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桥梁工程勘察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桥梁工程勘察规范

篇1

关键词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

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4-0165-02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掌握和解决与桥梁建设工程中存在的与岩土介质相关的问题,是桥梁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通过地质勘察才能够了解桥梁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进而为桥梁设计提供基础数据,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从而为桥梁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常用方法

地质测绘。这是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现场地面的地质构造和地表状况进行观察和描述,通过分析地表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推断地下的地质状况。

勘探取样。运用物探、钻探等手段对现场进行勘察和取样,通过勘探手段对场地的地质状况进行进一步了解,并对各岩土层进行取样。

试验测试。将取得的岩土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室内试验,以获得准确的各项技术指数,如岩土的渗透性指数、岩土的强度指数等。另外对岩土层进行原位测验,即在不脱离岩土本身所处环境的情况下对岩土的性质和特征进行检测。

现场监测。把地质测绘结果和试验检验结果与现场实际状况结合起来,进一步核实岩土工程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对岩土所表现出来的性状进行监测、岩土对施工产生的影响以及岩土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2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纲要不规范

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前期工作要制定一份较清晰的、有具体要求的、规范的勘察纲要,对勘察的目的和内容要进行详细准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涉及到桥梁投资者、桥梁设计者以及桥梁技术顾问等各个方面,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运行机制。但是在目前的岩土工程勘察体制下,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义务和权利,不论是投资者、设计者和施工单位都有权利对桥梁岩土工程进行勘察,都会基于自身的角度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提出要求,这样就会导致桥梁勘察纲要不明确。另外,现有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标准较多,并且这些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纲要编制的规范性。

2.2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存在问题

勘察技术包括勘察手段、勘察质量以及勘察报告三个方面。在勘察手段方面,由于许多勘察单位所使用的勘察设备落后、勘察手段单一造成勘察的进度跟不上桥梁建设的速度和要求,如在勘察设备方面,许多单位采用的是立轴式岩心钻机进行钻探,但是这种设备的技术标准落后,不能很好满足勘察要求和取样,同时大多数的勘察人员存在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在勘察质量方面,由于我国有着较为明确的工程勘察收费标准,但是建设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对勘察价格进行尽可能的压低,加上许多勘察单位为企业发展和生存而进行激烈市场竞争,往往出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缩短勘察时间和勘察成本,进而影响到勘察质量。由于勘察质量不高,勘察报告就显得较为简陋,很多勘察报告只是对勘察内容简单的定性描述,没有相应的数据支撑,缺乏定量分析。

2.3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外部环境恶化

桥梁岩土工程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和人为环境破坏。由于地质环境进入新一轮的地质活动期,因此地震、滑坡以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加剧,这种不可抗力对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人为的破坏,导致的环境问题也会对勘察工作造成影响,如人们大量的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资源的大量挖掘造成的塌方等,都对岩土工程勘察造成不利影响。

3 改进和加强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3.1规范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体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结合桥梁工程的特点,制定一套合理、严谨的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体制,对勘察责任、勘察内容、勘察要求、勘察标准和勘察技术等进行明确的规定,明确违反规定的处罚办法,对勘察工作进行规范有效的指导。此外,还要加强对工程勘察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3.2优化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技术

做好勘察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现场勘察与相关资料的搜集,更好的了解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勘察设备方面尽可能的选取精度高、勘察效果好的设备进行工作,采取代表性强的样本;勘察技术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方式和步骤,根据现场实际状况灵活运用理论和方法,另外还要加强对勘察人员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素质。保证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缩短勘察时间和降低质量。

3.3提高桥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区域环境研究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多种多样,桥梁架设在不同的地域所采用的方法和面临的环境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勘察过程中,要加强区域性地质研究,制定相应的勘察技术要求。另外由于桥梁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区域的土壤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工作。

4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重中之重,为建设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根据桥梁建设的区位和所在的环境,采用合适的勘察技术进行地质勘察,为桥梁的合理设计和顺利施工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延平.浅谈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措施与手段[J].中国科技博览,2013(7).

篇2

关键词:桥梁施工;施工合同;跟踪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提升路桥工程的投资效益,应对整个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程强化管理。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路桥工程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整个路桥工程项目建设全程质量的科学化管理,即从工程项目审批、施工、验收等诸多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从而更好地促进路桥工程质量的提升。

一、对公路桥梁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跟踪管理

在工程前期中,对于工程建设基本程序中的设计、勘察,其成果性文件对工程的质量、投资以及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索赔和变更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勘察设计阶段进行合同的管理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跟踪管理的作用体现为:勘察设计合同相关各方之间的权益受到合同跟踪管理工作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工程项目的总投资受到勘察设计阶段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通过对勘察设计合同的跟踪管理在勘察设计阶段,对项目的投资情况建设工程的造价、设计的质量都能有效的控制,从而对其充分的了解,直接决定了公路桥梁的的经济效益以及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等问题。应该加强对合同的全程跟踪控制,从开始的签订到各方权利和义务的履行,对合同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为下一步施工合同的跟踪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也能有效地避免因变更引起施工阶段合同产生纠纷的数量,提高施工合同跟踪管理的质量。总之,通过对项目建设前期勘察设计合同进行的跟踪管理,地区性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更加能准确的了解,为工程实施的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二、路桥施工合同管理的跟踪管理的特点

(一)及时性特点

当前,对一个过程项目进行造价跟踪管理,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及时性问题。在具体工程中,往往由于监理的责权没有得到明确,当咨询单位参与到过程管理的时候,便会形成监理方与咨询方责权不明的情况。假如咨询单位由于责权不明而没有主动对工程造价实施跟踪管理,便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为保证造价跟踪管理的及时性特征,工程项目的咨询方应把自己的最大目标置于工程造价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将造价控制融入到所有的工作环节之中。

(二)有效性特点

在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造价管理时,有效性是其另一个主要特征。第一是开工复核造价必须有效。对项目的工程量进行评估的前提便是工程清单内容与数据,具体的审核内容有: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在工程量清单上各个表的数据是否一致;项目开始施工时,施工内容是否与清单所列出的内容相符等。第二是在项目实际施工中,对造价的控制必须有效。只有实现了对施工全周期的现场进行有效控制,包括施工方案的批复、施工变更的处理等,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

三、工程施工台账体系的建立

一项工程如果能建立完好的造价台账,能够协助工程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沟通。可以说,良好的台账体系能够保证项目施工过程造价跟踪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建立台账体系,应当从施工单位中标进场就开始,制定专门的工程项目造价负责人,带领和监督工程的中标者对工程清单和实际图纸进行详尽审核;之后,造价负责人把审核结果与中标者进行对证与确认,从而在台账体系中确定下该工程项目的明细数量。在工程项目进入施工阶段之后,在台账体系中纳入与工程项目造价相关的数据内容,从而以跟踪管理的方式对施工的造价进行服务与监督。由此可知,台账体系管理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工程项目的有效造价管理提供良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能够成为工程中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协同管理的平台。工程项目的行体系一般包括与此工程相关的所有基础数据,如工程重要会议的纪要、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施工中的临时变更等。在建立台账体系的时候,应着重关注该项目在材料单价或者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属性。这是因为项目属性是确定单价的依据之一。因此,编制工程项目台账的过程,便是工程审核的执行过程。台账建立之后,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施工过程跟踪造价管理的优越性。首先,是便于工程的计量支付;其次,是便于工程变更管理;再次,是对控制项目投资有所裨益;最后,是有利于施工过程中的协同管理。

