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逐步渗入到各个行业,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延续的基础———汉字识字教学更应当在新时代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升教学的质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而汉字恰恰是我国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汉字识字教学对在小学自身素质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1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

1.1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传统的小学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记不准、记不住、学得快忘得快等问题。填鸭式教学是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字、识字,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课堂上写的很好,背的很好,一下课就全忘光了。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古板而且枯燥,极易降低学生识字和写字的兴趣,教师仅仅是让学生不断的重复性练习相关的汉字来让学生保持记忆,但得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其在实际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更是出乎意料的出色。

1.2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可以改变原有小学识字教学中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将低年级学生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变的简单易懂。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的采用事例教学,将识字教学中所需要的情景引入的课堂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认得字、会写字,还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对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他因素相比,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对识字教学的顺利开展尤为重要。在开展生字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先导性视频,激起学生对生字的好奇心。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播放卡通动物形象对生字进行阐述,并逐步带领学生探索和发现生字的产因和应用情境,将教学情景引入其中,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提升课堂的效率。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优势

2.1多媒体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学习和探索往往是通过看、摸、听、闻、尝去进行的,作为教师要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点把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在教学中给生字设情境、用动画人物讲述生字的起源和故事等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意义,将抽象的生字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容易理解,让低年级学生轻松记住生字。在这种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识字和写字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文字运用到生活中,并通过文字的运用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记忆。如在识字课上教给学生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朝气蓬勃、莺歌燕舞几个生词时,教师可以先把几个词的意思解释出来,让学生熟悉一下,然后说:“老师一会放一首歌,谁能在里面把这几个词体现在哪儿找出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投影设备配着少先队员划桨歌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画面中的少先队员;是画面中飞翔的鸟儿;是游鱼。在播放完成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把刚才的几个词从刚才的图画里找出来?”教师借用多媒体技术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加强学生的代入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学生在进行回答时,有的说河面就是波光粼粼,刚才“划船”的时候看到了;有的说鸟儿也更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了……学生通过看视频和听音乐,把自己融入到教师设定的情境当中,使自己对生字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生字。

2.2多媒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识字学习:

低年级学生所认识的字大多数是课堂上所教授的,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到的生字很少,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没有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家长没有重点培养过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生活中未知事物的探索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对生字的学习依托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上,使得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有立体感,并在生活中发现文字学习文字。比如一看到“田”字就会想到一望无际的田地,一看到“日”就会想到太阳,引导学生将生活和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对事物进行汉字概括和描述。

2.3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识字记忆教学: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记忆生字。传统识字教学是让学生进行反复抄写和背诵,这种教学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困难,而且容易忘记,此外也容易使学生对识字写字产生反感。应用多媒体技术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生字的动画视频或音乐,增加学生与生字的接触,让学生体会到文字就在自己的身边,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的接触文字,并在生活中积极的运用文字,以巩固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借用多媒体教学不但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还在无形之中提升对文字中文化的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敞开了学习文字的大门。

2.4多媒体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写字习惯:

一个人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是从小时侯就有的,写字习惯的好坏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就要从低年级的时候开始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正确写字姿势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学生去模仿和学习,并通过学生间比较评出最优秀姿势。这样不仅可以给同学们树立榜样,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课堂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移植到语文课堂中,通过生动的文字教学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将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借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结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改革,不仅是现代教育与时俱进的体现,它还宣告了传统落后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模式的消亡,对文字教学的重视是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应用体系的成熟,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广大教师应当通过相关的教学实践积极的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识字教学中,提升课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雅荣.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

篇2

一、耳听目视,激发想象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去欣赏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并陶醉于语言艺术的意境之中,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自从使用了多媒体,我的课堂犹如开了一扇天窗,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的能力,这样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有时,教师用了很多的语言去描述一个情景,有些同学马上就能想象出来,甚至还会联想到其他的情景;而有些同学却还未反应过来,这样的差异使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它可以把很多书中描绘的情景甚至情感以声音、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通过耳听目视把学生的“凭空想象“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在获得视觉满足的同时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再展开联想与想象,这样即使是原来想象不出的学生在经过如此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也会激发出一定的感受。

二、创设情境,引生入胜

我们教材中的很多文章都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很远,这种时间的距离,时代的隔阂,使学生很难完成对文章的理解,很多学生也只是表面的公式化的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也就不多加探究了。其实“学生的大脑不是空荡荡的机器,而是一口蕴藏着丰富水源的深井,教师的使命正是要引导学生却挖掘这口井,让每一个学生的都成为一口知识的泉水喷涌而出的‘井’”①。有了多媒体,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带着学生去挖掘这口“井”。它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情境,引生入胜。如《记念刘和珍君》和《小狗包弟》两篇课文,我们可以找一些背景资料放给学生看,声画总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更能激起人们的某种情绪,如此便缩短了时空的距离,让学生可以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积极思考,完成学习。

