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业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业案例分析心得体会

篇1

摘要:案例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创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在梳理创业研究案例分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验证性案例分析在大学生创业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且构建了简明的研究框架,以供参考。

http://

关键词 :验证 案例 创业

课 题:本文是“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项目编号YETP1775)的阶段性成果,获得“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PXM2014-014209-07-000058)的资助。

一、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创业研究的不断升温,已有学者开始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来研究创业。案例研究更适用于深层次考察对象的实际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并且针对的是研究者很难控制的充满变化的实际情境。

21世纪以来,我国创业研究案例分析法的应用已经产生了一系列成果。何建华等人统计了学界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成果,其中,关于创业过程及其影响的论文有27篇,占论文总数的31%;关于创业行为及其影响的论文有19篇,占论文总数的22%。这与近年来学者们从关注创业者的心理状态逐渐转变为更加关注创业过程、创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现象相契合。近期的研究又开始关注创业者个体对创业活动的重要影响,个体的个性、风险倾向、创业效能、成就感、专业技能、毅力和创业激情等特质和能力上的差异,是创业者区别于非创业者的重要特征,对于企业家的创业也具有一定的预测力。但是,在案例研究的方法上,苏敬勤等人认为一些研究者忽视了对案例研究方法规范性的重视,影响了创业研究成果的品质。

二、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创业研究定量与定性研究综合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在案例实证中采用验证性的研究模式对定量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定性层面的验证十分重要。验证性案例分析法可用“先理论构建、后案例论证”来表示。其构建过程是: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成果,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分析材料进行研究和推演,基于逻辑分析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等定量的方法构建出新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选取单个或多个与理论或模型相匹配的案例对其进行验证,目的在于证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具有有效性。

从方法论角度看,在评定案例研究作为实证性社会研究方法的质量时,通常要用到四种检验,分别是:概念构建效度,针对所要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准确的操作性限定;内部效度,即建立因果关系,旨在说明某些条件或因素会引发其他条件或因素的发生,且不会受到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信度,表明案例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可重复性,且如果重复同类的研究,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外部效度,指明研究结果可以类推的范围。验证性运用模式先在整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框架,然后再使用单个或多个案例进行验证,且通常选取的案例都是与理论框架存相匹配的案例。验证性模式在概念构建效度方面,基于现有文献和理论,可以采用多维证据源,形成证据链来保证效度。内部效度方面,可运用模式匹配、理论解释、时间序列分析等保证其效度。信度方面则可通过周详的研究计划书、案例研究资料库来保证信度。外部效度方面,由于案例分析的特殊性,案例的选择本身即表明了研究者的意图:不在于在大样本的情势下得到归纳性的证实,而在于遵循复制法则(Replication-logic)所要求的典型性,以说明验证理论。

因此,统计分析的、旨在类推总体的外部效度不适用于验证性案例分析研究。当案例在非单个的情况下出现了可复制的情况,就可以证明其外部效度是存在的。

三、验证性案例研究设计思路

大学生验证性案例研究,旨在解决如下问题:大学生创业者真实体验和表现出的创业过程能否以及在多大范围内重现创业研究理论框架?其表现出的特征和问题与定量实证得出的结果契合度有多大?从而验证总体研究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及模型。在设计上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案例研究主要采用的资料、资料获得的方式。

1.案例选择的原则和数量

案例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典型性,这也和选择案例的数量有关系。Eisenhardt认为,从案例研究中构建理论至少需要四个案例,或1个案例中嵌套几个小案例,否则结论难以令人信服。但是,Yin认为单个案例研究在特定条件下有其独到的价值,而且许多适用于单个案例研究的情况并不适合进行多个案例研究。本文采用Yin的观点,认为案例数量对评判案例研究方法品质的判定影响是很小的。通过对单个或者少数典型案例进行细致的研究,发现新的理论关系,改进旧的理论体系,应更加聚焦于重点案例的深度研究,而非泛泛地对众多案例进行表面研究,案例研究的品质在于它的效用而非数量。

因此,可根据收集资料的难度和研究问题的具体需要来确定案例数目。在验证性研究中可以采用双案例(Two-cases)分析法,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为保证案例的典型性,首先,案例的对象必须是大学生;其次,创业时间在三年以内,符合企业生长周期理论对创业期的规定;再次,创业内容和研究目的要一致;最后,案例在地域分布上要具有代表性,例如,采集案例地属于区域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且在高校创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好的典型性,以加深和验证之前定量分析的结论。

2.案例研究资料的来源及处理

案例研究通常采用的资料有六个来源,分别是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实物证据。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往往受到调研的时间和经费限制,参与性观察和档案记录可操作性较差,而大学生创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能获得的实物证据较少。因此,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获得资料,辅以文件和直接观察。

资料获得的方式及流程,首先参考Yin提出的案例访谈要素及伦理要求,设计《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然后联系、确定受访者,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访谈。访谈开始前,向受访者宣读《案例访谈知情同意书》,获得其同意后再进行访谈并记录,访谈结束后通过查阅文件和直接观察的方式收集辅助信息。最后,整理案例材料并形成文字,发给受访者,请其对内容进行确认,修正有异议的地方,最终形成案例研究分析资料。

案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的原则是:对访谈资料进行表格化处理,按照研究目的提取特征,计算其数量与理论框架或数学模型相重合的程度,相符程度的具体比例应由专家评议得出。若提取的特征数量相符比例低于专家评议的基本线,则该案例访谈不合格,重新开始收集分析新的案例。可接受的案例进入描述分析阶段,并结合时间序列、大事记等对创业特征进行描述,最后得出验证性结论。

http://

参考文献:

[1]何建华,丁栋虹.中国创业研究中案例方法应用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

[2]苏敬勤,李召敏.案例研究方法的运用模式及其关键指标[J].管理学报,2011(3).

