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1 17:3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课程学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对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专业课程学习的支撑,也涉及到他们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否适应岗位实际需求。所以其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受到高度重视。
但是,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事实上也确实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例如:
(1) 很多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带有个别厂商产品推广和用户培养的属性,引发一些学者、政府相关部门、部分用人单位等的议论和批评;
(2)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紧紧地追赶大学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客观存在;
(3) 一些其他专业老师抱怨该门课程的开设,认为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实现教学目标,没有必要设置专门课程,尤其是“大学计算机基础”;
(4) 承担这门课程的老师也有苦衷,从DOS、Windows到Vista,大家疲于奔命,不断围绕新产品进行操作解说,失去了大学课堂教学的工作乐趣。
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进行改革,这已经是所有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老师形成的一个共识,其必要性勿容置疑。但是如何改革?改革依据在哪里?
回顾以往的改革,其动因往往是技术的发展(严格意义上讲是产品的升级),例如操作平台从DOS改为Windows,再改为Windows2000、Windows XP等。实际上,教学内容改革的本质需求应来源于社会需求和实质性的技术发展!此外,这门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而开设的,各个专业有其实际需求,这些需求的差异性应该体现在教材中,但这也是常常被忽视的。
为了使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或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真切地吻合社会各类岗位的需求,真切的吻合各个专业支撑后续教学和专业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浙江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了社会需求调研,以此为非计算机
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依据。
2调查方案
2.1样本分类
样本分类的原则是以大学学院(系)为主要类别,兼顾社会企事业的岗位类别。此次调查将样本分为八个类别:
① 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对应经贸学院,兼顾财政经济类企事业)
② 城建、房产、建材、装潢(对应建工学院,兼顾建筑房地产行业岗位)
③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公检法(对应政管学院和法学院,兼顾政府公务员岗位)
④ 通信、邮政、计算机、网络(对应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兼顾IT企业岗位)
⑤ 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制药、环境(对应化材学院、生环学院和药学院,兼顾化工类企业岗位)
⑥ 电子电器、仪器仪表、机械制造(对应机电学院,兼顾制造业岗位)
⑦ 新闻、出版、科研、教育(对应人文学院、教科学院、外语学院和理学院,兼顾文教卫岗位)
⑧ 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对应艺术学院,兼顾各类艺术设计行业岗位)
2.2调研的地理范围和样本规模
以我省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市为主,适当涉及县。
依据学生就业地理分布,确定各个地市的样本比例。初步计划杭州占70%,其他地区占30%。要求实际有效样本规模≥1000,发放样本规模≥2000,样本在行业的比例大体依据各个学院招生人数。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21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596份,回收率76%。主要调研途径是上门调研。各个类别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3调查表设计
2.3.1调查表设计
调查内容分为六大类:
(1) 基础类:主要涉及学生大一上半学年要学习的第一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桌面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汉字输入能力、图形绘制能力、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能力等。
(2) 程序设计类:主要涉及学生大一下半学年要学习的课程,包括C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Fortran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
(3) 网络类:考虑计算机网络已经越来越受用人单位关注,以及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支持作用,此次单独列入网络选项,包括网络组建、因特网应用、简单网页或网站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
(4) 数据库应用类:这也是目前高校比较热衷设置的课程,此次列入的项目包括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Access、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Oracle、数据库MySQL和数据库Foxpro。
(5) 等级考试类:主要想了解用人单位对等级考试的认可度,列入的项目包括等级考试一级、等级考试二级、等级考试三级、专业产品认证。
(6) 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主要想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开发能力的需求情况,包括软件系统分析设计、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开发。
2.3.2调查表填写
对每个项目要求说明其需要程度。在所列出的36个项目中,给重要性最高的20个项目。
3调查结果
3.1从全部样本看几项主要结果
(1) 认为非常有必要学习的内容或课程(以重要性排列,见表2)。
(2) 认为有时间也可以学习的内容或课程(以重要性排列,见表3)
(3) 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内容或课程(以重要性排列,见表4)
由此得出用人单位认为不需要学习的十个方面的内容:Fortran程序设计、数据库Foxpro、数据库 MySQL、数据库Oracle、专业产品认证、V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软件系统分析设计、等级考试三级、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
3.2从八个分类样本看几项主要结果
(1) 财政经济类企事业(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5和表6)
(2) 建筑房地产行业(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7和表8)
(3) 政府公务员岗位(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9和表10)
(4)IT企业(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11和表12)
表15必要项目
序号 “十分需要”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操作系统,如Windows 58
2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56
3 字处理软件,如Word 55
4 汉字输入能力 44