三、激发兴趣,活跃课堂

若想使语文教学真正取得成效,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很重要,这一直以来也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因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语文不像其他学科总有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让学生很容易知道自己是会还是不会,是考还是不考。他们总觉的“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所以不感兴趣。结果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用心思考,不虚心发问,不精心总结,时间长了,惰性滋长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运用多媒体带给学位生多感官刺激,真正的调动起他们的眼、耳、口、心、脑,使他们处于兴奋状态,充分发挥自己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充分运转自己的大脑,活跃思维,形成见解,各抒己见,不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文言文教学和古诗教学,教师选择恰当的声音画面或背景音乐就可以很好的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弥补不足,发散思维

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语文学习都应该树立“大语文观”。江苏省无锡一中的孙宏杰曾提出:“从学生的生活中发掘语文学习的各种因素,把学生在生活中的许多不自觉地运用语文工具的机会,变成自觉的有意识的语文能力训练;并千方百计为学生设置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处处作有心人,主动寻找语文学习的各种时机,积极地把语文课堂教学中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中进行有意识的实践;同时,语文教学主动地和其他各科的教学配合,使学生在其他各科的学习中更好地借助于语文这个工具,又使其他各科的教学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种种实践的机会。”② 这种“大语文教育观”无疑是对学生有利的,但在现行的高考体制下很多时候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可以把课堂扩大化、纵深化,可以把各领域的知识通过小小的屏幕和语文课堂联系,把他们都纳入到语文课堂中来,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弥补教师语言表达的不足,把很多学生无法想象、教师表达不出的意境再现出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切实的视听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为学生跨学科的思考提供了条件,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进而形成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日臻完善,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多媒体有利于课堂教学,如果运用不当,或教师引导不及时,也会喧宾夺主,固定思维,反而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如小说《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师多半会给学生放映电视剧《红楼梦》中的相应片段,这样,就把书本的文字具象化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正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样,电视片段的放映让学生看到了“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却看不到她的“心较比干多一窍”;看到了“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贾宝玉,却看不到他的“行为偏僻性乖张”;看到了“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王熙凤,却看不到她的“粉面含春威不露”。而学生看过之后就会认为这三个人物就是他们所看到的那样而不再思考或者无法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导他们根据画面去“看”看不见的内容,这才真正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否则,多媒体就框住了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发散他们的思维。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时还要注意不能走极端,绝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更不必堂堂课课都用。当用则用,会事半而功倍;不当用而用,则事倍而功半。所以我觉得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与课程整合时用之应慎,用之应当,不应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多媒体;提高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小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更喜欢看童话、动画、科幻等方面的电影、电视节目,因为这种立体与动感画面更能吸引他们,这就是直接兴趣。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因之显著提高。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中,利用课余时间、活动时间为学生放一些英语动画电影,学生兴趣提高,孩子们爱看动画的特点利用好了很出效果,开始听不明白就告诉他们看动画猜意思,然后把里面比较经典、有意思的英语小句子摘出来说一说。如在《一零一忠狗》中的一条小狗总是对着妈妈用可爱的语气喊:“Mom , I’m hungry”,通过这个句子告诉学生在饿了的时候如何来表达。

引导学生寻找英语学习中的趣味,让学生看一些有趣的单词记忆Flash,如记忆“bank――银行”这个单词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拿着银行卡说“来银行办卡就是bank”,学生觉得很有意思,我就让学生自己去看我们现在学习的单词可以怎样编句话来方便记忆。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缺乏语言环境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重大障碍,生活中缺少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实际教学中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学习,忽视了它的具体应用。因而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英语方面表现出“高分低能”,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较差,不能在生活中运用自如。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能在课堂上模拟栩栩如生、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情景,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教学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时代赋予的一种便利,只要认真钻研,勇于创新,把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我们的英语教学之中,把生动、有趣与笑声带入课堂,让学生远离枯燥乏味的“鸟语满堂灌”是我们作为教师的重要任务。让我们继续努力探索,使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教学能量,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篇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千古名训向我们传递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会有意无意向学生传递“只有刻苦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这也给了学生一个错觉: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有其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而艰难的事情。这种错误的感觉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很大的畏惧心理,这种畏惧心理会削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这种“苦学”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实现“乐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从通过哪些途径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呢?

