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1 17:40: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音乐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音乐教学总结

篇1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我积极响应学校各项活动以及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本学年期,我担任九年级的音乐教学任务。我根据新调整的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备教案。在教育教学中,在课堂中我开设了“小舞台”,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对九年级学生乐理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乐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音乐。

三、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对学生的课堂常规做了相应的规定,在音乐教室上课学生通常喜欢随意乱坐,我观察了几节课,专门做了音乐教室座位表粘贴在音乐教室的专栏上,要求学生按新的座位表就座,如有人旷课我一目了然,我还对上课表现特别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做了相应的最佳表现者跟期末的成绩评定挂钩,效果不错。学生来音乐教室上课不再零乱。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并且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选一首歌曲表现。选班级优秀的学生4位一起评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最后评定成绩。

(一)评分标准:

1、音准、节奏(50分)

2、表现力——舞台形象、表情、歌曲情感处理。(30分)

3、普通话咬字(20分)

4、歌曲的完整性(10分)

(二)三点基本要求:

1、歌曲要求是课本中或课外健康的歌曲(流行歌曲可以)。国歌和儿歌不能唱。

2、要求背唱歌曲一段歌词,任选一段歌词。

3、在讲台上拿话筒歌唱。

(三)成绩等级:

90分以上为优

80分——90分之间为良

70分——80分之间为中

60分——80分之间为及格

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篇2

关键词:高中 音乐 欣赏课 教学

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鉴于此,教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大胆进行教学思路创新,积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推动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音乐欣赏对于高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1.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头脑中会不自觉地塑造作品中完整的音乐形象,在具体的音乐形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个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的话,那么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行的就是二度创作,也就是或根据已有的音乐经验对作品进行再加工,在大脑中形成新的形象,这无形中就通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音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古老的、感染力最强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时候,通过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陶冶,可以将音乐作品中的精华部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优秀的情感品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

3.音乐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音乐欣赏的主要内容,都是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选择出来的精华,通过欣赏人类的优秀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它不仅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智慧,同时也和历史、地理、戏剧、舞蹈等多种文化学生和社会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学会运用多维的视角进行多元的思考,识别不同风格的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如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进行欣赏教学

1.开展启发创新式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音乐体验,进而实现挖掘学生潜质、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如在高中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的《the cup of life》、詹尼佛、洛佩兹的《let's get loud》等拉美金曲,让学生观看音乐MV,然后让学生思考歌曲的节奏、感情、风格,让学生结合已有的音乐知识对歌曲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开始音乐欣赏和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此一来,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判断力都得到了锻炼,其音乐素养也得以提高[2]。

2.加大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高中音乐教师也要顺应时展趋势,加大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将音乐以声音、影像形式表达出来,对相关信息进行直接、形象的描述,给学生提供更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官感受,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如在《音乐与影视》音乐欣赏中,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敢问路在何方》、《my heart will go on》等影视音乐的播放,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同样,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重点、难点知识讲解,乐理知识系统总结,引导学由音乐感性认识向音乐理性认识飞跃。此外,高中英语教学中会用到的现代教学手段有音乐教学辅材(电子音乐文件、光盘、磁带、电子琴等)、合作教学、情境教学、分层教学法。针对高中音乐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加快教学手段革新,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增强音乐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以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具体到高中音乐欣赏教学,高中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主动去体验、去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提高其音乐素养。以此为目标,教师可积极利用问题教学、合作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利用课堂活动、任务分配等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教师在这节课结束、新课程开始前提前告诉大家:下一节我们要欣赏的是乐曲《春江花月夜》,请大家搜寻与这首乐曲相关的资料,并列出与此曲表现形式和风格相同的两首曲子。同样,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们一会儿要先进行乐曲欣赏。在乐曲欣赏后,我想请即为一位同学用优美的语言将曲子所表达的意境给描述出来,还要请几位同学就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情绪进行个别描述。最后,如果哪位同学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走上台来演奏曲子或进行自创表演。”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在音乐欣赏时,必定会主动思考相关问题,这样不但有效缩短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教师还成功将课堂主动权转交到学生手中,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鉴赏能力提供了条件。

