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

篇1

1.各科教师对实验教学必须制订总的和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并于上学期末或本学期初交教导处和实验室各一份。计划应分年级列出实验课题、实验类型、实验时间等。

2.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各科教学大纲、教材和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计划,制订本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计划应包括实验室使用安排,仪器和实验材料的购置及仪器的检查和维护等。

(二)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教师按照实验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填写《实验通知单》,按规定的时间交实验室并检查所用仪器和器材的准备情况,试作实验,做到“心中有数”。

2.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并划分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重视安全操作教育。

3.实验室按照《实验通知单》积极准备实验,使需要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药品和材料,检查通风、电源、水源及其它设备。

4.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巡回、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引导,及时解决,但不可代替学生做实验。

5.实验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小结实验情况,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讲评,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教学的评估和考核

1.实验开出率的考察统一使用规范表式,包括《年级学科实验登记表》(实验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填写);《学科实验开出率情况统计表》(实验教师汇总);《学校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实验教师汇总》。

2.对学生实验能力和技巧的考察以现场操作为主,并辅之笔试与口试考核学生的理论分析和思维能力。

3.对学生的考察应坚持实践性、基础性、全面性、可行性及可信度原则。

4.对教师的考察除通过教案、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登记表外,还可用表格进行调查。

5.所有考察的登记表、统计表、调查表等,都应作为实验教学资料存入教学档案。

**第二中学

中小学仪器室管理制度

(一)仪器的存放要编号、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潮、防尘和整洁工作。

(二)建立健全仪器管理明细帐、仪器清册和统计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册、表、物相符。人员调动时要办理严格的接交手续。

(三)仪器的借用、报废要办理登记和审核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接交手续。

(四)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教学,应填写“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应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的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登记、查找并及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

(五)仪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保养后归柜,并根据各类仪器的特点,定期有计划的进行维护与保养,使所有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六)每学期结束前,对实验室的全部财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对,处理好有关事项,及时完成各种统计工作,并要求上报和存档。

中小学校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应重视实验课,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要认真预习,完成实验预习作业,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经老师批准方可进入实验室。未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学生不得进入实验室。 《1》

(三)进入实验室后,要保持安静,定组定位,按规定就座,不得随意换位。

(四)实验开始前,要检查核对所有仪器、器材、试剂是否齐全,名称规格是否一致,如有不符应及时报告老师。实验台要始终保持清洁,各物品应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五)学生要按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如实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实验内容,不得随意动用室内其它实验器材。

(六)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有疑难时应请老师帮助,不得在实验室内随意走动或大声喧哗。遇有偶发事故时,应保持镇定,迅速报告老师处理。

(七)用过的火柴梗、废渣、废纸等不得随意丢弃,须放入指定容器中,如仪器损坏,应主动报告老师,以便妥善处理。

(八)公用仪器用过后,要立即放回原处。规定在原地使用的仪器,不得任意移动。

(九)实验完毕,应将仪器擦拭干净,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面,仔细检查酒精灯、煤气、水龙头、电源是否关闭,不得将实验用品及设备带出实验室。

(十)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及时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如实反映结果和实验过程,不得随意臆造或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记录。

中小学实验人员岗位职责

(一)实验教学项

1.执行学校实验教学计划,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积极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

2.熟悉各种教学仪器的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工作原理和作用及维修方法。

3.熟悉学科全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注意事项;能熟练指导学生实验,处理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4.按照实验教学计划或实验通知单,准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和器材。实验完毕整理、清洗、回收入柜。

5.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进行开放性实验。

6.加强和各科教师联系,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教学仪器研制和自制教具活动。

(二)管理项

7.认真做好教学仪器的购置、验收、入库及登帐、编号等工作。

8.合理安排教学仪器的存放,保持教学仪器的整洁,创造仪器室内的良好环境,确保安全和教学仪器使用寿命。

9.负责教学仪器的维修、维护、清点、检查、借出、回收以及安全急救等日常管理职责。

10.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技术改造,严格执行仪器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仪器室的全面管理。

中小学校危险品安全保管和使用制度

(一)实验教学使用的化学危险药品必须贮藏在专用室柜内,不得和普通试剂混存或随意乱放。还要按各自的危险特性,分类存放。

(二)化学危险药品室、柜,必须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懂得各种化学药品的危险特性,具有一定的防护知识,并做到“五双”管理,即双人管理、双本帐目、双把门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

