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汇报范文

时间:2024-01-11 17:3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学习汇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学习汇报

篇1

一通过对该校学生周记的批改,让我们初步了解到了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对日常教学活动的看法。身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渴望家庭环境和谐,渴望学校教育对他们个性发展能够进一步支持。

二通过做实习班主任,参与中学的课外活动实践辅导,在该校实习期间,参加了该校的口才训练兴趣小组的辅导,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代中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渴望老师能够支持学生,并且启发他们进一步创新的心理需求。

三通过做中学语文课的代课老师,让我对中学教材新课标对培养中学生知识以及能力的要求有更加清晰地认识。通过试讲让我找到了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不足。同时,中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以及如何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技巧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四通过参加中学语文课教研组的研讨活动,跟中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从中也学到了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中年教师也对本人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传授了更加有效地办法。中年教师在会上也传授给我们如何把握新课标的教学力度,让我对教学事业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五以实习班主任的身份参与一节初三年级的班会。这次班会的题目是《我的生活目标》。通过这次班会,我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心理引导。在此次活动中,我也对当代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进行了鼓励。

六通过参与该校的语文教研组课时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成果的统计工作。让我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弱项。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语文“薄弱项”我实施了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案,并取得了显着的成绩。

七通过批改该校的校内模拟试卷,让我体会到了学生在语文试卷答题思维方式中的“短板”。

在开封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半个月实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掌握了实用的教学法。毕业以后,我将正式走向教学岗位。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感受到了我应该不断地提高个人的知识储备量才能适应中学教学。做为21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其次是传统道德的传播者,最主要的是我们是“授业解惑者”。做为授业者,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盲从者。

我做为青年教师,也是语文教学的储备军。我只有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技巧和教学技法才能够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当然这也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我已经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做为青年教师,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倡导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深入学生中间能够收获的种种启发。这也是教学相长给我的启迪。在与该校学生交往中,让我想到了有句诗歌说得好,“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青年教师付出了才能达到师生和谐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我受到的最大启迪是促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具体地说,那就是争取在短短地三年内,要在文学和语文教学领域作出成绩。理想付诸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我要取得更高的学历,发表更多的文章。让学生受益,教育领域的同行收益是我毕业后的最终目标。

最后,通过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不仅是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学生道德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作为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的基础,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为师生间的合作提供动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科学遵循合作学习的思想与方法,合理进行教学实践,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合作学习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显著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同时有效活跃课堂的气氛。不仅如此,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成绩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合作学习成为现代教育实践中影响最大、效果最好的教学模式之一。合作学习主要以小组合作为基本实现形式,通过师生间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由于合作学习能够又好又快地实现全部学生能力与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已经不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判定标准,而是被每个小组的综合成绩和平均水平所代替。

二、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价值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教师结合生物的学科性质,在合作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指导下,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知识的共同学习和成绩的共同提高,从而有效达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

首先,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将学习任务实现科学的分解,使每个学生实现学习的分工合作,将学生的个体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另外,由于初中生具有好胜心强的特点,因此通过每个小组间所构建良性的竞争关系,将学生的好胜心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第三,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间实现了互相交流与沟通,因此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树立尊重他人言论、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品质。这同时也实现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要求,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个性和集体的发展中实现科学的有机统一。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灵活的时间安排

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集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时间分配。一般而言,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于难度较高的知识,合作学习的次数为三次最佳,并且同时实现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结合。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准确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教学节奏。较快的教学节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运转速度,让每个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思维共振”;反之,较慢的教学节奏有助于学生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不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中无所事事的结果。因此,教师有机结合不同的合作学习节奏,实现合作学习的动静转换。而在学生进行合作之后,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弥补不足、优势互补,从而让学生将知识的学习实现条理化,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举例而言,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师生之间对不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进行合作研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要进行有顺序的内容安排和时间节奏掌握,不能一会儿研究昆虫,一会儿研究鸟类,之后又转回到研究两栖中。只有依据科学的逻辑顺序,比如按照生物进化顺序进行研究,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思维共振,让学生在实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2.科学的职责分工