4.做好各类音乐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首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为师生提供交流、乐曲欣赏、专业知识学习的渠道,实现师生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其次,成立校园音乐学习角,为学生学习交流和互动提供可靠平台。再次,加大地方音乐资源挖掘和整合,实现音乐教学的本土化、生活化,吸收民族音乐文化营养,编写适合本校教学实情的音乐乡土教材和校本音乐补充教材充实到教学中,为学生终身音乐学习和审美素质培养奠定基础。最后,积极利用校内外实践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社区文艺活动、文化馆参观、老艺人走访等途径,为学生提供音乐活动参与机会, 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唤醒一个人对音乐的感觉,更能够提升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因此,高中音乐教育者的欣赏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音乐欣赏是高中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以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让学生成为音乐的爱好者和主人。

参考文献

篇3

研究的动机

近年来,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音乐教育事业呈现一派生机,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一些经济贫穷、观念落后的地区连最基础的音乐教育都无法得以开展。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虽然高中音乐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许多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摆在首位,音乐课形同虚设,很少有人真正关心重视艺术课程的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最需要的就是适应新时代、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才,而更好地开展高中音乐教育对促进社会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

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空前提高,引起社会深刻的变革,我国正进行着历史以来规模、力度、难度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发展十分不平衡,各地师资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就成了笔者研究的目的与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例论证发、问卷调查法等。总结教学中的宝贵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的概括和现状研究,从中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以及提出音乐教育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解决措施,使其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得到完善和发展。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改个案研究

罗燕平在《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新教育人才观、尝试教学新模式;建立良好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开展第二课堂和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加大音乐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学内容上处理好“美育”与“求知”的关系;音乐课内容要倾向于民族音乐等方面。”

(二)普通高中音乐课改课堂教学研究

周媛在《浅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姜丽荣在“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中提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过分强调少数同学的专业训练,忽视了多数同学的素质教育。

(三)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改教育教学的理论探讨。

周媛在《浅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提出“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姜丽荣在“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中提出音乐课“信天游” 式的课堂教学,严重阻碍着《新课标》的贯彻和实施。毛哲茹在《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的“教”与“学”》中提出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以上文献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同时笔者发现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1.全面发展、个性培养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素质教育的提高。

2.全方面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学校应必要采取强制性的检查与监督手段,要有音乐教育学期计划,学年目标,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措施。

3.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大于对学习结果的掌握

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教,更是为了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去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结束语

根据各地区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形势下,笔者围绕“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现状研究和反思”的课题,不难看出高中音乐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路径虽有明显的优越性,但也难念有一些不切实际和一点盖面的情况,不过,我相信通过《课改》的实施,各地区的老师们都有了一些新课程的概念,给未来的音乐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愿高中新课程改革能更顺利的执行和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平.《对普通音乐教育改革的两点认识》[J].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谢苗苗.《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初探――以上海四所高校为例》[J]. 上海音乐学院

[4] 周媛.《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以连云港市新浦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为实力的调查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5] 毛哲茹.《浅谈高中音乐教育的“教”与“学”》[N]. 西安市 ,2010

[6] 钱丽.《对高中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思考》[N]. 嵊州市崇仁中学,浙江嵊州 312400 , 2012

[7] 王万龙,姜丽蓉.《 浅谈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发展》[N]. 榆林市第二中学、米脂县沙家店学区,2011

篇4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体会

从前文的相关内容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音乐教学处于的基本现状,就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不仅是对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时还能为学生在今后艺术道路上的良好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机会。鉴于此,笔者在对有效的钢琴教学体会展开具体论述之前,首先希望提及到的,是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一、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