[3]Robert K.Yin,周海涛等译,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案例法会计教学

会计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中要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会计是一门集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在会计教学中,科学地应用、组织案例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应成为会计教学的一种必然选择。“案例法”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控制,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围绕典型案例展开的特殊教学方法。即通过对典型事例的演示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案例法”运用于会计教学称之为“会计案例教学法”,所谓会计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理论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并重的学科,会计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案例的剖析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会计信息与获取会计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授课前认真准备、精心选择相关的会计案例,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以便组织会计案例教学。会计案例教学是体现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它能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会计案例教学是实现会计教学目的,完成会计教学任务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毕业后适应能力弱、独立工作能力差的问题,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会计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氛围,会计案例教学渗透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

一、建立有效的学习组织

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编写的会计案例具有代表性,首先应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会计案例教学在整个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做好会计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工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案例教学方案得以有效地实施,需要建立新的学习组织,而不是几十人同堂听课。案例教学中,作为基本学习组织的小组既是案例教学成功推行的组织保证,也是教学中训练协作技能、培养人际关系处理和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将学生分组,注意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熟悉各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十余人为宜,使其可以自主运作,包括课前的协商准备、课上的讨论、小组观点的阐释、课后的研究总结。实施会计案例教学,不能认为案例教学以讨论为主,就觉得组织可以松散些。

二、精心设计案例

教师制定案例讨论的计划,搜集和整理选择会计案例的材料,精通案例材料,围绕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所传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择和编写案例,设计案例应尽可能选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案例的选择和编写过程中应遵循典型性、新颖性、适用性的原则,案例的难易程度应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要注意案例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透过业务核算解决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反映企业全貌的综合性案例的解剖和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前,可以就案例教学的理念和用意与学生反复沟通,明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行为与目标。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预先思考一些问题,探析布置的问题,想象课堂上的讨论情景等。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教师要与学生共同配合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让学生唱主角,在课堂上对案例所提供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热烈讨论,甚至争论。如果学生提出的答案优于教师的答案,教师应充分肯定并修正自己的答案,答案往往不只一个,教师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而应针对性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再讨论。教师应在案例讨论后做出简要总结,但总结不是讲标准答案,而是讲评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与途径是否正确。在课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写出案例仿真建议或决策分析报告,以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在教师总结会计案例分析评价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会计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的能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四、培养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能力

针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为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将所选择的会计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事先阅读案例,通过查阅资料,对案例所设计的知识点认真理解,并对案例所提出的问题事先有自己的想法。在分析和讨论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励和启发学生自主分析,敢于大胆思维。为使案例教学更具有开发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以“导演”的身份对学生的思维误区进行引导。把课堂讨论变成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吸取别人意见能力的实验室。由于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背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在现场进行会计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五、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会计教学案例不但要求质量要高,而且要求会计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首先,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师资结构,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吸收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人士,由会计实践部门具有突出成就的成功人士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课程讲授,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力,为以后走向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可以从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等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其次,要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增加其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最后,要制定教师进修计划,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了解会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

六、案例教学与教学环境相配合

为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应加强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教学手段的建设,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增加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发和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增加案例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以满足会计案例教学的需要。要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要求会计案例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活动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以及具备较强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搜集的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加工和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案例,并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在课时的组织安排上兼顾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并能在教学设施上创造条件,学校需提供模拟仿真的环境,案例教学的效果更佳。

总之,会计教学中应强调案例教学,会计教学案例法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会计案例教学法因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归纳、推理,因而较传统教学方法更能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会计案例教学法只有进行科学地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控制在案例讨论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引导案例教学课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会对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肖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5).

[2] 张莉: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3] 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2007(12).

篇3

[关键词] 创业教育;创业案例;案例教学;选取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61?03

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它既是案例分析的出发点,又是案例分析的归宿[1]。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恰当的创业案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和决策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恰当的案例,则会使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特别重视创业案例的选取问题。只有坚持正确的案例选取原则,选择适合的创业案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优势和作用

案例也称为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现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逐步建立和相关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案例教学法也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重要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具有突出的优势和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以思想灌输和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释规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信息接收状态,学习自主性较差。而案例教学法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将理论问题形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其中,深入案例情境、体验案例角色,他们通过做笔记、查资料、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独立地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弥补了传统的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缺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能够亲自参与分析和讨论,更具积极性,更有创造力。

(二)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是因为案例相比一般的举例而言内涵更为丰富,二是因为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更为复杂。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具体的场景,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分析、去调查、去处理问题。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当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阅

(三)案例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虽然能够相对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但仍然缺乏必要的实践锻炼,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案例教学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现实问题存在的缺陷,它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进一步转化。在创业教育课程中,根据大学生创业实例编写的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学生们通过对创业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背景之下,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增强步入社会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创业成功几率。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案例选取存在的问题

(一)可供选取的案例资源不足

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是必不可少的。但受案例开发投入、教师能力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大学生创业案例资源相对匮乏、供给不足。特别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密切联系、适合大学生学习借鉴的新案例非常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案例教学的推广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造成创业案例不足的原因,一是案例编写的经费不足,二是任课教师素质不够。一方面,由于案例写作是一项耗时耗力又耗钱的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是阻碍案例研究与写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时间较短,专业教师在数量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需求,少有教师能完成高质量案例的开发工作。

(二)选取的案例与国情不符

由于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的案例资源还不够丰富,一些教师便选取了来源于欧美或其他国家的案例进行教学。但是各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发展状况不同,国外的创业案例只能供我们借鉴,一些经验不能完全应用于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加上学生对国外案例发生的社会背景缺乏认识,因此,这些案例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三)选取的案例与时代脱节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对案例的更新重视不够,常常是一个案例使用很多年,选取的案例存在题材老化、内容不新、无法反映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这样的案例跟不上时展步伐,游离于当前社会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之外,没有一定的新颖度,自然也就丧失了吸引力,最终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案例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不能一个案例多年使用。同时,对于已有案例也应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

(四)选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

案例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案例应能体现知识的内在关联性,使学生对创业理论知识有一个相对系统的认识和把握。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案例还不够典型、不够系统,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与学生当时所学知识点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清晰地体现知识的关联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五)选取的案例对创业风险揭示不足

创业是一个发现、捕捉和利用机会获取收益的过程。但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存在,又使得创业风险无处不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选取那些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创业者是如何抓住机遇最终成功的,而没有选取那些失败案例分析创业者是如何错失机遇被风险击垮的。只选取顺利成功的案例,不能让学生通过案例认识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风险。

除上述问题之外,在具体教学和选取案例方面,还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效果欠佳、难易程度掌握不当导致学生消化和吸收不好、创业主体突出个人导致团队合作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克服和规避。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中案例选取应坚持的原则

创业案例是进行创业教育的必备工具。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没有恰当的案例,案例教学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因此,以案例教学法授课,创业案例的选取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案例的选取应坚持本土化,注重实效性,坚持系统性,体现风险性,实现多样性,立足吸收性,突出团队性。