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学生分组,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在很多情况下,合作学习在进行小组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任务,能力较低的学生不过是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衬托,连自行的实践和合作交流过程都没有,就已经和别人分享了结果,就更不要谈合作学习了。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的不良现象。

针对这个问题,生物教师必须在教学之初,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一般而言,每个小组应以四到六人最合适,实现成绩和能力的均衡安排,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小组成员互有分工。举例而言,教师应当让小组之内实现组长负责管理和组织,并同时确定书记员、操作员和汇报员等,操作员进行实验的操作和知识的探究;书记员对实践操作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记录与整理;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报告本组合作的完成过程以及合作结果。并且这种分工应当实现定期的轮换,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中都能拥有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生物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组织、实践、总结和表达等多种能力。

比如,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探究实验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实验。首先,组长对组内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工作的分配与协调,同时进行合作设计方案的制定。之后,操作员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而书记员则在一旁监督操作员操作步骤的正确与否,并对实验的过程和产生的现象进行记录。

在实验完毕后,小组各成员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产生的原因和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即绿色植物利用其叶绿体可以实现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进行氧气的释放。在得出结果后,学生以此为事实基础,将光合作用的本质进行总结和归纳。最后,汇报员将书记员记录和整理的内容与成果向全班师生进行汇报。

通过这样的实验步骤,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不同岗位上各司其职,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另外,对于实验难点和实验失败现象,小组成员均可通过交流、分析与思考的方式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同时得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且充分树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3.竞争的合作进步

由于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发生了改变,即如上文所述的个人成绩评价转变为小组综合成绩判定,可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有效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举例而言,在讲解“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后,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校园绿化方案设计。整套方案不单要有文字说明,还必须配有设计图和效果图等材料。这不仅需要汇报员进行方案的详细介绍,每个成员都应当把自己的个人观点和完成状况进行介绍。运用这种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评判,不仅可以判定小组的综合成绩,还可以有效培养每个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技能运用、知识水平,最终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有效活跃生物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力,并且对于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与竞争能力也有着重要帮助,从而有效提高生物知识的学习效率,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是符合新课标理念的重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学延.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5).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口语 表达能力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中,说的难度最大。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说。尽管口语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很重要,但是口语的价值多年来在实践中一直被低估。课堂上,不少老师往往通过机械重复的句型操练和背诵对话的形式来教口语,因而虽然付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

1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口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会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初中是要为这种能力的分组奠定基础,让学生不仅会表达,还要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按照一定的社会文化规则进行交际。在英语教学中,我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笔者在听课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1]。

2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听英语的机会太少

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学生听英语的机会少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我国学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生是在汉语环境初中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内的一点听说训练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学习了不会用,即使会用也往往无处可用。即使是城市学校,学生课外使用英语的机会也非常少,他们没有不得不使用英语的机会。

2.2教师素质上准备不足

由于教师均为国内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少初中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准确,不能流利自如地用英语教学,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很不利的。教师本人的口语不够流利,有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在专业上还需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才能适应当前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教师的语言观、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也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课堂上低估甚至忽视了口语教学。

2.3英语考试的负面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学生数量庞大,一些测试形式非常好,但是,操作起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上的投入。因此,一些对教学实践具有很好的反拨作用的测试形式(如2对1,即两个老师测试一个学生的口语),在考试评价中不具备操作上的可能性[2]。一些地方虽然尝试在中考中增加口语测试的内容,由于组织难度大,评分受主观因素影响多,测试效度,包括内容效度和评分效度都大打折扣。

3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3.1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帮助学生的口语训练中,科学设计英语评价系统与正确使用一套好的英语教材固然重要,而坚持正确的教学原则与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口语训练时,要做到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情况、智力水平、口语基础等都有助于搞好课堂教学。对语音好,但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多些鼓励,正面引导其加强口语训练;对语言知识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但不喜欢开口的学生,要善于帮助他们认识语言学习规律,掌握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对于胆小爱面子,因怕犯错误而不敢或不肯开口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指出在语言学习的口语训练中出现错误或缺点是很普遍的现象,告诉他们不敢或不肯开口才是语言学习的最大错误[3]。

