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汇报

篇1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永教[]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篇2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处长于长学首先转达了教育部的有关意见。于处长说,教育部领导一再强调:情况必须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国已开展了20年,在描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时,常常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和看法,很难科学认识和把握现状。因此,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来做此项调查。于处长在发言中强调,此项调查是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调查工具的设计要把好科学关。不仅调查工具要科学,调查过程也要科学,分析和总结更要保证科学性。只有整个调查都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调查出来的结果才会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才会为科学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调查内容上,于处长认为,第一,应从体制和机制方面入手,调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如何运转的,运转方式是哪些,运转起来是否顺利;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要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背景、编制、职称、培训状况及专兼职教师的搭配外,还应了解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第三,在保障条件方面,需要调查保障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所需的条件,如课时、人员、经费、场地及仪器设备等。第四,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面,需要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哪些形式在进行。第五,在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方面,需调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校、教师、学生是否有效果,效果怎么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组组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陈虹汇报了课题方案及问卷设计情况。在汇报中,她首先阐明这项课题是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为摸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状况,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而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这一观点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及与会专家的肯定。因此,此项调研的目的明确为:摸清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样本地区的开展情况,从而为科学决策、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指导,促进这项事业阶段性的总结和下一阶段的科学部署和健康发展。

在会议讨论阶段,专家们汇报了各子课题问卷的编撰提纲和编制思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困惑,并就问卷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叶一舵认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和制度化建设,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生存状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卢家楣认为,需要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精神状态,如满意感、效能感和幸福感;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朱永祥副院长指出,区县应作为调点,如区域组织者不重视、不推动或不落实保证措施,学校也很难开展起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吴增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特色很难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反映出来,建议用访谈来补充;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曲连坤处长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沈之菲老师认为,问卷不能反映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这次调查要把最突出的问题找出来,要为最终成为可操作性强的文件提供基础,这个文件可以是个“指导意见”;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高思刚认为,调研工作不但要服务于教育行政部门,还要服务于基层,所以心理老师的需求也应该成为这次调查的重点。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庞红卫、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皓在汇报本省工作的开展特色及状况的同时,还针对调查工具的设计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教育部基教司领导充分肯定了专家们为这项调研所做的工作和奉献的智慧。副司长申继亮从专家的视角做了总结发言。他谈到这项调查非常重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也非常重视,短时间内工作成效显著。申副司长总结时强调指出,在设计问卷问题时需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这项工作谁在做?这项工作面对谁在做?心理健康教育到底在教学生什么内容?方式到底有哪些?这项工作有没有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是什么?这项调查的对象牵涉到教师、校长、学生、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每个对象的侧重点应该是什么?申副司长的发问和总结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共鸣和思考。相信在申副司长等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指导下,问卷修改工作及调查工作将沿着更加科学、有效的轨道顺利进行。

这次研讨会议顺利完成了预期计划,取得了圆满成功。与会者一致认为,教育部基教司领导、各省市专家及教研员齐聚一堂,共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大计,非常难得,也非常有成效。

会后,本刊记者就调研工作专程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张副厅长以浙江省为例,从“组织领导”和“机构建设”的重要性方面发表了他的见解。他认为领导重视和政策保证应放在第一位,有领导重视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同时,张副厅长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有一支科学性很强的队伍才能保障和支撑这个事业的科学发展,这些应该成为调研的重点。在谈到调研应注意的问题时,张副厅长认为,一定要了解普遍情况,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如何,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的原因是什么,不要一刀切。

篇3

一、会议时间

2010年8月11日-12日

二、会议地点

北京(具体地点将于2010年7月本杂志刊登,并于心理健康网省略。)

三、会议主题

积极・和谐・发展

四、会议内容

1.总结汇报理事会前期工作。

2.通报理事会课题进展情况――“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研”的分析研究报告。该课题是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于2008年12月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教基司函[2008]91号)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研究规划(2008A 02)的子课题(2008A0217)。

3.表彰理事单位先进个人和集体。

4.讨论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章程”。

5.讨论理事会十二五工作规划。

五、注意事项

1.登录省略首页下方“理事会快讯”,下载“理事会年会(2010)通知”及“理事会年会(2010)参会回执”,并将参会回执发至。

2.此次理事会年会,将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章程”(登录省略首页下方“理事会快讯”下载电子版),请广大理事单位对此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并发至。

3.理事年会会务免费,餐宿自理。

4.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协办的“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下简称:国际研讨会)将于2010年8月13~1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为推动积极心理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促进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与普及。届时将邀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嘉宾出席会议并演讲。来自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行政领导、校长、教师将出席本次会议。

