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失眠患者的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近年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介入治疗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它是目前先进的心脏病诊治方法,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1]。介入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开展。但是,它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施中存在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对整个手术成败就显得至关重要。本人对我院冠心病介入诊疗90例术后并发症(腰痛、失眠、尿潴留)进行观察与护理,效果理想,现将观察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27-92岁,平均58.4±5.2)岁;冠状动脉造影术31例,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5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按医嘱对患者进行宣教、加压包扎以及协助进食、排便、洗漱等生活护理。

1.2.2干预组为降低甚至消除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腰痛、失眠及尿潴留[2]的发病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腰痛: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患者术侧肢体制动,针对这点护理时给患者的腰部垫软枕并定时按摩。协助患者适当变换,平卧与侧卧交替,并及时下床活动(CAG患者12h后,PTCA患者24h后)。采用约束带制动可以使患者焦虑不耐烦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减少腰背酸痛、四肢酸痛麻木症状的产生。提供患者转移注意力的工具,如电视,书籍和音乐。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

失眠:引起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身体不适和疼痛引起的紧张及焦虑。应与患者和家属及时沟通,讲解病情,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可通过听音乐和按摩的方式辅助患者入睡。必要时可使用安眠药。

尿潴留:引起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患者长期平卧位、术肢制动、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后伤口疼痛等导致的精神紧张及环境不适。护理时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耐心教导患者卧位排尿的方法,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紧张。采用物理方法辅助排尿:热敷膀胱区、听流水声及调整姿势(男性侧卧位、女性端坐卧位)。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观察记录患者在住院期间腰痛、失眠、尿潴留发生的情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的尿潴留、失眠、腰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加大,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治疗方法也随之不断增加。介入疗法是现今治疗冠心病的最新技术,其疗效稳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院所采用,患者对它的认可也在逐渐上升。而制约介入疗法进一步的普及的主要因素就是其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腰痛、失眠和尿潴留。针对这三个并发症,笔直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降低了了腰痛、失眠和尿潴留的发病率。

通过这次临床观察,笔者还发现在冠心病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数,他们相对于青年患者,对介入手术的适应性更差,这一方面是由于身体因素,一方面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更加有耐心和责任心。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语言要通俗易懂,动作要轻柔,态度要和善,最好在患者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护理,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光要重视对病因和治疗方法,更要重视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状况的良好与否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康复情况。身体上的疾病,往往会加重患者心理的紧张、焦虑和不安,进而导致某些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医护工作者态度欠佳。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不光技术要娴熟,操作要准确,更要态度和蔼,尊重和理解每一位患者。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腰痛、失眠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腕踝针,治疗, 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87-01

失眠,又称为“不寐”、“不得眠”是以经常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或睡后梦多,甚至彻夜不眠为临床特征的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疾病。失眠可导致患者精神焦虑,常伴有头昏、耳鸣、健忘、体倦神疲等一系列症状。主要是由于长期的精神过度紧张,神经衰弱,难以解决的困扰,意外打击,激烈的思想情绪波动,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中医认为,心主神志,失眠是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安,心神失养而致。其病理机制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交]。近些年来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失眠患者与日俱增。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精神分裂、抑郁和焦虑等,还有可能导致心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目前中西医学均在积极探索失眠症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中医针刺、推拿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有显著疗效。我们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自2010年3月~2012 年10月对34例失眠患者采用腕踝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 临床资料

共治疗34例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的就诊患者,实验室检查和各脏器功能均无异常。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在年龄19~64岁之间,心脾两虚型12例,占35.29%;痰热内扰型9例,占26.47%;阴虚火旺型7例,占20.59%;肝郁化火型4例,占11.77%;心虚胆怯型2例,占5.88%。

2 治疗方法

2.1以腕踝针上1进针点为主,再辨证取穴。

心脾两虚型:加上2和下2进针点。

痰热内扰型:加上2和下5进针点。

阴虚火旺型:加上2和下5进针点。

肝郁化火型:加下2和下1进针点。

心虚胆怯型:加上2和下1进针点。

2.2取穴方法 腕踝针共有12个进针点。其中6个在腕部6个在踝部。腕部上1~上6,位于腕横纹上两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从腕部掌侧面的尺侧转到腕背部尺侧。踝部下l~下6,6个进针点位于内、外踝最高处上3横指,环绕踝部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上。

上1:在尺骨侧缘与尺侧腕屈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下1:踝部内侧面,靠跟腱内缘。

