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景观案例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修复景观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修复景观案例

篇1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修复再生;理念;形式;内涵

一、引言

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然而后工业时代到来后,传统制造业衰落,在城市中留下许多工业废弃地,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对这些遗留的工业废弃地进行修复再生,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景观效应。同时,可以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生活质量。一些优秀的改造案例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代表符号。

二、理论评述

1.工业废弃地

所谓工业废弃地,是指那些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随着工厂、制造厂生产活动的结束而出现的很多被废弃的闲置土地,亦称棕地。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进程中,这些工业地往往依然保存着城市发展的印迹,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承载了人们对过去一段历史的真实回忆,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和纪念价值。

2.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

后工业时代到来,工业产业衰败,给自然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而唤起的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环保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工业废弃地的更新与改造。1972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改造方案是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形式的里程碑,该改造方案全新阐述了公园的形式,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等概念,掀起了工业废弃地修复再生的浪潮。此外,还有国外许多成功的经典改造案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美国波士顿海岸水泥总厂及其周边环境改造、韩国金鱼渡公园。此外,国内的岐江公园、798艺术工厂区也是较为成功的案例。

三、理论创新――后工业时代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就是在传承以往辉煌的工业文明的同时,为我们再创造一个美的游憩空间。是对社会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精神财富的传承发展。往往我们对于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理念再生

1.1生态学理念

引入了生态学理论之后,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尊重场地生态发展,注重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废弃地的受损生态系统有两种恢复模式,一种是当生态系统的损害没有超负荷且是可逆的情况下,通过解除外界压力和干扰,使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另一种是超负荷的并且是不可逆的,需要人工加以干预,才能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

1.2反传统美学理念

传统美学认为工业废弃地上残留的工业景观是丑陋的,不和谐的,然而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人们的审美也发生变化,一些设计师追求形式的冲突和无序。在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工程中,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机械是人类历史上遗留的文化景观,人类工业文明的见证,它们的废弃是自然发展的过程,有着别样的生机和活力的粗狂美,是镌刻着人类工业社会文明历史的纪念碑,这一切都是对传统公园的设计美学的创新和挑战。

2.形式再生

后工业时代到来后,一些新兴的艺术形式,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极简艺术、波普艺术、达达艺术、大地艺术等都给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扩展了景观设计师的设计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景观表现形式。在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中,对景观设计影响最大的就是大地艺术,在其思想影响下,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将工业废弃地的工业景观理解为工业生产在大地上留下的艺术品而加以保留、改造利用,创造新的景观表现形式。新的景观表现形式在给我们带来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迎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意味。

3.内涵再生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设计不同于其他的景观设计,它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历史遗迹,是人类工业社会时期留下的遗址,含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景观特色,保存着城市发展的印记,承载了人们对过去一段历史的真实回忆。我们在进行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设计时,一定要提炼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地方文化融入设计之中。

四.案例分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1.项目介绍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北杜伊斯堡的一个后工业景观公园,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于1991年建立,其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使周边地区严重污染,于1985年废弃,19世纪中期之前为农业用地。1994年正式对外开放。彼得・拉茨也因此设计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欧洲景观设计奖。

2.改造原则

2.1破坏最小原则

工厂中的构筑物全部保留,并仔细分析研究,利用结构分析法使这些工业设施成为公园的景观结构要素,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如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缘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设计不仅仅是保留部分工业景观的遗迹,而是通过这些改造,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一方面承袭历史上辉煌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将工业遗迹的改造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1)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设计应尊重场地原貌和历史,不是抹杀它而是为其赋予新的意义,这与国内一些将场地内原有构筑物等完全拆除的作法形成鲜明对比。

(2)建立完整的景观序列,使部分与整体相互协调。场地的建设还要考虑周边环境,与周围形成有机整体。

(3)设计与自然结合。场地改造要尊重自然,保护自身特有的生态体系,植物种植多采用乡土树种,同时,保护场地内的生物多样性。

(4)在进行工业废弃地景观修复再生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原有材料,扩展各种景观元素的内涵和用途。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公园的设计师拉兹强调,生态恢复是个缓慢的过程,设计师应以长远的眼光采取全面的保护,合理地安排近期建设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不能急功近利,只图短期效益,而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五、结语

工业废弃地的景观修复再生工程不仅仅是改变一块土地的贫瘠与荒凉,也不仅仅是保留部分工业景观的遗迹,更不仅仅是生态、艺术等处理手法的运用,而是通过这些改造,为工业衰退所遇到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带来出路,一方面承袭历史上辉煌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又将工业遗迹的改造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王向荣 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

[2]蒋德平,汤跃然,《后工业社会发展趋势下的景观再生设计研究》【J】,中外建筑,2011,(9)

篇2

关键词:天津、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生态

1 工业废弃地的定义

工业废弃地,指曾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如废弃的矿山、采石场、工厂、铁路站场、码头、工业废料倾倒场等等。在城市的发展史中,这些工业设施具有功不可没的历史地位,它们往往见证了一个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历史进程[1]。

2 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产生的原因

2.1 天津市城市发展概况

天津在环渤海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的地位,在城市建设方面起着引导与推进作用。滨海新区在区域政策上被赋予如同80年代的深圳、90年代的上海浦东同样的地位,在政策上加快了天津乃至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脚步。

2.2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天津的城市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主导型第二产业逐步被第三产业所代替,导致了很多传统工业基地的结构性衰退。同时,第三产业吸引了外来人口,人口流动性加大,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工业用地逐步由城区向转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天津市主城区工业企业逐步向近郊区和滨海新区迁移,近郊、远郊工业区逐步成型[2]。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新的生产、通讯、运输技术和方式的出现,使原有工业、交通、仓储用地的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导致功能性衰退[3],以致形成城市工业废弃地。

3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再认识

3.1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定义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是针对位于城市城区的废弃工业场地,通过景观途径对场地自然要素和场地构筑物、建筑物、机器等设施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在尊重场地历史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科学和艺术方法,结合新技术手段来改善场地生态环境,恢复其生态环境,结合工业遗存创造新景观,营造一种为人们提供活动、户外休闲、娱乐等多重体验的具有鲜明场地特征的公共空间[4]。

3.2 国外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的发展与实践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在欧美经历了萌芽、发展到趋于成熟的过程。现代城市公园的象征,设计于1857年的美国中央公园,就是将城市中环境恶劣的废弃地营造成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开创了利用城市废弃地建造城市公园的先河。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出现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如西雅图煤气厂公园,保留了工厂内的高炉和车间,并利用生物技术清理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成为保留工业景观和运用生态技术的设计典范。随后80-90年代欧洲城市复兴运动与内城更新,出现了在城市工业类地块上的城市公园,如巴黎雪铁龙公园、拉维莱特公园这样的现代城市公园。随着90年代德国鲁尔区的更新改造,将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时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进入新世纪后悉尼奥运会的千年公园和韩国汉江仙游公园都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新设计趋势,即强调场所精神内涵,尊重地区历史文脉。

4 成功案例

目前,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改造已有成功的实践案例,本文选取了天津主城区的南翠屏公园、滨海新区的紫云公园作为实践项目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和特点进行分析,来说明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在天津取得的成功经验。

