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

篇1

一、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第一环:预习检测

1.学生预习。利用每天的预习课完成《学案导航》,初步掌握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互查。安排在上课前两至三分钟。由小组长或学科承包人负责检查,并将未能保质保量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名单交到课代表处,由课代表汇总交给老师。若在老师抽测过程中发现有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任务,则追究检查人的责任。

3.释疑解惑。在上课铃响后,老师要求学生们拿出学案导航,询问学生们在预习中遇到什么问题,由学生主动举手提出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讲的问题。

4.抽测效果。安排在上课开始后的三至五分钟。检测可分为原题抽测和拓展抽测。原题抽测主要是《学案导航》中原题,拓展抽测主要是预习内容的变式或拓展内容。

第二环:问题探究

1.基础性问题。目标指向一般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与预习问题不同点在于:形成体系、精细加工、渗透学法指导内容。难度较低,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老师进行巡回点拨和指导。

2.综合性、思辨性问题。目标指向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与预习问题和基础性问题不同点在于: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思想,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和综合运用,主要培养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论从史出等方面的能力。这部分以老师讲解为主,穿插学生讨论和展示。展示的过程中,本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及时质疑、纠正或点评。

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的问题(包括超出课本范围或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不直接地回绝,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不批评,转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3.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全班表扬,并分析问题的价值,进行具体指导。

4.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不宜在课堂上展开。根据分层教育的原则课后讨论。

第三环:巩固练习

1.采取递进式练习设计。巩固练习一般采取预习题和课堂例题的变式题。

2.题量一般控制在8~10分钟。题目一般采用学案导航上的练习题,不同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做一些必要的删减。

3.五分钟左右的练习讲评。精讲为主,只讲评那些学生在练习中的共性问题,个别性问题一带而过,一般不采取整条题目都讲的方式,而是讲解关键步骤和突出性的问题。讲评的重点在于评,可吸引学生互评,展示部分学生优秀的或有独特见解的答案,并给予表彰。讲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弄懂、会做、做对、拿全分。

4.布置作业。指明学生晚读早读学习内容及检测方式、整理课堂笔记、预习下一段内容、订正课堂练习中的错误、做课后实践性课题、收集有关资料等。一般要做到有布置一定有检查、有反馈。

以上就是近期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初探结果。

二、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没有预习或很少预习,这大大影响“三环教学”的效果,因为预习是第一环,是基础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原因有:思想重视不够;没有预习时间;教师检查力度不够。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提升。“三环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自主探究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但由于长期的习惯等原因,在这方面学生还有很大的欠缺。

3.教师教学方法、思维的转变还有个过程。“三环教学”法要成为基本的教学法,有赖于我们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只有教师教学观念变了,才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也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2

一、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里,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的源泉。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其次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搞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开始喜欢物理了。

四、统一要求、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成绩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重点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鼓励、倡导他们超前学习,指导他们适当拓宽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深度、提高学习难度。特别关注有学习欲望但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经常表扬他们的进步,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热情,再循序渐进地指导他们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巩固知识的技巧,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付出总有回报”,由“门外汉”逐渐开始“入门”。

五、大胆尝试教学改革,使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年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我深知科学探究是增加学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探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教学中多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设探究情景,若器材不足或没有器材,我就自制或教学生自制,起初探究课很难把握,课堂感觉有些杂乱,经一段时间坚持发现收获较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明显增强,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以后的教学中老师比较轻松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易犯错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26-01

历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教育家和历史学家认为“不学史则不能明智”。历史是人类先民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和创造出的优秀物质财富,这些历史经验的遗留和物质财富的保存,使后人能总结先人的得失,少走弯路,创造美好新生活。当前我国倡导素质教育,本世纪初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总结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开启新的评价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过程中易犯的错误,总结得失,为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评价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便是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识记,这一错误评价方法的根源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过程中将学生的分数视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指标,考试过程中分数高则被视为好学生,反之则视为不好的学生。如何才能获得评价过程中的高分数,问题出现在现行的考试大纲和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中,两者共同构建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知识结构,只有充分识记,才能在评价过程中获得优势地位。因此,从高中历史教学一开始,我们教师便将学生引入了知识评价的泥潭,而忽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评价,则会促使历史教学以传授历史知识为主,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合作精神养成等等问题均很难涉及,这也促使时下很多高中学生反感、不愿意进行高中历史学习,使高中历史教学由于评价不当,处于尴尬境地。

