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室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机室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机室管理计划

篇1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精心维护;强化管理;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To Strengthen the Computer Roo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puter Use Quality

-Computer Roo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Xia Peng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City Sheyang County Finance Bureau,Yancheng2243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comput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work and life.Enlarge the computer function,utility,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departmental units,the organs of the public room of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s very important.Article from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rdware and software support to do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 room,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dvantages in resources,to facilitate the work environment involves many aspects of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computer room.

Keywords:Computer room;Meticulously maintained;Strengthen management;Improve efficiency

一、事业单位计算机机房管理的主要内容

机关事业单位机房管理的内容都是多而杂的,并且不具有系统性,硬件设备限制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严重制约了一个单位微机使用的空间。机房管理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而言,包括硬件设备的购置或添置、各类软件的选用、软硬件的故障检修、机房网络联接及其技术、用电的安全保障、机房内外部的卫生环境等等管理内容,因为这些都是机房管理者所必需了解和掌握的。狭义的机房管理,它大致包括对计算机和网络的硬件设备的维护;合理选择机房管理软件以及怎样高效利用;对机房的总体环境的维护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对机房使用者行为的管理,是广义机房管理中的部分或核心内容。

同样,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内容也比较多并且技术难度系数高,因此机房管理的过程相对复杂。包括机房的环境卫生清洁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管理,机房的安全管理等等。本文主要是从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支持财政方面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二、机关机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注重强化硬件建设

计算计硬件部分出现的故障多而且复杂,比如常见到的黑屏,开机显示不出,频繁死机等,而产生的常见的硬件故障几乎涉及全部的主机部件包括主机板故障、硬盘故障、显卡故障等。其中主机板故障包括内存条故障,网卡故障、CPU故障以及CMOS故障等。判断计算机故障是修理、维护的前提[1]。包括计算机故障观察;软件故障的排除;计算机硬件的清洁及检测;排除外部设备故障以及检测主电源,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检查主机内部件。硬件故障的排除方式则有插拔替换法;直接观察法;专门的诊断软件进行检测;系统最小化检查以及隔离法[1]。

计算机硬件维护主要是保障电脑上主板、内存、处理器、硬盘、显示器等硬件设备的正常使用,包括故障修理[2]。

单位硬件设备的管理内容涉及工作站数量;工作站档次;网线选择;硬盘保护;工作软件的选择等。

1.注重强化人员管理。

管理机房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工作,所以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能肩负起整个机房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的繁重任务,能处理应对机房的各种问题,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使用,能解决网络常出现的多种问题,以及机房的财产设施安全问题。由于工作繁重单位可以多安排多几个管理员,减少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需要给机房制定详细的使用规章制度和具体注意事项,在使用人员使用前进行培训,让使用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共同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环境。除了工作时间计算机的使用时受限的,单位可以适当安排娱乐休息时间组织员工看电影或其他娱乐活动供消遣,管理员可以统一下载多种有用的软件资源,电影,音乐,单机趣味游戏等资源于母版机上然后传输到所有计算机上以供职工休息时间共享,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人性管理,更好的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趣味性,尽量减少工作的疲惫有助于职工的精神恢复。当然,时间安排要科学适当,否则安排过于紧密会更添加职工的疲惫感。

2.注重强化环境管理。

单位机房的环境是职工日常工作的主要场所,所以保持良好的环境非常重要。首先,对机房的维护而言,舒适的光线是最重要的,这样长时间使用电脑才不轻易损害眼睛,且应安装窗帘减少阳光对计算机设备的直射损害;同时,为了减少机器元件的损害,对温度、湿度、通风度、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要求比较高,电脑对人体的辐射比较大,我们只有保证适宜的卫生环境才能提高计算机硬件资源的运作效率,减少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2];由于机房的线路常常错综复杂,就存在一些潜在的事故危险,需要管理员严格控制电源[3],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房设备和电路[4],需要定期检查安全设备以确保机房的设备运作正常和用电安全,充分考虑职工的人身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还要尽可能保持机房的清洁,因为灰尘会很大程度损害计算机设备,是计算机的杀手,很多的计算机故障是机器内灰尘积累导致的,需要除尘才能较少对计算机设备的损坏,需要注意风道、风扇、插头、插座、插槽、板卡、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等引脚处以及液晶显示器的清洁,正确选用清洁工具很重要。总之需要保持整个清洁的机房卫生,这需要做好卫生清洁工作。

3.注重强化设备管理。

管理人员需要熟悉机房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的各项工作,经常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以便改进和完善,对使用人员给予一定的使用权尽量减少各种损失,管理人员要采取预防和维修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能尽可能减少机器设备故障的出现,及时对机房的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才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及时做好记录以便查询。可以建立一个计算机易损配件的备用仓库以便及时更换被损坏和老化了的配件,方便管理和维修人员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从软件角度对机房的维护和管理

1.做细系统安装。

系统安装与分发即借用网吧的管理模式,首可以选择一台计算机安装操作系统,系统软件以及工作用到的其它软件,取名为母版机,安装结束后再批量分发给其他电脑,没有必要对每台电脑进行系统安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并且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方便日后的维护和管理,安装时首先必须对硬盘进行合理的分区并且格式化[5],以便日后对机房软件进行维护和管理,硬盘分区合理不但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数据的合理存放及其归类,方便职工使用,更方便了日后的数据维护和管理。其次,系统安装完成后,务必考虑周详,对计算机进行全面的设置,需要对机房日后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行预先设置,无可厚非,这几乎是整个机房维护和管理中最繁琐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升级杀毒软件、安装系统补丁或其他资料时常常用到系统分发,它是机房维护最常用的手段。目前有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进行系统分发,一种通过使用GHOST软件进行硬盘数据备份和恢复,常用于一对一的分发,GHOST软件是一款很好的硬盘备份还原工具,既可以实现多种硬盘分区格式的分区和硬盘的备份还原,也可快速实现硬盘数据的备份与恢复[2]。另一种是具有网络同传功能的同传系统,既包括一对一的操作也适合一对多的分发,就是可以对机房进行大规模的布置。