4.1 紫云公园―营建碱渣上的绿色空间

4.1.1区位背景

紫云公园位于天津市塘沽区中心城区东部。在改造之前这里曾经是天津碱厂用来堆放废渣的三号路碱渣山,也是三座碱渣山中堆积量最大的一座,高度6-12米,占地1.5平方公里。经过认真的论证,从规划设计到具体实施几年的艰苦努力,治理完成该区域中体积最大的三号路碱渣山,治理碱渣1060万立方米,整理出151万平方米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碱渣400万立方米建设了一座占地33万平方米,山体表面积为36万平方米的山体公园―紫云公园。

4.1.2改造前现状

改造前碱渣中氯化物含量严重超标,产生的废渣、废液不仅对周边居民区和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且污染海河下游水体和入海口近海域水质。另外,碱渣山位于滨海新区了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更阻碍了城市交通,制约了城市发展。

4.1.3 生态修复过程

(1)生态修复手法

利用碱渣配比制成工程土。通过向碱渣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经搅拌、晾晒、碾轧等处理后,制成可用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填垫土。利用这些工程土,形成七座连绵起伏的山峰,构成公园的主景。

堆山改造。在保留和强化现状已有的部分碱渣谷地貌的基础上进行堆山改造,采用空间绿地围合的形式,使游人站在高地形上观看碱渣的原始风貌和原始地形。

强调生态景观与自然题材景观的融合。充分利用碱渣山的特殊景观效果,在废弃的碱渣堆场上营建城市山景公园,一方面增加了城市绿地的新题材,另一方面在被破坏的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的绿色天地,成为滨海新区新的城市景观。

(2)修复区域的景观构成

在景观分区上形成自然之舞景区、蓝色天际景区、绿语林溪景区、生态林景区、原生景观保护地五个景观区。每个景观区各具特色,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把构成景观的各个要素,以景观语言向游人展示恢复后的内容。

4.1.4 评价

紫云公园是在城市工业废弃地上利用工业废料来营建的城市公园,这样的实践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为数不多的。它不但成为以环保为主题的城市公园,更体现出对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新生态技术和设计手法。

4.2 南翠屏公园―建筑垃圾上的山水园林

4.2.1 项目背景

南翠屏公园位于天津市区西南部,规划总面积35.6公顷,被城市交通干道和大型居住区所环绕。在历经20余年的建设过程中,消化了约500万方建筑渣土,在这些城市废弃建筑垃圾的基础上矗立起了一座大型城市山水园林。

4.2.2

公园的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山水园林造园手法与现代设计理论。整体空间布局突出中国式山水园的景观特点,以山为筋骨,以水为血脉。湖区景观强调开合收放的多变滨水空间,山地景区强调植物多样性以及山体与水系的空间联系。

生态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对堆积的建筑垃圾的生态修复,通过植物自身对土壤土质的长期修复作用,逐步降低土层中的污染程度,从而利于植物多样性。节水方面,利用中水技术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自来水使用。此外屋顶绿化也大规模运用于服务建筑。

多样性的植物景观是自然山水园林的特色,也是南翠屏公园设计的重点。按照生境的不同划分为湿生植物、疏林草地、缓坡混交林、陡坡林地四类植物景观群落绿。公园山上共种植乔、灌木12万余株,山下种植树木21万株。大面积水域和大量树木绿地将起到减少风沙、减弱风力、吸滞尘埃、净化空气的作用。

4.2.3评价

南翠屏公园是在城市废弃荒地上用废弃建筑垃圾堆山而建的城市山水园林,公园设计充分考虑本市气候因素和园内地形、土壤等条件,合理分区,科学地应用抗旱、抗碱等植物,利于形成远期动态的生物平衡,达到最好的生态效益。

5 小结

天津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设计受到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影响和启发,使工业废弃地的生态价值得到了关注和提升,将生态、美学与艺术的思想融入到设计中,为天津市以后的此类景观设计乃至整体的城市建设寻找到了最佳的发展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向荣,任京燕.从工业废弃地到绿色公园―景观设计与工业废弃地的更新[J].中国园林,2003,(3)25-28

[2] 郭少锋.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更新思路初探. [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

篇3

【关键词】城市水利;河道治理;生态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流空间减小,水面窄小,水灾问题日益严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量污水入河的问题产生,河流水质普遍恶化。城市化也增加了地表径流,洪水频繁,对市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人们不得不去通过堤防加高培厚,建造混凝土河床来改善水质。这些硬质铺装也起到了隔离污水的作用,还有采取“整顿”的做法疏浚,以增加河流的防洪能力。然而种种办法之下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河流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生活条件,地下水和地表水交换受阻,大大削弱了河流生态自然修复功能。

1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势利导,重点整治”。具体说,规划中对河道上下游及左右岸应兼顾,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要求,根据河道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掌握时机及时整治,重点河道先整治,整治一段,巩固一段。整治时应尽量利用河道上合理开发的已有整治工程,保护沿河城镇、农村、农田,使河槽远离洪水威胁的居民点。河道治理必须符合城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其他需求;扩展河道功能,在扩展人防、景观、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供水、排污、通航等多种功能;河道综合整治与岸线走向和周边地貌、环境相协调。

2 河道治理设计理念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要改变过去工程水利的传统观念,建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设计理念。营造一个方便舒适、整洁优美、生态健康的生活环境。“河道联网”理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见水贵在灵气。现在通常是单独一条河道或者一条河道分段治理,分段治之,相互孤立,活水往往被治理成“死水”,虽不泛滥,也无水趣可言。而将一个流域内的河道或一条河道的上下游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互为补给,则必将使整个水系活跃起来,“水网”通畅,如龙其中。“人水和谐”理念。城市河道的治理体现了河道景观与人类、生物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维护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长期平衡相处的共同利益,达到了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河道治理目标。生态景观河道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代表了河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蓄洪涵水理念。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利于减小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两岸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丰俭,缓解旱涝灾害。然而,水利部门往往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标准,建筑高坝雄堤,裁弯取直,结果却适得其反,洪水的破坏力被强化。原因在于没有顺其自然。生态美学理念。自然河道和滨水带由凸岸、凹岸、深潭、浅滩和沙洲组成。是各种生物适宜生存的境地,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是各种生物的迁徙廊道。生机勃勃的水际尽显自然形态之美,动、植物互相依偎,动、静互相映衬,自然且不凌乱,变化而不失秩序。审美统计实验表明,植物丰富的自然景观比人工景观有更高的美学价值,而且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也会提高。

3 城市河道治理模式的取向

滨水是城市最为宝贵甚至稀缺的空间。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河道治理的发展方向,紧紧把握住它的中心理念“师从自然,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实现河流的自我修复”。

河流平面流畅化、舒展化。自然河道整治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疏堵合理。 河道断面多样化、自然化。合理利用河流空间,在设计中可采用复式断面或不规则断面等多种形式,满足人们休闲、亲水、亲近自然的需求。

护岸生态化、景观化。避免使用单纯硬质护岸,选择生态型护岸材料与结构型式。

建设河流各河段特色性的水岸。河流各河段要根据自然风貌、经济用地性质、历史文化各异的特点,创造出有特色的秀美宜人的河流环境。

治理中,应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治理,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色面貌,还原水面、绿化河道,形成具有现代气息又有自然风貌的河道。

