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合教育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36-01
教育部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行交流活动的制度,促进融合教育。”如何顺应时展的需要,以“教育的宽容”和“发展的多元”,让有特殊需要儿童能够最大限度接受适切的教育,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反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大连市唯一一所盲聋学校,我们一直致力于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尝试,努力为盲聋学生搭建融合共享的平台,为其未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一、培养融合意识,让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种子生根
融合教育让特殊学生参与到正常的环境中去,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所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活动,参与社会生活。融合教育中,健全人群的“尊重、接纳、支持、分享” 固然重要,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内因在于听障、视障学生自身。他们要有意愿改变自身“无力、无能、无助”的自我认定,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以快乐生活、积极参与、阳光健康的乐观态度,融入主流群体,努力追寻属于自己的位子。
一是规范制度建设,引领价值导向。学校将“立德树人”作为主线,贯穿于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中,据此制定了学校章程,完善了学校制度汇编,下发了学生教育管理手册,在规范管理中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文明有礼。
二是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立,浸润传统文化思想。根据听障、视障学生身心特点,开设了插花、绘画书法、乐器棋艺、国学经典诵读等近二十门校本课,使学生充分浸润传统文化思想,以高尚的品德做积淀,在融合教育中满怀自尊,从容向前。
三是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学生品德修养。通过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 课本剧表演及诗歌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读书演讲汇报会等多项活动和赛事,以丰富多彩的人文素养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四是强化习惯养成,注重细节教育。围绕《中小学生守则》,强化养成教育,通过班队会、团会等形式,从规范日常行为抓起,通过校领导值班、值周队检查进行督促,星级班级、星级学生评选等强化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学校从细节处入手,鼓励学生成立校园花木护理小组及固定资产维修小组,对学校花草及桌椅进行维护,使节约成为一种品质,让爱校成为一种责任。
二、开展融合教育实践活动,让参与、交流、分享成为一种习惯
作为特教工作者,笔者认为,融合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合并,而是通过有效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听障、视障学生的潜能,努力促进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的民主体验将为他以后步入社会,逐梦飞翔奠基。
1.建立普特融合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
这种长效机制主要有三种:第一建立“大手拉小手”周融合教育活动制度。充分利用在连高校学生服务社会的主人翁意识,每周定期开展“大手拉小手”融合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确保主题明确,方案详细,形式有效。活动中,以听障、视障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不同班级、年龄的学生在情感阅读、拓展互动、体育比赛、才艺展示、参观互访等各类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沟通,在融合互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第二是建立“携手同龄伙伴”月融合教育活动制度。多年来,我校与大连市多所学校建立长期友好关系,每月定期开展融合活动,普校学生走进我校学生的课堂、我校学生进入普校,以自己的视角去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通过发挥同伴效应,让听障、视障学生充分参与、相互理解、实现共融。第三、开展“相约科技中心”学期融合实践活动。每学期,我校学生与中山路小学、西岗中学的学生相约,一起走进科技中心,参与科技实践融合活动。在“动漫设计”、“创意衍纸”等不同的课程领域,和小伙伴们一起动手,齐心合力,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定期开展社会融合教育实践活动
“普特融合”只是融合教育的一个方面,与整个社会的融合才是关键所在。在大连国际徒步大会上,学生走出校门主动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作为徒步大会参与者之一,听障、视障学生和健全人一样共享“平等、参与、贡献”的机会,在大众面前展现残障学子的精神风貌,增进了社会对其认识和理解。动物园之旅、大连导盲犬基地体验行、圣亚海洋世界欢乐游等活动,也让听障、视障孩子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通过观察、交流、分享与社会融为一体。
一系列形式多样的融合教育实践,不仅为学生为融入主流社会做好了铺垫,同时也加快了学校融合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逐步形成一条特色化的融合教育模式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三、尝试职业教育全融合,为盲聋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铺路搭桥
融合教育的核心价值,强调对个体差异和尊严的尊重,强调对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尊重。融合教育倡导学校提供适合每个人需要的教育,使具有不同需要和学习能力的特殊人群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篇2
一、教师论坛要 瞄准自己
《语文课堂有语文味》《文本解读个性化》《语文课的简约与实效》《作文源于生活》等,以上是我校语文组针对实际举办的教师论坛的几个专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论坛所搜索的“论点”来自哪儿?来自“校本”,也就是将研究的指向对象瞄准“自己”。我们倡导“重心下移”,凸显“草根研究”,将校本研究活动从表面的、外在的、形式的,实实在在地转变到追求本质的、内在的、智慧的本体上来。
教师论坛,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求效的问题。我们鼓励教师敢于暴露自身问题,善于发现差异问题,勤于交流理念与实践结合的难题。我校举办教师论坛的所有“专题”,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学期初,由教科室、教研组、学科小组进行排查,全面真实地了解收集本校教育工作中的存在问题与困惑;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探寻问题;贯彻上级规定的重点工作的预测问题;依据本校工作思路设计需要加强的问题;承担“十二五”科研课题需要集中研究的专题等等。我们认为: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起步。因此,由教科室负责对所有提出的“专题”,进行认真评比并适当奖励。评比的重要条件就是“专题”是不是真正“瞄准自己”,能不能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让大家真心支持校本研究,能真情投入取得收获。
