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学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学制度

篇1

一、悉心研挖绘本内涵价值,让阅读直抵幼儿心灵

每一本绘本都蕴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有温情的、有幽默的、有动人的、有幻想的,丰富的想象力和美轮美奂的艺术创意犹如强大的磁场,强力地吸引着孩子。然而面对当今琳琅满目的早教读物,什么样的年龄阶段适宜于读什么样的书?拿到一本书之后,可以撷取什么给孩子?如何准确定位它的价值点?如何让这些美妙的图画书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快乐,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启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需要常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带着童心,并带着浪漫的情怀和独特视角去为孩子们精心挑选,并悉心梳理、研读。《逃家小免》无可挑剔是一本贴近孩子生活和验的书,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巴尼一样离开家、离开妈妈,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而这只小兔子的历就像他们自己的游戏一样,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安全感。这是一本需要用童心去解读,用真爱去感悟的书,每一次读着它,都让人有种直抵心灵的温暖和感动。于是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我要把这种温暖,这种感动传递给我的孩子。在过无数次的研读之后,我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了此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那专注的眼神,陶醉的表情至今依然让我回味、感动。我想好绘本带给孩子的是享受,是快乐、是幸福。

二、多元形态呈现教学内容,丰富幼儿多元视听验

绘本教学,我觉得要特别关注一个“绘”字,即抓住绘本的视觉元素,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阅读故事画面。一方面帮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另一方面借图片进一步烘托故事主题。

为充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始终保持对阅读的热情和关注,活动中,我以大书、立体书、投影片、图卡等多元的形态交替呈现教学内容,从而有效调动孩子的多通道视听感官参与。如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大书《逃家小兔》,吸引幼儿的注意,进而以大书引导幼儿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书的名称,并以“书里到底讲了兔妈妈和小兔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儿呢”导入,引导幼儿阅读了大书的前三组画面。接着,我提出“兔妈妈和小兔还会怎么互相变来变去、追来追去呢?”,请幼儿每人从书筐里取一本小书自主阅读,这一环节的转换,不但保持住了幼儿对阅读的热情,更让幼儿在自主翻阅过程中,在和同伴的自由交流中学会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幼儿对绘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绘本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有了感悟之后,我又提供了《逃家小兔》ppt让幼儿整体欣赏,面对生动形象的立体画面和悦耳的故事配音,孩子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兔妈妈和小兔之间爱的感动。如此教学内容多元形态的交替呈现,丰富了幼儿的多元视听阅读感官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阅读的激情,教学目标已然达成。

三、营造参与式阅读氛围,提供互动阅读环境

“参与互动”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群体效应,使个体最大限度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个体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成效。本次活动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一)猜想式提问。优秀的绘本作品画面都很精美和富有创意,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人物、人物间重要的对话或对故事的下一情节进行猜测、猜想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运用已有的知识验,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如:在活动开始幼儿观看大书部分,在观察了前两组画面,幼儿基本了解了故事语言结构后,我打开第三组画面,提问:“小兔变成高山上的石头,妈妈为了找到它,变成什么了呢?”,“妈妈变成爬山的人,小兔为了不让妈妈找到,又变成什么了呢?”,让幼儿积极动脑,大胆猜想,在幼儿的想象多次碰撞后,再告诉幼儿书里是怎样说的,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较好地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二)情景式体验。角色扮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在预设的情景中利用角色扮演,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学说故事中的对话,能提高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和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促进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本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小兔子胸卡,让幼儿扮演小兔子学说故事中和妈妈的对话,并利用简单多变的道具钓鱼竿等,创设了池塘、花园、大树边、大海边,温暖的家等情境,从而让孩子在表演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提升了幼儿的阅读素养。

(三)交互式表演。幼儿是天生的游戏高手,游戏让他们不厌其烦,乐此不疲。活动的最后一个部分,我设计了游戏参与的环节,我继续为幼儿提供了兔子胸饰,并让他们迁移表演作品:“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变成什么呢?”,“如果你们是小兔子,我是你们的妈妈,有一天,妈妈要离家出走了,你们会怎么办呢?”幼儿用身体动作和语言模仿着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形象,师幼体验着这种追来追去的快乐,这种边说边表演的热情加深了幼儿对绘本的理解,实现了绘本阅读与游戏的有效融合,孩子们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阅读的快乐!

