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体系知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科学,具特殊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医学生毕业实习是全面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技能知识、促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了区内多所医学院校的实习教学任务。多年来,我院坚持加强实习生的岗前培训,使实习生熟悉环境,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适应角色的转换,尽快进入良性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轨道,提高了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个系统的岗前培训是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笔者认为实习生系统的岗前培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简介
通过对医院发展简史、辉煌成就、人员结构、基础设施、大型仪器、科室设置、专业特色、科研水平等方面的介绍,可以让实习生对医院的总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更快地适应医院环境,更好地进入实习角色,融入医院群体,并能够根据实习计划结合自身的兴趣特点,合理地编排实习轮转计划。
2 教学管理及实习管理规章制度
将医院制定的教学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中教学职能、教学管理体系、各级人员职责及实习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中实习生职责、工作纪律、请假制度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重点让实习医生明确教学秘书、带教老师、实习生等重点环节人员的职责,让学生起监督作用,进一步促进带教老师及实习生教与学工作的落实,确保整个教学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 医疗安全
近年来,由于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对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依法行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使实习生对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医患法律关系有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及患者的权利与义务,增强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及风险意识,重视了依法行医的重要性,提高了工作的责任感,更好地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4 相关规章制度
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医院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重要法规[1],通过组织实习生对与之有关的医疗工作制度的学习,可使实习生有章可循,强化实习生的医疗行为的规范化意识,减少医疗过失的发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5 病历书写规范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明确了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2]。同时病历也是医学、教学、科研的原始资料,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证据。对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的目的、意义、基本要求、主要内容等方面的培训,可使实习生掌握病历书写的相关要求,明确正确书写病历的重要性,加强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重视及规范病历书写。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及时、真实、规范、完整地写好每一份病历,做到防患于未然,也是对医患双方负责的表现。
6 处方书写规范
通过对处方书写规则及注意事项、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我院处方抽查主要存在问题的分析等内容的讲解,进一步巩固实习生的处方书写相关知识及相关管理规定,提高处方书写质量。
7 医院感染知识
任何医院感染的发生都直接或间接与医务人员有关,也就是医院内的各类人员无论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还是后勤、进修和实习人员都有可能对医院感染工作产生影响[3]。通过对实习生进行以《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的专题培训,可强化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效果,消除不安全医疗行为,防止交叉感染,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医患安全。
8 手术室无菌管理
手术室是外科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无菌术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环节。结合医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给实习生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要求及手术无菌术,重点进行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铺无菌巾、术中无菌要求等培训,可以消除实习医生对手术室的陌生感及进入手术室后的茫然感,加强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9 基本技能培训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实习生观看《体格检查》及《临床操作基本技能》的光盘,使实习生更加直观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强化印象,规范操作,保证医疗质量。
10 医德医风
医学实习生从学校到实习医院,随着环境及接触对象由校园和老师同学转变成纷繁复杂的社会、不同身份及地位的医生患者,角色由学生变成“准医务工作者”,在市场经济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进行医德医风的岗前教育尤其重要。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加强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实习医生深刻领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的内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及“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意识。在加强医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让学生明确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卫生事业, 这是医德医风的方向;爱岗敬业是医德医风的核心;救死扶伤, 治病救人是医德医风的重点;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心是医德医风的基础[4]。同时组织实习生观看白求恩等先进医务工作者生平事迹的电影,讨论观后感,让学生感受到先进医务工作者们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操,进一步增强了“白衣天使”的神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11 医务人员礼仪培训
医者的语言、表情、姿态在医患沟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礼仪是医患双方赢得尊重和爱戴,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最佳形式[5]。医护人员的仪态美可以给病人以亲切、端庄、纯洁、文明的印象,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医疗工作质量[6]。通过对实习生的言谈举止、礼仪形象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可让实习同学给病人以良好的印象,增强病人的信任感,给患者以值得信赖的印象,更好地配合教学工作。
对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能使实习生熟悉医院环境,强化医疗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处方及病历书写质量,以高尚的医德医风、良好的礼仪姿态服务于病人,提高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晓苇,邹如政.加强管理,确保实习生医疗安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6,14(2):3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S].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 郭彩霞,马成云,孔祥桂.医院感染的控制及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47.