二、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中过于注重“他评”,忽视学生“自评”和差异的存在

由于受上文所谈的知识性评价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趋向于甄别学生好坏和判断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而评价的这把尺子则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也就是“他评”,而评价中尺子的具体内容如历史知识、历史现象等的出题人则又是教师或者国家,在看似合理的评价手段背后,暴露出我国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过程中过于注重“他评”而忽视学生“自评”的现实。在国外的教育实验中,评价已经发展到第四代,而对于学生进行甄别和判断的“他评”是最为简单和粗暴的第一代评价,这类评价不顾及学生的感受,通过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小,已经逐渐被一些发达国家弃用。而在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还将这样的评价方法视为珍宝,无形中破坏学生的内心感受,对于培养市场经济需要的竞争人才无益。

三、现行高中历史教学将评价视为开展教学的目的,为评价而评价

时下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评价而评价,视评价为骄傲,将分数高的学生视为教学的收获。其实不然,学生学习成绩的构成是一个综合体系,包括学生智力水平、努力程度、以往的历史知识、考试发挥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等。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分数的取得,教师的教学因素并非是唯一要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是教师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退避教材教学转而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收获教学成绩。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师视评价为目的,将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的目的都放在学生分数的取得上面,其实这样做反而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评价仅仅是一种手段,并非是目的,如果将评价视为教学的目的,则会将高中历史教学引入歧途。

因此,为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需要教师摒弃一些评价中常出现的错误,以人本主义教学观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左彩英.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0,(11).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是过去的事实,学习和认识历史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了历史,才能感知历史的荣辱,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能在内心中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新课程改革给推广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探究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做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给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一、 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自身素养不高及缺乏有效教学手段两个方面。在教师自身素养方面,许多教师没有积累足够的历史知识,致使不能通过不同的角度讲解历史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深层次的理解历史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这一历史知识点时,如果历史教师不能明晰的掌握我国古代所用的工具,也就无法将此处的历史知识与所讲述的古代不同农业政策相连接,只能将书本上生硬的知识点讲给学生,而且不能深入的挖掘一些潜在的知识点,致使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历史知识。如果教师没有积累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仅会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还会将学生带到一种“不知所云”的教学环境中,这样对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有效性非常不利。

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多数教师的教学仍采用板书教学,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单一的板书教学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中的时,需要给学生讲解许多的事件,而不同的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间不同,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采用表格总结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历史事件及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前对不同事件做好分类和总结,课堂上做出详细的讲解。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可以节省很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上。

二、 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提高教师自身教学素养,把握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培养自身教学素养,为此,教师应针对所要讲授的历史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积累。教师可以通过翻阅文献及网络搜索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点,也可以旁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与优秀教师的对比,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提高自身教学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应要认真的分析课程标准,明确哪些知识点是要求学生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要求学生记忆的;然后根据课程的标准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的体现出教学的重点,做到有规律的讲解历史性问题。例如,在讲解“在中国如何传播”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的目标、历史性问题、教学方法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述中国思想解放的阶段及出现的关键性人物,让学生自主探究各阶段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选用有效地教学手段教学

与初中历史知识相比,高中历史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论性,根据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应选用新型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课程的改革。针对一些抽象的理论性问题,可选用一些教学手段,将理论性问题转变成形象性问题,方便学生的理解。目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导入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我国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选用一些热播的明清古装剧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电视剧的讨论中对“君主专制”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再根据这种现象分析其中的本质性问题。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将一些理论性问题形象化,进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历史性问题。