3.2口语训练教学中强调多模仿

强调多模仿可以让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培养,让学生的智力在习得言语能力或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为学生建立起长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基本能力。

例如,在初中英语口语中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利用刚开完运动会的机会问学生:“Who is the better jumper,Lucy or Li Lei?”班上的男同学说“Li Lei is the better jumper.He jumped higher than Lucy.”而女生很不服气地说:“I don’t think so.Lucy is the better jumper.Although she broke her leg,she continued to jump.She is great…”通过实践反思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变换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初中、在玩初中,通过表演、竞赛等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开展辩论会的比赛模式,符合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而辩论会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4]。

3.3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

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为初中生准备好发言稿在课堂上去念,也不能放任自流,自生自灭。应将这项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制订出长期(学期)和短期(星期)的计划,包括汇报内容(如日期、周日、天气、出席情况、缺席原因、课程、学校和班级的重要活动、社会见闻、国内外重要新闻、对教师与同学的希望和建议等)、方式(单个或多人)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防措施(哪些内容学生汇报时困难较大,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初中生汇报时可能用到哪些生词等)。这样,教师胸有成竹,便于指导,学生心中有底,便于准备,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事先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低年级初中生尚未掌握足以说明各种天气特征的单词(fine,sunny,rainy,cloudy,windy,foggy,snowing,etc),教师应先将这些教会全班学生。个别学生的困难,则在准备过程中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程晓薇.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刍议[J]. 学周刊,2011(29).

[2]王春香. 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 邯郸学院学报,2010(03).

篇4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生主体 教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又有哪些作用呢?

主题的确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面,一般来说,它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地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但是,由于学生往往缺乏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的经验,因此学校在实施的准备阶段就往往由教师提出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在提出活动主题之前也应该对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调查,并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以便由教师提出的活动主题或问题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布鲁诺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内在兴趣。”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研究,主题突破有时可能超越了学生自身的水平,脱离了当地的条件,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活动会因为各种难以克服的因素而搁浅,最后是不了了之。例如,我们开展的“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在刚开始定题是“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那就有高中和初中之分,我们学校是一所独立初中,学生的调查范围也多是初中生,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就把“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改题为“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还有,有学生提出要研究环境问题,这时我们教师就不要强拧牛头,说我们研究环境问题中的××主题,而要经过同学们讨论,最后确定。例如调查我县的汀江河水质问题,就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共鸣。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出一个活动主题,而后再展开综合实践活动,题目由学生中来,任务又回到学生中去。因为是学生自己也关注的问题,学生研究兴趣也就高涨了。

二、制定活动方案和实施阶段,教师要注意及时地协助、引导学生。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是牧羊人,而是羊群中的领头羊,是引导者、参与者、管理者、积极的旁观者,绝对不能是保姆。活动中,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而应沉下心,跟学生们一起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绝不是指手划脚:你应该怎样怎样,而应视学生为朋友,以商量口气来建议:“这样做也许会好一些。”因此,确定了课题、明确了目标后,教师就要协助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包括从哪些方面来展开课题研究、所需时间、小组内如何分工、拟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等。学生对课题作了大体规划以后,再由教师把关,看其计划是否合理、可行。

