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管理规范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管理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行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使整个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并针对财务规范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施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财务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资金是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第一要素,是企业发展的“血液”,企业缺乏资金必然面临着严重的困境,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而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能够不断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进而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财务规范化管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而使企业获得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加快企业上市的步伐,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成功。上市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目标,企业通过上市可以拥有更多的发展资金,有利于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获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专业性也比较强,相应的就要求综合素质高的财务管理人员。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财务管理而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保障,其积极效果也难以充分发挥。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或相关的机制可操作性较差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中存在的问题也直接暴露出来,很多企业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好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
(三)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由于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相应的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也比较少,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使财务管理的效率低下。
(四)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不够科学
很多企业在资金的管理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的周期较长、涉及的方面较多。企业对资金的管理不够科学导致企业的资金利用率较低,给企业增加了经济压力,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破产的困境。
三、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树立起财务管理的意识。其次,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出现监守自盗的情况。再次,要注意引进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最后,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工作,考核合格才能上岗,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机制,迫使财务管理人员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为财务管理打好组织基础,保障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其次,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对每一项规定进行详细而明确的说明,并保障其可行性,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最后,完善各项有关的制度,如财务管理责任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总之,只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需要核算的数据越来越多,给财务管理人员在数据核算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果还是依靠人力进行相关的计算,不仅效率低下,计算的精确度也难以保障。因此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摒弃只要增加几台计算机就实现财务管理想信息化的错误思想,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其次,加强硬件建设,投入新的财务核算设备,并指导财务管理人员利用新的设备进行数据核算。最后,积极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智能化的水平,进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四)合理规划企业的资金
合理规划企业的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财务管理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手段。首先,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收支安排,对每一项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都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其次,派遣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认真做好资金的核算工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企业的管理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及时清理拖欠的款项,避免出现呆账的情况。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能够保障企业取得经营的成功。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要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积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桦.建筑施工企业财务规范化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3).
[2]朱社军.如何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控制规范化管理体系[J].中国经贸,2014(08).
篇2
建设部制定了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7月1日起实施。
关键词:工程量清计价;招标控制价;投标价;综合单价分析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形成管理规范、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充分体现出施工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 ,建设部在认真总结我国工程招标、投标实行“定额”计价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招标投标实行工程量计价的做法,制定了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并于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工程量清计价是按照“量价分离”的原则,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时,招标人依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为投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 并根据地方定额和造价信息编制招标控制价。投标人根据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及对拟建工程情况的描述及要求,结合项目特点、市场、风险以及自身的综合实力自主报价。无论是编制招标控制价还是编制投标价都需要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编制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分析表。这个表格的编制是整个工作的关键,下面就一个具体案例项目说明分部分项工程综合单价分析表的编制方法。
某教学楼框架梁截面为300㎜×700㎜,梁长8.5M,共120根,采用现浇碎石C30(40)混凝土浇筑,现场搅拌。
1、编制框架梁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
根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
框架梁工程量=0.3×0.7×8.5×120= 214.2(m3)
2、根据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建筑工程)和濮阳市造价信息(2012、1)编制框架梁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招标控制价)
3 根据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建筑工程)和濮阳市造价信息(2012、1)
编制框架梁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
4、根据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建筑工程)和濮阳市造价信息(2012、1),企业管理费和利润各取人工费的35%, 编制框架梁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投标价)
