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质量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质量研究

篇1

关键词:居民精神生活质量 模糊综合评判 评价指标

毋庸讳言,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是由生活系统的内容和结构所决定的。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经济,也就是物质生活。这是人类第一层次的需求,是任何社会的任何阶段都必须面对的事实。但是,物质生活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生活质量还应该包含其他多方面的内容。精神生活、良好的环境会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是以社会的形式存在的,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其中诸多构成因素都与生活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一、对比河北省与其它地区居民精神生活质量

1、评价指标的确定和数据收集

本文选用模糊评判的方法对几个不同地区的居民精神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河北省居民生活质量所处的水平。本文随机抽取了五个省份: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浙江省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钢琴数量,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第三产业比重这五个指标。根据专家的经验给出了这五个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15,0.15,0.3,0.15,0.25。其评价等级如表1.1所示。

表1.1

评分项目

分数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台)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钢琴数量(台) 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元) 大专及以上人数(万人) 第三产业比重(%)

5 170~185 3~3.5 2000~2300 4000~4500 40~45

4 155~170 2.5~3 1700~2000 3500~4000 35~40

3 140~155 2~2.5 1400~1700 3000~3500 30~25

2 125~140 1.5~2 1100~1400 2500~3000 25~30

1 110~125 1~1.5 900~1100 2000~2500 20~25

0 110以下 1以下 900以下 2000以下 20以下

2、实证分析

设因素集,其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钢琴数量;: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第三产业比重。这5个因素的权重为A=(0.15,0.15,0.3,0.15,0.25)。

评判集,其中,:河北;:河南;:辽宁;:陕西;:浙江。

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因素与方案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建立隶属函数,用模糊关系矩阵表示。

由表1.1可看出,各因素的对应关系比较明显,在区间上为一线性函数。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的隶属函数为: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钢琴数量的隶属函数为:

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文化娱乐服务支出的隶属函数为: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的隶属函数为

第三产业比重的隶属函数为:

将方案中收集到的数据,代入各隶属函数公式中,算出相应的隶属度。

河北省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数量为117.77台,隶属度为: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钢琴数量为2.03台,隶属度为:

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为946.38元,隶属度为:

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2818万人,隶属度为:

第三产业比重为33.2%,隶属度为:

类似的可以算出河南省各项指标的隶属度为:

辽宁省各项指标的隶属度为:

陕西省各项指标的隶属度为

浙江省各项指标的隶属度为

由计算出的这5个城市各项指标的隶属度,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为

综合评判。用模型M(・,+)计算得

进行归一化处理,得

即是对方案的评判结果,按最大隶属原则知,其中浙江最优,然后依次是辽宁、陕西、河南,最后是河北。河北省的居民生活质量处于较低的状态。

二、充实人民的精神生活

物质生活永远是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石,基石不牢靠,生活质量的大厦就不会坚固。精神文化生活是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生活是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相对而言,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城镇居民相比要贫乏的多。我省应该加强人民的精神生活建设,增加多种公共设施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放力度。现阶段我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政府应该注重人民精神生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杨纶标.模糊数学原理及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于泊(1987―),女,河北迁安人,硕士,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

篇2

【关键词】 多发伤;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量表;创伤严重度评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follow and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the disability of th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ho discharged form ICU one year ago,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uma state and the posttraumatic quality of life.Methods The physical state and disability were measured by the ISS,GOS,NHP and GCS and then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uma and the posttraumatic quality of life.Results Sixty patients survived.Totally 35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rough telephone and the facetoface interview.The quality of life of most patients was affected in different level.Twenty patients returned to work.Four patients experienced the disability and couldn't take care by themselves.Conclusion The majority of survivors of major trauma show considerable levels of disability and impairment i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The ISS and the head injury severity are rel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multiple trauma;quality of life;NHP;ISS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多发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其严重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多发伤已成为急诊常见的危重症。本文收集2003~2007年期间入住本院ICU的所有多发伤患者,对其中经救治存活者于出院后定期随访,通过调查评估,研究创伤情况与伤后生活质量的关系,对今后多发伤的医疗救治和预后指导具有参考价值,对患者创伤后康复及重返社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2007年间入住ICU救治的所有多发伤患者78例(存活60例),对其中有联系方式的35例存活者作为调查对象。35例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年龄17~80岁,平均(39.37±16.59)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6例,工地坠落事故8例,钝器伤1例。损伤部位:2处9例,3处10例,> 3处16例。 入住ICU原因:休克15例,呼吸衰竭6例,同时存在休克及呼吸衰竭3例,其他原因11例(部分患者颅脑外伤严重,但不需手术治疗,也直接收入ICU)。入住ICU时间1~108天,平均(24.17±28.03)天;呼吸机使用时间0~76天,平均(11.4±17.16)天。

2 创伤情况评估

采用危重症评分系统(APACHE Ⅱ)、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采用AIS2005计算分值) 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对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35例中APACHE Ⅱ(9.94±4.92)分;ISS(27±11.15)分,其中1~15分4例,16~30分19例,30~57分12例;GCS 3~15分,平均(12.77±5.61)分。

3 伤后1年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常用的较为简单的诺丁汉健康量表(NHP),通过对患者电话访问或面对面的问答完成调查。NHP评分对生理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力、疼痛、情感反应、睡眠、社会活动及生理功能等6个方面,以患者的自我感受评分,NHP分值越高,表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越多,生活质量越差。

4 残疾情况评估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其残疾情况进行评估,方法是将患者的状态分为1~5分,5分为预后良好,无残疾;4分为轻度残疾,3分为重度残疾,2分是持续的植物人状态,1分为死亡。

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各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结 果

1 随访情况

收入ICU 78例多发伤患者中,经抢救治疗存活60例,其中于出院1年后获得来院复诊或电话随访的有35例,另有25例失去联系。在这些接受随访的患者中,对其入院时创伤情况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HACHE Ⅱ)和ISS进行评估。ISS即选取3个创伤最严重的身体部分根据简明损伤定级(AIS)值(采用AIS2005标准)平方后的和,患者的头部创伤情况采取最常用的GCS评分。

2 残疾情况评估

20例患者在出院1年后,各项生理功能恢复良好,未遗留残疾,生活能自理,回到原工作岗位;15例(41.17%)(包括9例>55岁老年退休后患者)出院后未工作。15例中有2例在创伤后出现各种程度的生理功能的影响,GOS 4分;另有3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其中GOS 3分2例,2分1例(植物人状态)。造成其残疾情况发生的原因,部分为创伤直接损伤,如重度颅脑损伤、肢体毁损伤而行截肢手术;部分为创伤抢救过程中大量失血,休克时间过长,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致。

