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肩周炎的治疗方法

篇1

关键词:肩周炎;中医康复疗法;电脑中频疗法;生活质量

从临床实践来看,肩周炎是比较常见的病症,患者多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关节部位疼痛和活动不便[1];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肩周炎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关于该疾病有效治疗方法的研究临床上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常规治疗方法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整体效果依旧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平均年龄(56.4±4.4)岁,平均病程(3.2±1.1)个月;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60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经过一般资料整理统计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比、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对比分组研究的基本要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电脑中频疗法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选取K8832-T型电脑多功能电疗仪,然后选取两片电极并将其置于患者的肩关节位置,将中频频率控制在1~10kHz,电流的强度则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调整,1次/d,20min/次,以10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中医康复疗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心理康复治疗,肩周炎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就应该将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具体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消除其由心理恐惧,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由于以中老年人居多,要注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免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1.2.2中医手法康复治疗,将患者置于常规坐位,两臂自然下垂,待到患者全身肌肉放松后,选取其手三里、曲池、肩颞、肩贞、肩井等穴位进行按压,按压力度由轻到重,循序渐进[2];其次,在患者的肩关节周围进行常规揉法,在痛点部位侧重施以点、按、揉等手法,力度同样循序渐进,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

1.2.3肩关节松动治疗,将患者置于常规仰卧位,使其肩关节周围肌肉完全放松后,对其盂肱关节采取分离牵引、前后滑动、后前向滑动、长轴牵引等手法行肩关节附属运动,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患者在进行该环节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疼痛反应,则应在肩关节活动起始端小范围的松动[3],时间尽可能控制在30min/次左右,1次/d,以10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能力评分;研究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级别:①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各症状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出现加重的迹象;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控制,肩关节前举外展提高10°~15°,基本活动有一定的限制;③治愈,治疗后各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肩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患病前水平;采用生活评估量表(ADL)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量16分则提示生活能力有一定的影响,最高64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对比 经随访资料显示,观察组(n=30)治疗后ADL评分为(17.4±1.2)分,对照组(n=30)治疗后ADL评分为(24.9±2.0)分,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7.6126,P=0.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在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上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临床实践来看,肩周炎主要是以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具有相对的高发性,患者以50岁上下的中老年人居多[4],患者发病后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疗,肩关节的活动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生活质量直线下降,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治疗的核心是止痛和功能锻炼为主,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为基本原则。本研究结果提示,中医康复疗法的临床价值;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康复治疗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保证各项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关节松动治疗则是通过松动关节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比较符合肩关节的生理解剖特点[5];手法治疗通过对局部穴位的点按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6],进而提高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应用电脑中频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入中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过试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文正.辨证取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12(11):134-135.

[2]陈泉彰.传承堂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9(11):144-145.

[3]王姿菁.肩痛穴平衡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12(11):98-100.

[4]陈勤仁.肩三针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8(10):45-46.

篇2

[关键词] 肩周炎;针灸;康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08(c)-0178-03

Clinical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JIN Xiang-yu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Bone and Joint,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4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73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2―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0) and control group (n=3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echnique,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We compare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VAS pain scor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0%(39/4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ontrol group was 78.79% (26/3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2.56±0.13)、(4.30±0.28)score,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8.01±1.87)、(7.99±1.89)scor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56±0.13)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4.30±0.28)score,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riarthritis;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肩周炎又称肩凝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有关统计资料[1]显示,肩周炎的患病率约为2%,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稍高。肩周炎患者多伴有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且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肩关节粘连、三角肌萎缩等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关研究[2]指出,中医治疗肩周炎效果良好。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73例肩周炎患者,观察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3];病程在1~6个月之间;自愿加入该研究。②排除标准:颈椎病患者;肩关节结核肿瘤患者;急性肩关节损伤患者;伴有血液病、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的患者;治疗中断者。