5 因特网应用 28
6 图形绘制能力 26
7 幻灯片播放软件,如PowerPoint 26
8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能力 26
9 计算机系统配置能力 22
10 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 21
表16可有可无的项目
序号 “可有可无”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Fortran程序设计 88
2 数据库Foxpro 86
3 专业产品认证 83
4 等级考试三级 83
5 VB程序设计 82
6 等级考试一级 82
7 数据库 MySQL 60
8 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 77
9 Java程序设计 77
10 软件系统分析设计 75
(7) 文教卫(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17和表18)
表17必要项目
序号 “十分需要”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字处理软件,如Word 59
2 汉字输入能力 54
3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54
4 操作系统,如Windows 50
5 幻灯片播放软件,如PowerPoint 41
6 图形绘制能力 38
7 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 37
8 因特网应用 26
10 网络安全 16
表18可有可无的项目
序号 “可有可无”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数据库Foxpro 84
2 数据库MySQL 80
3 软件系统分析设计 80
4 业务系统开发 79
5 专业产品认证 77
6 Fortran程序设计 77
7 数据库Oracle 76
8 计算机系统业务需求规划 76
9 Java程序设计 73
10 C程序设计 73
(8) 艺术(认为十分需要或可有可无的项目分别见表19和表20)
表19必要项目
序号 “十分需要”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字处理软件,如Word 61
2 汉字输入能力 53
3 操作系统,如Windows 51
4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 49
5 幻灯片播放软件,如PowerPoint 47
6 图形绘制能力 44
8 计算机多媒体使用能力 35
9 数据库基本概念 30
10 简单网页或网站设计 27
表20可有可无的项目
序号 “可有可无”的项目百分比最高的10项 %
1 数据库Foxpro 71
2 数据库Oracle 70
3 Fortran程序设计 68
4 等级考试一级 67
5 专业产品认证 66
6 数据库Access 66
7 数据库MySQL 65
8 软件系统分析设计 65
9 数据库SQL Server 65
10 C++程序设计 60
4从调研数据可以给出的客观结论
(1) 计算机基础仍然是教学重点。
从全部样本数据可以看出,60%左右的用人单位仍然认为基础类项目是最重要需要学习的内容,其中又以文字处理、电子表格、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等为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汉字输入部分的内容,在以往教学中是比较忽略的。
(2) 计算机网络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新教学热点。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被视为所有项目中第二重要的项目,100%行业都将该部分内容列为第二重要,基础类占60%左右重要性,而网络类已经占到15%的重要性。如果基础类不考虑,在整体样本中,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占33.4%(1482网络被选样本/4435总样本)。
(3) 数据库、等级考试和程序设计三个类别普遍被认为不太重要。
数据库技术、等级考试和程序设计三个方面的票数累计得到的百分比才18%左右,有些类别仅仅只达到11%左右。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4) 应用系统开发受到一定重视。
应用系统开发类项目是居于第三被用人单位重视的,其中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是用户较为关注的知识。
(5) 一些课程或教学内容已经被用户淘汰。
如表21所示:
表21重要性低的课程列表
项目 十分需要
的票数 % 项目 十分需要
的票数 %
数据库Foxpro 51 3 C++程序设计 132 8
Fortran程序设计 57 4 Java程序设计 124 8
VB程序设计 83 5 数据库Access 147 9
数据库Oracle 75 5 C程序设计 152 10
数据库 MySQL 80 5 数据库SQL Server 153 10
其中数据库Foxpro、Fortran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数据库Oracle、数据库MySQL都只有5%以下的重要性,这些都值得思考。
(6) 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业产品认证并不被用人单位重视。
注:以上结论并未经过浙江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认定,只仅仅是从调研数据表现出的情况。
5建议
以下建议并不代表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仅仅是浙江工业大学部分参与调查的老师的意见。
(1) 作为进入大学的第一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其教学内容主要应该突出桌面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并且尽快增大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内容,适当照应应用系统开发知识,以尽快适应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
篇2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计算机课程分级教学;弊端;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9-0058-02
一、引言
由于生源地及学生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大学新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日渐增大,分级教学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必然方向。[1][2]分级教学因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而更有利于学生各取所需,为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但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以所在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为案例,对分级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二、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分级教学出现的问题
1.分级无标准可循
高等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教育分级的依据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入学后的计算机知识摸底考试成绩为依据;二是以专业为分级依据;三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目前我校采用第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的科学性依赖于摸底考试的试题质量,且考试过程也存在偶然因素。部分发挥失常的学生只能参加较低等级课程学习;部分生源地因素导致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同学,突然由优等生“沦落”至较低等级,易在心理上产生受“歧视”的感觉。这两种情况均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种途径忽视学生原有信息技术水平,“一刀切”,无法达到分级教学目的。第三种途径的科学性依赖于学生对自身评价的合理与否。有些同学因无法接受自己参加低等级课程学习,而选择较高等级,导致课程难度过大,无法保障学习效果;也有部分高水平同学,因更易获得同等学分而加入低等级学习,浪费教学资源。