一. 利用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喜动不喜静,喜欢直观不喜欢抽象,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不喜欢单调枯燥的学习和习题训练。他们更喜欢在一近似于游戏的活动中快乐地获取知识,体验这种过程带来的愉悦感。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对课本知识体系了然于胸,还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小学数学教学理论,采取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将学生喜欢的游戏引进数学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年级学生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采取买面包游戏:在面包店柜台里有如下包装的面包,一只装一袋的、两只装一袋的、三只、四只、五只装一袋,如果老师要买八只面包,最多可以有几种组合?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可以采取买文具游戏,钢笔五元六角,铅笔三角,本子八角,橡皮四角……假如我给你三元钱,你可以买哪些文具?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让学生结合每个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制作相应的“个人作息时间表”。

二. 创设熟悉的生活学习情境。

创设学习情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教学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去学习、理解、接受知识,既能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比如,在“交换律”引入新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同桌互相交换位置,班级内人数不发生变化。进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你能举出一个或几个例子来说明吗?这样教师利用“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生活现象,引出“交换律”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创新与实践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分蛋糕、的生活情境:先将一个蛋糕平均分为5分,小明吃了其中的一份;将剩下的四份,各自平均分成两份,小刚吃了其中的两份,你们认为他们俩谁吃的多呢?学生被这个鲜活的生活问题吸引,激发出更大的探究乐趣。

三. 借助动手操作增加直观性。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对很多应用题和几何类题目问题仅仅凭借抽象思维感到难以理解。然而,只要简图和实物观察,学生就能快速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能起到以直观思维带动抽象思维发展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来理解题意或者数学原理。比如,在思考应用题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画简图来表达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画图、直观展示、手脑并用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在学习图形时,要从学生学过的图形入手,通过剪、拼、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原理,从而完成知识建构;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种几何体,来了解他们的构成,各个面的形状、特征,进而理解他们表面积的构成,体积的计算方法等。这种动手操作,一方面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枯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优化学习效果,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不可缺少的方法和途径。

四. 以生活应用丰富学习内容。

小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教师要善于设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环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比如,在学习了“利息”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以一万元为例,计算活期利息与定期一年、二年、三年利息的收益做个对比,让学生为别人的家庭理财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后,让学生帮助需要装修的人家,计算方面的面积和需要使用的地板砖;在学习了圆柱体积公式后,让学生测算自己家水桶的体积,然后在计算出一立方水大概有多少桶,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一方水”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这些数学实践活动,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又能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探究,彻底改变传统的苦学、苦练,对数学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五. 以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于一体,且富有动感,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练半天的固有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多样的学习情境;可以利用动态、可感的图解来展现个数学元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便捷的特点,向学生展示数学中不同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制作有趣的习题训练环节,以学生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来决定课件中动物奔跑的速度,实现乌龟超越兔子的“奇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有效防改变课堂可造、沉闷的氛围,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

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多媒体;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仅借助传统的教学设备,必然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为了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便可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其作为一项结合音频、图画等多个要素的技术,有助于增强物理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进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促进其物理成绩的提升。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学生在学习较为简单的物理知识时,一般通过教师的板书演示、讲解以及课本图片便能对其中原理有一详细了解。但高中物理知识,如曲线运动、原子核等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若学生未有较强的抽象思维,则理解起来会非常困难。虽然教材中的说明很多,但教师也需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起来也十分吃力。而多媒体在这一情况下便可发挥出很好的辅助作用。其可借助画面来演示实验原理,不但有助于教师对复杂知识点做出清晰直观地讲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使之轻松学习重难点知识,且印象深刻。

2.传统物理教学缺乏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讲解时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学生也容易出现开小差的情况,以致于不能较好的掌握知识。为此,笔者便将多媒体技术加入到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对实验步骤的演示进行反复观看后,就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同时可以文本框的形式体现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加深记忆,如此既让实验时间与实验器材得到节约,也促进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

