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高校;人才管理;档案信息化;流程管理

在高校人才管理工作中,尤其是职称评审和各类人才推荐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教职工群体中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校的职称制度在不断改革,各级管理部门人才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教职工信息档案线下管理、纸质化操作,以及申报、推荐工作过程中的繁琐性、重复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弱关联性,使得当前教职工信息档案的管理显现出其落后与效率低下,而教职工信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和便捷性。

一、当前教职工信息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职工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教职工在校信息的管理,这类信息管理伴随着教职工的工作与发展,能够清楚的记录教职工在校的工作经历、工作成果及发展路径。不论是职称评审还是各类人才推荐,往往都是申报人申请、学校审批等流程,流程中几个关键的问题便是申报人的各类信息审核:

(一)个人基本信息审核主要包括个人的姓名、年龄、政治面貌、教育经历、进修经历、工作经历、现有职称信息、班主任任职经验、历年绩效考核结果等信息。高校中主要涉及的审核部门有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处等部门。人事处根据员工的档案信息进行个人基本信息审核,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员工的培训、进修记录对员工进行相关审核,学生处需要根据教职工承担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经历的历史信息进行审核。

(二)纪律审核一般指该申报人是否有违法违纪等行为,主要审核部门为纪委;师德审核:一般指该申报人是否有师德失范行为,一般由纪委或者人事处等师德管理部门来审核。

(三)教学业绩审核一般由教务处对申报人所统计出的个人教学课时量进行审核,由教学质量与评估处根据教职工历史评教信息,对其所任教课程的评教成绩进行审核;教学成果审核:一般由教务处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成果原件,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教学所获得的成果与奖项进行真实性审核。

(四)科研成果审核一般由科研处根据相关部门出具的报告、检索报告,以及各类科研成果的原件,对申报人任现职以来的科研成果进行真实性审核。可见,很多人才管理项目的审核过程都涉及到高校中人事处、纪委、教务处、教学质量与评估处、科研处等多个关联部门。但现如今,很多高校还是采用纸质化申报,而且学校层面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关联性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各个部门只能通过对申报人的各类原件或者通过部门自有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审核,这样的审核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隐患或不足:第一,很多高校尚未引入学校层面的整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而是各个部门根据本部门的工作需要,分别引进最适合本部门的信息化系统,这些系统很可能出自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数据库,很难、甚至无法建立数据库或各模块之间的关联,难以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难以实现信息化层面的协同办公。第二,整个审核阶段,申报人数的多少以及申报材料要求,直接关系到审核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申报人数越多,需审核的内容越多,审核工作量和难度也就越大,比如职称评审时,整个审核过程有时可长达一两个月之久。第三,人才管理过程中,不管是职称评审还是人才推荐,都是相当严肃的,对审核结果的准确度要求极高,审核人在审核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失误,因此在审核过程中,审核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第四,人才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层面,不管是学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每一次的申报都需要进行层层审核,很多时候一位教职工会申报很多项目,但是每个项目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但申报材料可能是同一个,这就造成了很多部门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第五,在高校中,很多项目的申报都需要申报人提供原件,因此申报人各类原件经过反复性审核后,容易出现损坏或者遗失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职称评审过程中,教职工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职工信息化建设的设计需求

教职工在校档案的信息化,并非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成一家,而是涉及到整个高校各职能部门的整体性、协同性、关联性的个人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尤其是人事处、教务处、教学质量与评估处、科研处等职能部门。要求多部门在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存储共享与调用。在数据输入时,每个部门需针对所辖内容进行真实性及是否符合审批条件进行审核。人事处需要完善教职工基础信息门户平台,包括其基本信息及岗位信息等,而网络中心需要根据教职工的岗位信息为其开通相应的账号并赋相应的权限。通过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对各类信息的填写与补充,以及信息模块所属部门的审批,及时对教职工信息进行更新。其中,人事处需要实时更新每位教职工的各类休假信息、职称信息、职业资格信息、访学及在职读博等信息;科研处协助其完善各类科研成果信息,教务处需要协助其完善各类教学信息及教学成果信息等,同时纪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需要根据教师的在校情况进行相应的信息更新,比如是否有违法乱纪行为、是否有班主任工作经历等。教职工在校信息化建设要有强大的流程管理,要有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和流程管理机制,即按照流程进行各类原件的审核,并将审核内容及审核过程进行电子档案存储,确保每一项信息的准确性,实现后期数据调用过程中数据源的可追溯性。在人才管理各个环节中,各部门根据工作需求被赋予权限,可选择性的调用教职工在校档案数据,比如教学业绩信息、历年评教成绩、教学成果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等,且每一项数据都是经各部门严格审核过的数据,避免一项成果反复审核,一项工作反复做。通过审核的信息,除非具有时效性的信息需要另行更新并且重新审核以外,能够长期、反复调用。大大降低了各部门的审核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原件由于反复审核造成的损坏或遗失。

