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教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篇1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应用方法;技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逐渐影响了教学方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比较快,可能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以后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教学,不仅可以向学生传输知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不同类型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培养综合型人才。

1.高职计算机专业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为社会提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必须要有很宽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高职教育要求在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在高职教育中,教学必须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快更好的发展。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往往知识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所以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根据时展的要求,采用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开展,在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主要有教学功能、指导性功能、监控功能、娱乐功能和管理功能。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功能,可以帮助教学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课堂,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1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主要包括语言教学功能、广播教学功能、屏幕的录制功能、电子白板功能、锁定学生功能、屏幕肃静功能和全体恢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将老师的声音给学生进行实时传达,有效的达到语言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将本机的声音与屏幕文件传递给学生,利用相关信息化技术,通过广播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扩展;教师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录制,然后在课后以视频的方式传给学生,使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补充,学生还可以反复学习,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帮助学习的更好进行;白板主要用于课上老师对重点知识勾画,颜色对比鲜明,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重点学习,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屏幕锁定,方便教师的教学交流;教师利用屏幕肃静功能,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时,使得学生的屏幕变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确保课堂的高效进行;而全体恢复功能可以帮助教师更加方便的将学生的计算机恢复为正常使用状态,以便更好的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

2.2指导性功能

教师可以利用指导性功能将某个学生的声音以及内容传递给其他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麦克风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进行学习的交流,而且还可以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的共同操作。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有语言对讲功能,有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避免了问题的遗留。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的交流,而且教师也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效帮助。教师借助作业下发功能,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提高学习效果。

2.3监控功能

监控功能主要是指教师可以进行学生课件和应用程序的远程启动,对学生的电脑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错误,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帮助教学更好的进行。并且远程监控功能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偷懒的现象,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娱乐功能

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与视频,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知识竞答环节,使学生参与其中,真正的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而且教师也可以用先前录制好的视频进行教学,节约了课堂的时间。

2.5管理功能

信息化技术的管理功能主要是使教师方便对学生的姓名、学号等进行管理,教师可以方便的查询学生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得教学过程可以有序的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质量。

3.高职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技巧

3.1利用微信平台搭建“在线交流”课堂

微信是目前最常见的交流工具,有很多的优势,交流便捷快速,教师可以构建有效交流课堂,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将微信引入课堂,利用微信平台构建“在线交流”课堂,可以建立课堂学习账号,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手机。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定期问题,学生通过平台进行问题的答复,教师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在微信上可以快捷、有效的进行指导。微信平台避免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2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数字视频”课堂

在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网络也为教学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数字视频”课堂,通过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实现在线学习与讨论、作业的提交,方便的进行学习与检测。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视频交互平台的方式,实现学习的高效进行。

3.3利用数信技术搭建“数字录播”课堂

数信技术是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构建视觉、听觉为一体的多方面的技术体系。数字录播是指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下,录像和录音技术的完美结合。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下来,可以检验课堂效果,也可以让学生重复学习,使得知识点得到巩固,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 成人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1 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进程的迅猛加快,国际通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这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终身教育的提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与当今世界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出国际化、终身化、社会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成人高等教育中实施有效、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这是由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决定的。

1.1 教学内容侧重实践性

由于招生范围广泛,学生的文化基础是不同步的,招生对象的年龄、学历、个人经历都是参差不齐的。对此,在教学内容上,成人高等教育呈现出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众不同的特征。普通高等教育非常强调理论的基础性,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学好基础知识,侧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①而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特殊性,所以它的教学内容侧重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选取应与时代密切结合,符合国家和市场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为国家输送大批人才,故此,选取以实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内容为主。

1.2 学习方式灵活

成人高考主要有函授、夜大学、视听学习、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等学习方式。

(1)函授。函授一般以自学为主,并组织集中面授,面授时间一般在寒暑假和节假日。函授教学的招生范围可遍布全省甚至全国各地。(2)夜大学。夜大学一般在大专院校招收学生,一般选择晚上或双休日上课。(3)视听学习。视听学习,教学点直接渗透到各个市县,方便学生就近学习。(4)业余学习。业余学习上课时间一般也选择在晚上或双休日上课,不过办学范围一般局限在学校周边地区。(5)脱产学习。脱产学习就是参加工作后在校内进行全日制学习的方式,管理方式与普通高校一样,对学生有常规的、相对固定的授课教室和管理要求,有稳定的寒暑假期安排。②不再占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