活动的开展是在触发了学生的兴趣下来进行的,学生兴致浓烈,个个摩拳擦掌,大多希望能立竿见影。但是综合实践活动是需要课内外相结合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到自身的学习生活,搞活动应不能影响正常的文化知识的接受,以及活动的效果等。于是,经过大家的商讨,进行“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调查汀江河水质情况”“红色之旅”等的探究活动,由于涉及面较广,大家把活动时间安排一学期完成。而“献给母亲的歌”“背起行囊走四方”等是结合教材要求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也易收集,则拟定一星期完成。还有,要探讨一个课题,必然要从多方面进行调查、研讨,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小组,其目的除了便于活动的组织开展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小组内再分工,而后再合作。由于每人的精力有限,调查的内容多、杂、面面俱到,时间花去许多,效果还不一定好。不如有的放矢。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进行调查实践也应如此。因此我们教师应把好关,指导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这样活动才能开展得顺利。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既不做保姆也不能采取“放纵式”,让学生自行活动,而应该全程参与,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课题的进展情况,对研究中可能用到的方法如网上查询、社会调查、资料统计等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刚开始的时候,好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和别人交流,甚至遭到了被访问人或被调查人的拒绝,他们有些灰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站在他们的背后,帮助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应怎样与别人进行沟通,给他们介绍了访问或调查的一些方法。还有教师在引导同学们完成各段任务时,应及时搞好鼓励性评价,中肯的提出建议,给学生排忧解难。在学生的兴趣不能持久时,教师还应帮助维持、激发他们的研究热情。譬如,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担心自己会犯知识错误,畏缩不前。我就这样开导他:有错才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有学才有果。综合实践活动中只有积极参与了才有机会犯错误,怕什么?这说明了你的态度很好嘛,改了就是好的。犯了错误不要紧,目的就是改!有改才有发展。学生听完后,思想包袱放下了,学习热情又高涨起来。另外,在活动开展中,学生很可能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拓宽研究思路,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出课题的社会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生机盎然。

三、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反思,让每个人都能够“动”起来。

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后,就要将自己或小组内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自己的书面材料,也就是撰写总结和心得体会。这就需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不是到图书馆复印一些东西,或到网上下载相关内容放到档案袋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将其归类,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整理活动资料,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和交流。接着,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活动成果展示和情感交流的空间――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将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其它同学可以向小组成员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师生讨论会的形式,指导教师与小组学生一起讨论课题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来记录活动中的收获及心得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辩论赛等方式进行交流。例如,我在“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探究活动总结汇报课上,就先由学生自编自导一个小品作为引子导入;表演结束后,马上让观众也就是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结合自己活动的经历、体会说说看了这小品后的感受。接着用了小组汇报的形式,请主持人统一将各组所研究的课题的大致过程、研究发现、研究心得等向全体同学汇报;最后模仿电视“实话实说”栏目的形式,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当嘉宾,请各组同学向其它小组的代表提出问题或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们汇报交流后,我还召集了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精心设计,把自己的实践所得、所想等情况编成小册子,分发给学生、家长。而在“初中生上网的利与弊”中则采取辩论赛的形式。还有在“献给母亲的歌”中,除了让学生进行言谈交流外,我还侧重于让学生进行艺术表演――唱歌、诗朗诵、小品表演等,学生演得淋漓尽致,看的津津有味,对母爱的感悟也颇深。

当然,交流总结汇报活动课不应只是教师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活动场所,而更应该是全体学生活动的乐园,应使有不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为此,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看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我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平时也不爱表现自己,课堂上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但是我发现,每次我布置搜集材料的作业后,他搜集的材料总是最全面、最丰富和最生动的,有时还要附上精美的图片加以说明。后来我了解到,他特别爱看课外书,课外知识非常丰富,于是我就利用他这个优势,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把搜集到的材料为大家作介绍。没想到他的积极性特别高,每次都准备得特别充分,而且发言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同学们都说他再也不是那个默默无闻的“高手”了,而变成了活动课深受大家喜欢的“小学者”了。可见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动”起来,这既是活动课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得体验以及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才能够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深入、持久、高效的开展下去,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型课程好好的开设下去,为学生的终身服务。

篇5

1.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物的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一旦他们觉得学习起来难度高,学习成绩提不起来的时候,就很容易失去对生物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生物、爱上生物,主动地加入到生物的学习中来。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生物实验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合学习资源