(三)化学危险品室要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桶、黄沙等,学校主管领导和专管人员要定期检查,节假日安排值班时,要把化学危险品室列为重点防范区。

(四)定期对化学危险品的包装、标签、状态进行认真检查,并核对库存量,做到帐物一致。

(五)使用危险试剂进行实验前,必须向学生提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教师领用危险品时,必须提前计算用量,填写《危险试剂领用单》,由专管人员和教师送取,不得让学生代替。「 2

(六)对实验中危险品的遗弃及废液、废渣要及时收集,妥善处理,不得在实验室存留,更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内。

(七)危险试剂的管理和使用如出现问题,除采取措施迅速排除外,必须及时向学校领导如实报告,不得隐瞒。

(八)专管人员对化学危险品保管和作用的安全性负有全部责任。

中小学校仪器设备报废审批管理制度

(一)教学仪器设备报废的条件

1.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常规仪器设备22年、通用仪器设备同其它工业产品),无修复价值的教学仪器设备。

2.主要结构和部件陈旧或损坏,精度丧失或严重降低,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又无法修复的教学仪器设备。

3.先天不足,又无法改造利用的教学仪器设备。

4.严重影响安全,继续使用会引起危险事故的教学仪器设备。

5.大修一次费用超过原值的50%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

(二)教学仪器报废的程序

1.低值易耗品,由实验室每学期汇总一次,列出品名、数量与金额,经主管组(室)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主任批准执行。

2.单价在20元以下的低值耐久品,如部分玻璃仪器、石膏模型、标本等教具,由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组(室)负责人签字后,报主管主任批准执行。

3.凡属固定资产(单价2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报废,应由管理人员填写《仪器报废申批单》,再由教导处负责人组织有关技术、教学人员参加的鉴定小组,对淘汰报废仪器进行技术鉴定,经鉴定合理者,报学校主管校长批准,并由管理和财务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最后报县(区)级业务管理部门备查。

4.不管属哪一级审批报废的仪器,,都应将原仪器上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拆下备用。

**二中加强实验室工作的意见

1、仪器室所有仪器均要编号,并分类定柜、定位存放;帐册健全;做到帐册、标签、实物三统一;仪器室整齐美观,环境干净卫生。

2、妥善保管仪器,严格做到仪器室的防火、防盗、防漏电等安全防范工作;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专人管理、维护和操作。

3、教师因教学做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借用仪器,应预先提出计划,履行借用登记手续,按期归还;教师私用或单位借用,经有关领导批准方可借用,任何个人不得长期借用。

4、自购或上级调拔的仪器,要及时编号上帐、入柜,并向教师介绍使用,不得积压。对已丧失使用和维修的仪器,要办理报废手续。

5、实验人员如有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应严格按照移交规定,按帐点物,逐一移交。

**二中加强实验室工作的意见

1、仪器要分类编号、入帐,做到帐目、标签、实物三统一。

2、仪器要分科分类存放,标签齐全清楚,陈列有序,按要求做好仪器防潮、防尘、避光等工作。

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要严格按照《危险试剂管理办法》进行保管。

4、一切仪器的领用、借出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仪器的完好 情况。

5、仪器损坏、丢失,应由当事人填写“仪器损失处理登记单”,按有关规定处理。

篇2

关键词:中职生; 反学校文化; 成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42-002

对有些学生而言,学校并不是一个“乐园”。学校越想促使他们顺应主流文化方向发展,能有良好的表现和反应,却越会激起这些学生的不满与反抗:对校纪校规的故意挑衅,对教师的不敬,对教学要求的漠视,对附和学校主流价值观念的其他同学的敌视等等。可以认为,“反学校文化”的出现,是中职学生对现行教育及其构筑的“理想世界”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叛逆和逃逸。

一、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

1.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管教方式

职业学校行政人员及教师(特别是德育处的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为了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学校的要求,常常采用例行化的策略来管理学生。尤其是当学生违规时,学校老师或行政人员则会采取惩罚措施来维持秩序,甚至以“威权”的意识形态来威胁、命令学生,对学生加强行为控制。这样简单、更有甚者粗暴的管理过程,无疑就是一个企图用“权威”来威胁、要求学生,这种意识形态通常会被学生有意无意地发觉或洞悉,因此容易导致学生采取回避、退缩的策略,以摆脱学校的掌握。当学生之间连成一气时,可以与学校抗衡,采取反抗策略,公然表现出违规行为,无视学校的权威。