(一)在案例属地应坚持本土化原则

在创业案例的选取上,要坚持本土化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要尽量实现本土化取材,即要尽可能地挖掘和使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反映国内或本区域市场环境和创业经营活动的案例。因为,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越容易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案例的成败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更具有借鉴意义。本土化的教学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身临其境的仿真感,缩短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案例内容上应注重时效性原则

案例来源于实践,这些材料由环境、条件、人员、事件、数据、时间等要素所构成,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过去的案例由于已经“时过境迁”,与现实的社会环境不相切合,给人以陈旧过时之感,这样的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而新近发生的事例则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让学生心生真切之感,更容易产生共鸣,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性。所以,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当尽可能地选用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案例,注意案例的新鲜感与时效性。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不断为已有案例补充新鲜元素,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三)在案例编排上应坚持系统性原则

从总体而言,创业教育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章节而言,每一部分又都有各自的重点。课程选取的案例,从不同角度体现着理论知识的脉络和层次,因此,所选的案例一定要成体系、成系统,能完整地反映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框架。要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紧扣教学主题,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师,在案例的编排上一定要有系统性,既要涉及全局,又要突出重点。如尽量融合几节课的重点,或体现一节课的主要线索,或围绕一个主题对案例进行剪裁加工,将单个的案例串连起来,组合数个案例,使案例发挥最大效用。

(四)在案例属性上应体现风险性原则

有着“青年创业导师”之称的李开复直言,“近年来,随着社会各方对大学生创业越来越重视,以及舆论对创业成功的个案不遗余力地宣传,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某些误导”[3],让学生以为创业很容易。成功的创业案例固然能给学生以启迪和影响,但失败的案例同样能起到案例教学所要求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面教材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与震动比正面的还要大得多。在案例选取上,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这些风险中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哪些是需要极力避免的,哪些是致命的或不可管理的。一旦这些风险出现,应该如何应对和化解[4](16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成功案例的同时,也应选取一些失败的案例作为警示,以失败的创业案例来揭示创业风险,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五)在案例宣讲上应实现多样性原则和吸收性原则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也不应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要适当选用“视频案例”开展多媒体教学。“视频案例”是指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把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采用超媒体方式链接,从而为案例教学研究提供综合、多元表现的环境[5]。它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可视性、可听性和可理解性,更适合于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而言,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有关案例进行剖析,学生会感觉更具体、更直观,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选取案例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让学生能够消化和吸收。如果选取的案例太难,学生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而无从下手,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课堂上的灌输,丧失参与兴趣。相反,如果选取的案例过易,结果一看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深度。在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也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循序渐进,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接受,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刘红霞.案例教学中选择案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9):117-118.

[2] 陈建华,高海霞.互动式实践案例教学法初探[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1-25.

[3] 王波.大学生创业:忠告比鼓励更有价值[N].中国青年报,2011-06-22(9).

[4] 阳飞扬.从零开始学创业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篇4

关键词:学生主体;综合能力;情境模拟;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30-02

审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具有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审计教学既要重视理论的探讨,又不能忽视实践的训练。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创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是达到上述目的的基本手段。

一、审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改变传统知识结构,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教育方式下,主要是考核学生记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只有持续创新和全面创新,才能保持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传统的审计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匮乏的。

2.培养适合社会发展所需应用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不仅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观、提高学习和运用审计知识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他们身上要培植出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使他们今后能够成为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认知未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的能力、解决人类重大课题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会促成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培育出教师的创新精神,并逐渐积淀为意识成果,最终优化学生学习的外环境。

二、应用型本科审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科学严谨的教学准备

1.科学的教学设计。(1)分析学生特点,掌控教学改革活动的切入点。本科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讨新事物,课堂上不喜欢教师满堂灌,因此我们结合审计学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课堂交流中从会计与审计立法的宗旨入手,引导学生寻找理论渊源、相互进行交流、总结实践经验,从而为教学改革的成功掌控准确的切入点。(2)科学地制定教学的总体规划,精心地进行教学准备。从大纲的编写到教案的形成和案例的收集与分析,要求老师均一丝不苟,对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均进行相应的精心准备。

2.积极认真的教学组织。为保障审计创新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相关教师应认真地从事理论与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学校应积极支持任课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去会计师事务所学习,收集有关教学案例。

通过以上全新的教学设计和积极的教学组织等教学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种实实在在的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全新灵活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1.教师转换传授知识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改变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其任务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多研究、多讨论、多交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

2.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入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模式。审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但融合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而且还涉及到注册会计师从业的基本执业指导和规范性指南,因而涉及到定义、术语和规定等条条框框的东西很多,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审计学科的枯燥、难懂、学不透的特点。同时审计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与我国审计实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掌握审计技能要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因此,教学中应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将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应将不断出现的审计经典案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剖析,一方面提高学生融会贯通能力,拓宽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审计案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引导学生将考虑问题的思路不拘泥于课本和现行的审计准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处理实务的能力。

3.运用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既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又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极大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案例讨论课上,我们将每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各个小组的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分析讨论,将讨论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做主题发言,同时要求其他组对发言的小组进行评价,就案例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独立的分析和判断,以启发其思维。最终将案例讨论的情况与结果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计入期末考试的总成绩中。这种分组讨论、发言计分的激励学习兴趣机制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培育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审计学课程的实践表明,引入了激励学习兴趣的机制之后,每次课堂气氛都十分热烈,学生的发言积极踊跃,对案例的分析也较为全面透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密切与审计行业的联系,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选定是否恰当对课程教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审计理论的不断更新,要求我们努力站在学术前沿,密切与审计行业的联系,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动态,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融合为一体,以满足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审计人才的需要。

5.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积极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获得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亲身感受,进一步丰富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企结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去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企业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实践锻炼,积累知识,提高自己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审计教学模式创新的启示

1.创新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是关键。传统教育下,学生已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因此,在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模式下,刚开始学生往往会无所适从,老师提出问题时会以“冷场”、“鸦雀无声”等回应。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启迪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思维的方法,指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2.教学案例的选用既要注重典型性,又要注重可用性。审计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他们在接触审计课程之前,对审计的理论和内容一无所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选择的案例应由易到难,让学生对审计的理论和实务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认识的过程。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表明,任课教师能否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供于课堂进行研讨,是“教学改革”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选取既能融合相关审计知识又能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审计案例。一个好的审计案例应兼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兴趣与意义相结合、情境与问题相结合以及案例结论具备一般性和争议性等特征,这样才能既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让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既完成审计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教学中既要精心准备,又要随时追踪和控制案例讨论的进程。课堂上,除了理论教学,组织实施案例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作用,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阶段。案例资料应精心选择并提前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题讨论准备,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形成课堂互动。(2)分析讨论阶段。课堂案例讨论是审计学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此阶段,学生应是分析讨论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控制好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程,以便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的主题。(3)总结阶段。在引导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后,要形成案例分析结果总结。案例分析结果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或小组的案例分析总结,主要反映学生个人或小组对案例分析的结果;二是教师案例分析结果,着重对每个小组的分析情况进行点评和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案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总结对同一案例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只有持续这样的分析、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审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秀英.创新审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财会月刊:理论,2007,(4).

