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专业培训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专业培训体会

篇1

(一)丰富了知识,找到了差距

在培训斯间,培训内容涵盖了受损区域评估、损伤区域打磨、底材施工、中涂底漆、面漆喷涂、亮漆喷涂、国赛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进一步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白已在有关知识上的储备;另一方面,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相关知识上的久缺,实践操作技能与国赛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开拓了视野,拓展了思路

这次培训的内容扎实又符合实际,围绕汽车喷涂项目,讲述了很多具有前瞻意义的理念,这些内容拓展了我的视野,通过这些内容的培训,使我耳目一新,触动很大,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已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平时固有的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实训教学的需要,自己落后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观察处理问题的理念。所以今后工作中必须注重把新的知识和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去,在现有条件下去推动工作创新。

(三)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动力

通过参加培训,深感所学知识浅薄,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太多了。日常工作中,每天忙于班级管理、实训室管理和实训中心事务,杂事琐事多,自已感到苦累和浮躁,在专家教授的讲课和平时与大家的交流中,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各位老师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就是注重学习,在功成名就之后仍学习不辍。和他们相比,我深感所学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久缺,作为一名一线实训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同有工作经验的同事多交流、多沟通,努力使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次赴宁波市交通技术学校学习,尽管时间很短,收获却很大,看了受震动,听着受触动。虽然我们与其他同行相比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差距就是潜力,就是我们赶超先进的突破口。今后,我要将本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认真分析思考,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信心百倍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在不断战胜自我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培训,树立起学习地是工作,学习是为了更好发展的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学习,坚定政冶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攻治素养: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经济、科技等知识的学习,不断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主动向领导学、向身边的同志学,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把自己砺练成多面手。

篇2

幼儿教师 新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

幼儿园新教师在本文中是指那些从事幼儿教育不满3年的新教师,其工作的主要目标仍是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与同园的教师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能够合理处理教学中的一些紧急情况。而教师专业成长则是一个动态过程,是指新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专业训练,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的过程。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分为理性的教师专业要求,也就是学历学识、教学能力、教师道德、组织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责任等内容,以及实践的专业教师要求,即教学能力、人文关系和师生关系等内容。

一、目前幼儿园新教师的现状

1.充满活力,富有激情

新教师在初次走上工作岗位时,往往是刚摆脱繁重的学习任务。在面对全新的工作内容时,他们更容易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乐趣,也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需要独立面对困难及挑战的成年人。这时,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不断地进行积极探索,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2.面对激烈的冲突和矛盾

在生活上,新教师刚参加工作,其生活习惯和状态都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来与社会生活接轨。在工作上,对新的工作环境的适应以及学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常会让新教师产生迷茫感,面对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进行解决,并且这种迷茫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是在新教师的自身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迷茫感就会渐渐消失。

3.亟需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我国著名的研究学者林沛生先生认为,教师具有“自然成熟”的倾向。对于新教师来讲更是这样。如果教师在新教师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技能技巧的专业指导和适度的心理疏导,而是任凭新教师在教学中摸索前进,那么新教师很容易产生动摇甚至放弃自己的教学理想。一旦出现教学生涯的中断,其专业成长就无从谈起。

4.非幼师专业的新教师比例不断增加

目前,国内不少幼儿园为了促进特色教育的发展,招聘一部分具有特长的非幼师专业的新教师。还有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能够尽快开园招生,在招聘教师时,只注重教师的五项技能,而不注重其是否接受过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的培训。所以,幼儿园招收了大量计算机专业、美术专业、英语专业和音乐专业的应聘者。这些新教师虽然在专业特长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缺乏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技巧的掌握,因此,无法较快地融入到儿童和教学工作中去。

二、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针对上述幼儿园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促进其专业成长。

1.经常总结分析,进行自我反思

我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园长,经常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班级观摩新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后,让新教师自我总结分析,把自己的教学感受、思考以及教学方法上遇到的问题、失误等都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回顾、梳理和反思,同时还应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请教,以此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此外,新教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叶澜教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进步的关键。

2.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明确定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每位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园内的设备明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就以笔者为例,作为一名幼儿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在教学技能技巧方面比较扎实,但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方面则相对薄弱。针对这方面的不足,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如平时勤于动笔,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对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寻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依据,然后对该理论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同时也为教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

我园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每个教学班配备两教一保。其中,两名幼儿教师共同进行管理和教学的分工。在本学期,我园尝试以“师徒制”的方式来帮助新教师的成长。即以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扶一名新教师的形式开展幼儿教学活动。

这样在集体的合作教学中,老教师可以从新教师身上汲取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新教师也能从老教师身上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做到交流互长,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4.加强对新教师的专业培训

专业培训是促进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主要包括幼儿园园外培训和本位培训。园外培训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使新教师了解幼儿教育的动向和最新理论,开拓其视野,提高教学认识。通过与一线优秀教师的接触,获取更多地教学经验。园本培训是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的幼儿园为基本的培训单位,来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三、结语

总之,我国对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方法的研究,以此提高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素养。

参考文献:

[1]郝娜.对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科技导刊,2011,(24).

[2]董红平.关于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1,(11).