广大理事单位人员出席本次理事会年会,同时参加国际研讨会,国际研讨会注册费可享受八折优惠。

5.出席本次理事会年会的理事单位,本刊将给予彩色页免费宣传一次。

6.省略

投诉电话:13911131061

投诉电邮:chen.rainbow.省略

篇4

一、特色性发展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由之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特色性发展的优越性和可能性。首先,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历史发展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自发创立至今只有二十余年的历史,比学校中的其他学科历史短,学科体系不够规范,在当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只有纲要,没有具体而统一的授课要求;管理体系混乱,教育部、劳动部、卫生部三个部门都在管,似乎又都不管,实际中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处于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三不管”地带,就像一块夹心饼干非常尴尬;监督评价体系缺位,除了例行必要的检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绝大多数在校园里唱“独角戏”,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委缺席”的状态下与自身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动力进行的拔河。许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经历突围、遭遇诸多苦闷之后,或者自甘无为、或者转行、离职、考研究生等流失掉。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存在职称评定不明确的问题,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挂靠在其他学科中评职称。学科体系和管理体系上的模糊以及监督评价体系的缺位等造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上处于以从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中心的自为和自由阶段。

但是,辩证地乐观地看待目前状态,它恰好是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善用的优越性,不足的存在提醒我们实践中具有更大的发展与创新,处于自为和自由阶段提醒我们特色性发展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立足学校、彰显专业价值的快捷方式。一言以蔽之,挖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性是在瞄准学科发展和建设的靶心。其次,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是学校的新生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教师群体的独特力量。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由于教学负担轻、来自教学考评的压力小、参与校内外研讨和展评活动少等原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有可能从教学中解脱来,潜心挖掘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之处。由以上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确具有特色性发展的优越性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广大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既要有走特色性发展的意识,又要有走特色性发展的信心。

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性发展的构想与尝试

躬身实践,反思回顾,我校近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科发展与建设中也正处于动力不足、活力不够、主渠道不突出、创新性不强等“瓶颈”问题的制约期,急需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更新理念、转换思路、拓展途径、创新模式、推陈出新,新陈代谢出新的更具有活力、更能彰显专业价值、更贴近本校校情和学情的特色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笔者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四大常规工作――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性发展作以下进一步的构想与尝试。

(一)关于心理咨询工作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1.尝试两名心理教师同步接访模式,拓展心理咨询传统之外的另一功能。两名心理教师同步接访模式,即一名心理教师做笔录,一名心理教师倾听咨询,咨询结束后由两名心理教师“会诊”并写出“咨询指导意见书”,积累装订成“心理咨询月报”册。在“心理咨询月报”册基础上,增创校本读物《丹阳六中・班主任之友》,分发给班主任,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心态、开展学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两名心理教师同步接访模式既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被班主任和政教处“邀请介入”变为“同步介入”,又能拓展心理咨询传统之外的另一功能。

2.借力专业化的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规范心理咨询工作。在心理咨询的实际工作中,心理教师除了言语谈话,作简单的谈话记录之外,还需要给来访的学生做心理测试(必要时),建立咨询档案、撰写咨询案例以及向政教处提交咨询工作情况汇报等。如果心理教师都逐一去做这些工作很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往往因为某些原因很难保证连续性和一致性。由档案系统、测量系统和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具有将纸笔式的传统测评变成网络测评,规范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建立心理档案、撰写咨询案例与咨询汇报功能,还可以对学校内所有学生健康状况作横向比较,摸清本校各年级、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通过历年积累的数据结果作纵向比较,还可以摸清本校学生的健康动态,从而为开展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此外,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中有些测试量表还具有将统计结果自动生成剖面图功能,是心理教师不可多得的科研助手,能够帮助心理教师实现以科研提升心理咨询工作的愿望。心理咨询工作依赖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成了心理学教师的教具和教参,成了专业教师工作和科研的好帮手。鉴于此,我校心理教师特别提出借力专业化的心理测评系统应用软件规范心理咨询工作构想与尝试。

(二)关于团体辅导工作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在不断增加,一对一的面谈式心理咨询方式愈加显得力不从心,在实践中日益显露出它的局限性。鉴于此,团体辅导迅速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模式,并且具有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意义。我校团体辅导以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困惑点等“即时性问题”,即群体成长问题为主线,以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导。就辅导内容而言,可以根据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划分出不同的活动主体,也可以根据问题类型划分出不同的活动主体开展专题团体活动。比如,针对厌学、网络依赖与游戏成瘾、早恋三大棘手问题设计如下辅导:(1)营造“学习超市”,培养“学生讲师团”。针对学生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为有共同问题的学生寻找成长群体,通过学生选择课程和课程选择学生两种方式,营造“学习超市”,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和自主选择权。在“学习超市”辅导活动中征集“学法一得”, 通过“学法一得”的交流,选择并培养“学生讲师团”, “学生讲师团”中的优秀学生现身说法,介绍学习经验。学生在成长群体里,找到的是和自己有过同样境遇的参照,所以学习起来会觉得更有动力和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能真正调动学生会学、勤学、乐学的学习氛围。(2)引用拓展训练戒断网络依赖与游戏成瘾。(3)设计“关爱学生心灵行动” 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

