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现状;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贸易的自由化,我国兴建了大量的高等级公路及城市高架桥等工程,目前国内桥梁设计均参考90年代制定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往的规范中已经出现了众多不适应桥梁设计方面的条款。因此,我国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正在积极进行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若桥梁抗震做的不好,那么一旦发生地震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不仅对于交通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定,造成的巨大损失可能会引起经济瘫痪。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桥梁抗震设计的研究工作。
1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的现状
1995年,日本阪神发生了大规模的地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日本有关建筑设计技术人员对结构性抗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房屋设计或桥梁设计中,日本就十分重视结构抗震这方面,并重新编写了桥梁设计规范,以防止在发生地震时,桥梁发生倒塌现象,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与此同时美国也进行了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重新编写工作,新的设计规范在设计手法、设计思想、设计程序以及设计细节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对于增强桥梁抗震设计的规范性意义重大。我国也认识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修订了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结构性抗震的基本思路作为桥梁设计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实现桥梁设计的科学合理,减少因地震带来的桥梁损毁现象,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国家进行的理论研究,都是以结构性抗震为理论基础的。桥梁的结构性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功能设计和安全设计。例如,在桥梁工程中防水处理技术是施工建设过程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了桥梁的设计质量和安全使用。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防水技术的落后,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漏水的情况,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另外,由于不合格防水材料的使用,也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漏水的现象。这时由于衬砌结构与地表土壤直接接触,在遇到水分等其他物质时,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衬砌结构被侵蚀,衬砌结构的损毁使得桥梁表面的保护膜被破坏,桥梁的稳定性也将受到影响。鉴于以上情况,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规范、提升技术要求的同时,应加强施工质量监管,与此同时还要提高桥梁的防震性能。在设计、施工阶段国家应结合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及桥梁施工发展历史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规范施工人员施工过程、施工材料使用标准,加强建设行业管理等活动,增强施工人员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规范地震事故预防措施。同时,桥梁抗震设计要结合实际的施工状况,以提高桥梁的实际抗震性能。
2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展望
2.1抗震设计标准
抗震设计标准在桥梁工程抗震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历史中,众多专家以及技术人员得出一个结论:在遇到较小规模的地震时,桥梁不易发生损毁,中等规模地震发生时,桥梁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结构性损毁,但是若地震规模较大,桥梁结构将会受到极其严重的损毁,从而对桥梁整体构造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因此,专家在进行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时,要考虑到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等级。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抗震设计之前,要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并且桥梁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1]。在进行抗震设计标准的确定时,要分阶段进行考察,同时,标准的制定要随着桥梁施工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有关桥梁设计人员要不断对桥梁设计规范进行补充、发展,制定新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创新。
2.2延展性和位移设计
传统的桥梁工程在进行防震设计时往往将强度设计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从一方面来看,保证和提高强度设计有利于增强桥梁的抗震能力;但从另一方面看,强度指标并不能完全体现桥梁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进行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时,还要考虑桥梁的延展性和位移设计。在进行桥梁的延展性和位移设计时,要使用非弹性的结构参数加以辅助,同时,设计时也可利用位移直接作为设计参数。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师要不断对位移参数进行丰富,不仅增强桥梁工程的强度性能,也要把桥梁的延展性和位移作为设计的重点。
2.3减震和耗能设计
桥梁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其材料的消耗,这不仅关乎桥梁建设的成本,也直接关乎桥梁工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抗震设计方面,桥梁的减震功能是十分重要的,未来的桥梁设计应该将减震性能的高低作为衡量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相关设计人员要在节省施工设计材料、原料的同时,增强桥梁的减震性能和减少耗能。
2.4构造细节
就目前我国桥梁抗震设计发展现状而言,桥梁抗震设计中的许多细节还不能加以数据化、具体化,影响了桥梁抗震设计的精度和准确性。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对桥梁的抗震设计的细节提出了详细地要求,并对细节设计进行了量化,制定了构造细节模型。例如,衬砌工作作为桥梁工程建设的基础性环节,设计人员要足够重视,提高衬砌设计水平,采用科学的方法防止衬砌受到腐蚀,同时对于衬砌出现的结构性问题要进行及时解决[2]。当衬砌已经无法满足抗震的要求时,要及时进行拆除或直接注入注浆以提高衬砌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整个桥梁的稳定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研究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相关技术研究人员要加强技术研究力度,从抗震设防标准、延性和位移设计、减震和耗能设计、构造细节、桥梁结构基础抗震设计等方面对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进行创新,以此增强桥梁抗震性能,减少地震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隐患,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陆本燕.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量化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1.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TU99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6008604一、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内容的重要性
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主要是各门专业基础课知识在桥梁工程中的综合应用,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专业技术课[1]。桥梁工程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对桥梁工程课程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此外,课堂教学还应注意与工程背景相结合,以提高教学质量。“绪论”是课程的开始,良好的绪论教学是课程教学的良好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中,通过优化整合桥梁的定义与功能、分类、跨径发展、桥梁美学与造型、技术创新、灾害与应对措施以及全球交通网络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结合桥梁工程自身特点,在课堂讲授中整合与优化绪论的讲解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内容的整合优化
(一)桥梁的定义与功能
按百科全书的定义,桥梁是跨越障碍(河流、峡谷、道路等)的结构工程物。桥梁在学科分类上,属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分支,是道路工程的关键部位与核心工程;在环境美学上,桥梁往往又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相对于隧道,桥梁固定于地表各处,形体庞大,构造各异,承受交通荷载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桥梁的本质特征为用自身的跨越能力实现连接,跨越行为是桥梁结构的本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学校周围或本地的桥梁来讲述桥梁的作用与重要性。
(二)桥梁的分类
高等建筑教育2015年第24卷第6期
曾勇 ,等桥梁工程课程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桥梁的分类很多,按桥梁用途来划分,有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人行桥、农桥、运水桥(渡槽)以及其他专用桥梁(如用作通过管路、电缆等的桥),当然主要的是公路桥与铁路桥。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公路铁路两用桥也日益增多。按跨径大小分类,依据中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桥梁可以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与小桥。多孔跨径总长L>1000 m,单孔跨径Lk > 150 m,属于特大桥;多孔跨径总长100 m≤L≤1 000 m,单孔跨径L k > 150 m,属于大桥;多孔跨径总长30 m(40 m)
