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贸易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对外贸易;作用

一、国际经济法的内涵及范围

(一)国际经济法的“公法说”和“综合说”

“公法说”。综合说强调国际经济法的公法特性是公法说的主要涵义,但大多数学者对于这个含义存在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分为下面几个观点:1.国家经济法对于国家的调整经济领域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就是经济秩序的管理者,反映出了国际经济的法律秩序。2.是在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协调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国际经济法起调整作用,是它们法律规范的总称。3.认为国际经济法是所有国家之间协调经济关系和配置经济利益以及对国际经济交往行为进行调控和管理的国内法和国际法规范的总体。“综合说”。是国际经济法公法属性和私法属性兼备的属性。主要观点有:1.在国际社会中关于经济关系和组织的法律规范以国际经济法为主要体现。即在有关于国际经济交往中商品生产、流通、结算、信贷、投资、税收等关系及国际经济组织等法规和法制总称。2.调整跨越一国境界的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发起到决定性作用,是一个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公法”与“私法”、国际商法以及各国涉外经济法、民商法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结合体。

(二)国际经济法的范围

第一,狭义说。其观点在一定范围内不提倡私法性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国际经济法能调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的法律体系,其法律内容是由众多国家共同拟定的。但国际贸易法中的买卖、运输与运输保险等法律法规并不在经济法的范围之内。”第二,广义说。它的观点则是在一定范围内提倡私法性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在国与国进行经济往来时,由于进行法律的行为主体不一样,其性质不相同。它不仅包括国内的法律法规,而且还有国际的法律规范。既有公共法规,又有私有法规”。

二、改革开放给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

西汉时期,张骞通商西域,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开始。1978年十一届三种全会的召开,把实行改革开放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向全世界打开了开放的大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紧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建设,积极和世界各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合作。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改革开放的成果被扩大,加速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使我国的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直到现在,对外贸易都还是中国经济体系中最活跃和增长最快的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蓬勃发展的对外贸易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我国也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加强了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一定程度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人类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在加入WTO之后,出口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国际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也逐渐增多,如在我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国际经济问题:知识产权壁垒、技术壁垒、倾销与反倾销等,这些就需要国际经济法进行调节和干涉,确保国际市场经济秩序的稳步发展。

(一)从知识产权危机方面分析

无论是在我国的制造业还是在工业领域,或者是在现在发展迅速的计算机互联网领域,各行各业都存在着难以突破和解决的技术性问题,虽然我国在一些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实事求是的说,我国经济面对国际贸易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发展极为困难。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在全面要求创新的时代下,技术方面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急需要大规模创新和发展。其实,我们所说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当前知识的再转化问题,知识产权的壁垒也就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也是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正视和现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则能增强我国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反之,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很大程度的限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企业发展不下去等一系列的恶劣情况,更严重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受到制约,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国家和政府层面上,还是企业自身来说,都应该对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国家和政府制定出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的发展,依照国际经济法中的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诉讼问题,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各项权利和利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各个方面与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基础上,使知识产权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并从经济方面鼓励和支持技术自主创新,推动其不断沿着自主创新的道路前行。另一方面,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制定出一些维护知识产权的方法,主动申请专利,对于一些侵权行为要搜集相关信息,全面维护知识产权者的利益。最后,还要在对侵权诉讼问题上,以法律为武器积极的面对。

(二)应对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从概念或手段上可以理解为:以低于他国的价格将同种商品输入到进口国的市场上,使进口国国内该商品生产行业出现销售不畅甚至滞销,市场混乱,影响其经济秩序的稳定。反倾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倾销这一现象,提出相对的解决策略和实施手段。然而,现实当中,所谓的反倾销一定程度上却是针对与出口国的贸易限制,人为地进行干预和制约,以达到所谓对本国企业贸易保护的目的。法律是解决复杂和混乱的市场经济中经济问题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而国际经济法就是手段和方法中的重要依据。由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外贸易规模也相对较小,国际贸易影响力不大,基本上没有出现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大力开展,在出现的反倾销案例中很多都是世界各国针对中国产品的倾销指控。所以,我们也要在合适的时间针对指控,根据国际经济法的相关法律条例进行维权,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方面,我们在面对反倾销的指控时要有清醒的认识,应该透过现象看清它国指控的实际目的,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反倾销诉讼,使我国对外贸易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并且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而不能盲目一味的自我检讨。另一方面,我国的反倾销立法也亟需完善,研究和改进现有立法条例中的一些不足,建立反倾销预警系统,重点监控一些敏感国家,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简单分析了国际经济法的内涵及范围,又对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国际经济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期待我国经济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波.国际经济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4(25).