[4] 方劲松,刘俊杰.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几点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16(5):53.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培训教师;评价指标
一、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和原则
(一)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
1.政策的指导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下发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提出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总要求。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印发了《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实施方法》,指出: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为中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品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队伍,2006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号),同年12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意见》,并于2007年正式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完善自身素质。实施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最终目的是切实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正确处理好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数量与质量、效率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我国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2.教师需求
目前在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据我校对全国22所中等职校调查显示,我国培养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包括毕业生和在校生)共7801人,并且在校生数量曾增长趋势,特别是随着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预计近几年内每年约有10%以上学校将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如物业保安、物业维修等),对专业教师需求量也会相应提高。并且,目前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大多数教师为跨专业改行而来,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毕业直接分配的,并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他们自身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认识较为模糊,对行业运行机制、规律的把握存在偏差,从而造成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与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存有差距,对人才需求层次和能力要求的定位也显得不够准确。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需求状况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从而决定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和方向性。
3.教师能力标准
教师能力标准是制定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依据。教师能力标准可分为理论教学能力标准和实践教学能力标准,对此,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分为教师理论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教师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操作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堂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能力和校外实习教学能力。每一部分都含有二级相关能力指标,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即以此为依据构建二维评价指标体系。
4.培训方案
培训机构制订的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培训方案亦是构建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在培训方案中,各培训机构制订出相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等计划,这些都将成为构建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尤其是培训目标。一般而言,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既为培训指明方向,同时又是评价的依据。为此,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围绕各机构制定的培训方案展开进行。
(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价体系要体现中职教育教学规律,能对教学质量做客观、准确的评价。构建的评价体系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每项指标力求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出中职教育的实际水平,这是保证评价结论客观、真实的重要前提。可操作性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能在实际环境中具体操作,有明确的指标分类,有便于操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使评价过程能为多元评价主体接受和认可,并正确操作。
2.全面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在质量评价中,应该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培训质量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具体而言,全面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即在评价中应该考虑到教师教学能力各个方面,包括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其次要评价标准全面,尽可能包括教学目标的各项内容,防止突出一点,不及其余;再次要把握主次,区分轻重,分析各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根据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效应,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同时,评价指标还应注重实际效果,使被评价者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明确优势和不足,确定发展的方向。
3.体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
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培训教师教学质量,因此,在评价中可遵循评价的主体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自评的同时重视他评。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往往是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缺少教学主体的充分参与。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要求评价主体既有课堂教学之外的人员,如专家和实践基地,也有课堂教学内的被评教师或学生,同时还可以考虑同行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改变原来单纯以他评为主的方式,重视自评和互评。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评价体系各项评价指标有具体数量规定,并分为不同的等级,分别定为不同的数值,因此,对培训教师个人,根据体系要求可以进行量化评价,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但有些评价内容,如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是不能量化的,则可采取定性评价,如采取观察、成长记录袋、真实性评价等方法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对此,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可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一)针对教师教学能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教师知识的构成
以往评价受传统观念重理论轻实践影响,注重对培训教师专业理论教学能力的评价,忽视教师实践教学和教学技术能力的评价。我们认为,以能力为本位
的教师知识由三部分构成:实践知识、技术知识、理论知识。(如图1)理论知识是实践的背景,实践内化和提升理论。过去,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能提供全程的监督和指导,难以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常规问题和突况加以即使解决,直接导致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严重脱节。造成教学质量偏低。同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践中,挑战中职教师的技术知识。然而,在中职教育课堂上还普遍存在着技术知识薄弱的问题。不少教师忽视甚至放弃对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导致学生降低学习兴趣,磨损学生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能力。特别对于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其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偏高,劳动力市场需求大,更加要求专业教师拥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技术知识。对此,在对物业管理专业培训教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我们要将教师的实践知识、技术知识和理论知识三种知识成分纳入,分别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手段及课堂教学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2.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
经过查阅,目前大多数质量评价将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但其中未能体现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教学能力和教学技术必备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方面的要求。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具体的评价对象和具体的评价内容的个性特点,从实际出发,构建个性化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对构成教师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应按照以下内容进行剖析(如图2):
(1)教学素质标准。反映教师基本素质的指标,包括专业素质、师德素质等基本职业素质。如教师的仪表、言行、师德、教风、责任心等。
(2)教学技能标准。反映教师工作状况的指标,包括课堂组织能力、实施能力、研究能力等能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开展方面的相关能力。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讲课水平、教态仪态、教学技能、教学设施运用等。
(3)教学效果标准。反映教师工作成效的指标,包括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如教师课堂管理、师生关系、课堂气氛、学生状况、科研成果等。
其次,在保证评价指标体系完整性、合理性的前提下,对以上三个基本要素进行细化,分解出15―20个二级指标。这就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相互包容,便于确切区分和把握,使结果更客观、公正、真实、有效。
(二)根据评价主体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专家评价
一般而言,专家掌握教学的客观规律和评价理论,了解本类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因此专家评价在整个评价中应占很重要的地位。他们一般接受培训部门的聘请,能较好地掌握评价标准,专家的工作方式比较灵活,有权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在不同的群体(如学生、同行教师和管理者)中展开调查。所以,制定客观、科学的专家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是科学开展专家课堂教学评价的关键。专家评价的最大优点是能够比较广泛、深入地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受评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本质的内容讲透;是否应用最佳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基本要求、达到教学目标等,专家都一目了然。
2.教师自评
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对照评价内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表现做出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熟悉所授课程及其教学特点,比较清楚自身的教学状况。组织教师对本人教学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促使教师认真研究理解教学目标,严格执行教学任务和要求,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利用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评价本人目标的达到程度、教学技能的改进程度以及知识的增长程度等,通过自我评价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因此,建立教师自我评价机制,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
3.同行评价