2.分级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我校本科分为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三种学制,涉及医、药、理、文、工、管等学科门类22个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新生据自己的计算机水平,自主选择学习等级,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虽已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但限于计算机类课程总时数,可选范围较小。特别对于选择等级1的同学,难以体现分级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本特征。
3.教学管理难以满足要求
实施分级教学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不一致,学习难度或强度也必然不同,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主要基于同校、同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原则。故大部分高校虽实施了计算机分级教学,但学分仍取决于课时数,学习强度或难度无从体现,导致学习公平性缺失,这也是部分高水平同学选择低等级的主因。因此,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也应随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作相应变革。
三、分级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1.科学分级,注重引导
三种常见分级依据,其科学性都存在局限性,单独使用不尽合理,可将其有机结合。第一步,按专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第二步,先借助标准“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进行摸底,成绩高于一定分数比如80,建议参加第2等级;成绩介于60~80的同学可自由选择参加等级1或等级2;低于60的建议选择等级1。对有意跨级学习的同学,可通过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清楚分级教学的原因和目的,尽量让每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等级,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合理调整分级课程设置
分级只是手段,让学生获得更佳学习效果才是目的,这需要合理的分级课程设置做保障。就我校来说,调整后课程设置如表2。与调整前的区别有二:第一,适当考虑专业需求的不同,等级2尤为明显;第二,据近年的教学反馈,将热门课程选修时间放宽,使学生限选课选择范围更大。同时对等级1的学生通过适当延伸课程内容,使其既能达到本课程要求,又尽量缩小与等级2学生的差距;对等级2的同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加强针对分级教学的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分级教学成败的关键。为达到分级教学的目的,政策上应对分级教学给予鼓励,比如,对于直接进入等级2学习者,首次参加省计算机初级考试成绩达到一定分数如120分以上,可获得适当学分奖励;也可考虑相同学时数的高等级课程比低等级课程学分适当加大。
四、结论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分级教学的实施,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业、深造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分级依据、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本文以本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有部分方案已经实施,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为社会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昊雅琴,张艳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实践和探索[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Z].2005.
[3]刘建东,田野等. 新形势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C].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Moodle;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40-03
1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综述
在众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项目教学法在我国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发展,高职类计算机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项目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项目教学“以具体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中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通常如下:确立项目任务(教师提出,学生讨论可行性)制定计划(学生制定,教师审核)实施计划(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教师指导)检查评估(自我评估,小组评估,教师评价)归档和应用(记录资料归档,产品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中项目任务的确定以及项目情景的呈现常模拟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及情景,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
2 Moodle
2.1 Moodle简介
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简称即为Moodle,Moodle是一款开放源代码且免费的CMS(内容管理系统)。 Moodle的开发者是澳大利亚的马丁博士,具有教师的的职业背景。网络课程的设计者可以灵活运用Moodle活动模块组织各种教学活动,设计各种电子教学资源。
2.2 Moodle特征
1) 先进的教育理念。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是 Moodle 的一大特色。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则更强调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之间的对话、合作、互动等社会性活动对个人及群体意义建构的作用。Moodle的设计目标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管理与呈现上,而是更加关注对教学过程中各种“活动”的支持。
2)功能强大丰富,操作灵活方便。Moodle具有诸如网络课程管理、作业、测试、论坛其它网络教学平台具有的所有功能。还拥有独具特色的互动评价功能、心得报告、WIKI、文件管理、日历管理等活动模块功能。功能虽然强大丰富,但是Moodle界面简洁精巧,操作灵活方便,适合高等教育领域。课程设计者和课程管理者可以很方便地利用Moodle的活动模块按照需求自由组合活动模块及资源。
3) 自由软件的开源性。开源即Moodle软件包代码完全公开,并且免费,其后续升级也是完全免费,并可以实现二次开发,可扩展性强,Moodle的开发社区提供了很多第三方开发的主体风格、功能模块和插件,增强和扩展了Moodle的功能。与其它商业性网络教学平台相比,Moodle的开源性使用户摆脱了对商业软件公司或开发团队的依赖。
4) 教育界应用广泛。近些年国内国外Moodle的应用普遍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运用Moodle作为网络教学手段的国家上百个,机构成千个,随着其普及程度的提高这个数字在逐年扩大。在教育界的应用尤为广泛,近些年也是我国教育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关注Moodle的群体是软件设计人员、教育届的教师、学生及计算机技术的爱好者,他们的使用反馈和建议促进了Moodle的快速成长,也促进了其在教育领域的普遍推广。