1.2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7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3)。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40~63岁,平均(51.60±2.39)岁;对照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41~63岁,平均(51.86±2.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①针灸:取患者坐位,选取肩贞、肩前、秉风、天宗、曲池、外关、俞等穴位,常规消毒针灸处皮肤。沿健侧条口穴刺向承山穴位方向,完成进针后,指导患者作轻缓的外展、上举、前屈、内收等动作,并捻转毫针,6 min左右后将毫针拔出。以同样的方法对其他穴位进行针灸,30 min/次,1次/d,同时对上述穴位进行点按,每个穴位约点按2 min,可辅以滚法、揉法按摩10 min左右。②康复技术:嘱咐患者坐于治疗凳上,使肩部处于放松状态,采用轻拿的方法改善肩部局部肌肉的弹性,并使用一只手轻按患者的肩胛,保证其不会大幅移动,使用另一只手托起患者的肘关节,嘱咐患者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作肩关节旋转运动,可由较小幅度开始,并逐渐递增旋转幅度。再抓紧患者肘部,采用前抬上举和上举法搬法做肩关节外展活动,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若患者感觉明显疼痛,可暂停10 s,再开始活动,并缓慢增加外展度数。康复治疗过程中,若患者肩部出现灼烧感或发出撕裂松解声音,可用冰袋对肩部进行冷敷,避免发生肿胀现象,在治疗结束后,可嘱咐患者进行爬肩梯等运动。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4 疗效评定

以总有效率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肩部疼痛感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为治愈;肩部伴有轻微疼痛感,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肩部疼痛感和肩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为尚可;不满足以上标准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尚可)/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9%(26/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肌肉劳损、肩部经络不通、素体虚弱、风寒侵袭等因素有关[4]。同时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理疗、针灸、推拿、关节松动、运动疗法、手术治疗等,临床效果各有千秋,因此在治疗时如何快速有效的解除患者肩周肌肉痉挛和粘连,并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且最大程度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成为医学界相关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5]。

该研究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9%(26/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松.推拿配合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194-195.

[2] 郑丽君.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10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100.

[3] 乔梅.推拿与电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21):120,122.

[4] 凌建伟.推拿手法配合针灸治疗老年肩周炎80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307-308.

[5] 李冬岩,毛银芳.超短波加推拿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周炎156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4):32-33.

[6] 周兵.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5):74-75.

[7] 刘正仲,刘政作,施德国.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6):67.

篇3

主题词肩周炎推拿治疗运动针刺法疗效观察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临床主要特点为患肢肩部疼痛,夜间尤甚,活动受限[1]。本病大抵属于祖国医学的“肩背痛”、“肩痛”等范畴,俗称“漏肩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故又有“五十肩”之称。该病早期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疼痛,但随着疼痛的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也逐渐受到限制,最后发展成“冻结状态”,故也称之为“冻结肩”。我们自1994年7月至1999年10月,采用推拿结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8例,并用推拿结合常规针刺法治疗39例作为对照组。经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满意。现将两组的有关诊疗情况整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共收治87例,均为门诊病人,采用单盲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推拿结合运动针刺法作为治疗组,计有48例;另一组采用推拿结合常规针刺法作为对照组,计有39例。两组在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和病程分布上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其它情况见

1.2诊断要点:①肩部疼痛―疼痛的程度差异较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钝痛,并随着患肩运动而加重。②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三角肌下滑囊、冈上肌、冈下肌附着点、三角肌后缘等部位。③活动障碍―病程愈长,活动障碍愈明显;日久,肩部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但疼痛则明显减轻。④肌肉萎缩―初期在形态上无任何变化;病程较长者,出现肩部肌肉广泛性萎缩,尤以三角肌明显,肩峰突出。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①推拿治疗。具体操作是:患者取坐位,术者立其患侧,用右手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弹拨手法5~6次,再弹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等处各5~6次。力量均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接着在肩前、肩后及肩外侧作、按、揉、点等手法各10~20次;然后,术者左手扶住患者肩部,右手握病人的患手,帮助其作牵引前屈、高举过头、外展外旋、内收摸肩、后伸内旋等活动5~6次。最后,医者双手握住患手作牵引抖动10余次,并用搓法由肩至前臂反复搓动5~6次。推拿治疗至此结束。②针刺治疗。取穴,阳陵泉阴陵泉、条口承山。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穴位消毒,选择28号3寸不锈钢毫针2根,采用挟持垂直快速进针法,经提插捻转寻得针感后,两针同时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每穴行针1分钟。施术完毕,缓慢出针,并用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在留针期间,尤其是在行针时,嘱患者作患肩关节的各种功能活动3~5次。2.2对照组:①推拿治疗。与治疗组相同。②针刺治疗。取穴:肩三针、曲池、外关、中渚。均取患侧。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常规穴位消毒,选择28号3寸不锈钢毫针3~6根,针对不同穴位采用相应的进针法,经提插捻转寻得针感后,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每穴行针1分钟,术毕,缓慢出针,用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孔。术后,亦嘱患者作肩关节的各方位功能活动3~5次。

