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母婴护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母婴护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母婴护理的认识

篇1

长沙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 目的 对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确认产妇没有妊娠合并症,随机的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50例初产妇采用临床常规助产的方式;观察组的250例患者采用责任制助产的方式。对两组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6 %,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是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产妇分娩期间采用责任制助产的方式可以使产妇分娩过程的恐惧心理减少,促进产妇分娩时剖宫产率的降低,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关键词 ] 责任制助产护理;产妇分娩方式;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76-02

作为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分娩对于人类来说意义十分重大。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接生方法被科学接生所取代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母婴的死亡率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随着住院分娩方式的逐步推广,不仅能够将难产以及高危妊娠产妇及时的转入医院进行处理,同时也逐年普及了正常产妇的住院分娩。然而在最近的时间里,医疗化成为了产妇住院分娩的倾向,由于一些不必要的干预措施被过多的运用在产时护理当中,直接导致了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而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普遍的趋势[1]。这样不仅使分娩的费用大为增加,同时也使护理工作量不断地增加[2]。为了使产时保健质量得到提高,并实现优生优育的目的。选取在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3年5月来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初产妇500例,确认产妇没有妊娠合并症,随机的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最大年龄为30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25.4 ±4.2)岁。其中对照组最大年龄为29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24.4 ±3.2)岁。在所有的临床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产妇按照产前常规护理,对对照组产妇的观察评估指标与观察组的相同。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护理,具体如下。

①责任制助产就是弹性上班制在产房的确立,实行一名产妇专门由一名护士提供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的服务。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责任制助产,在产妇临产宫口张开约2公分之后,就可以将一位专职护士配备给产妇,将一对一的全程陪助产服务提供给产妇,直到产妇产后2 h为止,同时还要以产妇的具体特点为根据,将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播放给孕妇听,还要给予孕妇以热情的支持和舒适的环境。

②在第一产程中,对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还要进行相应的处理,让产妇了解一些可以放松身心的技巧,将产房环境介绍给产妇,让产妇对医护人员和周围环境有所熟悉,并对产妇多排尿和多进食予以鼓励[3]。在第二产产程中,将进行正确屏气的方式教给产妇。在第三产程当中,除了要对产妇进行常规的处理之外,对产妇进行早吸允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还要将一些产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交代给产妇。对产妇所取得的良好的进展予以表扬,从而使产妇的整个产程都可以在鼓励、温馨关怀、充满热情以及无焦虑的环境中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将每位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以及总产程记录下来。

1.3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以及总产程进行观察;②对两组难产的发生率进行观察;③对两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 spss 16.0 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χ2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 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 t 进行相关检验,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66 %,观察组的产妇自然分娩率是81.6%,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后在出血量以及总产程比较

观察组患者潜伏期、活跃期以及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产后2 h出血量、总产程、活跃期、潜伏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2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娩方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来讲,观察组的难产率明显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责任制助产可以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缩短产程、降低产妇紧张情绪。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产妇在临产后,普遍存在的、最先出现的以及最主要的就是心理状态上的恐惧不安和谨慎紧张[4]。这种焦虑和紧张可以使人体内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从而使大脑皮层出现过度疲劳的现象,最终会使正常的子宫收缩受到影响,导致产后出血、产程延长以及子宫收缩乏力.

通过一对一的全程助产服务,责任制助产可以时产妇的焦虑和恐惧解除掉[5]。同时,还要对产妇在产程中的各种紧张情绪进行及时的处理,再加上助产士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都可以使产妇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会处于一种乐观放松的状态,产妇很容易对医院的责任制助产人员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产妇由被动变为主动,分娩的信心就大大的增加了,使有效的子宫收缩得到了促进,并减少了产后出血,缩短了产程。

护产士可以告知孕妇如何让呼吸,使其全身心放松,只有这样才能够输入子宫的氧气充足,使孕妇放松肌肉,集中精神对呼吸机巧进行运用,从而实现减缓疼痛的目的。长期的训练呼吸和放松肌肉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帮助孕妇将恐惧克服,实现顺利地生产。