“教师论坛”采用分层管理办法,学期初选出的“专题”分别排入教科室、教研组、学科小组各个工作计划之中,以便让相关老师在“论坛”举办之前一段时间,开展行动研究,并进行反思总结,然后上交一份汇报材料。根据汇报材料,再确定每次 “论坛”的主讲人和主持人,酝酿论坛的实施方案。
二、教师论坛要立足“三研”
我们确定的教师论坛“专题”中,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内容往往分布在“三研”,即研究新课程,研究生态课堂,研究重点课题。
教师论坛立足“三研”,核心是对常态教学的问题研究。它由教科室与教学处协作组织实施,每两周一次活动,主要围绕以下侧重点分层结合进行:①教材研究。如新教材的亮点与难点,新教材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研究。②教法研究。如新教法与新教材的适用性研究,新教法与传统教法的对比性研究,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效性的研究。③学法研究。如“合作学习”如何适应“大班额”,如何适应各学科,如何适应纪律状况不良的班级学生。
本学期,赞成率和满意度最高的一次教师论坛是《友善课堂浸润生态智慧》。这次论坛围绕“友善” 展开论述,有的从情感角度谈论构建友好的、亲切的、朋友般的课堂氛围;有的从方法角度谈论实行合适的、恰当的、健康的教学行为;还有的从人文角度谈论营造相容的、和谐的、公平的课堂秩序等等,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能获得最适合的、最充分的训练与发展。本次论坛所研究的内容,既是我校承担的省级“十一五”科研课题的核心问题,又是日常课堂教学渗透新理念的普遍问题,同时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注问题,因此得到100%的参与率和100%的满意度。
三、教师论坛要解析“细节”
在举办了一次又一次教师论坛之后,我们发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只是购买几本专著,静听几位专家讲座,或发表几篇论文,完成几个科研课题。还应该从教师常态工作的“小事”做起,创设适合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组织的教师论坛,更欢迎从问题入手,解剖“细节”,引起反思,提高认识,融化新理念。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决定举办一次论坛《黄玲现象》。黄玲老师是公认的“教坛新秀”,校内外都称赞她能让每一个孩子学得轻松快乐,能把每一个学生教聪明。她评为毕业班“功勋老师”,许多人都在揣摩她,甚至认为她有许多神奇的“秘诀”。为了增强真实效应,论坛的几个程序都是从“细节”引出的。1.教研组长以黄玲近几年达成的两个“健康成长”,讲述师生双向优化发展的实际成果,引起参与者的高度关注与共同分享。2.主持人邀请黄玲老师生动讲述自己的“快乐时光”,说的是学生由厌学变为爱学,由苦学变为敏学的小故事。3.黄玲老师的工作伙伴介绍日常生活中的黄玲形象,例如冬天和同学一块儿踢毽子,课间和学生一同打球等。这次论坛原计划由数学青年老师参加,后来语文老师及其他学科的青年教师都纷纷参加。这次论坛的“小结”也是“细节”,由参与者即兴用一句话从一个侧面点明自己的收获。归结到一点:她是用智慧在润泽成长之路。
在细微的教育现象中分析出一些大的教育问题,比硬性地提出几句口号更有效。对常态现象的剖析过程,是引领专业成长踏实脚步。人对问题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理念被接受需要一段时间,也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感悟,所以我们在教师论坛上注意从常态观察出发,从细节现象解剖入手,就能找到新理念与教育改革的融合点,认识深刻了,专业发展才找到了源动力。
以校为本的研究,就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教师论坛坚持关注“校本”,收到了良好效果:
1.教师论坛,有利于提高“反思”效度。这种普及性的教师论坛,既是一种理论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实践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一种提高反思能力的手段。它让教师在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反思内化,真正实践了校本教研推进专业成长的目的。
反思,是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是教师对教育各种现象的反思,对教师全部行为方式的审视,并且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现状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教师论坛上开展的反思具有更强的透明性和即效性,因此教师论坛比教后反思笔记更有效度。
篇3
一、组织健全机构,成立了公司禁毒、防艾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监理组组长为成员,做到严格管理,把公司无吸毒,无贩毒现象作为公司的一项基本工作目标,长抓不懈。
二、制定了公司禁毒防艾教育工作的具体计划,建立“禁毒防艾”工作制度,群策群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艾、禁毒工作计划和教育工作时间表,让工作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做到层层落实,富有实效。
三、确定了以环境教育为核心,法制综合教育为龙头,常规管理不放松的工作思想,从法制教育入手,增强公司员工法制意识,掌握法律知识,使员工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四、今年上半年公司组织了“禁毒防艾”教育,法制教育活动等:
1.组织全体员工观看禁毒、防艾影片,“远离,抵制”图片展。
2.开展“爱生命,不吸毒”的禁毒知识讲座
3.以“国际禁毒日”为契机,组织员工观看相关知识。
4.了解艾滋病的有关知识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禁毒防艾”贯穿于公司活动之中。
五、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禁毒、防艾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1.开展预防、禁止入侵的专项宣传活动并发宣传单和禁毒、防艾的小册子。通过观看禁毒、防艾教育片,把“禁毒防艾”知识宣传给每一个员工。
2.利用挂图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禁毒防艾”知识。增强“禁毒防艾”的意识
篇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中韩间友好往来,越来越多的韩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初到中国,学习汉语,感受中国文化是他们首要动机。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也主要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语言教学研究时间较长,文化教学相对薄弱。(崔希亮,2012)“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传播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为津梁,文化为舟楫。”.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教学。针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方法,很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理论研究方面,以下列举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苏金智(1992)总结文化教学的四种观点,即“文化导入说”、“文化揭示说”、“文化融合说”、“文化语言有机化合说”。林国立,周思源(1997)“语言教学是有分工的,每一类型的课包含的文化内容不同,教学方式各异”。陈映戎(2011)通过与国内外语界文化教学策略和形式的比较,从文化教学策略与具体形式的角度,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进行了梳理与总结。