3 生活质量的评估

对接受访问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NHP评估法进行评估(表1)。多数伤者总体生活质量较好,部分仍存在各种后遗症,最常见的是创伤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睡眠不佳以及创伤所导致的身体灵活程度受影响。

4 创伤时伤情与创伤后各项得分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患者头部是否存在创伤其GOS和NHP中存在差异(表2)。APACHE Ⅱ评分结果与生活质量NHP的得分结果呈正相关性,Spearsman’s r=0.524(P

5讨 论

目前严重多发伤病例不断增加,其创伤程度也愈加严重,患者创伤后的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将影响患者今后生活质量的因素列入考虑的范围,研究结果在于提示多发伤患者在其出院1年以后的生活质量和残疾情况与创伤情况的相关性。

GOS常用于考察头部损伤后的残疾情况,但也被用于考察患者创伤后残疾情况[1]。而与残疾结果有相关性的量表得分有APACHE Ⅱ、GCS、ISS。本研究采用已被很多刊物认可的NHP对35例患者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2]。调查中可见,出院患者中,在体力、身体灵活度及情感反应方面的主诉最多。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头部创伤对患者伤后生活质量及残疾的影响显著,且具有长期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即使是轻度头部创伤,也可能导致患者长期的病理和社会心理异常, 尤其是颞部损伤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明显 。有很多作者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3,4]。创伤最初的GCS评分较好被认为是康复结果好的重要预测指标。治疗过程中,对于严重头部创伤患者,更需注意GCS的监测,并加强脑功能的康复治疗。

描述创伤后职业康复的指标是重返工作的比例。国外报道多发伤后幸存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比例相当高,达72%[5],如果是一般的多发伤可达到90%。但也有报道很高比例的患者不能工作,达62%[3]。本组数据显示重返工作岗位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为58.83%。此项调查研究显示,严重创伤患者虽然创伤程度较重,但经过ICU积极抢救后出院的幸存者中,虽然生活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大多数人生活状态良好,超过一半的人回到原工作岗位。也预示了对这些严重创伤患者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进行抢救是值得的。

各种影响患者创伤后生理功能的因素很多,有报道显示,例如入住ICU时间[6]、年龄[7]、以前的生活质量[7]、创伤后心理应激[8]、学历[8]、性别[9]以及住院期间严重的并发症[10]等,而本研究提示了头部创伤对于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APACHEII和GCS是预示伤后残疾情况的参考指标,对这一类患者无疑需要特别注意其各神经功能的康复以及其康复期的康复治疗和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其创伤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美国机动车医学促进会(AAAM),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编译.简明损伤定级标准2005版[M].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34-212.

[2]Black NA,Jenkinson C,Hayes JA,et al.Review of outcome measures used in adult critical care[J].Crit Care Med,2001,29(11):2119-2124.

[3]Dimopoulou I.Anastasia anthi,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disability in survivors of multiple trauma one year after intensive care unit discharge[J].Am J Phys Med & Rehab,2004,83(3):171-176.

[4]Braithwaite IJ,Boot DA,Patterson M,et al.Disability after severe injury: five year follow up of a large cohort[J].Injury,1998,29(1):55-59.

[5]Kivioja AH,Myllinen PJ,Rokkanen PU.Is the treatment of the most severe multiply injured patient worth the effort: a followup examination 5 to 20 years after severe multiple trauma[J].J Trauma,1990,30(4):480-483.

[6]Holbrook TL,Anderson JP,Sieber WJ,et al.Outcome after major trauma: discharge and 6month followup results from the trauma recovery project[J].J Trauma,1998,45(2):315-323.

[7]Vazquez Mata G,Rivera Fernandez R,Perez Aragon A,et al.Analysis of quality of life in polytraumatized patients two years after discharge from an intensive care unit[J].J Trauma,1996,41(2):326-332.

[8]Richmond TS,Kauder D,Schwab CW.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dictors of disability at 3 months after non-central nervous system trauma[J].J Trauma,1998,44(4):635-643.

篇3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92-03

【关键词】 生活质量;研究;学生

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有的大学生甚至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 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出现极端行为[1]。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会引起大学生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和生活状态的变化,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走向成熟[2]。大学的变迁浓缩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成长关涉着社会的未来,关注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译为生活质量、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等,世界卫生组织(WHO) 从人的健康的完整概念出发,认为:(1)生活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括身体机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2)生活质量是主观的评价指标(主观体验),应由被测者自己评价;(3)生活质量是有文化依赖性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之下。基于此,生活质量就是“个体对现时生活经历的良好状态的主观感受”[4-6]。因此,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就是指“大学生对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优劣状态及其主观感受”。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运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WHOQOL-100)及其简表(WHOQOL-BREF)[7]或者自制量表进行研究。争论的焦点也多集中在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上,现综述如下。

1 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标准不仅指躯体的完整和没有疾病,而是在个人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均保持良好状态。同时,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8-9]。

世界卫生组织从1991年开始研制世界卫生组织QOL量表,并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QOL研究组。国际学术界于1994年成立了“国际QOL协会”[10]。目前,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的研究相当广泛,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评价体系[11]。我国有关生命质量研究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社会学界开展的工作最多,医学界开展较多的为生命质量调查及其评估指标的研究,其对象多为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癌症病人以及精神病人。 中山医科大学在WHO研制的WHOQOL-100及WHOQOL-BREF 基础上,成功研制了WHOQOL-100和WHOQOL-BREF的中文版,并已于1999年12月由卫生部将该中文版确认为国内的行业标准[12]。自此,国内运用WHOQOL-100和WHOQOL-BREF中文版进行的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开始进入探索阶段。