2.做好硬盘保护。

硬盘保护包括使用硬件还原卡和使用软件进行硬盘保护,硬盘保护卡既能保护硬盘,同时又是很好的网络机房自动维护系统。机房管理员只要管理好一台电脑,就可实现所有设备的自动连接,轻松地完成设备的自动维护工作。通过硬盘保护卡的安装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分区保护,以便让使用者和管理员在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让系统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从而避免对CMOS参数做任意修改而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开机。同时,保护卡还能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但是软件方式进行保护比硬件还原卡还有效。

3.做强病毒防护。

计算机病毒也如同人类疾病般不断更新变异,防范于未然是必须的,因此,机房计算机一定要安装最好的杀毒软件并且及时升级和更新,也要安装系统补丁以防病毒程序有机可乘。使用U盘等移动设备时尽可能使用安全模式打开并且使用前养成先杀毒的良好习惯可以尽量减少病毒的扩散。计算机使用时需要经常查杀病毒,升级病毒库,清理垃圾,整理碎片等,增强防病毒的意识,不要随意打开可疑网页和随意下载不安全的软件,减少中毒概率。机房最好设置下载权限,不要让员工随意点击不安全的网站和下载不安全的软件,需要下载的软件可疑让管理员下载。

4.做实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设置包括CMOS参数的设置和保护;禁用USB接口;屏蔽“任务管理器”以及“禁用光驱”。这些措施是尽可能避免职工工作时因其他非工作的事物影响工作,也减少机房中毒概率,并且也有助于机房的管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机关单位的机房维护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机关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必须做好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工作,为职工的日常工作带来便利,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机房的维护和管理的内容比较多、范围广并且技术难度系数高,因此机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我们主要是从机房的环境卫生、硬件和软件以及用电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机房的管理也是完善全体职工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需要管理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探索和完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的更新完善管理技术和体制,同时也需要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和责任心的支持。应该合理安排时间给职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包括如何维护和管理才能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让职工学会如何安全使用电脑。这需要职工和管理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更好的网络工作环境,才能不断提高计算机利用质效。推进整个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进程。同时,机关单位的机房属于专属通信机房,其维护和管理需要单位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充足的投资,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年英.高等院校计算机房硬件的维护和管理[J].软件导刊,2009,12

[2]刘春晖.浅谈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和管理[J].技术应用,2011

[3]刘虹.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的技术管理[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

篇2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前言

目前,企业发展的优秀理念大部分来自于西方,积极的利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不仅能够强化我国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而且能够加速我国企业管理结构的调整,从而迈向现代化发展的方向。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水平^低

在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当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便是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管理资料的获取上,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所以导致信息量和信息质量都存在一定的欠缺。第二是在管理信息的处理当中,由于利用的信息技术不充分,所以信息的分类准确性存在问题,信息分析的效率也相对较低。第三是在管理信息利用当中,由于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所以信息利用周期会出现相应的延长,在时空界限方面,管理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综合而言就是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造成了经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的落后。

(二)人员队伍的专业性较差

人员队伍的专业性较差也是目前的经济管理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人员专业性较差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第一是理论基础和理念方面。从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实效来看,工作人员的理论认识普遍性较低,对于管理中的问题研究不仅不够深入,而且分析角度毫无新颖性,这就造成了整个管理理论认识上的停滞。第二是在实际问题解决的时候,方法应用和操作都显现出较强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的产生使得整个工作的专业性更低。在实践中,由于专业性不足带来的操作问题已不在少数,所以提升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性迫在眉睫。

(三)管理体制建设较为滞后

要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必须要利用相应的体制作支撑,但是现阶段大部分经济管理的体制存在着整体性不足的情况。经济管理是一个过程,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基层来进行支持,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中,各个基层区分十分的模糊,这就造成了管理责任的落实困难。由于分工不明确,所以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制定与实施都难实现专业性,在专业性较差的情况下,没有相应的体制进行支持,经济管理现代化水平自然不能达标。基于此,积极地进行管理过程的分析,进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非常的重要。

二、解决经济管理现代化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全面建设完整的经济管理现代化体制

要在企业中建立全面的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必须要进行相应的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经济管理的决策建设。在经济管理中,决策层具有重要的价值,经济管理目标以及规划都需要决策层来完成。简而言之,决策层影响着经济管理的基本方向。第二是经济管理的审核建设。在经济管理中,审核层的主要目的是对决策层的决策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判断决策的价值大小。从管理效果来看,审核层的根本价值在于决定经济管理的理论效果。第三是经济管理执行层建设,执行层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由审核层审核过的管理策略,执行层落实措施的强度直接关系经济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打造专业的现代化管理队伍

打造专业化的现代管理队伍是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措施。虽然说现在的管理大部分都实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但是人员的作用依然不能忽视。就现代化专业管理队伍而言,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第一是进行专业理论以及全新理念的建设。专业理论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水平,使其在管理过程中能够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和目光来审视问题,而理念培养主要是提升人员的规范性。第二是进行管理人员的操作和方法培训。操作培训主要目的是提升管理人员管理过程中操作的标准度,而方法训练则是要提升人员的操作熟练度以及操作的灵活度。

(三)积极利用新技术,提升管理信息水平

现代化社会是全面利用高新技术的社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媒体技术等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也要充分的利用技术。首先,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使得经济管理的信息获取更加的方便,而且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和科学的处理经济相关数据,实现数据处理的质量化提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利用一方面提高了数据流通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数据存储与管理更加便捷,因此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简而言之,现代化技术的利用使得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特征更加明显,而目前的经济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优势表现极为突出。

(四)重视创新,保证经济管理的与时俱进

经济管理不可能一直保持稳定性,所以在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济管理要重视创新,一方面是要重视理念创新,因为理念创新会让经济管理时时刻刻与国家经济发展思想保持一致。另一反面便是要重视方法创新与技术创新,从而有效的利用社会新科技,进而为自身的发展来服务。创新是经济管理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其不断向前进步的源泉。所以在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建设中,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扩大经济管理进步的空间。

三、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一)组织民主化越来越明显

在不断地变化中,经济管理的新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就体现在民主化倾向方面。在过去的经济管理中,层级分化较为明显,而管理任务的逐级下达也成为了普遍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说流畅性较强,但是过于僵化,非常不利于人员能动性的发挥。在管理体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经济管理的民主性越来越强,员工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越来越明显。由于组织的民主化,所以管理人员的建议越来越受到重视,经济管理的效果发挥也越来越大。

(二)管理人性化

更加的突出管理人性化的突出也是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新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为了使得人才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首先是要尊重人才,其次才能利用人才。在目前的经济管理中,一方面积极的肯定了人才的作用,使得人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另一方面,又在积极的培养人才,使得人才的潜在价值更加的巨大。在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人才的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所以经济管理的效果更加的突出,经济管理氛围的自由化趋势也愈发的明显。

四、结束语

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利用经济手段对企业的生产以及运营等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越高,企业经营的风险就越低,企业安全和稳定都能够得到保障。所以加快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化转变,并进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汤巧丽.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3.

