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控车床基础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编程 操作 数控 工艺路线 实践指导
数控车床作为先进的生产设备在机械厂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工人能操作数控车床已成为机械厂的迫切要求。职高生是工人的后备军,职高生掌握数控技术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可我们的职业教学存在一系列不足,譬如,学生基础差,教材的实习指导部分偏少,教学方法存在不足。针对目前职高数控车床教学的现状,我作了一些尝试。
1 补充和衔接文化基础知识
2 注重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分析
在编制数控车床程序的过程中,工艺路线的确定和工艺文件的编制是很重要的。数控加工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走刀路线的确定是对编制程序的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的工艺文件是数控加工的依据,产品验收的依据,也是操作者需要遵守和执行的规程,它是编程人员在编制加工程序时做出的与程序相关的技术文件。
可在教材中,无法找到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在教学中,师生忽视它的教学。这些因素导致学生舍本逐末,只重视编程,而忽视工艺路线的确定和工艺文件的编制,结果难学会。因此,在讲加工工艺路线时,教师要多强调它的重要性。给学生指出如果只重视编程,而忽视工艺路线的分析,往往学不会数控技术。给学生指出只有在清楚工艺路线的基础上,才能编出好程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分析工艺路线的教学。在课内增加确定工艺路线的例题,在课外增加确定工艺路线的习题。在讲解编程章节例题时,先让学生写出工艺路线,然后讲解如何根据它们编出程序。在编制程序时,要求学生先确定加工工艺路线,然后根据加工工艺路线和数控车床代码说明编出程序。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容易理解;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容易掌握。
3 传授编程的技巧
在职高数控车床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易出差错的地方是编程,学生最怕的地方是编程。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把编程过程分成分析、原点、坐标、关系、头尾、补偿、循环。通过这一分解,这一难题就化整为零,让学生觉得容易多了。
4 补充教材中缺失的实践指导部分
5 结束语
目前职高数控车床教学存在不足,从补充和衔接文化基础知识、注重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分析、传授编程的技巧、补充教材中缺失的实践指导部分四方面来优化培训方案,能显著提高《数控车床》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孟富森等.数控技术与CAM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1
篇2
关键词:数控车床 普通车床 实习教学 操作技能
对职校的学生来说,先进行普通车床的练习,再进行数控车床的练习是大有好处的。
首先,是尺寸测量和车刀刃磨。操作普通车床,熟练的操作技能并不是决定数控机床操作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真正决定操作者技能水平高低的是尺寸测量和刀具刃磨。一个零件的配合尺寸,往往仅有0.03mm的公差范围,稍不留神就造成废品,学生必须勤学苦练。刀具刃磨更是重中之重,有句老话说:“车工一把刀。”一把车刀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保证,而车刀的性能好坏,关键是在车刀的刃磨,只有不断地练习磨刀,不断地车削练习,学生才能真正体会车削时刀具的角度应如何变化,才能适应加工各种不同工件的要求。
其次,普通车床的操作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操作数控机床的水平。普通车床上有多个操作手柄,通过普通车床的实操练习,学生会成为身手敏捷、反应快速、动作准确连贯的熟练操作者。避免了在数控车床上出现刀具撞工件、撞卡盘等事故的发生。
另外,由于加工的工件千变万化,材质、硬度、刀具材料、机床精度等情况不同,切削用量就要相应变化,而经验丰富的车工,可以在普通车床上通过接触手柄,凭借 “手感”就能直接察觉切削用量的合理与否;通过声音、振动、铁屑形状及颜色等表现觉察加工操作的变化、车床是否存在事故隐患,为以后在数控车床上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操作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
如上图所示零件,这种手柄类零件最适合数控车床车削加工,我们先来分析手柄的加工工艺。
一、零件图分析
手柄零件表面由圆柱、圆弧、倒角等结构组成。该零件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弧表面要求平滑过渡,光洁美观。
二、确定零件装夹方案
确定工件中心线和制定加工步骤。根据工件形状、技术要求、加工特点来确定工件的加工步骤和编程时刀具的走刀路线。该零件的台阶面单向递增,宜采用一次装夹车削,然后切断。工件装夹在三爪自定心卡盘上,利用普车经验进行划线盘找正。在普通车床实习操作中,这类工件的加工步骤一般是:第一步加工R7圆弧尺寸和φ14mm外圆,第二步加工φ21mm尺寸,第三步加工φ28mm外圆尺寸,第四步加工R15圆弧尺寸。而在数控车床上加工此零件,同样可采用普通车床的加工步骤加工。在编制程序时,第一步用G71封闭切削循环加工R7、R60和R40圆弧,第二步用G71外圆粗车循环加工φ20mm外圆,第三步用G75切槽循环加工φ12mm台阶。
三、车刀角度和车刀材料的选择
我们可以选用一把尖刀来粗精车外圆和圆弧,一把切断刀来切槽和切断。尖刀要求主副偏角要足够大,否则加工时会发生干涉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在普通车床训练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普通车床训练中,除了刻苦学习外,还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总结、分析,根据在普通车床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
四、切削用量的选用
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与机床、刀具、工件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关,这就要求操作者在切削加工时,根据经验灵活掌握、运用。对于此零件,根据普通车床的经验,我们以切削用量三要素选择为:粗加工时ap=1~2mm,f=0.2mm/r,vc=600r/min;精加工时ap=0.2mm,f=0.1mm/r,vc=800r/min。
五、各坐标值的计算
在对零件进行切削加工之前,不管是普通车床还是数控车床,操作者都要根据零件的轮廓形状几何要素,对零件进行数学计算。如图中的P1~P10都是基点坐标,这些基点都是编程中的重要数据。