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较多,但是生物又不属于三大主科之一,所以其教学时间又非常有限,这样一来,教师很难保证高质高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难以实现其学习目标。而合作学习正好就可以填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互相整合信息与资源,增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他们的友谊。合作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借鉴别人已经总结出来的学习经验和成果,可以将一项繁重的任务分担给几个人完成,这样就能够为我们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课业负担重,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分担一部分,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压力,而且还提高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3.增强学生团结互助意识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独生子女一般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和他人分享合作,他们的整体思想都比较自我化,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种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很不利,这样长久下去,会让学生无法与他人和谐的相处,对以后学生走向社会来说非常不利。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纠正这一不好的习惯,学生以后终究是要面对社会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擅于和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加强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群体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自身条件。

二、初中生物学习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1.制定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对于很多初中生而言,还属于一种新型的事物,因此,他们运用起来难免会有些生疏。这就需要教师来制定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要设有小组长、观察员、总结员、汇报员,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管其事”,每位组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还要相互的配合支持,不要一意孤行,遇到有分歧的问题是要及时的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达成意见的统一,齐心协力的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每位组员都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切忌不能够偷懒、不劳而获,一定要多思考,不从众,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和学习中,还要学会尊重其他组员,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2.明确目标任务

篇6

关键词:阅读习惯 阅读内容 阅读技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中国正越来越快地融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之中。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通用语言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阅读作为语言知识及信息输入的手段则更应受到重视,这不仅是因为英语使用的广泛性,而且也因为英语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或娱乐的最基本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提出了英语学习的五级目标: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然而,目前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我通过对江苏省靖江市部分初中生的调查研究,探究一些改变当前初中生阅读状况的对策。

一、初中生英语阅读状况的调查

1.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城区学校有三所,即靖江市外国语学校、靖江市实验学校、靖江市滨江学校。农村学校有四所,即靖江市生祠中学、靖江市新港城中学、靖江市东兴教育集团、靖江市城南中学。参加调查的学生层次差别比较大,客观上存在着城乡区别。学生之间的家庭环境、文化环境、受教育方式、性格因素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本调查采用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0份,回收有效答卷3320份。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查问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编写:初中生英语阅读习惯的调查;初中生英语阅读内容的调查;初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调查。

(2)观察法

英语教师对所任教的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对任教班级的学生英语阅读情况进行记录。

二、初中生英语阅读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1.初中生英语阅读习惯的调查

该项调查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本地区初中生对于英语阅读的重视度不够,能够主动进行英语阅读的学生比例不高,对英语阅读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更少,绝大部分学生每周花在英语阅读上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教师的任务而不得已阅读。在调查中,一位学生这样说:“平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完成作业和读背任务上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英语阅读,即便偶尔有空余的时间,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英语书籍。”可见,初中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2.初中生英语阅读内容的调查

该项调查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本地区初中生英语阅读内容较单一,英语阅读的功利性过强,主动进行英语阅读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在阅读教材和教辅材料(这可能与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升学压力有关)。从欣赏和学习角度主动阅读英美优秀文选的学生只占6.5%,而基本或完全不阅读的学生比率高达80%。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生英语阅读内容单调。这与教师的指导和要求有很大关系。通过观察发现:学生阅读的书籍很少,绝大部分都是从校图书馆借的或从书店买的。由于大多数初中学校规模较小、经费不足以及学校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校图书馆里的英语书籍匮乏;书店也会考虑经营利润问题,英语阅读材料偏少。因此,英语阅读材料的不足,限制了学生阅读内容的拓展。

3.初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调查

该项调查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发现,采用略读和扫读方式进行英语阅读的学生最多,分别占63.3%和59.5%,采用细读并主动猜测生词进行阅读的学生仅占8.5%~24%。通过与学生交谈得知,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关注文章的故事情节,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在意,但一旦遇到生词较多的内容或不感兴趣的情节时,大部分学生就会放弃阅读。初中生没有养成猜测或查找生词的学习习惯。略读p扫读和细读都是英语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技能,每种阅读技能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欠缺,严重阻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三、初中生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的对策