2.师生关系

在现实的教学中,他们的表现时常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教师也时常会给部分过格的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每班的问题学生至少十人左右,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那些成绩、表现相对比较好的学生身上了,对那些所谓的“差生”基本上不管不问,使他们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正是由于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极易造成自尊心较强的中职生对教师和学校的反感、抵触,从而导致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和主体价值观的排斥。

3.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

美国社会学者柯恩(AlbertK.Cohen)认为,当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学校的单一标准时,便产生了适应上的窘境。这些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因为“同病相怜”而结合在一起,并认同一套他们所能接受的价值体系或行为模式,此时,反学校文化的倾向就随之出现了。当前南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不像初高中那样追求什么升学率,但学生的ATA考试、市民英语考试、普通话考试、就业实习压力,让学习能力不强的中职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增无减,特别是近几年的江苏省的技能大赛,只要有获奖,就能证明职业教育的成功。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也造就了教师以所谓的证书来评价学生,以拿证为尺度来实现对学生的关心。在考核证书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证书成了对学生的“评鉴”,成了区分优等生、差生的标尺,甚至有学校根据证书数量及等级进行实习推荐,这也使得学业较弱的非“问题学生”对学习、对教师抱有不正确的态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慢慢加入“异军突起”的队伍,产生叛逆的行为。

二、消减中职生反学校文化行为的策略

对于中职生而言,“反学校文化”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压制”与“消除”,而是要进行一种有针对性的指引、疏导与帮助,使之成为一种学校文化建设、学生自我成长与文化自我建构的潜在的改进力量。

1.更新教育观念: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立足服务,人本管理

职校的生源主体来自中考的“失败大军”,“管理难、教学难”始终存在,毫无选择,也不容选择。惟一的办法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人施教,切不可采取“批量生产”这种低成本的教育方式,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如我校中职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探索“分层教学”实践研究;学校每年将12月定为技能大赛节,各专业学生都参与其间;团委搭建的个性化舞台:各种社团与各类才艺大比拼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还为后期的省市技能大赛、文娱比赛储备了较多竞赛人才。更会让所谓的“问题学生”找到能够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某方面被认可、被尊重的他们会重新定位自己、重新要求自己,怎还会把精力放在对立于学校主流文化的方面呢?

2.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

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以我校为例,每年安排专业教师暑假期间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实现“零距离”对接,参加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到课堂,更好的按照企业的综合需求,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可以及早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还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我校还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真维斯服饰、AO史密斯热水器公司等)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甚至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每年的3月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前往南京各真维斯专卖店实习,11月汽驾专业学生前往本市多家4S店工学交替等,实习时间3周左右。)同时学校把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等。

3.健全评价机制,促进中职生文化、技能全面发展

中职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处于学生中的低下层,被称之为“后进生”。事实上,除了天生弱智生外,每个学生都蕴藏着他特有的个人潜能,都有自已的特长,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学生把它充分地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以我校为例,对刚进入职校的学生,我们时常借助升旗仪式或班会课重新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他们自尊、自强、自信的心理品质。在教学管理方面,可实行选课制、学分制;在教学过程中,实行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合法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用多把评价尺子,不唯成绩、不唯各种考级证书,而是实行动态评价、多方面体现学生的成功。

学生的反抗让我们了解到,在民主社会中,一定会有冲突的存在,学校及教育人员应该运用正当的程序规范解决冲突,促使冲突成为民主发展的动力。这也提供给教师一个思考的机会,以便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吴琼洳.我国中学生反学校文化之研究:硕士论文,台湾:台湾国立高雄师范大,1995年

[2]彭小虎.反学校文化现象与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3]丁敏.师生冲突的文化因素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4]张人杰.校园文化与“反校园文化”[J]台湾教育研究,1994,(3)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视角 中职 定位 建议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我们解决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一方面发达城市和不发达城市在资金、教学、学校发展等各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以致出现“马太效应”;另一方面公办学校专业萎缩,民办学校势头蒸蒸日上。反思个中因由,政策、体制是一方面的原因,另外,凡是发达城市发展的好的学校,以及发展势头好的民办学校,都在尝试着应用企业管理理论。未来中职学校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果将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论拿来指导学校的发展,那将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下面将从企业管理视角下解读中职学校的发展定位问题,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战略与准确的定位。企业发展要有正确方向,要灵活地运用规模化和差别化原则,要坚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要有中长期目标,不要象空中的风筝、路上的出租车,没有远见、决心、魄力和毅力干不成大事业。定位要准确,定错位,劲儿白费。同样的,一个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市场已发生变化,连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学校要发展,定位很重要。定位是为了解决发展的方向、目标问题。

