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长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园长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园长培训方案

篇1

一、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打造区域专业管理团队。为适应天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和优化提升服务,2014年4月,天河区成立了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建由幼教专业为主、计算机、英语专业为辅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打造区域学前教育专业管理团队。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以建立专家指导库为切入口,以着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为抓手,为区内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特质化、且具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打造园长队伍管理团队。领导保育教育工作是园长的中心工作,也是园长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紧紧抓住园长在幼儿园建设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园长管理团队。根据全区不同层次幼儿园园长专业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提升培训方案,对园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培训。开设园长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座,组建研修小组,建立新老帮带体系,组织到园所跟岗学习,参加北京、上海、杭州、长春等地组织的高级园长班,等等,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园长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园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园长迅速成为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优质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有的快速成长为省、市、区名园长,有的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园长工作室。

二、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天河区学前教育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且着力在“细化”上下功夫, 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天河区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规范幼儿园日常管理,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制定《天河区区属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落实优劳优酬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职责的意见》,理顺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关系;制定《天河区民办幼儿园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加强动态监管。通过实地调研、视导检查等形式,对区内不同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的幼儿园进行全面了解,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问题,形成《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关于区内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现存问题的汇报》及《天河区临时学前儿童看护点汇报材料》等汇报材料,为幼儿园向区委区政府争取政策及财政支持。同时,通过开展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常规管理的主体责任,增强幼儿园依法治园意识,提升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开展保教质量量化考核。根据《天河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对全区188所幼儿园进行分级量化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幼儿园在全区通报,督促整改。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园进一步转变了办园理念,规范了办园行为,形成了科学的质量观。

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 质量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4-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促进幼儿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民生问题。本文以天河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例,对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进行初探,旨在为有效开展区域性学前教育实践提供初步经验。

二、天河区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广州市天河区1985年建区,下辖21条街道,现有常住人口约150万。天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予以推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初步构建了覆盖较广、质量较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3年底《天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完成时,天河区共有各类幼儿园18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58所,占32%;民办幼儿园123所,占比68%;省、市、区一级幼儿园占14.3%,达到规范化幼儿园标准的幼儿园占80%以上。全区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98%,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学率达到100%,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和广州市第一经济大区,天河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区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2014年至今,天河区学前教育紧紧抓住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通过多种方法措施,积极探索全面提高天河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使区域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质量优良、示范引领、特色鲜明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天河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

1.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打造区域专业管理团队。为适应天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和优化提升服务,2014年4月,天河区成立了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组建由幼教专业为主、计算机、英语专业为辅的高素质管理队伍,打造区域学前教育专业管理团队。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以建立专家指导库为切入口,以着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创建特色、打造品牌为抓手,为区内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特质化、且具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打造园长队伍管理团队。领导保育教育工作是园长的中心工作,也是园长专业能力的核心体现。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紧紧抓住园长在幼儿园建设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园长管理团队。根据全区不同层次幼儿园园长专业水平差异,制定差异化提升培训方案,对园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培训。开设园长培训班,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座,组建研修小组,建立新老帮带体系,组织到园所跟岗学习,参加北京、上海、杭州、长春等地组织的高级园长班,等等,多途径、多形式推动园长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园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园长迅速成为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优质发展的促进者和引领者,有的快速成长为省、市、区名园长,有的甚至还拥有了自己的名园长工作室。

2.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完善的制度是管理工作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为进一步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天河区学前教育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且着力在“细化”上下功夫, 以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天河区幼儿园一日活动细则》,规范幼儿园日常管理,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制定《天河区区属公办幼儿园编外人员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落实优劳优酬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职责的意见》,理顺区属公办幼儿园管理关系;制定《天河区民办幼儿园管理细则》,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加强动态监管。通过实地调研、视导检查等形式,对区内不同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的幼儿园进行全面了解,分类指导,切实解决制约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问题,形成《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关于区内集体办园和民办园现存问题的汇报》及《天河区临时学前儿童看护点汇报材料》等汇报材料,为幼儿园向区委区政府争取政策及财政支持。同时,通过开展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专题讲座和现场培训,进一步强化幼儿园常规管理的主体责任,增强幼儿园依法治园意识,提升幼儿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3.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开展保教质量量化考核。根据《天河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对全区188所幼儿园进行分级量化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的幼儿园在职教职工进行奖励,对不合格的幼儿园在全区通报,督促整改。保教质量分级量化考核的全面开展,使幼儿园进一步转变了办园理念,规范了办园行为,形成了科学的质量观。

启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出台《天河区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方案》,指导公办园与民办园、优质园与薄弱园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以强带弱,公民互助。公办园和优质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帮助被帮扶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科研、帮助教师成长、提升保教质量,扎实推进帮扶工作,使薄弱幼儿园在规范办园、优质保教、提升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以中心教研组为载体,积极推动园际联盟主题式研究,构建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科研运作模式,达到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发展目的。邀请区科研办老师对区内幼儿园开展申报课题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幼儿园课题研究水平。大力推广已结题的10多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成果,及时跟进区内幼儿园12个在研省、市、区级课题开展情况,积极指导13个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

还原“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推动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项目为契机,还原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基本地位。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省级园名园长,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系列专题讲座。通过50多场、8000人次参加的专题培训学习,幼儿园及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予教育目标与游戏活动之中,区域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促进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4.切实开展督导评估

开展规范化幼儿园评估。以学前教育均衡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队伍专业化为目标,通过检查幼儿园办园设施、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卫生安全等指标,对全区未达标的40多间幼儿园进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动幼儿园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新建园按照省规范化幼儿园标准建设;指导10多间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通过了规范化评估,督促30多间未达到规范化办园条件的幼儿园积极整改,规范办园行为,尽快申请规范化评估,2016年实现全区规范化幼儿园达95%以上目标。

开展等级幼儿园评估。聘请学前教育专家对区内幼儿园进行视导,积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及指导工作。3所省级幼儿园通过省级复评;2所符合市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市级;28所符合区级评估基本要求的区级幼儿园上区级。指导30多所拟申报区级评估的幼儿园进行评估申报;指导暂不符合评估要求、办园条件较好的10所幼儿园走特色发展之路。

5.着力打造特色品牌。

生存教育特色。天河区金穗幼儿园以幼儿生存教育为发展特色,建构特色课程,建设生存挑战教育环境,打造消防应急体验场所。2015年6月,该园生存教育特色课程获得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立项。2015年12月3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召开广州市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市推广金穗应急与安全学前教育经验,CCTV12和广州电视台均予以报道。

混龄教育特色。天河区新陶幼儿园于2002年开始混龄特色教育,混龄特色教育模式逐步成熟。积极推广新陶幼儿园混龄特色教育经验,在天河区荟雅幼儿园等6所小规模公办园开展混龄特色教育,联合进行“小规模幼儿园混龄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为儿童构建更为全面的混龄交往社会生活环境。

艺术教育特色。天河区东方路一条街人口密集,聚集有4所公办幼儿园。该地段幼儿家长收入较高,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愿望强烈。2015年,天河区少年宫在这4所幼儿园开设分教点,协助幼儿园开展艺术特色教育。天府幼儿园“音乐舞蹈”、天晖幼儿园“双语教育”、东方熹园幼儿园“自然美术”、华港幼儿园“琴棋书画”等特色教育互为补充,组团发展,共同打造东方路小片区艺术特色。

篮球教育特色。天河区盈溪幼儿园以篮球为发展特色,创设篮球特色园环境,编制篮球训练园本课程,聘请专业篮球老师对师生开展幼儿小篮球技能培训和训练。通过对中、大班小篮球项目开展3个月前后测查数据进行对比,幼儿30秒单手拍球次数提高39%,15米往返运球时间降低12%,30秒双手交替拍球提高24%,幼儿体质体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结语

打造专业管理团队,狠抓基础常规管理, 多措并举提升质量, 切实开展督导评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是天河对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初步尝试和有益探索。实践证明,上述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路径的积极探索,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稳步提升:2014―2015年期间,3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幼儿园复评, 2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38所幼儿园通过市一级幼儿园评估,成功申报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 8所幼儿成为广东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园,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参考文献:

篇3

一、举办一次消防安全培训课。

本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消防安全的宣传,例如:集体活动认识火警电话;小班段举行了安全儿歌朗诵会,稚气的童声、简单的诗歌帮助宝宝把消防安全最初步的知识潜移默化的记住。

二、开展一次强化扑救初起火灾和火场疏散逃生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灭火疏散逃生体验活动。