三、教职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与更新迭代,信息化建设对于技术、设备、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职工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新的信息化技术、先进的辅助设备及专业管理人员的支撑。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有高新的信息化技术。专业的信息化平台需拥有稳定的系统、很好的兼容性、友好型的操作界面、安全的保密机制及授权机制、便捷的流程管理、自定义报表打印管理以及大容量的信息储存数据库。确保信息维护的便捷性、操作的简单化、以及信息的安全性。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系统的接口和电子信息录入的需求,配备先进的辅助设备,比如智能高清拍摄仪、智能高清扫描仪等,可实现A4全幅面预览和文档、票据、证件快速扫描,还可以根据高校档案管理需求选配纹仪、身份证、磁条读卡器等模块,加快人事档案电子化信息的录入的效率及其准确性。档案信息化系统需以人为中心,可采用大数据技术,将所有人工信息、相关的业务工作信息、办公信息等各类信息全面汇聚融合,形成对每一位教职工的全息画像和人员信息档案。当前的基础信息存储,基本上基于本地数据库、服务器存储,云存储的运用并不高。因此,需要制定适宜的存储策略,采用在线存储、离线存储、云存储等管理方式,实现电子档案在不同存储系统中的迁移和转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部门均需设置专人进行相关模块的管理与维护:(1)能力方面:管理人员需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熟悉系统中各个模块与流程的使用,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了解并熟悉上级部门及本校、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制度;(2)素质方面:管理人员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保密意识、流程意识。而且为了能够适应人才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发展,高校要定期针对这部分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便于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信息审核的严谨性、档案管理与使用的专业性。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人才管理工作中的协同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具有高校自有特色的教职工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各协同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完善各类信息申报及审核流程,建立信息更新与审核工作日24小时响应机制,确保信息更新及审核的及时性,确保整个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

篇2

关键词: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高等院校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学籍档案的存放和整理

高校学籍档案的资料来自不同的学院和部门,使收集的难度增大。而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所有信息和资料的汇总,一般时间为3到4年。因此,这就要求高校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建立起学生的学籍档案,使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查询到自己的学习信息,从而做到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收集和整理学生学籍和档案。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系统,从中实现学籍档案的整理和标注以及反馈等情况,从而能够使学籍管理的信息统计通过信息化建设达到全面而客观的收集,增强了学籍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有利于提高学籍档案的利用率

据调查资料显示,学籍档案是目前各高校档案当中使用和利用率最高的。之前传统的纸质学籍档案在管理和查询中工序较为复杂和繁琐,查询的方法也比较落后,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籍档案的利用率,使查询的速度提不上去。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使用为各高校的学籍档案信息查询提供了便捷,能够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查询各方面的信息,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籍档案信息的存储,使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使学籍档案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二、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重要性

1.学籍管理体制不完善

随着当前我国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在快速推进,社会对于信息化管理越来越重视,许多高校也不例外。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有些高校的学籍管理系统还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导致学生的学籍管理无法适应高校的需求,查阅起来十分复杂,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断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让高校的学籍管理能够顺应高校的发展和实际情况,能够发挥学籍管理的功能和存在的意义。而学籍档案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也是对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直接证据和凭证,因此高校的学籍档案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2.学籍档案没有顺应学校的发展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有些高校对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籍档案对学生和高校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而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是否能够听懂课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学生注重的则是学习。高校通常的重点就是教学方面,从而会忽略行政管理的环节,长此以往,高校在学生学籍管理等方面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加重,教师和学生全部的精力也基本都是放在学习上,这就会对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产生恶性循环。因此,转变高校对教师、学生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对学习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3.学籍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繁琐的任务,要求管理工作人员要有长足的耐心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籍管理人员是能够直接操作和管理高校学籍系统的人,因此学籍系统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和专业水平都能够直接影响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高校管理学籍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没有进行过科学而系统的培训,从而在管理高校学籍中很容易出现遗漏和应付差事的不良现象,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管理制度。

4.学籍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

我国当今社会处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速度也十分迅猛,在新形势下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也要不断更新换代和改进。之前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现在的需求了,即使这样仍然有些高校还是沿用传统的、落后的学籍管理制度,在学籍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这种落后的管理制度使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效率也十分低下,这样费时又费力的工作模式会阻碍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更新和发展。所以,这就要求高校要及时地摒弃传统模式下的学籍管理方法,从而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引进先进的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平台,能够快速实现和发展学籍管理的信息化。

三、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意识

想要使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就要使高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能够把学生的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充分发掘和开发其存在的意义和潜在巨大的内容。学籍档案的管理人员也要转变一下传统的观念,在新时代的发展下,要做到建设学籍档案的信息化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从而方便学生们通过网络去查阅自己的学籍档案。学籍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高校也要加大对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全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对学籍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有一定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在高校建立学生学籍档案信息化,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2.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程度

想要使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高校就要建设高质量的学籍档案数据库,从而满足高校信息管理的发展。运用合理的、完整的信息结构和框架使后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支持学籍的档案管理,从而能够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数据库的建设不仅能够把学籍档案的管理人员从每天繁琐、复杂的工作当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够提供更加快速、准确、有效的学籍管理途径,使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得到稳步的提升。加快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可以从学籍信息管理的网站建设入手,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开发一套安全的、完善的、具有较高效率的学籍档案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全面实现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学生学籍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

3.加强对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资金建设

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比较高,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则是推动整所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最强、最有力的保障。充足的资金能够推动学校建设学籍管理信息化数据库,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变化,高校也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加强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一些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学籍管理的数据库的建立能够为高校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影响,所以投入一定的资金去建设学籍管理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要保证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的力度,从而能够满足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为以后高校的发展和学籍管理奠定物质基础。

4.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人员的水平高低能够直接影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所以,提高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籍管理人员能够正确的树立起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工作态度,从而进一步改变学籍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观念要紧跟上当今时展的步伐,不断加强自身知识文化素养,提高信息化和管理化的水平,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成为一名不仅懂得管理还能够懂得电脑技术的高素质、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学籍管理人员要定期地参加工作培训,这有利于管理人员熟悉学籍信息化的业务,从而有利于推进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是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学籍管理信息化能够为高校工作开展带来有效的推动力,能够使学生的学籍通过网络形式呈现出来。所以高校要建立学籍管理信息化的数据库,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科学的手段全面大力推进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为高校的学籍管理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李昂 单位:四川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钱佳.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4,19:277.

