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计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建设计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团队建设计划方案

篇1

关键词:电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29-02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

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我校教学改革的自身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更新高等教育理念,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才氛围,为其成功奠定基础,满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为平台,搭建教学团队的框架结构

1.实施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电气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的门数超过25门,目前急切需要构建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要对原有课程知识体系进行重组。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应满足关联性、整体性和独立性原则。在电气专业众多主干课程中,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之间承启关系清晰,内在联系紧密,同时又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比较适宜作为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确定电气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及课程名称之后,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挑选具有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且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同时,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建设,提高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本教学团队的成员承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均须建设网上教学平台,丰富核心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优质的网上试题库和教研成果共享资料库,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学生答疑困难,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但每周进行定时定点答疑,均会使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平台答疑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的构架。建设好专业核心课程,关键在于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而优秀的教学团队又必须具备稳定的构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构架是“所在二级学院主管、团队负责人总管、团队责任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

二级学院负责从体制与机制上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保障,是教学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而不是发号令者。

教学团队负责人统管团队的各项事务,在教学模式改革、团队工作计划制订、团队成员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在团队领导上,选择合适的团队负责人对建设好团队十分重要。团队负责人应善于开拓创新,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便在沟通、协调与尊重的基础上为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与服务。

根据电气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教学团队对各门核心课程均应设置一个责任教师岗位,下设2~3个中青年主讲教师岗位,责任教师和主讲教师可兼任。教学团队的建设应形成以研究生(硕士、博士)学历为主力、中青年教师为重心、中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的团队结构。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引进电气类企业有知名度的高级工程师加入到团队中来,作为团队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为践行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理念夯实基础;成立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和项目课程,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引入到培养方案中。

(二)以实行教学实施大纲为契机,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

以前实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教学内容指导性文件,被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文件。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无法看到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不能充分理解所学课程的概貌,不能充分了解教师讲课的重点和进度,这导致教学大纲与教师教学脱节、与学生学习脱节。

而课程实施大纲详细地描述相关课程的目的、任务、要求、进度安排、评分标准等。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要求团队教师必须撰写所上课程的教学实施大纲,在撰写过程中对课程整体进行一次再把握,对整个教学流程做到心中有数,对相关重难点能思虑透彻。为了学生在选课时可以用作参考和做上课准备,教师需要将电子课程实施大纲,上传到教学资料共享平台,与学生共享。在教学中严格按照课程实施大纲组织教学,每一轮授课结束以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修订更新,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团队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善于综合,正确思辨,勤于实践。

(三)大力培养青年教师

在教学方面,团队应大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定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实行一对一的指导,指导青年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着力夯实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团队把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纳入团队工作的议事日程,围绕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培养措施。让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协助指导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工作,要求青年教师与学生一样完成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全部实践内容,增加实践指导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要求青年教师听老教师全程授课,在经过集体备课、逐章试讲、严格评议后才能独立授课。对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定期旁听和评议,了解他们的课堂授课情况,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途径,提出建议和意见。

在科研方面,教学团队要努力为青年教师创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在申报、争取各类科研课题时及时提供信息,并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组织有丰富科研经历的教授、副教授从各方面,如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和论文指导等,负责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

(四)坚持“工学一体化”,为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做贡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强弱电相结合、电工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系统工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应遵循专业特点,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高级人才的需求,坚持工程应用与理论教学一体化的理念,培养复合型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与生产实践一线的结合,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此,在学校多项措施与政策的帮助下,教学团队教师应积极展开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应用相结合,积极联系企业共建校内实践基地。团队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根据企业生产的最新需求,设计和引进包括供电、测量、微机保护屏、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等一系列实验装置,建设和完善校内电工实习和专业综合实验基地。学生可在这个实验平台上充分动手实践,模拟工业现场运行,选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这种模式可以做到教学实验与工业现场的高度逼真,弥补生产现场不能进行运行操作和安装接线的缺陷,使学生达到解决教学实验问题如同处理工程问题一样的效果。

(五)加强教学团队科研和教改能力,促进教改和科研项目与教学的结合

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依托硕士点、省重点实验室,积极申报教学、科研课题,撰写教学、科研论文,以科研促教学。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内容开展相关教学项目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通过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等,积极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以申报国家级、省级、院级教改项目为契机,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大纲撰写及课改热点、难点问题,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和承担各级教改科研课题、质量工程等科研项目,让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以科研形式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建立团队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制订教师培养计划。根据教学和课程建设需要,为各位教师量体裁衣,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同时,将教师培养计划和激励措施联系起来,积极努力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有机会获得去国内外培训的学习机会,在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将获得团队经费奖励等,有效调动团队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积极性。

2.建立团队定期教学活动制度。为了加强团队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活动制度定期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要求团队教师积极参加。

3.建立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两位以上教师教授同一课程要求必须进行集体备课,由各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的形式多样,每门课程都应有集体备课教案,各授课教师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成个人备课教案。

4.完善兼职教师管理规定,制度上确保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提高电气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团队建设要依据电气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从团队的框架结构、教育理念、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大纲撰写与执行以及运作管理模式等方面对电气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出构想和建议。

篇2

关键词:商科院校;翻译方向科研团队构建;知识管理;制约因素

一、前言

目前有关团队建设的研究主要基于三个层面。(1)有关翻译实践团队的研究,贾秀玲从实际翻译项目出发,论述了翻译团队中协作的重要性。郭琳琳在研究翻译团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翻译团队有效性模式。这些研究都开创性的从团队层面出发,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都是基于从翻译实践出发,讨论的焦点多是翻译实践项目完成中所触及的问题,并没有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2)从分类研究出发,熊玲莹针对医药类高职高专,对如何打造一个稳定团结高水平的外事翻译团队做了一些思考。这类研究具有针对性,促进了翻译团队的建设研究,但目前此类研究不多,还有待进一步发展。(3)从团队管理层面出发,刘培莉在对大连理工大学14个科研团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科研团队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李艳红对国内外知识管理和科研团队的发展现状以及有关理论研究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出了科研团队知识管理的体系框架。这些研究从管理层面到科研团队的建设进行讨论,具有相当的宏观指导意义,对具体的学科的科研团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学科层面出发,结合笔者所在商科院校的实际,对外语学科翻译方向团队建设的问题进行研究。

二、翻译方向团队构建

(一)团队建设目标

在外语学科谱系中,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前景光明,必将在外语学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所在学校从完善外语学院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体系出发,构建翻译方向科研团队。经过对目前翻译学科的实际情况调研,依据商科院校外语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翻译方向科研团队的目标。将其设定为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开发人才建设。