四、跟踪具体的合同或事件

对具体的合同活动或事件进行跟踪对具体的合同活动或事件进行跟踪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一般包括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时间,以及完成工作的费用等情况,这样可以检查每个合同活动或合同事件的执行情况。对一些有异常情况的特殊事件,对于与计划存在较大偏差的事件,应作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和责任。这样也可以发现索赔机会,具体情况可以查阅业主代表或者施工日志得到详细的情况,并进行有关情况的记录。

五、对各种书面文件做合同方面的审查和控制

合同管理工作一进入施工现场后,合同的任何变更,都应由合同管理人员负责提出;对向分包商的任何指令,向业主的任何文字答复、请示,都必须经合同管理人员审查,并记录在案。承包商与业主的任何争议的协商和解决都必须有合同管理人员的参与,并对解决结果进行合同和法律方面的审查、分析和评价。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实际情况下千变万化,导致合同实施与预定目标的偏离。如果不采取措施,这种偏差常常从小到大,逐渐积累对合同的履行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合同跟踪,可以通过实施情况的分析,找出偏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合同实施过程,达到合同总目标。此外,合同跟踪还能使项目管理人员清楚地了解合同实施情况,对合同实施现状、趋向和结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主管部门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的任何变更、补充和删除都应及时而准确的进行记录,必要情况下还需要派出人员参与合同变更的过程。

六、大力提升合同跟踪管理工作程序的规范化水平

为更好地开展合同跟踪管理工作,路桥施工企业还应对合同跟踪管理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就像路桥施工合同跟踪管理可以建立科学有效的跟踪管理制度,对其各项跟踪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对于非经常性的路桥施工合同跟踪管理,则应建立相应的应变管理工作制度,以更好地解决一些的难以预料、突发的问题,从而不断的对合同跟踪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结束语

做好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情况的定期检查和记录、检查和记录的内容包括,检查的时间、检查项目、责任人、存在问题等等,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整理,提交公路桥梁工程相关负责人,做出及时的整改,对于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情况,做出及时的记录和更新,这些记录包括对不利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公路桥梁工程合同施工、建设单位的每一项协议、意见、请示等,都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来进行记录。对于涉及公路桥梁工程的各方进行及时的交接,做好交接时相关手续和证据的搜集。

参考文献:

[1]邢小玲.公路桥梁施工管理要点与对策探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02.

[2]张学民.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探讨[J].交通标准化,2013,14.

篇3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 软土地基 施工 工艺

0引言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天然孔隙大、压缩性强力低等特点,与普通地基相比,其承载力不高,达不到一般公路与桥梁和桥梁要求的承载力,或者能满足施工的要求,但是在之后的使用过程中,或因地基的原因,或雨水的原因,导致地基松动,成为造成公路与桥梁或者桥梁沉降幅度过大或者不均匀的不良地基,造成路面沉陷、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一系列问题。软土地基问题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难以避免,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若在施工中处理不当,会对公路与桥梁施工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相关经验和知识作出以下探讨,希望能给予相关专业读者借鉴。。

1、软土地基处理一般原则

1.1当工程的填筑高度低于临界高度时,地基在低路堤荷载的作用下并不会有大幅度的沉降,很快可以达到稳定的状态,即使在工期紧、时间短的情况下,像这样的路段就可不作地基处理。

1.2当工程的填筑高度高于临界高度时,在工期的许可的条件下,施工者可以优先采用不作深层处理的堆载预压法,用自然沉降达到路基稳定的事实。这种工艺最简单,也最经济。但是我国公路与桥梁的基本建设一般都局限于工期和资金等,难以实施。

1.3当堆载预压达不到处理要求时,施工者还可采用复合地基或者轻质路堤等工艺加以处理,但一定要根据填筑的高度、地形、工程性质、工期长短等条件优选处理工艺。

2、在勘察、设计和施工等各阶段严把质量关

2.1施工地段的地质情况是首先要弄清楚的。在工程勘察时,可根据工程地质的复杂程度进行分区,以便分类处理。若勘察时做得不够深,施工时一旦发现,需马上补充勘察,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作,为工程施工做充足准备。

2.2设计方案需有经济、合理、切合实际等特点。

2.3所用施工材料应保证量够、质优;施工机械也需要在数量、规格和性能上保证施工需要。

2.4施工时,施工者要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以保证公路与桥梁有良好的质量,尤其是软土地基处理时要注意填土速率的控制,以免路堤滑移等意外事件的出现。

2.5监理工作缺不得,进行及时的监理;观测仪也要埋置好,用以随时记录。

3、公路与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经常用到的处理工艺

软土地基的处理工艺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排水固结法、注浆加固法、加筋法、换填法和复合地基法,以及强夯法等。这几种处理工艺各有优缺点,适应不同的地质情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3.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利用了地基土本身具有的的天然透水性或者安置在地基里面的竖向排水体,通过利用工程自身的重量和对地表的加载等方式使地基孔隙中的水逐渐向外排出,使地基土体逐渐压密、固结,强度逐步提高。其中,经常使用的工艺有:堆载预压法、砂井堆载预压法和真空预压法等。

(1)堆载预压法可分为等载预压法和超载预压法,具有施工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因所需工期长,那么工期要有一定的保证,而且此种工艺比较适合沉降小、对沉降要求较低的工程或者有横向排水层的路段。

(2)塑料排水板和堆载预压法的处理工艺简单,费用较低,同样也是工期较长,仅适合软土层厚、路堤稳定、固结系数小、填土高度较高的路段。

3.2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是通过压送设备在地层的土颗粒间隙、界面或者岩层断裂的缝隙内冲填具有胶结性能的浆液材料,使其扩散、胶凝、固化,降低地层渗透性,来达到增强地基的强度,防止地层变形的地基处理工艺。注浆加固法适适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淤泥质黏土、淤泥、粉土和沙土等地质情况,甚至连人工填土层也可以,效果显著,但缺点是成本较高。

(1)渗入型注浆法。将浆液渗进软土的孔隙中或者裂缝中,使之固结一体,而地基的土层结构和地质没有受到扰动和破坏,那么此工艺可用在有孔隙或者裂缝的土层。

(2)劈裂灌浆法。浆液通过较高的灌浆压力作用,克服了地层中初始应力和土体抗拉强度,使土体发生劈裂现象,进而使浆液顺利灌入土体,且增大浆液的扩散范围,达到处理软土地基的目的。