2 基于信息化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革新

2.1 教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以单向灌输式的信息传递,改变仅仅围绕教材为中心展开教学的教学方式,实现集体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循循诱导,根据每位学员的年龄特征,工作阅历等制定符合学员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相应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习方式的灵活可变性,我们可以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远程教学,满足学员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教师在这方面应加以正确引导,因为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彩,指导学员增强分辨信息的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借助计算机以适应现代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求和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需要。借助多媒体,学生随时随地能从网络中查找自己所要学的内容。实现由封闭式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递向开放式教学和跨时空的信息共享的转变。单纯的书本教育将被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所取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制作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课件,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增加获取信息量的途径,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③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课堂教学同时要结合成人特点和需要进行教学,打破单一的课堂传授,运用成人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

2.2 教学手段的革新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学手段也要进行与之相适应的革新。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用图像、文字、影音、音像等方式在向学员传递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生动性,提高学员的学习的积极性,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和生机。近几年来,教师使用多媒体授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更新多媒体课件,改变传统的以书写教案为唯一备课方式的习惯,这样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小结

作为一名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现代信息化技术,懂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及时有效地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指导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辅导他们运用多途径、多种工具辅助学习,从而更快、更全面地提升自己。

注释

① 蒋鼎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J].成都电子机械专科学校学报,2003(6):57.

篇3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信息化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信息化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作用和意义

20世纪末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预示人类在本世纪又将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如果说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依靠体力的劳动中摆脱出来,那么今天的信息革命将使人类社会从繁杂的形式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规模的记忆容量,亿次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互联网的交互管理能力,各种智能数据库、CAD等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准确性都是人脑所不能比拟的。21世纪人类对待这类脑力劳动将如同操纵机器完成体力劳动一样简单。也就是说在信息化时代,脑力劳动性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应着重探索、创新和开发方面能力的培养。信息时代需要大批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信息技术将人类从形式化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引发了信息化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时代给予我们的优越条件,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大学物理实验反映了理工科及各个学科科学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10 多年来,围绕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以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创建国家名牌课程、“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理工科基地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全面进行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条件优良的优秀教学成果。学校实验教学硬件设备、实验室条件也发生了大幅度、跨世纪的改观,由过去的教学弱点转变为教学改革中的亮点。

当前如何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入进行教学改革;如何进一步巩固和用好已取得的成果,是目前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尤其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正在进行新老交替的今天,该课题显得更加重要。

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尤其是如何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研究是巩固十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进一步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我们的理工科教学,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教学环境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上引导学生向形式化、记忆型方式学习,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质的形成;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学校扩大招生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优秀教育资源的缺乏成为严重困扰教学质量的难题,成为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近几年来,我们以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为平台,运用信息化教育思想和技术进一步研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中的“模仿型”教学,建设丰富的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创造培养创新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注重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

实验教学中获得实验数据,是实验课的必然结果,也是在实验课教学中师生都十分重视的重要环节,相对而言,对实验教学过程重视不够。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角度来看,实验的教学过程非常重要。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过程,也是正确获得实验科学数据的重要保证。

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读懂实验的原理、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及实验仪器的结构和运行机理等基本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实验教学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发挥他们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这也是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切相关,但是它们之间往往又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一个实验要用到几个学科领域的知识点,并且更加强调实验的方法和知识的综合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新知识、新方法,这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难点。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以实验方法为主线,应用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将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采用研讨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物理实验的原理,理解物理实验设计思想、实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实验技能,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实验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热烈场面。

2、注重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

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是实验的教学方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同一个实验,同样的教学设备会因为教学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常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照葫芦画瓢,抑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得本来就有限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实验的设计性、开放性、研究性是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并能充分用好已有的硬件和软件教学资源。

开设设计性实验时,由教师给定的实验题目、实验要求及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条件,由学生自己提出设计思想、拟定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确定实验条件、实验参数,并基本独立完成实验的全过程。

开设研究性实验时,教师组织若干个基础物理实验涉及领域的课题,以科研方式组织教学 。学生在通过查阅资料理解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或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最后写出研究性小论文等。 研究性实验可以学生个体或团队的形式进行。

实验的开放性,是指实验的内容、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开放。上述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和题目由学生自命题或部分自命题,由教师审核命题,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我校注重实验的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在每一

学期物理实验中都安排有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内容。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找到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应有的主置,并从实验教学中获得了成就感、满足感。设计性、研究性、开放性实验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三、建设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系统

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信息化物理实验教学环境

1、建立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资源,营造教学互动的信息化平台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国家级精品课程,应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应建立一个优质的课程资源体系和网络共享平台。