幼儿园制定了119消防日活动方案,并分上下午进行了扑救初起火灾和火场疏散逃生演练。

上午9时30分,在老师指引下,小朋友们有序迅速撤出教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几名校园安全负责人进行全园搜索,3分钟内全体人员便安全撤出教学大楼。整体演练过程秩序井然,师生们表现沉着冷静,收到了良好的演练效果。 下午15:30分,幼儿园的法制副园长又为老师们上了一堂精彩消防知识课,通过法制副园长的培训,老师们明白了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手把灭火器到火场,并上下颠倒几下,离火点3-4米时,撕去灭火器上封记,拔出保险栓,一手握紧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将压把按下,干粉即可喷出。

三、制作悬挂消防安全标语。

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刻安排人员喷绘了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关注消防,珍爱生命两条消防宣传标语悬挂在幼儿园操场显眼的位置,营造消防宣传的氛围,向家长及时传递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四、成立幼儿园火灾纠察队。

为将防火意识和防火工作落实到位,幼儿园成立了火灾纠察队。队长由幼儿园园长、书记担任,队员有幼儿园副园长、幼儿园法制辅导员、工会主席、保教主任、班段长、门卫和保安。

篇4

一、把“重视学前教育”落到实处

1.加强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虎门镇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为了进一步强化学前基础教育,加强镇幼儿教育管理,虎门镇在1998年出台了《有关幼儿园的管理办法》。在《办法》中,首先,明确管理人员。虎门镇教育办安排了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幼儿园工作,并要求社区安排一名专门负责抓教育的支委管理幼儿园,做到管理人员落实到位。其次,规范办园。镇政府要求各村办和社会力量办幼儿园要按照省有关规定配齐有关设备设施,力求幼儿园建设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教育系统化。

第三,明确办园体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严格规定幼儿园不得转让或私人承包办园,对各类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让各类幼儿园在公平竞争中都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2.镇村办园,办出规模和水平。

为了全面提升各类幼儿园的办园档次,镇政府率先办起2所高标准、高档次的幼儿园,为全镇村办园和民办园起到导向和示范作用。1993年,投资1000多万元在镇中心地段建立了一所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示范园,2005年又投入了600多万元重新装修。同时,办好高标准的则徐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市一级幼儿园,镇政府每年在中心幼儿园投入经费为600多万元,则徐幼儿园为400多万元(专项经费除外)。2007年,镇政府将两所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员纳入代课教师待遇,使这两所镇办幼儿园的经费和教师员工的社会福利得到保障,在全镇幼儿园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外,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社区兴办高质量的幼儿园。如,1995年,白沙社区和北栅社区在分别投资了600多万元建立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幼儿园;2000年,大宁社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5758平方米的大宁幼儿园,2007年又投资100多万元改善设备设施,同年被评为省一级园,该园在同一批创省级园中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幼儿园;2003年,沙角社区投资近1000万元建起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的沙角幼儿园;2004年,南栅社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起8936平方米的南栅幼儿园。近几年来,在镇领导的带动下,村领导办园意识和办高质量的幼儿园的意识越来越浓,村办园质量也越来越高,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3.把办园作为社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镇政府为了鼓励社区开办幼儿园,每年把社区办园作为社区干部年终奖的一个重要考评依据之一。如,社区没有开办任何形式的幼儿园,年终评奖作扣分处理,从而提高了社区领导办园的意识。这几年,社区先后办起了一批高档次的幼儿园,其中省、市一级的幼儿园共有5所。

4.关心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

为了稳定教师队伍,留住一批优秀幼教人才,镇政府想方设法,加大投入力度。首先,为了能留住一批优秀园长和骨干教师,把镇办2所幼儿园的园长转为公办教师,享受国家公办教师的待遇。其次,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在园工作满1年以上的年薪提到每年50000元,与公办学校的合同制教师同酬。再次,全镇各类幼儿园的教师在各类评优、评先和奖励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方面获奖的,每年按照《虎门镇奖教奖学》方案,发放奖金。在每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镇政府都会表彰一批优秀幼儿教师。同时,建立评比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评比活动,结合《**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方案》,逐项对照打分,最后结果作为评选年终幼儿园先进单位的依据并予以表彰。

二、加强民办园规范化建设近几年来,虎门镇除镇政府和社区大力开办幼儿园外,还积极发动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并且要求办得有特色、有质量、上档次

1.把关。

我们注意把好“四关”。一是园长素质关。申办幼儿园的园长,必须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幼儿教育经验的才可以申办;二是园舍关。社会力量办园在选择园舍方面,必须符合安全、卫生的标准。区域分布合理,方便群众子女就近入园;三是幼儿园室内设备关。幼儿园室内的设备尽可能按《**市托幼儿园所规范化设置基本标准》的要求进行添置,合标准、上档次;四是收费关。所有社会力量办园收费,都要求按照市物价局定的项目和标准统一要求,并申领《收费许可证》,实行亮证收费。

2.扶持。

一些社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建园有一定困难,就采取优惠政策的办法,鼓励和引进一些社会力量办园。如,赤岗社区采取租地形式建园,引进有经济实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投资者,建起了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档次比较高的星海园幼儿园。金洲社区原有的社区幼儿园规模比较小,满足不了群众需求,就在社区内租地建立起了一所占地面积13838平方米、档次较高的东方明珠幼儿园。

3.上档次。

通过对民办园开展年审,逐年提高办园档次。早期有一批幼儿园设在面积比较小的民房里面,按照年检的硬件规定,令一些符合建园标准的幼儿园进行搬迁,重建符合标准的园舍。如向阳花幼儿园,最初只是在占地200多平方米的民房里,后来搬迁到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园舍里,最后为了提高幼儿园自身的竞争水平,现搬到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园舍。通过每年的年审关,使10多所幼儿园进行了搬迁。

同时,鼓励一批设备设施较齐全、管理较完善的幼儿园通过创建市一级幼儿园、市绿色幼儿园的方式逐年得到提升。

三、加强镇片“两级”管理,提高办园效益

1.“镇”管理。

镇的管理做到“五”落实:一是计划落实。每学期初,镇教办都制定全镇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教研计划,都以落实一个主题的方法去研究和探讨。二是制度落实。在实行制度管理中,我们注意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园长培训制度、民办幼儿园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度等。三是培训落实。镇根据教研计划每年组织3~4次对园长、教师的培训。四是开展教研活动落实。每学期三个片开展全镇性的教研活动专题研究。五是评比表彰工作落实。每学期组织全镇40多位园长分别到各幼儿园对照《**市保教质量评估方案》逐项打分,评选出先进幼儿园并予以表彰。

2.“片”管理。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虎门镇成立了由15所幼儿园的骨干园长组成的教研小组分片管理,实行分片管理。各教研片根据镇的幼教工作计划,制定出本片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每学期片的教研活动、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总结评比,使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片的管理注意做好“四指导”和“二承担”。一是指导各园一天生活的各环节,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二是指导片内各园的常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三是指导好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园长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听课和评课,每学期评选出优质课。四是指导各园的教研工作,各片片长根据每学期开展的主题性教研活动,来指导幼儿园进行教研活动。“二承担”首先要求每个片每学期承担一项大型专题活动,推荐一所片内的幼儿园向镇开放,展示幼儿园的各项成果或研究专题;其次是承担1~2次全镇的培训活动,根据镇的培训项目,由片负责组织全镇幼师的培训。每学期每片都组织一系列的教研评比活动,使片内园与园之间、片与片之间有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篇5

一、确定区域研究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并请专家指导论证,体现游戏活动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作用和价值 

为找准作为实验区研究的切入点,成立了由行政、教研、园长、教师组成的区域课题组,通过对《指南》的深入学习与理解,达成共识: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幼儿园教育的去“小学化”。《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提法一字不变地在这些文本中给予强调,说明两点:一是重要,二是还没有做到。中山区作为辽宁省基础教育强区,理应成为大连市贯彻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典型区域。为准确把握我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做到的程度,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观摩园所游戏活动等方式,了解区域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研究的基础与现状,梳理归纳了活动区游戏、教学游戏、生活游戏三个专题的12个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区域研究课题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为使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既能体现《指南》所倡导的理念,又能结合区域以往与现有研究成果,还能解决当下区域幼儿园三个专题的12个问题,经过研讨形成区域课题实施方案,教育局设置了专项经费,聘请专家对区域暨市区两级试点园制定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指导,参加了市里组织的课题开题论证会,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肯定,结合专家组的意见建议,修改调整与完善,形成确定稿后进入实施阶段。 