院方还要积极的与产妇以及技术进行沟通,倡导他们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呼吁整个社会引起对自然分娩方式的重视。同时,助产士在向产妇提供生理帮助和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产妇将分娩的信心建立起来,促进自然分娩率的提升一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难产率的降低。

相关的600例责任制助产的临床观察表明,责任助产的自然分娩率达到了82.7%,与本文的报告相符,没有存在差异[6]。本文通过对500例责任制助产的临床观察,观察结果如下:责任制助产可以使产时的保健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预防产后出血,缩短产程,促进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难产率的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以维持家庭稳定,促进医疗费用的减少,可以有效地保障母婴两人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刘英. 家庭式产房陪伴责任制助产1600 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4):57-58.

[2] 陈晓军.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自然分娩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7):2352-2353.

[3] 黄晓戈,刘博,何原 .“一对一”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2,6(5):632-633.

[4] 陈华,王雅珍,郑蓉,等.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1(6):78-88.

[5] 蒋日红,杜建华,熊春燕. 二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7) : 142-144.

[6] 刘青怡.责任制助产600例临床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8(5): 37-41.

(收稿日期:2014-03-01)

篇2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母婴同室;应用;护理差错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151-02

全”,使每一位护理人员自觉树立护理安全意识。

1.2.2 加强病区管理,完善落实各项制度,保障护理安全

病区主入出口新安装监控探头,并设有消防通道、应急灯、灭火器等消防设置。每个病房与护理站新安装有传呼系统保持随时联系,医院保安人员定时到病区巡视。管理不严或失控是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不断加强管理力度,认真完善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对临床各级护理人员坚持做好规范化培训,不断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对新入科护士有计划做好岗前及专科培训,严抓进修生及实习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针对产科夜班工作特点,实行弹性排班,老中青搭配,夜间遇到棘手的护理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有效避免护理差错发生,根据母婴同室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工作制度,如母婴同室病房巡视制度,请示汇报制度、母婴同室病房健康宣教制度、护理安全告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母婴出院指导制度等,护理管理者不但要监督以上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而且要针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每月召开各级护理人员针对每月护理质量进行护理安全隐患讨论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把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2.3 识别母婴同室病房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有效防范措施

1.2.3.1 安全隐患的识别 (1)产妇方面:产妇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为产妇分娩后身体虚弱,易出现性低血压引起头昏而致摔伤或伤口裂开和子宫收缩不良致产后出血。(2)新生儿方面:新生儿由于生理特点易出现呛咳、窒息;由于护理不当易出现捂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摔伤、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而导致挑马牙、挤引起新生儿感染;由于疏忽大意致新生儿被盗、被骗、新生儿抱错等[3]。(3)消毒隔离措施不当所致母婴感染。

1.2.3.2 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加强工作责任心,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做好健康宣教,对产后刚回病房的产妇要耐心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嘱其及时进食,对于身体虚弱的产妇协助使用便器,加强巡视,对于子宫收缩等不良的产妇应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采取促子宫收缩等相应措施。(2)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及时做好新生儿喂养、保暖及生理特点相关知识指导,指导家属新生儿要采取侧卧位。(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母婴同室空气新鲜,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每日用消毒液拖、抹地面及物表2次,督促医护人员、产妇及家属做好手卫生。(4)认真做好相关安全措施的告知义务,新生儿离开母亲时,应有家属相随,护理人员要加强母婴同室病房的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2 结果

2.1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和服务意识

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在母婴同室有效应用,把“安全第一”放在所有护理活动的首位,使所有护理人员懂得“安全第一”的重要价值,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每一位护理人员自觉树立护理安全认识同时增强了服务意识,对每一位产妇及新生儿能及时提供所需服务。

2.2 提高了护理人员识别护理安全隐患的能力和防范能力

安全隐患的识别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各种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不断识别和归类,分析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常见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要求每位护士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汲取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护士识别护理安全隐患的能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确保了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2.3 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通过强化母婴同室护理安全管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力落实。2年来共住院分娩3 860例,抢救危重病人96例,其住院产妇及家属的住院满意率达98%,抢救成功率达97%,一般差错的发生率由2009年的0.5%下降至2011年的0.1%,2年未发生一起护患纠纷,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4]。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5]。强化母婴同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把差错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认识、服务意识及工作责任感,提高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从而有效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母婴同室护理缺陷,保证母婴同室护理质量[6-7]。

[参考文献]

[1] 薛珍. 基层医院产科母婴同室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1073-1074.

