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信息化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信息化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与对策

在高校的管理中,学籍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籍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管理的公正与严谨,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假文凭现象的泛滥。同时,学籍管理还能够有效的保证高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管理。但是,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且琐碎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的耐心与细心,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如今,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已经进行多次的改革,教育部门也更加重视高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但是,许多高校的学籍管理依旧采用传统方法,无法跟上时代和科技的步伐,导致学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非常低下,给日后学籍管理的更新和维护都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与困难,因此,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迫在眉睫。

一、我国高校学籍管理的现状及重要性

1.不健全的体制机制

当前,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于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是,我国许多高校却依然采用传统的学籍管理体制,导致学籍管理体制无法适应高校的需求,形同虚设,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开始采用信息化的学籍管理体制,但是却无法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学籍管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不完善的学籍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管理漏洞,这样体制下的学籍管理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让学籍管理信息化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功能,实现其价值和意义。高校传统的学籍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学生的成绩和奖惩情况。但是随着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高校对于学生的考察方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成绩与奖惩情况,它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管理过程。高校对于学生的考察手段不断更新与创新,学籍管理如果止步不前,就无法发挥其作用,实现其价值。而学籍档案,是证明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动态的直接证据和原始凭证,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因此高校应重视起来。学籍管理也不应局限于固定的模式或方法,应当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围绕着高校教育内容进行适当的变革,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本校的档案形成机制。

2.学籍档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许多高校对于学生学籍档案的认知度不够,包括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学籍档案的重要性,因此传统的思维观念也没有及时进行纠正和更新。在我国高校的日常教育中,学校更加注重的是教育本身,教师更加注重的是教学,而学生注重的则是学习,因此,高校通常都会把重点放在教育教学上,从而忽略了管理环节,这样的不良倾向就暴露了高校学籍管理的缺点和漏洞。我国高校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和学生的全部精力也都在学习上,这种情况就导致高校的管理十分松懈,效益不高,这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转变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思想,对于加强高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非常重要。

3.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管理人员是直接操作学籍管理系统的人,因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专业水平和能力大小都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度。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学籍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培训,对于现代科技知识和管理技能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管理人员的力量也十分薄弱,在进行日常的学籍管理时,很容易存在遗漏、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这样的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的学籍管理水平。

4.落后的管理方式

当前社会信息化发展迅猛,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体制也需要不断地改进,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的需求。但是,目前仍有许多高校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许多工作内容都是管理人员手工进行操作的,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工程量巨大,且效率十分低下,这样费时费力的人工操作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籍管理体制的更新与发展。因此,高校要及时地摒弃传统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

5.高校缺乏对学籍管理体制的深入研究

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引进了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平台,这些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学服务、师资管理、选课管理、学籍管理和成绩管理等。虽然引进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是研发这些系统的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培训,对于高校的管理现状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研发这些系统时,可能将系统的逻辑设置的非常复杂,使管理人员操作起来也十分不方便,学籍管理人员会产生对系统使用的不适应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无法对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无法熟练掌握管理系统,造成许多管理系统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因此,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要耐心的研究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及作用,使其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相结合,不断推动学籍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二、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

1.实现管理观念的现代化

无论是什么观念的创新和发展,其首要因素都取决于观念的进步。高校想要建设信息化的学籍管理体制,就要先转变观念。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管更新换代的时代,高校的学籍管理也要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树立起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将信息的互动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实现,从而不断推动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和步伐。同时,高校要实现科学化的学籍管理,还需要将学籍管理的制度与计算机管理的需求相结合,打造出完全适用于高校实际情况的学籍管理系统。

2.加强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

上述内容中提到,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而管理人员并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专业培训,因此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想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学籍管理,就要先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在引进人才时充分考察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录取一些计算机技能较强的工作人员,这样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上会有很大便利。高校还应当在人员上岗之前安排相关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让管理人员学习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还要在人员上岗前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具体的工作上,减少工作交叉混乱的现象,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清楚自身的职责,更加专业和熟练地使用管理系统,发挥管理系统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提高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3.加大对于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对于资金的需求较高,而足够的资金则是推动学籍管理信息化最强有力的保证。现代化的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非常快,高校想要跟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就要不断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进行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些必不可少的硬件及软件设施,这些设施需要必要的建设经费,因此,高校要保证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满足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必要的条件,为推动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上文中不难看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十分重要,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上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缺陷。高校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管理人员,不断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步伐,使得高校的学籍管理逐步走向高效、便捷和完整,从而全面促进我国高校在各项事业上的成功和发展。