二、召开区域试点园课题开题培训会,明确区域课题与试点园研究内容之间的包含关系 

为使区域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召开了区域试点园课题开题培训会,让试点园对即将开始的区域课题研究工作达到“三明晰”。一是通过课题实施方案的解读,明晰区域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研究过程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时间节点。二是通过区域三个专题教研活动方式的解读,明晰各园所在区域专题组的研究专题,做到以区域课题为主线,结合各园所在专题组的研究方向,分析本园已有研究基础与现状,确定符合本园实际的子课题,并将子课题的研究内容涵盖在区域课题范围之内,实现区域课题与试点园研究内容之间的包含关系,形成研究的合力,推进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三是通过对专题循环机制内容的解读,明晰专题循环的目的、意义与方法,辐射与引领,提升区域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 

三、进行三个专题的教研活动,探索教师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有效策略 

通过观摩小中大三个班级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让教师能将《指南》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物化成游戏活动的内容,明确组织与实施的策略有哪些,提升幼儿自主性、创造性进行游戏活动的水平与能力;通过各年龄段分组研讨,让教师增强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意识,提升教师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观察能力;通过小组研讨反馈交流,让教师吸纳其他教师的策略,迁移储备自己,提升教师设计实施游戏活动的实践智慧;通过听取园长子课题实施情况的介绍,了解每所幼儿园课题实施的现状,为本园课题研究找到可借鉴点,从而达到以《指南》为依据,提升区域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质量。 

四、聘请冯晓霞等多名专家进行《指南》解读专题讲座,夯实区域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为引领全区幼儿园更好地解读与贯彻《指南》,把《指南》的教育理念物化成区域幼儿园办园的教育思想和教师的教育行为,分别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省市多位学前教育专家进行了“指南解读”“活动区游戏组织与实施的策略”等专题讲座与现场培训。通过专题讲座使全区保教人员对《指南》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相融合的实施策略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全区《指南》的推进、课题的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通过剖析活动亮点与问题的现场培训,使园长评价游戏活动的理念得到转变,提高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教师组织活动区游戏的策略在原有经验水平上,得到拓展。 

五、召开试点园课题文献综述汇报,充实区域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相关理论知识 

试点园为选择一个符合园本实际的子课题,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解决方案设计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查阅学习了国内外关于游戏活动的大量文献资料,但此时的资源仅仅是园本资源,仅仅局限于为写方案而用。鉴于此,为试点园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组织召开了课题文献综述汇报,让资源利用、迁移、共享,使试点园在理论上进一步明晰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应持有的理念,拓展和丰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理论研究,充实区域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相关理论知识。将专题组的文献资料汇编成册,设置专项经费,印刷分发给幼儿园,为开展游戏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篇6

我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区99处幼儿园,80%的园所为农村幼儿园,遍布于全区389平方千米的土地上;1006名教师中36%无教师资格证,且多半以上为非正规学前专业教师。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地理位置偏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匮乏、课程理念不明确、教育教学能力缺失等突出问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这些问题并非经过一两次教研活动就能解决。因次,我区依托当前国家对农村学前教育重视之势,借助基层教师对教学研究的渴望之情,立足区域教研,尝试开启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之旅。

一、立足现状,建立教研机制

好的教研机制能保障工作规范、科学、持续发展,能为每所幼儿园的和谐发展、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平台。近几年来,我区立足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现状,创新思路,以制度先行,加强教学工作的研究与管理。

(一)理顺管理体制,确立发展方向。为加强学前教研工作力度,确保教学研究质量,2011年9月,我局将学前教学研究工作由托幼办调整至教科研与培训中心。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实施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研究管理一体化,引领学前教学研究工作向规范、科学的轨道发展。

(二)建立研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为保障全区教学研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我们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区学前教育教科研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崂山区幼儿园研究课、公开课活动的通知》等通知,明确职责,为教学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一是建立片区教研管理机制。根据各幼儿园地理位置、办园规模及发展需求,将各级各类幼儿园划分为5个教研片区。每个片区确立一处实验或中心幼儿园为示范园,公办民办一起抓;并聘请教学研究能力突出的园长为本片区教研组长。主要协助区教研员负责完成本片区教学研究工作。

二是成立区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结合教师现有教学成绩和已有教学经验,根据各学科领域研究现状,成立了6个学科中心组。任命师德高尚、教学成绩突出者担任组长。主要负责定期组织各学科专题研究。

三是拟定并实施《崂山区学前教科研工作过程考核细则》。主要目的通过考核,保障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有序进行;依托评估,逐步提升教学研究质量,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二、立足实际,确立教研内容

教学研究内容首先聚焦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师当前发展的需要,找准教学研究的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逐步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研究内容上注重求真务实,寻找“真”问题,解决“真”困难。

(一)教研内容“寻”于幼儿园的共性问题。每学期初,我们从“寻找”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及时组织各幼儿园园长召开全区学前教研工作会议。在总结梳理的基础上交流已有工作经验和新学期计划,围绕计划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明确思路,达成共识。例如,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集体性质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方面成绩薄弱,研究方式与内容浅显。因此我们结合市教研室立项的《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探索研究》省级课题,提出了“崂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区级子课题。各片区中心园结合当地资源制定研究方案,并组织开展了子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经验交流。帮助园长、教师理清课题方案的制定和过程的实施。突出研究内容的真实性,体现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二)教研内容“寻”于教师群体中的共性问题。目前,我区36%的教师没有任职资格,且大多数为非专业教师,教师专业技能相对薄弱。因此,我区从教师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出发,分层次、分内容,由浅入深的开展专题研究。也就是聚焦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让老师们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为让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能结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学会运用正确、适宜的教学方法,我们以举行区研究课为载体,通过理论测试、教学设计交流、教学现场研讨、教学活动展示等环节,开展了“集体教学活动中教法的运用”专题研究,大家集思广益,梳理汇总各学科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如社会领域中的情境陶冶法、参观访问法、经验迁移法等);为启发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策略的专题研究等。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的“真”困难。

三、立足发展,明确教研形式

好的教研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立足发展,主要采取“园际手拉手联盟式”和“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一)园际手拉手联盟式教研,拓宽教师的教研思路。“园际手拉手联盟式”教研是指在不同区域、不同级别、不同特色的幼儿园之间形成的结对友好单位,开展基于实践的园际交流教研活动。2012年,我区开展了“手拉手创优活动”,采取实验园带示范园、示范园带一类及以下园、城区园带郊区园手拉手结对方式,通过送教下乡、学习观摩、定期培训、共同活动等形式,实施手拉手联盟合作,有效放大了教研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通过“园际手拉手联盟式”教研活动,达到经验分享、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师们从中得到更多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二)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让教师在合作中成长。“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是指在不同领域之间分别围绕同一内容开展教研活动,并将各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分享、研讨碰撞,实现经验传递和共享。我区以市优质课评选、城乡课堂教学交流,区公开课和研究课评选为契机,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把握一切考、研、评的机会提升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集体教育教学智慧。引导教师在观摩、学习之后相互讨论、研究,帮助执教教师梳理问题,提升经验。

在“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但丰富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现场及时的交流与反馈,获取了新技能,积累了新经验。“课例研究分享式”教研,彰显出合作研究中教师集体的智慧,让教师在合作中实现专业成长。

四、立足培训,实施专业引领

为深入研究、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智慧,我们注重更新理念,实施专业引领,提升保教质量。

(一)以解决教学活动中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为教师专业成长解“惑”。根据现阶段幼儿园教学研究现状,结合幼儿教师对当前说课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存在困惑:说课到底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这样说等。以“如何进行说课”为题,组织全区部分园长、教师130余人进行了“说课”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讨过程中,园长、教师们积极交流,踊跃回应现场提出的问题。

(二)以新理念为引导,实施专家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成长加“油”。随着国家省市对一系列相关学前教育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我们采用集体与个别、专家引领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对已有教育经验进行重新梳理和加工。我区举行了“崂山区幼儿园课程在一日活动中有效实施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培训活动。邀请市教研室薛梅、辛明老师和市南区王贞桂主任三位幼教专家,对我区在课程实施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疑难或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分析、解惑,对新颁布的《指南》进行专题解读。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聚焦“课程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效实施”,通过专题研究寻找问题到聘请专家引领解决问题,我们采用“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螺旋上升研究形式,丰富教师新理念,为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加“油”。