5) 模块化的结构设计。Moodle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设计方式,使Moodle中的模块的添加和删除、模块的修改和扩充非常容易。管理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的建设需求安装或卸载相关的活动模块;教师可以依据使用需求添加各种活动和各种资源;第三方开发者依照Moodle提供的接口标准开发的扩展模块。
2.3 Moodle主要功能
1) 管理员功能
管理员负责整个平台的软、硬件环境的搭建和管理工作,具有平台最高的系统管理权限。主要的功能是对用户管理、课程管理和站点管理。用户管理即对用户的权限设定,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账号管理;课程管理即对课程类别划定、课程创建、课程设置、课程管理教师分配;站点管理即对站点信息参数进行配置。
2) 教师功能
教师是平台中的教学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负责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价。教师的权限是由管理员授权,教师的权限可以不同,权限有高有低,权限高的教师,对课程有编辑权,对课程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改、添加,按教学任务将模块进行不同搭配。权限低的教师,对课程无编辑权限,但可以查看课程日志、查看讨论区帖子,查看学生活动信息、管理学生成绩等权限。
3) 学生功能
学生的权限允许在站点上修改个人信息、参与相关的课程活动、学习和下载课程学习资源,浏览课程活动通知、课程公告、参与课程讨论、上传课程作业、参加课程考试、发表学习心得、写Blog、Wiki等。在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或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 基于Moodle实施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1 技术门槛低
在Moodle网络平台下教师进行计算机课程的项目设计,不需要掌握网页制作技术,只需要在简单的所见即所得的在线编辑器下就能看到编辑的结果,将各种功能模块像搭积木一样构建教学活动,轻松地开展项目教学。学生只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轻松地使用Moodle网络平台下的项目教学的活动、资源及评价功能。
3.2 节约经费
Moodle软件包代码完全公开,并且免费,其后续升级也是完全免费,不像使用商业软件(如blackboard、webct 等)那样需要支出高额的费用。因此,学校选择 Moodle 平台构建网络课程,开展基于Moodle 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是可行,可以节省大量购买商业教育网络平台的费用。
3.3 Moodle的强大功能为实施项目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将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的流程与 Moodle 的功能特点进行对比(如表1),Moodle 强大的功能可以为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提供以下支持:
1) 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支持逼真情景的项目设计。构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项目情景对于项目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在 Moodle 环境下,教师不再局限于用文字来描述项目,可借助 Moodle 平台所支持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来营造一个复杂的、逼真的项目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2) 协作与会话促进项目实施。基于Moodle的项目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实时或者非实时地与教师、小组同伴进行交流。利用Moodle网络平台下的聊天室、讨论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向老师或专家求助;教师可以同步或异步地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
3) 充分的资源共享保障项目实施。教师可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以资源活动模块的形式提供学生下载;学生也能够将自主学习过程搜集到的优质学习资源和在小组协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成果上传到Moodle网络平台,供其他小组和学习者共享,这样充分保障了高职计算机课程的项目教学的实施。
4) 多元的过程性评价促使项目实施终结评价更客观。在Moodle网络平台下,支持多种学习评价方式,按评价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同,又分为自我评价、学伴评价、教师评价。基于Moodle的项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全程监控学生利用平台进行学习的情况。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查看某个教学模块的学生参与情况,查看所有学生的学习报告,包括学生个体访问该研究课题的时间、次数、场所、在讨论区发言的内容及回复等。教师从这些数据中,可清楚地了解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协作解决问题的情况。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项目教学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Moodle这一开源免费的网络平台,融合了先进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其易操作、免费且强大功能的特点,充分支持高职计算机课程的项目教学的开展。因此,基于Moodle实施高职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充分可行。
参考文献:
[1] 王丁.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2] 许亚锋.Moodle功能插件二次开发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 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开发原则和教学流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75-76.
[4] 杨文明.项目教学的内涵与分类[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7):87-89.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智力开发;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Th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Classroom
Duan Zhiping
(Jiangyin Nanhua Vocational High School,Jiangyin214443,China)
Abstract:The computer courses have become a required course in grade one,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computer courses in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end to just stop at the superficial level of perceptual shortcomings,so that more students turning their attention from the online games and other virtual return to the real world lives,the paper proposes a middl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must focus on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the authors from ot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n the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basic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intellectual,made the analysis.