两组的治疗,均先推拿,作息1分钟后,再进行针刺治疗。隔日1次,1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和比较。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采用《疼痛的评定》[2]中的6级法。0―无痛;1―轻痛,仅注意时出现;2―疼痛,在不注意时不觉疼痛;3―疼痛,但正常活动不受限;4―强痛,仅能做简单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5―极痛,不能做任何事情。痊愈为0级;显效为1~3级;无效为4~5级。

3.2治疗结果:两组治疗结果见表2。

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的临床治愈率比较结果为:X2=4.79,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这说明推拿结合运动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优于推拿结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92%和92.31%,说明两者对肩周炎的治疗都是很有效的。

4典型病例

陈某某,女,46岁,教师,1998年10月28日就诊。自述1月前无明显外伤等诱因渐感左肩部酸痛不适,尤以阴雨天和受凉后为甚。曾经某院推拿理疗治疗,效果不显。近日来,疼痛加剧,穿衣、洗脸等均感困难,食眠欠佳,二便尚可,舌淡苔白腻,脉沉缓。诊为左侧肩周炎。此乃风寒湿邪入络,痹阻不通所致。治拟疏风、散寒、除湿、通络,采用推拿结合运动针刺法。经治2次,肩痛有所缓解,穿衣、洗脸能勉强进行;7次后,穿衣、洗脸已能进行,但肩部仍有微痛;12次后,患者诸症消除;再经3次单纯推拿治疗,病者高兴而归。

5讨论

5.1肩周炎的发病机理,肩关节是人体活动程度最大的一个关节,最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肌腱的撕裂和慢性无菌性炎症的发生[3]。人至中年,素体已虚,各种组织器官相继发生退行性改变,代谢产物排泄缓慢。若再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则经络往往受阻,不通则痛。痛而不动,极易引起组织粘连,终致功能受限。

5.2治疗原理初探:肩周炎的主要病理病机是“不通”和“不通则痛”,故治疗的关键就在于“通”,通则不痛。用、揉、弹拨等手法在患肩部进行推拿治疗,可以加强该处的血液循环,缓解相关肌肉的紧张痉挛,帮助炎性产物和水肿的吸收,有助于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解除疼痛,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常规针刺法对于患肩局部,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运行气血等作用,有利于疼痛的缓解,但不能有效地松解肩周粘连组织[4]。阳陵泉乃筋之会穴,阴陵泉为除湿要穴,条口透承山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经验穴。针刺以上诸穴,同样可以有效地缓解肩部疼痛。若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患肩作各项功能活动,其活动范围将比治疗前有所增大,有利于粘连组织的松解。由此可知,推拿与运动针刺法结合应用,可起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临床疗效。

5.3关于功能锻炼问题:功能锻炼在肩关节的治疗上有重要作用。原则上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锻炼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方法。①弯腰晃肩法: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至快。②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③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数次。④外旋锻炼: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两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数次。⑤双手在颈后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次。⑥甩手锻炼:患者站立位,作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外展活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次。

参考文献

[1]孙申田,等.一针灵.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0

[2]顾新,等.疼痛的评定.现代康复,2000;(4):86~87

篇4

解决上述问题,应尽可能切断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医院)业务活动收入与个人收入的联系,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但它的前提是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其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这样,才能使医疗机构将精力集中于医疗卫生服务而非追求经济目标。

(作者系省人大代表、辽源市中医院副院长)