四、及时捕捉幼儿信息,积极有效予以回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本次活动中,我积极倾听、关注每一位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并努力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时而欣赏、时而提升、时而迁移、时而商讨等多口吻、多技巧的回应,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幼儿与环境、与绘本不断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不断把活动推向。

“引”:在活动开始环节通过师幼之间温馨可爱的小游戏《藏起你的宝贝》,将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孩子引入教学主题,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验,带着问题阅读绘本,为建构新知做铺垫。

“助”: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助”幼儿一臂之力,对幼儿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进一步提出问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深入。在前三次变化的验基础上,幼儿初步学会了用“如果你-----我就------”的句式讲述,我就运用自主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借助开放性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让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学习”。

“移”:随时捕捉教育的契机,当孩子们对故事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后,马上对孩子进行情感的迁移,“母爱”的延伸这一环节,让母子换位体验爱的力量,孩子的情感得到释放,完全融入了故事中,在其中,师幼互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制度基础;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不仅与课程编排及实施技术有关,与相关制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制度、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幼师培养培训及待遇保障制度等均是出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制度因素。所以,在幼儿园教育中,一定要针对有关因素制定有效制度,确保幼儿园教育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

一、影响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

1、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制度缺失

现阶段,我国关于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机办学质量的政策文件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均是原则性建议,主要针对幼儿园教育的软硬件而设置的,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可操作、明确的执行程序与标准,进而致使在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时,不仅误读了现有政策文件中幼儿园教育理念,还导致纠正操作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在幼儿园监督制度与评价管理制度中,没有对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及办学质量进行规范,导致幼儿园在面对市场竞争压力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迎合民众功利性诉求的现象,进而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

2、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缺乏公平性

在幼儿园教育中,要想实现去小学化目标,就要增加教育投入。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普通民众教育支付能力而言,让普通民众承担幼儿园办学的所有成本,是不现实的,所以,政府要为幼儿园办学提供一些经费支持,并且为了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还要提供一些财政补贴,进而降低办学成本。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条件差。民众教育购买力低的区域,一定要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然而现阶段我国政府财政经费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不平衡的现象,致使一些幼儿园办学经费较为紧张,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

3、幼师培养培训及待遇保障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提倡主题教育、游戏教育、探究教育等形式,不仅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还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幼儿教育,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差,还无法达到实际需求,致使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向“小学化”方向发展。所以,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因为众多因素的限制,导致幼师队伍整体素质还是不高。从制度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幼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制度缺失,导致幼师专业素质与能力较差,进而限制了教育活动的有效展开。二是,幼师资格认证与准入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幼师职业进入门槛较低,对幼师队伍整体素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幼师薪酬待遇保障制度不完善,无法吸引一些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师。

二、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措施

1、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规范化

首先,在国家层面对幼儿园教育培养目标进行分解与细化,通过有关制度的制定,规范幼儿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制定培养框架,突出科学保教理念。其次,设置国家性的权威课程大纲与操作指南,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配套课程内容与指导建议,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全面展开。再次,制定幼儿园教育课程开发及教材编制管理制度,在强化课程地方性的基础上,对教材编制进行严格管理与审查,确保幼儿园教育课程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最后,完善幼儿园教育等级评定制度,细化质量评价程序及标准,落实公开、举报、监督机制,促进幼儿园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财政投入制度,为幼儿园教育提供财政支持

