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常识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航天科技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活中如何测量质量?”王亚平以提问的方式开始讲课。地面课堂的同学们有的说用天平,有的说用电子秤,还有人提到用“曹冲称象”的办法。但是,这些方法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都将“失灵”,那么航天员如何测体重?
王亚平用天宫一号上的质量测量仪现身说法。他们从舱壁上打开一个支架形状的装置,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支架一端。王亚平拉开支架,一放手,支架便在弹簧的作用下回复原位。装置上的LED屏上显示出数字:74.0,这表示聂海胜的实测质量是74千克。
王亚平向同学们解释,天宫一号中的质量测量仪,应用的物理学原理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力)=m(质量)×a(加速度)。质量测量仪上的弹簧能够产生一个恒定的力F,同时用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支架复位的速度v和时间t,计算出加速度(a=v/t),就能够计算出物体的质量(m=F/a)。
演示完质量测量,王亚平又取出一个物理课上常见的实验装置——单摆。王亚平沿切线方向轻推小球,奇妙的现象出现了,小球开始绕着悬挂点做圆周运动——而在地面对比试验中,需要施加足够的力,给小球一个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绕悬挂点旋转。
原来,这也是因为在太空中重力消失,小球在获得初速度后,单摆不会做往复运动而只做圆周运动。
接下来的陀螺试验显示,高速旋转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轴特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下,这一特性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王亚平介绍说,高速旋转陀螺的定轴特性在航天领域用途广泛。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就装有各式各样的陀螺定向仪,以精准地测量航天器的飞行姿态。
本次太空授课最令学生感到震撼的是失重环境下液体表面张力的演示。王亚平也吊足了学生们的胃口,用“见证奇迹的时刻”来引发更大期待。
她把一个金属圈插入装满饮用水的自封袋中,慢慢抽出金属圈,便形成了水膜。轻轻晃动金属圈,水膜也不会破裂。然后王亚平利用水膜造了一个大水球,并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水球内形成两个球形气泡。随后,奇特的现象发生了,两个气泡各自游移,并未融合。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所做的5项科学实验,‘瞄准’的是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两种特性——测质量、单摆运动以及陀螺的动态与静态实验,展示的是失重环境中的刚体动力学特性;水膜及水球实验,展示的是失重环境中液体表面张力作为‘主导因素’的奇异特征。”
在太空授课前夕,参与在轨科学实验演示论证的两位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康琦和研究员赵建福,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详细阐述了微重力科研的独特价值及其对人类未来的意义。
微重力科学涉及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这难免会让公众产生理解上的困惑。然而,提起“微重力”的另一个称谓——“失重”,大家则不会感到陌生了。对公众而言,此次太空科学实验授课无疑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和难得的科普经历,然而其背后蕴藏的对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特殊意义,人们则知之甚少。
比如,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设备和燃料都涉及液体管理和热管理,特别是航天员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和水的供应,都离不开对液体形貌的控制。
“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需要对航天服内部的湿度进行控制,如果出汗产生的水蒸气导致航天服内部湿度过大,就会影响到宇航员的体能与动作。因此,这就须将水蒸气冷凝变成液体排掉,而气与液之间的界面在常重力与微重力情况下会有很大差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康琦说。
事实上,在国外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中,尝试在微重力状态下进行科学研究一直贯穿始终,并且是重要内容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苏展开太空竞赛,微重力实验成为两国角力的焦点,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处于保密状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主办。其中,中国科协在参与总体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同时,主要负责组织授课专家组、提出授课内容、编写教案脚本、准备课件等,同时负责协助天地演练。
在经过反复讨论并综合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后,授课专家组约定:太空授课要同中小学生常识与知识结构接轨,凡演示科学实验涉及物理学概念时,必须使用通俗语言表述,比如用“失重”而不用“微重力”讲解,使用“测体重”而不用“测质量”的说法……
篇2
一、基础运用篇
1.对对子。请为下面的上联对一个下联。
