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1 17:3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家办公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居家办公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房屋住宅 工程质量 监督管理

在建筑业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队伍迅速加大,不少建筑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较薄弱,技术人员对各种材料的使用性能及各项试验方法和质量评定缺乏深入了解。一方面是生产的劣质建材流入市场,如水泥、钢材等;另一方面施工队伍技术力量不足,缺乏检测手段,不时将不合格材料用到工程上影响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一、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概述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监督管理概述房屋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很多,有对施工的监督管理,有对人员的监督管理,有对材料的监督管理,有对设计的监督管理,有对机械的监督管理,有对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有对环境的监督管理等等。目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占很大比例,所以我们一方面在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同时,必须对设计阶段进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要抓好工程的源头,搞好招投标阶段的监督管理,突出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建立和完善各种保障制度,真正做到从设计到工程竣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重点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是:

1.招投标的监督管理问题。《建筑法》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的发展,或者出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自身的利益,对这一制度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而名义上的公开招标,实际上的私下议标。有的业主为了达到把工程发包给某个施工单位的目的,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双方私下作出交易。有的承包商与业主串通,找几个陪衬单位参与竞标,工程到手后本身不具备相应资质就找个公司挂靠。其后果一是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二是给监督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互相扯皮和经济纠纷增多。

2.设计质量问题。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错、漏、碰是设计上的通病,有的甚至危及结构安全。这类问题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发现。所以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从设计阶段就应开始实行监理,监理公司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进行全面检查。对一般的工程项目建设,监理工程师要特别重视施工图设计交底,在详细阅渎图纸的基础上,针对涉及公众安全、防火、隔音、节能、环保等内容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工程结构的力学计算进行复核。对检查出的问题提交业主和设计单位,由他们研究解决。

3.施工阶段的问题。目前的建筑队伍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设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技术基础知识非常有限,缺乏责任心,不按规范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工程质量问题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有的施工单位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者外部压力所迫,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不顾施工质量。有的建筑队伍自身技术水平低,缺乏技术装备,质保体系不完善,组织措施不落实,必要的技术质量人员和等级工数量达不到要求,挂靠某个建筑公司承包工程建设,公司对其管理不到位,工程质量没有保障。

4.材料、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问题。材料(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其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工艺和方案,是进行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工艺和方案,包含建筑施工整个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这些方面的问题往往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必须慎重监督。

二、加强房屋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措施

1.完善监督检验机构。建章立制是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要依据法律法规对业主的建设程序是否规范、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有承担工程是否相适应、主体各方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保订F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工程建设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各方主体的职能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到位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完善检验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方法鉴定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情况。通过检验,试配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推广新技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检验基础薄弱,检验机构不全,检验人员数量质量都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检验仪器不足,有些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根本没有检测手段,无法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在施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没有试验等,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有效地检测工程质量,近几年,各地、州、市建设局都建立了检测机构,正式开展工作与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检测和质监相互配合,开展监督检验工作。

2.严格重视材料监督管理。各种材料在施工前必须经过检验,材料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才能使用。各施工单位对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后使用,违者后果自负。由于建筑行业比较混乱,伪劣建材不时地流向市场,给我们的检测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应严格控制建材质量,把好质量检测关。要充分发挥建设监理作用,全面治理住宅质量通病。在检查手段上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检测仪器。要把握好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建设(开发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必须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办事,提高质量意识。

篇2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星光老年之家为网点,建立和完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养老服务方式相互补充、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公开、平等、开放、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机制,大力扶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探索构建能满足老年群体多层次、服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二、明确目标,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业体系

1、科学规划,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在城乡规划、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时,将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和社区福利服务综合设施等养老机构建设优先纳入规划,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或提供相应的场所,用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认真贯彻和组织实施省政府提出“千亿惠民安康”工程,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有一定规模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增加养老床位,实现老有所养。到2012年底:①以市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各种所有制形式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总床位由现在2435张增加到4000张;②市区街道建立10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中心;③社区建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④依托现有的敬老院设施资源,在镇乡改扩建一处可集中供养、社会养老、康复、照料、娱乐、健身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福利中心;⑤到2010年底建立农村星光老年之家100家。

2、全面推进,实现市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坚持以社区为依托,遵循就近方便原则,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鼓励和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公司参与经营社区养老项目,重点为社会高龄、空巢、困难和需要护理老人提供日托、配送餐、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心理慰籍,家政服务及临终关怀为主的服务。加大对以护理康复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养老机构和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探索实行社会化养老服务网点信誉星级评定制度,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3、面向农村,大力推进“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依托村级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等现有场所,进行改扩建,三年内建成100家农村“星光老年之家”。逐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居家养老工作,探索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和拓展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家政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籍、应急救援等服务机构和服务业务。

4、加大投入,确保养老事业的财政支持。要把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作为我市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建立长效的政府资助和补贴机制。市财政每年根据全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需求安排一定的养老服务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公办养老机构的改扩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居家养老购买服务、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建设等补助。其中20万元专项为重点保障服务对象提供“福利服务券”的政府基金

三、落实措施,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1、供地优先制。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用地,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利用闲置的房屋资产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划拨方式供地;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采取划拨、协议出让等方式供地;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公开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方式供地,出让底价根据市场评估确定;由公共财政建设且闲置的国有房产经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同意,可按有关规定改造为养老服务机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安排本行政村集体土地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要确保土地真正用于养老事业,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证直接颁发给养老服务机构,不得分割和改变土地用途。

2、规费减免制。建造福利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部门减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半收取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经贸部门对新型墙体基金先征后退;人防部门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给予政策倾斜;林业部门优惠收取森林植被保护费。

3、税费优惠制。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税费扶持政策,对福利性、非营利性的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暂免征收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养老服务机构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可报经税务部门批准,予以减免照顾。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市慈善总会和民政部门向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按规定扣除。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收费。其中:用水、用电、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免收养老服务机构电话、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等一次性接入费,并减半收取通信费、视听费。

4、项目扶持制。⑴发改部门对建造福利性、非营利性、营利性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优先审批和核准;⑵对新建或改(扩)建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在60张以上,总投资100万以上,符合城镇总体规划,达到消防、卫生标准的,市财政按每张床位2000元标准计算给予一次性补助,每所最多补助20万元;⑶现已营运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一年内新增床位20张以上,或一次改(扩)建投入建设资金20万元以上的,市财政按实际投入资金额的20%给予一次性补助;⑷对取得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养老服务机构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⑸镇乡、街道敬老院在保证五保户集中供养的前提下,剩余床位面向社会开放,收养社会老人每张床位予以一次性奖励1000元;⑹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经民政部门验收合格后,市财政每年给予补助1-2万元。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功能配套齐全,验收合格后,市财政给予一次性机构建设经费8-10万元,服务中心运营第二年起,市政财每年给予补助机构营运维护费2-3万元;⑺农村星光老年之家,经市民政部局和市财政局验收合格后,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1-3万元。