由于桥梁分类众多,课堂讲授时应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抓住主要的分类方式,如按结构体系、建筑材料、用途等进行分类的方式应作重点讲解;而把按行车道的位置划分桥梁的内容放到拱桥章节去讲授,因为拱桥的主要分类方式是按行车道的位置来分类的。在后续讲授斜拉桥或悬索桥内容时,也会涉及到按材料进行桥梁分类的知识点。同时,授课时还应注意各个分类之间的组合,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等。
(三)桥梁的跨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桥梁建设发展迅速,桥梁跨径不断增加,许多桥梁建设达到世界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建成的著名桥梁有:主跨1 088 m的苏通长江大桥(钢箱梁斜拉桥),2012年前是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主跨1 650 m的舟山西堠门悬索桥(世界第二跨度悬索桥);主跨550 m的上海卢浦大桥(钢箱拱桥);主跨552 m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桁拱桥)。这些著名桥梁代表着中国桥梁建设的水平,受到世界桥梁界的高度赞誉。课堂讲授时,应该对不同桥型展开讲授,并注意内容的侧重点,抓住几种有代表性的桥型进行讲述,力求简单明了,与生活贴近。如,钢悬臂桁架梁桥的主跨在19世纪初超过500 m,而后极少修建,该类桥梁中国也较少见,课堂讲授时一般仅简单提及。钢连续桁架梁桥19世纪50年代至今,单孔跨度控制在200 m~300 m之间,向更大跨度发展的可能性较小,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来讲授。中国混凝土拱桥,即万县长江大桥,则在1997年达到了420 m,超过了克罗地亚主跨390 m的KRK-1号桥。钢拱桥在20世纪30年代就超过500 m,发展相对平稳。进入21世纪后,在中国出现了2座主跨500米以上的钢拱桥,即主跨550 m的卢浦大桥与主跨552 m的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斜拉桥从1950年主跨约200 m到今天主跨超过1 000 m,钢悬索桥主跨从1930年主跨约1 000 m到今天约2 000 m,发展都很迅速。
课堂讲授时,应重点突出中国桥梁在跨径上的突破,并配以相应的桥梁图片,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桥梁的美学与造型
相对隧道而言,桥梁的直观性强,造型优美,视觉效果较好,往往给人以较强的震撼力;相对道路而言,桥梁是交通的关键部位,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桥梁的美学与造型应给予重点关注,讲授桥梁的跨径发展时,也需要借助图片或动画予以讲解。桥梁是土木工程皇冠上的明珠[2-3]。桥梁结构的形式与造型多种多样,为桥梁工程师们的设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最能体现桥梁工程师们对桥梁结构的理解和热爱[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美学思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桥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桥梁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动力
桥梁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技术创新史。最早的桥梁可能源自雷击而倾于河上的树木。拱是曲线中最优美的线型,中国文字“桥”即是“木”与“拱”象形复合而成的。因此,绪论部分的课堂教学应重视这一内容的讲解。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10年,是位于中国河北的一座著名石拱桥,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存得最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赵州桥圆弧拱的跨度大,通航净空大。这种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是桥梁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被誉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
桥梁结构设计分析理论、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行业竞争等因素的发展和进步,是推动桥梁工程发展的内在动力[4]。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技术创新,为桥梁工程提供了所需要的设计计算理论、计算手段、建筑材料、机械装备、施工技术等,对桥梁工程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支撑作用。
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钢铁产量快速增长,以钢材为主要承重材料的工程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钢桥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美国为了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增长,修建了大量高速公路,钢拱桥和钢悬索桥由此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二战后,由于钢材短缺,混凝土桥梁大量出现,斜拉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混凝土塔、挂篮悬浇、预应力技术、连续刚构、钢砼组合结构等新的结构和技术应运而生,并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如悬臂拼装、顶推、移动模架、大型浮吊整体吊装架设等[4]。日本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速铁路的发展,相继建成了多座世界级的大跨度斜拉桥和悬索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促使公路铁路迅猛发展,桥梁建设成就辉煌,建成了大量连续刚构拱桥、大跨斜拉桥、大跨度悬索桥等世界级的大跨度桥梁。
(六)桥梁灾害事件的发生与应对措施
尽管桥梁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不时出现的桥梁事故与灾害仍无法回避[5]。古今中外发生的桥梁灾害事故很多, 2007年8月,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了百年世界十大最恶劣塌桥事故。每次事故都是一个血的教训,重要的是应思考导致桥梁事故发生的原因。
1940年11月7日,在风中振颤的塔库马大桥在八级大风荷载的动力作用下,经过剧烈扭曲震荡后,吊索崩断,桥面结构解体损毁,半跨坠落水中,桥梁最终倒塌(见图1)。当年人们未能全面认识悬索桥受力体系,也没有足够重视空气动力对桥梁的影响。塔库马大桥的倒塌促使桥梁风工程学的诞生,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发展,至今仍有警示意义。
魁北克大桥在施工中先后出现2次工程垮塌事故(见图2)。这座桥主跨度为549米,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悬臂桥。1907年8月,大桥杆件失稳引起全桥倒塌,19 000吨钢材落入水中,造成75人死亡。1916年9月,中间跨度最长的一段桥身在被举起过程中掉落水中,11名工人被夺去了生命。垮塌的原因之一是南锚跨靠近主墩的下弦杆的压屈导致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倒塌。稳定问题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桥梁失稳事故促进了桥梁稳定理论的发展,桥梁技术的发展使桥梁稳定问题更显重要。
1970年,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座钢箱梁桥(密尔福德天堂桥)倒塌。钢箱梁桥本来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由于二战后钢结构焊接与安装技术的发展,钢箱梁桥跨度做得越来越大,箱壁尺寸越来越薄。最终由于钢箱梁板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几何缺陷发生失稳,导致该桥倒塌。工程师从该桥的垮塌中认识到薄壁箱梁的剪力滞后效应,由此推动了薄壁构件设计理论的发展。
湖南凤凰桥在拆除桥上的脚手架时发生垮塌,事故造成64人遇难。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均造成道路、桥梁损毁严重。位于震中的汶川县附近道路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其中桥梁震害最为典型和严重。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引入桥梁灾害事故的介绍,并适当进行评述,既完成了教学内容的讲授,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拓展了学生的工程视野,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这些桥梁灾害事故案例,与后面章节教学的内容是相关的,在绪论部分引入这些章节,为后面章节的教学提前作好铺垫。
(七)全球交通网络
加拿大人类学家费利克斯―菲兰德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等机构的人类出行数据与地球夜景照片进行叠加,形成了地球上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络。从中可以看出,空中交通与海路交通已相对完善,但是陆路交通还较匮乏,尤其是洲际公路中跨越海峡的桥梁建设较薄弱。
由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跨海工程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宏伟蓝图,21世纪或将迎来世界范围内更大规模的桥梁建设[6-8]。著名海峡通道方案有白令海峡工程、直布罗陀海峡工程、墨西拿海峡工程、厄勒海峡工程、马六甲海峡工程、大带海峡工程、博斯普鲁斯海峡工程等。中国交通运输部已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其中“二纵二横”已基本连通。全部工程要求2020年前完成五个跨海工程,自北向南依次跨越渤海海峡、长江口、杭州湾、伶仃洋、琼州海峡。其中,渤海海峡与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尚在规划中,长江口与杭州湾跨海工程已经建成通车,伶仃洋(粤港澳)跨海工程正在建设中。
通过这部分知识点的讲授,帮助学生认识到作为土木工程的桥梁工程建设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生们毕业后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由此使学生感到学习桥梁工程不再是一门枯燥的事情,而是跟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自身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桥梁工程课程还能与世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结语
良好的绪论教学是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良好的开始。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和桥梁工程课程的自身特点,优化整合绪论部分的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桥梁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水兴.桥梁工程[M].2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陈艾荣,盛勇,钱峰.桥梁造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曾勇,谭红梅.桥梁工程教学中若干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66-69.