Keywords:Computer;Intellectual development;Classroom teaching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深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师,如何教好学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已经成为十分严峻的社会课题和艰巨的教学任务。目前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中职必修课程之一,为切实解决中职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往往只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层面的弊病,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把注意力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本人认为中等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智力开发的观点,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中等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迫切需要开发学生智力因素
(一)开发智力的重要性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类的智力有待于开发,而且大可开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里说,人类大脑的能力平均只运用了5%。换言之,还有95%的能力可以开发。在现代科学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只有具备了高度的智力和才能,才可以适应这种飞速发展的形势。计算机在科学、生产、生活等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也就对计算机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智力要求,中等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也就迫切需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
(二)教育是开发智力最有效的手段
智力体现一个人的智慧水平,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不但使学生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而且促进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中等职校学生处在智力发展的旺盛时期,通过开发智力,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基础教育特点越来越明显,伴着课改实验走进计算机课堂,智力开发更是迫在眉睫。
(三)计算机课堂是开发智力的天然平台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促进智力开发的引擎,由于计算机与数学具有亲密的“血缘”关系,使得计算机具备了许多智力训练的条件和优势。计算机不像数学那样,让不爱动脑筋的学生由于畏惧而回避,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有着近乎天然的浓厚兴趣。由于中等职校计算机文化教育太注重操作而忽视了智力因素的开发,一些沉迷于计算机的青少年陷入到网络社会的沼泽不能自拔。计算机以及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本身有足够的吸引力。利用其中的有利因素,经过适当引导和转化,把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解救出来,把喜欢计算机的学生吸引过来,将他们引导到智力训练的活动中,用智力活跃的魅力驱散网络无聊的刺激。
1.计算机的原创性中含有丰富的智力因素。首先从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把大脑的神经元移植到计算机的逻辑门上,把神经纤维映射到系统总路线上,把大脑细胞借鉴到存储系统上,可见计算机遗传了人类的思维特性;其次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中可以看出:科学家们发明了指令,寻址方式,培养了人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应变能力。
2.计算机为发展智力因素创造了条件。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发展智力因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计算机提供了艺术创作的画板,在绘画创作中提高了想象力;计算机提供了电路设计的平台,在辅助设计中思考能力得到了提高;计算机提供了模拟数控机床的操作,在仿真操作中自学能力将不断提高;计算机提供了写作的纸墨,在撰写文章中描述能力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在中等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智力开发,是迫切的和有可操作性的,为了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计算机的更广泛更精尖的要求,中等职校计算机课题教学必须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
二、中等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智力开发的原则
(一)“双主”原则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机对话能力,是学生亲自实践的好工具,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老师。教师全面贯彻“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为发挥学生主动性提供了保证。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为学而教”,教师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认知的指导者,学生学习心理的调适者,学生思维创造的引发者,要促使学生确立主体地位。中等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也要遵循教育规律,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特点,在学生主体的大背景下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开发。
(二)个体差异性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分为很多种,学习成绩好是数理逻辑智力高;会唱歌也是聪明,这是音乐智力高;会处理人际关系是人际智力高;出门能辨方向,这是空间智力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潜能,计算机教学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智提供了多样性的平台。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多方面、多角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三)实践性与创造性原则
当代一些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实践”。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开发智力”教育要求教师通过项目、问题的教学,鼓励学生观察、探索与猜想,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和探索,体会菜单设计的科学巧妙,理解操作的实际含义,掌握各种命令的使用规律与技巧。
三、中等职校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开发智力需把握好“三关”
(一)计算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把好智力开发的领导关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视学生为主动接受知识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全面素质的发展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着眼于未来,不满足于对现成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做好宏观的把关。
(二)计算机教师要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把好智力开发的引导关
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三个方面:获取知识(包括技能)、开发智力(想象力、注意力、观察力、思辨力等)、培养能力(独立工作、概括能力、将复杂问题化简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把学生智力开发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现成的智力开发内容,教师还必须刻苦钻研,丰富教材形式,挖掘出发展学生智力的素材。
(三)计算机教师要设计好教学方法,把好智力开发的实施关
1.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的智力中的一大要素,世界上没有一个发明创造不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计算机是用了科学家50%的知识、50%的想象造就出来的有智能的机器,计算机教师的责任应该把埋藏在计算机软硬件底层的东西挖掘出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想象,积极主动地思维,这样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智慧和能力。
2.充分训练学生的描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等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计算机课堂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操作任务的达成,更要让学生学会描述任务,开发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时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比如让学生用书面文字或口头语言描述心中的一个情景,或者描述作品,表现故事的情节和创作思路等。
3.充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而观察力是智力的开路先锋,任何发明都源自于对日常生活中不引人注意的小事全面、细心、精心的观察。比如:笔者在教授学习三维制作课程的角色动画时,首先播放一段体操表演的视频,然后介绍了“Biped骨骼系统”的知识,接着让学生自行设计角色动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想象,挖掘自身的创造潜力,有的创作了舞蹈动画,有的创作了跑步、跳跃的动画,有的创作了体操动画等。
当然智力开发不能脱离实际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智力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与教材恰当结合,设计出既能完成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又能同时开展智力教育的复合型任务,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计算机应用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谢宝荣.计算机教学设计艺术[J].
[2]陈国宏.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贯穿"素质本位"教育理念[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
[3]王玉玲.以素质本位的主体性职教课堂教学模式[J].