[2] 邵丽,金爱茹.审计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6).

篇5

关键词 案例教学 行政管理专业 学生 创新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Use of Cas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ve Capacities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U Xiling, HUANG Shu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se has a teaching mode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articipation and equa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use of case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help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knowledge-based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so as to enhance its ability to innovate.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administration of teaching, case teach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and obstacles. To this end, we should start from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nhanc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 innovative ability; enhance

1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理论诠释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是专业教学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向实践应用过渡的前置性“接口”,是在高等学校开展对学生的职前培训。它试图通过体验式案例,使学生从感性经验中中学习和理解行政管理理论知识,认知和体验行政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和掌握行政管理的一般性规律。行政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主要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教学模式的互动性。作为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而且使得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同时进行。第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主要是对教学案例进行模拟、分析和讨论,要求学生融入案例。学生作为案例事件的参与者,需要身临其境地面对实际问题并寻求答案。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三,教学参与的平等性。 在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的角色是信息传递者、引导者、倾听者,而学生则是案例教学的主体。这样,在案例教学和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之中,充分体现了体现了教师引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结合。第四,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案例教学涉及到众多环节和不同领域,同时也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和教学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体现案例教学的综合性特点。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案例教学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案例教学是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前提。在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行政管理理论研究与生动的行政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具有解决公共行政问题的情境感特性,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案例教学是构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知识基础的重要途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别,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主动去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辅知识,并注重知识的现实性运用。最后,案例教学是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有益方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案例教学更具有威胁性和挑战性,因为它更为民主。”在案例教学的氛围中,学生可获得与教师平等交流的平台,并有助于激活对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知识的批判和创造性反思。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有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创新思维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启迪创新潜能,同时也取得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2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在国内深化教学改革和行政管理学科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之下,案例教学在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得到了逐步引进和运用。但是总体而言,我国行政管理学科建设起步比较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利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案例教学的地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由于中国高校对于案例教学重要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加之高校教学模式长期形成的教师讲授灌输、学生听课记录的“填鸭式”教学路径,使得不少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按照案例教学的要求,学生必须是一个主动参与者。而目前就学生的现状而言,在从被动接受者向积极主动参与者的转变过程中,他们尚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困难,不利于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的形成。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地位,科学地选择和设计行政案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案例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一方面,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教材建设和案例库资源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强化。由于国内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起步较晚,案例教学更是姗姗来迟,更多地是依靠引入西方国家的案例资源来弥补本土案例的匮乏。这些案例由于缺乏“中国语境”,因而很难引起中国学生的共鸣。而且,在实际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中选择一些脱离学生知识储备条件的、情节过于复杂的“经典案例”,也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进而影响其参与讨论的兴趣和案例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对案例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重视不够,案例教学的基础设施较薄弱,也会使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教学质量。

再次,案例教学方法尚不规范。由于在行政管理专业引入案例教学仍处于摸索阶段,不少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科学内涵把握和理解不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这种误区和障碍主要包括:一是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子,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说明,缺少案例教学过程的回应性、启发性;二是案例教学与理论传授相脱节。事实上,理论传授是案例教学的支撑,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基础概念和理论的前提下,才能对案例展开充分的分析与讨论;三是教师易陷入角色误区,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容易充当自由角色,任由学生自由讨论;或者充当讲解员的角色。总之,这些不规范的案例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导致学生对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强烈,创新思维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最后,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有待优化。从教师的角度而言,现行教师的评价考核体系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新旧、上课质量的优劣关系并不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也不足。同时编写行政管理案例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案例却不能作为研究成果。此外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仍然只侧重于评价,忽略了对学科教学中创新的评价,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教师缺乏推行案例教学的动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缺乏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学生考试内容、成绩的评定标准等都与案例教学没有紧密的联系,加之案例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容易对案例教学产生畏惧、甚至排斥的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3 进一步运用案例教学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把强化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改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力求在学科教学与学生培养之间找到结合点。

首先,强化案例教学理念,营造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氛围。在强调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要积极转变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动关系,而案例则构成了他们沟通的平台。在以案例为基础而构筑的沟通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关系。作为案例讨论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必须要明确,案例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以启发为途径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是有效施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

其次,加强案例教学内容和设施建设,搭建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基础的优质平台。一方面注重完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材和案例信息库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库,高校也应加大对行政管理案例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一批典型高质的本土化案例教材。同时,行政管理专业教师也可鼓励学生一起自主进行案例库的收集、积累和编写,尤其是具有时效性和本土化的案例,实现从被动等待案例向主动收集、整理案例资料的转变。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高校可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括建立一些专用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室、行政管理案例库、决策分析模拟厅、电子政务实验室等,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基地。

再次,规范案例教学方法,注重有益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需要规范运行,注重技巧,关键在于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事先选择合适的行政管理案例,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查阅资料有所准备,消除对案例教学的心理障碍。在课堂讨论阶段,鼓励学生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并及时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疑问进行信息反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监督者,言传身教地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同时增强其说服他人的能力,为案例教学营造一个有效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经过反复的学习和领会,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的思维习惯,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完善案例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力。一方面制定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确保高效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建立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跟踪研究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实践,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效果测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改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行政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郄少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 崔宪宏.行政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四个关键环节[J].太原大学学报,1999(4).