同行是本专业、本课程的内行,对专业和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大多与被评教师来自于同一学科,甚至教授同一门课程,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经历。因此,他们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为了改进教学,同行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谋求共同发展。同行们的客观评价对促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同行评价活动,教师能增进相互了解,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及优秀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教师互评教学效果是一种较科学的评价方式,同行评价有利于增加授课教师的压力,迫使授课教师认真备课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同行之间交流、切磋教学方法以及学术见解等问题,进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培训教师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就是通过学生系统地收集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情况,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满足学生自身需要,是否达到教学的计划目标做出判断的过程。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学生参加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通过学生评价,建立“教”与“学”信息沟通的桥梁。学生的信息反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从而及时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从某个侧面能真实地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其他评教方法相比,学生评教数据采集面较大,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5.实践基地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准。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物业管理方面人才。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的最终标准,是看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高低。而人才质量如何,最具有发言权的不是学校而是用人单位。因此。教学质量评价必须打破学校围墙的界限,变封闭性评价为开放性评价。积极引进教学质量的社会监控、评价主体――实践基地,将更有利于推动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将评价指标体系分成五个方位: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实践基地评价,每个评价主体分别对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进行评价,这样就形成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3)
三、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施
(一)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文论述,我们可构建中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由于不同的主体对于评价对象有不同的评价要素,如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中,有执行大纲和教学文件的要求,而学生评价就没有这个内容。再如实践基地评价中,侧重对培训教师实践能力的评价,而无培训教师理论能力的评价。对此,本文拟构建三种评价体系: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实践基地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培训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以教学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为一级指标,再分解出各个具体的二级指标,见表1:
(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专家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自评指标体系、同行评价指标体系、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可在培训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过程末施行,通过培训教师培训考察内容中的“完成教案并试讲”这一环节进行,并可追踪调查培训教师返回工作岗位后的教学能力状况,以形成对培训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培训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可在培训教师实习见习阶段由培训基地(或称用人单位)完成,综合评价培训机构的实践教学准备、教学技能及教学效果,评价培训教师经过培训后是否掌握并熟练物业管理相关技能知识和实践知识。
建立一个由专家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培训基地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避免评价的片面性,使评价达到全面、科学、客观的目的,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性。通过评价,我们可以检查培训教师经过培训是否达到培训目标,是否提高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并及时将评价信息反馈,以形成动态、开放的评价过程,最终促使我国中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文章从近几年笔者参加的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际出发,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以评价和培训过程监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
2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足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is]培训学员}}{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市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
二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仃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伞过程相天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1培训前的h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乖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于段上的荩本要求。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莺要一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何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白。t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于段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曰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目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
5培训支持系统
篇4
Key words: quality system;corrective action;preventive action;continual 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163-02
0 引言
近几年,企业中普遍掀起了建立质量体系,实行第三方认证的热潮,并且许多企业已经取得了认证证书。这标志着这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事实证明,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对企业获得顾客信任、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然而,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仅是企业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最低起点的一个证明,在取得认证后,企业不应出现自满或松懈的情绪,在肯定证书作用的同时,还应对ISO9000系列标准有一个全面和不断深化的认识,面对动态发展的客观环境,如何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是值得企业关注的问题。
1 正确对待质量体系认证
企业通过认证,表明企业建立的质量体系满足和符合IS09000族标准的基本要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质量体系的第三方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现场及体系要素进行的抽样检查,根据抽样检查的结果来判定企业的质量体系合格与否。这其中必然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没有抽到的部门或要素不一定不存在问题。所以说,企业仅仅以认证审核中出现问题多少来判定自己的质量管理水平或要素的受控情况就可能出现偏差。②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同样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才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逐步向更高的质量管理目标迈进。
2 如何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最根本要求是:“应该做到的要写到,写到的要做到,做到的要有记录”。除此之外,为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2.1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实施有效的质量监视和测量,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质量监视和测量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抽样检查的方式,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对监视或测量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要查明原因,及时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尽快解决,并对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此外,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进行。
2.2 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建立自我完善机制,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施内部审核,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有效,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确保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则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体系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资源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做出评价。因此,内审和管理评审是企业内部对质量体系评审、检查、评价的方法,是实现企业自我完善的重要管理手段。
要抓好内审和管理评审,首先要从时间上予以保证,应制定出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时间计划,务必按期进行。第二,从人员素质上予以保证,要求具有一定能力,经过培训并可以胜任此项工作的人员参加。第三,做好审核及评审前的准备工作,在内审和管理评审前,应制定出文件化程序,并准备好内审和管理评审所用资料。最后,对于内审和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应进行跟踪验证,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2.3 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文件持续适宜有效,使其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质量体系文件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法规,应进行不断完善,使该文件在符合ISO9000标准的同时,又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
随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最终都是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并使这些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企业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的,但是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的修改,都应是严肃的,经过严格审批的。
2.4 继续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做好准备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企业质量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因此,企业应将教育培训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
