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效益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工程的效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工程的效益

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投资;效益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more and more by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 constraints, only 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reasonable, scientific investment, can make the water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unreasonable phenomenon can be improved,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enefit of invest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haracteristic and our country in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 problems, and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easure analysis.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vestment benefit;

中图分类号:TV5

一、 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特点

1.投资的长效性大部分水利工程,特别是那些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的水利工程,往往不能有立竿见影的产出效益。水利工程所遇到的水文年份影响着工程的产出效益,所以,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来。另外,如果水利工程建成后,能得到适当的运用,进行科学的管理,工程发挥效益的时间可以持续几十年之久。

2.效益的公益性和外部性由于水利工程具有特殊的产业属性,所以工程的投资效益有着明显的外部性。所谓效益的外部性,就是指水利工程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并非全部反映在水利行业的内部,在工程中受益的部门也不仅仅是水利部门,更多的产业效益通过产业循环向其他部门与其他行业转嫁。

3.投资产出的滞后性水利工程是基础产业的一种,所以,同其他的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一样,也会有产出滞后的特点。首先,因为水利工程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从投资到工程建设再到工程产生效益,往往要经历几年至几十年不等的时间,所以带有明显的产出滞后性;其次,因为水利工程能否发挥效益,与水文和气象因素紧密相关,所以很多水利工程并不是在竣工的当年就能全面发挥效益,只有在遇到工程设计年型时,水利工程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益。

4.收益的不确定性对水利工程投资进行收益预计和工程决策时,需要对未来的变化作出合理的预测。但是,这种预测不可能将未来时期的所有变化全部考虑在内。所以,从一开始,水利工程的投资活动就已经具备了不确定性。另外,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周期的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出现的机会也会增大。水利工程投资活动中的不可控因素给投资效益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5.经营的自然垄断性无论将水利工程看作是一项基础产业还是一种基础设施,其投资开发模式和生产经营模式的自然垄断性都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自然垄断性表现在水利工程的服务范围与服务对象不以市场竞争情况为转移,而是由工程建设地点所决定。水利工程在经营方面的自然垄断特性使得投资效益计算的个性化特征鲜明。

二、水利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1.水利投资结构不合理 水利产业结构是由开发、利用水资源产业、节约、保护水资源产业以及防治水害产业等三类产业系统组成的。从水利产业投资结构看,我国水利投资结构一直以防洪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为重点。2002年-2006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规模达5634亿元,其中防洪工程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为81.2%。我国在经过大规模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后,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所降低。但是由于水资源短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200亿元,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600亿元,而每年因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造成的生态损失又比经济损失大得多。

2.水利投资回收补偿机制不健全 防洪和改善生态等公益性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用不足,大量的排涝泵站等水利工程由于缺少资金,导致老化失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大批的中小水库长期带病运行,亟待除险加固;许多大坝年久失修,已经难以承担防御洪水的职能。灌溉、供水等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经营性水利建设项目尽管实行了有偿使用的收费制度,但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如供水工程的水价仍按国务院1985年制定的标准执行,农业、生活用水采用保本或微利水价,工业用水水价的利润率为4%-6%,这种价格无疑偏低,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实际上难以执行到位。由于价格关系没有理顺以及在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部分水利项目简单再生产都无法维持,更难以实现扩大再生产。水利投资得不到充分补偿,导致水利工程难以良性运行,不仅弱化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且丧失了对资金市场的吸引力。

3.水利投资市场主体尚未真正形成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利投资大多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安排,由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工程建成后移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管理和维护。这种模式仍然是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国建设了一大批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形成了目前较为系统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抵御洪涝灾害、农业灌溉和城市与农村供水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这种管理方式也存在很大的缺点,它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从而导致了一些决策失误情况的发生。如果这些投资不是由政府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建设,而是由自负盈亏的建设单位作为投资主体,由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后,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运作的话,就能够尽可能避免投资失误的情况发生。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大都是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他们运用政府安排的水利投资来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但是不需要对水利投资的经营效益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水利投资的主体缺位,影响了我国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

三、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举措

1.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的负面效应水利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面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只要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工程完工后加强后续工作的处理等,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损失。

2.立足于水利工程的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很多水利工程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大坝,它们更多的带动了当地经济整体上的进步和发展。一个工程很可能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综合经营,增加收入,是把水利工程经济搞活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首先,可以大力发展水利养殖业。一般一个水库有着稳定的水源,有着广阔的水域面积,有着优良的养殖环境。因此,这给养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其次,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大的水利工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壮观的景象,再加上各个工程所处的地理区位,一般都能构成相应的景观群。比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等。再次,利用工程周边的闲置地营建经济林木。这样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又可以起到调节生态平衡和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3.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配套设施,充分配合水利工程发挥其经济效益配套设施不足导致了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满足主体工程对配套设施的需求,力争做到建一处工程就有一套辅助设施。而不是先建主体工程,后续配套设施,这往往导致相应设施的滞后或者根本就不建。只有同时纳入规划议程,才有可能同时投入使用,以期提供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管理

这种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更重要的,我们要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加强管理。力争使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问题降到最低。具体而言,首先,对工程的招标要按照法律程序严格执行,同时应该让招标尽可能透明,以防止有些不法分子暗箱操作。此外,还有避免那种人情网络和行贿受贿的发生,选用切实有能力承办的企业承接工程。其次,工程设计要经过严密的论证和精细的设计,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水文地质环境来决定设计方案。对于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要采用民意调查的方法征得农民的意见。再次,对于工程的承包要杜绝层层转包行为,因为每一次的转包都意味着利润的产生和工程成本的上升,甚至是工程质量的下降。最后,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对于工程的施工,要充分发挥监理人的作用,做到环环相扣,健全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投资效益的高低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形势下,只有国家增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完善了水利投资的回收补偿机制,实施并完善了水利产业政策,我国的水利投资效益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勇.水利产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23).

