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实践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是在寒假做家教的工作,通过这次的一个家教,我也是对于自己专业的水平有了一个更精确的把握,知道自己那些方面是学的不错的,哪些方面又是需要我继续的去提升,去改进的,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之中,我也是有特别多的收获。
在寒假,我也是想过宅在家里看书,还是去做社会实践更好一些,而刚好堂弟也是需要补习英语,所以我决定去他家教他,也是一种社会实践,虽然说比较的熟悉,但是在教学之中我也是很严厉,每天布置的任务也是要他完成,对于做的不好的方面,或者没记好的单词,我也是会反复的去讲解,监督他做好,通过这次的家教,对于英语,我也是有了更多的收获,以前是自己学习的,并没有教过别人,虽然成绩不错,但是理解并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今真的去教,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到自己课程的准备,我也是知道,想要教好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在准备的时候,我也是积极的去准备,从课程的难易程度,到学生能够接受,并且也是愿意来学习。
篇2
时光如流水,总在不经意间静静地流逝。不知不觉在大学已度过了半年,迎来了我上大学的第一个暑期。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准备着回家,我理所当然也想要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 不过作为一名大学生有别于中学生就在于他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区,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因此,我决定与父母商量,准备找一份工作来锻炼一下自己,终于在假期即将开始时,我找到了一份家教的工作。这是我大学假期的第一份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我的暑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家教工作让我学会了许多,体味了许多,思考了许多……
一
我的学生叫xx,是xx中的一名学生。第一次到他家做客,他的母亲热情地招待了我,与我在客厅里诚恳地交谈了很久。从她儿子的性格爱好谈到他的学习情况。我第一次全面了解我的学生时,是通过与他交谈篮球开始的,因为我们都比较喜欢篮球,从对方喜欢的事物谈起才能引起他的好感,才能更容易地了解对方。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以下情况:他有很强的求知心,人很聪明,有些顽皮。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来懒于学习,贪于玩乐。由于上述诸多原因,他的成绩很不尽如人意。父母对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考上重点高中,近而考入理想大学,靠自己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他现在的学习情况,让他的父母感到担忧。
在交谈中,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感受到父母对儿子的那种期望是那样挚热的、无私的。他们看的很远,看到了儿子的未来;我被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义深深打动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也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对于没有任何家教经验的我来说,毕竟是一个“挑战”。
二
家教的第一天,,我发现他在学习上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帮助他端正学习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嘛!”
第二天,我给他讲了我以前同学的经历,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地点头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经常给他聊类似的事,不时地与他交谈学习体会。他的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天下午工作两个多小时,中间有一段休息的时间。因此,我在以后的讲课中,对他的要求渐渐严格起来,并经常给他讲解懒惰的害处。他虽然听得进去,但改观不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九层之台,是需要起于垒土的。
三
由于每天做家教,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懒觉的习惯。上午我还有一部分时间用来给自己“充电”。开始的几天,他听课时,时常会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有时,我心里会感到很恼火:自己如此卖命地讲,他却置之不理,。好在我很有耐心。每当他走神时,我都会提醒他,耐着性子给他讲下去。
他做题时,喜欢看着干想,而懒于动手。听课时,也只是“洗耳恭听”,从未做笔记。这正是他学习懒惰的体现。我清楚地知道:他有时会给我带来“沉重”的打击。记得有一次,我给他讲解了,他听课时,显得有些吃力。我讲完后,问他是否还有疑问。他点头表示全听懂了。过了两天,为了检验复习的效果,,我感觉自己仿佛从九霄云殿一下子跌进了无底深渊。这是我家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断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样,有一点很清楚:他根本没听懂,或者没有深刻理解。面对懒惰成性的他,我显得“束手无策”。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懒惰是学习的“大敌”。,只得不时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渐变得勤快起来。
四
转眼他就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他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勤奋努力了,他的父母很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
家教生活让我想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感触,城市家庭一般生活很优裕,孩子生长在如此的环境里,个别甚至不会去吃苦。上学放学有人接送,提出的种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甚至连自己的房间都会有人整理打扫。生活如此安逸,就很容易养成懒惰的习惯。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文、董桂军.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高教文萃,2009(12).
