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动保障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制度的通知》(劳社厅发〔1999〕32号)转发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执行。
一、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的统计,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二、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统计实行半年报制度。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每年的7月10日前和1月10日前将本局发生的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上报我局政策法规处。
篇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确保辖区内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迅速、准确、及时、有序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救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各村和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和杜绝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村(社区)、各相关单位是本辖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协助监控和管理。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所在村(社区)及单位要立即作出反应,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迅速协助做好救治和控制。
(四)依靠科学,加强协作
依靠科学妥善处置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出现下列情况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一)一次食物、药品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上的;
(二)一次食物、药品中毒有人员死亡的;
(三)引起中毒食品、药品的扩散未得到控制,中毒或死亡人数在继续增加的;
(四)事故原因有可能是新的不明生物所引发,或者隐含重大食品安全风险,需要实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调的;
(五)其它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组织领导
(一)镇党委政府是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全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1、研究确定本镇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
2、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分管领导宣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
3、协助协调解决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
1、协助负责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协助组织建立和管理全镇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听取组织对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评估和应急处理建议和应急处理措施;
2、贯彻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组织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
3、协助协调解决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4、协助汇总事故情况;
5、负责完成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日常工作。
(三)镇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警戒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五个工作小组。
1、警戒保卫组:由XX镇派出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派出所领导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2、医疗救护组:由XX镇卫生院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卫生院领导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协助建立稳定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救援队伍,储备必要的医疗物资、医疗设备和急救场所,指导急救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工作,力争将人员伤亡数量降到最低程度。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及时向乡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人员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3、后勤保障组:镇乡财政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镇财政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情况,协助协调、组织事故发生的村(居)委会及有关部门安排应急药品和物资,统筹调度,有偿调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4、事故调查组:由镇综治办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镇综治办主任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协助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并及时向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事故调查情况。
5、善后处理组:由镇分管领导和事故发生所在地村委会负责,镇分管负责人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民政、劳动保障、保险等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及时向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处理情况。
各工作小组的参加部门,由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性质和各成员职责确定。
四、应急预案的启动
经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确认,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五、事故应急措施
(一)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在向当地村委会及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的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应急预案启动后,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社区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工作小组应当根据本预案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立即履行职责,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救援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门。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事故发生地的村委会、相关部门在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协助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镇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
六、信息
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信息,应征得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意后,由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统一。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七、应急保障
(一)人员保障
1、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协助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事故处理,协助做好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大安全危害因素的控制与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理工作。
2、卫生部门负责建立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救治,加强应急处理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和组织应急事故处理的演练。
(二)物资保障
镇政府要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原则,全力抢救事故伤亡人员。
(三)信息保障
镇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八、其它事项
篇3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先后召开了座谈会2次,参加座谈会人员有镇、村劳动保障工作人员25人,中小型企业劳动保障管理人员12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镇劳动监察中队了解企业劳动关系情况。通过座谈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镇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冲击和影响,并对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产生了一些思考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建议如下。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
参加座谈的镇、村和企业劳动保障管人员一致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级党政组织科学决策,全面实施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三保”政策,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地扩大了国内需求,妥善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广大企业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正视危机,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升科技,内部挖潜,拓展市场,转型升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调广大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缓和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和影响,有效地保持了中小企业劳动关系的总体稳定和和谐。但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还是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拖欠克扣工资案件量增额大