(3)压密灌浆法。较浓的浆液灌入地基时,会因土体压密而在注浆点附近形成浆泡,浆泡的增大则会使灌浆压力增大,进而可产生上抬力,此时用压密灌浆法置换和挤密土体。

(4)电动化学灌浆法。在地基中灌浆时,可插金属电极,通直流电,借助电渗作用使浆液均匀注入土体,提高了灌浆效果。

3.3加筋法

加筋法是在土层中埋抗拉力强的土工合成材料,土颗粒的位移与拉筋会产生摩擦力,土工材料受拉力影响,使土层与材料形成一个整体,地基侧向位移和沉降却相应减少,在调整了地基底层应力的分布,地基的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

3.4换填法

换填法,又称置换法。它是用好土换软土的工艺,或部分替换,或全部替换,以达到保证公路与桥梁的稳定使用及沉降量小的目的。处理工艺可以分为人工挖掘置换和借填土自重或用爆炸法将软弱土强行挤出的强制置换两种。施工较容易,基本上可以能在短期内达到目的,人工挖掘置换更可靠、更优。置换材料应选承载力高、不怕水浸降低承载力的粗粒土,且必须夯实。

3.5复合地基法

复合地基是把天然地基加固处理,使部分土体得到加强,或者置

换土体,或者在地基中安置加筋材料,形成由地基与增强体复合成的人工地基。

3.6强夯法

强夯法又叫动力固结法,反复落锤能产生巨大夯击力,在地基上产生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对地基进行挤密,以达到土质紧密、土的强度提高、湿陷性黄土不再湿陷,提高砂土地基抗液化的能力,使用范围广,主要用于碎石土、砂土、黏性土、素填土等地基,以及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两种地基。在施工中,此法加固效果显著、设备简单、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用材少、成本低等优点,在我国被广泛应用。

4、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

4.1建筑物对地基会造成一定的压力,可利用轻型结构、空心构件、轻质墙体等,加固地基。

4.2在承载力小的地基上,设置对变形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4.3铺设砂垫层,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直接作用在软土地基上的附加压力,可有效避免建公路或者桥梁出现沉降现象,还能有效排出软土中水分。

4.4可选用砂井或者砂井预压等处理工艺,促使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对于夹有薄砂层或者石层的黏土,可用砂井预压加固,降低土层的压缩性,地基承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4.5软土地基处理时会容易出现地基土塑流挤出的现象,可采用以下三个有效措施避免这一现象:

(1)施工速度不宜过快,理应控制施工速度和加载速率。沉降情况可以利用现场加载试验来检验,在掌握情况后,再控制加载速度,把握加载的间隔,逐渐固结地基,逐步提高强度,有效避免地基土出现塑流挤出的情况。

(2)在公路或者桥梁的四周打板桩,可预防地基软土挤出。这种板桩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锁口抗拉力,可与水平拉力抵抗。但是,此工艺对材料消耗较多,不适合施工者经常使用。

(3)反压法可防止地基土塑流挤出。地基土塑流挤出现象取决于地基底层的压力,压力小就会降低塑流挤出的可能性,那么可在地基两侧堆土减压,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篇4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经济社会技术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扩大,人们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之发展较快的还有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对工程建筑质量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必须对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给予高度重视,为有效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 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简单介绍

2.1岩土工程勘察的定义

岩土工程勘察是一种编制文件的勘察活动,主要就是根据所要建设的工程的要求来对建设场地进行分析、评价、查明它的地质、岩土工程的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特征。

2.2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类以及应用

按照所需要勘察对象的不同将勘察分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工业建筑工程勘察、民用建筑工程勘察和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且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的就是水电站和水工构造物的勘察。因为铁路工程勘察、港口码头工程勘察、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公路工程勘察等工程勘察更具重要性,且需要很高的投资造价,所以国家都对这些工程勘察分别制定的各自的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等,且这些工程勘察被称为工程地质勘察,所以说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应用在建造医院、学校的校舍、住宅、工业厂房的地基、基坑、边坡、堤坝等工程的处理,这些工程都会应用到岩土工程勘察。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岩土参数问题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集中在风化岩、残积土以及粗颗粒土等对于获取原状岩土样以及进行试验较为困难的岩土层,使得这些岩土层的变形指标以及承载力等设计参数无法精准确定,而是以平均值作为参考性状数据,或是忽略试验得出的状态强度及岩土性状等与原位测试结果不相符的状况,使得报告统计时相关参数与本数出现偏差,且对相关联的近似概念不作区分,使参数混淆杂乱,勘察报告中的数据不够科学、系统。

3.2勘察依据问题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之前,必须在明确的工程设计意图的指导下,充分收集

对工程施工产生较大影响的各方面资料,诸如勘察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筑工程的结构性状以及建筑规模等特点,地基荷载、允许变形以及埋置深度等相关资料,但许多工程勘察的前期资料都不够完善,例如界面划分、地质形态等不够清楚明确,使得勘察成果质量不高,从而提供给工程结构设计的数据资料的实用性不强等,严重影响着建设工程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

3.3勘察报告问题

由于岩土工程勘察的资料数据有失精准,也就直接造成勘察报告的准确性与可行性不高,使勘察报告不能为工程结构设计有效利用,甚至还会导致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与整体质量。并且,除勘察成果的原因外,若在勘察报告中,只是对基础设计参数进行阐述而对地基评价不够合理实际,针对性不够强,会使得勘察成果不能有效利用,而岩土工程勘察的功效也就大大折损。另外,还有勘察报告的质量问题,很多勘察报告只注重对基础设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却忽视了报告中的图件质量,使得报告中的图件并不能满足报告编制标准,也大大降低了勘察报告的指导意义。

3.4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问题

技术工艺实施的最重要还是人的问题,岩土工程勘察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技术素质是直接关系着勘察技术功效的发挥以及勘察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实施中,由于很多相关人员存在缺乏技术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对技术发展与应用认识不够以及缺乏对勘察资料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归纳利用的能力等问题,进而造成对勘察过程的真伪无从辨别、对勘察资料的重点把握不住以致利用率不高以及面对复杂工程或重大项目时无从下手的局面,致使勘察精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勘察资料有失精准以及对勘察技术的应用不够规范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质量,进而给工程结构设计与具体施工带来很多利因素,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的经济安全。

3.5原位测试试验

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是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标准贯人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孔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放置于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而不够详实,进而造成对碎石土评价的困难。

4.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解决措施

4.1提高岩土参数的准确性

对于原状岩土样获取以及进行试验较困难的岩土层的相关参数,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并综合多学科、多技术应用领域的相关的理论技术等,对诸如承载力或变形指标等参数精准确定,对原位测试结果不相一致的试验结果,应找出不相符的原因并分析,确保试验结果数据精准以及统计报告时参数的准确性,并注意对关联度较高或相近的概念做区分,谨防参数统计时出现杂乱混淆的状况。

4.2明确勘察意图,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

首先在工程勘察之前,应对勘察目的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做好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工作,充分把握勘察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的性状结构、规模、地基承载力要求、变形模量以及抗剪力强度等所有相关的材料都

搜集完全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与归纳总结,认清勘察工作的重点,让勘察资料数据与结论明确清晰,综合提高勘察成果的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需要,合理选择与应用新技术,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为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