五、立足科研,促进教研质量

通过调查了解,我区各幼儿园对省市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已达100%,但在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方面存在不足,如园本课程内容一成不变,理念陈旧,形式单一等,为此,我们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注重园本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园本课程内涵。结合多年来我区在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的研究,我们注重各园建设园本课程的同时,分层次的完善园本课程质量,主要体现在一是分层次建立园本课程。如建议示范类以上的幼儿园建设独立的园本课程,一类及以下幼儿园可借鉴使用原街道园本课程,但必须结合市教材借鉴性的使用,并在原版上及时进行修改或标注。二是开展了以幼儿园课程研究为重点的教学研究,明确园本课程的组成部分,主题内容的确立等,园长、教师课程研究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将获得市一、二等奖优秀园本课程在全区进行移动式观摩学习。三是彰显园本课程特色,初步形成课改的典型园。如实验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金岭幼儿园《个性教育与快乐发展课程》、沙子口机关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等都各具特色。

(二)确立“崂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子课题实施方案,营造课程资源研究的氛围。为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我们依托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市教研室立项的省级课题研究为契机,确立了《崂山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子课题,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与开发,在不同层面上逐步提高园本课程质量。因此,我们在初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本子课题,其目的就是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园本化。各片区也确立了相关的研究课题,并组织了子课题研究方案交流活动。各片区教研组长结合本片区研究方案设计进行了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借鉴研究过程及经验。

这一子课题的实践和研究,使我区部分园本课程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了乡土资源的重要价值,孩子们在这一主题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对崂山的乡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增强了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实验幼儿园在中班《我是崂山娃》的主题活动中,对其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完善和创编。诗歌“崂山就是我家乡”(见附件),这首童谣将崂山的风景、特产融为一体,用说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另有由园长和老师合作词曲幼儿园园歌《我是快乐的崂山娃》,成为深受全园幼儿喜爱并广为流唱的儿童歌曲。还有沙子口机关幼儿园形成了《我是海边娃》、《山海休闲游》,金岭幼儿园《枯桃花卉美》、北宅沟崖幼儿园《樱桃红了》,王哥庄宁真幼儿园的《有机茶》等,凸现地方特色,课程研究内容异彩纷呈。

立足研究,创新机制,促教师专业成长,是我区教学研究工作中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我们将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实践、深化研究,促进教师专业不断成长。

附:

《崂山就是我的家》

海上崂山属名山,

人间仙境实在棒,

爬巨峰、游清宫,

石老人、北九水,

崂山风景美如画。

崂山的美食响当当,

农家宴、绿茶园,

红樱桃、大馒头,

还有沙子口的活海鲜。

篇7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梳理近十年来记载四川省民办幼儿园发展轨迹的相关文献,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民办幼儿园在硬件设施、管理权限、职责分工、师资水平等方面的情况。此外,本研究的调查问卷系课题组自行编制的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共调查了四川省17个市的250家民办幼儿园(成都及各地市州的民办高端幼儿园除外),发放《四川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园长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23份,有效率为89.2%。问卷包括:幼儿园基本情况、政府扶持、管理职权、机构设置、幼儿园的规划与发展、教师队伍情况、保教工作、幼儿园面临的困难等内容,共30个题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政府宏观管理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政府宏观管理层面看,政府对民办园的支持、监管不足。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划、监管与扶持,在本次调研中,对民办幼儿园存在的最大问题以及如何获取进一步发展,园长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40.2%的园长认为缺少政府部门的有力扶持是经营民办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有36.2%的园长认为民办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政策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使民办教育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但分析四川省223所民办幼儿园发现,政府仍然停留在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和办园合格与否层面,存在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缺乏规划、支持力度不够、投入薄弱且不均等问题。本次调研中,223所民办幼儿园的举办经费和运行经费来源主要由学费、合资、政府投入、政府补助等条目组成。如表1所示:举办幼儿园依靠自备、合资的67所,占30.0%;政府投入11所,占5%。运行经费145所主要依靠学费,占65.0%;44所有政府补助,占19.7%;179所无政府补助,占80.3%。可见,民办幼儿园依靠政府行为所获得的经费较少,政府对民办园的补贴微薄。农村民办幼儿园得不到中央财政性经费支持,因此,幼儿所缴纳的保教费用成为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支柱。

(二)幼儿园中观管理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从中观角度,对幼儿园内部管理状况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1.办园背景多样,办园条件参差不齐本次调研中,民办幼儿园创办时间最长的已有55年,最短的仅为1年,平均办园年限达13年,民办幼儿园在场所条件、投资模式、园长专业层次等方面各异,办园条件参差不齐。首先,场所条件不同。本次调研的223所幼儿园广泛分布在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以及工矿企业内,有40.2%是租用单位场地或他人私宅,22.4%是租用公办教育场所,22.8%是举办者投资兴建的教育场所,而在自己私宅内创办的占11%。进一步调查显示:市区民办园办园条件总体优于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的民办园,而处于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以及工矿企业内不同类型的民办园在园舍面积、教玩具投放上都条件各异。其次,投资模式不同。幼儿园在投资模式上主要采用的类型包括:个人独资占55.3%,股份合作占20.3%,企业(公司)投资占8.1%,国有民办占4.1%,社会捐资或集资占4.1%,银行借贷占3.7%。在这些幼儿园中,有78%是全日制,还有半日制、寄宿制、全日制兼寄宿制等办园形式。可见,随着民办幼儿园不断发展,四川省民办幼儿园承办人员的背景也越来越多样。第三,幼儿园园长专业层次各不相同。由表2可见,从城市到农村,园长年龄呈下降趋势;园长的学历和专业化程度普遍较高,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园长数占83.4%,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7.9%,也有极少数园长(0.9%)学历在初中以下,并未达标,还有部分园长是非教育类专业,不具备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和任职资格,被调查对象中有6.3%的园长未参加过与教育相关的学习和培训。在被调查的园长中,平均任职年限是9.66年,有92.4%获得了教师资格证,有86.1%取得了园长岗位资格证。但也有个别幼儿园园长从事教育管理年限较低,最低的仅任职1年,管理经验相对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办幼儿园管理和办园水平的提高。不同成长背景的园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同,以致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办园者能认识到民办学前教育在我国学前教育和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提升保教质量作为追求。而有的则是把办民办幼儿园作为一种商业投资,只追求经济效益,对教育规律和社会效益关注不够,未充分理解民办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重要载体的特殊性。综上,民办幼儿园办园背景多样,基于不同的办园背景,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也参差不齐,且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监管,将难以保证保教质量。2.内部管理体制不科学,缺乏民主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23所幼儿园中,有41.9%的幼儿园是园长垂直管理,其管理体制为“园长集权制”,29.7%的幼儿园是“董事会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11.8%的幼儿园是园务委员会负责制,10.2%的幼儿园是企业(公司)领导下的园长负责制,还有6.5%的幼儿园是家庭式管理。可见,管理体制为“园长集权制”的幼儿园占据很大比重,这些幼儿园未设立董事会、教师工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幼儿园内部管理成为绝对的“人治”,所有决策权由园长行使,缺乏民主和有效监督。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如果管理者缺乏专业能力、决策失误或忙中出乱,将会导致幼儿园管理效率低下,甚至使幼儿园受损。“家庭式管理”也缺乏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以“人情”管人而非以“制度”管人,难以保证工作的实效和确保工作的科学开展。3.财务管理需进一步规范被调查幼儿园在财务管理上:仅46.7%的幼儿园设置财务机构,聘请财会人员,执行会计制度;56.9%的幼儿园能主动接受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56.5%的幼儿园坚持增收节支,勤俭办园;57.3%的幼儿园伙食费做到专款专用,增加透明度;49.0%的幼儿园建立结构工资制;42.7%的幼儿园将幼儿园的结余主要用于设立专项基金或发展教育上;34.1%的幼儿园将经费预算和决算提交董事会审议。而其余幼儿园则难以在财务预算、开支、监察、报账等方面做到规范。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小规模的民办幼儿园均由园长负责财务管理,部分园长甚至无法出示管理细目,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个人自办的幼儿园收支随意、不建账。部分规模较大的民办园中虽然有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但其专业性不足,且以真实、详尽的财务票据建立财务管理档案的很少,致使财务管理在预算、开支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例如,仅能清楚说明幼儿园用于发放保教人员工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而对其他保教经费投入(如玩教具投入、教师培训、硬件设施改善等)所占的比例非常模糊等。因此,部分民办园财务管理在预算、开支、监察、报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4.教师聘用和职后管理有待优化教师是民办幼儿园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一支高质量、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幼儿园发展的根本保障。然而,园长在调查中回答“在经营民办园的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得出的第三大困难是“教师队伍不强”。除我国民办园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亟待提高外,目前,四川省民办园在教师聘用、职后管理和培训及专业成长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教师聘用和职后培训等方面管理不科学,民办幼儿园的师资质量更难得到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聘用不参加统一考试,教师招聘途径多样且把关不严,难以确保教师质量。另外,在被调查的223所民办园中,部分幼儿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在职学习关注不够,不愿将资金用于教师培训和内外交流,教师难以获得专业发展,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在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对“教师思品教育”和“业务培训”方面的认识,有60.6%的幼儿园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应形成制度,制订出具体、科学的中短期培训计划;24.4%的幼儿园表示对教师继续教育重视,但有关部门提供的机会太少;而有8.5%的幼儿园认为业务培训、学历提高是教师自己的事情;还有4.9%的幼儿园觉得园务工作太忙,无暇顾及。此外,部分民办园重盈利而不重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未充分考虑教师利益,也是其园所师资流动的一大原因。5.保教水平差别大据调查数据显示,民办园在幼儿园卫生保健和安全管理方面,“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日光、空气、水)对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定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幼儿餐具做到一餐一消毒”、“定期检查幼儿园的园舍、设施、设备的安全”等选项符合率达80%以上,“做好幼儿的生活护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检”、“建立并严格执行接送制度”等选项的符合率基本在50%以上,“与幼儿园所处的社区和单位经常联系加强周边环境安全”这一选项的完成率只有47.6%。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上,51.6%的幼儿园遵照上级颁布的课程标准并选择统编教材内容;有28.0%的幼儿园立足于本园实际,研发园本课程;11.4%的民办园允许教师自主制定课程标准和选择课程内容。可见,使用上级规定教材,整齐划一的保教模式占较大比重,该模式难以推动幼儿园办出教育特色,也不利于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发挥。此外,不少小额投资的民办幼儿园把提高生师比作为节约开支、降低办园成本的重要手段,师资有限,造成保教工作中教学管理模式单一、难以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等问题。可见,民办幼儿园之间保教质量差别很大,整体保教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民办园保教水平存在差异主要由不同园的硬件条件和师资水平造成。一些规模较小、硬件条件较差的民办园既无法提供宽敞的环境和丰富的教玩具保证保教活动的开展,更难以吸引优秀教师来园工作,以致一些专业化程度低的教师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征,违反教育规律,为求入学率,片面迎合一些家长的需求,实行算术、识字等文化课的超前教学,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就有8.1%采用学前班的课程内容,以识字、计算教学为主。相反,在少数资金充沛、规模较大、硬件条件好、师资水平高的民办园中,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能够科学、顺畅地开展保教活动,保教质量明显较高。