受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冲击和影响的是中小型企业经济。据我们调查统计,今年1-6月,被调查的12家中小型企业只有4家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8家同比增长均有较大回落。在8家中小型企业中,因外贸出口业务减少导致经济增长回落的幅度达35%以上的有6家。其中,2家中型企业和1家小型企业因业务不足,生产能过过剩,效益下降,资金运转困难,导致拖欠克扣员工工资问题突出。
(二)部分企业裁员数量较多。
据统计,在12家中小型企业中,自去年6月份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而不同程度地采取被迫减员的有10家,其中,裁员20至50人的有4家,裁员100至165人的各1家。其裁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外贸出口订单减少,个别企业甚至中止了外贸业务。虽然这6家裁员20人以上的中小企业在裁员时都经过镇、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裁员合法性审核,有效地避免了劳资纠纷的产生,但被裁员工却都需要重新就业,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就业压力。
(三)外地员工“两不愿”增多
所谓外地员工“两不愿”,指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不愿参加养老保险。因此,中小企业外地员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较低。据村和镇企业劳动保障管理人员反映,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到50%。有的企业调减了员工福利,再加上目前养老保险还不能实现跨省、跨地区合理转移,因此,外地员工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
(四)维护员工合法权益难度加大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最近一个时期,劳动监察部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难度有了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员工诉求发生了变化。以往员工的诉求相对比较单一,以解决8小时以内的拖欠克扣工资问题和严重超时加班,影响员工必要休息为主。今年以来,员工除了以往的诉求外,较多地提出了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双倍工资的诉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和享受年休假待遇的诉求。
(五)群体上访案件批量金额增大
据调查,劳动保障群体上访案件主要有五类:
1、因企业拖欠克扣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上访。
2、因企业在裁员过程中违法违规、方法简单彦生的群体性上访。
3、是因企业不发或少发加班费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
4、是因企业资金链断裂,造成停产、半停产,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而产生的群体性上访。
5、足因个别企业法人代表和相关管理人员“人本”意识和法制意识不强,不懂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发的群体上访。
(六)业主欠薪逃逸案件增多
我镇业主因欠薪逃逸的企业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经营场地租赁企业。再一类是建筑施工企业。第三类是无证无照企业。
二、应对危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思考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感到,当前中小型企业劳动关系复杂多样,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难度加大,而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的冲击和影响还将延续深入。我们应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的“三保”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帮助和促进中小型企业转危为安,转型升级,同时,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全力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
(一)要明确新时期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目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劳动关系的构建目标是什么?我们认为,目标就是“稳定劳动关系,创造和谐环境,共渡经济难关”。按照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正确处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正确处理科学处事与依法办事的关系,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管理,从源头上抑制劳动纠纷,努力化解各种劳动纠纷,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型企业劳动保障管理
加强中小型企业劳动保障管理,是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的基础和关键。然而要进步加强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小型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意识。因此,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首先应对中小企业中科学发展意识、“人本"意识、劳动保障法制意识相对不强的法人代表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科学发展意识,使他们进一步重视企业劳动保障管理、了解执行《劳动合同法》。
(三)要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制度建设
在一定程度上说,劳动保障制度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劳动关系的好坏,因此,进一步完善我镇劳动保障制度显得十分重要。从镇、村两个层面看,当前应着重完善好以下几项劳动保障制度:一是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工资保证金制度。从目前我镇经营场地租赁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执行工资保证金制度情况看,多数企业执行情况较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群体性拖欠工资纠纷的处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没有执行。因此,政府应当尽快督促相关企业上交工资保证金。确保群体性拖欠员工工资案件的及时有效处理。二是要进一步完善镇政府应急周转金制度。我镇和劳动保障部门的应急周转金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解决重大劳资纠纷案件的处理,主要问题是应急周转金标准太低。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应急周转金标准。三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裁员全程指导制度。镇、村劳动保障部门应进一步把握好裁员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指导企业采取自救措施,督促企业履行法定程序,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四)要进一步完善劳资纠纷应急处理机制
各级劳动关系三方要要加强金融危机对企业劳动关系影响的监控,在建立健全劳资纠纷预案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资纠纷应急处理机制。也就是说,企业劳资纠纷一旦产生,首先要形成统一指挥、属地管辖、快速介入、分工协作的应急预案,实现劳资纠纷信息和案情互通、联动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实行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法律监督“双向建议”制度。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突发性劳动关系问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统一研究应对措施,及时妥善化解矛盾。
(五)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情况检查
开展劳动关系检查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了解劳动关系情况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检查,不仅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劳动关系情况,而且可以通过现场办公的办法,快速做出应对和处置。这对预防和处理好各种企业劳动纠纷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劳动关系检查主要包括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两类。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均要以镇劳动监察中队为主,做到上下互动,镇、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配合。
(六)要进一步全面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管理队伍建设是我镇构建和谐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我镇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动力,进一步全面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1、抓好劳动保障队伍的政治业务学习,确立为人民服务和依法办事的指导思想。
2、抓好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3、抓好影响劳动关系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努力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4、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队伍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篇4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指导和规范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全县人民生命安全,按照“统一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
一、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组织实施分级监控、分级管理。
(三)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应立即作出反应,在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同时,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
(四)科学管理加强协作
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二、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所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及其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经营、消费等活动中发生的造成重大伤亡、众多人数患病或者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重大危害的情况,即《西充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所界定的范围。
三、组织领导及工作任务
县政府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部由县政府分管食品安全的副县长领导并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公室、食品药品、卫生、工商、质监、畜牧、农业、经济、商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担任。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主要任务是:
(一)负责组织建立和管理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组织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评估;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履行值守应急,负责全县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
(三)组织编制、修订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导和监督检查乡、镇政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
(四)组织西充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
(五)协调解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六)适时公告,公布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七)负责组织完成应急指挥部的其它日常工作。
四、应急机构设置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下设警戒保卫、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事故调查五个工作小组。
(一)警戒保卫组:由县公安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二)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建立稳定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救援队伍;制定急救处置预案;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抢救及时处置恰当;人员伤亡降到最低限度,并及时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人员抢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三)后勤保障组:由县经济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经济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事故性质,组织协调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安排应急药品和物资的统筹调度与调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四)善后处理组:由事故发生所在地乡镇政府负责,事故发生地乡镇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主要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民政、劳动保障、保险等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及时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善后处理情况和动态。
(五)事故调查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有关部门查清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并及时向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调查情况。
各工作组的参与部门,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和各成员单位职责确定。其它部门在各自职责的范围内,按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给予配合、支持。
五、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评估
(一)监督管理
县政府办公室、经济、商务、财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畜牧、交通、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按照国务院分工规定,加强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建立并不断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诚信体系,大力促进企业诚信建设。
(二)事故报告
建立健全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经济、商务、财政、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粮食、畜牧、交通、公安、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食品重大安全事故报告系统,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对本辖区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建立本系统信息网络体系和监控点。重大事故发生后,有关责任部门应于2小时内以文字形式向县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向县县人民政府和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报告。
(三)事故评估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食品安全专家或责成事故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机构赴现场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对事故的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进行科学的评估与确认。
(四)事故通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发生的报性质与范围等情况,及时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事故发生情况。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港、澳、台人员或者外国人,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时,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经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估确认,对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的食品安全事故,由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六、事故应急措施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在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上报事故情况的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应急预案启动后,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及各工作组应当根据本预案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立即履行职责,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的设施、设备,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救援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三)应急预案启动后,事故发生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及县级相关部门在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未发生事故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调度,积极按要求协助事故发生地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对拒不执行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安排调度,影响应急处置的单位和有关人员,要视其情节轻重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
七、信息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信息,由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八、应急保障
(一)人员保障
1、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事故处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与对有关部门、单位的食品安全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大安全危害因素的控制与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加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县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参与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综合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3、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建立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救治网络,加强应急处理相关知识与业务技能的培训和演练。
(二)物资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设施、设备和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三)信息保障
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系统,确保信息24小时畅通。
九、其它事项
篇5
一、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综合治理的原则,以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劳资矛盾为核心,完善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长效机制,深化企业拖欠工资源头治理工作,全面推进我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努力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局面,建立具有特色的欠薪应对机制,做到发现早、处置快、效率高,切实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社会稳定。
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联动机制
1、建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人劳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人劳局、县监察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建设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司法局、县局、县经贸局、县法制办、县总工会、县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劳局。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制定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专题调研和专项活动,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执行和落实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及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并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领导。