下2:踝部内侧面,靠胫骨内侧后缘。

下3:踝部内前方,胫骨前嵴内侧约1厘米处。

下4:踝部外侧,在胫骨前嵴外删缘与腓骨前缘的中点处。

下5:踝部外,腓骨外侧后缘与腓肌腱之间凹陷中。

下6:踝部外侧后方,近跟腱外缘。

3操作方法

选定进针点后常规消毒,取0.30mm×40mm毫针,左手用舒张或提捏押法,右手拇指在下,食中指在上挟持针柄使针体与皮肤成300角,快速刺入皮肤,进皮后将针体平放,与皮肤成5度角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组织表浅的刺入一定深度,用橡皮膏固定针柄。针剌方向针尖指向头部、针刺时宜缓慢松驰,以针下有松软感为佳。针刺不应有气感和痛感,留针24小时,左右肢体的相同进针点交替使用,1日1次,7次为一疗程。

4 疗效标准

根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失眠)[7]判定: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5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按以上评定标准,痊愈26例,占76.47%;显效7例,占20.59%;有效1例,占2.94%;总有效率是97.59%。

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精神因素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造成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与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失调有关,即失眠为脑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的结果。

中医学认为失眠症属“不寐”范畴,主要病因是情志内伤,思虑疲倦太过,或饱受惊恐,饮食不节,亦可因禀赋不足,房劳久病或年迈体虚所致,其主要病机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神明被扰,神不守舍。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不寐》更作出精辟的分析:不寐症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1]。心藏神,主神明,故失眠的病位主要在心,但足太阴脾经注心中,足少阴肾经络心中,肝藏魂,主疏泄,与精神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睡眠由心所主,十二经脉都与心有联系,所以十二经脉病变皆可传导于心,引起睡眠障碍。任、督二脉为阴阳脉之海,其失常也可引起睡眠障碍[10]。失眠症的发病率高达10%~20%[3]。长期失眠可造成一系列的机体损害导致抑郁、焦躁,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

针刺是中医学治疗失眠的优势治疗方法,刺激特定部位,可起到激发经气、平衡阴阳的作用。在临床中大量被报道,具体疗法包括头针、体针、耳针、水针、腹针等,但均存在疗效不持久的问题。另外,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目前还存在方法学设计不规范、疗效指标不统一、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报道缺失等问题。

腕踝针疗法是用毫针在皮内部刺激点进行皮下浅刺。它的各刺激点的位置与十二皮部基本一致,与手、足六经所属脏腑是一致的。而其位置在皮内附近,相当于本部、根部,且均位于经线上,与十二络穴大致相当。浅刺这些部位的皮下可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气、扶正祛邪。失眠的病因病机多与心、肝、脾、肾等脏器虚弱失调有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说“心者、精神之所合也”。各种证型的失眠,或心脾气血虚耗而心失所养,或肝阳上扰而心神不宁,或心肾失交而神不守舍。故针上1为主要进针点来调节心经气血,具有宁心安神、镇静催眠的作用。随证取穴,辨证加减,皆在于调节相应脏腑气血,使经脉气血顺畅,阴阳平和。下2和下5具有养肝强肾的作用,下1和下2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与上1同用共凑健脾养肝强肾,清心养血安神之功效[6]。血能养心,心能藏神,人体经脉气血通顺,则能安神,睡眠佳。

此外,失眠与情绪非常密切,神不安则不寐,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消除不安情绪;同时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养成起居作息定时的良好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也是保证该病疗效的关键[9]。

本治疗方法简便,取点少、疗效好、见效快。对失眠治疗具有较理想的疗效,是对病因、症状共同调节,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不适感,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无副作用,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金华,金仲品.针刺推拿治疗失眠症106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1:69.

[2]姚国新,曾科学,周飞雄.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1:70.

[3]黄锦军,雷龙鸣,粟胜勇等.推拿为主配合“五心”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4:171.

篇3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老年失眠;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56.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68-01

失眠症属中医“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范畴。西医学多采用镇静催眠药或抗抑郁药治疗,因其药物副反应或依赖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熏洗足疗法治疗老年失眠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科住院符合失眠症诊断标准的老年失眠症患者2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65-75岁,均符合诊断标准。均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表达力,排除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所导致的继发性失眠,排除精神障碍,所有患者均能遵医嘱治疗。

1.2 方法

1.2.1 药物组成 药物根据中医经验组方配置,基本组成为黄芪40克,枣仁40克,远志40克,白术40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茯苓30克,郁金30克。上方混合,置于纱布包中备用。

1.2.2 治疗方法 每晚临睡前先将中药包置于沸水浸泡或煎煮30分钟,将双足置于盆边熏蒸,待药物温度降至35-40℃时,将患者双足置于盆内浸泡并给予按摩双侧足底部涌泉穴,水量最少要没过脚腕踝关节。每晚1次,每次最好泡20分钟左右[1],14天为1个疗程,可连用3-4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好转:睡眠时间延长,伴有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变[2]。