(二)团队人员构成

根据乔恩・卡曾巴赫的团队理论,团队就是由有互补技能的少数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并能够相互承担责任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包括六个基本要素,即人数不多、技能知识互补、具有有意义的目的、有具体的目标、明确的工作方法和相互负责的意识。因此,基于乔恩・卡曾巴赫的团队理论,翻译方向团队成员构成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合作意识等方面考虑,由8人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所有成员都具有相关的研究基础。

(三)团队知识管理及创新

能否有效完成团队的目标和任务,是团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其中充分的组织和调动团队内部的知识资源来取得更高的成绩,也就是是否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是关键因素。知识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通过知识共享和运用集体的智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随着科研团队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科研团队建设中,并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团队在对知识管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任务型的知识管理的途径来完成团队目标。团队以目标为任务,通过团队内成员知识协作,和任务激励的方法来完成知识管理和创新活动。团队首先对成员个体的知识资源以及团队核心知识资源的状况进行调查,明确团队知识资源差异和分布。在此基础上,划分团队管理任务和科研任务。团队负责人从宏观上把握研究的先进性并承担更多的管理任务,如项目总策划及方案设计,组织方案按计划实施,负责组织实施翻译学学科及项目进程等。其他成员承担更多科研创新等任务,提升科研能力,完善人才建设等。翻译方向团队既有传统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又有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研究。依托于外语学院具有商务英语专业等商科特色,将团队的学术方向和领域以任务的形式确定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中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化翻译与传播。团队成员通过知识共享和写作,完成相关方面的研究任务。为帮助成员最大化地实现知识资源共享和创新,团队建立定期学术活动制度,邀请专家做学术讲座,并设立专项经费,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以及进一步完善翻译方向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与此同时,建立有效的约束制度来激励成员进行科研创新。团队制定科研与教学指标量化考核制度和制定科研与教学指标的奖惩制度以促进目标任务的完成。任务的约束和良好学术环境的激励使翻译方向团队既能具有传统理论研究的积淀,又能对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模式进行把握,充满了学术潜力与研究活力。

三、翻译方向团队建设制约因素

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外语学科翻译方向团队的建设中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第一,团队协作的制约因素。 以知识共享为例,知识共享是科研创新的保障,翻译团队成员的知识资源具有差异性,科研制度保证了成员间显性知识的交流,但隐性知识的交流还不很流畅。因此团队文化建设还应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团队的协作程度。第二,团队环境建设。作为从学科建设层面出发的翻译团队,成员访学等学术交流对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资金、教学安排等条件影响,学术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四、结语

翻译将在外语学科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翻译团队建设是促进翻译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所在院校的实际,详尽论述了依托于商科的翻译方向团队建设情况,希望能够对有关翻译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秀玲.专业翻译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2]郭琳琳.团队翻译有效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

篇3

摘要:通过分析创新型项目对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要求,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应用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建设“双一流”普通高校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因龄施教对应用型教学F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项目;“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应用型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35-02

一、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全面吹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自然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锋队。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开展各级创新型项目,引导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摆在大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中提出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和一流学科的工作重心。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要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就成了首要任务。

因此,如何通过开展创新项目,促进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而建设成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关创新型项目的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是当今高等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将大大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民竞争力。这说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中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也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对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出以下要求:(1)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服务区域,制订强调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2)具备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教师不但要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还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工厂”。(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任何一个创新项目并非一人就能申报完成,有时也需要多位指导教师进行联合指导。因此,指导教师首先要具有团队指导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形成团队创新意识。

三、“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西安理工大学教师史向军和张琼在文献[2]中,详细地阐述了“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1)坚持主流价值体系,但政治信念存在一些迷茫性与模糊性;(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但功利化、现实化倾向明显;(3)强调自我价值,但集体主义价值观有待加强;(4)富有创新意识,但动手能力不足;(5)自信张扬,但抗挫折能力差;(6)眼界开阔,但自身辨别能力弱。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万美容等在文献[3]中详细分析了“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成因:(1)市场经济时代塑造了“90后”大学生;(2)家庭环境与教育方式决定了“90后”大学生;(3)学校教育方式造就了“90后”大学生;(4)网络生活改变了“90后”大学生。

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一些实践类项目,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兴趣;持续进行鼓励,使学生在挫折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四、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思路

1.明确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教学团队的组建,要求团队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地方的产业结构、政府的支持方向、学校的政策引导、团队成员的能力结构等必要因素。应用型教学团队是一个新概念,其建设工作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育和建设,才能初显成效。它的建设目标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显性的教学建设目标设计,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通过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来实现;二是团队的组织文化建设目标设计,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教研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形成。在应用型教学团队中,教师既要具有企业技术人员的工程经验,又要具备高校教师的职称要求,原则上要求是“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要在优秀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一方面要借助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和开发、课题研究、学生实践活动组织等;另一方面要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带领团队与企业、行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分析企业需求,引入行业标准,制订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4]。

2.构建合理的团队人员结构。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基础相对薄弱,师资队伍在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上不合理,以及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能力明显不足,要想组成一支合格的应用型教学团队,显得格外困难。因此,应用型教学团队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结构,通过“内培外引”的形式优化团队人员结构。一方面,通过派遣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积累实践经验,指导教师申报企业的各项横向项目提升工程能力,组织教师参加行业特许的资格培训,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和技能竞赛;另一方面,注重对具备工程技术和行业实践背景人才的引进或全职聘用,有机组合,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与交流,从而实现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力[5]。

3.建立健全应用型教学团队评价机制。应用型教学团队的评价体系与传统的教师个人考核评价不同,是应用型教学团队良性运转的体制保障,应兼顾团队成员个人业绩与团队长期价值的绩效评价。团队评价应高于个人评价,具体体现在由强调团队成员个人业绩转变为和团队绩效并重,由侧重个体导向转变为侧重团体导向,从而引导团队成员追求团队效能的最大化[6]。对于团队绩效评价,主要看团队总体建设目标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情况的评价,把提高团队协作指导能力作为建设重点,逐步完善基于团队导向的绩效评价和奖励方式,实行团队激励;对于成员个体业绩评价,要改变单一的学术型评价标准,强调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所发挥的优势和特长。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要突出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评价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注重考核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度和个人在团队中的可持续发展潜力,由此结合团队岗位职责分工给予有效的业绩评价,最终在教师职务聘任中给予体现[5]。

4.树立创新是应用型教学团队灵魂的意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教学团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方面,通过各级创新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形势下,创新是社会的主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紧密结合学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特点,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因此,牢固树立创新是应用型教学团队灵魂的意识,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不与时代脱节。

五、结束语

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一个热门问题。本文把创新型项目的实施和应用型教学团队的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实施创新项目主体特点的分析,说明开展创新型项目对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石婷静,刘志芳,罗诏,刘洁翔,等.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谈创新人才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6,(5).