(三)关于专题讲座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专题讲座专在关注学生普遍存在或某一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 比如网络依赖、游戏成瘾、厌学、初小和初高中衔接、青春期情感等;专在把普遍存在的问题系列化,即把一个问题深入下去,真正能够贴近学生心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把以外在教化和规范为主要特点的德育工作和以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启迪学生心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专题讲座。

(四)关于课堂教学的特色性构想与尝试

1.与学校同步,开发实施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除参编丹阳市《阳光心灵・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自助读本,2005年编写校本读物《心理咨询个案集》外,目前正在编写涉及中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等七个主要话题的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中学生心理成长课堂》。

2.自制课件,利用媒体技术再现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建立在对课堂进行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可是,教师不可能自己观摩自己上的课,所以难以在把握课堂教学全貌基础上实现对课堂进行反思。因此,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即自制课件,反复看、反复听、反复揣摩,才能体味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从2006年开始尝试自制课件以来,除了为正在编写的信息化校本课程 《中学生心理成长课堂》准备第一手资料外,公开课还先后获得丹阳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全国一等奖。此外,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研析。借助教师集体的力量,对课例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超越教师个人反思的局限,从同学科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专业支持。录制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名副其实实现“从教师个人成长”到“教师集体成长”的有益尝试。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与其他方式相比成本低廉,只要教师有一台摄像机和一台电脑(带刻录功能)足以。

3.走论坛(BBS)评课道路

由于诸多原因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在“评委缺席”中悄悄进行,又由于BBS具有平等、匿名、时空分离等特性,也即任何教师都可以通过论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质疑。因此,心理教师萌发出借助校园BBS展现课程魅力,与广大师生交流思想、相互学习的构想与尝试。倘若BBS能被很好利用起来,将有效地提高心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加油站”。

三、结束语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发展中的事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性发展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尝试过程,拘囿于作者个人的局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构想与尝试,希望与同仁共同探讨。

篇5

〔关键词〕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04-02

记者:李厅长,您好。自《意见》和《纲要》以来,广东省积极贯彻文件精神,在均衡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请您举例说明广东省在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小鲁: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起步阶段时,面对着的是很少一部分有心理疾患的、有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大量浪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边缘化,而且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全面发展的脱节。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从新的角度反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深入思考和反思,我认为整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高度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专业分化出来的。如果仅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心理问题,有时候容易走偏,所以,我们应该寻找新的学科方向和学科支撑来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学曾经被称作伪科学,它没有地位,所以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被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视之为思想问题、品德问题,这样会将一批学生推入歧途,而且又不能解决问题。国家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引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恢复心理学的科学地位,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这个基础上,随着思想政治工作高度的专业化发展,出现了心理学的工作分化,学校需要借助心理学的学科知识支撑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思想政治工作条件下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是对学生新问题、学校新问题、老师新问题的应急性反应。这就是广东省第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特征。不可否认,这一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经阶段,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分化出来之后的初始的、必经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和过程当中,学校和专业心理健康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为心理健康咨询工作的推广,为心理健康工作帮助一批需要得到心理帮助的学生走回正常的学习和人生道路,为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记者:广东省在2010~2020年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您认为在下一个阶段工作重点是什么?

由于应急性的心理健康咨询模式的局限性,不足以解决新时代对学生心理状况、社会心理环境的挑战,不足以适应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性需要,不足以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客观需求。所以我认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必须要实现三个转型,即把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转型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模式;把以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和危机干预模式转型为以支持性、预防性为主的发展性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的专业人员的单兵作战转型为心理专业人员和工作网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全面整合的全员性教育模式。只有通过三个转型我们才能够应对社会现实的挑战,才能够满足学校根本价值取向的实现,才能够把握学生心智健康成长内在动力的需求。广东省就是这样去思考问题的。为此,广东省下一阶段将有几件事要做:第一、更新理念;第二、实现三个转型;第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学生的全面覆盖;第四、建立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出发,重新调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和目标,将三育机制往前推进一步。当然,这些想法还是我个人的一些设想,但是我会对全省的工作做出新的部署,这个部署需要大家认同,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为此这个工作的展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各个学校一定会有自己的创造和探索,我希望他们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比我的理论构想更出色,更贴近实际和更有效。

记者:广东省不但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评估标准,而且还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各地市开展素质教育工作,争创教育强县、强市的重要指标。请您具体介绍评估标准包括哪些内容,评估工作如何实施,评估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小鲁:评估的具体工作由下面部门具体执行,我最后终审的时候会考虑评估工作的权重。考量它的程序有三个,即指标、程序和权重。作为厅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领先的理念,能够把握实际,能够顺应潮流,能够引导人们去前进,能够落实到工作当中,变为一种工作机制。

记者:下一个阶段会出现哪些困难或问题?如何解决?