2.2 临床疗效 24例患者经过1-3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2例,好转19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87.5%。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治疗前调节室温,注意保暖,保护患者不受凉感冒。

3.2 熏洗注意事项 老年人熏洗时间不宜太长,最多半个小时,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以35-40℃为宜。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及时解决患者需要,对活动不便者专人协助,确保安全[3]。

4 讨论 老年失眠症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病症,长期的失眠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重和诱发老年人的躯体疾病,并常伴有情绪、心理的改变[4]。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失眠的病理机制为气血、阴阳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至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不得寐。中药熏洗是祖国医学传统内病外治疗法的一种,即以中药熏洗局部或相关经穴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药物借肋热力,不仅可疏导局部经脉,并且由经络与诸脏腑的联系,可通过腧穴,经脉的调节作用达到调节内脏之目的,使心肾既济,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中药熏洗足疗法充分体现了中医特色,安全性高,无全身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曲黎敏.曲黎敏全集[M].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6:11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2.

篇4

【关键词】针刺联合心理疗法;失眠;治疗

失眠症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白天困倦等。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患者呈现日渐增多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失眠症的发病率高达15%左右,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因此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大的意义[1]。目前治疗失眠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中医辨证用药治疗;针灸疗法;心理治疗等方法等,但仅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不是甚好,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5月开始采用针刺联合心理治疗法治疗失眠症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失眠患者,男24例,女32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3.4岁,随即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针刺联合心理疗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疗法。两组患者均无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系统等疾病,均为发病1年以上来就诊者,治疗过程中无去其他地方治疗及中途退出。平均年龄都是在50岁左右,在性别等方面也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参照王启才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相关治疗方法,主穴取神门、内关、百会、安眠。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丘墟,阴虚火旺加太溪、太冲、涌泉,肝郁化火加行间、太冲、风池,痰热内扰加中脘、丰隆、内庭[1]。双侧取穴,针刺均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30min/次。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实验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根据不同的失眠原因及症状表现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策略,如认知治疗、放松治疗、矛盾意向法等。

1.3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对于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类。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h以上,呈深度睡眠,醒后精力充沛,无困乏现象;显效:睡眠质量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失眠症状减轻,但睡眠深度不够,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到3h;无效:治疗后失眠症状无改善反而更加严重。其中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患者例数×100%

2结果

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28例患者中21例痊愈,占总患者的75.00%,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治疗后无效果,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28例患者中20例痊愈,占总患者的71.43%,1例显效,3例有效,4例治疗后无效果,总有效率为85.71%。经对比可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失眠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失眠症状的方法有很多,有相当部分的人是通过服用药物来缓解失眠症状,但部分药物对人体是有副作用的,为保证人们的健康,现代研究证明针刺对治疗失眠症状有着好的疗效,它可促进大脑皮层机能恢复使皮层的兴奋状态有所抑制,改善了皮层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但对于睡眠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生理现象,这种现象除了受身体的状况影响外,还容易受到人们情绪及心理上的干扰,如在生活中生活压力过大、生气、郁闷、不开心等都可能导致失眠,对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症状若仅采用针刺治疗的话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就要采用心理疗法联合治疗。心理疗法可以从心理层面上有效地减轻和缓解失眠症状。由于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在进行心理疗法时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模式和策略,才能获得有意义的治疗结果。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心理疗法对于失眠症状的缓解及治疗有良好的疗效,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篇5

“头痛医脚”并不少见

其实,在中医的医疗实践中,类似“头痛医脚”的例子并不少见。

治疗实例1:

某老年男性患者,由于患前列腺增生,经常小便不出。于是老人要求做前列腺手术以彻底解决问题。但外科医生检查后拒绝为他手术,原因是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全心扩大,伴有很严重的心衰,手术风险很大。最后老人只好求助于中医专家。中医专家检查发现患者精神很差,呼吸气促,难以平卧,咳嗽白色泡沫痰,动则气短如脱,心悸心慌,纳差,两下肢水肿,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最后医生给方:白参、白术、桔梗、桂枝、炙甘草各10克,黄芪、云苓各30克,升麻3克,柴胡5克,制附片、干姜、生姜皮各6克,细辛3克。不难看出,这张方主要由升陷汤、四逆汤、苓桂术甘汤加减合成,也可以看作是升陷汤合四逆汤的加减。

【病情分析】

患者表面看来病在前列腺和心,但深层的病机一是宗气虚(精神很差,呼吸气促,难以平卧,动则气短如脱,心悸),二是肾阳虚(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不能化气行水,以致水饮内停(两下肢水肿,四肢不温),凌心射肺(咳嗽白色泡沫痰,心悸)。肾阳虚,不能温煦膀胱,气化无力,所以小便不通。因此在设计治疗方案时眼光不能仅盯在前列腺和心脏上,重点是要升举宗气,二是要温肾化气行水。结果服前方3剂即去除了导尿管,排尿畅通。二诊时精神好转,气短欲脱消失,下肢水肿尽消,纳食正常。偶咳痰少,色白,舌质、舌苔与正常无明显差异。脉较前明显有力。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守方再进7剂。目前患者生活自理,生活质量很好。