4.3强化勘察报告的实用性

首先,要强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实用性,就要综合提高勘察报告资料的准确性,除勘察资料数据本身的原因外,应加强地基评价的合理性,在基础设计参数的有效归纳与总结之后,还应基于合理准确的数据资料,对建筑工程的地质条件、地基变形模量以及固结压缩曲线等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提高勘察报告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勘察报告应满足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还应按报告编制标准有效提高报告中图件的实用性,对工程相关的地形地物、道路建筑物等参照物要在平面图中标明,使勘察点与拟建筑物的位置一目了然。

4.4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素质与综合能力

重视对勘察技术规程规范的学习与掌握,通过培训、学习等方法,尤其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注重理论与经验的紧密联系,让工作人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实际相联系,将理论知识合理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明确技术发展与应用,并自行合理地辨别勘察数据的真伪,通过其他相关技术方面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合理而有序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有效提高勘察成果质量、保障勘察资料数据准确可靠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察的成果质量对工程建设质量有深远影响,要想保证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对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严格要求,为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实现工程施工的安全高效、经济可靠。

参考文献:

[1]黄汉芳.浅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思考[J].广东建材,2012

[2]童玲.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

篇5

关键词:工程勘察技术;合理化应用;技术水平

前言:

在进行工程勘探的过程中,要对工程建设的具体场地以及场地周围的实际地理特征进行考察,并联系工程建设的各个步骤进行实地的考察。对工程建设的地理情况以及人文情况进行勘探时,需要工程勘探技术、工程物探技术、工程测绘技术、水温勘测技术、实验技术、检测技术。面对具体情况,使用具体的工程勘探技术,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勘探成本,减少勘探实践,从而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

一、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历程

工程勘探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兴起,在前苏联的工程勘探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1]。工程勘探的业务包括协助设计进行配套的服务,为设计人员提供相应的勘探数据。在1980年以后,我国的工程勘探发生雷击巨大的改变,不仅改革了以往体制存在的弊端,还在技术上进行了革新,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勘探环境,增加了对岩层以及土壤环境的勘探,并且加入了岩土方面的工程设计,对岩土进行有效的治理等,从而使工程勘探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逐步的发展中,现今我国的工程勘探已经成为一个独立运营的行业,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工程勘探逐渐与世界接轨,从而使我国的工程勘探面临巨大的挑战。要求工程勘探技能完成岩土的勘测还要实现设计以及施工的具体化,在我国,对于工程勘探行业的发展方向将从实践型转为咨询型,进一步加快了其功能方面的转换速度。

二、工程勘察技术的合理化应用

在进行工程勘探时,要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工程进行不同技术的应用,并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工程勘探技术的革新。

(一)充分运用工程软件

不同工程在进行实际问题的勘察使需要不同的工程软件[2]。对于软件的运算过程以及对软件具体功能的熟知是进行工程分析的基础。在熟知的基础上,面对各种实际问题对软件进行灵活的运用,并对软件中不适宜工程建设的部分进行整改,从而进一步完善地质工程的软件数据包。

(二)在具体应用中结合新技术

现今在工程勘探领域的新技术包括钻井取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3]。这些技术在工程勘探中的官方应用,进一步缩短了对地质材料获取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地质勘探的劳动生产率,对地质信息的分析效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进行地质勘查时,选取适宜大小的金刚石钻头,从而提高钻头的速率,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的生产成本。在堤坝工程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其地堤坝灌浆的变形观测技术以及抬动观测的技术,从而保证堤坝的安全,提高堤坝的质量。对于河床冲积层的勘探,要充分使用SM胶取芯的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进一步提高对河床冲积层勘探数据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三、工程勘探的例子分析

某桥梁工程建设中,包括对底层的道路工程的建设[4]。内部排水工程以及管道工程的建设,其工程规定的建设的桥梁总数为8座,分别为车行的跨线桥、人行天桥、交叉口的加宽桥、规划路的新建桥、底层道路桥、立交桥等。其勘察任务有:

(1)对桥梁建设的各部分有较大联系的岩层以及地质结构、周围的地形、地貌进行勘察,并对其特殊岩层、土壤的物理力进行勘察。

(2)对岩层的风化程度以及岩层的结构、破碎程度进行勘察[5]。

(3)对区域的水文条件进行勘察,对区域内部的地下水的水位状况。水流的流量以及水流的速度进行了解,尤其对混凝土以及金属材料具有较大影响的水文特征进行勘察。

(4)对区域内部的鹅卵石颗粒状况进行勘察[6]。

(5)对液化沙质的分布范围进行有效的界定,充分了解群殴范围以及性质,从而判断对工程的影响程度。

(6)对工程建设的场地的稳定性以及基础的持力层进行评估,从而制定与岩层的实际受力以及区域的水质相适应的各项参数,对虚拟的建筑形态做出基本的评价,进而为具体的施工提供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意见的提出。

(7)对于工程建设地区有较为复杂的地质情况时,要对之前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在施工中引入基坑检验程序,从而判定岩土的特性,并将勘探工作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在工程建设的区域内部,其地质环境复杂多样,要建设多个桥梁,必将会导致工程的分散,从而影响交通的便捷性,使工程勘探更为困难。为解决问题,应进一步优化勘探技术与勘探方案。对于桥梁建设而言,进行合理的钻孔设置是保障工程顺利建设的基础。在进行钻孔设置时,要分为跨河桥、地层的道路钻孔、加宽桥、跨线桥桥台以及河道整治。在进行地层的道路钻孔时,要始终沿道路布局的中线进行布置,若不能完全按照道路布局的中线进行布置,应规划出超出的范围。对于钻探孔以及动力的触探孔之间进行间隔布置时,要对路线经过的土壤的疏松度以及有机质的垃圾含量进行查明,并尽量增加勘探孔的密度。对于勘探孔的间距,国家相关规定明确指出,相邻的两个勘探孔的间距要在49米到99米之间,在进行勘探孔的设置时,要采用桥墩钻孔以及跨线桥桥台的相关资料进行。对于河道整治的勘测孔的设置要在河道的两侧进行交错设置,其相邻两个勘测孔的间距为49米,要采用桥墩钻孔以及跨线桥桥台的相关资料进行。对于跨河桥以及加宽桥的勘探孔设置,要在桥台的具置进行布置,其相邻两个勘测孔的间距为19米。对于跨线桥桥台以及桥墩的勘探孔设置,要在桥台的挡墙部分以及桥墩的具置进行设置,其相邻两个勘测孔的间距为19米到24米。在进行勘察工作时要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对勘测孔的设置要始终保持因地制宜的态度,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及合理性,从而达到勘察的目的,使勘察任务顺利完成。

结论:

综上所述,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技术的合理化应用主要体现在充分运用工程软件以及在具体应用中结合新技术。对工程勘察技术而言,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工程勘察发展的道路,解决了工程勘察的众多技术性难题,从而提高了工程勘察的质量,使其勘察的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缩短工程勘察的周期,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准确性,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卫今,余荣春.浅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与展望[J].城市建筑,2014,01(02):135.

