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发展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a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an exampl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actual effect of 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Further explains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V5

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建立了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水利工程监控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对我国的水情和工情进行信息的实时监控与采集,初步实现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的自动控制和办公自动化等。

1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期内,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基本上是处在人工管理模式的水平,是根据相关人员在长期工作中所总结的实践经验,或借助于常规的工具、一般的通信手段和机电设备,采用手工操动、人工观测的工作模式,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等进行一定的掌控,及时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问题,包括各类表格的绘制,图像、文字等的编辑,控制各类工程建筑物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与要求,相关的管理模式与体制也要不断改革,由最初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初步应用,作为一般的辅助工具,变为以其为主的管理模式,做到文字编辑、通讯联络、编程计算等的全方位应用与普及,充分发挥其技术特性和系统的效益。

2 信息化系统管理的技术特点

2.1实时性

信息系统中数据传输系统和图文交换系统,可以通过双向全双工的自动拨号或者手动拨号来实现实时的通信功能。信息系统还可以进行水情信息的实时自动采集、水利工程信息的实时传送和实时动态显示。它可以对信息进行实时的分类、计算、打印、查询、显示、存贮等处理。

2.2智能性

信息化系统可根据计算机系统进行人工智能程序模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智能分类和判断,并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真正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同时,信息化系统还可自动控制水情、工情的动态监视方式。

2.3资源共享性

信息化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系统模式,它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实现资源网络共享,使各种水利信息在相关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中得到高效共享。

3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一般模式

以某一水利工程为例谈一下关于水利工程系统模式的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建设枢纽化管理系统由通信传输、计算机、视频监控管理等三个子系统组成,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拓扑结构。

通信传输子系统由程控交换、无线通信和综合布线等部分组成,主要为工程建设管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子系统提供专用传输链路。计算机网络子系统在局域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集数据库管理、邮件、多媒体通信和网络互联等技术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该枢纽工地在网计算机及各类网端设备已达40多台套,与常规文档同步建立的电子文档已成档1000M。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控制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等四个部分组成。

3.1前端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采集处理设备,由安装在现场的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全方位云台、可变镜头、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等组成。系统根据工程施工、管理范围的特点,分别在立交地涵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和工程建设处院内各设置一套WV-CP430高分辨率彩色全方位摄像机,通过配置H16Z7516AMS型全方位16倍两可变镜头和AD1240型或PIH-301型全方位多功能室外云台等设备,其视觉范围基本可以覆盖地涵全部,以及该枢纽全线施工范围,工程建设院内的前端设备在无遮挡的情况下,则可实现对半径300M范围内进行监视。前端设备至工程建设处监控中心的最远直线距离达3KM。

3.2 传输设备:作为图像和数据信号传输媒体,即:前端设备与集中控制设备汇联专用传输链路。系统除工程建设处院内前端设备采用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外,其余四个监控点则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3.3 集中控制设备:作为前端设备旋转方位、角度、焦距调谐和视频切换,以及图像检索、处理等专用控制设备。前端设备中全方位云台、两可变自动光圈镜头的控制信号通过YA100-PTM云台镜头解码器的RS-485总线传输。系统监控中心则根据该枢纽视频实际需求,另配置图像控制主机、YA100-AVSU视频切换矩阵、画面分割器和长延时录像机1台,主要用于视像信号的控制管理和画面切换、图像存储、多画面分割的控制等。

3.4 显示记录设备:作为视讯显示、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显示器、投影大屏幕和录像机、存储器、刻录机等。系统通过配置数台监视器构成电视屏幕墙,使值班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同时监视五个前端控制点的任意几路或画面分割的图像。另外,在建设处三楼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配置34英寸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1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检索、存储、控制和管理。

系统监控中心由一个主控中心和两个分控中心构成,其中主控中心具有最高权限,既能对所有前端设备的云台、镜头进行操作控制,也能对系统管理参数进行修改配置,主控中心在操作控制过程中心不能作任何操作。分控中心则根据管理职权设置不同权限。

4 现代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发展

4.13 S技术的应用。3S技术是遥感技术(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 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 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3S 技术的不断发展, 3 S一体化技术在水利数字信息化中越来越显现出其至关重要的地位。

4.2运用3S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可行性

随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高效的信息采集、科学的分析决策是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必然趋势, 这是3S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能充分发挥优势的前提条件。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 为3S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 多为动态监测、过程监测的特点。同时, 对工程建设信息数据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为管理层提供科学的计算结果和决策依据。而实时的三维3S 系统就能满足这些需求, 并且更为直观。

4.3利用3S技术测绘手段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处理

由于GPS定位系统具有定位精度高,实时定位速度快,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 ,全天候作业及全球地面连续覆盖等特点,在测绘上首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时动态(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的一种新的GPS定位测量方式。RTK测量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图根控制点、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生成电子地图。同时, 也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成果快速的进行施工放样。正是因为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淘汰了常规的导线控制测量的方式、施工放样的高程测量方法, 同时也为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奠定了数据信息采集的基础。3S技术的结合, 取长补短,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信息采集、处理的框架。将地形原始数据输入到GIS系统, 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 进而生成三维地面模型DTM(利用内插手段, 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TM)。通过生成的数字地形模型, 与虚拟技术形成的建筑物叠加整合, 可以实现整个工程布置的动态可视化。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对策