2、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有关部门的沟通,按照“统一领导、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快速处理”方针,出台《县处置企业欠薪逃匿事件应急预案》,发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部门职能和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增强对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有效解决社会普遍反映的“欠薪逃匿”处置难和一些企业“欠薪老大难”等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抓好各乡镇(街道)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落实。县政府每年与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签订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和“平安”考核内容。实现欠薪投诉少、发现早、处置快、效率高的目标,最终实现“零欠薪”。
3、健全失信惩处机制。用人单位违反工资支付有关规定,人劳部门查实有欠薪逃匿、拒不执行整改指令或拖欠工资总额超过50万元的,人劳部门要及时将欠薪业主基本信息提交县人民银行,在业主征信系统中予以披露,县人民银行应对其相关信贷行为作出严格限制。对企业拖欠工资金额在60万元以上或涉及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恶意欠薪或“欠薪逃匿”案件,人劳部门查实后,在省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中予以披露,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限制市场准入与招投标活动、降低或取消资质、吊销营业执照等。同时,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介入,及时查处,维护社会稳定。
(二)健全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1、建立完善建筑、交通、水利等特殊行业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为切实解决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企业无故拖欠、克扣、逾期拒付和无力支付职工工资等违法行为,根据《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建筑、交通、水利等企业在领取施工许可证前,应当在银行开设的工资保证支付账户内,根据工程总量,存入一定比例的工资支付保证金,工程结束后六个月未发生工资拖欠的,经劳动保障和行业主管部门同意予以退还。工资支付保证金由行业主管部门、县人劳局等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
2、建立实行租赁经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1)凡租用他人厂房、房屋等经营场所或设备经营的企业(含在商场、超市等场地内租赁、联营的企业,以下统称“租赁经营企业”),均应遵守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2)租赁经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按“谁得益谁负责,谁租赁谁连带”的原则,按租赁经营企业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倍缴纳。新注册成立的租赁经营企业,按其工商注册资金的10%缴纳,但最低不得低于用工总人数乘以当地城镇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总额的3倍。(3)租赁经营企业应将工资支付保证金存入银行开设的工资支付保证金专门账户内,租赁经营企业到期或停止租赁,三个月内未发现拖欠工资的,经所在地乡镇(街道)和人劳部门同意予以退还。租赁经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专门账户设在所在地乡镇(街道),实行专款专用。
(三)健全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
为了有效解决因企业经营者拖欠职工工资造成其临时生活困难,并有可能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政府在财政部门设立专门账户,用于垫付职工工资或临时生活费、路途费等。应急周转金由同级财政筹措,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上年结余结转下年使用。应急周转金的具体额度标准为:县本级不少于200万元,乡镇、街道不少于50万元,并根据省市的要求和社会发展,适时提高应急周转金的额度,进一步增强应急周转金支付能力,完善应急周转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发生企业主欠薪逃匿情形的,不局限于仅垫付生活费,可以包括对全额工资进行垫付。发生群体性欠薪事件时,出现欠薪应急周转金不足以垫付工资情形的,由财政在机动经费中及时追加安排资金。垫付以后一时难以收回的,要及时追加财政预算。
(四)完善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
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规范建筑、交通、水利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与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建筑企业推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的基础上,在交通、水利等企业全面实施。凡在我县范围内从事建筑、交通、水利等农民相对集中的各类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各工程项目必须自开工之日起向直接从事工程的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发放记工考勤卡,建立健全记工考勤与工资支付管理制度,把这项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程、每一个项目部、每一个班组的、每一个员工。
(五)完善企业欠薪预警和处理机制
1、深化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各乡镇(街道)要按照管辖区域内用人单位的数量,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一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监察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实时采集和监控网格内用人单位招用工、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信息及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更加实时、有效、动态的企业工资支付监管网格化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覆盖城乡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网络。
2、健全欠薪预警制度。乡镇(街道)作为企业欠薪预防处置、信息收集和处置的第一责任单位,要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的排查摸底,把经营状况不佳和投诉较多的企业,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及时上门教育,督促限期整改违法行为,对不能按期整改的企业向县人劳局、总工会等主管部门通报,一旦企业发生倒闭、业主逃匿或职工集体停工、罢工、上访、阻断交通、围堵政府机关等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性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事发地乡镇(街道)要及时启动应急程序,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3、健全行政司法联动应急协同机制。强化公安、劳动、法院、监察、工商、司法、法制、、工会、发改、经贸、建设、交通、国土、水利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严惩恶意欠薪行为,严防事态扩大。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办公机制,妥善处理因欠薪引发的。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举报投诉以乡镇(街道)为主的“多点受理、统一管理”的监察信息系统。确保工资得到及时支付,欠薪得到妥善处置。
(六)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机构实体化建设,完善12333专线咨询服务功能,全方位提供政策咨询、办事指南和投诉举报等服务。进一步增加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编制数,使其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建设,适当增加中队工作人员,推进我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向纵深发展,不断夯实劳动用工管理基础。要增加劳动保障监察办案经费,改善监察执法装备和办案条件,切实保障和落实各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的经费和各项待遇。
三、工作要求
篇6
《2013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2.5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任务也是十分艰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有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才能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从繁琐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
《2013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2.5万人。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活动。全年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202万户次,涉及劳动者0.9亿人次,对235.7万户次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涉及劳动者1亿人次,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41.9万件,较上年上升1.7%。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2.9万件,较上年上升 4.1%。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511.7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471.2万人次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268.5亿元,督促5.9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9.4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34.8亿元,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3543户。
如此巨量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任务,涉及到的档案管理任务也是十分巨大的,如何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问题?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有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才能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从繁琐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来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让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横向和纵向检索,不断提高办案质量,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健康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以执法重心下移为重点,积极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执法由被动向主动、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信息化、“两网化”建设提高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幸福德州的高度,作为“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科学规划和建设,明确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