[2]李庆丰.浅谈静力触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展望[J].福建建筑,2014,02(07):83-85.

[3]李敏哲.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2,03(01):231-232.

[4]明前军.浅析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视界,2016,01(01):124.

[5]康朝勇.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14):77.

篇6

关键词:北环快速 城市道路 桥梁工程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括

北环快速路工程范围西起前洋立交收费站,东至世纪大道,桩号:K0+000~K15+780,全长约15.8km。经过的横向道路由西至东有:慈城连接线、广元大道、洪塘西路、机场快速路、大鸿路、江北大道、康桥南路、倪家堰路、戚山路、329国道、慈城南路等,本标段工程范围K14+250~K15+780。根据2010年6月底本工程勘察设计协调会会议纪要,北环快速路主线跨过世纪大道与地面道路接顺,本次初步设计将工程设计范围延伸至K16+040,与北外环路地面道路接顺,本标段实施范围为:北环快速路(东西向)BK14+250(北环快速路高架公用墩)~BK16+040(与北外环现状道路接顺),全长1790m;世纪大道(南北向)SK3+280(世纪大道高架公用墩)~SK4+405(世纪大道高架公用墩),全长约1125m。

二、桥梁工程施工

(一)桥基评价

⑴桩基持力层选择与评价

拟建工程在江北大道~3号桥段主车道拟采用全线高架,北外环路以北段机场路(铁路~旅游公路)段需穿越2条河流,也需采用桥涵方式通过。根据拟建建筑物基础设计要求,结合场地地基土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在场地勘察深度范围内,性质较好、可供利用的桩基持力层主要有7层及其以下各土层。

7层粉质粘土全线局部零星分布,且厚度较薄(层厚0.7~1.4m),一般不适宜单独作为持力层利用,可考虑与下卧8层组合作为桩基持力层。7层和8层组合层空间分布连续,其层顶埋深为42.7~58.4m,层项标高为-55.65~-40.85m,组合厚度为8.3~21.5m不等,下卧为性质也相对较好的9层硬土层。

根据拟建工程规模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选用7层和8层组合层作为桥基持力层利用,桩端宜尽可能置于性质良好的8-2层圆砾层中。

⑵单桩承载力估算

根据前述基础方案和表1中的建议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第5-3.3进行估算:

表1:桥梁桩基承载力估算表

(二)桥梁工程

桥梁结构的施工方法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施工工期,本工程工期紧,桥梁工程施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交叉施工”的原则进行。

主线高架桥、匝道桥以现浇混凝土箱梁为主,局部小半径大跨匝道采用钢箱梁,地面辅道桥改造为空心板梁拼宽。

(1)主线及匝道高架桥现浇箱梁

现浇箱梁采用满堂支架,一联一次落架施工工艺。混凝土常规分两次浇筑,首次浇筑位置到腹板顶部,腹板与桥面板交界处。

①施工流程

一联梁施工工期一般为45~70天,现浇箱梁施工步骤:测量、放样钻孔灌注桩施工承台施工桥墩立柱施工梁投影面地基土整平夯实碎石或宕渣基层压实 浇筑素混凝土垫层 搭设支架铺箱梁底模及外侧模堆载预压 调整底模标高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埋设预应力管道安装腹板内模 绑扎桥面板钢筋,埋设预应力管道 第一次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搭设桥面板底模 浇筑第二次混凝土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预应力管道压浆落架,桥面系施工。

上述施工工序中,钻孔灌注桩重点控制钻孔和成桩质量,承台、墩柱及现浇箱梁等混凝土结构重点控制模板制作、结构尺寸、钢筋绑扎及预应力筋安装、混凝土浇筑质量,现浇箱梁还应控制支架基础及预压。

②钻孔灌注桩施工

北环快速路主线桥主墩位于现状道路中央分隔带中,现状分隔带下埋设有各种市政管线,改迁后将埋设较浅的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等管线挖除,329国道~世纪大道段污水管埋设较浅,管底与主墩承台齐平可以挖除,过世纪大道管径大、埋深深,采用顶管实施,根据其平面位置主墩钻孔灌注桩已避开现状沉井,现状管线埋藏太深无法挖除,与现状管线平面位置重叠的钻孔桩施工采用冲击钻结合旋转钻实施,对现状污水管以上部分采用冲击钻成孔,以下部分采用旋转转成孔。

根据初勘报告,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条件较差,桩底持力层为7层粘土、8层中粗砂、砾砂组合层和10层作为桥基持力层利用,为增加桩基承载能力储备及减少桩基沉降,拟利用桩基声测管进行桩端注浆加固,注浆工艺为:钻孔灌注桩水下砼浇筑后24~48小时内用压力水从注浆管中压入,一般在2~5Mpa时橡胶管裂开,在正式压浆前保持注浆管内水注满,当钻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龄期达到14天,可以对桩基进行超声波检测,检测完毕后可开始对管道进行注浆,共经多次循环(至少循环二次)。

③支架基础处理

匝道桥梁位于现状道路范围外的考虑支架的承重需要,支架搭设前首先要进行地基处理,桥位下原地面清除杂物整平,填筑60cm宕渣整平压实,(个别地段如遇暗河、沟塘等,则塘渣填筑厚度需加厚),用压路机由慢到快碾压至少6遍,最后的压实以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能够通过16T以上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试验,当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明显轮迹)时,可判为密实状态,而后在箱梁投影下两侧各加宽1米浇筑C20砼20cm厚作为支架基础,以确保支架整体稳定性。

北环快速路主线桥支架投影范围为现状机动车道与中央绿化带,对中央绿化带部分,结合道路内侧路基拼宽要求进行处理。世纪大道支架投影范围为机动车道与中央绿化带,机动车道范围塘渣已填筑完成,施工时应结合世纪大道地面道路施工。

④支架搭设与预压

现浇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或梁式支架,世纪大道主线桥第七联跨北环东路、北环快速路第二联跨平王桥可采用梁式支架,其余各联考虑采用满堂支架。

满堂支架采用碗扣支架,柱网0.9m×0.9m,腹板或横梁处加密至0.6m×0.6m,横杆步距为1.2m,支架搭设完成后应进行120%预压以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

(2)小半径大跨匝道桥钢箱梁

①钢箱梁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工艺。

图1:总体生产工艺流程

②钢箱梁制作

根据制作和运输安装需要,钢箱梁纵向分节段,全部在工厂集中加工制作,放样全部采用1:1电脑放样,纵向结构每米加放1mm的焊缝收缩补偿量,分段纵向合拢口在吊装分段口制作时留50mm余量,在工厂进行预组装后再切割余量。焊接材料的选用通过焊接工艺评定来确定。

