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唇腭裂的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唇腭裂;新生儿;PNAM术前矫治;护理;心理支持;皮肤护理

唇腭裂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口腔先天畸形之一,每出生600~700个新生儿就会有一个唇腭裂患儿。唇腭裂患儿生理上的缺陷,往往会给家庭和社会men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唇腭裂治疗后容貌的修复效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常规的整形手术治疗基本无法解决鼻翼塌陷、鼻小柱短小偏斜、鼻尖歪斜等问题。新生儿鼻-牙槽骨塑形术(presurg ical nasal-alveolarmolding,PNAM)作为唇腭裂综合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师及患者的重视[1]。通过鼻-牙槽骨塑形术,可以矫正唇腭裂患儿塌陷的鼻翼,减少两侧唇鼻的不对称,延长鼻小柱的长度,缩小上唇和上颌牙槽嵴裂隙的宽度,恢复牙槽嵴正常的形态。它最初由Dogliotti等于1991年首次提出,后1993年经Gayson等改良[2]。本研究结合Dogliotti与Grayson矫治方法的特点,使用带鼻撑与固位柱的矫治器同期完成唇腭裂患者鼻唇部及腭部畸形的矫治。本文主要探讨在制作、佩戴、调改矫治器的过程中对患儿的护理及对家长的心理干预支持和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12月5年间在我科行PNAM术前矫治的唇腭裂患者共计54例。术前矫治开始年龄:3~34d(平均15.2d);单侧39例,双侧15例;女性30例,男性24例。所有54例患者均按要求准时复诊、如期完成矫治并行唇裂修复术,矫治持续时间80~142d(平均104.3d)。

1.2方法

1.2.1护理评估 术前应对婴儿口腔畸形、年龄、喂养方式等有充分了解并按照医嘱作好各项术前检查,以对患儿生长、发育、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判定患儿对矫治术的承受能力。唇裂患儿应观察其面部皮肤有无异常(溃疡、疖、湿疹等);对腭裂患儿应检查口内及耳、鼻、咽、喉等部有否炎症。

1.2.2制取口腔上颌模型 取模必须在医院内进行,以便及时处理患者随时都出现的呼吸道意外。口腔上颌印模常采用在静吸复合麻醉、经口咽通气道给氧的情况下取头低脚高位获得。选取或制备合适的个别托盘,以能覆盖患儿整个牙槽突及腭部为宜。调拌合适的硅橡胶印模材料,要求粘稠度适当、固化时间短,将其置于选择的托盘上旋转放入患儿口内。印模应包括整个硬腭并进入颊沟、前庭沟及患侧鼻前庭突。取出印模后用消毒棉签彻底清理干净口腔、去除残留的印模材料,以免误吸造成呼吸道梗阻。使用超硬石膏灌模后获得患儿腭部模型。

1.2.3 PNAM矫治器的佩戴与复诊 矫治器佩戴时,首先需将裂隙侧上唇向非裂隙侧牵引使鼻小柱尽量居中,并使用防水胶布将双侧上唇固定;然后将PNAM矫治器旋转进入患者口内充分就位后,调整鼻撑位置使鼻撑末端尽量接近患侧鼻翼穹窿顶部,以上抬塌陷的鼻翼及向对侧推移偏斜的鼻尖并使局部组织受压,以局部皮肤轻度发白为度[1,3]。通过两根末端带有防水胶布的正畸橡皮圈固定矫治器,其一端位于矫治器固位柱的防滑槽内,向后上方牵拉使其长度为静止时的两倍后固定于双侧颊部[4]。患者佩戴PNAM矫治器后,需教会并要求家长:①正确使用防水胶布并定期更换;②正确使用矫治器与放置鼻撑,确保其发挥正常的矫治功能;③正确掌握固位橡皮圈的方向与力量大小确保矫治器的固位;④患儿适应后可24h佩戴,每次进食后需清洗矫治器;e.告知定期复诊的重要性,每2~3w复诊。

患儿每2~3w一次复诊时,密切观察局部畸形的矫治情况,调整鼻撑的施力方向,适当磨除矫治腭板健侧牙槽嵴的腭侧面及患侧牙槽嵴的唇颊侧面及矫治器腭板的两侧裂隙部的内侧,必要时增加健侧牙槽嵴唇侧树脂材料,促使健侧骨段内旋后退、患侧骨段向前外侧移动,以恢复正常的牙弓形态,缩小裂隙宽度[5];同时,若口鼻腔粘膜与唇颊部皮肤出现异常,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矫治的进行。

1.2.4健康教育

1.2.4.1喂养指导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增强新生儿抵抗力,应尽量动员母乳喂养。人工喂养选择可以挤压的、具有较软、较大的奶嘴的奶瓶,尽量取90°或45°坐姿,奶嘴朝向正常腭部喂食,每次应在15~20min完成,避免患儿疲劳。

1.2.4.2心理护理 唇腭裂患儿的出生对其家庭的打击很大,患儿家长会承受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术前介绍有关唇腭裂的一般知识和治疗内容,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认识到对新生儿关爱的重要性。展示给他们一些治愈患者术前术后的对比照片,增强了父母帮助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儿家属发放"唇腭裂序列治疗须知"手册,使其了解术前矫治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同时,因部分病例来自农村,患儿家长可能存在经济困难,故帮助家长申请及获得资助,也是确保患儿能够接受序列治疗的支持手段。