李小鲁: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就是全体教育者要贯彻、贯穿心理学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个考验,对我们的校长是一个考验,对我们的制度建设和政策安排是一个考验。要顺利通过这些考验,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员育人工作要全面有机结合才能够落到实处,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记者:您在多种场合提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意义重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重大课题。广东省是否组织过省内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何,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在“让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维持良好的心态”方面,广东省将开展哪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

李小鲁:调查在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做过了。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每半年就会有一个全面的工作汇报,我已经连续听了几年的汇报,我很了解这项工作的进展。我到基层去调查研究,都会问到这方面的工作,所以这方面的情况我是了解的。目前,我认为转型的推动要很慎重,提出来并执行之后要经常做跟踪,这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转型最开始是提出理念和要求,在实践中具体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总结规律,进行制度性的建设和新的修订,修订完成后我们才能真正进入转型的实质性推进。目前阶段还处于号召之中,还没有具体实施。我将会用一种更理性的语言来表述我的理念,使这项工作有一个坚实的学科背景和学术支撑。

记者:您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您个人的性格特点对推进工作能起到哪些作用?

李小鲁:我的科学理性精神是很强的,这对于一个行政干部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在行政运作机关中是首长负责制,其运作方式是求同思维。在行为哲学上来说,就是价值追求为第一追求,真理追求是统一在价值追求中的。高校教师做学术做科研是求异思维,崇尚的是真理性追求,价值追求是统一于科学理性追求之中的。

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随着国家公共权力运用的主客观环境的变化,随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的提高,我们的行政官员应该越来越重视科学的理性思维。我认为我做厅长最大的特色就在这里,我很重视科学理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能够一直处于“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基础上,没有这样的特点和特色就做不到这三句话。实践表明,我只要抓某项工作,我所抓的工作就会在全国教育系统有一定的地位

记者:敬请您将您的思想和理念概括出来,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李小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应突出教育的特征而不只是应急矫正的特征;

第二,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为少数学生提供应急服务;

第三,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对学生的救治;

第四,应着眼于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离开全员育人的“单兵作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是一份很专业、有责任心、受拥戴的杂志,教育工作者都能从中获得教育和指引。

参考文献:

[1]陈虹.广东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全国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11).4~7

[2]陈虹,何妍.健全机制 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3).4~7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43-02

目前,社会的激烈竞争已经渗入到学校中,在校大学生面对如此的竞争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约占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情况者约占1%,并且该比例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各高校大学生轻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大学生产生轻生念头的原因主要有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感情问题等。

未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会认为大学校园是非常美好的,而其中却隐藏着很多问题,困扰大学生的首要问题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18~25岁年龄阶段,从心理学观念上看,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是必然的。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卑与怯懦心理。有些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一遇到困难,首先就会表现出退缩和畏难的心理,对周围事物较为敏感;(2)嫉妒与报复心理。有些学生发现自己无论是在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就会产生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情绪,有的甚至采取违法行为报复那些曾经让自己受挫的人;(3)孤独与冷漠心理。有些学生会表现得不合群,总是独自行动,基本上不与其他同学进行情感或者思想交流,心里总是孤单寂寞的,并且这些学生对周围任何事物都抱着与己无关的消极情绪;(4)网络心理障碍。网络的应用不仅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便捷,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负面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网络已经成为他们消磨时间的工具,以致上网成瘾;(5)异往心理迷茫。有一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够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正确区别开来,对于友情与爱情的界限划不清,而且部分学校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还不够明确,使得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往存在很多困难,从而导致不愿与异往。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且较为严重,亟需探讨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应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将其作为全校各部门的责任,而并不仅仅是心理咨询室的任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尽可能地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解决其中的困难与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建立对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意义重大,该小组的组长可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应制定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常规教学体系,列入教学计划之中,规范教学管理,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认识心理以及调节心理的技术。再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处事方式、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如果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流于空泛。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出现问题都是由于自己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认识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高职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清自己,坦然地接受真实的自己,从而培养健康的心理。