篇3
关键词: 技工学校 数控车床 技能训练
数控技术在各个机械行业里面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培养更专业的机电技术人才是教育大趋势,更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技工学校数控车床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操作技术,提高数控软硬件故障处理水平。
一、应当让学生看清教师示范
教师应当依照科学工艺流程进行示范性操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初步印象。掌握生产技能通常要经过动作分解、动作组合与动作熟练三个阶段,教师在每一个阶段的示范过程中,都应当按照从浅到深、从分解到组合的规律实施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容易观察、记忆、理解与模仿,熟练掌握其中所包括的技术要领。为了保证示范性动作更加准确,教师首先应当勤加练习。另外,教师在力争做好示范之前要将学生观察示范的位置安排清楚,使每名学生均能看清动作。教师在示范时,动作要准确连贯,不能有不必要的动作出现,要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二、教学过程要注意循序渐进
技校生在入学前,一般没有较好的文化课基础,尤其是理论基础普遍不强,在车工实习过程中虽然掌握一定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对操作内容仍然认识得不够深入,所以从浅到深、先慢后快的操作规律不能被忽略。在进行数控车床技能训练时,要按照从普通车床操作到数控车床练习的步骤进行,只有这样,数控车床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操作练习时,要按照如下教学顺序实施:(1)分析零件图;(2)确定工艺;(3)设定对刀及刀补;(4)制定切削参数;(5)编制加工程序;(6)加工程序输入;(7)零件加工。在进行数控车床操作之初,最好先在电脑上进行数控车床模拟仿真,让学生在正式操作前就对数控车床有一个最接近真实的形象认知,同时也可以缓解机床设备的学生使用量压力。通过实际教学过程,我们发现进行过计算机模拟仿真操作的同学,其技能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与亲身操作之后,学生对于本项训练内容的有关理论知识、工艺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相关教学工艺分析
数控加工设计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对加工成品的尺寸与精度产生影响,加工材料怎么样、加工时间是长还是短都是影响工件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若想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加工的良好技能,必须在各个关键点加以注意。
(一)切削用量要合理
对于高精度的金属材料切削加工而言,科学的切削用量会使加工时间、机械设备寿命及加工总体质量产生本质变化。因此在车削加工前一定要合理地选择切削用量。例如切削加工如图一所示的工件中,粗加工切削深度d=1.5mm、主轴速度800r/min、进给速度F=0.2;精加工切削深度d=0.5mm、主轴速度1200r/min、进给速度F=0.1。
图一:任务工件图
(二)加工路线要明确
所谓的加工路线是指在进行数控机床加工时,刀具在零件上的运动方向。加工路线应当以达到精度要求为前提条件,此外还应当尽可能拉近路线距离,防止刀具太多的空行程。
(三)编写程序要点
1.找准程序原点:在给学生进行数控车削程序设定教学时,首先要使其自主选择出数控程序的原点,并在此原点的基础上形成工件坐标。工件坐标对于加工编程的作用很重要,因此在选择原点时要尽可能满足少换算、小误差的要求。如上例中,程序原点选择毛坯右端中心位置。
2.修订走刀路线:走刀路线要尽可能缩短,以提升加工速度,这就要让起刀点选择更为科学。在进行粗加工时,会有很多的毛坯余量,所以要采取循环加工手段,减少空行时间。要使加工零件达到精度要求,必须选择合适的起刀点、入刀点与入刀方法,保证入刀过程的平稳性。在进行精加工时,更应当考虑到刀具的切入及切出路线的合理性,尽可能不在轮廓位置停刀,防止切削力的变化给工件留下刀痕。如上例中,外圆切削合理的走刀路线如图二所示。
图二:合理的走刀路线
3.应当保证加工过程安全:学生对于操作过程大多非常生疏,应当提醒其注意避免刀具同非加面间的摩擦,同时也要防止刀具同工件发生不必要的撞击,如果在加工工件时遇到有“槽”需要加工,编程时应当首先注意刀点同槽的方向保持垂直。
四、结语
数控车床加工的操作人员只有具备很强的程序运用能力才会编制出水平更高的加工程序,制作出质量更好的工件,为了突出这方面的训练,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但是不管哪种方法,最关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加强师生交流。
篇4
[关键词]数控车床 实践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TG5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44-01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控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机械产业的发展。数控技术在机械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机械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机械产业对数控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数控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愈加严格,所以,在培养数控人员过程中,实施数控车床实践教学很有必要。
一、明确培养目标
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所培养的数控技术人员主要是“蓝领”人才,“蓝领”在生产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是对数控机床进行操作,以及对数控机床的维修工作。目前,“蓝领”工作技术人员占我国数控技术岗位的70%,是机械产业中需求量最大。对于数控人才的培养,应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使其掌握数控机床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并学会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同时还要对几种工作中经常用到的“CAD/CAM”软件熟练把握。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各种职业学校的实力水平都有所差距,部分职业学校没有建立适当的实训基地,这就导致学生只能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缺乏实战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数控技术的培养。所以要根据各种职业学校的实力水平,建立相应的数控技术实际训练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训练的需求。在进行实际训练基地的建设时,应首先满足学生对教学及数控实际训练的需求,运用有限的资金对实际训练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尽量以小型数控设备为主,对高档机床应适当选用。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对数控技术的掌握,为学生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数控人员做好准备。