[2]金东昆.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10):32.

篇3

【关键词】实验室 危险化学试剂 分类 管理

大家都知道,化学实验是离不开试剂。试剂品种多,危险性大,尤其是特别注明属于危险化学试剂的药品。工作中,实验员要认真阅读试剂说明,对相关产品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既达到检测目的,也使自己处于更安全的环境之中。

1 对危险化学试剂的分类

检测实验室在工作中,要接触各种危险化学试剂。这些危险化学试剂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体是有害的,因为他们有些具有腐蚀性,有些还会易燃易爆。所以我们作为在一线的检测工作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多学学安全防范知识。大家都知道,危险化学试剂可分为类:

(1)爆炸性试剂;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3)氧化剂;

(4)自燃性试剂;

(5)遇水燃烧性试剂;

(6)易燃试剂;

(7)有毒化学试剂和腐蚀性化学试剂;

(8)放射性试剂。

检测实验室常用到的危险化学试剂主要包括剧、强腐蚀品、易燃易爆品和强氧化剂四大类,下面仅就此四类危险试剂进行探讨:

1.1 剧

指对人或生物以及环境有强烈毒害性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剧毒试剂有氰化物,砷化物、以及汞、黄磷等。

1.2 强腐蚀品

指具有强烈腐蚀性,对人体和其它物品能因腐蚀作用发生破坏现象,甚至引起燃烧、爆炸或伤亡的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无水氯化铝、甲醛、苯酚、过氧化氢等。

1.3 易燃易爆试剂

易燃易爆试剂指在空气中自燃或遇其它物质容易引起燃烧或者燃烧爆炸且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的化学物质。比如 :

(1)易自燃试剂:如黄磷等。

(2)遇水燃烧试剂:如钾和钠等。

(3)易燃液体试剂:如苯额乙醚等。

(4)易燃固体试剂,如硫和铝粉等。

2 危险化学试剂的管理

2.1 采购

任何一个单位的实验室都应该制订一套采购制度。保证进货渠道正规和试剂正规,特别要购买有注册和国家化工部门批准生产的标准试剂。而不是采购制度不完善,购买药品不正规,这对试用和管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重点关注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试剂有的属于易制毒化学药品范畴,如:苯乙酸、三氯甲烷、乙醚、丙酮、硫酸、盐酸等,按《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要求,购买时须报当地公安部门备案,使用情况应详细记录。

2.2 存储

化学试剂尤其是危险化学试剂由于性质不一,保管也就显得有位重要,因为担心危及到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于实验管理员来说,要对各种试剂了如指掌,不同的试剂可能存放的位置不一,有些对室内温度要求较高,有些对室内潮湿程度也有明显的要求,甚至还要在存放时防止消防器材。

(1) 危险化学试剂应储存在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应根据试剂的分类、分项、容器类型、储存方式和消防的要求,分别存放并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2)储存室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3)爆炸性试剂的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以免储存时间过长,导致试剂变质。对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变质和引起燃烧、爆炸的化学试剂,应定期进行检查。

(4)剧要求与酸类物质隔离,放于干燥、阴凉处。同时要严格管理、定期清查盘点、严禁外流。某些剧物质,如配位滴定中使用的氰化物,应按规定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领用、双本帐、双锁管理。各检测室需要领取这些剧毒化学试剂时,必须由本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字和本检测室的负责人签字,然后保管人员核准后方可发放。

(5)强腐蚀品:这类物质搬运时应轻取轻放,严禁撞击、摔碰和强烈振动,严禁肩扛背负。强腐蚀品一定要放置在牢固的试剂柜内,不要放在顶层或内层等取用困难的位置。和其它危险品一样,强腐蚀品也要确保安全管理、安全取用、杜绝外流。

3 使用

检测机构应建立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指导本实验室人员正确使用危险化学试剂,制定消防和急救应急计划。

(1)使用的危险化学试剂应有标识,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实验室用到的石油醚、汽油等是最易燃液体,这些物质与一些强氧化剂(如硝酸盐、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接触,遇有摩擦、碰撞等就能爆炸,一定要按规范操作。

(2) 根据危险化学试剂的种类、性能,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定期维护。固体易燃物如白磷、金属钾、钠、镁、铝粉、硫磺等,其中有些物质有自燃性,许多物质对热、摩擦、碰撞极为敏感,大多数易燃物的燃烧释放气体有毒,应特别注意防范。

(3) 危险化学试剂,尤其是含有剧毒的化学试剂,单位要派专人看护、监督使用并有详细的登记。而不是没有使用完的就乱丢乱放,这样会造成危害性事故的发生。

(4) 检测室应配备专门的废弃物品回收装置,未经处理不应随意向环境排放有毒、有害废物。

(5)销毁、处理有燃烧、爆炸、中毒和其它危险的废弃化学试剂,应按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危险化学试剂管理是一门专业且复杂的工作,从试剂入库到使用,各个环节都要认真看待。检测机构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新品试剂的性质并对其保管。加强安全常识进行自我教育,随时提高警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第二版 )第一分册――基础知识与安全知识

篇4

强化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值限管理?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对社会经济中甚至是规划中大量超值限经济行为,从宏观调控上“降温”并构建以适度降低指标、改变评价标准、转换发展取向、控制比率幅度等宏观经济值限体系,进行控制与管理;同时还应从企业这个经济细胞与主体上着力强化经济值限管理。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与主体,社会经济中超值限的经济行为往往是先从企业行为反映出来的,强化企业经济值限管理可以达到基础性的控制与管理目的。我认为,实现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控制与管理,对保证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适环境而稳定运行具有现实意义。本人是微观研究企业经营管理的,虽然对我国当前经济中超值限经济行为有所闻见,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只能是一种自我意识与观念强化。因此,如何强化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值限管理?本人想从较熟悉的企业经济值限管理的“微观”角度,谈谈如何强化经济值限管理。