二、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文化类课程设计的可行性
任务型教学法(thetask-baskedapproach)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设计、组织、实施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任务”,从而达到语言应用和语言习得目的一种教学理论。该教学法突出强调“在做中学,用中学”。很多学者对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研究,目前任务型教学法在综合、口语、听力等课型中研究得比较充分,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文化教学的研究相对薄弱,研究空间较大。因此如何使文化课更有特色、更吸引留学生是目前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运用在第二外语教学方面比较成熟的任务型教学法对韩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进行设计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三、任务型教学法对韩留学生中国文化类课程的课程设计
中国文化类课程是独立于语言教学以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为主的一门课程。其中文化知识点的选取按照《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国文化百题》,结合韩国学生的兴趣,选取了10个有代表性的方面,包括中国地理状况及十大名胜古迹、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中医文化、茶文化、京剧及地方戏曲、诗歌、功夫、书法及中国各地民俗文化。本课程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参考对外汉语课程设计理论,从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实施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类课程进行设计。
(一)总体设计【教学对象】中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对中国文化具备一定的了解;能较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沟通。【教学总体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韩国留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状况、节日文化、饮食文化、中医文化、茶文化、戏曲、诗歌、功夫、书法及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概况;2.通过搜集资料、情景表演,加强韩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3.通过中韩文化对比,提高韩国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学时间】本单元教学时间为20周,每周2课时,两周一个文化点。【教学重点及难点】中韩文化对比。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本课程教学设计采用Willis(1996)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三个步骤,即任务前活动(pre-task)、任务中(task-cycle)、语言焦点(languagefocus)。任务前为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导入课程阶段;任务中是任务教学的具体实施阶段;语言焦点我们称之为任务后阶段,是教师的总结归纳及布置作业部分。三个阶段环环相扣,组成完整的任务型教学模式。1.任务前阶段任务前阶段为实施任务前的准备阶段,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由教师借助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导入每节课的话题,让学生明确任务的主题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第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的词句及句式表达,为学生完成任务做准备。第三,通过“头脑风暴”,调动学生大脑里存储的语言文化知识,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引导韩国留学生把以前知道的、已经想到的都说出来或写出来,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第四,介绍本节课文化知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中国文化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2.任务中阶段本阶段是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后,让韩国留学生个人或以小组形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讨论;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及文化知识上的帮助,以促进任务的完成。这一阶段可按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笔者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任务归纳为四大类,即游戏竞赛任务、角色扮演任务、情景模拟任务、文化对比任务。这些任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学生的操作。具体采用哪种任务设计,要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来定。比如在讲授中国地理及名胜古迹的时候,教师可采用游戏竞赛类任务,让韩国留学生推荐最喜欢的一个名胜古迹。(2)任务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数量确定任务汇报的方式,也就是个人单独汇报或者小组汇报。小组数量不宜过多,4人左右为宜。小组汇报的人选由学生自己推选,轮流进行,尽量让所有的学生有发言机会。汇报时,教师让学生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汇报时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等汇报结束后一一纠正。(3)教师点评。教师在学生汇报后就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参与任务的热情;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可颁发小礼物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3.任务后阶段(语言焦点)任务后阶段是任务完成的终极环节,在这一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对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这一阶段也分两个步骤:(1)重点难点的归纳总结。教师归纳总结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带领学生对重要的语言项目进行强化操练;师生共同利用重点词语、句式复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复习,以写作文的形式就本节课所学的文化点做一个文化对;另一类是预习,就下次课的文化知识点搜集资料,准备上课时做简单报告。
四、小结