同时,鼓励金融部门充分发挥信贷支持作用,支持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建设项目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并提供优惠利率。对于规模较大、前景较好、市场急需的养老服务项目,市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贷款贴息。

5、服务补贴制。建立“福利服务券”制度,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或服务补贴。⑴对承担城乡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任务的镇乡、街道敬老院,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工资,由民政部门核定的人数,按当年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列入市财政预算进行补贴;⑵对福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公益岗,每个服务中心核定工作人员2人,每人按当年最低工资标准计算,由市财政补贴;⑶对政府重点保障的服务对象和特殊困难老人,按照特殊人群优先,独居、空巢老人为重点的原则,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由社区提出初步意见,经街道审查后报民政局批准。政府补贴分两种对象,第一种是政府全额购买服务的对象,其标准每户每月120元的服务补贴;第二种是减半购买服务的对象,其标准每户每月60元。补贴通过购买服务券的形式予以支付。

6、收费市场制。除政府投入的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费应报价格管理部门确定外,其他养老机构的服务收费,由养老服务机构根椐设施条件、服务项目和标准及市场需求,自主确定收费标准,报民政、物价部门备案。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其费用按有关规定支付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收养的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人数达到该机构收养总人数40%以上的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7、培训免费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和养老服务志愿队伍,经参加养老护理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结业证书的,由人事和社会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按实补助。

8、社会参与制。鼓励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个人向养老服务机构捐资捐物,各养老服务机构应加强管理、财务公开、确保开支合理。积极发挥慈善总会在养老服务业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领导,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民政、财政、地税、国税、国土、发改、建设、经贸、人防、水务、卫生、人事劳动、林业、供电、广电、电信、慈善总会、工商、残联、公安、司法、法院、总工会、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养老服务业领导小组。

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列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服务意识、强化业务指导、改进服务方式,全面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养老机构的建筑设施、卫生条件、质量标准、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负责受理社会对养老服务机构投诉、举报的查处;负责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年检、年审;建立财政补助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建立依法监管制度,确保依法规范经营。

篇3

论文关键词:居家养老 社会保障 社区 养护员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制颇为重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途径,于2002年9月首创“居家养老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纽约时报、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居家养老院”的情况。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日本养老问题专家多次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民政部领导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一、居家养老的概况

居家养老,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特指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和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偿的各种长期服务的养老方式。大连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社区老人经济条件和养护员岗位的需求,分为A、B、c、D四个档次。A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3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龄(80岁左右)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人);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类:每户每月享受的政府养护补贴2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人;双亲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内(含1000元)、单亲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内(含6OO元)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下肢瘫痪等重大疾病由医院出具证明),如其子女是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可以作为养护员选用,但必须经过街道、居委会人户调查,情况属实,由居委会张榜公布3天,如无异议,可享受政府补贴。C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100元,条件是在享受B类条件以外的社会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业人员且同时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类:居住在本地,经济条件较好,需要此项服务的自费老人。居家养老审批时间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将申报者的户籍、工资、医院证明等相关材料各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套)报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审批。

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现有六十岁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辖区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户。通过调查发现,全街道共有47户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顾,有的是孤老户,有的是子女下岗、失业无力赡养户。以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时间不固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外随着退休职工纳人街道管理,社区干部愈加繁忙,很难长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虽根据“星光计划”要求,在对老人服务上,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了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对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仍未解决。同时,街道有许多下岗职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困难,长期在家,靠低保金过日子,生活十分坚苦,而下岗女工都是料理家务能手,加上老人的特点是恋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将这两个弱势群体结合起来,先将下岗女工培训成养护员,再利用社区慈善会所得捐赠支付养护员工资,这样既解决了照顾扶养老人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开创出一条不设围墙的家庭养老模式。

由于居家养老费用低、服务周到、家庭氛围浓、适合老人生活习惯、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到各层次老人欢迎,居家养老迅速发展起来,由最初的13户17人发展到现在的77户118人,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沙河口区在全区16个街道推行这一做法,目前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2003年居家养老院获得区长特别奖,目前此项措施已在大连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养老的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沙河口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沙区居家养老事业健康、适度、有序的发展,特设立以下机构。

第一,沙河口区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行业审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养老人员的审批,把居家养老院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重点指导、服务、管理范围。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长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院长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科长兼任。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措施的实施,人户摸底调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居家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募集慈善资金等。

第三,社区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兼任,主要职责是:调查、采集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上报社区需要增加的养护对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见,改进服务;负责养护员的管理、业务学习、考核和业务讲评;为有家庭养老需求的老人选派养护员;负责居家养老院的设施建设与维护;传达部署养老院工作任务。

第四,居家养老院。每个居家养老院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养护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爱心奉献,热情服务;必须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和老人谈心,带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会请假,居委会派人接替,养护员每日填写日记和家庭财务收支帐;经求老人意见,居委会月考核、季评议,如果老人不满意可提出更换养护员。

第五,社区医院。社区为每户居家养老院选派家庭医生,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每周一次为老人体检并做好记录,为每个老人发放一个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费就诊;定期对养护员进行日常护理培训和老年人常见病例护理以及各种急救常识的培训。

第六,监督员。监督员由街道老龄委、退管站和部分老党员组成,负责养老院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对养护员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征求养护对象意见,及时提出有利于养老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三、居家养老的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方面趋于完善,目前正向“六化”方向发展。即管理规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1.管理规范化。养老事业水平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居家养老院从创建到现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居家养老院的发展,市、区政府出台了《大连市家居养老院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行社区居家养老院建设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即“十五”期间,沙区要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规范的居家养老院管理机构,确保生活需照料的三无老人、享受低保的老人,全部纳人居家养老院福利服务养老范围,满足社会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提供有偿、低偿的养老服务;各街道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须具备“9有”,社区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合同文本、统一体检、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建立养护员考勤、考核、评议、奖励制度,使居家养老院在管理体制、用人制度、补贴标准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

2.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制约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随着居家养老规模的日益扩大,供养对象的增多,支付养护员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培训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资金不足、来源渠道不稳定等问题凸现出来,必然制约、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发展居家养老的资金应建立多元的筹措和运行机制,具体的方法是: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沙区政府为每个街道下拨居家养老院开办事业费,对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区政府每月资助300元养护费,低收人老人每月补助200元,社会老人人均月收人低于1200元的月资助1120元。区政府年出资十万元用于养护员公益岗位工资和培训,每年市民政局发行1-2次专为居家养老筹集资金的社会福利彩票,所得资金款项用于居家养老费用。沙河口区成立慈善总会,各街道成立慈善办事处,动员社会力量向海内外募集款项,对捐助额4千元以上的单位、个人可给予一年“冠名权”,长期包户捐助可予以永久“冠名权”,对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可授予荣誉称号。

3.运行市场化。居家养老事业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发展,在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其中享受资助的“三无老人”仅41户,其余全部自费。目前,全市已发展自费户500多户,养护费每月300-1300元不等。沙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政府对居家养老的老人资助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发展自费户,未来居家养老市场潜力非常大,不仅适合“独居”、“空巢”老人,而且适合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这种方式使双职工子女白天安心工作,免去其后顾之忧,晚上同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又可以节省子女去养老院探视的时间,费用适中,因而受到不同层次老人的欢迎。