篇3
【关键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建筑行业
建筑企业一体化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顺应着国际的标准化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建筑一体化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规范》等条例中均与国际的标准相同,这给企业提供了许多切实的管理手段,现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参考依据。这些在管理标准上达到的共识,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的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中,面临了许多比较现实的问题,本文就将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融入到建筑企业的管理中去,实现管理的一体化构架,尽量做到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同时还可以保护到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而建筑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就是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问题考虑进去,明确管理的目标,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合理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分配和利用,最终使得建筑行业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管理。
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连贯的管理思路,在内部管理系统制定的过程中,结合各个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以整体的协调作用来完善对管理行业的补充;第二,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这一优势,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在对岗位的设定和职权的限定方面都比较严格。尤其是在建立单独的组织机构中,对人员的调整和整合都是较为重要的;第三,要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资源设备的运行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对文件和管理进行审批后,结合实际的标准进行有预防性的考虑,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第四,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员工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整合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切实做好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五,切实做到对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后,减少日常检查和审批工作,就可以降低工程的管理成本,这样可以使工程利益的最大化实施。
二、建立合理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质量体系管理
在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主要是着重与工程的设计方面,也就是在工程的产品质量上和工程项目的价值方面进行管理。在我国制定出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其中明确的指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制定了明显的规范,其目的是促进施工项目的管理规范和科学。在建筑企业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和技术的力量,做好全程的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在对建筑管理模式的建立中首先要掌握其框架的构成。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对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也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目标的完成。在对质量管理的体系中,可以看出建筑企业的质量是管理的方向,为了实现产品质量的完整,企业也是在不断的引进管理人才。
(二)建立合理的环境体系管理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样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增长,但是,对我国的环境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较为严重的了,其重点是在对水环境的污染。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明显受到污染,在城市居住的市中心明显出现扰民的现象,在我国的176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都处于中度污染地区。建筑施工行业虽然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因此,在对环境方面的管理就更应该受到重视,建筑企业可以调动组织来对污染进行环境的保护,改善环境的绩效。这样可以有利于对自身的约束,还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对建筑产品进行改造,减少建筑材料废物的污染,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废物的产生,进而减低生产成本。员工也可以自觉的对环保意识进行加强,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的对企业排放的物体进行检测和测量,对不合格排放物体进行在加工处理,直至符合排放标准后才可以排放,还要对排放物体进行严格的记录和审查,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有效的培训和交流,在对文件和文件的控制方面也做到严格、有序,对企业的应急设备也做到了如指掌。
(三)建立合理的职业健康体系管理
在我国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是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所指定的。建筑企业在对职业的健康管理中,要明确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首先,作为建筑企业的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的劳动卫生管理制度,严格贯彻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免劳动事故的发生,对从事有较危险性质的劳动者来说,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工作。在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主义包括:安全生产当中的职责,安全技术方面的制度,安全生产教育方面的制度,以及安全卫生检查方面的制度。在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其核心就是实现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政策。同时,企业要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制定健全的安全教育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早在2002年我国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规范》中就将建筑企业的健康安全管理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该项规范的制定是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及要求》共同完成的,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三个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管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阐释,对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筑企业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一体化的构建过程中个,要考虑到思路、管理等方面的运用,给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对建筑企业质量的管理方面,要做到自我国评价和自我监督,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才有利;在对建筑企业环境的管理方面,要加强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根据质量的管理体系,建立起具有保护环境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雪荣,韩之俊,唐小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J].建筑经济,2004(02).
[2]瞿焱.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及运用[D].浙江大学,2002.
篇4