2 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

2.1 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的探索 舒剑萍等[13]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总生命质量较一般正常人略低,其中6个领域除环境领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5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较一般正常人低, 而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精神支柱、个人信仰领域较一般正常人高。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观发展呈现差异性和多样性:一方面大学生生命质量观在不同年龄和年级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不同大学生群体的生命质量观趋向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当前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发展并不稳定[14]。万素英等[15]编著的《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分别从精神家园、生活世界、两大课堂研究三大方面进行调查,选择了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学习问题、恋爱问题、消费问题、择业问题、心理问题、、网络生活、社会实践、第二课堂等作为主要的调查内容和研究重点,揭示了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2 大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舒剑萍等[16]调查显示,实际学习成绩与大学生生活质量相关,大学生的躯体健康因素既影响其学习,又影响其生活质量。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还有年龄、身体状况[17]、家庭因素[18]、学习相关因素[19]。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自身方面的躯体健康状况、专业兴趣、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实际学习成绩,学校方面的在读年级、所学专业、担任学生干部、因故休学/受处分/ 4门课程不及格、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和性别、人际关系、上网动机[20]。体育锻炼态度与生命质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体育精力投入对生命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育情感投入与生命质量无相关性[21]。生活有意义与生命质量总分关系密切,提示应加强有关生活意义的教育[22]。大学生能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令其在愉悦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提高生活的素质(包括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生活情趣)[23]。谢威士等[24]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比发达地区稍低,但比西部地区略高,男生生理和环境2个维度平均分均略低于女生,心理和社会2个维度平均分略高于女生。董晓梅等[25]调查显示,广州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生存质量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学生在环境领域得分相对较低,女生在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均高于男生。肖琼[26]认为,网络交流影响了大学生的现实交流,从而影响大学生的生存质量。许多大学生是为缓解现实交流的压力和痛苦才投身于网络交流的,然而网络交流只解决了大学生一时的心理问题 ,却造成了他们更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压力。影响男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有健康、环境、交通状况、教师、教学环境、处理日常事物的能力、朋友支持、时间支配等方面的客观状况及其满意状态;影响女生生命质量总分的因素有睡眠质量、行动能力、性问题及其满意程度[27]。张静[28]调查发现,山区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在环境领域的得分相对较低,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信息、交通等感觉不理想;城镇学生在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农村;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环境领域、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方面均存在差异。孔兆伟等[29]调查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质量并非是平行关系,提高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时,应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李广宇[30]对宁波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表明,男生在生理和环境维度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刘婷婕[31]调查结果表明,与大学生生活质量相关的因素为喜欢所学的专业、谈恋爱、获过奖励和表彰这些社会性因素。左杨[32]在对大学生的同居行为研究中表明,同居行为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杨丽等[33]对大一新生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解决问题、自责、应激量、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求助、幻想和年龄7个因素对大学新生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2.3 特殊群体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 有研究结果表明,7年制临床医学生的生存质量与诸多因素存在相关关系[34]。上岗前不同个性医科毕业生之间的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良好的个性不仅对获得社会支持有帮助,对自身的生活领域也具有重要影响[35]。刘国琴等[36]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分不高,整体水平低于四川省城市及农村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水平,不同性别间差异不明显。张国忠等[37]研究显示,医科大学生的WHOQOL-100 平均得分为60.61,略低于有关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定性估计,因而,医学生的生活质量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评分略高于普通人群。中医药大学生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在8个维度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以及情感职能3个维度均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从生理、心理两大领域看, 本次研究与过去一些关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一致。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领域的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中医药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得分尤低,反映出对于因情感问题引起的生活质量降低,大学生缺乏有效的处理和自我调节能力[38]。李宏革等[39]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的总体生活质量较差,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刘淑红等[40]对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41]。金松玲[42]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表明,不同民族大学生生活质量总评分间存在差异,认为主要来自社会关系的差异。对朝鲜族及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朝鲜族与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自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马凯等[44]对新疆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将影响其毕业后对其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

2.4 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干预研究 李向东等[45]对860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应用4种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干预手段,结果说明,试验组亚健康大学生的恢复程度非常明显。吴枫[46]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表明,进行心理干预后,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增加值不同。杨丽等[47]研究表明,研究使用的综合心理干预模式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是有积极作用的。舒剑萍等[48]、李力生[49]研究结果表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辅以个体咨询的方法改善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提高了大学生的生命质量及其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水平。

3 讨论

综上所述,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应开展针对不同城市、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不同影响因素的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以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干预研究,以便制定更加适合我国大学生生活质量研究的普适性量表,更准确地评价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通过干预使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获得全面提高。

4 参考文献

[1] 谢玉亮.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的人文审视.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6-79.

[2] 连淑芳,魏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7,2:61-65.

[3] 顾秀莲.研究大学生活世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光明日报,2006-06-04(7) .

[4] 王卫华,卢祖洵.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医学与社会,2005,7:8-10.

[5] 张云.大学生生活质量、应对方式及关系的研究.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6] 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大学生生活质量问题试探.当代青年研究,2001(4):33-34.

[7] 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8] 张继海,杨土保.生命质量研究的辩证思考.医学与哲学,2003,24(3):18-19.

[9] 方积乾,万崇华,郝元涛.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的研究状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40-43.

[10]陈和年,胡孟璇,方积乾.有关Quality of Life 一词的中文表达.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1):53.

[11]胡国清,孙振球,黄正南.生活质量研究概述.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84.

[12]靳艳军, 赵根明.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在我国的应用.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6,33(6):333-337.

[13]舒剑萍,何宏宝,李景玉.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医学临床研究,2002,19(6):401-406.

[14]张雯.大学生生命质量观的初步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07.

[15]万素英,张秋山,李维意,等.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9.

[16]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98-4099.

[17]舒剑萍,何宏宝.年龄与身体状况对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55.

[18]舒剑萍,何宏宝.大学生家庭因素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14-415.

[19]舒剑萍,何宏宝.影响大学生生活质量的学习相关因素.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6-1027.

[20]舒剑萍,毛宗福,尹平,等.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22(9):1125-1127.

[21]王景贤,于春艳. 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投入与生命质量调查分析.体育学刊,2007,14(6):123-128.

[22]李广宇,刘福军.华北两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77-378.

[23]李燕冰,骆风.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生活素质的影响:广东六所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78-82.

[24]谢威士,阮越.安徽省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23-1124.

[25]董晓梅,王声,池桂波,等.广州市大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25-226.

[26]肖琼.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8):91-92.

[27]李广宇,刘立军,孙德荣.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51-652.

[28]张静.山区医学生生命质量调查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5(2):67-69.

[29]孔兆伟,杨忠伟,梁洪波,等. 澳门广州两地大学生生活质量比较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05-606.

[30]李广宇. 宁波大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质量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910-911.

[31]刘婷婕.高教园区大学生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杭州:浙江大学,2005.

[32]左杨.大学生同居行为生活质量及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33]杨丽,刘洪波,冯晓红.大学新生生活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6, 22(6):642-643.

[34]陈芊,李飞莹,彭江滨,等.7 年制临床医学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7):3265-3269.

[35]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等.个性特征对医科毕业生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2000,21(5):386-387.