护岸形式的设计和选择,要充分考虑特定河流、特定河段的自然生态状况,精心构思,力求细致全面。为了保护一定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治理采用材料源于自然,使得整治后的河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 工程实例

通过比较水系治理实例,充分反映出传统水利建设和生态水利建设两种不同理念下的建设成果。

案例1综合治理理念是注重河道行洪、排涝等本身的功能,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忽视了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和谐的问题,忽视了河流本身具备的自净功能,忽视了河流是多种动植物的栖息地、是大量生物的物种库这些重要事实。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护岸多采用直立式设计,走向笔直,护坡结构坚硬,材料为浆砌块石,没有亲水互动的连接段、平台和栈道,层次不清,没有注重生态合理性。

案例2水系综合治理树立融入自然、充分利用河流自我修复功能的工程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须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河流的自然属性和美学价值,寻求最佳的生态工程方案,使水利工程既体现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又与周边植被、地貌等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河道治理方面,充分重视生态的原生性,避免改变原有河道形态,实现了“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先进理念。景区水系生态建设呈现出生态层次清晰,分区明显,景观植物栽种因地制宜,设置亲水景观,拉近人水之间的距离。

5 结束语

通过对河道水系治理的对比,清晰地看到了传统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结果的迥异,充分暴露出传统水利的不足和缺陷,即没有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改变河道原有形态,无法满足人水和谐相处的要求。而生态水利的优势就日趋明显,既实现工程安全,又紧随自然和谐的景象,顺应自然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国舫.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J].2005.

[2]浦德明,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江苏水利,2003(5).

[3]李益健,任南.简述三峡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M].环境科学与技术,1993(2).

篇4

【关键词】青年湖;富营养化;生态修复

辽宁省政府对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水质改善工程非常重视,同时我国在污染湖泊的治理方面,工艺技术相对成熟,可确保湖水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为了更好地迎接2013年12届全运会在辽宁召开,辽宁省政府与沈阳市政府加快了对市区环境的整治,为城市污染湖泊治理工程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1.工程概况

青年湖历史上隶属于北陵公园,1971年,为了改善接待环境,确保政务接待的安全,省政府决定将北陵公园西侧12万平方米的青年湖区划入友谊宾馆范围。1985年,省政府投资对青年湖进行了清淤改造;2002年,省政府对青年湖及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改造,按照与北陵公园建筑风格相协调的原则,修建了仿古围墙,沿湖甬道。同时为了防渗在青年湖底铺了一层无纺布。

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平均水深5m,青年湖湖水来自其临近的北运河河水。每年补水50万m3。由于北运河河床高于青年湖湖面,故青年湖只能从北运河引水,无法向北运河排水,使整个青年湖形成死水。

2.水环境问题分析

在对友谊宾馆青年湖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之后,辽宁省环境科学院对辽宁省友谊宾馆青年湖进行多次采样调研。

首先,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大部分点位总磷为0.5-1mg/L之间,个别点位总磷达到2mg/L。大部分点位总氮为2.3-3.5mg/L之间,个别点位总氮达到4.5mg/L。

其次,从监测结果来看,青年湖大湖水质COD指标介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质和IV类水质之间。总氮和总磷指标属于劣V类水质。

第三,青年湖属于城市深水湖泊,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深度水温差异显著。但总氮、总磷等指标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水层之间存在垂直水体交换。水质改善工程需处理的水量为全部湖水,总水量为48.25万m3。

第四,青年湖水质透明度下降主要是由于湖水中磷、氮含量过高,导致湖水富营养化。从而使湖中藻类大量繁殖,湖水颜色变绿、变深,透明度下降。

3.工艺方案比选及可行性分析

3.1处理水量及设计规模确定

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水面面积约10万m2,分为小湖和大湖两部分。其中小湖5000m2,平均水深1.5m。大湖面积9.5万m2,平均水深5m。本工程项目处理总水量48.25万t。

3.2场址选择

由于考虑到友谊宾馆青年湖周边可用地比较紧张的情况,按照水质净化与景观建设相结合,尽量减少工程痕迹,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的原则,采取原位生态修复,在湖面建造人工浮岛,在小岛、小湖和大湖西南角各安装一套循环过滤系统,并做相应隐藏处理,同时为了增加氮的去除效果,可串联一个沸石过滤装置,在水下安装静音水下风机。

3.3工艺方案比选

根据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水质现状及处理目标,共提出4套方案进行比选。一是通过建设净化设施对来水进行净化处理,二是采用抽取地下水补水,三是采用投加药剂的方案,四是采用水质生态修复系统工程。

3.3.1北运河河水净化后补给青年湖方案

源头治理是一切污染治理的根本方法[1]。友谊宾馆青年湖水质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进水氮、磷含量过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抽取地下水对青年湖补水和北运河河水净化后对青年湖补水两套方案。

目前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每年从北运河进水3次,第一次进水30万m3,第二次、第三次进水,每次进水10万m3。一般进水在5天内完成,每天进水6万m3。由于友谊宾馆场地条件限制,选用相对占地较小的石英砂滤池或者生物活性碳滤池。滤池滤料厚度为2m。滤速可以达到10m/d,处理6万m3/d的水量,需要滤池有效面积6000m2。加上构筑物墙体、设备间、管道等占地,总占地面积达到近1万m2。从卫星照片上观察适于建设进水过滤系统的青年湖东南角除去保护隐私的围挡等,可用地总面积不足3000m2,不能满足需要。

目前的进水方式是第一次进水在5月1日前完成,进水30万m3。这主要是因为:一、经过一年的蒸发,升华,青年湖景观用水严重缺乏,急需补水。二、5月1日前后,大伙房水库放水用于北运河沿线水田“泡地”,此时水质较好。如果采用全年进水,北运河水质较差时单靠滤池达不到处理目标。三、5月1日过后各种政务接待陆续开始,必须保证青年湖景观的完整性,短时间,高水力负荷进水。所以将进水时间调整为每年5月至9月均匀进水以降低日进水负荷是不可行的。

由于友谊宾馆可用于建设项目的场地有限和短时间、高水力负荷进水的特殊要求。采用北运河河水净化后补给青年湖方案是不可行的。

3.3.2抽取地下水补水方案

友谊宾馆绿化用水每天用水700m3。同时考虑到湖水蒸发等因素,每年补水50万m3。由于湖水较深,冬季深层湖水并不结冰,补水为全年补水,平均每天补水1370 m3,每小时流量57 m3。采用上海蓝升泵业200QJ50-78/6 19.5KW,流量60m3,扬程78m。单价 6048元。运行费用主要是水泵电费和自备井水费。合计年运行费用109.67万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抽取地下水补水方案,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都比较低。但此方案在进行投资估算中假设了2个前提:1、不用经过地质勘查,可以确定抽取70m深地下水时青年湖水位不下降。2、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相关法规,抽取地下水补充景观用水是允许的。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友谊宾馆青年湖最深处水深达12m,湖水已经与浅层地下水相连接,很有可能抽取70m深地下水时会形成小循环,无法通过抽取地下水补充青年湖水。另外在《辽宁省禁止提取地下水规定》中提出,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全省各地禁止提取地下水。