三、重视传统机床操作经验
传统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所以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车床、数控车床等技术的学习。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在保证学生熟悉普通机床的操作之后,带领学生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学生在进行数控机床的训练时,应将普通机床的操作经验合理运用到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中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四、优化教学程序
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数控编程的内容有所掌握,要使学生从编程开始之前就对数控编程的整体思路有明确的了解:仔细分析工程的设计图纸的内容,并对图纸内内容进行工艺设计将加工方案确定,对机床、刀具等设备进行合适的选择以确定走刀路线、切削用量等;之后学生应将所需生产的工件建立成为几何模型,对加工过程中机床的运动轨迹等进行合理计算;对所生成的生产加工程序进行仔细的验证与修改,直到合格为止。在这样一整套完整的思路下要求下,要保证学生编程的正确性,在对学生进行数控车床实践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对七个环节及五个步骤进行有效把握。首先,七个环节主要包括:一看,学生要看懂所需生产的零件的图纸;二算,学生要对轨迹点的坐标值进行正确的计算;三编,进行程序清单的编写;四输,将编写的程序输入到数控机床系统当中;五验,对所编写的程序及仿真轨迹进行验证。六试,切削首件进行试验。七调,对首件进行试验后,对程序进行修改调试[1]。五个步骤主要包括:第一,进行工艺分析。在进行编程之前,要对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根据所需加工零件的图纸样本要求及前道工序等加工情况,以对加工路线及工艺方案进行确定,根据加工的需求,对切削用量及刀具等进行合理的选择。第二,建立工件坐标系。对工件的原点进行设定,在进行工件原点的选择时,没有固定位置,具有随意性,但原点的选择应尽量有利于程序的编制与计算,同时确定3个坐标轴。第三,确定刀具运动轨迹。对加工的方案、顺序、路线进行合理选择,确定刀具的运动轨迹,并将各点的坐标值写出。第四,编写程序清单。按照在此之前已经确定的刀具运动轨迹,对加工程序清单进行编写。第五,试切首件,校验程序[2]。
五、优化操作程序
数控车床操作中的细节问题的处理对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时,为了避免程序出现问题,以保证生产加工,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细节化的培养。在编程时就要对以下细节问题进行处理。第一,对起刀点的位置与退刀点的位置进行合理选择。第二,注意对指定编程指标进行设置。第三,对倒角起刀点的坐标进行确定。第四,对切断刀的宽度进行考虑。第五,灵活运用直角退刀技巧[3]。
六、提高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文明生产对现代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及现代工业生产来说尤为重要。对于一个合格的数控车床操作人员来说,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生产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数控车床,应重视对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这是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数控车床操作人员的关键。数控车床操作人员应进行正确操作,严格按照操作顺序进行系统的启动,避免在使用时导致系统出现故障。系统启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耐心等待,待系统完全启动之后,再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人员操作太急,导致系统运行出现故障[4]。操作人员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数控机床的保养与维护,对车床出现故障及时进行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使车床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七、避免或减少错误的发生
数控车床操作人员的心态问题经常会使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部分学生进入车间之后,没有了在教室中的良好心态,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在操作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或者在进行程序输入的时候经常出现错误输入等。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将实训态度等职业能力要求均纳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中,以促进学生端正实际训练态度,提高实际训练效果。
结术语
数控车床对于机械产业的发展来说尤为重要,面对机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对数控操作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养,以满足机械生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应运用实践教学模式以实现全面型、创新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数控车床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对刀方法、程序编程等进行落实,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此外,还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数控车床操作人员。
参考文献
[1] 陈安鑫.项目教学在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 周晓宏,胡旭兰,黄小云.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34).
