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学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阶段性学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在深入开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基础上梳理查找突出问题
第一阶段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全体同志增强了发展意识,树立了发展信心,看到了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在第二阶段开始后,继续组织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大讨论活动,要求同志们进一步破除陈旧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寻求发展举措,完善发展机制,为认真梳理查找本单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辟了思想认识通道。领导班子三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查找问题,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如何解放思想、拓宽思路问题;二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如何深化改革、推动创新问题;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如何强化职能、优化服务问题;四是队伍建设方面,如何提高素质、增强能力问题。并紧紧围绕这四个主要问题,总结工作,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初步形成了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
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全方位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
领导班子分析报告形成后,我们先后两次分别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和局中层以上干部民主生活会。要求大家本着对劳动就业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改革意识、政绩业绩、思路举措等方面在局内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和差距,研究分析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和根源。民主生活会上同志们畅所欲言,深层次地分析了目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大家一致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受目前体制制约的客观原因,也有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例如整体建设上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设计,思想观念上对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研究上学习科学发展观不够系统。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统筹协调,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落实保障体制,有效制度不到位等等,这些现象既是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也是影响科学发展的羁绊,通过民主生活会,广泛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继续充实和完善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
三、积极开展评议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篇2
关键词:英语阅读;阶段性测试;前摄自主;后摄自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66—03
引言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学在尝试英语阅读“零课时”,强调英语阅读的自主学习性质。其主要形式是教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让其课后完成,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辅导答疑并组织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然而笔者认为要真正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辅以有效的测试手段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笔者对辽宁省一所省属普通高校的英语阅读阶段性测试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自主学习理论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英语专业阅读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调查背景
长期以来,该校的英语专业阅读课陷入一种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学生会质疑阅读课与精读课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教师采用交际法或任务型教学法,在很多情况下,会由于学生课外准备不足而流于形式。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该校从2009级开始取消了英语阅读I—IV的期末考试,代以实行阶段性测试。每学期进行5次测试,每次的测试范围包括阅读教材上的若干篇文章和两篇课外快速阅读题(每学期的测试范围如表1—1所示),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20%是口头的读书报告。这样基本实现了英语阅读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课堂上主要是检验学习成果。
二、调查过程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该校英语专业2009级和2010级的156名学生。其中2009级78人,2010级78人。2009级已经完成了英语阅读I—V的学习,这学期正在上英语阅读VI。2010级则正在进行英语阅读IV的学习。其中英语阅读I至阅读IV采用了阶段性测试,而高年级的英语阅读V、VI还是实行期末考试的考查方法。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调查问卷和对学生的访谈。调查问卷由11个单项选择题、2个多项选择题组成;其中题1和题6要求2009级学生针对英语阅读I—IV和英语阅读V、VI的不同情况(如果有区别的话)分别作答。内容涵盖学习自主性、英语阅读策略、教学的指导性和阶段性测试的必要性。
(三)调查目的与方法
课题小组向调查对象发出了156份问卷,收回138份,有效问卷135份。2009级63份;2010级72份。在问卷调查之后,我们随意挑选了15名同学进行了面谈,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最后利用Excel2000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自主性
调查结果显示(如表2—1),53%的学生能够预习阅读教材中所有的文章,28%的学生能预部分文章。大部分学生(67%)每星期花在英语阅读课上的时间超过3小时,考虑到他们的双专业性质(英语+软件工程),课比较多,这个时间也算可观。但是72%的学生表示,除了英语阅读教材上的文章,他们课外不会看其他的阅读材料。这不禁让我们对他们的“自主性”产生疑问。
下面让我们来对比一下2009级学生对题1和题6的回答(表2—2)。前面已经提到,英语阅读I—IV采用了阶段性测试,而阅读V、VI仍沿用期末考试制度。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英语阅读V、VI上投入的时间明显少了,预习的人数和程度也远不如英语阅读I—IV。这是否和英语阅读V、VI没有实行阶段性测试有关系呢?