水利工程想要顺利实施,必须拥有合理的设计规划方案。水利工程设计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灵魂,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实施,达到经济、安全目的的保证。为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必须加强设计管理,认真研究方案、细化内容设计。

1 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工程设计是融合水利工程和景观设计的综合性工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工程的功能,还要重视景观的设计。然而,由于设计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设计报告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工程设计工作简单粗陋。任何一个水利工程设计工作都是沿着预可研、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过程不断深入、不断细化的。这一过程不但包括工程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的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也是方案进一步比较、深入论证的过程。但在实际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设计的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

1.2 工程设计技术经济观念淡薄。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工程造价中的“量”和“价”已经被确定了。设计施工图确定的工程造价中的实体消耗量是不能随意更改的,而工程造价中的“价”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随行就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但是由于设计部门考虑不周,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文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设计成果的经济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1.3 设计单位缺少为业主服务的意识。由于投资体制的改革,水利项目的开发建设实行业主负责制,业主对工程担负着策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资金增值保值的任务,这样业主就十分关心工程的成本控制和投资效益。目前的设计单位对此体会还不是很深刻,对业主的要求有时缺乏理解,在与业主发生意见分歧时,往往以规程、规范、上级文件等生硬的条文解答对付业主。

1.4 规划资料的缺乏、规划贯彻力度不够造成大量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影响工程功能的长期发挥及社会资源浪费。水利规划由于其专业性,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全等因素造成大量的规划基础资料收集不足,影响规划依据,规划成果偏少,设计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因一些急功近利的社会、市场行为的干预,规划成果的贯彻力度不够,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同时影响工程功能发挥。

1.5 水利设计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工作进展缓慢。水利工程设计由于受工情、水情、地质、地形、业主要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设计成果千变万化,客观上存在标准设计难以统一,程序受限制条件过多,难以推广的现象,现阶段设计工作中可采用的程序和标准图集较少,大大影响了设计效率,浪费设计资源,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

2 解决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的建议

2.1 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

规划是设计的基础,水利规划工作由于其专业性,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工作,大量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论证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合理、准确的依据。如何加大水利规划力度,完善水利规划范围,夯实水利设计基础,建议从以下“五上”方面着手:(1)思想上重视。各级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要从根本上认识水利规划工作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性,意识到一切水利工作的源头要从规划抓起,从而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把水利规划工作的安排放在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对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水利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2)制度上完善。建议将一些大的区域水利规划交到相关政府或水利主管部门,通过专家论证与认定后,上交政府审议通过,成为在一定范围具有法定约束的纲领性规划,让一切设计均依据于规划,从而在制度上保障规划的实施的合法性与严肃性。(3)资金上保障。由于规划工作的自身特点,短时间内不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而规划工作的进行,诸如大量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规划思路的反复论证、确定等等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与财力,政府与水利主管部门应专门设有充足的专项规划资金,从物质方面给规划工作保驾护航。(4)人才上培养。由于规划专业的长期性,一个较为熟练的水利规划人员的培养至少要有5~10年的时间,政府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应重视对规划人员的收益,长期组成有一定层次的规划人员梯队,保障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大力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与程序化设计进程

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软件和标准图集屈指可数,与相邻专业(诸如建筑、市政、交通等)相比,设计进度缓慢、周期长,严重影响工程的实施进度。大力推动水利设计行业的标准化与程序化设计的进程,对提高设计效率、节约社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展这项工作:(1)设计单位与高校或科研部门的联合。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与高校或科研部门挂钩,理论联系实际,使高校或科研单位研发的一些计算程序能与工程设计很好的衔接和认定,进而在设计行业进行推广。(2)调动设计人员的能动性,结合自身工作,参与一些小的设计程序的开发。设计人员是设计工作的主力军,对设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随着计算机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设计人员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也能熟练编写一些计算程序,设计单位应从政策上肯定、扶持、调动其优势,动手开发一些小的设计程序。

2.3 推广实施工程设计招投标制,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发展

实行工程设计招投标制,目的就是要引进竞争机制,使设计单位具有危机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精心设计、优化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督促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业主,适应市场化发展。现阶段已有部分水利工程在设计工作中试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结论

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民计工程,其社会影响范围广泛,设计责任重大,新时期的水利设计工作必须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完善制度化建设,加快设计的标准化与程序化工作,加强与相邻专业的联系,拓展设计范围,以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

3.1 水利工程也是环境工程。水利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必须保证其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本理念须与水利工程设计完美结合,在完成水利工程的同时应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3.2 建筑艺术须满足人的感观需求。水利工程应尽量依托自然环境,在尽量少的破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融入环境,将单纯的水利工程转变为水利观光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带动水利经济不断发展,实现工程、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3.3 现阶段,水利工程设计管理过于分散,设计方案仍存在不足,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以及设计理念陈旧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为了使我国的水利建设与国际接轨,必须通过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地培养人才、优化设计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改变现阶段的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建设出既节约成本,又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兼具满足人们感观需求的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1]张臣,范新忠.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3).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尝试关键未来发展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2.实际工作中的探索与尝试