首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科学保教,需要在基本办学成本与普通民众负担的基础上,特别是不发达区域,政府一定要提供稳定、持续的财政支持,优先确保经济不发达区域的办学支持,保证幼儿园教育的全面落实。其次,在幼儿园办学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科学核算幼儿园办学成本,根据本区域的经济水平及教育支付能力,确定财政资助额度与标准,采取不同的方式支持不发达区域的幼儿园办学,贯彻落实育儿理念,改善“小学化”趋势。

3、完善幼师培养培训及待遇保障制度,提高幼师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强化幼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加大各级教育部门的投入力度,对幼师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进行评定。其次,贯彻落实幼师资质认证、准入、退出制度,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指导下,实现幼师的与时俱进,满足现代幼儿园教育的需求,避免出现“小学化”现象。最后,加强幼师薪酬待遇,制定有关制度,吸引优秀幼师来园工作,稳定现有幼师队伍。根据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可以在符合现有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充幼师队伍,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区域,通过编制预算确保幼师待遇;与此同时,制定统一的幼师职称评定制度与绩效体系,实现了幼师薪酬的规范化,极大的调动了幼师工作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中,随着“小学化”现象的出现,给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危害,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为此,一定要深入分析导致出现“小学化”现象的原因,根据制度基础与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幼儿园教育的全面、有效进行,达到幼儿园教育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相禹,康永祥.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制度基础及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14(07).

[2] 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03).

篇3

因此,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和实现,同时关系到儿童身心是否健康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信、自主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一、正确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主要差异

第一,由学习环境的变化来看。幼儿园的教室环境,大多布置很多卡通玩偶、漂亮的花草而且富有童趣,不仅有十分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也要创造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课堂一般由枯燥的课本、黑板等基础教学设施构成,对幼儿的吸引力是不够的,由于小学低年级使用学校提供的运动器材机会比较少,这样会激不起幼儿的兴趣。

第二,其次,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小学学习是义务教学,即使对要学的课程没有感兴趣,幼儿一样要按照国家统一实行的教学大纲来进行学习。

第三,从教学方法的不同方面。幼儿园的教学很直观,而且充满趣味,形式也比较多样化,是在游戏中学习和接受知识。许多孩子的知识是游戏和接触材料等,使用简单,容易学习。但在进入一年级,注重的是文化教育素养的规范、算术和一些其他的技能培训,这是孩子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这些说明,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影响,这样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生理学,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们准备好进入小学。

二、教师不断探索,全面熟悉

教师不但要对幼儿园大班的管理、教学、幼儿学习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心理特征必须要有所了解和认知,并充分感知,为建设好幼儿园大班的过渡衔接做准备。

教师要熟悉教学和课堂教学材料的要求,了解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情况,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注意收集和研究学前儿童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做好教法、学法、教学管理的衔接

为小学学习更好地做好过渡、衔接的工作。同时满足幼儿进入小学以后避免学习新本领的障碍,可以较好地过渡和适应。应做到在幼儿园教学的基础上,让大班可以初步面向小学,注重衔接。

1、教法方面的改变。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是注重形象化,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大班课堂教学的方法,应建立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根据小学生的课堂的实际情况,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些游戏元素逐渐减少,慢慢地转换为主体的研究,并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地增加上课的时间,充分为小学生活做准备。

2、学习方法上的转换。学习的效率直接由学习方法决定,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方法进入小学是不适用的。大班幼儿是没有作业,没有考试,让儿童感到轻松愉快,而进入小学,幼儿要面临较多的科目、考试以及作业,这样会使幼儿很难达到小学学习的要求。促进幼儿发展,培养适应能力是幼儿在学习方法的转换的重要部分,要让幼儿逐步从“学会”转换成“会学”,可以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幼儿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管理的衔接。科学制定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学习生活制度,比如可以相对减少午睡的时间,增加上课的时间,每阶段逐步加强幼儿的教学活动。倾向小学化的环境布置,生活环境的布置也慢慢向小学靠近,改变课桌的排放,帮助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时间和环境之间的平稳过渡。