财务会计是指全面系统地核算、监督企业已完成资金运动,将将企业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提供给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并以此作为目标进行经济管理活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财务会计可利用多项会计程序,进行决策有用信息地提供,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以此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提升,并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地保障。从根本上来说,会计系统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子系统。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甚至可以说是脱胎于传统的财务会计。二者的理论基础有其同源性,但也各有其不同的运用领域。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信息来影响人们的决策及其行为;管理会计则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二者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满足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服务。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被叫做"内部报告会计",其作用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同时利用多种专门方式,通过加工、整理和报告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促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够以此规划与控制日常出现的各项经济活动,并能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管理会计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市场经济作用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会计服务主体、核算范围及信息质量等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会计工作必须对各类投资者、债权人与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需求相符合,因会计工作将对企业、国家分配关系造成直接的影响,及社会各方利益关系造成重大影响,要求企业必须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合理协调,并对市场各种风险进行抵制与防范,才能确保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的真实性,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规范会计工作流程,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以此规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并对其工作水平进行有效提升。施工流动性强、单件量大及施工工期长及涉及范围广等都是建筑企业的特点,这些特点的长期存在将对建筑企业筹措资金、形成产品价格、结算工程方式及预算、考核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比其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环节较多,如工程投标、建筑生产、材料采购等,利用会计核算、分析及对比能够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并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处理。由此可见,企业所有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财务会计工作,其为建筑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营利为建筑企业经济组织的主要目的,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的发展本质。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为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重要基础,为此在财务管理会计工作进行时,必须严格按照客观经济规律,遵循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制度,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整体提升,并进行资金运动的合理组织及对财务关系的综合价值管理工作进行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为建筑企业管理的核心,为此建筑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会计的作用,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才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的措施
现阶段,我国具有极为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承接的工程项目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我国建筑企业不仅面临国内竞争,更加大了国外竞争。为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必须重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工作加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充分了解,财务会计必须积极参与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为实现财务管理会计的价值,必须对财务管理理念进行不断更新与拓展,选用递进法进行财务会计管理,达到法治化、科学化地管理财务会计工作。同时严格遵循企业发展优势,对其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并选用新型技术等现代化方式,对传统会计工作流程及运作模式进行改造,并始终坚持以成本、效益为中心,对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完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内部价格结算体系的建立。建筑企业各部门进行产品、财务等提供时,可将市场价格作为成本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降低目标成本管理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为考核成本提供便利。成本核算主要是价值核算,是计量、记录、分析及检查企业经营的一种管理活动,通过成本核算,对企业经济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成本核算是依据企业工作要求各部门建立的核算制度,成本核算是通过成本核算资料,客观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遵循统计原理,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整理,该方式可对企业经济规律性进行充分展示。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筑企业的特点为施工工期长、流动程度大等,这种特点的长期存在极易出现分散资金使用管理的现象,同时,因部分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等,将加大资金协调运转的难度。资金管理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部分,其包含固定资金管理、流动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作为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提升主要措施,加速资金周转可满足建筑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并通过资金管理强化,可对资金运行监控力度进行加大,以此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并对风险抵御能力进行有效增强。通过财务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的推行,必须在施工企业开户银行打入全部收入,随后在其银行账户转入。通过财务部门将管理费、税金及代垫费用扣除后,遵循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应用,通常资金选用分期分批拨付。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达到集中调控资金的作用,还可以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有效提升,是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BOT、BT、PPP等工程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建筑企业的资金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融资能力,为达到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对建筑工程投融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加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管理、集中融资、集中管理及高效融资的新型格局。现阶段建筑工程建设资金渠道多元化已经成为发展方向,在建筑工程资金管理系统内管理会计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为加大建筑资金投融资力度,做好管理会计工作至关重要。
(四)财务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施工企业经营财务制度合理、科学制定后,应重视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确保工作人员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素养,这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贯彻执行财务制度的同时,应向企业领导进行经营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提供。同时,按照企业经济管理具体情况,明确单位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责任的划分。尤其在财务素质提升过程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点:如招聘时,必须确保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新会计准则技能进行充分掌握,具有吃苦耐劳及创新精神;工作时,必须加大会计人员工作培训力度,帮助其对会计政策及工程程序进行及时掌握,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管理考核时,应确保考核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以此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 经济发展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建筑企业正以雨后春笋的蓬勃势头不断的发展壮大。随之也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对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投资决策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突出。管理会计正是在此竞争管理机制中衍生出来的新兴会计模式,它是建筑企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建筑企业的透支、管理提供者有力保障。然后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对管理会计存在很大的认识偏差,无法有效的体现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严重遏制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工作刻不容缓。