4.服务方式多样化。目前居家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是老人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其发展还要满足老人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据不同老人特殊需求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比如根据老人兴趣、爱好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健康老人提供室内外活动场所,社区医院为低收人老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为老人提供小时服务、单项服务、日托、相谈等服务。中山公园街道还联办了“夕阳红”养护院,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和针对临终老人的“临终关怀”。

5.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居家养老服务是新的“银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劳动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优先在公共服务社及辖区失业人员中培训养护员,逐步建立职业资格和职称序列等级管理制度,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沙区中山公园街道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医护理学院联合办学,建立了中山公园居家养老培训基地,利用高校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常年开设家庭护理、老年心理、老年常见病防治和急救知识、养护员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请专家教授讲课,建立标准化题库,使养护员培训正规化。市劳动局为居家养老院设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并逐步建立养护员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未来的养护员的工资依职称和服务质量而定。中山公园街道目前已培训253名养护员,184位已走上养老护理岗位,并且和市内各军队干休所达成协议,派出养护员40多名。

6.服务对象公众化。居家养老院在确保国家供养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无子女享受“低保”老人需求的同时,为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自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做大做强“银发产业”,即解决了老人的需求,又解决大量失业人员就业。

四、发展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

1、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中国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实现保障,这已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老人多,子女少,4个老人2个孩子照顾,压力大;二是社会服务提供的家庭保姆和小时工虽可解决老年家庭服务的部分问题,但服务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三是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对急剧增加的老人来说怀水车薪;四是私人养老院收费较高,管理不到位。而居家养老是一种更普遍、广泛的养老方式,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其覆盖面不仅包括“三无”老人,而且包括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人,甚至可以惠及到广大城乡的全体老人。

篇4

(一)在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上迈出新步伐。继续将社会救助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深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规范最低生活保障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适时调整低保标准,逐步缩小农村和城镇低保标准的差距,低保家庭人均月补差额一般不少于40元。健全医疗救助制度,按不低于人均3元的标准安排医疗救助专项资金,降低救助门槛,扩大救助范围,加大救助力度,增强医疗救助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启动城乡低保和困难对象白内障复明工程。加快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进程,按市政府“三年计划二年半完成”的要求,上半年力争完成600户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全面完成三年改造目标任务。巩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成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85%以上,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稳定在90%以上;完善福利院、敬老院管理制度,为供养对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探索经常性实物捐赠活动的新方法,推动捐赠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完善分层救助与分类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各区、县(市)进一步完善“三级救助圈”制度,并探索分类救助的具体办法,使救助政策基本覆盖全部困难群众和群众的各类困难。把26项优惠政策的享受范围扩大到市区农村低保家庭。落实市区征地农转非劳动年龄段以上人员的生活补贴政策,认真做好生活补贴发放工作。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加强慈善网络建设,加大慈善救助力度。

(二)在深化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上收到新成效。继续巩固提高城市社区建设水平,高度重视“城中村”的新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做好全市社区组织首次统一换届选举的准备和试点工作,扩大社区直选范围;积极推行社区民情恳谈会等四会制度;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努力减轻社区负担。加强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经费、设施和资产的管理;认真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在社区工作者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做好30万企业退休人员的社区化管理服务工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便民利民、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区服务,积极培育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完善社区服务业登记管理制度,落实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加强“96345”市民服务呼叫信息中心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继续开展“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活动”和读书活动。深化社区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155个“撤村建居”社区和乡镇社区的组织体系,加强社区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开展“村务公开示范村”、“村务公开示范乡镇”和“村民自治模范县(市、区)”的创建工作;会同市有关部门开展“民主法制村(社区)”创建活动;选择部分村开展以健全公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化管理试点工作;切实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在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上争取新成绩。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为载体,深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努力实现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推进优抚对象基本权益的全面落实,做好出台《杭州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指导督促各县(市)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标准。巩固退役士兵安置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加大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就业服务的工作力度,继续提高转业士官自谋职业补助金标准,城镇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自谋职业率分别达到95%和40%以上。

(四)在发展老龄和社会福利事业上取得新突破。围绕杭州打造“长寿之城”的目标,加快推进居家为主、依托社区、机构补充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推动老龄工作深入开展,继续推进城市社区老龄工作“3587”工程和农村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农村“星光老年之家”(星级老年活动室)建设活动。加大老年福利机构建设力度,办好政府主办的福利院,按照在“*”期间建设一个大型福利院的目标,做好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市儿童福利院迁建工程建设。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制定我市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优惠政策,探索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发展新途径。大力推广居家养老,做好有关城区、单位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点)的试点工作;通过社区服务业扶持政策,促进社区为老服务的发展。

篇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和市安委办《关于深入推进我市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意见》要求,继续推进我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现就2014年安全社区“安全港湾”建设提出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典型引路,开展安全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全面建设“四区四高地”的重要载体。各有关单位要从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安全社区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开展创建活动,确保我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新实效。

二、工作目标

1.根据市安委办《关于深入推进我市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意见》,《市安全社区评定标准》,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2.2014年,至少有一个街道成功创建省级安全社区,至少有两个街道申报完成市级安全社区。

三、工作分工

(一)区安委办(区安监局)

1.拟定完成《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规划》。规划今后3年区安全社区建设,提出3年内至少有一个街道建成国家级安全社区并达到国际安全社区水平,全区所有街道达到市级以上安全社区建设水平的总目标。同时,在国家安全社区创建标准的框架范围内,对安全社区建设体制机制、人员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品牌等任务提出子目标。

2.做好全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中小企业安全促进项目的指导。安全文化宣传及安全品牌建设,按照市安委办要求拟定居民社区安全展示馆建设标准。建立居民安全社区认知程度及安全意识调查机制。

3.安全文化展示馆实事工程建设。一是按照市安监局的要求,以沧浪街道桂花社区安全文化展示馆建设为标准,在今年上半年制定完成市居民社区安全展示馆建设标准。二是落实区内安全文化展示馆的建设。选定好安全文化展示馆地址,联系有关公司,制定预算方案,选定灭火模拟操作设备、火灾逃生模拟设备、个人急救模拟操作设备,并落实设备的安装维护、使用教学等工作。力争在今年完成3个安全文化展示馆的建设。在展示馆建设完成后,要做好广泛宣传,落实启动仪式,定期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参与到安全展示馆内各栏目的活动中。每季度组织一次安全文化展示馆安全主题活动,以4月份职业病防治宣传周、5月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11月“11.9”消防日等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

4.根据市安监局的安排,组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人员参加省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社区建设培训。在今年6月之前,编制安全社区建设标准汇编,购买安全社区创建指南等书籍下发至街道,组织创建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对国家、省、市安全社区建设标准作详细的解读,提升创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基本能力。