篇2

农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进步的快慢,农民的小康将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强盛;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其有效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对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农田水利工程在综合效益评价中的问题

农田水利建设的综合效益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将涉及到水利建设的多个方面,要将经济、政治、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其复杂性就决定了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这就使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很难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或者非常固定的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下面我们针对在综合效益评价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

(一)政府建设急于求成

农田水利的建设,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当地政府主管,通过对建设规划、具体评价以及政府审批这一系列的工作,将项目建设落实到位;在很多地区的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过于急于求成,不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仅仅是考虑经济效益,关心是否会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会增加就业率等问题,就会对建设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最后会严重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二)综合效益评价方式呈现复杂性和滞后性

对于我国来说,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在国内并没有非常健全和完善的理论基础,其综合评价工作在西方相关理论的学习中,逐渐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建设特点和不同的发展现状,也使综合效益评价工作呈现出复杂性和滞后性。

针对综合评价的方式来讲;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在农田水利的综合效益评价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不同形式的评价方法,也有很多外来理念的渗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水利评价体系,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些方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零零碎碎没有固定的模式和依据,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就似乎越来越重视,谁的方法更先进,而忽略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这种盲目学习和盲目攀比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综合评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这就导致评价手段多、杂,整体质量滞后。

(三)综合评价标准不统一

正是由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综合评价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再加上综合效益评价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相关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评价工作的难度,在日后的相关工作中,要更加注意对综合评价理论体系的研究,在重视评价方法创新性的同时加强对理论的分析研究,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综合评价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综合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在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因此,在综合效益评价中,要着重考虑到其使用价值,以可持续发展为思想基础,重视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在此我们将重点论述水利工程评价体系制定的重要依据。

第一点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综合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第二点就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思想,以此促进地区农业和经济的快速、持久发展。第三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自然环境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第四点就是要根据同一类型的项目评价工作,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这样可以在日后的综合效益评价中增加可信度,提高科学性。

一般来说,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时,要重点考虑到三个方面的效益,分别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这三点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经济效益主要是根据建设的投资与建设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而确定的,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实用性;社会效益就是水利建设要本着造福民众的目的,去方便人们的灌溉和种植;而环境效益,就是指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综合评价体系

在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综合评价体系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明确评价内容、抓住评价的重点和核心,与此同时还要根据不同水利建设的特点施行不同的评价方式,在此我们可以大致将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评价工作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构建。

第一方面就是要为评价工作设定一个综合性的目标,明确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全方位开展效益评价工作;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南、北农业发展模式差距十分大,北方多以旱地为主,而南方多以水田为主,土地类型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的不同,其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最终目的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在进行目标设定的同时,要结合各地区水利建设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第二方面就是要求综合评价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地区的水利综合评价中,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综合评价误差的现象,甚至一些政府会为了降低投资标准,采用劣质的工业原料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抓住评价工作的关键部分,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对效益评价中,有问题的部分,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处理。

第三方面就是要将评价工作分成几个具体的部分,明确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指标,以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性和使用性。

三、结语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的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农田水利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性的问题,我们要注意文中所提到的几个关键点,加强这几个方面的建设,根据文中所提到的相关建议,来完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使其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切实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李超.水利工程项目可持续后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

[2]何宁彬.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高水利设施效益[J].广东科技.2011(12).

[3]吕彤,吕辉,李文哲.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研究[J].河南科技.2011(15).

篇3

关键词:建管结合水利工程管理 水平效益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要不断深化,必将刺激新一轮更科学、理性的发展,也必将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的传统模式带来冲击,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水利工程建管模式,已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把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考虑,在项目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进管理有机结核起来,实现“建管结合、无缝对接”,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效益,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功能。