   2002年,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我院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准水利科技与建筑学两种学科技术的契合点,引进建筑行业的先进技术,成立建筑设计所,将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学相关理论及艺术相结合,把水利工程设计与建筑艺术创作共融于水利建筑一体,先后在南京市六合区红山窑水利枢纽拆建工程、无锡市泊渎港水利枢纽工程、南京市雨花区中兴桥泵站工程、南京化学工业园雨水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设计及江宁区赵村水库水利工程景点和浦口区路南水库“佛手湖”等景观水利工程设计中,尝试实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思想,创造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文化与技术的交流与跨越,提高了水利建筑的环境价值,增加了设计的科技含量,促进了水利建筑的科技进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以及多项工程的设计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我们认为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的几个关键为:

(1)总平面设计

   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过去的总体设计中,往往只做水工工程位置图,而不做配套建筑和环境总体规划设计的传统设计模式,这样缺少了对建筑的合理布局和对环境的规划,总图往往有大片位置无设计内容,对这一大片空白区建设单位对其的使用和建设存在普遍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调整了过去老的设计模式,详细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环节,基于水利建筑一般坐落在城市边缘或离城市较远,常与风景区结合等特点,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间.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平面设计

   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

   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几年来,从多项工程的设计中我们体会到,水工结构与建筑艺术的配合过程,是一种磨合和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3)建筑造型设计

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水土保持

引言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其对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农田土壤的肥力也会受到水土流失的影响,造成土壤的沙化和石化,影响农业的产量,给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施工全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水土流失问题。

1 增加对农村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投入

资金的投入是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还有一小部分来源于水利工程当地的的居民自己筹集的资金,如果资金不是很充足的话,那么农田水利施工全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会受到严重影响。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都不是很高,因此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也就比较匮乏,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农田水利施工全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质量并不是很高的,因此需要加强对农田水利施工全过程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投入,对于资金筹集的渠道需要拓宽,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体系,合理和科学地调整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结构,从而提升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2 加强对水土保持的预防和监督工作

在管理农田水利施工全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监督机制,对施工全过程中的水利保持工作做到实时和及时的监督,从而有效的提高农田水利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完善需要统一规划当地的农田、道路和村庄体系,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构建良好的环境。另外,还需要完善全国性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体系,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同时更能够采取垂直管理的模式进行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

3 保护和涵养水源

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有助于提升水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也能够获取更多的生态效益,对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水土保持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进行植树造林活动,也可以大量的种植是树苗在沙化的土地上,实现林木将土地的覆盖,这样一来,能够有效的巩固土壤,还能够实现截留降水,提高当地土壤具有良好的下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从而改善了水土流失的问题,使径流的时间增加。如果遇到旱情比较严重的季节,那么还能够及时的补充河流的流量;如果遇到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那么其可以减慢河流的流量,对河流水位的功能具有较大的调整作用,极大的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涵养了水源。另外,水土保持工作还具有较大的生态服务的功能,对空气具有净化作用,有利于防护风沙。

4 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科技研究

要想加强对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的科技研究,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引进、自学深造等形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支撑。要主动将高科技同水土保持工作相融合,用科技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进程。在农田水利的水土保持工作上,要在关键环节采用先进的管理措施,对重点项目实施科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措施,尽快出台有关水土保持的技术标准,全力实施良种良法与高新科技以及先进管理的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水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已经取得的水土保持的成果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加大使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确定重点项目的推广计划,对推广经费要进一步落实。

5 充分发挥水土保持部门的作用

对农田水利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水土保持部门的作用。水土保持部门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原因,一是由于农民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直接受益人;二是农民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比较了解,能够认识到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三是由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有迫切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愿望,能够积极配合和参与农田水利的水土保持工作。尽管农民的文化水平可能达不到要求,但是可以通过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简单实用的技能。还要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主题,同时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如,养殖业、林果业以及蔬菜业等等。

6 要加强宣传的力度

水土保持工作能够有效地改善水土的流失情况,而且还能够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公益性工程,因此,这一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这就需要有关的单位以及部门需要重视群众的力量,结合群众力量一起来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可以借助广播、电视作用和影响,加大宣传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让每一位群众都能够意识到水土保持工作是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这样就能够增强他们水土保持的意识,自觉对地区内水土保持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还能够督促建设单位将水土保持的措施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力度与效果,真正地将水土保持的工作落到实处。

7 结束语

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水利工程作用的充分发挥,还能对环境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水平。不仅如此,做好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对我国各种洪涝灾害和旱灾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有利于维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水利工程所在的当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德利.浅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1):138-139.

[2]马丽,王晓云.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规划研究的意义[J].科技视界,2015(8):261.

[3]万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及解决措施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6):150.