通过访谈,学生向我们反映阶段性测试确实可以督促他们去看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然也有学生表示没预习是因为教材上的文章没意思,平时会选择其他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但量上没保证。
(二)阅读策略
调查结果(见表2—3)和访谈显示,学生的阅读策略存在很大的差距与不足。94%的学生在阅读中会注意到新单词和词组,而其中55%的学生查阅阅读中遇到的每个生词,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因为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理解。37%的学生对出现频率高、影响理解的新单词和词组会通过查字典弄清其含义。一位同学访谈时说:“其他的新词要么通过上下文来猜测,要么忽略。”这是符合阅读实际的方法和策略。
学生阅读时不喜欢记笔记。经常做笔记的同学只占27%。据了解,这部分同学记笔记也只是记下有用的词、词组或句子。没有人做摘要。实际上,阅读记笔记有三大优点:a)记录自己需要的主要观点和特定的信息。b)便于记忆和复习。c)把说话者和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知识。但很少有同学付诸实践。
阅读后应该进行语言的输出,写读书报告或读后感。但事实上虽然有81%的同学偶尔写写,那只是因为老师要求,平时成绩里有一项是读书报告,占20%,所以不是自愿的行为。只有19%的同学看到产生共鸣的好文章会写几句。
(三)教学的指导性
调查结果表明(表2—4),只有19%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讲解单词、难句。根据访谈结果,这部分同学认为教师不用讲解得过于详细,只需要讲一讲某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或学生确实理解不了的句子。这说明学生也不希望英语阅读采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教学模式。65%的学生希望老师把重点放在篇章赏析上,让他们能够领悟文章中所渗透的文化信息,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阅读兴趣。同样,学生还表达了进行语言交际的愿望。希望老师能组织大家讨论交流,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从阅读中接受的信息转变成交际实践的内容,实现语言的交际。
篇3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强调学习者的主体能动作用,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强调应该让学习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活动并不断生成、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大学教育应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即会学习、会研究、会创新的能力。美国教育学家梅滋曾说:“大学制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传授研究。”大学生所处的教育阶段和他们的智力水平使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记忆与模仿,研究性教学将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新意和挑战、诱惑和渴望。
理论依据
1、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或课题为内容,以研究为手段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的学习活动。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为手段的创造性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思考问题,能动地获取各种经验和知识,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弥补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是以接受性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式为内容,指向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理、程序和方法,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取一定的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融入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及其探究式学习为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其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其自主、探究、合作等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创设出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的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获得积极的情感、激发起科学研究的欲望。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养成,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要求。
2、接受性教学的弊端及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主体常定位在教师的“教”上,教学手段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一本往往已经过时、封闭或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的教科书,没有把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这种对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漠视导致了学生发现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逐渐萎缩,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养成,不符合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今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大量涌现而带来的“知识爆炸”以及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促使人们为了生存而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激烈变化和竞争,所以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这些能力可以概括为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要培养这些能力,仅靠传统的接受性教学远远不够,教育者必须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逐步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要。
实施研究性教学,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确立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成果交流阶段。这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互相推进。
1、确立问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师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储备,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进入探究状态,并在自我学习或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的具体课题、目标和范围。例如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4单元Five 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内容后,讨论这样的话题What are the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学生列出许多他们所知道的中国文明和文化的象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以下话题:Say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fivefamous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What are the five most famous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history?