[36]刘国琴,楚亚玲,杨乐,等.399名医学生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初步分析.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4):397-400.

[37]张国忠,毛宗福,毕勇毅,等.1134名医科大学生生活质量状况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48-249.

[38]林琳,朱燕波,翟双庆,等.中医药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6):76-78.

[39]李宏革,蒋大力,郭秀华,等.贫困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沈阳医学院学报,2007,9(3):163-165.

[40]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新入伍大学生集训期间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41-4443.

[41]刘淑红,徐海环,赵明亮.武警部队新入伍大学生集训前后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945.

[42]金松玲.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质量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2):99-101.

[43]金松玲.朝鲜族及汉族大学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7,30(4):281-282.

[44]马凯,吉刚.新疆师范类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昌吉学院学报,2008,4:90-93.

[45]李向东,吕刚,翟向阳,等.传统体育提高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生存质量测评和分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71-74.

[46]吴枫.不同专业大学生生活质量和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5.

[47]杨丽,刘盈,吴枫.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102-103.

[48]舒剑萍,吴汉荣,毛宗福.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生命质量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公共卫生,2007,23(4):502-503.

篇4

关键词:学生党员 组织生活 提升 实践

组织生活的质量影响到党员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整体情况良好,但吸引力下降、凝聚力滑坡,党员组织生活存在过场、形式、跟风等现象,这其中既有认识不足、形式单调、内容乏味等主观原因,也有大学生党员特点丰富、变化不定及社会观念冲击等客观原因。笔者在工作中统计了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策略,并在实践中予以研究、考证,就是希望大学生党员通过组织生活,促使自身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调整改善自己的价值观、责任感,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增加社会适应性,逐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促进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本科生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的提升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如何让大学生党员通过组织生活的平台,学会系统思考,从而通过提升组织生活的质量,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促进支部的先进性发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过程。同时,在网络等载体的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提升组织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1.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现状

从目前高校组织生活的现状看,主流是好的,能弘扬主旋律,操作上有序和规范。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组织生活过于程序化、呆板化,进行到一定时段容易陷入一定模式和程序中,使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过场化、形式化等。这些都影响组织生活的质量,也影响支部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随着高校发展党员步伐的加大,发展党员的任务加重,审批活动增多,两周一次的组织生活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发展和审批,内容与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而整个支部则由于个体的惰性或潜意识的抵抗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期望,再好的学习内容、再具有时效性和实践意义的学习价值都有被削弱的可能。

效度深度欠缺。学生党员的个人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优秀,但他们在个人进步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班级等集体的联动作用,在同学中的威信不高。学生在座谈交流中普遍反映,有些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另外,部分党员对周围的一些不良行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同时又不向组织反映,组织生活很难深化。

支部力量配备不足。教育功能是学生党支部的基本功能之一,支部力量不足导致教育功能表现不够充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展一个带动一批”的辐射效果有待加强。有的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担任,而辅导员要负责的学生人数太多,组织生活很难深入细致进行;有的支部书记由学生担任,学生在忙于应付学习和就业的同时,自身尚欠积累,很难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生活作用难以体现。

机制建设欠缺。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缺乏好的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好的工作量化指标,缺乏合理的奖励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行政化较浓,工作、事务等具体安排的心理偏重;学生党员组织生活的经费太少;组织生活一般是被动参加,党员的主动性、互动性长期得不到发挥;偏重于学生成绩,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培养欠缺。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一些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发生转换、改变与震荡。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激烈冲撞,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党支部对组织生活认识不深,重视也不够;部分人员心存困惑,工作创新不够;畏难情绪作梗,对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等。

2.提升学生党员组织生活质量的策略及实践

2.1了解组织本身

本文中学生党员指本科生党员,隶属组织是支部(或小组),通常由支委和其他党员组成,支委主要包括书记、组织委员、纪律检查委员、宣传委员、青年委员。

支部书记在党支部委员会的集体领导下,按照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决议,负责主持支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会同宣传委员提出组织生活。宣传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做好宣传鼓动工作;指导和推动开展群众性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和体育活动。纪律检查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研究本单位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支部委员会提出加强党风建设的意见和措施等,[1]保障党员的民利。青年委员相关职责主要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指导团支部开展活动。

从上我们了解到,党内分工明确,组织生活虽然是全体参与,但主要在于支部书记的指导、重视,组织委员牵头实施,宣传委员发动。在当今“歪风邪气”严重的情况下,纪律检查委员可推动针对性深入地开展组织生活。

2.2相关策略及实践研究

篇5

关键词: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21世纪是全球人口结构进入老龄化的时代。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的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针对于一些社区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家人对患者的关心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分析, 探讨其生活质量现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便达到社区护理人员能够更好的采取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淮安市某3小区的150例社区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由专人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7份,有效率为91.3%。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以及居住方式。

1.3.2 健康调查简表(SF-36):包括36个问题, 8个分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8个健康维度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上述8个分量表进一步归纳成2类:躯体健康总评和精神健康总评。采用Likert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SF-36中文版已被广泛应用,并被证实在评价中国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 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分别采用构成比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社区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

在137例患者中:男70例,女67例;年龄60~85岁,平均(73.48±10.12)岁;有配偶者123例,无配偶者14例;家庭月收入:≤1499元21例,1500~2999元70例,3000~4499元41例,≥4500元5例;无医保49例,有医保88例;疾病种类:1种87例,2-3种33例,3种以上17例;与家人同住127例,独居10例。

2.2 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对社区老年患者的各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费用支付方式、疾病种类以及居住方式是影响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一套衡量人类健康的指标体系, 是全面评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多维度的综合指标[3]。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配偶的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无配偶者,这与余桂珍[4]等的研究结果相似。配偶是老年人的主要沟通对象和生活依靠,特别对一些患有疾病的老年人更是如此,美满的婚姻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研究表明,经济收入的高低和费用支付方式也是影响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老年患者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从而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家庭月收入水平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这与过丽[5]等的研究结果相同。社会支持系统在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医保的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无医保者。

调查发现,社区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所患疾病密切相关。疾病种类越多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越差。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处于下降期,所患疾病越多,会使他们原本就不好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由此带来的是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恐慌,从而直接影响到其生活质量。

另外,与家人同住的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独居者。有研究表明,独居老年人易产生孤独感, 并且下丘脑活动增强, 有害物质分泌增加,可影响情绪, 降低机体免疫力,使人多病体衰。孤独既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又增加患病的可能,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针对社区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偏低的这一情况,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护理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增加对社区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倾听他们的心理诉求,尽量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需求[6]。二、社区护理人员尽量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能够多抽出时间关心患者,多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三、社区应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诊疗环境,多增加一些健身器材,以方便老年患者锻炼,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彭炜. 社区卫生服务实用教程.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502.