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水利施工;土方填筑;施工;检测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 言

水利建设利国利民,这就要求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要求自己,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以求精益求精。

2土方填筑施工要点

2.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期间完成施工道路、施工用水、电布置、碾压试验、取土场土料试验和表层覆盖层剥除,施工机械、材料、人员的准备。堤基基面清理范围包括堤身、铺盖、压载的基面,其清理边界要超出设计边线30~50cm,清基后要进行倒毛、平整、碾压。在堤基开挖线以下的所有勘测坑槽和平洞,均要回填密实,勘探钻孔要封堵。

2.2测量放线

根据施工坐标控制点进行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根据施工要求放出中线、边线及水准控制点,每隔 30m 打边桩,作为施工控制断面,用白灰撒出填方边界。

2.3基底平整、压实

清除表土的基底用铲运机整平压实,经过自检合格,填报质量验收通知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为土方填筑施工作好准备。

2.4土料摊铺,推土机整平

(1)站身侧面及翼墙后回填土填筑:铺填作业要从最低处开始,按水平层次进行,不得顺坡铺填;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性料与粘性土料混杂,土料中的杂质要清除。(2)堤防填筑:①采用进占法将土料铺至规定部位,每层土料铺筑,必须在接到监理人员上土令后方可进行,严禁将砂(砾)料或其他透水性料与粘性土料混杂,土料中杂质要清除。铺料厚度和土块直径限制尺寸根据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每侧超出设计宽不小于30cm,以保证修整边坡后的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每层最大松铺厚度要严格控制在 20~30cm。

②分层摊铺、平整、碾压,根据每层填筑厚度、填筑宽度计算确定每米土料需要量以确定每米卸土斗数,以保证填筑厚度满足要求。填方段长度小于200m,全段摊铺,大于200m时,以每200m左右为一段填段。

2.5压 实

填筑料平整后,用铲运机沿路线方向进退错距碾压,直线段先两侧 后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路堤填筑时,每一层表面,做 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层当天完成压实。局部边角震动碾不宜施工的部位采用小型震动碾或打夯机夯实。

2.6质量检查

(1)质量控制与检查贯穿整个填筑过程。检查填筑料、检测含水量变化、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层间结合、压实后干密度或相对密度,以及边坡尺寸等,要达到设计要求。(2)施工中,每分层、分段填料经碾压后,用环刀取样作干容重试验,取样检查合格后,才能填筑上一层,回填土压实度不小于0.92,检查结果及时报送工程师。(3)填筑的位置、尺寸、标高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检测。

2.7结合面处理

(1)地面起伏不平时,要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所有作业面要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严禁出现界沟。(2)相邻施工段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间不可避免高差时,以斜坡面相接,坡度采用1:3~1:5。斜坡结合面需刨毛处理,再铺土跨缝搭接碾压,搭接宽度不小于3m。(3)在堤身的斜坡上填筑时,堤防横断面上的坡度陡于1:5时,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5,当削坡受到限制时,将堤身的斜坡开挖成阶梯状,有利于新老土的结合。削坡合格后,控制好结合面上土料的含水量,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4)下一层填料按规定参数施工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铺筑新料,在继续铺筑上一层新料之前,对压实层表面进行刨毛、洒水等处理,以免形成各层结合不良的现象。(5)分段、分片碾压时,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于堤轴线方向不小于0.5m,垂直于堤轴线方向不小于3.0m;分段填筑时,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上下层分段接缝位置要错开。

2.8削坡、整型

(1)边坡修整采用液压反铲进行削坡,初步平整,经挂线后,用人工进行边坡精确修整。(2)填报《填方质量验收通知单》。质量检验主要指压实度每层按规范用环刀或灌砂法取样检测,填筑的位置、尺寸、标高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检测。自检后,填报《填方质量验收通知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3道路路基填筑

3.1选择试验段

首先进行试验段,按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试验,通过试验验证备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的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的适要性,从而确定有关施工参数。试验路段成功并确定施工参数后即可展开路基层施工。

3.2道路路基层材料采用反铲现场拌和在压实

整合格的下层土上恢复中线,每10m设置中边桩,进行水平测量,用红漆标出松铺高程和设计(压实后)高程,测量过程中检查路基的路拱、平整度等指标,使其符合规范和图纸要求。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施工参数进行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

3.3杂物清除

在铺筑前将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全部清除,并洒水湿润,在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路基上铺筑垫层材料,垫层材料采用20t自卸汽车运输,采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人工配合机械摊铺,经过整平和整形,按试验路段确认的压实工艺压实并检验。

3.4施工工艺

(1)测量放样:依据图纸测量放样,放出控制中桩、边桩,标出混合料的松铺高程。(2)准备下承层:在已合格的下承层上清扫,保持湿润。(3)材料运输:拌和均匀合格料由1.0m3反铲装20t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按照松铺厚度、铺料面积、装车的合格料体积等,计算料堆的堆放距离;要求堆放均匀、整齐。(4)摊铺:提前进行计算,按测放的虚铺厚度,打出边桩、标注高程,用T140推土机摊铺,并人工整修。(5)碾压: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参数及压实设备进行碾压。(6)质量检测:各项质量指标达到技术规范的标准。