尽快将针灸、推拿恢复为基本医疗项目

姜瑞芝

2006年1月底,长春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诊疗目录的通知》。通知中根据《吉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意见》的有关规定,对预防保健和辅治疗项目进行清理,由原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项目调整为丙类项目。这样就将针灸、推拿等祖国医学治疗项目从基本医疗项目中划出,列为辅助医疗项目。本人认为此项规定欠妥,因为:

1.针灸、推拿属于祖国医学中的传统项目,属于纯中医特色,是治疗痛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面神经麻痹、神经性疼痛、失眠等。

2.推拿是治疗脊柱疾病、软伤科疾病的一种最简捷、最有效、价格最低的治疗手段,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软组织损伤等。

3.针灸、推拿现已列为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诊疗研究项目,目的是为挖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现已将这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列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攻关课题进行研究、开发、应用。

4.针灸、推拿现已列为祖国医学保护项目。

5.针灸、推拿在国外已列为基本医疗项目。

如果将针灸、推拿从基本医疗保险项目中取消,这是对祖国医学的一种背叛,与卫生部“弘扬祖国医学宝库,挖掘祖国医学遗产,促进祖国医学发展”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篇5

【关键词】 针刀;闭合性松解术;环枕挛缩型颈椎病;头痛

环枕筋膜挛缩引起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相似,且临床上属常见病。其治疗方法是以药物为主,但疗效不确切,也不巩固。近年来用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相应传统手法治疗本病共200余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按如下诊断标准选择:头痛或偏头痛(或后脑勺部疼痛)占病例的75%以上,并伴发眩晕、有时恶心、呕吐、耳鸣、视力模糊、一般无猝倒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现象;X线拍片:颈椎正位片无改变,在侧位片上可见环枕关节前缘稍宽或环枕关节后缘距离不变,有的病例在环枕关节处可见钙化影。本病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头痛。如:结核、肿瘤和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其他内科疾病所致头痛。

1.2 针刀疗法 选用朱汉章教授创新的“小针刀”,粗1 cm,前端带0.8 mm扁刃,按常规无菌针刺技术进针。具体施术方法与现代医学关于小脑延髓穿刺术相仿,只是进针角度与枕骨平面呈垂直方向。

1.3 具体操作 患者一般取坐位,先头后仰,在枢椎棘突与后脑勺接触的地方正中线做进针点,然后使头前屈,前额压在软骨上。使头固定,严格按照进针点的正中线进针,刀口线与颈椎棘突顶线平等。进皮后,刀口线和颈椎棘突顶线垂直刺入。当针尖触及枕骨时,将针尾少下压,针体稍拔出几毫米,再向枕骨大孔后缘稍上方缓慢进针,接触到骨面后,再横向切割3~5刀(针尖一定要触及骨面)。此时可听到环枕后膜被切开的“咔嚓”声,然后出刀,压迫针孔片刻,局部贴“创可贴”,进针层次为:皮肤、浅筋膜、项韧带、环枕后膜。成人皮肤距离环枕后膜一般为3~4 cm左右(注意:进针时必须遵守“严格地按中线”这一原则,否则可有损伤深层静脉丛的可能。再者,针尖不要下滑,以免刺入环枕关节腔,伤及延髓)。

1.4 术后手法治疗 让患者俯卧床上,令其下颌和床头边缘齐平,助手双前臂压住患者背部,医生将床头边缘垫上薄枕,并使患者稍抬头,下颌部勾住床边缘的薄枕处,医生左手托住患者下颌,右手固定患者后脑勺,并向患者头顶偏下方下压后脑勺,使之与助手形成对颈部对抗牵引,医生牢牢抓住下颌,不使下移,医生下压牵引达1~2 min后,右手突然加大用力,弹压后脑勺1~2次。然后用自制硬质颈领固定患者颈部,并嘱其不得随意转动头部,15 d后解除固定,头部可自行活动。