1.2.4.3皮肤护理 告知患儿家长为患儿更换防水胶布时可使用婴儿油,或建议患儿家长先使用人工皮粘贴于患儿皮肤上,再在人工皮上粘贴防水胶布,因为人工皮对皮肤的刺激小从而减少皮肤损伤;告知患儿家长人工皮的购买途径。在鼻撑表面涂布凡士林或软膏防止局部组织干燥、受压、摩擦等出现组织损害。

2结果

本研究中54例患者经PNAM矫治后鼻唇部与腭部畸形明显改善,患侧鼻底裂隙缩小,鼻小柱延长、倾斜度减小,鼻尖抬高,牙槽突及腭部裂隙缩小,牙弓形态得到明显改善、接近正常。另外,使用PNAM矫治器后,患者进食明显改善、呛咳减少,营养状况与发育正常,均能在3月龄左右达到手术条件如期完成唇裂修复手术。

3讨论

3.1术前矫治的意义 唇腭裂患儿除存在颅颌面的非正常裂隙外,多伴有面部骨骼、软骨及软组织的移位及异常发育,即使早期进行良好的鼻唇畸形整复,患儿的鼻部解剖结构、对称性与突度也往往不能达到正常,其远期效果与患者父母及手术医师的期望相差甚远[6-8]。术前矫治技术能在新生儿期即阻止畸形的进一步加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有畸形,为唇裂整复术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使修复后容貌更理想。为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早在上世纪70年代,Hardingham等及Kenny等即相继发现:新生儿体内高浓度的雌激素同透明质酸的增加呈正相关;高浓度的透明质酸使新生儿的软骨极其柔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雌激素水平将在婴儿出生6w后迅速降低,但软骨在出生后6w内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相继有学者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经术前矫治的患儿比未行治疗的患儿具有明显较好的鼻部外形及牙弓形态,某些病例甚至不需要再行鼻成型术,这与本实验结果一致。但现阶段,由于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开展了该治疗,再加上患儿家长的信息闭塞,多数唇腭裂患儿在我科初次就诊时已错过了术前矫治时期。因此,医院除了收治患儿外,还应积极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开展科普宣传,让更多的患儿家庭了解术前矫治的意义,尽早开始治疗。

3.2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在门诊进行,患儿家长正确为患儿佩戴矫治器及定期复诊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另外,大多数患儿家长都缺乏基本的婴儿喂养知识,往往患儿就诊时因为饥饿而身体十分虚弱,佩戴矫治器后患儿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喂养可能更为艰难,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唇腭裂患儿喂养知识的护理宣教,在初次就诊时就给予家长详细的营养咨询和喂养示教。矫治过程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艰苦过程,患者父母的理解与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唇腭裂患儿的家长从患儿出生开始就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比较急躁忧虑。矫治初期,由于患儿哭闹和出现的口腔溃疡、霉菌感染等并发症,再加上矫治效果尚不明显,往往导致患儿父母对治疗的担忧和恐惧,从而产生放弃治疗的想法。心理护理对术前矫治的效果有重要影响,且是必不可少的。初诊时,护士应主动向家长讲解唇腭裂知识,通过图文资料充分告知PNAM矫治的风险及潜在的价值,使其初步了解未来治疗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树立和坚定信心。后续复诊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治疗情况,鼓励家长,同时做育儿健康知识的宣教。

护理治疗是现代的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整个序列治疗中。PNAM术前矫治过程中,良好的护理措施及合理的心理支持能较好配合的治疗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矫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渝翔,李万山,李远贵,等.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鼻唇畸形矫治中的效果评价[J].激光杂志,2012,33(5),69-71.

[2]Aminpour S,Tollefson TT.Recent advances in presurgical molding in cleft lip and palate[J].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8,16(4):339-46.

[3]宋薇.PNAM干预下新生儿期单侧完全性腭裂组织表面三维形态发育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

[4]Hotz R P.The role of orthodontics in treatment management of cleft lip and palate[J].Cleft Palate J,1969,6:373-9.

[5]Grayson BH,Cutting C,Wood R.Preoperative columella lengthening in 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J].Plast Reconstr Surg,1993,92(7):1422-3.

[6]周小蓉,杨超,龚彩霞.鼻-牙槽突矫治器术前正畸治疗中并发症的分类及护理[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6).

篇2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机构统计,全球约7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唇腭裂患者,占人类先天性畸形的25%。唇腭裂患儿的降生给其家庭、父母带来的心理压力及患儿长大后承受的心理损伤是难以估量的。该病症治疗期间,通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与科学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分析

1.1 亏欠感 由于家长知识缺乏对唇腭裂这种疾病的病因认识不全面,又顾虑孩子今后的生活、事业、前途等会受到影响,使患儿父母倍感压力,心理上更是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平日常常百倍的呵护、溺爱,甚至娇纵成性,我行我素。

1.2 焦虑情绪 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医,初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口音的不同以及受长期负面心理阴影的影响,一时间沟通交流会比较困难,往往医护人员善意的建议也不被理解和接受,以至于给护理和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3 顾虑重重 很多家长对手术情况不了解,有些家长已咨询了很多地方患儿手术后的情况。根据他们了解的情况,个别不成功的手术、不良的病例及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加剧了患儿家属担心手术失败和手术预后的压力。