1.营造初中生英语阅读的氛围

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内外的课本和教辅材料,因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量是成正比的,量变引起质变,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很难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由于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少英语运用的氛围,又没有课外阅读的配合,英语运用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因此,加强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很有必要,要把英语融入课外阅读的情景中,让学生在情景中锻炼、感悟、体验、学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英语书籍不充足、质量不过关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的重要原因。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也是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地方。所以,改善学校阅读条件、营造阅读氛围是学生实现阅读的重要保障。

2.重视初中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缺的技能,对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渗透于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英语阅读时要去除杂念、心绪安定、精神专一。阅读时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单词是在所难免的,不能因此而心烦意乱、失去信心,而要从容不迫、泰然处之,根据上下文揣摩并推测出它的意思。由于本地区相对缺少运用英语的氛围,因此英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找时间读书、随身带书阅读、列读书清单、做读书笔记、去图书馆借书,享受读书的快乐并分享读书心得。

3.加强英语阅读指导,确保阅读质量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有教师指导,大部分学生还是很乐意进行英语阅读的。因此,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有系统、有成效、有质量。“把每一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英语阅读策略具有可教性和可操作性,学生能够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获得。“教师进行的显性阅读策略教学能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p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首先,英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常用词汇。阅读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没有学过的词汇,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在阅读时放轻松,没有阅读障碍。如少了阅读障碍,文章大意就会清晰许多,理解也会变得更加深刻。其次,英语教师应适时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英文书籍,鼓励学生畅谈阅读感受,建立读书汇报制度等。最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略读、扫读和细读等阅读方法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总体来说,指导学生阅读应遵循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多种有效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

四、结语

通过对江苏省靖江市多所初中生英语阅读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英语阅读是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学生提高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能陶冶性情,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英语阅读必须引起教师p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生物是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初中开展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利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实验教学法弥补传统生物课堂教学的不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1实验教学法的内涵

实验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条件的允许范围内,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向学生演示某一原理的推演过程或某种方法的应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较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实验教学,可以使文字解说难以准确描述的知识内容以立体、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学生通过自身动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可以锻炼实践能力,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加深理论认识,弥补欠缺的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实验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实验教学[1]。

2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

2.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通常以教师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开展演示实验的目的通常是为了验证某个知识点或某种知识运用方法,属于验证性实验,而且由于是教师亲自进行试验,所以成功率较高。进行演示实验是教师向学生讲解重点、难点知识和重要原理的常用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2.2课堂实验

课堂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的较为简单的一类实验,由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实验内容,学生利用身边的简单道具进行实验,通常也是对某一理论结果进行验证,而不注重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这种实验通常旨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并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3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时,要确定实验方向,并未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学习目的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但学生是实验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到具有独特见解的试验结论。这种实验既可以在平常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试验室中进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

2.4课外实验

除了在生物课堂上进行实验,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兴趣爱好开展自主探究实验,主要有家长提高指导,并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向教师进行汇报。

3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把握好实验的关键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运用实验教学法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通过演示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善于发现教材中能够开展演示实验的知识点,多利用演示实验代替枯燥的文字叙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于一些需要使用特定设备进行的演示实验,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实验,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成教学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通过演示实验的开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合理选择实验内容,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方法。因此,教师在选择实验内容时,除了要从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出发,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解植物呼吸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水果保鲜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水果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品质新鲜,在什么条件下容易腐烂。通过课上实验与课下实验的结合,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3加强师生合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验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程度较高的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开展实验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学会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让学生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应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实验教学法的主要形式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促进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美玲.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1.

篇8

关键词: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步深入,英语也逐渐地由单纯的升学考试科目变成了以现实交流为目的的课程。从教学角度上来讲,我国传统的以老师讲为核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学,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教学模式。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来讲,最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而实行这一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就这一主题,分析了现状,并提出了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办法。

一、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从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来看,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很少去读一些课外的英文读物,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深度。

2.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素

(1)学习动力

英语作为初中升高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升学考试中占据了比较大的分值。因此,目前初中生对英语的学习动力,主要就是这种升学的压力。倘若升学的难度明显超过自身的实力,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动力。