篇4
一、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内涵与依据
(一)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定义
何谓实践?各学科因研究领域不同,视界有别,对“实践”的解读也有所不同。从哲学层面看,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一切实际活动”。基于教学论的视点,可把“实践”理解为:由学生亲历的旨在作用、影响于人或物的包括实验、展示、表演、调查、访谈、角色扮演等在内的种种操作活动以及学生改善、优化自身(含道德行为践履)的种种外显形体活动。所谓社会实践活动,是指课堂实践活动之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社会调查,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访问社区和各种社会人士等活动。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将课程、教材中设置的活动教学主题,转变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实施。
(二) 小学德育课程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依据
1.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的内在要求。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以及有创意、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亦是对其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关键阶段。儿童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拓展德育课程教学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儿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2.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对德育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德育课程必须深化素质教育,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3.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是彰显小学德育课程性质的需要。新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时指出: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无疑是彰显小学德育课程性质的应有之义。
二、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模式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如何实施?一般可采用“四环式”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聚焦问题制订计划。针对学生或教材文本中提出的问题,经梳理、归纳后聚焦成中心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制订出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与要求,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在社会实践中探究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等方式,去探究问题的奥秘与意义。
第三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学生亲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究、体验和反思,明确问题的本质,达成既定的目标。
第四步,总结与交流。一般在学生回校后进行。主要是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让学生总结、交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获,相互分享彼此的体验与感受。
【案例】“爱惜每一滴水”教学写真
第一步:聚焦问题,制订计划。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的问题是:自来水管里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它是“自来”的吗?自来水来得容易还是不容易?师生针对这个主题,制订了实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计划。
第二步: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探究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自来水厂。学生察看自来水的源头,原来水是用动力机从江河提取,再通过管道输入厂中。在厂内的沉淀池,学生留意观察江河水中的泥沙经过沉淀后已经沉到池底。依次到了过滤池,学生摸一摸水体,比较过滤前后的水,后者更透明。在看消毒装置时,学生请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工人叔叔说:“用于清除水中的有害病菌,让水变得更纯净。”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用摄像机记录了丰富的影像资料。
第三步: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学生亲历水厂,通过观察、访问、探究、体验和反思,认识到自来水来得十分不容易,要尊重工人的劳动,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第四步:总结与交流。
参观完后,教师和学生集中到工厂的休息室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倾述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有人说:“过去以为自来水就是自来的,我好无知。”“妈妈教我用完水要拧紧水龙头,我总是听不进去,还反驳说,‘不就是一滴水嘛?’现在我明白了,一滴水要经过这么多的工序,真是来得不容易啊!”“我看到了水厂工人忙碌的身影,我们每时每刻能喝到干净卫生的水,与他们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有的还激动地说:“水龙头流出的一滴一滴的水,需要花费一滴一滴的油,需要工人付出一滴一滴的汗,今后我一定要节约用水。”有同学趁机补充说:“是呀,节约用水,也是节约能源,是尊重工人们的劳动。”同学们既言说,又倾听,充分地分享彼此的收获。
教学的辩证法证明,德育教学讲求深度,有赖于德育教学宽度的拓展。借助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有利于孕育儿童丰富的、真切的、深刻的体验。
三、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基本路径
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一般可采用三条路径实施。
(一) 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实施
所谓“走出去”,就是带着既定的学习主题,走出学校大门,直接进入事先所选定的社会情境中,包括社区、农村、工厂、企业、军营和各种专设场馆去进行教学。采用“走出去”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所到之处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以丰富、拓展和提升教育主题的教学品质。如教学“日益富强的祖国”,教师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教材中“从农村到大都市”、“西部大开发”等教学内容,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又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参观总部设在湖北宜都的著名高新企业――湖北三峡鲟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鲟鱼驯养繁殖、饲料加工、鲟鱼制品加工与销售的私营企业。经过16年的艰苦创业,这家公司开发创新了循环水工业化养鲟模式,生产出了品质最优的鱼子酱和品种繁多的鲟鱼深、精加工产品,远销到欧美和中东国家。这家公司不仅注重自身高速发展,同时还带动公司周边的2900个农户养殖鲟鱼,年产鲟鱼6700吨,实现产值3亿多元,年户均增收3万元。同学们边听管理人员介绍,边在公司创办的“世界鲟鱼博览园”参观,亲眼目睹循环水工业化养鲟的壮观景象,欣赏流线型的硕大鲟鱼游弋水中的优美姿态,对“博览园”中琳琅满目用鲟鱼的肉、骨和各种器官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罐头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以及用鲟鱼皮制作的精美皮鞋、皮带、皮包等产品,同学们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比一比、问一问、评一评、夸一夸,既满足了感官需要,又激活了思维,还有了深切体验。有的同学感动地说:“三峡鲟业公司真了不起!他们的产品既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还能帮助农民致富。”同学们收获一次感动,就会有情感的升华,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种在社会课堂里经受的心灵洗礼及其所带来的社会经验的积累和认知上的收获,一定会终身铭记在心。
(二) 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实施
德育基地包括各种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青少年教育野外训练基地以及由学校自行与有关乡镇、社区、街道、企业、单位共建的实践基地等等。
小学德育课程依托实践基地教学,大致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学了某课后,立马到相应的实践基地去亲察、亲历、亲为。如学了《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就带领学生到清江彩印公司的印刷车间,先听公司负责人介绍印刷历史及现代印刷技术变革的最新信息,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当一当彩印工人。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看到新书一页页从机器中印刷出来,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到中华印刷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印刷行业的变革和创新,同时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第二种,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品德教育主题寓于其中。实施策略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即“学校统一安排,主题教育渗透,学生经受磨砺,催升生命体验。”