[2] 邱敏芬. 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 护理杂志,2006,23(9):79-80.

[3] 蔡英如. 产科病房的新生儿安全管理[J]. 护理杂志,2008,25(2A):65.

[4]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 现代护理管理学[M]. 1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5] 王芳,叶志弘,葛学娣. 护理安全管理研究及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1053

[6] 林凤莲,黎欢.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2,18(8):14-14.

篇3

母婴同室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渡过产褥期,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帮助产妇树立现代健康观,还可以降低婴儿死亡率,预防和治疗妊娠疾病,保障母婴健康,所以具有很大临床意义[1,2]。我院接受的产妇中外来人口占大多数,这些妇女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足够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产褥期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为了使这些产妇有效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我院制定了一套产妇健康教育程序,通过3年多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内容形式

1.1 口头教育 有巡回班护士为产妇宣传母婴同室的好处,母乳喂养的知识,婴儿异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以及产后、术后的有关保健知识,还能直接解答产妇的一些疑问,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产妇由浅入深地掌握有关知识。

1.2 电化教育 设有抚触室,放置电视机、VCD,定期向产妇播放新生儿抚触的手法、技巧、注意事项、婴儿沐浴、喂养的方法,使产妇能形象的掌握一些婴儿护理的知识。

1.3 直接教育 针对有学习意向的产妇及家属,在产后的最初几天内,在婴儿沐浴室中直接示范新生儿抚触手法,并让他们在自己宝宝身上实践一下,使其能更深刻地掌握有关的技巧,并能体验一下。

1.4 书面形式 印制一些针对性的书面健康宣教,分别在产后,出院前发放给产妇,让其阅读学习,帮助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1.5 电话教育 本院设有母婴热线,为已经出院的产妇和家属在家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帮助。

2 教育时间

我们把母婴同室的教育按时间分成入院、住院、出院3个阶段。

2.1 入院教育 产后、术后的产妇到了母婴同室病房,换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及进入了母亲这一新的

角色,都需要一个熟悉和适应的过程,责任护士应做好入院介绍,帮助其熟悉环境,并进行入院评估,根据产妇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术后保健知识的宣教,使产妇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以最佳的身心状况接受治疗和护理。

2.2 住院教育 护士应针对母婴同室的特点,讲解母婴同步休息与按需哺乳的关系,及时排尿的重要性,伤口的护理,指导正确的哺乳和含接姿势,挤奶的目的和方法,从而培养她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满足她们的需要。

2.3 出院教育 内容包括:产后用药注意,产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及婴儿的一般护理知识,预防接种,产后避孕知识等。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承担起护理婴儿的重任,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 效果评价

通过对产妇的问卷调查统计,实施健康教育前,产妇的满意率为82.5%,实施健康教育后,满意度达99.2%,通过对健康教育资料的编写,护理人员的才能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从各方面获取学习机会,充实知识。

4 讨论

4.1 重视沟通的技巧 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这是从事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技能,必须在平时工作中加强语言的训练,包括说话的语气、速度、神态,学会说话时要通俗易懂,选词恰当,回答简洁,这就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注重平时的自身修养。

4.2 满足产妇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 产妇有着特有的健康教育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强调因地制宜,高质量的宣教方法,注重教育实践,满足产妇需求,使产科护理真正体现“爱母爱婴”的服务宗旨。