三、 总结

高中历史是学生整个历史学习重要重要部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平台。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当前历史教学出现的问题,并不断的探索有效地教学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讲述的历史知识,进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薛振军.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阅读

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288-01

高中历史是对世界以及我国从古到今的社会发展进行系统性教学的科目,是学生掌握社会发展规律、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是学生面对高考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上好高中历史课,是每个历史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高中历史教学朝向“生本位”发展,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

1、要求教师转移教学责任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和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担负了几乎全部的教学责任,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程度、历史思维发展的程度以及考试成绩的高低,几乎全由“老师教的好不好”来决定。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将教学责任转移,即要求学生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性发挥空间。

2、要求教学符合学生发展实际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点在于教学本身是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一切超出学生领悟能力、学习能力的教学,都不能说是尊重学生的教学,是以客观的教学目标实现为目的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就必须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还应该使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形成自主的、深刻的认识。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实现的途径

1、引导学生自编教材,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高中历史教材是由教育部编写的,教学大纲是根据教材而定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单纯围绕教材进行,那么就很难引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很多历史教师采用“抽课”的方式请学生讲课,这虽然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但是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限,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编教材,那么,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完全符合他们自己意愿的,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意识自然而然会提高。例如,教师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课教学之前,请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分小组自己寻找资料,按照政治制度的不同角度进行教材编写,然后拿到课堂上共同学习,并请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所找的资料编写题目,进行随堂测验。学生寻找资料编写教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复习学习内容的过程,而使用自编的教材进行复习课学习,也能够使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教学方法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思考,是学生主体性体现的另一种方式,这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来达成,采用“辩论赛”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例如,在教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下述思考问题:“有人认为‘:光荣革命’是一场妥协,是历史的倒退。也有人认为:它是一场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那么,你认为该如何评价‘光荣革命’呢?”随后可以让学生就这两种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在争论过程中表达对此次革命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学生也可以举出很多例证材料证明自己的论点,从辩论当中让学生逐渐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和分析历史。这不仅能够很好的深化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领会,这同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历史思维构建。

3、引导学生主动反馈,在教学评价中体现学生主体性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主导权通常掌握在教师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考试,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体性,但是教学评价仍由教师进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仍然不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学校和教师有必要改善教学评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反馈。例如,在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教学之后,学校可以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开办“中国政治建设”展览,请学生通过撰写报告、论文、演讲稿、拍摄照片等方式,总结历史学习的结果。低年级的学生能够从高年级学生提供的展览品中体会到他们对知识的深刻认识,进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反思;高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展览活动,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这实际上是一种教学评价方法,但是,学生在此类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够实现有对比性的自评。

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应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这其中有可能会出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偏离现象,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行为的引导;另外,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历史教学形式比较多样,这需要教师对学校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而不是局限于课堂。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评价的改善三方面实现,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希望本文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美玲.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考试周刊,2014(05):117-119.

篇6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有效性 创新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当前教育的基础目的是推行素质教育。随着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高考的改革,高中历史教学面临更大挑战,但这也是一个新的机遇。如何在高考改革的压力下做出相应对策,贯彻新课程标准,成为高中历史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历史课程开展的意义

历史与其他学科不同,没有数学的严谨性,历史学科充满灵性。历史事件是真实存在和发生的,人们对于历史的评论是不一样的,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基于的客观事实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更重要的是学习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是朝代兴衰的见证和记录,因此,历史的发展伴随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断发展。推广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目的所在。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

高中历史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历史学习为学生高中历史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中历史的学习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当前历史课堂主要还是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缺乏历史学习兴趣,历史教学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

2.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压力大。

在高考的压力下,学生课业繁重,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教授课程,按照高考的历史考点开展课堂教学,没有进行适当的课外知识拓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挫伤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伴随学习内容的深入,学生学习压力增加。面对高考,学生没有充分了解大纲和教学内容,只是死记硬背,背离了历史教学初衷。