在质量意识教育方面,应围绕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方针、目标的宣贯和质量意识、名牌意识教育,大力培植企业的质量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向员工灌输质量是企业生命的理念,从而使质量意识、名牌意识深深植根于员工的头脑中,形成质量潜意识,自觉把质量意识、名牌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在质量培训方面,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目标和规划,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对企业员工,分类别、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培训,不断对员工知识技能进行更新和补充,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岗位技术骨干。使员工业务素质和岗位技能大大提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企业名牌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坚持持续改进,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一个体系要有活力,必须具备不断完善和适应变革的能力。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最终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持续改进的对象可以是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等。为了做好持续改进,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建立质量目标,作为业绩评价准则。质量目标为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同时将质量目标按职能和部门逐层分解,并以此为依据,通过实际结果与评价准则的对比,也可对各部门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此外,应注意将质量目标尽量量化,以便准确考核与评价。
第二,建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机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充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为充分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发现问题机制应包括: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监视和测量而发现的问题,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在质量记录中记录的问题等。提出问题机制包括:操作人员在具体应用时对体系的符合性提出的问题,质量改进时提出的建议性问题等。建立解决问题的机制,应首先明确解决问题的责任;其次应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以统计分析结果作为评价各部门业绩及进行收入分配的依据;接下来通过分析,将信息转化成经验,根据实际需要再将有关经验形成文件,然后通过文件实施,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最后应通过业绩评审,对没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责任人进行培训或调整。
第三,通过对顾客满意的信息、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市场调查等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技术将有问题或有潜在问题之处进行数据分析,明确改进区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四,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意识。围绕组织的方针目标和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潜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对确认有效的措施按规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应注重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意识,企业在不断制定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同时,必须在整个质量体系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积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认真分析产品的规范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所有过程、操作、质量记录和顾客意见,确定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已出现的问题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消除一切可能产生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因素,保证同类的不合格不会发生、可能出现的不合格不会出现,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为企业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篇5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3(a)-133-02
血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最大限度地确保血液质量与服务质量,以及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我站于2003年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制订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岗位职责、操作细则,以及经历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和日常工作中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
通过5年来我站质量体系运行的实践证明,这一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采供血过程的质量保证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员工质量意识明显增强,各项记录规范、完整,可追溯,血液报废率显著下降,顾客满意率达到98%。按照PDCA循环不断推动血站在质量管理、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上迈上新的台阶。
现将血站5年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体会与认识和同行们作一交流:
1 领导作用、全员参与[1]
领导作用是质量管理成功的关键。管理层特别是最高管理者必须真正认识到建立质量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始终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及时满足资源配备的需求,同时认真地学习与研究ISO9000标准的相关知识,并且基本上掌握标准的精髓内容,认清我站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通过ISO9000标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从而坚定实施ISO9000标准和持续运行的决心和责任感。
产品(服务)质量是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反映[2]。采供血工作从血液采集、制备、检验、储存、发放直至运输、交付的全部过程,是一个流水作业,环环相扣,中间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所以,从贯标以来,定期组织学习质量体系文件,适时进行考核,并不断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员工加强质量意识培训及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主人翁责任感,使其自觉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2 编制、改进质量体系文件并严格执行
质量体系文件的制订和贯彻执行是质量体系运行的中心环节,其他活动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为此,体系建立之初,在2003年血站专门组织熟悉业务工作流程、业务素质好并具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员成立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按照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的要求,结合血站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质量手册、20个控制程序、34个管理制度,修订了19项操作规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文件一旦形成,经过最高管理者批准,就将成为体系运行的唯一指南。所有写到的,一定要做到,最终使影响质量的人员、设备、环境、材料、技术和管理等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运行5年来,我们共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了3次改版。第1版体系文件结构包括:①质量手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职责和权限等);②程序文件(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的程序);③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操作规程;④质量记录。
在2006年卫生部颁发《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一个办法两个规范”)之后,为满足法规的要求同时由于个别科室结构和职责进行了调整,我们对文件进行了改版(第2版),文件在结构上与第1版一致,补充了两个规范的要求。
随着对“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理解的加深以及在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一些不适宜的问题,本着持续改进的宗旨,2008年我们对体系文件进行了第3次改版。第3版与第2版比较,改动较大,在文件结构上,包括:①质量手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职责和权限等);②程序文件;③工作制度(需全站执行的共性的制度);④科室工作手册(包括科室简介、科室岗位职责、科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科室受控文件、质量记录等)。
《质量手册》主要修改的内容有:①质量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②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③各部门质量职责与权限;④部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管理途径。
第3版《程序文件》与第2版比较,主要修改的内容有:①新增11个程序文件,它们分别是:《档案管理程序》、《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程序》、《消毒与清洁程序》、《管理信息系统瘫痪等意外事件恢复程序》、《用户授权程序》、《确认程序》、《献血者献血后回告受理和保密性弃血的处理程序》、《血液运输的管理程序》、《血液质量投诉的处理程序》、《不合格项的识别、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血液收回程序》;②删除1个程序文件:《献血服务控制程序》;③合并2个程序文件:将《采供血过程控制程序》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合并为《采供血过程和血液质量控制程序》;④更名3个程序文件,它们分别是:《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更名为《血液标识的管理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更名为《内部质量审核程序》、《改进控制程序》更名为《质量体系的监控和持续改进程序》。
第3版《程序文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①程序文件数目的变化:包括29个程序文件,比第2版增加8个程序文件;②程序文件数内容变化:注重内容的修改是第3版《程序文件》的主要特点,即使对名称没有变化的程序文件,对其内容也进行了认真修改。修改的目的是使程序文件与“一法两规”的结合更加密切。
3 建立并不断加强内审队伍建设[3]
在一个组织内,内审员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内审达到一定的深度,才能提出或找出深层的改进要求,提升组织的质量管理水平,从而满足顾客的要求。尤其在我站目前质量体系处于“只贯标不认证”的情形下,缺少了一定的外部监督机制,这就对内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成立组织
内审员是体系运行的主力军,血站从各职能部门中选拔出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责任感的同志作为内审组成员,组织成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小组,确定了内审组长,明确了内审员的职责。
3.2 加强内审员培训,提高内审队伍综合素质
从某种层面上看,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审核的效果。因此必须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对审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知识培训,包括ISO9000基础知识和审核技巧的培训。通过专业机构培训、聘请本行业专家授课、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方式,使审核人员不仅能掌握标准,正确理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更重要的是达到熟练地运用标准进行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的目的[4]。
4 加强监控,持续改进
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机制,是血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血站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追求的永恒目标。在质量体系的实际运行中,必定会出现不完善、不适应的地方,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地测量、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信息的收集、反馈来确保血站内部与顾客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日常的动态审核、每月的定期审核、一年2次的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不断寻求质量体系改进的机会。近年来我站加强了质量监督体系,2006年专门成立了质管科,负责实施血站质量管理及日常质量监督工作,制订了月质量分析会制度,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由每年1次增加为每年2次。体系的运行是动态的,只有通过经常不断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加以完善,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稳步运行、持续发展。每一个过程只有通过PDCA循环,实现过程的改进,才能更好地满足用血者、献血者和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血站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S].2001.3.
[2]沈行峰.ISO9000与血站质量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
[3]周翠珍.共建和谐血站文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84.