[2]栾昕博.有关国际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5).

篇2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外贸结构依然存在较大问题,由此也引起了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等多种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思考这种拉动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方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有利于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否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借鉴张颖聪(2011)与周妮笛(2010)的实证方法,本文采取AHP-DEA模型,基于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17个指标,旨在对每个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构建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关键在于建立反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参考欧阳强、谢兮晨(2012)与张欣、于萌(2009)对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实际现状,本文从对外贸易规模效益、对外贸易贸易效益、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易技术效益、对外贸易生态效益及对外贸易资源效益等方面进行考虑,选取的17个评价指标详见表1。其中,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X7)=(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进口)/(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进口),即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能力;进口技术效率(X12)=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总进口额,表明对外贸易对技术改造及技术转化的影响程度;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工业出口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废水净排放量,X14与X15公式类似,表明贸易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初级产品效益度(X16)=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初级产品出口比重,表明对外贸易对资源利用开发的合理性;进出口能源密集度(X17)=(单位金额进口耗能×进口额)/(单位金额出口耗能×出口额),如进出口能源密集度大于1,表明出口产品耗能量小于进口产品耗能量。

二、评价方法的选取

目前,国内常用的评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系统分解目标、准则与方案等层次,并根据主观判断来计算一系列方案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尽管此方法较简单明确,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并根据指标所提供的原始信息产生客观的权重系数,但缺乏对各个指标相对重要程度的考虑。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的非参数统计方法,用于评价相同类型的多投入与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具有技术有效,该方法不需要确定各指标权重,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但是不能反映决策者的偏好。综合考虑以上方法的优缺点,本文选择将AHP与DEA两种模型结合起来,以此来评价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AHP模型分析法

1.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根据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本文建立了全国30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层次分析结构,具体结构见图1。

2.构造判断矩阵与一致性检验。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通过比较分析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分值,构造出各层次的所有判断矩阵C。假设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有AW=λmaxW,W为准则层相应元素对于目标层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同时,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构造一致性指标:

CI=[SX(]λmax-n[]n-1[SX)] (n为判断矩阵阶数)

若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

(二)DEA模型分析法

首先,在既定的评价指标数据上,通过分析筛选出评价指标鉴别力较高的指标,构成第二轮评价指标体系,再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低的指标,产生第三轮评价指标体系,对第三轮指标区分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最后用软件deap2.1得出相对效率值。

(三)AHP与DEA模型集成

AHP模型评价值反映决策者的主观偏好,DEA模型评价值反映决策单元实际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对两种评价值采用线性加权的方式,最后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各省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计算公式为:

A=αy+(1-α)θ

上式中A为综合评价值,α为主观偏好系数,可取[0,1]之间任何值,本文取α=0.5;y为AHP模型评价值,θ为DEA模型评价值。

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笔者选取2010-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贸易数据为样本②,所使用的各省份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3年的各省份统计年鉴及国研网,其中全国进出口额及利用外资额数据来源于2011-2013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而各省份的研发支出(R&D)来源于2011-2013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本文对原始数据的预处理主要是将所有指标正向化处理,正向化是指所有指标同趋化,重点是解决逆向指标的指向问题,即将原来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负相关的指标,通过变换使之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相关。本文涉及的逆向指标共三个,分别是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出口贸易废气净排放量(X14)和出口贸易废渣净排放量(X15),对这三个指标采用取倒数的方法使其正向化。由于各指标的单位有所不同,不能统一量化,本文对所有指标选用无量纲方法进行同量度处理,最后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

(二)AHP模型评价及简要分析

本文通过构造所有的判断矩阵,并用excel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相应的各指标权重(见表2),其中目标层-准则层矩阵CR值为0.030,对图1的准则层-指标层从左到右构造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219、0.033、0、0.046、0.046和0。由于所有矩阵的CR值均小于0.1,所以满足一致性检验;通过加权总层次排序得到CR值为0.037

由上述指标权重分别计算全国30个省份的3年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值,结果见表3。从AHP模型评价结果来看,在三年变动情况中,大部分省份是下降模式(包括持续下降和n型下降),可见相对于2011年的情况而言,2012年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降低,其中下降最大的分别是浙江、北京与黑龙江。从平均值来看,排名最高的三个省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和上海,排名最低的三个省则是新疆、吉林和陕西。

(三)DEA模型评价及简要分析

1.评价指标鉴别能力分析。评价指标鉴别能力指的是评价指标数据区分评价对象特征差异的能力,本文的评价指标鉴别力分析时指区别不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低的能力。如果所有被评价的省份在某些指标上波动范围很小,则认为该指标鉴别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较低,反之则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