5.邀请国家、省安全社区创建专家对我区安全社区建设进行长期指导,举办1-2次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培训,参与培训人员要涵盖街道分管领导、安全员等,进一步增强我区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化程度。

6.组织一支安全文化宣传队伍,进街道、进企业、进社区,就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技术知识等进行宣讲。由安监局牵头,每个处室各派一名年轻同志负责本处室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宣传、办公室负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监管处负责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危害,综合处负责居民安全防火、火灾安全教育等综合性安全知识、监察大队负责中小企业安全、安全标准化,每个季度,每个处室开展宣讲活动1-2次。

(二)各有关部门

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从“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履行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指导街道开展本行业领域安全促进项目。2014年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并在今后每年逐步推广至全区各个部门。

拟将住建和市容市政局、平江、沧浪、金阊消防大队作为2014年部门安全促进项目试点。

1.住建和市容市政局

按照自身职能,在区内建筑工地开展建筑安全促进项目,梳理全区在建工地名称、数量、地址、承建公司、转分包状况等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对区管建筑工地、老新村改造工地开展安全检查、广泛宣传建筑安全,督促工地组织安全培训、建筑事故警示教育,积极联系市住建局开展燃气安全促进项目,提升燃气安全管理水平。

2.平江、沧浪、金阊消防大队

按照自身消防宣传工作要求,分别开展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居民消防安全服务、应急自救逃生技能演练等活动。协同街道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居民消防安全服务、应急自救逃生技能演练每季度不少于1次。同时,结合专项整治活动,在德合小商品市场、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机电五金城等市场开展市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提升市场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3.其他各部门

(1)结合自身职能,积极支持条线单位参与街道创建安全社区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工作项目、品牌,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现联动、对接和资源共享。

(2)结合自身职能,将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居家、老年人、儿童、学校、公共场所、体育运动、涉水、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相互结合。保障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有效开展。

(三)各街道

1.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区域特色,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按照市安全社区创建标准,充分整合各条线工作,完善安全社区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社区建设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社区建设有关制度,实施安全促进示范项目。

2.按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要求,配齐专职安全员。其中,各街道应充实安全社区建设人员队伍,做到街道层面至少选定1-2人从事安全社区建设,每个社区至少选定1人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结合属地网格化网络,初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管理机制。

3.已全面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街道以省级安全社区建设为目标,继续落实建设工作。抓特色项目建设。结合辖区安全特点,在安全生产、消防、交通、老年人、青少年等多个领域开展安全社区促进项目,有条件的要积极探索安全文化展示馆建设,促进安全文化广泛传播。

四、方法要求

1.制定工作方案。各街道应对照《市安全社区评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评,分析存在问题。各街道根据自评结果,按照标准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将自评结果、实施方案于4月16日之前报区安委办备案。

2.开展宣传动员。各街道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行广泛动员,讲清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安全社区创建理念和标准,动员社区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并按照标准要求,落实好一次安全社区创建启动仪式。

3.建立组织机构。各街道组建由主要领导负责的,安全生产、卫生、公安(消防、交巡警、治安)、民政、住建等条线为成员的安全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不少于9人,部门不少于3个。建立情况于4月30日前报区安委办备案(以红头文件形式报备,列入目标责任考核)。

4.健全各项制度。各街道应在原有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安全社区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员职责制度、辖区小区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巡视检查制度、居民安全公约、事故与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应急救援制度、事故与伤害记录和安全社区创建档案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切实开展工作,保障制度有效落实。

5.开展调查摸底。各街道应在宣传动员基础上,对本辖区内所有社区安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社区安全基本情况,特别是要摸清控保建筑、古旧民宅、群租房等火灾隐患易发地点以及孤寡老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基本情况。建立社区安全基本情况档案,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6.优化活动载体。各街道应在社区道路、楼道等居民日常活动的适当场所建立固定的社区安全知识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立相对固定的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场所,以课堂培训、文体、互动、演练、知识竞赛、发放宣传品等形式对居民进行安全教育,每半年不少于1次。

7.整合各类资源。区安委办、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应积极联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特别是要利用好当前各条线工作中的各种品牌,融合交通、消防、工作场所、居家、老年人、儿童、学校、公共场所、体育运动、涉水、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等领域的相关安全知识进行宣传与教育,开展至少6个安全促进项目,全面营造安全社区创建的良好文化氛围。

8.强化隐患排查。各街道应当积极在社区开展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隐患排查活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排查用电用气安全、房屋居住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公共场所安全、防灾减灾、环境安全与特种设备等方面的事故隐患。严格执行安全检查计划,全面、综合性安全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检查要落实带队领导、检查人员、被检查场所人员“三签字”要求,留有台账资料。

篇6

智能建筑主要指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化的人性化建筑环境,在这种建筑环境中,用户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智能化工具实现建筑物功能的转化。智能建筑不仅集聚了当今科学技术的精华,其技术基础主要包括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智能建筑核心优势在于节能,这也是世界性的大潮流与大趋势,同时也是当前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更是当前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点与热点。智能建筑的内涵精华在于其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凸显了智能建筑的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发展等特点,这些特点也更好地实现智能建筑的资源共享。

2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智能建筑最初起源于西方,其开拓了新型的建筑设计方式。随着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其设计风格逐渐流传到中国,在中国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智能建筑最先出现在国外投资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与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虽然智能建筑的普及率不够高,但是吸引了众多建筑设计师的关注,而且一些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学者专家积极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建筑设计有效地推动了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1995年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与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时,智能建筑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而且其划分标准逐渐演变成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与施工三级结构,这三中结构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对于智能建筑而言,其最开始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然后需要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设计的潜力,而且在这种潜力的背后能否进行有效的施工。这种三级结构通过合理的方式推动了当前智能建筑的逐步发展。智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房地产行业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并且一些房地产商已经意识到智能建筑的潜在价值。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批量进行智能建筑开发,并将建筑开发区域拓展到西部,同时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建筑设计师与施工队伍,在这背后也潜存着一些隐患。为了避免智能建筑的非法发展,国家建筑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智能建筑的不合理发展,这种不合理发展的规范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其质量标准。

3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建筑的发展影响当前正处在信息时代,智能建筑会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前景广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建筑的发展格局。同时,国际社会合作与互融的趋势明显,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日益深刻,这将会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模式与管理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以往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未来的建筑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改变智能建筑的体系结构在信息技术全面发展以前,智能建筑的设计仅仅局限于传统建筑的优势功能,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功能将倾向多元功能的开发,将建筑的居住功能向纵深方向拓展,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智能操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的改变不是体现在量的累积上,而是一种结构的革新,这种革新更多体现在内涵的改变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智能建筑的内在功能具备了机器人的实际操作程序,甚至超越了智能机器人的操作水平,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能够体验到效率高、舒适性强。(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在智能建筑未有得到发展的时候,建筑管理制度倾向于市场化,以房地产市场的行情来调整管理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的高速发展迫切改变当前的管理方式,而且这种管理需要从体制上进行革新,改变以往束缚智能建筑发展的规章制度,真正将智能建筑的发展推向市场,使智能建筑的发展适应不同的市场信号,实现智能建筑的良性发展。同时,国家对智能建筑的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因素的注入,根据智能建筑的发展情况,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方式,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3)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促进人们对智能建筑服务模式的探究在智能建筑发展的初期,人们的建筑设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设计模式上,伴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设计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能够促进当前智能建筑的发展,而且还能改变智能建筑的服务模式,以往智能建筑的服务模式仅仅依靠物业服务,而现在更加倾向于智能化的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服务效率,而且还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