四、教师进一步培养幼儿生活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

要从主要生活是“玩中学”的幼儿园,转换成一名进入小学的小学生,这期间必然需要一个调整期。每个孩子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习惯以及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有所不同。幼儿的责任感的培养,帮助幼儿理解任务的意义,并且培养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技能;教师要进一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幼儿在复杂社会大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师重视做好家长工作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幼小衔接不能由幼儿园和小学包办包管,社会和家庭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其中家长因素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通过家长了解目前幼儿的发展现状,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幼儿共同发展。

篇4

关键词: 幼儿园 园本培训 培训策略

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幼儿教育的关键是幼儿师资,幼儿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幼儿成长与发展。园本培训便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园本培训,充分发挥园本培训的积极功效,将园本培训与幼儿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幼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本文简单分析园本培训现状,结合多年幼儿园管理和培训实践经验,提出促进幼儿园园本培训的策略思考。

一、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内涵简析

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内涵主要包括园本培训的概念、目的、内容和方法。幼儿园园本培训指为了满足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发展目标和教学需求,以幼儿园为培训单位,以本园教师为培训对象,立足幼儿园实际,由幼儿园自行规划、组织和实施,为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综合实践能力而开展的培训,旨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和品位特色,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需求,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园本培训的目的是使幼儿教师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主要在于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手段,使教学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更具特色和创新性,从而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二、幼儿园园本培训的现状

虽然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园本培训,园本培训制度更规范,培训内容更实用,培训方式更多元,已经成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平时幼儿培训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些问题,如对园本培训认识不到位,培训资源缺乏,培训制度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园本培训效果,我对现存问题做更深入的分析。

1.领导教师对园本培训的认识有待提高

有些园长认为幼儿园教学工作任务重,师资培训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事,对园本培训的实施仅在应付,没有把它作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幼儿园办学品味的有效手段。因此,园长和教师对幼儿园园本本培训认识不到位是园本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

2.园本培训资源支撑有待充实

园本培训资源是开展园本师资培训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充足完善的培训资源,园本培训就无法顺利实施。幼儿园园本培训是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同样需要一定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由于一些幼儿园办学实力和师资水平一般,仅靠校内教师进行培训确实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师资、经费和培训设施等培训资源不到位是造成幼儿教师园本培训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3.园本培训的制度规章有待健全

制度是保障,幼儿园园本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园本培训制度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新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不足,且对本园办学特色、教育理念、规章制度和教学方法等都不太了解。因此,园本培训制度不健全将直接影响园本培训质量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4.园本培训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考核评价是导向,如果对幼儿园园本培训放任自流,不考核、不评价,或者考核评价流于形式,就很难达到培训效果。目前,园本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园本培训考核评价形式比较单一,教师对待培训的考核评价视而不见,导致幼儿园园本培训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使园本培训工作开展比较被动。

三、提升幼儿园园本培训工作效益的策略思考

1.全面认识园本培训的重要性

园本培训是教师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园本培训顺利开展,在充分理解园本培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后,首先幼儿园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园本培训工作作为幼儿园师资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来抓,建立健全园本培训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实施考核细则;其次在教师中广泛宣传园本培训的内涵及意义,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职业道德。只有使园领导和教师们充分认识园本培训的重要意义,才能使幼儿园全体职教员工积极自觉参与园本培训,从而营造参加培训、学习、研究和实践的良好氛围。

2.加大园本培训资源投入

园本培训资源是培训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园应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培训资源投入,为幼儿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为使园本培训工作上升到一定高度,我园还多次聘请校外专家及名师来园指导,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要想使教师培训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下去,必须有充足的经费和完善的培训资源做保障,尽可能满足幼儿教师园本培训和专业发展的需要。

3.科学制定园本培训制度规章

为促进幼儿园园本培训科学有序有效开展,幼儿园领导班子要与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和修订园本培训制度。同时我们强化了考核机制:把教师的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优、评聘的重要条件。总之,完善的园本培训制度是园本培训顺利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

园本培训是幼儿教师成长的摇篮和沃土,通过园本培训,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特色更加凸显,从而不断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共同成长与发展。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科学有效的园本培训机制,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园本培训真正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程方生.幼儿园园本教研实践框架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04).