篇3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在当前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下,各种处理信息的新设备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很大程度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样,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它是一个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信息化技术使用为手段,网络为平台,专业人才为基础,法规制度为保障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档案管理从纸质文档管理逐渐过渡为电子文档存储管理,解决了依靠手工方式来收集及借阅档案造成的损坏及丢失问题,也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档案管理工作不再费时费力,档案的检索查询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高校档案记录着高校的发展历程,许多文书档案是由领导亲自起草下发,是领导决策的具体表现,档案信息化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有效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服务,给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借鉴;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让档案管理的职能变得不再单一,既是高校的档案保管部门又是高校内部的信息资源中心。档案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大方向,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与学校的发展相协调,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档案信息更好地为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 我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目前在我省很多学校看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仅是学校的附属性工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只要求做到简单的电子查阅档案就可以了,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高校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缺少相应的发展规划,工作思路及目标也不够清晰。

2、在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在我省高校档案管理中没有形成一整套较完整的理论,没有一个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的标准体系。

3、我省大多数高校仍然是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档案,仅是单一的电子储存保管,并没有将它们的信息服务功能开发出来,目前我省大多数高校仅对收藏于档案馆(室)中的档案文件目录进行查询,很少涉及到对其他内容的查询,从而让档案管理信息化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4、部分高校在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上投入不足,缺乏建设资金。信息技术目前在我省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已经基本普及,校园网络建设也飞速发展,但部分高校在档案管理中对计算机的使用大多局限于信息的存储,其他的计算机配套设备还不够健全,多数高校的档案信息建设经费主要是在迎接评估当年突击投入的,缺乏持续发展所需资金的保证,进而对档案的信息化利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各高校普遍缺乏档案专业和信息管理技术专业人才。就目前我省高校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全日制专科或本科院校档案专业或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人不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亟待在学习培训与实践中不断提升。

3 我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领导重视、职能部门要协调统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关键看领导是否重视,各职能部门是否协调统一,这是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建立档案信息化的领导决策机构,将档案管理建设列入学校和各职能部门的重点工作中去,特别是在高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要给予必要的资金、物质和人才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2、制定适合学校档案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管是档案的收集归档、分类整理、网络建设、管理制度还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只有在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下,才能将档案信息化效用发挥到最大,此举是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3、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目前我省各高校档案资源利用率低,可将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扩展到建立学生的英语四、六级查询;学生、教师信息的相关鉴定或证明服务;教授信息查询;毕业生优秀论文目录查询;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服务;毕业生就业信息档案等等。

4、加大档案管理中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持续性发展资金的投入机制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配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管理软件,加大硬件设备的采购,健全其他计算机配套设备,如录像机、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等,并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学校建设计划,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性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机制。

5、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具体、更全面的要求,各高校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聘请档案专业人员和计算机网络人才有计划地组织档案管理专(兼)职人员在档案管理及信息化建设等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提高档案管理专(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组建一支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从而提高档案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总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指导思想,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标准。但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我省各高校应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通过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让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在高校战略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档案学会自动化技术委员会.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发展与问题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6(1)

[2]裴友泉,马仁杰,张学辉,等.战略:档案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档案,2007,(12):24.

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

我国不断加强教育的建设投入,教育资金逐年增长,各项教育设施逐渐完备,使得我国的高校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十几年来高校的整体规模在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不断扩充,教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各大院校扩招的学生也逐年增多。高校日常工作和管理的复杂多变,是当前高校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这其中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将会对高校产生巨大的深层次的影响。面临这些高难度的复杂现实挑战,高校自身就要不断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全面改革,借助当前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单位内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单位内部各项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运算、处理等工作。有效地为财务人员提供充足的大数据分析,同时也能够保证整体财务工作的效率。