[4]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5]阮欣,陈艾荣,石雪飞.桥梁工程风险评估[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6]万明坤,等.桥梁漫笔[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7]唐寰澄.世界著名海峡交通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8]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面向创新的中国现代桥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O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cont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ZENG Yong1, TAN Hongmei1,WU Guoxiong1,2,DONG Lili1,3
(1.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 R. China;
2.Chongqing Jianzhu College, Chongqing 400072, P.R. China;
3.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P.R. China)
篇3
关键词:道路桥梁 设计 隐患 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26-01
桥梁工程的搭建能够促进城市之间的交通发展,带动一方地区的经济,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在桥梁工程的设计中,桥梁工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环节,在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桥梁使用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保障后期桥梁设计的综合质量,有效的节约成本。在桥梁的设计中,桥梁的前期设计与后期使用密切相关,设计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的影响因素,造成设计施工过程中很多不利情况的出现,给桥梁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坏,这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准则执行,杜绝各种不利因素的出现。
1 我国桥梁工程设计现状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路桥建设的力度,每年国家也在陆续对路桥工程加大投入,设计部门也都按照建设要求对路桥工程进行实际的测量和设计,尤其是对桥梁使用功能都要进行前期的功能分析,然后按照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从近些年的桥梁使用过程来看,近些年来设计的桥梁虽然大多体现了现代化且美观的特点,但是严重影响了预期的使用,在桥梁完工运行没有几年,桥梁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和自然损坏,有些高架桥梁还出现下沉等质量问题,为桥梁工程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为行车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对于我国桥梁设计过程中的诸多质量问题,桥梁设计者在对桥梁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综合的前期设计勘察,并且要不断汲取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通过对桥梁设计的不断创新和优化确保桥梁设计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促进交通行业的持久发展。对于桥梁设计工程中的一些常见隐患,我国也先后颁布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求,在设计中与要求不一致的,对桥梁工程的设计造成严重影响的,都会相应的追求其法律责任,并且要求及时改进,通过相关培训来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水平,从而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2 我国桥梁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隐患
2.1 设计施工前各项因素考虑不足
桥梁的设计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某一环节的失误就有可能造成其基础部分设计不合理,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桥梁设计工作者要综合考虑桥梁设计的合理性,结合诸多因素,充分考虑有利及不利因素,结合周围的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而很多桥梁设计者则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只重视设计结构,导致综合设计不全面,图纸规划不规范,混凝土强度不足,钢筋规格不一致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带来了不利影响,质量不过关,桥梁安全及稳定性不足等诸多问题就迎面而来。
2.2 设计过程与实际施工进展不一致
从当前我国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城市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设计方案,由于这些方案不符合现代化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要求,因此导致设计者在实际设计中存在许多隐患问题。一般来说,道路桥梁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只有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使工程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大部分道路桥梁工程在建设中由于工期紧,设计者并没有将先进的施工技术、材料等运用在其中,导致其存在许多问题。道路桥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系统,如果因任务量过大而缩短设计周期将会给项目的设计部门提出很大的挑战,使设计部门在任务重时间短的情况下很难综合考虑项目的所有影响因素,更谈不上设计方案的优化,所以,鉴于道路桥梁设计的重要性,施工方一定要留出充足的设计时间或者采取项目设计招标等方案,用采取最优的道路设计方案来保证道路桥梁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3 针对桥梁设计隐患的解决对策
3.1 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对于保证道路桥梁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广,施工受环境条件影响大,所以在设计施工中需要优先考虑桥梁主体的结构形式,从而选择能够充分满足项目需求的结构设计方案。现阶段,我国桥梁结构的设计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标准跨径和大跨度两种。在实际的道路桥梁工程设计中,采用标准跨径设计的桥梁具有造价合理、施工难度小、能够预制装配等优点,相较于大跨度桥梁设计方案而言其应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3.2 在设计前综合考虑影响桥梁施工的各种因素
道路桥梁工程的耐久性是设计道路桥梁工程项目要达到的目的之一,而桥梁工程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与投入试用期间都会受到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设计时要保证工程的耐久性就一定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目前,由于地质灾害、风的侵蚀、雨水的腐蚀、交通流量的作用而造成的桥梁部分结构材料出现老化、裂缝、断面等问题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在不断增多。混凝土构件裂缝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构造特点及施工过程等各方面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道路桥梁工程在设计时缺乏综合考虑,没有能够进行合理的耐久性设计而造成的。以上现象决定在进行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与要求,针对施工场地条件及周边环境、最大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以达到在保证设计强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提高道路桥梁的安全性及耐久性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桥梁建设不仅体现在其设计施工水平和美观上,还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综合建设发展情况,展示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人文管理现状,这与城市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迈入21世纪后,我国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去不断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桥梁设计质量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因此,设计者们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创新学习,把握好各种影响因素,从根本上提高桥梁的设计水平,为我国桥梁设计事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杨大勇.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篇4
关键词:桥梁工程;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为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工程人才的需求,国家把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师计划上升为高等工科教育改革的国家战略,并列入国家长期发展改革纲要。创新型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通过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一大批创新性强、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着力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最终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卓越人才特征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本文介绍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以及先前的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成绩评价标准的创新研究和改革的情况