我们认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优质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系统必须能反映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先进理念、课程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提炼物理实验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体现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提供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平台和师生交互的平台。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综合了几十年来我校物理实验课程的优秀教学资源;融合了10多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成果;反映了与实验教学相关联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方法;并不断提高实验的开放性、教学的交互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按照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新体系提炼了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实验的教案、实验的重点、难点、仪器的原理、结构、运行机理,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分析等指导信息;围绕学生实验课程的知识点提供了系统的网上讲座,以便学生从看起来零散的各个实验中,系统地领悟实验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围绕现代物理技术类实验和研究型实验提供了系统的网上现代物理技术讲座。目前我校大学物理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已包括4个学期,224学时,78个实验的授课教案和100多个实验的习题;由物理学史,物理实验方法,不确定度和数据处理方法,力、热、电、光学量的测量方法与应用,现代物理技术讲座等内容组成的28 讲物理实验系列讲座;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等各类常用仪器的仪器库,其中包括仪器的实物照片、内部结构、运行机理及使用指导等。为便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资源库系统具有很强的交互功能和扩充功能。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资源库系统中动态更新自己的教案,引导学生学会读懂实验,指导学生建立实验教科书与实验室实物仪器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批学生的优秀教学实践论文脱颖而出。目前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系统中精选了40篇学生的代表作。

2、建设基于web的远程仿真实验系统,营造多元化教学模式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学生完全理解实验原理和仪器的运行机理,满足学生自己选择参数设计实验,或进一步做研究性实验内容的强烈欲望,有一定困难。学生往往在教师设定好的参数和步骤中完成实验的内容,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很多是盲目操作走了过场,这样实际上把物理实验教学变成了一种呆板式的模仿型教学。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与实际实验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来解决。

由我校研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媒体,是国际上第一套实验教学软件。它利用软件建模设计虚拟仪器,建立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可在这个环境中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参数、操作仪器,模拟真实的实验过程,深化理解物理知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可用于学生预习、复习以及自学物理实验,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的二段式、三段式教学模式,并使实验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延伸。在此基础上,1999年以来建设在校园网上的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进一步营造了多元化的物理实验教学环境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目前虚拟实验远程教学系统已包括力、热、电、光、近代物理实验在内的56个大学物理仿真实验,多年来在开设网上实验选修课、网上实验辅导课、强化师生间的交互,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媒体,它的动态更新、动态和维护是教学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软件方式是用光盘等硬拷贝模式,常常存在着升级和维护困难等问题。为此,近年来我们研究了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用户无须手动安装仿真实验软件程序,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实现仿真实验等各种类型教学软件的自动下载、更新、运行。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更方便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不断更新的优秀教学资源。同时也为解决由于扩大招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增加的教学资源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3、建立网络选课系统,教学交互系统,管理系统,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教学模式

开放性教学模式是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在开放实验室,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立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因此它能有效地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实验教学的开放模式。

为了对大面积学生实现在时间、空间、内容上的开放教学,我们建立了网络选课系统、教学交互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并在2个学期内,对2800名学生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第二版)和立体化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它反映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由我校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陆续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融进了我校近几年来在教学、科研中积累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成果。在反映我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体系、新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大多数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内容或研究性内容、研究型课题;并配有基于web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系统、大学物理实验资源系统等。应用信息技术建设了体系新颖、内容丰富、适应于各专业、各层次学生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立体化教材。

篇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数学试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05-02

为适应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发展对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军校面临的任务是不仅为学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培养学员应用理论的意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实验》是一门以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软件为平台,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经过简化的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该课程是数学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尝试,人们对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并没有达成统一的理解与认识,并且国内外现有的教材为数很少,内容和形式差别很大。国内开设本课程的院校为数不多,因此国内外可借鉴的经验很少。我院早在2000年就开设了数学实验课程,经过近十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的教学效果初见成效,在每年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们都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结合我院学员的实际情况以及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开设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员的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探索和研究:

(一)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侧重于理论

本课程设置40学时,主要讲9个实验,每个实验安排2学时的理论课,配套2学时的上机实验课,选用的是清华大学的《数学实验》教材,在这9个实验中,其中有6个是有关数学方法的专题实验。在专题实验的学习中,个别实验存在着对理论的讲解过难、过深的问题,并且这种讲解对运用MATLAB实现理论方法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

再者,由于学时紧张,通常一个实验讲下来,学员普遍反映理论内容掌握不牢,命令应用不熟,最终影响到学员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比较单一