[2]史向军,张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

[3]万美容,夏博艺,曾兰,等.“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4]何红.地方高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6,(2).

[5]卢虹.高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浙江万里学院,2014,(5).

[6]黄莉.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3,(1).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高司函[2015]41号);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5〕84号);湖南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湖工教〔2015〕28号);湖南工学院教研教改项目(湖工教〔2015〕14号);湖南工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湖工教〔2016〕8号)

篇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的指出,文化馆是政府办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公益性的给社会提供无偿艺术服务的单位。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抓好新时期业余团队建设是事业发展十分关键的一环,是一项软件建设中的基础性的工程,文化馆的业余团队,是推动群众性文艺创作的园地,是继承、发掘民俗民间文艺资源的基地,是活跃、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自我教育的阵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新时期业余团队建设机制,确立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动作方式势在必行。首先,文化馆业余团队建设在观念上要有新的转换,要确立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致性,同时还要确立群众文化艺术生产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规律的协调性,所以在新时期文化馆业余团队建设必须把握好四个特性:业余团队建设的科学性体现在,从总体上看业余团队建设是文化馆面向社会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活动,它有着自身的规律,遵循其规律就是遵循科学,反之就是反科学的,它必须遵循整个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同时,它又是群众性的活动,具有公益性的特征,它必须遵循艺术生产发展的规律,因而业余团队建设必须通过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从中找出规律,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建设方针和训练方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业余团队建设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在辅导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各种创造手段,根据被辅导者不同的年龄、层次、性格差别、能力等多种因素,进行辅导,把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情感和体验变成众多人心寻找到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表现方式来体现。无论是戏曲、音乐、舞蹈作品的创作、排练进行辅导,还是对整台群众文艺节目的演出,辅导工作者从帮助业余演员排练修改作品,包括舞美化妆等等,都在辅导者的具体指导下进行,渗透着辅导工作者对生活的思想情感。业余团队建设的业余性与计划经济时代所讲的业余性在内涵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我们文化馆对业余团队建设必须坚持业余,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像过去那样,通过以工养文等方式去养一批文艺骨干,它必须走社会化发展的道,由于科技时展,人们审美要求不断深化提高,可以把社会上的各类艺术资源,打破地域,打破群专界限,通过活动来进行配置,进行优化,来去自由,点面线结合,没有包袱,服务面扩大,业余团队永葆青春。

业余团队建设坚持参与性,这与计划经济时它所讲的参与性在内涵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商业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全面发展,各个单位与部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热点,也涌现了一批爱好文化艺术的领导和个人,作为文化馆,就必须抓住这些热点和个人,针对他们的喜爱,建设好相关业余团队,就有良好的双向效应,这些业余团队就有了强大生命力。新时期文化馆业余团队建设,通过观念转换,还必须要探索、培育新的机制,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业余团队纵向辅导与网络建设的关系。文化馆团队建设必须走社会化和网络化之路,否则就很难发展、稳定和提高,其理由有二条:一是队员分布来自各单位、各部门,这就决定着团队的业余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与队员所在单位和部门协调好关系,并结成网络,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关心;二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的欣赏水平,对文化馆团队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处理好团队精神培育与培养文化艺术名人的关系。纵观中、外团队发展,不难看出,一个名牌团队,一个成功的团队,离不开一种强烈的富有个性化的支柱,那就是团队精神,因此,文化馆业余团队建设中也不可忽视团队精神的培养,要根据业余团队的自身的特点,设计好内在和外观的业余团队精神和业余团队形象,在群体推出的同时,每一个业余团队都必须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这样,业余团队活动的质量也有了一定保证。

处理好自立机制建设与基地建设社会支持的关系。文化馆业余团队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保障,因此,必须依靠社会,同时也要有产业化的意识,寻找自己的依托,建好基地。除了业余团队基地建设之外,还应对业余团队的机制进行探索,一是激励机制,如为队员提供培训、深造、外出学习、观摩等机会,帮助队员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增强队员的凝聚力;二是分配机制,对非公共产品生产的活动,对业余队员也要实行按能分配的活动补贴,效益奖励,主演津贴等办法;三是人才机制,业余团队队员的选择要按思想素质、文化艺术素质为重要依据,择优录用,并做好新陈代谢工作,不断吸收新队员,永葆业余团队的生机与活力。文化馆的业余团队建设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常抓常新。

篇5

论文关键词:高职;专业;内涵建设

近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高职教育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与此同时,高职教育的内部环境的优化也日趋重要,其中,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专业内涵建设就是要提升专业建设总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的优化升级。

几年来,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实践,纵观兄弟院校专业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联系我校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本人认为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建设特色和品牌专业是我校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源大战、应对激烈的校际竞争、提高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的不二选择。

一、加强市场调研,科学进行市场细分与定位,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

职业教育的突出属性就是职业性,人才培养紧密贴合经济产业发展。目前,产业转型、升级换代速度日益加快。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切实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学生可能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了解人才需求的具体规格、知识技能要求。其次,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科学细分。如物流可以大致分为仓储与配送方向、运输管理方向、国际物流方向、企业物流方向、快递方向等。面对细分后的人才需求的子市场,每一个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自身和市场需求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合理的选择要首先考虑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发展趋势;然后,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条件,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或几个子市场作为自己办学的目标市场;最后,面对既定的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明确自身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即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彰显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专业的竞争优势。

二、制定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的核心文件,它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安排、教学进程的设计、实践教学、顶岗实习、实训室的配置与要求、师资的要求等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规范的程序,避免随意性和人为性,要遵循严格的论证、审批、滚动修改的程序。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方案不具备高职的特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就难以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滚动修订必须建立在深入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要吸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要发挥来自企业、行业、高校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作用,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进行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据此确定所需开设的课程和课程内容。

三、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教学团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也是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的实践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团队成员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更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团队的队长是整个团队的核心,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师担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团队。首先,学校应该着眼于长远发展,本着客观公正的精神,制定和出台有关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使其团队建设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为教学团队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保障。其次,要结合教学团队的工作特点,形成教学团队的核心价值理念,强化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打造一个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教学团队。再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为教学团队成员创造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的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约束力,促进教学团队的发展。

四、实施课程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在教学与课程改革中,采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精品课程的开发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专业建设成果的主要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解决好课程内容建设问题。同时,由于一个专业的课程很多,每门课程都开发成精品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讲,核心课程首先开发、技术类课程重点开发,各门精品课程都要结合学习和行业一起开发,真正把精品课程和精品专业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转贴于  1.精品课程要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以职业标准和岗位需要为依据,应基于企业工作流程来进行系统化设计,应该从原有的以理论为主变为以工作任务为重心,并结合相应的知识、技能来实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