篇5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机操作;学科整合;机房管理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学科本身的特点,要上好计算机课还得多动脑筋。如何寻找到更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重中之重。在新课程改革的教改背景下,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高中计算机课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由于计算机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中普及的时间不长,并受到各地区各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对待计算机这门课程态度以及生源地区上的差异,一些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已相当不错,而有些学生仍对计算机一无所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授课以及课堂目标的完成带来了困难。基础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的贡献上是平等的,如果说有差异只能是量的方面,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计算机课应纳入常规教学管理,既是必修课,管理上就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提高计算机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校园网,夯实基础。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的主要场所。计算机网络教室里的计算机用局域网连接起来,学生计算机入网后能共享网络服务器中的信息资源,并联入因特网。为有利于课堂教学,在网络教室中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主要教学功能有广播、查看、监控、答疑辅导、键盘控制、课件管理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讲解与实践的教学环境。教师可通过“广播教学”功能边讲授、边操作,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可模仿教师进行操作。学生也可以电子举手的形式请求帮助,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能监控每个学生的屏幕,了解学生的研究学习情况及进度。同时教师也可根据大纲编写教学程序,或制作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事先安装在计算机上。通过人机交互,学生可按自己的需要选择课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校园网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共享,通过校园网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类资源和包含有图书、多媒体课件、电子课程等电子与非电子的信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点播、阅览来实现自主学习。
2.针对差异性,采取有效措施。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大都比较差,就是同班同学由于家庭条件和个人爱好的原因,早期的信息基础知识差异也很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信息技术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探究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有时在课堂上提出的探究性问题难度大时,很多同学都不能融入进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在降低难度同时,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互相帮助,分享学习成果,从而提高探究水平。如有一次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学生会竞选,笔者在课堂上提出假如你来竞选,在传统的演讲方式之外,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争取同学支持,会用到哪些软件。有的同学表示会在网上发帖子、制作个人主页,运用多媒体广播站宣传等等。无论用什么软件制作,都应该先构思,于是各探究小组展开积极的讨论,水平高的同学对水平低的同学进行帮助,大家在探究过程中提出很多方式的同时,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上机操作过程的改革及优化
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但是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像通常一位教师上课,要辅导50―70位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看到别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首先利用双向教学系统或在机房通过屏幕广播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报告》,包括:上机目的(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东西及达到什么要求);上机内容(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上机步骤(这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学生这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自我评价(对本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
经过以上改革,学生上机目的明确,任务具体,出错率较少,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共性的问题可集体讲解,充分发挥了上机操作的优势。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OSTA考证 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的职业教育,一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强调技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是他们在进行其他有关计算机操作前必备的基础。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以下简称OSTA认证)相结合。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学生都要通过OSTA的计算机认证考试,实际上是实现了“一考两证”,即通过OSTA的认证考试学生可以拿到《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也标志着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顺利结业。自2007年OSTA计算机认证考试采用了新的模板,对考试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修改之后,对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考证的宗旨,也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困惑与改革后续发展的思考
1.教学项目的来源及持续性
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教学项目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光凭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师对专业和行业的了解显然是不够的。在制作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凭借个人多年来的社会经验和对此专业其他课程的一些了解进行设定。有些项目现在看来并不一定准确,跟学生就业时可能真正接触的实践内容还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各个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相关的操作实例,那我们在教学项目的设置上对学生的实践就更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只有解决了教学项目设置的来源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才能更好的得到推广。
2.学生层次两极分化与计算机课程分层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招收范围较广,因此在班级中学生间学习能力不同,对任务完成效果和时间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很难照顾全面。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在学生入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根据最终测试情况,在上计算机基础课程时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班级中,根据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
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目前只是我们的一种构想,如果要真正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问题,以及各方面的大力配合。
3.高职毕业前对计算机课程的扩展教学
四年级下学期在班级课程中安排一门办公自动化操作课程,是对以前所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知识的回顾复习,又加入一些办公室常用设备的操作说明。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从容的走向社会岗位,在进入到单位后对于办公自动化操作可以更加熟练,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提出一项要求。当然,在此课程中我们的教学将完全以企业项目为主体,实际就是学生实习前的技能强化。这就要求我们和企业要做好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将教学融入到校企合作之中。
三、现阶段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面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OSTA考证要求,从2008年起,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就开始有所变化。
1.阶段性的加入综合实训
为了巩固学生对OFFICE办公软件不同组件的熟练应用程度,在学习完某一组件的基础操作之后,根据学生所学内容,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部分综合实训。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技能的实用性。如Word电子小报的制作、利用Excel对班级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中国十大旅游城市的介绍等。
2.结合专业,采取项目教学
在最初进行博西华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时,考虑到博西华班学生的特殊性,在和学生、老师有了一定沟通后,我们尝试将课程教学项目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完成了Excel电子表格的操作技能学习。下面就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简单叙述如下:
项目名称:《完成2008上半年博西华家电销售统计表的制作》。
(1)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初,给予学生相关的项目情景描述,让学生对整个项目的实施环境和前提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思路就比较清晰明确,知识体系结构也会比较完整。