1.我国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民营建筑企业发展迅猛数量和规模上都在不断的扩大,给建筑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然而大多数建筑企业仍在管理会计的认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对管理会计的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度。致使管理会计无法实现促进、监督建筑企业经济良好发展的本质,严重遏制了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主要提出几点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 建筑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存在偏差
管理会计作为建筑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延伸出来的新型会计模式,起步较晚,许多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度和新型管理模式的学习。造成许多建筑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往往会按照传统的会计管理的习惯和做法去实行管理会计工作,致使管理会计在基础认识上就存在一定的偏差,更无法在建筑企业工作中发挥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
1.2 缺乏健全的法律保护
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是我国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的基础保障。因为,管理会计作为建筑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应该在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依靠其敏锐的感觉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服务。然而目前我国经济市场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在建筑企业经济活活动中缺乏公平、公正的生存环境。导致许多建筑企业在经济生产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人情、权力大于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营中无法为管理会计的有效施行提供良好的保障平台。因此,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中无法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3 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普遍素质偏低
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着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来看,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普遍素质偏低,无法正确、有效的执行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部分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知识了解,基本上属于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无法承当管理会计执行者得职能。同时,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素质低下造假舞弊的现象屡屡发生,内部控制薄弱都严重的削弱了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
而建筑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了解程度,也是管理会计能否有效运用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管理着不懂管理,更不懂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在建筑企业管理规划上也由于个人素质偏低,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发展。
2.提高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文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为题,以下笔者根据个人多年从事会计工作的时间经验,提出几点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具体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2.1 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战略合作伙伴认识
要想有效的实现我国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认识尤为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管理规范。因此,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管理会计无法良好执行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建筑企业对管理会计战略合作伙伴的正确的认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充分的认识到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将管理会计的目光确定在建筑企业预测、分析、决策、管理上,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上发展管理会计工作。同时,树立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念,并将管理会计的只能放在把握建筑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上,不断保持建筑企业的良好竞争力。
2.2 健全我国法律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健全的法律规章制度,为其提供公平、公正的管理平台。因此,健全我国的法律规章制度,对管理会计的发挥其基本职能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我国政府应该针对目前社会经营风气地下,人情大于法律的主要现状。加大力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利度,加强对市场经济下法律需求的深入研究,填补经济发展中对法律的需求。以此为管理会计努力营销公平、公正的经济竞争模式。同时,建立适应建筑企业发展的建筑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应用提供更好的氛围。
2.3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作为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执行者之一,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职能的有效开展。因此,加强我国建筑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有效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管理中,建筑企业应该针对管理会计这个新兴会计管理模式,对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职能培训,鼓励建筑企业员工利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继续教习,以此完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实际工作驾驭能力。同时,建筑企业经营者应该多关注会计人员和建筑企业管理层的思想和心理情况,多与建筑企业员工进行沟通,解决其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以此同时将建筑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考核作为人事聘用考核的重点,对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员工予以辞退,以此为建筑企业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建筑企业文化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企业的管理经营中管理会计对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建筑企业经济运作的核心,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命脉。因此,加强管理会计在建筑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解决目前建筑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有着及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国文.影响我国管理会计运行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篇6
关键词:扁平化 管理模式 实践 利弊
时下,“扁平化”管理一词频繁出现,成为媒体、建筑施工企业关注的对象。一时间,建筑施工企业要不要“扁平化”成了许多人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建筑施工企业不实行“扁平化”简直就是等死;也有人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扁平化”实现得不好可能会加速死亡。本文结合某建筑施工企业在某项目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对建筑施工企业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