因此,抽取地下水补给青年湖景观用水,不仅在技术可行性方面存在问题,在政策法规方面是坚决禁止的。

3.3.3投加药剂方案

投加药剂是治理重污染水体常用的方法。重污染水体由于厌氧反应产生氨、硫化氢等臭味气体时,通过投加各种氧化剂可以快速缓解和降低臭气浓度,取得较好的效果[2]。常用作杀藻剂的化学药品有硫酸铜和西玛三嗪。采用药物,数天内对杀藻会起到效果,但长期使用会造成湖泊退化。

使用化学药剂除藻,需要向水中引入新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本不仅对藻类有抑制性,对其他生物也存在毒性。如治理微囊藻水华的方法,多用硫酸铜等药物清杀,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时候并不理想,往往在清杀之后,微囊藻水华照样大量出现[3]。此外,现阶段的清杀药物对藻类并无选择性,在杀死微囊藻水华的同时,也杀死了其他藻类,污染了水体。

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湖底铺设防渗膜,如果采用一般的氧化剂或絮凝剂投加方案,将对整个青年湖的生态链造成极大不良影响。所以本次药剂投加方案选用了一种韩国GCM水处理剂,该水处理剂选用天然无机材料作为原料,通过酸化、煅烧、粉磨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处理效果较好。GCM天然复合无机水处理剂价格是64.9元/kg,GCM是1kg大约能处理40吨的水,所有总水量是95万吨,所以大约需要是23.75吨。一次投加药剂的药剂投资为154.14万元。一次投加药剂后可维持较好水质时间为1个月。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GCM天然复合无机水处理剂生态安全,处理效果好。但由于青年湖水量太大,GCM药剂价格相对较高,导致单次加药造价过高,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3.3.4生态修复方案

生态修复方案是当前广泛应用于城市湖泊治理的一种综合性水质修复方案集成[4]。北京的陶然亭公园内的景观湖,深圳荔枝湖等众多景观水体均采用生态修复方案。

近年北京陶然亭公园补水水源变为再生水,园区水域水质不断恶化,水华频繁发生。因此,急需通过水质改善工程提高水体水质,抑制水华发生,提升水体景观价值。由于水体及水源的营养元素指标超标严重,采取综合的减污措施加以去除;而水体静止也是造成水华的主要原因,应增加水体的流动性。综合考虑陶然亭湖水的实际情况,选择循环过滤、软性生物膜载体和水生植物等措施去除水体污染物质;通过循环过滤及推流曝气等措施增加水体的流动性。

深圳荔枝湖湖面总面积10.91万m2,蓄水量为10万m3,平均水深1m。荔枝湖污染严重,水质达不到地表娱乐景观水质标准要求,水体感官差,透明度低,湖水呈暗绿色,局部出现黑臭现象。采用水力自动化曝气过滤、人工湿地净化、臭氧灭藻湖水大循环的处理工艺。

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与上述案例最大的区别是湖水深。上述案例的平均水深在1m-1.5m,而青年湖平均水深5m,最深处达到12m。这就使整个工程处理水量远远大于上述工程。所以辽宁友谊宾馆青年湖水质改善项目采用了人工浮岛、循环过滤系统,水下风机曝气以及生物操纵等工艺在内的综合性生态修复方案。

生态修复方案安全、可靠运行成本和费用低。而且在改善水质的同时创造出与辽宁友谊宾馆相协调的优美生态环境。

4.结论

针对友谊宾馆青年湖水体富营养化和无清洁补水的现状,重点对青年湖内水质进行综合治理,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确保湖水水质在的改善提高后保持长期稳定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怀东,彭文启.水污染与水环境修复[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9-260.

[2]刘正文.湖泊生态系统恢复与水质改善[J].中国水利,2006,(17):31-33.

篇5

    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整体设计是景观设计所秉承的创作理念和路线。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对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治理,并且能发挥其价值的多元性和最大化。

    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解决环保与生态化问题。二是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要解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四要解决不可在生与可再生资源问题。在“南湖”案例中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景观设计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景观设计理论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唐山南湖生态城”(包括南湖)是中国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的典范,景观设计在这一案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项目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原有煤矿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景观设计的理念正与这一目标相吻合。

    1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

    “南湖”沉陷区的水体面积广大,通过实施水体还清工程,大小沉陷坑的整合,使“南湖”水体景观优势逐步显现。通过对水体的整体景观规划,以岛、滩、湾、泊、淀、池等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以此来丰富水体景观的观赏性。整体格局上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节奏感,一步一景也让人流连忘返。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地形变化,实施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措施,引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达到了20余科40余种,累计植树138万株,栽植草坪20×104m2,各类植物60多种,动物50余种。形成以林地、灌木丛、草地、湿地为主的生境结构,并使得每个区域都保持其特定的自然风貌,以对应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同时,在景区培育优势种群,强调本地物种。注重保留场地上原有植物,充分发挥原生植物改造城市环境的作用。自2009年5月开园以来,唐山市的极端最低气温升高3℃~4℃,极端最高温度降低3℃~4℃;森林覆盖率由41.57%上升到44%,野生鸟类已多达100种,而且有30多种是以前自西伯利亚经唐山飞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候鸟,现在这些候鸟开始在公园过冬。其生态价值逐步显现。

    在南湖建设过程中,针对场地内存在的垃圾山、粉煤灰、软弱地基、水土流失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低干扰、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措施。采用废物再利用的思路,用粉煤灰生产出粉煤灰砖、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并将它们用作公园内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堆叠公园内的地形(覆种植土)。“凤凰台”和“市民广场”正式这一思路的成功体现。受“南湖”地质条件影响,公园内的建筑则以抗震的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减少建设污染排放、实现建筑废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把资源消耗降到了最低。在南湖公园的湖泊岸边,人们可以看到一种国内罕见的生态护岸。制造这种生态护岸的材料,不是传统的水泥和砖石,而是干枯废弃的树枝、树杈和树干。“整个南湖的护岸上面,没有一点水泥、没有一块砖。对整个水面的污染很小,甚至几乎没有,且因其是多孔构造,还可以为小型水生生物创造栖息环境。这项专利技术可谓绿色技术,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提升经济价值

    唐山曾经是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瓷”、“第一袋水泥”……均诞生在这里,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唐山又是一个震后崛起的新城,地震文化是一大优势。在“南湖”的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了工业文化、矿业文化、地震文化、凤凰图腾所承载的价值,将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准确、如实的传给后人;保护和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又是景观设计的责任。由开滦投资建设复原的“老唐山风情小镇”正是挖掘工业文化的案例之一。位于南湖公园核心地带,以清末民初老唐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是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镇,也是中国北方工业文化休闲游的绝佳选择。其中“洋房子和员司俱乐部”与开滦煤矿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唐山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特有的历史痕迹,记录和反映了老唐山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历史变革。“广东街和广东会馆”与唐山的外来文化有关。唐山近代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大量涌入的广东技师密切相关,出现了第一条城市街道———广东街。由广东人经营一大批老字号商铺,是老唐山南北文化融合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后于1909年建成广东会馆,成为广东人聚居唐山的历史标记。“小山大世界和永盛茶楼”是1934年,裕丰饭店经理白月亭在小山最高点兴建的联营商场,名曰“大世界”。它标志着小山成为当时唐山的商业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小山商业繁荣,久负盛名。和当时天津的劝业场、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大世界并称四大繁华街,盛极一时。“永盛茶园”是唐山风土人情的历史财富,也是中国评剧溯源地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1912年,唐山开明绅士王永富修建了“永盛茶园”,为评剧的第一个剧场。此后,以此为源头,出现了众多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经典剧目。“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南北文化的相融、本土文化浓郁的唐山,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正是以西风东入的包容诠释着多边文化底蕴,用混搭的手法展示唐山新的城市文化品味。