篇5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深刻解析了人本身所包括的八种智能,它们会因个体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多方面得以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学生智力强项,发展智能弱项,多元智能理论切合新课改的需求,符合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
学校教育不单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是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的一个重要启示,学生资质不同,从学生个体出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需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服务,都能带来与众不同的效果。而且,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多元的评价思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价,都有效改善了传统评价的缺憾。
时事与生活情境导入学习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林建庚老师灵活运用时事与生活情境,巧妙地设计了美术课堂。他首先采用青海玉树地震的例子作为导入,引出希望小学,接着又从希望小学的建设出发,引出校园规划设计,从校园又联系到校园文化、校园服饰、校徽。从表面上看是在进行电脑绘画教学,但实际上却也不断渗透多元智能的培养。
青海玉树地震是当时社会重要时事,灾区重建是当时社会关注要点。林老师从灾区需求出发设计希望小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心,让学生关注生活周围的事件,培养公民素养,此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让其觉得学有所值,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设计希望小学的过程中,林老师通过让学生打写《我心目中的希望小学》、校歌编曲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设计校园格局时鼓励学生个性发挥,是对学生视觉空间智能的一种考验;通过设计学校的校服、教室等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整个研究活动用希望小学这条时事主线贯穿,达到了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感悟生活三方融合的效果。
体现合作思维与创造思考
课堂初始,林老师就组织学生展开团队合作,从讨论环节,直到汇报环节,整个过程体现集体合作精神。新世纪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最需要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林老师的课程研究活动有意识地整合了合作学习,并且体现了创造性思考。例如,学生在进行建筑、服装设计时,将学生的家长带入进来,促进了家校的沟通;学生为设计出优质作品,去实际调研、采访,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进行教学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几个活动下来,学生提升的不是单纯的电脑绘画技能,而是言语交际、视觉空间、人际沟通、自我认识等多元能力。
打破分数迷思学习,同伴赏析与评价
林老师的活动设计一直体现着“主导—主体”的教学思想,把更多发挥的空间留给了学生,但也一直将活动作为主线指引着学生探索。合作任务的分配,探究活动的设计,个性贴心的指导,所有教学活动从活动的需求出发。林老师的课程打破了应试教育素来以考分为核心的局面,不再以分数导向为价值取向,学生更加明晰自己的任务,不再是迷思学习,而是在一种真实情境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
同时,林老师的活动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同伴赏析与多元评价。在“畅想希望小学”活动中,他让学生自评出最好的希望小学,鼓励同伴之间互相赏析;在评价各小组校园设计中,鼓励学生彼此赏析,并进行网上评比;所有活动结束后,各组进行自评、互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意见。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多元评价理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体现得恰如其分,活动评价主体上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家长和社会评价,主体由原来的一元变成了四元,这充分体现出评价的多元性。
综合表现体现多元智能教学
篇6
关键词:法医物证 TBL 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42-02
高等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比如“诱导、启发式教学”“兴趣教学法”“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等,归结起来都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这给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极大推动力。
1 教学改革背景
LBL教学法即“Lecture-Based Learning”,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它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全程灌输式教学。其对象是学生整体,教学进度、内容、方法由教师决定,又称为直观式教学。此方法目前仍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但是此种方法缺乏学生的参与,不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情境式、案例式、互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法,近来从西方引进的PBL、TBL教学法又掀起了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潮。但教学过程因其对象、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法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因此,应认识到各教学法的利弊,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法的优势,以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2]。
2 TBL教学
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基于团队进行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重视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更多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培养团队学习意识与协作能力、开启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结合法医物证专业特色与授课特点,多学科融合与交叉以及实战强的特点,选择这种小组讨论式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契入点,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课程自从2010年至2015年,已经坚持了5年,TBL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实践中完善,从内容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以及教学实施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改革,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 TBL教学开展