3.2智能建筑未来的演变进程伴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智能建筑的认识更加具体,下面就其具体类型发展趋势进行介绍。(1)智能化办公楼随着行政办公效率的提升,行政办公空间日益缩减,智能建筑在此类建筑上的发展趋势较小,其所占比例为3%。但是智能化办公楼对智能化的要求较其他类型的建筑物标准较高。根据以往相关研究,智能化办公楼不仅能够改善办公环境,还能提高工作效率,而办公效率的提升也能够促进智能化建筑的发展。(2)智能化医院智能化医院更加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这得力于计算机的诊断与处理功能存在较大的潜力,这种潜力能够迅速提高信息储存容量与运算顺序。根据相关研究,计算机在开方、医疗、远程会诊等方面具有较快的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医学手术的涉及面较广,其中包括医学研究与医学教育等。医院智能化功能能够带动以医院为代表的智能化建筑的发展。(3)智能化学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学校多数采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教学手段,这些都是智能化学校最原始的模型,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手段更加倾向于智能化,而且智能化教学能够发掘优势潜力,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拓展。由于信息化水平较高,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较高,其更易采用智能化的操作手段进行实际演练。在一些智能化学校存在一种虚拟学校,是一种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全程教学,其中包括在线布置作业、批改答卷、讨论教学、公布教学计划等。(4)智能化公寓智能化公寓是指将住宅中各种通信设施与实际的运用功能进行较好的链接,这些链接可以与智能化公寓进行互动,实现公寓各种功能的展现。智能化公寓能够为人们的起居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社会的创意生活。在表1中可以看出智能化公寓未来的发展趋势较好,其所占的比例最高,这充分说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前景广阔,与之对应的房地产行业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4结论

篇7

一、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老龄化、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空巢老人和家庭小型化的比例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日趋突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活富裕、生命阳光”和谐新的重要体现,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市养老事业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我市老年人口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自主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层次多样化、服务方式社会化、服务队伍专业化,运行机制顺畅、服务品质优良、监督管理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老有善养”。

(三)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首先得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依照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积极拓展服务对象,适时、适度提高老年人整体养老福利水平。

坚持完善体系。始终坚持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公办养老与民办养老、城市养老与农村养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四个并举”,加快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坚持创新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事业和产业、个人和组织、有偿和志愿“四种关系”,勇于突破、不断创新,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坚持整合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整合资源,做到统筹兼顾,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同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主要目标。

到2012年底,全市完成敬老院整合及改造提升,形成12所区域性敬老院,每个敬老院床位最低不少于60张,新(扩)建敬老院床位不少于100张。

到2013年底,建立健全市、乡镇两级为老服务专门机构;城市社区及农村行政村全部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全市实现城乡居家养老全覆盖;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床位达到城区老年人口的4%以上;全市享受机构养老服务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3.3%以上。

到2015年底,全市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占全部床位数的比重力争达到50%。全市实现“9073”养老格局,即老年人口中,以社区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协助的自主居家养老占90%;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占7%;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的占3%。

二、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五)认真规划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布局。按照养老体系建设的方针,结合我市老年人口发展速度和养老服务需求状况,依照功能定位和医疗介入程度的不同,适时编制切实可行、具有前瞻性的市、镇二级近期、中长期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实现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的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功能分类。积极鼓励发展一般照顾型、护理照顾型养老服务机构以及老年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医院。

(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用地用房保障。在符合规划的基础上,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安排相应的用地指标,保障用于本市老年人养老的机构建设用地,对福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对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采取招拍挂出让或租赁方式供地,按工业项目用地前期报批的相关程序操作。要因地制宜,充分盘活村、社区闲置房屋资源优先用于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保障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开展。

(七)推进区域性敬老院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机构整合提升的实施意见》(富政办〔2010〕84号),通过改扩建工程,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被撤并乡镇的敬老院原则上保留现有床位,用于当地养老服务,允许所在乡镇政府以公建民营形式出租给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事业。

(八)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扶持。

1.对养老服务机构实施税费减免政策。

(1)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燃料、燃气、热汽)等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其中燃气配套费按现行收费标准的三分之二收取)。

(2)免收养老服务机构电话、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减半收取养老服务机构通信费(国内固定电话)、视听费、数字电视机顶盒购置费。

(3)减半收取养老服务机构工程定额测定费、白蚁防治费、绿化费、供水工程建设资金、城镇垃圾处理费。

(4)免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企业所得税。对养老院类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免征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养老服务机构缴纳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予以减免。

(5)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市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个人向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捐赠,通过慈善总会等机构的,可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予以全额扣除。

2.对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财政补助。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的补助。经核定批准投入使用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用房自建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50张(含)以上,每张养老床位给予一次性3000元补助。床位数50张以内的,每张养老床位给予一次性1500元补助。租用养老用房且租期5年(含)以上的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50张(含)以上的,分5年给予补助,每年每张床位给予500元补助,床位数在50张以内的和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分5年补助,每年每张床位给予300元补助。

3.加大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接收入住五保、低保、高龄、重度残疾等特殊困难老人的补助。对接收本市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入住的,在供养资金和生活救助款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寄养补助。对接收本市低保、重度残疾老人、高龄老人入住的,在生活救助和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每月75元的寄养补助。对接收本市其他老人入住的,给予每人每月25元的寄养补助。

4.降低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准入门槛。筹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注册资金为每张床位不低于2000元,总注册资金不低于10万元。

5.加大对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公助力度。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扣除办院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院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6.完善与养老服务事业紧密关联的社会保险制度。支持商业保险公司推出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集中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参加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老年意外伤害保险,由市财政按保险金额的1/3给予补助。

7.建立养老服务建设基金。由市、镇二级财政、福利彩票公益金、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积累资金按一定比例出资建立养老服务建设基金,交银行托管,主要用于帮助解决用房自建的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创办初期的资金困难,对其额度不超过总投资30%的贷款给予3年银行贷款利息补助。鼓励企业对养老服务建设基金进行捐赠,对捐赠企业,其捐赠资金按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给予税前扣除。

三、规范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管理和监督工作

(九)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国办养老机构事业单位管理审批工作,敬老院要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的管理模式,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有关工作。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应取得民政部门开业许可,并通过民非登记或工商登记,对30张床位以下的社区托老所、养老机构采取社区服务业登记,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开展年检年审工作。