3.5连接处施工

两段作业连接处,第一段留下5~8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将前一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二段一起碾压。在已完成的垫层按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随机取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水泥土回填

本工程的水泥土回填主要为第3、4节翼墙回填水泥土、第 1、2 节翼墙底板下④层土挖除回填水泥土和路堤墙下回填水泥土。回填水泥土总量为2235m3。

4.1回填水泥土技术要求

换填区首先需挖至要求高程并清理干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换填的材料及掺合比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混入垃圾、杂质;要严格控制土料含水量,一般含水量为土重的10~15%。水泥土的水泥掺量约10~15%(重量)。要选用有机质含量少,能与水泥均匀混合而凝固硬化的土壤,土料采用粉质粘土。水泥选用 32.5 级,不得受潮、结块。凡适宜饮用的水均可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及污水不得使用。在施工前 14d 完成水泥土试验,配合比要满足设计强度和经济性两项指标。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土料、压实度、水泥掺量、含水量等指标,确定合适施工工艺。

4.2水泥土回填允许偏差(见表1)

表1水泥土回填允许偏差

注:1.每层土厚度要先根据压实方法试验决定;2.压实干密度的检测也可用钢筋贯入法,但其贯入度要通过试验确定。

5结论与建议

水利工程土方填筑施工,基本上应按照以上要点来进行;如有需要变更的地方,应先报监理与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审批。另外,由于土方填筑施工对环境及天气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还应注意雨天与低温时段施工。

5.1雨天施工措施

下雨前要采取措施,防止雨水下渗,及时压实作业面,并做成中央凸起向两侧微倾。当降小雨时,停止填筑,并加以覆盖。雨后恢复施工,填筑面要经晾晒、复压、刨毛处理,必要时要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填筑面含水量调整至合格范围,才能复工。

5.2低温天气施工措施

土方填筑一般不在负温下施工,如具备保温措施时,经监理人批准后方可在不低于-5℃的情况下施工。在负温条件下进行填筑时,取正温土料,装土、铺土、碾压、取样等工序,采取快速连续作业,土料压实时的气温必须在-l℃以上。负温下填筑时,粘性土含水量不得大于塑限的90%,铺土厚度要比常规要求减薄,或采用重型机械碾压。

篇6

东昌府区是聊城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254平方公里,辖八个镇、两个乡、十个街道办事处、两个工业园,共994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4.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4.79万人,占全区的72%,耕地面积118.88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水利建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建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东昌府区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东昌府区水利工程已基本形成了以徒骇河、马颊河和位山引黄灌区一、二、三三条干渠为骨干的水利工程排灌网络。徒骇河区境内长度47公里,流域面积816.4平方公里,马颊河区境内长度36.6公里,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七条排水支流总长度119.3公里,支流以下排水沟105条。位山引黄一、二、三干渠区境内长度分别为76.9公里,分干支渠56条,支斗渠600余条,区内各类配套建筑物3700多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以上。现有大中型泵站11座,小型泵站30座,初步形成了东部以孙堂干渠为主线、西部以扬水泵站为龙头的引黄灌溉体系;现有7条主要排涝支流,排水支沟56条;农田基本建设各类配套建筑物3000余座;东昌府区现有灌溉机井14426眼,管灌、喷灌、微灌灌等项节水灌溉工程各有5.175万亩、0.15万亩、0.09万亩。

2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区域内的排灌基础设施因修建标准低、使用年限过长东昌府区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出现了工程修建标准低、配套不健全等问题,由于长期的只重运行,不重管理的现象,而致使工程设施普遍存在渗漏现象、老化严重,工程效益衰减农田灌溉用水率得不到保障,致使农作物减产,农民减收。

2.2由于缺乏资金的有效投入渠道,前期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工程质量差、老化失修等问题未彻底解决,再加上后期维修、保护等日常管理措施滞后,现有的蓄水能力已经远不能满足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2.3工程运行长效机制难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没有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只重建设不重管理的现象又普遍存在;管理中的权属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一直未解决,部分工程因管护不当,损毁严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不便。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3.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为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损毁日益严重、渠道老化、灌溉水利用系数不高等现斛,东昌府区于2010年就着手于全区的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安全保障、生态示范、节水高效”的目标,建立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现代农田水利体系,并将根据规划逐年对老化失修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使灌溉保证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确保区域内农田的水利设施全面覆盖。

3.2建立健全管护制度

在加强主管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与技术指导的前提下,应先做好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将农田国水利基础设施牙用村集体所有,明确产权。其次,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充分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因地制宜地把路、林、井、电、管道、沟渠、桥涵闸等的看护有机的结合起来。深化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要按照有利于工程管理,有利于建立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有利于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护主体与责任。对公益性较强,经济效益又不明显的农田灌排,建立基层用水户协会的方式,强化农民群众作为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形成以用水户管理管护为主、水利部门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建的好、管得好、用的好。

3.3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程质量

为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工程招投标制度,确定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开展施工监理,严把工程质量监督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实现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真正解决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结语