2.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是系列化的优秀教材。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可以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要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5.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生职业拓展能力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适应了未来岗位多变的需要。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工作岗位不断产生,人才的培养必须考虑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培养,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养成,注重了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

五、凝炼专业特色、强化品牌意识

专业特色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灵魂,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专业建设的个性化目标。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结合行业和地方实际,发挥各自特长,特色化地进行专业内涵建设。目前,高职学校的专业建设盲目跟风很严重,各校专业趋同化严重,往往是出现一个新专业,大家纷纷蜂拥而上。对依靠学生人数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高职学校来说,生存危机将进一步加深。在此竞争环境下,专业特色的凝炼就凸显其重要性,明确地告诉家长和孩子,我校的这个专业和别的学校相比,有何不同?优势在哪里?让人家知道,为何要选择你们学校?就像蒙牛在香港牛奶市场竞争时,定位为“来自大草原”,让消费者联想到天然、环保,因为香港没有大草原,这就是蒙牛牛奶和本土牛奶的不同和特色,从而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六、接轨地方产业,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篇6

(东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当前,我国外语院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为进一步促进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深入开展,笔者在调查国内外此类课题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和师资建设的具体情况,深入剖析和研究了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 :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师资建设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0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03—02

基金项目:此论文获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研究》资助(课题批准号:WY2014086-C),此文为该课题研究论文。

收稿日期:2014—11—18

作者简介:金国臣(1965— ),男,辽宁铁岭人。东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言文学。

张雷(1987— ),女,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日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张鸿超(1985— ),女,黑龙江大庆人。东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外语教学,石油科技英语翻译。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科技进步与经济持续繁荣的保障,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经济进步、国防安全与文化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科研创新程度。因此,创新型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在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外语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为主题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有待今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与探索。

二、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本课题研究如何有效地组建以现有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使团队成员在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有效地进行科研攻关,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科研骨干,而且锻炼了科研队伍,使团队成员紧密围绕现有的研究基础富有创新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科研团队为成员之间搭建了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和分享科研成果的平台,不同学科知识的互相碰撞、交叉有利于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培育。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拟达到的目标。目前,科学研究日益呈现出由高度分化向交叉综合发展的趋势,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科学研究所需的知识日益膨胀,并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以前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攻关已无法适应目前的情况,因此,十分有必要采用科研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的攻关形式来实现优势互补,力争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

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科研团队的成功经验,努力探索高校外语院系科研创新型团队建设的理论、方法与策略,并提出团队建设的可行性方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外语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全面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

(二)具体研究内容或对象。首先,要明确“创新型科研团队”、“创新型外语院系科研团队”的概念。通过具体团队实例深入浅出地阐释“团队精神”、“科研与创新”以及“创新能力”的内涵,全面掌握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塑造的路径思考与创新理论的辩证关系。其次,深入分析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弄清当前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发展的制约因素、发展路径与策略。最后,本研究力图以创新文化、创新能力、运行机制和科研考评体制等几个问题为切入点,为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建设的构建提出富有特色的建议。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性与研究方法。国内关于高校科研团队问题的研究一般主要从管理学、统计学等方面展开,本课题以“目前我国高校科研团队运行的一般情况”为切入点,从哲学、管理创新学与创新理论层面来研究和探索科研团队建设与构建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跨学科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实施计划。项目负责人在第一阶段组织各项目成员先对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周密的论证,在调查和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创新理论进行研讨,以理论为依据,以科研实践为基础,为第二阶段的项目推进和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继续对“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进行探索和总结,大胆创新高等教育科研改革方法与途径,努力完善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撰写和发表4~6篇与项目内容相关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争取将研究成果尽早应用于实践中。在第三阶段,组织全体项目组成员对项目逐项进行自我评价、汇总和总结,补充完善项目各项资料,同时做好项目结题准备,力争使项目顺利得到验收。

(五)课题研究的基础环境和保障条件。

1.课题研究的基础环境。目前,国内外对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多,有关这方面的权威论述和著作更是很少。鉴于此,我们查询相关材料,做好项目研究的准备工作,对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工作已经开展起来,并做到逐一解决和落实。截止到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五个省级和七个校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省级项目《大学英语课程设计与英语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黑龙江省高教学会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专著《现代大学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策略》获得黑龙江省高教学会著作类一等奖。

2.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我们申报的课题研究项目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有关教学改革研究的要求,项目负责人亲自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并力争做好项目的运行和监督,项目成员也能做到严格要求、互相支持和配合。同时,学院也给予了项目组极大的支持,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如必要的经费、参考书、期刊杂志和办公场所等。为了推动项目的顺利开展,学院还积极推荐我们到其他外语院校参观,以便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相关课题的开展情况。

四、创新型外语院系科研团队建设方略

(一)素质能力与团队数量分布目标。根据我院科研团队目前的状况,积极倡导团队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集体观念和顽强拼搏的团队意识,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根据我院科研团队的状况,计划在五年内分层次、分批建设七个科研团队。第一批(2014~2015年):建设大学英语一部科研团队、大学英语二部科研团队;第二批(2015~2017年):建设专业英语科研团队、日俄科研团队;第三批(2017~2019年):建设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第二外语教学团队、研究生部科研团队。

(二)科研团队组建条件。为加速推进我校外语科研团队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制定科研团队组建条件时,将重点支持以省级、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的科研创新团队。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由具有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良好的学术素养的人担任,团队负责人应具有很高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凝聚力和协调能力。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要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步调一致,互相促进。团队带头人一般应由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成员担任,团队中青年研究骨干应占整个团队成员的50%。

(三)创设有利于环境与创新的激励机制。根据团队成员业务素质状况,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此,要经常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做报告,为团队成员介绍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科研成果;定期选派青年骨干成员外出进修学习,不断培养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营造和谐的科研氛围,想方设法为一线的团队成员排忧解难。实施奖惩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鼓励团队成员努力探索,多出、快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宁.高校科研机构的建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6).

[2]王永军,毛志泉,蓝孝新,宋晓艳.高校组建跨院跨年跨学科研究机构的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1).