篇6
关键词:ISO9000;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1-02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领域已由制造业逐渐向服务行业扩展,在21世纪将有越来越多的各类服务型组织通过实施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改善和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服务行业的组织,诸如:电信、邮政、银行、医院、开发区、商场、酒店、政府机构等不断加入到实施ISO9000国际标准的行列,而其中教育培训机构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办学形式更趋多样化,我国教育与国外教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会迅速扩大、同时也将面临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另外,如何确保教学的质量,培养满足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5年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了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并突出强调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因此,在职业培训行业引入ISO9000族标准国际认证已成为职业培训界和广大质量认证工作者的共识。本文以培训机构的现状分析和ISO9000国际认证的实践人手,分析了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的必要性、内容、思路和意义。希望更多的专家来共同探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认证,促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1 ISO及ISO9000简介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该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性标准化机构。
ISO9000标准的要求是通用,适用于任何类型、规模和产品的组织。目前,全球已普遍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其应用范围已经由制造业扩展到政府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部门、航空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等39个行业,其中教育排在第37个行业。在教育机构中通过引进、实施ISO9000管理体系,可以规范管理程序、强化管理过程,使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形成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
2 lS09000在国内外教育培训行业的应用及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样做。”1992年,英国的University of Wolvenhampton成为全球第一家进行ISO9000质量认证的大学。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兰开斯特学区是世界上第一个以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标准进行管理的学区。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美国就已有220所高等院校(其中包括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和教育机构采用ISO9000标准。
在中国,目前已有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采用了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内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其中,青岛远洋船员学院首先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天津,2006年初连邦教育又进一步将ISO9000标准应用于职业培训行业。西安地区已有西安电力工业学校、陕西中医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陆续顺利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这些成功经验表明,将ISO9000国际标准移植到职业培训领域是完全可行的。
3 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必要性
品质源于对于细节的关注。对于一个培训机构来说,贯彻ISO9000意味着从教学硬件设施、师资队伍管理、市场调研后的课程设置以及从学员咨询开始全过程的严格控制。当然,ISO9000提供的是一套先进、完善的管理体系,学习贯彻、彻底执行才能使培训机构真正受益,而不仅仅流于形式。
负责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培训机构的质量体系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培训机构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培训机构外部来说,当学员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培训机构是能够稳定地进行教学,并且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因此,在职业培训机构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主要表现在:
3.1 建立ISO质量认证体系是职业培训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证
职业培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套被各国认可的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在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内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有不被国外认可的可能性,如果将ISO标准广泛应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国培训业将会呈现出新的国际形象,有利于增强出国人员在国际上求职、求学的竞争力。
3.2 实行ISO认证有利于规范我国职业培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培训教育的评价没有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的规范来约束服务、保证质量,管理欠规范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随意性。采用ISO标准对培训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评价,可以确认其质量体系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从而值得社会和消费者予以信赖。
3.3 实行ISO认证有利于强化职业培训的教学质量保证意识
随着社会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更高了,拥有一技之长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社会的青睐。职业培训机构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摇篮,有责任并且有义务对学员的学习质量负责。而且,职业培训机构多为民办机构,NI"]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创名牌、树形象、争效益,也必须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产品”。ISO则为职业培训的质量意识确立了国际标准。
3.4 有利于维护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机制非常灵活,仅就西安培训行业来说就有近300家,他们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教育行业产品的无形性以及后续性等特点,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判断培训机构对教育质量的保证能力。因此,除了培训机构品牌外,提供更为具体和客观的依据来保证其质量是培训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国际质量认证体系ISO9000不但能够规范和提升服务质量,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套更为科学和客观的评判依据。
4 职业培训机构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的内容和思路
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服务质量体系是实施教育质量管理所必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任何一个职业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服务质量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并制定文件化的教育程序,完善培训网络,有效地配置师资、设施等资源。这些文件的编制是借鉴国际办学经验,使教育质量管理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ISO9000质量认证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调查、培训与体系策划;(2)编写和审定质量体系文件、培训内部审核员;(3)体系运行;(4)内部审核;(5)申办认证。
教育机构质量体系一般可由以下四个层次的文件所构成:
4.1 教学质量手册
教育质量手册中所对应的教学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质量体系,资源管理,教学服务实现的策划,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开办新专业程序,采购,教学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其中包括招生,入学,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编制,教学文件和资料控制,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产品防护),顾客满意度测量,教学服务质量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教学服务结果的控制,数据分析控制,改进控制等程序。
4.2 教学管理文件
职业培训机构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是各类教学管理文件,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可包括以下内容:(1)开办新专业方案;(2)招生计划;(3)学员学籍管理办法;(4)关于排课、停课等的规定等。
4.3 工作与学习规范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可以编制教师岗位工作规范和学生行为规范。如:(1)教师工作规范;(2)兼职教师管理办法;(3)学生行为规范;(4)学员违纪处分条例;(5)学员考勤管理制度等。
4.4 教学质量记录
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教学质量记录有:(1)教学服务要求评审表;(2)报名表;(3)教学质量反馈表;(4)开办新专业输入清单;(5)开办新专业评审报告;(6)课堂质量评估表;(7)教师评价反馈表;(8)教师签到表;(9)代课记录;(10)顾客满意度测量表等。