4.3 健康教育形式多元化 在产妇这一独特群体中,教育方式要强调多元化,包括口头宣教、书面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针对性的宣传册备受欢迎,而口头教育及示范教育更有利于护患交流,达到进一步的沟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G665.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1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的健全、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妇产科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频率高居各科室首位,究其原因与妇产科护理工作特点有直接关系。提高妇产科护士的风险意识,采取积极、主动而且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减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关键。

一、分析原因

1.态度冷漠,缺乏沟通,妇产科工作面对的多是焦虑的产妇和家属。孕妇临产后心情难免急躁、恐惧、孤独,她们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呵护。此时如果助产士言语生硬,极易给孕妇心理上造成不安全感,产后一旦母婴病情有变,则引发纠纷;其次入院宣教不到位。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待产妇一般入院后就想赶快顺利生产,特别是过期妊娠的孕妇更是着急。如果护士不主动听取病人主诉,与病人沟通并给其精神心里安慰,病人会因为没得到充分重视而产生不满情绪,从而诱发纠纷。

2.病情观察不细致,工作主动性差责任心不强。忽视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这四要素当中任何一个因素异常都可能造成难产。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助产士需要严密观察孕妇的产程进展及各项情况。特别是静滴催产素引产及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如不及时发现汇报医生或告知家属。很容易使产妇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引发护理纠纷。

3.妇产科技术操作不熟练 妇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且很多操作需要手法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操作技术根本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只有心领神会用“心”来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如产时确诊性的阴道检查、保护会阴的技巧、产时会阴侧切的角度、会阴缝合技术、臀位接生等,是妇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有失误则会伤及母婴. 而当前临床助产士又趋于年轻化。这使得护理风险大大增加。年轻助产士由于临床经验欠缺,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尤其遇到紧急事件或抢救患者时表现慌乱,工作无条理,这些都容易诱发护理纠纷。

4.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由于妇产科病情变化快,护理文书记录较多,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笔误。加之医护在治疗护理上缺乏沟通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尤其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不能做到及时准确详细。一旦母婴病情有变。这些都容易作为法律依据而发生护理纠纷。

二、妇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改善服务态度,防范护理纠纷。产妇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安危。从细微处做起。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以热情、亲切、温暖的话语,理解、同情孕产妇的痛苦,使孕产妇感到亲切、自然,用住院须知的形式,介绍医院的环境、各种规章制度、病人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通俗易懂地解释分娩过程,详细介绍各种检查的目的、医嘱用药的注意事项,仔细观察胎心及宫缩的变化,使病人产生一种安全感、满意感。从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2.提高责任心强化法律意识 组织、引导助产士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妇产科工作性质的特殊,既要学法、知法、懂法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能力,优秀的道德品质,精湛的专科技能。能够从法律的角度认识到自己和病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妇产科专业操作能力。根据妇产科专业特点,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往往与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理论和过硬操作技术有关。在助产技术上,让有经验的助产士介绍助产技巧,并采取新老助产士配对带教的形式,传授助产技术,让年轻助产士尽快提高助产水平为新上岗助产士制定妇产科规范化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护理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制定相应的应急急救流程,严格操作规范,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杜绝和预防不安全因素,确保母婴安全和自身权益。

4.加强护理文书的质控与管理。护理文书要求及时、客观、真实、准确的记录,在护患纠纷中具有法律效应,因此,护士应加强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不得有涂改、黏贴刮痕或医护治疗记录不一致现象。

篇5

护理管理难点

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主要因为受多年旧传统观念的影响;母亲睡觉时有搂抱婴儿同睡的习掼;产妇及家属缺乏或不重视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

产妇及家属不了解医院对新生儿的管理制度:2003年曾有2例家属在住院期间自行将婴儿手圈取下,被及时发现;存在换错婴儿的安全隐患;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病区有多个通道,母婴同室,存在婴儿被盗走的安全隐患;实行母婴同室后,致使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的照看而忽略了对新生儿的细致观察,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疾病,存在延误病情的风险。