    为更好地保护地震遗址,传播地震文化,为唐山市民提供一个祭奠地震罹难者的场所,在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处,辟建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该方案利用固有的铁轨和新引入的纪念大道,将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划分成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树林区四个区,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这一设计宗旨。凤凰图腾的代表,“南湖之门”和“丹凤朝阳”尤为突出。以凤凰展翅腾飞为主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的“南湖之门”开启了生态南湖的大门。景区的主题雕塑“丹凤朝阳”也是凤凰图腾的又一体现。是唐山标志性建筑之一。雕塑总高度70m,分为基座和铜雕两部分,基座净高9.23m,铜雕净高60.77m,重447t。中间为球形,寓意“太阳”,上下两部分为两组“凤凰”。在八尊狮子的拱卫下,铜雕高耸入云,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它是吉祥和谐的象征,预示着新时代的唐山如同五彩锦绣的凤凰翱翔于盛世中华的天空。在南湖景区景观的命名中也是融入了凤凰文化因素,把南湖最高的观景台称为凤凰台,把水中的五座洲渚,以凤凰台为核心,皆以鸟类命名,取“百鸟朝凤”之意。从历史中挖掘特色,以文化带动经济,这是景观设计理念的一个深层内涵。

    3整体设计,长期完善———提升社会价值

    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是一个多种元素的复合体,要考虑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南湖”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自然精神的展现,生活品质的提高,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四大理念是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的始终。1996年开始,对市区南部采沉区(南湖)实施综合整治,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口号。

    1997年初,唐山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生态绿化工程,规划南湖建为集游憩观赏和水上活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公园。建成以一城;三场;四国;六区为内容的都市生态园林。有效地改善了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2008年初,唐山市提出了“打造南湖生态城”的战略构想,以“好玩南湖、生态南湖、神奇南湖、文化南湖”为核心价值。整合采煤塌陷地及其周边地区,建设了规划面积91km2的南湖生态城。由63km2的起步区和28km2的核心景观区组成,其开发建设将以生态修复、景观绿化、湖面拓展和历史文化遗产挖掘为先导,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国家湿地公园,进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篇6

关键字:地面铺装;实践教学;靓固透水地坪

中图分类号: TU7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实践教学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的重要形式,是有效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实践教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景观道路铺装实验课而言,其教学指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在实验课指导时,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施工工艺了解不够

对新型、环保绿色材料的了解落后于现实生产实践环节

在实验课辅导时对生产实践中成功典型案例结合不够

在地面材料铺装等操作性试验环节中相关材料的配比针对性不强,不能正确使用和操作相关的仪器设备

2景观道路的概念及建设意义

景观道路就是城市空间中占有一定特殊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并且经过人工精心设计使其空间形态具有艺术性、吸引力的线性空间。铺装是指在景观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道路或场地的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1]。

2.1景观道路是城市空间最典型、最直接的表述

景观道路的建设是对城市的环境、形态、风貌、历史、文脉等解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具有可识别性的城市空间,使人们在其中能够体验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其中铺装设计是景观道路设计的重要方面。

2.2景观道路可提高城市的自身形象,打造城市名片

景观道路是城市环境、形态、风貌、文脉的缩影,浓缩了城市精华,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整体特征。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的特征: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不同的城市居民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景观道路营建过程中,应用好城市的特色元素,如城市特色文化、特色铺装材料、当地植物,从而提高城市的自身形象,打造城市名片[2] 。

2.3景观道路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示范空间

景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空间,在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建设的今天,地面铺装材料选择生态环保、透水透气、色彩丰富、质地坚固、使用长久的新型材料进行铺装,使景观道路成为城市绿色生态的窗口和形象展示。

3景观道路铺装材料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传统景观道路铺装材料主要分为:陶瓷类铺地材料、石材类地面材料、木(竹)质地面材料。

3.1 陶瓷类铺地材料

主要有各种地砖、马赛克等。这类材料大都采用热融烧结工艺成型。其主要性能有坚硬、耐磨、耐水、不会腐朽霉变等优点, 但冷、硬、滑、重、耐冲击性能差,不透水、不能有效补充城市地下水,施工不方便, 此外生产高耗能高、应用过程中的保温性能差、废弃物不能二次利用、耗散资源和环境污染也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

3.2 石材类地面材料

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等。其应用方面的主要优、缺点与陶瓷类地面材料相似。由于其性能和品位要高于陶瓷类产品, 它在中、高档的公共场所和民用住宅的客厅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3]。

3.3 木(竹)质地面材料

主要产品有单质实木地板、多层复合木(竹)地板以及利用天然木质纤维人工合成的合强化木地板。由于木质地板所具有的质轻、保温、调湿、脚感舒适、耐磨、纯天然、无(低)污染、装饰功能强等优点, 为干百年来人类铺地材料的首选。但它也有不足, 如容易腐朽霉变、虫蛀、变形开裂、怕水易燃等:复合木地板粘合剂中的毒性挥发物;各种表面涂料中的VOC;都是应用中需要极力避免的[4]。

3.4 沥青地面材料

为了使我们的道路更具有色彩感,现在采用较多的就是彩色沥青透水路面,在城市中铺筑彩色沥青路面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和诱导交通的作用。这种新材料强度高、透水透气、生态效益好、性价比高。是未来道路路面铺装材料的发展方向。

4在景观道路铺装材料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

4.1指导教师应对新型地面铺装材料及施工工艺的资料收集、调研

查阅近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建材杂志和学者专著专论;通过网络收集相关信息;参加新型材料研讨会、博览会收集新型地坪材料的资料;对有代表性的工地进行走访,如体育馆、城市广场、居住区等;对生产地坪材料的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建材类大专院校、知名学者;深入材料销售公司调查地坪材料的主要种类品种、购买人群、主要地坪材料特性等;

收集不同时期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地面铺装材料施工工艺;查询国内外地坪铺装施工工艺发展状态;分析整理新的地坪施工技术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结国内外地坪技术施工的创新之处。

4.2新型铺装材料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以靓固彩色生态透水地坪为例

(1)概念

靓固彩色生态透水地坪是采用骨料碎石,胶结料,添加剂,水泥,水等经过均匀搅拌,摊铺成路面,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实现非再生型资源的可循环性利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2)特点

具有高孔隙率、高透水率、色彩鲜艳、图案多样、 质地坚固 、耐磨耐用、抗冻耐热、生态环保的特点。

(3)主要功能

生态:传统地面铺装材料,不透水,不透气,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是造成城市公害的“元凶”;而靓固生态地坪,透水透气,有效补充地下水,减尘还防噪,生态环保。美化功能:靓固彩色生态地坪,有着靓丽的色彩,缤纷的装饰,舒适的质地,能更好的满足景观设计师独特的个性和创意设计,为城市凭添无限的美感和魅力。适用:靓固彩色生态透水地坪可塑性大、易于构建、抗冻耐热、南北适用、坚固耐磨、干湿皆宜。科技:高散热性,有效降低夏季室外地表温度3-4度;高透水性,有效维持地下水分平衡,防止地陷;高孔隙性,可降低车辆噪音百分之六十左右;色彩持久,美观靓丽,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经济功能:整体浇筑,不松动,不起翘;施工快速,周期短,省工时;耐磨耐用,一次投入,长久使用;易于清洁,修复简便,性价比高;靓固产品的总体造价低于其他相关产品[6]。

5小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性教学中融入科学性、时代性、适用性现实性于一体是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的重要手段。以当前生产实践应用中的新型绿色地坪为案例,科学、艺术、实用、情趣有机结合,让枯燥抽象的地面铺装新鲜或靓丽展现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李运远.简析现代景观材料的运用与设计的关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 267- 269.