作者:王笑 单位: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马小燕.宁夏民办高校学籍学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宁夏大学,2012

[2]庄孝彦.广州地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李玲.论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安徽大学,2012

[4]石红姣,蒋贞慧.浅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篇2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重要艰巨和紧迫; 教育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40-01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农村学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从很大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要融合计算机技术,走信息化之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难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落实。即使政府财政出资购置较为理想的信息技术设备,师生及社会在广为赞叹之余,是否真正用于教学,全面为教学服务仍是问题。据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强化意识,认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实现现代化最为强劲的助推器。推进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对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只有正确认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在思想上予以重视这一工作,进而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推动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应从提高教师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着手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其核心就是计算机的使用,我们学校位于海岛,与外界的联系少,教师大多较少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知之甚少,对计算机的使用基本摸不着门。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又决定了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要推进我校的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让每一位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是一个关键因素,试想,在一个设备配备齐全的学校,教师却不会使用计算机,那这些设备无疑将成为一堆摆设,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本起不到任何帮助作用。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必须掌握如下计算机技能。1、计算机基本操作使用,能正确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2、了解并掌握相关网络知识,能熟练使用IE上网浏览、查寻各种教育教学所必须的资料,对Internet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收发电子邮件,共享网上资源;3、专业教师还应掌握课件制作等软件的使用,能根据课程的需要运用软件制作课件;4、根据学科需要,教师还应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同时能在网络上发表见解、交流思想。以上四个方面的技能,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让每一个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只能是通过定期学习让教师逐步掌握,在形成一种“人人学习计算机”的氛围后,教师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这时,教师就可以在指导教师引导下自学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最后达到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奠定“软件”基础。

三、多方筹措,稳步完善“硬件”配置

“硬件”配置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决定因素。而学校的设备配置需要相当数量的资金,设备配置一步到位很难,所以,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作为农村学校,又是海岛学校,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特征,学校想方设法,多方筹措,我校装配拥有计算机教室,拉开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序幕,接着,当年由教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办免费放送了“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设备,包括数学化信息技术教育室卫星数据接,多媒体展示平台,光盘播放等设备,其中还包括一些教学资源类光盘,极大地方便了老师和学生对天网各种免费资源的浏览和使用。在今后我们还将争取各方资金和社会办学力量,把我校的“硬件”配置再上个新的台阶,争取与外界先进学校的差距越来越小。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益

篇3

一、当前我国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优化互联等,对档案体系改革的切实推进展开工作。学校档案是记载校办校史、建筑规模、重要事件、领导更迭、教职工评级及学生生源、学籍等信息的重要真实凭据,以图文音像和文字材料为载体,是学校在教务及管理工作的历史参考和重要依据。

我国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受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在管理方面存在学校领导及教职工没有真正提升认识高度。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够,档案信息管理环节疏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校方只一味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所带来的“前景”,真正忽略了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完善强化档案的信息化程度,才是真正的建立健全管理和增强学校硬件设施及软实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化重视程度不足,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系数不高。学校的档案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专业性和学术性,庞大的体系构建中,档案的资料信息,意义重大,作为参考借阅、综合资源分享的媒介,信息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由此引起的网络安全隐患,国家、组织及个人的信息可能会泄露。

2、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设备落后、陈旧的管理意识、训练有素的人才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些学校使用退休职员或者闲职人员安排到档案管理的岗位中,没有真正的将有用之才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从而使其不能参与到档案信息化的队伍中。

3、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各种应建档案、归拢整合工作散乱,没有系统的收纳组织、分类,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学校信息化建档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使学校档案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致使今天的档案改革制度的延缓和滞后。

三、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为了解决当前学校档案信息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观念意识,提高认识工作

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来,加强财力、物力的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认识程度,扩大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2、立足长远发展,建立标准化流程

针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规划体系,全面系统的推进规范标准的信息化制度,院校领导亲自实施监督协调,疏通各部门各环节在建档过程中相互融洽、有效分工;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有利于档案专属建设工作,一方面方便了电子档案的建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部门提供信息资源化共享平台。