本文采用离差系数(CVi)来描述评价指标的鉴别力,CVi=[SX(]Si[]X[TX-][SX)],其中Si表示该指标的标准差,X[TX-]表示该指标的平均值。本文划定CVi=1为临界值,当CVi1时,认为该评价指标鉴别能力较弱,予以删除。通过计算17个指标离差系数的2010-2013年的平均值(见表4),本文保留X1、X2、X3、X4、X6、X7、X8、X11、X12、X13、X14、X15及X16这13个指标,构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第二轮评价体系。

2.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评价指标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意味着重复使用评价对象的某些信息,这样会缩小或放大某种因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力,进而减弱评价指标的有效性,降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初始已对指标数据进行正向化、标准化处理,通过对第二轮13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进行检验水平=0.01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X2与X4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删除后保留剩余的11个指标,构成了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第三轮指标。

综述分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筛选最后保留的指标分别是对外贸易规模指标: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X1)、省利用外资总额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比(X3);对外贸易贸易效益指标:高新产品出口比重(X6)、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X7);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指标:外贸对GDP贡献率(X8);对外贸易技术效益指标:R&D经费支出占出口总额比(X11)、进口技术效率(X12);对外贸易生态效益指标: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出口贸易废气净排放量(X14)、出口贸易废渣净排放量(X15);对外贸易资源效益指标:初级产品效益度(X16)。

3.DEA模型评价结果及简要分析。在DEA模型中剩余11个指标区分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见表5),分别将2010-2012年的数据运用软件deap2.1计算相对效率值,最后求出三年平均值,见表6中的DEA评价值。总体来看大部分省份的DEA相对效率值都在0.9-1之间波动,可见相对差距不大,表明区分强度不大,需结合AHP模型评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四)AHP与DEA评价结果集成

根据AHP与DEA的计算结果,取均值计算出综合评价值(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全国30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AHP-DEA模型排序情况为:北京>黑龙江>上海>浙江>甘肃>江西>江苏>广西>广东>内蒙古>辽宁>重庆>福建>湖北>天津>山东>安徽>河北>>四川>湖南>云南>青海>陕西>山西>海南>贵州>河南>新疆>吉林。

(五)结果综合分析

1.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由综合评价值最后排名,可见属于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西与广东占据前九名中的六个名额,而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一直占据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以上,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由此可见相对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较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有望继续繁荣。中部地区的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基本处于排名的中间部分,可见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对贸易结构或贸易形式进行改进。最后,西部地区的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差,几乎所有省份都处于排名的中后半段,可见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模式存在较大的问题。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关系,东部地区经济繁荣,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最好,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贸易模式存在问题,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低。由此可见对外贸易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经济发展也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前提,两者相辅相成。

2.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分析。根据各指标权重的分布,由表2可以看出排名前六的指标分别是高新产品出口比重(X6)、出口贸易废气净排放量(X14)、R&D经费支出占出口总额比(X11)、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X7)、进口技术效率(X12)与出口贸易废水净排放量(X13),其指标权重之和为0.715,后11个指标权重之和为0.285,这说明前6个指标具有相对较高的解释能力,是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X6与X7代表出口贸易中技术性产品的比重,表现了出口结构的优化程度,表明出口贸易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同时X11则表明了研发高新技术的力度,三个指标反映出只有国家高新技术发达,对外贸易才能真正长期高效的可持续发展。贸易三废的排放量中的X13及X14是负相关指标正向化后的指标,表明保护环境、降低污染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息息相关,应该在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对外贸易,惟有这样拉动经济增长的对外贸易方式才具有可持续性,才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3. 我国30个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分析。由表6可知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和上海,最后三名是河南、新疆和吉林。结合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分析,发现由于北京与上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高,北京与上海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较高。黑龙江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较高,其中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最多,主要是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出台了良好的机电产品贸易政策,扩大对机电产品的出口。与此相反,新疆和吉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河南省主要出口农产品和资源性产品,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低。排名全国第19位,比部分中西部地区省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还高。这是由于2010-2012年以来,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尤其2012年进出口总值达34亿美元,增幅居全国第一,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也有所优化。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AHP-DEA模型,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从三大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依然较强,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有望继续繁荣;中部地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对贸易结构或贸易形式进行改进;西部地区的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差。第二,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高新技术研发力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能力和出口“三废”的排放量大小。第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北京、黑龙江和上海,最后三名是河南、新疆和吉林。结合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来看,北京与上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繁荣,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高,所以北京与上海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较高。黑龙江省机电产品竞争力系数较高,主要是对俄罗斯机电产品出口最多,两者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机电产品贸易关系。由于河南、新疆和吉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发展水平较低,机电产品竞争力也较低。2010-2012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有所优化,排名第19位。