③钢箱梁检测

a:理化检测。材料到厂后,按要求对材料进行理化检验。

b:测。钢梁构件焊缝在焊接完成24h内进行无损检测,焊缝必须经外观检查合格。横向对接受拉焊缝进行100%超声波检测,100%磁粉探伤检查,质量等级Ⅰ级;横向受压焊缝要求100%超声波检测,100%磁粉探伤检查,质量等级Ⅱ级;横向对接受拉焊缝按接头数量10%进行射线探伤,射线照相等级为B级,焊缝内部质量为Ⅱ级。

c:检测。钢箱梁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涂装施工。涂层厚度要求平均厚度不小于规定厚度。所测值必须90%达到或超过规定要求,未达到规定厚度的测点之值不得低于规定厚度的90%。测量仪器用电子测厚仪、磁力型杠杆式测厚仪。

④箱梁施工质量控制

钢结构加工前,必须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和加工图转换,经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

a:板不允许剪切,只能进行氧-乙炔火焰切割。优先采用精密切割或自动切割。

b专用钢样条时,必须考虑创(铣)边加工量及焊接收缩量。主要构件的对接,应使钢板的轧制方向与部件主要受理方向一致。腹板的纵向拼接焊缝,原则上应布置在受压区。

c前仔细确认涂料的品种、质量及施工位置,按生产厂家推荐的工艺参数进行。钢表面清理前应清除刺屑、焊渣及油污。涂料涂装除锈等级达到GB 8923-88标准SA2.5级。

d:给出的高程,准确控制各临时支墩的高程和位置。按构件重量正确计算和确定吊车、吊环、钢丝绳、吊点的位置,根据工程情况、周围地形、施工环境正确组织吊装作业,确保吊装作业安全。

⑤道桥改造

地面辅道拼宽桥施工流程为:测量、放样外侧拼宽桥钻孔灌注桩施工 封闭外侧一个车道,盖梁外侧拓宽施工架设外侧拼宽梁板现浇拼宽处湿接头桥面系施工 中央分隔带管线迁移后内侧内侧拼宽桥钻孔灌注桩施工 盖梁内侧拓宽施工架设内侧梁板现浇拼宽处湿接头桥面系施工。

地面辅道桥重点控制钻孔桩成孔与成桩质量,盖梁拼接,空心板吊装,空心板拼接处湿接头及绞缝质量。

参考文献:

1.单建宏.对城市道路桥梁质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30):113-113.

篇7

【关键词】施工准备;施工方法;质量控制

0引言

这些年,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国道省道,甚至县乡公路,也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工程质量则显得特别重要。桥梁工程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的工程项目,桥梁工程不仅投资高、施工难度大,而且一旦出现事故就是重大责任事故。桩基又是桥梁的主要部分,它承受由桥跨结构传给墩台的巨大荷载,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桥梁使用的长久性和安全性。要想控制其质量,不仅在设计施工中控制,还要有先进的检测方法。本文就是探讨桩基的施工方法和一些常用检测方法。

1 施工前的准备

1.1 施工前必备详实的相关工程资料

①地质资料――桥梁所在区域的地质报告,桥梁周边的水位情况等等;

②桩基施工图和图纸会审纪要;

③桥梁建设影响区域的地下设施资料,包括光钎、电缆、管道、军用设施、文物建筑等等;

④施工机械设备、配套设备、基本建筑材料的质检报告、性能评估等证明资料;

⑤桩基施工流程和施工详实方案,以及各种应对方案;

1.2 工程实施前的质量管理方法

①在作业平面图上必须将桩位、水电线路、施工顺序、编号以及临时设备的位置做详实的标记;

②依据已有作业平面图制订施工以及与作业计划相对应的劳动力组织方案;

③制订供应计划,包括工程机械、建筑材料、人员配备等等。

④制定季节性特定施工的技术方案,如暴雨、高温、冻雨等恶劣天气下的施工方案。

1.3 安全保障措施

人工挖孔灌注桩应采取的基本安全举措:

①孔口周围一米范围内挖掘而出的土石要搬运处理,严禁乱堆乱放,工程车辆的通行不能造成对井壁的影响。

②施工场地内所有的电源线路由持证电工规范操作,有专业人员监管;施工电器要做好防雷、防水、防漏电措施,按要求接地、接零,杜绝一闸多用等违规操作,照明设备要以安全为准则,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要采用标准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2 公路桥梁桩基的施工

2.1钻进参数选择与孔径控制

开孔时采用主动钻杆自由对中转盘中心的办法,来调平钻机底座。开钻时应轻压慢转,及时加入重块降低钻具重心,防止倾斜。正常钻进时,还应根据孔径、土层变化、孔深等因素,合理地选择钻进的参数。

孔径的大小与钻头的直径有着直接的关系,选用钻头的直径最好比设计桩径小20mm,为减少因钻头晃动而产生超径,应使用同心度好的钻头。

(1)在钻进时,应保持孔内有足够的合理的泥浆技术指标和水头高度,以平衡土层压力,防止缩孔及塌孔。

(2)在施工时,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定期测定粘度、含砂量和胶体率,及时调整泥浆的技术指标,必要时还要使用泥浆添加剂。

(3)在终孔时,应测量孔径,采用探笼器检测孔径,利用钻孔的钢丝绳把探笼器放入孔内。如果上下顺畅即符合技术要求,否则要进行扫孔。

2.2孔底沉渣控制及终孔鉴定

孔底沉渣会直接影响着嵌岩桩端承作用的发挥,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1)下钢筋笼、导管后,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要进行二次清孔,同时还应调制优质泥浆,使其能降低颗粒下沉的速度。

(2)根据钻机类型采用适宜的清孔工艺,沉渣测定符合要求后,立即灌注混凝土,保证二次清孔后至第一盘混凝土剪球时间不超过30 min,防止土渣回落。

(3)尽量加大混凝土初灌量,利用初灌量的冲力,冲开残余孔底的少量沉渣。

2.3水下混凝土灌注控制

水下混凝土灌注是成桩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保证桩身质量最关键的工序。本文以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技术进行灌注为例进行说明。

(1)第一盘混凝土的灌注采用剪球工艺,根据不同桩径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保证第一盘混凝土灌入时能将导管埋入1 m以上的深度。

(2)在灌注混凝土时,随着灌注高度的不断上升,要及时提升导管,提升时要保证导管底端埋入管外混凝土以下的深度不少于2m,但也不宜大于8 m,一般要求导管埋置深度为2-6m,严禁将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避免造成断桩或者局部离析。

(3)在混凝土灌注时,应随时上下抽动导管,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还

应经常测量导管内外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深,从而避免出现质量事故。

3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3.1 人工挖孔桩强风化岩承载力的控制方法

如果端承桩荷载要求较小(小于1000kPa), 而且地层是由强风化逐渐变到中、微风化,这时在桩底就可能遇到残积强风化物夹硬碎石层,这种情况桩底的承载力就视风化物的结构紧密、软硬情况、硬碎块的大小及含量而来判断地基承载力,由于工程勘察的局限性,这一层的承载力在报告中往往误差很大,而且该类岩层标准取值的误差太大,再加上缺乏必要的荷载试验作对比,作为质监部门,有条件的话要尽量做荷载试验作对比。对于人工挖孔桩,要下孔全面了解桩底岩石情况,参照有关经验知识来鉴定。