一、创新型卓越桥梁工程师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的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群组、研究生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过去多年中参与了国内众多特大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科研工作,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其中多数已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导和技术骨干。现今国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铁路、公路桥梁项目投入建设既为桥梁工程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但同时也给本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面对国际化、创新型、竞争性的社会,保持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我们必须落实同济大学提出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国际交流平台。作为土木工程学院下属的重要单位之一,桥梁工程系应当着眼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根据《同济大学深入开展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着力于培养具备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专业特色的卓越工程师。通过对当今社会需求以及桥梁工程学科发展需求的透彻分析,桥梁工程系在原有基础上,经过教授沙龙的多次讨论,最终对本科生培养计划做了大幅度调整。由于学生选择专业方向之前的大部分课程由其他系老师教授,故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主要针对专业课和实践环节课程设置。新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大部分课程自2009年以来首次开课,部分课程由原有课程局部修订而来,只有极少部分课程没有改动,所以在未来四年中,新修订的课程都将纳入到“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将继续坚持不懈、全面深入地进行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全面提升桥梁工程系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因此,开展创新型桥梁工程系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学改革研究,对该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和实际意义的。
二、先前的桥梁工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内涵就是着力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训练,特别是重视强化培养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精神,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同时高等教育要在培养过程中和行业企业深化合作,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的机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机制。针对这一要求,现行的桥梁工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于桥梁发展现状。目前,各专业在总的课程学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大幅度精简课程学时,来增加课程的数量。由于授课学时有限,桥梁工程课程的授课内容仍然重点讲授简支梁桥和拱桥的构造与计算,对于其它桥型只作简要介绍。根据对学生的调查访问,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桥梁建设技术水平的认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对最新的科研方向和技术水平知之甚少。
2.对桥梁施工与养护技术不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修建更多的大跨度桥梁以跨越江河海峡等。桥梁跨度越大,其施工难度也越大。另外,我国既有桥梁坍塌事故频频发生,桥梁病害问题令人堪忧,种种现象表明,建国后第一个桥梁养护高峰已经来临,而养护管理是解决养护工作的灵魂。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对这两方面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3.师生互动交流不足。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背景下,各大学纷纷扩招,专业人数大幅增加。很多学校往往把同一专业的学生们集中在一个大教室中,集体授课。由于在上课时,老师要面对更多的学生授课,从而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师生之间就专业问题也会缺乏充分的交流。
4.实习内容繁杂,缺乏针对性。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安排很多的实习内容。然而,由于教学实践环节总学时保持不变,从而使每个实践活动安排的时间减少,这就使得学生对所参加的实践项目缺乏充分的准备,往往草草了事。
三、针对创新型卓越桥梁工程师培养而进行的课程改革
1.调整桥梁工程课群方向的专业课设置。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针对当前社会需求以及桥梁工程学科发展的需求进行透彻分析,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本科生培养计划做适当调整,对本科生教学的课程进行完善,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在2009年2月20日、26日和3月3日分别召开讨论会和教授沙龙专题讨论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群方向)专业课设置调整。经过再三讨论决定,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任选课部分增加“桥梁施工与养护”、“桥梁工程发展与展望”和“轨道交通桥梁”三项内容,相应取消了“桥梁抗震与抗风”、“桥梁电算”和“箱梁分析”三项可选内容;在实践环节将“简支梁桥课程设计”、“连续梁桥课程设计”、“拱桥课程设计”和“墩台与基础大作业”四项内容穿插在“大跨度混凝土桥梁课程设计”和“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课程设计”中。
2.所有课程开设小班教学。在专业课总学分和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鉴于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课群方向)学生人数已达80人左右,满足开设两个平行班的基本条件,因此,拟将所有专业课限选课由原来的一个班,修订为平行开设两个班。
3.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的综合素质综合了知识、能力及人格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评价上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评价,也要考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要实现能力的培养就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重视对学生获取能力的考核与评价,为不同类型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操作标准和评价方法,明确能力考核目标。通过建立兴趣团队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工程实践或研究项目,学习团队建设以及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合作,讨论、答辩以提高运行效率。专业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训练、习题练习、课程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教与学,具体内容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结合专业课程要求确定实施;专业知识的评价方法可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能力及人格的表现能力,可采用多种形式如专题论文、课程设计、平时训练、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课题等进行单独或综合评价。
4.加强师资队伍、教材方面建设。安排知名教授担任各课程建设的项目负责人,参与和督促各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执行。在教学中,原则上每位教授所带课程不超过2门,其中专业课老师优先考虑教授。在调研和分析国外著名大学同类课程授课教材的基础上,参考编著适合本课程的双语教材,制作、完善各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践证明,通过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成绩评价标准的创新,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课程教学标准方法与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桥梁工程各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无论是在桥梁工程的理论学习还是在课程实践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洋,焦红波,赵顺波.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27(3).
篇5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发展特点;存在难点;发展趋势
近些年来,作为我国公路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随着需求的增加也在有所增加。但是随着我国桥梁工程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设计、施工技术,加固技术、桥梁检测和管理软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间接地反映了我国公路桥梁未来的发展趋势迫在眉睫。