一、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保证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在高校不断发展当中,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良性健康运转,帮助单位管理层分析财务大数据而进行战略决策工作,就需要不断加强高校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通过创建适应本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快速、准确、详细地得到单位日常运转所需要教学设备、教材物资、办公耗材等采购和使用信息,以提升高校财务会计信息的公开度,保证高校财务会计的健康发展。(二)推动高校良好发展。高校内部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实力的逐步增强。通过不断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运用各种财务大数据的支撑来分析单位的战略决策,并及时地对单位战略决策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相应的预警,以能够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规避财务风险。保证单位资金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不断推动高校的建设发展,保证高校内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落实,有效地增强高校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整体建设意识不足。受到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影响,在当前高校发展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但是在当前高校财务工作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意识仍然相对较差,部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作用意识不到位,不能充分认识到全方位财务信息的重要价值并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也就使得当前高校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相对较慢。同时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也影响到财务人员对这个领域的认知程度。日常工作中缺乏主动学习新技术的意识,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信息化运用水平较薄弱,不利于后期高校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二)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与高校发展速度不符。虽有部分高校逐渐意识到了推动高校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是整体高校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相对较慢,与高校发展的速度严重不匹配,导致了高校内部的相应财务会计工作与单位日常发展需要不符,影响了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高等学校是有院校、系部等多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庞大体系,如果其内部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制度,会导致单位内部各个院系、部门等工作人员无法及时、合理地共享资源数据,影响了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同时也不利于后期整体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而且高校内部所建设的相应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漏洞,单位财务信息的安全保障性不足,容易出现高校财务会计信息泄露的现象,影响了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同时也给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大的困扰。(三)复合型会计人才不足。在高校不断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当中,也使得当前高校内部的相应财务会计工作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也就需要不断提高高校财务会计人员不断改变自身的工作理念,应当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技能,以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当中。但是由于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意识不足,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能力逐渐降低,就导致了高校内部相应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不足,不能够更加良好地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影响整体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不能够充分体现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就影响了高校财务会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高校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提升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意识。政府会计制度“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双体系要求高校对其经济活动在财务会计体系中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核算,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流入流出在预算会计体系中采用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核算,但高校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唯一的,就是同一个经济活动要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中按照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原则同时反映,这无疑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因此推动高校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就需要不断提升高校内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因此就需要加强高校内部相应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普及和推广,不同部门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应先进科技知识和技术,以能够适应在高校内部完全普及相应财务信息系统时,能够准确、熟练的应用各项财务信息软件,提升高校内部相应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推动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应的高校内部管理层人员也要充分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加强相应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完善工作,以能够更加明确地规范相应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工作流程与规则要求,保证相应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单位要求开展系统的建设工作,以提升整体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二)加强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育工作。新时期,高校财务在核算难度增大、核算范围变广、核算数量增多的改革初期,要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就需要构建以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校财务核算体系,不断加强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不断推进高校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时,也要保证有充足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加强高校内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育工作,以保证在高校内部采集相应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时,能够有专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水平。为高校的各项决策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因此在高校内部要加强对于高校财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引导其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并组织培训,使其熟练应用财务会计软件。同时为了保证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也要建设相应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制度,保证相应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使得会计工作者不断努力自我提升,学习更加丰富的财务工作技能,以保证其能够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从而带动单位整体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三)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当下不断推动高校内部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良好地保证高校内部的各项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减少高校信息泄露的现象。因此就需要不断对高校所运用的相应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工作,同时可以针对相应的信息内容设置加密系统等手段。然而为了保证高校内部各项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也需要及时地对相应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备份工作,比如可以借助当前先进的云数据等手段,将其存储到云空间,以能够良好地保证整个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同时也需要加强使用者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正确、规范使用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及时发现单位在发展运转过程当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向财务部门反映。

高校财务会计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单位的前景发展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高校必须要重视这项工作。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影响下,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内部财务会计信息的建设工作,以能够针对高校内部状况构建较为完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所收集到的相应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推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人员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软件对所收集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合理有效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保证财务会计工作的准确性。通过对所获取的大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从而驱使管理层积极制定较为完善的防范措施,以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的安全性,推动高校日常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杨波,梅烨.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策略[J].商讯,2020(31):63–64.

[2]刘梅.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创新路径探究[J].大学教育,2020(11):156–158.

篇5

1 中医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1 思想观念陈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了解 

中医院校是专业性很强的高等院校,其主要是以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人才为主要任务和目的。往往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如果做好了,也会对中医院校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无论是校领导还是学校各归档部门,往往很简单地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购置软硬件,将纸质版的档案信息资料变成电子版的资料。但事实上,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归档、存储、开发、利用等一系列复杂的系统工程,若大家认识不到这点,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从一开始就会走向误区。 

1.2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 

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大多已经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但都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高校与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总会造成建设漏洞和弊端,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问题。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其思想观念更加保守,与学校其他部门或兄弟院校一起合作的情况不多,软件系统兼容性不好,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使档案信息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此外,相应的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起来没有制度约束和制度激励,容易造成工作懈怠、热情低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学校档案信息建设进度。 

2 中医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 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意识 

首先,通过大力宣传,在校内进一步深化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开展各档案馆藏特色专题档案展览、档案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来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使大家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关注。其次,开设相关讲座,让大家了解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将纸质档案变成电子档案的过程,还包括一系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数据进行加工、存储、传输、共享的过程。 

2.2 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 

针对很多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混乱局面,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归档、存储、加工、利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其次,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传输模式等,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在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最后,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与OA对接,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集中统一的管理,从而在档案利用上也更加有效率。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离不开软硬件的支持,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如建立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管理系统、购置数据传输及存储设备等均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不断更新与维护这些软硬件设备。对于中医院校来讲,传统保守的思维模式使学校档案事业的发展缓慢,因此更需要学校及领导的支持,以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4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具备档案业务知识、网络技术知识、文字图片处理能力、数据处理及存储能力、信息管理知识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因此,中医院校本身就比其他综合类高校更加保守和传统,需要中医院校档案部门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引进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支持现有档案管理人员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与学习。最终提高中医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和应对信息时代应该具备的现代化服务能力。 

3 结 语 

中医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不仅需要档案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学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在建立“数字校园”的大背景下,只有充分运用档案管理学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文件管理等多种知识,改变观念、拓宽思路、提高认识、勇于实践、建立标准和制度,中医院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祖国的中医药文化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16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43- 03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校园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然难以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积极构建灵活高效的信息化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高校人力资源更为便捷的管理,从而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管理进程的快速稳定发展。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

许多高校管理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将其简单地视为一个计算机体系。管理层意识的欠缺将会直接阻碍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对于信息化管理技术不重视,甚至抱有一种抵触情绪,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1.2 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

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正处于新旧过渡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基础相对来说要薄弱一些,难以满足当今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变化较快,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软件程序经常跟不上模式变化。此外,许多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往往没有建立强而有力的后期支持团队,导致信息化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无法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仅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导致了大量教学资源的浪费。

1.3 管理信息共享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并没有从学校发展的全局角度出发来进行统筹规划,这就使得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存在一定的缺陷,管理信息难以充分共享。尽管多数高校都已建立各自的人事库,但是能够共享的数据资源却相当有限,甚至部分信息过于陈旧或存在错误,不具备任何可利用价值。