篇6

《原理》课是为所有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理论课,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学理性、政治性强等特点。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其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笔者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索与总结,认为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单靠理论的说教显然是行不通的,必须采取直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实际案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一、案例教学法及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深化对相关原理的认知和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掌握,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智慧启迪,渐渐归纳并领悟出一个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的思维路线和思维逻辑,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化理论学习,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有效方法。它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灵活运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同多媒体教学一起成为教学改革新的突破口。

案例教学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但《原理》课的案例与其他学科的案例相比具有特殊性,它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的基本特征,那么在案例的设计上,就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和所学专业选择典型案例。如果要使案例教学法发挥最佳效果,必须对案例的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而案例的“时效性”是取得案例教学法目标价值的核心所在。《原理》课案例的设计应该具备适时性、及时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1 案例的适时性

在案例设计过程中,应该把握时代的发展特征,反映社会的背景。案例所起的作用是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如领会设计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两会精神及相关关注民生问题、节能排减、生态文明等方面案例。同时案例的设计应考虑到当今社会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如:讲《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选用的案例:《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中国改革第一乡》(向阳镇),《辉煌30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等。并让同学谈家乡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并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案例的及时性

案例设计尽可能获得最新的或者第一手的资料,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统计数据等。如:讲《联系的观点》选用了《尴尬的奶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同时案例设计应该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疑点或感兴趣的问题,用案例及时引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选用如:《大学生村官》《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十七届三中全会着重研究中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美国的次贷危机》等热点案例。案例教学不单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新闻或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事件中充当角色,以最快的速度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际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转化、结合,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3 案例的专业性

主要指哲学原理部分的教学案例的选用应尽量与其专业有关,理科与文科有所不同,理科多选自然科学的相关例证,文科多选社科方面的例证。专业性案例就是使哲学原理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由此带有具体的专业特色,哲学教学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并力求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哲学教学的专业化将使哲学的论证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哲学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联系学生专业特点,在解决或讨论专业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及其观点,使哲学原理在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即在解决或讨论具体的专业问题时,运用并检验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也是在这种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实现的。

例如:对医学专业学生教学中,把唯物辩证法原理与医学专业紧密结合,使哲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专业中,选用例证有《人体的整体联系》《中医的辨证施治》《药物的两重性》《治病要对症下药》等。给物理专业或理科学生选用案例:《爱因斯坦及相对论的成就》《比萨斜塔试验》《“天空立法者”的奥秘》《科学发现的几点体会》等自然辩证法例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把一般消化在具体的个别之中。引用不同专业例证讲哲学原理能够解决“有用”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活的灵魂,指导行动的指南。《原理》课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启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的实用性

指选择的案例应具有实践上的应用性。即案例要具有针对性,案例的内容应该精炼,并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设计时既要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同时应给与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对其中的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在讲《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时,选用《向大海要电》提问学生引出本节学习内容,选用视频案例《58年》《风力发电》,选用音乐视频案例《神再飞天》,并设问、提问、分析、评价,从而启发思维以达到运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抽象理论的教学目的。

5 案例的动态性

即运用视听资料案例,将案例资料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呈现动态性。视听资料案例也可以起到虚拟实践的效果,它展示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使静态的文本转变成动态的图像;平面的视角转变成立体的界面;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单一画面转化

为多频画面,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清晰、生动、形象,具有现场感和立体感,并使得实践课教学也可以在课堂中进行。

二、《原理》课案例教学法的实现机制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案例教学意义的实现一般过程是“形象――受教育者兴趣与情感――受教育者思维与情境体验――受教育者信念与信仰”的心理机制得以实现的。口在教学中注重精心创设案例情景,优化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积极情感。提供给学生的文字案例,图片、音频、视频等视听资料案例,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其目的是创设教学情境,以达到案例教学目标实现的最佳效果。具体做到:

1 运用形象

(1)教师形象

“教师有激情,学生才有激情”,讲课要富于激情和表现,作为《原理》课教师,上课前要酝酿情绪,做到带着激情上课,有了激情,课才有感染力,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才喜欢听。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动作等方面的情绪渲染,来感染影响学生。

(2)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

运用多媒体创设文字案例、图片、音频、视频教学情境这种方法可以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动机、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尤其图片、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理论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原理》课概念、罗列的知识点多,而用传统的讲授让学生去掌握抽象理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感官去接触就会变得非常直观形象生动。因此,多媒体教学在抽象理论与形象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真谛。

2 创设情境,以启动思维,激感、兴趣

良好的情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点燃起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反之,学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情绪低沉。在《原理》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教学内容通过情景以具体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概念、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表现。同时矫正因抽象的理论概括所产生的各种疏远(《原理》课许多概念原理都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引导出来的),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视野。并自我体验,即通过学生自己来进行自我教育。如案例、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社会调查的汇报等,都会造成一种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3 情感升华成信念、意志,进而产生动机、行为

要做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案例资料、讨论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情境“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在《原理》课中的应用模式

在《原理》课案例教学中总结了名种具体的操作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专业特点、教学物质条件等因素选择。

1 案例叙事评述

所选用案例是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介绍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社会背景,展示有关对事件的观点,着重评价该案例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一国两制”(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和谐社会”(理解矛盾的统一性),“天下第一村”、“辉煌30年”、“家乡的变化”、“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案例,以教师评述为中心或由学生叙事,以揭示基本原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为主要目标。

2 案例情境模拟与自省

呈现案例,描述案例发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产生亲临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并阐述理由: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述。具体操作时就是将文字、音频、视频案例,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创设虚拟现实情境,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生实际体验感受为主。从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引起世界观(思想)和方法论(行动)的转变。如在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时给学生放《变形记》,学生们在观看时被真正感动了,有的还流下了眼泪,这种体验效果是讲授无法达到的,之后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发言谈感受或课下写观后感。

3 案例置疑

所选案例目的在于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或引起兴趣,进而思考、讨论;对讨论提出的问题或观点进行点评,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如讲“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时,放“58年”短片,然后提出问题:“58年的错误在哪里?”如讲“否定之否定规律”时,提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哲学悖论,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积极思考、讨论。

4 案例探究

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案例,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从《原理》的理论视角观察社会现实。具体方法是我们教师进行基本的概念、理论的讲解、辨析;发动学生搜集、整理发生在生活中的案例,并进行初步分析;学生将自己发现的案例提交老师或班级讨论;教师按专题就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其次是教师提供案例,要求学生课下找资料解答。

5 案例研讨和导训

具体操作是由老师呈现案例、学术研讨、案例解说、理论总结四个步骤完成教学过程。案例研讨侧重集体研讨,案例引导训练侧重独立训练。在《原理》课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案例研讨或案例训练对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十分必要。可尽量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日后处理本工作领域关涉的方法论(即案例设计的专业性)。案例训练也可通过做选择题或判断题的方式进行,然后提问学生、矫正、评价总结,这样可以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原理》课中的实际效果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原理》课中的实践运用,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判断和创造等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在:

1 提高了学生学习《原理》课的兴趣,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

《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如果只是用理论讲理论,学

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并产生厌学情绪。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来自现实生活,来自于现实社会,比单纯理论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特别是我们的案例是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领会和掌握理论知识。

2 提高了学生分析、语言表达和组织、交流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他们认真阅读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结论。提问时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在讨论的时候,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增加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3 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分析所提供的案例资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从而掌握《原理》课所要教授的理论和观点。同时生动形象的案例学习,学生听课的兴趣浓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案例 项目驱动 创新能力 交互提升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引言

机械类专业学生是较为典型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理论知识、计算机绘图、创新设计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当前机械类学生培养模式基本还停留在以理论学习为主、校内外实践为辅,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强调对已有知识掌握,缺少面向职业所需的创新性能力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仍以教师“教”为中心,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状态[1,2]。虽然该模式能较好保证所授知识系统性,但不能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自主性和其年龄段所特有创新性,学生“自我创新”更少,师生交互也少,从而导致老师这个需要与时俱进的群体不能从学生这个庞大、散发着异常创新性火花群体中吸取养分,减少了教师自我提高和发展机会,也磨灭了学生创新性灵感和火花。基于此种情况,探索一种符合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实际需求培养模式。

1 “案例+项目驱动”模式提出

传统的案例培养模式是老师自己根据培养目的和要求,找出一个典型的案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协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识别、分析的能力。这种案例优势主要表现在能较好配合所学知识,但是也存在不足,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例主要来源于老师自己的检索,导致检索范围不够宽广经典案例来源不足;二是案例更换速度慢易陈旧难以与时代同步[3,4]。项目驱动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各个环节,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办法,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5,6]。而本文中“案例+项目驱动”模式所提出的案例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项目需求,由学生自己选择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这个案例开展较为有针对性探讨和分析,且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并研究该案例的主要知识点和创新点是否能够运用到所研究项目,不同同学针对相同或不同的案例得出不同结论,对不同结论做出评估、选优,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完成项目。由于学生这个大群体参与,大量的相关案例得到检索,案例来源具有明显多样性和新颖性,并以这些案例为原材料构建相应案例库作为后人学习参考资料。

2 “案例+项目驱动”模式基本要素

在此模式下,主要包含项目案例、项目、学生和老师等四个基本组成要素。基本阐述如下:

1)案例

根据所选择项目的需要,将该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可以具体执行研究小项目或个体任务,师生共同探讨每个小项目或个体任务所应用到知识点有哪些,了解当前针对这些知识点有哪些前沿性的研究进展。学生以这些知识点为核心检索相关案例并加以收集整理,形成案例数据库,所选案例具有宽泛性、前沿性和经典性,且具有可再现性和可模拟型,比如设计某个机械装备的结构,可以用到哪些软件,设计后达到什么样效果,学生均可以按照案例所述自己动手操作达到再现的目的。

2)项目

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一定技术含量,创新性和挑战性较强,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较为领先地位,根据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以实际科技类应用性课题、机械创新大赛或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等创新类设计项目为主,该类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

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该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如工程计算、二维或三维绘图及基本设计等能力,该阶段的学生也对本专业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和兴趣,急于想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创造一些新东西,自身具备良好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有一定批判性、独立思考、拒绝复制思维方式和多侧面思维方式。

4)老师

老师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起到具体指导和亲身参与作用,自身具有充分把握整个过程能力,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及时解决学生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新问题,并乐于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老师不仅立足于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前沿阵地,了解科学技术新成就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还应熟悉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是因为,一方面要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辩证的思维,这是在各学科相互联系基础上形成的,老师具有比较广博知识,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另一方面,它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且又高度分化与综合,不断出现新学科。要求高等教育在注重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同时注意相互渗透,课程综合化,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

3 模式实施过程

1)案例收集

老师根据所选择项目与学生共同探讨项目主要难点所在,并根据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分配具体工作任务,由1-2名学生负责每个分解后小项目或工作任务,围绕各自小项目或工作任务展开案例的收集。案例的收集主要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等)、中国知网、外文检索(如EI、SCI论文)以及图书馆相关资料。及时跟踪学生在收集过程中遇到问题,防止出现查阅的资料与所负责任务或项目需求信息差距过大情况发生。学生定期反馈案例收集情况,并根据案例的发表时间、

图1 案例收集过程

1)

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分类,以便于案例库的建立。基本过程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始终保持相互交流。

1)案例模拟

由于机械类专业学生所选项目主要以实际科技类应用性课题、机械创新大赛或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设计项目为主,因此其对应案例也应具备较强再现性,在案例查询收集结束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案例有针对性进行再现模拟,在模拟这些案例时,学生运用已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工具(如AutoCAD、Pro/E、Ansys等)进行训练,同时体会该案例知识点、创新点以及与项目结合点。定期了解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进展情况,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各自解决方案,找出该案例中哪些知识点可以直接运动或间接运用到项目中来,或者通过变换这些知识点思路或思维方式产生新的创新性想法,这个过程是老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过程,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

3)案例分析

召集所有参与项目学生,每个人均将在案例模拟过程中所获得知识、创新点及与项目结合点等做

图2 师生案例模拟互学过程 图3 师生共同参与案例分析过程

成PPT形式,面向全体项目参与人员以报告形式进行讲解,将自己所遇难题进行阐述并与老师及其他参与人员进行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找出难题突破点及解决办法,老师和其他项目参与人员根据PPT报告人所讲案例提出自己对案例看法以进一步优化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老师从学生那里学习到他们创新点和创新思维,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更好的把握住与项目有关知识点并加以创新,基本过程如图3所示。

4)项目驱动过程

以需要完成项目为主线,以提高项目创新性为目的,将各学生在案例模拟分析获得知识点、创新点和项目结合点应用于需要完成具体项目中。在具体实施中,学生为参与项目完成的主体,学生之间及时交流沟通做好配合、衔接工作,使得各个学生所负责的项目任务进展基本保持同步,以提高学生之间合作性和协调一致性,并以小组会议形式定期报告自己所负责的项目进度。老师全程指导、全程参与,协调各个学生之间步调及与学生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困难,师生随时交流讨论,达到共同提升创新能力、知识共享共赢目的。项目实施不仅巩固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结论