本例患者患心衰、前列腺肥大,二病一方,就是按中医的整体辨证来进行组方,诊治时并不把各个病分裂开来各自为治,而是把人当作一个整体,根据四诊合参,把握病机,从而做到一方二病兼治的目的。

治疗实例2:

某女士,患痛经,伴有乳小叶增生,同时还有失眠,且失眠前都有经前乳胀、烦躁等症状。简单看该患者患有3个病,而且病在三处,治疗上应当“各个击破”,但中医专家却认为,患者看似病在三处,实则病在一处――肝,病机是肝气郁结。因此给了一张柴胡疏肝散方加上养血安神药如合欢花、酸枣仁,软坚散结药荔枝核、桔核等,结果痛经、乳小叶增生、失眠3病1方就给解决了。

【病情分析】

这一治疗方案的设计也源自中医的整体观念。中医认为,肝为情志之官,七情伤肝,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机阻滞,蕴结于,肝气久郁而易于化热,热灼精血,加之气血运行不通即形成肿块。肝经的分布在人体从小腹向上经过胸肋胁两侧和,再从颈项两侧向上到头顶的部位,因此,肝气郁结的人常常会引起小腹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既然3病同因,解除肝气郁结,3病自然消除。

治疗实例3:

某患者脚跟疼痛难忍,数月不愈,求助中医专家。专家建议他服用舒肝丸。他惊呆了:脚痛吃治肝的药,这岂不是乱弹琴?可由于没有找到好的治疗方法,他只好一试。但没想到的是他吃了几丸后脚痛竟然痊愈了。专家的解释是:肝经的循行路线是由脚经肝至头部,吃了舒肝理气的药,脉络畅通后脚痛自然不治自愈了。

从以上病例可见,中医治疗并不拘泥于“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这种框框,而是按照经络的循行路线,从整体观念出发,随症施治,灵活变通。

我们再看头痛通过按摩脚部治疗的典型案例――

头痛、头晕:治疗部位是脚拇趾第一节趾腹全部表层。按摩手法是手指沾油,由下往上推脚拇趾第一节趾腹,或用拇指由下往上抠拉。

偏头痛:治疗部位是脚拇趾趾腹外侧的半圆区。按摩手法是由下往上,用拇指推或食指抠。

颈痛、落枕:治疗部位是脚拇趾内侧,第二节趾骨处。按摩手法是用食指从脚拇趾内侧,第二节趾骨处,从下往上抠。

整体观念,让“头痛医脚”有据可依

这些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实是依据中医整体治疗观念中的经络理论。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就认为,经络是一个担负联系人体内外各部分纵横交错的联络网,它把人体需要的气血运行到全身,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其中经是直行的主干,主要的经脉有12条,加上任督二脉共是14经脉。络是经脉的分支,较大的络脉有15条,如果再细分还有孙络、奇经八脉等。所有这些经络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有的由下到上,有的由外至内,遍布全身,内联五脏六腑,外通肢体五官、关节皮毛,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把脏腑器官和体表各部分连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脏腑器官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此病会影响彼病,同理,彼病也可以通过治此而痊愈。

篇6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治疗

【中图分类号】R36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74-02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除了患者自身身体因素之外,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及不健康的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消化性溃疡在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治愈难?疗程长的特点[1]?因此,需要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缩短治疗的时间,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临床治疗的59例患者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31例,年龄在37岁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士1.2岁?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35岁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士1.1岁?59例患者病程在3个月到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6士1.4个月?

1.2 方法

对5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从分析的结果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性溃疡病发之时伴有较为明显的疼痛,并且患者会伴有烧心?恶心?反胃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一些患者会出现失眠?惧食等症状[2]?在针对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面,主要采用的是药物治疗的方式,在本次的临床治疗中,针对于59例患者主要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给予患者服用雷贝拉唑10mg每次,每天3次?并且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阿莫西林胶囊0.3g每次,每天3次?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为15天,并且在15天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适当的减少药物的用量,并且在服药期间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59例患者具体的疾病类型?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进行临床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当消化性溃疡疾病病发之时,存在着很大的腹部疼痛感,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是一些患者出现厌食的症状,导致自身身体免疫力的下降,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4]?由于一些患者对于该疾病了解的较少,在病发之时,没有到医院进行就诊,自行购药治疗,导致病情的加重,影响到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此外,在临床治疗方面,由于一些主治医生治疗经验较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过程中,没有对该疾病的具体类型及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进而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具有针对性,也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因此,在针对于消化性溃疡疾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该疾病进行细致的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5]?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5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疾病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从分析的结果上看,5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21例患者为胃溃疡,18例患者为复合溃疡,20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烧心?恶心?反胃?呕吐?失眠?惧食等?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其主要的原因在于雷贝拉唑和阿莫西林胶囊对胃溃疡?复合溃疡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从本次的治疗结果上看,临床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可见,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能够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此外,由于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强的复发性,因此,在患者出院之后,对其进行了随访工作,从随访的结果上看,5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复发,复发率为10.2%?而根据临床报告显示,消化性溃疡的平均复发率在30%左右[6]?本次临床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的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在针对于消化性溃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收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性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伏莲,杨桂彬.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的现代概念[J]. 实用老年医学. 2012,11(02):190-191.