[3]杨宁,曹春迎.高校科研机构设置的历史演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篇7

【关键词】路桥;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Abstract: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safety of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In view of the bridge and road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briefly explored for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rom quality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safety management and team building four aspects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越来越意识到路桥交通的重要性,我国已经加大投入资金,大力建设符合国家甚至国际水准的公路与桥梁等基础性设施,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路桥施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路桥施工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对路桥施工项目的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路桥施工项目的完工质量存在较多问题。

近些年路桥施工事故频频发生,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设计的质量不能达到要求。国外路桥建设项目有着较为明确的产业政策以及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国外的路桥施工项目在设计程序以及评估等方面,有着较为先进的经验,其勘测和设计的质量比较高,相比较而言,我国的路桥事业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项目库,同时由于专业人才的紧缺、设计任务的频繁而导致路桥施工的项目可选择范围十分狭小,而且在设计和评估方面缺乏经验,导致路桥施工中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其次,项目采购管理落后。项目采购管理是路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项目建设全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当前,路桥施工项目的采购管理普遍落后,加之在采购中受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导致采购的原材料质劣价高的现象频发――这也是一些“豆腐渣工程”产生的直接原因。

二、我国路桥施工项目成本较高。

施工流程是指施工的各个过程,即多组连续活动。在施工的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为企业以及个人创造价值。根据价值流的定义,价值流是指企业运转从开始到结束的多组连续活动,这些活动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可能是外部的顾客,也可能是价值流内部的最终使用者。如果流程中的某个活动没有为外部或内部顾客创造价值,则被视为浪费。另外,路桥施工项目中执行率不高;其次,采购管理理念落后,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了承包企业的效益。采购管理涉及的物资品种极多、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同时对其质量、价格和进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采购管理不当不仅会制约项目利润的提高,甚至会导致施工企业的亏损。

三、我国路桥施工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究其原因,首先是施工企业员工素质较低,安全意识不高,在路桥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技术和设备的违规操作问题;其次,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目前,国内很多路桥施工现场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施工现场设备、机械、材料、钢材不按规定停放,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再次,施工企业对于安全施工的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

四、我国路桥施工企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团队建设方法。

首先,路桥施工企业员工队伍流动频繁,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也使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付出较大的成本,同时会导致团队协作意识低,施工人员与施工单位不能进行有效的互相协作,影响了工程进度;其次,路桥施工企业是野外施工为主,远离城市,生活工作条件艰苦,项目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使得项目员工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再者,路桥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效率不高,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和员工职业化管理、员工岗位测评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

针对上述四大问题,路桥施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确保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在施工流程中做到:确保路桥施工项目的质量、树立成本管理观念,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的责任制度以及建设稳定、高效的路桥施工团队。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路桥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1. 在路桥施工项目的设计方面,首先,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在技术上以及经费预算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结构是否可靠安全,是否对施工单位有适当的技术要求等等。然后,根据合理的设计方案,结合业主给定的现场条件的要求及设计人员对设计理念在宏观以及微观上的意见建议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布置施工现场。

2. 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环境的客观实际和施工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路桥工程施工技术部门,制定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流程,包括建立完善的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制度、施工日记和施工记录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材料验收制度、工程验收制度等技术管理制度,为保证路桥工程的施工和验收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同时建立一套自上而下实行技术业务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的完整系统,并建立工程各级责任制,及时验证技术的落实情况,保证权责明确。

3. 加强项目施工质量监督。在路桥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桥梁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工作是在施工项目监理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由现场监理工程师或质量控制工程师来具体执行的。监理工程师首先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审查,督促施工单位将与质量管理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落实到位;然后,针对工程的特点和合同中签订的质量等级,建设方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情况,制定监理监控目标和标准,确保监控的内容和各自的职责、权利,制定出监控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做到施工质量监理工作正规化;最后,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杜绝质量事故隐患。

二、全方位进行路桥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

面对路桥施工现状,要想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管理,包括施工成本预测、施工成本计划、施工成本控制、施工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施工成本核算五个方面。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施工组织设计考虑,选用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支出;其次,从技术的角度来控制,每个施工方案都进行经济性论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而降低成本;第三,通过管理创新进行控制,项目部开展目标成本管理,项目一开始就制定了目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计划分解为单元工程成本,从而把成本责任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中;第四,从系统角度来控制,根据项目建设的时间及人数编制工程项目预算,施工阶段加强管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验收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竣工阶段及时办理工程结算。

三、高度重视项目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积极消除安全隐患。

施工安全的中心问题是保护施工过程中人的安全与健康,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在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工程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的关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四全”动态管理,具体的安全管理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机械设备的正确选用与保养。随着施工任务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时就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同时,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做到提前、及时掌握各个施工项目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提高安全意识,端正安全观念。路桥施工企业要认识到安全第一的重要性,只有高度重视员工的安全才是一个值得信赖, 有责任的企业。同时,企业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制定有效防范措施。首先,应该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有效地把安全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其次,对于一些以往施工工程中的多发性事故,要有预见性地进行专项治理。

四、建立劳动力合理配置的、高效的施工团队。

建立高效的团队工作机制,建立项目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渠道,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可以提高项目施工的工作效率,团队建设得好,可以形成整体力量的汇聚和放大效应。因此,团队建设要注意将个人目标同组织目标同个人目标统一起来,实现组织最大限度的协同。

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首先,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企业要将相关责任和权力下放到施工队伍和监理单位中,使双方原本的行政管理转变为合作互利的经济关系;再者,每个施工队伍将责任目标分别分配给单位和个人,让工程项目管理不再是一个施工检查的管理,而要变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管理的综合管理模式。

2. 施工中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重视,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组织他们进行技术攻关,实现生产技术的飞跃。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对于那些对解决难题做出贡献的技术人员,应做出合理的奖励,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跟踪考核,优化员工提升和奖励标准,由此,可在技术人员中形成良好的开拓进取、务实求是的风气。

参考文献

[1] 黄贵卿. 路桥施工企业员工团队建设问题探讨[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 (8).

[2] 杨宏志. 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5).

篇8

关键词:闽北职院;制造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18-02

一、专业设置与师资队伍现状

1.专业设置情况。闽北职业学院是南平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创办于2004年,是闽北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截至2015年,学院制造类专业共开设有四个类型七个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三个(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类专业二个(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类专业一个(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汽车类专业一个(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随着高考招生计划数的扩大与高考生源数的减少,各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竞争日加激烈,地处山区的地方高职院校招生工作变为更加的困难。自2011年开始,工作环境相对困难的制造类专业所受的影响更为明显,所招学生数逐年减少,有的专业招生数少于20人,无法形成一个正常的教学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1年招生数达42人,2013年招生数则只有14人,2014年无生源报读该专业而不得不暂停招生。

2.师资队伍现状。制造类专业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基础,在办学经费相对困难的情况下优先支持制造类专业的投入,在院内建立了校内实训中心,购买了大量的实训教学设备以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动手操作的需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我院是以原建阳师范学校为基础改建而成的职业院校,学院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秀专业人才引进相对困难。同时,由于我院制造类专业建设历史不长,整个制造类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入校工作时间不长,82.4%教师为2007年后招聘录用的,专职教师年纪较轻,职称偏低,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5.9%,中级职称教师占比23.5%,初级职称教师占比47.1%,技师或高级技师教师占比23.5%。因此,整个制造类专业专职教师队伍的整体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继续培训培养。