[2]徐群.关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报,2004,(05).

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性化 幼儿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8-0160-01

一 为教职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1.尊重所有教职工

首先要学会尊重,在实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中,要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工作、建议,让他们能感受到自身在幼儿园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必不可缺的,这对于激发教职工的工作能动性、创造性是非常有效的,因为此刻他们将会把自身看做是幼儿园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的主人,会将自身的发展与幼儿园的发展联系到一起,最终为幼儿园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如让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工会等形式参加幼儿园目标的指定,讨论策划幼儿园规划及改革方向,审议幼儿园工作,对干部实行监督,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生活福利、奖金分配等问题参加讨论决策,这一系列参与活动都突出了对他们的尊重,有助于其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人翁感的形成,促使教职工以做好幼儿园工作为己任,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实现幼儿园工作目标而共同努力。

2.要加强与教职工之间的心灵沟通

在传统的幼儿园管理中,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也有沟通,但这种沟通大多是单向、浅显的,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弊端。要搞好幼儿园管理,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沟通须是双向的,是触及心灵的,管理者必须要与教职工构建起一套双向的沟通途径,要在表达自身意见的同时,用心倾听教职工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并牢记在心中,与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友谊、感情。

二 发挥教职工个人特长,调动其能动性与积极性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技能,如有的幼儿教师擅长教学、引导,有的教师擅长美术、歌舞,有的教师善于与幼儿沟通等。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实施人性化管理,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了解每个教师的特长,并加以合理的利用,将他们的作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首先,有利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又能让幼儿教师感到一种成就感,一种被需求的感觉,让他们能体会到自己对于幼儿园的重要性,当他们拥有一个自身特长得以发挥的平台,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时,便会更加坚定在幼儿园继续工作的想法。如某教师擅长绘画,那么可以在幼儿园内举办一个幼儿画展,并由该教师负责对幼儿的指导以及活动的细节安排,充分信任他,充分发挥其特长与潜能,让他能感受到幼儿园对其的重视,这样他便会更加坚定在幼儿园好好干下去的决心。所以,幼儿园管理者做到对每一个教职工的个人情况心里有数,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在工作安排上做到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将他们的个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能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 制订科学的管理机制,强化教职工行为动机

管理理念认为,管理的本质不是对人进行机械化的“改造”,而是人性化的“唤醒”。所以管理制度的存在不仅是用于约束人,它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激励人,唤醒每个人深层次的能量与精神。制定制度的关键与基础应当是来自人性的一种关爱,这种关爱即是鼓舞、激励,所以在管理制度的制订上,要留给幼儿园教职工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用赏识、信任、尊重的情感态度去激发他们的潜能,这样的管理制度才算得上是科学、人性化、以人为本的。通过笔者自身实际的幼儿园管理经验可以看出,科学制定管理制度、合理进行能动性激发,能有效调动起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能使他们将自身的利益、未来的发展与幼儿园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校方与教师“双赢”的局面,使幼儿园广受幼儿家长、社会的赞赏与好评。

四 突出幼儿园教师工作考评的人性化

1.要转变思想,明确评价目标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状况将影响到自己在社会或幼儿园中的形象与价值。管理者要从“法官”的角色中走出来,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因此,应协助教师顺利完成任务并取得成功。

2.要客观公正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要认识到考核评定工作只是反映教师工作的某些方面而非全部,切忌把评价结果绝对化。要认识到评价工作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发积极性的作用,教师的工作动力根本上来自教师的自觉努力和高度的责任感。

3.建立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幼儿园工作高水平的评价制度

必须合理定位对教师的评价,统筹考虑,追求最佳的综合效益。要以促进幼儿园工作高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处理好发展性评价与鉴定性、管理性评价的关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为教师创造一个积极、宽松的工作环境。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