在对具体钢琴有效教学方式展开论述之前,教育工作者们在对音乐特长生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把握几个要点,只有再掌握了这几个关键要素的前提下,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得以高效开展。

(一)长期的手指训练

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的有效开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钢琴演奏技巧形成和养成的基本定律,只有在大家都了解这一内容的条件下,钢琴教学活动才有可能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众所周知,钢琴是技巧性相当强的的演奏乐器,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它不仅需要手指较强的灵活度以及与旋律的配合程度,同时还需要长久的训练才有可能达到纯熟的演奏境界。

(二)思维的有效训练

除了上文提到的长期的手指训练之外,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思维的有效训练。一提到钢琴教学,手指的训练大家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因此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技巧培训时,往往只重视“手”上的功夫,而忽略掉了思维方面的训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经过日常的训练过后,已经在具体的演奏过程中没有任何瑕疵,但是从他们的表演中我们却感受不到艺术的生命力和活力。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的开展,我们除了重视手上技巧的训练之外,同时还应对思维方面的训练给予足够的关注程度,在训练特长生手指技巧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思维方式以及感受方式的训练。

二、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开展的有效措施

从上文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高中音乐特长上钢琴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要点,基于这些要点的基础上,在具体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具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首先是要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设计。从现阶段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接受钢琴教学前是没有相应基础的,同时也不像一些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钢琴学习。而且在对高中音乐特长生开展钢琴教学时,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问题,琴少、学生多、钢琴大课难上,针对这个问题,我举一个我们学校的情况以及我的解决办法:

我们的音乐专业学生一个班可达到六十多个,而且钢琴课大家都知道最有效的是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要在一起上大课的话就比较难,老师一讲解,如果学生们同时在钢琴上实践的话,学生多,琴声大,一堂课就非常嘈杂,无法进行下去,而且学校钢琴也没有这么多,总共只有十多台琴,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教室放这么多台琴。

我找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学生根据水平分成两组来上的话,一次性上一个组,有三十多个学生一起上,每个学生配一张一比一的钢琴纸,老师针对某首曲子进行一小节一小节的技术讲解,然后学生在桌子上用钢琴纸上进行无声的练习,大课下了过后课外再分成几批一人一台琴在真正的钢琴上练习,老师轮流再给每位学生逐一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吸收大课上的内容,最后,在大课上统一讲一下同学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跟他们说解决的办法。这种方法在我的教学中至少针对初级阶段的手型、各关节的控制和手指挥动以及吊臂那些基础技巧是相当有效的。

在内容上,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钢琴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比如就一些练习曲目来说,教师可以先对练习曲目进行难易等级的分类,在引导特长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如《洗衣歌》等节奏稍快的曲目;如果钢琴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简单的曲目,如《黄鹂鸟》等进行相关训练。在对音乐特长生进行钢琴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所谓有针对性并不是指将学生简单分为两拨,而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有效的分析。就钢琴教学设计的内容来看,会涉及到选曲,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不同的训练要求,慢速训练技巧形成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因此,对每个音乐特长的具体情况都进行有效的掌握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除此之外,背谱措施的有效实行,也能给高中音乐特长生的钢琴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钢琴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的音乐特长生来说,背谱是理所当然要进行的工作;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背谱也不失为接触钢琴演奏最为快速的方法。通过背谱,学生不仅能直接的掌握作品的精髓,同时还能有效锻炼到学生的一些特定思维,比如在背谱的过程中,一些较难的地方总是不好掌握,学生在遇到这样难题的时候,反而会激发自身的探索和发现意识,从而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摸索出一些学习的捷径,可谓是一举多得。

另外,针对他们识谱能力弱的问题,我会专门挑一些简单的新谱子,要求当堂课即兴看谱弹奏,既训练他们的视奏能力,又训练他们的专注力。

三、总结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看到,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是我国钢琴教育领域的发展体现,同时也是拓展音乐特长生发展渠道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对音乐特长生展开钢琴教学时,应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设计,争取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

参考文献:

[1] 杜鹃.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教学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 王琳.高中音乐特长生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分析[J].大众文艺,2012,11:257-258.