管理对策

制定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①病区设置与监控;②制定母婴暂时分离的管理制度;③严格的新生儿查对制度;④制定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⑤新生儿出院制度。

护理告知书的使用:沟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告知书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①护理告知方式: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以书面形式告知监护人新生儿护理的相关内容,并由监护人签字,告知书随病历归档;我院制定的告知书为《温馨提示》;口头讲解和行为示范告知。②告知的主要内容:实行母婴同室,请夜间尤需注意;防止宝宝坠床和被母亲熟睡时误将宝宝口鼻捂住造成窒息,请不要将宝宝与母亲同睡,医院为您配备了宝宝专用床;防止宝宝溢乳时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窒息,应让宝宝采取侧卧的,头肩部抬高20°左右;宝宝手上戴的手圈不要取下,手圈是识别宝宝身份的重要标识;母亲哺乳前应洗手,清洁;探视人员应着装整洁,洗手后才能接触宝宝。③护理告知程序的实施和注意事项:在病区走道及病房内以图文方式告知新生儿护理方法,佩戴手圈的重要性等警示标志;新生儿出生后即由当班护士对监护人全面讲解《温馨提示》的内容并做行为示范。让监护人了解其内容后签全名,并收回归入病历;下一班护士进行指导和巩固,了解监护人对告知内容的认识和施行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督促落实并给予指导。护理告知的注意事项:告知内容一定要有科学依据;与院方及医生的意见相一致;根据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采用能够让监护人理解的语言和方法,将告知内容有效地传达给监护人。

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的使用:护理记录可为“举证”提供客观的法律依据。①护理记录单的格式和内容:楣栏为产妇姓名、科室、病房号、床号、住院病历号,楣栏下为表格,表格第一项为日期,依次为时间、面色、体温、呼吸、体重、皮肤、脐部、喂养情况、大小便次数、暖箱温度、护理观察及措施、效果、护士签名。左下角注有可用符号记录的项目。②记录的方法:护士到病房观察护理新生儿后及时记录,有相应符号的项目在相应栏内填写相应的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录哺乳、大小便的频次,喂配方奶的新生儿,记录每次哺乳量,单位用ml表示。健康宣教、安全知识宣教、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于相应的栏内。

效果

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专科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改善了护患关系,突出了专科特点,为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提供了保障。

篇6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60-01

1引起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

1.1新生儿本身的因素:新生儿本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白细胞趋化、局限、吞噬、杀菌能力弱,因此防御机能特别低下,由于这一生理特点,所以抗病能力极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母亲的因素: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性医院,接收的产妇大多来自农村,卫生习惯极差,而母亲对新生儿既是直接的传染源,也是院内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染源,产妇本身的带菌如沙门氏菌、霉菌、球菌、杆菌、病毒对新生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3医护人员的因素;医护人员对感染监控的认识不足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无菌观念淡漠,各项技术操作不正规或工作人员手的染菌问题明显,而洗手制度又不严,以工作人员的手为媒介是母婴室交叉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另外,医护人员患上呼吸道病,肠道疾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而未能及时换岗,也是引起母婴同室院内交叉感染又一危险因素。

1.4环境因素:生理母婴室与病理母婴室未能严格分开,探视制度不严,家属亲朋好友来往频繁,带菌机会增多,室内空气污染,母婴室床位过多,人员复杂等不良环境都是引起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

2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1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组织。院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直接领导,并培训专职人员上岗,从思想上、组织上、管理制度上、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逐一落实,形成一条龙的监控网络。

2.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控制新生儿院内交叉感染,不能单纯依赖行政手段和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把医护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放在首位。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当前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就是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缺乏认识,对其管理更是一无所知。针对这一问题,院领导决定举办理论培训,让全院医护人员分批脱产学习,使每位医护人员真正认识到自己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自觉地去执行道义和责任。

2.3加强母婴室的预防措施

2.3.1加强对新生儿的预防措施:针对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弱的生理特点,对新生儿的衣裤衣服一律采用新的,全部由医院统一提供,各人一套,出院带走,不重复使用。对新生儿的尿布、奶瓶全部使用一次性的,用后消毁,尽量减少感染渠道。