1 公路桥梁发展趋势呈现特点
纵观公路桥梁前些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未来公路桥梁发展的趋势特点逐渐呈现出向大跨度桥梁向更长、更大、更柔的方向及大型深水基础工程发展,在设计理论及施工工艺上将会进一步密切结合;桥梁健康状态将实现自动监测和管理系统,实现桥梁美学及环境保护意识,在新材料的选用上实现新的开发和应用。
2 公路桥梁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国的经济正在与世界全方位接轨,公路桥梁发展渐趋向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2.1 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参与建设
在桥梁规划和设计最初阶段,桥梁施工技术人员可以采用高度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对规划和设计进行有效的、快速的优化和仿真分析。一般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逼真地事先模拟桥梁建成后的外型、功能,在模拟地震、台风以及船撞击下的表现,以便于专业人员根据这些参数及时有效地做出决策。
2.2 采用智能化的制造系统参与施工
一般来说,公路桥梁的制造和架设是施工的主要内容,施工人员可以把智能化的制造系统用于完成部件的预制加工,最后运送施工现场予以施工,控制和管理桥梁的各项施工。
2.3 采用新技术进行工程施工
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有的施工技术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公路桥梁施工中可以采用大跨度混凝土箱形拱桥斜拉扣挂法、桥梁顶推施工技术及组合结构桥梁和顶推技术、大跨径拱桥整体提升施工;以及复式钢箱拱桥卧拼竖提转体施工技术,桥梁健康安全监测技术。
3 公路桥梁发展中的难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桥梁建设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尽管这些成绩值得我们骄傲,但是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在公路桥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3.1 抗震性能差
随着环境的日益破坏,公路桥梁在发展中如果遇到破坏性地震出现时性能很难把控。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公路桥梁在遇到地震时一般会出现位移,出现位移以后会造成桥梁上部活动节点处因盖梁宽度设置不足导致落梁或梁体相互磁撞引起破坏。同时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桥梁支座也及容易受到破坏。如果公路桥梁的建设是在松软地基上就会出现特大桥、大中桥等桥梁全桥的长度缩短现象。另外也会出现因桥台台后填土位移过大造成桥台沉降或斜度过大,造成桥墩台承受过大的扭矩而引起的破坏。
3.2 桥梁计算出现偏差
在实际的建设中公路桥梁结构计算出现的偏差往往是规范不标准。就现在的分析计算方法有横向分布系数法、试验法、有限元分析法等,在具体计算时要选好模型和受力情况,但是有些时候模型的选择及受力情况的模拟是最难控制的。即便是经过精确的计算分析最终出现的结果也是和实际情况不一致。
4 公路桥梁发展趋势的建议
鉴于公路桥梁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文章结合实际浅谈自己对这方面的一些看法,并提出些不成熟的建议,供相关工程参考。
4.1 逐步完善施工关键性技术
针对目前桥梁设计理念的提升和桥梁精细化设计的需求,逐步加强完善公路桥梁抗风、抗震等设计方法,健全公路桥梁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研究耐久性作用、疲劳荷载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完善桥梁适宜交通荷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的组合交通荷载量等。
4.2 大力发展钢结构、钢混结构和无缝桥梁
根据实际需求,发展钢结构、钢混结构和无缝桥梁工程,改进创新现有中小跨径桥梁结构体系,提升整体化性能。同时,结合根治混凝土桥梁病害的需要,大力发展钢-混凝土组(混)合结构桥梁。
4.3 研发非破损检测技术及装备
根据公路桥梁工程的材质、损伤及受力状态的检测需求,急切需要研发公路桥梁永久荷载下桥梁受力状态非破损检测技术及装备,发展桥梁损伤和缺陷的可视化检测诊断方法及装备体系。
4.4 做好加固养护管理措施
当公路桥梁出现病害后,要不断完善加固设计理论,选用可靠的加固技术,发展模式化加固技术等。在养护方面要转变桥梁养护理念,发展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提升桥梁机械化养护能力。
5 结束语
根据经济的总体发展和对公路桥梁需求的变化,我们要以战略思维来审视桥梁发展中的发展重点、难点,要强化设计与施工精细化,提高桥梁建设的工程品质;要加大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力度,要提升桥梁养护管理技术和水平,在开展桥梁常规检查、评价、维修与养护工作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对特大型桥梁的安全运营与监测。总之,在桥梁工程领域中要坚持“创新引领、建养并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永文.我国公路桥梁发展趋势分析[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1).
[2]何青玲.山西省农村公路桥梁技术改造方案决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3.
[3]王楠楠,张喜刚.引领桥梁技术的中国式跨越[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0,10.
篇6
【关键字】道路桥梁;技术;施工;发展;方向
一、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在施工与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提高为我国道路桥梁事业增添了光彩,随着新科学技术、新方法的出现,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人们对道路桥梁的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的在道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因此对我国的道路桥梁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高度,面对日益提升的质量与技术要求,对我国道桥施工技术的研究与提高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在科技发展的新时期,我国在道路桥梁施工研发上取得了一些好成绩,比如新技术的研发突破了我国道路桥梁事业的困难,为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1.1地基稳定性的提高
地基的稳定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是很重要的因素,地基是道路桥梁建设的基础,地基的稳定性对施工有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目前我国采用的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地基加固工程,这是以土质为基础的复合加固的施工技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进行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技术包括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
1.2 混凝土和钢筋的技术突破
钢筋、混凝土是作为支撑道路桥梁的重要构件,道路桥梁的钢筋如果发生一定的锈蚀,就会对道路桥梁的安全产生很大的影响,缩短其正常的使用时间,严重时候也会危及到人们的生活、出行的安全。因此,钢筋、混凝土的严格检查把关与控制是道路桥梁的工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路桥梁的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和钢筋工程相关的技术有:预应力技术、连接技术[1]等。在我国造成道路桥梁的钢筋不同程度锈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没有选择合理化的材料、没有严格把控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严格监管施工工程的过程。近年来,冷轧带肋型的钢筋、高强度钢丝的使用降低了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提高了道路桥梁建设的科技性与技术性。多种工艺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为我国道路桥梁施工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基础。
1.3 防水技术的发展
由于对现代化的道路桥梁建设的技术要求的提高,对防水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是需要进行很大强度的防水作业,如果防水材料的选用不当或者由于其他的技术不到位会引起整个道路桥梁建设的瘫痪。近年来,柔性的防水材料的使用为防水工程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对道桥施工的防水建设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需要进一步研发出具有良好效果的新型防水材料,比如防水涂料、沥青卷材等[2]。随着高分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新型防水材料将会广泛的应用于道桥施工中。
二、道路桥梁施工建设的问题与缺陷
2.1施工建设中的技术问题
虽然我国道路桥梁建设技术的在不断快速的发展与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缺陷,相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是道路桥梁的施工管理问题。新型材料的研发与普及并不能解决施工中的其他技术问题,而混凝土、钢筋的技术问题也对施工的开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没有达到标准的施工标准,甚至还造成了很重的经济负担,桥梁建设的质量与生命周期都没有良好的保障性。道路桥梁施工的结构强度与钢筋的抗腐蚀性也满足不了实际的工程标准,当外界的环境与不可抗力作用于道路桥梁时,往往会发生一些质量安全问题,造成巨大的经济上损失。
2.2施工管理技术落后的困难
保持较高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不仅要依靠先进、过硬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正确的技术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在道桥工程管理中存在很多因为管理人员技术而出现漏洞,管理人员缺乏一套正确完整的施工管理的理念,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整个工程的运作进行完整详细的记录与监管,由此造成施工的不准确性与不科学性,对于桥梁工程施工工程的漏洞也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与合理化的建议,导致整个桥梁工程施工的效率低下,没有达到最好的资源利用效果。