2 加强监察执法人员队伍建设
依托行政区划和人力资源和神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网格体系建设,在全市范围内科学划分网格。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机构配备专职监察员,每个级管理网格配备不少于2人的兼职监察员。落实网格人员监管职责,按照“四定”(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原则,落实监察协管员的监管责任。
3 进一步提高制度化与信息化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神会保障监察协管员管理、用人单位信息采集、网格巡查等制度,为两网化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打好基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做到1、统一受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2、实施网络化监察工作;3、跟踪监控全市监察案件;4、建设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并实施分类监管;5、统计分析全市劳动保障情况并进行预警预测等工作;6、宣传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4 要进一步强化工作要求,提出创建目标
并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中心工作,制定创建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创建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举报投诉信息统一受理、集中分配,避免重复监察;对全市监察案件和协管监督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程管理;遇有突发事件时,通过GPS、GIS系统和摄像监控系统,实时指挥,提高快速处置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记录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控有严重违法行为或有多次违法记录的用人单位。
5 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为及时、快速、妥善处置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权益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要制定并不断完善和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置,处置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积极作好维稳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要坚持推行了24接受举报,365天全天候监察,通过12333咨询投诉平台实现24小时接受举报;对欠薪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查处情况第一时间反馈。
6 加强主动监管,做好预防、预警、预测,做好分类监管工作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需要继续不断创新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网络化监察,加快信息化平台和监督管理平台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分类监管,优化预警预测机制,不断加强动态监管和主动预防力度,真正将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信息化与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二者不可分割,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通过监察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管理,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统一受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实施网络化监察工作;做好跟踪监控全市监察案件;建设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并实施分类监管;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情况并进行预警预测等工作;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要求,提出创建目标,并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中心工作,制定创建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二是实施网络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为网络化监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举报投诉信息统一受理、集中分配,避免重复监察;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案件和协管监督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全程管理;遇有突发事件时,通过GPS、GIS系统和摄像监控系统,实时指挥,提高快速处置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记录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控有严重违法行为或有多次违法记录的用人单位。
四是健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为及时、妥善处置因劳动保障权益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通过启用监督管理平台,努力提升监察工作整体效能通过启用监督管理平台,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积极作好维稳工作通过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作者简介
姜巍(1978-),女,现为吉林省四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支队档案管员。
篇7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对各行业和各领域劳服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各类劳服企业进行分类整治:对非法生产经营的,坚决关闭取缔;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停产整顿,通过整顿,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经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恢复生产;对证照齐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强安全监管。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推动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事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事故责任地追究制度;坚决打击彻底消除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淘汰不符合国家及省产业政策的落后企业,取缔列入国家及省明令禁止的生产装置;提升劳服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各行业、各领域的整体安全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促进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朱又明兼任。主要负责专项整治的宣传发动、资料汇总、信息传递等工作。
各成员单位中,区社保中心负责相关单位工伤保险参保工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负责相关用工单位的用工监管工作;各街办、乡(镇)负责本辖区内劳服企业整治工作及本辖区相关企业的劳动用工监管和工伤保险参保的协助工作。
三、专项整治的范围
全区所有劳服企业。
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涉及的劳动用工监管工作
由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牵头,按照用工监管网格化监管的职责范围,督促相关企业搞好劳动合同签订、工伤保险的参保征缴扩面等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各街办、乡(镇)要按照各自的管辖权限和范围对相关用人单位进行监管。区社保中心要及时搞好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参保服务和督促工作。
五、专项整治检查的内容
(一)对劳服企业整治检查的主要内容
1、是否按照要求对本单位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布署;是否制订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配齐了工作人员,建立了专项整治责任制;是否对本单位及所属企业和单位进行了无一遗漏的排查摸底;是否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了认真整改。
2、是否履行了相关审批手续,是否依法取得了国家、省及市规定的有关证照,有关证照的来源是否合法。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是否取得了相应的资质,资质是否合法有效;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全员培训。
3、设计、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了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是否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和验收;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建设和生产的现象;生产系统是否安全运行;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对重大事故隐患是否做到了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4、是否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生产责任是否得到了有效落实;是否建立了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分管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班子其他成员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岗双责”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体系;是否落实了重要生产环节、重大事故隐患跟踪排查治理的部门和责任人。
5、是否贯彻落实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程,建立了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依法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了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是否按时主持召开了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6、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制订了符合本单位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并适时进行了演练;是否按规定如实上报生产安全事故,是否存在瞒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现象。
六、专项整治的方式
此次专项整治按照“劳服企业全面自查自整、各街办、乡镇、劳动保障局全面排查整治”的方式进行。
(一)劳服企业自查自整
各劳服企业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行业标准和本次专项整治的内容等要求,对本单位及所属企业和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对照检查,并分类采取自整措施。