篇3

一、直面现实的工作场域――培训内容呼应科学保教的发展要求

科学保教是衡量幼儿园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更是贯彻落实《指南》的核心要义。我们根据基于现状、贴近需要、回到现场的总体思路设计与规划培训方案,从秩序、资源、技术三个维度解读科学保教的内涵要求,最终将培训内容聚焦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幼儿园环境创设”“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三个模块。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这一模块,我们重点和学员深度探讨幼儿园科学保教最核心的理念“一日活动即课程”,充分认识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架构与内在秩序;而“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一模块的培训则通过涉及幼儿园课程实施最基本且最关键的构成要素,旨在帮助学员更清晰地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观察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这一模块,是富有吸引力和体现突破性的研修内容,主要回应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且最具挑战的部分。我们认为,这三方面内容不但是当前幼儿园提升科学保教水平的着力点,更是未来幼儿园质量提升的增长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追求培训质量与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量培训组织方的意图、培训师的作用和学员的特质等因素,将负责幼儿园保教管理与执行的关键人物――幼儿园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锁定为本次模块培训的主要对象,并将模块培训的目标具体确定为:“进一步帮助教师认识和理解一日活动、环境创设、观察了解儿童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思考和理解有效的、相P的教育策略,并尝试在实践中运用、反思、调整;积极探索持续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方式。”看似简单的表述却隐含了我们对本次专业培训意义与价值的双重期待,一是直接服务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培训为幼儿园培养一批实践科学保教的业务骨干;二是间接影响基层培训方式的变革,通过培训为区域和园本培训示范放样,让更多教师在接地气的专业培训中受益。

二、延展互动的研修时空――培训方式助推科学保教的实践提升

本次模块培训采用参与式培训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引导和支持培训师与学员共同构建起互助型的学习文化与研修机制。培训中,注重焕发与激励学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互动成为贯穿培训活动始终的常态与规则,着力通过优化条件、促进对话等策略努力实现积极、灵动、富有成效的实践提升。

条件是保障。影响互动的首要条件是培训师的选择,培训师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与配合投入的程度都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承担本次模块培训的两位专家都有深厚的学前教育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培训工作经历,每次培训前她们与培训组织方的沟通积极到位,乐意主动配合培训方式的变革,定期交流培训感受,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在各自承担的模块培训中形成有效的观点呼应与建立恰当的实践关联,使模块培训有分有合,真正成为切合学员现实需求的量身定做的培训。制约互动的条件之二是学员人数,为确保培训师与学员之间深入的研讨与充分的交流,我们严格将学员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人数控制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培训中分组形式的灵活多样使人际交互更为丰富多元,4人一组、5人一组、8人一组、10人一组,培训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研修内容选择适宜的分组方式,学员的参与机会更公平、形式更多,互动体验更精彩、效益更大。限制互动的条件之三是时间安排,我们坚持每一个模块培训都由“集中培训――实践体验――跟踪指导――总结提升”四个研修环节组成,持续跨越2个月时间,这样每个学员都拥有较充足的自主学习与行动研究的时间,培训时空的延展使得学员有充分的机会把学习的收获与设想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加以验证,获得宝贵的实践智慧,基于实践基础的互动更显内涵和效率。

对话是要务。平等的意识、包容的态度、清晰的表达、互助的习惯是我们倡导学员在参与对话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培训师现场身体力行,营造出每一个人的观点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关注的精神氛围。在模块培训的集中研修和总结提升阶段,对话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围绕主题的对话信息浓度很高,培训师在对话的过程中结合学员的分享有机地呈现重要观点和关键信息,而学员则可以独立自主或选择与同伴互助的方式厘清模糊的观点和吸纳有益的经验,我们会建议学员适当借助文字、图示、符号、图片、资料、PPT等手段提高对话的效率。动态进行中的即时生成常常闪耀着凝练经验与跟进反思的光彩,是学员专业智慧生长的关键时刻。在模块培训的实践体验阶段,我们在强调思行并举的同时依然鼓励学员之间主动对话,为了弥补培训师无法到每一个学员所在幼儿园进行一对一指导的缺憾,我们在模块培训项目启动时就聘请各区教研员担任所在地区学员开展行动研究的辅导老师,把互动的机会延展到学员身边,使学员结合日常工作的自主研修也能得到必要的支持与指导。

三、搭建合作的分享平台――实践感悟提升科学保教的阶段成效

篇4

也因此,我们推出“微言热议”这个栏目,借此栏目,提供一个交流、交融的平台。这样一个平台,非常期待也很愿意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声音,更希望有你的积极参与。告诉我你对各种教育现象的看法,相信在这里,能让你的声音更有张力。

(欢迎来稿,投稿邮箱:)

前几天,我在新浪博客上看到了邓轶与谢作如两位老师对信息技术老师专业能力的看法,心中不禁有几分感慨。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自己参加工作的时候,计算机老师的专业能力在学校基本是无人质疑的,但现在,由于许多信息技术老师并未表现出比学科教师高一筹的专业能力(自己也接触过不少技术能力很强的学科老师),他们的专业能力因而得不到充分认可,在学校地位也显得较为尴尬。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不专业”呢?