1.4 抵触情绪 住院后患儿家属看到别的孩子手术前禁食、静脉穿刺等非常痛苦,出于心疼孩子的心理,有时会对医护人员正常的治疗护理产生抵触情绪。

1.5 素质差异 患儿和家属来自天南地北,从农村到城市、从省内到省外,生活方式、日常习惯各不相同,对喂养知识了解不同,以及孩子营养状况不同,家属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不尽相同,这些都会影响医疗护理的正常进行。

2 减轻患儿家属心理压力的护理措施

2.1 不定期与患儿家属进行彻底的、细致的沟通和交流 帮助其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对年龄较大患儿进行同样的健康心理教育,帮助其尽快恢复心理健康。确保医护治疗正常进行。关于沟通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可利用多种场合与患者家属交谈,内容包括喂养孩子的日常知识;给孩子穿衣、保暖等知识;还可利用晨护、交班、查房及治疗过程等多种机会与患儿家属真诚、友好地谈话,使其能更好地服从医护管理,配合治疗。

2.2 根据不同情况,针对不同家庭背景帮助家属做好患儿看护 由于受区域文化氛围影响和城乡差异,一般情况城镇家庭对孩子喂养知识了解较多,相比之下很多农村家庭孩子较多,受各种条件制约,家长往往不能对孩子有正确的看护方法。笔者在工作中应“对症下药”,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内容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患儿家属能及时了解治疗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从而服从医护管理。

2.3 术前术后治疗要服从医护人员的要求 伤口护理要严格按照医护宣传知识进行。针对患儿实行科学喂养,饮食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患儿家属遇到疑难问题,不可盲目自行解决,可随时找医护人员协助处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60―03

1 出生缺陷基本概况

1.1基本情况:

出生缺陷可导致胎儿死亡、婴儿死亡和残疾,它不仅影响人的一生,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出生缺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根据1996―2000年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我国每年约有80万―120万名缺陷儿出生,平均每天出现近3000例,占全部出生人口的4%至6%。最常见的五种出生缺陷和残疾依次是:唇裂、神经管畸形、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和脑积水。

满洲里市2002至2012十年间共发生出生缺陷97例;出生缺陷前五位为:唇腭裂(如何治疗唇裂)、外耳畸形、多指趾、并指趾及先天性心脏病。(见表1)

1.2出生缺陷定义

出生缺陷也叫先天异常,先天畸形。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指婴儿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形态结构异常表现为先天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兔唇、四肢异常等;生理功能和代谢缺陷常常导致先天性智力低下,以及聋哑、致盲等异常。二是指婴儿出生后表现为肉眼可看见,或者辅助技术诊断的器质性、功能性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青光眼等。但不包括出生时损伤造成的异常。

1.3出生缺陷原因:

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是指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的出生缺陷,可分成单基因缺陷、染色体异常、多基因缺陷。如近亲结婚所致的遗传病发生率明显增加;孕妇患有糖尿病等疾病会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二是环境因素,包括营养、疾病、感染、用药和接触有害物质等。如胚胎时期(怀孕的前3个月)受各种感染或接触放射线、化学物质、药物,以及怀孕期间母亲生病,或长时间在高温高热环境工作等。据资料报道,单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出生缺陷占10%―25%,在很多情况下,缺陷儿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引发的,或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高龄妊娠使唐氏综合征发病风险增高;孕期营养缺乏(如叶酸缺乏等)可造成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等;孕妇发生病毒(如风疹病毒)感染会导致出生缺陷;孕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致畸;孕妇有不良嗜好(如吸毒、吸烟、饮酒、大量饮用咖啡等)可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孕妇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汞、铅、苯、农药、X射线)等会导致出生缺陷。

1.4满洲里市引起出生缺陷的原因包括:

一是母亲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微量元素缺乏(叶酸、碘);二是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孕期病毒感染(风疹、巨细胞)、接触有害物质(农药、X射线、化工产品)、服用致畸药物及保健品;三是遗传因素。不过,在已发生的出生缺陷中,遗传因素不到10%,由母亲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所引起的出生缺陷占到了90%以上。(见表2)

2 出生缺陷预防

据目前研究结果,已知可预防的出生缺陷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孕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主要指碘缺乏和叶酸缺乏,碘缺乏造成地方性克汀病,叶酸缺乏造成神经管畸形。第二类是致畸因素,重要的有孕期感染,许多病毒感染在孕前3个月到孕初3个月可导致卵子畸变,胎儿畸形,发生越早对胎儿损害越大。第三类是遗传因素,多基因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唇腭裂等。

2.1全国重点推广的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可预防大多数缺陷儿的出生或减轻症状。

2.1.1一级预防:

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保健,包括婚前咨询检查,了解未婚双方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下一代生命健康的疾病,需要采取什么相应的预防措施。怀孕前作好充分准备,孕前妇女要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预防感染、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并根据需要增补叶酸、注射疫苗等。禁止近亲婚育。

2.1.2二级预防:

主要是指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谨慎用药,推广联合产前筛查在早孕期(8―14周)、中早孕期(15―20周)进行,孕妇可在孕12―14周、孕20―22周及32周左右各进行一次B超检查,可有70%―80%的出生缺陷被检测出来。母血生化指标产前筛查对高危的可以检测出60%―70%。产前诊断在孕16―20周进行产前诊断如染色体、基因诊断临床医学诊断等,以便早发现、早诊断,及早采取措施,预防缺陷儿的出生。

2.1.3三级预防:

是指对新生儿筛查,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听力障碍等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对缺陷儿童及早诊断,选择最佳的手术矫正时机,以降低缺陷儿给家庭造成的负担。但预防工作的重点是一级和二级预防,即婚前、孕前和孕期干预。

2.2满洲里市积极推广国家三级预防措施。

2.2.1我市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在一级预防措施上,预防出生缺陷不发生,从孕前的六个月到怀孕早期。第一,做好计划怀孕,准备什么时候怀孕,什么时候开始实施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年龄过大生孩子。现在有些城市的妇女,结婚以后不想马上生孩子,为了工作、为了挣钱、为了要房子,把生孩子的时间拖得比较晚,到35岁以后。35岁以后生孩子,发生先天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症的机率高很多。第二,孕前改善身体的微量营养素的状况,现在主要是叶酸和碘的缺乏。第三,对一些慢性疾病要进行检查,比如高血压、甲状腺的疾病、糖尿病的检查治疗。第四,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如风疹、流感、肝炎疫苗的接种。第五,做好职业环境有毒有害物质的预防,尽量避免接触。第六,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喝酒或者是滥用一些药。这是一级预防措施在满洲里市实施的六个主要方面。

3.6把好二级预防的关口。二级预防(分娩前干预)最核心是产前筛查。其目的就是对妊娠期妇女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市通过加强孕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监护、提高诊疗手段等措施来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儿的出生,其成本效益比明显强于出生后干预(见表3)。

3.7 2002---2012年,全市孕产妇系统保健建卡率达85以上%,全市孕产妇系统保健机构共对26109名孕妇进行了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筛查,对有出生缺陷风险的孕产妇做到了早发现、早治疗。

3.8在孕前进行优生遗传咨询、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进行致病微生物检查,把握良好受孕时间计划怀孕;在孕期避免诱发出生缺陷的不良因素,均衡膳食合理补充营养,到医院建卡,定期接受检查。

3.9 产前诊断因地制宜。我市利用超声诊断对胎儿缺陷和残疾进行筛查,2004年起用实时三维彩超进行超声产前诊断,对明显的缺陷胎儿提出干预措施;2010年开展了孕期筛查唐氏综合征,努力防止出生缺陷和伤残的发生,不断赢得就诊群体的好评。

3.10参加疾病筛查网络。在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2009年我市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保健医生每天都要逐个病房动员家长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3年来共筛查1238人次,建议37人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进行听力训练后复查,返院复查的20人次中已有14人恢复正常,有效遏止了聋哑残疾儿的发生率(见表4)。

3.11 开展感觉统和训练。我市2009年开展了儿童感觉统和训练,使3个轻度脑瘫患儿基本康复,语言说话都有明显好转。同时,还开展了婴儿抚触、早教、新生儿游泳等新项目。

三个级别干预 让宝宝远离缺陷。

4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

2006年我市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2003年在强制婚检取消的情况下,出生缺陷忽然上升到18.5‰。随着三级预防干预措施的不断加强,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经统计学处理,卡方检验,P

5 体会

5.1 婚检与孕前咨询有机结合,是夯实一级预防基础的前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关键是预防出生缺陷,而预防出生缺陷风险的关键是在缺陷尚未形成,风险没有出现的孕前。因此,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把婚前健康检查、孕前体检咨询及风险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出生缺陷的风险停留在萌芽之中,从而夯实一级预防的基础。

5.2 产前保健与产前诊断有机结合,是把好二级预防关口的重点。对孕妇进行系统的产前保健,是尽早发现先天性和/或遗传性胎儿并及时作出诊断的最好方法。因此,应大力推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保健保偿制,激发孕妇寻求保健检查的主动性,及时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问题做出科学的医学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儿出生。从而把好二级预防这个重要的关口。

5.3 新生儿疾病筛查与防残治疗有机结合,是扎牢三级预防篱笆的保障。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的筛查率还不尽如人意。因此,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和防残治疗的动员力度,使新生儿疾病筛查与防残康复有机结合,尽量控制出生缺陷儿不发生伤残,从而扎牢三级预防的篱笆,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严仁黄.实用优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

篇4

【关键词】孕期;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4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12-02

为了保证优生优育,笔者对广大孕妇的孕期保健提出了几点措施。

1孕妇需要充足营养,维持母体及胎儿发育的需要

1.1在妊娠前3个月需补充叶酸,孕早期叶酸缺乏,易发生神经管缺陷畸形。妊娠最初3个月,胎儿尚小,体重每日均增加1g,营养素的需要基本同孕前,孕妇常有恶心、呕吐、畏食等反应,饮食应少食多餐,清淡可口,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吃些豆类制品和肉类。妊娠反应过后,应给予大量蛋白质、钙、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孕期进食不宜过饱过饥,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如浓茶、酒、辣椒等,以免胎儿发育异常,也不宜过食油脂类或过甜、过咸的食物,以保持脾胃调和,大便通畅。