篇5
[关键词]数控车床加工;教学心得;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277-01
数控技术的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非常高的评价,很多制造加工业中将数控车床技术作为主要生产依靠,而如何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数控车床加工人员,则需要从学习该专业技能抓起,从教学方法、方案中进行改革,提高学生行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掌控能力。数控车床加工实践项目教学对提高学生行动能力有着非常强的促进作用,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1 数控车床加工实践教学思路
1.1 数控车床加工教学指导思想
数控车床加工实践教学是以锻炼学生行动、思维能力,能够从数控车削加工实践经验中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所谓的行动能力实际上就是指数控车床加工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操作方法能力,简称为行动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对数控车床加工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完全掌握,能够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社会服务能力是指在建立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服务劳动中,建立社会关系,相互帮助,共同获得进步;方法能力是指对数控车床加工方法能够不断创新,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加工效率。通过行动能力的培养,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自我定位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1.2 数控车床加工教学基本思路
数控车床加工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思路,首先是对数控车床加工流程以及注意事项进行全面了解,教导学生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对其进行了解,才能够更好的分析内在含义;其次对其操作范围、操作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再次进行自我评价、选择、转换行动领域,加强行动意识;最后,开展数控车床加工实践项目教学,从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进行观察,最终对学生的综合行动能力进行总结,针对性的对每位学生能力较弱的方面M行辅助与锻炼,进而提高学生整体行动能力。目前,我国很多较高针对数控车床加工实践项目教学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改革,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等特点的教学手段是当前实践教学中的主要体现。
2 数控车床加工实践项目教学的设计
2.1 设计的目标
学生在实施实践项目教学后,应获得相应的数控车削编程及操作能力,比如:掌握沟槽与螺纹车削加工工艺知识、会使用相应的切削工具;掌握螺纹数控车削控制原理;掌握螺纹车削的编程指令、沟槽加工的编程技巧;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操控方法,能在数控车床上录入、运行、调试和修正基本加工程序,能使用数控车床车削加工带沟槽、螺纹的零件;会使用基本量具对零件进行加工质量评估、分析;会进行机床功能性维护,并进一步能进行车削零件生产过程管理。
2.2 项目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
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动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项目学习中来。如:典型的带螺纹型面回转体零件加工,要求学生制定出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进行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安全准确地进行零件的加工以及对所加工零件进行检测评估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在整个教学中要确保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做好必要的相关知识讲授,分配工作任务,协调学生分组,明确分工,提出咨询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与途径信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现场学练做,学生自主,老师对学生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学生如何编程与操作,审查数控加工程序是否正确,安全操作规范监督,工作进度调控,审查工作进度计划,协助学生完成工艺方案的制定以及加工程序编制。学生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对项目完成质量进行评估,点评团队合作情况,对标准规范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等。
2.3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1)项目内容计划的制定、根据“基本知识介绍。项目任务和教学目标”制定典型的带螺纹型面回转体零件的实训项目计划。其中“基本知识介绍”主要包含螺纹加工的基本知识、加工过程等内容。
(2)给出典型的带螺纹型面回转体零件图纸。根据学生情况,适当给出一些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完成以下工作:根据图纸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制定零件加工工艺,编写零件程序,调整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3)典型的带螺纹型面回转体零件加工后的检测。教师适当讲解不同标准螺纹检测的方法后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根据不同螺纹检具的检测方法对所加工的带螺纹零件自己进行检测评估。从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行动能力。
(4)学习评价总结。在学生完成项目后,指导教师针对每组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学习评价总结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即作为学习的目标,也用以激励和检查学习的情况。评价总结内容包括:对所学知识、典型螺纹零件的加工、学习过程的评价。
3 数控车床加工实践项目教学的特点
(1)行动能力基本要求。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较强的获取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加工。工艺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2)教学方法方式的转变。在整个实践项目教学过程中与以往的实训教学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有了根本的转变。实践项目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的自主训练与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在真实的生产岗位上,在“做”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在实践项目教学组织上采用2~3人一台实训设备,在训练中,各小组成员要团队工作,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内容,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为以后踏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4 应注意的问题