一、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表现

1.幼儿教育内容的小学化

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数学计算、语文拼音和英语等小学课程,而且要求儿童像小学生一样刻苦学习,儿童拥有的游戏时间不断被挤占。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儿童做作业,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也是以灌输式为主,缺少生动形象的教学道具,也没有自由的游戏项目。以小学教育内容为主的幼儿园教育偏离了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不利于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纪律管理小学化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有的幼儿园为了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就照抄照搬小学的纪律管理规范。例如,儿童必须付出老师的安排,不许提出反对意见,不许做小动作,保持精力集中。在幼儿园期间,不许打闹,不许大声讲话。以上的这些规范本是约束和管理小学生的,如果强加在幼儿身上是十分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

3.教育评价小学化

当前的幼儿教育注重考核学生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这样的评价标准效仿小学的教学评价。在这样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下,幼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学到的知识情况,而不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关注学生的游戏和兴趣。这样的评价体制忽视了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教育目标过于功利化。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1.学生升学压力较大

当前,我国的升学制度仍然是以考试作为最终的标准,特别是随着高考压力的不断增加,严重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效果。高中和中考压力的增大,直接影响了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做了揠苗助长的事情,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学习小学的一些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以便进入小学后可以尽快的适应。

2.幼儿园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办学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市场化趋势更加明显,民办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多,这种市场化让更多的幼儿园为了扩大生源、获得更多的利益,就迎合家长的要求,开始小学相关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家长。同时,很多幼儿园由于资金的限制,只能聘请一些学历较低、专业化水平较差的幼教,一些幼儿教师甚至都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这样的师资力量很难开展好幼儿教育,只能照抄照搬小学的教育模式。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幼儿的天性本是好玩好动的,而且很容易对新奇事物产生兴趣。他们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可以收获快乐,学习到知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忽视了幼儿正常的心里发展规律,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2.不利于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21实际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幼儿教育也必须面对新时代对人才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的幼教模式培养出的孩子都是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书呆子”。这样的“书呆子”是很难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的。

3.不利于幼儿完整人格的形成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打破了儿童正常的发展规律,按照小学的标准要求学生刻苦学习、认真的完成作业。儿童有限的时间被占用了,失去了游戏的自由,过早的走入了成人为之设计的世界之中。幼儿过早的承担起了学习的负担,很难形成健全、完整的人格。

四、幼儿教育的改革策略

1.转变家长的观念

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家长的观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然及时的转变家长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幼儿园应该做好前期招生宣传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实现家长与幼儿园的教育合力,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2.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职业,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专业的教育学知识。针对当前幼儿教师素质过低的问题,幼儿园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

3.教育机构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监督

我国各级教育机构应该重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纠正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努力为幼儿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成长阶段,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成长。为了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必须重视对幼儿的教育,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童年。只有这样才能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破解“入园难”(专访)[J].幼儿教育,2011,(1、2):12.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 DIPE 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9-02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幼儿教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摇篮。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下简称《专业标准》),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实践能力。[1]这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标准,也为诊断学前教育实践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建议。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1.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之间存在脱节

《专业标准》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具备把学前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的能力,这意味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融合。但是,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过于关注理论知识学习,缺少专业能力实训,或者只是“推沙盘”式的演练,使得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相脱节,学前教育毕业生无法适应幼儿教育,无法解决幼儿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重“教”轻“保”

《专业标准》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能够“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保教综合能力。这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重视保教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课程方案设置过于重视理论课设置、硬件投入欠缺以及教学不重视等原因,高校学前教育教学现状是重“教”轻“保”,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忽视保育能力的提高。

3.基于保教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幼儿园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以及保教活动的基础是实践,实践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础能力。但是,依据幼儿园教学观察来看,部分幼儿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需要,表现在:幼儿园游戏活动选材没有趣味性;游戏活动设计不能针对幼儿水平,缺乏创新;游戏准备不充分,随意性大;游戏活动组织能力欠缺,应变能力差;有的游戏活动不完整,没有通过总结评价环节帮助幼儿提升经验,达不到“玩中学”的效果[2]。