小组讨论学习(TBL教学)是对《法医物证学》进行了一次新的大胆教学改革尝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协同学习,加强教师指导与监督。教师选择一定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随机分组,进行自学讨论,并形成学习海报和汇报多媒体,最后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来对集体表现(包括海报制作、现场汇报、集体合作等)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应奖励[3]。通过自主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以及各自的优势,展示集体学习的成果,极大鼓励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得由教师单一地教,学生被动地学的教学方法变得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展示丰富的一种学习。
(1)教学设计。传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演员”,其对象是学生整体,教学进度、内容、方法由教师决定,又称为直观式教学。现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逐渐由“演员”转变为“导演”,进行更为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首先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际确定教学活动的内容与知识点,选择简单易学并灵活多变和实战性强的章节-《血痕检验》《精斑检验》《混合斑检验》《组织检验》等内容;教学大纲调整后大纲规定自学内容;还有就是教学缩减学时后不能完成教学课堂讲授的重点教学内容。其次,结合专业和法医学生特色,确定考核知识点和学习展示方案,抽签分组―下达任务卡―小组讨论学习―形成PPT和学习海报―翻转课堂现场小组成果展示―现场教师和学生评价―教学反馈―形成性考核综合评分[4]。
(2)教学组织。在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法医专业学生中进行TBL活动开展。首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现场抽签分组,保证队员的随机组合,每组队员8~10人,并确定组长和组员分工;学生根据分组以及分工情况领取W习任务卡,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卡和分工情况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案,围绕知识点进行分头系统学习、查阅文献与资料、小组讨论学习、凝练知识点形成学习PPT和完成学习海报的制作;课堂交流学习是对小组成员集体学习的一种展示,并且用于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通过10分钟的PPT汇报和学习海报展示,将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他们的个人才艺集体展示出来,将学习成果进一步固化。
(3)教学评价。评委由2~3名该专业教师、2名非专业教师以及每组一名学生评委组成,根据具体的形成性考核的评分量化标准,按照学生学习组织分工与实施情况、团队参与协作情况、PPT内容陈述表现、海报内容制作与展示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小组学员的形成性考核的成绩[5]。
(4)教学反馈。《法医物证学》吸收了这种富有特色的TBL教学活动融入到法医专业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TBL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以此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契入点,深受学生好评。对通过2015年和2016年的120份教学反馈问卷调查显示:完全认同的同学占92%(5分),认同者占8%(4分),没有学生存在基本认同(3分)、不认同(2分)和反对(1分)的情况,这个教学活动得到学生不同角度的认同和一些值得改进的建议。
4 讨论
TBL是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强调的是在有清楚学习目标的课前及课上的学习,很大程度弥补了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的不足。TBL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TBL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既注重法医专业知识的培养,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还加强了新技术新进展的拓展学习,真正做到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并重。(2)同PBL教学法类似,TBL教学法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为培养实战法医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6]。
TBL教学法的缺陷也与PBL较为类似,包括学生耗时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仍较高,以及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高,老师传授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对一些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较差。针对上述这些情况,选择了一些相对简单和实战性强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系统组织一次以TBL教学为主的翻转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找到乐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走上讲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将这种翻转课堂的自主学习方式延伸到其他的教学内容和其他的学科。尤其是在专业实验教学中,通过这种基于小组教学的自主讨论式学习形式应用于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当中,通过知识点与案例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发散、全面综合的考虑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后形成团队意见并进行综合汇报,这种将小组讨论教学与翻转课堂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将成为专业教学的一种趋势。
因此,通过TBL教学为契入点,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团队协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有机融合,并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将《法医物证学》的自主学习进一步推进,此种教学方式也深受学生的好评,取得了很好教学效果,值得在法医学专业理论与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应用和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2] 胡兆华,艾文兵,简道林.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及其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105,140.