(1)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实践项目教学实施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所以教师在实训中是起到组织、引导、答疑、纠错和评估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专业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学生在完成每一实训项目后,教师应对其工作结果进行评估,这样老师能够更加容易掌握每一位同学实际的能力与学习效果,在第一时间掌握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和训练需要,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因材施教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2)项目的难易程度。在教学中,项目的难易程度不能脱离现阶段学生所掌握专业知识的实际情况,盲目追求“高水平”无疑是拔苗助长;而过于简单,探索的深度和空间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缺乏热情。
篇6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控车;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97-01
一 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使学生实现动脑与动手过程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开进行,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课上仔细听讲,认真听讲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想象教师所描述的一部分操作,意识里形成一种主观的未知正确与否的概念或操作。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生产实践操作,教师只是讲解操作方法操作技巧,客观上纠正了学生在理论课上想象形成的一部分错误概念、操作。这样在理论和实现教学之间就出现了为什么实践中要这样操作,有什么理论依据,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等问题。
二 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的教学计划
数控车床一体化实训训练,时间约10-15周左右。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实训阶段分为三个阶段:①初期按课表授课。主要是入门任务,使学生逐步熟悉实习的各个子项目内容,为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打下必备知识基础。②中期授课内容适当灵活把握。当实训进行到一定阶段后,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所有学生都有实训工位,各取所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上逐步打破原有课表的约束,根据学生整体接受情况,对各子项目的授课时间进行灵活把握,使编程、仿真、上机操作等训练内容保持同步、相互协调。③实训后期授课内容更加灵活。教师授课主要以布置子项目中课题和检查、督促、辅导作为主要工作内容,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接受情况分别安排时间完成编程、仿真、上机操作等课题内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使学生、教师和教学设备三者之间能做到有机互动,一方面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学会安排时间、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同学之间的协调合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三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实施
1.教学实习一体化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甚至是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一体化实习车间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2.理论与实习一体化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或一体化教师团队)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一体化车间的使用率。每个一体化车间要安排专人管理,责任到人,严格执行一体化车间的规章管理制度。对一体化车间要及时维修,保证一体化设备处于完好待用状态。一体化车间管理员不仅要会使用和保养仪器设备,而且能及时修复仪器设备的一般故障。要充分发挥专业维修人员的维修作用,定期对部分较精密复杂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或修复故障。经常保持仪器设备的完好状态,保证一体化车间的正常运行。
四 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的经验
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体现了课改精神,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生想学、乐学,设备利用率高,教学效果好。一体化教学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紧密,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用性、针对性、先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因,学生想学。由于采用综合模块化的教学课题,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乐学。在一体化教学中,无论是课题准备还是教学过程,采用面向对象的教学方式,体现分层次教学精神,学生能学会。实训中后期,各项目课程的教学课题互相关联,学生间可自行调节机床、微机等设备的使用时间,充分利用设备,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当不同项目课程由不同教师教学时,要求教师备课要相互协调,以保证课题间的关联和同步。各项目课程需要编写与实训设备配套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和职业技能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构建职业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必由之路,是中等职业教育向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根本手段。数控车床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构想和实践,为其他职业技能训练开展一体化教学积累了经验,也为数控加工专业的全面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伟: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4期
[2] 王炜罡:数控车床实训教学的安全化、适应化改造,《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21期
[3] 李菲:项目教学法在数控车床教学中的应用,《天津科技》,2010年第6期
篇7
【关键词】 信息化 数控加工 教学实施
1 概述