实践技能是幼儿教师的从职之本,也是保教单位看重的求职名片。从以上分析来看,学前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尚不能满足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以《专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保教能力为核心,研发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幼儿教师。

二、DIPE模式及其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DIPE教学模式简介

DIPE模式是指基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提出的实践取向的教学模式,包括“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践行(Practice)―评价(Evaluation)”四个环节。

DIPE模式中的“设计”是指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专业顶层设计要关注学生的专业实践素养,在课时、学分等方面突显实践教学的地位,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该置身于实践教学情境之中。“实施”主要是指把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素养要求付诸于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践行”的主角是学生,要求学生除参与培养方案、参与课堂教学之外,应通过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把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素养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评价”强调对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构建一个促进学生发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2. 基于DIPE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制定“应用型”取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制定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应具备四大基本理念: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这些理念对传统的“保障孩子不出事、看好孩子就行”的保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依据。同时,社会和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幼儿教育能够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顺应学前教育改革要求,针对幼儿园保教实际,联合学前教育机构与专业人员,科学设计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促进在校生专业能力训练,[3]特别是幼儿保教技能的训练。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把人才培养规格落脚到应用型方面。

(2)规划实践价值取向的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必须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实践取向的课程建设应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或者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具体体现在课程建设中。基于DIPE进行实践取向的课程建设,应弱化课程的理论色彩,增加理论课程的实践、实验课时量;调整课程结构,提高实践环节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加强产学研结合,增加学生教育见习、实习的课时,给予学生接触孩子、体味孩子情感的机会,就像有学者认为,“不能切实地接触孩子的内心,就说不上是幼儿教育工作者”[4]。实践取向的课程建设旨在给予学生接触幼儿的真实情境,给予学生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幼儿保教综合能力。

(3)设计体现“做中学”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

DIPE模式是基于实践的模式,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应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做中学”、问题解决中学习。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凸显“做中学”的理念。如我们试行的“项目教学”就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其核心理念是“学生为本”,教师注重蕴含问题的教学情境以及安全自由教学氛围的营造,项目解决是师生同新生活的际遇、对话与互动过程。[5]相对目标教学的“给予性”特点,项目教学是一种发现性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创设真实或模拟真实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得能力。

(4)优化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核心是保教能力,保教评价主要是考察保教质量。保教质量评价就是对保教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判断。必须明确的是,幼儿保教质量与一般社会服务质量是有区别的。保教质量需要考虑家长满意度,同时还要关注儿童在保教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质量,就像有学者研究认为:“通过观察带班老师和儿童之间相互关系的温馨,丰富程度和儿童在保教机构中所获得的日常生活经验是测定保教质量最适合的方法。”[6]所以,能否让孩子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体验是衡量学前教育学生保教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准。

三、基于DIPE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Design)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是专业能力培养的指导蓝图,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的设计、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制、专业能力标准的开发等。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离不开具有实践素养的教师队伍。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必然要求。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教人2014-103号)”,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这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素质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此,学院制订了相关教师管理制度、有效激励机制与良好服务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实践;采取“抓好教师培养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鼓励教师下园实践,增加教师实践经验;聘请幼儿园教师来院任教、讲学,陶冶教师实践素养;院园教学环境互换,专业教学接地气”等措施,增加教师的实践体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也是人才培养评价的依据。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摆脱“大学就是培养理论研究者”的观念,进而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实践教学量占专业课教学量的比例。为此,我院对传统的培养方案做了重大修改,凸显三个特征:其一是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学时,相对减弱某些纯理论课程学时。其二是增设专项实践学期,设置第六学期为专项实践学期,要求学生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全身心体验幼儿教学,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从原来的22%提升到29%。其三是艺术技能类课程“不断线”。在旧的培养方案中,艺术技能类课程集中在前两年开设,后两年学生没有技能训练的机会;新培养方案要求艺术技能类课程开设四年,保证艺术技能课程连续四年不断线,以促进学生弹、唱、跳、画等技能的稳步发展。