三、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学习历史的关键。只有牢记,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应用;基础牢靠,才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挖掘学生的历史潜能。

历史学习的知识不仅在于教师的灌输,更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诱导,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课本不是唯一的学习工具,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并得到启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2.开展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思考。

(1)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在高中的教学课堂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及高考改革的要求下,旧的教育理念也需要进行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及自身的素养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的模式就得不到根本改善,教学的水平得不到提升,则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

(2)区别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改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完全放弃接受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自然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加。教师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时候,要利用可利用资源,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历史,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及文化遗产等。

3.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高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定的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客观认识历史的能力,如学习近代史时,通过影像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国际环境,总结中国近代时期落后的原因,加深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并且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转变。

4.加强学生的历史认同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是时代的缩影,是时代的演变过程,经济、政治的发展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纵观历史,有兴盛,有衰落,有屈辱,在学习过程中,要将自己代入相应的历史情境中,分析时展原因,深化对历史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爱国之情,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活学生思维,并从中吸取教训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注重自身素养,及时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将教学的实际内容转变为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理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快速推进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有效缓解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成绩及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执教经验,在此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几点教学观念转变的经验,希望此文章可以促进我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 从“授之以鱼”转变成“授之以渔”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将重心放在了历史知识层面上的讲解,提出要让学生建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等,将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理解某一时期的某些现象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工作。总体来说,在以往的教学观念里,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是教学的关键,自然教学活动也都围绕着“传授”和“掌握”进行。而在新课改快速发展的今天,高中历史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几点变化,笔者将在下文中主要介绍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发生的几点转变。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进行了改革,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过程与方法的融合”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三部分,并且特别强调了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的重要性,提出了总结、思考、实践等过程性的学习方法,并提倡要注重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其次就是将传统的思想教育转变成了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的树立。以往的教育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更加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单纯的历史教育拓展成对学生个人发展教育的手段;最后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清晰。高中历史教师根据实际的课程安排针对每部分学习内容都制定了学习目标,且表达清晰、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 从“连续性、系统性”转变成“有针对性、典型性”

以往的高中历史教材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的,都是依据从古至今的顺序对各个阶段、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的,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调历史学习及教学的连续性及系统性。然而,这种编排方式也具有其固有的缺点,比如,这一体系过于偏重政治史,却忽略了其与经济史、社会生活史等的结合,不仅如此,繁多复杂的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只限于表面层次,无暇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情况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历史教材的编排进行精心设计,将历史学习内容分成了选修和必须两个部分。选修中包括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思想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并且在每个教学部分中都添加了若干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历史专题以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此基础上,又将重大历史史实进行深层次的划分,以模块与专题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课本上,形成了一套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又满足教师教学习惯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在强调了重点内容、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强化学生对历史多元性特点的认知程度,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

三、 从“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转变成“评价内容多样化、综合化”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还是学校评估、教师测评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而忽略了对学生品德、智育、能力及素质的考察,这种评价方式完全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忽略了学生能力培养和品德养成的评估,进而造就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展,新课程改革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要求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价值观等的养成教育,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方式多样化、综合化,要求既要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潜能,要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养成,如团队合作能力、道德品质、创新意识等。不仅如此,还要将量化评价方式与性质评价方式相结合,使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开放。最后就是要将评价主体从教师拓展为学生、家长等,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四、小结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观念转变问题进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我们高中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并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进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已经成为我们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重点内容。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取得的辉煌成绩和喜人进步,又要清晰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奋斗在高中历史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齐心协力、恪尽职守,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探究出更多、更好的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方法,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我国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甘于奉献,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充满信心,斗志昂扬,一定会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刚.历史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思路[J]. 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07).