《零件的数控加工》是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实用性。课程前期学生已学习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加工工艺编制、钳工实训、普通车床铣床实训,后期还将学习复杂零件数控编程、机械加工质量控制及数控实训课程。课程的核心工作岗位:数控编程员、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实施人员。
课程教学主要内容:(1)学会正确设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2)学会数控机床加工的编程指令与零件加工程序编制;(3)学会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与程序输入加工出合格零件。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托岗位职业要求,注重岗位化能力培养,选取实际典型加工案例,依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了教学化改造。按照有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设计典型工作项目,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课程设置4个典型工作项目培养学生数控加工能力。
2 项目驱动信息化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以工作项目4-综合轴类零件加工的子任务-带内孔轴类零件(图1)的加工为例。[1][2][3][4][5]
2.1 本次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简单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2)熟练运用G70、G71、G72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3)掌握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流程;(2)会阶梯轴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刀具的选用。(3)会数控车床的操作。
通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4)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关键能力。
2.2 教学方法
教学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工任务的实施按照数控加工工作流程,运用六步法组织教学。数控加工的工作流程通常为:分析加工零件图纸;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编制数控加工程序;输入程序操作加工;合格零件的加工完成。与数控加工过程相对应,设计教学流程为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最后进行学习评价。
本次课程教学的重点是:(1)G70、G71、G72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2)运用G71等固定循环指令的程序编写;(3)数控模拟系统的操作方法;(4)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
教学难点是:(1)G70、G71、G72固定循环指令的程序编写;(2)数控车床的对刀方法;(3)走刀路径规划。
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1)充分利用采用网络教室、虚拟仿真软件、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教学;(2)加强教学中的辅导和答疑;(3)按照岗位要求,学生团队合作。组内讨论、组间互学,取长补短。(4)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评价总结工作过程和成果,提高综合能力;(5)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巩固难点和重点;(6)利用数控实训进行实作与论证,加深理解。
2.3 教学过程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采用六步法组织实施。
(1)资讯阶段:借助网络教学软件(图2),运用网络化的传输方式下发零件图纸、加工任务书(图3)等资料。学生根据下发的图纸等资料,查阅分析相关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分析相关加工资料,达到该阶段的教学目标。
(2)计划阶段:利用多媒体CAD/CAM信息化实训室,结合零件加工实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资讯信息,下发工艺卡(图4)、工序卡(图5)、车削加工项目报告书(图6)、刀具卡等电子文档及样本,合理组织信息化课堂(图7),引导学生制定加工工艺及加工操作方案。
(3)决策阶段;学生通过网络提交小组的工序卡、工步卡、刀具卡等机械加工工艺资料(图8)以及编制的数控加工程序(图9),提高学生的加工分析水平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
(4)实施阶段:
运用信息化虚拟加工平台-宇龙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图10)进行零件加工。该仿真系统可进行程序的编辑和虚拟加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工前的准备,了解实际操作加工规范,学会数控车床对刀操作,同时可了解不同数控设备及编程要求。
仿真演示数控加工仿真符合工程实际,仿真从毛坯的选择装夹、刀具量具的选择、程序的编写与输入、数控机床的正确操作。如在加工中发生加工故障,会有故障信息提示。学生通过检查加工程序和操作,分析故障。学生通过故障的处理,加深理编程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实训室,虚拟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难点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学习。主要有编程手册、图形图片资料、G71、G72动画,数控车床对刀视频等。
(5)检测阶段:以加工零件为依据,运用软件测量工具进行质量检查,填写质量分析报告(图11)、机床操作故障单(图12),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提高数控车床设备操作水平。
(6)学习评价阶段:依据整个学习过程及加工零件,进行成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填写学习评价表(图13),总结学习过程,进行成果展示。为便于知识的学习、巩固,课后学生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教学平台依据专业分类,核心课程提高了习题集、视频库、企业案例集、技术资源网站(图14)等资源。
2.4 教学效果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通过一体化教学,学生主体作用凸显,操作技能明显增强,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后续的数控实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次参加北京市的数控大赛都取得了好成绩。
3 结语
课程教学环节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助学生完成加工任务。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一体化的信息教学实训室;虚拟仿真加工设备教学软件;课后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技术网站;各种文字手册、图片、动画、视频资料。信息化技术在课程中的综合应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雄伟.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培训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蒋建强.数控加工技术与实训.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赵燕伟.现代数控技术.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篇8