篇7

1大坝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保障

分析我国的现状,就会发现能源问题日益严重。像是常见的煤炭,天然气以及石油等等的能源正逐步的面临枯竭的状态。照目前的状态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能源枯竭。基于这种状况,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能源本身的传统的发展结构,大力的发展可以再生的能源。目前来看,我国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的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照现有的科技程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就使上述能源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照目前的状况来讲,世界上大约五分之一的电力来自于水利发电,相比较其他能源再发电方面的表现还相对较差。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水电是当今应用面较广,技术较为先进的能源,有很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流域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城市和人口最为密集、社会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在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00多年间,长江曾发生大小洪灾214次,平均约十年一次,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防洪是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有效地拦蓄长江上游的洪水,使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从而保护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免受洪水威胁。

2存在的弊端

2.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三峡地区的地貌属于显著地石灰岩。因此建设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解决石灰岩问题。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2.2还有一个很显著的矛盾就是,大坝建设引发的移民以及耕地占用等等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原本就已经很严重的人地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的恶化,同时由于迁移带来的植被破坏以及水土流失现象等等,使得此地区的生态变得更加的恶化。

2.3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地区的污染加重。

2.4三峡工程将改变库区及长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就会影响到一些很珍稀的面临灭绝的物种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不利于鱼类等的繁殖发展。

2.5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河道出现冲淤变化;对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低洼农田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有一定影响;下游河口的海水入侵危害有可能增加。对上海的影响尤其明显。

2.6建坝使得原有的水面提升,就会淹没一些历史文物,同时还会影响到原本的自然景观。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任何一个水利项目的发生都会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效益。其中最为显著地就是移民以及泥沙和生态问题,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经济发展。我们建设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但是如果在施工前没有做好有效地分析,就直接进行,那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弊端大于优势。当我们把一个工程真正的做好之前,一定要充分的分析好它存在的优势以及劣势。进我们最大可能的降低给我们带来的负面的影响。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水利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现象,他是一个关乎社会很多方面的综合的物体。要想做好水利,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不可否认,对水坝利与弊、是与非的审视,反映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对于事物多方面的认识。但是,我们应当把这种审视是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水坝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对于每一项具体的工程而言,必须根据水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不同进行辨证的分析之后,用科学态度作出决策。对于那些优势多过劣势的工程,我们应该积极的修建,而相对的对于那些劣势比优势要大的工程我们进可能的避免。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坝工程,应坚决反对。只看到水坝的“利”,而忽视了水坝的“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掠夺行为,同样,过分夸大水坝的“弊”,反对在一切河流上建水坝,反对一切水利工程,决不是对待水坝应有的态度。

3总结

篇8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工程建设;管理

前言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要打破这个不利的格局,探索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仍然是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

1.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项目法人

(1)项目法人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少,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项目法人代表大多为单位行政领导,不是专职人员,缺乏建设管理的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且组织机构大多缺乏专职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

(2)对项目前期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工程勘测设计不细、深度不够,造成建设期间工程设计变更增加,使工期和投资难以控制。

(3)技术负责人技术职称低,缺乏工程技术管理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独立处理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不熟悉工程评定和验收程序。

(4)工程项目标底的编制不科学、评标和合同的签订存在缺陷,为工程建设管理埋下隐患。

1.2招投标的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严重。

1.3工程监理单位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最后致使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1.4施工单位

(1)有好多水利施工企业设备折旧补偿不足,或折旧款不能专款专用,设备更新缓慢,部分生产设备技术水平极为落后。

(2)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缺乏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不熟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不能有效落实“三检制”,无岗位证书的农工大量涌入水利施工企业,造成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

(3)成本核算不精,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的单位有人才、设备、场地等各种优势,但除满足本单位施工外其余时间就是坐等,未能利用这些优势,搞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培训、咨询等。

(4)经营单一,多数施工队伍不跳出土建、安装、土石方、基础、构件厂等圈子。对工程,不讲特点,大小都是不分层次的统管,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科学的计划、高度的管理,从而造成了设备、劳力、材料的浪费,使单位工程成本加大,效益不高或一转包了事。

1.5勘测设计单位

(1)勘测设计单位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意识不强,对工程项目没有本着安全、实用、经济的原则进行精心勘测设计,精度和深度不够,漏洞、差错多,导致设计变更增加,投资和工期难以控制。

(2)工程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把关不严,施工图纸中的尺寸、高程、工程量与工程现场实际不符,个别施工图纸出现低级错误。

2.对中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建议

2.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规范和约束其行为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2.2加强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管理,提高监理人员素质

要求监理单位严格的按照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施工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工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关键部位、隐蔽工程施工必须全过程的旁站控制。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大的质量问题,比如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等,要求施工单位必须返工处理。总监、监理工程师的月出勤天数不得少于20天。政府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对违规单位进行通报、限制招投标等行政制裁,对不称职的监理人员可吊销执业资格证书。