2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对策

2.1 增强信息化管理意识

管理层的信息化管理意识直接决定了学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建设水平。通过信息系统,高校领导能够随时了解到学校人事资源的配置情况,有助于提高其决策行为的科学合理性。首先,高校人力资源的信息系统应具备完善的人事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人力资源的实时状况,方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制订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人才聘选和培育计划,以免出现盲目开展招聘活动或培训活动的现象,给学校带来一定的资源损失。其次,完善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还应能够面向全校师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不同程度的自助服务。学生和教师登录系统后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查看、核对以及修改等,以充分确保系统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人事部门应不断加强自我管理意识,此外,随着人力资源数据信息修改权限的不断下放,其他一些部门也可以参与到部分数据信息的修改和共享中,这就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时刻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共同构建和维护可靠的人事数据库,保障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大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技术的研发力度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减轻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压力,还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快速处理一些日常的教学管理事务,还能对人事员的配置进行合理优化。例如,教师的职称评定、人事任免、培训进修、退休调配等等。与传统的工作模式相比,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信息集中起来,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业务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优化,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能蛟诟鞑棵偶浼笆薄⑺吵┑卮递。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能准确划分学校各部门对应的职能,从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做到合理分配人事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个部门人员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加大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技术的研发力度,切实解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其能够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

2.3 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

高校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必须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运转性。人事资源信息属于学校的机密信息之一,因此,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时刻处于稳定、高效的运行状态,减少恶意入侵、攻击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应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后期技术支持。当学校政策或业务发生变化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判断和反应,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升级系统安全,充分保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和高效率性,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

3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学校人事管理水平,促进高校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贺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3).

篇7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和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校内部经济活动较之前有大幅增加,这不仅对校内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也促使了内部审计工作向着规范化、流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面对日益的复杂与繁重的高校经济活动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如何切实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对审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了解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内部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对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社会投入的办学经费日益增加,高校经济活动的增多,更加突出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校的教学、科研等领域,这也为高校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环境、技术与方法。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

相对于政府、社会审计工作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审计方式模式根深蒂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但是高校具备拥有人才资源的优势,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总结我国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审计部门及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设置主要有几种形式:隶属纪委或财务部门管理,由校长直接负责的独立机构,由主管院长负责的独立机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中部分高校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管理级别越高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越强,审计效果越好。同时管理者信息化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信息化发展水平,随着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普及,目前高校领导者信息化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高校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配置中注意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信息化人才,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中开设信息化课程,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信息化培训等措施极大提升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整体素质,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二)硬件系统建设方面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及审计工作重要性的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向现代化审计方式转变,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逐步引入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高校各级领导不仅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而且注重改善工作条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交换机等硬件设备,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软件及网络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具备自己的校园网,实现了各部门间的网络互连,方便了内外部的联络沟通,高校审计部门网站也是高校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高校在校园网中建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网站,对审计知识进行宣传,对审计工作进行公示,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发展。大部分高校的审计部门配备了专门的财务审计软件(如神机妙算)及工程审计软件(如广联达),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二、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不强,思想落后

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不仅仅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近年来,有些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在信息化建设上面思想落后,观念不强,投入不足,忽视改革与创新,导致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困难。

(二)人才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

虽然各高校在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相关业务培训,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审计信息化建设仍停滞不前。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转调来,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思想落后,整体综合业务能力偏低,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部分审计工作人员认为配备了电脑、搭建了校园网络,安装了审计软件就意味着实现了审计信息化,忽视了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具备较高计算机水平及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足,很多高校都出现空有一套设备和软件却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复合型审计人员的缺乏直接制约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研发滞后,专有软件缺乏

目前,许多高校审计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更新维护落后。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实现了全校联网,很多高校甚至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络,审计部门只是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却没有实现与财务、基建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同时目前针对高校单位的审计软件仍然不够成熟。即使有些高校已经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审计工作,但是由于使用单机版本的审计软件,致使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浪费人力物力。开发具有高效特色的审计软件,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我们目前当务之急。

(四)高成本投入

一方面,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也紧随其后走上了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经济活动的增加必然导致审计任务的加重;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具有庞杂的职能部门,且形式各异,有纯事业性质的、有校企合办的产业部门等,因此造成审计对象差异大,范围广,审计对象、标准、方法多元化的特点,很难有一套完全适合高校通用的软件。高校自主开发的软件往往由于资金、技术、稳定性及后期的升级服务上跟不上难以推广;软件开发商虽然可以提供很好的技术和服务上的支持,但缺少对高校内部审计的深入了解。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本高,制约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三、关于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高校审计部门领导应从管理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部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做好内部审计的培训工作,提供经费上的支持。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数据接口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各高校间的审计部门也应增强交流,转变观念,互取长处,努力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信息化审计模式转变,适应时展的要求。

(二)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依靠软硬件设备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组建综合业务能力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缺乏相应的培训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瓶颈。通过引进拥有全面知识结构的人员或加强内部人员的培训,吸取社会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及专业财务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培训,根据不同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重点性强的培训计划,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完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三)扩大硬件投入,加速软件开发

推进信息化建设,配置审计工作中使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是基础条件。一方面,配置审计机构必备的电脑及其他办公辅助设备,搭建配套的网络平台;另一方面,配置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专业软件,或积极配合软件公司开发、定制适合本高校的信息化平台。目前,高校审计中常用的软件一种是高校自主开发的,针对性强但投入大,后期维护难;另一种是软件开发商设计的审计软件,通用性强但常存在数据接口不一致,业务系统难对接的问题。相对于硬件的配置,建立专有的软件系统及更新维护显得更为的复杂和重要。虽然现在市场已开发出相对成熟的审计软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存在和本高校经济活动不相一致的地方,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因素之一。只有使审计软件与高校日常经济活动、审计业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高办事的效率。

(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审计标准准则

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应加速制定针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准则,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工作,确保审计机制安全、有效运行。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的条件下,传统的审计方法、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审计要求,审计部门应结合信息化审计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办法,确保审计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科学性,避免审计重可能出现的风险。

综上所述,受单位特点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审计、财务、各审计对象、相关软件开发公司等多方的配合。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工作效率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应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推动内部审计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审计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邓敬萍 单位:郑州大学 新乡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毓瑾.浅谈内部审计信息化[J].财经界:学术版,2012(02):255-257.