根据高考生源对山区学校的报读情况和我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克服山区校地理区位劣势,加快对本院制造类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积极培育一支有地方特色与竞争力的专业教学团队迫在眉睫。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1.优化团队结构。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发展状况,通过人才培养实践优化团队结构,根据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形成机械、数控、模具、机电等五个教学模块。设置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2人,其中1人分管实践教学,并设立各教学模块负责人,逐步形成成员相对稳定、建设目标明确、合作氛围浓厚、队伍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2.加强团队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专业团队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是“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骨干和核心。教学团队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必须要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持教学一线,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企业技术服务或技术研发成果;必须凝聚力强,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注重提升团队教学科研整体实力。所以,充分发挥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要从制度上规范团队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履行专业建设领导职责。其次,通过在企业顶岗锻炼、兼职、送国内知名高校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学习培训等途径,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同时从行业企业聘请1~2名知名专家,组成校企结合的专业带头人队伍。最后,还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尽可能保证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担当指导青年教师的重任,以此带动专业群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3.加强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师资培养的“内培外引”原则,积极实施“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工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技术水平;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一批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同时,通过“派、培、赛、研、带”等方式,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4.加强“双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依据学院“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工程和教师下企业锻炼工程,结合专业群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建设需要,制定详细的教师队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或企业培训等各类进修培训、企业挂职、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岗位轮转等途径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教学水平,建立一支以团队负责人与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结构优化、技术精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首先,加强师德与职业道德教育。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与职业道德建设,积极认真履行《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义务与责任,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其次,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既要能动口,还必须能动手。不仅要能熟练掌握所授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所授专业课程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即“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是高职教师必备的技能素质,关系到能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稳定的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基地。在安排教学任务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工作内容,抽调相关专业任课教师到校内外培训基地进行挂职培训锻炼,参加全过程(或部分)生产实践,熟悉生产一线新的实用技术,并形成周期性循环培训锻炼与考核评价机制。(2)建立“师徒”式的以老带新培养机制。对于参加教学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教师,安排实践教学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师傅,在校内实习车间和实验室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与指导,使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够正确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本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内容。(3)建立奖惩等激励机制。鼓励和要求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及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行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和技能大赛,锻炼师资队伍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指导水平。

再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主动对接企业,面向生产一线,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产品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实现职业教育为地方与企业经济建设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5.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是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聘用兼职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承担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内培外引”的建设思想,开展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依托地方合作企业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担任教研室副主任,聘请企业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运行机制和相关保障政策。为加强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改革学校原有专职师资和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兼职师资数据库,制定兼职教师建设规划和制度,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定兼职教师“岗前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兼职教师的师德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兼职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和育人能力,提升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总体水平。

其次,突破传统课程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教学安排上要突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观念,根据兼职教师的工作岗位特点和实际需求,实施灵活的授课时间制度,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方便兼职教师到校工作,为落实“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条件。

再次,定期组织企业兼职教师到学院交流学习。通过定期交流学习,企业的师傅、能工巧匠亲身体验学校教学经历和学生经历。教学岗位与企业的生产岗位对接,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之间实现双向的岗位互换与互补。学生在课堂上既接受具有理论经验兼有生产实践技能的教师授课,又接受具有丰富生产实践技能兼有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师傅授课。通过换位思考,换岗工作,学校企业双方融合融通,发挥各自特长,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任务,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效率。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探索,持之以恒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继续深化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依托地方合作企业,将生产项目引入校内生产实训性教学,全面推进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实践动手操作与教学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企业员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工作,全面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为闽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做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秋高.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团队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2]赵鹏.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5).

[3]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篇9

【关键词】 高中;团队;建设;班级;教师

1绪论

团队这个词语并不是一个新潮的概念。孟子早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就概括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后汉书》也有云:“关舆共弛,同舟共济,舆顷舟覆,患实公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Carl G. Jung , 1875-1961)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公式:I + We=Full(我+我们=完整的我)来表达相似的观点,即需要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些观点在实质上是贯通一致的,以中国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一句俗语――人心齐泰山移,就可概括出它们的真谛,也就是我们今天各行各业所关注的团队管理的实质,即强调将独立的个体融入集体之中,形成团队的合力,以实现团队目标,同时也最大程度地现实个人价值。

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空间概念,是莘莘学子的聚集地,更是知识的源泉。校园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场所,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校长是学校管理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综理全校的校务,全面规划,统一安排学校各部门工作,确定学校奋斗目标。普通高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高中生多处于15――19岁的年龄段,心智多从懵懂、叛逆走向成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普通高中的校园管理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开展团队建设工作,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对其人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而学生团队建设只是校园团队建设的一个方面,校长在行政管理中也应关注到整个校园的团队建设,以及校园中其他各个群体如教师群体、管理群体、后勤群体等的团队建设,已形成学校发展的整体合力。

2校园团队建设概述

2.1团队及团队建设的含义

团队就是由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愿意相互做出承诺并承担责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实现技能互补,最终实现共同目标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因而,团队具有七个主要特征:第一,明确的团队目标;第二,团队成员间的资源共享;第三,团队成员之间具有个体的差异性;第四,团队内部良好的人员关系;第五,团队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第六,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归属感;第七,有效的授权,即团队内部规则的科学、合理性及实施的统一性。一般而言,一个高效的团队通常要由能够扮演八种角色的成员构成,包括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和完美者。这八种角色因个人的特质不同而承担的职责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各角色之间是优势互补、弥合缺陷的关系,从而实现整个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建设就是在群体或组织中有意识地培养、开发团队的过程。在普通高中校园环境中,校长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导者,担任着学校团队建设的总工程师的职责,应首先树立起团队的意识与精神,以大局的眼光,划分、重组校园群体,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开发高效的校园团队,最终形成一股积极向上、高效、团结的校园合力。

2.2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2.3校园团队建设的原则

一名普通高中的校长在进行校园团队建设时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原则,即数量合理原则,能力互补原则,责任明确原则,目标清晰原则,淡化领导原则和相互信任原则。

2.3.1数量合理原则

许多管理者在团队建设初期都尝试把众多成员塑造成为一个团队,拿校园团队建设来说,就是有的校长尝试将整个校园一次性打造成一个团队,但是这种尝试无疑都会以失败告终。基于校园的现实条件,不可能一次性建立一个拥有众多成员的高效团队。因而应该先以项目或者阶段任务来构建各种校园小团队,再将各个小团队加以整合是最有效的方法。

2.3.2能力互补原则

在一个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是紧密合作的关系。与传统组织相比,不但强调信息共享,也强调集体的绩效,因而成员之间的技能应该是互补的。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校长应关注团队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年龄和经验互补,甚至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互补。