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服务质量体系的运行,首先要充分听取学生和员工的反映,实事求是地对体系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职业培训行业的自身规律,切不可盲目照搬,检验培训质量体系的唯一标准是“产品”的质量。
5 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的战略意义
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来“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给顾客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教育培训领域引入ISO9000的核心意义在于增强顾客的满意度,以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
5.1 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维护教育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S09000标准强调质量管理8项原则,原则的第一条“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就是要求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职业培训机构的顾客就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普通消费者很难凭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来判断职业培训机构对教育质量的保证能力。因此,为广大顾客提供更为具体和客观的依据来保证其质量是职业培训市场发展的需要。
5.2 以规范化的模式实施管理
由于ISO9000标准强调建立正规系统的文件化管理体系,把文件作为必须强制性执行的“法规”,文件对每一项质量活动“做什么”、“谁来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做”、“怎样去做”都规定得很清楚,这种严格的规范性程序文件,使职业培训机构的各项工作始终处于一种“法治”状态。
篇7
【关键词】统计技术质量
在ISO9001:2000标准中,过程控制、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诸多要求都与统计技术有着密切的关联。ISO9000:2000标准将“统计技术”从1994版标准的一个要素“提升”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原理,在2.10条款“统计技术的作用”中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统计技术的作用在于可帮助测量、表达、分析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客观存在的变异。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有助于解决因变异引起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管理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利用数据并作为决策的依据,有助于发现存在的质量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其重要性在于产品质量的体现,从质量的角度反映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为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供手段并为制定内部改进计划提供依据,对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费、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许多贯标企业对统计技术的应用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装修行业自身的特点,习惯于粗放型管理,对统计技术这一现代管理方法缺乏了解,在实施统计要素时出现对标准理解不深、选用范围不明确、应用技术的类型掌握不多。有放性难以体现和控制失效等问题。本文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分析了统计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不利因素,阐明标准对统计术的要求,提出应用统计技术的控制方法。
一、统计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不利因素
l.由于装修施工企业自身特点的制约,统计技术应用的数据来源存在失真现象具体表现在:
(1)未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有的原始统计记录收集不足;
(2)应用统计技术人员与资料员(或施工员)不是同一人,或相互之间接口关系不明确,相当部份的原始记录未能及时记载,而是事后凭印象补填。
2.应用的统计数据时效性、系统性不够。应用人员未能全过程跟踪掌握数据的收集,有效地控制质量管理的持续性,仅是作为应付检查的依据。统计数据与客观事实的时间相隔太长,失去其控制过程能力及产品特性的意义。同时未能建立统计技术应用情况检查记录,并将有关记录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积累(信息反馈)。
3.应用人员流动性大或兼职过多,使统计与质量运行脱节。
4.应用人员素质不高。对统计技术的对象、范围不够熟练,影响了具体工作的深入开展。
5.质量体系文件对统计技术应用不够明确。只是罗列了几种可以应用的统计方法,对在哪些环节(过程、活动)运用哪种方法没有明确规定。
6.对统计技术的应用普遍存在模糊认识。在贯标过程中,总感到它繁琐,加上对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不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实际工作中采取应付态度。
二、应用统计技术的要求
ISO9001:2000质量保证标准8.4“数据分析”要求: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数据分析活动中,应努力采用和推广统计技术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计利用效果进行评价。
因此,装修施工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以及装饰产品施工特点确定对统计技术的要求,其包括两方面:一是明确统计技术的需求场合;二是确定所需要应用的统计技术。
装修施工企业在以下场合必须应用统计技术:
1.工程项目各种要求的符合性验证活动之后,或项目竣工后进行施工总结之时;
2.内部审核、外部审核后期;
3.收集顾客满意度信息之后;
4.对项目部、供方、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能力监视和测量之后;
5.管理评审活动之中,包括对公司、各部门、各项目部的质量目标考核。
因此,需编制统计技术应用程序和作业指导书,以实施本企业确定的统计技术,同时对使用人员进行应用程序的培训和再培训,不定期检查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根据需要实行改正。
三、装修施工企业应用统计技术的控制
统计技术是质量管理中进行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必要工具。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统计技术必须有一个正确、完整的认识,从强化统计思想人手,促进统计技术的合理应用。数据分析要素中统计技术的实施与其它要素一样,是企业在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过程中,在质量策划、培训、编制文件、实施文件、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和认证单位的审核等方面,都要考虑的问题,尤其要把培训、编制文件和体系审核这三道关。因此,对如下诸方面工作必须加以重视。
1.加强对应用统计技术人员素质的培训努力提高其操作技能及熟练程度。这类培训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面来考虑;
(1)在企业主控“统计技术”的职能部门,应该有一至二名对统计技术有较多了解,并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情况较为熟悉的技术人员,以便管理和指导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2)企业中应该有适当人员,通过培训对统计技术有所了解,他们是企业选择应用的骨干。
(3)对一般的统计技术使用操作人员,可以在需要用的统计技术确定后,通过作业指导书给子培训获得有关技能。
2.建立层级应用人员网络,下定期检查情况,并形成检查记录。
3.从企业实际出发应用和编制统计技术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对其应用要求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了,人员素质、资源条件达不到,不能有效实施,会导致出现严重不合格项;过低,企业自身质量管理素质不能提高,当认证单位审核员普遍提高对8.4要素的审核水平时,难以通过。
4.应用统计技术需明确掌握它的对象(过程能力、产品特性)及其应用的范围(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与产品特性)。
5.把统计技术的类型和深度与本企业管理人员采集数据意识的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件规定、督促、检查等手段保证采集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充分性。
6.领导的积极性是提高统计技术应用水平的关键之一。因为统计技术有很强的专业性,主管部门与部门应用意识及指导水平是提高8.4要素实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
四、结束语
施工企业统计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企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也体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素质的高低。在实施统计技术过程中,应加强对应用统计技术人员素质的培训,建立层级应用人员网络,理解标准,把统计技术的类型和深度与本企业管理人员采集数据意识的广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根据不同过程、活动选择适用的统计技术。
篇8
XX年对于xxx而言是一个冲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更是公司收获的一年。在XX年度,公司领导层在设计院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一目标,抓机遇、求发展,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顽强进取,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全员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始终坚持创新从心开始的经营理念,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切实完成了设计院下达的生产指标。下面对公司本年度的各项工作予以总结汇报。
一、狠抓生产,经营业绩不断提高
XX年,公司继续围绕争创勘察设计之精品的经营目标,坚持创造从心开始的经营理念,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经济作为公司发展的第一要务。一年来,公司在工程设计与施工、多媒体制作与演示、网络监控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有(详细见附表):
1.xxx施工图设计;
2.xxx施工图设计;
3.xxx施工图设计.