3.2 桩身混凝土质量控制方法

比较准确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的是静载与抽芯,但是由于静载、抽芯为损伤性检验,且费用高、时间长,所以常常采用超声波法和低应变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判断混凝土质量,主要依据:掌握施工过程情况与施工记录。

(1)判断施工工艺是否适合于施工的实际情况,如:挖孔桩水位高、水量大、有没有采用水下混凝土配合比与水下导管法灌注;检查一下灌注完桩钢筋笼的位置情况,可推定保护层厚度。

(2)要认真做好成孔记录与灌注记录,记录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机械故障及孔内异常情况、事故等,并进行推断。比如: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过堵管事故,拨管后进行二次灌注,就会存在断桩或夹泥层。但缺陷的严重程度还要分析其事故具体处理措施而得知。

篇8

关键词:城市路桥设计;安全性;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U4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47-0229-02

引言

交通设施建设不但为经济发展增速,也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而道路桥梁工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原因在于部分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路面断裂、桥梁垮塌等不幸事件见诸报端,究竟是人为因素还是质量不过关,这是当下亟待论证的问题,应当站在设计角度来对路桥安全性重新评估。

1当前我国城市路桥现状

1.1路桥设计体系

路桥设计体系对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干预力度不言而喻,特别是对路桥施工和使用期限的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安全性,设计体系在这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的空间。路桥设计体系首要任务并非节约工程造价或者进行成本控制,而是应从经济角度去分析路桥结构方案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各部分构件连接能否让路桥发挥应有性能,规范内的安全系数用什么办法来实现,可靠性指标在设计中的依据是什么,一旦路桥发生安全问题,谁应当对此负责。所以,路桥设计体系不同于一般建设工程,它必须考虑更多的结构组件安排以及施工工艺,但是当前某些设计人员明显没有对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全面考虑,设计思维片面,桥梁结构整体延续性不足,或者冗余度过低;道路长宽计算模式以及受力路线模糊,造成道路容易被压出坑洼,抗压强度无法发挥。设计人员责任心不足,导致了路桥整体耐久性不佳,而专业水平则直接与安全性挂钩,必须谨慎应对。单说道路设计方面,常常道路使用不到2年时间,就已经发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反复维修造成交通拥堵,出行不便,这是道路桥梁耐久性所面对的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在道路桥梁设计阶段没有将构造与材料相结合,看待问题的角度过于短浅,理论上的结构耐久性无法满足显示需求,设计人员的僵化思维难以和不断发展技术进行对接,道路桥梁的使用效果在不同环境下反差较大,设计体系所给出的构造与布局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的兼容能力低。当前路桥设计单位虽然可以让预案符合相关规范,但仅仅是大体无误,对细节的追求缺乏进取精神,再周密的设计规范也不可能代替现实应用,难以应对道路桥梁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为理论基础的更新速度远不及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以及车流量与车载重的动态变化等。

1.2设计单位自身问题

当前的路桥设计主要停留在静态阶段,其现状表现为数值计算精确、符合设计标准、应用效果一般、耐久性严重不足。设计人员的服务能力仍然没有形成共识,招标方与设计单位的裙带关系明显,实际性能表现与使用期限经常不符合约定要求,但对于设计单位的责任追求案例却极为罕见,这说明其中可能存有不恰当的合作关系。从经济角度来说,对于成本控制力度过深,导致了维修成本的增加与使用寿命缩短,得不偿失,所以真正行之有效的路桥设计除了符合规范要求之外,还必须强调设计人员具有坚实的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让经验丰富的路桥设计工作者参与其中,将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传达给其他设计人员,从而提高路桥设计整体水平,提高安全性与耐久性。

1.3路桥设计监管

之所以我国经常出现路桥安全性差、耐久性低的案例,这通常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有关,而这两方面所折射出的另一个现状,则是监管体系腐败现象严重,这是无法回避现实,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所以,监管体系腐败程度可能没有外界推测的那样严重,但绝对存在一些不正规操作,拿桥梁垮塌举例,任何设计都不可能会出现垮塌效果,必然是施工质量存在不足,但究竟是谁放纵了施工队伍,或者说施工队伍得到了谁的授意,在野蛮施工、豆腐渣工程的背后,监管体系堕落是不言而喻的现状。

2国外城市路桥设计经验

国内路桥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半数问题都与设计单位有关,这证明了许多设计人员水平不足以及管理能力低下,所制作的图纸无法适应施工条件,因为许多细节都没有注明,而施工队伍竟然还能按照不全面的图纸来施工,实在令人膛目结舌,这种情况下竣工的项目如何能有出色安全性和耐久性。鉴于国情,许多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为了让设计和施工双方领会路桥工程主旨,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多学习其中行之有效的设计办法,在完善设计水平的同时,也能够让路桥性能得到提升。一些欧洲发达国家,比如丹麦、德国等,对于桥梁结构性能设计十分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把握结构内容中的各项细节,例如结构裂缝、变形、振动、美观、耐久性、抗压能力等,甚至对战争期间的桥梁坚固程度都会做出一定假设,所以在欧洲,桥梁设计安全性是设计工作当中的基础,几乎不用单独强调,让桥梁符合安全指标,这是最起码的设计要素。

除了卓越的结构设计,桥梁耐久性和使用效果也有很高的要求,由于丹麦地处北欧,气候十分寒冷,所以特别注重桥梁质量控制,包括桥梁使用寿命、高寒地带应用效果、外形艺术美感等。归根结底,欧洲发达国家的路桥设计与我国存在本质的不同,而且服务太多和设计态度差别更为明显,国外设计人员要利用大量时间来分析路桥性能弱化原因所在,如何避免这些规律一再应验,不断探求新的结构设计方法与概念,所以国外路桥设计理论基础相比我国,更加贴合耐久性与安全性等特点,甚至能分神来构思桥梁外观,让建筑艺术融入其中。但这并不说明国外路桥设计在各方面都优于我国,原因在于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路桥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拿丹麦来说,二战期间丹麦在遭受德国军队进攻的第一天便被迫投降,期间也未经战争洗礼,基础设施保存完好,发展起点比大多数国家要高。

3完善路桥设计的途径

道路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环境影响,其中包括气候影响和化学物质的腐蚀,还有经受自然灾害、超载、密集车流量及其它因素的考验。完善路桥设计,必须将所有因素涵盖在内,做到事无巨细,形成一套设计思维,习惯性地将各种干预耐久性与安全性的因素综合考虑,分析可能对桥梁或公路造成劣化或损伤的外部原因。尽管我国桥梁垮塌事件很少,但仍不能放松警惕,据资料显示,现今存有记录的桥梁垮塌事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换而言之,除了自然灾害导致的桥梁垮塌,其余大部分都是车辆经过时所发生,因此极易造成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大量的自然灾害案例也表明了,除材料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影响路桥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归咎于结构缺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设计人员始终追求对结构计算的研究,进而对细节把握不够,忽视细节处理对结构总体的干预能力,加强和完善细节处理能力,是完善路桥设计的关键途径。

4总结

完善路桥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应当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升道路桥梁使用期限,严格监督设计阶段的细节问题。不能盲目追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速度,进而忽视对路桥耐久性和安全性的相关测试,不能对配套检测维护很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钱晓良.城市道路设计要素的合理选择与造价控制[J].建筑,2012(10).