上联:嫦娥飞天五洲四海同瞩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并回答问题。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 当嫦娥一号卫星经过漫漫旅程到达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时,将有32首歌曲与“嫦娥”一起,萦绕在千年梦想之地的轨道上。其中的30首曲目是:《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歌唱祖国》《梁山伯与祝英台》《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二泉映月》《黄河颂》《青藏高原》《长江之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七子之歌》《我的中国心》《高山流水》《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阿里山姑娘》《贵妃醉酒》《难忘今宵》《歌声与微笑》《春节序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游园惊梦》《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良宵》《十二木卡姆选曲》《东方之珠》《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是中国人》《但愿人长久》。除这30首曲目外,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还有两首“特别选用曲目”:《国歌》和《东方红》。
(1)标题:
②“嫦娥一号”将在到达绕月轨道后,于距地球38万公里以外的太空向地球播放一组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届时,你最想听到哪首歌?请说出理由。
3.10月24日晚,许多网友纷纷发帖寄语,祝贺“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不要用真实姓名)
网友精彩寄语
帖子一网友昵称[小桥流水]发帖时间[2007-10-24 20:02]
内容:科技腾飞惊世梦,吴刚当捧桂花酒。
帖子二网友昵称[喜刷刷]发帖时间[2007-10-24 20:11]
内容:梦想成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帖子三你的昵称[______]发帖时间[2007-10-24 21:16]
内容:
4.下面这段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将开创我国航天史上的多项第一。第一次探测月球。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首次开展对地球以外天体进行探测的飞行器,主要任务是携带有效载荷进入环月轨道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第一次突破地球近地轨道。月球距离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从地球到达月球轨道至少需要10次较大的轨道控制,而神舟六号飞船仅需要3次左右的轨道控制。第一次为月球“画像”,真正用立体相机来获得月球的三维影像。我国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4个科学目标中,第一个科学目标即为获取月球的三维影像,而至今国际上还没有覆盖月球全球的三维照片。第一次探测月球表面元素。这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一项重要科学目标,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对月球表面有开发利用和研究价值的元素含量与分布进行探测。我国将在美国探测的5种元素的基础上,再增加9种,共探测14种元素的分布。第一次利用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及其分布。虽然以前对月探测也曾做过月壤厚度的测量,包括实地的测量,但真正对全月球月壤厚度的测量,目前还没有实现。第一次在航天器的测控中引入天文测量手段。我国目前的测控站只能支持近地航天器的测控,还没有专门的深空测控站,因此在绕月探测工程中引入了以天文手段补充现有航天测控网不足的方案。用于观测恒星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将在嫦娥一号卫星测控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次利用国际联网对航天器进行深控。欧洲空间局的库鲁站、新诺舍站、马斯帕拉马斯站3个测控站,以及智利的CEE测控站,将采用国际通用的传输协议为嫦娥一号卫星提供测控支持。
二、阅读理解篇
大洋测控嫦娥入轨
当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直冲苍穹时,那片古老而静谧的大地上的震动,仅用了20余分钟,便“传递”到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上。
已提前抵达这里的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正悄然划破洋面,静候着嫦娥一号卫星的飞临。
甲板上,2个直径10余米的乳白色的“雷达锅”稳固矗立,紧紧“咬”着火箭经过时的方位点;船舱内,各机房数不清的红绿点交相辉映,一排排彩色显示屏幕上不断变更着各种信息画面及数据,上百名科技人员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丝毫变化。
“10分钟准备!”“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测控主操作手张志宝,身体贴着监控台,右手稳握操纵杆,左手轻搭天线控制板,双眼紧紧盯着监视屏……
突然,一个绿点闯入屏幕,杂乱地跳跃着。张志宝扫了一眼显示数据,眉头一松,右手熟练地转动操纵杆,稳稳地把绿点锁定在示波器中心――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长江三号发现目标!”――北京时间24日18时25分50秒。
“长江三号双捕完成!”――北京时间24日18时26分10秒。
调度员坚定清晰的报告声,打破了船舱内那逼人的沉寂,划破了太平洋上的沉沉黑夜。“火箭三级二次关机,末速修正开始!”――北京时间24日18时28分00秒。“火箭未速修正关机,火箭调姿到位!”――北京时间24日18时28分37秒。“星箭分离!”――卫星正常入轨!北京时间24日18时29分。
“哗――”期待已久的热烈掌声,瞬间激活了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出快乐的笑容,大家相互示意和祝福。
1.阅读全文,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北京时间并且精确到秒数?