一、水利工程建管结合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建设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进行建管结合尤为重要。 (一)从资金流通方面看,任何一个工程都是一个整体,资金在建设阶段进行投入,资金的收回及工程效益的发挥都要在运行阶段得到体现和实现,故在可行性研究、设计、建设阶段对工程的管理体制、运营方式、管理机构、人员结构、资产配置、运行期投资等加以考虑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从工程本身来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运行阶段可看作是建设阶段的后序阶段,不能说工程建设完成后就结束了,几乎所有工程尤其是水利工程,其效益的发挥是在运行阶段,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建管有机结合,是水利工程运行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的前提。(三)从运行管理工作的体现讲,如果水利工程运行期的管理得不到重视,其功能、效益得不到发挥,那么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就没有了,其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成了无用功,相应地项目建议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所论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都无从谈起了。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建管结合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项目决策前通过对与项目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并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和评价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进而评价项目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水利工程项目具有很明显的公益性特征,对水利项目的评价,从一开始就以公共项目评价为基本方法。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从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考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依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管理方案论证的同时完全可以对运行管理进行方案论证。 (一)管理机构方面的结合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工程管理部分中,要求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工程管理机构设置的初步方案,初步确定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生产、生活的用房规模。”和“提出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初步确定工程管理和保护区的范围。提出土地征用和管理的初步意见,研究库区、行蓄洪区、滞老洼地等土地利用原则、管理办法和主要措施。”这就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有机结合提供了依据。 (二)投资方面的结合 。新建水利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经费进行测算分析,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阶段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测算,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一起考虑,工程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和生产运行投资,并且将运行管理资金与建设资金一起考虑筹资方案,哪一级部门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部门就要负责建设投资的落实和运行经费的筹划,进而从项目的前期就解决了项目建成后运行经费来源不明、经费短缺的问题。 三、设计阶段的建管结合 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经审批后,依据项目法人的决策,如果决定建设该项目,就进入了工程的设计阶段,从狭义角度划分设计阶段我国目前分为二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优劣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和建成后的运行效果,目前项目管理注重设计方案的优化,在投资一定的情况下采用“限额设计”,既可以满足建设要求又能满足资金的限制,管理单位是工程最终的使用者,运行单位要在设计阶段了解设计意图,设计单位要为最终用户一管理单位的设计思想服务,达到用户满意,这一时期运行管理单位参与进来运用丰富的经验指导,可以形成设计与实践的结合,及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实现优化设计。实行招投标制度后,增加了招标设计这一过程性阶段,此时工程有关的图纸、技术说明、工程量清单等资料与工程后期的建设和管理有密切的关系,设计阶段和建设阶段相接紧密,建设前期的监理、施工招标工作,要依据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施工图纸和技术条款等。设计阶段运用风险原理对工程建设过程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应对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就能很好的保证工程的按期完成和投入使用,同时也体现设计的完整性和可行性。运行管理单位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工程设计,对于建管结合的实现意义很大,管理人员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从工程产品的初期提出到用户需求和完善化意见,尤其是参与主要设备的招标文件的编制、参与招标评标,可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设计阶段检查产品的性能、条件、使用环境技术等与未来使用条件的一致性和合理性,查找设计疏漏,分析设计缺陷,及时提出优化意见,消除运行中的安全隐患,不但可以方便运行管理而且可以节省部分技术改造投资。 四、建设阶段的建管结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运行管理者与工程建设者在工程招标、合同执行、安装调试、检查验收等过程方面紧密结合,实现生产准备与工程建设的顺利交接,在工程建设阶段完善、改进技术方案,这种建管结合的方式,真正能体现各类市场主体间的配合,体现工程的综合效益。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行的是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和目标管理,逐步建立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建设项目法人分级、分层次管理的管理体系。项目法人的职责就包括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运行管理机构、管理方案、人员培训等,做好生产前准备工作,对工程的生产经营、还本付息以及项目风险负责,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全过程负责,项目法人不仅要负责建设期的管理还要对运行管理负责。(一)注重运行管理单位对建设过程的参与。运行管理单位参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对于设备的建造尽量参加设备选型、监造、出厂验收、协助控制设备质量,这种以最终用户的身份全方位参与建设过程,使得在工程建成前消除缺陷,更有利于控制质量,即能减少运行阶段的工作量,又有利于工程的运行管理,减少运行管理费用。从质量角度讲,下一道工序运行管理是上一道工序建设管理的用户,只有产品优质才能达到用户的满意,用户才能满意。 (二)注重运行管理对工程阶段性验收的参与。运行管理单位参加有关设备现场安装、监理、调试,尽量多的掌握工程技术信息和收集相关资料,参与关键项目的实施工作,这是建管结合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参与工程阶段验收、安装调试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有关设备信息、熟悉操作技能,而且为以后设备稳定运行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尤其是隐蔽工程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隐患消除在工程完工之前。 (三)注重运行管理单位对工程决算和竣工验收的参与。运行管理单位参与投资控制,竣工验收和结算工作,以及生产试运行阶段,这样可以实现工程建成后顺利交接运行管理单位,使得运行管理单位对于新建水利工程的资产来源和结构心中有数,有利于运行投产的管理。

总之,推行建管结合的方式,不失为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的手段,如何更好地结合,完善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有机统一,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结合点,丰富其内涵。

篇4

 

0 引言

 

在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发展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不同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提升有很大的障碍,因此,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对实际管理水平提升和促进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良好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分析

 

1.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内涵分析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小型水利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有池塘和小型水库以及管道等等内容,加上使用的作用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形式。有进行配水的,有进行引水的,也有进行蓄水的。这些水利工程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1]。

 

1.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分析

 

从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情况来看,有以下特征体现:在公益性特征层面,主要体现在,小型水利工程需要政府扶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为农民日常饮水等提供方便,为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便。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生产稳定的重要基础,这些都需要通过政府扶持,在投资的回报率上有相对长的周期。

 

另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特征还体现在,和群众的结合性特征层面。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和农民进行紧密的联系才能实现。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农民朋友进行详细的指导,将管理技术和理论知识进行细致的宣传教育。还有一些基础性的调研工作也要有效完善,这些工作才能有序地完成[2]。

 