[2] 肖亚洲,陈立章,谢知等.中文版SF-36量表在中国农村老年人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11(30):3128-3129.

[3] 方积乾. 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118-119.

[4] 余桂珍,曾琨,陈慧.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11-713.

篇6

关键词: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纵向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39-06

一、文献综述

生活质量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后(Schuessler& Fisher,1985),开始在世界各国展开,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相关研究。此类研究通常从客观评价、主观感受以及环境因素几个维度进行考察,是被视为人们对多个方面的感受的综合考察(Schuessler&Fisher,1985)。Kau Ah Keng 和Wang Siew Hooi在1998年对新加坡居民进行了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是对人们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一项,在其他发达国家所做的生活质量调查中同样显示健康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Keng & Wang,1998)。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在生活质量研究领域继而出现了专门针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简称为HRQOL),此类研究主要考察的是被访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感受(Smith et al,1999;Anderson et al,1993;Sousa & Kwok,2006)。

相关国际研究表明,通常年龄较大、女性、收入较低者和教育程度较低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得分较低,而更年轻者、男性、收入较高者和教育程度较高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则会显著提高(Hopman et al,2006;Burstram et al,2007;Hjermstad et al,1998,Foss?觟 et al,2007;Lubetkin et al,2007;Jia & Lubetkin,2005;Smith et al,1999)。此外也有研究表明不同程度的肥胖、体重过轻、独居和身高较矮的成年人都会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上出现显著下降(Jia & Lubetkin,2005;Hjermstad et al,1998;Christensen et al,2007)。目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在中国开展的较少,现有的中国大陆的研究表明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上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在职者、中等教育者、收入较高者的得分较高(Wang et al,2005;潘廷芳等,2011)。而在香港、台湾地区所做的调查主要是测量调查工具的效度和特定人群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等(Lam et al,1998;Fuh et al,2000;Lai et al,200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测量,特别是针对全体国民的普遍性调查还是较为缺乏的,并且多为横断研究,纵贯性的数据分析还未见于相关研究中。

综合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国际上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医学取向,现有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病患群体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情况,并将其结果运用在临床治疗以及医药业、医疗器材业的生产中(Ringdal et al,2004;Fuh et al,2000)。一些针对全体国民的调查也是以各项病症作为变量指标来考察,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身体机能这一个维度上。社会科学视角下从社会经济因素角度来解读全体国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较少,且目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在发达国家使用地比较频繁,有的已经被医疗机构纳入到临床医疗结构当中,此类研究较少见于发展中国家,关涉到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是在WHO所做的对WHOQOL问卷进行评估的跨国调查中(The WHOQOL Group,1998)。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次研究将采用社会科学取向。与以往用身体机能等生理指标作为考察变量不同,本次研究将被访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人口学特征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考察,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考察各变量对中国城市居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2)本次研究将抽样框推至全体国民,不再以身体机能的生理维度作为划分人群的标准。(3)本次研究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在中国大陆的一个样本,结合国际研究现状来看,这一研究将弥补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在发展中国家的空白,并与已有的欧美国家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本次研究在社会科学的框架下使用了纵向研究方法,在时间上形成了连贯性,对比两个不同时期的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人民生活满意度变化的趋势,为政策制定、预测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研究概况

本文使用的数据分别来源自2003年全国八省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以及2011年湖北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2003年生活质量调查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郑州、兰州、昆明、广州等八个省会城市展开,采用街头随机偶遇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 680份,回收1 609份,有效回收率为95.8%。2011年在湖北省内进行的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按照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分层分别在武汉、荆州和枣阳展开调查,采用城区—区—街道的层级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 700份,回收1668份,有效回收率为98.12%。

在2011年的调查过程中被访者就“总的来说,您对您目前的健康状况满意程度如何”这一问题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中选择最符合自己感受的一项(“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在2003年的调查中没有健康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因此我们将“个人身体健康状况(过去一年内)”和“个人精神状态(过去一年内)”两个指标相加后取均值,构造出2003年总体健康状况满意度。将总体健康状况满意度作为因变量,以被访者的人口学特征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为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计算。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城市居民总体健康状况满意度处于不太满意到一般之间,评价不高(2.20±1.170),2011年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总体健康状况满意度在一般到比较满意之间,比2003年上升了一个层次(3.40±0.864)。2003年与2011年的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就业状况和居住地点的被访者均表现出得分上的显著差异。从总体上来看,2011年的居民健康状况满意度要高于2003年,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确实在不断地提升。

三、数据与分析

将研究结果进行提炼,结果表明性别和工作单位类型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不存在线性关系,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状况、收入和居住地点等六项因素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

年龄要素的影响体现在2011年回归模型中,结果表明年龄每增加一岁,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就下降0.007(1-e-0.007)个单位。这是比2003年多出的一个影响要素,这一结果也与国际研究结果相一致(Hopman et al,2006;Hjermstad et al,1998;Foss■ et al,2007;Jia & Lubetkin,2005;Smith et al,1999)。2011年的回归结果表现出被访者文化程度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但文化程度的影响效用是负向的。2011年回归结果显示与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群相比较,初中文化水平人群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要高出1.17(e0.159)倍,高文化水平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上起到了负向作用。但是仅有初中文化程度这一项表现出显著性,其他各文化水平被访者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婚姻状况要素是2011年回归结果中表现十分突出的一项,也是2011年较2003年增加的影响因素。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未婚人群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地高于已婚人群,其评价水平高出已婚人群1.25倍,这说明婚姻是对人们健康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就业状况的影响仅表现在2003年的回归结果中。从回归结果来看,与无业者相比,有职业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更低,在职在岗者和退休者只有无业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0.3倍和0.35倍。收入因素在2003年与2011年的回归结果中表现出不同方向的效用。2003年收入越高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越低,2011年收入越高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也有相应地提高,2011年的研究结果表现出与国际研究的一致性(Lubetkin et al,2005;Smith et al,1999)。在2003年的回归结果中居住地点的不同导致了个体健康满意度的不同,与东部城市相比,中部和西部城市居民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分别是它的0.22倍和0.15倍,也就是说生活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更高。在2011年地区间差异对人们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显著影响开始趋同,这也显示了中国正在逐步减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本次研究使用2003年和2011年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从众多因素中提炼出对居民健康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并比较了不同时期人们评价健康满意度的不同标准。本次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