[2] 赵晶夫.城市道路规划与美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苑朋淼,孙明.浅论景观材料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现代园林论坛,2010(4):17-18.

篇7

关键词: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杭州地处江南水乡,市区河网纵横交错,水网密布。为打造 “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城市河道水环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杭州市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市区河道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在此基础上,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围绕“河道管理让水更洁净”的主旋律,建立“三分三统”工作机制(即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考核、分片引水、分河配水、分级运行),加强水面、河岸保洁,强化水质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城市河道水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河道在满足行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其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建设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重塑一个相对自然稳定和健康开放的河道生态系统,最终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理想环境。

一、东穆坞溪生态治理案例分析

2009年随着珊瑚沙引水入城工程将钱塘江水引入杭州西部河道,西部“四港四河”(五常港、蒋村港、紫金港、莲花港、沿山河、冯家河、益乐河、余杭塘河)水质明显改善。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河道水环境质量,2010年对沿山河支流东穆坞溪、小紫金港、王家坞溪、石人坞溪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下面对东穆坞溪生态治理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1.溪流概况。工程实施位置位于留下镇留和路西侧,河段全长约440米,总面积约2850平米。东穆坞溪属典型山溪性河流,具有集雨面积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洪水暴涨暴落,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推移质和悬移质多的特点。该河上游水土流失大,水体泥沙含量较高,影响下游珊瑚沙的引水。

2.生态治理方案论证。通过对东穆坞溪河道沿线调查发现,东穆坞溪流域的留和路与留泗路均建有雨、污水管道,沿线生产生活污水大部分已经截入污水管网。目前仅东穆坞村内尚有部分临溪村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溪沟,以及溪内洗涤衣物、拖把等污染源。根据水质监测情况,该河道水质除氨氮和总磷有所偏高外,其它污染物指标较好。

设计方案选择化学脱氮除磷法、人工湿地法、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法等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鉴于溪流携沙及水质情况,本项工程内容主要为河道护沙固沙,同时兼顾考虑氮、磷的去除,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最终确定采用地表漫流处理系统的实施方案。

地表漫流处理系统是将水流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缓和、土壤渗透性差的多年生牧草土地上,污水以薄层方式沿土地缓慢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达到净化目的。本工程主要为植物种植与防冲刷石笼的安装设置,包括河床杂草的清除、场地的平整、防冲刷石笼的制作与安装、植物的种植等,通过坡面上种植植物起到减缓污水沿地表流动的速度,增加水流在坡面的滞留时间,促进悬浮物的去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3.项目实施经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总结如下经验:一是植物群体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功效,工程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大面积推广和实施;二是植物群体具有活性,不怕埋压,能自动跟踪地表高程的变化,具有很强的跟随性和扩展能力。广泛繁殖的大批植物群体,能有效的涵养水分,减少地表径流,滞流削峰,增大土壤的抗冲性,大大减少当地的水土流失;三是该项目采用的聚草系多年生漂浮型兼陆生型的水生植物,一年四季常绿,能耐零下5℃的低温,是园林水景中绿化不可多得的好材料,植株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及过剩营养物质,可在湿地或岸边作为地被植物推广。

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打造“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水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河道生态治理作为改善河道水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原则。在满足河道行洪排涝功能前提下,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河道生态治理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水面率和水体容量,促进水体循环流通,进而改善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全方位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系统治理原则。除了对河道本身的治理和修复,还应系统考虑流域内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与改造,如流域内污水的有效处理,雨水的收集处理以及垃圾的收集处理等。四是协调统一原则。发挥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将美学融到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之中,使治理后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三、关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体会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是打造河道管理精品亮点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实现河道面貌换新颜的重要手段,总结有以下几点体会:

1.生态整治,截污配水并重。实践证明河道治理必须是综合治理,多种手段和措施共同开展。首先通过截污控制入河污染,消除了外部污染负荷。再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减少河道硬质护砌,恢复两岸植被,形成植物群落,恢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连通,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进行河道配水,促进河网水体流动、提高河道水环境容量。

篇8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应用实例,发展前景

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生物超市”、“自然之肾”、“物种基因库”和“文明的发源地”。湿地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自然综合体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生物重要的生存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

近年来,随着湿地破坏与退化带来的环境功能丧失和生态问题的爆发,一方面反映了湿地系统在环境中的重要地位,也在客观上为湿地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通过近20年人工湿地上的研究和实践,其在污水处理中显露的良好发展潜力,将成为今后水处理研究和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组成。

(一)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原因

1、它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一植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微生物同化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径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并使其增产,实现废水的资源化与无害化。

2、它具有投资低(150~800元/吨)、耗能少、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廉(0.1~0.2元/吨)的特点,因此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基建和运行费用仅为传统二级处理的1/l0~1/2,胡康萍等,1991)。

3、它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及构成景观的一部分,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因此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

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等特选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以富营养化为主的污水流过一定长宽比及底面有坡度的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或一些其他构筑物混合组成的填料床过滤,污染水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曲折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而填料上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增加了湿地基质的透水性,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通过氧的传递,更加增强了净化废水的能力。人工湿地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因此更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以及城市污水一类。人工湿地可分别处理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与可溶性物质。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构造中的填料层被沉淀、过滤、截留,进而被微生物利用,而可溶性有机物则可直接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而被分解、去除。

(三)人工湿地应用实例——昆明市体育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景观工程

实际上,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其独有的优越性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重视。投资建设成本小、运行费用低、运行技术低、能够结合景观进行建设,具有景观美的效果,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纳,也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昆明市体育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景观工程,建立了一个成功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景观工程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于2008年10月开始重建,结合氧化塘、表面流、水平潜流等工程工艺,达到CJ/T 95-2000景观回用水标准的要求,处理能力达每天2000立方米。截止目前,运行正常,出水达标。

但工程施工前的景观河道中,黑色的水,根本看不清河中的金鱼,汇水也因蓝藻的滋生而泛绿。施工一个月后,可以看到水质明显改善,景观效果也更加柔和,以前的一汪绿水也变得清澈,大量的污染由于填料的过滤与微生物的分解而消耗,使得水体透明度提高,沉水植物能够大量繁衍,进而促进了群落恢复的良性循环。作为一个改造工程,它将原本用于景观绿化的水系(河道)结合人工湿地(填料)进行改造,应该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少它是一次有效的,有非常可行借鉴意义的尝试。可想而知,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如果直排,其结果必然是那一汪绿水的。