物理教师在教学知识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内容的(图形、动画)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模拟,以使学生缺乏较强感性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情况得以有效弥补,让学生对较为生涩的概念、规律也能有一很好的理解。高中阶段的学生尚未有充足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直观、有趣的多媒体技术,可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使之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比如,在对“失重”问题进行教学时,就可将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对失重现象有一真切地观察,使之深刻理解失重和力学原理。再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教师可提前制作动画软件模拟散射现象,把散射的全过程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充分了解粒子经反射源反射到金属箔的原子上后,大多数均按原路返回,发生偏移的仅是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也可让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比如在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事先制作一个涵盖有磁通量、磁通量变化量和磁通量变化率等概念的课件,在学生大致浏览后再正式开展教学,如此便有助于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变讲述为示范,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部分在高中物理的课程内容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其不仅有助于对学生动作操作能力予以锻炼,也是对学生“学习致用”思想进行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当前,“学以备考”的学习态度仍然普遍存在于诸多高中生中,其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如此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消极与懈怠情绪,对学习十分抵触。针对这一情况,就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目的,即鼓励他们参与到实践中,而这也是将学生消极与懈怠学习情绪消除掉的最好办法。需知,高中物理实验有许多都是看似不难,但每每出来的实验效果却不甚理想,而多媒体技术便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摩擦力部分与电场部分的实验,教师就可应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学生这部分实践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可借助多媒体水平生动地呈现出复杂的实验步骤与一些和实际生活相连的内容,这些均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物理这门学科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经常可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找到物理知识的影子,比如,电路部部分、大气压强部分、电场部分和摩擦力部分的知识均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得到大力应用,教师在教学时,就可将这些应用集结成册,并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其呈现给学生,如此一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便能让学生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加深记忆,深入理解,进而便将文字阅读的时间省去,不但时间大大节约,学习效率也非常高。除此之外,针对如失重状态、高压电场以及天体运动等这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往往难以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与物理状态,因为这些知识的抽象性非常强,若要让学生顺利理解,在要求学生拥有较高理解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以频的方式表现出这些实际生活中很难见到的现象与状态,使学生可以真正的理解,将概念联系起实际现象,加深记忆,促进知识的内化。

3.引导学生的物理建模思想,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生物理的建模思想将极大的有助于学习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由于现价段的物理考题中大部分均需要学生具备的一定物理建模思想。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物理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展开深入理解,加深印象。同时再将变式题的作用给发挥出来,加深学生构架物理模型的意识,进而对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予以培养,促进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极大地拓展,让其物理知识更加丰富,且也有助于在多媒体技术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因而,高中物理教师应对多媒体技术予以有效利用,除了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也要对其各项能力进行锻炼,不断提升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善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06):256.

篇6

一、多媒体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选择

网络资源的丰富给初中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课堂教学中的内容更加多元,形式更加多样,但是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调查中发现,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很多教师的备课由自我思考,结合班级学生的问题设计以及教案的创新性书写,发展为现在的,通过网络观看不同的课件制作,然后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直接复制或者两三个课件的拼接来实现教学设计.

2.教学情境的虚假性

数学课堂是问题解决的课堂,问题是与情境密切相关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解决问题,深化探究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但是却常常因为其虚假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参与.网络环境下,教师输入新的教学内容,就会有现成的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情境并不能反映地区文化的独特性,生活应用的独特性,虽然与知识相关,但是却激发不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例如,在《直方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画城市在去年不同月份用水量的直方图,这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师认为知识的重点在于直方图的作法,于是网络上搜集了一个城市的数据,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一个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城市的用水量过大,不符合自己在新闻上看到关于本城市用水量的数据,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用这个不是重点否定了学生的提问,看似课堂顺利进行,其实质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质疑.

3.为用而用,以辅代主

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了,这种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许多人认为选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紧跟潮流,因此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只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一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的局面.

二、取多媒体所长、避其之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1.选择性地使用网络资源,增加课程内容的互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更新和共享性水平发展得越来越高,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教学资源借助网络环境实现了分享,包括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关于知识和问题的探索,数学内容的创新性运用,这些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引进一些案例,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教师要将关注的注意力由教学课件向更加广阔的方面扩展,在学生课余实践的学习中,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本节课知识的数学故事、新的数学尝试和初中生的一些发明制作,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维,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同时,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不同表现,通过提供不同的数学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能够针对性地有效地进行学习,纠正学生在数学能力发展上的一些不足,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探索

数学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是促进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这需要生活情境的支持,需要学生在生活中真实地发现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都能够直接地出现在课堂中,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手段将问题进行提炼,提炼成一个可以探索的数学问题.例如,在《有理数乘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之前在游戏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引入到课堂中.在“踩报纸”中,游戏规则是两个学生一组合作踩报纸,踩一次后进行对折,两个人踩在报纸上但是脚不能着地,在最后两个小组PK时,遇到难题,两组学生都能够不断突破,但是到后来报纸折不起来了,而实际上报纸才折了7次,学生都很惊讶,出现疑问.教师将这个情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开始本节课知识的探索.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媒体;整合