三、对策与建议

民办幼儿园在整个学前教育中占据半数之上,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且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私立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2]。这些问题不容忽视,是需要尽快地完善和规范的。因此,国家应明确学前教育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加强政策支持,为其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确立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完善相应的教育规章制度、做好督导评估工作、落实民办园与公办园一视同仁的政策等,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各项权益,使民办园不断提升保教质量,走上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轨道。国家需优化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外部大环境,幼儿园更应自力更生,完善内部管理体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幼儿园管理体制

在调查中我们认识到,四川省民办幼儿园中多有采用“园长集权制”,该管理体制以人管园,缺乏民主,无疑不利于幼儿园的良性发展,因此,民办幼儿园亟待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首先,需要厘清政府、承办方与园长三个层面的管理框架,建立科学民主的领导决策层和层级明晰的管理运行网络。作为出资方和承办方,应对幼儿园的发展蓝图和方向享有知情权与决策权。而作为合资或个人独资的园长,并非是幼儿园的“掌控者”,而是教职工的引路人、支持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是教职工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呵护者和激励者。就幼儿园而言,应制定章程,将“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明确管理权限,完善各机构组织,建立政府、社区和家长参与管理保证制度。可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搭建发展平台;可设立董事会,负责筹集办园经费,聘任园长,审议决定民办幼儿园的重大事项;可设立园务委员会,园务委员会重点承担起园内监督的职能,对园内管理者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维护园内教职工的权益,还可为幼儿园的具体工作提供各种决策方案;可设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由家长代表组成,可对幼儿园的内部工作进行监督,也可利用家长的资源来服务于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帮助民办幼儿园增强园所的宣传力度和辐射力度;可建立财务监管制度,设立专门财务职能岗位,规范财务管理。小规模民办幼儿园可视情况设定所需职能部门,以“科学”、“民主”作为管理准则。此外,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还可充分借鉴公办幼儿园或相关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丰富经验,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切实做到解放思想,抓准实际问题兴利除弊,建立科学、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招生制度、财务监管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使得幼儿园的管理做到有据、有序、有效。

(二)优化教师招聘和职后管理工作

一支专业、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的基础,更是关系民办幼儿园能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确保幼儿园保教质量,民办幼儿园还应保证教师招聘工作和职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首先,严格教师招聘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本研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聘用教师时,被调查园长最看重的教师的素质依次是品德修养、业务素质、学历水平、第一印象和外貌,其所占比例依次是41.5%、20.7%、18.3%、8.9%和4.1%。在招聘新教师时,用人单位应该参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严格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进行资格审查,确保没有“外行人士”进入幼儿教师队伍。其次,幼儿园要加强对新教师的入职和职后培训。教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加强对教师入职、职后的培训是保证新教师顺利入职,不断吸收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提升业务水平的重要渠道。因此,四川省也要自上而下,切实加大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教师培训创造条件。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如幼儿园教师国培名额分配给民办园等;各幼儿园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详尽培训计划,并通过多渠道沟通合作,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使新老教师不断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看齐。最后,幼儿园应积极与教育管理部门沟通,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改善和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以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此外,园长作为幼儿园的主要管理者要讲究管理的艺术,推行人性化管理,与教职工进行平等的沟通,帮助教职工找到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只有增强教师队伍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学历与专业实践能力同步提高,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才能真正得以提升。

(三)改善办园条件,提升保教质量

改善办园条件包括改善物质环境、创新办园理念、健全服务网络、推进课程开发、优化发展模式等内容。改善办园条件,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园理念,因此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管理者都能认识到必要的投资和办园条件的改善对于提升保教质量以及保证民办园长久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必要的资金,这需要幼儿园自筹,但也离不开政府的必要支持。改善办园条件绝不是盲目追求幼儿园在规模上的扩大、速度上的提高,而是以幼儿发展为基础,追求环境的适宜、理念的科学、管理的先进、教育模式的完善、质量的提升以及教育效益的卓越。这还要求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的园长切实关注幼儿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改进办园理念。同时,着手建起一个扎实把稳的教师科研班子,经常开展环境创设、互听互评活动和教科研活动,集集体智慧,促民办园发展。

(四)重视和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民办幼儿园的开办与发展不仅和国家政策、地方管理部门相关,还和幼儿园的园长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园长就意味着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一所好的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园长在幼儿园的发展中处于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在办园目标明确、政策到位和办园条件合格后,起关键和决定作用的就是园长,园长的理念、行为和决策影响幼儿园的全局。一个合格的园长要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有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有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法和能力,有公正廉洁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3]。这些园长该具备的品性和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和工作中积淀的。因此,要重视、加强园长培训工作,搭建民办幼儿园园长工作交流平台,采用参观、访谈、观摩、互动等方式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园长队伍,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开展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考察和任职合格评估,合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搭好交流桥梁。

(五)优化家、园、社合作发展的管理工作

篇8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1-0002-04

【作者简介】高敬(1969-),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项燕(1987-),女,安徽安庆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幼儿园一级,硕士。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幼儿园教育质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早期教育机构质量评价可直接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2]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上海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不断提升办园质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目前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为此,我们编制了相应的问卷,开展了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对上海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以期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涉及园长和教师两方面群体。

(二)样本抽样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在上海随机抽取了分布在三种不同性质(中心城区、市郊结合区以及远郊地区)的区域共13个,在13个区域中又随机抽取不同级别(示范园、一级园和二级园)的幼儿园各1所,共39所幼儿园。

(三)问卷开发

问卷采用自编的方式,问卷有“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园长卷、教师卷)”两种;问卷结构分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观念认识及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实际现状两部分。

(四)调查内容及问卷发放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认识,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情况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与需求。

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610份,园长问卷39份,得到有效教师问卷45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4%;得到有效园长问卷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其中的5所不同级别的幼儿园深入访谈,访谈采用半结构性开放式的方法。