1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现状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根据项目规模大小,主要可分为单级项目部管理、二级项目部管理、三级项目部管理等几种形式。对规模不大、难度不高的项目,一般由单个项目部组织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单独承担项目经营管理责任,对建筑施工企业负责。对于规模较大或施工难度较大的项目,一般由集团公司成立集团级项目部,对业主和建筑施工企业承担项目管理的总责任;各参建子公司组建公司级项目部,就所承担的施工任务对集团项目部和子公司负责;公司级项目部又划分若干个经营管理实体,这样实质上就成了三级管理项目部。二级管理项目部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由于各级项目部管理职能相互重叠,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沉淀和浪费,而且由于各级项目管理团队的定位及利益目标不一致,容易导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执行力。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项目管理“扁平化”的实践正在建筑施工企业中逐步展开。
2 什么是扁平化管理模式
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等级式”管理构架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两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所能够直接领导、指挥和监督的下级人员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管理层次也称管理层级,是指组织的纵向等级结构和层级数目。当建筑施工企业扩大规模时,加强管理的思路应是从增加管理层次转变到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原来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自然就会被“压扁”,从而实现了扁平化,这种管理模式称之为扁平化管理模式。
3 建筑施工企业为何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随着施工标段划分越来越大,项目管理规模逐步扩大,若按照“等级式”管理模式,管理层次较多,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管理不通畅,加大成本支出,不仅无法达到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目标,更对能否安全优质完成工程施工任务构成威胁。因此管理者期望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的模式,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扩大信息沟通的范围,更灵敏地应对多变的施工现场;同时随着管理层级的减少,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建筑施工企业在扩张期的人力资源矛盾。
4 某项目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某项目于2008年10月份开工建设,2010年底主体完工,该标段全长约25km,合同造价约18亿元,主要工程量有钻孔桩8630根、承台墩身772座、预制箱梁750孔、支架现浇简支箱梁5孔、连续梁4联和50m+50m偏态拱桥2联。该段工程穿越9个乡镇、37个自然村,跨越交通繁忙的国道主干线――京港澳高速公路两处收费站、一处服务区,施工战线长,管理跨度大,沿线施工环境复杂。按照“等级式”管理思路,对于类似规模较大的项目一般是进行三级管理,即集团公司设立集团级项目部、参建子公司设立公司级项目部和若干个分项目部。经测算,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投入管理、技术人员500人左右。但某公司在认真分析当前建筑市场形势、公司管理现状和项目的具体情况后,从推动管理创新和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高度出发,组建了“一体一级”的项目部,即集团公司不设立集团级项目部,而由参建子公司设立公司级项目部,同时,亦不再设立具有各类业务管理部门的分项目部,而是根据现场需要设立相应的工区,直接进行所属区段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据统计该项目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投入的管理技术人员数量为:低峰期投入137人,高峰期投入217人,平均投入179人,直接降低了项目管理成本,且现场管理规范,安全、优质、按期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实现了又好又快的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该项目对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对比,扁平化管理模式较“等级式”管理模式有诸多优点,具体如下: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探讨
企业由于对核算下作的模糊认识和重视不够,往往没有很好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建筑企业只有有效的实施项目成本管理,才能在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中谋得一席发展之地。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设想
项目成本控制已不单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要想控制好成本,就要从材料管理、机械管理、劳务管理、分包管理等相关业务入手,并要注重精细,不仅通过财务、材料、机械、劳务、分包等部门了解到工程整体成本状况,更要了解到工程细部成本状况,这样,才能为成本控制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因此,在施工现场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可以通过局域网录入,接收各种数据,通过管理系统进行测算、汇编、计算、分析,得出需要的信息,然后,再通过局域网根据权限进行查询,实现数据的准确无误,分析得及时透彻,最后依据掌握信息进行现场施工管理。这样,不仅使管理更简单有效,也可以提高人员素质,促进经营意识全员化。
2.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目标
目前,施工企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还在沿用过去经验型的管理,企业管理经营方式不规范、不健全,缺乏一个系统的控制,人为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从管理模式还是管理理念,都还停留在一个“项”的概念上,很多细节并没有去量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心中没底,执行人员职责不清,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施工现场可能出现蛮干、经营管理出现漏洞的现象,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通过成本管理系统,对外可以显示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的形象;对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手段,优化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经营成本清晰明朗化,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特点是;一是能够辅助项目管理,使整个现场管理规范化;二是能够信息共享,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三是能够及时、准确、清晰地反映出成本收支状况;四是能够对盈亏情况作出分析,制定下一步管理决策;五是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使施工现场计算机普及化。
3.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系统的实施
3.1 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配置硬件,施工现场建立起局域网。以现场办公自动化为基础,使各组室的信息能够及时汇总、统计、分析,实现内部管理信息网上传输、资源共享;二是配置软件,数据库查询。建立成本管理系统软件的数据库,让各部门都能够及时查询到与自己相关的信息。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三是完备的安全性。网络应用平台应该有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杀毒等安全保障,并且需要系统及时自动备份;四是施工现场管理应该与成本管理系统相匹配,做精做细:五是参与成本管理系统的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简单的网络操作。
3.2 系统主要功能
进度计划: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做出工程量计划,是系统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预算管理:用来将中标合同预算、施工预算、分包预算、变更预算导入系统,为预算统计、预算成本、预算与实际对比等提供原始数据。材料管理:用来记录各种材料的进出场、耗料、结算等情况,与工程部位、施工进度相挂钩,是成本管理系统中实际支出的部分。机械管理:用来记录各种机械的使用、维修、结算等情况,是系统中成本支出的部分。合同管理:对中标承包合同、材料合同、机械合同、分包合同进行汇总管理。分包管理:用来记录分包时发生的零工、扣款以及分包结算。成本会计:提供施工现场随时发生的,各个单位工程的成本盈亏情况,并作出分析。系统报表;提供电子版的各种报表及各种台账。
3.3 具体操作措施
对参与人员进行培训,请软件公司到现场带领实施,并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各种报表及台账必须从软件中自动输出,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设置及职责。经营经理:负责督促项目成本管理软件的有效实施;对各项工作进行审核、排查,通过成本分析。制定经营策略。系统管理员:负责项目部系统软件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负责系统参与人员的增减、岗位定义、权限定义、系统备份等。预算员:负责合同的录入、所有预算(包括洽商预算)的编制和拆分,劳务和专业分包的拆分以及商砼、零工结算,单位字典的维护,并负责日常零工单、扣款单的录入。材料记账员:负责材料账务处理,主要包括根据收料单办理入库单、办理出库单以及进行材料费用摊销、和供应商对账以及每月底向财务报当月材料账、租赁周转材料单据的整理和录入、商砼小票的整理和录入等。周转材料管理员:负责材料的收料、发料、周转材料的进场、退场、盘点,并将单据及时录入。钢筋管理员:负责钢筋计划的录入。机械管理员:负责租赁机械管理、临时机械管理、结算等的录入。财务:负责间接费用录入。工长:负责进度计划的管理、材料计划的编制录入。建筑业正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转型期,要想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只有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管理就是效益,系统成本管理软件也只是在一个阶段内帮助提升管理的一种工具。