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现代史学理论;运用

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对目前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情况分析,教师重视基础教育教学理论、学生历史学习理论的设计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历史史学理论的有效应用。这是因为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处在教教材的层面,较少或者没有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另一个层面上,因为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经常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来代替历史学的理论,导致教师对现代史学理论了解甚少,不能灵活使用现代史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一、历史解释学与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契合

历史解释学隶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它强调历史作为一种文化与社会形态的解释,提出了:解释是历史学家的一种职务的观点。著名的史学家伽达默尔总结得出,虽然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一段时间客观存在的形态,但是因为受到历史思维自身固有的历史特性,决定了人们认识历史事实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历史解释学的恰当使用能够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创新,对于有效引导学生在观点交流中加深对历史事件、现象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高三历史复习课《》这节课上,师生在讨论对这一历史事件评价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人教版《中国历史》1956年版本、1978年版本、1981年版本中对的不同评价作为设计的依据,这一设计体现了明显的历史解释学的思想。

二、现代化理论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优化

人类历史从16世纪开始,从农业社会向着工业社会变迁,新的工业文明在不断缔造。工业文明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工业文明社会的政治是民主与法制化的,工业社会的经济是市场与专业化的经济形态。工业文明社会思想文化是科学、理性与经济主义,社会方面主要表现为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社会福利全面提升。个人方面体现了开放、参与与平等的特征。例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理论对近代史进行研究,能够得出西方近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处于一种现代化的进程当中。西方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与演进,逐渐构成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与法制化(人民教育出版社《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西方国家开辟的新航路、殖民侵略、工业革命等,构筑了市场化的经济、工业化的社会。这些现代化史学理论的纵向与横向的剖析,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时间轴线梳理有着重要的帮助意义。通过这种系统的史学理论分析,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三、心理史学研究提升历史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中,心理史学,也称作心态史学,指的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进行历史研究。心理史学指出:历史事实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堆积,因为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所创造的。所以,在进行历史研究的时候,做好对历史人物内心活动的考察与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心理史学研究包括对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两个维度的分析,个人心理史学注重伟大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历史研究的第一要务是对历史伟人的动机与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心理史学的观点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使用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将所研究的历史人物、事件等置于一个具体的社会背景下来展开,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

四、整体史学研究方法有助于历史教学设计的精准把握

整体史是法国年鉴学派创立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是罗戴尔,在他的代表作里面指出:在进行历史事件写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周围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用三个时间段的方式来研究与撰写历史。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就需要一方面做好宏观历史视野的关注,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握历史史料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细节。如在进行《》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时候,通过以“回到戊戌,反思戊戌”作为教学的主题,以中的康有为作为个体研究的对象,从康有为的变法手段着手,研究康有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候,可以设计回到戊戌:后中国局面再认识”“反思戊戌:维新派变法活动再检讨”等两个主要的环节。

综上所述,通过对上述借鉴现代史学理论课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运用现代史学理论进行历史教学设计,能够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例如,现代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于提升历史教学与学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管是借鉴哪一种现代史学理论,都需要教师认真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避免进入史学理论的误区。教师在运用史学理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史料的基础地位,只有通过使用各种丰富、生动的历史史料来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性,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金超.现代史学理论与历史教学设计的创新[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12).

[2]魏德才.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J].基础教育研究,2007(9).

[3]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历程及走向[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7).

篇9

摘要:分析了普遍性、基础性以及层次性等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特点,研究了创新教师教学理念、注重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以及创新教学方式等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模式,以期为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提供一些参考,不断提高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推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教学 创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普遍性、基础性以及层次性是目前新课标高中历史创新教学模式的新特点,因此,在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时,应当创新教师教学理念、注重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以及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推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特点

目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在进行创新时有着以下特点:①普遍性。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普遍性即是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应当面向高中全体学生。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普遍性即是我国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直观体现,同时又是我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每个高中学生都具有创新潜力,教育应当最大限度开发学生身上的创新精神。因此,在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时,应当坚持普遍性原则,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②基础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当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因此,在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时,应当坚持基础性原则。创新并非简单地对知识传承的否认,尤其是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应当建立在的扎实、深厚的历史知识基础上。知识的传承和积累一旦缺失,人们便很难形成对问题的正确观点,缺乏问题分析的正确依据,难以进行有效的创新。因此,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具有基础性,学生只有构建起扎实、深厚的历史理论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在新课标高中历史创新教学模式下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学习。③层次性。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层次性即是根据学生层次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内容、途径和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同学生在想象力、思维水平以及独立活动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的感悟能力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时,应当分层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创新教师教学理念