由于该课程学时设置较少,我们只是选择性的讲9个实验,每个实验都是一次理论课配套一次上机课。在2个学时的理论课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教员在讲,学员被动的接受,一些本应通过上机操作就能理解的问题,却要在理论课上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学员没有经过自己动手尝试,碰到同类型的问题又会不知所措。现在的上机实验课以学员自行练习为主,这样,有些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员就会上网、玩游戏或干其它事情,浪费掉宝贵的上机时间,不能保证上机的效果。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围绕着新形势下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院学员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信息化条件下本科《数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和实施方法改革的一些构想,突出这门课程的应用性。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

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一)灵活讲解理论内容,协调理论与MATLAB命令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的目的是用数学方法借助于计算机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思路应该是从问题出发,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按照这种教学思路,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把重点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对于方法的理论性适当降低要求,协调好理论与MATLAB命令之间的关系。若MATLAB工具箱中有现成的命令,可以弱化理论,重点放在如何应用命令上;如果MATLAB中没有现成的命令可用,那我们就要以理论为基础进行编程,这时理论内容一定要分析透彻,也就是要灵活处理理论知识讲解的详略。

比如:“常微分方程数值解”中,求解常微分方程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能求出精确解固然好,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中难以实现,所以求数值解便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思想,从而对求数值解的欧拉方法和龙格——库塔方法先从理论上进行了讲解,然后给出MATLAB的实现方法。由于在MATLAB中没有欧拉方法的现成命令,所以要精讲理论,为学员编程打好基础,但是龙格——库塔方法,在MATLAB工具箱中有现成的调用命令,从而对该方法的理论介绍可以弱化,而且龙格——库塔方法的理论内容更为晦涩,在此不应使理论冲淡应用这一主题,重点应放在如何运用命令上。但在清华大学的这本教材上,注重方法的原理、推导以及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对理论部分的讲解比较繁杂,这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未必好。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理解方法的主要思想,培养学员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不同实验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课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第一个实验是Matlab基础,学员已经有了C语言基础,授课时我们只需要把Matlab自身的应用环境和特点讲解清楚,对于基础性语句可以尝试让学员上机时自己练习,这样就可以适当减少教员课上讲解的时间,给学员提供更多的动手练习的机会。为了保证上机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数学建模的思路,把学员分组,提前布置上机的任务,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和练习的评比,充分调动每个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意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的急剧膨胀使其有效时限大大缩短。在高新技术领域,知识衰减的速度为每年15%-20%,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至5年。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信息化条件下,部队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强调一个新的理念,即毕业学员能够快速适应部队工作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改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部队所需要的军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干中学”,通过岗位自学来更新知识,提高能力,胜任工作,这对学员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进行实践锻炼固然重要,然而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发展对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部队院校面临的任务不仅要为学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在大学基础课程中注重学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缩短毕业学员与新的工作岗位的磨合期,加快理论性知识向实用能力的转化速度,为提高学员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萧树铁.数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三化学;创新性教学方法;化学知识点

初三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是学生打基础、长知识的重要开端,也是化学素养和化学理论培养的关键时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时段。因此,对于初三的化学教学,教师应该具备充分的思想准备,进行完善的教学准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充分的传授给学生。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伴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和课业要求的升级,有必要探索更为人性化、时代化和创新性的初三化学教学方法,这既是化学课的本质诉求,也是化学教学的终极目的。

一、巧设创新化的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探索意识

初三化学教学方法之所以需要创新的缘由,是因为初三化学知识是较为零碎、繁复和庞杂的,所以,这时期的教学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授课和“干巴巴”的理论讲述来进行,应该更多采用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到化学的美妙世界中去。设置合理、巧妙的化学情境,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到情境中来,进行意象化、生动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去,而且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这样也可以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帮助学生提升主动思考、实验和操作的能力。因此,采取上述的教学方法,是颠覆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初三化学教学方式,值得借鉴思考。

如,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中,主要教授“溶解现象”,其中包含“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点。教师在进行本章、本节备课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情境设置、模拟或实验的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选取一些食用盐和水,然后在容器杯中进行实验和情景模拟,通过把食盐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食盐的溶解,这说明食盐是可以溶于水的;尤其是通过味道的改变,学生会很容易懂得原来的食盐和水就变成了盐水混合物,不再是单纯某一种物质。由此,可以引申到其他的事例,如高锰酸钾溶于水颜色的变化、蔗糖溶于水味道的变化等,说明它们都是可溶于水的,都发生了溶解现象,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溶解”这个知识点,再通过类比,将食用油和泥土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就能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溶解性等等。