而在现有的文献中一般以介绍单把刀对刀为主。但在实际加工中,一个零件的加工需要多把刀具,不同的刀具其对刀方式、技巧各不相同。基于上述情况,本文结合实例详细介绍了宝鸡机床厂SK50P-FANUC Oi mate数控车床多把刀具对刀方法,对该类车床的推广和使用有很大帮助。
1 对刀原理
FANUC Oi-mate系统数控车床正常开启步骤:NC启动―旋转紧急急停按键―NC准备;正常开机后需首先确定机床坐标系,机床坐标系的确定只需将工作台回零(即返参),操作步骤:首先点击数控面板上的“回零”按键,然后点击“+X”,当X方向返参指示灯亮以后,再点击“+Z”,当Z方向返参指示灯亮以后,表示机床坐标系确定成功,这样数控车床内部就建立了一个以车床零点为坐标原点的机床坐标系。
机床坐标系确定好后,接下来需建立工件坐标系。工件坐标系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编程,另一方面它是数控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件坐标系建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零件的尺寸精度。
工件坐标系的建立一般通过手动试切法对刀方式来完成,如果同一零件需要3把刀具进行加工,那么这3把刀具都需要分别进行对刀,才能完整建立工件坐标系,但是这3把刀具的对刀方式是有区别的,接下来用试切法对刀完成工件坐标系的设定,如图1所示。
2 数控仿真软件操作
2.1 准备工作 教学中使用上海宇龙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宝鸡机床厂SK50P-FANUC Oi mate数控车床进行教学。打开仿真软件,首先选择机床,选择的是FANUC Oi mate控制系统中的宝鸡机床厂SK50P-FANUC Oi mate 数控车床。选择成功后,需对该机床进行正常开启,开启步骤跟实际宝鸡机床厂SK50P-FANUC Oi mate数控车床开机方式一致,即:NC启动―解除紧急急停按键―NC准备。正常开机后需首先建立机床坐标系,即返参操作,按数控面板上的“回零”按键,然后点击“+X”,再点击“+Z”,当回零指示灯亮以后,机床坐标系创建成功。接下来创建工件坐标系,即用试切法对刀方式完成工件坐标系的创建,在创建工件坐标系之前,首先将工件和刀具安装好,毛坯?准50mm,1号刀具为55°的外圆车刀,2号为刀宽4mm的外切槽刀,3号为60°的外螺纹刀,如图1所示。
2.2 1号外圆车刀试切法对刀
2.2.1 用1号35°外圆车刀建立工件坐标系。①点击数控面板上的“手动方式”,点击“主轴正转”让主轴旋转,在手动方式下将刀架从参考点往工件附近移动,先移-Z再移-X(考虑尾座);②由于手动方式运动速度快,为防止在移动过程中刀具与工件发生碰撞,接下来用手轮方式将1号35°外圆车刀把工件右端面试切一刀至中心,随后用手动方式让刀具沿+X方向退出,在输入对刀数值之前,Z轴千万不能移动,点击MDI键盘上的offset setting键,进入刀具补偿界面,按CRT显示器软键对应的形状,在1号刀Z轴中输入Z0,如图2所示,点击控制面板上的“刀具测量”,再点击软键对应的“测量”,1号刀具Z轴对刀完成,即1号刀具Z轴工件坐标系建立,此时Z轴可随意移动;③用手轮方式将1号35°外圆车刀沿-Z切削工件外圆一段,车削此段时不必太深也不必太长(不必太深原因是在切削完后要保证剩余部分适合加工尺寸,不必太长原因是只要能把游标卡尺放上测量即可),切削完后用手轮方式将刀具沿+Z方向退出,在输入对刀数值之前,X方向不能移动,点击数控面板上的“主轴停转”,点击菜单栏上的“测量”,在下拉菜单中点击“剖面测量”,用游标卡尺将刚切削过的地方测量一下,点击MID键盘上的offset setting键,进入刀具补偿界面,按CRT显示器“形状”对应的软键,在1号刀X轴中输入测得来的数值,如图3所示,点击数控面板上的“刀具测量”,点击CRT显示器下方“测量”对应的软键,1号刀具X轴对刀完成,此时1号刀具工件坐标系建立成功;④将工作台移至安全位置,将2号外切槽刀转到切削加工位置。
图2 1号刀具工具补正/形状Z轴图3 1号刀具工具补正/形状X轴
2.2.2 2号外切槽刀对刀。①用手轮方式将2号外切槽刀沿-Z靠近工件右端面,由于先前1号35°外圆车刀已将Z轴工件坐标系创建成功,并且1号35°外圆车刀和2号外切槽刀是用于加工同一零件,所以2号外切槽刀此时不能再次切削工件右端面,如果2号刀具再次切削工件右端面,将会造成同一零件的两把刀具Z轴定位不统一,使两把刀具开始加工的点不一致,造成最终零件加工不合格。因此,此时2号外切槽刀需要采用“碰刀法”进行Z轴的对刀。主轴正转,用手轮方式将2号外切槽刀沿-Z方向靠近工件,当刀具与工件很接近时,将手轮的进给倍率调制最低,在刀具进给过程中有切屑飞出时,停止刀具进给,让2号外切槽刀沿+X退出,在输入对刀数值之前,Z轴不能移动,点击MDI键盘上的offset setting键,进入刀具补偿界面,按CRT显示器软键对应的“形状”,在2号刀Z轴中输入Z0,点击控制面板上的“刀具测量”,再点击软键对应的“测量”,2号刀具Z轴对刀完成,即2号刀具Z轴工件坐标系建立,此时Z轴可随意移动。②2号外切槽刀X轴对刀操作与1号35°外圆车刀X轴的对刀操作方式一致。③当2号刀具工件坐标系建立成功后,将工作台移至安全位置,将3号外螺纹刀转到切削加工位置。
2.2.3 3号外螺纹刀对刀。3号外螺纹车刀X轴和Z轴对刀方式与2号外切槽刀的对刀方式一致,对于Z轴对刀方式同样采用“碰刀法”的方式进行,这样就保证了3把刀具Z轴工件坐标系建立的一致性,对于X轴的对刀方式依然采用试切外圆的方式进行,然后分别需要在刀补中输入相应的数值。
以上三把刀对刀中切记:点击MID键盘上的offset setting键,进入刀具补偿界面后,一定要按CRT显示器“形状”对应的软键,如果不点击“形状”对应的软键,将会在“摩耗”中输入对刀数值,造成工件坐标系创建的不正确性。
篇9
【关键词】《数控车工编程与操作》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多样化,导致专业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因此,必须进行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教学改革。《数控车工编程与操作》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数控类技术有关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尽管该课程实用性很强,但学生对它并不容易产生兴趣,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1)本课程涵盖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所涉及的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加工工艺、生产管理等课程的主要知识,涉及的知识面广;(2)教学对象为基础差,计算能力差,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存在一定问题的初中毕业生,所以给学好这门课程带来了一定难度;(3)以前的教学方法陈旧,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易感觉枯燥;(4)教学条件有限,实训设备跟不上,在教学中想要实现一人一台实训设备,或者全部安排机床操作训练,是不现实的。针对这种状况,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必须对教学进行改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改革在内容上的改进
由于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控车工编程、数控车工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刀具夹具、先进制造技术等基本知识,教材中涉及的专业知识繁杂,理论概念过于抽象,学生在听课时容易陷入思维困境。而教材在结构上又不一定符合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口味,总体显得零散,不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随着数控机床技术的不断改进,学校在教材上要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内容,及时引进“项目教学法”,让学生从简单的零件加工开始,再逐步深入到复杂的零件加工,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个层次递进感。针对数控专业方向的其他课程,学校或授课教师要及时调整授课计划,争取做到每个班级每个学期的课程内容不重复,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不会有重复乏味的感觉,容易增强学生兴趣。