二、完善制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发展至今,一是靠正确的领导和政策,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管理。XX年,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对管理制度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并制订《兰州朗青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涉及人事、财务、薪金、奖惩、采购、报销、质量追究、内部控制等21项,基本达到了按制度和规定办事的管理理念,公司管理逐步进入了科学管理的轨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培训,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一直以来,公司始终给予员工培训工作极大的重视。采取公司外派深造、个人主动学习、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保证每月至少两次的学习时间;在学习内容上,不仅注重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同时对于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也相当重视。内容主要包括: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各门类的技术培训等,对于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由公司报销相应费用。
通过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XX年,公司先后组织员工培训10人次。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创新标兵、技术能手和科研小组活动,对于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部门公司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项活动我们也将长期坚持下去,而这样做的目的既鼓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得到了加强,同时,朗青的形象也得到了弘扬,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促进。
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朗青健康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XX年,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全员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创文明部室等活动,工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诸如:组建朗青自行车队、举办朗青篮球联谊赛等等。通过这些员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也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
XX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些许的成绩,但在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一,部分员工思想观念依然陈旧,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其二,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资金积累少,加之部分项目资金未能及时到位,致使公司资金周转困难.
公司年终工作报告【2】
时间如梭,转眼又是一年。回望20XX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公司虽没有太多辉煌的战果,也算是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今年的工作,我们作了简单的总结
一、 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
结合公司实际,根据标准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实施细则的要求阐明了质量方针目标,编制了描述企业质量体系的质量手册及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程序文件 。公司实施并监督了这些质量文件的运行。
二、生产许可证的变更及注册证的换发
1、我公司于20XX年7月一日递交了生产许可证变更资料,09年8月2日下发了新证。
2、产品的重新注册我公司分两步走:二、三腔导尿管于09年8月8日去省局上报了重新注册资料,于09年11月份下发了新证;四、五腔微波导管作为三类于09年了10月12日被受理,正在审评中。
3、在换证及生产过程中,我们接受了上级领导对本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及生产现场的考核与审查,针对提出的问题作了如下整改。
1)对全体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发放健康证者方可进入生产车间。
2)完善了检验人员任命书和检验人员培训记录。
3)规范了生产记录,做到每批产品都能追溯到原材料。
4)完善了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的采购、安装及保养制度。
三、产品的生产、质量与销售
我公司生产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生产与销售持平。回望20XX年已基本达到这个要求。
1)从20XX年元月到20XX年12月产量:
2)从20XX年元月到20XX年12月销量:
3)对日常质量的控制我公司分三步走:原材料经检验合格投入生产、半成品经检验合格放可进入下道工序、成品经灭菌后再解析合格后放可出厂。截止目前,我公司出厂的产品无不良事件发生,销售合格率达到100%,顾客满意率达到98%以上,完成了质量目标。
四、其他
1、公司新添了纯化水制备装置,自制的纯化水不但方便车间工艺用水使用,也提高了工艺用水的质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2、我公司又引进了原材料合成设备,对硅橡胶原料进行自制。自制的硅橡胶已通过省医疗器械检验所的检验,现已投入使用。它的使用不但大大降低了成本,还方便了生产需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五、今年的工作计划
不论是成绩或是不足都已成为过去,面对形形的医疗器械行业,我公司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对于今年的工作我们也作了周密的计划,简单的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1、完善质量体系,加强质量体系运行的管理。对各级人员进行深入培训,争取做到各级领导熟练撑握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及公司管理制;操作人员了解法律法规、质量体系文件,熟练撑握工艺卫生、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技能。
2、产品的产量与销售再上一个台阶,但仍要生产与销售持平。加大产品售后服务力度,提高顾客满意率。
3、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做到未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
篇9
1.1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主导思想
现代质量管理中需要以全面质量管理作为其思想体系、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从而使其在质量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得以渗透,从而使其成本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1.2以国际标准为准绳
自国际标准质量规范颁布以后,使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得到统一。而且各国的标准可以利用参照、等效和等同的方式来进行进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标准。我国利用这一标准所采用的标准为GB/T19000一IS()9000系列标准,并号召企业积极“贯标”。自我国的质量管理标准统一后,对一些概念进行了更新,如产品质量。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环、质量职能、质量体系及质量手册等,而且这些新概念已开始被逐渐应用。同时在企业进行质量体系建立时,则城朵严重按照标准体系中的要素进行,从而以质量手册的形式来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规范。
1.3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致力于开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工作
目前企业更注重于全过程、全企业和全员的质量管理,而对于“全”并没有严格的界限,通过对系列标准的实施更好有效的将“全”的思想得以有一个度量的标准。企业通过实施IS()9000系列标准,可以使企业建立起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而且形成一系列的质量体系文件,从而使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作为指导。另外企业在建立质量体系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质量环的设计,再根据标准来进行质量体系要素的选择,由于质量体系要素对于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根据每个要素的特点来进行相应管理规范的制定,使其在质量体系中处到受控状态,减少或是尽量避免质量缺陷的产生,从而使顾客的需求得以满足。由此可见,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得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可以有效的增加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基础,从而使外部质量有所保障。
1.4企业在外部质量保证上致力于争取得到权威机构对其质量体系的认证,以取得用户信任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对外质量保证内容由于质量管理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在初期阶段,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保证要求较为简单,只要用户提供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志及合格证即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的保证作用逐渐起不到作用,这样就出现了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的现代质量认证制度。而为了使产品的质量得妈长期稳定的保证,则还需要对产品生产保障能力的保障,所以由第三方来证实产品质量保障能力认证制度应运而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少数国家就开始实施质量体系认证制度,而到了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在世界各国得到普及。企业为了增强自身在市场上竞争能力,需要在权威机构进行申请认证,拿到合格证书和标志,从而赢得顾客的信任。我国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申请需要向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提交,符合相关要求后即可颁布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二、现代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的地位