通过类似的情景化,并经由学生们亲眼观察,他们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就会更加牢靠。再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中,内容核心是围绕“开启化学之门”进行的,这时教师其实可以通过巧设教室情境,布置化学物质,装点教学氛围,来说明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存在着。要通过意境化的教学方法,让初三的学生们明白,学好化学,应用化学知识,是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对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总之,通过类似的情境模拟、创设和再现,可以创新过往单纯的授课模式,生动展示教材中的化学知识点,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保持化学教学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初三阶段的化学教学,不应该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也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本着创新的原则,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活动性和参与度。事实证明,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所以,要注意保持初三化学教学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到理论结合实践的转变,要把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作为技能培养的重点,要加强对学生的“主人公”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化学课的中心。例如,可以对班级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趣味小组的化学实验比赛,可以进行化学竞赛比拼,然后对优胜者进行适当的鼓励。再如,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参与抢答,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是很有好处的。

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一章中,有一个重点内容是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分,教师在“化学变化”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寻找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现象。例如食物储放久了会腐败变质,铜器生锈会变成绿色,蜡烛的燃烧、酒的酿造过程、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注意对学生们进行正确引导,正是因为这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某种新物质,才是真正的化学变化。

也就是说,化学课的教学应该尽可能的生活化,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用人性化的思维重新整合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指导者和引领人的角色,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实验器材、用具的完好无损,其次要保证化学实验、操作的正常、正确进行,要点拨疑难,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要适时解除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实现对化学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化学知识走进生活,做到理论结合实践

初三的化学教学,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课本的理论记忆,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一点来看,要创新初三化学的教学方法,应该充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指导,让化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实践。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学做三者的结合,社会即学校,教育即实践。根据陶行知的理论精神,我们可以对创新性的初三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总结,首先要把化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要在实践动手中更好的理解化学现象,并为人们所用,最后要师生互动,培养独立思考、探索和坚持真理的优秀品质。

化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在生活生产中存在着大量的化学现象,如何把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进行总结,得出理论知识点,并加以理解和记忆,是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关键。例如,CH4+2O2 =CO2+2H20(甲烷燃烧),4P+5O2 =2P2O5(红磷燃烧),C2H5OH+3O2 =2CO2+3H20(清洁燃料),这三个初三教材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知识的理论表述,但是透过化学分析和实践解读,其中的科学道理是可以用以指导实践的。如上述的三个方程式,分别可以应用于天然气做燃料的原理,烟雾弹的制造原理和清洁燃料的制作、使用等。这些化学知识不仅存在于工业生产、社会生活中,而且是具体可操作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综上所述,运用创新性的化学教学方法,不是书面的空话,而是要在实践中探寻化学现象,总结化学知识;在理论教学中探索生活印记,找出化学规律,最后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产生理论,才是二者的最高境界。总之,要进行生活化的初三化学教学,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和学习最真实的“大化学”,这或许才是教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大萍.为化学课堂注入“源头活水”——浅谈化学探究性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2]景成文.论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途径[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3]方保中.乍看异常,其实寻常——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及反思[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6).

[4]郑喜焕.浅析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5]那旭,廖志刚.中学生化学实验信息整合能力实践方法分析——以假设法检验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存在[J].现代交际,2012(7).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优化;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65-01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应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科学整合,把丰富的化学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和结果,产生聚集效应。

一、信息技术与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实时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动态问题过程化、归纳总结对比化、知识查询快速化、解答问题现场化、实验过程模拟化,这样就使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扎实。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因而既可以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和认识风格的学习者,也可以实施协作式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多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与教材重、难点的突破

“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如何解决呢?按照巴浦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如硫酸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国防建设上都有广泛的用途,教材以接触法制硫酸的基本化学原理和生产流程、典型设备等,第一次向学生介绍了有关化工生产知识,使学生学习化学理论跟化工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尽管采取了实物、标本、模型或图表措施,学生还是觉得比较空洞。我们采用的计算机教学软件,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形象逼真的画面,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它设计动感强,易引起学生注意,讲解步骤清楚,层次分明,板面清晰,提示、过程、结论完整,图像形象、生动、直观。哇!沸腾炉真的沸腾起来了,生成的二氧化硫经过热交换器,直奔接触室,摇身一变,变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进入吸收室洗了一个浓浓的“硫酸浴”,出来一缸热气腾腾的发烟硫酸……与此同时,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和典型的练习,更是画龙点睛,错对一目了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掌握了工业制硫酸的全过程。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对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和理论,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反复认识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介绍晶体类型时,将各种晶体的典型结构通过计算机三维动画展示:NaCl型晶体,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每个Cl-同时吸引6个Na+,Na+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1:1;金刚石,最小的环为非平面6元环,每个C被相邻4个碳包围,处于4个C原子的中心……配以适当的讲解,这比直接讲要形象,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展示传统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很快或很慢的化学进程,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合成氨、布朗运动等,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等。所有这些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空间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以通过实验向学生直观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印象不深。但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或减慢化学情景,从而将这些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化学审美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塑造出充满激情与活力、具体可感的化学审美形象,把化学美表现出来,可使学生对化学美产生新奇、愉快、向往的审美感受,并在探索化学美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审美体验,创造化学美的冲动,与教师的审美创造发生共振、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在美的情境中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塑造人格,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实施现代化素质教育关键的一环。如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诱思探究”,即“诱导思维,探索研究”。教学过程要经历“探索”和“研究”,即“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的三维教学目标。