本文根据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培养目标和预期工作特点,以案例收集模拟分析和完成具体实际项目并交互提高师生创新能力为目标,针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学生,提出了“案例+项目驱动”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创新性及其他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和训练。在此模式下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案例收集模拟分析和完成项目等具体工作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老师作为全程指导和实际参与者,时时刻刻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提升了学生和老师创新能力,该培养模式的提出不仅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对老师自身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成江荣. “案例引导、项目驱动”模式下的计算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J].软件导刊. 2015.(2):190-192

[2]金炜,周亚训.“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7):82-83

[3]刘家友.“土木工程CAD”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5(5):61-64

[4]陈伟,刘军,谷凌雁.以案例驱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课程[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52-153

篇8

[关键词] 旅游管理案例教学

中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不仅需要能获取知识的实用性人才,而且更需要能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管理人才。所以旅游管理课程将面临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以往的旅游教学中,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多的采用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更新,能力得不到强化,素质得不到提高。由于案例教学法生动、形象、重视学生参与,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旅游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有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案例(case)是根据一定教学目标的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做出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所谓案例教学法(国外称为个案研究,即case study),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一)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中所选的案例,包括所编写的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从实际中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都非常现实而且情境逼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突出,能够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和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了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而是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三)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胆量、快速反应的能力。

(四)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是指借助案例作为师生互动的核心的教学方法,其根本意义是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透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生参与性很强。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和编写,查找资料,认真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准备的过程,对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次充实自已的机会,从教与学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实施条件。

就学生的特点而言,案例教学法比较适宜于高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多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斩分析能力,在思想成熟程度上开始形成各自的个性。而且高年级学生曾参实习,对旅行社或饭店的基本运作程序已有初步的认识,所以当教师在课堂上以案例分析法讲授教材内容时,他们就更容易引起共呜,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对于教师来说,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是从事旅游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所不可或缺的。教师要能运用自如地实施案例教学法,除了选取来自间接经验的素材外,还可以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甚至是个人失误的案例,这样必会增强授课的说服力。

(二)具体实施。

1. 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事实细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将选定的典型案例发给学生,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学习阅读,掌握案例的事实细节。

2. 分析案例,抓住关键问题。

教师要事先进行周密的教学准备,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可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面临怎样的压力,决策的后果有哪些等。联系各个细节,抓住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准备好小组或课堂讨论的发言提纲。

3. 小组讨论。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与其他人交换观点,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让针锋相对的观点能够表达出来。同时,进行理论指导,随时补充和提出必要的参考资料。

4. 课堂讨论。

案例课堂发言要求各小组的发言人就案例的参考答案的理论依据、思路和答案作出陈述,并供学生探讨。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担任案例中的“角色”,通过相互辩论,使研讨更加活跃,把研讨引向深入。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各种评论、观点予以启发、提炼和引导。

5. 归纳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综合性的归纳总结,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独特、创新观点要重点强调,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最后提出参考结论性意见。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要从讨论中获得一种今后在工作中能够用来处理不同情况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不足,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因材施教。

所用的材料要有普遍性、实践性,必须符合学生所具备的实际水平,也必须满足他们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案例的质量越高,就越能够使学生达到掌握理论基本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有时会使一些学生望而生畏,很难思考并参与全班讨论。

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逐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讲授案例时,启发学生思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增强参与感,调动他们积极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三)案例教学法虽然使学生的逻辑推理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难以使学生获得系统和完整的理论知识。

课堂讲授方式,可以系统的完整的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较少鼓励学生对这些知识提出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方式 财经法规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乏味,手段单一,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时,概念模糊,知识点散乱,遇到实际案例,不知怎样分析,不知如何解决问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开发,违背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原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然而,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我们的职业教育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要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为此,我们就必须不断的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只培养高分的学生,更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技能的实用型和创新型的人才。所以,无论是从教育观念到教育体制,还是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我们都必须加强“教育创新”。

因篇幅所限,本文就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来作简单的探讨。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和过程的动态性的情景性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方法不强求有什么绝对正确的答案,其最关键的是要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想问题,解决问题,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如果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并及时对学生活动进行点评。学生则是积极投入讨论并自由发表见解。其教学步骤主要是:案例准备展示案例学生分析演绎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在每一个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简单的介绍和说明,然后布置案例、提出要求,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条件成熟还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案例进行情景再现,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分析案例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的特点,让学生讨论的结论更准确。教学最后,教师要对课堂提问并作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开始引入我国,被部分大专管理院校采用,目前主要在MBA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并已趋成熟和规范。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案例教学法也慢慢走进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中了。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过程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财经法规》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会计从业资格必需的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财经方面的各种法律规范的纯理论的课程。

然而我们东莞在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文化功底不扎实,甚至有些学生是没有中考分数进到中职来读的,他们对学习理论知识积极性不高。因此,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学生学起来必然枯燥无味,学生在听了一个星期后肯定就会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相反,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实际应用,从实践出发重组教学内容,令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有了应用性的支撑点,使散乱的跨章节的相关内容有了一个新的核心,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与兴趣就会提升,从而其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笔者经过多年的财经教学实践,总结出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该课程的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财经法规》课程的具体应用

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案例,让学生研究分析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而言,可以由以下几步完成:

(一)案例准备

会计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要吃透会计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相关资料,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展示案例

会计案例教学,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寓“理”于“情境”之中。通过指引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相关财经法规教材,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

(三)学生分析演绎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形成学生本人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案例教学法重在学生参与。在授课当中,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可以将案例重新演绎,情景再现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已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知识分析相关案例的要点,从而抽丝剥茧般一点一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小组讨论

这一环节是集中大家智慧的阶段。教师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组织发动好课堂讨论,不要让讨论流于形式。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案例讨论方向,不要让学生偏题。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每组6-8人为宜)。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最终形成一份小组的发言提纲。我们要求学生应通过已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的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自主探究,大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师总结

这一环节中,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得出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让学生通过检查之前个人分析的优劣,产生新的思考,提练新的知识,培养新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笔者在讲授《财经法规》课程的关于职业道德的内容时,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建筑企业为顺利签下一笔工程合同,拟向发包方支付好处费5万元,市场部王经理持总经理的指示,到财务部申领该款项,财务部经理蔡某认为该项支出不符合有关规定,但考虑到总经理已做指示,并且项目做成后会给企业带来可观收益。故同意拨付该笔款项,并叮嘱王经理想办法弄5万元发票,以便以后做账。案例呈现出来以后,我就要求学生分析蔡某的行为违背了哪些会计职业道德?