一、企业经济值限管理这―概念的提出

企业经济值限管理流程具体包括:(1)对企业经济活动周期及各个运动阶段即计划、投入、营运、产出、后评价等在宏观上根据所处经济环境与经济周期预测对其上限下限进行界定或规约;(2)对企业重要要素如资金、劳动力、产品、设备、财务等及企业重要经济指标如产值、利润、现金流等,根据上述上下限要求建立由单个值限集合成的企业系统值限体系,在企业管理中根据标明的值限信息进行调控,实施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值限设防;(3)当企业经济活动某个环节某个要素及指标出现“临界”或“越界”,即运用各种手段坚决制止。

企业经济值限管理所要追求的目标。一是使一切企业经济活动适度进行。无论企业处于何种经济周期阶段,也无论环境如何有利、效益如何好、竞争力如何强,都要保留一个蓄量,有一个退的回旋余地二是从根本上约束主体。既包括企业经济的决策者,也包括企业经济的执行者;三是明确值限管理的中心是值限或界,界是管理中的秩序规则,一旦某一经济行为临界或越界,无论何种原因都要坚决终止。

二、企业经济值限管理的必要性

1 后金融危机时代无值限或超值限经济行为在企业普遍存在。由于金融危机使不少企业在“不利”环境下采取了较多的“蛰伏”过严冬的经营战略。当金融危机过去,或者说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会在“春暖花开”的乐观预期下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必然采取无值限或超值限经济行为,整个社会经济大量无值限或超值限经济行为孽生繁衍,且又得不到约束与控制。

2 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具有主体性特点。一方面,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产品、产值、市场等客体运动的,都有客观上的一定之规;另一方面,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根据自身的决策、计划、经营管理与客体发生经济关系,表现出主体的运动轨迹。如果主体运动轨迹不能与客观上的一定之规重合,就会出现企业错误。要达到主客体运动轨迹的重合,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经济行为就要以客观经济尺度确定自身运动轨迹的最大值最小值,使企业经济行为在一定值限内运动,并在稳定运动中取得成功。这就表明,在客体制约下的主体经济行为需要管理与约束,需要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颈限设防,否则必然产生简单热情盲目蛮干错误,或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使亏损象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

3 任何一个企业所处的经济周期景气环境是机遇性的,而且是变动的。企业在今天的环境中可能处于主动,必须把拳头打出去,而在明天的环境中又可能处于被动,又必须把拳头收回来。企业要适应复杂变化的客观环境,就必须在打出拳头时想到收回拳头,在主动时想到被动,因此要确立经济行为警戒线,形成企业行为的自我保护机制,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说,实行值限管理不仅能使企业在有利条件下保持主动,而且能使企业在不利条件下生存发展,不致陷入绝境。

4 企业经济管理的各种形式、手段和措施,都可纳入值限管理。如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财务管理都含有“值限”因素,企业的目标管理、效益管理以及劳动用工、利润分配等都可数据化值限考核。这些值限管理的质与量之限定,可使企业的各种活动是非清晰,一目了然,易于掌控,而且有利于实事求是确定企业行为过失者的责任。实践证明,在任何管理形式中只要忽视值限,就会出现行为紊乱。

三、企业经济值限管理的方法

1 对企业一切经济行为规约“三限”。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任务不同,其经济行为运动轨迹也不尽相同,会呈现出各式各样状态。但企业行为通用秩序与座标定势表明,在一定作用力下的经济行为有三个秩序交点,即平衡交点、上危交点、下危交点。按照这三个秩序交点实施颈限设防,可将一定企业经济行为规约在正常值、最大值、最小值。规约一般应立在企业核定的经济指标、重要经济环节、重大经济行为之前。经济值限规约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职能部门与专业人员综合意见规约;企业行政、党委、职代会商议规约;企业行家开会或是向专家分别征询规约;一定广度深度市场调查的各种资料和动态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分析规约。规约“三限”是值限管理之客观依据,必须准确、合理、可行。

2 对企业一切经济行为强化“外控”与“内控”双重约束与保证。任何企业经济行为都是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且经济行为在投入、产出、分配等运行阶段更表现出剧烈的运动状态,极易

在外界影响下滋生失控现象。因此,对企业经济行为不仅要有质与量之限定,还必须凭借“外控”与“内控”双重约束与保证。一是行政约束与保证。如上级主管部门、职能部门根据十二五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加强投资引导;坚决制止无值限经济行为,对超值限经济行为与后果实行减、压、转;适当集中国资管理权限,协同企业搞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二是经济约束与保证。如宣传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在厂部车间班组运用经济核算、物质利益、风险抵押、管理层持股等经济手段制约不合理经济行为;在较大企业或项目健全责任会计制度,及时直接地处理企业经济行为临界、越界反常情况。三是法律约束与保证。如贯彻《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等法律以及其它行政管理法规,严格依法办事;坚决执行国家计划、产业规划,全面履行合同;对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责任者予以惩罚;从教育入手引导企业干部职工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与自身利益。

3 对企业一切经济行为在操作上实施“三步”工作法。

篇5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市场经济下,部分具有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对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本文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结合时代背景,对提高事业单位组织绩效的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0引言

    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对事业单位做出了以下界定:即“本条例所称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承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承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细致说来,事业单位又可大概分为两种:纯公益性和混合公益性。

    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特点是,其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其运作资源和发展资源无法得到市场配置,具有排他性。其产品是政府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无差别的共同服务。此类事业单位生产活动主要依靠中央或地方政府支持,费用由公共财政承担。典型机构例如涉及国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义务教育、社会经济秩序、国家长远利益等领域。

    混合公益性事业单位也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但其提供的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从资源配置上看,具有部分市场配置的能力,即通过市场服务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成本补偿或者赢利。这类事业单位多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公共交通、公共水、电、气、邮政服务中的普遍服务业务为主。

    前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和经营性质比较单一,可以视同于国家财政统一管理,相比较而言,第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则相对复杂,目前已逐步实行企业化转轨,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1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

    首先,“职能型政府”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部门会逐渐放宽事业单位市场配置能力的限制。鼓励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事业单位在满足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通过差别化的服务产品进行成本补偿。使得事业单位从单纯由“国家拨付经费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转变,以此缓解国家财政负担。