按照通常的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过快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学习的不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自己也曾听到过不少对信息技术教师“不学习”的议论与批评。但一个不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师能跟上不断更新变化的教材内容,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吗?因此我觉得这种轻率的“不学习”的结论既不公平,也不准确。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的原因应该是学习的“不到位”,其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意愿不足

由于目前信息技术的学科状况并不理想,加之缺乏对教师技术与教学能力的有效评价,因此许多专业教师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涉及的部分,学习的深度也不理想。而相较之下,很多其他学科教师(根据自己的了解,似乎每所学校都有这样的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都明显超过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因此,出现专业老师“不专业”的情况也就显得很自然了。

2.学习方向不确定

从目前的教材内容来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明显存在着“知识模块多”与“模块难度大”的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面对“求多”还是“求专”的问题。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广泛涉猎,将大量不同的知识模块构建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建立起这些知识模块之间的逻辑联系;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拥有自己专业研究的重点,以求在某些知识模块上达到一定的深度。但是面对这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目标,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明确的学习路线图可供借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实际是在“求多”与“求专”的学习道路上左右摇摆,学习效果普遍不佳,专业化目标更是难以达成。

3.学习不系统

信息技术学科惊人的知识更新速度要求专业教师要经常对自己的知识系统进行更新。但是目前,这种知识更新的方式仍主要是以信息技术教师的自学为主。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时间、教材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自学往往缺乏持续性与有效性,不少教师也因为投入的精力与学习的效果不成正比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觉得解决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问题同时需要教育管门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却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往往被教育主管部门所忽视。例如,自己每年都会参与针对其他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到过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训,他们所参加的培训都是与教学相关的内容。

4.学习与实践脱节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但要求教师具备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但从自己接触的情况看,目前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存在学习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很多教师对许多教学内容都是“现学现卖”,缺乏实际项目应用的经验。完成了Photoshop的教学,却不能合理地处理自己的照片;完成了Flash的教学,自己却做不出一个完整的动画与课件,这种情况在信息技术教师中并不鲜见。正是由于缺乏实战的经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对大量操作方面内容的掌握仍处在“业余”的水平,无法帮助学生及其他学科教师解决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自然会给人留下“不专业”的印象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为他们专业发展所提供的良好外部条件(如相关教育政策的落实、专业培训的组织、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等),只有两方面形成合力,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本文摘编自林煦峰老师博客)

七嘴八舌热议进行时:

陈鸥辉

湖南株洲二中信息技术教师

看了林老师的《为什么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他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的原因和走“专业”的方法与途径。个人以为,也可以简单地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学习的外部动机,一个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关于外部动机,即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对教师的要求促使教师去学习。而学习途径有自学、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继续教育、各类竞赛如信息学奥赛及各类电脑作品竞赛等提供的专业培训,以及各种外部培训结构,如北大青鸟等类似机构专门针对技术知识进行培训等。

关于内部动机,可以理解为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的定位以及“专业”的追求,这个才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原因。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最低”要求不高,所以外部动机不高,要“专业”化发展主要靠内部动机来激发了。

既然要靠内部动机,才能“专业”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能认为今天帮同事修下电脑,明天帮他人用Photoshop处理下照片,后天用Flash帮参赛的老师做个课件,就能得到“专业”上的认可了。信息技术的“专业”发展应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所以,第一,课堂教学不能丢:要想驾驭好课堂,教学理论自然丢不了。第二,优生培养不能丢:要组织好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类电脑作品竞赛、信息学奥赛等。有了这些追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行。第三,素质教育不能丢:现在校本课程,学生社团等已经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信息技术教师想在这些领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自然专业上更不能放松追求。

一句话:立足于学生,向前看。只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去努力,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真正得到他人的认可。

徐冬青

山东省烟台市第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分为两个方面,一个与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有关,另一个与教育教学的知识和能力有关。林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问为什么信息技术教师“不专业”,这里的不专业,主要分析的是学科方面的。

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方面不专业,除了林老师分析的四条原因外,更基本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吗?一个学科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建立,才是这个学科成熟的标志。没有这样的相对稳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老师们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都说不定了。

学科知识体系的缺失,导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程,一直在低水平地重复,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学习方向的迷失。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的难产,也使得高中课标像空中楼阁一样,不接地气。

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是不是因为发展变化快,而无法建立呢?其实,所谓的快,只是表面现象,只不过是软硬件外在的产品更新换代快,而本质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随着可视化图形界面和面向对象思想的确立,这个知识体系正趋于稳定。

夏 淼

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教师

我认为林老师的文章分析很到位,切合实际。结合我自身对这个问题的体会和分析,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提升”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去解决。