引言:

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整合创新方法就是在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该方法指的是改变原来传统的的教学模式,融入进多媒体和美术教学模式,真正内化知识,这个舞台不仅限于讲台,当然也包括课下学生给其他人讲,或者在班级群里通过录制小视频实现知识之间的互通,从而促进学习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研究。特别是从小学到小学,美术的研究难度和知识点的深度将会有个质的跨越,所以通过这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解表达能力在小学时期就至关重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当针对该方法如何才能更加有效而展开研究探讨,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解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将美术教学内容和现代多媒体进行整合的几点原则

1.1目的性选择

关于美术教学内容和现代多媒体进行整合的内容是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的,以美术教学内容和现代多媒体进行整合运用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准确的去理解美术的抽象概念。比如:每一次的美术课堂上,老师的课件和课堂备课的那些辅助资料可以通过ppt的方式去呈现,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进行课堂上的内容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投放,不过是画面呈现或者视觉上的呈现,都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中的语境和用意,帮助学生解决对于美术理解上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ppt上设置一些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让老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通过分组讨论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沟通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印象,从而很好的提升他们的一个美术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1.2全员全程性

这个概念的运用在于要求全部学生能够参与到整合教学过程当中来,以多媒体为教学的背景,在全员性的积极推动下,让学生可以在美术教学内容和现代多媒体进行整合的大环境下更好的学习,全程大体包含了:教师的备课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以及学生课后的一个作业布置。现在是数字化教育的时代,如何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老师当务之急必须掌握的一项素质教育的概念已经很好的融入进了小学的学习阶段生活里,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里,对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有自身的要求和规则需要老师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标准去整理和教学。

1.3和谐性原则

如何将美术教学内容和现代多媒体进行合理的整合,这一点值得所以得教师去认真的挖掘和深思,只有努力做好自身的教育工作,自己熟练自己的课堂教学步骤才能更好的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的辅助教学。,学生对于美术问题的专研才会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探索应用能力,才能更好的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美术问题,如何去平衡教学内容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值得老师去反复深思。1.4简单性原则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学水准是老师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利用最简单的多媒体达到最高效的教学效果,比如计算方面,能运用简单的计算器解决则大可不必使用计算机去解决问题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简单性的选择本身就是让教学内容与最简单的多媒体向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整合的模式

2.1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通过多媒体系统的教学设计,进而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不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同样,针对相应的教育方针,各教师要能切实落实好,将方针中的指示精神做好做牢,要懂得制定适应性的教学方案,以强化学生理解和认识为主,在学生能够熟记熟会并熟练运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够具备有效的美术思维,才能促进今后更好的成长和进步,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散美术思维,提高生活能力,真正为学生的未来铺路。只有以探索和思维开发模式的教学培养,才能更好的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其反思,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样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会做题,更多的是让学生会思考,能将所学东西运用到生活上的大小问题解决中。总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应自觉收集,组织举办应用问题的实践教学活动。那么建立合理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才能有效的促进美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所以对于学生上台讲课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美术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老师自觉的对于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严明于己,保持自身的精准教学用语;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情况,加上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整合的简单性和目的性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五级的《山壁上的画》课上,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的认识比较模糊,不可能拿一幅新石器时代壁画给学生直观的感觉。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分析和理解旧壁画的特点,我选择了多媒体。这个本文通过对老工人生活中的墙壁意象的分析,阐述了老工人在生活中是如何创造墙壁意象的,并通过对老工人生活和现代工人生活的比较,说明了老工人在生活中是如何创造墙壁意象的生活中,老工人为什么要在悬崖上画壁画呢已创建。到这次全班同学对老华山壁画有了初步的了解,气氛逐渐活跃起来。他们都通过表达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和工作的思想品德,表达了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敬仰和钦佩我是再加一个天才关卡:用放大镜把华山墙上的部分图像放大给学生看实物投影仪,让同学们仿佛进入了老华山壁画的场景:一群群强大的猎手围成一圈,一个个惊慌失措的野人围在中间,人们载歌载舞庆祝狩猎丰收的大场面激起了人们的想象这个循序渐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欣赏的难度。