2.3.3责任明确原则

与传统组织不同,团队不仅强调个人责任,更强调集体责任。团队有总的责任,也有明确的分工。每个团队成员并非简单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需要担当对团队内其他成员和团队集体的责任。如果团队目标没有达到,每个团队成员所承担的责任基本上应是相等的。

2.3.4目标清晰原则

校长在组建团队时,应明确团队的清晰、具体的目标,该目标将作为团队存在的理由。每个团队成员都应对这一目标做出承诺。这一目标应是具体的任务,包括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甚至应该深入到团队成员的日常生活之中。

2.3.5淡化领导原则

校长在构建团队时要追求建立和谐的成员关系,领导在团队中应是指导而非领导。在团队中,不宜设置注入行政类的管理机构,而应让最有能力的人担当管理的角色。该管理者应建立自我指挥的工作团队、保持团队对外目标的忠诚、对团队技术保持警觉、善于沟通外部关系。

2.3.6相互信任原则

校长在组建团队时应关注团队成员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帮助团队消除猜忌与疑虑。信任是团队协作的基础,也是团队实现1+1大于2效果的必要条件。

3普通高中校园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

校园是校长开展团队建设的主要场所,但是学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作为校务工作的总的领导者,校长当然可以将学校整体作为一个团队来打造,但是根据团队建设的一般原则和学校的现实条件,我们认为,一次性地组建一个校级的团队是不大可能的,即便可以在形式上形成一个团队,那么在效率上,也是一个低效率的团队。我们的主张是由于群体与团队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差别,校长可以根据学校中现有的自然群体,在学校的大系统中划分出若干子系统,再根据各个子系统的职能、特点、成员特殊性等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区别地使群体向团队过渡,建设多个团队,再将各个成熟的团队整合成为学校团队,形成综合力量,实现校级目标。根据这一总体规划,我们按照学校中存在的不同自然群体,主要计划打造四个不同的团队:学生团队,教师团队,管理团队和后勤团队。

3.1学生团队建设

3.1.1班级团队建设

高中生是高中校园的主体,他们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在学校中,高中生以班级的形式自然地聚集为学生群体,利用班级的自然群体性打造学生团队一方面可以利用业已存在的班级凝聚力,在此基础上设立班级目标,确立班级管理方式,开展班级协作都更为自然和便利;另一方面,普通高中学校中的班级按照学生的年龄和成绩编排,各个年级中班级的安排都需要以教学活动的正常、合理地开展为基本标准,因而对全体学生进行团队建设,不适合对全体学生进行重新编制。所以,普通高中的学生团队建设以班级为依托是在团队形式上的最好的选择。

3.1.1.1班级目标管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而将班级作为一个团队来建设,加强班级的团队精神培养,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无论是在优化班级整体环境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班级目标管理是规范班级管理,推进班级团队建设的前提。确立班级团队的目标,首先应由全班同学一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思想状态,另一方面在班主任老师的帮助下明确班级团队可以达到的理想状态,并制定计划与实施步骤。例如,某校在本学期开学之初,为了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班级团队建设中来,并使班级目标更加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班委会在全班范围内征集班级团队目标,最终确定“努力每一刻,收获每一天”为班级团队目标,并制作成横幅高挂在教室墙上。再由班内各个小组研讨实施计划与步骤,进行班内宣讲,最后对各组计划进行对照总结,由全班共同讨论、归纳出最终决议。通过这些班级团队目标确立的程序,班级目标的意识也逐渐深入到学生心中,成为班级日后开展团队工作的基础。

3.1.1.2成员协作管理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在班级目标确立以后,就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意识、合作意识,进而在班级团队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使团队协作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

3.1.1.3班务领导管理

在班级中开展团队建设还应抛弃传统的设立班委会的做法。团队建设的原则说明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这就要求在团队成熟以后,尽量做到班级全体成员共享决策权,因此在班务的领导中,应坚持民主集中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时刻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团队的一员,更是班级团队的负责人。

3.1.2学生社团建设

除了以自然形式存在的班级为依托建设班级团队以外,学校还应结合自身条件,开展学生社团建设。由于与以教学为主要目标的班级团队相比,学生社团的目标更具灵活性和社会现实性。学生社团的组建应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社团的成员,确立社团的目标,决断社团事务。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团队管理知识,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社团比班级社团更适合对学生开展团队建设。

3.2教师团队建设

一个学校的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建设教师团队有助于加快提升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促进教育创新工作的开展,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师队伍。普通高中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由学校设立“优秀教师团队”建设项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对“优秀教师团队”的设置、团队运作机制、团队总体负责人的遴选等工作做好整体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教师团队建设项目指南。再由全校教师自愿申报,提交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最后结果提交校长办公室研究审定。审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学校正式公布“优秀教师团队”名单。对被选中的团队成员,学校需开展团队建设培训,在后来的团队自主管理中,学校应定期进行审核和监督。

3.3管理团队建设

实践证明,一个学校的面貌如何,与学校的中层干部的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联系。中层干部是广大教师的带头人,他们对教师发挥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中层干部也是校长开展学校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因而,只有科学培养和建设学校中层管理团队,建设一支稳定而强干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才能够发挥他们在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先锋与桥梁作用。

在学校管理团队的建设中,必须坚持以学校的整体利益为总目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不应以部门职能的差异割裂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始终明确自己是一名学校的服务人员,同时也是学校事务的管理者和责任者。在以往的学校管理层中,领导者对各成员的特点、优势、缺陷把握不足,未重视学校管理工作中人员的优势互补与缺陷弥合,这一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尤为重要的。另外,管理团队尤其要加强团队建设理论的学习,确保干部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方法创新;强化合作意识,科室内部,部门之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论是学校还是科室所做出的规定、决策,相关部门要做到竭力配合执行。

3.4后勤团队建设

后勤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物质保障,即从物质条件上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后勤团队建设,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是做好学校后勤工作的支撑点。基于学校后勤工作的特点,我们认为加强后勤团队建设有三个要素:一、学校领导重视后勤工作,是加强后勤团队建设的前提;二、做好后勤职工思想工作,是加强后勤团队建设的基础;三、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后勤团队建设的关键。另外,建设学校后勤团队还需要做创新后勤人才引进机制,改善后勤用人环境,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后勤内部管理,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后勤人才队伍的管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4结语

一所高中学校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作为一名校长,在进行学校行政管理时,必须要具有团队的眼光,将团队建设的先进理念引入到学校管理之中,为学校行政管理开拓新的思路,打开新的视角。团队建设的概念并不新潮,但在学校管理领域的实践应用并不多见,这与学校的特殊环境不无关系。然而我们认为这一理念在校园范围内的运用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当然,具体的实施与操作还需要更多的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黄学超.初探构建学校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实践的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04) .