篇5

关键词:舞蹈教学;音乐衬托;素质教育

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教学一般是由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创作和舞蹈、戏剧等几个方面构成的,而以音乐为衬托的舞蹈教学中高中音乐素质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中音乐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围绕音乐教学为重心,为高中以音乐为衬托的舞蹈教学扫清障碍的同时也扎实了舞蹈教学的基础,助推高中舞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笔者在调查走访并总结前人研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高中以音乐为衬托的舞蹈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研究。

舞蹈教学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通过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形体上积极调整自身的舞姿,使学生舞姿能够很好地做到艺术与身体结合,达到举止唯美、气质俱佳的理想状态。在高中舞蹈教学中引入音乐就是要充分利用音乐所特有的节奏感和情感倾向来使舞者的舞姿能够达到更好地协调和结合的状态。在高中舞蹈教学中以音乐为衬托,需要学生和教师把握好舞蹈与音乐的结合程度,在具体教学中唱歌走调和舞姿不协调都是没有很好结合音乐节奏的表现。节奏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训练,以期达到预期效果,主要训练方法是以训练音乐节奏与身体动作节奏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语言节奏训练。

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 素质教育 艺术品位 功能

一、高中音乐课教学的德育功能

高中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还涵盖了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辅助,以及给予学生精神食粮,通过艺术的熏陶和引导,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现阶段的社会需求下,需要打造良性社会竞争机制,德才兼备是社会与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基本素质。如何更好的实现对人才的德育教育,就需要从各方面综合探讨与分析。高中课程中借助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道德品质的纠正与规范,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身心素质。音乐的德育教育作用,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直以来音乐教育就起到了教化人伦的典范作用。音乐能够改变人的心性,陶冶情操、重新塑造思想,完善和健全学生人格。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在重视音乐知识教学的同时,也重视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和艺术的陶冶,强化对学生的品德熏陶。

例如:在学习《祖国颂》歌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爱我中华”主题歌曲演唱比赛,参与形式多样,可以以单人或小组形式,参与方法可以有舞蹈、演奏或歌曲等方法。在筹备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自由设计、组织和合作,共同收集关于民族伟大的歌曲,以此提升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爱国教育、社会责任感。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音乐教育更具有亲和力,将大自然美好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感受和谐秩序与灵魂熏陶,同时也能够陶冶情操、感染思想。这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第二、音乐主题活动的实施,可以是个人或集体活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得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提升。第三、音乐艺术熏陶和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发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身心健康的健全人才。

二、高中音乐课教学的智育功能

音乐教育与智力开发关系紧密,向着相辅相成,音乐能够开发和促进智力提升,智力提升反过来又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强化听觉和记忆力。美好的音乐是声音的感觉也是心灵的感知,通过音乐欣赏,学生能够加强听力和记忆力,丰富自身感性生活和精神生活,感悟音乐和生活的美。第二、音乐教育能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生活的世界音乐随处都在,除了人类创作的音乐,还有风声细雨、鸟兽虫鸣、人的说话声等,这些音乐都能够释放学生压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飘逸的南国风》这一小节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弥渡山歌》云南民歌、《对鸟》浙江民歌、《幸福歌》湖北民歌音乐风格对比,从流行地区、音乐情绪、演唱形式、方言属地、地域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和想象,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将各地区的文化差异、地域差异、语言差异与歌曲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从而了解了地区音乐特色的同时,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智育功能。