(2)学校的管理方式

从学校角度来讲,虽然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学生成绩好才是真正的硬道理,才能给学校带来更好的生源。因此,学校都在狠抓学生的应试能力,所有的重心都在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本忽略。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落实程度

新课程改革中,其中一条重点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校或者是老师的工作汇报中,经常能看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培养方案。但是,实际上,大多数老师都把培养方案停留在了书面上,未曾真正付诸于实际。

(4)课堂教学方式

一般来讲,一位初中生一天在校时间超过一天的三分之一。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地方应该是课堂。按照新课程理念来讲,老师在课堂中是一位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核心。而从实际教学来看,受制于学校对学生成绩的要求,以及自身传统教学方式的观念过深,导致老师在课堂中依然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

二、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学校方面

(1)贯彻自主学习教育理念

对于学校来讲,必须贯彻自主学习教育的教育理念。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初中学校课堂教育依然以传统授课为主,从短期成绩来看,传统授课方式有别的授课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但是从长期的英语教学来看,短期的英语成绩的提高不能代表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而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当下的学习,对以后的英语或者是别的科目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2)改变教师测评方法

目前,初中老师的教学成绩是教师测评唯一的标准。老师为了追求成绩,会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应该实行多元评价标准,参考多种因素,不再以学生成绩为唯一的标准。

(3)与家长联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因此除了在学校的老师教育,家长的监督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相互反映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家长通过监督配合,在家中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环境,同时做一定的引导,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从家、校两方面同时入手,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老师方面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老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应该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摒弃传统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坚持积极与学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让我们想一想,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习惯是忘不掉的,因为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由此可见,当一位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就会给自己的英语学习带来质的飞越。

(3)老师提高作业的质量

课后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放学后复习自己掌握的知识。而初中英语的主要作业就是对单词的记忆以及一定英语题目的练习。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应该丰富课后作业的内容。除了基本的课后知识的巩固,还要增加拓展学生知识面,思考能力的作业。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自主学习是当代最重要的教育主题之一。通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需要学校以及家长、老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一、课堂模式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填鸭式为听、说训练式。过去的英语教学一般是先讲生词,再分析句子和课文,其间虽有教师带读、学生朗读和提问,但总以枯燥的讲授为主,这样教师讲授的时间多,学生训练和巩固的时间少。为了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笔者尝试了下列措施。

(1)以听引路。在现有条件下只能把录音机、投影仪等作为培养听力的主要工具,在前一节布置作业前就要求学生预习,且留下思考题,这样能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上课时边听录音边看根据录音内容制作的图片,音、形、义并行,反复多次,要求学生能回答问题,或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复述。

(2)以听促读。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把大量阅读材料录音,供学生做听力练习。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则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找出关键词、词组,了解典型句型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融会贯通后连成一体再听录音,最后做一些根据短文回答问题和判断正误的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3)为听、说训练创设特定的气氛。平时注重把轻松愉快的气氛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在听、说训练时就有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消除了学习的乏味感。同时再辅之以图片、图表、实物等,以此来增强听、说训练的趣味性。

(4)建立值日生汇报制度,给学生提供听、说的机会。课前要求值日生用英语向教师和同学做2-3分钟的汇报,内容包括日期、天气及班上同学当天的出勤和学习情况。汇报制度的建立为每个同学提供了一个“说”的机会,客观上形成竞赛气氛,谁都希望汇报得流利漂亮。因此,事先学生都能认真准备。同时,值日汇报时同学们都是听众,每个同学每次都可以得到“听”的训练,这样说、听就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5)改变课文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文教学中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而是采取让学生阅读、分析,找关键词、词组,分析句子成分,改写课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相当于一个裁判员,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此他们敢开口,克服了过去讲话时那种紧张心理。这样学生既练了会话又练了听力,而且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学习的状态,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了。

2.开辟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创造良好的训练环境英语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在课外练。开辟第二课堂能给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笔者的主要做法是:

(1)播放英语广播。不定期地播放英语节目,内容有:交际英语会话、课本短剧、英语歌曲、课文录音、学生来稿等。对于学生来稿先由教师进行面批,对较好的稿件再进行广播,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2)创办英语角。每周开展一次英语角活动,时间长短不定,或是独立进行,或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在英语角里学生无拘无束地或表演自编的课本剧,或对所学课文互相问答,或进行会话、演讲等。

(3)实地运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如何才能得到实地运用英语的机会呢?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团队活动的机会带学生到附近的商店、公共场所等地方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模拟顾客和营业员或公共服务人员进行对话,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学到知识。

(4)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为了使学生能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笔者经常开展像听说竞赛、英语日记朗读竞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找准教学切入点 ,提高听说能力

扫除听力障碍,保持学习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如何帮助初中生从初一开始就逐步扫除听力障碍,把听力障碍降到最低点,从而使已有的学习兴趣能持久。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认真教好音标,严格把好音标关。学好音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条件,音标基础的好坏决定了语音、语调的好坏。因此,从教字母开始教师就要无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字母读音来归类,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英语字母、单词、句子都是通过音标在口头上表达出来的。在学习新单词时,注意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发音上有一定联系的旧词,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会。在有了一定的音标基础以后,再帮助学生对音标进行分类、比较,理解、记忆、运用,同时对他们进行督促检查,使他们人人都顺利通过音标关,从一开始就打好语音基础,这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朗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均属于朗读技巧的范畴。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有意识地按课本要求去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加强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巧。朗读技巧的培养和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传授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模仿练习。技巧的训练无捷径可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按要求每天认真地进行朗读,才能逐步掌握英语朗读技巧。

3.正确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学习英语不记单词是不行的,词汇学习要边学边记,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读音规则记忆拼写。拼音文字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词汇的读音与拼写基本一致。根据这一特点,会读的单词自然会拼,按读音记忆的单词也不易遗忘。

篇10

一、选取生活素材,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1)从社会热点时事中挑选素材。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应帮助学生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及不良思潮,选取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新闻或时事为素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素材的剖析,增强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如《面对诱惑,学会说“不”》一课时,教师可挑选“玩网游暴毙”这一当前热点时事,教育学生面对诱惑较大的网络等,应增强自己的自控力,抵制这些有碍自身发展的不良风气及思潮。

(2)从学生校园生活中挑选素材。在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空洞的说教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选取适合教学要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3)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挑选素材。初中政治教学设计和活动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如开展《好习惯受用一生》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多个良好习惯,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创建活动平台,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

(1)前移教学关口,搜集学习资料。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关口前移,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搜集充分的学习资料,为课堂教学中的汇报交流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生动性。例如教学《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搜集相关信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分成社会事业、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几大类并依次进行汇报,不但提高了学习生动性,也增强了学生对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感悟。

(2)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主题辩论。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阅历不同,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也存在着差异。对于这一现状,教师不能直接评判对错优劣,应搭建交流平台,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辩论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不断交锋和碰撞,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学生对于消费者的维权方式存在分歧。对此,教师可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不断地摆事实、讲道理,纠正了部分学生的片面观念,提升了学生的法制观念,明白了只有依法维权,才是正确的解决途径。

(3)紧扣教材内容,开展专题演讲。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紧扣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运用丰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教学成效。例如在进行《民族情 民族魂》教学之后,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让中国再次腾飞”的专题演讲活动,要求学生自备演讲词,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深情演讲活动中,思想不断受到深刻洗礼,促进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

(1)组织警示教育活动。在法律内容教育中,为了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等法制教育基地,听取警务人员的现身说法或是将其请进课堂开展讲座活动,学生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强化了自己的法律意识。

(2)组织参观场馆活动。政治课教师应善于整合各项教育资源,通过结合课堂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教育成效。如教学《科教兴国》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科技发展的图片展,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研究是社会实践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方式,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话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针对当前初中生沉迷网络等现象,笔者就安排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网络应是辅助学习的好工具而不能影响和阻碍自己的学习、生活,并在同学间发出“善用网络”的倡议,强化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