工程秉承湿地景观的理念,采用潜流、表流湿地相结合的结构模式进行景观化设计,不生硬,不造作。但由于工程缺少必要的前处理,且工程占地面积所限,水力负荷较大,因此,运行维护任务繁重,繁茂的水生植物残体收割必须每月清理一次。得益于水域微环境的修复与重建,使其自然衍生了大量的沉水植物,这是水域生态修复工程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通过沉水植物的自然衍替、循环和持续发展实现水体的自净。

(四)人工湿地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中小城镇众多,人口密集,资金、技术有限,发展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有很大的困难,因此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早期,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或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工艺改进或者与其他系统进行组合后用于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或公路径流、暴雨径流等非点源污染的治理。

近10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设计人工湿地处理工业废水,并认为人工湿地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使其在含重金属工业废水和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工业废水(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碳氢化合物、植物油、有机酸、乙醇、乙醛和酮)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系统对BOD的去除率达89%,对COD的去除率高达92%。一些学者在淀粉工业、制糖工业、食品工业和奶制品加工废水的处理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学者的研究工作肯定了人工湿地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的高效性,从而进一步表明人工湿地在治理工业废水中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使用价值,并为类似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吴树彪、董仁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应用与研究进展》

[2]于少鹏、王海霞、万忠娟等《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篇9

关键词:原则注意问题南山河项目案例

Abstract: the "water is a mirror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is very impressive. In the modern society, as a result, the change of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water culture is in constant change, o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n river water shall reflect history culture and modern water culture un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excellent water left over from history culture, and to create the modern water culture. A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technology means water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large fountain, water culture exhibition hall, modern sculpture, etc. So in additio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dscape and green river organically, reflect the water landscape features should be green and celebrity activities, historical events, the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and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ith good. First of all to be saved and restor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ultural legacy, heavy made history style. Second, we should beware of urban river landscape change one-sidedly, want to notice to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unity of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natural organic integration, appropriate "perfect".

Keywords: principle problems in the south sunvo company project cases

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关于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1.多样性的原则 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师法自然的原则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天然河流蜿蜒曲折的河道、深潭、浅滩相间的河床以及植被茂密的河岸是天然河流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在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尽量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进而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3.绿化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原则 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4安全性的原则

要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满足城市的防洪规划要求。防洪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任何景观工程都不应该影响河道安全泄洪。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使河道整治工程完成后,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达到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二.关于河道景观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另外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三.河道景观改造案例

1.一直以来,广东的城市景观改造都受到政府的重视。而最近几年,河道整治,成了每个城市景观改造的重中之重。水,是一个城市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河道,则成为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让掩藏在地下的河道重见天日、将原来臭气熏天的臭水沟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韩国首尔的清溪川。在中国,上海、广州都有类似的河道景观改造成功的案例,如东豪涌和荔枝湾。而在河道景观改造的工程中,云浮的南山河改造也是河道景观建设摸索阶段的一个实施案例。

2.广东云浮南山河景观改造工程是一个以打造河道景观改造为主的项目,该项目位于云浮市云城区,城市规划的中轴线上,改造面积约57000平方米,河道长约900米,包括河道广场设计,坡岸设计,亲水步道设计等等。云浮市南山河是一条途经云浮市区的河道,除了要满足城市景观要求外,还需满足城市排洪要求。原河道是一条两岸比较单调宽度为50米的河道,在非汛期间,因河道宽阔,容易河床,感觉比较杂乱。整改后的河道在非汛期宽度控制在15米左右,河水深度控制在50cm,两岸为亲水平台,将原5米高河堤散步休闲的人们引到河道中亲水游玩。

3.南山河整治使得周边环境更宜居了。以前南山河附近的环境很恶劣,还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市民们都不愿意到河边散步。这几年经过政府的大力整治,现在南山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改变了很多,岸边休闲设施的设置,使得市民在工作之余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作为贯穿城区的“大动脉”,南山河的建设历来备受市民关注。以前由于南山河沿线的石材厂多,企业缺乏环保意识,政府部门监管松懈,南山河附近工厂排放的废弃物被直接排入河里,导致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市民对此怨声载道。2005年初,云浮市就开始对南山河进行综合整治。市环保局分别对市区南山河中游以上的石材企业进行综合整治,市自来水公司同时开展截污工程建设和对南山河河道进行清淤。2005年底,南山河“清水河工程”全面竣工,彻底地解决了河道淤塞、垃圾污染等问题,解决了石材企业的废水、废渣污染,从根本上消除了水污染隐患,大大改善了市区环境质量。

2011年,南山河景观改造项目以现代人文主义的现代滨水景观建设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往,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成为可能。经过多方面的整治和改造,南山河及其沿岸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河底亲水平台及戏水平台,整洁的围栏和富有城市特色的浮雕墙立面,蜿蜒而上的步行绿荫道,犹如一条盘绕在河岸的绿色长龙……这里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碧水潺潺。

4.河道的整治改造除了改善城市水体景观,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地。河床上的步道小码头、小舞台等设施已经完成,清澈的河水在平台中间流过,一条生态、自然、休闲的新南山河已经呈现出来。不少市民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平台上游玩、歇息,昔日的脏乱河变身为今天的绿色走廊。有市民称赞道,像今天这般生活环境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以前整条河都很脏乱,想不到今天在河底也能走路行车,活动场所又大,并且多了很多游玩设施,对小朋友或家长都很好。南山河的景观形成,将云浮一山一水的景观点连成了一个完整的面,使得整个城市更加富有活力。

篇10

关键词:河道; 生态; 建设

Abstract:In the river of history, all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o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Xin Jiang Tong Rive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since the river e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started, demonstration, as the river ec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popularization provides effective experience.

Key words:River course;Ecological;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在水利部治水新思路的指导下,城市河流园林化是新一轮河流的人工生态化改造,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并逐步转变了我市的河流整治思路,逐渐形成了以“面变宽、河变深、岸边绿、水变清”为整治目标的生态河道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淤泥还田施肥、抬高圩堤洼地、建后长效保洁、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河道综合功能的生态治水之路。为了全面推广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改善现有的水环境,通过辛江塘由“点”到“线”的实践,不断完善“人水和谐”的治水思路与技术措施。下面以清流河河道生态建设项目为案例,进行方案与效果探讨。

一、工程概况

清流河,滁州市穿城段治理范围为老五孔桥至会峰路桥下游500米左右,河道治理长度6.347km,面积约265公顷,其中河道6.3公里,河堤建设11.1公里,截污管道11.1公里,园林绿化230万平方米,河道生态建设包括土建工程、绿化工程两部分。由于河床开阔,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生态隔绿地相接,以市民游赏与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的湿地景观为主题,承担起保护城市湿地,创造优质生态环境,象征着滁州生机无限的未来。

二、组织实施情况

2.1 生态理念设计方案确定

根据《滁州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滁州市人民政府建设清流河“生态河道”示范要求,在工程规划设计中,邀请水利、植物、生物等不同领域专家进行咨询,从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高度,确定了清流河整治方案:一方面,通过对河道清淤,腾出水体空间,加大河流蓄水量;同时,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保持河道的自然形态,也有利于降低流速、缓解冲刷,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另一方面,划定一定的范围,以植物作为建筑材料来代替硬性护案,保证河道两岸的修复需要,通过增强岸边动植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营造出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