三、高中音乐课教学的体育功能

音乐与体育似乎一直以来都有很紧密的关系,在体育学习中能够运用音乐的艺术魅力引导体育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也能够实现体育功能。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社会全面人才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音乐除了娱乐功能、文化知识辅助功能以外,还能够提供体育功能。高中学生能够借助音乐,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实施唱歌、跳舞、游戏等,中年人可以强壮身心,老年人可以运动保健等。音乐的体育功能是基于娱乐功能展现出来,敲击乐器可以促进肌肉锻炼,协调运动神经、音乐节奏可以协调身体和动作,增强人的节奏感和律动感,同时音乐也可以缓解不安的情绪。

例如:在进行各国、各地区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表演。展开日本、朝鲜半岛、蒙古国等国家的音乐、文化和舞蹈的学习,通过学习设计舞蹈活动,在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过程中,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交流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音乐体育功能,让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感受体育的活跃和魅力。

四、高中音乐课教学的美育功能

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最基本的作用之一--美育功能。音乐能够引导人拥有美的感官,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通过简单而细腻的音乐,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心灵平静而自然;通过热烈而奔放的音乐,使得学生恢复自信与活力;通过爱国爱家的音乐,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辱感;通过贴近自然的音乐,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与世界随处可见的美。高中音乐教学,应该从实践出发,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引导,借助音乐的陶冶,例如:歌唱技巧训练、钢琴演奏欣赏等,强化美育教育功能。也可以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美的音乐海洋中徜徉,提升对音乐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在美好的音乐旋律、美妙的歌词、变化的曲谱、轻快的节奏中,感悟音乐的美,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由音乐的美规范学生心理、思想,从而塑造具有健康身心的人才。

例如: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再创造,对《水调歌头――中秋》进行不同乐器的演奏。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表达内心灵魂、主动积极参与,实施高度的思维活动,并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欣赏与创造过程,凸显出音乐的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传递美,更好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升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五、总结

高中音乐课教学是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艺术品位、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通过各种方式与形式的高中音乐活动教学、音乐活动开展等,可以有效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课程任务比较重,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从而在精神上、身体上无法释放压力,而音乐课教学提供了缓解学生情绪、提升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给予学生精神食粮的机会,从而起到了辅助文化知识教学的作用,也起到了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审美教学;审美内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37-01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新课标的更改,使得“审美教育”日渐成为了音乐教育的核心,高中音乐课的实施和安排也是围绕着审美教育而展开的。而占据高中音乐课堂重大部分的音乐鉴赏的教学中也至始至终坚守着这一原则。重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不同国度乐曲的鉴赏,使得他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进而使得学生更加的热爱音乐艺术,并最终能在感受音乐魅力、理解音乐的同时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一、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教育实践的发展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撑才更具科学性,音乐教育中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更是需要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有在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才能使得我们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把理论诉诸于实践的教学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进而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步入正轨。现代教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音乐鉴赏课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步伐,也不能被学生认可和接受。审美教育呼吁下的大的艺术教育环境也使得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显得更为单一,模式更为陈旧。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此时似乎更为迫切的受到呼吁。将审美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题,由表及里地渗透到音乐的本质中去,通过诸种音乐教学的手段探究学生的审美心理、了解学生的审美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最终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成为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过程中,要在相对尊重学生审美取向,整体遵循和把握教学框架的基础上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在教师不断的教学改革中,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内涵探析

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彻实施这一基本理念,就要求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师在课程的设置、安排和进行中就要把感受音乐美、理解音乐美最为基本的教学方式,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魅力,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美的教育氛围中便得以培养和提高。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审美内涵

情感作为人们内心的一种体验,体现着人们对外界的态度,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在审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情感得以抒发的最直接的载体就是“美”,“美”可以使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它对人们内心情感世界的映射可以使人无比的震撼和感动,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热衷于发现美、追求美。