3.托尔斯泰说:“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请从文中选出一例,圈出有关动词,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
4.结合自己了解的科学常识,思考回答:远望三号测量船为什么要到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上进行测控?
三、实践活动篇
学校邀请“嫦娥”总设计师叶培建来作专题报告,请你积极参加下列活动。
“嫦娥”总设计师
叶培建:1945年1月生于江苏泰兴胡庄镇。1962年毕业于湖州中学。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0年赴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留学,1985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88年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1989年以来.先后担任院计算机应用副总师、总师。1993年之后.先后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平台首席专家、月球探测卫星技术负责人。2000年被国防科工委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由他担任总设计师、总指挥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请你为学生会拟写一条欢迎标语。
(2)在活动期间给你一次向“嫦娥”总设计师叶培建提问的机会,你将问什么问题?
(3)如果你是个航天迷,很想与总设计师合个影,到时你将怎么说?
[参考答案]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44-01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本文主要分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课堂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一、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教”和“学”之间脱节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教和学生学相配合,如果“教”和“学”之间脱节,师生间就无法进行互动,就难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很多教师尝试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造成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意义。这两种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缺陷,即未对“教”与“学”进行良好的结合,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如此便无法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2、采用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限制,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枯燥的学习难以使他们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而在现阶段的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一支粉笔加一根教鞭就将整堂课上完,在教学方法上毫无新意,这样的课堂当然很难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产生吸引力。
3、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相脱节
不管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运用到实际中,数学知识自然也是如此。但现在的小学数学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只是用来应付考试,没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这就使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也就无法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结合“教”与“学”,师生间进行良好互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可以保证师生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个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如:一些学生对计算类的题目比较擅长,教师就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弱点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对学生的弱项加以弥补。
3、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数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大到航天科技,小到买菜做饭,这其中都含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的密切结合。如在教学“百分数”时,由于这部分的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上课之前我收集了很多带有百分数的实物资料,通过这种实物对照的方法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教学活动的内容并不只有课堂教学,教师还应根据课本知识开展一定的课外活动。如在教学“圆”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做一些手工劳动:找一些圆形的实物,根据这些实物来学习画圆,对圆的特点进行初步感受;把自己画出来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从而对圆的特性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发现一些圆心、半径和直径等知识。这些实际操作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锻炼。
5、对多媒体软件进行适当运用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一些过于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若能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6、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兴趣点加以捕捉
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到处存在数学问题。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数学问题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通过解决生活问题来对数学知识加以巩固,从而提高数学技能和技巧。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这样常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厘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可以从比高矮实际事例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对于精确测量的意义有所了解,再让学生通过测量工具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然后动手对图钉的长度、食指的宽度、书本的长度、平伸两臂的长度、黑板的长度及教室的长度等进行测量。这些知识都是学生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数学不再是枯燥、抽象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灵性和魅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数学的亲和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总之,教学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很容易,但是想要将这门课程教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实践、多思考,争取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可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这些题型的内容及解答方法,现结合2006年各地中考数学的典型试题的特点、命题趋势解答分析如下:
一、中考选择题考题例析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有概念性强,短小精悍、覆盖面广、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短等特点,是能有效防止受评分教师主观因素影响而造成评分误差,从而保证评分公正的客观题型,它是中考数学的传统题型,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1.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类
【例1】(2006年成都考题)2007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嫦娥一号”卫星将发射升空飞向月球.已知地球距离月球表面约为384000千米,那么这个距离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表示应为( )
A.3.84×104千米 B.3.84×105千米
C.3.84×106千米 D.38.4×104千米
思路点拨:本题将科学计数法放在科学常识中进行考查,主要是让同学们熟练掌握科学计数法:|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此题是中考的传统题型.答案为B.
【例2】(2006年嘉兴考题)若干桶方便面摆放在桌子上,图1是它们的三视图,则这一堆方便面共有()
A.5桶 B.6桶 C.9桶 D.12桶
思路点拨:“视图”是课标新增加的内容,以“视图”的知识为背景的试题频频出现于近年课改试卷中,并且仍将是今后中考的一大热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想象立体图形.答案为B.