[2]赵刚.学校团队学习的要素分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

[3]赫广田.新形势下学校团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2,(04) .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教学资源 开发团队建设

[作者简介]朴成植(1974- ),男,吉林蛟河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戚(1967- ),男,吉林大安人,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教课程。(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075-02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2012年教育部高教司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提出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对拓展资源内容要求如下: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文件的出台不仅指出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和方向。

一、高职院校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的必要性

1.课程教学资源综合化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形式多样化,更加人性化。多样化方面:除了传统的文字资料型、课堂演讲型和多媒体型外,在部分高职实训类教学环节中,引入了全程模拟操作型课件,为了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人性化方面:除了传统的以文字、图片、配音和动画模拟方式讲授系统或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操作过程外,还充分应用图案、动画设计及音视频合成技术,把操作动画演示与实际模拟操作相结合,达到较强的感官刺激效果,提供人机交互功能。专业教师若想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需要与相关课程资源开发人员紧密合作才能实现目标。

2.促进系部之间优势互补的需要。随着高职院校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扩大,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师生比例、教师课时量、课程建设等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切要求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繁重的教学工作。受高职院校扩招等因素影响,各系部专业教师数量不够,教学任务繁重,多数教师疲于上课,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二是教学内容综合化和学生需求多元化。现阶段,在高职教师中存在只关心自己所负责课程的教学,不重视课程体系中前后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不深入研究高职教学规律的现象,特别是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方面缺乏研究思考,导致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处在被动的位置。随着科学知识综合化的发展,教师通过个人的努力即使精通专业知识,也很难保证教学过程中能面面俱到,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需要各种知识性、技能互补性的教师整合,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长,形成团队合力,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三是系部之间缺乏合作精神。由于一些负责人存在狭隘的思想,对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很少涉及与相关系部之间的具体合作内容和形式。就高职院校普遍认可的项目化教学来说,有些教师为课程引入项目而苦恼,其实在校内相关部门之间就有很多项目可以互换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开发团队来合作开发。四是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层面出台的管理制度仅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的相关原则提出要求,但对开发团队的建设和完善、运作办法及教学资源最终效果的考核方法等没有具体长远的方案,导致组织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在人际关系上投入很多精力。综合以上因素,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系部之间合作组建相对稳定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既有助于减轻专业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有助于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3.推进课程建设的需要。第一,课程理论教学改革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以“够用”和“实用”为标准,突出知识和技能的使用价值。目前不少高职学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缺点:对知识的掌握缺乏自信心和自觉性;知识的准备相对不足,学习缺乏持久性;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方法单一。这使理论教学尤为困难,因此要实现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就要加快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建设丰富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资源,使学习者能有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手段来掌握理论知识。第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教学合一、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加强岗位技能训练,需要深化实践教学,但一些院校由于资金缺乏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够完善等原因,学生不能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机械类、矿山和冶金类专业,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严重影响了实训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践教学方面,除学校投入资金加快建设实训基地外,还应尽快组建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开发仿真实训系统解决学生实训困难的问题,使学生对技能有感性认识,到了真正岗位能较快适应。

二、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的建设内容

1.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的目标定位。第一,确定团队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构建一个团队的基础,是团队存在的理由和团队运作的核心动力。其确立关系到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具体利益,能鼓舞团队成员的斗志,协调大家在任务中的行动。在确定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目标时,应该注重三方面问题:一是目标制定过程中领导者和团队的核心成员必须参加,而且目标应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励团队成员奋发向上的远景。二是目标应具有严格的运作方案。三是处理好个体成就感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团队中的成员在团队的行动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能力,得到大家认同和肯定,与团队成员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以团队配合的方式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第二,开发团队的主要任务。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对象,必须创新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主要归纳为两个任务:一是通过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推进学院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以课程或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教学方案创新,有计划地建设学院各系部、各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资源。二是通过组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提升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2.建设开发团队内部结构。第一,团队开发人员基本结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由策划、教学设计、结构设计、软件开发、素材加工人员构成。策划人员是项目的组织者,负责课程教学资源的选题、定位、总体创意和成品的质量。教学设计人员是课程专业教师,负责撰写教学课件内容、提供课件开发所必要的素材或信息,把握内容的准确性。结构设计人员是有经验的开发人员,负责教学课件的总体结构设计,确保课件的可表现性。软件开发由熟悉开发平台的软件开发人员组成,负责课件模块和内容的链接,解决课件开发中的各种技术问题,保证课件的可使用性。素材加工由熟悉美术设计、音响设计、动画创作、视频录制、视频编辑、图像加工、声音加工的开发人员组成,负责课件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此外,为团队长远发展,要考虑团队人员年龄结构的合理性。第二,团队中学术带头人的定位。一是关注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动态,能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从理论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研究型”教师。二是熟悉目前在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成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三是能够有效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教育技术人员。四是具有对团队发展所需资源配置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向,选择迫切需要开发的专业课程,带领开发团队不断创新和实践,加快专业课程建设,获得学校更多政策支持和经费的保障。

3.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辅助环境的建设。辅助环境建设有两方面:硬环境的建设,即资源开发设施的建设;软环境的建设,即规范开发团队的管理制度和团队文化内涵建设。第一,资源开发设施的建设。为了更大程度上调动整个团队的活力和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畅通,投入一定经费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所需的硬件设施是必要的。相关系部领导要将硬件设施的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保证团队带头人拥有一定的经费支配权,这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开发顺利进行。合理整合学校现有硬件资源也是非常必要的。第二,开发团队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度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中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建设良好的制度具有以下三方面价值:一是规范功能。从学校层面上要建立优良的制度来确定开发团队在整个学校中的权利和义务。如可以把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纳入相对独立的管理部门中,保证其在学校整体教学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要确保开发团队中的骨干成员在学校学术委员会和课程教学资源评审中的重要性。二是凝聚功能。通过制度来确立团队的奋斗目标和意义,有助于强化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认同感,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三是激励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既可以调动教师组建团队的积极性,又可以确保团队内部持续发展的活力,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觉自愿地投入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在构建激励体制的过程中,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为团队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第三,开发团队的文化内涵建设。团队负责人应在团队内部营造有利于团队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首先团队负责人要善于挖掘和引导每一位成员的特长,尊重不同意见,与内部成员和相关系部领导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鼓励大家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精益求精、勤奋创新。其次要在团队内部大力提倡团结合作、做事严谨的工作作风。最后要提升整个团队的内聚力,巩固开发团队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建设一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可以以团队的力量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并通过系统开发相关理论和实训环节的课程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积累和完善,有效地促进整个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捷娜,吴秋明.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6).

[2]罗小秋.优化兼职教师队伍管理与服务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