五、信息技术与复习备考

篇7

【关键词】高中教育 高中心理学 心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3-01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高中院校都开设了与高中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由于教育教学环境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高中心理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相关的教学策略还不够完善,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策略的不够完善是影响我国高中心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使高中心理教学能够顺利的实施,就要对传统的教学环境及教学策略进行不断的革新。

一、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对象,并且在高中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心理学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最新的调查数据中显示,目前我国有许多家高中院校在进行心理学教育时,只是对表面的知识进行讲解,缺乏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辅导和心理测试,从而导致学生在心理上障碍难以被发现和解决,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对高中心理学教育进行优化势在必行[1]。

由于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正确的心理学教学方法可以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疏导,并且能够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的理解解读学生心理现象能够让高中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自己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正确的发展积极的品质,克服自身的缺点,有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

二、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策略的方法

1.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优化教学内容与目标

在高中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重点,且二者密不可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决定高中心理学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2]。教师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按照自己的风格并结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出形式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把学生引人心理学知识的海洋中。

2.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强化理论指导与实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学教育的同时,要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根本出发点,并且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施心理学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情况,并且根据其心理特点制订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并且提出建设性的措施,有效的防止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3.采用发散性思维,优化学生的认知渠道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效果的好坏、能否通透理解知识,与学习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真实却富有想象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通透地理解知识点,所以教师要运用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模拟出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并通过间接性知识举一反三,让学生从学习环境中认识和总结出心理学知识的规律[3]。

心理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有一个定理,但是这个定理来源与生活,它是通对实际生活的分析和总结而得出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并站在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此外,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里,新的教学设备有助于改善教学方法,所以重视教学方法,优化学生的认知渠道非常有必要。

三、结论

心理学这一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运用。为使高中心理学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出评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优化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其次,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实践指导及理论教学。最后要采取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得以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我国高中心理教学策略的优化,促进我国高中心理学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热依汗古丽・阿里木. 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及方法[J]. 知识窗(教师版),2015,07:53.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学优化

一、教学手段的优化

1.因材施教

新课程强调的是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讲究实效性,学生自身体质各有不同,擅长的也不一样,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使用正确的教学手段。例如,短跑是高中必修课,教师可以先将动作分解示范,让学生掌握短跑的基本动作和规律,然后进行练习,从中选出优秀者。再为其他学生进行示范,使其他未取得名次的学生为想要获得荣誉而更加努力,如此可以大大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解观察和练习等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接收为主动获取,从只追求学会转变成加强水平的提高。例如,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形态,引发学生对人体构造的好奇心,然后再为学生讲解如何能跑得更快、跳得更高,从而使学生找到跑步、弹跳最科学的姿势和方法。

3.情感培养

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情感的培养,以学生本身的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为前提,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运动项目,在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需求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通过在高中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两三项自己喜爱的运动技能,为以后进入大学或融入社会所需的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二、课前做好合理的教学准备

首先是学生方面准备。要对班级整体人数以及学生个人状况有大概的认知结构,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是否可以高效地进行。其次是教材准备。授课前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备课,避重就轻,这样授课时会更加轻车熟路,行云流水。最后是准备学案,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而编制的学习方案,通过学案指导学生领会知识要点、动作规律,为提高体育教学整体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结合实际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灵活处理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使学生在高亢的学习气氛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参考文献:

篇9

一、现在教育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在能够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精练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创设教学情境,深深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潜移默化,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真实氛围环境,感受知识的产生与应用。能够较好地集中注意力和保持兴趣。

2.借用多媒体分解教学重难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中首要任务。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进行直观教学,讲解难点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摆脱对难点问题的畏惧感。深刻领会和突破学习障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分散教学难点,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很好地掌握重难点内容。