2.3.2重视母亲的感染因素:母亲的感染对新生儿有直接的传染,因此要重视母亲的既往史,积极治疗传染病,切断传染源,合理对母亲使用抗菌素,尤其要重视从围产期抓起。对产妇特别是农村产妇要进行产褥期的卫生宣教,减少新生儿病从口入的危害。

2.3.3对在母婴室和临产室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双手采样监测:目的是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洗手制度,要求不能检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这些菌一旦在母婴室扩散,易迅速引起新生儿感染。因此,在护理新生儿前必须严格洗手制度,必要时要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后方能操作。医护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及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暂调离母婴室。

2.3.4加强母婴室消毒管理,保持环境清洁:生理母婴室与病理母婴室要严格分开,限制工作人员擅入母婴室,严格探试及陪护制度;并对家属进行必要的院内感染基本知识的宣教,让他们积极配合工作。母婴同室属院内感染的高危区,消毒剂的使用应采用效力高、杀菌力强的,一些低效抑菌消毒液应尽量少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季节每日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温度相对保持在20-22度,湿度55%-65%。每日用0.5%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擦拭室内设备,用物,湿拖地。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1h,每周乳酸熏蒸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2.3.5重视新生儿护理操作及消毒隔离。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发生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婴儿皮肤娇嫩,故一切操作要轻柔,并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处理。根据季节变化,给婴儿擦浴,并由传统的盆浴改为淋浴。注意新生儿口腔护理,以预防为主,即婴儿出生后每日用20%制霉菌素擦洗口腔两次,从而杜绝了鹅口疮的发生。脐部护理,每时更换尿布时,检查脐带有无生血,洗澡后用75%的酒精消毒,几年来,无脐带感染,并使脐脱落时间由原来5~7d缩短为3~5d。臀部护理,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温水清洗,涂10%的鞣酸软膏,防止新生儿臀红,在1177人中,无一例臀红发生。

篇7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护理;系统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54-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妊娠后才发生和首次发现的糖尿病,不包括妊娠前已有糖尿病[1],其发病率占妊娠的1%~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系统宣教是完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护理手段,可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整体认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护理质量,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医护配合下得到最合理的诊治,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我院产科护理人员重点对2005年以来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宣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7年6月在产科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其中,48例为系统宣教组,3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均在35岁以下且无其他合并症。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及情绪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缓解孕妇因胰岛素、饮食治疗而担心胎儿受影响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

1.2.2指导饮食控制主动与孕妇进行饮食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饮食控制情况,进行专人指导,根据妊娠期的血糖特点,饮食要少量多餐制,依照身高、体重适当调整饮食,灵活应用食品交换法以保证饮食多样化,为孕妇提供更合理的营养以满足孕期能量和营养需要[2]。

1.2.3运动指导孕期不宜做跑步、球类、俯卧撑等剧烈的运动,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每分钟120次之内为宜;运动持续时间一般20~30 min较为适宜。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一般餐后活动为最佳。

1.2.4指导孕妇自我监护,加强胎儿监护指导孕妇掌握检查尿糖的方法,并做好记录;注意测量体重、血压。教会孕妇计数胎动,一旦胎动减少,每小时少于4次或多于12次,应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要立即报告医生处理。妊娠晚期每天听胎心,自觉胎动不好时,可每日做胎儿监护1次。

1.2.5指导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妊娠期代谢加快,出汗多,易发生各种感染,且感染后扩散不易控制。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做好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勤换洗,注意口腔卫生;一旦发生感染要及时、积极治疗,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1.2.6产褥期护理与指导产后24 h内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每4小时记录生命体征1次,观察有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盗汗等低血糖的表现。产妇应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加强随访与指导,减少真性糖尿病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诊断后至分娩前晚餐后2 h血糖正常范围内病例数、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

1.4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比较,接受系统宣教的患者其血糖异常率、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受宣教患者,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4 讨论