三、我国道路桥梁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发展与不断的深入研究,我们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有了良好的方向与技术参考,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技术的提高都将融入道路桥梁建设之中,使得我国桥梁工程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成为城市靓丽夺目的风景。
3.1 桥梁的结构与材料的多元化
钢筋混凝土仍然是我国桥梁发展建设的最主要建筑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的使用应用普及到建设施工中,比如铝合金、纳米材料等轻质分子材料,
桥梁建设的主体材料的创新与研发奠定了桥梁结构的多样性,人们对建筑艺术美的要求的提高以及新兴建筑材料的使用,带动了多元化桥梁形态的发展,比如悬索桥、斜拉桥[2]等新型桥梁类型的兴起与普及为桥梁形态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2施工技术的清洁化以及节能化
现今人们对于环保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化的事业当中,在未来桥梁道路的发展中节能化与持续化也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在桥梁道路建设的新时代,我们应该继续坚持节能减排的工程环保理念,并研发出节能环保的建筑施工材料,如防水卷材、沥青薄膜防水卷材等复合材料,从而达到我国桥梁道路建设的创新与持续发展。
3.3加固技术与深水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桥梁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陆地上,该工程基于深水的施工技术也有了很成功的试验与研究,有利的减少了道路桥梁建设的局限性。在维持与提高道路桥梁生命周期的方面,我国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与进展,利用有效的加固技术进行道路桥梁的优化,使我国道路桥梁的建设到达了新的高度。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社会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道路桥梁的建设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轻质、耐性材料的使用与加固技术的普及有利于道路桥梁的施工建设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朝着智能化、节能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本文以某大桥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为例,研究了桥梁工程中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介绍了转体各个环节构件的安装、T梁结构的施工等,促进了桥梁工程连续梁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桥梁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
连续梁转体;转体系统;稳定性;施工质量
1工程案例
某桥梁工程,里程范围为D2K749+101.35~D2K749+210.6,区间长度109.25m,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0+48+30)m一联四跨布置,主梁为单箱单室连续箱梁结构,双线布置,主梁总长109m。桥梁在4#、5#墩之间现浇筑T构梁,然后将主梁转体,再现浇合拢段的连续梁上跨。桥梁中心线与其交角83.78°,转体施工后桥下净空5.54~5.92m。该联连续梁立面坡度-5.5%,部分位于缓和曲线上,连续梁梁体采用曲线曲做法。转体施工前,需要采用满堂支架法分别完成4#、5#墩位的46mT构梁的施工,待转体施工前,拆除球铰临时固结装置进行转体,转至公路客线设计线位,最后开展固结合拢、体系转换、浇筑合拢段等工序。桥梁立面图如图1所示。
2转体系统的安装施工
2.1转体系统的组成
转体系统主要由上转盘、上承台、球绞构件、滑道、下承台等构件组成,其中下承台为支撑转体结构的主要受力结构,与上承台组成主梁承台的转动基础。其中桥梁转体系统的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下球绞、撑脚环形滑道等构件设置在下转盘上,这些构件是转动的主要构件,其在主梁转动过程中,形成立体受力状态。转台为承受转动牵引力的部分,其与撑脚、球绞、上转盘相连接。而球绞主要有钢销和钢骨架等组成,在转体过程中承担平转重力。
2.2转体系统的安装
2.2.1球绞下盘定位支架和球绞下盘的安装
(1)球绞下盘定位支架安装。转体下承台混凝土凿毛处理后,下球铰定位支架安装在已预埋好的混凝土承台预埋件上,支架微调对中,根据工程施工经验可知,要求球铰骨架角钢顶面的相对高差不大于5mm,而采用“十”字法对中平面位置,要求纵、横向安装位置误差小于1mm。(2)球绞下盘的安装。在下球绞支架安装到位后,在支架上设置微调装置,再将球铰下盘吊装在定位支架上,然后通过调节微调装置对中和调平球绞下盘,确保球铰下盘的位置准确,待精定位球铰下盘后,将其锁定,避免其转动。球绞要求其偏差小于1mm,采用十字线法进行对中;在安装完成后,要求锁定球绞,并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避免下转盘发生磕碰和污染。
2.2.2滑道骨架安装
转体下承台安装完成后,即可进行滑道骨架安装。滑道以球绞轴中心为圆心,构成外径265cm,内径205cm的环形。为了确保安装滑道的精度,加快滑道安装效率,需要先将滑道骨架与24mm厚的钢板提前用可调节螺丝锚固,骨架顶面环形均布设置多个精调定位装置。一般滑道骨架个滑道钢板均由专业的厂家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生产,生产完成后运至施工现场。在进场时需要检查滑道骨架及钢板的刚度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合格等。
2.2.3球绞上盘安装
在球绞表面涂抹四氟乙烯粉后即可安装球绞上盘,在安装球绞上盘时,需要检查球绞上盘表面的光滑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有损伤,针对局部损伤部位需要进行打磨处理清理,球绞表面不得粘有其他杂物。在安装球绞上盘时,需要将球绞上班平稳的吊起,并确保球绞吊起后不发生倾斜,然后对准定位销,并将定位销缓慢的放置在球绞下盘上。在球绞上盘安装完成后,需要测量球绞的位置是否与设计一致,是否与下球绞中心重合。
2.2.4上转盘撑脚安装
上转盘撑脚是主梁发生转动过程中保持转体结构平衡的支撑结构。在转体时撑脚可以在滑道内滑动,且可以确保转体结构受到不平衡力时,确保转体结构保持平稳。根据施工经验可知,转体结构一般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钢管中部焊接钢板,且钢板的底面与转体底面保持平齐。图2撑脚滑道布置示意图
3连续梁转体施工注意事项
在桥梁工程连续梁转体施工中,主要分为试转、正式转体和精调3个流程。转体施工主要采用具有自动、液压、连续运行的张拉系统。该转体系统由两台ZLD120型连续顶推千斤顶、液压泵和控制台等构件组成。千斤顶的设计推力为1200kN,利用拉拽固定在转体结构上的钢绞线实现转体结构的转动。由于该工程需要对两幅主梁同时进行同步转体,因此需要配备两套转体结构,并配备助推千斤顶,以确保转体过程正常进行。根据工程施工经验可知,转体转动速度控制在0.01~0.05rad。在主梁完成转体后,需要对其高程哦安插、转动位置进行测量,确保各项偏差控制在10mm。
4桥梁工程转体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4.1提高转体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桥梁工程连续梁转体的施工质量对后期运行的可靠性起关键作用,而在转体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是直接参与者,其对施工设备操作熟练程度、对转体施工各环节的质量了桥梁工程后期状况,而技术过硬、质量责任意识高、经验丰富的人员可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施工人员带来的施工质量失误,需要调动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员的质量责任心。同时,人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特别是在技术要求较高的施工工序中,需要由技术达标、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
4.2严把材料、设备关
根据公路桥梁转体工程施工特点,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关。由于施工材料是转体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物质保障,材料质量达标是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在公路桥梁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材料调研阶段,需要选择品质有保障的材料,例如混凝土搅拌站;第二,在材料进入现场时,需要检查材料的合格证、性能测试单,并进行抽检。对材料的型号、规格、外观进行试验,在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使用,对抽检不合格的公路桥梁材料不得进入现场。
4.3选择合适型号的施工转体设备
针对转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机械设备,需要根据转体工程结构特点进行合理优化配置,选择合适型号、数量的千斤顶设备,确保连续梁转体施工正常开展。同时确保转体设备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产生出最佳的工作效益。同时,根据不同辅助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范围,进行合理的操作,确保公路桥梁工程转体施工质量。此外,在转体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检测,确保设备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5结论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连续梁转体施工中,需要准确安装转体系统的稳定性、转体结构安装位置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明确结构的受力状态。同时,需要加强对转体施工理论的研究工作,提高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的成熟性。
参考文献
[1]龙登平.桥梁施工连续梁转体的施工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5(06)
[2]胡长军.桥梁工程中连续梁转体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07)
[3]程飞,张琪峰,王景全.我国桥梁转体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铁道标准设计,2011(6):67-71.