还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宏观调控特征也较为突出。这一特征主要体现为: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相对复杂,所以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这就需要通过宏观调控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效率提升。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究

 

2.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来看,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型水利工程在维护资金层面比较缺乏,在后续的管理力度上还有待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建设缺少科学规划,重复建设的问题时有发生,而且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安全隐患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另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中,也存在着轻视管理,重视建设的问题。面子工程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详细分析,找到问题的针对性策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管理水平的提升[3]。

 

2.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实施优化,从多方面着手,首先在施工责任上明确化,将责任制度有效落实,保证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在生产方式以及管理上结合实际加以优化。要充分重视水利工程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发现设计不合理要及时修改完善。

 

第二,要完善建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进行管理上的创新。针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在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制度的科学性和落实情况。在实际的制度操作中,要充分保障操作的合规合法。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要加强管理[4]。

 

第三,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保障管理的可持续性。这就需要农村地方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充分重视,使水利工程的维护费用得到有效保证。只有管理资金得到保证,才能真正促进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持续性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的有效价值上才能最大化的体现。

 

第四,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的应用,注重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想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必须在先进的技术应用层面得以充分重视,使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管理中得以应用,这对信息的传达,以及管理的效率提升方面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5]。尤其要注重对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从理论上和技术操作层面有效实施和配合。只有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才能真正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益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小型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各方面、各角度加以分析。管理方案要科学制定,与注重实际、结合实际的管理要求相符合。这样才能保障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主要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特征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重点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策略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实际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篇5

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现状分析加强措施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s adjust the water resources, flood control downstream reaches, provide energy relationship to the people's livelihood major projects, have need of equipment, personnel, many many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need funds etc. Characteristics. How to use the most economical way to complet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became the key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e suc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directly related to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quality, economic success degrees.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status analysis strengthe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1.1 缺乏全过程、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下,市场的调节作用对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己经越来越大。国内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职能应随形势发展及时转变,即实现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微观控制为主向宏观调控为主的转变,真正贯彻“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归口管理、各司其职”的项目管理原则,使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真正实现全过程动态控制。但是,我国目前没有做到对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动态的造价管理,难以找到一个部门,能真正对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负责,工程建设各阶段和各环节的造价确定和控制脱节。无论政府公告和市场信息都普遍滞后于应用的时期。如新型材料的和价格信息等。1.2 预算定额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项目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是由政府有关机构组织测算制定的,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个定额体系从测算到颁发实施历时较久,更新周期较长。在这过程中,施工手段和施工方法日趋先进,市场条件不断变化,现行定额法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联系单个工程情况;劳务单价不能按岗位和等级确定;材料不能按实际消耗、损耗和管理水平计算;设备投入与消耗不能按机械小时生产率和实际工况组合确定;施工管理费不能按施工规则与布置计算;成本加成无法结合工程具体风险、利润和不可预见等因素分析和计算;不能准确反映当地当前实际的水利工程造价。1.3 各类费用的统计混淆。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当其在造价管理工作中采用统一定额和取费标准编制报价中标后,由于造价方法、费用内容与实际施工手段和施工方法脱节,在施工过程中,合同单价不能作为施工项目成本支出的依据,因此,许多施工企业要在施工期间回归自身的实际水平,在造价收入的盘子内,调剂平衡,编制内部预算单价,进行成本控制。这样往往使许多费用难以平衡,费用混淆,造成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失控。有些地区和行业,费率按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或企业隶属关系划分,造成同一水利工程不同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不一致的局面。以致出现了高资质施工企业中标、再转包给低级别施工队伍以从中获取级差的现象。

1.4 施工单位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材料采购、储存量计算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购时机,由于建筑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材料采购价格失真,也使占建安工程成本60%~70%的材料费难以控制;在施工组织方面,多数施工企业还一直沿用老办法,现有的人、财、物没能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大量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提高;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或追求较高利润。

2、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投资决策阶段管理不严谨。在我国,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通常把控制的重点放在了项目施工阶段,以及项目的竣工结算阶段。这样的管理模式,没有把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纳入到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控制体系中来。在这种状况下,经常会出现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 2.2 施工阶段的管理存在漏洞化设计。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监理工程师的项目管理能力同一些发达国家的监理工程师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监理工程师通常比较注重安排设计,以避免浪费人力、物力,加重设计单位负担。可研报告中所列项目的设计应有计划分步实施,而上级领导下达设计任务时可同时下拨部工程项目的质量、施工现场的安全以及工程实施进展情况等,却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成本造价控制很少关注,特别是进行项目变更。 2.3 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成本控制联系不紧密。业主委派的现场管理工程师一般很少有对工程管理技术以及造价管理业务比较精通的,而工程投资控制主要以业主项目管理人员把握为主。倘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比较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这就很容易致使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工程联系单以及工程设计变更增加的现象。这就给工程项目投资造价的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工程结算额超出预期额度。 3、加强水利工程造价全面管理的措施分析3.1 制定先进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定期进行工程造价实际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3.2 材料价格是影响建筑产品成本的重要因素,严格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造价的有效手段。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把材料价格关,力争把材料价格控制在最低水平上。3.3 每个工程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种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上、经济上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和组织,从而降低工程造价。3.4 做为建设单位我们一定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规范设计变更程序,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要先做出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经设计单位审查签证,发出相应的图纸和说明后,方可发出变更通知,调整原合同确定的工程造价。3.5 加强项目总体管理避免发生索赔。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预防承包商索赔事件的发生,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方面。就目前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而言,承包商提出索赔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终目的归结到费用的增加和工期的延长。而工期的延长往往伴随着工程费用的增加。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工程的总体管理,规范行为,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6 做好施工阶段投资控制中各有关方面因素的归集整理工作,为顺利进行竣工结算准备完善条件。施工期间工程造价控制属于过程控制的范围,此期间各环节控制点的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的核定在竣工结算时需重新归集汇总。只有处理好在施工过程中各类费用的归集和整理,才能对于竣工结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做好工程造价资料的收集工作,建立造价资料积累制度,实现该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化。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篇6