由于案例来源于实际的财务经济活动,很有代表意义,学生很感兴趣。我首先安排学生将案例活动进行情景再现,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总经理、市场部王经理和财务部蔡经理等。然后安排学生以6-8人一组进行讨论,最后让各小组形成统一的发言提纲。此种情景再现一方面可以让其他同学对财务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对表演的学生本身来说表演也是一种锻炼,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们对财务行为的理解。

带着任务和问题,学生很快在案例展示中积极讨论,找到答案。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指出自己认为不对的地方:蔡经理不能因为总经理已作指示就同意支付这5万元,而且更不能让王经理弄5万元发票等。这时候,老师就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详细分析: 蔡某的行为违背了爱岗敬业、坚持准则的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这种案例教学法能最大限度的让课堂活跃,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达到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的目的,在会计案例教学中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每一年我们的会计制度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要想让案例教学的内容更贴近现实,我们就要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会计类的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到公司一线去工作,了解公司实际情况,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只有创造条件让教师经常到企业第一线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的案例教学才能保持新鲜和活力。

(二)案例的来源与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系统性

案例题材来源广泛,可以是教材中现成的,也可以是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的,还可以借鉴他人的案例。教师对所讲的案例要精心编排,紧紧扣住教材中的知识点,要按目的性、启发性、实践性的原则系统加工整理,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从设定的条件到解题过程都应符合逻辑。对不同的案例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得前后矛盾,更不能与财经法规相抵触。

(三)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但并不排斥传统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方法与理论讲授方法应相辅相成。对待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关系,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二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

五、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我们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财经法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巧妙地把教与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断地探索,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我们就能达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就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篇10

【关键词】企业形象课程 教学方法 创新应用研究

企业形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是指人们通过企业的理念、行为和标志、色彩等视觉要素建立起来的对企业的总体意象,是现代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的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System)、企业内部及市场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System)和企业可视事物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System)。

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体系中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核心要素。目前,企业形象教学虽然引入了一些现代教学设计思想,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需要不断进行创新研究。为了探索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对于企业形象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一、教学方法中应遵循的三原则

(一)主体与主导相结合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是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重要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主持、指引、导向等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保持学习活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负责全部教学流程的总体规划和教学的具体实施,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主体的身份掌握知识和能力,避免传统灌输模式的弊端。

(二)探究与引导相结合

自学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是企业形象课程教学方法运用的根本要求。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启发引导教育为主,通过层层深入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则通过自主式的研究,进行主动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讨论深入理解知识。自学探究与启发引导相结合,使学生学懂知识,并能够触类旁通。

(三)能力与知识相结合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是达到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原则。没有运用的能力,知识仅是原材料,无法创造新价值;缺乏知识基础的能力,无法向更高层次突破。因此,要注重讲授式教学与实践式教学方法并用,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二、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等是当下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模块任务目标、具体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始终保持知识性、逻辑性和生长性。

(一)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织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资料收集、导入分析、交流总结等的活动,是教会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对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理解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是案例制作、讨论分析、总结提高环节,强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不局限于标准结论。

例如,对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设计要求,完成以下教学环节:

一是案例选择: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确定学生每节课必须掌握的企业形象基本原理,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理论的案例。要注意到不同案例的特征,再从中选出符合教学目标的优秀企业形象案例,比如典型案例、对立案例、边缘案例、相关案例等。教师在头脑中要有关于各类案例的概念框架,并掌握运用不同案例的方法。企业形象课程的案例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自己设计制作的案例,另一类是其他设计师的案例。对前者,教师可以介绍有关自己设计制作中的理念、方法、经验,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对后者,可以例举全国知名设计师的经典作品或者获得奖项的企业形象优秀设计案例。通过对设计师和各种奖项的介绍,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展开案例的分析讨论。

二是资料收集:根据选定案例,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资料。比如案例背景、同类型企业形象作品的调研、相关的制作工艺等。要“以学定教”,依据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教学。这实际上是一个教学互长的整合过程,师生都会在此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是案例制作:制作良好的案例是课堂教学的坚实核心和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案例一般由案例的背景部分、展开部分以及总结部分组成。背景部分突出主要学习任务;展开部分突出主要理论知识;总结部分突出重点学习内容。案例制作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企业形象设计作品图片的扫描、理论文字整理和软件制作,最终制成案例课件。

四是案例导入:根据企业形象设计的具体案例,给学生布置与案例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包括专业原理、设计原则等理论框架。让学生了解整个案例作品的背景资料,以及与设计案例相关的其他内容,通过感性认知作品。

五是案例分析:在企业形象课程教学中,从资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如创意案例、制作方法案例,在课堂中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点评。先讲授分析的基本方法,再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采取个别分析、小组讨论分析和共同分析等多种形式。通过分析或者互相点评,使学生从中深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设计能力。同时这种交互方式,会增强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思路与视野,形成教学互动,从而更透彻地理解和把握企业形象的理论与设计方法。

六是概括总结: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教学理念,总结经验。通过对案例进行讨论引申出的结论,为后续教学提供准备。

(二)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以探讨和研究为主进行的教学,又称为研究式教学。探究是发现、探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学习或者合作讨论,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想法、探究问题的良好机会。

例如,对于企业形象创意设计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所讲授的文字或者图形创意内容,完成以下教学环节:一是提出问题:因为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问题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是从感知开始,引出问题:字体的创意方法有哪些?图形的变化形式?图形的创意表现?二是探究问题: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必经过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学习形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多元方案,在探索研究过程中进行学习。三是获取答案:师生对于探究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合作解答,通过交流探讨,总结归纳出最终理论知识,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实践式教学法

实践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使学生边学边做,藉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外的设计实训基地或校内的设计工作室,通过具体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理论迅速转化为实践技能,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对于具体应用设计模块的学习,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设计要求,完成以下教学环节:一是项目准备:让学生进行设计前期的基础工作,如与甲方研讨工作计划、项目定位,调研收集相关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阶段总结。二是项目构思定位:对分析实际设计项目的调研总结,做出设计定位,进行前期方案的设计。三是项目设计:通过专业数字技术操作,完成具体的设计方案。四是项目实施:将设计项目印刷制作完成。五是评价总结:对具体的设计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提升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参加具体设计项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语

众多艺术院校都在培养企业形象设计人才,但要培养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能够真正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设计师,企业形象课程必须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探索与反复实践,研究、构建、验证、推广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案例式、探究式、实践式教学方法,特别适合企业形象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技术性课程,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满足社会对设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提高企业形象设计的水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10750)

参考文献:

[1]雷儒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