2.2重视教学过程

对于这些6-12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并没有完善,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尚且不足,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特点——模仿能力极强,给小学生的意识记忆里形成良好的、严谨的美术用语记忆,成为规范学生语言的依据,然后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教学标准,模仿上课。所以要求老师要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精准的教学用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有一定得规范性,对于美术用语用词精准,意思表达完整,叙事精炼,对理论知识点的用词表述清楚,合乎逻辑,给学生的解题思路上要做到意思明了而精准。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逻辑意识,便于他们今后做美术题和遇到于美术相关的生活问题时能保持一个严谨的态度和符合逻辑的思维。2.通过学生自主上课讲课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辅助他们记忆美术知识。3.积极鼓励学生私下互相讲课学习探讨,帮助他们理清美术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全身心参与进去。遵从以人为本的理念,老师努力去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有效合理的运用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围绕学生的学习素质展开学习的拓展;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当主动去求学而不是等着被提供知识。多发现学生的有点,把课堂氛围弄的轻松幽默,学生才会认真的投入进学习的课堂里,感受学习的氛围,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另外,思维导图是个可以被很好利用图形工具,它能有效的建立美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可以让学生在讲课时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去表达美术的知识点。

2.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美术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美术精准教学实践操作,首先能够为研究该课题的相关课题老师提供有利的参考和分析帮助;其次是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帮助课题老师运用新的学习研究方法去教学;最后该课题的研究针对的是全校的学生,起到了研究真实性和公平性。教育应关注每一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并允许学生到达最近的开发区。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最基本的语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意义。理解问题的意义,关键是通绘画作品内容去了解美术语言,绘画不仅存在于美术课堂,特别是在美术这门学科上,所以绘画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解决问题时,不能只是纯粹的去思考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说给大家听,只有老师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真实的学习现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进行分析和处理,就能整理就能够设计出合理的美术课堂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和一个正确的课堂学习思路,课堂任务的设计应该从简单到难修补的提升,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去学习,去理解,改善他们目前的一个学习现状。做到真正的从善如一。

2.4推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研究,促进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水平

要想提高现代教育的技术水平,就得提高教学设计的技术水平。在进行科研教学课件的制作中,前提是要设计好相关的课件内容。所以在老师有真正的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之后,我们会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训练他们如何进行课件的撰写和编辑,规范合理的对课件进行撰写,促进学校的课件制作相关小组的老师和设计相关课件内容的老师,能够在教学的理念和观念上,进行统一运作,合力协作,促进撰写出高质量的课件内容。对于学科教师如何合理有效的把多媒体技术融入于,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这已经不单单只是对于教师教育水平素养和一些教学信息素养的整合,更多的是为了改变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成长。正是因为这样的目的,所以我校在每年都会举办关于多媒体技术和课程内容整改的相关的比拼大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老师能够自愿参加和报名,通过评比的方式选出最为合适合理的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师成长的策略研究方法,真正的推动多媒体技术在教室的课堂上进行大融合和科学的推进。

篇8

【关键词】多媒体;卫生学校;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167-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就多媒体在中职卫校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课堂应用中的优点

(一)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能将生物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并将生物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展示给学生。例如,在《核酸》的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递进式的对核酸进行展示,首先,展示学生熟悉的细胞结构,然后画面放大聚焦细胞的细胞核,再次放大聚焦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最后从染色质中聚焦放大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旋转双螺旋结构,并从中提取核苷酸分子,进而分解成戊糖、磷酸和碱基,然后将戊糖、磷酸、碱基进行分类。将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学习。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满足学生求知欲。例如,《生物群落》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列举身边的自然环境如山脉、湖泊等,然后列举湖泊中生活着的生物,最后通过课件将生物加入到湖泊的相因位置,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再将生物之间联系起来,同时,提出问题:“生物和生物群落的组成之间的必然联系?”最终,得出生物群落的组成需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着以及相应的自然环境。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组成以及各种生物在其中的关系。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手段,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生物进化》教学时,首先复习鸟类的基本特征,结合实际让学生推理哺乳动物的身体构造?通过课件演示将鸟类和哺乳类的差异进行对照比较,让学生与自己的推理进行验证。最后对各种差异间的优劣进行相应的阐述。学生跃跃欲试,情绪十分高涨。由此,自然而然的发现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一种手段。解决问题是学生亲身感受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实现再创造以及体验生物学价值的过程。例如,在《基因》教学时,首先用课件展示基因片段的组成,进而让学生思考基因片段如何接在DNA双链分子上,应该对应什么样的碱基序列?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不同的生物的基因片段是否能够进行互换?如果可以互换,前提是什么?进而通过教材向学生讲述密码子的编译,使学生想到因为密码子相同而存在片段互换的可能。最后,通过转基因技术等实例使学生理解,互换的存在及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生物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发展信息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教学变革中,提出了学生五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其中收集信息能力是最基本的。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收集与教学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处理、应用这些信息探究、学习生物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生物学进化史》教学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方式收集自己喜欢的古生物的历史,课上,选取若干同学讲述自己收集的生物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及这种生物的存在年代。将学生查阅到的各种生物在多媒体课件中串联起来,并加以补充。最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生物进化史。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