1. 学校统一安排。如湖北宜都市各级小学主要是依托宋山青少年野外训练基地实施的。那里除了有较好的营地、比较多的活动设施和完善的安保措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该基地已经开发出了诸如“让红旗高高升起”、“徒步登山不畏难”、“走访宋山脚下农户”、“野炊进行时”、“篝火晚会展才艺”、“徜徉在花木虫鸟的世界”等颇有特色的野外训练“18课”。学校在一个学期内安排一两次赴校外“基地”活动,时间两天。主要是让学生离开父母,主动去接受生活的挑战,以此锻炼学生不畏困难、敢于拼争的精神,磨砺其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
2. 主题教育渗透。小学德育学科主要是让学生把学习《别把花草弄疼了》、《我和春天一起玩》、《夏天的小虫》、《秋游回味》、《我不胆小》、《我会安排一天的生活》、《让危险从我身边走开》、《我们的合作》、《我要攀登》、《我是独生女(子)》 (以上均为苏教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课题)等课的所知所得,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加以确证,并实现进一步地提升。
3. 学生自我磨砺。这种在大自然中上的“18”课,同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很多教育主题彼此呼应、相互沟通。依托社会实践基地进行野外训练,有利于学生自我磨砺,促进他们知与行的统一。
4. 催升生命体验。课外实践基地的训练科目是开放的、鲜活的、多彩的,富有“野味”。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其中,会不知不觉地顿生心灵的感悟,迸发出富有个性的生命感言。
【案例】
宋山笑面岩下,我们架起了炉灶,野炊活动开始了!对于我们这些独生子女来说,这是最具挑战性,又是最富情趣性、最有吸引力的一课,被同学们戏称为“自己动手,丰富餐桌”。
这次野炊活动,暴露了我这个独生女的弱点,在家能说会道,而离开父母,自己切菜做菜时,却成了一个“弱智”。在生活适应和提高生存能力方面我真得加紧学呀!我的心头重又浮现出《我是独生女(子)》这课中“我们的宣言”――“独生子女将会越来越多,创造中国未来的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肩膀上,我们决不能成为一代‘中国小皇帝’,我们一定是最有希望的一代。”通过这次在基地锻炼,深感这不应是纸上的东西,它应成为我生命的宣言。
由于“基地”营造的是与都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多种生活情境完全不同的“田野”风格,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情思,引发其生命的感悟,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种在“基地”孕育的生命性体验,即使通过千百节品德课堂教学都是难于获取的。学生在课堂上孕育的精神种子,可以借助在“基地”的实践锻炼,绽放出耀眼的花朵。
(三) 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加以实施
伴随着国家编制、审定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学校一般都编制、开发了德育学科校本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的内容大多以引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如配合《我的家乡》的教学,湖北宜都陆城一小开发了《家乡探宝》校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走进中国谜语第一村》、《到蜜桔之乡走走看看》、《参访守敬故居》 (杨守敬,湖北宜都陆城人,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古籍收藏家)、《遨游奇特的潘湾石林》等。这本校本教材,以家乡探宝为主线,以引领学生走出校园,直接到美丽的大自然和社会课堂中去亲历、亲为、亲验为特征。学生以品德学科校本课程为载体,到“故居”,与家乡名人“对话”;到桔乡,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富饶以及“金果果”给农民带来的“小康”家境和幸福;到民俗村,体验流传上千年的谜语、谜诗、谜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奇妙和精彩;到石林,品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家乡江山的壮美。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接触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走进了农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感,真可谓收获多多。总之,品德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无疑为实践活动扩宽了渠道,增添了新的魅力。
四、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 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包括分析学情,熟悉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收集相关资料,联系调查访谈的单位(人),以及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等。
2. 制订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方案。要针对社会实践活动场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中相关主题教育的要求,制定好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目标、实践内容和活动步骤。
3. 教师要动态地把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况和变化,对活动随时进行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录音、摄像、照相等不同方式作好活动过程的记录。
4.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师生应围绕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进行总结、交流与分享。
五、小学德育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的评价
篇5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双师素质型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分析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践基地,完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健康发展。
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提出:“职教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是工程师或技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以“双师素质型”教师为重点,要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或行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技能。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备受学校重视,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到企业去实践。
一、高职院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1.促进教师全面学习,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贴近企业,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发和管理等环节,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实践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增强教师的自身技能和素质。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通过社会实践,缩减校企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校企合作
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增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建立一批有影响的实习、实践基地和合作基地,为教师和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和促进校企联合办学提供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
二、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不能满足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不可能专门为教师实践而设立岗位。大部分教师都是借学生的实习机会去企业参观学习,而且教师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从而影响了教师实践的效果。
2.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
目前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方面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既没有对教师所在的管理部门开展的实践工作进行合理评估,也没有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质量监控,也没有制定有效的评价标准,仅凭社会实践报告来简单衡量,教师无法达到实践的目的。 转贴于