[2] 陈志京,谢文晋 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儿童消化性溃疡12例[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12(11):232-233.

[3] 张治伦.风湿病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难度与对策[J]. 中国乡村医生. 2013,11(05):340-341.

[4] 严跃平,蔡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95例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1(08):129-130.

篇7

【关键词】补肾安神汤;老年性失眠;肾阴亏虚证;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30-01

老年性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群多发疾病,老年性失眠往往是由年老带来的全身和大脑皮质生理变化所导致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理性因素、脑部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社会因素等[1]。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性失眠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老年性失眠的方法有中药治疗、物理疗法、饮食疗法、使用苯二氮卓类药、安定类药物等。中医学认为老年性失眠多是肾阴亏虚证的一种表现,随着中药疗法在临床上的深入实践,运用补肾安神汤治疗老年性失眠(肾阴亏虚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2]。本文旨在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46例老年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补肾安神汤治疗老年性失眠(肾阴亏虚证)的疗效进行比较和探讨,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46例老年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本文所涉及患者及其家属在接受本文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46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70.9±6.7)岁;病程1个月-72个月,平均病程8个月。46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的失眠诊断标准,中医证均属肾阴亏虚证。46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或时醒时睡,多梦,严重者彻夜不能眠,多数伴发心烦、头晕、腰膝酸软、神倦、耳鸣、健忘、频繁夜尿、皮肤粗糙、手背及面部色斑沉着、舌呈暗紫色。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肾安神汤治疗(23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具体病情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主要采用补肾安神汤随证加减治疗。汤剂组成:熟地黄25g,茯苓10g,山药15g,泽泻10g,当归20g,山萸肉15g,牡丹皮10g,丹参15 g,川芎15g,红花15g,远志15g,柏子仁15g,三七10g,知母10g,黄柏10g,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服用,随证加减。对照组采用西药艾司唑仑治疗,艾司唑仑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毫克×100片,一日1次,一次1-2片,睡前服用。疗程为15天,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结合进行饮食治疗,同时辅以睡眠训练,纠正患者睡眠习惯,减少损害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治疗期间全部患者禁用可能对睡眠不利的食品、饮料以及药品等。

1.3 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体征进行分级评分,评分标准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减分率[3]。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大于90%记为痊愈,疗效指数下降60%-89%记为显效,疗效指数下降20%-59%记为好转,疗效指数小于20%记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的加和。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采用χ2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详见表1。治疗组(补肾安神汤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远大于对照组(艾司唑仑治疗)(60.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622,P

2.2 不良反应及复况

治疗组出现1例口干、1例食欲不振,对照组出现4例嗜睡、2例口干、1例恶心,1例头晕、1例食欲不振,予对症治疗及护理后不良反应消失。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远小于对照组39.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100,P

3 讨论

老年性失眠是由体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老年人群疾病,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老年性失眠由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复杂等特点,治疗较为困难[4]。艾司唑仑作为苯并二氮杂类新型抗焦虑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作用,作用于苯二氮杂受体,加强中枢神经内GABA受体作用,影响边缘系统功能而抗焦虑。通过缩短或取消NREM睡眠第四期,阻滞对网状结构的激活,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临床上运用艾司唑仑等西药治疗老年性失眠较为普遍,但老年性失眠需要长期用药,而长时间使用艾司唑仑会出现共济失调、震颤、多语、出现幻觉等严重不良反应和耐药、停药后反跳现象[5]。