1、凡存在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要立即停止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以书面形式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如实报告,同时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份,凡不如实报告的,要对劳服企业依法进行查处,同时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2、凡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要立即制订整改方案,并明确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资金,按时整改。凡不积极整改的,要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凡证照齐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要加强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全面排查整治
劳服企业在自查自整的基础上,各街办、乡(镇)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对所属劳服企业进行无一遗漏的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
1、对未经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无任何证照擅自组织生产经营的非法劳服企业,要列入关闭取缔名单,并实施关闭取缔。
2、对证照不全(包括证照过期)或虽然证照齐全,但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劳服企业,要列入停产整顿名单,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3、对证照齐全、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劳服企业,要列入正常劳服企业名单,并加强日常监管。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相关单位要将所属劳服企业按上述三种类型分类登记造册,并经分管领导签字后上报区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与此同时,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列入关闭取缔名单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按照国家及省有关关闭标准逐一实施关闭取缔,并加强关闭后监督检查,防止死灰复燃;对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劳服企业,要派人盯守,确保其真正停产停业,凡拒不停产停业整顿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证照齐全、正常生产经营的劳服企业,加强日常监管。
七、专项整治步骤
(一)总体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1个月)
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局专项整治领导组的总体部署,制订本部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配齐工作人员,建立专项整治责任制,做好专项整治的全面部署工作。要通过召开会议、公告、媒体宣传等形式,使各部门及所有劳服企业了解和掌握此次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
(二)劳服企业自查自整阶段(3个月)
所有劳服企业都要自查本单位存在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制订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全面整改。各劳服企业要将自查自整情况报告所在街办、乡(镇)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同时报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份。
(三)省市区三级联动分类整治阶段(6个月)
省市区三级联动检查工作组在对我区排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区三级联动检查工作方式进行分类整治。
(四)“回头看”再检查及总结阶段(2个月)
区专项整治领导组要组织劳动部门人员进行检查,重点是跟踪抽查无证无照非法劳服企业取缔关闭情况;证照不全停产整顿劳服企业整改情况和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等。专项整治领导组要对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要通过层层签订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把专项整治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及各单位直至具体人头上。
各劳服企业要落实专项整治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制订本单位及所属企业和单位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层层签订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把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车间、班组及每个岗位,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制订整改方案和应急预案,按时整改。
(二)规范检查,严格执法
要制订严密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责任制度和工作程序。在开展检查之前,对参与整治检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在检查期间,要严格检查程序。将检查结果形成书面检查反馈意见告知被检查单位,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和问题或违法行为时,及时向被检查单位下达整改通知等执法文书,各街办、乡(镇)劳动保障所督办。对于劳服企业整治不认真,敷衍塞责的,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广泛宣传,完善举报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加大对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要进一步完善群众监督举报机制,确定受理机构及人员,制定受理程序和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保证24小时有人受理。举报受理工作由领导组办公室负责。
(四)统筹安排,保障投入
各有关部门对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要统筹安排,足额配置,按时到位,保障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严格要求,勤政廉洁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整治有关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严格廉政纪律和监督机制。专项整治工作中不得向基层政府、部门和劳服企业摊派费用,不得收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礼金、礼券和礼物等,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8
为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监管体系,健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机制,规范各类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促进充分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一体化服务监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一体执法机制
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行为。要严格按照“统一工作部署、统一执法标准、统一目标考核”的要求,坚持围绕“职权法定、权责统一、高效便民”原则有序有效开展执法活动,全面提高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效能,防止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集中力量解决劳动保障领域改革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凡涉及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监督检查活动,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统一力量调度、统一处理处罚。
二、尽快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体系
(一)建立四级管理的监管体系。依托行政区划和按照法定管辖规定,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划分为四级管理。即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中心市区(潍城区、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滨海开发区、峡山发展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指导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心市区的区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抓好本辖区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其他县市抓好本县市的网格化管理工作。街办、乡镇受有管辖权的市、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对委托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行政村和城镇社区配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好所属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
(二)明确各级部门监管职责。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处设立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对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统筹协调,负责中心市区和外地驻潍单位以及重点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组织开展全市性各类执法检查活动,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并督促辖区内用人单位贯彻执行。中心市区的区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对委托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监察;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要负责辖区内网格化监管工作,指导街道(乡镇)兼职监察员、社区(行政村)法律监督员开展工作,负责辖区内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书面审查和举报投诉案件的处理(罚)等工作,负责落实街道(乡镇)兼职监察人员和聘请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负责辖区内用人单位信息汇总工作;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主要负责组织兼职监察员、法律监督员对辖区内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管理信息采集、录入,建立基础信息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对一般劳资纠纷进行初步调查,配合市、县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年度审查等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可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设立举报投诉窗口,受理群众举报投诉。