三、做好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的对策
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系统分析后提出建立和完善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教师社会实践工作的整体水平。
1.建立稳定的教师社会实践基地
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实践单位。学校应根据专业、课程和岗位建立实践基地,这样不仅为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充分的保证,同时也可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和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共赢的目的。
2.高度重视保障教师社会实践经费
高职院校每年都应设有社会实践活动经费,这将有力地支持和推动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学校根据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对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院系以及在实践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鼓励教师更加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
3.完善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
合理的考核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考核体系一般由实践过程考核和技能考核两部分组成。
(1)过程考核。对教师实践的目的、意义及实践日记、典型案例及实践总结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具体考核项目如下:
①书面申请及申请表填写是否规范,考核申请的格式是否规范,内容是否详实;
②实践计划制定是否合理。考核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是否明确,任务是否清晰,实践进程是否明确,是否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③实践日记考核。考核实践日记、学习任务、学习体会、学习成果记录是否详实具体;
④收集典型案例。考核收集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是否有助于教学资料的积累;
⑤实践总结考核。要求总结或论文论据充分,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能围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有很强的可行性;
⑥学习交流考核。能按时回校交流、汇报工作,汇报内容准备充分,详略得当,能促进专业或学科建设;
⑦实践出勤及态度考核。是否按时出勤,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效果是否显著,是否按计划进程参加实践活动;
⑧单位考核。教师实践期间,工作是否认真踏实,学习效果是否显著。
(2)教师实践结束后,参加学校组织的技能测试。
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课程和岗位提点,制定确实可行的专业技能测试标准,要具体到量化。这样,就从制度上保障了教师实践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做好教师社会实践工作,对于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各高职院校应该在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规律,努力做到教师实践活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完善一级管理[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篇6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的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只能服从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才能取得最大的资源支持,从而保证实践的最佳教育效果。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学习是学生大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只有把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源性动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保证实践的深度和广度。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与高校服务社会基本职能相结合的原则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只有将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培养学生的使命感,体现大学的责任感,从而保证实践效果的持续性。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只有将社会实践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高校科学的育人观念。
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举措
(一)激发动力的宣传发动机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宣传发动,才能营造全员参与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形成实践育人的良好格局。(1)组织专题推介活动。学校团委于每年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会”,将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内容框架、选题原则和组队标准等情况向全校学生公布,让学生明确基本的实践方向。各个院系分团委分别在本院系召开“年度社会实践工作推介会”,通过往年工作回顾,个别发言,领导鼓励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2)制作发放服务手册。在认真总结社会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制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并保持每年更新,让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的流程非常熟悉;(3)充分运用网络媒介。每年专题推介活动以后,校学生会实践部会建立QQ群和微博等社会实践沟通平台,起到了良好的沟通协调作用。在校团委网站建立的社会实践专栏,及时各种信息,跟踪各项工作进度;(4)全程提供咨询服务。在校团委办公室专门设立了社会实践工作咨询点,随时向同学们提供关于社会实践工作的咨询服务。各院系学生会社会实践部也相应负责该项工作;(5)建立随队记者制度。校团委和新闻与传播学系联合组建了大学生暑期社会社会实践随队记者团。实践团队和记者实行互选制度,学生记者保持对实践团队的独立观察和思考,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二)体现导向的项目申报机制根据上述四项构建长效机制的原则,我们明确了社会实践工作的导向。(1)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为了提升社会实践工作层次,更好地动员院系资源,学校团委对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优先支持原则;(2)与基地建设相结合。为了保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连续性,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现象,学校团委对建有社会实践基地的项目采取优先支持的原则。如经济学系星火学社已经联系七年赴恩施市盛家坝乡开展实践活动,在当地有稳固的实践基地,群众基础扎实;(3)与社团建设相结合。为了更好地保障实践效果,学校团委对具有社团化运作的实践团队(区别于临时组建的团队)采取优先支持的原则。如社团联大学生素质培养班赴贵州省黔东南麻江县小分队;(4)与时事热点相结合。针对每年的时事热点,校团委会专门设立“招标项目”供全校学生申请。如“中华环保世纪行-保护汉江”实践服务团项目;(5)与科研创新相结合。为了促进社会实践成果向科研创新转化,对已经申报了科研立项的团队采取优先支持原则。如国际贸易学院探路者赴武汉市停车收费调查小分队,该团队前期申请了科研立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强。
(三)整合资源的组织运行机制社会实践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充分调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积极性,才能达到社会实践的活动效果。(1)充分强调教学院系的主体地位。社会实践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舞台,更是各个院系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平台。校团委要求各个院系分团委必须将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到相关院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充分体现教学院系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整合院系的优势资源,提升社会实践的层次;(2)充分发挥学校团委的协调作用。校团委是做好社会实践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具有组织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的优势。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营造开展社会实践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公平、公开、公正地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3)充分动员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配合科研处做好实践成果的评比工作,联合招毕处开展毕业生调查社会实践活动,联合校友会做好优秀毕业生寻访工作,联合保卫处、社会科学系和体育系做好新生露营工作。
