体系;研究和借鉴成功的网上商城模式经验,建立在线推广交易平台,形成与实体平台相呼应的在线交易平台,实现及时的网上信息交流、对接洽谈、成果交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形象、简便、迅速的广域远程交易模式。同时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传播媒体手段,实现公众、企业、政府的互动交流。

创新多层次多维度交易模式

会展交易模式。定期开展不同规模和主题的环保科技成果交易会、对接会、技术难题招标会,为技术供需方提供环保科技成果的展示、对接、交易平台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从而推动成果转化;探索在线会展模式,依托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引导和召集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的供需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内,应用网络科技手段实现在线沟通洽谈,实现同步在线对接。

技术整合(整体解决方案中心)交易模式。通过客户需求对接方案的研究,将相关环节的技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涵盖政府、企业的潜在用户咨询、成果二次研发、方案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设施运营、金融投资等成果应用链条各环节的全程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或“交钥匙”工程服务,实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中介机构服务交易模式。将技术交易转化成商品交易,以三方契约即“第三方监管”的方式运作整个交易流程:通过与供需双方分别签订协议、设置第三方监管账户(缴纳定金)等方式主动引导、监管整个交易过程;同时,通过为双方提供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政策咨询、资金申请援助等增值服务,促进环保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在线交易模式。以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为主要支撑,构建涵盖技术评估认证、在线对接洽谈、在线合同签订、在线支付等链式服务的在线交易服务体系,塑造线上资金流、信息流与线下服务流紧密结合的新型技术交易流程规范。

公开拍卖竞价交易模式。选择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能拉升科技成果价格,能吸引企业兴趣的环保科技成果探索拍卖竞价交易模式,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定价,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拓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渠道。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和不同生命周期,风险和收益特征不同,投融资需求方式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多种金融手段的优化组合,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在初期,应以财政拨款和政府配套资金为主;在中期,逐步以风险投融资为主;后期主要发展信用担保、金融信贷扶持,鼓励技术交易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逐渐规范和完善相应的创业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创造更为便利的退出机制,形成持续支持、风险分摊、进退自如的金融支持体系。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探索实践,构建环保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实体平台和交互式技术成果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辐射全国、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环保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平台网络,从而实现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持续推广与转化。

主要

参考文献

[1]刁硕,邱晨.关于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的初步探讨[J].环境工程,2013 (SI):673-676.

[2]梅姝娥, 吴玉怡,价值网络视角下技术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6):卜5.

[3]王希良,柳洲,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历程与趋势[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6):8-12.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节能环保技术超市)

速度

霍尼韦尔首次集中展示应对空气污染的核心技术与产品

2015年1月29日,全球多元化、高科技制造企业霍尼韦尔( Honeywell)在北京举办“畅享深呼吸”主题活动,首次集中展示了公司在节能减排、空气净化和个人防护领域一系列应对空气污染的技术和产品。其中,重点展示了包括智能电网一自动需求感应技术、智慧能源管理、气体处理、低全球变暖潜值材料、涡轮增压器技术以及空中交通管理在内的能够有效帮助中国从源头减少和治理空气污染的六大核心技术以及能够全面改善呼吸环境、保护公众呼吸健康的三类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