论文摘要:水利工程造价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中,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建设资金的充分利用,节约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的良好运行。本文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使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引言

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等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有效的造价管理能够降低水利工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我国的全过程管理、全成本管理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情况,缺少对造价成本的有效控制。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决策阶段

水利工程在前期投资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造价管理工作的源头,如果前期的决策阶段存在问题,就会影响到后期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投资决策和具体工程项目没有实现有效结合等问题,使得工程建设周期被人为延长,增加了项目回收风险。[1]

(二)项目设计阶段

在水利工程的项目设计阶段,有的设计部门没有考核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的设计概算与审批预算出现了较大差距,而且由于设计缺少严谨性,设计深度不够,使得工程在运行中出现不少问题,需要进行后期修改,在后期修改中又都需要经过审批,这就延长了工程竣工周期。此外,有些设计单位过分强调设计档次,造成工程预算严重超标,使得工程项目施工图预算远远高于设计概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成本。

(三)工程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可以说关系着整个工程建设的成败。在项目施工中,有的企业为了中标而压低价格,以低价中标,而原材料市场的价格不断飙升,为了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这些施工企业不得不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从而增加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2] 此外,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材料管控的意识不强,乱用材料物资,增加了材料使用量,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不断上升。

(四)计价方法不科学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利用定额预算确定直接费用,按取费标准计算各种间接费、税金和利润等,然后再进行相应调整,最终计算出工程项目造价。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行情,这种计算方法就存在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因为同种材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产地都有不同的价格,需要结合具体的行情进行成本计算,而且目前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不统一,缺少规范性,不利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

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只有建立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并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够加快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推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制度化改革,维护建筑市场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3]此外,理顺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行协调联动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编制可行性强的投资决策

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面临着不同的施工条件、地质条件,因此在制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细致的考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投资决策,并且要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估算,做好风险预期,降低项目风险性,确保项目资金能够顺利回收。在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工程项目造价方法,认真审核投资估算,对于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严格审查,为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要注意加强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实现经济、技术与设计的有机统一,建设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要进行积极配合,以防出现设计和施工不相符的情况发生。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要多采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并且依据项目预算进行必要的调整,这个过程中要依据限额进行可行性方案设计,降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和造价相差很大的情况。

(四)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购买原材料、工程设备、工程用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施工阶段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只占到10%左右,但是整体工程的主要投资和后续工作都和施工阶段紧密相连。[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还要做好施工过程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杜绝施工中的人为浪费现象。

(五)工程后续阶段的造价管理

许多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阶段就放松警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就会松懈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工程造价成本。同时,有些造价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盲目进行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存在着重复结算等情况,使得工程造价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在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应当严格依据图纸进行工程量核算,通过项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工程造价,构建工程管理联动体系,使之形成一种合力来提高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质量,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从而有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到最后的竣工决算都要做好造价管理,保证工程项目能够充分体现招投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工作的有效性、科学性,对工程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管理,建立市场化的价格机制,提高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工程投资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龚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0,(09).

[2] 樊静,郭元明.浅谈水利工程造价过程控制[J].科技与生活,2010,(02).

篇7

1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特点

据2014年初步统计,宁夏有可以独立发挥功能的小型水利工程单元1万多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约有70余万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数量方面点多、面广、量大,管理起来难度大;二是在功能方面涉及防汛抗旱、城乡供水、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等多个领域,作用不可替代;三是在属性方面直接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敏感度高。全区共有各类水管单位222个,批准编制人数6222人,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经费落实比例达到98.4%。区直属水管单位工程维护经费基本到位,差额部分在收支两条线政策保障下,逐步落实难度不大;县级水管单位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经费,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筹措难度大。宁夏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工程类别可以分为水库、淤地坝、灌区工程等11类,按属性又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工程,由于类别和属性不同,各类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差距明显。从实地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公益性工程中的水库、淤地坝、控导、堤防工程绝大部分由县级水务局管理,主体和责任明确。准公益性工程中的灌区工程一般采用的都是协会或承包的模式进行管理,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管理责任仅靠协会自律来落实,加之现有的支斗渠等末级渠系水价不到位,协会也仅靠微薄的水费收入雇佣农村留守人员看管勉强维持运行,维修养护基本没有保障;人饮工程中个别经营价值高的工程由受益群众代表组建运行公司或承包管理,大部分工程由县级水务局直接管理,低收费和高运行成本政策性亏损情况普遍,县级水务局只能通过其他渠道筹措经费补助工程运行。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其别强调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投入逐年加大,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具体举措的逐步落实,小型水利工程面貌改观明显。但由于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众多,管理主体各异,利益群体广泛,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1管理责任主体缺失,管护不到位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农民投工投劳,这种“政府+农户”共同管护的模式支撑了小型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农业税费改革“两工”取消后,水利设施彻底成为了“福利工程”,受益农户只享受了使用的权利,却没有履行维修的责任。