目前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妊娠期糖尿病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对母婴造成不良结局,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增多,同时孕妇远期发展成2型糖尿病[3]。文献报道,饮食控制及胰岛素治疗可使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代谢合并症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降低。糖尿病治疗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饮食控制是基础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可以通过系统宣教指导完成,因此做好系统宣教极其重要。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系统宣教,不仅提高了孕妇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解决了患者的心理问题,而且建立了良好的医患沟通,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上结果表明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较前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晚餐后血糖差异显著;剖宫产率、母婴合并症发生率均较前降低。

对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当进行专人系统宣教。应采用多种形式,要全面,同时要有的放矢,宣教内容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因素、饮食控制、食品交换法、心理状态、胰岛素治疗、运动疗法、健康指导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消除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误以为节食血糖正常就可以了,一定要合理饮食,因人而异,做到个体化管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心态,做到饮食合理、适当运动,积极配合治疗,对妊娠结局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系统宣教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是有利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认为系统化、科学化、人文化的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满足患者需求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则政,魏红艳,邓美玲,等.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5):266-267.

[2]陆红梅.加强护士健康教育促进人们自我护理能力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0):88-89.

[3]陈敏,朱绅仪.妊娠期糖耐量受损与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6):369-370.

篇8

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200例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孕妇实施系统的孕期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两组孕妇在年龄、身高、体重以及产前检查次数方面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组100例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主要健康教育和护理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加强妊娠孕妇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提升孕妇主动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第二对于健康教育的范畴和相应的成果进行宣教是必不可少的,让孕妇对健康教育能够具有持久的信任度。如开展用药知识的宣教,避免孕妇和放射性的物质以及病毒接触。第三,要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比如护理人员在了解了孕妇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之后,对孕妇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比如可以采取文字教育、图片教育以及示范教育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健康教育,同时可以辅助咨询,高度关注孕产妇的妊娠精神状态,做好相应的精神鼓励和生活护理,从而更好的提升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和母婴的健康水平。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

2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站到了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要明显的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说明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助于缩短产程、提升孕妇自然分娩率,促进母婴健康。

3讨论

篇9

【关键词】 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母婴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孕妇妊娠后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糖耐受降低或者明显的糖尿病,该病全球发病率为1%-14%,国内GMD发病率为1%-5%。妊娠糖尿病是高危妊娠,如若病情控制不良,对母婴影响巨大,可造成早产、难产、畸胎、死胎、巨大儿等情况的出现[1]。本文选择本院2011.2――2012.7筛选出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其进行了产前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2――2012.7筛选出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符合2010年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观察组织IADPSG推荐的GDM诊断标准[2],其中,产妇年龄在24-38岁之间,孕周≥24周;初产者79例,经产者5例;随机分组,每组各42例GDM孕妇,命名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初产、经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干预方法及内容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孕前、孕中、分娩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①生理干预:根据孕妇个体具体情况进行规范的饮食建议及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饮食建议根据孕前BMI制定热量摄取范围[3],每日摄入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分配: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知识讲解:向孕妇讲解GDM的发病机制以及GDM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患者的恐慌心理,让患者正确、积极认识疾病;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产前检查,并告知患者血糖监测、胰岛素的使用、血糖控制等方法的知识及意义。②家庭干预:孕妇在出现GDM时容易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情况,保持患者的心情愉快,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工作,使得孕妇的疾病控制、治疗得以顺利进行。③心理干预:研究发现[4],GDM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3%的患者出现主观焦虑症状,42%的患者会出现客观焦虑症状。因此依据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性格特点,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开导,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慌情绪,使患者树立良好的心理对待疾病,增加孕妇的信心。

1.3 效果观察 分别测定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病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胎儿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2.1 研究组孕妇在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结果见表1。