一要解决为什么提升的问题。如果仅仅满足高中会考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专业提升”不是问题。应该说老师们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并能够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从容提升。林老师所说的信息技术教师显得不够专业,其实是因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有多种角色、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维护,计算机、互联网及智能电子设备的生活咨询师,PS高手,播客、闪客乃至黑客,办公自动化操作员,课程整合及教育技术专家,等等。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会被认为无所不能,如果将这些“小问题”一一详细列举,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林老师所讲的知识的“多”“新”“快”究竟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量,才能科学地判断这个量是否超出了信息技术教师所能承受的“时间”“精力”,最后才能切合实际地问一句信息技术教师为了达到这个量所付出的与回报之间成不成比例。回到开头,其实信息技术教师只要能满足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要求即为基本合格,而即使完成这以上种种,学校对此的评价也不会超出基本合格的范围,教师专业提升的动力何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甚至会认为新技术培训与我有什么关系,这与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和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轻视是分不开的。

篇5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愈来愈引起大家的关注。怎样在兼顾个体差异的同时激发幼儿教师的自主发展性发展呢?文章从“年龄差异”出发实施准确定位;“兴趣与差异”实行多样化策略;“满足原有水平和差异”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 专业素养;个体差异;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19-02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可见学前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实施中的关键一员,虽然承载着保教结合、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幼儿教师并没有真正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忽视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学前教育管理条例》、《教师专业成长》等相关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出台,为广大幼儿教师明确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同时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

一种现状:教师层次差异和个体差异共存

建园十五年来,我园(此处指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幼儿园,下文同)先后向同区域的幼儿园输送了7名园长,多名中层以上骨干教师。目前的师资队伍中有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师资队伍的素质差距很大,其中不乏有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来的优秀教师,还有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更多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即便是同一批入职的幼儿教师,同样进行专业培训,其个人专业发展水平、速度也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老教师也一样,站在同样起点的教师,由于内在驱动不同、对教育成长的需求不同、个人理解不同,也会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

如何应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既存在着层次差异,还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问题,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培训,成为我园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种思路: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长期以来,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园所的发展和幼儿的成长,但反思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学校管理层往往会扮演着“培养”教师的角色,从学校发展方向出发,从课程特色建构出发,从幼儿的培养目标出发,自上而下、整齐划一实施。而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在教育界高举“学生因材施教”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教师也需要实现其自身发展,要充分尊重他们自身的个体差异、自主选择。

一、针对“年龄差异”,实施“准确定位”

幼儿园教师不同工龄比例图:

1.职业认可阶段——新教师。新教师入职的最初几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适应期。对工作充满着憧憬与梦想,但是知识与实践的脱节,往往会导致他们空有热情,虽敢于大胆尝试,在遭受失败后容易产生过度焦虑甚至对自身能力怀疑等消极情绪,接受新信息快、但不能长时间坚持的种种问题出现。目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化,新教师甚至会产生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面对这个阶段的教师,幼儿园着重从园所氛围、自我调适等维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团体、认识环境,与周围形成良性的伙伴关系,确定其在幼儿园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加速完成“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过程。

2.逐步成熟和稳定阶段——工龄3~10年的教师。与职业认可阶段的新教师相比,这阶段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历了成功的鼓励和失败的挫折,积累了一些专业技术方面的经验,开始能够独立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但是恋爱、结婚、生育三大问题也集中在这个阶段的教师身上出现。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大对这一部分教师生活上的关心,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着重帮助他们寻找自身所拥有的教育优势,找准突破口,确定其专业发展的领域和特色,使其通过不懈的努力体会到工作中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体验到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产生不断提升的动力和信心。

3.持续发展阶段——工龄10年以上的教师。由于年龄的关系,这部分的教师工作稳定性相应较高。他们确信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道路,能够根据园所的要求适度地对自己进行调整,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和年轻的教师相比,他们会因长时间工作产生疲软,依靠老观念应付新问题,跟不上教育改革信息,来不及消化、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等一系列的问题。面对这一阶段的教师,我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迫切帮助他们树立危机感,调整年轻的心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二、面对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策略”

1.尊重教师兴趣——找特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充分观察教师的兴趣点,并将其兴趣点转变为兴奋点。鼓励教师自我申报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教师分析可行性,以特长和兴趣点为基点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研究。

2.给予教师胆量——能自主。在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相信教师有能力设计班本课程、班本特色专题。在保证教师能够完成幼儿发展目标的前提下,给予教师调整教学内容的空间。在班级一日活动中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寻找自我发展和幼儿发展之间的紧密契合点。同时,幼儿园也下放学习选择权,鼓励教师大胆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菜单式学习,真正使他们学以致用、植根实践。

三、满足“原有水平阶段差异”,提供“个性化成长平台”

1.青蓝工程,携手共进。我园利用专家级教师、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差异,开展“青蓝工程”,分层师徒结对。专家层教师担任骨干教师的师傅,同时又让骨干教师成为青年教师的师傅。专家层教师有着较高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思考问题,因此由专家层教师讨论出本园教研发展的意见和措施,制定教师成长方向,帮助骨干教师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骨干层的教师有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熟练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比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创造条件,积极鼓励他们制定各自的发展目标,得出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向“名师”奋进,同时注重发挥他们对青年教师的引领作用,倡导他们在教改实践中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刚步入教师职业生涯的青年老师可塑性大、充满潜力,我们适时地为他们挑选师傅,加强业务培训,努力使之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挖掘年轻教师身上的冲劲、闯劲与不服输的精神,推动园内教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2.领衔教师,树立榜样。为了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园区氛围,我园率先实施“领衔教师制”,建立了领衔教师竞争聘任机制,领衔教师每一轮聘期两年,实行流动制度,如果领衔教师不再努力,聘期届满就可能要“让位”。对入选的老师来说,“领衔教师”这个称号,不仅仅是一种待遇和荣誉,更是一种挑战,也确保了领衔教师能努力尽职地实现岗位职责。而对于更多的优秀教师来说,这是一种刺激与激励,因为竞争是公开、公正和公平的,竞争比较的过程也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激发了积极争先的干劲和热情。“领衔教师”制度的形成,为我园引入了一种健康的竞争机制,激励着广大教师积极向上,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气与活力的良性竞争团体。