一、引入SWOT分析,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是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和策略的方法。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组织“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SWOT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分析直观、使用简单是它的重要优点。即使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和更专业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内外部环境因素,想要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脱颖而出,需要敏锐的判断和分析。战略是一个高端词汇,很多时候表述为愿景、远景,发展战略的提出需要建立在对环境和自自身准确认识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对自身有清晰精准的判断。

众多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大都一样:生源不足、质量下降、体制不顺等,丛生的现象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隐性的问题:很多中职学校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够准确,换言之,对学校的定位缺乏论证,往往是市场上需要什么专业也跟风去开什么专业,其表现为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个性和竞争力。真正的原因是学校没有考虑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凡是在这方面做过精细思考、严格论证的学校,在选择的时候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的取舍取决于是否真正去分析学校所面临的机会、风险、优势、劣势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因为每一个个体学校所面临的环境和阶段是不一样的,个性比较鲜明,所以需要认真地分析,如果真的这样做了,学校的各个发展阶段在相应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应该会形成非常吸引人的目标,学校的长足发展就有了一定的保证。

二、服务区域经济,进行精准的学校定位

从根本上讲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就业才是硬道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技能本领和较好的行为习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是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育人目标的实现,也需要环境的支持。我们发现,在上海、广州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中职学校办的还是很有特色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办的非常好的民办学校。研究这些样本之后,就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将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区域环境中来,学校的发展就定位为为服务区域经济,有的民办的学校干脆就是一条整完的产业链,比如汽车专业等。这样的对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准确的把握及利用,充分体现了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正常情况下,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以技能为卖点来找工作,找工作时会首先考虑在本区域就业。所以如果是将学校的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考虑多一些,环境分析做的深入一些,必然能在推动学生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三、做环境分析,错位竞争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环境分析在让学校有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同时,也有更多机会关注竞争对手――各兄弟院校。这用到企业管理中的错位竞争理论。

我们都知道同一物种之间的竞争是最惨烈的。这是因为相同的物种所需的生存空间和食物是相似的。可是,自然界中的物种和谐共存,就已经给了我们启示。在动物界,很多动物为了避免因抢夺食物造成的伤害,会自觉地规避开其他动物觅食的时间,或者改变对食物性质的依赖。不同的动物所需的食物不同,有吃肉的就必然会有吃草的,有白天出来觅食的,就会有晚上出来找食物的。这就是一种错位生存的现象。

学校也是如此,几个学校都跟风地办某些或某几个专业,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致大家于困境中。这时就要结合环境分析结果,需要错位竞争,这样才能在职教发展的春天里,在一个巨大的公共平台上,各自独立地唱戏,互不干扰,相互促进。也会让各个学校百花齐放,各展风采,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长久。

因为多年的职校一线工作经历,对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之前也比较关注中职学校发展类的问题,经过近期的学习,就想在一定范围内提出个人的一己之见。想用企业管理的知识解决现实的存在的问题,只是想做思路上的一些探讨,做一些理论上的尝试,如果能吸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做环境分析,对中职学校进行合理的定位,走差异化路线,产生错位竞争,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战略,或许会是中职学校发展改革中可以借鉴的思路。

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9-01

一、情感的内涵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态度与内心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作为物理学课程目标,这里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敢于探究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物理学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可靠的意识。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解析

第一点,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索物理知识。因此,我们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好高中物理的自信。和初中物理不同的是高中物理课在知识深度、学习方法、考试难度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应该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要把高难度的物理问题“一步到位”地摆在学生的面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经历物理知识获得的过程,从探索物理规律中体验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第二点,是在物理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同时让学生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我们可以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探索知识的热情,还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点,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正确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待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师本身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解。传统的物理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隘的认知主义框架之中。很多物理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学生刚学物理时对其充满了好奇,上课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随着学习的进展,面对一堆堆繁杂抽象的原理、公式,他们原来的热情开始消退,考试成绩逐渐下滑,最终会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转而厌倦物理课。因此,我们在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应将他们的范畴扩展到物理学科之外,正确理解培养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目标。