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 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 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发展现状
中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高层建筑不仅越建越多,越建越高,而且其结构体系及布置形式也日趋多样 化。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筒体结构等体系、巨型结构、转换层结构、悬挑结构及高层大跨框架结构等体系是目前常见的结构体系。大跨建筑、大空间建筑日益增多,多为混凝土结构和空间钢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铁路运输事业突飞猛进,高等级公路里程快速增长。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的不断翻新,主 跨跨度一再突破;而斜拉桥的复兴更是桥梁工程的另一个辉煌。日本的时石海峡大桥(1 991 m 悬索桥)、多多罗大桥(890m斜拉桥),丹麦的海带桥(1624 m悬索桥),法国诺曼底桥(856 m 斜拉桥)被公认为是20 世纪桥梁的代表作而载入史册。而杨浦大桥、南浦大桥、芜湖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等大跨桥梁的建成都标志着我国的大跨结构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二、土木工程发展趋势
1、超大型工程的修建
在21世纪,随着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人类将有可能从事更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从事土木工程的人们将为改造世界做出新的贡献,取得新的突破。西班牙与摩洛哥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割断了欧洲和非洲大 陆的交通,至今人们已经提出了多种联络线方案。如全长30km,最大主跨为2000m的吊桥方案;全线长14km,最大主跨为5000m的吊桥方案;也有的提出 采用最大主跨为5000m 的海中浮游式桥梁方案等。对马海峡的地下隧道工程、白令海峡的填筑等也是世界上酝酿中的超大型工程。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不仅需要修建大量的体育场馆,也为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带来了机遇。
2、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 以上的钢材列入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复合材料也将向着 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3、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世纪情况 , 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4、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5、建筑工业化
建筑也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 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6、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 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大胆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 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21 世纪的土木工程将是地下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7、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8、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问题,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和能源多极化的要求是21世纪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是对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篇9
关键词: 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也取得了实质性的飞跃,不同先进的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不断出现。目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的目标是使桥梁具有如下优点,整体性能优良、结构的变形较小、结构刚度较大、抗震能力强、桥型设计较规范等,这也是目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由于目前土木工程桥梁施工对象正在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从测控手段、测控精度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
1 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1技术现状
我国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各种桥梁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体外支架法、缆索吊装法、悬臂拼装法、转体法和劲性骨架法。而在外国,发展比较快的桥梁施工技术是悬臂浇筑方,该桥梁施工方法能够适用于地势复杂的地理环境,并且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施工费用低、工期短、施工变形易控制、结构整体性好、对环境破坏小等,进而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的竞争优势得到了提升,促进其相关技术不断前进。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因为可以有效地利用材料的高强度特性,能够避免混凝土裂缝发生,使结构的重量下降,使桥梁的跨度提高,因此,在桥梁施工中得到了认可。
1.2技术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材料的质量控制。桥梁施工前,对材料进行现场检验,保证材料的强度、刚度、严密性等不同性能参数达到合格标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波纹管,尽可能地减少焊接操作。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力筋形成预应力前,必须检验构件,使其尺寸满足质量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规范。应该清理掉端部的预埋铁板和垫板之间的毛刺、混凝土残渣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为了防止波纹管破损,需要重复张拉并且持续一断时间,从而可以防止摩擦力过大。在张拉过程中应该及时检测桥梁上各部位的变形,进而防止过大的裂纹刑场,将对应数据记录备案,为以后施工参考。
1.3发展趋势
今后,应该完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施工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且保证施工过程完成符合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不断地提高桥梁施工的质量,进一步减少裂纹的形成,从而保证桥梁的整体性以及提高桥梁的寿命,同时,系统地研究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价方法。
2 节段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技术现状
节段桥梁施工技术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对环境交通没有干扰、对桥梁施工的位置没太高要求、桥梁施工工期不长等,在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可以无支架完成,并且对交通没有何干扰,特别符合对环境要求非常大高的城市桥梁施工。节段桥梁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预制拼装法、悬臂拼装法。
2.2技术特点
该方法对设备的一次性投入比较大。桥梁施工中主要用到的设备包括预制模板、小平车 、架桥机等,工厂化的预制模板包括能够自动脱模的内、侧模和自动找平的底模,这些都需要由专业的制造工厂进行设计、制造。另外,通用性较差。在节段预制拼装施工中,模板系统和架桥机是较大的投资,只有达到一定的工程量,才能达到一次摊销的目的。因为,每套模板是针对本次施工节段的长度和横断面,如果在以后的施工中运用该项工艺,就需对模板和架桥机进行重新改造。其次,架桥机对纵坡、线性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当桥梁的设计参数不满足要求时,将不能采用此项施工工艺。
节段桥梁悬臂拼装法设计方面,可采用高标号混凝土,预应力体系可多种多样,计算机的使用已使桥梁的结构分析及挠度控制十分简便。与满堂支架法相比,结构由简支到连续,存在结构体系转换问题,预应力及徐变引起的次内力已不容忽视。钢束既可布置在腹板内,也可布置在顶底板内,结构自重大大降低,跨越能力增强。施工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支架、型钢和模板,混凝土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对城市桥梁而言,不必用挂篮进行张拉钢束等作业,只需简单的移动支架即可。
2.3发展趋势
节段的预制可与下部构造同时进行,一方面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可减少徐变带来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力筋的高强性能。节段的安装可充分利用机械化设备,安排在车流量较小的时段进行,对交通影响较小。但是,节段式桥梁的技术要求较高,影响结构的因素较多,施工控制也很严格,对小跨度桥梁由于梁高较低,无工作面张拉连续力筋,不适宜采用节段桥梁。采用悬臂拼装的 PC连续梁,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机械化程度应用高,有利于工厂化生产,可满足业主对工期和质量的要求及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需要,具有较大的优越性,而且在同等造价条件下可以增大跨度,节省下部工程量。悬臂拼装法也适用于曲线梁。
3 预应力现浇桥梁施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3.1发展现状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梁的施工过程是在桥位上安装满堂支架,在支架上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如果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后,将模板和支架卸下的土木工程桥梁施工技术。预应力现浇法施工,当施工的桥梁具有跨径不等特点的时候,利用该方法更加具有优势。原因在于该施工技术不用事先布置施工场地,同时也不用对施工设备进行吊装,从而全部梁体的钢筋不会发生断开的情况,使桥梁具有非常好的整体刚度,进而防止了预制安装产生的接缝和梁体颜色的不同,因此桥梁具有整体上比较好的色泽,同时,如果和碗扣式支架进行配合,能够使桥梁上部梁板架设非常可靠和方便,进而属于目前桥梁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施工技术。虽然该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前准备时间长、施工中需要很多的支架和模板、施工费用也比较高、上跨桥应该事先布置施工通道等缺陷,但是整体来考虑,因为施工安全可靠、施工效率高,施工周期短,节省了施工时间,进而节约了成本,所以预应力混凝土现浇施工省时省力,得到了普及。
3.2技术特点
合理地进行地基的处理,确保地基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是桥梁施工过程的关键注意事项。为防止支架因沉降过大和沉降不均匀引起连续箱梁横隔梁墩顶负弯矩区产生裂缝,进而使箱梁的总体质量下降以及无法较好的地控制连续箱梁施工标高,一定要对原地面采取处理措施。支架的确定和安装支架可以利用钢材、塑料以及其他可以满足设计条件的材料制造。在支架荷载计算的方面,按照现浇梁自身的重力、模板的重力、支架自自身的重力以及桥梁施工荷载求解出必须的基础承载力的大小,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地基的处理。地基处理以后接着依据事先设计的计划进行支架的安装。模板的安装,模板的确定以及设计制造应该符合施工图纸的建筑物结构要求,确保模板以及所有部件之间位置关系的正确性。模板必须确保有充足的刚度和强度,可以承受桥梁施工中的所有的力,保证桥梁施工中不发生变形。模板的表面应该保持平整,接缝要紧密,端模张拉面一定要和钢绞线保持垂直关系,另外,应该保证模板在组装以后保持线形优美。
3.2 发展趋势
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桥梁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预应力现浇梁施工工艺细则的合理性,同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预应力现浇梁能够满足施工标准的要求,最终能够使桥梁工程获得最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鲍卫刚. 预应混凝土梁式桥梁设计施工技术指南[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卢祝清, 杨卫平. 铁路客运专线预制梁场存移梁滑道计算分析 [J]. 福建建筑,2009, (1)124- 126.