3.运用网络资源拓展政治教学。运用网络化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和网络资源等构成了课程的重要资源。传统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坐在座位上听课,师生之间的交往方式也都是单一的师生问答式,这种方式中教师容易成为课堂的主宰,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网络化教学中通过构建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组内的互动,小组间的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进行知识探究,学习氛围宽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学生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非常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利用多媒体呈现习题。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将教材中的重难点和疑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巩固,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加快教学进程,增加习题容量,可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从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现在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深度不够。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将大量的素材简单地罗列在一起,使得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资源没有繁杂,反而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基础工作。认真将教学内容与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做好信息的甄别。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课件教学上,不能只知道运用课件进行内容的呈现,教师更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政治学科特点构建一个真正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自主探索和交流,实现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有机整合。

2.教学中过分地依赖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确为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不少教师和学生过度地依赖了信息技术而忽视了传统的优秀教学手段,甚至出现为了用信息技术教学而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形式主义,力求信息技术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课件的制作要精准求精,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信息技术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灵活运用,以使信息技术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

总之,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进行练习巩固,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宋向东.张弛有度有的放矢——多媒体辅助政治课教学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建议[I].湖北教育(教学版),2008,(06).

篇10

[论文关键词] 体验教学理论; 信息化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培养师范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与信息化教学能力,西北师范大学从2009年开始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进行全新的改革,将其分解为“教师信息技术基础”和“信息化教学”两门必修课程。教学资源从单一的文本教材充实为以文本教材、光盘教材和网络课程为资源的立体化教材;教学内容从单一的总结性理论阐述扩充为具有丰富案例支撑的技能体系与方法体系;教学方法从单一的传统讲授转变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多样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从传统的普通教室改变为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评价从单一的终结性期末笔试改进为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过程性作品和终结性考评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从各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信息化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师范生没有教学经历,学生很难与教师达成共同经验,难以真正领会信息化教学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 

 对于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而言,“信息化教学”课程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运用价值,还应具有信息化教学示范性的特点。那么如何使“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理念?如何突显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价值?如何使“信息化教学”的学习更易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如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充分利用开发的立体化教材资源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基于两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体验教学理论在“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体验教学理论的内涵 

体验教学是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欢乐和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体验教学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教学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在教学中,体验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亲身经历某一活动或情境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过程,是学生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张力。在体验中,学生主要通过感知、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认知,产生新的认知并内化为自我的感悟,再使感悟上升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体验既是一种活动的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 

二、基于体验教学理论的“信息化教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体验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经验和情感,是个体不可替代的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信息化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即学生领会信息化教学方法并学会运用,涉及演播教学、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学习、基于概念图的教学等常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与模式。将体验教学理论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中,可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体验感觉阶段、体验知觉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和体验应用阶段。学生通过这四个阶段的活动,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逐步达到明晰。 

(一)体验感觉阶段的活动设计——在角色中感知方法 

体验感觉阶段是学生亲身经历情境或活动,亲身感受扮演角色的过程。学习信息化教学方法时学生首先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转变自身角色,从学科教师的角度阅读立体化教材资源中提供的案例与教学视频录像,比较这种信息化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异同,思考这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不仅整体感知了信息化教学方法,而且在角色扮演中突显了主体地位。 

比如演播教学法的教学资源中提供了语文学科案例“看云识天气”、历史学科案例“青铜器和甲骨文”、生物学科案例“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等不同学科的文字教案、电子教案及教学视频录像。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教学案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择语文案例“看云识天气”,然后进行角色扮演,以语文任课教师的身份阅读“看云识天气”课文原文,观摩课堂视频录像并思考“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教学媒体的呈现形式及媒体作用”等问题,并将自己的见解与小组其他语文“教师”分享,初步整体感知演播教学法。 

这一阶段学生的核心任务是感知角色,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学科教师、转变身份——任课教师,带着“这节课我来教学”的任务和思考去观摩视频录像,否则学生会以学习者的角度去观看案例。由于知识内容在中学已经学过,学生根本不会有兴趣来观看整堂课,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即便案例设计得再有典型代表性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体验知觉阶段的活动设计——在方法中感悟方法 

体验知觉阶段是对感觉阶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储存、记忆、操作)和解释(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教学理念的认知过程。这个阶段是体验教学理论应用于“信息化教学”的核心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感悟信息化教学方法,即学习哪种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师就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活动设计教师不仅示范了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而且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理念的特色。 