2 结果

大部分病例经过1次治疗,症状立即改善,疼痛缓解,有的需要2~3次治疗,所有症状体征消失,拍颈椎X-光片见环枕关节后距离增宽,大部分病例观察5年末见复发。

3 讨论

3.1 治疗原理 小针刀的主要功用是:剥离粘连、疏通阻滞、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镇痉止痛。它除了对慢性软组织粘连进行闭合性手术外,还可在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方面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也可以有针灸产生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软组织粘连,关节韧带损伤后遗症。如:颈椎病、腰椎病、四肢关节外伤性强直、强直性脊柱炎驼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肩周炎、网球肘等。

3.2 关于环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

3.2.1 慢性损伤 长期伏案工作或睡觉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斜枕于床头看书或斜卧于沙发上看电视,久之,使环枕关节平衡失调,颈部软组织包括环枕后膜产生慢累积性损伤,最终导致结巴。粘连、挛缩、使斜穿于其间的椎动脉受压,血循环受限。

篇6

关键词:颈痛贴;神经根型颈椎病;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中医称之为项痹病,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变、突出、骨质增生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压迫或刺激其相应水平的脊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人电脑的普及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导致发病率逐步增多,且发患者群渐年轻化,本病症状复杂,严重时甚至可致残,对人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几年来,我院采用颈痛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其实验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30例,年龄34~67,平均年龄为(48.14±6.12)岁;病程为3个月~7年,对照组组男患者31例,女患者28例,年龄35~68,平均年龄为(49.28±4.94)岁;病程为3个月~8年,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结果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作为依据。症状体征的临床表现为:①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型症状(如麻木、疼痛),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域一致,具有颈丛、臂丛神经根、椎动脉、脊前动脉、颈脊髓、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压迫的临床表现;②中医诊断标准:气滞血瘀、脉络痹阻、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或涩。

1.3排除标准 应排除非颈椎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病患,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1.4方法

1.4.1实验组 颈痛贴为自主研制多年验方,其主要成分有三七、黄芪、当归、羊藿、独活、龙血竭、红花、乳香、冰片、白芥子等。将颈痛贴贴在颈部大椎穴,1贴/d;另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方法辅助治疗,1次/d,30min/次。2w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

1.4.2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颈痛舒宁贴。1贴/d;另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方法辅助治疗,1次/d,30min/次。2w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效果。

2 结果

2.1疗效标准 颈推病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1年编制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1]中关于中医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推病)诊疗方案。临床疾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颈推活动正常,显效:治持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推活动基本正常,活动或工作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2.2统计学处理 统计资料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3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实验组59例,治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14%;对照组59例,治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7.96%。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推病应属于"痹证"的范畴。《黄帝内经》对痹症的解释为"痹,既是痹阻不通之意"。神经根型颈椎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即为身体的肝肾亏虚,标实即为外受风邪、寒邪、湿邪的侵袭;经络、脏腑、筋骨、皮肉都离不开气血;气血之于形体,无处不到。"血行失度,随损伤之处而停积,故时损而痛也"。气血不通,引起气滞血瘀,是本虚标实证候的根本原因。而神经根型颈推病由于颈推骨质退化增生等则会阻碍气血运行,而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筋骨失去濡养致颈部疲血阻滞,此为其内因。外因主要是由于颈部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尤其外感寒邪。由于内外因素相互交错、共同作用,致使寒瘀互结,滞于颈,胶于筋骨,使筋骨变性,破坏了其生理平衡,最终导致颈推病变。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由于虚实兼杂合而为病,其本为肝肾亏、气血亏则血瘀,标为风寒湿三邪侵袭以及瘀血阻滞,劳损、外伤等也是主要病因。疾血阻脉,不通则痛;瘀血之不除,新血不可生,气滞不行,血运不畅。因此,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应补气血之虚,活血化瘀,标本兼治。