结合以上结论与我国实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提高各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实行“科技兴贸”战略,大力推进外贸创新,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自主创新,建立充满活力的外贸创新机制。第二,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应加快中西部地区贸易形式改革,尤其是西部地区的改革,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力度、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发展服务贸易。第三,加强贸易环保立法,提高国民贸易环保意识,健全环境保护法;同时,应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发展绿色贸易,推行绿色贸易增长方式。

注释:

① RI值可通过查表得到。

② 不包括宁夏、香港和澳门的其他所有省份。

参考文献:

[1] 林振平,胡建荣,孙聘仁.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实现福建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国际贸易,1999(8):51-53.

[2] 许淑娟.关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0-52.

[3] 刘小薇.环境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分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10):190-191.

[4] 陈秋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内涵和评价指标[J].江苏商论,2008(6):62-63.

[5] 侯德文.实施绿色包装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7):59-60.

[6] 陈光春,周柯,马小龙.包容性增长视角下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J].发展研究,2012(5):76-78.

[7] 赵静敏.基于DEA的江苏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J].江苏商论,2007(3):7-9.

[8] 张欣,于萌.辽宁省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分析[J].中国商贸,2009(15):154-155.

[9] 周妮笛.基于AHP-DEA模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1(4):10-19.

[10]蒲艳萍,王玲.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J].国际贸易问题,2007(7):77-82.

A Study on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in China

YANG Jing-jing, ZHOU Xiao-meng

(School of Economics & Trad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79, China)

篇3

[关键词]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再工业化;产业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81

1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

11后危机时代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新特点

(1)积极推动双边和区域性发展战略,制定新的贸易规则。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哈谈判始终未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受涌现出的大量区域贸易协定的影响而受损,出现了不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变化。面对这种形势,美国实施双边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从而维护了美国在全球的利益和地位。此时,美国着力推进并扩大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其视作通往FTAAP(亚太自贸区)的桥梁,以实现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的最终目的。美国和欧盟是传统的贸易和投资伙伴,经贸依存度很高,美欧之间签订自贸协议的想法由来已久,对当前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和债务危机之下的欧盟而言,两者的合作意愿愈加强烈,TTP终于被再次提上日程。欧美国家意图通过贸易规则重构多元化的路径,强力推动新的经贸规则的制定,从而维护自己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霸主地位。

(2)多措施力促“再工业化”。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由过去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到现在开始重新重视和发展制造业。过去美国将主要精力放在掌握创新和升级核心技术上,将制造环节外包委托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完成。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就业等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政府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重新定位并将制造业视为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

(3)贸易保护主义趋势明显。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发展逐步放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比以前有所下降。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与保护,美国正转向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与中国的进出贸易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于是我国是美国实行贸易壁垒重点打击对象。美国实行“双重标准”,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对中国产品进行各种壁垒的限制。美国对华贸易实行保护政策使得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情绪抬头,这对中国乃至世界贸易发展极为不利。

12欧盟对外贸易政策

(1)服务业层面。欧盟服务业的比重在全球贸易中只占到20%,究其原因是贸易壁垒的问题。例如:国家与国家之间服务贸易所产生的关税平均比制造业产品关税高20%,同时还面临了准入、开放等贸易壁垒。因此,欧盟采取措施是:一方面,向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贸易伙伴争取更为广泛的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在贸易协定中寻找必要方式避免这些新兴服务业遇到新的壁垒。

(2)政府对贸易产业的支持。欧盟国家都不会选择对本国外贸企业进行干预或下达命令,也不采取手段来扶持对外贸易,而是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凭借自己的产品、售后服务等优势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同时,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政府积极为相关产业的进出口创造合理的必要条件。

(3)重视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贸易促进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贸易服务,进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欧洲尤其是德国特别重视贸易促进体系的完善,积极促进在全球范围建立一个能为本国企业提供服务的网络,进而为德国企业海外业务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的内容包括了产品咨询服务、法律和关税的咨询服务、当地市场和经济的分析服务、商务咨询服务等。鉴于大型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强,贸易促进体系的建设将服务的对象聚集在中小企业的身上。通过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整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的竞争力。

(4)与亚太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就目前世界经济环境来看,亚太地区将是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其在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上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在上述经济形势下,欧盟努力增强与亚太国家的经济联系,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与亚太国家进行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缔结自贸协定将是欧洲国家未来工作的重点。欧洲国家主要目的是维护自己在亚太地区的既得利益,更希望在新形势下新的经贸规则下保持乃至扩大自己在亚太地区的经贸权益。