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授课教材或授课教案及时修订,优化授课内容,根据企业或专业岗位的任职条件来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自身任课班级内,在不影响专业发展和全校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增补相应的企业文化、岗位能力要求、技术发展分析、机床故障诊断等常识;另外,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数控技术的新知识、发展新方向、加工新工艺技术等。如此一来,既让学生学习到了实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及时了解了专业范畴内和行业间的发展态势,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具体说来:对于教材中所出现的理论原理分析、公式推导和烦琐计算则可以减少或降低要求,甚至不作要求,只要稍微记住简单的结论即可。
三、及时改进教学方式
(一)结合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学生都还未达到思想成熟的年龄,大多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的。所以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决定相应的教学方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尝试让学生自己动脑设计,教师审核同意后,再由自己动手操作加工出相应的形状,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与设计中来。教师在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时,可以多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跟上设计思路,又不违反设计和加工原则,同时兼顾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设计加工出感兴趣的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控仿真技术
数控仿真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形式,将以往用语言难以表述的内容,极好地展现给同学们,它在减时增效、扩充课堂教学的有效容量、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明显优势。如数控车床《对刀》这一章节,在传统教学中,我们通常是用车床“对刀”,在课堂上边作图、边讲解,虽然这种方法也能直观地表达“对刀”的过程,但讲到其基本操作、对刀操作、极限位置、操作错误时就力不从心了,原因是老师讲授及黑板上的板画反映不出操作技能特性,特别是轴类各种零件的加工过程更难以表达,而我们采用了仿真软件加工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可通过Flash课件看到各种零件的加工全过程、刀具运动速度及位置,加深学生对零件加工的印象;同时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控仿真加工软件自己动手操作练习,学生能清楚地看到用传统教学方法演示所看不到的零件加工刀具的运动轨迹。多媒体教学、数控仿真加工软件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超越,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善了教学讲授的局面,教学效果良好。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数控车床操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实践环节的规范,方便了教师的指导,学生也可通过实践操作系统地检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中,我们增加了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教学设计就是在每完成一部分重要内容学习之后,用典型零件为任务进行数控仿真加工、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操作。例如,对于每一种重要零件(如轴、套等),给学生必要的加工参数,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工艺分析、切削用量确定、编写数控程序代码、数控仿真加工、数控车床加工,这样就为后面的数控铣床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设计打下了较为牢靠的基础。通过几年的实践,同学们在操作技能上有很大提升,多数同学在毕业前取得中、高级工证书,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也获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数控操作工已成为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作为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中包含的理论知识繁杂、抽象,并且与机床的实际操作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授课难,学生疑问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事倍功半。那么利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把老师难以陈述,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用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能否解决教师难教、学生难懂问题,从而提高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校在已开发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选择若干班级进行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共4项,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编程题。其中,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指令的基本功能、循环的参数含义等。编程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工艺的编排、基点坐标的确定、工艺参数的选择等。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难度中等偏上。
二、考试结果分析
参加考试的两个班级是平行班,学生入学成绩相当,开设本课程之前所学文化课和专业课相同,任课教师相同。上本课程时是同一教师任教,其中,0705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0706班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教学。免费论文,传统教学。表一是考试所得数据。
由表一可知:0705班及格38人,及格率84.4%;80分以上13人,优秀率28.89%。均分72.8;30-39分数段为2人,占4.44%;40-49分数段为3人,占6.67%;50-59分数段为3人,占6.67%;60-69分数段为8人,占17.78%; 70-79分数段为17人,占37.78%;80-89分数段为9人,占20%;90-99分数段为4人,占8.89%。
表一《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测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