优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必须引起重视,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尤其应当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这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无裨益。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各自的有利条件,挖掘潜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创造适宜的条件,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学校可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讲座、报告、主题班会、心理剧表演、心理知识竞赛等为载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其次,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过程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心灵,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再次,要加强校风、班风建设。幽静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和文明端庄的言行自然会使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也可为转变学生认知、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人际关系往往是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高职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度超过了学习,在不经意间,成为导致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根源之一。宿舍里同学之间关系的难以相处首当其冲。因此,优化人际关系,将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要成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指导协会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如心理培训、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等,提高学生的心理自助及助人能力。

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个别咨询、书信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的困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要从全局出发,不要只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与把握自己的心理,能够充分地了解自己心理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很好地掌握一些心理学方法,从而能够对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自我调控。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尊、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建立危机干预体系 危机干预是人类处理危机、给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人或群体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的一种必然的应对策略。危机干预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从不良事件中走出来。我国有些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通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工作体系的构建,基本做到了心理危机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了心理危机对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冲击。人们有时候会把危机干预当作是危机的被动干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危机干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危机到来时的即时干预,这是被动干预。积极主动的危机干预是预防、即时、善后干预三者相结合,即要积极构建学院、系、班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形成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整合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我国仍然有许多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于缺失状态,导致各种悲剧一而再地发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要从基层和制度建设开始进行预防和干预,积极推行各种制度(如心理委员会制度、心理异常学生报告制度、院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等),并且要建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系与班级之间心理信息的相互沟通及交流的完善体系。

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应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院级指导层。此层由学院学工处直接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班级心理委员会的培训、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等工作。二是系级延伸层。此层主要由各专业辅导员组成,主要负责对本专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指导,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地汇报给学院心理中心。三是学生自助层。此层主要由大学生心理协会、班级心理委员会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活动,反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高职院校中每个协会都有权利开展各种活动,大学生心理协会也是如此,大学生心理协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种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普通的学生社团不同,大学生心理协会、心理委员会应在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心理宣传月、危机干预、心理剧大赛等),协助心理教育中心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剧表演,鼓励学生还原自己当时抑郁的情境,然后,让其他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给出正确的应对、处理方法,这样能让学生有更为切身的领悟。班级心理委员会要及时将所要培训的心理信息传递给学生,需要建立心理信息报送制度,每天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汇报上去,及时将有需要的学生邀请至心理中心,在班级中可以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心理咨询室已经无法满足如此规模学生的需求,网络也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可通过建立心理健康网络平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可通过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环节或调解心理压力的技巧,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实施心理健康调查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实现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能节省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高职院校在网站上可开设留言咨询、在线咨询或电子邮件咨询等网络咨询服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心理咨询渠道。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困惑、不悦、压抑等倾诉出来,而且学生对于较为敏感的问题可以直接向教师求助,从而可使学生与心理咨询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地将自己所遇到的困惑化解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通过网络更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动态,分析研究问题要有针对性,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近年来,因为面临生活困境、情感困惑、就业竞争、性格缺陷等种种原因,有很多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障碍或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值得欣慰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各高职院校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证明了其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提升,有效地解决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余益兵,方明,陈晓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2]韩云萍,王跃,朱丽芬,余燕.课堂教学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5).

[3]李瑞玲,李笑梅,李连玉.对大学生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10,(7).

[4]郑祥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大学生积极人格发展探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4).

[5]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23).

[6]柳忠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7]郭开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33).

[8]孙志林.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9).

篇7

目前各高校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校园恶性事件不断增长,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压力不断加大。因此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切入点,指出强化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意义,通过分析前期的工作成果,总结了二级学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构建完整的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关键词:

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治疗

近年来,高校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中数量不断增加,从最早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发展到现在涉及各个方面:学业、恋爱、人际交往、就业、性等。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工作重点逐渐从原来的治疗性模式向治疗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模式过渡,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以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主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有必要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的文件中指出,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二级院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适合本院系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二级学院,缺少符合学科特点的特色心理健康教育,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往往效果不明显,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促进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开展符合学科特点、学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目前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试图设计一整套适合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3+3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发展性与治疗性相结合的3+3模式,即预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预防问题的出现;同时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并且采用家庭治疗模式,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转变家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1.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对全体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调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1)组织机构。建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设立专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负责本二级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每班分别设立一名男心理委员、一名女心理委员,负责本班级的心理健康工作。心理辅导员要掌握本二级学院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重点学生要进行跟踪治疗,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各项符合本学院特点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各班的心理委员要掌握本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如果发现异常立即向心理辅导员汇报,每学期认真填写班级心理健康记录本,配合心理辅导员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系列讲座。大学生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的方式,改变大学生不合理的认知,进而消除产生困扰的源头。通过调查,笔者总结了各个年级的凸显问题,设计了针对性的系列心理讲座主题。通过这些讲座,能及时解决大多数学生面临的问题。例如,大一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开设适应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大二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学习上的问题,开设学习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寻找学习动力和技巧;大三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恋爱与性的问题,开设恋爱心理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婚姻与性,理性解决因为感情引发的心理困扰;大四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就业压力,开设就业技巧及就业心态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大学生积累面试技巧及改变就业认识和压力。此外,每年面对全院学生开展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和人际关系讲座,有针对性地解决高发心理问题。(3)系列活动。设计开展符合时代特点、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例如趣味运动会、表演心理剧、拍摄心理微电影、主题班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关心、解决自己及他人出现的心理问题。