2欧美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对山东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

21处理环境和贸易的关系

在环境和贸易关系中,欧盟坚持为了环境保护,可以实施限制措施,但同时在环境和贸易关系中引入非歧视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使得限制的措施是合理的非歧视的。当环境和贸易出现争议时,采用双轨渠道来协调,即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2政府对贸易产业的支持

政府对贸易的管理和干预是为了给贸易企业创造正常的活动和竞争条件,因此政府都不直接对外贸企业进行干预或下达命令,也不采取补贴或优惠手段来扶持对外贸易,而是根据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尽量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凭借自己的产品、售后服务等优势,巩固和扩大阵地。同时,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政府积极为相关产业的进出口创造合理的必要条件。总之,山东要学习欧盟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国内外环境的有利因素的能力。

23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经济的发展除了政府机构的服务和调控之外,行业协会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欧盟各国的行业协会作用明显,为本地区产业的发挥起到信息服务与咨询的作用,尤其是德国,大多数企业主都会加入行业协会。各协会会定期举办讲座和报告会,产业最新信息,行业内企业交流和咨询。山东的行业协会所起的在提供专业信息和专业咨询方面做得还不到位,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产业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24熟悉WTO 规则和各国的相关法律、惯例

金融危机以来,山东的出口贸易频繁遭遇贸易壁垒和贸易纠纷,究其原因是对WTO规则和各国的法律不熟悉。从政府层面,山东应该调整贸易政策目标、进出口管制措施,使之与国际接轨,维护本地区的利益。从企业层面,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认证,获得在国际市场通行的证明。在面对歧视性的贸易壁垒时,也要运用规则、惯例进行积极抗辩,运用合理的手段进行仲裁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

25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是增强贸易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技术创新能力是各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的必备资质。我国一方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研技术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价值。

总之,新经济常态下,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放缓,山东乃至全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美国、欧盟作为山东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它们的对外贸易政策直接影响产品在两个地区的竞争力。我们讨论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改革等,主旨目标是增强我国经济对内对外的竞争力。但我们不能忽视各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对外贸经济的直接影响,因此,立足欧美地区外贸政策的研究,能够为对外经济方式转变路径选择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企业;贸易;发展; 绿色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106 -0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随着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与进步,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拥有了一定的专业外贸人才和强有力的技术竞争能力,出口产品也逐渐从单一性转向为多样性。央视财经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出口总额为9.1万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4%。然而在伴随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体系的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发展瓶颈也逐渐显露。我们根据数据统计发现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比2014年出口贸易总值仍然有所下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虽然较之前了很大进步,但从理性上来看,不论是学术中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探究还是具体现实中将二者结合的实践都存在意识缺乏或不给予足够重视的现象,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为突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新瓶颈,适应国内外环境发展的行情,必须走一条适应时展新潮流的道路――绿色发展。所谓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让绿色发展这一新理念贯穿于中小企业价值观,规范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制定、目标、重点、阶段和相应的策略。简单地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让中小企业以绿色发展新思路作为指导思想。

本文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详细分析国内外环境指出当代绿色发展已成为刺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的新思路、新道路,并对如何落实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二、适应国内外发展潮流: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

(一)从本国角度来看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推进传统行业的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装备更新之外,发展绿色经济。我国大力倡导走绿色发展道路,在经济的长远发展中绿色经济处于主动和有利的位置。“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句话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当代中小企业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应当有效地与绿色发展相结合,遵循本国经济发展趋势,这既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从国际角度来看

随着工业发展加速,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与贸易的问题日益突出,绿色贸易壁垒自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随后得到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限制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阻碍。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就是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使得出口产品的各个流程成本增加,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不能将出口产品内部化,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中小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从资金和技术上难以使出口商品环境成本内部化,这样就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绿色壁垒的产生无疑是对我国缺乏绿色发展意识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严重打击。

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的实施

现如今仍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把扩大对外销售作为第一理念,缺乏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要想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顺应时代潮流,破除发展新障碍,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带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理念对贸易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小企业要想促进对外贸易的新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发展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阻碍的这一事实已无法改变,那么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次挑战带来的机遇,提高中小企业的环保标准,大力倡导并发展企业的绿色发展,在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彰显人性化,让绿色成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一大特色。与其同时,政府要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中充分发挥这只有形的手,给企业一定的引导和支持。