(五)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认识

1. 对幼儿园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目的的认识

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占71%)、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占29%)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占16.1%)。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水平(占74.7%)、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占35.5%)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占20.4%)。

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对于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三方面。

2.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认同度

38.7%的园长很认同对幼儿园进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8.1%的园长比较认同对幼儿园进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55%的教师很认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工作,39%的教师比较认同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工作。

以上数据说明了无论是幼儿园管理者还是教师,态度上较认同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这一工作。

3.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的认识

园长认为教育质量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依次是“课程”(71%)、“师幼互动”(51.6%)、“健康与安全”(48.4%)、“师资条件”(41.9%)、“学习环境” (32.3%)、“物质环境”(19.4%)、“家长参与”(16.1%)、“教师-儿童比率”(9.7%)。教师认为教育质量评价应包括的主要内容,依次是“课程”( 60.1%)、“师幼互动”(50.3%)、“健康与安全”(47.7%)、“学习环境”(41.7%)、“师资条件”(35.5%)、“教师-儿童比率”(28.8%)、“物质环境”(16.6%)、“家长参与”(16.2%)、“班级人数”(14.6%)。

由此,我们发现上面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要内容的认识较全面,不仅认识到结构性的教育质量,而且从观念上更注重过程性的教育质量。

4. 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认识

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依次为:教师(35.5%)、教育行政主管部门(32.3%)、家长(16.1%)、园长(16.1%)、幼教专家(16.1%)、幼儿(6.5%)。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依次为:教师(51.4%)、幼儿(25.9%)、家长(24.8%)、园长(23.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5.7%)、幼教专家(10.6%)。

这说明两大群体公认教师才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但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主体的选项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幼儿及家长的评价主体地位从观念层面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实践操作情况

1. 幼儿园在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的态度

由问卷数据可见,74.2%的园长和5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是积极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其余的认为实施态度是不积极也不被动。

2. 幼儿园所使用的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园长的问卷调查数据可见,67.7%的幼儿园参考修订《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的标准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25.8%的幼儿园直接使用《上海市保教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中的标准开展教育质量评价工作,6.5%的幼儿园按本园情况自己制定了一套质量评价标准。

3.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96.8%的园长反映目前幼儿园成立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关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规范性;96%的教师反映目前幼儿园成立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这说明了绝大多数幼儿园都为实施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而建立起相应的领导小组。

此外,64.5%的园长反映目前幼儿园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制;94.5%的教师反映目前幼儿园具有一套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价体制。说明大多数幼儿园还是建立了教育质量评价体制,但数据差异也表明就管理者而言,对评价体制的完善性要求相比教师会更高。

4.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对于目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园长选择较多的是“课程”(67.7%)、“师幼互动”(41.9%)、“幼儿发展评价”(39%)、“健康与安全”(29%)、“师资条件”(22.6%)。教师选择较多的是“课程”(60.1%)、“师幼互动”(36.8%)、“学习环境”(36.8%)、“幼儿发展评价”(35%)、“健康与安全”(28.6%)。

结合访谈,师幼互动、学习环境、健康与安全、师资条件等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的主要评价内容,这些评价内容以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为中心,因此,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构成了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现状的重要部分。此外,幼儿发展评价也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比较注重的内容。

5.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法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方法依次为:观察法(54.8%)、问卷调查法(19.4%)、测试法(19.4%)等。教师评价时的主要方法依次为:观察法(62.5%)、问卷调查法(30.6%)、测试法(20.6%)、档案袋评价法(14.6%)。这说明目前质量评价的方法还是以观察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档案袋评价法。

6.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现状

由问卷数据可见,园长反映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现状依次为:教师(45.2%)、园长(32.3%)、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5.8%)、家长(9.7%)、幼教专家(6.5%);教师反映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现状依次为:教师(42.6%)、园长(40.8%)、家长(18.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17.7%)、幼儿(14.6%)、幼教专家(3.8%)。由数据可见,目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的主体是教师,但园长的他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其次是来自家长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

7.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信息的运用

51.6%的园长运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和结论提高教师和幼儿的成长,41.9%的园长运用信息和结论调整幼儿园的课程,32.3%的园长运用信息和结论提升教育质量。41.5%的教师运用本班教育质量评价信息和结论提高教师和幼儿的成长,33.7%的教师用于促进班级教育质量,31.3%的教师用于班级课程的调整,29.5%的教师用于了解幼儿发展水平。

结合园长和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园长和教师都提到了评价信息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的完善。

(三)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与需求

1.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

园长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主要有“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48.4%)、“评价指标太笼统”(22.6%)、“教师工作量太大”(16.1%)等;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困难主要有“教师工作量太大”(46.8%)、“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30.8%)、“评价方法不明确”(18.6%)、“评价指标太笼统”(12.2%)等。这说明教师工作量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评价指标笼统等是目前教育质量评价中主要的困难。

2.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培训需求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的需求度, 32.3%的园长认为非常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67.7%的园长认为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36.4%的教师认为非常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57%的教师认为需要有关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这说明幼儿园对教育质量评价专题培训的需求度是较高的。

就具体的培训需求而言,结合访谈,园长们希望进行的专题培训有评价理念的培训。另外,大部分园长和教师所提及的是评价实践方面的培训,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评价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培训。

四、讨论

基于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与总结了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

(一)科学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已基本建立,但实践中的质量评价内容有所偏重

在观念层面上,幼儿园对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不仅认识到结构性教育质量,而且还更关注过程性教育质量。但实践中对评价内容还是有所偏重,较注重对课程、教师教育工作及幼儿发展方面的评价,即除过程性教育质量外,幼儿发展评价也是较注重的评价内容,幼儿园在实践中还较偏重对结果性教育质量――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对多元评价主体的认识较深刻,但在评价实践中的落实尚不够

幼儿园认为教师是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主体,幼儿及家长的评价主体地位从观念层面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实际评价主体的现状与认识层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实践层面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还辅以园长评价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评价,而观念层面的幼儿及家长作为评价主体可能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由此,多元主体评价的实践还不够落实。

(三)评价方法以质化评价为主,量化评价方法的使用频率不高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具体以观察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档案袋评价法。从具体方法的运用上,多偏重质化评价,量化评价方法的使用频率并不高。

(四)质量评价的发展在观念上有一定的发挥,但在评价实践中的体现尚不够

幼儿园认为有必要开展教育质量评价,认为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教质量的提升、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另外,幼儿园从观念层面上关注能真正促进发展的过程性教育质量评价内容。但是,评价实践中质量评价较依赖外评,包括园长对教师的评价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幼儿园的评价;评价后的信息利用仍有一定的比例用于鉴定幼儿发展水平的等级,说明质量评价的发展还体现得不够充分。

(五)幼儿园较重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但在评价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困难与强烈的培训需求

目前园长及教师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认可度较高,而且,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同时,幼儿园还开展了各种层次的培训,以利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另外,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建立起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相应的机制和体制来保证质量评价工作的落实。说明幼儿园无论在观念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非常重视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但是,评价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如教师平时的文案工作多,导致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评价;教师的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有限,难以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指标笼统,造成园长和教师对指标的把握不够清晰,从而不能很好地去实施评价工作。

此外,幼儿园对教育质量评价方面的专题培训需求度是较高的。有评价理念的培训需求,更有评价实践能力的培训需求,包括评价内容及方法、评价工具、评价指标解析的培训,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把握评价内容和指标,运用各种方法得到最真实、有效的评价信息。

六、对策建议

面对上海市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以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开展相关培训,解决评价中的难点、满足评价中的需求

教师的评价素质和能力是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存在的诸多困难和培训需求较多围绕教师的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建议有关评价主管部门及高校评价专家开展评价方法、评价技术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同时,幼儿园要加强教师评价理念的培训,从思想上强化教师的质量观,把质量评价作为一种意识和责任而不是一种外在任务。

此外,在教育评价中,指标是指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量的或可观察的评价内容,用具体的项目反映抽象的内容。[3]由于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繁杂,首先,评价主管部门在制订质量评价标准时,要注意评价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和可观察性,尽量避免指标的概括和笼统。同时,对于已出台的评价指标,评价主管部门要开展相关培训,帮助评价者更准确地理解评价指标,提高评价指标的熟悉度,使之更便于教师的操作。

(二)鼓励幼儿园探索多元主体评价的实践

现代教育评价观强调评价应从关心幼儿园发展的所有人的需要出发,由过去评价只满足一元的价值需要开始向满足多元的价值需要发展[4]。建议幼儿园在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多元主体的评价观,积极开展多元主体评价的探索,多途径收集评价信息,使评价结果更公正客观。

(三)帮助幼儿园努力凸显评价的发展

斯塔弗比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5]相关部门要帮助幼儿园进一步巩固科学的质量评价观,弱化结果性教育质量的评价内容,关注过程性质量评价内容。幼儿园教育作为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幼儿园关注结果质量无可厚非,但如何更好地利用评价的信息,特别是结果评价的信息,来调整教育措施及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强化和研究。此外,要鼓励幼儿园多开展质量的自评工作,而非过度依赖专家的外评,努力建立一种自评的常态机制来诊断幼儿园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如此,以更好地突出评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欣. 建立全国性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意义与思路[J]. 学前教育研究,2012,(01):25-29.