本自制颈痛贴中的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能化骨缝之瘀血,《本草纲目》记载:"凡杖扑伤损,癖血淋漓者,随即嚼烂餐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所以三七即能促进血液凝固,又有去血瘀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七能抗血栓及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三七总皂苷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中cAMP含量提高,同时抑制5-HT的释放[2]。黄芪具有益血补气之功效,归肝、脾、肺、肾经,是中医补气的要药,同时黄芪对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 增加组织和器官血液的营养供给。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亦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羊藿性辛、甘,温,归肝、肾经,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羊藿具有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功能, 特别是增加钙化骨的形成,能够促进成骨蛋白多糖的合成, 防止由激素造成的骨质脱钙。独活其功能为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散寒消肿,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等症状,独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治痹证[3]。龙血竭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能够活血化瘀和止血双向调节作用[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具有抗凝血、抗血栓、消炎镇痛的作用[5]。《本草汇言》"乳香,活血去风,舒筋止痛之药也"。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作用。白芥子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傅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

现代医学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两大类,多数神经根型颈椎病宜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本研究通过自制颈痛贴,采用多种中药物联合治疗,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补气益血,标本兼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颈痛贴治疗神经根型椎病,取得了可靠疗效,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S].2011:91.

[2]朴春花.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209-210.

[3]周刚,马宝花. 中药独活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2,16:15-16.

篇7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市中医医院骨科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作为科室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引导员工树立“技术精湛、服务一流”的服务理念。特别是在该院实施“五星级”优质服务活动后,认真履行“五星级”优质服务“病人至上,真诚关爱”的诺言,科室员工通过端正服务思想,改善服务态度,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该科的服务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常常听到病人这样的评价:“这里的医生、护士态度和蔼可亲,嘘寒问暖,在医院就象在家一样。”

二、仁心仁术,风范长存

一直以来,骨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廉洁行医,不避亲疏,不分贵贱之大医精诚。在解决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上,积极响应医院星级服务活动工作部署,主动到社区为群众讲课,上街、下乡义诊,为孤儿院脑瘫患者免费手术,同时全科人员捐款捐物,使患儿在院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对确有经济困难的患者进行费用减免,如阳西县见义勇为英雄黄基绍受伤在该科住院治疗,该科医护人员受其事迹所感动,救助英雄义不容辞,全科员工慷慨解囊捐助,在住院期间为其购买生活必需品,出院后,科室还免收其住院医疗费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黄基绍的伤势一天天好转起来。在伤势痊愈出院时,黄基绍为感谢医院及全科人员的关怀和照顾,向医护人员赠送了“仁心仁术”的锦旗。

三、以人为本,精益求精,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一)在人才培养上,坚持“走出去”为主。

为了让骨科各业务能得到可持续发展,科室每年分期分批选送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新技术、新项目。由于选送人员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学习的针对性强,回来后,结合科室实情开展了相应的业务工作,如断肢(指)再植术,各种皮瓣移植术,脊柱骨折,滑脱椎弓根系统内固定,颈椎前后路手术,髓、膝关节置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痉挛性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术,先天畸形矫形术,椎间盘镜技术等,多项技术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填补了市内多项医疗空白。

(二)努力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

该科把培养造就一批“名医”和实用型人才作为专科发展的战略重点。确立新的人才评价标准,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使员工的知识技能不断地得到更新。建立“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的机制,鼓励员工到上级知名度高的医疗单位进修深造,参加学术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学术知名度。同时,充分发挥老专家、教授的传、帮、带作用,着力培育属于自己的“品牌”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业务知识精、技术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为选拔重点,在培养上进行倾斜。

(三)建立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一,以诚相待,留住人才。对培养的业务骨干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在使用上不唯文凭和资历,重视实际水平、能力和业绩,在职称的晋升、职务聘任时给予优先。第二,实行压担子、大胆使用,留住人才。对德才兼备的技术骨干在科内重用,提供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安心做好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第三,完善奖励措施,留住人才。科室制定了相关的奖励措施,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软硬环境,使专业队伍稳定发展,自己培养起来的骨干人才人心思定不致于发生流失现象。对在专科建设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或获得科研成果人员给予奖励,并在评先、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此举大大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为专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保障。