学习演播教学法时,教师可以运用演播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教学“演播教学的功能和应用方式”时,常见的演播教学方式有演播—讲解、演播—讨论、演播—操作及演播—设疑等,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演播方式讲解相应的“演播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演播—讲解”的方式时,教师用“演播—讲解”的方式讲解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演播—讨论”方式时,教师可以结合播放的案例,以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让学生体验;学习演播教学的功能时,用“演播—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视频案例中的不同功能,学生既可以体会演播教学的不同功能,又可以体验到“演播—设疑”方式的具体应用。 

学习协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协作学习形式开展课堂教学。例如设计辩论活动“协作学习的利与弊”,既让学生理解了协作学习的内涵,又体会了辩论这种协作学习的基本形式;设计分组讨论“协作小组的基本结构”的活动,既让学生理解了协作小组的不同结构,又体会了如何开展小组讨论以及如何在协作活动中进行问题分解。 

学习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webquest活动,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来体会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这种信息化教学方法。webquest一般都由引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价和结论六个模块组成。引言模块可以设计成真实的问题情境,比如中学教师请求帮助的电子邮件,请求大家帮助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方案。任务模块可以设计为分析型任务和设计型任务的综合,具体任务是为了及时给中学教师回信,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有哪些主要模式,各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如何设计这些不同的探究学习模式”等问题,然后分组选题并选择某一探究模式完成教学设计方案。资源主要是课程提供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及因特网络资源。过程设计为小组分工、收集资料、汇总资料、完成作品等活动。评价可以从资料的收集、内容的分析、方案的设计及团队的协作等方面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过程性评价。结论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方法,是webquest活动设计的点睛之笔,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出活动设计的方法是webquest。另外,webquest活动的任务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设计任务的选题可以是广告英语的特点、中西文化差异探讨、圣诞节在中国、为什么“新概念”在英语教学中长盛不衰等,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设计任务的选题可以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等。 

学习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回顾复习已学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活动来开展教学,学生既可以梳理已学信息化教学方法知识,又可以体会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方法。 

这一阶段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法的感知中悟出方法的应用。“信息化教学”文本教材对所涉及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内涵、特征、功能、基本环节等相关内容都作了概述性的介绍,呈现形式多是文字性的描述,教学时如果教师采用ppt辅助讲解的方式,学生很难领会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真谛,在设计实践活动时也难以灵活运用。 

(三)体验内化阶段的活动设计——在评说中内化方法 

体验内化阶段是将知觉阶段认知的结果(概念、观念)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内在的联系(同化、顺应),内化为行为准则的建构过程。这个阶段从三个方面完成信息化教学方法理念的内化。首先,学生通过研读教学设计方案、分析设计环节来内化;其次,学生通过阅读教师的说课稿、理解设计意图来内化;最后,学生通过再次观摩案例视频录像、依据评价量规评说教师对具体方法的运用情况来内化。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分析、评价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的评价观。 

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演播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研读课程资源中提供的“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方案,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演播教学的应用时机、媒体的应用形式、情境的创设与应用等,进一步理解演播教学方法;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方案的设计者——任课教师的说课稿,分析具体知识点运用演播教学的设计意图,更进一步内化演播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摩这节课的视频录像,观察任课教师运用演播教学的组织过程,之后借助课程资源中提供的演播教学评价量规,分小组评说这节课,深入内化演播教学方法。 

(四)体验应用阶段的活动设计——在作品中应用方法 

体验应用阶段是对已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进行检索、提取和使用,并对内化的行为准则通过外在行为进行呈现的过程。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所学学科选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参阅案例设计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包件,并在小组或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说课。这一过程既有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呈现,又有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体现;既有学科知识的显现,又有教学组织能力的表现,这是对信息化教学法知识、信息化学科知识及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融合,是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最高要求。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而且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通过选题、设计、说课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体会到方法的应用要领,体味到方法的应用优势,也会提高学生主动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三、设计“信息化教学”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有法 

教学有法,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因为“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核心必修课,这门课程的核心目标是理解信息化教学方法及其应用,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介绍,那么课堂教学方法应该且必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对于职前师范生不仅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说服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 

(二)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教无定法 

教无定法,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因为基于体验教学理论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尽管有它的优势,但未必对每位任课教师都适宜,也未必每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知识内容都适宜让学生体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 

(三)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贵在得法 

贵在得法,在“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因为任何一种信息化教学方法都有优势与不足,任课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这样可以弥补某种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活动中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活动,只要教学设计的选题得当、活动得法、组织得体,也能很好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现代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知识的主动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