(二)中小企业进一步自我完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中小企业在管理者素质与能力、专业人才与技术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我。要充分、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外实行的绿色壁垒的实时信息以及发展的动态,充分做好迎接绿色壁垒的准备,让绿色壁垒成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机遇。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领导要率先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抓住机遇,带动全体员工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关,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效率和能力。在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上要树立创新意识,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优化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出口产品的各个环节。环节包括研制开发、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服务、废弃物处理,让绿色发展贯穿于这一系列环节的始终,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

(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外部的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政府积极组织、宣传或成立为引导和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专门部门,为它们收集更多关于其他国家环境壁垒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的实时信息,让中小企业在了解更多国外贸易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绿色贸易。同时,政府应当为这些中小企业给予技术、理论支持,为降低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绿色壁垒补贴,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小企业外部作用除了政府,还包括各个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走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国外贸易环境的挑战,共同营造绿色发展道路,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小企业的绿色形象,共同突破贸易壁垒。

四、坚持绿色发展的建设性意义

(一)顺应当代绿色需求给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环境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正是对绿色产品需求增强的体现。绿色需求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不仅是挑战更是探索新战略、促进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如果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忽视绿色发展道路,不能正确认识绿色发展在当代国际发展的新局面,就会被淘汰;国外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中小企业就销售什么产品,既然绿色需求是国际市场的需求,那么中小企业就应当顺应此需求,为中小企业获取利益谋求发展的机遇,如果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以绿色发展为导引并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就能在未来贸易中得到迅速发展。

(二)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小企业绿色形象,赢得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实行绿色发展战略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中树立绿色企业的形象,拓展绿色产品在国际上的潜在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尽管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但是它的价格也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因此它的收益也是可观的,而且加上国际对绿色的重视,中小企业更应该从绿色发展上实行对外贸易,让自身跟紧世界大舞台发展的步伐。

(三)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的推行成效关系到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重视绿色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道路,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管理的全过程不论从最开始的产品设计还是到产品的售后与废弃物处理,都考虑绿色、环保,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总结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实施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各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应当积极主动走绿色道路,克服一切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并探索出适合自身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思路,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明.基于绿色营销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D].财经界(学术),2010,(22).

[2]孙德超.SUN De-chao 中国企业绿色营销战略初探[D].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1).

[3]黄顺斌.现代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D].发展研究,2005,(05).

[4]胡兴亚.绿色营销――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D].活力,2009,(10).

[5]赵甫.绿色营销――现代企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D]. 网络财富,2010,(20).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构建

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优势

中小企业通常是指规模相对较小或正处于创业成长阶段的企业,根据规模标准可分为自然人企业与法人企业,在不同国家的各个经济阶段内,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均有一定差异。对外贸易融资等同于国际贸易融资,它以国际结算为基准,以对外贸易为根本,目的在于促使进出口贸易得以顺利开展,优化对外贸易进出口商的融资环境,为国际贸易活动搭建平台。

(一)准入门槛及融资成本较低

对外贸易融资的还款来源是完成该项对外贸易融资授信业务后的收回款项。在对外贸易融资审查中,银行更关注的是企业历史信誉状况以及该项贸易的真实性,不使用传统的评价体系。由于对外贸易融资的期限短,有明确可靠的还款来源,有相关的货权单证作抵押,银行对贷款方的授信审查条件也就比较宽松,给出的利率也相对较低。因此与其他非贸易融资授信的流动资金贷款等相比,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且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高度灵活性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具有诸多特点,例如资金周转速度快、短期融资特性、资金流动性强等,这些灵活特性能够充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银行基于这些特点,帮助企业核定不同的授信额度,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资金链来就某项具体业务提出融资申请,申请过程中企业可根据自身资金条件选择是否提前归还贷款。与此同时,在银行负责核定的融资额度限值内,企业可以对金额循环利用。

(三)综合收益指数高

从银行角度出发,对外贸易融资还能够提升综合收益,其表现为:第一,对外贸易融资的流动性、盈利性及安全性等优势可以完善银行资产的负债结构,带动相关负债业务资产增长,减少银行劣质资产所占比例,同时还可以为银行提供汇差、手续费以及保证金存款等业务营收,最后,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扶持与融资流程中的介入,还能使银行深入企业贸易中,让双方建立更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二、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发展现状

(一)融资担保机构数量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超过4300万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中小企业受到规模限制,只能在对外贸易中从事生产服装、日用品、工艺品或电子产品加工等低端的产业链,贸易资金流量低,科技含量有限,营收回报远低于各类大型企业。困扰中小企业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资金周转能力,在对外贸易竞争发展中长期处于不利局面,我国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数量稀少,服务类型单一,在缺少担保机构的情况下,对外贸易融资体系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小,中小企业融资相当困难。