(四)确保安全的后勤保障机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1)履行安全承诺,树立安全意识。通过组织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进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和团队训练等方式最大程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2)落实带队原则,强化责任意识。要求相关院系给每个实践团队配备带队老师,没有带队老师随队的团队不能成行,以此强化分团委书记的责任意识;(3)购买商业保险,建立基本保障。学校为参加社会实践的每位教师和学生都购买了商业保险,为师生建立了基本的保障机制;(4)实施日报制度,保证信息畅通。校团委要求每个实践团队都必须设立安全员,每天必须向所在院系分团委书记汇报安全情况。分团委书记每天需向校团委汇报安全情况;(5)建立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校团委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小组,要求每个团队建立安全预案,对没有安全预案的团队不予立项,不准成行。
(五)探索规律的总结评比机制总结评比考核工作是确保社会实践活动规范、有序、长效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摸索,才能掌握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1)验收材料。每年九月末十月初,实践团队和个人要以分团委为单位向校团委提交包括《团队验收报告》、《活动登记表》、实践日志、实践总结、实践成果(分为调查报告、科研论文和心得体会三类)等材料;(2)公开答辩。校团委组织对各个团队递交的验收报告和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评审,按照一定比例选择部分团队参加公开答辩,并现场打分进行排名;(3)分类评比。积极配合科研处对同学们提交的调查报告和科研论文进行评审,校团委组织专班对心得体会进行评审;(4)总结表彰。举行全校社会实践表彰大会;(5)学分认定。根据教务处下发的《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对参与实践的学生进行学分认定。(六)提升层次的成果转换机制如何将社会实践成果上升为理论总结,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是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重要任务。(1)建立实践基地。积极鼓励各个院系建设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促进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2)发表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议。对学校、公司、学生合作三方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具体地规定,可操作性强。华强公司已经把该合作模式应用到多所高校的合作中。2010年3月22日,与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2010年5月19日,辽宁美术职业学院成立“辽美华强动漫班”;2010年10月14日,与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2010年12月16日,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校企联合培养班”;2011年3月24日,与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华强动漫班”。多所高校的加盟,均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校企合作华强动漫班存在的不足之处
华强动漫班可以说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一种办学模式,对推进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进行一年多的实践中,经过梳理,我们发现该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一)校企合作的政府职能和机制不完善华强动漫班是为充分满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迅速发展的动漫人才需求,特别是为方特二期梦幻王国的顺利投资运营需求,在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建议下成立开设的。华强动漫班建设过程中,市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携华强集团领导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并希望学院利用自身优势为华强集团培养急需人才,服务芜湖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但政府没有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相关的政策法规,致使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体制和模式缺乏,使得该班开办受资金、设备等限制,这都制约了校企合作培养动漫专业人才向更深更高水平发展。
篇7
(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乌鲁木齐推拿职业学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生理学作为一门与临床医学相辅相成的基础医学学科,能够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对于职业中专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对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更为重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视试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加强职业中专学生生理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 :职业中专;生理学教学;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54-03
作者简介:贺丰萍(1975—),女,湖北鄂州人,乌鲁木齐市盲人学校(乌鲁木齐推拿职业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中专教学与德育方法。
生理学是医学类职业中专教育主干课程之一,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与临床各学科联系紧密,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而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往往对学习知识不感兴趣,面对内容比较抽象的生理学,总显得束手无策。但职业中专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因此,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职业中专生动起来,才更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我校作为培养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于2005年成立了学生实训基地,为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开辟了一个平台。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针对生理学这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更应该加强学生将生理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能力。
笔者结合多年生理学教学和实训基地工作经验,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旨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改进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我校社区医疗服务站为实践场所,以生理指标的制定、卫生知识的宣传、常见病的咨询、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等为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生理学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转变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体系 传统的人体生理学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使得考试成绩成了不少学生追求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学生的学习常常停留在知识的表层,而对蕴含在知识中的智能价值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则重视不足。若这种情况不改变,创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我校摒弃应试教育的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解放学生的思想,活跃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人体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对医学基础学科进行精简,将在不同学科中反复出现的医学知识裁减掉,将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课程有机结合成一门正常人体学,在避免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同时,节省下的课时可以开展更有意义的教学实践。