4.结束语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现场进行进度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机械管理、分包管理、材料预控、核实成本、盈亏分析等一系列现场施工问题的综合管理方式。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成本盈亏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建筑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企业开始追求能及时了解收支情况,量入而出;及时分析盈亏情况,实施预控成为管理方法。由于多年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和建筑业特定的人员环境,使得目前的大部分企业还处在手工做账,定期兜账的阶段。所以,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收支情况,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施工项目管理作用程序化管理环节
施工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施工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监控、协调等全过程实施的全面管理。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是建筑企业,其管理对象是施工项目。推行项目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深化,是长期以来企业管理工作实行行政建制的层次化管理向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对象化管理的转变。项目管理的实质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微观生产关系和施工生产组织形式的调整,提高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1、项目成本刻画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能力
施工项目作为建筑企业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实体以及企业与业主所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事实上的履约主体,肩负着对完整的建筑产品全面、全过程管理的责任。这种基本模式变革,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将其管理重心向施工项目下沉,以适应建筑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求得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施工项目以崭新的成本中心形象有力地支撑着企业利润中心作用的发挥,而企业作为利润中心又有效地制约、指导着施工项目成本中心作用的发挥。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在实现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项目管理目标是通过对进入工程项目的生产要素实施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实现生产节约能耗、降低成本。项目成本节约是企业利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管理应该置于企业管理的整体系统之中,围绕企业管理的总体目标运行,严格执行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必须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把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放到项目上,企业管理还应当为项目管理创造良好的行为条件,切实落实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应当构建为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
3、项目是企业产品质量的载体和信誉的窗口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必须积极主动地进入市场,占领市场,获取更多的工程项目,为实行项目管理提供足够的任务保证。企业对于市场的占有一靠质量,二靠信誉,三靠价格,而这三个方面都有赖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通过完善和强化项目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优质、高速、低耗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4、项目经理部是“两层分开”的结合点
企业管理层与作业层两层分开有利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优化,逐步形成企业内部劳动力资源有序滚动和重组的新机制。两层分开是手段,两层结合是目的,项目是两层的结合点。只有两层在项目上实现合理的组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企业管理层要通过提高效率,增强决策、监控、指导协调和服务的能力,逐步发展为技术密集和智力密集的企业组织。作业层要通过劳务分包、专业分包和向社会开展经营业务,提高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向专业化、劳务化的企业组织发展。
二、项目管理国际化
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存在着国际性。我国已加入WTO,我国建筑业要走向世界建筑市场,外国的承包商会更容易、更方便地进入我国。为此,要将国外建筑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手段都为我所用。要加强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国际交往和交流。要研究建立现代企业与项目管理的关系,研究如何利用项目管理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下生产方式的变革,研究市场条件下的项目管理,研究技术进步与项目管理,还有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经理职业化、项目管理手段现代化问题。
三、建筑工程的程序化管理
1、程序编制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到委托监理、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的实施阶段,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各项工作可以采用相对固定的模式确定,再按过程细化分解,以过程为基础,把处理问题的知识和途径编制成管理程序,按目标要求,投入相应资源,一步步地完成该管理过程,并为过程的顺利进行实施协调与控制,以获得每个子项目满意的管理绩效。
2、委托设计管理程序实例
(1) 业主项目经理按国家招投标法的要求,在监理协助下,向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提供相关文件,并组织到建设用地踏勘,介绍建设目的、使用功能要求等,规定在时限内,各家提出参加竞赛的设计方案。
(2) 由决策层组织专家评审。过程为:专家咨询统一标准确定权重综合评分得出参赛方案中的最佳方案。
(3) 提练未能入选方案中的精华融入最佳方案,并正式签约,委托设计,设计费一般为工程造价的1。5 %左右。
(4) 方案经城建规划部门批准后,由设计监理联系中标单位进行初步设计。
(5) 由项目经理组织专家审查初步设计,对设计图纸是否反映了业主的要求和意志,是否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材料、工艺是否合理、是否先进等提出书面意见,返回设计院修改,再做正式设计出图。
四、把握住关键的管理环节
1、施工招标管理
业主对招标的管理一是考察施工企业的信用,二是制定合理的标底。信用包括资质、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技术装备状况、管理水平、业绩。特别重要的是需要选择技术业务组织能力强、素质高,有实际经验的施工项目经理。标底在综合评标中占总分60 %~70 %的权重,标底的编制管理极为重要,业主要委托公信度高、经验丰富的社会中介方完成,有条件的尽可能封闭进行。一般讲,按定额编制的预算偏高,由于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不同,使用机械设备不同,对市场原材料等因素的把握能力不同,同一工程成本造价是不同的。而且,实际工期往往比国家定额工期缩短30 %左右。因此,业主组织行业专家修订所编预算,确定标底系数,最后形成业主的招标标底。按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参照国际惯例,业主可以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施工企业依据自身建立的内部定额,用综合单价投标,专家评委选择合理低标中标。
2、工程质量管理
业主项目经理部对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以监督落实质量责任制实现的,协调组织施工企业、监理、质检站的质检工作,监督执行工程质量相关的标准、法规、质量措施、施工工艺操作规范的执行。既不代替监理,也不指挥企业的施工和质检,而是落实各责任主体应承担的质量责任。业主应主动邀请质检站依法对工程质量执行国家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进行监督检查,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是在项目组织系统外的管理。业主的工程质量管理是通过协调与监督来实现的,对各项检查记录、文件是否真实可靠、结果是否准确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共同建立一个职责明确、管理到位的质保体系。
3、工程造价管理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发展战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8-017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8.088