    第二,事业单位可以充分运用自身资源,在保障公共基础职能的前提下,自主创新,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别化服务,自主经营,逐步实现企业化的经营模式,提高市场生存能力,增加社会财富。

    第三,在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同样也是消费者。在面对基础公共服务产品的同时,社会公众也会提出个性化的需求。对于这部分需求,具有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通过多样化经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

    2企业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从理论上讲,对具有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是可行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管理困难。

    2.1大多机构设置冗余、人员臃肿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的设立和扩张并非是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上级机构”职能扩张的结果。因此,其职能设置具有很强的应激性和层级性。机构设置原则表现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行政任务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应部门(岗位)无法轻意撤销,得以保留。久而久之,机构超编,人员超员。

    另外,不可否认,事业单位接受了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公务员制度改革后所卸下的“改革成果”,这部分人员并不都能被事业单位自我消化掉,也无法完全“市场化”,造成冗余。

    2.2预算资金减少、市场配置能力差事业单位原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拨付经费,进行企业化改革之后,开始向市场化转轨,财政部门得以削减事业单位预算资金,以此缓解国家财政负担。但实际上,事业单位与其上级机构的隶属关系并未改变。对于上级“委派”的行政任务,事业单位依然承担。

    另外,事业单位的市场行为,现在还不能完全等同于市场化,因为其上级机构对其依然具有约束力,从而造成市场主体地位模糊,市场敏感度减弱,制约赢利能力。最后的结果表现是,资金预算减少,市场配置能力差。

    2.3组织效率低,考核困难由于事业单位多采取国家行政机关的机构设置,组织机构行政程度高,内部信息传递效率低,影响对外部市场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依旧承担上级机构委派任务,此类任务多具有不可控性和强制执行的特点,使得这种行政任务与市场业务相互交结,给组织内部的绩效管理造成很大困难,绩效管理制度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成长能力。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3提高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绩效的对策

    面对企业化管理下的种种困境,事业单位如何才能摆脱阴影,提高组织绩效,走上正常的市场化道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们都面临着越来越激列的市场竞争。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许多企业都会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其中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

    上述的调整措施能够减少成本,提高生产力,但并不一定能够改善绩效;真正能够促使组织绩效提高的是组织成员行为改变,即要形成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进行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氛围。这个过程,就是绩效管理的过程。

    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才能知道员工(部门)作了多少事情,完成了多少目标,离组织目标还有多远,如何改进,从而保证组织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事业单位在企业化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问题,从管理上看,主要因为没有对组织运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的结果。

    4实行绩效管理的准备基础

    事业单位,要实行真正的绩效管理,需要作哪些准备,

    4.1确定组织战略目标作为事业单位,原来的非市场主体地位无法确立组织目标。但既然决定走市场化道路,这一步势在必行。战略目标不确定,一切绩效管理行为都是空谈。

    若要确定其组织的战略目标,须将事业单位中行政业务与市场业务剥离开来。对于不同业务,设置不同的机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切忌“一套班子,两套系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企不分,权责不明。剥离开来后,两种机构(部门)各自独立,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保证市场部门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行现代企业法人制度进行管理;对于行政机构则可以沿用原有的国家机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本文提到的绩效管理正是针对于这种事业单位中的承担市场业务的机构而言。通过政企剥离,能够保证此类机构的主体地位,继而确定其战略目标并分解至岗位,形成各层级绩效目标,打好绩效管理的基础。

    4.2确定组织绩效衡量标准和考核周期在确定绩效目标后,接下来就是确定衡量标准和周期了。这里的绩效标准和周期指的是,管理人员和下属一起根据岗位工作目的和工作职责来讨论,明确在绩效周期内下属应该完成什么工作,做到什么地步,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何时应该做完,以及下属权力大小和决策权限等等。在这个阶段,管理者和下属的共同投入和参与是基础。如果管理者单方面布置任务、下属单纯接受要求,就又变回了原来行政机关的管理方式,失去了协作的意义,绩效管理也就失效了。

    4.3确定绩效改进和导入的机制绩效改进和导入是现在绩效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进行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对下属进行考核而是帮助下属进行提升。对事业单位中承担市场业务的机构管理也是如此,在对工作人员考核完毕之后,承诺提供改进的机会。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分析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时弥补其能力上的短板。这样既能够满足绩效目标的需要,又给于工作人员自我提升的机会,对组织和个人都有积极意义。

篇6

一、准备数字化实验,重温微粒构成观

1.认识数字化实验

数字化实验是指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含配套软件)进行的实验。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来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的导电能力大小和浓度有关,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反映溶液中离子的变化。

2.准备实验用品

试剂:0.05mol/LCuSO4溶液、0.1mol/LNaOH溶液。

仪器:Vernier电导率传感器、VernierLabPro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磁力搅拌器(磁子)、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50mL烧杯等。

3.重温微粒的种类和存在

在准备实验药品时,学生可以观察到CuSO4溶液呈蓝色、NaOH溶液呈无色等宏观现象。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微粒观认识: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很小,肉眼难以看到。教师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思考,不难分析出CuSO4溶液中微粒的种类和存在(主要是Cu2+和SO42-,另外有少量的H+和OH-),逐步培养从微观角度分析宏观现象的思维习惯。学生由此获知组成物质的微粒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形态、种类与所处环境有关。

二、进行数字化实验,感悟微粒变化观

1.进行实验操作

(1)将电导率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连接。

(2)设置数据采集模式。打开数据采集软件(Logger―Pro),点击菜单栏“实验”选项,设置数据采集时间为1000s,每秒采集1个数据。

(3)空白组:在烧杯中装入25ml0.05mol/LCuSO4溶液,点击“开始”按钮开始采集数据,一段时间后点击“停止”按钮,结束实验。点击“文件”菜单栏中的“另存为”按钮,将实验数据进行保存。获得电导率―时间曲线I。

(4)参照组:用碱式滴定管匀速向25ml0.05mol/L CuSO4,溶液中滴入蒸馏水25ml,点击“开始”按钮开始采集数据,一段时间后点击“停止”按钮,结束实验。点击“文件”菜单栏中的“另存为”按钮,将实验数据进行保存。获得电导率―时间曲线II。

(5)实验组:用碱式滴定管匀速向25ml0.05mol/L CuSO4,溶液中滴入0.1mol/LNaOH溶液25ml,再重复(4)步骤。获得电导率―时间曲线III。