(十)规范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价格定价机制。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收费标准按照补偿成本的原则确定,并逐步与市场接轨。具体标准由市发改部门核准,财政、民政部门备案。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应开展自主经营,其收费标准应按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收费实行政府调价制,原则上应制定适用于本市老年人住养的收费标准,制定标准应由市民政部门参与,市发改部门核准;营利性养老机构其收费标准可根据设施条件、服务项目等自主定价,并报市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备案。

(十一)建立健全养老服务需求评估体系。为保证社会福利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逐步建立国办养老服务机构入住对象评估准入机制,所有政府资助的养老项目和补助对象均须进行服务质量和养老需求评估,根据评估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国办养老服务机构原则上为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对经评估暂不符合享受国办养老服务机构入住条件的老年人,根据评估状况提供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和其他机构养老服务。

(十二)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的监督管理。

1.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市民政部门建立和实施养老服务机构认证、评级、年检制度,监督养老服务机构落实设置标准、服务规范、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尤其是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及服务费用收支情况的日常监督和年度检查,实现机构的合理布局、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积极推行养老服务机构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对通过认证的养老服务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

2.鼓励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的,暂不征收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企业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用地和房产,由市民政、建设、国土、规划、消防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批,审批通过后按市政府有关规定变更使用功能;租用非民用房,改造后用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应先报市民政、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备案,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房屋,5年内可暂不予办理土地和房产功能变更手续,满5年后继续用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可由产权人按有关规定办理使用功能变更手续。

3.加强批后监管。严禁以办养老服务机构为名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严禁改变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性质;严禁擅自改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设施的用途;严禁出售、出借养老服务设施;严禁在养老服务场所开展与养老服务无关的其他业务。对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市规划、建设、国土、民政等部门依法给予严肃查处,各级财政收回各项补助资金,并由相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稳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十三)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改善居家老年人生活环境,满足居家老年人生活需求,切实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在保障全市城乡居家养老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社区托老、老年食堂、居家服务等功能多样的社会化服务,并逐步从政府主导推进为主向社会参与社会化管理为主转变。

(十四)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中介组织、家庭服务行业,在取得社区服务业执业资格后,给予相应的奖励补助。

(十五)保障“星光老年之家”正常运行。“星光老年之家”是实施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之一,应切实加大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力度,对具备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体活动、教育学习等基本养老功能的“星光老年之家”进行整合,增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牌子,给予开展养老服务工作日常运行经费的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杭州市标准。

五、培育创新养老产业和探索养老新模式

(十六)积极支持和鼓励市场参与老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促进养老市场的完善和繁荣,通过老年产业和养老基地建设,促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制造、服务、旅游、医疗、保健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引导企业开发、生产和经营老年产品,重点开发老年人及其家庭、养老服务机构迫切需要的老年护理用品、康复用品和自助用品。鼓励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开发老年旅游和养老市场,打造优质品牌,满足迅速增长的老年旅游和养老需求。

在立足服务本市老年人的基础上,结合运动休闲之城的特色定位,依托当前“大杭州”的城市发展战略,利用杭州城市郊区公交一体化和农家乐发展的有利时机,吸引异地养老、养老疗养和养老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养老产业基地。

(十七)加强国办养老服务机构体制改革与创新。要加快推进国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通过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绩效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在重点解决特定对象养老需求的基础上,国办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养老服务,从单纯的供养向生活照料、医疗、教育、娱乐、康复等一体化经营模式转变,实现“以院养院”,减轻政府负担。巩固提高国办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国办养老服务机构中,除福利性、示范性、指导性机构外,其余机构及服务设施经营权可以通过承包、租赁、委托经营、合营、参股以及出让等方式转给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以及外资等社会经营者,由其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十八)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1.积极探索“以房养老”。积极探索城乡居民通过以房换养、租房入院养老、合居共住养老、房产置换等各类以房养老新模式,开发养老资源。

2.鼓励发展基地养老。采取“城乡联动”的方式,支持乡镇(街道)兴建养老基地,积极探索以房养老与基地养老、旅游养老、休闲养老、候鸟式养老有效结合,吸引老年人自愿入住,打造“养老天堂”。

3.鼓励农村发展家庭旅馆式养老。支持农民利用其拥有的集体土地,兴办家庭旅馆式养老服务机构(托老所),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探索发展农宅地养老,允许农村宅基地、空余土地、闲置房屋等,在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用于养老设施建设。

六、建设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

(十九)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和人员的管理。市级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要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对全市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和人员的管理、服务。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要开设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城乡以社区(行政村)为单位,配备社工或公益性岗位的专职或兼职管理员。

(二十)鼓励以市场化方式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市场化服务未覆盖到的范围,由村(社区)聘用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担任助老员,为享受政府补助的对象提供上门养老服务,助老员纳入社区公益岗位。养老服务机构安排本市户籍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的,按规定享受有关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再就业扶持政策。市民政、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做好对上述就业困难人员参与养老服务的培训工作,并按规定列支相关费用。

(二十一)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推行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和居家养老服务助老员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鼓励辖区内大专院校及职高、职业技术学校设置养老护理专业,开展委培业务,借助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到2015年90%以上的护理员(助老员)实现持证上岗。

(二十二)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将养老服务业单列特殊服务行业,将养老护理人员单列服务工种。市民政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性,研究制定国办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报酬核算办法和自然增长机制,其身份可参照社区工作人员身份。对在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工作的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参照社区公益岗位给予综合补贴。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对取得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护理员(助老员),每月工资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6、1.4、1.3倍(不包括各类保险和公积金)。

(二十三)鼓励志愿者参与为老服务。重视发展和壮大各类志愿者服务组织,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开展志愿者与被服务老人的结对服务和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的互助精神,鼓励开展“银龄互助”活动。

七、工作保障和工作要求

(二十四)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乡镇(街道)财政根据工作需要保障配套资金的落实,福利彩票公益金按规定优先用于养老事业,并辅之以社会募集资金。资金预算由负责养老服务机构主要负责部门市民政局(老龄办)根据项目实施计划提出下年度预算;市发改局、财政局分别做好资金审核、落实保障工作。

(二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主要负责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工作的协调。各成员单位应根据自身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篇8

最新公司人事上半年工作总结2021

一年,也过去了一半,回头看上半年,有很多的事情做好了,也是有一些事情还没有完成,作为人事,我也是清楚,尽责的做好本职的工作是非常的重要,同时我也是在上半年进行了一个提升,去让自己学习,为做好工作而付出了努力,也是有了一些小成绩,在此也是个人来总结下上半年人事的工作。

工作里头,也是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有一些工作上面的改变,在家期间,也是做了一些工作,改变了工作的方法,为了招聘,我也是利用视频的方式和应聘者来面试,同时和公司的同事去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且和街道办事的人员积极的去做好了配合,为复工而做好一个前期的准备,回到公司之后,无论是登记,疫情的防控,每日测量体温,分发口罩,做好心理的一些沟通工作,我也是尽责去做,每日的忙碌也是让我很是充实的度过,招聘方面,也是做好安全,确保招聘的人员进入公司不会是感染的,或者影响到公司同事们的安全,为此我也是做了挺多的工作,了解清楚应聘者的情况,半年下来,大家也是健康的度过,做好了防控,同时公司的人事工作也是尽责做好了,当然也是有一些事情的确不容易完成,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招聘也是很难进行下去,部门的要求有,又是有安全方面的顾虑,所以一些岗位上半年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手,不过我也是不会放弃,会继续的努力,争取早日把这个工作做好。