歌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世界,艺术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就在于教人用‘审美的眼睛’看世界,给人的灵魂以活力。”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它富有着情感的力量,相对其他艺术而言,更适合作表情达意的载体。音乐鉴赏是建立在学生听觉感知的基础之上,借助学生以往的审美体验的情感积累,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地感受音乐美的一种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受、理解并判断、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审美感受和教学中不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欣赏和鉴赏虽一字之差,但却有着质的不同,欣赏是怀着美好的心情去体会美好的事物,而鉴赏则有着对比、判断和结合理论性思考的目的性的欣赏。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阐释他们的区别,欣赏是鉴赏的基础,鉴赏是欣赏的飞跃。

(二)教材中的审美要素

高中音乐教材中内容极其丰富多彩,涵盖了诸多的形式、体裁、风格、流派等,中国民族音乐、欧美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等等,单单就体裁而言,高中音乐教材中便涵盖了艺术歌曲、音乐剧、歌剧、合唱、交响曲、浪漫曲、奏鸣曲、清唱剧、套曲等等。这些丰富的内容设置为高中生的审美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条件和基础。除了学生的认真学习外,也要求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能通过自己的授课经验和业务能力去更好的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审美要素,要具备高的学识、美的教学仪态、教学语言,独特的教学气质。将自我学识和教材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为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课带来越多越多的审美共鸣、带来更多的审美享受。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进一步的确认和发展审美价值观,力争在我们的教育下使每个高中生都成为具有高审美素养、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的人。

篇8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流行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代表着当前最新的音乐风格和知识,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渗透流行音乐元素,不仅能够提升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动力,还能够使其积极踊跃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改善音乐教育质量。为此,高中音乐教师需要主动学习流行音乐知识,在教育活动中适当的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一、利用流行音乐元素,调动学生音乐兴趣

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应重视与关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驱动下更好的进行音乐教育。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对不少流行音乐都情有独钟,在课余生活中喜欢倾听流行音乐,这为高中音乐教育中深入流行音乐元素提供良好契机。所以,高中音乐教师可以教材内容和教育目标为基础,把音乐知识和流行音乐有机整合起来,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促进音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举个例子,在进行《独特的民族风》教学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欣赏几首具有民族风格的流行音乐,像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格格的《火苗》和腾格尔的《天堂》等,大部分学生对这些流行音乐都比较喜欢。教师利用流行音乐展开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把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并设计问题:为什么这些流行歌手的民族风歌曲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和喜爱?他们会回答到:在这些流行音乐中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特色。这样,教师从熟悉的流行歌曲导入新内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良好状态下深化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二、结合流行音乐情感,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当前很多流行音乐中都含有不少可取之处,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有着向上积极的正能量,这对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与身心发展来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流行音乐中的情感信息,与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和歌曲有机结合。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角度着手,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授《音乐与人生》过程中,教师可搜集一些励志方面的流行歌曲,诸如:范玮琪《最初的梦想》、刘欢的《从头再来》、许美静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和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等。然后让学生欣赏这类歌曲,他们在倾听过程中学会感悟人生和享受音乐,认识到生命意义的伟大,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自信,学会用音乐美化人生。如此,学生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欣赏和聆听能够触动自身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触动到他们的心灵与内心世界,使其在欣赏与品位音乐作品时不知不觉受到影响、熏陶与感染,进而不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品德修养,真正发挥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

三、积极拓展课外知识,开阔学生音乐视野

在高中音乐教育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纯粹的将教材知识和流行音乐融会贯通,很难真正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要,他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并不是简单的鉴赏和分析几首流行歌曲。为此,高中音乐教师除多关注流行音乐之外,还应当在课堂上多使用部分符合大纲要求的优秀歌曲和乐曲,积极拓展课外音乐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之外还能够了解其它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而实现丰富他们知识面和拓展艺术视野的音乐教育目的。

例如,在学习《现代京剧》时,教师可先着重为学生讲述我国京剧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教材中《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这两个京剧片段,让他们初步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并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具有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王力宏的《盖世英雄》、《花田错》,黄阅的《折子戏》和陶吹摹端杖说》等,以此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如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流行音乐元素,由“听”的层面上升到更高层次,将教材内容和优质的流行音乐整合起来,讲解其中蕴含的音乐知识,引领学生从多个渠道了解和学习音乐,最终实现高效学习。

四、总结

在高中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需意识到流行音乐元素的作用和功能,要积极运用这些音乐信息,结合流行音乐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并积极拓展课外知识,引领他们学习流行音乐中的乐理知识,全力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倩.流行音乐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6:267.