2、接践体验阶段
此阶段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和态度,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搜集、选择和分析加工信息资料;调查研究与探索攻关;阶段性实践体验与初步研究结果的交流。经上述步骤确定话题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和选择,他们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文献资料等搜集到大量与研究话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在小组内集中进行资料筛选和加工,形成研究成果。
3、成果交流阶段
经过学习研究,学生们将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做好研究成果展示准备。成果展现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所获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还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成果交流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也可以是辩论会、展板、演示等方式,学生相互交流,共享其劳动成果。就上述话题而言,学生被要求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他们大多做成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体验,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还学到了相关的中外文化和文明史,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应注意的环节
1、问题情景是研究性教学的先导
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是通过老师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剖析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结构,通过学生的理解和反复操练达到英语能力的提高,而以培养学习者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理念的英语研究性教学,则是把问题的呈现放在前面,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的导入点,这种将学习置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有助于他们吸收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通过问题的呈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问题的解决,训练他们的英语思维
能力。”这个过程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为落脚点,促进后天发展的可持续性。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是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性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探究,有助于激活先前的知识储备,使原有的知识背景与当前探究的问题之间生成更多的联系;同时,讨论可以使思维过程外显化。在讨论中,学生会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会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另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活动创造了一个人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独立创新的优良环境。富有内涵的探究课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对问题生成多层次的理解,而后再将各个方面的见解集合起来,这是学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
3、思维过程的展示是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点
德国教育学家戈・海纳特说过:“向学生预示结果或解决方法会阻碍学生努力研究,因此,应对结果和调整迟下定论,对学生的错误不应看得太重,教师应明白所有有活力的思想都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实施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应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立足教材,识别各种能依赖的载体,揭示出思维方法的顺承性和阶段性,使英语教学过程不只是单纯的强调语言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是实践和体验语言的过程。
4、对研究结果的反思概括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而研究性教学则是立足教材,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所以,在研究性教学过程的最后,为提炼所学到的知识、能力,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作出反思。反思概括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内化新知识,加工与整合新旧知识,达成同化或顺应,形成更协调一致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研究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这对知识的迁移至关重要。另外,科学的反思能使新的问题成为教学的归宿,即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篇4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活动 阶段性策略 主动性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活动与探究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设置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他们逐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因此,活动与探究要求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这是突出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策略.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实施前的准备
1.熟练的实验技能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于扎实的基础,学生要熟练全面地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操作方式和方法,同时必须具备严谨端正的科学态度,还必须具备动手能力,在教师讲解演示后,模仿总结.完整的操作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关键,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2.观察与分析
对于化学实验来讲,通过观察实验前物质的气味、状态、颜色等,实验中物质状态、颜色的变化,还有实验中产生的发光、发热、溶解、凝固、声音等现象,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分析实验前后变化产生的原因,分析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及本质等.
3.引导主动探究心理
活动与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是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设置的.初中化学教案也把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做素质教育的能力训练点,并且初中化学的学习实践只有一年,主要任务除了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外,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的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是: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结论汇总.
获取知识并不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主动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作铺垫,然后去发现和探索新知识、新技能,它的主要支撑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此基础上做到学、做、思、悟和用环环相扣的过程.因此,探究学习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化学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必须创立一个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如蜡烛燃烧实验,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联系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人会晕倒这个情境.
有理论认为,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的不统一,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把目光转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方案设计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否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条件,所以方案的设计必须严密,有较强的逻辑性;实验探究综合考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
在刚刚步入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尽快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以及体验探究活动,在实验过程中熟悉问题的提出(来源)、对结果的预测与条件假设、策划实验、动手实验、收集情报、完成实验后给出解释以及定论、对结论进行反思与评价、再交流共同探索等一系列环节.