技术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在施工中能否按业主要求完成建设任务,进而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做好技术管理才能保障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现代建筑工程施工需要使用许多现代施工技术和工艺以及各种机械设备和大量材料,这些技术、设备和材料构成了现代建筑施工的主要技术力量,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这些技术、设备和材料。
1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要在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进行,而工作分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三部分。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技术管理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共同为工程顺利进行服务。
提高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经营好坏与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技术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相辅相成
当今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技术管理能力是业主衡量企业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它决定了建筑企业在市场中能占据多少份额,获得多高效益,所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必须要加强管理,采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1.2 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
现代建筑工程种类繁多,规模跨越较大幅度,施工中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施工中涉及多工种、多部门、各种技术和工艺的综合应用。在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技术管理,以确保施工有序、顺畅地进行,在工期内完成建设任务,并保证建筑满足设计的质量
要求。
1.3 建筑项目对技术装备硬件和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随着行业和科技的发展,市面上不断出现新的技术、材料、工艺,建筑项目的设计形式也越来越多,新项目与过去的形式相比结构更复杂、功能更丰富、外形更美观,这些变化都是由生产技术提高带来的。而为了实现这些变化,建筑项目对技术装备硬件和技术管理的要求提高了许多,做好技术管理的意义越发重大。
1.4 技术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企业所具有的对技术资源、技术组织和技术质量的管理能力统称为技术管理能力。一个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强能够较强地将所具备的生产力转化为有效的输出,并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绩效成果。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反映出了企业的资源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而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是由相关要素的能力成熟度状态和要素的配置关系决定的。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成熟度与其技术管理能力成正比,而管理能力越强,对绩效的提升就越能起到正面的效果。构成技术管理能力的资源管理、组织管理和质量管理能力之间联系密切,三种能力互为基础。
2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在各施工阶段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企业进行技术管理,需要从系统论的观念出发,对施工中的各个要素和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手段。在建筑施工中,多工种、多工艺、多装备共同协作,这直接体现了施工中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中各种技术活动必须进行管理,从开始的图纸审核交流、施工组织设计,一直延续到施工中进行的各种洽谈的管理、质量检验,乃至于工程结束后,竣工验收中使用的技术,都需要进行技术管理。
在技术管理的三个时间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要进行的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在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明确技术和质量的管理制度,确定合格标准,并向各级、各岗宣明责任,采用责任制进行人员管理;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安排专业管理人员对项目的原始资料,包括项目所处自然环境与项目的技术和经济条件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进而制定多个施工技术和人力安排方案,制度设备使用,材料调配、工期安排方案,最后选择最优方案,在其基础上编制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准备阶段组织施工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保障图纸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深入学习需要使用的各项技术。从方便施工、加快进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出发点寻找优化方案;安排人员对接企业技术部的技术交底。以上工作是准备阶段需要进行的技术管理工作重点,对接下来的工程都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对施工中的各项信息进行采集,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审核施工技术措施、施工技术方案,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将工程进行分包前,需要对分包的承包商资质进行审查,确定其具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施工任务;动工前做好技术交底。施工中保持对施工情况的动态监控,随时监管各分项、子项的施工过程和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尤其是在施工的关键工序、隐蔽工程以及“四新”计划用品方面,要着重进行质量检验,严厉杜绝不规范操作出现,发现质量问题要立刻进行处理,不能拖延接下来的工序。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成因,并研究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做好事故档案记录,以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在工程中出现必须变更的情况,需要和参与建设的各方面进行协调,编制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文件。需要进行相关的经济技术分析,对施工中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确认材料,编制技术资料台账,项目中使用的检测、计量工作需要进行技术管理。保证工程项目始终满足现行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要求。在这一阶段,动态监控是非常重要的,要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进行持续的监控,确定各部分都满足质量计划的要求。
第三,项目竣工后仍要继续进行技术管理工作。这一阶段,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工程技术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同时,在这一时段内,应该完成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并进行总结和归档。对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管理方法效果、施工中使用的技术效益进行分析,总结其能够发挥的效果、适用条件等,再将档案进行归存。施工中发生的问题要进行总结归类,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再教育。如果在施工中运用了新技术或新材料,还要针对这些技术和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编制标准适用计划,方便下一次使用。这一阶段的总结是整个项目工程能为企业带来的最大核心竞争力,也是在建筑企业中最常被忽略的管理工作。这一阶段的总结工作是之前进行的技术管理工作的总结,在之前管理工作中发现的、有用的经验、技术需要在这一阶段得到汇总和书面确定。这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两个PDCA循环之间的衔接阶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 建立健全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和管理策略
3.1 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3.1.1 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在建设企业中建立健全各级管理部门的制度,重视技术管理体系建设,采用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范围。企业要安排入职员工学习企业管理规范,尤其是参与施工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认真仔细地进行相关规章的学习,确定各施工工序中的技术管理方法和标准,以此为据进行施工管理和验收工作。