(二)合理利用有效教学资源,适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物理课本中,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资源很多,但教师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评价建议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学的评价对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和发展将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加强过程性评价,笔者试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篇5

1.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精神。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所谓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技能,还要能够具有创造性劳动的人。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2.加强教学细节的管理

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课堂,喜欢上教课的老师。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保持和谐、民主的关系,教师的教学方案应该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帮助和指导。对于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应该给予耐心和鼓励,使学生增加信心,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应该具有创新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为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导者,而不只是听众,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后可根据互动情况,将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反响效果明显的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存在问题的可以进行改进。

3.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

教学管理者应该深入课堂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写教案、备课、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氛围、课上的互动、对课堂突发状态的处理、教学态度、课后作业的批改等与课堂有关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从而提出问题、改进问题,将教学作为重点,对于表现优异的可以给予表彰,促进大家共同学习。对于教师的评估不能仅停留在学生的成绩上,因为学生有个体的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才是教育教学的重点。教师在科学的考核中才能发现自身教学的问题,及时地调整改进,才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是指管理者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激发被管理者的潜在能力和自主性,而不是依靠权力影响教师或学生。中小学校教师是中小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有力体现,打造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对于中小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尊重教师、关爱教师,让教师有信任感,注重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教师间交流的平台、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勇于创新,适当地给予奖励。教师应该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实践、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地发展。经常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得到学生的信任,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况,挖掘学生的潜能。

5.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计划管理

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学籍管理、校本教研、教职工考评教学设备管理和使用制度,中小学校在实施教学管理制度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发挥管理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这三种计划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合理有效地实施了调控,做到了各层次的落实,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对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6.校园文化的建设

文化是一定的群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思想、理念、社会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的整合。校园文化是学校良好风气的代表,它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关系,营造积极的校园学习氛围。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受到学校种规章制度的影响,和谐的、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发展,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心态。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结语

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应用

1.简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都是以主体的地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学生被动的学习和思考,思维不仅受到局限,学习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而以人为本所注重的是在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所进行的教学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首先是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合理的设置教学的内容,并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环境,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注重知识讲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学生发挥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实现课堂以生为本。

2.简述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践策略

2.1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目标

在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想要有效运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就应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并且充分利用“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对教学管理目标的优化和调整。教学管理既包含对教师教学的管理,也包含对学生的管理。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的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自身和教学管理工作间的紧密关系,积极自主的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来。并且也应重新审视自身与学生间的关系,主动放低姿态与学生主动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在互相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继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这对于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另外,作为校方也可重视“以人为本”理念宣传和教育工作,继而帮助学校全体教职工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同时给全体教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让教学管理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2.2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来讲,应将学生当作工作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将“以学生为本”理念,切实贯彻和落实到各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当中去,这也更加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并且也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以人为本”理念下,中行小学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校以及课堂表现,也应对学生校外生活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由于中小学生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导致其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及时引导、教育和管理。当学生在校期间教师不仅应做到传道受业和解惑,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学生之间建立互相信任、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实现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和校外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从而给予学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思想价值观念,让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具备针对有效性。

2.3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构建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体系

对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来讲,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是确保其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教学管理制度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机制,更是确保在‘以人为本理念下’,有效开展和落实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然而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科学合理性,通常将制约教师行为当作主要目的,继而严重制约了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的提高。“以人为本”理念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不足,切实提升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价值。学校应充分依据“以人为本”理念,构建起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体系,突出人性化管理的特征,让教师真切的体会到学校对自身的人文关怀,从而有效激发学校全体教师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于推动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篇7

关键词:中小学;教务;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于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它的提出标志着一个管理新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学校教学质量能否提升,关键看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水平能否提升,关键看教务管理。笔者认为,目前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务管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主要是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造成的。

笔者通过对我市一些中小学教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务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的弱化,教务管理制度精细化的模糊,教学常规精细化的缺失,对教师的培养、考核和激励的不科学。笔者认为导致中小学教务精细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如下:

一、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是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行政性教学管理模式,强调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权威性的法规实施教育管理,因此,它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等优点。但是它不是站在被管理者需要的角度,学校的常规制度、教师的继续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等都是从管理者需要的角度出发,官本位观念严重。行政性教学管理模式只能带来刚性的、权威性的管理制度,起初会十分有效,会增加学校管理者的自信。但是制度的刚性与管理对象的人性终究会产生矛盾,一味地强调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会激化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而作为管理者,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制定更严苛的制度,形成一种恶性的“逻辑怪圈”。之所以出现千奇百怪的另类制度,归根结底是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后,“最严校规”折射的就是教育理念的落后。

二、对师生的评价方式不科学

江苏省新课程改革实践变化最多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等方面。但在教学评价上依然没有突破旧有的、单一的评价体系,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还是升学率。在升学率这一指挥棒下,社会和家长将教育的压力推给了学校,学校推给教师,教师强加在学生头上。于是,学校所有的评价都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教师行不行,关键看成绩。因此,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再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再研究教法、学法,在工作中使用题海战术,慢慢地就变成了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书匠”,而非“专家型”的教育者。

为了能在各项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很多家长、教师和学生只关注智力的开发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忽视了道德教育。如果过分依赖单一的教育评价模式,必将损害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最终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教育事业。

三、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经验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并非首先在教育领域兴起,更不是针对教育问题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源于生产领域,它在企业推行及操作中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因此,部分教育管理者开始研究和探索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可能性。但学校精细化管理和教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什么,没有一个现成的、有说服力的答案。学校管理者没有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标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多的学校管理者将企业的精细化流程嫁接到学校管理中来,学校的各项管理事项能细化、量化的一律细化、量化,不能的也要创造条件细化、量化。这种用管理产品生产的方法来管理人才的方式,必然会增加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压力,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四、精细化管理的检查监督不到位

中小学教务管理人员有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和副主任以及各个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群体人数不可谓不精、不可谓不多,但是为什么教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并没有明显提高呢?绝大多数教学管理者因为学科教学的突出而成为学校中层干部,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没有放弃学科教学,每天除了完成自己分管领域内的事务外,还要作为被管理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就使得教务精细化管理的监督检查环节得不到保证,即使有检查与监督,也只是“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长此以往,教务精细化管理就有可能“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可避免地销声匿迹。

五、精细化管理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校园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理念、价值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的综合,它包含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载体,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纵观我市中小学的精细化校园文化建设,发现精细化管理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开辟精细化管理的舆论阵地,广大师生对精细化管理准备不足;二是没有形成精细化管理的共同体,师生被动地参与精细化管理,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被要求服从管理;三是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不够精细,无法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军.精细化管理在中学教务管理中的运用[J].社会心理科学,2011,(01).

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与探究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陈旧的管理思想

陈旧的管理思想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家长式”与“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部分中小学教育管理者虽然在意识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受整体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管理方法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不合理

在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标杆,而对于学生素质则没有很高的要求。如,学校管理人员为加强对教师的评估,突击听课,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督促教师的工作,实则引起了教师和学生强烈的不满,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管理人员应充分尊重教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的教学空间,重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教学管理方式落后

“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当前中小学主要的管理方式,缺乏个性化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式,如: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采用案、按照统一进度,采用统一考试试卷,这种教学管理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4.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在一些农村和边远的中小学学校中,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并不多,绩效分配的不合理导致师资力量的匮乏,不能进行科学的划分,即便是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成为一些教师的束缚,教师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在当前中小学学校中,为充实师资队伍,学校面向全社会进行招聘,应聘者大多为高校毕业生,缺乏教学经验,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二、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为基础,根据教学规律的特点,对中小学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结合教学实际来说,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能极大地促进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优质的中小学教育就没有祖国的未来,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研究从未间断,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区域地域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中小学教学管理具体操作方面也有较大差别。对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研究,应立足于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创新教学管理思路和教学管理方法。

三、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途径

1.转变管理思想,改进教学方式

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学校管理者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的方法包括:一是要“走出去、请进来”,争取更多地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观摩和学习,或者聘请知名学者和优秀教师进行讲座,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教学方式;、二是通过阅读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相关书籍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管理的能力。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学活动的整体组织者,要协助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的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助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符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学会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素质教育“科目多、任务重、课时少”的现状,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轻负担、少课时的教学目标。