2.观察和分析微粒变化

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是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利用数字化实验测量溶液的电导率,能对微粒的存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从测得CuSO4溶液中电导率的存在,学生认识到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看到”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分子等微粒形式存在的。

在向CuSO4溶液中分别加蒸馏水、NaOH溶液这两个实验中,学生从溶液电导率的不断变化和蓝色沉淀生成等宏观现象,“看到”微粒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这样的实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微粒观,从微观角度分析溶液中微粒的变化。

三、解读实验图像,发展微粒作用观

数字化实验产生的图表、数据呈现实验事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读图、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提高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1.提出问题,思考微粒变化

问题往往能激发思维,促进思考。数字化实验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宏观现象让我们看到微粒的不断运动和变化,其中什么变了?也许数字化实验记录的图像能给我们正确的答案。我们能观察到曲线I平行于横轴,即硫酸铜溶液中离子浓度一直不变,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曲线II电导率不断降低,这是由于向硫酸铜溶液中加水,各离子浓度降低;曲线III展示的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电导率也随之发生变化,说明微粒发生了变化。

2.深度思考,发展微粒作用观

曲线III为什么先降低?蓝色沉淀的生成和电导率的降低,说明溶液发生反应,即微粒间相互作用:Cu2+与OH-生成了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

曲线III先降低,有没有降低到0?溶液的电导率没有降到0,说明溶液中只是部分离子参与了反应,而另一些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曲线III为什么后来又上升?向溶液中继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Na+和OH-离子浓度升高,电导率逐渐上升。

曲线III中电导率最低点是哪些离子没有参加反应?是Na+、SO42-?如何证明你的猜想?如何检验SO42-?针对这些问题,从而提出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的方法来验证猜想。这是把新学的“离子反应”概念作为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丰富和深化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从而实现观念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认识到水溶液中的反应是离子间相互作用,离子的结合和重组是构成物质及其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而形成离子反应概念,并总结出离子反应的实质:反应前后某些离子进行了重组,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四、运用符号表征,深化微粒观认识

微粒观作为一种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获得的对化学总体性认识。它决定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灵活应用程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1.学习符号表征,呈现微粒作用

用化学用语正确地表示以上实验中的离子反应:Cu2++2OH-=Cu(OH)2。学生初步认识到离子方程式的真正含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来表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式子。

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可以从微观角度正确理解物质在水溶液的反应,认识离子反应的实质;通^离子反应的真实现象,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掌握用离子符号、化学式表征离子反应,书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在正确认识了溶液反应实质的基础上,用化学语言来描述离子间的反应,脱离了化学方程式的束缚,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离子反应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2.运用微粒作用,深化概念认识

举例说明在水溶液中能够发生上述离子反应(Cu2++2OH-=Cu(OH)2)的化学反应有哪些?这个问题是从微观的角度,从微粒的种类、微粒的存在、微粒的数量、微粒的变化以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等层面,形成对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是学生在知识积累后认识上的质的飞跃。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建构,逐步建立起从微观角度分析水溶液中反应的思路和方法,培养新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化学观念。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企业化会计管理 建议

随着国家经济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必须提上日程。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需要,事业单位现有的会计制度向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逐步进行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一、事业单位现有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规范。在我国,事业单位往往是介于政府机关和企业单位之间的性质,由于这种特殊性,在会计基础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规范问题,例如:内控制度不完善,对各种费用支出审核不严、把关不紧,从经办到报销等一系列手续不完整,往往在无形中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各种会计管理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不符合相关专业要求。财务人员对各种凭证审核不严,而造成大量的虚假发票、过期发票以及要素填写不完整的不合格发票。甚至有还接收了大量的“白条”,在形成记账凭证时相关内容填制过于简要甚至漏填,造成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

(二)核算方式的相关问题。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无论在会计核算基础、成本核算内容,还是在固定资产核算方式,都存在着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1.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往往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造成账实不符,无法完整地反映出经济业务活动。2.在固定资产核算方式上,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现时净值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背离,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项不能真实反映。3.在成本核算内容上,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而对非经营性业务不进行成本核算,这不仅会使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而且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财务管理混乱,外部监管不力。很多事业单位在账务核算中不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设置账目,账务处理不严谨、不准确,使收入和支出不实,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和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准确管理和正确决策。此外,虽然国家明令禁止违规设置小金库,但在外部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事业单位不将所有的经济收支活动纳入单位财务账内统一核算和管理,这不仅使事业单位的账务核算脱离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管,而且也滋生了。

二、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必须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事业单位财务合法权益,并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全面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对事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企业化会计管理知识和相关工作规范,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积极主动地维护财经纪律,逐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企业化会计管理转变并系统化、规范化。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和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成本核算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控制,体现业务活动的运营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应当采用以“企业财务准则为主,事业单位财务准则为辅”的原则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在总账和报表中采用企业财务准则反映,而对事业经费则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来反映。在固定资产核算上,必须根据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建立配套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固定资产的产生、使用和处置等各方面进行合理设置,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保证会计核算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三)会计科目设置应全面科学。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制度,设置科学统一的会计科目。特别是对那些在事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中十分重要但又不能反映财务活动的会计科目,应按照全面、科学、统一的原则另行设置。例如费用相关科目中,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这两项以外,可考虑加设 “事业费用”科目一项,以便核算事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

(四)加强外部监管,确保执法力度。事业单位在实行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后,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监管,促使事业单位能够严格遵守财务、会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首先必须督促事业单位建立全面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能够自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制度上构建统一核算原则;其次,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监督检查的基本衡量标准,对会计工作实施的质量和力度进行监督,以便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再次,必须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的考核与认定,以使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提高,只有这样,这样才能防止会计工作发生违规违法问题。

参考文献

[1]赵建坡.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间的双向协调[J].北方经贸,2006 (03).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措施

1导言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在市场形势的变化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甚至部分的事业单位直接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并且有了自己的附属产业。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过程中,其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尤其是在社会服务方面,为激烈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对某项课题进行分析过程中,研究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内涵成为目前发展的基本条件。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是各个事业单位在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情况下,对使用的资金科学、合理的利用,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积极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透明化与公平化成为目前工作中的主要特点。并且,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实施以及执行力度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所以,我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要积极面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利用相关措施对其积极解决,这样,不仅能降低事业单位实际的运营成本,还需要对使用的资金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抑制腐败现象的产生,还能保证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从而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较为重要的作用。