[2] 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2011,(07):16-21.

[3] 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4] . 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J]. 学科教育,2003,(01):9.

篇9

以“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总体目标,按照《*市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年*市教育体育工作要点》的要求,以提升中心幼儿园内涵与品质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托幼园所的管理,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继续优化幼教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全市学前教育事业规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提高城区幼儿园办园品位。创新办园机制,采取名园带民园、公办园办分园等形式拓展城南、城北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力争城区托幼园所分层、合理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幼儿教育需求;按“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分层分类指导城区幼儿园提升内涵品质,形成办园特色,争创高层次的示范幼儿园。

2、拓展中心幼儿园优质资源。继续理顺1-2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公办体制,继续公派园长、幼教专干、幼教辅导员到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任职;争取投入800万元左右易地新建汤浦镇、崧厦镇中心幼儿园;投入125万元左右改建陈溪乡、盖北镇中心幼儿园;争创1-2所左右*市农村示范幼儿园,1所省示范幼儿园。

3、加快农村幼儿园规范发展。继续加大网点调整力度,撤并20所左右小而散的村级幼儿园;加大投入,新建或修建、改建10左右所左右中心村幼儿园,争创15左右所*市农村合格幼儿园;落实农村幼儿教师养老保险、职称评定政策,加大继续教育、园本培训力度,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提高专业素质。

三、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

(一)强化“文化立园,特色引领,内涵发展”的意识,推进城区幼儿园的精品化建设。引导城区幼儿园坚定特色目标,整合力量,聚焦特色,持之以恒,不断固化、亮化、深化特色,加强与特色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先导,建设学习型幼儿园,提升城区幼儿园的办园品位。计划在城区幼儿园层面,组织一次“特色幼儿园与校园文化”的专题研讨活动,并利用幼教宣传月向社会展示城区幼儿园的特色建设成果。

(二)按“六个一”工程的要求,切实加强中心幼儿园优质化建设与管理。

1、利用考核机制、专项督查、幼教宣传月等手段,继续理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公办体制,健全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积极营造良好的幼儿教育发展氛围。

2、完善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奖励制度,实施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五年建设规划,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

3、通过政策引导和奖励机制,继续公派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干(辅导员),实施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和职称评审制度,优化从业队伍素质。召开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现场会,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

4、通过示范辐射,分层培训,个别指导,区域推进等方式,改变农村幼教的教育模式,优化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加强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功能。

(三)以争创为契机,推进农村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1、按照《*市教育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实施新一轮中心村幼儿园建设规划。依托“*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以及“*市农村合格幼儿园”的争创载体,出台《*市农村幼儿园建设经费奖励方案》,努力争取评选表彰关心支持农村幼教的好村官,多元化推进中心村幼儿园的建设,改变农村幼儿园无证办园及“小、散、差”的状况。

2、加强*市农村合格幼儿园的引导和发展。成立“*市农村合格幼儿园教研中心”,利用教研中心这一平台,交流经验,相互研习,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村幼儿园的带头示范作用。召开*市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现场会,及时总结推广我市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推动农村幼儿园的均衡化发展。

3、深入调研,加强指导,抓住契机,完成新一轮*市农村合格幼儿园的争创任务。

(四)启动0-3岁早教工作,构筑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运行机制。

1、实施正规教育机构托幼一体化管理和教育的探索,包括托幼园所的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城乡托幼一体化发展和托幼课程的一体化构建。

2、以社区为依托,对0-2岁散居婴幼儿实施“亲子园”及入户指导,提高家长或看护人科学育儿能力。

(五)继续抓好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安全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1、开展以安全制度建设、接送车管理、日常安全管理为重点的安全工作专项检查,消除问题隐患,确保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2、进一步完善年度工作考核制度,修订奖励细则,更好地引导各幼儿园在规范的基础上谋求发展。

3、扎实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规范使用与《纲要》要求和新课程培训配套的指定教材,探索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区域活动研究,转变农村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

四、*年工作行事历

一月份:1、评选幼儿教育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2005年工作总结、*年工作思路

3、幼儿园结束工作视导、档案资料整理

二月份:1、开学工作视导

2、幼儿园年度工作考核情况通报

3、幼儿园接送车情况专项检查

4、幼儿园一物多玩创新游戏调研

三月份:1、下发*年幼儿园工作指导意见

2、制订*年岗位目标责任制

3、*年度省级、市级、示范幼儿园及农村合格幼儿园争创工作调研及实施规划

4、*年幼儿园建设维修项目调查及实施规划

5、接待诸暨市幼儿园园长考察团来我市考察学习

6、幼儿园区域活动观摩、教育案例评优、角色游戏调研

四月份:1、出台《*市农村幼儿园建设经费奖励方案》

2、修订《*市幼儿园年度工作考核奖励细则》

3、中心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干、辅导员任职情况调查

4、整顿、规范全市幼儿园教材使用情况

5、幼儿园托班区域活动观摩研讨活动

五月份:1、第二届*市幼儿教育宣传月活动准备及实施(城区幼儿园特色办园研讨、成果展示、校园文化沙龙;各乡镇按区域划片深入农村进行幼儿教育宣传和活动展示;各宣传区活动及成果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等)。

2、中心幼儿园优质化管理和农村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现场会

3、幼儿园优质课活动评比

六月份:1、幼儿教育专项督查(中心幼儿园公办体制理顺情况、乡镇政府履行学前教育职责情况等)

2、继续协助做好中心幼儿园园长、幼教专干、辅导员的公开选拔、任命工作

3、幼儿园办园水平等级评估

4、幼儿园一物多玩游戏评优活动

七、八月份:1、成立“*市农村合格幼儿园教研中心”,制定教研中心学习制度、实施计划并进行第一次活动。

2、幼儿园建设维修项目进展情况调查

3、各级各类示范、合格幼儿园争创情况督查及指导

4、组织农村幼儿教师专题培训

5、组织论文、教学叙事评比

九月份:1、幼儿园学年度工作会议

2、幼儿园年报统计工作

3、中心幼儿园园长培训暨考察学习活动

4、争创省、市示范幼儿园,农村合格幼儿园申报工作

5、*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争创乡镇幼教工作指导

6、出刊《*课改》幼教专集

7、名优教师送教下乡

十月份:1、省、市示范幼儿园、合格幼儿园争创工作指导

2、托幼一体化教育观摩及研讨

3、以社区为依托的亲子园教育经验交流研讨会

4、*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争创乡镇幼教部分档案资料检查指导

5、农村幼儿教师教学游戏化评比活动

6、“一物多玩”创新游戏展示暨研讨会

十一月份:1、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研讨活动

2、迎接各类争创活动(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省、市示范幼儿园,农村合格幼儿园等)评估验收

3、参加省幼教干部、教研员培训班

4、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观摩暨研讨会

5、名优教师“走近孩子的世界”教学风采展

十二月份:1、幼儿园年度工作考核评比

2、幼儿园年度经费运行情况调研及专项经费奖励补助方案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22-05

我们欣喜地看到,多年来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经验和课程资源。但是,由于各个幼儿园的自身条件不同,他人的课程经验和课程资源通常无法在幼儿园里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每个幼儿园通过自己的思考、研究、选择和重组,形成适合本园的、本土化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严谨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系统。加强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不容回避的问题。〔1〕

近年来,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驱使下,课程决策民主化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家教育纲要和地方教育纲要相继出台之后,我国各地的许多幼儿园开始在实践中努力争取自身的课程决策权,不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尝试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方案,逐步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管理系统。然而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之后,幼儿园的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由于园长面对课程改革时无所适从,导致在课程管理上的消极等待;由于园长对课程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课程管理的失控;由于园长缺乏课程管理能力,导致教师对本园课程的困惑,教师难以把握课程实质,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概括地说,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课程改革的被动与无序,课程设置的超载或缺失,课程编排的无结构与无系统,课程管理的“放羊”与“游击”等。由此产生的“园长迷惑”与“教师困惑”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课程实施的质量和课程改革的进程。