2.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尽可能的将设计图纸上出现的问题彻底解决,避免因设计图纸问题影响施工质量。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2.4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发挥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通过融资贷款、BT模式、争取上级支持、吸纳民间资本等方式,用好“五块钱”,建立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①可根据水利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省人大议案和省政府专项,着实加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②可利用水利规费收益权形成的现金流,建立了水利资金融资平台抬台向银行融资。③为了解决个别地方水利建设自筹资金不足的“瓶颈”,跳出“钱投得越多烂尾工程越多”的怪圈,积极鼓励和引导自筹资金不足的地区实行BT模式,推动地方政府、施工企业和金融机构三方联动,积极拓宽投资渠道。④可通过土地资源拍卖、以地换堤、水利工程经营权拍卖、社会捐资等形式,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如:拍卖水利工程冠名权筹资用于堤围加固,创造了由企业来投资修堤的方式,企业受益,惠及当地。

2.5加强工程预决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为加强资金管理,具体过程是:应该邀请财政、审计等参与监督,当设计变更量超过10万元人民币时,必须向政府申请后,方能进入工程结算。现场业主代表及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做好现场签证工作,防止施工单位故意虚报、多报,增大工程量。对施工项目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应该定期的监督检查,防止其将资金用于非本工程项目,导致资金紧张,影响工期。通过加强预决算管理,确保工程严格按照计划和施工图设计进行施工,确保资金的正确合理使用。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该编制好竣工结算以及有关的资料,并上报业主审查,然后再由财政部门或者审计部门进行审定。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做好财会保障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2.6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违规违纪

为实现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和创建优良工程的建设目标,要求加强廉政建设采取从源头预防和监督,建立健全制度,堵塞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力争做到在工程建设中“不能”腐败。①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廉政建设责任。②明确项目法人是工程建设的直接责任者,对整个工程建设负总责,做到责、权、利统一。③以公开、规范招投标选择中标单位,预防和减少工程发包中的腐败问题。④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大力推进廉政工程、阳光工程建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生态水利

一、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样,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的,而这样使得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直接的破坏,导致河流局部形态的均一化和非连续化,最终杀跌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得到了改变。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有所改变,特别是对水库的建设。水库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特性加上外界太阳的辐射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并且由于在太阳辐射下增大了水面热量辐射值,从而使得蓄水后的坝前水温要高于天然河道水温,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第二,影响河流的水质。河流水速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而减小,因此,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受到了降低,致使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第三,影响气候和地质。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2、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大量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建设必然会使得施工占地而破坏大量的植被,影响了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并且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和污水将会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道中,使得河道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改变,河道岸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被恶化。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导致大量动物的被迫迁移,使得该区域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3、对当地土质的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通过建坝蓄水、打通河道等方面保护农业用田免遭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损坏。同时,通过雨水径流过程中的相互补充调节极大的增加了土壤中水分含量,改善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在水利工程的运行中,上游河流带来大量的泥沙等沉积物导致库区水位不断上升,引起库边周围地下水位的上升。再加上库区周边的气候发生变化,气温有所升高,加大了水汽蒸发量,由于库区周围土壤中的含水量明显增加,这就造成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4、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对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在我们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1、强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遵循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正确分析人类、自然、工程之间的联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处理,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小,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双赢局面的实现。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的一致发展,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到施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的全面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2、强化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资源的综合运用与循环再生就是生产资料的应用。在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可再生循环施工材料的充分利用,结合循环再生原则,对施工垃圾展开相应的处理,实现变废为宝,有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利用废渣填充沟地,降低水利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3、强化施工与环境互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可以与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协调发展,实现互补,建立平等的关系。比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会利用一些土地资源,进行工程基础施工,挖出一些废渣,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的运用,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在工程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进行一些生活场所的建设。如果单独考虑这两种情况,就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将两者进行综合考虑,就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共生利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还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生产成本,实现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4、合理利用主体空间。主体空间利用指的就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总体布置施工区域空间组织出现问题。在合理利用主体空间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施工现场土地资源的规划,控制水流流速,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水利工程施工的全面规划,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保证水利工程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应从长远出发,从生态环境的全局着手,通过科学规划和指导、河流综合管理以及传统除污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满足社会经济和利益需求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生态因素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生态水利工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将生态管理融合到项目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法律法规;立法质量

0 引言

水利建设执法是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水利工程健康发展,确保项目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维护正常工程秩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随着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既面临着问题与挑战,更面临着机遇与发展。执法人员要充满信心,鼓足干劲,努力改变目前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促进水利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水利人员的执法水平,使水利执法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促进和保障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水利建设执法的现状分析

1.1 传统水利建设观念的延续

长久以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都是由当地水利局所直接管辖的,水利局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监督以及管理,这样一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监管与执法,工程的质量全部靠施工人员的自觉。再加上在当初立法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管并没有法制化,没有完善的法律条文能够保护对水利工程项目的监管执法。尽管这一切随着我国执法体系的完善在一点一点地得到改善,但目前为止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不足。

1.2 监督执法主体还不明确

正是由于水利工程法制管理上的不完善,导致到目前为止,水利工程的监督执法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执法主体。尽管相关的管理条例规定了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但其只负责程序上的管理监督,并不具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权力。因而对于相关的违规、违法的单位的处罚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执法主体,使得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执法力度大打折扣。