2.2 两组孕妇干预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比较 研究组孕妇在产后出现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的巨大儿、早产儿产率均低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高危妊娠,孕妇血糖的控制水平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Gillman,MW等通过对94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减少;Luoto,R等通过对2271名GDM孕妇进行护理干预的研究显示,对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的体重、改善母婴并发症情况。国内研究中,郑宋英等[4]通过对观察组中72例GDM孕妇进行饮食管理计划,与对照组80例进行普通饮食的GDM孕妇对比,通过对2组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及妊高征、酮症、羊水过多、感染、胎儿窘迫、早产发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

本研究中通过对42例GDM孕妇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干预前;研究组孕妇在产后出现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的巨大儿、早产儿产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GDM孕妇的血糖水平以及母婴并发症。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rowther,CA,Hiller JE,Moss JR,et al.Effect of treat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on pregnancy outcomes[J].New Engl J Med,2005,352(24),2477-2486.

[2]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Groups Consensus Panel.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c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2010,33(3),676-682.

[3] Solomon CG,Willett WC,Carey VJ,et al.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gravid determinant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J].Medical Association,1997,278(13),1078-1083.

篇10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护理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护理干预是降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保证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患者年龄在24至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6岁;孕周37至42周有48例,孕周未到37周有10例;初产妇有45例,经产妇有13例;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5.88mmol/L,或者耐糖量>11.1mmol/L。

1.2护理方法

1.2.1妊娠期

(1)产前检查与指导。定期给患者进行产前检查,看患者有无妊高症、羊水过多等现象,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和调整,通过B超掌握胎儿发育情况。患者每月体重增长应在1.5kg以下,避免患者出现肥胖症,对妊娠结局造成影响[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主动向患者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面对疾病,消除患者内心顾虑。同时指导患者听些轻缓音乐,保持良好的治疗心态。(3)饮食护理。若患者妊娠前体重60kg,每日进食量不超过250g。依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合理安排饮食,以低含糖量食物为主。(4)合理使用胰岛素。当患者饮食控制效果不佳,可改为药物治疗。依据患者血糖状况,选择适宜的注射位置,并控制好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和预防。

1.2.2分娩期

(1)患者在分娩期间,子宫收缩加强,糖原消耗量大,进食量较少,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酸中毒或者低血糖等症状。因此,在进入产程后,护理人员应每隔1至2h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并鼓励患者多进食,必要时注射适量胰岛素,以避免低血糖症状的产生[3]。(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原利用缺乏。使产程延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产程进展进行密切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所以,保证产程顺利进行。(3)若患者血糖过高,将增加耗氧量,出现缺氧性症状,引发胎儿窒息。这时护理人员应对胎儿心率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护,查看羊水状况,及时防治缺氧症状,同时查看患者有无并发低血糖症状。

1.2.3产褥期

(1)产后对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产后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激素会急剧下降,容易在体液流失、产后出血影响下,容易出现低血糖症,这时应叮嘱患者要卧床休息,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2)产后患者免疫抵抗能力较弱,同时在阴道分娩操作、留置尿管等影响下,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现象。所以尿流留置时间不宜大于12h,并指导患者注重个人卫生。对切口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并保持阴道清洁、干燥。(3)对新生儿血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低血糖症状,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新生儿由于低血糖而引发的脑损害现象。

2.结果

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38例选择自然分娩,20例选择剖宫产 ,其中妊高症1例,早产1例,无低血糖症状发生,产后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2例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给予适量10%葡萄糖,血糖得到恢复。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糖代谢现象,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史、肥胖症史、巨大儿史、流产史等,容易并发低血糖、早产、感染等并发症,对母婴生命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本研究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给予的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显著性的效果。首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将妊娠期并发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给予有效的防治措施。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控制,并给予适量胰岛素进行治疗,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内心顾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以改善妊娠结局。其次,加强孕妇产前检查和自我监护,能够及时发现孕妇存在异常现象,并及时给予有效的诊疗措施。通过对孕妇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积极防治妊娠期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分娩护理措施,同时在产后对母婴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能够保证母婴安全。5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母婴妊娠期并发症明显减少,妊娠结局均良好。

参考文献:

[1]管田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7(08):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