1.2妊娠4-7个月,胎儿生长速度快,体重每日均增加10g,对各类营养素的需要增加,需要大量蛋白质供给胎儿骨骼、肌肉和大脑的发育。因此,这一时期孕妇应合理安排食谱,每日应增加进食蛋白质15g,孕期4-5个月开始口服硫酸亚铁0.3g或富马酸亚铁0.2g,每日1次,每日摄入钙1000mg,奶制品中含有较高的钙且容易吸收,建议孕妇适量饮用牛奶和乳制品。

1.3孕期最后3个月,胎儿生长更快,需要营养素也逐渐增加,但孕妇消化功能减弱,还常出现下肢水肿、便秘等。因此,饮食应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并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入,主食也相应减少,多吃富含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以减轻便秘和水肿。这一阶段每日应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至25g,钙摄入量增至每日1500g。

2工作中要避免接触有害环境

2.1放射线对胎儿的危害孕妇接触放射线的机会包括放射检查、放射治疗和从事接触射线的工作。放射线可影响妊娠,主要是胚胎及胎儿发育缺陷、畸形、白血病、恶性肿瘤以致死胎。死胎及胎儿遭受放射线损害程度与放射线的剂量和照射时间成正比,并取决于受照时胚胎发育时期。越是在妊娠早期,其损害越严重。各种放射性核素如碘、钾、钠、磷等都可导致胎儿畸形。

2.2孕期用药对胎儿的危害胎龄越小,危害就越大,妊娠12周内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因此,妊娠前3个月孕妇务必谨慎用药。在妊娠的中晚期,胎儿各器官均已成形,用药一般不会致畸,但药物的毒性仍然可以间接通过母体或直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①西药:常见致胎儿畸形或发育不良的药物有氯氮草(致唇腭裂)、阿司匹林(致骨骼、神经系统、肾畸形)、巴比妥类(致指或趾短小)、雌激素(致男婴女性化)、甲羟孕酮(致女婴男性化、男婴尿道下裂)、氯霉素(抑制骨髓、致灰婴综合征)、四环素(使牙釉质发育不全、先天性白内障)、卡那霉素(损害听神经、引起先天性耳聋、肾损害)横胺类(引起新生儿黄疸、核黄疸)等。这些药物都应在妊娠期禁用。②中药及成药:重要成分复杂,一般说来,凡属毒、剧毒药或破气破血、大寒大热、滑利沉降的药物都应避免使用。《本草纲目》记载的妊娠禁忌药物有80多种,如乌头、水银、铅粉、巴豆、皂角、斑蝥、附子、牛膝、桃仁、藜芦等。这些药物多是有毒、剧泻、催吐,或能够扰动子宫的药品应禁用,以免损伤胎儿。

2.3饮酒对胎儿的危害①酒后受孕出生的小儿,多为唐氏综合征。乙醇降低女性生殖功能,造成卵子的异常,导致胎儿畸形或出生后智力低下、痴呆。②孕妇饮酒可引起胎儿乙醇中毒综合征,表现为发育迟缓,体重低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有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良;面部畸形(常有鼻短、眼裂小、斜视等表现);伴心脏及四肢的多种畸形。妇女在整个孕期应绝对禁止饮酒。

2.4吸烟对胎儿的危害①孕妇吸烟对胎儿的危害:香烟含750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主要为尼古丁、氧化碳、烟焦油等。孕妇吸烟可引起胎儿烟草综合征,表现为宫内发育迟缓、出生低体重儿、流产、早产、先天畸形,还可增加围生期病死率,影响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并有致子代癌症的危险。另外,孕妇吸烟易发生妊娠高血压和子痫,这不仅威胁着孕妇的生命,也常使胎儿宫内夭折。②父亲吸烟对胎儿的危害:男性长期吸烟可影响质量,使其活动力下降,畸形率增,并且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同样影响后代。

3调畅情志,避免不良情绪剌激

安静、舒适、协调的良好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生殖细胞和受精卵的发育。良宵佳境、夫妻心性平和、情怀舒畅而孕者,其后代不仅长寿而且聪慧。否则,处境险恶。大量资料说明,悲哀、忧虑、恐惧、烦躁等情绪,能对身体的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孕妇的情绪与修养对胎儿的健康和智力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所以避免有害孕妇身心健康的精神刺激非常重要。同时,家庭成员也应给予孕妇更多的体贴和关心,让孕妇常听悦耳的音乐,多看优美的画境使其心情舒畅、愉快,有益于胎儿出生后健康、聪慧的成长。故孕期应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适当参加文娱活动,解除孕妇各种恐惧和紧张情绪。生活中避免攀高。妊娠期间性生活应有所节制,尤其在妊娠3个月内及妊娠晚期应禁止性生活,以免发生流产、早产、感染等。

4定期保健检查

孕妇定期做产前检查的规定,是按照胎儿发育和母体生理变化特点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查看胎儿各个阶段发育和孕妇健康状况,以便于早期发现问题如孕妇综合征、胎儿胎位等异常,以及早纠正和治疗,使孕妇和胎儿能顺利地度过妊娠期。如果不定期做检查或检查过晚,即使发现不正常的情况,也会因为延误而难以或无法纠正。因此,定期做产前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妊娠末期勤检查更为重要,因为越接近预产期,越容易发生各种合并症。