(二)金融机构限制过多

在担保融资机构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要面对许多限制条件,从银行角度观察,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融资中所要承担的贷款利率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并且有复杂的担保、抵押等限制,致使中小企业不但要承受繁杂的业务手续,还需支付一定数量的担保费用以及资产评估费用,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尽管有些中小企业可以应对这些复杂的限制,但融资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其中包括金融机构进行的风险评估以及融资审批,这使中小企业承担过多的时间成本。

(三)区域发展失衡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担保机构超过4000家,整体担保总额高达5000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受保企业数量在30万左右,这证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额度依然不够理想,并且在这些宝贵的资源中呈现出区域发展失衡的状况,体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以及全国大中城市所占担保资源在80%以上,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内陆地区的中小企业长期为融资耗费更多时间,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

(一)企业自身因素

在对外贸易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不惜滥用企业信誉,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套取资金,这一情况对金融机构也造成了影响,这些中小企业反复小额融资,削弱了金融市场资金流动能力,并造成了安全隐患,制约金融机构发展,扰乱了融资担保体系,最终致使对外贸易融资和金融机构形成恶性循环。

(二)金融机构体系问题

在商业活动中,无论是担保或者信用,大部分金融机构的服务体制都倾向于大型企业,在业务发展中缺乏长远的战略视野,漠视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蕴含的潜力,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评估十分苛刻,并套用大型企业信用模版,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基本没有任何形式的针对性调整,评估模式和服务方案完全按照大型企业标准来执行,这一僵化的融资体系长期影响着对外贸易融资。

(三)融资方式不灵活

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融资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最普通的融资方式,企业还可以和政府形成沟通,甚至利用民间资本来拓宽贸易融资渠道,但我国现阶段的融资方式远不如发达国家灵活,因为政府所能提供的融资保护机制还在建设探索之中,民间资本也无法实现制度化管理,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始终要依赖于金融机构,在融资方式上缺乏灵活性,基本停留在传统资产评估,金融功能和服务类型相对单一,这是导致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

(四)融资文化缺失

融资文化主要是鼓励某种融资环境因素和融资行为的结合,包含银行的业务人员培训、管理沟通、重要性的确定、价值取向以及银行金融体系等。融资文化是银行经营成败和银行绩效的重要体现,融资文化缺失主要表现为:

(1)存在重融资、轻管理的思维模式。资金发放后,银行很少关注企业取得融资后的经营管理决策以及资金使用状况,未进行必要的监督及检查,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会导致资金使用失控。此外,融资与业务人员的利、权、责不能合理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2)融资的基本流程停滞在表面的形式上。银行应关注业务人员在融资业务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存在,则应进行严格处罚。

(3)风险意识相对薄弱。发放前的预测和风险分析不能贯穿融资的全过程,从业人员一般只关注当期显示的风险,而严重忽略融资和客户的潜在风险。

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构建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掌握业务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第一,提升抗风险能力。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难以融资的关键原因在于风险,因此企业必须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以外在形式的改变来赢得担保机构的信任,例如提高产品科技水平、摸索上游产业链发展路径、强化企业竞争能力等,通过各种手段来规避风险,拓宽融资渠道。第二,投资收益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是融资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中小企业想要在融资渠道中取得成果,必须考虑投资收益问题,以此来吸引投资。第三,企业融资由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组成,对外贸易也是同样,在外部融资渠道受阻时,中小企业可以考虑积极开拓内部融资方法,或者与民间资本建立联系,让融资不再完全依赖于金融机构。

(二)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政府作用的完善方面,首先应当基于目前法律框架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进一步界定与规范,确保融资双方的共同利益以及所需履行的责任,在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的专业化与法制化程度上寻求提升。此外,还应借鉴发达国家的融资管理经验,强化贷审分离制度,在兼顾企业发展与融资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政策监督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可以对中小企业的担保项目及信贷偿还能力进行审查,让贷款偿还具有确凿依据。信贷偿还能力的审查应深入到整个信贷过程,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现状与清偿能力全面评估,贷款获得批准后,协助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展开持续性监督,一旦贷款企业存在拖欠问题,要充分确保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也要同步进行,为中小企业担保提供帮扶,建立专项基金并减免一定程序上的费用,尽量简化贷款手续,使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更加便利。

(三)加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

融资体系建设工作是解决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问题的关键,首先应当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要与市场经济高度结合。具体可以由政府主导和推出相关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政策,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此外还应当对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加大政策支持,鼓励融资服务对外开放,为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地区性融资担保服务机构,还可以由政府主导,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三方共同合作创建信用担保基金,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提供担保,落实这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共同发展的举措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融资体系的建设步伐。