3.金字塔梯队,坚强支撑。针对园内不同层面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全面考虑教师的综合能力委以重任,形成幼儿园中层队伍,加大分层培养的力度和措施,将积极进取的思想通过中层队伍引领、扩散到全体教师之中。如注重对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共同体、领域组负责人的培养,使其产生榜样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深入教学研究。

篇6

【关键词】 特色化 沙龙式 校本教研 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78-01

中国特色社会建设成就辉煌,贵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根据这个原理,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把新课改理念与本校的校情相结合,探索出具有适合本校实际的特色化教研活动,即沙龙式校本教研。这种教研模式会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教师们通过讨论、争论,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有时可以达成共识,有时虽然存在着分歧,但不同的意见,亦激起其他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里面有许多自己已经想到的,也有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这样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了构建沙龙式校本教研模式,以便教研工作有序、高效地顺利进行,我校做了以下探索。

1 开展培训,建立队伍

为了保证沙龙式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领导始终把对全体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理论水平、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事业心、责任感、成就意识等作为重点来抓。在培养教师方面,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落实培训。我校组织部分行政、教师参加市、区里的校本教研培训,回校后利用每周的校本教研时间再对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2)依靠骨干。分年段成立教研组,以教研组长为学科带头人。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在会上,每位教研组长就本年段组一月来开展教研活动的得失情况进行交流,相互总结经验,生成有价值的、有建设性的新见解,进而提高教研组长的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学校每期对各教研组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考核,并评出优秀教研组予以奖励。

(3)请教专家。学校邀请了有关专家到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进行沙龙式校本教研的现场指导,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2 立足校情,开展活动

学校根据各年段组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教学实际的的需要,把这种沙龙式氛围的教研活动又确定了三个主题:即低段为引领式,中段为学习式,高段为主题式。在开学初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人员共同讨论确定符合本年段组的活动计划,其形式主要有理论学习沙龙、问题研究沙龙、课堂教学沙龙等。在理论学习沙龙上,老师们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困惑,疑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理论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研活动中在问题研究沙龙上以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题,大家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比如本学期高段的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分数应用题单位“1”的理解》。活动前要求每位参与活动的教师事先收集本班学生在理解分数应用题单位“1”时所出现的问题并就这种问题的原因进行思考,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让每位教师把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沙龙要求教师听课后评析反思,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只唱赞歌不谈缺点,要求评课教师抓住亮点,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案例的积累过程,事实上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3 特色教研,初见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校根据校情,创建了特色化的校本教研模式,教师们在教学交流中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不断寻求新思路、新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已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建设了一个团结协作、和谐融洽的教研组团队。教师的身份彻底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旁听者”转变成“参与者”及至“领导者”。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有话说,说真话,有事做,做真事,各抒己见,各尽其才,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一次《中段语文作业布置》的校本教研,在活动前各参与教师积极准备交流材料,在沙龙氛围的交流中,老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体会到了被人帮助的愉悦、也体会到了助人的快乐、大家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感情。

(2)锻造了一批年富力强、技艺精湛的业务精英。自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来,我校由于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教研新技术,突破了自己的教学瓶颈,使年轻教师更有发展才能的平台和机会,成长迅速。在2010的一次《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竞赛中,我校利用沙龙氛围的打造和包装,取得较好的成绩。多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由于教师的业务技能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2007年秋,教学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篇7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科学(3―6年级)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阶段新开设的综合课程之一,其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也就是小学科学教的素质关乎科学课程实施的成效,关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目前,小学科学课教师大多为非专业出身,教师总体胜任力不强。调查显示,能胜任科学课教学任务的占11.8%,比较吃力的占52.9%,很吃力和不能胜任的占36.3%。而且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课程设置重知识课程轻实践课程、课程实施重讲授轻活动参与的方式、课程评价重鉴别轻发展功能等问题。对此,应构建基于小学科学教师发展需求的先进性、可行性的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从小学科学课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探究。

一、课程目标: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对教师素质的特殊要求,确定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是提升专业综合素养,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虽有不同,但一般认为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三个方面。所以,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目标旨在提升科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具体地说,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使他们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科学课程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课教学设计、多元化教学策略、教学反馈与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探究学习环境创设等教学实践能力,以实现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强化教师的自我反思与合作意识,提高其自我规划、自我调控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不断促进小学科学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