在化学学习的深入阶段,教师要指向明确地让学生参与体验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完成实验的一般步骤.活动中包括的科学探究要素是可以增加或者减少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各要素出现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探究活动实验形式多种多样,如调查、实验、收集资料等.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自主发挥课堂内外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创造条件,营造气氛,给予指导.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实施后的反思与扩展
篇5
(1)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视野是广阔的,他必须站在农业生产经营者而不是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具有真实感,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性的过程之中,选择和利用一切资料,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商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只拦路虎,当学习结束后,学生从中所获取的知识将是全面的和深刻的。(2)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研究,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3)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农民接触,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4)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学习模式,使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高。(5)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培养起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习惯与技能。这种素质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将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二、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在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召开动员会,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邀请当地农民、干部、技术人员讲课,组织参观访问,让学生了解当地基本情况,诱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及动机;还要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如“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的要求”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这些专题讲座也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依次进行。
(二)指导学生提课题和选课题
课题由教师提出和学生提出相结合,由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教师要为学生勾画若干大的概念框架,这些框架涉及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细化,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范围要小,操作性要强,必须立足运用课内知识、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千阳县水沟镇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实践教学中,在展开工作前,通过调查了解,结合当地的生产特点,师生共同提出了以下研究方向:(1)农业专业协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怎样才能使科技与农业生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科技高效率地转化为生产力?(3)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4)病虫害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影响。(5)绿色农业的现状、前景,应当怎样科学地实施绿色农业生产?(6)农业生产结构现状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7)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8)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除教师提出部分研究课题外,要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若干课题,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后公布。每名学生从中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也可另立其他课题。
(三)成立课题小组
学生根据所选的课题,自由组成课题小组,教师可作优化调整。每个课题小组一般由3—6人组成,选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上下联系、记载活动情况和汇集资料等工作;并为每组选聘一名蔬菜协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我们组建了6个课题组,水沟镇有6个行政村,每个课题组对应一个村展开调查研究。
(四)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由课题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共同设计出研究方案,初稿交指导教师审看和评阅,指导教师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后,小组再进行讨论和修正研究方案,直到相对可行为止。
(五)小组实施合作研究
各课题小组按照研究方案,由组长根据人员情况及研究要求,进行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其方式有:参观访问、实地调查、实验、查阅文献等。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课题组要根据研究要求开好阶段性的小结会议,每个成员如实地交流各自的活动情况,对研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全组共同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同时拟订下次活动计划和方案。一个课题往往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调查和反复的研究,直到他们能够界定问题,并形成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蔬菜的无公害生产”这一课题研究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农民、蔬菜协会工作人员、村镇干部,了解到水沟镇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在西红柿、黄瓜等品牌蔬菜生产的旺季,病虫害严重发生,仍需大量施用农药。为什么所谓的无公害蔬菜却离不开农药呢?面对这种状况,学生继续开展研究,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分析得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等是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提出对策,学生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的理解,煅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环境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六)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把研究活动中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依据课题方案,进行筛选、归类、综合、分析,提练为某些结论或某些措施,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全组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后交给指导教师审看,然后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再次讨论和修改,直至定稿。这个环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专业知识、科学精神和态度、资料整理和加工、思维程序和方法、总结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
(七)举行总结报告会
各课题组将研究成果在组间进行展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观摩,取长补短。最后召开总结报告会,邀请村镇干部、蔬菜协会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代表及教师作评委,进行答辩。各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陈述和展示,并解答评委的提问。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这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有的研究成果还对促进当地生产具有一定的价值;当得到承认后,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增强自信心。最后,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对全班开展的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肯定成绩,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绩较为突出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研究性学习应根据学生水平采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学习的切入点不同,这样才能避免“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1)对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自主能力强的学生,可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探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2)对不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引导,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并开展研究工作直至问题解决。教师应经常反思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并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各种课题,为学生创造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应明白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灵魂,即灵活的技能、广泛的知识以及思考的习惯,总是努力寻求让学生学会为学习承担责任的方法,要确保课堂的学习,以得到相关的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为宗旨,时刻作好准备去应付来自于学习者的而自己始料未及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教师的一切学习促进方案都要把知识内容放在一个概念框架内来考虑。