居家云办公的日子,除了日常工作,我也是不断的反思自己,去看书学习,我不想自己的工作是止步不前的,必须要有一个提升,我也是意识到自己要作出改变,而且这个疫情期间的停滞其实也是给予了自己去停下来学习的机会,毕竟日常的工作是比较的忙碌,也是没有太多时间去好好的看书,去让自己回顾以往工作的,人事的工作看起来比较的杂,多,但是其实自己总结之后,理顺了,清楚哪些更加重要,哪些先去做,也是可以让自己好好的去处理,进而提升效率,更明白自己的工作该如何开展会好一些,一些习惯之前是自己还做的不够好的,我也是去改变,慢慢的,我也是变得比之前更出色了,当然问题还是会有,不断的也是在出现,但解决了一个,我也是变得更好,会在下半年的人事里头做的更好才行。

最新公司人事上半年工作总结2021

20xx年x月,我有幸进入公司独立优化部门负责人事行政工作,在那里感谢领导对我的精心培养,给予我工作上的支持。我将更加认真的对待20xx下半年的工作。目前所负责工作范围涉及部门各份数据分析与新闻源外推效果跟踪。以下总结了工作的几个方面及以后的工作计划。

人事行政工作复杂,目前部门已配备了各种管理表,有员工纪律跟踪表、各组组员项目分配表、奖金分配表、月份就诊表、转正试题表、员工面试、入职、转正、离职表、从人员招聘至任用,根据各组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地招聘员工,配备到各岗位。较好完成各组人员的入职、离职、调岗等人事审批工作;规范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作出补齐;确定员工劳动合同签定人数,配合人事部工作事宜。对办公室日常纪律管理,不定期通知宣传消防知识并做好办公室管理工作;对办公室清洁卫生,安全进行巡查;跟踪后勤安排员工人住宿,关注员工宿舍卫生安全等状况;排解员工之间的人和事矛盾。

一、对优化部门就诊各数据分析

在优化就诊表优化效果统计表进行跟踪发现问题进行周与周的比较和本月与上个月的比较从中找出原因,并进行跟优化工程师对接一齐分析问题的所在处。做好每个周的新闻源外推效果跟踪的统计以极新闻源的就诊比较,从中检查看那个平台就诊人数比较多,用心告诉他们作出改整。

二、对于20xx年下半年需加强的方面

负责部门的人事行政工作、协调方面还有所的欠缺,对部门工作状况,人员纪律的检查力度待提高;用心对公司企业文化及工作氛围的建设;员工培训机制的待完善和加强;应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逐步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过渡;我将在20xx年下半年继续完善公司制度,个性是在日常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修订和完善奖惩规定,激励机制等制度。

三、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

强化管理制度的培训,便于在实际工作的正常操作,需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培训计划,使培训工作能起到切实的效果;协助各部门工作,加强与员工沟通,加强团结,迅速营造良好办公环境;加强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渡。

篇9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一、实行“政府购买”的运营机制

先进的运营机制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同和北斗星都是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的,但是政府并没有采取“政府直接经营”的方式,而是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按照政府出资,社工机构提供服务,百姓受益的方式完成运营过程。同时,为了保障服务质量,政府有专人负责社工机构的定期考察,服务跟进,实现社区资源的聚集和优化,让市民享受优质的社会服务。

二、探索“依托街道”的运营模式

2011年7月23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发文《关于全面推进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意见》,文件要求加快构建和完善广州市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开展以街道、社区为单位的社会服务。大同和北斗星以此为契机,共依托广州市19个街道1个社区成立了多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美沙酮社区门诊等多个子机构。这种“机构依托街道”的模式能够集中街道居民,利用社区优势,方便服务市民。

三、实现“持证上岗”的专业理念

广州市社会工作者必须“持证上岗”,所谓“证”,是指“助理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不只“持证上岗”,还有“凭证领薪”,是指根据社会工作者资格证的不同级别领取薪酬,不同级别的社会工作师的工资标准是不同的,如员工级的社会工作人员指导薪酬为3000元,而助理级的大致分为两级:一级为3500元,一级为4000元。这种“持证上岗”的制度能够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团队专业素质,促使工作人员提高自身修养。

四、建立“统一与灵活共存”的环境管理

通过对北斗星天园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③的探访,我们注意到北斗星不论在场地布置、员工着装,还是空间设计,甚至机构的PPT模板都有统一部署和规范。他们的环境设计采用橙色、绿色为主色调,色彩明快,清新活泼,符合机构服务具有亲和力的特点。大同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在充分利用空间,将机构的风采不遗余力地展示给所有服务对象。由于海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④面积相较于其他中心较小,工作人员将天花板都作为项目宣传之用,使服务对象对中心的项目一目了然,宣传效果十分明显。

大同和北斗星对于环境管理的共同点有三个:一是“口号上墙”。“口号上墙”是指机构将服务宗旨、服务项目、机构目标、工作职责、团队展示等制作成宣传板,张贴上墙,时刻谨记团队的共同使命。二是巧妙利用卡纸。我们发现大同和北斗星的各个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都将色彩缤纷的卡纸运用到周围的环境中,如“请节约用电”等环保标语运用生动可爱的漫画方式加以展现,“12月第四周工作安排”也用卡纸剪贴而成,不仅环保,人们也更愿意接受。三是合理安排服务空间。大同和北斗星提供的服务包括长者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等多个项目,机构将空间合理安排,划分出专门的“长者乐园”“亲子乐园”“膳养乐园”“心灵乐园”等不同的功能区,方便多个区域同时工作,也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分别进行空间设计。

五、强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

大同和北斗星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非常规范的制度建设。实验室制度包括《实验室守则》和《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包括《办公室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包括《副总干事职责》《总干事职责》《部长职责》和《社工职责》等。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保证了机构项目的正常、高效运转,确保了服务品质,提高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六、对廊坊市社会工作机构的启发

社会工作是舶来品,进入中国大陆的时间不长,但是它依托社区开展综合服务的模式在当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显现出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在五年时间内发展壮大,逐步完善的经验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提供了建议,特别是针对廊坊市爱翼行社会工作服务社⑤(下文简称爱翼行)这一刚刚起步的社会工作机构,广州经验具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1.机制理念为先导

先进的机制和理念是服务的先导。大同的服务理念是“助人自助,公益和谐”,北斗星的机构愿景是致力于创办一个“有信念、有灵魂、有良知、有专业操守”的服务创新型社工组织。因此,社工机构本着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理念,按照受众的需求设置项目,提供服务,以服务对象的特征开展工作,建立服务效果导向的考评机制。