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的课程

我国目前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科学课教师较少,调查表明,现任科学课教师中有70.1%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理工类学科,有6.4%来自音乐、体育、美术等文体类学科,有23.4%来自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学科。这些非专业科学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科学课、其他学科教学实践的锻炼,虽然已具有作为教师的一些专业素养,但由于缺乏科学教育专业的系统培养和切合科学课教学的专业培训,他们还欠缺胜任小学科学课教学的一些专业素质。所以,他们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紧迫性的困惑或问题将是培训的主要内容。

依据科学教师胜任力模型的五维度:教学理念、学生理解、知识体系、行为能力、专业成长,结合当前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现状调查和发展需求,遵循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专业能力的实践性、专业发展的合作性与自主性等原则设置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本文主要从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四个课程模块选择最具针对性、操作性的内容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坚持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协调统一。

(一)学科知识课程

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都属于专业知识素质,它们是教师从事有效学科教学的基础。

学科知识单一是目前影响小学科学教学成效的因素之一,调查表明,25.9%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科学课是一门融合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课程,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知识。针对小学科学教师对一些重要的科学术语和科学观点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应加强包含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在内的跨学科知识的培训。为了达到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科学本质,针对我国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观理解的偏差,可以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

总之,通过开设科技史专题、科学哲学专题、综合科学知识、生命科学基础、物质科学基础、地球与宇宙科学基础这些课程,加深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

(二)学科教学知识课程

仅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教师知识的特征,教师应掌握如何把特定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0ntent Knowledge),它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塔米尔(TaHlir)提出学科教学知识应包括课程知识、学生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据此,相应地确定科学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标准深层剖析;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知识,为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尤其要提到关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学习的知识,这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为此,必须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如何学习科学、已有的科学经验等知识。另外,上述教学知识运用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中,就形成了下面所要阐述的教学实践能力,所以,课程设置时把教学知识与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重点在下面的教学实践能力课程模块中详细阐述,本模块中的教学知识和评价知识整合形成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指导这一内容。

(三)教学实践能力课程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中的核心构成。一般认为,小学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有效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调控、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等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中尤其要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是在“讲科学”。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所以,应强化教师如何运用探究教学策略的指导,提高教师运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的能力。另外,在一些教师抱怨实施科学课程的资源缺乏时,却忽视了教师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所以,通过对教师如何进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有效指导,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为小学科学课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

(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

教师的专业态度中一般都提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反思与合作等方面。尤其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趋势下,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教师自主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自主发

展是其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实践、反思与合作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索、分析、反思、概括,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25%的小学科学教师最急需得到“科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为此,开设科学教育研究方法与实训专题,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与能力,促进其逐步成长为“研究反思型教师”。自我反思和合作交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中,反思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反思,激发教师不断自主更新与发展的原动力,促进教师不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密切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创建教学共同体,共同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此,通过教学反思、教学合作案例的解读,提高参训教师反思、合作的意识与能力;结合小学科学优秀教师成长案例的分析,激励参训教师自我规划、自我提升。

三、课程实施方式:采用参与式、案例式、校本培训等多样化方式

课程实施主要分为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两个阶段。集中培训阶段主要完成重要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研讨与体验,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课程的强化训练、案例分析、参与体验;分散研修阶段一方面是对集中培训内容进行实践探索和深化,尤其使教学实践能力在小学科学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设计选修课程,开展更切合小学科学教师个体情况的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一)集中培训

传统教师培训存在重讲授、轻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忽视培训者与参训教师积极互动、平等交流等问题,为此,适用有利于参训教师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体验、互动交流、反思实践的培训方式。针对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欠缺且需要专家引领的理论内容,可以采用讲座与研讨结合方式,这样在倾听、思考、研讨中深化小学科学教师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但是,这并不是主要培训方式,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将主要采用参与式、案例式、工作坊式等多样化培训方式,通过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以提高培训效果。

1.参与式

参与式培训是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中,参训教师亲身经历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从而达到自身教学观念、态度和行为的转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培训活动。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课教师应运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但如何有效实施科学探究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参与式培训,让小学科学教师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中体验,“做”中学,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科学探究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2.案例式

教师的在职培训应和他们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式培训是以小学科学课教学案例的解析为主线,以所学教学技能的运用为内容,在教学观摩、研讨、反思、实践中,逐步提高参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案例式培训一般指向小学科学课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所以,培训更具针对性、更具实践操作性。

3.工作坊式

工作坊(workshop)式培训是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过程,且参与人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方案如何推动、如何付诸实践,以及如何反思、改进完善方案。它一般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由参训者、优秀学科教师、学科专家共同互动交流、积极思考,制定主题的行动方案,并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分散研修

分散研修阶段,参训教师将在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继续参与培训,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主要采用校本培训与网络培训方式。

1.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以校为本的培训,是在学校情境中,基于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训活动。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小学科学教学是教学能力提高的主渠道。短期的集中培训难以有效训练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小学科学日常教学实践中,在运用专业理论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中,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设计、具体实施中,在教师相互观摩、交流中得以训练。校本培训更有助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2.网络培训