四、在涉农专业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篇6
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用新方法为特点。未来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集体中协同工作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价值等。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而不应当是只知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材。
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学为中心,依托小学活动课、社会课、自然学科等课程,选择诸如"大自然警钟长鸣""传统的民族节日""环保餐具""形形的花"等综合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老师辅助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的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工具,支持学生使用广泛的信息,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发展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学习活动。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以学为中心的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的设计、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学习的基本步骤、教师辅导策略的设计。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
1、真实性任务的设计:
基于网络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选择真实性任务,真实性的任务可以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他们是相关的和有意义的,这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由于真实性任务中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任务本身又是整体性的,具有挑战性,学生必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研究别人的解决方法,这样他们就好象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一样,解决了问题就是奖励,因此容易激发起内部动机。
2、解决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主题式研究性学习的途径,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小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成果的能力。教师通常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特别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研究,进行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方法及其价值,发现科学事实及其规律。逐渐养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具体问题往往都是同时与多种概念原理相关,我们主张弱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交叉。
二、学习资源与认知工具的设计
1、学习资源的设计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全世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每个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每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都有可能得到每个学科第一流老师的指导,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都可以借阅世界上最著名图书馆(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甚至拷贝下来,都可以从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资料……。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
(1)本地资源:指教师在上课之前把学生需要的部分资料收集整理好,集中在本地的局域网上,供学生参考使用。
(2)远程资源:指教师在本地的局域网上运用"page to page"的方法超链接到Internet,学生通过超链接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3)泛资源:指学生自己运用"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上网收集资料
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采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有可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2、认知工具的设计
认知工具的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概念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成为认知工具的唯一标准是看这个工具是否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认知操作、促进学习者进行思考。
基于网络的认知工具主要有:Explorer 浏览器、E-mail、BBS论坛、聊天室等。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背景知识、学习习惯和能力、认知风格都有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的认知工具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所以我们提供多种认知工具,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类认知工具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对信息的收集技能、组织技能、创造技能、操作技能、传达技能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
1、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好几种,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是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个体的特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为学习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同学的视野。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外出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 ,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研讨、交流的氛围
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辩论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相互协商,小组讨论、交流,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在研讨交流中,要求学生善于表达所观察到的结果,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对有疑问的地方,通过研讨可以把每个学生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集中起来,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在研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或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赞同与驳斥他人的观点,学生踊跃发言,想互补充,相互启发,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阶段的认识。
四、学习的基本步骤
在实践中,我们对基于网络的开放性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作了初步的探索,下面以小学六年级活动课教材《大自然警钟长鸣》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阶段:
学习目标:
1、认知知道环境污染对人民生活的危害,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
2、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乐意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3、学会网上收集某一主题的资料,会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实际生活中,关注这一主题的变化、发展,主动与同伴交流观点、看法。
流程:
1、出示一瓶从学校附近的小河取来的带有污染的水,问:看了这瓶水,你有什么想法?你的想法有依据吗?
2、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到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
3、上网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