2.方程类
思路点拨:本题取材于教材中的一个阅读问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布列问题,实际上是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同学们只要读懂并理解算筹图的含义,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答案为A.
3.不等式类
【例4】(2006年荆州考题)生物兴趣小组要在温箱里培养A、B两种菌苗. A种菌苗的生长温度x℃的范围是35≤x≤38,B种菌苗的生长温度y℃的范围是34≤y≤36.那么温箱里的温度T℃应该设定在( )
A.35≤T≤38 B.35≤T≤36
C.34≤T≤36 D.36≤T≤38
思路点拨:本题将不等式的简单运用放在实际情景中考查,依题意可知温度T 的取值应是35≤T≤36.答案为B.
4.统计与概率
【例5】(2006年宜昌考题)某电视台举行歌手大奖赛,每场比赛都有编号为1~10号共10道综合素质测试题供选手随机抽取作答.在某场比赛中,前两位选手分别抽走了2号、7号题,第3位选手抽中8号题的概率是( )
思路点拨:因10道题被抽走了两道,只剩下8道题,因此,由概率的定义可知第3位选手抽中8号题的概率是1/8,选择答案C.
5.函数与图像
【例6】(2006年湖北考题)你一定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一个紧口瓶中盛有一些水,乌鸦想喝,但是嘴够不着瓶中的水,于是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水面的高度随石子的增多而上升,乌鸦喝到了水.但是还没解渴,瓶中水面就又下降到乌鸦够不着的高度,乌鸦只好再去衔些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又上升,乌鸦终于喝足了水.如果设衔入瓶中石子的体积为x ,瓶中水面的高度为y ,下面能大致表示上面故事情节的图像是( )
思路点拨:此题是一道给定情景选择图像的函数试题,同学们只要从每个选择的图像中收集相关信息,再看是否与题设给定的故事情景相吻合.答案为C.
6.相似与网格
【例7】(2006年大连考题)如图4,若A、B、C、D、E、F、G、H、O都是5×7方格纸中的格点,为使DME∽ABC,则点M应是F、G、H、O点中的( )
A.FB.GC.H D.O
思路点拨:本题以网格为载体,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由图形信息可知,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AC∶DE=2∶1,故点M应与点G重合.答案为B.
7.实践操作类
【例8】(2006年辽宁考题)如图5,将一个正方形纸片依次按图(1),图(2)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的纸再展开铺平,所看到的图案是()
思路点拨:这类试题让同学们通过熟悉的剪纸情境,得到一些特定图形的信息,考查同学们对图形的轴对称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同学们只要能从试题所提供的剪纸情境中获取图形的内含信息并将其数学化,便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其实对于本题,还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动手操作来解决,只要取一张符合要求的纸片,按要求操作,对解决本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答案为D.
二、中考填空题考题例析
填空题是中考数学的常见题型,该类考题具有命题简洁、灵活、形式多样、取材广泛、考查面广等特点,因此中考试卷把填空题当作创新改革题型的“实验田”,相继推出了一些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深度和明确导向作用的创新题型,使中考数学试卷充满活力和魅力.从命题形式和内容上来看,创新型填空题大致可分为多项选择填空题、组合填空题、完形填空题、结论开放型填空题、新信息迁移型填空题、说理型填空题等.下面就2006年各地中考填空题的创新题型进行评析,旨在探索题型规律,总结解题策略.
1.多项选择填空题
这类题型一般给出多个命题,至少有一个命题是正确(或错误)的,要求答题者对每个备选命题作出判断,选出满足要求的所有命题的序号.该题型考查容量大,综合性强,能较好考查综合素质.
【例1】(2006年烟台考题)如图1, 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如果AD∥BC,则有以下结论:①AB∥CD②AB=BC③ABBC④AO=CO. 那么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由轴对称的性质及试题的已知条件易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故本题正确的结论有:①AB∥CD;②AB=BC;④AO=CO.
2.组合填空题
这类题型一般给出正确的条件和结论,需要答题者认定条件和结论,然后组成一个新命题,再按题目要求填入相应的结果.这类试题正确的命题一般不止一个,因此,答案是开放的.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探索创新能力.