二、构建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Implement)

1.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指导实践教学方向

实践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或标准,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和方向[7]。其中专业信念指学前教育学生“在对教育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信念和理性认识”[8],即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专业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发展。制定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目标,可以为教师实践教学指明工作方向,也可以为学生实践训练指明学习方向。

2.研制专业实践能力标准,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本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定位为“一专多能”。“一专”主要是教学技能的培养,“多能”包括弹、唱、舞、读、写、画、形、作、动等能力。为保障学生达到应用型人才要求,我院制订了每项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标准,成立了专项能力考核小组和考评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项考核,促使学生达到相关实践能力要求。

3.制定综合实践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实践管理

综合实践管理是实践教学方案得以落实的保障。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近似于“放羊”式管理,实践单位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践效果不甚理想。为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学院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编制了综合实践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制定了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安排专门的实习教师,负责学生综合实践工作;和相关实习单位签订了综合实践指导条例,要求实习单位安排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在综合实践考核方面,要求教学单位、实践单位同时给予评定,以保障综合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创设“教学做”融合情境,指导学生参与实践 (Practice)

教学做融合是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原则的体现,是提高学生实践素质的重要路径。为促进学前教育教学的“教、学、做”融合,教学情境创设是关键环节。我院在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加强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建设

实训中心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地,是培养学生掌握学前教育技能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高素质毕业生的场所。加强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规划与建设是学前教育专业硬件投入的重要方向。在实训中心建设方面,本院成立实训中心办公室,负责实训中心的规划与管理;采取“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加强投入,制度上墙”策略,建设和完善了学前教育实训中心建设,包括艺术类专用教室、美术类专用教室、保育模拟实验室、蒙氏活动室、微格教室等,为实践教学训练提供了教学平台。

2.加强学前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课外教育教学实践是学前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具有提高学生知识运用和保教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对课堂教学具有查漏补缺的作用。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我院采取了“详实考察、科学规划、签约挂牌”的策略。我院多次深入调查和研讨,合理规划教学实践基地的布局,邀请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参与论证,设计产学研合作教育方案,与相关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机构建立校外实习合作关系,对这些基地签约挂牌,并制定相关单位的责任和义务,积极推行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开展学院专业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确保这些基地成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

四、加强实践能力评价(Evaluation)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可雇用性

实践能力不是单一学科能力,而是一种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是个体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能力[9]。实践能力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评价,实践能力评价改革是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明确实践能力评价的内容。依据基础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0],在评价中我们关注学生实践中的调查、体验、教玩具制作、思辨以及与学生交流的能力。

其次,正确理解评价的功能。传统评价是为了区分和甄别学生,现代评价倡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通过评价诊断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助其改正问题,促其提高实践能力。

最后,明确评价的主体。传统评价过于关注系统内部评价,忽略学前教育体系外人士的建议。在评价改革中,除倡导学生自评以及教师评价之外,我们尝试了应答评价方法,邀请社会相关专家对我们关心的问题、学生的专项能力做出诊断评价,并把他们对毕业生的要求反馈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依据这些评价结果调整学习方向,教师根据这些结果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发挥评价合力,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可雇用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54-155.

[2] 徐丽玲.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3).

[3] 杜燕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4](日)仓桥物三.保育的灵魂[M].李季湄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

[5] 赵传兵.从唯量化走向多维优化―发现性评价观对教师教育评价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7).

[6](日)大宫勇雄.提高幼儿教育质量[J].李季湄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46.

[7] 杜燕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课[J].课程・教材・教法,2013(02).

[8] 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9] 杨宝山.实践能力评价的现状、问题与方法[J].教育研究,2012(10).

[10]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