因此,提倡孕期保健,是保证优生的重要因素。对广大孕妇在孕期提供使胎儿能得到良好的发育环境,才能获得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良好的新生儿。胎儿的正常发育既靠先天精血养育,也与孕期的饮食优劣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篇5

一、“十一五”卫生工作成就令人瞩目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生系统上下群策群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卫生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卫生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卫生改革发展确立新理念。五年来,卫生系统全面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理念,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卫生问题,统一思想认识,调整发展思路,强化薄弱环节,改革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各项卫生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二是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增长。五年间,全市卫生总支出24.6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78倍;财政用于卫生事业投入5.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58倍。争取各类卫生项目34个,总投资6518万元,建设改造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的基础设施,综合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与年相比,人均预期寿命增加3.4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35/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1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9.18‰。四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适度增长。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124个,比年增加167个。每千人口病床数3.19张,比年增加0.29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91人,比年增加0.74人。五是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三年的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员培训、技术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卫生系统经受住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出色完成赴川抗震救灾防病、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与医疗救治、省运会等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任务。在最关键时刻,广大卫生工作者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舍生忘死,抢救生命、救治伤员、防控疫情,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交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市卫生局荣获年全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先进单位。过去的一年,卫生系统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条主线,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五项重点医改普惠民生,其他卫生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新农合扩面提标使更多的农民受益。新农合筹资标准由100元提高到150元,最高支付限额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年,全市新农合参保人数70.73万人,参保率96.42%,比上年增加2.47%。统筹基金使用率91.96%,参合农民一次性报账率为91%,总补偿金额977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9.2%。

(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使百姓就医负担减轻。从中心卫生院率先启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到15个中心卫生院和12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大试点,经历了探索实践、总结完善、逐步推广的过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在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和14个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机构全面实施,提前一年覆盖10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改革前相比,试点机构门诊人均费用下降37.22%;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5.15%,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5%,大处方、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等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城乡居民免费享受。一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174例,唇腭裂手术8例;免费救治儿童白血病12例,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手术88例;6.48万名8-15岁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免费为农村妇女开展“两癌”检查1.88万人次;8104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分娩补助,补助金额243.12万元;农村育龄妇女补服叶酸1.14万人次;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54万人,婚检率达75.28%;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9100座。九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免费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价值1056.66万元,建立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71.70万份,家庭电子健康档案18.46万份;6268名高血压病患者、1277名糖尿病患者和941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慢性病规范管理;建立慢性病专项档案1.54万份;完成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8万人、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1.13万人;为孕产妇开展孕前孕后保健3418人。

(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和初级保健职能,限制其向单纯医疗方向发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实行全额保障。大力推进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契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4600多万元,完成基层卫生建设项目13个,改扩建业务用房1.68万平方米,添置医疗设备742台(件)。全市32个乡镇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09个村卫生室(所)达到省卫生厅建设标准。加快基层卫生机构人才培训,培训在岗乡村医生1095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156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388人、全科医生22人、社区护士17人。选派18名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选派50名农村卫生人员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培训。

(五)公立医院改革尝试有益探索。以强化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全市有5家医院11个专业开展了2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入路径管理病人260例。在8家重点联系医院20个病房,开展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9%以上,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明显降低。医院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先后步入三级甲等医院行列,新钢中心医院、分宜县人民医院、分宜县中医院先后晋升二级甲等医院。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点加强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等安全管理。

(六)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以重大疾病防控为重点,认真落实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完成结核病初治涂阳病人426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2106人份、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艾滋病病毒检测58879人份;现有需管理的HIV感染者及病人54人,管理率为100%。全力防控手足口病疫情,全市报告手足口病例893例,未出现重症与死亡病例。全面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99.69%,新增疫苗接种率达95.33%;全市48个预防接种门诊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率达100%。市、县(区)疾控机构检测项目进一步拓展,实验室检测能力经省卫生厅考核达标。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和“关爱儿童”项目,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产科服务能力建设,全市所有开展助产技术的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建立健全了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监测和预警、应急报告、信息、协作联动、应急处理等机制,院前医疗急救实现了科学指挥,合理调度,有效救治。

(七)卫生行业监管措施更加有效。加大服务要素监管,组织开展了大型医院巡查、处方点评,加大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和合理用药监测。加大药品招标监管,推行网上统一药品招标采购,年,全市医疗机构网上采购药品1.46亿万元,让利患者8672万元。加大食品卫生监管,全面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认真落实餐饮单位现场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切实保障食品卫生与安全。出动卫生监督人员6675人次,检查单位5989家,限期整改192家,实施行政处罚4家。加大临床用血监管,定期开展采供血机构执业检查,血液安全得到保证。全市无偿献血2.53吨,比去年增长13%,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99%。加大医疗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无证摊点及非法行医案5家,销毁各类违禁健康相关产品580公斤,价值4.5万余元,非法行医得到有效遏制。