3.1.2 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企业通过学习、交流、技术引进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技术管理平均水平,并培养高素质人才,扩展企业的发展前景。提高人员对项目突发事故的应对和处理能力,能够提早发现事故的源头并消除故障,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1.3 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3.2 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建筑工程具有长期性,管理工作也必须持续同样长的时间。技术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建设、加强,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3.2.1 国家和建筑主管部门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更改各项规范、标准和规定,企业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法规,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在施工中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工作,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依据、有法度。
3.2.2 对工程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照制度对施工项目进行管理。需要对施工管理团队效率进行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2.3 注重人才,人是企业的主体,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财富。建筑企业中,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引进相对是比较薄弱的,这导致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较差。企业应该不断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保证自身的人才储备,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正确方法。
4 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和完善
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工作进行规范化整合,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对技术管理进行创新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根据建筑业中的相关指标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建筑施工的主要任务是安全、高效、经济地完成工程建设。为了完成任务目标,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建筑企业所具有的高素质人才储备是企业市场竞争力指标的一部分,企业必须要重视这一项工作。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建筑企业必须要进行长远的规划,根据自身规模和实力做出一份行之有效的人才发展管理计划,以达到合理培养和使用人才、发展自身的目的。
5 结语
现代建筑企业管理中,技术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该受到高度的重视。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施工技术和质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企业管理层不断努力,高层管理结构需要提供支持,不断进行管理优化,最终实现企业高质量施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慕容洋洋,江山,苏宁.加强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推进建筑企业经济发展战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
篇10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把重点放在建筑施工方面,而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树立起较强的内控意识。有些施工企业存在管理误区,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影响员工之间的关系发展,这就使得内部会计控制难以贯彻执行。除此之外,有些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过于单一,通常采用传统的核算体制和管理模式,而管理机制中的项目经理负责制由于权利过于集中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约束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二)建筑施工企业缺少完善的会计制度
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施工企业中的重要岗位和关键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会计内控制度,但是对于制度却没有得到执行,从而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浮于表面、形同虚设。此外,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有些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忽视对事前、事中环节的有效控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事后处理环节中,事后处理是协调事件发生之后的事宜,缺少前期的控制使企业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会计从业人员缺少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任务通常时间周期较长、任务较多、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专业技能,并且能够对财务状况进行详尽的分析。然而,许多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缺少基本技能,综合素养不高,甚至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也混入会计队伍,使整体的知识构成水平下降,综合职业素养不高,这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筑施工存在内部审查不严的现象
建筑施工企业要有严格的内部审查制度,并且能够得到长久的贯彻与执行,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企业会计控制的监督机制主要涉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而内部监督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计内部审计。有些施工企业对内部会计审计不重视,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从而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内审机构,但也没有完善的机制来进行约束,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真正得到执行,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隐患。
二、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措施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完善的地方,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合理的降低工程成本,发挥内控机制的重要作用,以下就提高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进行阐述。
(一)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增加对会计控制的重视力度
构建合理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能够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进行,摆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作为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理顺企业管理层的相互关系,制定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发挥管理层、执行层之间的制衡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端。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要重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工作。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提高会计管理制度的综合效能。
(二)建筑施工企业要构建完善的会计内控体系
能否对企业实施有效的控制取决于会计控制体系制定的完善程度,只有构建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筑施工企业通常会牵扯到大量巨额资金的流动,构建完善的会计内控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实施科学有效的控制机制,严格约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资金的动向和使用状况,使出纳、会计、审计的职能分离开来,实现权责明确的责任机制,确保施工企业的财务安全。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会计控制体系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三)建筑企业要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措施,完善审计职能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能够推进内部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审查及时发现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在处理内部控制组织关系时应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开展。采取有效的会计监督措施,明确企业各个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之间的职权,构设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只有不断的进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才能提高内部会计的工作效率。
(四)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方向
- 下一篇:基层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