2.2工程属性不明,产权主体权责不清

绝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中既有担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公益性属性,又有投资和收益兼顾的经营性属性,管理主体的公益和经营相互交织。产权核心是权和责,权体现在工程使用和所带来的收益上,责体现在管理维护的义务上。经营性项目经济效益明显,管理权和经营权容易界定,主体责任也易明确;非经营性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差,所有权归属国家,地方水务部门行使管理权,受益户行使使用权。

2.3管养经费落实难

各级政府没有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每年极少的工程管理费用只能用于应急和除险保安,很少安排资金用于工程的日常管养维护。

2.4行业弊端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逐步

集聚,增加了管理难度一方面,随着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点决策的实施,水利事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有所提升,水利工程投资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水利职工艰苦的工作条件和低微的收入待遇与社会其他行业横向相比差距加大,管理人员老化严重,综合素质下滑,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仅靠雇佣农村留守老人勉强维持。

3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难题的建议

“投入无保障、权责不明晰、管理不到位、效益不充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真实写照,已成为当前水利发展的最薄弱环节和“短板”。针对以上问题,现就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3.1明晰产权,解决“有人管”的问题创新产权理念,将产权分置细化

为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进一步明晰改革范围内所有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依据投资资金来源、工程属性、功能、工程受益区域等因素分类确权。

3.2落实经费,解决“有钱管”的问题

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按照政府主导原则,实行“地方县级财政主导+国家和省级财政奖补”的方式筹措。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在统筹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防汛岁修、水土保持工程岁修、国家财政公益性工程维修补助等资金基础上,增列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补助预算资金,设立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奖补基金,通过绩效考核,实施精准奖补。准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要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灌区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工作,力争与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实现按成本收费。县级政府部门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分类价格政策,积极尝试末级渠系和小型水利工程水价政府指导价和协商定价机制。

3.3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

公益性水利工程,由政府主导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由专业化维修养护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小型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资格,开展维修养护工作。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对灌区工程而言,应发挥政府监管和基层服务体系指导作用,强化受益群众民主决策和自主管理的职能,在确保工程安全、受益户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由村民会议决定工程经营管理方式,探索工程不同管护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农田水利合作社、大户承包及家庭农场等农田水利管护模式,积极引导以乡镇、支渠、小型灌域组建农业供水公司,并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扶持,在有关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和倾斜,在管护经费上予以适当补助。

3.4创新监督考核奖补机制,约束管理行为,强化管理动力

按照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给予降低专业维修养护公司注册门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加大对维修养护公司、农民用水协会的扶持力度,引导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服务,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服务,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大考核和奖补力度,通过制度体系规范管理行为,通过考核评比增强管理动力。

4结语

篇8

 

农村水利水电工程是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的条件,有效的促进粮食生产。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依然处于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的状态,众多的人口和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做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水利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先导,要想建设好新农村,水利一定要先行。

 

第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大型水利工程一般都集中在城市,在农村大多数还是小型水利工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一部分是来自乡村集体投资,一部分是来自贷款、国债资金、或者是其它农业扶贫项目的资金。在近年来,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小型水利工程的数量也是日益增加的。但是这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收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工程管理滞后

 

目前来讲,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比较强,而集体观念则是非常淡薄的,这样的思想意识导致农村只知道用水,不愿意去管水,农民在圩堤上乱垦乱种现象严重,在行洪河道设置渔网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在圩堤沿线新增添了很多的鱼塘,出现了“两水夹一岸”的地段。而且目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也是非常粗放的,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水跑、冒、渗、漏的现象,这些现象进一步导致了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毁严重。还有各个领域生产进度不一样,彼此之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求,往往是会随意截流、堵坝、开沟、防水,导致水线和明渠支离破碎,千疮百孔,这些水利工程逐渐失去了供水的功能。在这种状况下,有的农民无法正常使用水,所以只好是在原灌内打井种水稻,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如果农村的水利工程管理长期这样下去,那么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还有我们的生存环境。此外,近年来,农村农民过度垦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过度垦荒导致水体植被越来越烧,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水库库底淤积层越来越厚,这样下去,面临的不仅仅是一个蓄水的问题,还会面临着洪灾的危险。

 

2、工程建设规划不够,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建设一般是由多个单位联合完成的,但是管理者没有对这些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统一部署,没有统一设计标准,没有统一工程质量,各个单位之间配合意识不强,都是各做各的工程,整体上衔接不紧密。而且各个部门建设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就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而且目前很多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都是在进行重复建设,如:一个部门建设好了一个水利工程,但是在运行几年后,另外一个部门过来进行建设,按照自己的规划是会把之前已经建好的工程拆除,然后重新建设的,这样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还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在农村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工程建设好了之后,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护,完工后很多工程都是无人过问的,导致人为破坏严重,破坏后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工程运行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功能。

 