(八)其他各项工作富有成效。一是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新增中医特色专科6个,培训中医药人员542人,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18人,推广“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30项。分宜县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考核验收,渝水区被评为全国中医药社区卫生工作先进区。二是学科与人才建设全方位推进。6个市级领先学科经验收达标。各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梯队已经形成。医药卫生科技迅猛发展,年经市科技局批准立项的卫生科研项目82项,通过鉴定26项,9项卫生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三是创业服务年活动有亮点。启动“牵手企业”行动,开展了“帮企业助发展,帮企业解难题,送政策进企业,保权益促和谐”等四项服务。组织75名医疗卫生专家与72名企业家结成服务对子,为企业家提供诊疗优惠待遇、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协助办理诊疗手续,提供卫生保健咨询。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1个,实际进资2.4亿元。四是行业作风建设有长足进步。组织开展了卫生行风专项治理、卫生行风大家评、医德医风示范科室、医德医风示范岗位等评选活动,引导医务人员争做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出台了商业贿赂不良记录、收受“红包”或“回扣”处理、效能告诫及问责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有新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向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全市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结构矛盾突出;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负债较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医患关系不够和谐,医疗纠纷和“医闹”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梳理,切实抓好解决。

二、科学谋划“十二五”

卫生工作市委、市政府提出:“通过8-10年努力,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的目标,赋予了卫生部门重大使命。我们要把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以及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十二五”卫生规划重要指标,坚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加快推进各项卫生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一)明确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1‰和1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内。

(二)认清发展形势。我市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迅速,卫生问题更为复杂。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不断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职业病危害时有发生,给人民健康带来严峻挑战。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和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对保障制度和服务水准的改善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卫生发展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上,仍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规模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轻精细化管理和机制转换等问题,因此,卫生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范围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和改变。

(三)理清发展思路。新余是全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试点城市。如何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必须付诸行动,必须加快“四个转变”。一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大卫生资源统筹力度,增加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服务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中医医疗服务、重大疾病控制等薄弱环节,不断缩小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卫生投入机制、高效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完善保证质量、提高效率、兼顾公平的监管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转变服务模式。从偏重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从注重个体服务对象向家庭和社会群体转变,服务内容由专科向更加注重全科转变,建立起涵盖每个生命周期的连续模式。四是转变人才观念。发展卫生事业,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人才和科技上来,把培育高素质卫生人才放在优先位置,抓住引进、培养、使用等关键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精良的卫生人才队伍。

三、扎实做好年各项卫生工作

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任务的第三年。年,全市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让群众“得病有保障、看病更便捷、平时少得病、治病少花钱”四个目标,推进五项改革,提升五大能力,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一)继续推进五项重点医改,着力解决医改重点难点问题

1.完善相关政策,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我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新情况、新问题也有所暴露。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抓好“四个落实”。一要落实经费保障政策。省财政下拨的80%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经费,要及时下拨到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或挪用。要做好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县(区)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卫生投入政策,确保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要落实采购配送政策。省卫生厅在采购平台建设、招标投标规范、供货配送、电子监管等有明文规定。我们一定要按省里的要求,坚持省级统一招标采购,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积极探索价量挂钩新模式,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落实药品配送责任主体,加强监管和服务,确保配送及时到位、方便可及。三要落实医保报销政策。基本药物要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门诊统筹,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合理控制服务成本。四是落实配备使用政策。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加强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引导群众按需使用基本药物,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配备使用。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使用管理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目录药品品种数量和销售金额严格控制在30%以内。非目录药品要严格执行招标采购、零差率销售,严格执行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和规定。各地要及时总结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人员编制、财政补助、机制转变和绩效考核等政策,切实把药品费用负担降下来,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惠。

2.以强化内部管理为重点,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采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先易后难、边试边推”的方式,积极推广较成熟、见效快、易操作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实惠。

一是抓好市中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扩大用人自,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二是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组织编制年新余市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功能定位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改善结构”的原则,限制老城区新增医疗机构,新增卫生资源向新城区转移,向社区和公共卫生服务转移,向康复、精神病防治、老年病防治等领域拓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民办医院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大力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加强医院临床护理管理,简化门急诊和入、出院服务流程,推行预约门诊、检查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逐步推进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控制,强化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考核,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四是完善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结合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建立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工资制度。通过提高待遇、多点执业、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完善职业发展条件、改善执业环境等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五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开展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建设试点,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推进电子病历试点工作,三级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率达到40%。

3.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基金监管运行水平。随着新农合保障范围扩大和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求逐步释放,新农合基金的运行和支出压力随之增大。因此,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有效运行。一要完善补偿模式。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积极探索门诊补偿与住院补偿有效衔接的补偿模式,要在统一起付线、统一封顶线、相对统一补偿比、统一补偿办法、统一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统一基本用药目录的工作,提高实际补偿比和保大病能力。二要改善监管手段。加强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查处不合理收费、不合理检查,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幅度。要积极防范基金风险,加强基金的筹集、拨付、存储、使用、内控等各环节的监管和运行情况分析。

三是推进网络“直报”。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步伐,抓好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网络“直报”,确保统筹基金使用率和参合农民一次报账率分别达到85%、90%以上。各地要确保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大力推广救助对象住院新农合补偿与医疗救助补偿的“一站式”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

4.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就医看病提供方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基础设施、人才队伍、体制机制等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的瓶颈。作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只要各级政府有决心,保证足够的投入力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人才队伍建设与体制机制改革是难点所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继续实施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医学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基层卫生人员定期岗位培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从二级以上医院选派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技术帮扶,从基层医疗机构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培训。二是抓好基层卫生综合配套改革。认真贯彻《江西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意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落实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责任、竞争、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三是抓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项目主管部门和单位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尽早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监管,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按进度、高质量完成,早尽发挥项目效益。