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明确要求,同时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创新提出了普遍性、基础性以及层次性要求,因此在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时,应当创新教师教学理念。教师在开展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时,不应当将学生通过历史考试作为教学目的,应当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相关历史知识对当前社会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领域中正在发生的某些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时,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学生的规划、引导以及促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注重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

目前,我国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体制均为专题单元编写体制,在每个教学单元中都在探究一个宏观的历史问题,同时每个单元又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时,应当注重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必要时可以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调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的授课时,在完成第一单元的授课后,直接进行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的授课,有效将中外政治专题史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对中外政治发展特点进行对比,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笔者在讲解第五单元前便完成了第九单元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和演变后,在学习中国外交关系相关知识时就更加容易了。又如,笔者在进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的第八单元第一课时授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和特点的理解,笔者补充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方式创新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创新备课方式。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当以新课程标准作为备课的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状况已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地备课。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当注重对不同版本教材知识的综合处理,将个版本教材的闪光点融入到教学中,同时注重新技术备课,如电子备课,不断提高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角色转变,转变传统的课堂主宰者角色,朝着学生学习引导者、规划者以及促进者的角色发展,同时注重教学角色的转变,加强知识内容与思想的整合。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流程设计,落实课堂导入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并注重课堂知识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课堂教效率,推动我国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目前,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有着普遍性、基础性以及层次性等特点,因此,在进行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时,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同时注重课程资源的综合运用,并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推动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资料:

[1]焦雪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华章,2013,(11):221.

[2]王桦颖.创新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大观周刊 ,2013,(14):306-306.

[3]李建国.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技巧初探[J].神州(中旬刊),2013,(2):205.

篇10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划分为文科

历史这门学科实际上就是探讨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过程、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过程本身的学科【2】。在高中,历史被划分为文科,这就意味着在高一分理可班后学生不能继续学习高中历史。很多理科生看不懂高中历史中错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多种多样的时间朝代,而文科生又觉得历史需要死记硬背等,缺少对历史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中历史老师就只是教文科班,而把这种课程作为理科班的自习课。

(二)传统教学观念盛行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依旧存在。比如,在历史老师提问后,会对学生的回答直接否定,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3】。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其正确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合理、客观地看待历史。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老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历史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现今新形势的基本要求。第一,老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不仅仅需要牢牢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了解其他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还可以为学生扩展其他相关的历史知识。第二,老师需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虽然高中历史老师不是思想品德老师,但是为师者就需要以身作则。相较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和时间多,他们平日里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给学生做好行为楷模,赢得学生尊重和钦佩。第三,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使用电子备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中生也早已开始使用手机、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高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他们更加易于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新技能。而传统的手抄式备课显然与现代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不相符合。所以,作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老师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让学生耳目一新,调动起课堂积极性。同时,老师也要辩证对待传统教学手段和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做到相互渗透和互相补充。

(二)开展探究式的?v史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再发展知识形成的步骤,从而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被动接受和记忆历史知识、老师的教学任务也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帮助学生的发现知识创造出条件和提供指导。有关教育心理学显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所在。首先,老师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老师可以提问历史课本上的某一张图历史地图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因为学生通过观察历史地图能够对其涉及的时间、地点、区域等基本要素进行分析,逐渐把握这张历史地图中的包含的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其次,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联系的能力。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古今中外的不同历史事件,要想掌握整个高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归纳总结能力。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就以科举制度为核心内容,分析归纳出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创新精神和个性化的塑造。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主题的选定来学习同一阶段的历史,使得学生从多角度去看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