3、培养任用档案管理的技术人员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专业工作,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的培训,加强人文因素的管理,引进计算机及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组建一支具有专业化知识的队伍,采取激励机制,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增加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和学习的机会,集思广益,征集学校档案信息化组建的意见,组织学校活动,促使广大师生参与到档案收集查阅的活动中,从而加强档案信息化共享的重要性认识。

4、建立健全学校档案信息化数据库,搭建共享平台

对于学校各类档案进行分类、归档、标记,严格制定建档管理办法,信息化平台组建。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复杂,部门人员繁杂,学生流动性大的场所,建立信息化档案无形中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搭建一个系统平台就需要众多部门相互分工,相互合作来联合进行目录组织构架,实现网络平台信息化共享,也便于今后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改善原始陈旧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人员、储备空间、防护易损及资金使用等问题,更能加大各部门之间沟通和综合资源的有效利用。

5、加强技术支持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范

信息化管理在科技文明发展的历程中,也有不利的一面,网络的推广相应地带来了安全患,档案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黑客攻击、病毒侵扰也严重危害到电子数据的安全。学校应该大力加强技术支持,提高档案管理技术人员安全警惕意识,时刻做好防护网络黑客攻击及查杀病毒的防范工作,并对档案管理体系及相关电子文档管理做好保密加密工作。结合相关政府部门,遵守法律法规,严格使用国家认证技术、管理体系及技术平台进行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

篇4

1.1现代教育改革需要引入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我们教育事业服务。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1.2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廉价的、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手段,可以及时的、准确的传输信息,使学生和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反馈。

1.3有利于完善教育评价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输入自己的学号进入评价系统,对各个科目的教师进行评价,书写评价意见和建议。计算机自动的整合相关信息,并将相应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要求及时改正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4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质的消耗

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参与,随之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物质消耗严重等问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财力和物质的消耗。比如传统的学生入学信息的采集,大多是采用教育管理部门的人员到各个院系登记书写学生信息,收集回来之后,再统一的整合在一起的方法。

2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由于学校和地方的差异,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首先表现在学校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认识程度上,许多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认识不足。其次,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应用软件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校都存在这个问题。最后是教师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

2.1对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是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关系到教学生活的各个领域能否顺利进行,我们教学管理工作者应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可是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校仅仅停留在初级层面,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办公室内有几台电脑,平时用于统计学生信息和处理日常文件等等。

2.2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发展不平衡,导致效益欠佳

目前,学校的信息化投入主要是在教师教学上面,一般教室都配有计算机多媒体。学校里面的计算机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主要是在信息课上面,使学生不能独立的利用信息化技术。

2.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现在学校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差异很大,有的教师以为信息化技术只需要会用电脑,教学管理人员使用计算机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文字操作上,对于学生和教师的相关信息,仍然是通过手工采集和整理,对于复杂的信息符号、表格和文档等更是一筹莫展。

3教育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3.1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认识水平,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

学校各级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加强信息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氛围,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例如,学校图书管理部门,可以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时刻强调信息化管理,每个月组织部门人员学习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技能比赛。定期总结自己的工作内容中,有哪些方面可以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需要哪些配套设施和软件,之后学校管理部门再开会讨论,确定可行性方案。

3.2加大经费投入,更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配套设施

采用多渠道筹备基金,通过地方政府拨款,学校自身努力和社会资助来积极筹备资金。相比国外学校的发展模式,我国中学教育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如可以借鉴国外的资金筹备方式——联系本中学杰出校友,制作杰出校友录,组织相关人员和他们保持联系,希望他们为母校做贡献。

3.3对管理岗位的教师进行专项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主体是广大的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者信息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进行程度,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信息化得以广泛应用的前提。

3.4引进专业信息化人才和开发优质软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高素质、专业技能扎实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教育管理者自身的学习之外,专业的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也是必要的。通过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可以对学校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5学校、社会和家庭资源融合

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部,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配合作用也是值得关注的。现代的教学管理体系不仅会方便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同时也会方便社会和家庭了解学校动态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首要条件是信息互通,例如学校网页上的“校园每日资讯”、“学子风采”和“校长信箱”等校园管理项目,都能够向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反映学校生活。