[2]董洁,姜文华.论高校管理审计[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

篇8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 信息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067-02

高校档案既是国家档案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同时也在社会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校园的各个方面广泛开展。积极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高校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高校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实现高校办学最大效益,满足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与时俱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际上也是档案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更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更利于档案自身的保管、开发及使用

电子信息化未出现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全部为手工操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信息量逐渐增多,这种档案管理方式的局限性也日益突显。检索效率较低,查阅繁琐甚至困难,尤其是电子类型的档案,传统的管理方式很难对其进行采集、整理、归档及供阅,这就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所以,信息化道路是高校档案管理必走之路。信息化建设使得档案信息的采集、保存、归档及查阅变得省时省力。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得高校日常教学及科研活动更加有序地开展。因为信息化建设可以对各个部门档案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共享并为其提供相关信息的查阅服务,促进部门间的沟通,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建立档案的直接目的是向有需要的使用者提供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为教职员工、在校学生及毕业学生提供服务。如果说高校档案仅仅以记录各类信息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向需求者提供服务,那么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所以,在进行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时,要考虑档案的信息能否为档案的需求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要不断地适应高校及社会的发展,科学地采集记录档案信息,规范化管理,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及社会发展提供档案服务。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体现了高校改革发展的必然性

档案建立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高校的管理已经步入了数字化、信息化及自动化时代,因此创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但不会让档案的根本价值发生变化,而且会极大地推动其价值的实现。档案只有提供给需求者使用,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且利用程度越高越能体现其价值。在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高校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一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应列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基础的准备工作应当是完善档案网络建设,工作核心在于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最终目的在于档案信息化资源开发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快信息服务网络化和管理标准化的建设,最终促进档案资源的数字化。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促进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互动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文化和科技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其重要的社会发展的推动价值,而高校是科技、文化资源的汇聚地甚至是发源地,高校档案又承载着文化科技资源采集与传播责任,加强这些资源的传播与利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各个高等院校采取了诸多积极措施来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尽管这一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总体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满足不了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虽然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发展,但传统的“重藏轻用”的档案管理理念依然“根深蒂固”。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档案是最初的信息源,将档案信息资源更快更准确地传播出去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更高效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摒弃“重藏轻用”的管理理念,更新档案的管理理念,用活用好档案的信息资源,才能为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力量,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

(二)基础设施落后,建设管理费用不足

虽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有关部门也意识到建设的必要性,但是建设管理费用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当前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较为简陋落后,不能满足信息化的要求,需要资金进行升级建设。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同样需要资金进行相关设备的配置及维护。费用不足是现阶段束缚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瓶颈。

(三)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由于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健全,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才比较短缺,精通信息化的档案人员更是稀少。现阶段,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档案专业的,甚至有很多的工作人员是高校为了引进人才安排其家属,更不用说是否懂得现代化系统化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对他们的培训不但少而且还不科学。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思想守旧,缺乏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就目前高校的情况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四)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缺乏统一

档案馆藏数字化标准、档案信息网站的系统设计及应用标准、高校的档案数据库与地方的档案数据库互联的标准等亟需规范。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原始性问题,电子签名的真实性、认证性问题等不但需要严谨的技术保证,还需要有标准的支持及法规法律的保障。

(五)档案信息化资源不够集中且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膨胀不断更新,大量有价值的电子信息需要被及时存储,但由于档案管理体系与高校整体自动化系统脱轨,导致各部门产生的不断堆积的电子文件资源相对分散,进而使信息化档案接收的任务变得繁重。再则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极大方便了文档的数字化,从而方便了其信息化管理。同时,由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因此这也加大了泄密的危害程度、增多了泄密的渠道、增加了保密手段的困难等,增加了安全隐患。

三、现阶段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通过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想要建立完备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至少要拥有一系列现代化软硬件设备。这样需要高校加大资金投入,满足基础的设备需求,在此基础上,高校档案馆要建成档案局域网式的自动化集成管理,使得馆内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档案的整理、编目等主要业务工作,使全馆业务管理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并向来馆的利用者提供检索和查询等联机服务;再则,链接数字化校园网向档案局域网覆盖范围内和权限范围的各个部门以及个人提供服务。

(二)强化档案信息化意识,不断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校各级领导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改变传统档案工作观,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意识,重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符合现代档案管理规律的规章制度,将其纳入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信息化观念,变革传统,在档案管理模式中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些新观念、新设备以及新方法。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档案工作者不断自我更新,顺应信息化要求,具备一定的信息化专业技能;同时,高校管理者也应当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将培养符合信息化建设要求的档案人员也纳入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从人才培养上保证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三)建设功能齐全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我们一般将档案信息数据库看做有组织、系统化的数字大集合。对于高校而言,要建设功能齐全的档案信息数据库,那么,其信息首先在于档案馆自身现存的馆藏档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其他形式存储的所有馆藏档案数据信息转化为数字记录方式,完成现有馆藏档案信息向数字化的转化。此外,可以通过资金投入购买一定数量的数据库,填补自身数据库的不足,扩大数据库的规模。最后通过校园网连接互联网,扩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区域,实现全球高校档案资源共享。