篇10
【关键词】控制测量;GPS技术;桥梁结构变形监测
前言
GPS技术是美国国防部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而成一种军民两用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在这一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末投入使用以后,它凭借着全天候、实时性和全球性等技术特点,给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GPS系统所表现出来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严格的保密性能开始得到了人们关注,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城市测量、工程测量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相比于常规的测量方法,GPS技术具有着测量精度高、观测时间段和全天候性特点。对GPS技术在桥梁测绘工程方面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可以为桥梁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1GPS在桥梁测绘工程方面的主要工作原理
GPS系统的卫星星座主要由分布于间距为60°的6个轨道上的24颗卫星组成。在这一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卫星可以向接收机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实时间信息等信息,接收机在接收卫星所发送的信息以后,会对三维位置和方向等信息进行计算[1]。图1所示的内容就是GPS在应用于桥梁测绘工程以后所构建的差分系统的示意图。从图1中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差分主要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测站之间的相对定位。以上图中的A、B两点为例,上述两点在相同瞬间可以对相同的至少4颗一组的卫星进行观测,为确定B点所在的位置,相关人员可以以A点作为已知点,借助数据链将原始信息输送至B点。可以说,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是GPS技术应用于桥梁测绘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地球为参照点的绝对顶谁技术可以让检测技术的便利性得到提升,对基线在地球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的相对定位技术可以让桥梁测绘的准确值得到有效提升。
2GPS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中的优势
定位精确性和全天候工作特性是GPS技术在桥梁测绘工程测量中表现出来的主要优势。同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GPS技术的测量效率和测量结果进度要远远高于传统测绘技术的精度。从桥梁测绘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GPS技术也可以对传统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形情况下表现出的抗干扰性差和可靠性差的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GPS技术应用于桥梁测绘工程以后,相关人员可以依靠单个操作站设置,对1500m以内的地区进行测量作业,这一措施的应用,可以让监测站的数量和人员数量有所降低,因而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让桥梁测绘工程的劳动力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3GPS技术在桥梁测绘工程方面的应用措施
3.1桥梁勘察的高程控制
GPS控制网在桥梁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桥梁的跨河水准和跨海水准问题。在根据某一精度对测站点的高程异常差值进行计算以后,可以将GPS点的大地高转化为正常高度,进而为桥梁勘察中的高程控制的实现提供帮助。某桥是白龙湖环湖路的组成部分。连接着湖区两岸两个乡镇,全长约1100m,沿线路走向路线跨越河面宽度超过1000m。项目沿湖两岸大地水准面变化相对平缓的方向布设跨河水准路线,如图2。两岸陆地上采用水准仪按照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跨越河面时,采用二等GPS跨河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量。GPS观测采用6台徕卡GPS1200双频接收机进行GPS静态相对定位,获取跨河导线点和非跨河导线点的高精度坐标和大地高H。GPS基线解算、网平差采用徕卡数据处理软件LG08.4版。将所有合格基线构建成路线GPS控制网,在WGS-84坐标系下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无约束自由网平差数据的大地高用作GPS跨河法观测计算。后采用一台徕卡TS16全站仪按三等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对同一对跨河水准点进行对比检核。结果表明对于短距离的跨河高程传递,采用GPS水准测量进行正常高拟合的方法,完全可以达到三等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3.2桥梁结构变形监测
桥梁结构的变形监测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内容:①桥梁墩台的变形监测;②桥梁的平面位移监测;③桥塔的变形监测。在桥梁变形监测中,人们通常会借助基于GPS技术的垂直位移监测机制和静力水准测量机制进行应用。在对水平位移监测机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从桥梁的线型差异性入手,对不同的观测方法进行应用,例如在直线型桥梁的水平位移监测中,工作人员会对基准线法和测角法进行应用;在曲线型桥梁的水平位移监测中,人们会对交会法、导线法和GPS测量法进行应用。从桥梁测绘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GPS技术与其他变形监测技术的综合运用,已经成为了桥梁变形监测的主要发展趋势。
4GPS应用于桥梁测绘工程方面的注意事项
从GPS技术的应用过程来看,在信号接受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传输中断的问题。为了对测绘数据的准确度进行保障,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多种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测绘结果的数据精度[2]。相比于其他测绘技术,基于GPS技术的桥梁测绘技术所应用的函数关系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为了对信号传输过程和接收机在信号接收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控制,相关人员需要对每一个可能引发误差的环节进行关注。为了保障测绘工作的精确度,测绘人员在将GPS技术应用于桥梁测绘工程以后,需要避开房屋和水域等硬性测绘结果的因素,也需要与高压线和变压器等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
5结论
GPS测量技术在桥梁测绘工程领域具有着一定的优越性。这一技术所具有的全天候性、高精度化和实时性特征,可以让桥梁测绘的测绘进度得到有效提升,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会得到不断拓展,对这一技术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可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玉良,林锦花,黄美燕.探讨GPS技术在桥梁测绘工程方面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7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