2.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所必须贯彻的理念,这种理念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有效的推动力。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说,应将教师需求当作学校需求来考虑,是帮助教师成长,为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化素养提供有利的基础和保障。教育管理者要是鼓励教师充分发挥其教学主观能动性,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同时注意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学管理充分体现民主化,从而有效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教师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当前中小学教育环境来说,一些学校管理者过多地注重对基础设施等建设,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加强学习型校园的建设,为学生创造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交流空间,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这种积极的文化氛围建设并不是凭借一两个人的力量、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中小学教学管理者持之以恒和广大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质量监控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质量监控,能够有效地保障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监控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大多数中小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以领导评价为主,教师互评为辅,而学生在其中并没有发挥实质作用,具体的评价内容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制定奖惩制度的依据也是单一的根据班级成绩和升学率。笔者通过本地区所属学校的调查发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中,将学生评价真正作为考核依据仍少之又少,实际上,中小学学生尤其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学校教学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其评价应是极具说服力的。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监控的建设与完善中应更多的融入学生评价,以公正客观的评价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5.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于知识的更新是十分迅速的,尤其是对一些自然科学类、信息技术类知识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当前社会已经发展到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知识迅速代替旧知识,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存量,如果教师仍沿用旧的教学思路和旧教案,那么势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严格管理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加强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将培训工作落实到教师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四、结语

中小学教育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结合本地区所属学校的教学管理现状,对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进行探究,希望对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正雷.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J].新校园(阅读),2015,08:43.

[2]邓琳.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科技展望,2016,06:324-325.

[3]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4.

篇9

关键词:大学教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大学中的学习与生活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生活、接触社会、学习技能、发展特长的重要活动,而大学中的教学管理制度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重要知识基础上更好利用个人时间与空间的重要制度。因此,对于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它的制定与使用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要的出发点,并且能够在给予学生足够空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相关诉求,而这同时也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与中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最大差别之一。当然,一个健全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大学中的学习与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见,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是非常重要的。

一、目前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在人性化管理方面的若干问题

根据大量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多数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课程设置过于单调,二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缺失灵活性,三是忽视教学评价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而这三个问题都给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管理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1】。这是因为,当教学课程设置过于单调时,学生往往会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大学课程作为自己学习的负担,甚至抗拒相关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专业知识,还会阻碍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相关过程。而如果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并且教学评价没有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发挥其作用,那么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很可能无法更好的认识到其中的问题所在,从而使得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失去其原有的作用。

二、开展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

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大学往往是他们理想中放飞梦想的地方。然而,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部分大学生实际上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并没有较好的认识,并且也没有足够的热爱,与此同时,大学中部分必修课和专业课的设置由于过于严厉,因此学生往往无法对自己所热爱的专业倾注更多的时间与努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使得学生对大学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期待,同样,这一点也是目前我国部分大学中教学管理制度较不人性化的内容之一。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各个大学应该尽快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2】。比如说,学校可以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增加“二专业”与“专业调换”的相关内容,通过这些制度内容的增设,给予学生更大的自我选择专业与课程的能力,从而大大提升大学专业入学调配方面的人性化水平,并大大降低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失误的概率。

(二)促进人性化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的落实

在调查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多数大学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问题,往往会选择在学期末开展教学评价的相关工作,以期望学生能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更多宝贵的意见或建议。然而,部分大学由于相关评价机制建设工作的不完全,学生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往往不能充分的表达出自己对教学管理的真实看法,这一点就使得大学教学管理评价的环节形同虚设。因此,为了使得大学教学管理评价体系能够对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有更好的帮助,为了使得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更加符合人性化的原则,学校必须尽快将人性化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评价体系落实下去【3】。比如说,学校可以在开展教学评价工作时,将匿名教师互评、匿名学生互评、匿名师生互评、匿名管理者与学生互评、匿名管理者与老师互评以及校企合作评价等内容都融入到评价环节中来,从而从多方面看待一学期中老师、学生以及管理者的学习与工作情况,使得教学管理评价更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除此之外,匿名的评价方法以及围绕学生开展的评价方式还可以将学校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大大提升,从而更好的推动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转变的进程。

(三)增强大学教学中课程选择的人性化

想要使得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更具有人性化,那么首先就需要在教学中满足学生对学习的人性化需求,而大学里学生对学习的人性化需求往往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方面。因此,在促进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转变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该增强大学课程选择方面的人性化,而目前增强大学课程选择人性化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落实选修课机制【4】。比如说,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接触到更多与自己兴趣有关的课程时,可以将选修课的学分分为通识选修课和核心选修课两大部分,其中核心选修课的范围主要是对学生专业上有帮助的相关选修课,而通识选修课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选择,从而大大提升大学课程教学中的人性化部分。

三、结语

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对学生成长与成才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从多各方面,尽量使得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更加适应学生的成长,使得学生能够从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有所收益。

作者:任燕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任长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7.