(2)在给出学生项目总体要求之后,带领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思考。由于整个项目的内容范围较广,在帮助学生分析时可以根据项目完成的步骤及各个知识点的不同,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任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减小,不会因为项目过大一时无法完成而丧失信心。
(3)作好准备,便开始身体力行,根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开始实施操作。把项目下的小任务要求发给学生,鼓励学生自己根据任务要求,参考书本上相关的内容知识自行先完成任务的操作。学生通过翻书自学,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在通过自我努力解决问题后,对问题的理解加深,且获得一定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难点无法解决时,会更关注于教师的教学,这样更容易掌握知识点。最后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重点讲解,分析操作难点,并配合相关操作练习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在博西华班进行实验的一学期,学生的反馈情况较好。因为跟他们所学专业相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有所提升。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将课程的专业教学项目逐渐推广到其他各个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上。例如,在土木工程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Word软件教学中,曾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某小区某幢楼工程预算价审计报告》、在Excel软件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玄武区某住宅装修工程主材预算表的制作》、在PPT软件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南京过江隧道建设工程投标演示文稿制作》;在环境艺术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Word软件教学中,曾尝试让学生完成项目《完成海南省水质环境监测报告》等。
通过这样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课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对课程的兴趣也有所提升。在课后以外的学习过程中,也能较好的看书完成。同时,在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间开始相互协作,特别是帮助他人解答难点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清晰。因为在项目的设定过程中结合了专业,这样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实践性也更强。
参考文献:
[1]刘艳,马芳.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
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篇8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教师固守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知识,不思进取,最终会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导致自己落伍被淘汰。所以有必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最新知识内容,了解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最新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另外大力鼓励和提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课之余,积极投身参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当中,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定期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研究和探讨的专题讲座等。
2深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专业,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快,若一味重视计算机知识传授,忽略对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输出到社会当中,很可能会因为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被淘汰。因此,教学方式应由传统的“以教师教课为中心的学生学习”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一股脑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注意由传统的讲授、灌输式教学向组织、引导式教学转变。为此,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和观察学生,适当地给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促进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谈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突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精心选择,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追求学科的“完整性”,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用少量时间精讲知识点,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精心制作的计算机多媒体电子课件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简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3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改变只重视教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扎实,同时用计算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学生在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练,边讲边练。加强上机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可以从中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职业院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首先要尽量加大上机实习课的比例,其次还应高效利用好每一节上机时间课程。在进行上机时间操作前,应当明确上机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及要求等,对上机实习作明确安排;上机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现场做好记录,包括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上机实习后,还应当写上机实验报告,并写自己的感受及自己的见解。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保证教学质量。
4完善计算机专业考核和评价制度
好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既是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也是对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所以完善考核和评价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引起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重视。首先考核制度是对教师授课效果好坏及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不仅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了督促作用,防止学生出现混日子的现象,而且也对教师教学方式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改革,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那注定会落后,被淘汰。其次,考核制度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引导.例如,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包括平时的出勤,日常小考成绩等,使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就注重一点一滴学习成绩的积累,避免出现平时不学习,到考前疯狂冲刺,考试后又将知识全部还给老师的现象;提高实践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间接告诉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将学习重心向实践方面转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潜能,考核和评价制度应当由单纯的结果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有些计算机课程不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学生可以自学达标,甚至超纲。如果能够推出相应的免修制度、满学分提前毕业制度等激励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5结语
篇9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计算机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6-00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6.025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计算机教师必须要秉承新课改精神,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改变学生对计算机的片面认识,让计算机成为提升高中生学习效率的有利帮手。同时,还要使高中生形成基本的计算机素养,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但是,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计算机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高中生对计算机不重视,在计算机课纪律性较差;师生互动效果不佳,往往是计算机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讲课,剩余的时间给学生自由活动。那么,如何发挥高中计算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将进行深入分析。
一、明确计算机课堂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效率