中医学认为,人的发育、生长、衰老均是由肾气的盛衰所支配的,因此老年人全身和大脑的构造形态和生理功能都会受到肾气衰退的影响,老年性失眠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表现而已。中医上的肾阴虚证主要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肾脏阴液不足,肾滋养及濡润功能减弱所引起。由于“肾藏精生髓,通于脑”,肾精不足则致脑髓失养,生理功能紊乱而致失眠,故补肾安神应是治疗老年失眠症的基本治疗方法[6]。本文所涉及的46例老年性失眠患者多属于气血不足型,多表现为睡不踏实、每晚都似睡非睡、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出现心慌。在治疗上,这类患者主要以养血安神为主,补肾安神汤就是很好的选择。同时,可多吃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现代药理试验证实,在中医补肾药中有不少药物具有调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如制首乌、桑寄生、杜仲、枸杞子、、决明子、黄精、玉竹、生熟地、山萸肉、灵芝、冬虫夏草、绞股蓝、黄芪、羊藿、葛根、鹿衔草、菟丝子等,应优先选用此类药物。在活血化瘀药中,也有一些药物兼有镇静催眠作用,如丹参、当归、川芎、地龙、元胡,当首选此类药物。在传统的镇静安神药中,合欢花、夜交藤、五味子、天麻、益智仁等均有补肾益脑作用,临床上应考虑选用此类安神药。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补肾安神汤治疗老年性失眠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远高于艾司唑仑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由于各脏腑都依赖肾阴的滋养,所以随肾阴亏虚的发展,常累及其他脏腑,出现新的病证。若肾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则心火偏亢,心火内扰,会出现心肾不交证,临床上可表现为心烦不寐、失眠多梦等症状;肾阴亏虚不能滋养于肝,则肝阴不足,阴不制阳,会导致肝阳上亢证,表现为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状;肾阴虚证的治疗以滋补肾阴为主。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组方应以补肾为主,活血安神为辅,不能主次倒置;由于老年人对补益药物的吸收能力偏低,补益药物用量应适中,用量过大极易导致气机壅滞,血脉不畅;药性应平和,如药性燥热则易伤阴耗血,偏于寒凉易致伤阳碍胃,活血化瘀不应峻猛,否则亦伤气血。补肾安神汤治疗老年性失眠(肾阴亏虚证),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快,减少了长期用药导致的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补肾安神汤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侯志英.自拟补肾活血安神汤治疗老年失眠症36例[J].甘肃中医,2010,23 (8):34-34.

[2] 孙易娜,章程鹏.老年失眠症中医证治规律浅探[J].河南中医,2012,28 (4):68-70.

[3] ,阎咏梅,冯卫星等.交藤龙牡二仁汤加味治疗老年性失眠35例[J].北京中医药,2012,27(2):121-122.

[4] 崔艳茹.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62例[J].吉林中医药,2011,30 (2):140-140.

篇8

关键词:回医药;穴位敷贴疗法;回医药特色护理;失眠

失眠是一种涉及面广、发生率高的睡眠障碍,轻者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整夜不能入眠。由于睡眠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失眠是一种功能性而非器质性的疾病。长期失眠容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加重原有的机体疾病和精神疾病,使日间警觉性降低,精力不充沛,情绪沮丧、焦躁,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质量。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回族医药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及特色治疗方法的研究,显示出回族医药治疗。

失眠症不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较西药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F将临床运用回医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症的经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中医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0例,均符合《中医内科学》不寐的诊断标准[1]。将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男75例,女115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39.02±8.91)岁。对照组160例,男64例,女96例;年龄24~74岁,平均年龄(38.31±9.57)岁。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用药 予以《回回药方》"马主里宰木呢方" 主治夜卧不得眠,梦多,日间困乏诸症。原方组成:天仙子、肉桂、法而夫荣(大戟)、荜拨、甘松、干姜、咱法开(栀子花叶)各等分,上药为末与水煎熬膏,取膏药覆于胶布,尺寸为3cm×3cm,厚度为1 mm, 贴于神阙穴。通过对原文进行仔细研读,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加减。

1.2.2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上药物水煎熬膏后,取膏药覆于胶布上,尺寸为3cm×3cm,厚度为1 mm,用时将膏贴贴于脐部神阙穴,30 min/次,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艾司唑仑片,1~3 mg口服,睡前服。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的疗效标准评定。

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增加至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睡眠无明显改善。