广州市“依托街道”的社会工作服务运作模式值得推广,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廊坊市的广阳区和安次区每个街道都在建或已经建成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一起步阶段,可以适当推广广州市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的服务模式。

社会工作者“持证上岗”的工作理念应该在廊坊市逐步普及并运用,鼓励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证,实现专业就业。同时推动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考核,实现社区工作人员“凭证上岗,按证领薪”。这一措施能够保证社区工作的专业性,也能够增加学生按专业就业的兴趣。

环境影响情绪,做好环境管理能够促进社会工作机构的顺利运行。无论大同还是北斗星,他们的每一个子项目,子中心都做到了合理安排空间。

爱翼行在成立之初面临一个困境:服务不被认同。此次广州之行,我们就此问题同社工进行探讨,他们的观点是:持之以恒,从义工做起。

2.服务内容是核心

服务项目丰富与否是机构吸引服务对象的核心。大同和北斗星的服务项目基本包含青少年服务、家庭服务、长者服务、残障服务和义工服务等。机构的服务内容全面,涵盖对象广泛。

机构推广特色服务,比如北斗星天园街的长者服务中“舌尖上的天园”这一服务,针对社区长者开展以家乡美食美为主线的聚会,让长者共聚及回顾生活乐事,项目从老人的需求出发,实现老人的共聚同乐,创造集体回忆。

美沙酮⑥社工项目是广州市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工介入美沙酮项目是专为海洛因吸食人士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深入辅导和提供戒毒及美沙酮维持治疗的知识。主要目标是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减少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比率。

大同龙洞街的长者服务分为“老有所爱,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个项目,老有所为的目的是提升自我,其中有一个子项目是长者义工队,这就将长者服务与义工建设联系在一起,老人既是服务对象,也是义工,一体两位,使老人找到自身的价值感。

3.专业依托为保障

机构背后高校资源的支持是机构运行的保证。正如大同得到广东工业大学的支持,北斗星得到华南农业大学的支持一样,爱翼行是依托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建立的社会工作机构。

比如,广东工业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是广州社会工作方面的“领头羊”。他们为促进专业发展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活动。其中,常规活动包括:第一,讲座。社工系不定期邀请在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讲座,丰富学生知识,开拓视野,并增加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以及社工技巧的深入研究,对社工实务以及相近学科有更多的认识。第二,社工沙龙。社工系不定期举行社工沙龙,指导学生的社会工作实践以及分享实践收获与感受等。第三,常规活动。社工系学生长期并经常性地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包括义工、义教、义演等。

学校的社会工作活动促进了专业发展,也促使高校同机构合作。但是机构并没有完全依附于高校资源,机构和高校是互依共存的关系。这种互依共存的关系体现在:第一,社会工作机构离不开高校。机构依托高校专业优势,吸纳高校培养的社工专业毕业生作为工作人员,实现团队高素质建设。同时,社会工作机构利用高校专业资源,为机构的社工开展定期培训。社会工作机构的理事、干事以及督导都来自于高校的专业教师,能够指导社工机构的专业化进程。第二,高校社工专业需要机构支持。大同和北斗星分别是广东工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社工专业毕业生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将四年的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

注释:

①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文简称大同),是广州市首家社工机构,创立于2008年6月,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专业资源,伴随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潮应运而生。

②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下文简称北斗星)于2008年9月成立,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致力于向广州市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组织和社区提供人性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③天园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天园街道办事处和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办的社区综合服务机构,旨在立足社区需要,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天园街十个社区所有居民提供涵盖家庭服务、青少年服务、长者服务、残疾人服务、义工、企业、学校等专业化、综合性、一站式的社会公益服务。

④海龙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2011年1月,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街道办事处为提升居民的幸福而特别举办的社会公益项目。该项目由海龙街道办事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中心交给广州市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运营,主要由专职社工为海龙街居民个人、家庭、群体、社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篇10

2014年3月,HOdo红豆在“2013年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评选中脱颖而出,并一举荣获“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及“江苏最具影响力商标”两大奖项。2011年4月,红豆摘得首届江苏品牌紫金奖・风云品牌和风云人物两项最高奖项。最让红豆人感到自豪的是,2010年6月红豆集团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首批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红豆也成为服装行业和江苏省唯一一家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其实,早在1997年,“红豆”商标就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批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由于对品牌的重视,目前集团拥有“红豆”、“千里马”两块驰名商标。

注重商标保护,提高品牌知名度

1983年,在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接手企业不久,凭着一个企业家的敏锐洞察力,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红豆这个饱含相思之情、富含民族文化的名字诞生了。1984年,周耀庭对“红豆”进行了注册,集团获得了第一个红豆注册商标,并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矢志打造国内第一文化品牌。

“红豆”商标一经启用,红豆产品立即走红国内外。港、澳、台同胞和海外游子被红豆唤起对家乡、亲故的眷恋,相托而购,馈赠成风。在东南亚,许多是吟着诗而来,喜购红豆衫而去。衫随诗传,诗随衫传,就这样红豆衫与“相思”诗一起走进人们的心灵,快速走红国内外。

截止目前,红豆在34大类商品和8大类服务性商标上注册,共申请注册商标1136件,已有注册证商标751件,又在54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商标注册,今年新申请商标337件。千里马商标也进行了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

随着红豆知名度、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假冒或是近似红豆商标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为此,红豆加强了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集团专门设立商标科,成立了打假办公室,专人负责打假工作,积极应对纠纷。安排专人管理商标事务,与工商部门密切配合,维护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维护商标合法权益。并且把打击假冒侵权引向更高层次。通过现场打假报道和跟踪报道,为深受假冒商品之害的消费者们提高识别真伪“红豆”产品的能力。

注重抓好商标管理,筑起商标保护防火墙。集团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构筑起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防火墙。近年来,在工商部门帮助下,给假冒“红豆”商标的侵权行为予以有力的打击。红豆集团依法维护品牌的形象,保护了红豆商标,也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商标战略见成效

集团坚持实施商标战略,通过品牌提升、卓越绩效提升,使集团从生产经营型向品牌扩张型企业转变,企业发展快速。

提升商标内涵。2005年,红豆集团为了加快国际化进程,对红豆商标进行革新,标志以音字母译HOdo为设计创意,不仅直观突显红豆企业形象创新求变的改革,更使红豆形象更具时尚感、更具国际性的完美诠释。

打造商标文化。红豆商标本身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红豆集团邀请著名策划团队出谋划策,率先在服装界提出打造中国主流生活方式,高调拉起富而不奢的新节俭主义大旗,并将红豆的品牌文化定位为“情”文化,充分挖掘品牌的文化内涵,将“情”文化层层提升。 2001年红豆开始连续举办了13届“红豆・七夕节”,倾力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亮出了“红豆”民族品牌的底蕴。红豆集团率先用民族文化来提升商标文化内涵,提升了企业在社会的诚信度和美誉度,这一创举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