(四)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和制度

规范标准化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为数据标准不统一就会给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和日后的资源共享带来不便。为顺应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国家出台了《CG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相关标准,以规范标准制度。所以高校档案馆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逐步按照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标准、网络传输的标准、机读格式标准、著录规则的标准、文献标注的标准等来规范本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五)加强相应的信息化安全措施建设

尽管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信息化自身建设方面有必要采取一定技术手段构建各类安全防护体系,诸如建构计算机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等,而且要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更新以消除不必要风险。此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设定安全登录权限,防止非法操作,从每一个环节解决信息失真的隐患。

四、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建设的发展,为日常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而且对整个社会的资源共享、文化交流、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正视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信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基础设施入手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使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步入正轨。

【参考文献】

[1]韩香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刍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8).

[2]张秀岩.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名,2010(3).

[3]夏燕玲.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10(3).

[4]王亚敏.信息化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档案.2009(7).

篇9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

1教务管理系统在高校中的重要性

教务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学是一个学校的根本,教务工作的好坏更是决定了整个学校的运转效果。高校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好的教学质量是必备的,这也需要科学教务的管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和更新的需求。教务系统主要负责整个学校的日常教务工作,并实施教学课程的管理,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评价,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把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搭建在一起,这就需要日常工作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同时要兼顾高效率和科学管理。只有意识到了教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才能在以后的高校中作中让教务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让它更好地为学校服务。而传统教务管理系统多数用纸张来存储数据,这样的存储方式不仅浪费纸张、空间,对长期储存的问题也有很多弊端,并且数据的准确性不是很高,存在错误率,这对于一个要求严谨的部门来说有些错误是不能挽回的,所以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必然会被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所取代,而信息化的发展也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对教务系统的信息化发展也提供了技术支持。

2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发展下的建设

如图1所示,讲解了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充分展示了教师、学生和一般工作者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各个角色。决策支持在整个系统的顶层,说明整个系统运转在总体决策之下,一般角色接触的就是工作流也就是具体的工作分配和分工,并且整个系统以用户为中心,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提高了高校教务工作的工作效率,整个系统运转为一个环形,可循环运行,按照角色安排,各司其职,设置不同权限,角色不同可以浏览和操作的页面也不尽相同。具体的权利分配以决策支持为准,充分做到了按照高校管理要求执行工作的宗旨。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利用自身的研究知识,开展适合自身的校园信息化建设。要是还停留在10年前的工作方式,那么就会被高校的发展所淘汰,从高考录取率先开展网络数据库应用方式直到今天,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将这种网络办公、信息化办公应用到各个工作部门,教务工作有教务工作的特殊性,它负责整个院校运行的基本,可以说一个高校的日常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在教务处,因为教学才是一切的根本,但是怎么才能让教务工作更好地为学校服务呢?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3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现状和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经过长期的开发和设计,已经成功将教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甚至很多高校利用自身的研究特点,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更增强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这些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加快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教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使得教务工作更加的规范化,但随着信息化推进的调整发展也必然出现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会影响高校的发展,并阻碍了未来信息化建设。下面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操作没有统一标准,规范性差

因为现在处于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很多信息化的标准还没有来得及统一制定,并且网络发展得太过迅速,很多错的信息也随之而来,虽然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的发展制定一些相应的规则,但制定的速度比不上信息化发展的速度,漏洞也随之而来,很多规范现在看来已经不规范、不标准了,所以在信息的沟通上难以实现真正的对流。并且大部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只局限于小范围的局域网中,缺乏面向万维网的开发经验,所以其实信息化的发展下智能化还远远没有普及,管理的效率并不高,规范性差。

3.2信息化系统灵活性差,后期维护缺乏扩展性

教务处是一个不断更新信息的部门,每一年乃至每一学期都有新的要求、新的改革,当课程改革推进的时候,课程的建设也要随之进行修改,那么对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不是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操作人员,在信息系统的使用上很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进而不能第一时间对信息做到及时的更新,因为一个软件的成功使用,不是在最初要设计得多么完美,而是要在长久的使用中进行不断的磨合,由于教务处这个部门的特殊性,对于更新的要求很高,那么如果把信息系统只投入使用没有技术人员随时更新系统,是不能很好地把信息化应用到教务系统中的。所以一般的综合性院校都是自己的信息系教师开发相关软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每个人都有的自己的岗位,从而容易导致系统更新滞后,管理得不到稳定的支持。

3.3相关人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建设,对系统不熟练

教务管理人员都是从传统的教务工作干过来的,他们对于新的教学管理系统不熟悉,也没有很多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只能从事简单的数据录入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相符,只是利用了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并没有在实际中把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进行下去,没有突出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要想突出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更好地执行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长期的软件技术支持,这就对教务人员的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每个高校有自己的实际问题,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接受并理解新知识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对高校的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规范,因为往往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会忽略人员的培训和构建,这也是需要面临解决的一大问题。

3.4需要专门的统筹部门进行协调

教师、管理者和学生这3个角色分别是在决策支持下进行各自的工作的,但同时要达到各司其职,互不干扰,高效准确地完成各自的任务,需要有一个信息化的统筹部门来进行统一开发,可是在信息化开展的初期显然是不符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的,因为高校不同于企业,每个部门都是固定的编制和工作模式,这就需要长久的磨合,需要有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进行长期培训,并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进行完善,完成软件的测试工作。这也需要教师、管理者和学生这3个角色对信息系统的熟练,我觉得这也是开发中要面临和待解决的问题。

4结语

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的推进和发展是高校大力发展信息化的必然结果,是由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决定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员的培训和师资力量的建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信息化工作,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来,那么如何分配人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各大高校能够抓住教学管理信息发展的机会,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管理,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地实现信息化,科技含量更高,所有的流程更加规范。以达到教学管理真正的信息化要求,这样不仅能够适应高校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更切合推进教学改革的要求,从而使教学管理系统更好地为高校的发展服务。无线互联科技•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朱琼.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2006(1):71-74.