在2004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规定的指导下,发挥教师网络联盟在教师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地市教师教育网,建设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丰富资源,为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视频讲座、专家在线答疑、同行交流互动等网络学习方式,为小学科学教师之间、小学科学教师与名师、科学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课程评价:促进教师提高的发展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在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指导下,为参训的每位小学科学教师建立档案袋,实行教师档案袋评价。

教师档案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选择、收集被评价教师的一些文本材料、实践记录等成果,展示其在一段时间内发展状况的质性评价方法。它不仅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8

关键词:辽宁;高职;酒店管理;师资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繁荣,已不断的形成规模和体系。辽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近年来也随着酒店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不断完善和提升,对于培养酒店专业管理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酒店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不断得到重视和提升,而把握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方向盘的便是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但辽宁地区高职院校虽然数量不少,但在发展质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1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1.1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能力有限、结构比例不合理

高职学院中教师学历以本科生和在职硕士为主,博士很少,几乎没有。大多出教师并不是酒店管理专业出身,多为转行,因此,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不具备实践经验和经历,照本宣科现象严重,讲授内容与真正市场运营有一定差距。对于学生将来就业从事不同服务岗位有一定的制约性。

1.2教师的综合实力、水平距学校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

在酒店专业中,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与学校的培养方向和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专业带头人和团队建设领衔人不足,不足以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对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对于引进创新性人才和留学派人才的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影响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引进。

1.3建设与培养目标模糊,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师资队伍培养目标的方法,但大多都相似或雷同,没有创新性。对于本校教师存在的问题剖析不够深入,对教师个人发展定位也比较模糊。不能找准教师发展的专业方向。基于此,整体师资建设制度体系不完善,配套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不购明晰,对教师不能起到制约和促进的作用。影响教师自身发展的动力和进取心。

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2.1落实发展观,遵循教育方针

根据指导思想,学院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本,把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树立教师发展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师资发展计划和纲要,全面提升教师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2工作目标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强化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抓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和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造就专业带头人,培养教学名师。教师中高级职称人数应达到50%,教师硕士学位以上人数达7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70%。各专业应以1:1的数量聘请有名望的行业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中来。加大在职教师培养力度,选送骨干教师到高校和企业培训提高。建立一支稳定的行业一线大师名师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技师队伍。

3辽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途径

3.1建立引进机制

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学院应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机制。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培养目标,分步骤,分阶段的引进专业人才,补充专业实力,填补专业空缺,提升专业质量。在专业带头和骨干教师的人才引进方面,应该以学科建设的需求为导向,专业发展质量为前提,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为目标,考虑是否能够带动专业团队的建设步伐,促进专业加快发展和进步。

3.2加强培养体制

各院校应根据本学院教师发展能力不足的现象,提供便利条件和政策。注重教师培养体制的建立。包括对于学历的再深造,给予的优待政策;利用寒暑假和十一小长假对合作酒店进行调研和顶岗实践,积累实战经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的相关比赛和专业培训,提升职业素养获取更多的职业信息。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性教学,摒弃陈旧教学方法和形式,追求最贴切市场运营的教学方式。

3.3完善培养责任制

对于新教师应该建立导师培养责任制。加强新教师的教学的提升、科研能力的完善,考核体系的不断严谨。坚持开展岗前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学术教授、资深专家和教学能手等杰出人才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引导作用,着重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实践环节进行指导,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3.4制定实践原则制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要求专业教师既要懂得专业知识的讲授,又要精通专业技术的传授。这就强调了专业教师的“双师性”。对于培养教师的专业技术,就要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在合作相关企业设立教师实践实训基地,选派专业教师参加顶岗实习和实践能力的培训,真正和企业员工工作生活在一起。不仅提升专业能力又能真正体会酒店员工工作的心理状态。在课程讲授中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与知识点融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有效。

3.5严格激励机制

制定严格的激励机制,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效完整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才能衡量教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建立教师日常及学期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最大程度调动教师工作进取性与创新性,树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观念。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青年教师;成长策略

一、引言

全国的高中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教师这个行业,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动力,因此,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将直接关系到高中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二、青年教师的现状分析

高中英语青年教师在专业上有很多优势,他们朝气蓬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教学饱含激情,课堂上表现出活力四射,对事业前景充满了憧憬,很渴望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得到栽培。但同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欠缺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 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发展指导,对实际学情把握不到位,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课堂驾驭能力不够成熟,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

三、促进高中青年英语教师成长策略探讨

首先,坚持执行“师徒”制,以老带新。

青年教师虽然在知识上有一定的积累,但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高中英语课堂上,丰富的教学经验比知识更胜一筹,在备课方面,老教师可以给予青年教师方向性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组织教学方面,老教师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协调每个上课的环节,把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课后反思方面,老教师帮青年教师指导分析上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在教研方面,新老教师搭配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共同促进。

第二, 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升业务素质。

发展教育就应该不断地拓宽教育者的教育视野,提升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现代外语教学的改革理念,英语学科发展的最新研究和欧美各国文化的概况都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和了解的。因此,坚持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必备之路。听专家讲座、报告,吸收其教育教学之精华。将专家几年或几十年的经验总结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