3、工程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本身存在很大的不足,工程老化失修现象非常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在很多地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年份过长,很多地方的水利工程都是边建设,边设计,边规划。这样“三边工程”由于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维修配套跟不上,导致工程老化,退化,失修现象严重,工程所产生的效益衰减。还有就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拦蓄防洪能力很弱,一旦出现洪涝干旱现象,就会给农村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财政投资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政紧张,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上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导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拖延,不能按期启动、完工。虽然有的地区,政府会拨放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但是政府支持的资金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差距较大,大部分资金还是需要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是“以奖代补”的形式来普洒细雨。

 

5、技术人员素质参差补齐

 

近年来,农村水利项目在不断的增多,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岗位人员较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水利建设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各个水管单位都急需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整改建议

 

1、进行科学管理

 

要想解决目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上的问题,首先,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当做一门科学来对待,要注重想管理要效益,要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成后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要向他们颁发产权或者是使用权证书。可以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这样可以形成切实有效的,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工程类型运行管护模式,这样可以有效的促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上来。其次,要搞好小型水利工程配套工作,要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不同的水利工程,要有不同的管护措施,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让水利工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2、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要想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发挥最大的效益,就要加大工程资金投入,当然投资是需要当地农民和政府一起来完成的。此外为了适应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仅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修理,还要不断的增加更适合农民使用的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小型水利工程在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的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其领到作用,要发挥其引导作用。为了有效的避免农业专用资金被贪污,或者是被挪用,项目主要负责单位和负责人要及时向政府汇报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度情况,让政府下拨的资金运用透明化。

 

3、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技术活,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一定要大力引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各个地区可以对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有计划的去安排人员去学习深造,掌握更多的更高的技术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水利单位工作。同时各地政府和水利管理部门也是要鼓励在职人员自主学习,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技术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而且每个人都可以顾全大局,承担相应的工作。

 

总之,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命脉,要想建设新农村,水利工程要先行。要想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杜绝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小型水利;水利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在设计的过程中就是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发部分,设计的质量直接的影响到了工程的投资和收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田的水利设施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其独有的特点,其受到外界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尤其是在地形和地质因素、水文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坚持正确的设计理念,保证所设计的农田小邢水利工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粮食的生产和农民的收入问题,所以近年来我国的小型水利投资建设是非常多的。本文将根据当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建议。

1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区选择和建设内容

一般来讲,按照相关地区的农田灌溉水利工程规划项目区,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益,在项目区内需要建设到一定的规模。所以,一般来讲要建设在农田集中连片,并且能够在整体上进行推进的农田水利设施。这行的话就能够保证一大片的农田得到治理和保护。同时,在于当地的其余水利规划和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在前期以及具体的是实施阶段,要着力的加强与当地农民的有效互动。要让当地的农民充分的了解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发动当地的农民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缩短建设的工期,还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内容方面确定的时候,要积极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要针对当地所在管理地区单位的意见进行一定的访谈,同时要对当地的农民等部分进行一定的调查。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项目本身的建设内容作出一定的调整,使得其能够更好的符合实际需求,在最大先去上发挥出其本身的效果。同时,如果想要保证项目本身的主要建设内容是不是符合实际规范,就要对项目本身所在地区进行一定的考察,在这个过程中对水源的位置、用水的需求以及整体上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相关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布置与设计要点

首先,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土地平整问题。田间的工程建设以及小型的水利工程建设本身重要的部分就是土地的平整工作。在土地的平整过程中,要对项目本身认真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要因地制宜的作出相关的土地平整工作。在一般的情况下,土地的平整工作要一格田作为基础的单元和单位。在确定格田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其大小和方向,要充分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要对灌溉因素、排水要求以及农机作业要求等,要作出合理的布局。一般来讲,巨星与直角梯形的格田为最佳的选择。格田本身的宽度和长度在不同的地区其比例是不同的,要根据当地的特殊情况具体的开展。

其次,针对灌溉和排水工程的设计问题。在布置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的过程中,如果可以进行自然的灌溉的话,那么就不要进行打井灌溉。可以在充分利用当前沟渠和河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同时这些部分还能够承担起田间排水等的任务。在布置水闸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灌溉的要求。同时要对沟渠本身的控制面积和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在分析计算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过程中,注意对设计灌水率进行一定的确定。由于灌溉渠道的断面本身大小是由设计灌水率确定的,同时设计灌水率大小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大小。这样的话就要对其布置和设计进行认真的布置和设计。

在设计田间的渠道水面线过程中,要充分的保证水能够流畅的进入到田间。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的考虑大田间的水层深度要求。要按照不小于10cm的标准来确定渠道水面线的慎独。这样的话就需要选择合理的灌溉渠作为参考点的田面高程。设计的关键就是选择合适的参考点,在这个过程中参考点的高程以及渠道的水头损失和通过建筑物水头的损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级渠道的设计水位。在一般来讲,渠道的灌溉区内,最难以灌溉到的位置就是我们的参考点,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和相当数量的参考点。因为选择较少的参考点的话,会影响整个灌溉区内的水位,这样就使得投资被扩大了。