4结语

篇5

一、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档案作为最大的信息库,需要做好搜集、精炼、储存、分享及管理费等工作,通过强化档案的管理,能够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使人们善用知识,更好的解决信息不足的问题。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信息构成了学校档案,学校档案不仅是学校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对学校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凭证参考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中职学校档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直得不到有效的重视,档案重管轻用。这在当前对信息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学校发展的需要。

因此需要加强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更直观的体现出档案信息化的优势。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实现,构建完善的数据库,为档案信息的查询带来更多的便利。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利用服务。在当前中职教学活动越来越多样化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也更为复杂,这也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完善的功能性更满足中职学校档案建设的基本需求,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的转变,这是当前中职学校档案发展的重要变革。

二、加强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制定并完善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在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制度作为约束,利用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建设行为,这是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保障。中职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控遵守国家档案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制定一部适宜本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更好的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录入、保存和查询等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具体档案操作制度,加快推动中职学校档案工作的制度、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进程。

(二)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基础网络和各类辅助设施,它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基本保障条件。根据档案信息采集的需要,配备档案室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设施。建立电子目录和电子档案录入接收中心,实现目录数据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要能涵盖对电子文件采集、存储、归档、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等服务功能,具备同其他数据库进行连接和交换数据的能力,保证校园网和档案系统管理网络之间的档案信息存储、交换的顺利进行。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统一的上网目录标准。其次,建立规章制度。学校档案具有保密性。充分体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规划、管理方法和质量要求。

(三)创新学校档案服务手段。随着档案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档案利用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利用者通过网络、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利用档案,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将随之而发生改变,档案管理模式也在从传统的实体管理模式向着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因此,档案部门必须用创新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实现由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和增强学校全体师生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搞好学校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要按《档案法》要求,规范各类档案的分类、归档要求和管理办法,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学校在人才使用上要把好关,引进一些档案专业和计算机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也要注重档案人员的培训和深造,鼓励他们继续学习,提供机会让他们参加上级档案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

(四)构建完善的学校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中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将档案信息安全放在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强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的管理,做好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备份工作,有效的提高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档案信息失密、丢失等情况,制定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根据人员的级别来设置工作和查询权限,以此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问题;策略;分析;研究

一、引言

在中国的《教育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各级各类院校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目标和任务,构建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在其情况下,中国中职学校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研究。因为近些年来,中职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学校数量大幅度增加,规模变大,其教学管理工作相对也越来越复杂,所以实施教学信息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是对中职学校教学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

二、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职学校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认识。虽然目前中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但是中国中职学校对于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基本情况就是中职学校比较重视硬件设施的完善,而缺乏对软件设施的建设。例如很多中职学校都是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去对计算机教室进行管理,计算机教室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完成教育部门的指标,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学生只能在计算机课堂中接受一些信息化的学习,根本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中职学校相比于高中而言,其重视程度比较低,这就导致中职学校缺乏一定的教育资金,甚至在教育决策上得到的“照顾”也比较少,并且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严重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不足,影响了中职学校教学信息的管理工作。[1]第二,缺乏相适应的计算机软件以及信息资源。随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更高。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良好的教学信息资源对于学校的发展的重要性。虽然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吸纳和获取了很多的教育信息资源,然而随着教材内容的变化发展,旧的教育资源必须要进行更新。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看起来貌似很丰富,但是优秀的具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却如凤毛麟角,非常的少。教师为了吸纳和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寻找适合教育的教育资源,并以此制作教学课件,这也是很多中职学校的教师不愿意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管理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在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与之相匹配的软件,软件不到位,中职学校难以高校开展信息化管理建设。[2]