[3] 景玉宏,尹洁,刘向文,等.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局解教学中的设计与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9):96-98.
[4] 马少华,应志国.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09-110.
篇7
关键词:新药研发概论;案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新药研发概论整合了(中)药学专业的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首先介绍新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思路与程序,介绍如何利用文献情报和市场情报等进行新药研发的选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然后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相关指导原则介绍新药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原则要求等,最后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介绍新药注册申报资料的撰写要求及申报与审批的规定,为学生打下药品及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的基础。根据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较为适宜。
1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1.1案例教学法
[1-3]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即围绕一定的培养目标,把真实的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分析和决断的案例。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精心选择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代表性案例的基础上,具体讲解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基本原理与方法融入其中,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该方法一般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使用,比单纯的理论教学生动易学。
1.2任务驱动教学法
[4-5]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轻松主动地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结合任务驱动在新药研发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2.1教材选择
目前虽然有少数关于新药研发方面的专著,但由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新药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相继颁布实施,其他的政策法规也相应出台,这些专著的内容已经不适用于教学,又无更新的版本,造成教学上无教材可选择的窘况。教研室根据多年的新药研发课程教学和实践经验,结合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导原则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自编新药研发教材。
2.2教学准备
确定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向学生介绍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从而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奠定基础。
2.3案例讲解
上课前一周教师先提出案例,并提出一些思考的重点和要求,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认真思考,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与准备。在上课过程中,将新药研发的相应内容融合到案例中,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知识,又学会了综合应用。例如,在处方研究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处方前研究、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处方优化等研究方法和要求。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案例:某个具体药物如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处方研究。首先了解厄贝沙坦有关关键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粒度、晶型等,对厄贝沙坦生物膜的通透性,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了解。同样,了解有关辅料的理化性质以及厄贝沙坦与辅料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几个基本合理的处方,制成厄贝沙坦分散片,再根据厄贝沙坦分散片的性状、硬度、分散均匀性、溶出度等基本性能及稳定性筛选出较满意的处方。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请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由于学生进行了前期准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以上案例既学习了处方研究的方法和要求,又学习了这些方法和要求在新药开发中的具体应用。经过实际教学发现,这种方法与单纯讲解学习内容相比,学生的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4任务驱动
2.4.1任务驱动教学步骤a.任务设计: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查阅参考资料,结合教师和相关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设计合适的新药研究开发任务。b.任务实施:学生分成3~4人一组。每组学生根据新药研究开发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设计、撰写研发方案,模拟完成新药研发。c.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新药研发方案。d.讨论总结。学生和教师针对各组展示的研究方案进行讨论和总结。2.4.2任务驱动教学首先,任务要科学合理。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时数来设计新药研发任务,还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及当前的新药研发动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由于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任务,如果任务太难、太复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完成,或者学生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完成任务,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敷衍了事。如果任务脱离当前新药研发的实际,不仅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教学意义,还同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学时数比较多、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好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大、较复杂的任务。比如,根据当前临床需要、市场供应情况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开发项目,并完成所选项目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资料的撰写及申报程序的说明。而对于学时数比较少或者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差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小、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完成一个新药开发项目的选题,并撰写选题的目的与依据;或者完成某个新药的处方工艺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完成某个新药药学研究研究方案、药理毒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等。其次,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协作,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责任人。首先每个成员分头查阅文献,然后把每个成员收集的文献集中起来供小组成员共享,每个小组成员利用共享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或撰写申报资料等,然后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的方案,最后每个成员分头制作PPT,再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PPT,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汇报用的PPT。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要避免一个人只负责一部分,不管其他部分。比如,一个成员负责查阅文献,另一个成员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再一个成员负责制作PPT,还有一个成员负责PPT汇报,每个成员都不管其他成员的事。这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每个成员只能掌握某个方面的知识,在某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系统完整掌握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在任务完成情况展示阶段即PPT汇报阶段,最好由研究方案设计部分的主要责任人来完成,因为该责任人对整个方案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能够把方案设计的理由及优缺点阐述清楚。在汇报过程中,全班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同时要积极思考。汇报完毕后,向汇报的小组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具体的任务和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性、探索式学习,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独立专研、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将学生带入到完成新药研发任务的情境之中,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新药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多。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撒手不管。比如,学生不知道研究方案、申报资料的形式是怎样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关新药研究方案或申报资料的高质量的模板,供学生参考;再如,对于具体某个药物,要制成什么剂型,或者某个药物属于注册分类的哪一类,学生无法确定,而这关系到后续的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申报资料的撰写。因此,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讨论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免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完成的任务虎头蛇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5课程考核