3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财政补助效益差

当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活动经费是按照相关的人数来供给的,这样的拨款形式不利于约束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面对目前社会就业情况的严峻化,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安置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无视社会的服务需求,将大量的人员安置于行政事业单位内,因而造成活动经费的不科学增长,由此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然而实际上,真正的财政补助却未能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方面,再加上人员的不断增加,甚至超过实际的服务需求,从而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效率低下且资源被严重浪费的后果。

3.2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1)很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善,还存在很多缺陷及漏洞。一方面,事业单位很多经济管理问题的处理方法并没有在制度中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实际操作依旧采用过去传统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虽然事业单位制定了经济管理问题的处理办法,但并没有完全按照处理办法来执行,这样就不仅导致处理办法的规定流于形式,还降低了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成效。(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对经济管理决策方面的监督不够,还存在某些领导“一言堂”的现象,这些领导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时,往往会凭借自身的主观判断来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加大了决策风险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对经济管理执行方面缺乏监督,执行过程中时常容易出现消积执行或不执行的现象,使经济管理的作用难以发挥,并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甚至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3.3资金利用效率低下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一直都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理、操作,由于其中涉及到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管理,因而行政事业单位通常都被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附属机构;另外,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不存在效益的扩大目的和相互间的合并与转移问题,因此造成规模上不够强大,从而成为阻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第一,在财政布局上较为分散,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不到有效的统一,使得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第二,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总是在教育的建设、专业的设置等方面上做重复的投资,均以各自的财政分割为主,忽略了彼此间的协调合作;第三,对于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及目标不确定,具有盲目性,以至于造成国家财政上的沉重负担。

4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强化措施

4.1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

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是工作中的主要基础以及基本条件,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下,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就需要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如果没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影响工作的积极进行。所以,在对制度进行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形式发展进行积极调整,保证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符合市场上的变化需要,从而发挥自身价值。然后,要促进管理工作程序的规范运行,并保证能够从根源上制定管理制度。

4.2投资经济管理

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投资活动主要是指单位对资金的投放以及使用,包括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购进、长期股权投资等。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设规模得到扩大,且对外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诸多科研单位,对外投资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投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新时期积极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成本成为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

4.3实现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促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因为信息化工作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具有管理工作透明化的发展优势,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效率的稳步提升。所以,各级事业单位应积极筹集资金,保证在积极发展基础上,对信息设备进行更新,以降低资源浪费现象,在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新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管理软件进行积极开发,并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对于省级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软件进行积极开发,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在该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还能促进信息化工作的积极进行。

4.4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事业单位中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与整体的工作表现存在较大关系,能够促进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积极发展。所以,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T要经常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保证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下,随着知识容量的不断增长,使其符合现代需求。并且,管理人员还要提高自身能力,并提升自身素养,在学习本职工作基础上,还需要学习其他学科。如:学习计算机技术、法律知识等。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对内部的管理人员职业素养进行积极培训,不仅要掌握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理论,还需要在工作中按照一定标准执行。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提高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不仅能提高自身地位,还能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适应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并转变了传统的管理工作。只有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下才能更好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进行革新,只有这样才能让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得到进步和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鄂巧稚.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实现路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03:149-150.

篇9

摘要:对于事业单位来讲,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单位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论述了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质量,增强事业单位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化

事业单位中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保证会计信息安全、精确的重要环节。结合各级财政机构公开的检查报告及事业单位平时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性工作内容较多,过程较复杂,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相关从业者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好发挥会计管理能力。

一、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意义

(一)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有助于维持财经纪律

在规范化管理会计基础性工作期间,对会计部门的岗位设定及从业者聘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明确为会计管理者、从业者及出纳等员工制定了工作要求,确保会计的职能可以在组织结构上得到具体发挥,更好的落实会计的监管职能,预防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所以,想要更好的维持财经的纪律,就需要加大对会计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其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利用会计工作能够对事业单位内的各项资金费用运转进行精确、及时的了解与控制,借助会计机构所提供的各项信息,能够对事业单位财务的收支情况及执行预算情况进行反应,从而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标准。对会计的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能够让初始凭据的内容、表格的编订、审核的手续等会计处理工作更加规范、细致,从而更好的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及效率。

(三)对会计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确保会计工作的质量

想要保证会计的基础性工作管理规范化,需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基础工作期间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与健全,例如:针对会计填写凭据的工作、登记账簿的工作、整理档案的工作等进行明确规定。让会计的处理行为得到提高,增强企业内部整体会计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二、目前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期间存在的不足

(一)核算部门落实相关法规、标准的力度较弱

当前,事业单位的核算部门在落实有关会计管理法规标准时力度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遵照法规标准从事工作。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如《会计法》、《预算法》等,限制了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活动及弄虚造假的行为,但是,因为后续法律制裁的力度较弱,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的核算机构经常出现有法不依的问题,相关标准形同虚设,为会计核算工作的不标准行为提供了空隙;其二,认知不到位。因为法律宣传的力度相对较弱,在加上一些财务从业者自身能力较低,综合素养较差,对法规标准缺少了解,观念淡薄,从而造成了违法违规情况出现;其三,监管水平较差。事业单位本身、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三类监管配合与协调能力较差,无法实现有效的合力监管。

(二)有关部门管理者对财务工作缺乏重视

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财务疏于管理,法规观念淡薄,为了获取个人利益,钻法律及管理的空子,经常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大做文章,一些不可以报销的内容变成了可以报销的项目,编造虚假的票据等,从而严重损害的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利于单位的未来发展。

(三)缺少电算化的能力

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从业者及会计人员缺少电算化的能力,并不了解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方法,生成的会计资料也无法弄懂,缺少应用电算技术管理会计基础工作的能力,忽略管理光、磁等介质的档案。进而造成一些光磁介质的会计资料与纸质资料内容不符,无法及时入档等问题,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对单位造成严重影响。

三、事业单位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不断改进并完善会计有关标准法规,加大落实力度