一堂高效的计算机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缺乏教学目标的计算机课堂,学生如同一盘散沙,课堂教学效率较差。高中计算机教师要从实际学情出发,优化教学效率,提高高中生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让计算机课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比如讲高中计算机《接收和管理电子邮件》时,我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高中生对网络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聊天和上网查资料上面,对于电子邮件的使用较少,即使是QQ邮箱也很少使用,计算机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高中生了解电子邮件的便利性。因此,教学时我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电子邮件是网络使用中的基本功能;学会搜索不同网站提供的电子邮件的深层次功能;熟悉网页形式的电子邮件的使用。然后我教高中生免费申请电子邮箱并利用电子邮箱发送信息,这一堂计算机课学生学习得非常认真。
二、构建高效开放的教学情境,渲染学习氛围
创设教学情境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而言同样有效,通过构建高效的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浓郁的学习氛围,让高中生在计算机课堂充分展示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讲Word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高中生对办公软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能够运用Word进行日常的文件处理,培养高中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时创设了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对文字进行处理的问题。例如通知、报告等,使用Word更加简单和快捷。可以请学生仔细思考Word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快捷和便利?这时高中生都踊跃发言,有的说我们使用的教材就是利用Word排版编辑的,有的说我们看到的很多表格是通过Word制作的。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Word的发展历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高中生的实际操作,促进了学生对文字处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拓展学习思路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数字化的推广,高中计算机作为与信息技术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理所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特点,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高中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比如讲Excel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基础知识,我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将视频、音乐、图片等教学材料融合于一体,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接触电子表格。首先,我在电子课件中给学生展示各种电子表格,并且这样进行引导:同学们,这些电子表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到,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学习。然后我在电子课件中给高中生详细地展示Excel的操作步骤,包括认识Excel窗口、输入数据、单元格的对齐等等。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将实际生活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精神和积极尝试计算机功能的热情。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表现欲望,高中计算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高中生找到学习计算机的乐趣,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提高活动的参与兴趣。同时,高中计算机教学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为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比如我定期组织高中生进行“班报设计大赛”,要求高中生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通过排版、编辑、剪切、填充等技术,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班报,展现高中生的风采。再比如我开展“数据处理比赛”,给高中生提供一些复杂的数据,要求高中生利用表格的知识去分析和处理,高中生在各种活动中丰富经验,增长知识。如今,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上,学生容易感到身心疲惫,所以,高中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帮助高中生活跃思维,增长见识,使高中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挖掘高中生的计算机天赋,锻炼实践能力
高中生对计算机技术并不陌生,他们当中有很多学生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拥有较高的计算机天赋,因此,高中计算机教师必须要善于挖掘高中生的计算机天赋,注重计算机的综合性和人文性特征,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锻炼实践能力。我与学校进行沟通,为高中生开设了网上讨论区,学生可以在网上交流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互动和在线解答等。但是需要高中生结合学校的实际,为网站制订一份守则,以规范高中生的行为。我给高中生提供了一些参考,高中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很用心,所书写的守则很具有实效性。这些措施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状况和信息技术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并不断发展。然而,在最近几年中,而教育的过程是不够的,计算机行业,另外一个是小学计算机科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这两种现象并存,缺乏熟练的人力资源严重。因为,分析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滞后、课程计划僵化
教材和课程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学不到扎实的技能会与市场和社会需求脱节,专业技能不熟练到了单位的时候适应性就很差,在本专业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计算机专业要求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相对来说更强,学生基础的不扎实导致就业的影响。
二、教师教学技能薄弱
普及计算机知识,要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代课老师的任务比其它科目的老师更繁忙。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导致老师也得要跟上计算机更新的步伐。由于计算机老师严重缺乏的实际工作经验,再加上进修的时间不是很充足,会影响电脑教学,每学期在课堂上要很忙,知识结构出现了严重的老化。再加上时间经验不是很充足,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中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三、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师结合教材的教学,往往于课堂上只能是点到为止,学生成为了被动的额倾听者,被动接受成为一种习惯,时间长了,学习就没有 主动思维的习惯,死记硬背只要考试能过关就行。对实践操作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各行各业都要依赖的一个工具。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基于此。学生缺乏实际应用的经验,只是明白一些简单的原理自己没有实践操作的机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阻碍。
四、基础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教育设施,学校将继续改善实验条件满足实验室的需求,所以仍一如既往,这是不可能的,但它确实存在。但不是所有的,是一个开放的实验室,但上机实践学生空闲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此外,我教的实验室设备和设施的更新太快了。要继续增加收入和教学资本投资的基本,但不能满足需求的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硬件的许多教学内容的更新,老化及电脑设备被废除了一些维护工作负载离开,但难以实施,以确保教育的目的。
(一)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基本训练的目的,能力的目的的有机统一的需求成立专注于服务。为了达到训练目标,其中包括三个部分电脑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基础课的文化方面的水平,职业学校的过程中,计算机科学,它应采用模块化的知识结构。
(二)改进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基于“多媒体演示”,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应用教育类,应根据对视觉形象的教学方法等。现在,实用的现代和直观的操作,多媒体教室教育大屏幕投影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节目摘 要,大多数的鼠标操作计算机软件品种,主图标的介绍和准备它有可能为你生动直观,比较前教授最大的抽象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
(三)加强实践教学
1.强化基础实验指导
学生掌握的知识灵活的课程,,祖上机实践真的。我可以只训练学生的编程,电脑操作,技能上机实践过程和其他基本的验证方案的正确性和调试。为了开发创新的能力,另外的学生,环境实验,有一个需要加强的基础课程实验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学生老师。
2.强化实践课程设计
一方面,要完成设计,简单的课程一组的设计工作,这是一系列的课程,让学生能够确定。一个明确的分工是最后被写入每个学生已完成模块的设计阶段和问题分析阶段学生之间的独立的编码。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每个学生给一定的分数通过该方案,个人认为,被说成是一个明确的学生,测试的课程设计任务已成功完成取决于你是否能回答相关的话题,为了写一个程序,它必须提交一个课程设计最终报告。另一方面,还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教育项目和活动,发掘学生的创新的可能性完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这是可能实现的目的,课堂上教的理论与实践。
(四)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校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上机时间,在节假日或其它没有安排教学任务时可以面向学生开放。同时,学校也要及时更新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严格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这样学生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乐于实践,为加深自己的专业知识修养,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