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实践做准备 在教学中,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学习动机。有了动机,学生才会主动接受知识并积极应用于社会实践。根据生理学的特点,教学中应多采用问题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并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问题式教学方法在把握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所要提出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直至达到满意答复。例如,在讲骨骼肌收缩的引起和收缩机制时,可以用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首先提出如下问题:关节是如何活动的?当学生回答是由于肌肉收缩时,再问:肌肉在谁的支配下才能收缩?当学生说是神经时,继续再问:神经如何将生物电活动转变成机械收缩活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一一讲解“肌肉收缩的引起及收缩原理”。情境设置教学可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例如,在讲解“血量、输血与血型”这一章时,可设置某人车祸大出血、血压下降的休克情境,让学生分析输血急救措施,包括需要输多少血,输血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确定该患者的血型等等。通过合适的情境创设,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很高,可为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生理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也很重要,因为生理学概念多、内容不易理解,通过多媒体将生理学教学需要的大量图片、图表、视频资料等加以演示,可将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感染力强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生理学知识源于实践,所以实验对生理学教学也是十分重要的,不但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且能为社会实践提供动手锻炼的机会。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可进行适当调整,删减个别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大、理论性太强的内容,增加实验课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强化训练。例如,在讲授血型鉴定时,教师可边示范操作,边讲解实验方法,之后,可指导学生小组组长相互之间做血型鉴定,教师一边指导,一边提出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并指导其他同学做实验。这样,不但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为社会实践做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中注重三个结合
与生理学最新进展相结合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生理学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涌现,要求我们时时关注网络,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主动汲取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进行自我更新。要将这些新的进展及时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与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既可弥补教材滞后于学科发展的不足,又可使学生尽早获取最新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人体生理学以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为内容,概念多、学习内容抽象、强调逻辑思维,职业中专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而学好该门课程可以为今后学习临床医学知识做准备。在讲到各系统正常生理功能和调节时,适当联系临床实际,讲述一些典型病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是学生了解和积累临床知识的开端,有助于缩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心理适应过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形象记忆。例如,在讲解血浆胶体渗透压时,可以结合讲解临床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水肿,以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水肿的病人,就可以自觉加以分析。
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在生理学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日常生活,可使学生感到生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从而产生亲和力。例如,在讲“胆汁的作用”时,可以告诉学生,胆汁过度浓缩可形成胆结石,有规律地定时进食,使胆囊保持反复扩张,能防止胆汁过度浓缩,一些为了减肥而控制饮食次数的女性,常不吃早饭或午饭,就会提高胆石症的发病率。
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学生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职业中专生对生理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目标,增加学习动力。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有序组织、指导学生社会实践 在进行社会实践以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践目的、熟悉实践内容,做到有备而来。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的组长带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工作。在实践中,要注重医学知识的严谨性,严格要求操作规程,适时地表扬工作突出的学生,使其在实践中不但能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可培养其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及成就感。我校门诊部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每两周安排一次学生社会实践,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则分组轮流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均有教师现场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展开讨论,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根据教学进度及社区医疗服务的需要,选择实践内容 生理学的社会实践内容包括:不同年龄段四大生理指标的测定(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型鉴定、视力测定、听力测试、简单的心音听诊、肺活量的检测、血常规结果分析、日常卫生知识宣传和常见病咨询、社区卫生及经济状况调查、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每次进行社会实践之前,需要精心选择实践内容,不但要根据教学进度,及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社会实践,而且要了解社区医疗服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实践内容,让学生真正有效地服务于社区。
适时总结实践结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例如,对某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沟通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不够强、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加以注意,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加强锻炼。在实践中,教师还要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对学生不清楚的问题,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往往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后,对课程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每次社会实践后,要对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帮助社区医疗服务站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对当地居民的胃肠炎、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常见病的发病率有所了解,不但可使学生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而且可使学生认识到真正需要医疗人才的是广大的社区。
将生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不但可使学生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医疗紧密联系起来,了解到生理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信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觉服务社区的意识。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证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对提高职业中专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生理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医学类实用型人才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解凤鸣.关于中专卫校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12).