三、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策略

第一,充分认识教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无论是中职学校的领导者还是中职学校的教师对于教学信息化建设都应该具备完整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于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益处,积极投身于中职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当中来。尤其是学校的领导者而言,要具备魄力和创新改革的精神,站在全局角度,立足于整个学校,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入手,完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中职学校必须要切实地了解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然后对此就如何进行教学信息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整体设计,既要考虑到本校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环境以及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等,还要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在制定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实施内容时必须要多方参与,除了中职学校的领导者、骨干教师之外,还必须邀请相关部门以及这方面的专家对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加以参谋和指导,并要对所指定的具体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估,确定所指定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内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其次,在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全程监控,一旦出现变化,要及时对所指定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最后还要注重信息化的安全问题,为此可以建立信息化安全的保证机制,主要从两方面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一方面是安全保护技术,另一方面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此机制是为了能够让校园网在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环境内进行运行,防止病毒的入侵导致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出现故障,阻碍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行。第二,建设信息化管理教学平台,引进相匹配的计算机软件。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层次逐渐提高,原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通过网络去寻找教育信息资源又比较耗时耗力,既为教师增加了工作压力,同时所获得的教育信息资源又不一定符合教学需求。在此情况下,学校可以建设信息化管理教学平台,对教学信息资源加以整合,主要是对数据库加以建立和完善。学校可以将目前本校所拥有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录入,存储到数据库当中,同时对数据库实施动态化管理,随时录入数据信息资源。另外中职学校也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将优秀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资源及时获取过来,共同学习和发展。除此之外,中职学校还必须引进满足当今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计算机软件,为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必备的保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21世纪的今天,中职学校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将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柳,王迎.中职学校教学的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6(31):228.

篇7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2-00-01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已经逐步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但是在日常信息化管理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因而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切实做好一位高校信息化管理员的本质工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 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对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高校在信息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信息管理人员作为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主体,其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联。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往往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因而信息管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低下极大地限制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1]

1.2 高校缺乏科学完善信息化管理规划

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管理成效的提升,很多高校大都对信息化管理进行了规划,但是在规划过程中往往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例如,在对资源配置进行可行性论证时,往往论证的不够全面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另外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高校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建设往往缺乏指导性和实践性。例如,在开发和建设信息化系统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开发,也不知道要开发成什么样、怎样利用其为我们服务等,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混乱。

1.3 难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在高校教育观念更新以及改革教学方式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仍有部分高校教师难以认识到信息化手段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导致网络教学往往具有较强的形式性。除此之外,一些高校在信息化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很多信息技术的应用因网络的攻击而降低教师对其的信任度,因此信息化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1.4 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必须基于信息资源的支持,但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在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规划不一和管理不善的情况,在资源共享过程中相互缺乏信任,导致不同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难以及时有效的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2 关于如何加强高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日常信息化管理中,作为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如何加强高校信息化管理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以及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对策。[2]

2.1 加强学习,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时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①加强自身学习,多阅读有关信息化管理的书籍,阅读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心得体会,加强与同行的合作和交流;②认真分析自身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地改善,端正工作态度,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与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来;③作为高校也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引导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来,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切实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

2.2 科学完善的规划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此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的规划,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的、途径和方向,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发展规划,做到有条不紊地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着力实现资源的共享

网络以一种新媒体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虽然其资源量较大,但是我们应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通过多种媒体渠道挖掘信息化资源,在丰富信息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应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和沟通,尽可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和总结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和学校实际,采取有效的对策,切实加强高校信息化管理,在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全面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此贡献绵薄之力。

(江苏省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223800)

参考文献:

[1]易菲,龙朝阳.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6(2):4-5,8.

篇8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信息化;教学研究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述

在现代会计领域中,会计信息化是发展方向,是指将会计信息看做一种会计信息资源,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为工具,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处理、存储等工作,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决策方面的依据。会计信息化的重点就在于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于传统会计方法与会计处理工作的优化升级,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在会计处理工作中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从而在全社会中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会计信息化,能够提供更多完善准确的会计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更加重要的会计信息基础。会计信息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在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会计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从而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目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对会计信息化理念的认识不足在过去传统的会计教学活动中,大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往往只是将会计信息化看作一种教学工具与教学内容,仅仅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会计处理的一种新形式与新方法。大部分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处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但是却没有看到会计信息在现代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创新性。这种片面观点,导致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中的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重要性缺少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安排比较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课堂时间去学习。其次,中职学校对会计信息化所需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没有给予学生完善的实践环境去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最后,我国中职学校在会计信息化教学队伍建设上也比较薄弱,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二)教学手段尚不完善会计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是一门对实践与理论教学都十分看重的学科。对于实际情况中的会计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一方面需要做好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安排,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来进行会计处理方面的实践。这一要求对于会计信息化也是一样,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我国中职学校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填鸭式教学的情况。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缺少实践性与互动性,一方面理论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死板,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活动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上机操作当中。这就导致学生对于会计信息化方法与理念的学习,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比较浅的层面,在理论教学中没有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具体内涵,在实践中也没有时间去充分锻炼会计信息化中的具体操作。