[2]林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0.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校 财务管理 措施

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中小学校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会对学校的其他项目管理产生影响。在中小学校快速发展进步的今天,加强财务管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能够使中小学校在财务管理制度下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财政资金,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一、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现状

当前,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管理观念比较落后,中小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觉得财务管理无非就是结算账目、发工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财务管理并不是工作的重点,结果使得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不高,基础不够扎实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学校领导财务管理的观念之所以落后主要是中小学校的校长以及管理者一般是教师出身,他们的管理意识、方法等并不完善,将教学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有些中小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

与此同时,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当前中小学校的办学规模等逐步发生,财务管理以及内部工作等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和完善,主要是学校财务报销审批不到位,报销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文件公示给教职工,教师报账时通常是将发票交给报账员,给报账员的工作增加了严重的负担。在增添办公工具,设备时,申报、审批、报销等流程不够规范,很多时候购买的资产并没有做好物资登记工作。还有些中小学校没有固定资产、消耗物资的登记薄,固定资产及消耗物资的清查、评估不到位,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比较低,浪费现象严重。通常情况下,中小学校的财务信息公示内容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敏感性的内容并不公开,经济负责人的考核不到位,财务管理的随意性比较大。学校内部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没有科学依据,一些报账员兼职采购、物资保管、票据开具等工作,容易出现小金库的现象,不利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中小学校作为事业单位,是国家全额拨款的,学校日常工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财政对学校资金使用的评价很难开展,预算编制不能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不利于中小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要促进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顺利途径,必须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中小学校领导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思想基础。对中小学校校长、财务管理人员等加强财务管理以及相关法律规定的教育,强化他们的财务管理意识,明确财务的科学管理与监督有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转变重视教育、忽视财务管理的观念。中小学校内部应强化经济责任的落实,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明确分工,使所有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的开展工作。对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的通报,及时、严肃的处理违规问题。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控制度

完善学校的收入管理,中小学校的收入需要纳入到财务管理部门中,并进行财务管理和核算,特别是预算外的收入,要及时上缴到财政专户中,并开具票据,不能隐瞒这部分收入,避免出现小金库的现象。中小学校应严格落实和执行教育、物价等部门颁布的教育收费管理政策,将收费的标准进行公示,避免出现违规收费的现象。同时,中小学校的支出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将支出进行列出,避免不合理的支出,严格按照支出审批程序进行执行,费用应按照实际的情况列出,不能弄虚作假。根据“重点突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安排各项支出;树立勤俭办学的观念,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规范使用,合理支出。实现专项资金的监管,保证专款专用,避免资金被挪用。积极配合学校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保证学校财务管理的透明公开。

(三)加强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

中小学校应认识到预算编制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严谨,根据教育以及财政部门的定额标准进行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财务信息数据库,对中小学校班级、人员的相关信息,资产信息以及基期月在职人员人员支出信息等进行录入。根据教育发展的目标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积极收取各方面资料,听取意见和建议,实现收支的进一步细化。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按照项目、时间以及相关进度等进行支出,避免随意变更预算内容。保证年度收支平衡,避免出现赤字[4]。如果存在特殊情况要增加支出或调整预算,应上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核,保证决算的科学合理,数据真实、科学,为今后的预算提供依据。

(四)完善财产物资的管理

加强中小学校财产物资的管理,所有财产物资均按请购、验收、领用、保管、登记、使用、维修、处置等制度执行,每学期由财产保管员向学校领导汇报一次执行情况。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使用过程中杜绝浪费,对于盈、亏的资产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解决。

三、结束语

中小学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教育投入力度逐步提升,中小学校应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促进中小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校目前财务管理的现状,提高财务管理理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和财产物资的管理,减少不必要资金的支出,减少教育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顺利推进,为学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珊.陆美娟.高校槁细化财务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12(12上).

[2]陈秋云.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