本次研究发现性别和单位类型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没有线性关系,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就业状况和居住地点。2003年表现最为突出的就业状况因素,结果显示有工作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要显著地低于无业者。这可能是因为工作本身对人的体力、脑力均有一定的要求,加之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下岗风波,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开始增加,有工作者的健康状况会因此下降。而无业者则免受工作的压力,反而会获得更高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2011表现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是被访者的婚姻状况,这一影响因素在2003年并未出现。结果显示未婚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已婚者,这一点与国际调查正好相反(Hjermstad et al,1998)。在《生育制度》中提出婚姻是社会性的,家庭的组合也是社会性的,家庭要承担起宗族继替、双系抚育、社会化、资源再分配等多种功能(,1998)。因此中国家庭更强调长幼有序和孝悌之道,由婚姻缔结的夫妻双方较之未婚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而可能因此会牺牲一部分自己的健康来维系家庭的多项功能。

从个人角度来看,健康应当是一项人人平等的权力,但是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城市居民还没有达到健康公平。在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模型中财富和收入是其中的重要一维,而本次的研究也发现收入是城市居民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中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高收入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越高,高收入者凭借财富可以享受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从而增进这一群体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从社会与国家的角度来看,“健康保障”位列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中第二层级——“安全需求”中,这说明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建立在第一层级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同时罗斯托的生活质量理论也指出,生活质量研究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当人们的基本需求满足时才会有更高的生活质量的需求。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马斯洛理论中第一层级的需求基本被满足,同时也达到了罗斯托所设定的生活质量研究的标准。生活质量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已经较为普及,但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在发展中国家进展比较缓慢,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差距。在一些发达国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已经纳入了临床医疗的范围内,让患者的信息回馈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与之相比中国城市居民在2011年对医疗收费、医院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投入方面仍感到不太满意,这说明中国的基础医疗体系还有待完善,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资源需要得到更加合理地配置,才能使人们在基础医疗方面享受到平等的权力,并推进更高层次健康需求的发展和满足。

此外,本次研究还显示出一些不足之处。(1)回归模型的修正R2比较低,这说明现有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不够。可能的原因是调查中的指标选取并不能完全概括具有解释力的方面。本次研究中在指标的选取上比较宏观,详细的指标划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索。(2)与国际上主要针对病患群体进行调查不同调查,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数据都是通过在全体居民的抽样框下通过随机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获得的,不能保证调查对象的同一性,也未能达到纵向研究的理想设定,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感受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模型的构建。(3)虽然两次调查都在城市等级上做了区分,但是2003年的调查都是在省会城市进行的,城市划分的维度是地理位置;2011年的调查范围则是在湖北省内,划分城市的维度是行政级别。两次调查中划分城市类型的维度不同,可能也是造成模型拟合度不高的原因之一。

从以上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城市居民总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在近十年中的变迁,由经济至上的局面逐渐向多元化转变。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但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导致人们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上还没有享受到健康公平,中国医疗改革需要推进健康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提供发展和生长的土壤,切实提高居民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李强.社会分层十讲:第2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潘廷芳,司超增,何慧婧,王斌,单广良.中国6省市人群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6).

[4] 张里程,汪宏,王禄生,萧庆伦.中国西部农村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3).

[5] 罗敏,宛云英,张菊英,应桂英,甘华平,谭玲.四川省城乡老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14).

[6] 苏长春,郑建中.社会分层与健康公平[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8).

[7] Alonso,J.,Ferrer,M.,Gandek,B.,Ware,J.E.,Aaronson,N.K.,Mosconi,P.,Rasmussen,N.K.,Bullinger,M.,Fukuhara,S. and Kaasa,S.,

Leplège,A.and the IQOLA Project Group. 2004.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conditions in eight countries: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QOLA) Project.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3:283-98.

[8] Anderson,R.T.,Aaronson,N. K. and Wilkin,D. 1993. Critical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369-95.

[9] Baars,R. M.,Atherton,Clare I,Koopman,H. M.,Bullinger,M.,Power,M.,and the DISABKIDS group. 2005. The European DISABKIDS

project: development of seven condition-specific modules to measur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3:70-78.

[10] Bergner,M.1989.Quality of Life,Health Status,and Clinical Research.Medical Care.27:S148-56.

[11] Bize,R.,Johnson,J.A.,Plotnikoff,R.C.2007.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general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Preventive Medicine.45: 401-15.

[12] Burstr?觟m,K.,Johannesson,M.,Rehnberg,C.2007.Deteriorating health status in Stockholm 1998-2002: results from repeated pop-

ulation surveys using the EQ-5D.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6:1547-53.

[13] Christensen,T.L.,Djurhuus,C.B.,Clayton,P.and Christiansen,J.S.2007.An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height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general UK population.Clinical Endocrinology.67:407-12.

[14] Cieza,A.& Stucki,G.2005.Content comparison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instrument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4:1225-37.

[15] Foss?,S.D.,Hess,S.L.,Dahl,A.A.,Hjermstad,M.J.& Veenstra,M.2007.Stability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Norwegian

general population and impact of chronic morbidity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a cancer diagnosis.Acta Oncologica.46:452-61.

[16] Fuh,J.L.,Wang,S.J.,Lu,S.R.,Juang,K.D.& Lee,S.J.2000.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 Chinese (Taiwanese) version of the SF-

36 health survey amongst middle-aged women from a rural community.Quality of Life Research.9:675-683.

[17] Guyatt,G.H.,Feeny,D.H.and Patrick,D.L.1993.Measur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8:622-29.

[18] Hjermstad,M.J.,Fayers,P.M.,Bjordal,K.and Kaasa,S.1998.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General Norwegian Population

Assessed by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Core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 The QLQ=C30

(+ 3).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6:1188-96.

[19] Hopman,W.M.,Berger,C.,Joseph,L.,Towheed,T.,Kerkhof,E.V.,Anastassiades,T.,Adachi,J.D.,Ioannidis,G.,Brown,J.P.and Hanley,

D.A.,Papadimitropoulos,E.A.& The CaMos Research Group.2006.The natural progression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of a five-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SF-36 scores in a normative population.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5:527-36.

[20] Jia,H.M.and Lubetkin,E.I.2005.The impact of obesit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 in the generalUS population.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7:156-64.

[21] Jia,Z.B.,Shi,L.Z.Cao,Y.,Delancey,J.,Tian,W.H.2010.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rural China.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9:775-80.