二、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的联系起来,互为补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组教材结构框架,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应用能力。随着教学课堂容量激增,教师应注重掌握教学节奏。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缓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我们在设计课件时应从以下方面考虑节奏情况:

(一)注意师生互动,激起课堂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自编的课件,灵活地结合教材与教学实际,有效的达到学习的。例如,对《细胞》的教学采用如下方法:首先,提出:“细胞是什么样子的,谁愿意上来画”,等学生回答并画完之后,从计算机中调出细胞的动态运行画面,让学生集中精力观察,使之情绪高涨;接着对细胞的结构、各种结构的功能、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对应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细胞中各种复杂的结构。

(二)归纳总结,言简意赅

在对一堂课进行归纳、小结时,采用网络技巧及特写处理,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知识要点以特写方式归于一张画面上,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同学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三)立足实际,重视学习规律

课堂40分钟学生眼睛盯着荧光屏容易产生疲劳感,在课件适当位置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了解学生的学习反应,有的放矢的进行解释和辅导,克服师生之间情感淡薄的问题,同时缓解学生的疲劳感,防止学生一直处于疲劳的学习状态。

三、多媒体技术对网络资源的整合

(一)收集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

网上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从网上下载文字素材、图片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通过分门别类,放在校园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当然为了节省网站的空间,可以在学校的网页中提供资料下载的地址。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找出互联网上相关资料的地址,为我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供便利的资源。

(二)学习名师课件,创新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学习名师的教学课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制作出效果不错的生物学课件来。这样就能在设计课件时集中精力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当网上的资源与自身教学不相符时,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在多媒体资源库中选出适当的内容(包括文字、图表、图形、动画、语言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重新组合与加工,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良。

总之,生物学课程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生物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生物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做到“生物学知识生活化,生活常识生物化”。适时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的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启凤.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 2015(36).

[2]彭乐延.多媒体技术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

[3]吴广庆,王文丽.高校生物教学中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J].科技信息,2008(28).

篇9

摘 要 对初中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1-0141-02

1 前言

众所周知,尽管多媒体技术并不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技术和如何使用这种技术,是很多教师不能理解的。其实,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将物理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掌握和理解物理规律。

2 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等,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可以自主获得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但是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存在实验仪器或者空间、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实物展示台、仿真实验、Flash、PPT课件等,就可以把整个物理实验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既可以摆脱学校环境的限制,还可以优化物理实验效果。因此,实行初中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突破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拓展教学空间、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1]。

3 实行初中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渐融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高效学习物理,整体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地将初中物理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

利用实物展示台来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实验一般是由教师在课桌上演示操作,学生在底下观察。其实这样学生很难观察到实验的细节,就算是每个人轮流观察也难免会忽略;而且这样会占用很长的课堂时间,甚至有可能会影响课程进度。但是如果采用实物展示台,就可以将实验仪器、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现象都真实地放大,班上所有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每一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利用仿真实验增强实验真实感 一般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防止学生损坏实验仪器和危险的情况发生,一般会先自己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重复操作。基本上除了实验操作课上学生可以自己独立操作实验,下课后学生很少有动手实验的机会。这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学校实行培养人才的理念。教师如果在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后,再在课堂上引入仿真实验,学生就可以对实验原理、仪器的结构、调试技术等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堂外继续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实验[2]。

利用Flash模拟实验,实现实验的可操作性

1)物理实验中有很多揭示微观物理过程的实验,这样的实验一般很难操作,而且实验现象也很不容易观察,学生无法对整个实验过程产生明确的认识,从而无法对物理知识准确地理解。教师可以借助Flash来模拟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兴趣,达到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如在进行扩散实验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碳的扩散现象,却不清楚其中真正的原因。这时候需要教师充分利用Flash的特点,将两种气体如何反应的过程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也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扩散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

2)物理实验中经常存在物理现象或者过程一瞬即逝的实验,实验过程一般是瞬间完成,学生来不及观察,甚至有可能观察不清楚实验现象。如果教师采用Flash来模拟实验过程,学生就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实验现象。物理实验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是皮球落地时能量转换过程的实验,研究的是皮球与地面接触的瞬间皮球的变形情况。这样的实验用肉眼是不容易观察到的,就需要利用Flash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将皮球在接触地面时的变形情况清楚地展现出来。学生也就可以感受到整个实验过程,清楚地理解到实验原理。