4、选取一、二条你最担心的信息,全班交流。
第二阶段:研究问题阶段:
学习目标:
1、知道"水污染"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了解如何治理和预防水污染。
2、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态度,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
3、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并讨论对此进行知识重组,提出自己的观点。
流程:
1、提出大家都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水污染" 。
2、讨论怎样进行"水污染"的研究,主要研究什么是"水污染"?水污染的现状怎么样?如何治理?如何保护好还未受污染的水源?
3、研究方法的指导。
4、自愿组合成研究小组。
5、社会实践:全班分成四小组研究四个主题:A、青少年的水保护意识。、宝山、月浦地区水污染现状调查。C、苏州河综合治理感想的现状调查。D、家庭水、学校水循环利用。
6、各组整理课外研究成果
7、撰写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研讨交流成果阶段
学习目标:
1、在展示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
2、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争辩、讨论的乐趣。
3、会总结研究成果,与别人资源共享,小组合作一起深化研究报告。
活动过程:
1、各研究小组展示阶段性成果。
2、讨论: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你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异议 。
3、交换意见、看法。
4、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阶段性的看法。
五、教师辅导策略的设计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辅导作用,之所以提辅导而不提指导作用,是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要求学习者自己做出决定和自己决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指导和建议更多的是暗示性的而不是直接的,它只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候才出现。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最大限度的使用自己的认知资源和知识,作出适当的决策。
1、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方面的主导性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讲台上的圣人"转变为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
2、为了使辅导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加强"异步"辅导。这里的"异步"辅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提优补差的个别辅导。个别辅导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以通过Internet上的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前者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后者可以得到教师的即时讲解,就象面对面一样。虽然教师应关注所有的学生,但相对来说,两头的学生应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基于网络运用的小学生开放性探究性学习,以上只是从学习环境的设计这一角度去探索、去实践,这仅仅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关于这类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案,师生的角色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资料:
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
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
篇7
关键字研究性学习电子信息专业课创新性
1引言
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与国内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大学生能够灵活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创造新知识,并且具备相当的终生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式的教学与这些要求是有距离的,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高年级的选修课中到课率普遍不高,其原因在于经过低年级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学习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并且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因此不再满足于学习内容在师生之间的机械移位。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去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技术创新更是产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因此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应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电子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积极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学校毕竟不能等同于科研机构,没有必要的研究设施和科研经费,只要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促使学生通过与研究相类似的认知方式和心理过程来进行学习,其根本目的不是预期的研究成果,而是预期的学习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能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因此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我国近10年来进行的主体性教育实验证明了学生发展的核心是他们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教学的重要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课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自己调查并得出研究结论,体现出他们是教学的真正主体。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使人类主体的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认识世界,与学生时代所形成的学习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传统教育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不能很好地将人类智力资源转化成个体的智力资源,研究性学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从实践方式看,传统教学主要是演练式、实验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认知、主动实践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验证—体验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主动、愉快、积极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是否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具有健康的社会感情;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这三种能力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治学之道、知晓做人之理。治学之道与做人之理是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做人之理的形成需要他们治学之道的支持。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良好作风。
3研究性学习是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的弊端在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班级集体教学活动的前提下难以实施;以语言讲述为主的表达方式,使得某些教学信息的传输与接收遇到困难;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作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没有创造力;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总是在进行重复性劳动,教学强度非常大。这样教师就无法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脱身来进行研究工作。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肩负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质量及取得创新性成果,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实行加速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是必由之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更应具有发现问题、解决实际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光靠知识的传授显然是不能实现的。而且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训练,这是高校教学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在模拟“问题情景”中通过研究和探索去获取新知识,产生创造性成果。