[22] Keng,K.A.and Hooi,W.S.1995.Assessing quality of life in Singapore: an exploratory study.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35:71-91.

[23] Lai,K.L.,Tzeng,R.J.,Wang,B.L.,Lee,H.S.,Amidon,R.L.& Kao,S.2005.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utility for

the institutional elderly in Taiwan.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4:1169-80.

[24] Lam,C.L.K.,Gandek,B.,Ren,X.S.and Chan,M.S.1998.Tests of Scaling Assumptions and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HK)

Version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51:1139-47.

[25] Lubetkin,E.I.,Jia,H.M.,Franks,P.& Gold,M.R.2005.Relationship among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clinical conditions,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Examining the EQ-5D in the U.S.general population.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4:2187-96.

[26] Perez,D.J.,Williams,S.M.,Christensen,E.A.,McGee,R.O.and Campbell,A.V.2001.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utility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0:587-93.

[27] Revicki,D.A .,Osoba,D.,Fairclough,D.,Barofsky,I.,Berzon,R.,Leidy,N.K.& Rothman,M.2000.Recommendation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to support labeling and promotional claims in the United States.Quality of Life Research.9:887-900.

[28] Ringdal,G.I.,Ringdal,K.,Jordh?y,M.S.,Ahlner-Elmqvist,M.,Jannert,M.and Kaasa,S.2004.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

in family members of cancer victims: results from a longitudinal intervention study in Norway and Sweden.Palliative Medicine.18:

108-20.

[29] Saarni,S.I.,Suvisaari,J.,Sintonen,H.,Pirkola,S.,Koskinen,S.,Aromaa,A.and L?nnqvist,J.2007.Impac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general population survey.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0:326-32.

[30] Schuessler,K.F.,Fisher,G.A.1985.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and Sociology.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1:129-49.

[31] Smith,K.W.,Avis,N.E.& Assmann,S.F.1999.Distinguishing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and health status in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A

meta-analysis.Quality of Life Research.8:447-59.

[32] Sousa,K.H.& Kwok,O.M.2006.Putting Wilson and Cleary to the test: analysis of a HRQOL conceptual mode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5:725-37.

[33] Sprangers,M.A.G.,Schwartz,C.E.1991.Integrating response shift into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a theoretical model.Social

Science & Medicine.48:1507-15.

[34] Sun,X.J.,Lucas,H.,Meng,Q.Y.,Zhang,Y.G.2011.Associations between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urban

elderly people:a study from China.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359-69.

[35] The WHOQOL Group.1998.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QOL):Development and General Psy-

chometric Properties.Social Science Method.46:1569-85.

[36] Vogels,T.,Verrips,G.H.W.,Verloove-Vanhorick,S.P.,Fekkes,M.,Kamphuis,R.P.,Koopman,H.M.,Theunissen,N.C.M.and Wit,J.

M.1998.Measur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CQOL parent form.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7:457-65.

篇7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截瘫;生活质量;并发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92-01

截瘫患者的康复过程非常漫长,因此,如何能够协助其在康复过程中降低并发症发生,逐步改善生活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家庭护理中的重点。本研究通过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其护理体会和临床意义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38例外伤性截瘫的患者,男有22例,女有16例,年龄在23-70岁,中位年龄为45.6±2.2岁,按照受伤原因分为高处坠落伤有11例,重物压伤有7例,车祸伤有20例。受伤部位分为腰椎12例,胸椎22例,颈椎4例,住院时间为31-46d,平均住院时间为35±2.4d,其中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1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19例,观察对比两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部位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康复护理,在患者出院后,每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自第二周起每周给予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具体包括:①基础性护理:嘱咐患者需要每天保持头发、口腔、手足、脸、皮肤及室内、床单等清洁,保持空气清新,适当1周采取1次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并注意勤换洗内衣裤和棉被,预防继发感染。②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多参与患者间的交流活动,保持患者间的良好交流、沟通,并嘱咐家属多给予关怀、支持、安慰与鼓励,为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③并发症预防:保持被褥清洁、干燥,在骨突受压的位置给予气垫或者进行局部按摩,缓解局部压迫;嘱咐患者要勤翻身,每隔2h翻身1次,防止发生压疮;另外需要指导家属妥善管理患者的导尿管,注意引流的装置不可放置在耻骨平面以上的位置,并注意及时更换导尿管,一般为1周1次,同时指导家属学会如何正确进行膀胱冲洗,保持患者尿道口的清洁,并对会进行,每晚擦洗1次,预防发生泌尿系统并发症[1]。④生活能力指导:对患者的日常轮椅转移、坐起、更衣、进餐、梳洗等进行指导和训练。⑤功能康复训练:双下肢被动功能锻炼如下:肢体保持功能位,卧床时将下肢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放置沙袋或软枕在外侧,预防髋外展或者外旋;在膝关节下垫毛巾卷,踝关节在90度和促使膝微屈;在中间位,放置一个软枕在足下和床架间,预防足下垂;并全面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以防止发生关节畸形、挛缩和僵直。双上肢的主动运动如下:依据各关节功能的特点,给予旋转或者屈伸运动锻炼,以活动范围从小到大的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对每个关节平均活动3-5次,每天2-3次;并给予患肢按摩以防止发生肌肉萎缩。指导患者学会床上翻身和训练起坐;学会在床与轮椅间转移和扶车行走、扶架站立,逐步过渡至拄拐行走。⑥饮食指导:以高纤、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鱼虾等酸性食物,少食碱性或高脂的食物,防止尿路结石与长骨脱钙发生。

篇8

【关键字】 肝硬化; 生活质量; 医学应对;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的之一,是各种病因导致肝损害晚期的共同病理学特征[1]。其发展晚期伴有严重并发症,危机生命[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肝硬化的治疗和康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评定临床疗效的综合性指标,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报道并不少见,并逐步探讨不同方面的因素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为探究更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本文就近十年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报道进行如下综述,以便为后续相关的研究开拓思路。

1 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

1.1 常用的测量工 常用的量表有简明健康调查量表(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 Form 36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肝脏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量表(Liver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LDQOL)、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 CLDQ)。

1.2 研究进展 成维君,徐燕飞[3]对50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分级,对其的生活质量调查指出,三组患者的总体健康感受、心理健康、精力三项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

2.1 社会支持

2.1.1 测量工具的选择 采用肖水源[8]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得分越高提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Zimet等[9]编制,姜乾金等引入做了一定修改。量表由12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按1~7级计分,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来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的总程度。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感受到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2.1.2 肝硬化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状况相关性的研究 侯彩秀,赵红莉等[7]对50例肝硬化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与30例正常人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56.34±15.29)和(81.36±10.2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9