在跌水的形式设计中,要严格的按照跌差和相关的地形要求进行设计。单级的跌水一般来讲使用不大于五米的情况。如果在某一个地段其本身的特点就是渠道所经过的地形高度差大于一米,那样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消除连接。在进行消除连接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跌水建设物的设计要求。一般来讲可以讲跌水的建筑物分为直立式和跌井等等。在选择类型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项目要求进行。一般来讲,直立式或者是跌井的跌水建筑物会大量的应用在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方面,因为在小型的农田水利建设方面,设计的渠道流量一般都会比较小。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渍害田排水沟的设计给予一定的重渍害田本身是一种有潜力的农田设计,虽然其土壤已经受到了破坏,但是其一般来讲分为原声和次生两种。一般来讲,渍害田的产生是由于过多的供水、灌溉的方式不正当、不完善的田间排水系统或者是在地形等的因素下,田间的地下水上升而使得农田产生了变化。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地方十分普遍,这就需要建设一定的排水系统,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有效的对土壤的实际湿度情况进行控制。

最后,在田间道路的设计方面,在一般的情况来讲,可以将田间的道路设计成为田间道和生产道路两个部分。这样的划分是从功能方面进行的划分。同时,田间道路可以分为一级田间道路和二级田间道路两个部分。一级田间道路主要是传过农田,连接村庄的道路设置。二级的电建道路设计指的是那些连接生产道路和一级田间道路的道路。生产道路是连接田间道路之间的道路设置。

在道路的布置过程中,要充分的将现有的道路和灌溉排水渠进行规划,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布置。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在布置一级田间道路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农村的建设需求,还要将交通的运输情况和群众的出行情况进行统筹考虑。在二级田间道路的设计过程中,要对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情况进行一定的考虑和设计。在布置生产道路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田间的管理因素。

参考文献

[1]雷兆伟,高皓君,解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技风,2013(11)

[2]赵敏,谭海森,五大连池市国家优质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农田水利工程旱田喷灌设计[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3(02)

[3]唐文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板拱桥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04)

[4]胡晓兵,农业技术工业化的困境及其解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5]崔玉洁,张祖立,范磊,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采摘机械手工作空间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12)

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小型水利工程

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加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措施的日益完善,农村的小水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其施工技术日益完善。但是与农村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却出现了各种问题,工程建设与资维修资金渠道不畅通、资金数量不足、工程老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不断涌现,这也是目前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因此,在工作中,如何完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已成为现阶段水利工作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尤为迫切的话题。

一、小型水利工程常见问题分析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必备手段。截至目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在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小型水利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和策略。截至目前,在小型水利工程项目中,我们常见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工程标准低、质量差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大多都是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这就形成了不少水利工程中都存在着标准偏低、工程施工质量差、管理欠缺的现象,不但无法满足目前工程的防洪兴利的自身需要,更是无法满足农业灌溉要求。同时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大多都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由于受到当时国情和生产技术的影响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再加之三四十年的运行和外界影响,多数水利工程都出现了严重的老化和破损现象,形成病险工程或者隐患工程。如,有些水利在运行中出现了渗漏、软基、白蚁等危害,这些病险水利工程有的在运行的过程中降低了水位,严重的影响着灌溉效益,也有的还在带病运行,严重影响着下有人民生活,一旦其失事,必然造成惨重的社会损失。

2、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大多都是点多而面广的环节,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达到大型水利工程效益集中,且显而易见的被人们所熟知。因而造成了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很难得到各级政府和单位的重点关注和配合,特别是在一些小型的贫困地区,由于政府资金不足造成无法拿出相应资金来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维修。

3、管理不合理

由于水利工程投入不足,造成了多数小型水利工程都存在着一种只建不管、重建轻管的现象,也造成了多数小型水利工程都处于一种带病运行的状态。在这种基础上,致使多数水利工程经年失修,特别是对于带病水利工程未曾进行及时的加固,造成工程效益的锐减,甚至是出现溃堤的现象。

4、工程配套设施不合理

多年以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多数单位和企业在工作中只是注重水利工程枢纽工程和主体建筑结构,而忽视了与之配套的辅助工程建设,这就造成了水利工程受益范围狭窄,影响了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如一些水库只重视枢纽工程,而忽视了对渠系配套的建设和管理,造成渠道淤,致使每到放水季节,上游淹死,下游旱死,渠水白白流失,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5、机械设备缺乏

由于缺乏管理、使原有的机械设备有的流失,有的已经老化,还有些零部件已经损坏,无人修理,带病运行。如一些水利工程的排涝站、电灌站平时无人管理,导致变压器、输电线路等被控,加之设备缺乏必要的维修,每到防汛抗旱季节,机器不能运转或带病运行,制约了工农业的发展。

二、几点建议

1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国家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要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确保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列出重点项目,安排相当资金,逐步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涉农部门也要多方挖潜,加大投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水利设施建设上的突出问题,保证本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

2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扶持力度

粮食直补、粮种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要为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多做贡献,中央财政和有关国债资金也应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水利设施,包括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金融部门要为粮食主产区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提供服务。

3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小犁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赢。

4加强管理,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顺利进行

各地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三、小型水利工程完善作用

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

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而基层水利技术现状远远不适应形势的变化。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横向”即全面覆盖,小型水利也不例外。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企业以相应的投入为基础,加快自身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通过质量预控理论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的各项因素进行控制,达到预防质量问题发生的目的。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自身对质量通病治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出现质量通病时能够有技术人员提出科学的治理措施,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通过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的健康发展、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瑞英.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 山西水利. 2007(02)

[2] 张元敏.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