[2]李江.加快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科技信息,2006(8):13.

篇10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建议

在高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中,以信息资源最为重要,因此信息化资源也倍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科学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这使得高校越来越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的高校已将其列为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占首要地位,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成功的使纸质版档案转化为了数字化档案,并结合了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和实际需求,从而更科学、合理的进行高校档案信息化资源管理。所谓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指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从而致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由实体管理转化成数字化管理。进入21世纪以来,评价一个高校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是通过比较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出,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体系并不完整,也可以说目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处于萌芽状态,还需加强对其进行探索和总结,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创新上还需多加努力。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足之处

要想进行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必然需要先对馆藏档案进行实体化到数字化的转换,其次需进行档案工作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让档案信息资源高等共享的目的。所以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需要特别注意相关档案依据的标准和管理模式,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构架和渠道的正确性,并结合实际需求,更好的完成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目前为止,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对高价值的档案资源进行开拓,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还需做好档案工作的良性循环建设。通常情况下,对档案信息化资源的开发需要着重考虑该资源开发带来的远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等问题,并结合两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因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萌芽时期,所以该体系还不够完善,例如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从而导致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准确。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理论体系例如缺乏建设所需用到的具体实施细节和规范标准等,致使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得不到正确的理论引导,导致着重于信息化表面建设的情况出现,导致信息化建设出现徒有其表,内部却十分匮乏的现象,让人们把档案信息化建设误解为只是简单的将档案文献实体数字化的过程,从而忽略了对数字化信息的开拓和管理工作。也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误解成高校档案相关部门的信息化过程,从而忽略了整体合作意识,显得档案信息化建设观点单一片面。高校在档案信息建设管理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重视,所以说还需加强高校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从而推进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发展。有的高校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例如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规划,也缺乏相关的部门进行管理,若将其放到宏观调控的范围中去,则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会没有政策、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的支持,与此同时,高校在这种情况下的建设,必然没有方向性,并且其还具有重复性,这会阻碍信息资源的流通,从而造成信息失真和不平衡的现象,这样会使得信息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目标性,这使得各种多元化信息需求无法在高校档案建设过程及时得到补充,又因建设中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所以无法进行信息技术的全面建设,更不能提供信息技术的先关服务,加之忽略了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因素,让当代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失去了时代先进性和延伸性的特点。国内大多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只重视表明的发展,而忽略了该建设需要结合实际需求,从而让档案信息化建设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也没有体现出其在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事实证明,只有落实实际,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依照技术标准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安全可靠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未来趋势所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它的建设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种种局限,致使其已经在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档案信息的种类、载体和使用等都随着时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一种新型的、先进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时代所需,这种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将散乱的信息资源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整理规划,可以优化信息资源,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要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其间必然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建设基础,这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将档案实体数字化的首要条件,可以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变得更合理,做到了科学管理,同时这些信息资源还打破了传统受到地域空间限制的难题,让高价值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时展迅速,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本着以建立一个多样、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为目的,建设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创新多种应用系统,从而真正的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库共享化,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目的。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下,让资源的管理变得井井有条,不光减少了传统档案管理所需的时间,还大大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实现还打破了领域的局限,并能配合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不但解决了档案信息化标准缺乏的难题,还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充分的展现了其功能的卓越性。

三、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强化策略

由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如资源分散、管理系统不完善、标准的缺乏、管理与维护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加上馆藏中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这些因素的存在都阻碍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不断的摸索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技术方面也存在着非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两种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就技术难题来说,如信息化建设中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而非技术方面则涉及到相关制度、政策、规范、资金、人才等问题。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要以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将信息资源数字化作为建设目标,加强数据资源的收集,从而建设更完善的数据库和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高校首先要进行相关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其次需要对相关档案信息资源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和管理,在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实体档案建设作为基础,进行电子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并将这些电子信息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分类和管理,特别是在重点档案文件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中,更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较好的进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从而为使用者们提供一个高效、高价值、高水平的信息共享环境。)在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多加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也可以联合相关教师进行信息管理系统或者软件的开发,从而建立起以学校档案馆为中心的信息化体系,并让这样的应用系统在校园中得到广泛使用,此外,还需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为了营造更好的共享体系,学校还需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体系,让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统一化,并不断摸索新型服务模式,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社会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创新,还可以和其他高校相互合作,将档案信息资源集合到一起,从而建设出一套完善的资源共享体系,同时也满足了社会高效率的需求,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性,使信息的接收变得更及时,从而不断的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体制,促进高校人才管理模式的发展。

四、结语

总结以上内容,高校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则需要本着适度超前、开放、动态性、系统性的原则,严格按照高校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知识的宣传,从而提升其在高校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安全建设。结合实际需求,做好信息化目标的规划,从而建设高素质水平的信息化团队,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完善整个信息资源体系,开发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出以高校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档案馆,从而更好地为各大高校服务。

作者:李小芳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2007,06:63-64+67.

[2]李建平.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1,02:76-79.

[3]李建英.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38-339.

[4]赵文玲.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03: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