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强调系统性的实践,在科研实践中发挥自主性潜力,因而满足了形成创新精神和产生创新成果的主要因素。研究性学习对创新的形成起催化促进作用,大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现实舞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中还包含有课题组研究的形式,强调课题组集体的合作和配合,这种协作精神的锻炼对后续的科学创新有积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在研究中学到知识,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的锻炼是传统学习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弥补大学生的先天不足,可以给他们一方容量极大的“用武之地”,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极大地发掘学生科学研究的潜质。通过参与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被动思维发展到主动思维;从单一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从平面思维发展到立体思维;从静态思维发展到动态思维;从封闭思维发展到开放思维。因此,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勇于提出独立见解,潜能会得到充分挖掘和开发,为进行科学创新奠定基础。
研究型教学使得考核结构发生了变化,适当分离基础内容考核和创造性的考核是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利于公平的办法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支持。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在解决了认识问题以后势必有更多的学校、老师会去作进一步实践。在打破一校一课的局限以后,如何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摸索出合适的形式,确定合理的目标和工作量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可以相信研究型教学将会对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起示范作用。
4电子信息专业课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设计
(1)学习目标的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电子信息专业所涵盖的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教学的互补,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电子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电子信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2)学习内容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主要不是学习书本知识,而是强调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特别是电子信息专业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不能依靠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与过程。当前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接受性学习,它适用于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规律性知识的掌握,但对于策略性知识、价值、态度和情感类知识的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这符合电子信息专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以及DSP技术等领域中选择方向,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策略的设计。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研究或调查对象;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或其他程序规则的限制,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设计。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信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上的变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为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总是呈现出种种阶段性结果,它们既是总结果的分支,同时又是学生在学习中预测总结果的反馈体。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即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在课题设定阶段,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阶段,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制作成果检查,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性、创造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
5结语
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正在面对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终生学习能力,在专业课中通过设计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特别是学会思考问题以及分析和处理教室以外的实际问题,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0(3)
2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篇8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可爱的家乡
一、活动背景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想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就要让他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学做合一。新课改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亮点,它要求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直接获得知识、能力和问题的结论。因此,我思考尝试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
虽然学生曾上过几种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仍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我初步将实践领域确定为研究性学习,并把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他们听后积极思考活动主题。最后我们选取了“可爱的家乡”作为主题,并且以此为主题调查研究内容丰富,与语文结合紧密。
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将主题分为“家乡的名优特产”、“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历史名人”三个子课题,并引导同学们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爱好进行分组研究,选出组长。我们还制定了活动计划表,确定了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方案。方案确定好后,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三、阶段性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搜寻名优特产、了解旅游资源、寻访名人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去相关环境中搜寻、翻阅书报、上网查找、制作调查问卷等方式来搜集资料。以小组内合作整理资料,各小组分别在班级做汇报的方式来交流调研成果。例如,“家乡的历史名人”小组的活动内容为:①制定调查问卷,发放给同学、老师;②采访专业人员,向他们了解家乡有哪些名人;③利用课外时间及节假日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书籍,利用网络查找,看电影、电视查找名人资料;④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名人事迹、故事、名人名言摘录;⑤以选派代表、小组合作等方式向全班汇报阶段性调研成果。
第二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走进名优特产、考察旅游路线、阅读名人
这一阶段活动小组要走进调查目标进行深入调查,细致感受调查对象“家乡的名优特产”小组走进博兴“天子”老粗布厂参观采访,初步建立了名优特产与家乡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人们生活的联系。“家乡的名胜古迹”小组实地考察魏氏庄园、杜受田故居和秦皇台风景区,并撰游记、体会。“家乡的历史名人”小组在开展名人阅读长廊,制作名人书签、开展“名人故事会”等活动,并撰写了个人体会并交流。
以上活动均有小记者向报社发通讯,滨州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有部分实践体会刊登在校刊《躬耕》及校报《教与学导报》上。
第三阶段,小组阶段性活动内容分别为:宣传名优特产、建设家乡、争当名人
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为家乡名优特产设计广告语(商标),创作赞美家乡名优特产的文章或诗歌;为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提建议等或活动把对家乡的理解热爱化为支持家乡的一种行动;通过才艺展示、争当名人活动把对名人的尊敬化为促进自己成长进步的一种动力。
第四阶段,全面评价总结
举办活动汇报会,邀请校领导及相关师生参加。此次汇报会在校礼堂举行,学生展出了活动手抄报、魏氏庄园地图、活动体会、活动图片、活动新闻报导等资料,进行了汇报演出。演出由学生主持,分四个环节进行:环节一“家乡的名优特产篇”、环节二“家乡的旅游资源篇”、环节三“我眼中的家乡名人篇”、环节四“我的感悟”,演出在激情洋溢的诗歌朗诵《滨州赋》中结束。此次汇报会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学生的收获和及体会
新颖的课程模式,广阔的学习环境,以问题为中心、亲身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致盎然地体验、感悟,直接获得了知识和能力。
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总结了他们的收获:培养了活动策划、活动统筹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是非判断能力。学会写基本的调查报告、采访记录、导游词、游记、活动体会等。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愿意为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针对学生收获、体会最集中的方面,截取了部分片段:
片段一:我重新认识了语文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我的看法,语文在生活中的用处太大了。如果你没学会规范用语,那你在与人交流时就会贻笑大方;如果你不会对看到听到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那你就不会真正理解你身边的信息,你的头脑意识就只能处于浅薄的阶段;如果你没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你的思想就不能能够被他人所理解……总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片段二:我不怕写作文了
篇9
1.学生是中心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处理每一个检测项目的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掌握计划性教学内容。学生以分组或全部组织形式安排阶段性学习任务,遇到难题积极解决,在实践中调动和培养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而项目是生产一定实用价值产品为任务,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的一种的应用,学生可依据自己计划制定学习任务,并有明确的、具体的成果展示,呈现出“任务驱动”式教学。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
2.培养实践能力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基础是食品微生物学,也是食品微生物学研究理论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延伸和应用。设计这门课程时,需要结合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监督部门和食品企业工作中常见性检测项目、国际标准方法编排和讲授教学内容与实验方式,并且考虑检测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实验代表性和实验经费等教学条件影响因素。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检测项目原理和基本意义;掌握检测技术操作流程,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程进行综合施教,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综合分析素质、资料搜集能力等专业能力,并“举一反三”,应用推广到其他学习内容上,并在未来工作中胜任检测项目设计和检测报告制作等。
二、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项目教学法
1.确定实验方案
(1)下达实验项目阶段
教师通过小组研究提供给学生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的项目名称,并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按照“项目形式”标准下达检测实验任务,并说明实验目的与标准,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对检测进行设计。
(2)设计实验方案阶段
学生收到实验项目任务后,每三个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给予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动组织,搜集相关资料,其中包括纸质资料、基础实验技能等视频材料,结合实验室条件和资料设计出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方案,选择出适宜的实验设备仪器和实验耗材。通过实验初步设计,确定实验方案,学生以小组形式分配每个人的实验任务,或者是全班实验方案和阶段性实验任务。在项目教学法方案设计阶段,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必要提示,而不做过多的干涉,让学生逐渐适应独立实验环境。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有关设计所需要的试剂、仪器、材料和设备。如果实验条件有缺陷,应该对检测方案进行修改。
2.实验准备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准备实验相关仪器设备、培养皿和试剂。如果实验试剂有限,可以分工合作,一组或者是分配多组配置全班实验试剂、药品、消毒棉球,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提供实验和设备材料,在实验进行前应提示学生注意事项,例如:正确操作灭菌锅等操作规程、培养皿消毒等。在初步了解食品微生物基本技能后,例如:清洗、烘干、标记玻璃培养皿、配置试剂等,让学生参与检测实验的每一项细节中。
3.实验
教师在此过程中仍要监督学生操作,保证学生人身安全,除此之外的其他错误操作应该当场记录,实验完毕总结时给予纠正。学生由于之前充足的准备,因此实验进行的较为顺利。而在下一步的总结阶段时,教师提示或请同组组员找出错误原因,并作为反面例子,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学习。完成实验后,学生清理实验现场,教师相应填写本次教学文件,这一过程与传统教学相似。
4.撰写实验报告
每组学生讨论实验数据,学生应该如实的反映出实验过程,实验没出现错误操作,给予优秀;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的,小组讨论总结出的共性问题,组织全体同学讨论,发现数据错误原因,学生独立找出改进方法和错误原因的,给予优秀。学生应该以认真、诚信原则完成实验数据填写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和职业道德。学生作为项目教学法主体,在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中,主动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或改进,总结原因,教师可依据情况给分。避免学生有“急功近利”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5.评价实验成绩
食品微生物检测项目教学法考验学生主观能动性、合作力、集中精神等,教师应根据实验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给予分数。并且实验人数不能超过20人,便于教师记录,并且教师应组织教学研究小组,以应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发散问题,提出适于学生的解决方案或措施,教师对此也增多了课程量,教学经验明显提高。
三、结束语
篇10
一、贯彻落实,强化交流学习
1、健全学习组织。中心组主要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可根据学习需要适当吸收有关人员参加。书记任中心组组长,主要职责是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体学习研讨,指导和检查中心组成员的自学情况。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负责同志任中心组副组长,主要职责是配合组长抓好学习的组织工作。中心组要配备学习秘书,主要职责是做好学习服务工作。中心组组长、成员及学习秘书名单应报上级党委宣传部门备案。党委宣传部门要认真抓好下级中心组学习秘书的培训,确保做好中心组学习的服务工作。
2、规范学习管理。每年要制订年度学习计划并作出阶段性学习安排,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各部门中心组应在每年年初向上级宣传部门专题报送上年度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学习计划。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中心组学习考勤、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学习档案、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学习通报和学习考核等制度,确保各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党委宣传部门要定期对下级中心组学习进行督导,旁听下级中心组学习,切实掌握学习情况。中心组成员在述职时,应有述学和参加中心组学习情况的内容,每年撰写1-2篇调研报告或理论文章。按照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习考核的精神,要把中心组的学习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评价体系,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3、组织集中研讨,认真开展个人自学。集体学习研讨是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形式,但个人自学是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的基础。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委宣传部门每年要对领导干部自学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规定。中心组成员要认真学习指定书目。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好专题讲座、辅导报告,认真安排重点发言,深入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使重点发言和集体研讨、专题学习和系统自学有机结合起来。每月自学不少于两次,集中学习不少于一次,确保学习的时间和效果。
二、高度重视,完善各项活动
为切实落实**县党委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在了解史实、认清形势的基础上树立理国意识和大局意识,在重要时期确保家园和平和谐。我县党委开展了一系列的形势报告会、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谈话会。近年来成功开展报告会共**起,下面是具体做法:
1、计划阶段。确定会议的主题,准备会议的资料,确定中心发言人。确定会议开展的时间、地点,把这一系列形成方案,在会上进行讨论,对方案中有异议的地方进行修改!确定好之后,报上级领导审批。
2、落实计划阶段。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邀请相关人员,布置会议现场,宣传会议的召开,通知个党员到时参加。邀请相关人员,必要时可以通知电视台来宣传。
3、会议召开阶段。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倾听群众的意见,对关键性的地方要最好记载。注意在会议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如果有突况发生,一定要冷静处理,保证会议的圆满召开。
4、结束总结阶段。收拾会议现场,整理会议记录,及时总结会议的经验和不足,并形成书面材料报上级领导。
三、开拓创新,提升服务档次
- 上一篇: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措施
- 下一篇: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