3)实验中经常存在危害性极大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在生活中具有危害性,不易演示。这时候,教师也可以采用Flash来模拟实验过程,既不会危害到学生,也容易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在物理实验中关于电能的实验有很多,这样的实验如果稍微不注意,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为了防患于未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触电的形成过程及危害做成动画,让学生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触电的过程,也可以保护学生的安全[3]。

4)很多实验容易受空间限制,造成教师不能演示的问题,使用Flash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问题。如船闸的工作工程、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这样的实验案例很不容易操作,这时候就需要借助Flash的力量了,将其原理过程准确地模仿出来,更加生动、直观,可以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很多大型的物理实验在生活中是很难直接演示的,如马德堡半球实验,其实验壮观的场面在生活中是很难再现的。但是采用Flash模拟当面的场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圆满解决,这样的场景也会让学生感到永生难忘,从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利用PPT课件增大实验教学容量 在正式实验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因此,教师在课堂可以将这些内容做成PPT展示给学生,既可以节约讲解时的板书时间,还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课后时间来进行实验前后的讨论和数据分析。这样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容量,学生还可以根据PPT内容对当堂实验课程进行复习。

设置物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集成信息,既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比如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换”,教师可以利用Flash课件,让学生听到水流声,感受气势磅礴的流水带动水轮机转动发出电来。这样的情境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形象地理解机械能的相互转换的水力发电原理,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这样才是贴近生活的、学生愿意接受的教学方式。

4 结语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物理实验中是势在必行的,多媒体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课堂。将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可以充分解决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达到实验目的,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巩会洁,孙吉涛.引入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0):119.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和老师仍采用传统的已经被历史淘汰的教育模式,这无疑是值得批判的,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化。

1.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的现状

1.1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普遍采取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方式,老师只是把知识告诉学生,而不去引导他们自己组织问题的答案、自己思考,这种“填鸭式”教学造成很多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大量地背诵,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疑是非常悲哀的。

1.2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老师侃侃而谈,学生沉默寡言,课堂氛围不活跃,尤其是语文,形式单一,课堂死气沉沉。老师和学生沟通少,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少,也不利于学生组织语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严重影响课堂的效率。

2.小学语文课堂高效化的意义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教育教学的方法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也离不开学生的课堂参与,老师创新教学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语言和文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高效的学习,这便是语文课堂教育的高效化。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实现教育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提倡,不仅仅是因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信息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更是因为各类学科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毋庸置疑,这也要求教师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一起抓住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

3.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方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1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语文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单单是课本教材上的知识,还应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不要为讲课而讲课,要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开始讲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相关的音乐或者放一段利于理解文章内容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图片、动画、音乐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章诗词的理解。总之,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现状,以及,学生在课堂上容易疲倦、积极性不高的情况。

3.2多媒体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单一,对重难点的突出略显不足,运用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课件设计色彩丰富,将重难点问题用鲜明的色彩或者是其他突出的格式标识出来,同时还可以运用超链接等形式,插入动画视频等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在学校教学环境下不能展示的数学问题,进行形象的演示,变抽象为具体,以此来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从而加深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推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毋庸置疑,这也要求教师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一起抓住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传统教学方式一直流传至今,有其自身的优势,例如,能够更加清晰有条理的地帮助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相关知识,有时候甚至更具有系统性,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效果,不能完全抛弃。

3.3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以解释为: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也很愉快吗?但是现在有学者将这句话解释为:学习并且时常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也很快乐吗?无疑,第二种解释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因此,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多的提供给每个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可以鼓励学生将散文或诗歌改编成乐曲或情景剧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诵,还可以就相关问题举行小型辩论赛等,总之,采用这些新鲜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耳、口等各个器官,能促使学生在课下更加积极地进行准备,还能加强小组合作,学生会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而在课堂上更加活跃,老师在学生展示之后,再提示本堂课的重点,就相当于学生第二遍学习,加深了印象,课堂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3.4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牙牙学语到进入课堂接受系统的教育,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生活中,人们的谈话、行为动作,几乎都包含着语文知识,学生要善于把握这些契合点,例如遇到不会的生词生字及时查字典,在生活中多阅读书籍报刊等。

4.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小学这个关键的阶段,更应该让语文成为学生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奥秘,而不是为了应试而学习语文。新的时期,语文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这无疑是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梅菊.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要求.文教资料,2006年9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