[2]马艳.资料CBS在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5,12(7):601.
篇8
一、语文教学的追求
语文教学应着力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等基本理念。
1.着力凸显“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是其最为重要的特点。实践性体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此外还要注意不断开发、充分利用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并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2.努力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尤其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在教学中应大力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开设社会实践课程,语文教学就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要加强课内课外的沟通,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着力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但是,目前不少学校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因流于形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个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忽视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
失去语文品位或语文品位不高的社会实践课程,会使参加活动的学生留下强烈的文化反差印象,并由此萌发逆反心理。怎样才能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呢?
1.设计及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有较高的语文品位
方法在课内,可是课内效率不高;功夫在课外,然而课外缺乏指导。如此种种,都造成了语文教育裹足不前的窘迫现状。把课程延伸到社会上去,不是简单的事,牵涉到很多方面。因此,社会实践要重视活动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环节的设计。需要指出的是,活动方案不同于一般学科课堂教案,社会的信息远远多于校内课堂,它对学生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应适当运用语文技巧并注意适时的补充、主旨的强调与相机的调整。如在宿迁市工业科普进课堂活动中,组织学生参观蒙牛乳业生产基地,参观访问时,组织者相机给以了必要的补充和说明。组织者的插话适时、得体,与活动中心合拍,并帮助学生发挥好实践和体验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活动的语文品位,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回顾和总结要有较高的语文品位
活动过后的回顾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者应对学生作总结内容提示和总结技法指导。如果是写调查报告一类,除按文体要求进行外,还可以结合作文教学进行;如果作交流发言,也应按语文训练中“口头作文”要求进行,还可以组织专题演讲。这一环节写也好,说也好,都要尽量提高语文品位。
3.引导学生提升思想境界,要有较高的语文品位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语文教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决不能离开生活。”同时,语文教材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非常庞杂,有的看似与我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但终归是生活的反映,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抓住这种藕断丝连的因素,让它与现实生活挂起钩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情趣,包括对听读和说写两个方面的情趣就会大大增加。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作文时,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可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像金融危机、环境保护、西部开发、农民工子女的上学、贫富悬殊的加剧、亚太乃至全球的风云变幻等等,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道德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等块面,要求学生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对关注的问题素材作全面搜集、深入分析和细致整理,通过相互交流达到全体同学的写作素材的丰富。同时,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对某一范围素材掌握多停留在常规的层次上,如果有的学生能深入地对某一领域作一些关注和研究,掌握到他人没有掌握的材料,作文时就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从而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从学生是接受社会教育的主体这一角度来说,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语文品位是必要的;从社会是接纳学生实践的主体这一角度来说,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也是必要的。中高年级学生一般都已具有相当的语文基础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能力,他们的日常学习活动,即使是非语文学科的活动,也都具有一定的语文品位。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社会,也是对社会施加积极的文化影响,因而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语文品位也就具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促进社会文化水准进一步提高的双重效应,这方面更应值得我们重视并作较多的投入。
语文教学一经联系生活实践,就能使远的变得近了,空的变得实了,死的变得活了,还能使教学过程,由沉闷变得流畅,由冷漠变得热烈,由苦成乐事,这是皆大欢喜的大好事。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
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2011年开始进行了“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创新研究和探索。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总体思路是:利用课外时间,以“五感归一”为抓手,以“红色点亮青春”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学生中推行“听红色讲座,看红色经典,触社会现状,品志愿人生,秀(嗅)爱国热情”的系列实践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以帮助学生确立科学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为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能力。
“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五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和环节。
一、听一次红色讲座
(一)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
由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且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受制于教材,无法真正就某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讲解,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让学生听相关专题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些内容,而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特点及教学方式
红色讲座是通过有较深造诣的老师专题讲座或知名学者的网络视频讲座,讲授与“两课”相关、学生直接关注的问题;同时主持老师可以现场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参与形式
红色讲座每月一期,讲座内容涉及面广,思想开阔,并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同时与学生兴趣高度契合。设有“红色讲座”交流信箱和在线交流QQ,供同学们与老师交流。
二、看红色经典
此项活动包括阅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和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推出百部“红色经典”馆藏书目,设计思考问题,通过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红色书的兴趣。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本红色题材书籍,看一部红色题材电影,学生完成读后感和观后感。每两周周末在报告厅(容纳500人)播放一部红色题材电影,每学期末组织一次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可以到现场参加互动。
三、触社会现状
触社会现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一个创举,是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上的一个综合实践过程。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接触社会,培养运用正确的世界观观察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一)特点及教学方式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接触社会,多联系实际,老师在“两课在线”网站实践教学栏目布置寒暑假社会实践题目,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在学校期间参加校内外社会实践,之后由学生写成社会实践报告。
(二)学生参与形式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自发组织或独自参加。
1.基本任务