1.4护理随访 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10%,对照组复发率为21%。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中国回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回族特色的医药理论体系,尤其在脑系疾病的防治方面,回族医药不仅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更有着科学的论治理论和丰富的治疗经验。中国回医药以"四元"、"三子"为哲学基础,以"四性"、"四体"、"四液"和"脑统百脉""脑主意志和运动"为生理病理观,治疗重以芳香的论治观而自成一体[3-4]。清初著名回医药大家刘智在《天方性理》中更是对回医药有关脑的生理、病理做了极其详尽地系统整理和论述,认为:"夫一身之体窍,皆脏腑之所关合,而其最有关合于周身之体窍者,唯脑。盖脏腑之所关合者,不过各有所司,丽脑则总司其所关合者也。脑者,心之灵气,与身体之精气,相为缔结而化焉者也。其为用也,纳有形于无形,通无形于有形,是为百脉之总原,而百体之知觉运动皆赖焉"[5]。可见回族医学以脑主司神经思维活动、主宰和调节生理生化运动为生理观,仍认为失眠是由脑而生,有别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心主神明"理论,失眠多有心火扰心神所致。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回回药方》是包括内、外、妇、儿、骨伤和皮肤病等在内的一部完整的中国回族医药的百科全书,该书虽然惨遭战乱遗失、现难窥其全貌。但万幸的是《回回药方》仍完整地保存了4卷,而其中记录了大量治疗脑系疾病及与失眠相关的方药和特色治疗方法。"马主里宰木呢方"是《回回药方》治疗失眠的经典方药,原文谓此方[6]"主治夜卧不得眠,梦多,日间困乏诸症,最通经络用。组成:天仙子、肉桂、法而夫荣(大戟)、荜拨、甘松、干姜、咱法开(栀子花叶)各等分,上药为末与水煎熬膏,用热布敷肚。"马主里宰木呢方的组方特征基本遵循了回医以辛窜芳香、调和四液四性,祛寒湿邪的特色。

通过将芳香温通之回药敷贴在腹部神阙穴,从经络 的角度分析,神阙穴居于人体前正中线上,又为任脉的要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共司人体诸经百脉,又为冲脉循行之所,且任 、督、冲三脉一源三岐,均起于胞中,经气相通,调节全身气血。此外,足阳明胃经夹脐,足太阴之筋结于脐,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故脐为 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够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失眠时,达到温通经脉、调和四性四液祛寒湿邪,使脑经得力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中医多用于补肾,如《日华子本草》云"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而回医药在此强调养脑安神之功效,睡眠是人生命的基本需要,充足的睡眠可使人消除疲劳促进恢复体力。失眠严重地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给不少患者的身心带来困扰。采用回医药穴位贴敷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对回医对脑的学习,使我们突破传统从心、胃论治失眠局限,拓展了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并能使民族医药的精华为我辈所用,以为世人解除病痛。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14-3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

[3]南一,牛阳,郑海生,等.浅论回族医学的用药特色-"香药" [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3):320-322.

[4]牛阳,南一,王荣,等.基于回医"四性学说"的"回回体质假说"内涵初探[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1):9-11.

篇9

老年人的睡眠障碍及其后果

老年人睡眠期间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不安腿综合征和快速动眼(REM)睡眠行为障碍的患病率增加,容易发生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在不良环境如噪声中更加易醒。其他可能产生的明显紊乱包括睡眠破碎增加、周期性节律相提前(如早醒)、褪黑素水平降低、睡眠一觉醒节律和褪黑素随失眠发生而释放间的关系改变。老年人睡眠障碍引发的后果有白天睡眠、心境障碍、增加意外事件,还可导致生活质量、警觉性、机敏性和认知功能(记忆、注意、反应速度、专注性)降低。

老年人失眠及其非药物治疗

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年龄越大失眠的发生率越高,且越易变为慢性。>65岁老年人失眠患病率为12%~40%,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患者主观性失眠和客观性失眠间的关系比男性患者弱。与青年人相比(入睡困难多见),老年患者主要是睡眠维持性失眠。此外,还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和早醒。

老年人失眠的原因包括周期性睡眠一觉醒节律改变(睡眠时相提前、周期性节律幅度变小)、睡眠障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内科疾病(急慢性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衰、胃食管反流、夜尿)、神经科疾病(帕金森病、痴呆、卒中)、精神科疾病(抑郁症、焦虑症)、药物、物质使用(酒精、咖啡因)和心理性应激源(退休、丧偶)。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在老年期发生率增加。

老年人失眠的后果包括生活质量下降、嗜睡、疲劳、情绪改变(抑郁、焦虑)、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平衡受损。

病因处理这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特别重视。例如,老年人因其他疾病使用的很多药物可以导致失眠(见另文)。单就高血压而言,含利血平或可乐定或利尿剂制剂使用非常普遍,成为很多患者的自助式药物。而这些成分均可导致失眠甚至抑郁障碍,若不停止使用,则失眠难以消失。所以,老年失眠患者应该询问是否有高血压、服用何种药物。

镇静剂在国内,对老年失眠患者处方镇静剂的情况很普遍,且许多患者要求重复处方,容易变成长期使用。但是,使用镇静剂对老年人的失眠进行对症治疗可能导致白昼嗜睡、逆行性遗忘、便秘、跌倒、骨折、其他意外、成瘾,且有增加死亡的风险,故需要谨慎选择(具体见另文),且不推荐长期使用(