[2]薄韬.对居住区内道路路网技术性能评价指标的讨论[J].林业科技情报,2012(04).

[3]牟建华.上海市区某大型顶管工程引起道路沉降的有限元分析与监测[J].工程勘察,2013(02).

篇9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是改变山区落后面貌造福于民的工程,但是高速公路的修建必然要改变山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和质态环境,其较之于平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尤甚。因而在工程建设之初就要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做好探讨和规划。否则必然会引发一系列包括水土流失在内的环境问题,严重的将引发环境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等,给当地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样就违背了建设的初衷,这在只重建设不顾环保的过去时有发生、教训极为惨痛。要预防和防治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在建设之初预见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把山区高速公路真正建成绿色之路、环保之跌、福民之路。

一、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特点

1地形起伏大,高填深挖地段多。

2.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

3.弯、坡、斜桥和高架桥梁众多,长大隧道明显增多。

4.防护工程数量大,型式多,高边坡防护需要综合采用多项防护技术。

5.公路长、大纵坡较多,平面半径偏小,整体线形指标较低。

6.环保问题突出。

二、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山区要建设一条兼顾交通、环保、生态等方面要求的高标准的山区高速公路,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

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4.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三、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

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1)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2)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3)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4)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5)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6)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

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一量测一判别一修正一预报一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3.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

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

(2)加强隧道地质勘察,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

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3)安全生产,制定险情预案。

隧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下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层层检查落实,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工程安全。

(4)综合治水。

篇10

【关键词】岩土工程;灾害防治;岩土勘察;治理措施

我国生态地质环境复杂而且脆弱,岩土工程灾害在一些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发生频率高,这些灾害给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自然条件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和限制,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总体施工水平,就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岩土勘察工作是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是工程建筑的最重要部分。因此,岩土勘察工作一定要细致科学,精确查明地质条件,分析地质环境,对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作出全方位的测评,进而制定正确的施工设计方案。

一、岩土灾害

从总体的宏观的角度定义岩土工程灾害就是指,由于具有冲击力和破坏力的自然因素或者是不规范的人为因素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事故。岩土灾害破坏力大,对人类生命财产危害严重。一般来说,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岩土工程重点涉及到岩石工程、土壤和土层工程、地下土层和岩石层工程。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等。这些工程的主要建设基础就是岩质层和土质层。因此,岩质层和土质层的结构和性质对岩土工程的施工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在工程的施工前必须要有详细的工程勘察,并且要对岩土层的形成过程、地质构造、发展趋势作必要的分析和解读。对岩土体的力学性质、组成成分详细探究,仔细了解岩土体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时会发生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做出必要的施工调整,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二、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中的现状

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之前都必须要对施工地域进行岩土勘察,进而确定岩土工程施工的地质条件和岩土地质对施工的影响。只有科学合理的勘查工作才是整个岩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的保证。不过现阶段,我国很多岩土工程的前期勘察存在严重问题,为岩土工程的安全实施带来了困难。

(一)前期勘查工作规范混乱

在我国,岩土工程发展所用到的经验技术和建设规范很大程度上都是从外国学习来的。工程建设的标准大多都是照搬外国的,而且不同的工程管理部所采用的管理标准都不相同。岩土勘察工作中,很多人就把建筑工程和地质工程的地质勘查标准混为一谈,难以保证勘查工作的质量。另外,不同的工程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同标准也让地质勘查工作困难重重。因此,混乱的岩土勘察规范让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失去准确性和可靠性,不同部门之间由于不同的勘察标准也使得资源共享变得困难。

(二)技术人员素质不够

岩土工程的前期勘查,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而当前的工程地质勘察人员的组成很复杂,很多人员缺少专业的业务知识,没有受过系统的勘察教育和培训,难以胜任实际的勘察工作。也有很多工作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和使用先进的勘查技术和勘察设备,致使工作的效率低下。

(三)监理力度不够

在任何工程项目中,工程监理都是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岩土工程建设施工要保证保量的完成就必须进行科学严格的工程施工监理。目前而言,我国的岩土勘察中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独立工程监理系统。这样一来很多的工程前期勘察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勘查工作质量差。很多岩土工程在施工中遇到地质难题或者发生地质灾害都与前期地质勘察工作质量不高有着密切关系。

三、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

岩土工程的施工建设人员应该加强对工程灾害的重视,加强施工地环境的建设力度,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式保护岩土工程施工地域的整体环境。加强对地下采水的管理。保证地下水水位正常。在岩土工程施工之前,做详细的地质勘查,对工程的施工地域的岩土层结构和性能做细致分析。对一些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区采取必要的避让和人工改造。如果涉及到矿产开发,就应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做科学规划,同时规范勘探行业的工作标准,减少由于矿产开发带来的岩土灾害。

(一)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

岩土工程的灾害避免和防治重点是加强岩土工程前期的工程勘察工作,而加强工程勘查工作就必要加强勘察工作人员素质培训。现阶段,我国正在制定有关岩土工程的统一规范,大力推行岩土工程体质。这些体制规范的建立,大大提高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不过,要彻底改变我国在岩土勘察工作中的落后局面,就要解决人才短缺和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注意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对原有的岩土勘察施工人员定期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对那些拥有多年勘察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老员工,适当让他们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学习和掌握一些能用于勘查工作的新技术和新装备。一步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工作更加准确,有质量。在此基础上,确保岩土工程建设的合理性,最大限度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二)勘察工作向数字化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数字化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岩土勘察工作中也要重视数字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提高岩土勘察的总体水平。现在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岩土勘察工作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在我国也要重视这方面的新技术的使用和探究。很多特殊的地质,传统的勘察手段难以有效展开,而且很多地方的勘察工作都需要手工完成。这样一来,岩土勘察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后面的工程设计施工。现在,对岩土勘察工作的数字化管理把测量数据保存到电脑里,工程设计部门利用数据进行电脑设计和加工,能有效减少勘察工作量和数据记录时间,提高勘察的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勘察监督制度

岩土工程前期工程勘察必须要在严格的监管之下进行。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现场的工程监管不到位,缺少相应的监理部门。因此,要进行科学的岩土勘察工作,就要有一个能独立于施工部门之外的完善的工程监理体系。这个监理体系要对工程前期的勘察、工程中期的施工和后期的工程验收都要负责任,确保所有工作的科学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岩土勘察数据的真实度和准确度,才能有效减少工程灾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四)建立工程应急机制

岩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建立必要的工程应急机制。前期的勘察工作和施工中管理工作都不能完全消除工程灾害的发生。所以当地质灾害发生的时候,只有完善的应急机制才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工程建设同时制定多种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岩土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岩土工程灾害的防治和控制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对于岩土工程的治理要强调重点、多管齐下,努力提升工程前期的岩土勘察工作质量,最大限度的避免岩土工程灾害,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秀茹,韩兴,朱国平,等.关于土地开发整理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