【关键词】呼吸康复护理;无创呼吸机;肺心病

肺心病是我国老年患者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呼吸急促、胸闷、反复咳嗽、乏力等临床症状为主,从而影响我国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随着无创技术的发展及完善,无创呼吸机应用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越来越广泛,但部分患者在上机过程中由于害怕而导致上机困难,从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1]。为此,本院将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慢性肺心病行呼吸机通气患者进行呼吸康复护理,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况,以促进患者预后,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治疗

选取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5例肺心病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以及观察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为58~84岁,平均年龄为(67.5±3.8)岁,患者病程为3~28年,平均病程为(12.6±4.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为57~82岁,平均年龄为(65.9±4.5)岁,患者病程为3~30年,平均病程为(13.2±5.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常规性静息治疗,予吸氧、呋塞米静推(20mg-60mg)、强心(去乙酰毛花苷)及给予硝酸甘油改善循环。同时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机参数模式设定(S/T):呼吸压为4cm~8cm,吸气压为8cm~14c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m,氧浓度为40%-100%。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患者上机前对其行心肺功能、血压、血常规等指标检查,上机成功后密切留意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上机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于异常者应立刻反馈给主管医生。

1.3.2 观察组

观察组上述护理基础上实施呼吸康复护理,对每个患者行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对症护理。由本科室经培训的护理人员对患者按照相应的评估体系进行心理评估,同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文化程度、性格特点以及入院时心肺功能情况对患者制定个性化呼吸康复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 认知干预:由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护士对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并对无创呼吸机上机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及其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讲解,同时对患者进行卫生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2]。(2)情绪干预:大部分患者上机前担心上机产生的不适,而出现心理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不良的心理情绪可导致患者上机后血压、心率增加,从而影响患者上机成功率[3]。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文化、爱好、性格等特点,有针对性地消除患者消极情绪,改变患者思维方式,正确引导患者面对疾病,同时鼓励患者将内心压抑的情感宣泄出来,调动患者治疗的积极性,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1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4 观察指标

COPD生活质量评分表(QLICD-COPD):共由35个条目组成,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抑郁、焦虑,根据质量高低评分依次为1~4分,并计算各因子、平均分以及总分。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焦虑状况进行评估,HAMA、HAMD评分大于18分为阳性。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分析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分析

观察组患者QOL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3.讨论

无创技术的发展及完善,使得其在临床上的用途备受医生及患者的关注。对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呼气,并在呼气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适当加压,让呼吸衰竭患者可省去呼气的力气,同时无创呼吸机能为患者提高较低的压力,防止患者肺泡出现萎缩,改善患者通气情况,纠正患者呼吸衰竭的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呼吸康复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感及不安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加患者配合度,从而促进患者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QOL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吕斌.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1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内科,2010,5(1):33-34.

篇10

【关 键 词】高职教师 本科院校教师 生活质量 心理症状

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是由原来基础较好的中职改制而来,其特殊性也早就了高职院校教师的特殊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以随机的方式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等共8所职业院校取了261名教师作为被试。同时,为了突出高职院校教师生活质量的特点,以同样的方式从云南师范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中选取了193名教师普通高校教师作为比较研究样本。此次调查发放了550份问卷,回收了517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为454份,有效率为82.5%。

(二)方法与内容。选取的是李凌江、杨德森所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该问卷共74题,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生活质量越高。

同时,本研究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教师的心理症状进行测定。该量表由90个条目组成,得分越高,症状就越严重。该量表的主要指标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妄想、精神病性10个因子。

(二)统计与分析。问卷回收后,将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及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高职院校教师与本科院校教师生活质量的差异

根据表1显示,在四个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得分方面,昆明市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均明显低于昆明市本科院校教师。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

(二)单因素分析高职教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不同年龄段高职教师生活质量的差异

由表2可见,不同年龄段的高职教师在四个维度以及生活质量总分方面存在不同差异,三者之间的差异到达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生活质量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的。

2、不同学校性质及不同性别高职教师生活质量的差异

由表3可见,女性高职院校教师生活质量稍低于男性高职院校教师,但除女性教师与男性教师在躯体功能维度的差异显著之外(P<0.05),其他三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

3、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及其总分的相关

由表6可见,生活质量各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呈负相关,且非常显著;生活质量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平均分的相关系数为-0.76,相关性同样非常显著。

4、对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症状自评量表因子

从表5可以看出,高职教师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对于其生活质量影响以强迫和抑郁两个症状因子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三、讨论

切尔尼斯(Cherniss)研究了因为自己的学生没有取得优异成绩进而产生无效感和沮丧感的教师之后,得到了结论: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是一定要有成效的,如果没有成效的话,教师会感到压力并且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倦怠[3]。因此面对较差教育环境及基础较差学生的高职教师,更比本科院校教师易产生无以为继的感觉。

本研究发现,不管是从生活质量总体情况还是其四个维度上看,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新加坡学者Kau在其研究中指出,总体满意度和年龄呈正相关[4]。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教龄较短的教师还处于一种工作经验、财富、人际关系等方面积累的时期,而教龄较长的教师则已经开始享受这种积累。

从以往研究看来,女性对于生活质量的评价尤其是躯体功能方面的评价大多是低于男性的,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女性相对而言更容易身心疲惫,也很容易形成“女知识分子家庭角色功能不良”[3]。

Bradbum奠定了幸福感评估的情感取向模式,他将情感成分两个结构成分,即正性情感成分和负性情感成分。他认为,幸福感就是这两种相互对立然而又同等重要的彼此独立的结构成分之间的平衡,正性情感增加一个人的幸福感,负性情感降低一个人的幸福感,总的幸福感正是这两者之间平衡的结果,即正性情感与负性情感之间的平衡[4]。幸福感,正是评价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心理症状正是一些负性情感的集合,因此从Bradbum的幸福情感评估模式来看,自然不能片面地说生活质量是随着症状的减轻而提高的或是说症状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减轻,把心理症状看成是对生活质量唯一的影响因素。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通常各症状因子得分显著偏高的(如大于2)的高职教师,生活质量得分都不会高,而生活质量比较高的高职教师,通常情况下心理症状的各症状因子的得分也都不会显著偏高。所以,通过该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我们可以认为,提高生活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改善一定的心理症状,而改善心理症状应该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高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李进忠.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团.基础教育参考,2004,9.

[2]张河川,李润仙.中年教师心身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1998,14(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