(三)课堂教学缺乏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如同前文所述,会计是对于实践与理论教学都十分看重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只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够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安排中,要给予学生更好的实践机会去锻炼。但是由于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认识的不够与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不完善,我国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由于对于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不够重视,大部分中职学校在实际情况中都缺少社会上正常经营的合作企业来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环境。其次,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会计实践缺少系统性的指导,表现在实践活动缺少合理的规划,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这就导致实践教学很难对学生在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发挥帮助,对中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三、信息化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一)积极改革教学观念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所具备的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创新性与实践性,另一方面也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理念在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这也就需要中职学校相关管理人员以及一线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给予会计信息化教学足够多的重视,将信息化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其次,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的比重。最后,中职学校要不断提高对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投入,做好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整合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活动需要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作为支撑,这是完成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就需要中职学校做好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工作。首先,中职学校要做好会计信息化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与其他会计相关课程教学的要求不同,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掌握好必备的会计教学知识,还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方面也能够达到教学标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做好会计信息化教学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选聘符合要求的优秀教学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其次,要做好教学活动的创新工作,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做好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创新,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理解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与手段。

(三)全面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是保证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重视起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坚持产学研三者结合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做好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会计信息化的实践需要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及贴近现实的模拟环境,这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其次,教师要做好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比重和教学内容。最后,中职学校要在社会上寻找合适的企业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实践场所,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处理工作将在我国的现代化企业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做好中职学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利用“互联网+”理念,不断改革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优化和整合会计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全面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登.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改革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

[2]邹娜娜.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当代会计,2017(01).[3]谈先球.基于多方合作共享的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3).

[4]徐玮.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实验课程教学研究——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方法优化视角[J].新会计,2016(09).

篇9

【关键词】学校档案新时期管理工作

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还对学校的整体水平提升以及日常工程顺利进行有一定的帮助。档案是一个学校的核心,记录了学校当前的各种情况,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加以重视,加强宣传工作,确保相关设施配置完善,保障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一、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管理工作不够完善,档案管理效率低下

学校领导的精力很大一部分是放在校园的硬件设备和美观程度上,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同时也对学校的招生、教学工作加以重视管理。但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学校就有所忽视。学校对于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必然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完成,许多档案内容过于陈旧,无法达到实时更新的效果,这也就造成了档案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学校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资金注入力度也不够,缺少资金的支持,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设施不能得到完善和更新,这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无疑又增加了一份困难。因此,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相关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到位,是造成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落后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推进,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了互联网对于日常生活的强有力帮助。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入信息化技术可有效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减少人工操作中所产生的错误。但现在的档案管理工作过于陈旧,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档案管理仍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纰漏,更新档案时也比较耗费人力物力。同时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缺乏专业化的人才,许多新型的互联网技术没有专业人才的帮助无法真正运行实施,这也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困难。

(三)档案管理工作体系落后

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部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心,拥有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在管理工作中可充分的保障工作运转的顺利有序。但大多数学校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许多制度实施方面不能够贴合时展要求和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此外,大多数的管理工作是由教师担当,这些教师只是在课余时间才可以对档案进行管理,并且限于日常教学工作的负担,教师也没有太大的心思完成这些兼职工作。

二、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一)学校领导要在思想上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校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认知正确无误是当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柱,只有领导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才会投入更多相关的人力物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也会随之改变。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体现在领导要积极宣传档案管理的优势,要让工作人员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展开相应的管理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从而帮助工作人员更好更快的掌握档案管理的方法技巧。

(二)紧跟时展要求,开展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一些管理软件可以有效的将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解决了原有纸质档案保存不便的问题。在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中,学校要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技术,结合当前时展要求,简化管理工作的流程措施,调整管理工作方式。此外,一些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需要相应的人才来具体实施,例如软件的使用更新等等。这就要求学校要大力引进相关的管理人才,吸纳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工作者来完成学校管理工作,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便利。

(三)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一个学校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需要领导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在管理制度体系的制定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学校发展情况,同时考虑新时期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出更为完善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良好的制度可以保障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保证档案管理内容的真实有效,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论:在我国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首先是学校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展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其次是要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应用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管理学校档案,提高工作效率。最后是要建立起完善的工作体系,结合时展要求和学校情况,制定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姜会图.学校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探析[J].管理学家,2020,(1):15-16.