2.2 物种调查

该区域原生植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品种有衫类、松类、樟类、竹类、椿类、匍匐藤本类、野茭白、水竹、芦苇、茅草等。

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近二十年来,河岸塌陷,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清流河沿线植物品种变得单一,缺乏多样性,断断续续,尚不构成群落。同时鱼、虾等水生物的数量不断减少。

为此,我们根据土质、本土植物类型和特征、水位条件及其变化情况来配置适宜的植物,尽量作到材质自然化。

2.3 群落构建特性

清流河植物群落的构建,从维护河道两侧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基于防洪、航运基本功能之上的自然生态区域,根据河道走向及功能分布,把生态绿化带进行分区结合布置。群落构建主要包括内在功能性、外在观赏性、技术的可靠性、运行的经济性四个方面特性。

2.3.1 内在功能性

传统的人工砌石驳岸在保持水土、抵御洪流、保持河道畅通无阻等方面优势明显。而自然生态原型的驳岸如何与前者所表现的功能相媲美呢?清流河工程的防洪标准是50年一遇,即在滁州历史上有记载的50年最高洪水位的基础上再加上1.5米,以此为设防高度。同时工程沿路还建了7台泵站,一旦清流河水倒灌发生内涝,就可以启用泵站,将城市里的水抽到河里,有效解决内涝问题。

2.3.2 建橡胶坝

为方面控制不同时期的水位,工程在滁州首建橡胶坝,达到汛期可以防洪,枯水期可以蓄水的目的。此工程位于清流河会峰路桥下游约2.3公里处,其主要建筑物由拦河橡胶坝、调节闸及排水泵站等建筑物组成。清流河橡胶坝工程建成后,不仅不影响河道汛期防洪,而且抬高了枯水期清流河城区段水位,满足上游河道横向水岸相映的动态滨水空间和生态湿地廊道景观设计要求。同时改善城区段滨水周边环境效果和人居环境,减轻河道污染,使下游农业种植区农田有较好的水质灌溉。坝体由两根粗大的橡胶管组成,管内注入水,对河水就具有了阻拦效果。后面有2个调节闸,平时上游水多的时候就从2个调节闸往下游放水,但是遇到雨水较多或者洪水季节时候,橡胶坝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从中间粗大的管子中间把水抽出,橡胶管就瘪下去,这时水就能从河流中间往下游去,达到全面泄洪的目的;而等到洪水过去,再把水抽进两根管子中间,就又可以恢复坝体,拦截水位。

2.3.3 技术可靠性

对实施地段土方的平整改造及适宜的放坡坡度保证施工种植前期的土方不易流失,而对植物的合理选择、以及相互之间科学的搭配可确保防护林成林后的功能体现。植物的合理选择主要表现为:树种的深根性、喜水或对水淹有一定忍耐性、以及所选地被的固土能力。树种间的搭配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及所占比例,常绿与落叶树种间的搭配及所占比例、乔木、灌木及地被的搭配及所占比例等,目的就是区别南方的四季常青、毫无变化,形成一种万物枯荣变换、四时景致不同的效果,从而确保在雨季期间或洪水泛滥时对护岸的综合保护。

2.3.4 运行的经济性

项目实施期间的经济性主要表现在:所选树种的品种、规格--大量乡土树种的利用不但使树种的适应性得以体现,成活率提高,同时该类树种在市场上同比规格树种相对销售价格较低;适宜的种植季节以及种植天气也是项目实施的前期经济性运行的制约因素之一。后期经济运行的表现为:通过前期的科学栽植、管理形成良好的树势,增强树体对外界不良气候、因素的抗性,而合理的密植及科学的配置形成树丛的群体优势,在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达到发挥更大的生态效能,最终能起到节约管理成本的目的。

三、实施效果及实验结论

3.1 实验效果

为了验证生态修复方案的预期效果,滁州市重点工程建设局按照《滁州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要求,将清流河穿城段打造成融城市防洪、景观建设于一体,满足市民休闲、观光、度假需求;选择800米 河道作为试验段,共种植五个模式,每个模式长度为50米,相邻模式连续种植。每个模式至少重复三次,以确保产生的数据极具科学性,又具有合理性。共种植香樟、夹竹桃、紫藤、榔榆等27种乔灌木草植物。

从植物长势来看,试验植物中适宜种植生长的植物有:榔榆、黄山栾树、意杨、小蜡、苦楝、木芙蓉、红叶李、南天竺、合欢、薏苡、高羊茅、桑树、木槿、垂柳、复叶槭、紫荆、慈姑等(按长势效果排序);不适宜种植生长的植物有:紫藤、白玉兰、重阳木、银杏、杜英等(按长势效果排序)。

通过对测钎的出露数据统计,课题段种植草本植物比其他段没种植草本植物的水土保持能力要强,土壤流失伴随植物生长的繁茂而逐步减弱。

3.2实验结论

综合以上各种指标的检测,生态修复的实际效果符合方案设想,生态修复的效果是明显的:

3.2.1 提高抗洪、护堤能力,缓解边坡水土流失

1)流水处(常水位以下)利用芦苇、野茭白、香蒲、千屈菜、水葱等水生植物,以其柔韧的枝叶,缓冲水流,减缓船行波的冲刷;

2)浅水处(常水位)利用水杉、池衫、落羽杉、水紫树等耐水性好、短期耐淹植物,通过其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固土护坡,防止河道两岸土方的坍塌;

3)岸坡上(常水位以上)利用乔、大灌、低矮灌木以及野生地被植物组成的复试植物群落,减弱雨水对提防的冲刷,减少表层土的流失,同时,稳固从堤顶冲刷下来的外来土壤。

3.2.2 水质得到改善,水生动物生长良好

该河道整治之前,河内鱼类、螺蛳、虾等水生动物几乎没有;采取生态修复后,两岸水生植物丛中小鱼成群,鲫鱼、草鱼、黑鱼等嬉戏其间,空中白鹰低飞,夏夜青蛙齐鸣,说明通过河道生态治理,水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外,结合对该河《水质评价报告》显示“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虽然水质类别不变,但超标项目的数值在逐年变小,且溶解氧在逐渐变好,总体水质在向好的趋势发展。”说明通过河道生态治理,为水质的改善和环境变化创造了条件。

四、结语

后期监测的重点包括河流水质、生物物种类型的数量、河流泥沙含量、河岸侵蚀和淤积情况,以积累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同时,按照适应性管理方法,对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并提出其它解决方案。特别加强工程的初期保护,使河流生态系统达到一定的恢复力,按照自然演变规律可持续发展。防洪、排涝、景观、市政,四位一体的清流河综合整治工程在加固城市防洪体系、减轻河道污染的同时,也通过构筑滁城大型水生态景观,改善着城市的居民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位,逐渐成为滁城一道崭新的亮丽风景。同时,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清流河景观工程也正在逐渐成为滁州市新的旅游亮点,在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呈现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袁晓红,王彪.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 China's Foreign Trade,2011,(4).

[2]杨立生,徐永新. 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 价值工程,2010,(30).

[3]周利民. 液压喷播植草在水利建设工程护坡中的应用研究[J]. 草业科学,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