教学改革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与学生的切身感受来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有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考核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笔试试卷考试模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虽然存在诸如不能有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弊端,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因而仍然是考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出勤情况与平时上课的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平时上课的投入程度;而完成任务情况反映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对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考核,该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完成任务成绩,占30%。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 教学实施 案例分析
一、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二、项目教学概述
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的结合起来。学生在寻找这个结果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是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以小组协助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
三、项目教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教学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师生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让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突出知识的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的建构。第二,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项目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体现职业岗位群能力的要求,有机融合专业知识于专业实践技能,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知识与技能“两张皮”的问题。第三,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和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世界中,鼓励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第四,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教学紧紧围绕完成项目、产品或者体验服务流程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
四、项目教学实施的四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立项的教程中要注意,首先是项目的目标性,所选项目应实现教学计划内学科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其次,是项目的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成品,也就是用所学知识制作的电脑作品,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
2.制定项目计划。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一般每组4-6人,每组好、中、差的学生学生搭配合理,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项目指导书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合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3.组织项目实施。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对项目实施的步骤,要解释清楚,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及时提示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避免接受力较差的学生对项目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少走不必要的弯路,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4.检查评估总结。对项目活动结果的检查与评估,是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了作品,基本上完成了项目活动的大部分内容,要做就是各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活动成果的汇报交流与展示。
五、项目教学在《经济应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在《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项目教学进行了的尝试,对“面包店需求估计及最优销售价格”项目的教学设计。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提出项目任务。学校面包店需求估计及最优销售价格分析与确定。项目实施班级。09级会计电算专业一班,全体同学参与,每13人组成一个小组。二是相关知识铺垫。教师要对项目中主要涉及的函数、微分等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分组讨论、分析并协作完成问卷的设计、统计数据模型处理及数据处理结果分析,便于下一步方案的制定。三是项目方案制定。全班学生结合项目实施的任务,共同制定“面包店需求估计及最优销售价格”的实施计划与时间安排,完成项目任务书。四是项目任务实施。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任务书的基础上,完成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函数拟和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环节,教师提供完善意见和指导。围绕项目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消费与价格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最优价格。五是项目评价总结。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检查评估,采用小组汇报和演示的形式进行,汇报内容包括:小组成员分工,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总结和自我评价。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强调以职业情景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参考文献:
篇9
构筑新型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一直在苦苦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学校一贯坚持“一切为了儿童,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明天”、“以育人为本,尊重学生,面向全体,促进发展”的育人宗旨;坚持“主体、创造、发展”的育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小学生主体发展实验研究,探索实施适合儿童教育发展的“生动——主动——互动——活动”的人才培育模式,使学校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健康发展的乐园。受到学生的欢迎,家长的好评,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生动——主动——互动——活动”这一人才培育模式,是我们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和总结出来的,简称“四动”育人模式。其理论支撑是自我发展需要。孩子们虽小,也如同成年人一样,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要。当需要获得最大的满足时,他们就能够放开手脚,展示自我的主体力量,走向自我超越和潜力的自我实现。其实践意义,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唤起学生主体主动投入与参与的热情,师生在合作交流中,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的相互碰撞与推动,活动使学生产生了情绪的体验,同时促进了学生的提高发展。