检验质量管理阶段,是在生产过程设置专职检验员,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逐一检验,事后把关,质量检验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这个时期是质量管理的初始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实行防检结合,预防为主。但是,这一时期,质量管理的范围还很狭小,只局限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强调企业各方面的活动应以质量为中心,质量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主导地位、核心地位是这一时期质量管理在企业中地位的总体现,质量第一的观念是所有经营观念(效益、时间、人才等)的主导观念;现代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以国际标准为准绳,成为世界性的管理活动,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除了仍具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总的讲,这一时期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较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更为重要,目前它已提到了战略地位的高度,并逐渐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的唯一有效途径。
三、现代质量管理统计技术和方法
我国的质量管理在发展中逾越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多数企业都是从检验质量管理阶段(甚至还不够完善),直接进到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但就目前企业的质量管理状况看,不仅以往“逾越”的统计质量控制的“课程”没能补上,而且对近年来新发展的方法在使用上同样也落后了以统计技术为主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质量管理先进性和系统性,并反映在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上,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内外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应当被利用,而这些信息是庞杂的,需要通过应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分析后才能使用。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普及培训,以及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考试中,都已列人了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技术及方法的内容,作为企业职工的知识补充与更新这些手段在当前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从长远来看,需要在大中专学校的课程设置上包含并强化这部分内容,以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就具备基本技术素质。企业除了要积极安排人员参加上述学习之外,还应将统计技术方面的知识作为招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要求,并将一些基本知识列人作业人员岗位晋升和考核的内容中。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试验室质量体系规范管理
一、引言
公路工程试验室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场施工中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排头兵,是企业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随着市政、公路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试验方法、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行业规范标准的不断完善,对试验室的体系建设及工作质量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为此,必须加强试验室体系建设、提高试验室管理质量,才能保证试验室高效、有序的运转,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
加强试验室体系建设,规范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二、建立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其有效运转
建立质量体系是为了加强试验室的内部管理,并保证检验数据的科学、准确、公正、满足社会的需求;试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以便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体系包括软件部份和硬件部分。软件包括:组织与管理、质量文件内容和管理评审、人力资源的配置及培训教育情况、样品管理、采购的控制、顾客的意见和投诉等;硬件包括: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和标物、测量溯源性、检测过程和检测方法、技术记录和档案、检测报告、试验的分包等。各项检验工作能有效、协调地进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采用管理评审、内外部审核、试验室之间能力验证和比对等方式,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体系,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运行过程中,质量体系的运行是执行质量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和控制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它要求试验室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把影响检验质量的技术、人员、资源等因素及其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加以有效的控制,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公正、可信的检验数据。
三、增强全员意识、加强专业培训、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经试验结果表明:部分不同的试验检测人员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试验操作,所得结果差异性较大,甚至有的出现结论相反的检测结果。因此,在试验进行前对标准规范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导致试验检测数据出现了不准确、不一致、不可靠的情况,直接影响了试验室的服务质量,甚至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所以提高质量的基础是技术水平,检测人员应精通本岗业务,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熟悉有关的标准与试验方法,不断学习掌握新的试验方法和标准规范以及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工作认真,作风正派,办事公道,实事求是。技术人员还应具备质量管理、质量监督和标准化的一般知识。要注意吸收新生力量,要以老带新,强调干中学,要适时地让试验人员有进修和外出考察、参观学习的机会。同时要加强试验人员的管理和岗位培训,培养出一支精准、严谨、高效的试验检测队伍,以随时适应检测工作岗位的需要, 准确顺利完成各项检测任务。
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试验室水平的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特别是对关键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质量体系对人员作了具体要求:明文规定了技术主管和质量主管人任职的资格条件,明确规定了高层、中层管理人员必备的资格条件,以及从事技术测试人员的任职资格条件;明确规定验证审核的监督人员的任职资格与条件,如: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这样可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进而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与服务技能,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提高效率。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质量管理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质量问题往往是由人的失误面造成的,质量管理说到底是对人员的管理,管理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管理的进步,其关键是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各层次、各单元、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革新的活力。
质量体系建立建全质量责任制,把质量同个人有效地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在质量体系中的作用,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要求。要求所有员工既要有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又要有自觉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员工在质量体系运行中,始终有参与质量体系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分析自身的差距,使内部各个单元都活跃起来,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
五、强化监督职能、规范检测手段、提升工作质量
监督工作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方式,它不同于内审员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的审核,是由熟悉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本专业检测工作的操作过程、关键环节与步骤、重要的检测任务以及新上岗的人员实施的日常监督。 质量监督职能,促进工作质量;质量体系当中设有质量监督机制,对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可能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加强了质量活动监控。细化的质量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质量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工作的依据和方法,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对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的行为、试验室的检测水平、检测数据真实可靠性、整体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把总的质量活动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责范围,便于工作的开展,便于日常工作的管理,使一个组织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增强试验室竞争力
- 上一篇:对劳动与社会保障的理解
- 下一篇:服装设计的前景分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7质量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