篇9

关键词:“抛锚式”;高中音乐;情境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范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性质、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标准。新的课改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适应。“抛锚式”教学模式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并把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强调让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体验感受,以直接获取经验的方式学习音乐。

一、情境“抛锚式”教学主要程序

(1)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创设音乐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与真实情况相似的情境中。

(2)确定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引发出与音乐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音乐学习的中心内容,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面对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帮助,独立自主地解决、处理问题。

(4)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相互的讨论、交流、探讨、沟通,逐步加深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完成对音乐审美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学习的效果,效果评价由学习过程中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效果来确定"。例如,通过对学生在西洋乐器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各种乐器音色辨认能力的评价,即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情境“抛锚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

通过教学经验,本文以“高亢的西北民歌”为例,本课是教材第二节,即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第一节(本单元下分四节)根据“大纲”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1.教学环节设计

按抛锚式教学模式的要求,预先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1)情景创设:在抛锚式教学中情景创设是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四个情景:

情景一: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超级女声”节目中的民歌联唱视频片段;

情景二:展示央视春节晚会“民歌联唱”视频片段;

情景一的内容深受当今青年学生的喜爱,能激发他们的强烈兴趣;情景二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专业歌唱家的表演水平,通过与情景一的对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这两个情景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民歌的不同风格。

情景三:展示反映西北地区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

情景四:展示影视作品中对故事情节、气氛、感情表达具有重要强烈表现力的民歌视频片段,比如电视剧《血色浪漫》中的多首插曲。

情景三和四主要是帮助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迷人魅力和其中所蕴含的西北民族的精神情节。

这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真实场景,正如大海航行中抛下的一颗颗船锚,为学生营造了一套真实的音乐体验情景。

(2)确定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供学生探究,包括:①辨识情景一和二中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②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③了解西北地区民歌演唱的各种民风民俗,认识民歌在西北民族劳苦大众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④了解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⑤认识“信天游”等民歌风格体裁,了解其分布领域、曲式旋律特点。⑥领悟《上去高山望平川》旋律的特点和歌词的寓意。

(3)协作学习:全班的同学被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五至六人学习小组的组合每隔一定的周期会调整重组,以保证每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同学进行协作学习的机会。自主学习的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成员自行分解学习任务,每人分别承担学习任务的不同部分,在新单元内容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小组自行安排时间组织组内讨论,共享各自的任务完成成果,交换各自的学习心得、体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统一的学习报告(书面或非书面),以供课堂教学中组与组之间进一步的讨论、共享。

(4)效果评价:教师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了解各组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从而作出对该组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意义的建构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适当的组织、引导作用。教学步骤的大致流程如下:

①展示情景一、情景二,学生欣赏。

②提出问题1、4,各学习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

③教师总结发言,完成本节的预备知识点的教学:民歌的地域风格差异。

④展示情景三、四,学生欣赏。

⑤提问2、3,小组代表发言讨论。

⑥教师点评总结,引出本节教学主题:感受西北民歌的审美魅力。

⑦播放音视频结合的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学生聆听欣赏。

⑧提出问题5、6,小组代表发言讨论。

⑨教师点评总结,完成四个知识点的教学:“信天游”体裁的特点、本曲的旋律与结构的特点。本曲表达的情绪特点、本曲的审美价值。

⑩连贯播放三首曲子,学生聆听欣赏,同时在大屏幕上打出如下思考题,学生编聆听边思考: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表现了西北人民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歌曲内容大都表现什么阶层的生活?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点评。