小学生活是幼小生命发展中的重要阶段,真诚地理解这些发展中的生命,能够使每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实现个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这是创造适合儿童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坚持狠抓课堂教学不放松。提高教师,以课堂为训练的主战场。提高学生,学生主体要参与教学全过程。提高质量,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又要重视抓好“双基”的训练。本学期学校继续坚持科研兴校,抓管理护航,优化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三月份听推门课,全面了解课改情况。四月份举行中青年教师做课大赛。五月份组织教师参加北京举办的全国课改交流汇报会。六月份我校举行了小班化教育暨JIP研讨会。各类型的研究课及展示课的汇报交流,给教师们提供了学习和展示交流的机会,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更快成长,促使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普遍有了较大的提高。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其主体主动参与。进行“多向”交流与合作,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动起来,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在参与中都能得到满足。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需要以及提出的问题,引发的设想,带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去思考,找出一定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学会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时间,鼓励孩子奇思异想,别出心裁。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争论,自己能解决疑难问题,通过查找资料,回答各种质疑。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善于吸纳,在质疑中探索,在争论中合作。在合作探索中提高发展。学校建立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突破传统的单一化、统一化。增加舞蹈课、口风琴课、计算机课、阅读课等,开展趣味性、生动化的教学活动。
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造就一大批创造性人才是总书记几次对教育问题谈话和第三次全教会的主旨精神。我校以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把德、智、体、美及劳动技术教育融合到各个教育环节之中。学校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课内打好基础,课外发展提高。十分重视活动育人,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教学学校开展了十分生动地诵读古诗文活动,全校每一个学生都会背古诗文几十首。同学们吟诵、背诵、演奏、合唱、表演、为古诗文配画等,使民族优秀文化及传统美德得以传颂。结合教学,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同学们还为课文配画、编演课本剧、设计手抄小报等,人人参与、人人创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家长和社会一致的好评。在德育活动中十分注意加强活动的多样化、儿童化、成效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展德育工作“近、小、实、新”的四原则,环保教育、爱科学教育开展得尤其别具一格。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合唱节、体育节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随着活动生动活泼的开展,管乐队、舞蹈队、围棋组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小组相继增加。现校参加活动人数已达到80%以上。学生自我表现,动手操作,创作意识,创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本学期学校参加了北京电视合开展的“首届北京青少年建绿色家园,还首都蓝天”大型植树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生活,经受锻炼,认识升华。“教育本身就是开发。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孩子们产生了主动学习创造发展的欲望,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主体积极参与,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潜在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活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就是我校探索实施“生动—主动—互动—活动”人才培育模式的教育理念。
篇10
关键词:语文学习;协调发展;语文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拓展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活动研究》(JCJYC16181047)研究成果
G623.2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今,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综合性学习”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挖掘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多种形式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道德价值目标。
(一)如六年级上期的综合性学习“祖国在我心中”,在单元内容回顾时,让每个学生积累背诵有关爱国的词语,爱国名言、格言警句,赞美英雄的古诗词等。在说词、背句、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兴趣盎然。同学们还结成了对子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意识强,合作精神好,活动效果佳。
(二)为了让同学们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增强民族责任感,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班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每位学生以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做时代接班人为主要内容,展示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成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同学们激昂的文字、饱满的精神、飞扬的神采一次次感染了大家。
(三)再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品德和社会课上有调查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活动,美术课上有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颜料画,于是,我引导学生把几课教材的内容整合起来开展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绘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既加强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实践过程指导,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我们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和黑板报。首先教师牵引着学生走好第一步,师生合作办好第一份手抄报和黑板报。接着提出要求,慢慢放手让学生办好第二份报刊,碰到疑难问题随时予以帮助。最后可完全放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大胆探索自行设计编辑。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给自己的报刊起一个与众不同、富于想象力的刊名,而且善于博采众长,每期栏目名称千变万化,内容越发新颖别致。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二、融入家庭生活,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育要走出课堂,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这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应特别挖掘语文与家庭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一)五年级上期综合性学习“我爱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和家长共同读一本好书,让学生给家长讲精彩语段,共同谈读后感受,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在三年级下期综合实践活动“人间真情”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尽自己所能为妈妈亲自做一件小事,表达爱对妈妈的谢意,然后记下为妈妈做事的真实感想,与妈妈做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样的亲情作业,不仅培养了孩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而且在引领孩子为家长服务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体会到爱与付出的快乐、幸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联系社会生活,开展纷呈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语文学习,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赢得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一)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会等。
(二)再如五年级上期“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广告、门牌、标牌等使用汉字的情况,拍照录像,把学生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最后交有关部门。这样,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三)另外,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