(1)“两课”教师在学生社会实践前按《“两课”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评定,并对总体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2)学生在社会实践前要根据“两课”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选择“两课”社会实践参考题目,在社会实践结束后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
2.实施途径
触社会现状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
(1)校内实践。利用课余时间,结合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让学生分析校园内实际问题,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由学生自己表达、交流个人观点,并且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校外实践。结合课堂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相应的参观活动,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增强理论渗透的效果。主要采取两种形式:①社会调查(生活观察):要求学生组队深入到街道、社区、观察社会生活,感悟人间冷暖。②不固定地由“两课”学生社团带队,组织一些学生到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实践活动。
3.考核办法
学生撰写《“两课”社会实践报告》(两个:一个校内实践或调查报告、一个校外社会实践报告)并填写《“两课”社会实践总结表》,“两课”社会实践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及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分。优秀实践报告已经集结成册。
四、品志愿人生
(一)指导思想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弘扬雷锋精神,激发青年学生的热情,在校园内外形成关爱互助的风气,为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二)组织方式
“两课”教研室以课程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活动。
(三)特点及教学方式
篇10
关键词:社会实践 能力 重要性
本科生社会实践是指本科生利用相对集中的课余时间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深入实际、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当今高等学校的教学本质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且新的教育价值观也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今本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问题已经从就业中不断地表现出来,所以本科生应该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尽量为自己争取一些培养适应社会各方面能力的机会,海洋药学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尤为重要。同时海洋药学高等学校也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不足之处,使本科生能在社会实践中受益。
1.本科生社会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来源于实践。教育改革以来表明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海洋学院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尤为重要。
1.1提高教学灵活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以生动、鲜活的实际经历弥补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社会实践的经历可以促使学生在返校之后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肩负使命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培养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1]。
1.2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能力
实践证明了,教书育人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讲课堂之外时间充裕,空间广阔[2],正是进行社会实践的最适宜时机。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完全接触到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阅历。
2.本科生社会实践在就业中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已经开设与就业相关的各种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本科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升专业能力,为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首先,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科生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实践都是很匮乏的,而刚刚进入社会又会出现自大、自负、自卑等负面心理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深刻的认知自我,认识、理解社会,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够准确的认识自我。在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的亲身经历,加深对社会,对工作的认识,学会客观地对待和评价周围的一切事物。本科生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不断评价,不断改正,从而实现自我与社会发展的相统一。
其次,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就业储备实力。在枯燥的校园学习中,学生根本无法体会所学的专业对于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所以封闭式的教育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丧失原本的兴趣。而对于专业岗位的社会实践体验可以使学生得到深入了解和认识所学专业的机会。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实践对于本科生的专业培养及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会实践可以使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合理化,准备一定的专业素质。通过社会实践与理论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获得对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第一时间转化为专业能力。弥补课堂教育与社会实际想脱离或滞后的情况。
3.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对于自身的重要性
本科生所处的校园相对封闭,学生生活又相对单纯,这样就造成了本科生对于社会缺乏相对正确、深刻、全面的理解与认识。而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纠正自我,完善自我。
首先,参加社会实践提高本科生自身的思想觉悟。社会实践可以为本科生提供触社会的机会,对社会有全面和正确的认识。由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还不够完全成熟,因此在面对形形社会实际的时候难以作出正确的抉择。不过社会实践可以缩短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距离,促进本科生对社会生活做出正确的理解和抉择。深刻体会社会的真实与残酷,了解群众与社会,才不会脱离群众。
其次,参与社会实践促进本科生的社会化。本科生的社会实践最初来源于社会化的需要。由于本科生自身的认识不足和地域局限制使得他们对社会认识的相对片面,进而造成对社会认同感不强。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转变角色适应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社会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敦促他们思考理论与实践如何才能衔接,促使他们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为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3]。社会实践也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的现状和前景,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正确树立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
最后,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培养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社会实践的中,无论调查还是各种活动都需要把队员进行分工,各司其职,通过队员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帮助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这样的做法更有助于加强本科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在社会中与人共事时的奉献、进取和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培养本科生团队协作精神。
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实际,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服务,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又经受锻炼和考验,磨炼意志,开阔视野,增长才于,社会实践已成为本科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锡英.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茁壮成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6):90-91.
- 上一篇:信息化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 下一篇:消防栓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