【例2】(2006年宁德考题)如图2,在已知ABC和BAD中有以下四个判断:①AD=BC;②AC=BD;③∠C=∠D;④∠BAC=∠ABD.请你从中选择两个作为条件、一个作为结论,试写出一个真命题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是近两年命题热点题型,属于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选择空间.试题着重考查同学们对全等内容的掌握情况与几何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本题的答案不唯一,真命题有:①②③;①②④;②④①;②④③;③④①;③④②.
3.完形填空题
这类题型一般给出结论,没有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需要答题者分析、寻找应具备的条件.
【例3】(2006年浙江考题)如图3,点B在AE上,∠CAB=∠DAB,要使ABC≌ABD,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条件开放的探索题,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欲使ABC≌ABD,还需要的条件如∠CBA=∠DBA;∠C=∠D;∠CBE=∠DBE;AC=AD.答案不唯一,能较好考查同学们的开放探索能力.
4.结论开放型填空题
这是一类给出条件,没有给出明确结论(或结论不唯一)的题,需要答题者探索出符合条件的结论.
【例4】(2006年南充考题)老师给出一个函数,甲、乙同学各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
甲同学:第一、三象限有它的图像;
乙同学: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请你写一个满足上述性质的函数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的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甲、乙同学各指的性质的函数即可,如y=1/x ;y=21/x 等.
5.新信息迁移型填空题
该题型是近年中考中频频出现的一类新题型,是以同学们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设计一个陌生的情景,或定义一个新概念,或规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一个新规则等,通过阅读新信息进行解答的一类新题型.能有效地考查同学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例5】(2006年北京考题)用“”定义新运算: 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b2+1. 例如74=42+1=17,那么53=_______;当m为实数时,m(m2)=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例要求同学们准确把握、领会新定义的运算律,并据此运算律进行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字母b的取值,解题时,可从已给的具体例子验证自己的理解.答案为10;26.
【例6】(2006年台州考题)日常生活中,“老人”是一个模糊概念.有人想用“老人系数”来表示一个人的老年化程度.他设想“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表:
按照这样的规定, 一个70岁的人的“老人系数”为___________.
思路点拨:从生活中抽取数学问题,考查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当年龄为70岁时,对应的“老人系数”是x-60/20,等于0.5.
6.说理型填空题
该题型以一定的数学规律阐述数学事实,要求同 学们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给予归纳、总结.能较好地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7】(2006年芜湖考题)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等边三角形图形的变换规律,写出你发现关于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到三边距离的数学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由图形的变换规律易知: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等于该等边三角形的高.
三、中考解答题考题例析
解答题是中考数学的重要题型,在每份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的范围在60%~70%之间.试题以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课改精神,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在所考查的能力上,进行了创新的探索,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考生创造性思维,又满足了适度区分选拔人才的需要.近年,中考数学解答题不断地得到探索与创新,涌现出许多立意清新,设计新颖的热点题型,如应用型问题、阅读理解型问题、信息迁移型问题、实验操作型问题、开放探索型问题、跨学科类综合题,课题学习型问题、动态型问题等.下面以2006年中考数学典型试题为例,分类解析如下:
1.应用型问题
2006年中考应用题在取材上,注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住房改革、农村医疗改革、能源消费、航天科技、环保教育、减负、体育竞技等社会热点问题,这些试题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中考命题改革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这些情景新颖而又亲切的应用题,具有强烈的德育功能,能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应用能力.此类题型仍将是2007年中考的热点.
【例1】(2006年海南考题)某商场正在热销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玩具和徽章两种奥运商品,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求一盒“福娃”玩具和一枚徽章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以通过图文信息列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本题的最大优点是它的情境载体设计得好,把当前社会非常热门的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和徽章作为问题的背景,富有时代特色,既体现了社会热门问题,又迎合了考生的心理,是一道立意新颖的好题.
解:设一盒“福娃”玩具和一枚徽章的价格分别为x元和y元.
答:一盒“福娃”玩具和一枚徽章的价格分别为125元和10元.