(三)落实相关人员的监管职责。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四定”原则,落实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专职监察员、兼职监察员、法律监督员的监管责任。兼职监察员、法律监督员由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托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聘任,兼职监察员原则上由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和劳动保障所(站)负责人兼任。专职监察员职责是按区域负责具体一级网格,指导街道(乡镇)兼职监察员和社区(行政村)法律监督员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执法活动,受理举报投诉,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兼职监察员职责是配合专职监察员做好所辖一级网格内的用人单位的日常监管,协助专职监察员开展执法活动;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职责是负责及时采集和维护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工资支付、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方面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负责对用人单位和社区居民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政策宣传,反映和传递群众对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配合专职监察员和兼职监察员开展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专项检查和案件调查处理等工作,做好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四)完善监管手段。要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模式,通过实施多元化监管,确保劳动保障监察覆盖城乡所有用人单位。
1、动态监管。结合一年一度的书面审查工作,组织专职监察员、兼职监察员、法律监督员对网格内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摸底,搞好信息采集。按照“一企一档,一格一册”的要求,填写《用人单位调查登记表》,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实施计算机管理。结合用人单位诚信等级评定、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查等,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2、日常监管。各街道(乡镇)兼职监察员、社区(行政村)法律监督员要深入用人单位进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坚持将监察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守法经营、规范用工行为;及时发现和制止苗头性违法行为,努力将违法行为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对难以处理的案件或发现的重大违法行为,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告。
3、分类监管。以《市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实施办法》为标准,根据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管。
4、重点监管。对网格内的下列用人单位,要作为重点监管对象进行跟踪监管:新开业以及未纳入监管的用人单位,发生欠薪欠费2个月以上的用人单位,一年内被举报投诉2次以上或发生集体上访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定为C级以下的用人单位。
5、应急监管。对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内的重大突发事件,按照管辖区域快速启动应急预案。监管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局势,妥善处理。根据事件性质,按照规定逐级上报。要跟踪关注事件的处理进展情况,事件处理完毕要再次报送处理结果。
6、网络化监管。依托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和劳动保障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市、县市区(市属开发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联网,建立用人单位基本数据平台、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受理系统和网格化监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对城乡各类用人单位进行全覆盖无缝隙监管。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加强组织领导。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监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较大。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及劳动保障、工商、公安、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力争在年6月底前建成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搞好队伍建设。各县市区、市属各开发区要按规定配齐配强专职监察员,并在经费、车辆、设备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要加强街道(乡镇)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队伍建设。要制定统一培训计划,落实培训教材和师资,对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由省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要建立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库。
篇9
第一条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统一领导,各司其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协作。(一)本街道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级别,分级监控,分级管理。(二)全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应立即作出反应,在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的同时,迅速采取救治和控制措施。(四)要依靠科学,妥善处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真正做到守土有责、恪尽职守、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第二条为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依据《国务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椒江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指导和规范我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三条本预案所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第四条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序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含浙江省)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的;
(2)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水平的;
(3)发生跨境(香港、澳门、台湾)、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认为需要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含*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省级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含椒江区)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级人民政府认定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级人民政府认定的一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第五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一、二、三级状态时,街道应急指挥部在省、市、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救援和查处工作。在四级状态下,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部会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组织对涉及区域进行监控,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确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消预警。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对街道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第六条全街道各部门接到或发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
第三章工作职责
第七条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部总体负责全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一)研究确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由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宣布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
(三)协调解决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
(四)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五)组织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评估,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和应急处理措施。
(六)贯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指示,组织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
(七)适时公告,公布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第八条街道食品安全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
(一)负责全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组织建立和管理全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资料库。
(二)协调解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汇总事故情况。
(四)督促各职能部门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监督执行。
(五)做好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重点防范单位进行应急演练。
(六)负责组织完成区食品安全委员会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九条全街道相关部门职责
(1)党政办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的组织、供应。