四、挖掘潜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加强专科内涵建设

随着骨科技术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该科由原来的20张床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创伤、脊柱、关节三个病区,100多张床位的综合科室。同时该科的技术水平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并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治疗方法,在**地区乃至粤西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创伤骨科:是骨科中最具中医特色的专科,建院之初,该科只能从事简单的手法整复工作,以及处理一些简单的四肢闭合性骨折。设备简陋,对于开放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须请上级医院会诊,每月开展的手术不到10台,脊柱和关节手术从不敢涉足。后经多年摸索,在手法整复中摸索出一套经验,逐渐制定一些复位标准和规范化的手法,并由传统的中草药外敷向一些剂型研究发展,研制了如双柏散、双柏膏、人参正骨冲剂等疗效显著的专科特色制剂。进入21世纪后,该科在骨外科主任医师冯运垒、副主任中医师吴业坤等的带领下,业务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骨折治疗方面,引进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对传统的手法整复、中药制剂进行了不断完善,如在小儿手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制定了更详细的分型,参照分型,确定基本手法,并在整复过程中总结出来“宁桡偏勿尺偏”、“手提心会”的整复理论。

脊柱骨科:是骨科中以微创技术为主的椎间盘病治疗中心。该科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建立一套从诊断、治疗到患者康复的诊疗规范,以“能简单不复杂,能保守不手术”为治疗指导思想,既能体现人文关怀,保护劳动能力,又能收到最好治疗效果。患者和医生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该科还开设了椎间盘学校,通过多媒体演示,向患者介绍脊柱疾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新理念。脊柱骨科与中医理疗科结合在一起,理疗科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一些腰腿痛、肩周炎,制定了一系列治疗“套餐”,患者可结合自已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使其治疗效果日臻完善,其研制的腰痛Ⅰ号、Ⅱ号、Ⅲ号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的疗效,粤西地区很多患者都慕名到该科治疗。

关节骨科:为了给广大伤病者提供更加方便和优质的服务,医院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于20**年成立了关节骨科。该科在多年的临床中总结大量的临床经验,在关节疾患与创伤方面制定了一整套规范诊疗标准,配合中药特色制剂,对各类关节疾患的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如应用蜂刺疗法及蜡疗,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科在做好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现在可开半髋、全髋、全膝人工关节转换术、复杂骨盆骨折治疗术。

篇8

关键词 复方丹参注射液 针灸 颈椎病 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286; 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7-0035-04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ompound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the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GUO Xiang, XU Lipeng, XU Feng, XIONG Yinyi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s: Seventy-eight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from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n=40) and a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only acupuncture, n=38) and hemodynamic parameters (ESR, Fib, ESR fibrinogen, 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 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 whole blood viscosity and hematocrit H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 acupuncture; cervical spondylosis; hemodynamics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康复医学科常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生率约为3.8%~17.6%,且逐渐呈现年轻化倾向[1]。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导致颈部神经、脊髓和血管刺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有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50%~60%[2]。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手段有手术、穴位注射、药物、物理治疗、推拿和针灸等,其中针灸是常见的治疗手段,有助于达到化瘀活血、舒经活络、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和恢复颈椎功能等作用[3]。但关于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甚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康复医学科颈椎病患者78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和西医颈椎病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对本试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颈项部、手腕部和手臂疼痛和功能障碍,合并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肱二头肌肌腱炎、肩周炎和腕管综合征,合并椎体融合和骨结核,合并心肺功能性疾病,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和精神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3.21±6.25)岁,病程1周~4年,平均病程(1.56±0.35)年;对照组:38例,其中男13例,女25例,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2.76±6.19)岁,病程1周~3年,平均病程(1.49±0.2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①具有退行性颈椎病变、先天性颈椎畸形、颈椎慢性劳损或颈椎外伤史;②中年以上、低头或伏案工作者,呈慢性发展性病变;③颈项部肌肉疼痛、僵直,合并上肢放射性疼痛,颈部活动度受限,甚至肌力减退、肌肉萎缩,颈部压痛、叩顶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示颈椎椎体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颈椎CT、MRI检查示颈部软组织压迫。