2.治疗性心理健康教育(1)危机干预体系。在二级学院建立危机干预体系: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心理辅导员——辅导员——心理委员四级干预制度,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力,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进行危机干预。(2)心理咨询。在二级学院开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辅导员负责本二级学院的心理咨询工作,安排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担任咨询师,这样能解决由于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人员不足,学生预约心理咨询排期过长的问题。(3)对个别家长进行心理咨询。每个学生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都有家庭的印记,因此,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有必要了解和解决家长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学生不良认知的来源,为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目前高校很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与党团建设相比,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二级学院在开展心理教育的相关活动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及缺少专项经费的支持,很多学生不知道活动的举办及举办该活动的意义,导致自愿参与的学生很少,无法真正达到覆盖全体学生。在二级学院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多数都不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虽然都学习并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后期没有机会深造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及心理危机干预等相关内容,导致缺少具体实践经验,在进行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时没有掌握具体的心理学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委员对本职务不明确、不重视。由于缺少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多数心理委员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少部分心理委员工作热情高涨,但是并不了解心理健康工作的方法,收效甚微。

三、解决高校二级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困境的途径

1.提升二级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以“点面结合”的思路开展工作,即治疗性和发展性两手抓,在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为学生解决学习、人际关系、恋爱、就业等方面心理问题的同时,注重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特点,帮助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增强适应环境、承受挫折、自我发展的能力,树立现代心理健康新观念,逐步建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朋辈互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配合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抓住互联网的宣传阵地,通过微博、微信等工具,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经费,开展喜闻乐见、效果明显的活动,提高二级学院师生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2.提高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从事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要经过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有充足的能力和精力从事个体咨询、团体训练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工作;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的成长和健康,定期提供参加相关培训、学习的机会,定期举办案例交流会和心灵休息站,排解负面情绪。

3.强化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朋辈教育理念,发挥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一项关于大学生在心理压力诉求对象的调查表明,大学生有压力时选择将同学和朋友作为倾诉对象的占到了32.2%,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更容易从朋辈群体中接受有价值的观念,模仿有益行为,同学之间“同住、同吃、知情、关心”能更好地了解对方,因此“让同学告诉同学”的方式效果突出。从院学生干部、班级干部、心理委员三方面入手,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有效地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荆玉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院二级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

[2]潘龙领.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篇8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建立,职业教育正朝着面向人人发展。同时,也伴随着中考分数低或零分数的学生进了中职学校,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的“问题生”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生源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我校学生生源结构来看,他们大部分都来自于乡镇和农村贫困家庭和单亲家庭等。在他们生理、心理发展而又未成熟的时期,就过早地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挫折以及学习、生活、情感和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这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进入中职学校之后,他们又往往会感到现实的校园学习、生活与其理想有一定的相距,面对完全新的环境而失落,彷徨,抑郁,偏执,无所适从,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产生或加剧,并且时常困扰影响着他们。主要表现在:(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2)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3)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5)个别学生不良习惯、不良行为较多等。面对中职生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需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完善机构,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要领导重视,更新观念。要建立起由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2012年,我校通过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的创建活动,确立了“全员参与,全程心育,以生为本,幸福成长”的心育理念,形成了“教务科心理健康任课教师学生”、“专业科班主任班级”和“团委、学生科心理咨询室学生”三线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积极开展“以发展性心品教育为主,以补救性心理咨询治疗为辅;以心理预防为主,以心理干预为辅;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程心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塑造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加强队伍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纳入学校计划,对全体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教师干部、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我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分期分批对全校教师、干部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的培训。目前,我校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教师”以上证书的有166人,基本实现了心理健康教师全员培训,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的心理教育教师团队,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能融入学科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班会课和班级日常管理教育中。

三、提高认识,积极倡导“心本德育”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我们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倡导“心本德育”,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相融合的观念,要与学生在心灵上有接触,换位思考。传统的德育工作者易以老自居,以权压人,而当代的中职生平等意识又是最强烈的。如果德育工作者仍是以一种“说道者”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就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德育收不到实效。我们德育工作者要积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运用心理学知识,了解和分析中职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健康进取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德育工作者要关注新形势,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注重学科渗透,让学生在全程心育中成长