(2)农办负责组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生产环节的调查,开展对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源头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3)工贸办依法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4)*工商所依法开展对食品流通环节造成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
(5)城西卫生院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负责突发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及病员救治,依法开展对重大食物中毒的卫生学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6)街道各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协助卫生局等单位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7)综治办、派出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侦破工作。
(8)财政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第十条*街道成立相应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和救援领导组织及机构,制定本街道应急处理预案。主要任务是:
(一)负责本行政区内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决策和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救援,制定控制措施。
(二)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及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等工作。
(三)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行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并监督执行。
(四)教育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五)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重点防范单位进行应急演练。
第十一条各有关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查处领导组织,制定本部门应急处理预案,明确工作任务,并在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四章食品安全预警、事故报告、评估和通报
第十二条全街道应建立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1、预警系统
党政办、农办、工贸办、工商所、卫生院、学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2、建立通报制度
党政办、农办、工贸办、工商所、卫生院、学校等部门应当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健全信息报告运行机制,将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时向街道办事处报告。由街道办事处向区人民政府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报告。
3、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并做好通报工作。
第十三条全街道各部门应当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执行,并保障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做好对本辖区、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工作。
1、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30人以上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责任报告单位在依法报告的同时,应立即报告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应于2小时内报告区人民政府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3、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4、责任报告人
(1)行使职责的各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5、报告时限要求
街道办事处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6、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7、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重大和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制度。
8、总结报告
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第十四条全街道各部门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后,应立即向街道办事处报告,由街道办事处向区人民政府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第十五条街道办事处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并立即报告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同时会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食品安全专家,或责成事故应急工作机构赴事故现场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对事故的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进行科学的评估确认。
第十六条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向事故可能涉及地区的政府或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事故发生情况。
第五章应急预案的启动及应急保障
第十七条对确认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会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第十八条启动应急预案后,由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预案所规定的工作要求,组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救援措施。应急救援工作设事故调查组、事故处理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咨询组、警戒保卫组、信息管理组、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八个工作小组。
(1)事故调查组。
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由农办、工贸办、工商所、卫生院等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部门牵头负责,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2)事故处理组。
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迅速查办案件,追踪源头,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有毒有害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3)医疗救治组。
由卫生部门负责,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专家咨询组。
街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部会同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成立技术咨询组,由技术咨询组承担,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分析事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必要时参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5)警戒保卫组。
由综治办、派出所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6)信息管理组。
由宣传办负责,汇总信息、报告、通报情况,分析事故进展以及对外宣传。
(7)后勤保障组。
由党政办负责,根据事故情况,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安排应急物资,统筹调度,有偿调拨,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
(8)善后处理组。
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民政、劳动保障、保险等部门,做好事故伤亡人员善后处理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善后处理情况和动态。
第十九条应急预案启动后,全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从全局出发,服从街道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给予支持,共同做好事故的抢救和处理工作。
第二十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期间,有关部门要确保24小时信息畅通。信息应征得区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同意后,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向社会,并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政府或部门报告。
篇10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受局长同志委托,就代表县自然资源局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作简要表态发言。
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自然资源部门的决策部署,提高站位,履职担当,全面梳理排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辛苦一年的农民工拿到钱回家。
一、宣传及自查自纠
对专项检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开展多形式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宣传活动,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农民工法制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一是压紧压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与地质灾害领域、土地利用等施工总承包单位和项目业主单位必须全面实行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建立劳动计酬手册和管理台账,记录施工现场作业农民工的身份信息、劳动考勤、工资支付等信息,由农民工本人确认签字并保存两年以上备查。工程项目实施单位签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责任书,明确地方政府、部门和实施工程项目三方责任;二是摸清政府工程项目情况。建立覆盖在建领域工程项目的台账,逐一摸清每个项目工资支付等制度执行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根据掌握的情况,定期对工程项目审批立项、资金拨付、工资支付等进行全过程监管,督促其严格贯彻落实按月足额支付工资等规定,对未落实的,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工程项目督促指导
(一)健全清欠机制
对拖欠行为、支付责任、处罚措施做出明确规定,加强项目审批、资金落实、审计结算期限条款等招标前置条件约束。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调处机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劳动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