1.2.2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为[4]:①颈肩部疼痛、麻木;②叩顶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异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针灸治疗:①穴位:双侧足三里穴、双侧肩井穴,双侧风池穴、双侧颈夹脊穴,患侧合谷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臂穴和肩k穴。②针灸步骤:患者取坐位,常规定点穴位,采用一次性不锈钢亳针,常规消毒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双侧足三里行温和针,通过艾灸条产生的热量经表皮和毫针向穴位处渗透,直至局部自觉温热感或热敏传导感为佳,0.5 h后取针,终止艾灸,结束针灸治疗,每日1次,1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中断3 d,共治疗2个疗程。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江苏必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0679)20 ml联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红细胞压积(Hct) ]的差异;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和手指麻木评分的差异。

1.4.1 临床疗效

参照颈椎病临床诊治的相关标准[5],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阴性,不影响日常工作者评定为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部分存在,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阴性,不影响日常工作者评定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部分存在,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阴性评定为有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几乎无变化,严重影响日常工作者评定为无效。

1.4.2 疼痛评分和手指麻木评分[6]

参照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手指麻木评分量表,其中VAS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手指麻木评分越低,麻木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ESR、Fib、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Hc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VAS评分和手指麻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手指麻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手指麻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病的补充医学应用越来越多,其中以针灸疗法应用较为广泛。针灸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疗效显著和健康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更容易为颈椎病患者接受。采用VAS作为评估指标,针刺压痛点能有效改善颈肩部疼痛和僵硬情况[7]。颈椎病发病机制涉及经络、脏腑和气血等多方面,其中循行于颈部的经脉(手足少阴经、足太阳经和督脉等)均严重影响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经脉由于风邪、寒邪和湿邪等邪气入侵痹阻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8]。因此,对于颈椎病患者,对颈部相关性穴位(足三里穴、双侧肩井穴,双侧风池穴和双侧颈夹脊穴等)进行针刺和艾灸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具有改善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受阻和脉络空虚等中医症候,适当刺激颈部穴位达到舒经活络,调节血气,促进阴阳平衡,调和脏腑,起到扶正祛邪之功效[9]。此外,颈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正气虚邪气强,气血阻滞。因此,采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有助于显著改善颈部组织血液供应状况,增强颈椎间盘营养供应,同时,抑制炎症性组织的释放,降低炎症免疫反应,延缓椎间盘细胞凋亡。颈椎病由于气血不足,气血瘀阻导致不通和不荣,出现疼痛和麻木症状,经活血化瘀类中药疏通气血后,通畅气血,濡养经脉,有效缓解疼痛和手指麻木症状。同时,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中药制剂有助于显著改善颈部局部血流动力学特征,改善组织血液供应状况[10]。但关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灸对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针灸治疗的患者,治疗前,两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全部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其中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患者,治疗前,两者VAS评分和手指麻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全部患者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手指麻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患者的VAS评分和手指麻木评分明显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患者。本研究所选取的足三里穴、肩井穴,风池穴、颈夹脊穴,合谷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臂穴和肩k穴合有补气益血和活血化瘀之功效,且上述穴位取穴简单,操作方便,对于颈部气血的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11];丹参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度,降低全血黏滞度,改善红细胞变形程度,降低微循环阻力,增加微循环灌注血流量,有助于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12]。因此,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有助于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通过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手指麻醉等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林, 张建凯, 赵蕊, 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重庆医学, 2015, 44(6): 788-789, 792.

[2] 平少华, 张岩, 梁春雨. 通塞脉片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31(1): 90-92.

[3] 倪金聪, 沈莲, 夏伟民. 针刺风池穴对颈型颈椎病疗效的对比研究[J]. 上海医药, 2013, 34(6): 47-48.

[4] 福嘉欣, 江汉, 江毅,等. Hybrid Surgery术式治疗颈前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 天津医药, 2015, 43(2): 199-202.

[5] 林永绥, 王春, 刘成招. 颈椎动态稳定器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 33(1): 97-100.

[6] 卞容民.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医药, 2014, 35(8): 35, 43.

[7] 徐书君. 穴位特异性与针刺得气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 29(9): 3003-3007.

[8] 黄仙保, 熊俊, 张波, 等.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J]. 时珍国医国药,2014, 25(8): 2019-2022.

[9] 王维明. 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1): 2713-2714.

[10] 邱建文, 王禹燕. 杨刺风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0(2): 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