5.强化责任与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涉及内容多、覆盖面广、工作量大。我们必须按照项目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与考核,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一是抓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完成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8例、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113例。按照长效机制管理的要求,继续抓好“光明•微笑”工程免费治疗手术。继续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为农村适宜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为农村妇女免费进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二是抓好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为载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价值72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为居民建立规范电子健康档案,确保建档率达60%以上。强化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努力把基线调查工作做实,把健康宣传工作做广,把随访工作做精,把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抓好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病患者建立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建档率达到30%。继续为0-3岁婴幼儿提供免费生长发育检查、孕产妇免费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明确任务指标、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资金监管等。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准确、合理地评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绩效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补助经费挂钩。

(二)推进新一轮服务能力建设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第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市卫生局受到省卫生厅的表彰。但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能力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卫生基础还不够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薄弱,尤其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有所欠缺,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坚持不懈常地抓下去。根据省卫生厅的部署,市卫生局决定再利用三年时间,实施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在继续抓好房屋、设备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突出以人才、技术和管理为重点,全面提升五项卫生服务能力。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拓展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项目,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推进医疗机构疾病控制工作达标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加快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启动建设新余市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改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条件;加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关键技术培训。二是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巩固、提升已达标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积极探索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乡村卫生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加快适宜技术、中医药技术推广与人员培训,全面完成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任务。三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100%的城市街道并达到三星级标准,6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二星级标准。进一步规范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转变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四是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专病专科建设,形成管理科学、服务精良、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专病专科群体,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住院病人外转率进一步下降。五是提升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加强卫生监督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卫生行政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到80%,快速检测设备配备、使用率达到60%。

(三)做好五项重点工作,促进卫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第一、切实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与流行。一是抓好重大和重点疾病防治。抓好鼠疫、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及时有效处理传染病疫情。切实抓好艾滋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强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保持策略覆盖率100%,确保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70%以上、病人治愈率85%以上。实施“慢病综合干预示范区创评”策略,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重性精神疾病防治。二是抓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加强疫苗管理,规范接种服务,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强化疫苗流通和冷链运转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效。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妇幼安康工程”为总抓手,认真开展“两纲”终期评估,建立危重孕产妇监测和孕产妇死亡评审制度,推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创建儿童保健示范门诊,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到40%。继续抓好婚前医学检查,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人规范化培训率达到40%,设备配备率达到50%,以县为单位产儿科关键技术培训率达到90%。四是强化卫生应急工作。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改善卫生应急装备,开展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社区(乡镇)示范点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是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卫生城市、卫生乡(镇)村、卫生单位创建工作。突出农村改厕和水质监测、健康教育和促进重点,积极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强化病媒生物控制,提高广大群众健康素养,促进疾病预防控制。

第二、全面加强卫生监督工作。理顺食品监督管理体制,抓紧移交餐饮监管职能,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信息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组织开展创建食品安全先进县(区)工作,加快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网络建设。切实做好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的监督管理。加强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加强医疗执法监督和采供血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第三、强力推进学科与人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科与人才必须同时抓,“两个轮子”必须一起转。在人才建设方面,要抓好五大卫生人才工程实施,按照《年新余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创新人才及学科团队建设工程、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公共卫生人才推进工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统筹推进各类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在学科建设方面,要重点扶持省市共建学科、市级医学领先学科和特色专病专科建设,打造一批服务品质高,群众口碑好的优势学科。在医药科研方面,要加快研发能力建设,引进一批先进技术项目和最新诊疗技术,向基层推广一批适宜医疗卫生技术项目,不断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抓好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我们务必高度重视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群体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养成人人讲求质量、人人注重安全的自觉性。要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从环节质量入手,加强全员、全过程、全部工作质量的管理,建立并落实医疗质量管理的定期检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加强等级医院动态管理,巩固评审成果,促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开展大型医院巡查,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接受政府指令,完成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工作以及其他公共卫生任务。是否承担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任务,是否积极开展义诊、医疗服务下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工作,作为考核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指标。在民营医院开展“规范服务行动”,加强民营医院监管,引导民营医院健康发展。继续开展“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创建活动,加强科室管理与建设。认真贯彻《献血法》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严格血液质量与安全管理,大力推进无偿献血和临床合理用血。

第五、加快中医中药发展。建立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的体制、机制和投入政策,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在公立中医院改革试点中,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强化中医医院管理,深入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巩固分宜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渝水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成果。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加强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加大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统筹做好其他工作。第一、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为巩固提升机关效能年和创业服务年成效,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市卫生局决定年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活动内容、工作步骤和有关要求,扎实开展发展提升年活动。一是着力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正确处理依法依规办事和创造性工作的关系。二是着力提高高效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快完善和规范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整治各种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三是着力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以创造性的工作争取突破性进展,破解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四是着力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卫生工作政策转化为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地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严格要求,强化督查、健全机制,协调推进,确保全市卫生系统提升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

第二、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抓好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加强“三重一大”制度及财务管理“三项制度”的监督检查。继续开展“医德医风标兵”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要以“卫生行风大家评”为载体,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的动态监督。加强网上药品采购和药品使用的监督,推进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