第三,观摩课堂,善于提炼课堂精髓。

课堂观摩可以分为优质课观摩和同伴课观摩,优质课的观摩主要是听优秀教师讲课,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伴课的观摩是教师团队针对一特定主题的教学过程进行相互观摩,并展开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无论是优质课的观摩还是同伴课的观摩,青年教师在这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去对比自己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的差异,吸取别人课堂中的精髓来补充自己教学中所需要的营养,争取在模仿优秀课堂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四,将反思性教学常态化。

反思性教学自1983年舍恩提出后,就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青年英语教师而言,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新的课堂标准,客观审视课堂教学,及时进行课堂总结,修改教学方案,归纳教学规律。反思不只是局限于教学后,教学前教师可以对预教的内容进行分析,预测课堂,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状态,调控课堂,营造课堂的气氛;教学后教师要常写教学小结,回放自己的教学过程,多写工作体会,善写教育教学论文。通过教学实践,促使自己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由所谓的教书匠向教育科研型转变。这一做法值得广大青年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坚持反思性教学常态化会让青年教师在驾驭课堂水平上突飞猛进。

第五,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研究意识。

青年教师除了认真参与日常的教学外,还应该经常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做各种各样的课,培养对英语教学的研究意识。青年教师应该利用好教研这个平台,把自己教学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提出来集思广议,通过团队的力量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除此之外,青年教师可以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教师团队一起进行应用性研究,参与课题研究,不仅可以督促青年教师阅读各种专业书籍,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保持教学反思的好习惯,总结教学经验,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思考,验证自己的教学质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值得强调地是高中英语青年教师要积极踊跃地去做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交流课、优质课等。一定要持有积极的态度!教师在做课实践中,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接受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成长步伐就越快!

四、结束语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教育大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高中英语青年教师肩负的不仅是今天的教学、科研,也承担着培养语言技能型人才,服务于社会,在全球传承文化与发展的重任。科学地促进高中英语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也是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有效措施之一,高中英语青年教师队伍师资质量的建设,将为中国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保障,经济全球化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肖川,胡乐乐.论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7,(1).

篇10

关键词:转岗教师 转岗培训 方案评估

一、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及要求

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大批幼儿园的扩建、增建,中小学教师转入幼儿园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常见现象。转岗教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群体,部分中小学转岗教师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缺乏充足的专业培训,还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教育幼儿,导致幼儿园“小学化”,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学的正常发展。转岗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影响幼儿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转岗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幼儿园发展状况也决定了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1]

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要做到:帮助转岗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好心态,体会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掌握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技能。笔者根据转岗教师培训的要求,总结出了以下培训方案,包括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合理配置培训课程,打造专业团队有效管理,加强培训的效果评估。[2]

二、转岗教师培训方案分析

1.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要想做好转岗教师,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转岗教师的现实状况。幼儿园转岗教师大多是中小学富余教师,文化层次较高,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大多年轻富有激情与活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都很强,具有作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基础。但是学前教育指向的群体是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转岗教师以前的教学经验并不是都可以适用于幼儿身上。转岗教师没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缺乏足够的幼儿心理学知识,缺乏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没有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也有所差别。了解现状才能针对现状制定适合实际的培训计划。[3]

2.制定科学的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转岗教师培训的质量。培训方案要包括科学的培训目标、合理的培训课程。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要遵循适应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发展规划、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原则。笔者认为,转岗教师培训课程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园教育理念。转岗教师要明白幼儿群体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避免把幼儿园当小学教。幼儿园教育是“育教”相结合的,转岗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作物教育目标。

(二)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为弥补转岗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背景,培训要教授给转岗教师关于幼儿心理学知识、教育学原理、学前卫生学、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保证转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培训要促进转岗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师要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三)在教学实践体验。培训的目的是让转岗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让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得打真正运用。在转岗教师得到足够的知识技能培训后,应该让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体会幼儿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3.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我们不能局限在程式化的培训模式上,不能单靠课堂讲述的方式给转岗教师做培训。要采取灵活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小组为基础,建立学习实践小组,通过问题调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方法,充分调动转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4]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实施

一个培训方案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出来只是第一步,做到真正实施和评估才是关键。为了保证培训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

1.政府教育部门与幼儿园的配合。进行转岗教师培训,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幼儿园的配合。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转岗教师的专业要求,鼓励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幼儿园也要给予相应支持,参与具体培训方案的制定、为转岗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机会,给转岗教师普及具体的幼儿园发展情况。

2.建立专业的培训团队。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平、保证转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培训团队,这个团队既需要来自各个著名师范大学的教授、政府教育部门的主管人员、长期参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教师和优秀幼儿园园长。这个团队要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也要参与实际的培训。

不仅要确保转岗培训的实施,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即时评估、训后总结、训后跟踪指导等方面。在培训过程中要实时对学院进行考察以及能力测试;培训结束时学员要根据自身培训感受写反思总结;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训后跟踪指导团队,给转岗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提供指导和服务。[5]

转岗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转岗教师培训事关幼儿园教育水平,事关学前教育总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迎兰. 试析当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3:60-63.

[2]秦莉. 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培训的思考与建议――以四川幼专参与国培计划为例[J]. 幼儿教育,2012,33:19-21+27.

[3]宗勤瑶. 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