学校要根据《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一方面,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相信学生当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会大大减少。同时,通过心理健康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同时,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女生专题讲座、环境适应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择业与求职、青春期教育与早恋问题等。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便于他们进行自我心理反省,自我心理调节。

五、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辅导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效果。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测试、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他们心理波动变化的轨迹,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使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得到及时的疏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理智对待挫折,既要看到挫折的负面影响,也要看到挫折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达到减轻心理负荷,化解情绪,纠正行为偏差,从而避免挫折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

我校以“心之语”协会为载体,积极开展“放心飞扬”心理志愿服务活动,由于辅导者和被辅导者是身边的伙伴,彼此朝夕相处,年龄相同,有共同语言,关系平等,因而“心之语”协会志愿者可随时发现身边有不良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同学,给予他们及时帮助,充分发挥“朋靠教育”的作用。我校《“放心飞扬”心理咨询服务》志愿服务项目于2008、2010年分别获得了广东省财政志愿服务专项资金资助。

六、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 是一个动态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学生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关系,父母期望,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家庭生活重大事件,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通过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学生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帮助家长加深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教育良好氛围的形成,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校风学风等对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此,学校应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不断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以充分发挥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我校重视学生社团建设,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雷锋月”、“女生节”、“体育节”、“文艺汇演”、“毕业生汇报展演”、“社团文化艺术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活动月”和“校园明星・榜样工贸”等系列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2011年,我校在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中,把“以社团建设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项目作为特色项目进行建设,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潜移默化,养成阳光、健康和积极的心理。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吴发科.心本教育[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篇9

一、现状与反思

1.全国示范:荣誉与压力

2012年,我区有幸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区教委赖发清副主任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巨大的荣誉让我们无比激动,也让我们感受到无形压力。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后简称新《纲要》)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如何巩固和提升示范区成果,如何促进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上层楼,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卓越课堂:机遇与挑战

2012年,重庆市实施“卓越课堂”行动,我区亮出了“学本式”旗帜,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彰显“当堂自学、同伴互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的基本特征,把“讲堂”“教堂”变成“学堂”,促使“教本”向“生本”全面转型,实现学生主动、活泼、健康发展。“‘学本式’卓越课堂”的理念和实践都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推进过程充分发挥教育行政、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的联合驱动功能,产生了广泛影响。如何借此东风、藉此良机,促使每一位教师都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每一位教师都自觉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育心的良好局面,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分析形势,反思现状,我区决定以新《纲要》精神为行动指南,在推进合格/示范心理辅导室专项评估的基础上,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评估导向机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二、标准与评估

1.标准内容:顶层立意,突出重点

我区拟定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标准时,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发展、积极导向、引领示范等原则,依据新《纲要》从顶层立意,将考评指标分解为领导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辅导室建设、教育科研、全员育心、学校特色七大类,涵盖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组织保障等方面的内容。顶层立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校全面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整体规划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学校认真依照指标体系开展工作就可实现心育的规范化和工作的提档升级。与此同时,我们立足区域实际,通过调节指标的得分权重,突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的工作重点。

例如,对“全员育心”,我们给了20分的最高分值。因为,尽管我区已认识到全员育心的重要性,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但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依然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而且,新《纲要》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2002年版)修改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将其位置提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的第一条,充分表明了其在学校心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为此,我区加重对“全员育心”指标的考核,以期引起学校重视,引导学科老师、督促全体老师,最终构建起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心的工作机制。

再如,对“课程建设”指标,我们也给予了20分的最高分值。加重该项指标的得分权重,其目的主要有:促使更多的学校固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合“‘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围绕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题,打造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精品课。进一步在实践中验证和完善《沙坪坝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评价指导标准》,最终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心理活动课程体系。

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是心育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只给了“辅导室建设”10分的分值。我区之所以相对调低辅导室建设在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指标体系中的得分权重,是因为我区有针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专项评估——合格/示范心理咨询室考评制度。现在,我区规定建有“示范心理辅导室”的学校才可申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使两项考评保持了有机联系而又各有侧重,形成合力促进我区心育整体发展。

我区在制定标准和实施评估时,都尽量体谅学校难处,对辅导室建设、学校办学条件等硬件要求从实,学校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不盲目追求设施设备的齐备与奢华,重在实用、够用;但是,我区在软件要求上从严,坚持标准不放松,宁缺毋滥,确保“示范学校”真正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2.评估形式:多种策略,重在