?教师在音乐背景中对本节学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拓展升华:鼓励学生上台演唱自己所熟悉的其他民歌(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具有类似高档OK的效果),其他学生聆听欣赏,并竞猜其所属地域。

?教师陈述课堂结束语,预告下周的学习内容,布置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任务。在音乐声中结束教学。

?评价:整个课堂教学中贯穿着大量的学生讨论和师生对话,通过巧妙组织,尽量安排大多数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如要求小组每次公开发言的代表不同),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即可于不着痕迹中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结语

通过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科学合理应用情境“抛锚式”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此方式符合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中音乐;创新思路;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也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求在课程中应体现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高中音乐课程教育的审美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音乐素养的提升,学生的智力与审美能力均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其创造力也随之增强,并陶冶了情操,有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所以,当前的高中音乐教学应密切结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个性,通过创新与变革,发挥其更好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原则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有些必须遵循的原则,阐述如下: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音乐课堂上,只有将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均与学生的具体特征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兴趣触发,使其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音乐兴趣,增强艺术素养。

2.强调艺术的创新性

音乐是神奇的艺术,正是由于音乐作品中的个性表达,才使其具有十足的魅力。在音乐课堂引入创新元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其在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创造意识。

3.强调艺术的审美性

音乐艺术的审美属性,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通过审美特征,引领学生去体会和把握音乐作品中的丰富内涵,从而实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是音乐课堂上的重要内容之一。

4.授课内容的综合性

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是息息相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戏剧影视等联系起来,通过多种媒体的展现,使学生沉浸在艺术氛围中,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二、高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思路

本文以人教版的高中音乐教材为例,从4个方面阐述教学的创新思路。

1.充分发动学生

高中生个性活泼,活跃的课堂氛围很容易调动其积极性,因此教师不应将课堂看做自己的“一言堂”,而应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进程中来。通过学生的参与,增强其对作品的理解,也增加其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举例来讲,笔者在讲授“非洲歌舞”课程的时候,充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非洲鼓,并引入大量的多媒体资料,使学生充分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表现力和地位,随后请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鼓来演奏不同节奏的非洲音乐,并邀请学生给非洲作品“达姆・达姆”的鼓点做出伴奏,效果很好。

2.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音乐对于听者的力量是惊人的,音乐中暗含的情感能够对听者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笔者结合音乐作品的实际情感风格,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去发现与体会日常忽略的音乐魅力,增强课堂趣味。举例来讲,在“影视音乐”的讲授中,为了能够使学生体会到音乐对于影片的气氛烘托和情感唤起的巨大作用,笔者首先放映了一个被抽走音乐的影片片段,随后重新将音乐元素加入进来,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音乐对于影片本身的巨大作用。

3.引导学生领悟

经典的音乐作品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也承载着深刻的思想。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和激发,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韵味,实现教学效果的升华。此处以欧洲古典音乐的教学过程为例,因为不少学生对于古典欧洲背景是比较生疏的,而其音乐作品的复杂技巧也使入门者感觉到许多疑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欧洲古典作品的魅力,是笔者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例如在讲授莫扎特的时候,笔者摒弃了不少传统教学对其“神童”的关注,首先为学生提供给若干的音符片段,这些片段就来自莫扎特,待学生跟着哼唱起这些熟悉音符的时候,笔者自然地说:“这个就是莫扎特的作品。”接着笔者开始介绍莫扎特的性格中纯真的一面,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感受其作品,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将其音乐的内涵传递给学生。

4.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高中学生的音乐教育,其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了解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作品,能够初步了解音乐的年代与流派,并能够对不同题材的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鉴赏。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其能够初步建立起音乐以及其他艺术和生活的联系,为其终身的艺术素养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对于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而言,其审美的特征超越了专业的特征。其主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弘扬我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结合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运用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持续的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编.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9.7

[2]吴洪成主编.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