2.阅读理解型问题
阅读理解题通常是给出一段文字或给出某个数学命题的解题过程或设置一个新的数学情景等,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对其本质作描述性的回答或进行判断概括及迁移运用.这类试题的结构一般分为阅读材料和考查目标两部分.阅读材料可以选自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或者与初中内容相衔接的高中知识的介绍,或者完全选自课外的一些研究材料,也可以是命题者自行设计的新的数学情景等;考查目标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等.
【例2】(2006年淮安考题)阅读材料:如图1,ABC的周长为l,内切圆O的半径为r,连结OA、OB、OC,ABC被划分为三个小三角形,用SABC表示ABC的面积.
SABC=SOAB+SOBC+SOCA,
又SOAB=1/2ABr,SOBC=1/2BCr,SOCA=1/2CAr,
SABC=1/2ABr+1/2BCr+1/2CAr=1/2lr (可作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公式).
(1)理解与应用:利用公式计算边长分为5、12、13的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类比与推理:若四边形ABCD存在内切圆(与各边都相切的圆,如图2)且面积为S,各边长分别为a、b、c、d,试推导四边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
(3)拓展与延伸:若一个n边形(n为不小于3的整数)存在内切圆,且面积为S,各边长分别为a1、a2、a3、…、an,合理猜想其内切圆半径公式(不需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本题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范例,理解、掌握用面积法推导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然后运用类比的方法探究四边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进而猜想n边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此题体现了对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考查与应用.
解:(1)52+122=132,
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5,12.
由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可得:1/2×5×12=1/2(5+12+13)r,r = 4;
(2)如图3,四边形的内切圆O的半径为r,连结OA、OB、OC、OD(如图3),由面积法得:
S=SOAB+SOBC+SOCD+SODA
=1/2ABr+1/2BCr +1/2CDr+1/2DAr
=1/2(a+b+c+d)r ;
(3)由三角形、四边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的推导方法可猜想n边形的内切圆半径公式S=1/2(a1+a2+…+an)r.
3.信息迁移型问题
信息迁移题是指定义一个新概念,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定几个新模型等创设全新的问题情境,让同学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表,获取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分析、归纳、探究,实现信息的迁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类题型.它既能考查同学们适应新问题、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又能考查同学们的自学、信息收集和迁移应用能力.
【例3】(2006年台州考题)善于学习的小敏查资料知道: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梯形,叫做相似梯形.他想到“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提出如下两个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问题一:平行于梯形底边的直线截两腰所得的小梯形和原梯形是否相似?
(1)从特殊情形入手探究.假设梯形ABCD中, AD∥BC,AB=6,BC=8,CD=4,AD=2,MN是中位线(如图1).根据相似梯形的定义,请你说明梯形AMND与梯形ABCD是否相似?
(2)一般结论:平行于梯形底边的直线截两腰所得的梯形与原梯形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或“相似性无法确定”,不要求证明) .
问题二:平行于梯形底边的直线截两腰所得的两个小梯形是否相似?
(1)从特殊平行线入手探究.梯形的中位线截两腰所得的两个小梯形_________ (填“相似”或“不相似”或“相似性无法确定”.不要求证明).
(2)从特殊梯形入手探究.同上假设,梯形ABCD中,AD∥BC,AB=6,BC=8,CD=4,AD=2,你能找到与梯形底边平行的直线PQ(点P,Q在梯形的两腰上,如图2), 使得梯形APQD与梯形PBCQ相似吗? 请根据相似梯形的定义说明理由.
(3)一般结论:对于任意梯形(如图3),一定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平行于梯形底边的直线PQ,使截得的两个小梯形相似. 若存在,则确定这条平行线位置的条件是AP/PB=____(不妨设AD= a,BC= b,AB=c,CD= d.不要求证明 ) .
思路点拨:本题以命题者设计的新概念――相似梯形为问题情境,远离同学们机械训练过的常规题目,重在考查同学们的探究方法与探究能力.同学们应从定义出发,按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进行探究.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已经证明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应当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解:问题一:(1)不相似;
如图1,在梯形AMND与梯形ABCD中,∠A=∠A,∠D=∠D,
AD∥BC ,∠AMN=∠B,∠DNM=∠C,
MN是中位线AM=BM=3, DN=NC=2, MN=5,
AM/AB=1/2,DN/DC=1/2,MN/BC=5/8,AD/AD=1,
AM/AB=DN/DC≠MN/BC≠AD/AD.