改进

长期以来,在对中小学的各种考核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评估主体单一化、评估方式刻板化、评估过程临时化等。因此,我区设计评估标准时,坚持评估主体的开放性,接纳多元价值主体的参与,坚持评估方式的多样化,坚持将全程性督导评估与终结性绩效评估相结合,使评估的主观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性。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的评估程序是:首先由学校自行评估,其次由学校所在共同体(我区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将全区所有中小学按照示范学校和薄弱学校、大型学校和小型学校、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强强联手,强弱帮扶,共享区域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共同发展)进行评估推荐,最后再由区教育行政、教育督导和教研机构联合

评估。

学校自我评估,学校不是简单地提出申报要求,而是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进行评定和价值判断,全面而深刻地分析自身现状,明确今后发展起点。因此,学校自评的过程实际上是学校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改进的过程。

共同体评估,共同体内所有学校在组长召集下,到申报学校进行考察评估。这一过程既帮助了申报学校总结成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增进了校际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还深化了共同体学校对评价标准的认识,激励更多学校积极参与示范校建设。

经共同体评估,推荐的学校再由教育行政、教育督导和教研机构组成专家组联合评估。我区坚持以评促建,强调专家不是“法官”“检察官”,而是“保健大夫”。专家们以帮助学校改进工作为着眼点,听汇报、查资料,走访现场,群体访谈,重视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在校感受,与申报学校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避免主评与被评的心理偏差,使被评者能自觉接受意见,采取有效的改进行动。

为避免急功近利的行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既重过去累积成绩,也重未来规划发展;不搞“一评定终身”,而是定期复查,鼓励学校挖掘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效果与展望

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建设自宣传、启动以来,效果明显:中小学按照标准,逐项认真自查,巩固成果,提炼经验,弥补不足,促进建设。暂未达标的学校也积极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整改。中小学积极申报心理专项课题,2013年申报立项课题比去年增加近两倍,大多数学校的课题紧密贴近学校实际,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全程关注学生心理,如“‘学本式’卓越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们在分组时会检测学生之间性格、气质的匹配度,在导学时会思考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满足度,在引导学生自学、互学和展学时会关注对后进学生的心理保护,防止后进学生被边缘化。教师们重视发展学生的真诚、坚持、友善、公平、宽容、感恩、团队精神等积极心理品质,努力把课堂、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的精神港湾和温馨家园。

篇10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问题表现

生活在21世纪初小学生,物质生活、学习条件都较为优越,但是,基于快速的生活节奏所导致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经常出现紧张、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同学间关系冷漠、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对考试过分紧张等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当代小学生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1、“厌学”心理。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有许多家长把未来希望寄托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社会、家庭、学校受其影响,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却忽略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极少数学生由此表现为:反应迟缓、成绩低位徘徊、厌倦考试、对学习缺乏信心。

2、“自卑”心理。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始终认为自己“后进”,自卑感特别重,其表现主要是对外界敏感,胆小怕事,不思进取,尤其喜欢独处,不合群、性情孤僻。

3、“柔弱”心理。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多,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父母的荫庇之下,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自理能力很差,自私心理很重,恒心不强,缺乏“一做到底”毅力,做事经常半途而废,拈轻怕重。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如今小学生较为普遍的表现,当遇批评、委屈、挫折时,思维狭窄,不能客观对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与同学交往时常表现出 “逆反”“小气”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不服管教,自行其是,上课时候不遵守纪律、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

(二)原因分析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1.教育主体模糊不清。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相当数量教师有“好生无需教,差生无法教” 的错误观点,简单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粗化为有人格缺陷的个别孩子,因而在运作上僵化守旧,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化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安排一定的报告讲座就就是讲课。

2、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塑造完美人性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基本理念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包括德育目标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又属另一门类。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少教师将其混为一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明、理论不足的问题。

目标不明。在课堂上,利用德育方法并不适合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不少教师对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健,到何种程度比较恰当,对其重要性、必要性不知所以然。

理论不足。关于德育的教育理论明显无法适应于心理健康教育,现成教材及经典教法无法接使用,实践活动在理论上指导方面无法保障。理论基础的缺位也使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业余特色明显,具备专门训练的教师缺少,从事这项工作的专家人才缺乏。

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巨大影响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基于此,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干预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一)基础——学校环境

1、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环境应以“新颖、整洁、明亮、美丽”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学生内在的需求。应该把学校各种建筑物以绿化环境为衬托,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花园,也成为学生自由自在成长的乐园。

2、文化建设。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导向,学校要有意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业余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目的。

3、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校貌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氛围。在“团结、向上、积极、乐观”风气沐浴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庭环境。学校应该在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协助下,开设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们认识到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学生从小能生活在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关键——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依赖于家长与学校环境,它更需要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学生的思想性格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劳动、成绩、隐私,以父母之爱对待他们;

在教学过程中,“公正”对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诚信”这词反映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教师不应把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对孩子言而有信,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

(三)保证——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