[2]李劲松.谈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才智,2019,(1):217.

篇10

【关键词】 后勤档案 创新 管理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校,是创新工作的试验田。高校后勤档案管理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创新思维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根本目标的需要。

1 高校后勤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档案既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后勤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随着高校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后勤档案管理需要向信息、科技一体化管理机制转型升级,档案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档案管理潜能深度挖掘,重要性愈加凸显。

(1)高校后勤档案是后勤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后勤活动的直接记录和信息资料来源。后勤档案管理,既是学校的基础管理工作之一,又是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保证,也是对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直接反映。

(2)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档案信息化”“数字档案”等新要求。运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把纸质文档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将信息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中,实现检索快捷方便,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办公效率,是智慧高校建设的需要。

(3)教学评估、申博、更名需要大量的档案材料来支撑,为高校教学科研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 后勤档案管理的现状

高校后勤档案管理功能重要,内容复杂,理应得到重视和强有力的发展,但是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方面的现状:

(1)对高校档案管理不够重视。管理层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不完整,往往认为档案管理是后勤部门的事情,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处于学校发展的边缘化位置。同时,从事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在观念上保存着很多传统观念,对信息化时代创新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对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档案法制意识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转型。

(2)后勤档案的存放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保存方式。档案管理投入力度不大,导致软件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管理人员对现代技术技能掌握与运用能力低,材料保存和利用低。目前要求存档的后勤档案材料主要是存放纸质材料,没有要求对已经完成的后勤项目、科技文件等递交电子档案,存放的电子档案相对数量少。

(3)后勤项目档案材料缺失和质量问题突出。因学校作为科学科研单位,对后勤项目的管理不够精细,绝大部分完成后勤项目没有归档,即使是代表学校实力的重点、重大后勤项目,后勤档案材料严重缺失;在归档的后勤档案材料中,也出现材料收集不完整,残缺不全的状况。

3 创新档案管理的举措

高校是进入信息时代的前沿阵地,后勤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势在必然。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的多重功能,创新思路,加大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与发展力度,积极探索档案管理在观念上、机制上、功能上的创新,服务于高校发展和学校人才的培养。

3.1 观念创新,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

树立后勤档案是高校重要资产、独有的信息和知识的观念。从观念和认识上,强化学校领导层、全校教师以及档案管理人员对后勤档案管理的地位和功能的认知和重视。从教学、科研、学校发展、学生管理、档案管理本身等方面,宣传加强高校后勤档案管理重要性,引起学校领导层面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同时,引导高校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务必要主动抛弃传统的教育手段和观念,积极吸收、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自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2 体制创新,使档案管理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1)从制度和机构上,加大对高校后勤档案管理管理的支撑。建立专门的高校档案管理管理的统筹机构,促使校内各大部门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建立起长期、持久的协作共享共赢与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

(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理顺后勤档案的归档程序。督促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后勤档案管理实施办法》的制定和有效实施,使档案管理做到有制度可循。

(3)加大信息化管理投入。改善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所需的软件设备,包括提高互联网的建设、管理软件的提升、电脑系统本身的更换。学校在人员、经费、库房、设备各方面给予保证,完善综合档案室的基本设施,配齐各种档案设施设备,改善工作条件。

(4)建立合理的归档程序,适当实行课题组立卷归档,并从行政上给予大力支持。学校在相应的《科技奖励实施办法》中更加突出表明:对于完成的后勤项目、申请的专利、成果奖项等,严格把关,凡在后勤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和成果材料必须立卷递交归档,否则不予奖励。

3.3 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1)当前高校管理已经率先进入信息时代,切实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学校综合档案室要依托软件系统,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程序,提升“科技管档”水平。在确保科技机密和档案安全的情况下,实行网上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网上提交必要的电子档案,网上查阅相关文件或资料,同时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和资源,充分利用校务信息网,提高工作效率。

(2)对档案文件要全面梳理检查,规范档案分类和排列,对重要文件和需要归档的案卷目录全部录入计算机,实现电脑微机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