相似梯形的定义可知,梯形AMND与梯形ABCD不相似.
(2)不相似.
问题二:(1)不相似;
(2)可以相似.
理由:若梯形APQD与梯形PBCQ相似,则:
AP/BP=DQ/QC=AD/PQ=PQ/BC,2/PQ=PQ/8,
PQ=4.
当AD∥PQ∥BC,且PQ=4时,梯形APQD与梯形PBCQ相似.
4.实践操作型问题
2006年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卷,涌现出一类考查同学们实践操作能力的好题――实践操作题.这类试题能较好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新理念,因而备受广大命题者的青睐.这类试题为同学们创设了动手实验、操作探究的空间,有效地考查了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同学们展示个体思维及发散创新的平台,是中考命题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4】(2006年荆门考题)[尝试]如图,把一个等腰直角ABC沿斜边上的中线CD(裁剪线)剪一刀,把分割成的两部分拼成一个四边形A′BCD,如示意图(1). (以下有画图要求的,工具不限,不必写画法和证明)
①猜一猜:四边形A′BCD一定是__________;
②试一试:按上述的裁剪方法,请你拼一个与图(1)不同的四边形,并在图(2)中画出示意图.
[探究]在等腰直角ABC中,请你沿一条中位线(裁剪线)剪一刀,把分割成的两部分拼成一个特殊四边形.
①想一想:你能拼得的特殊四边形分别是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②画一画:请分别在图(3)、图(4)中画出你拼得的这两个特殊四边形的示意图.
[拓广]在等腰直角ABC中,请你沿一条与中线、中位线不同的裁剪线剪一刀,把分割成的两部分拼成一个特殊四边形.
①变一变:你确定的裁剪线是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拼得的特殊四边形是______;
②拼一拼:请在图(5)中画出你拼得的这个特殊四边形的示意图.
思路点拨:中线、中位线、平移、旋转、对称及特殊四边形性质的熟练掌握是解决此类题型的必备知识,而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开放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解决好本题的关键.[尝试]中的两个小题,难度较低,同学们易解决; [探究]及[拓广]部分的解答,同学们应根据所要拼成的四边形的形状确定裁剪线,方法不唯一,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只要符合题意的都可以.
答案:[尝试]①平行四边形;②如图(6)所示.
[探究]①平行四边形、矩形或者等腰梯形.(答其中两个即可)
②如图(7)、(8)、(9)、(10)所示.(画其中两个即可)
5.研究型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型学习试题在2006年许多实验区的中考试卷中已“初露锋芒”,此类试题题型广、形式活,给同学们提供研究问题的背景.中考数学中的研究型试题既应适应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像一个待研究的小课题,在近年来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占有一定位置,试题的赋分较高,且有加强的趋势,是今后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之一
【例5】(2006年泰州考题)为了配合“八荣八耻”宣传教育,针对闯红灯的现象时有发生的实际情况,八年级某班开展一次题为“红灯与绿灯”的课题学习活动: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其中第①~⑥组分别负责早、中、晚三个时段闯红灯违章现象的调查,第⑦小组负责查阅有关红绿灯的交通法规,第⑧小组负责收集有关的交通标志. 数据汇总如下:
部分时段车流量情况调查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2条交通法规: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画出2枚交通标志并说明标志的含义.
(3)早晨、中午、晚上3个时段每分钟车流量的极差是___,这三个时段的车流总量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
(4)观察表中的数据及条形统计图,写出你发现的一个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5)通过分析写一条合理化建议.
思路点拨: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具有初步的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可向同学们渗透研究性学习在实施阶段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得出结论的一般过程.本题是以“红灯与绿灯”为载体,以社会热点为命题背景的统计应用题,适时地对同学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道设计新颖、格调清新,融作图、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书面表达于一体的创新题。试题的答案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解:第(1)、(2)、(4)、(5)小题的答案不唯一,答案合理即可.(3)74;2747.
- 上一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 下一篇:金融营销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航天技术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