想要更好的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在建设法规系统方面,应保证其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同时配备相关的配套设施,确保各标准的衔接,防止在落实期间发生混乱问题;其二,应加大监管、检查的力度。财政机构、审计部门等国家业务管理单位在对事业单位实施检查期间,需要严格遵照《会计法》等标准法规,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及标准,加大对会计工作质量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基础工作不符合法规标准、私自设立账外账的情况,一经发现,不仅要整改有关部门,同时还需要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对其进行严惩。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第一,应加大对会计从业者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使财会从业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法规标准,树立强烈的责任观念,可以主动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照法规办事,形成公正的岗位形象;第二,应不断增强财会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应关注财会从业者的职后教育,应有组织、有规划的对财会从业者进行培训,让员工能够尽快了解税收、财会等方面的内容,提升整体会计队伍的能力及素养;第三,落实好财会从业者持证上岗的标准。会计基础性工作的规范程度与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存在紧密的关联,因此,应保证从业者可以持证上岗,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推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三)改进并健全电算化会计信息的管理,增强档案管理的能力

应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信息保存条件、方式、从业者的工作职能等内容,同时要求人员严格落实。需要对纸质档案及电子化档案进行分类管理,电子化档案采用只读形式保管,做好备份工作,防止电子档案丢失。另外,因为电子档案较为特殊,管理从业者需要定期对电子档案进行检查、备份,防止信息损坏。

结束语

会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反应着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深入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研究,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因此,对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是值得深入探究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文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违规现象的原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

篇10

关键词: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1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人事管理是指为达到管理人员的特定目标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如在相关部门范围内对员工进行选拔、培训、晋升、考核、奖惩、评估等。人事管理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尤为重要,新时代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故其中人事档案管理在人事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三点。

1.1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老旧

当前,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时,缺乏创新,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首先,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相关设备的升级缓慢,人事档案信息化进度缓慢。尽管新时期信息技术已经有效地应用于政府机关事业人事档案管理中,但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提高,特别是提高在人事数据方面的管理技术仍有必要。在某些单位中,甚至在此时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导致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不完全,政府机关人事管理中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差错,对人事数据管理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的管理方法相对落后。目前,一些政府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通常书写在纸上。一旦发生洪水或火灾之类的事故,纸张很容易受到破坏。在规模大的人事管理部门中,其拥有大量的员工,注定其档案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来进行保存。人事档案文件的信息化可以节省大量文件存储空间,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尽管一些国内机构已经意识到了创新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都不完善,仍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最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思想还不够先进,档案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不够全面。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通常只会收集组织中员工的信息,并进行保存和管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前的人事管理的内容已不能满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对员工信息的获取和理解的需求,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人事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先进

完整、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和保证。从实际发展情况看,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具体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有些单位仍沿用以前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过时。采取合理的管理机制才能使人事档案管理长期存在,这使得其发展到如今必须更换的地步,使得人事档案的管理无法快速、有效地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前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显然不适合当前的经济体制,各种事业单位之间的人员频繁流动已成为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催生了其他新问题和新情况,例如如何完善和优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条款,如何及时解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遗弃和失效档案的问题,这也已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阶段需要紧急解决的重要问题。

1.3相关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不足

在人事档案管理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随着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不断提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当前,大多数机构都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应用了信息技术,并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标准和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如果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达标或不能适应当前业务部门的发展状况和时代技术,那么其个人能力势必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大多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要遵循档案管理工作的形式,并要经过上级的检查,这会使部门的工作人员精神疲倦。当然,这也与该部门缺乏相关培训有关。其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单调、结构化程度高,促使工作人员思想固化,对于新方法、新思维一时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使得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水平难以处理复杂的任务。

2新时期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

在新时期,为了有效提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对人事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健全科学的工作形成专业有效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新时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在与时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经济市场的变化结合下,必将不断创新和进步。

2.1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视度

人事档案是人们存在于社会环境中的重要证明,且最初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也强调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尽管我国政府机关人员已经初步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并且部分员工已充分认识到充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后续工作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新进员工,对政府机关人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仍存在一定分歧,特别是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人员普遍认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与其他职工无关,只需要由档案管理部门独立完成,从而导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少与职工的沟通,很可能造成档案信息缺失等问题。首先,政府机构领导必须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政府机关单位重要性。因此必须使人事档案管理,人事工作和人事招聘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以突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功能。其次,机关基层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个人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形成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合理认识,让不同部门积极合作,共同发展个人资料管理。确保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运用效果得到改善。

2.2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

在新时代,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在发展人事档案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也明显不足。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设备尚未更新,使用的依然是比较旧的设备,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对电子档案及其防护软件的投资、对培训管理人员的投资以及对人事档案信息设备的投资不足。增加资金支持是人员档案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要对投入的资金进行监管,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另外,现在已经进入了资源联网和信息化的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提高对人事管理效率和品质提高有积极影响的机关的人事管理的便利性。如果想要完善政府机关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人员档案信息的保管和检索。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科学化管理。因此,在我国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时,要提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技术,引进各种先进的信息和计算机技术,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并建立电子化文件以确保人事文件的安全性和易用性,提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质量。借助第三方的专业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化过程外包机制,促进档案信息化软件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档案共享率、利用率。

2.3加强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素养

新时期,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必须积极重视和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定期的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信息管理、互联网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等方面的能力,还要不时进行经验交流。在专业知识和素质上,增强管理人员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技能水平,以更好地应用和发挥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软件的优势和功能。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整体素质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提高:第一,定期在单位内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讲师进行讲解,并对管理人员进行单位情况的培训和教育,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单位的情况。并与工作实际进行结合,了解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和特点,使员工可以更好地整合单位资源,并根据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档案管理技术的检查与考核。第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在选拔档案管理人员时,应优先考虑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和较强管理思想的职员,并积极招聘和聘用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优化人事档案管理团队的结构,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创建具有丰富信息管理知识,高水平操作技能,较强专业素质的综合型复合专业管理团队。同时,这也减轻了人才培训的压力,并促进了直接操作和执行能力的提高。第三,政府机关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培训和指导,在充实人事管理队伍的同时,要让管理者在文件管理的各个方面发挥充分的对应能力。包括人事管理、信息收集、整理档案等,并对其保密能力、交流能力、综合能力、服务能力等进行积极培训,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事档案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在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基础上,使管理人员具备更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变化,适应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薇,王琳,韩旭,等.浅析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人才,2017,(05):80-87.

[2]白雪.浅析新形势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人才资源开发,2017,(08):14-15.

[3]石毅.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0):277.

[4]王晓卫.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有益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2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