非药物治疗 由于知识的不足,这类措施极少使用。但是,这类治疗措施可能产生长期疗效,且风险极小,因而更加适合于老年人。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自助式治疗、音乐治疗、体育锻炼、光疗、催眠术和针灸。有时需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此外,太极拳、瑜伽功也许对失眠有效。

OBT 目的是通过改变不良睡眠习惯、消除对睡眠的消极态度和信念而增强睡眠。目前有限的证据证明老年失眠患者接受CBT治疗后仅显示轻微疗效,其效果不及年轻患者。CBT包括从教育套餐到纯行为干预措施。最主要的有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肌肉放松、睡眠限制、矛盾性意念等。①睡眠卫生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了解生活方式习惯如食物、锻炼和药物以及环境因素如光、噪声和温度对睡眠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通常只加重失眠。常见的教育内容包括:午后不要喝茶和咖啡、吸烟:晚上避免饮酒;睡前不要打盹;睡前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规则锻炼但不要在上床前3~4小时内进行:使光、噪声和高温对睡眠的影响最小化;不要在觉醒状态下长时间躺在床上;了解年龄相关性睡眠时间的改变,以降低睡眠期待。②刺激控制是帮助患者建立床与睡眠的重新联系。要求患者只有在瞌睡时才上床;只使用床来睡眠;如果上床15~20分钟内还未入睡,则起床进行放松活动,直到有睡意时才再上床,如有必要则整晚可反复多次;每天定时起床(无论上晚睡眠时间多长);白天不要睡眠。③肌肉放松治疗是由专业人员指导下交替进行的肌肉紧张、放松练习,以促进肌肉放松和抑制焦虑相关性觉醒。④睡眠限制治疗是依照前2周的每日平均睡眠时间而决定患者在床上的时间,且白天不许睡眠。每周评估睡眠效率,当>90%且维持5~7天时则延长床上时间15~20分钟,当

自助式治疗 自助式治疗即一种患者可独立完成的心理治疗,它允许各种形式的自助式干预,如书、网络、录音带。通过自助式干预,可以轻中度改善不同年龄的失眠患者的睡眠和心理症状。

篇10

目的:观察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养心安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酸枣仁胶囊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顽固性失眠;治疗方法;养心安神汤与复方酸枣仁胶囊;对照治疗观察;中医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76-01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1]。成年人失眠发病率为5%-45%,在老年中更普遍。失眠的表现形式有入睡困难,过早觉醒,睡眠不实和夜间觉醒次数过多等[2]。笔者自拟的养心安神汤对失眠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顽固性失眠患者,并设立对照组治疗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治疗的顽固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5-65岁,病程3个月-10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4-65岁,病程4个月-1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2.1 中医诊断标准:①均有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醒后不眠,连续3个月以上,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舌质淡红或偏红,脉弦细或细数。或无阴虚阳虚之舌脉象。

1.2.2 排除病例标准:①短暂或环境变化引起失眠,②药物或乙醇引起的失眠,③在入选组前1-3周内使用精神病药物,④已知的酗酒[3]及药物依赖者。

1.2.3 中医辨证

1.2.3.1 肝火扰心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1.2.3.2 痰热扰心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1.2.3.3 心脾两虚: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1.2.3.4 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1.2.3.5 心胆气虚: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复方酸枣仁胶囊(北京三友药业公司生产)口服,每次1粒,每晚1次。

治疗组:采用养心安神汤治疗,药物组成如下:

砂仁10克;丹参、麦冬各15克;炒枣仁、浮小麦各30克;生地、北沙参各20克;炙远志、川连、五味子各8克;莲子心、甘草各5克;龙齿2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2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3周

1.4 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各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观察用药后毒副反应。

1.5 观察指标:包括睡眠充分,睡眠质量,睡眠长度,失眠频度,失眠程度和醒后不适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

1.6 统计学方法:数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拟订。痊愈:治疗21天后,睡眠恢复正常,每晚睡眠时间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梦少无疲乏感。精神良好。显效:睡眠明显好转,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强,但有间断性,梦少有疲乏感,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小时。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失眠加重。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3 不良反应:观察期间,两组病例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

3 讨论

临床上常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把失眠分为短暂性失眠(持续时间

失眠的病因复杂,多因情志所伤,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引起阴阳失调,阳不入阴,气血失和而发病。笔者自拟的养心安神汤由天王补心丹中天王补心丹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甘麦大枣汤有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亦补脾气的作用,生脉散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疏肝泄热安神,化痰开窍安神,滋阴清心安神,益气养血,镇惊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复方酸枣仁胶囊由中药酸枣仁和“金不换”提取物(罗痛定)组成的中成药,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心悸失眠,体虚多汗等证,是治疗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的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拟养心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过3周治疗后睡眠充分,睡眠质量、睡眠长度等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赵忠新.临床睡眠障碍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