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严峻态势已经向学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课程管理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法,针对课程改革的实际问题与现实需要,探寻和建立一套相应的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方法。幼儿园可以依靠幼儿园的“自组织能力”,编制并利用自己的课程方案进行文本化管理,推进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有序进行。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及其编制的基本内涵

所谓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是指幼儿园按照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特点与需要,根据本园的实际状况和课程资源条件,对本园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编排、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实践进行梳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课程认知表达形式。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实施教学和进行课程管理的依据,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行动纲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指幼儿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对本园课程进行选择、策划、重组和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策划与课程设计的课程管理活动过程。对幼儿园来说,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以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为基础,以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幼儿园成员为主体,以幼儿园的课程理念为核心,以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为保障的课程管理过程。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编排,而且承载了课程园本化、系统化、文本化和结构化的管理功能。〔2〕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课程信息的分析与选择,对课程内容的归纳与提炼,对课程方法的探索与梳理,对前期课程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其最终目的是将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已经认同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课程行为,并在实践层面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编排,最终实现课程编排的最优化。〔3〕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对本园课程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策划与设计。课程方案的编制应该立足于幼儿园课程的现实需要和课程资源的实际状态,完整地表达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行为和课程体系。为了确保课程方案的可操作性,幼儿园课程方案一般分为“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正本)和“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副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作为正本的幼儿园课程编制方案主要是从宏观视角对幼儿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关系、课程依据、课程编码和课程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描述,大致包括编制背景、主体内容以及实施与管理三个部分。作为副本的幼儿园课程执行计划实际上是幼儿园的课程执行方案或工作计划。只有当幼儿园课程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课程执行计划时,才能确保幼儿园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背景

在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时,首先应该对课程方案编制的背景性条件作分析。分析越充分,方向越明确,课程方案的针对性越强。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各有特点。在编制课程方案之前,幼儿园先要对本园的课程背景、课程资源以及相关的背景因素作全面分析,从中找出课程方案的编制依据,确立设计课程方案的起点。编制背景信息通常包括课程方案的主题或名称的确立、幼儿园的课程现状与现实条件分析、课程方案编制的宗旨与指导思想、课程方案编制的实践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2.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内容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依据、课程功能、课程价值、课程目标、课程特点、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序度、课程编排、课程类型、课程编码等方面的阐述。

3.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为了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组织成员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课程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课程方案中还应该有关于课程方案及其实施问题的说明,以及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方法的阐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提高课程方案的执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方案承载着多种教育价值与管理功能。对幼儿园来说,编制课程方案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幼儿园具有基本的前期课程资源条件,组织成员对课程方案编制高度认同,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管理者具备一定的课程管理能力等。这些基本条件关系到课程方案编制的实际成效。

三、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

众所周知,完成学前教育课程改革重任的实践主体是幼儿园。〔4〕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和理想境界的实现取决于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实际成效。尊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升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吸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丰硕成果,建构具有幼儿园本体特色的课程方案,形成适合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系统,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是课程管理的需要。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对本园的课程实践进行解读、梳理和重组。这实际上就是幼儿园进行课程规划的管理过程。〔5〕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课程方案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制定与执行课程决策的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目标。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最直接目标是要使幼儿园课程管理文本化,以加强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一个真正适合幼儿园自身需要的园本化课程方案。

2.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者角色定位

为了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管理者应该承担课程方案的决策与规划、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设计、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方面的管理职责。管理职责的有效行使取决于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园长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的管理者角色定位是保障课程方案编制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

(1)决策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幼儿园进行的一种课程决策和课程规划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课程决策者的角色意识,自觉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责任,确立幼儿园课程发展方向,形成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流程,对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进行有效管理。

(2)引领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园长除了要承担课程决策者的角色外,还需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带动全体员工进行课程方案编制工作。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没有管理者的带领与推进是很难完成的。幼儿园管理者在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这种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观念引领、过程引领、培训引领、研究引领、实践引领等。管理者的引领作用通常会决定课程方案编制的质量。

(3)组织者角色

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是一个组织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方案编制的组织协调与过程控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等,都是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如果组织不力,必然会造成课程方案编制过程的混乱和课程实施的种种问题。

(4)主持者角色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员工始终是实践的主角,而管理者只是编制活动的主持者。如果管理者偏离了主持者的角色,过分夸大管理者的作用,就会发生课程角色错位、课程角色替代等管理问题,导致课程方案编制与管理的实际效用大大降低。

在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的任务是为员工提供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平台,引导员工参与课程研究的实践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为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角色的准确定位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走向有序化的管理保证。

3.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基本管理策略

从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实践看,坚持从实际出发,引领全体员工参与课程方案编制,把握课程编制平衡,保证课程相对稳定,实现课程设计创新,这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管理策略。

(1)从实际出发

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每所幼儿园为自己度身定制的课程运作系统,幼儿园必须以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现实条件为依据来编制课程方案,确立本园课程的发展起点与发展方向。如果课程方案偏离了本园的实际情况,那么课程方案的适宜性就会大大降低。幼儿园及其组织成员应该从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入手,正视幼儿园课程的实际问题,寻找适合本园实际的课程发展路径,通过对本园课程实践的研究,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方案。

(2)引领全员参与

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不是管理者的专利,不是园长的个人行为,也不是少数骨干教师的特殊权利,而是幼儿园的组织行为。课程方案的形成是组织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组织成员能力互补的产物。管理者应该从传统的只有少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实施全员化的课程管理。〔6〕全员参与的实质是调动幼儿园组织的一切力量,包括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课程方案编制的有效性通常取决于员工的参与数量和参与程度,而员工的参与程度也是决定课程方案的质量和执行成效的重要因素。因此,管理者应该建立全员参与课程方案编制的接纳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全体组织成员积极参与课程方案的编制工作。

(3)把握课程平衡

把握课程平衡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重要管理原则。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为幼儿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课程资源,新的课程内容层出不穷,幼儿园没有找准自己的课程发展定位或缺乏课程的选择与重组能力时,非常容易陷入课程超载的误区。另外,在面对各种课程资源时,幼儿园也可能偏离儿童发展的需要,只是从非常狭隘的角度选择课程内容,进入课程缺失的误区。所以,在课程方案编制的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防范课程失衡现象的出现。如何把握课程管理的方向,确保课程的平衡性已成为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管理者应该始终关注课程目标的平衡、课程性质的平衡、课程结构的平衡、课程内容的平衡、课程方式的平衡、课程类别的平衡,提高对课程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同时提升教师对课程的分析、选择与重组能力,以保证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平衡性。〔7〕

(4)保证相对稳定

多年来的课程改革为幼儿园提供了自由实施课程的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园课程可以无目标、无依据地随意更改。可以随意更改的课程通常显示了其价值的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提倡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正是针对当前幼儿园课程极不稳定、经常变换的游击战状况而提出的一种加强课程管理的应对性策略。通过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可以解决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混乱现象,建立一个适合幼儿园操作的、相对稳定的课程系统。管理者要通过课程方案编制保证幼儿园的课程发展方向、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运作流程、课程内容和方法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幼儿园课程管理系统的相对稳定。

保证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并不是说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劳永逸、不可更改的。事实上,课程方案是课程发展的产物,课程方案的相对稳定只是在课程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稳定。这种阶段性稳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教育质量。

(5)实现课程创新

实现课程创新是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决课程问题、实施课程创新的管理过程。没有创新的课程是没有生命力的,难以适应现实教育的发展需要。实现课程创新是课程方案完善的重要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把课程创新仅仅理解成一味追求时髦和摒弃传统。课程创新主要表现为课程的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课程方案的编制不是对过去的、他人的课程进行机械的模仿、抄袭或者摒弃,而是根据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去转换课程理念,完善课程行为。管理者应该把课程创新作为课程编制管理的重点,协调课程传承与课程创新的关系、课程稳定与课程发展的关系、全局创新与局部创新的关系、组织创新与个体创新的关系,在幼儿园内形成一个课程创新的管理平台,及时提出课程创新的管理目标,提供课程创新的资讯信息,开展课程创新的研讨活动,开展课程创新的设计活动,以此增强课程创新的适宜性,不断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5〕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4〕上海市教委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阎水金,张燕.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钟启泉.国外课程改革透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Yan Shuijin

(Preschool Education Depart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