1.3 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于相关法律的完善与修订,近年来相继出现了一些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当一部分法规由于制定或修改的周期过长,根本不适用,无法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甚至在一些法律规定中还存在着冲突,这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执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此外,由于许多水利方面的法律的制定是基于全国的水利建设状况的,因而在一些地区就显得比较不适用,在实际的施工建设执法中就会比较难以掌控。

1.4 监督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执法才刚刚走入正轨,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是一些地方上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没有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独立出来,且其中一些执法人员并不具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能够完全的掌握,相关业务的水平不够高,对于基本的执法流程还不够熟悉,对于正常的水利工程建设执法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

2 加大水利建设执法力度的途径浅析

水利建设执法存在的种种问题亟待解决,要想提高执法力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树立水利建设法治观念

树立水利建设的法制化观念是指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律,将水利建设执法法制化,将其纳入到法律管理的范畴中,从而使执法更加规范有效。在水利建设中是离不开水利建设执法管理的,一项水利建设工程,如果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必然会对工程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工程的施工效率、工程进度、工程安全,还是工程最终的质量都会大打折扣。而将水利建设管理法执化,将其与水利工程一体化将有利于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助于加大水利建设中的执法力度。水利工程建设执法主要的目的就是使水利建设法制化、规范化,提高工程的质量。其主要是针对工程的施工单位的,以此来加大对于工程建设中各项技术的审查,从而达到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目的。

以法治的观点来进行水利建设的管理,来加大水利建设执法力度,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将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这就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后的发展方向,也是水利工程建设执法最主要的任务。

2.2 提高水利建设立法质量

正如以上分析的那样,我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许多法律法规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如法规之间的冲突、一些概念方面规定的不够准确等。因而要想提升水利建设执法力度,首要的便是在立法层面上规范化,提高立法质量。当然,在一些相关的国家法律还没有修改的情况下,地方的立法机制可以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相关的地方法规进行修订,使其细致,明确相关的执法权以及执法主体,并针对地方水利建设的特点来制定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从而使水利工程建设执法有法可依,提升水利建设执法力度。

2.3明确水利建设执法机构

水利建设执法管理的主体不明确一直以来也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水利建设中主要涉及三个机构:水利建设管理机构、质量监督机构以及水政监察队伍。其中水利建设管理机构主要的是负责工程的日常管理的,质量监督机构则是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而水政监察队伍则根本没有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因而,要想提高水利建设执法力度,科学的对三个机构的职责进行划分便是不可忽视的。三个机构各有其特长,但是他们都不适合单独负责水利建设执法,要么是因为人员不够,要么是因为专业知识不对口。因而找到一个合适的机构来负责对水利建设的执法就显得十分迫切。水利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在对工程建设的监督过程中,需要界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工程有足够的了解。考虑到这一点,可以将水利建设执法的任务也交给水利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在其部门下设定一个专门负责水利建设执法的执法小队,当然,执法小队的执法并不是以水利建设质量监督机构的名义进行执法的,还是以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进行执法,也仅受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这样一来,便很好的将两个部门联合起来了,使得水利建设执法更加规范。

2.4 创新水利建设执法机制

仅仅解决了以上的这些问题还是无法提升水利建设执法力度的,还需要对执法机制进行完善创新。对于水利建设执法而言,最主要的问题之一便是案件的发现较难。一般而言,水利建设执法中的案件来源主要靠群众的举报以及从日常的管理检查中发现。而正如我们所知,在水利建设中的违法行为一般而言都是隐形的,而且专业性很强,仅靠群众的举报几乎很难发现什么。所以,要想增加对于案源的发现便要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日常管理,加大检查的力度。其次便是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执法时的取证向来是一项难点,还有执法的成效,也一直是一个困绕的问题。这些都表明现有的水利建设执法机制已经无法很好的满足如今的水利建设执法的需求了。创新水利建设执法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只有找到新的执法机制,才能解决在水利建设执法中的种种弊端,才能真正加强水利建设执法力度。

2.5 建立水利建设执法责任制

虽然水利工程建设执法过程中存在许多难题,但绝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放弃了水利建设的法治化管理。为了水利工程的长治久安,为了水利工程为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保证水利建设的安全和质量,为了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率,水利建设执法必须迎难而上。在建立起水利建设执法队伍后,可以参照水政监察队伍的管理方式,建立水利建设执法责任制。水利建设执法责任制的内容比较广泛,特别是在建立执法激励制度、执法程序制度、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执法监督检查制度、评议考核制度等有关制度上要有新突破,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使各项制度能够真正适应当地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如果将水利建设执法队伍作为水政监察队伍的一个分支或成立综合执法机构,则水政监察队伍的这些制度自然适用于水利建设执法队伍。

3 结语

水利建设执法管理不仅仅是一项制度,更是对水利工程质量的一项保证。只有不断加强水利建设执法力度,使水利建设法制化、规范化,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才能更好的满足各项工程建设的需要。当然,在水利建设中要注意的不仅仅是执法这一方面,同时还要加强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日常管理以及质量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水利工程项目质量这一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