(四)完善融资风险监管系统

首先,应将非现场和现场的监控工作有效结合,以此作为银行融资风险管理的一项手段,非现场监管指的是对于不同现代化工具的使用,如互联网、计算机,对融资信息和相关资料开展科学的分析统计,在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借款者的潜在风险,一定要及时给出相应的建议或警告。其次,对融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全面监管。银行有必要对于融资企业担保品的价值变化情况、生产活动情况以及经营收益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对不同的融资类型产生的风险进行严格监管,尤其是部分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和从事高风险行业的企业。最后,实行非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相融合的风险监管方式。对融资企业的所有财务报表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并进行适当的资产评估,正确判断企业的风险信息和信贷资产信息,同时,银行有必要对融资企业开展不定期检查,保障定期检查中的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马登言:《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篇6

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竞争力;外贸依存度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中获得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097.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六;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就达到11548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并持续至2008年始终排名世界第三;即使是在2008年末爆发国际性的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对面贸易总值在2010年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达29727.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其前景和如何发展进行探究。

一、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发展的成绩

(一)外贸总值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为中国对外贸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进出口贸易总值可谓实现了。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8667.6亿美元,较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了186倍。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是不断靠前,由1978年的29位一跃为当今的前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二)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

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额占我国GDP的9.7%,2012年达到46.6%,比重不断扩大。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从1978年的1.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3100亿美元,增长近2万倍,使我国从一个外汇紧缺国变为外汇储备大国,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外汇资金。另外,进出口也为我国税收做出了贡献,增加了我国财力。

(三)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80年我国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为50.3%,2006年下降至5.5%,同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6年的94.5%。其中,1986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第一次超过初级产品的出口额,成为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首次转折,之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一直明显高于初级产品出口额,当今,我国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之比甚至高于发达国家。另外,我国出口产品也逐步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由此可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四)我国贸易区域的布局不断均衡化

随着内陆和沿边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中西部地区也逐渐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也开始出现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大量转移的态势,不少行业领军企业也纷纷带动配套产业“集群式”向中西部转移。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贸易区域不再局限在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区域,中西部地区的外贸也不断活跃起来。以2012年的地区进出口总值为例,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河南、云南、贵州等七个省市的外贸总值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明显上升,达到6.7%,较上一年增加了1.6个点。相反,上海、浙江等沿海七省的该比重却是下降了1.6个点。

(五)外贸方式趋于合理化

我国加工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仅30年的时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并且,其进出口贸易额于1996年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首次过半以来,比重就一直稳居高位,可谓撑起了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从而与一般贸易一同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两种对外贸易方式之一,另外,我国加工贸易为我国经济尤其为解决就业难题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加工贸易的重要性。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爆发的影响,我国加工贸易也受到了严重打击,许多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加工贸易额也有所下滑,但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和稳定加工贸易发展政策逐步见效,订单有所恢复,加工贸易出口明显回升,以2009年数据为例,前五个月加工贸易累计出口降幅一直大于一般贸易,而6月之后,同比降幅已经小于一般贸易以及出口总体降幅。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4085亿美元,下降19.7%,进口2243亿美元,下降23.9%,其中9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下降11.4%,进口下降6.9%。与此同时,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3785亿美元,同比下降24.5%,降幅呈现扩大的态势,主要原因是2008年一般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导致基数相对较高;进口3812亿美元,下降16.4%,其中9月份增长1.7%,2009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由此加工贸易下降幅度趋缓,贸易方式结构也逐步稳定,趋于缓和。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我国对外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一)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敲响了警钟,促使他们纷纷出台如“奖出限入”的政策,以此扩大出口,使国际市场竞争越演越烈。还有一些发达国际利用汇率杠杆,将本币贬值增加出口,增大了我国外贸企业的汇兑风险,压力增大。另外,目前受美国、欧盟等发达地区经济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国内失业率较高,经济恢复缓慢,国民对未来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据相关报告显示,2010年,美国民众消费者信心指数1月份为70,而到9月份却跌至45.5;欧盟更是受经济危机影响,各成员国纷纷紧缩财政,严重制约了其经济恢复,也大大削弱了消费者消费意愿,这些因素使得国际市场消费也出现疲软,国际市场大大萎缩,从而使我国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方面受到制约。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竞争中成长,对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越演越烈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为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正成为阻碍世界经济贸易复苏的重大威胁。WTO报告显示,4月到8月短短5个月时间,20国集团就出台了91项新的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据世界银行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有17个国家一共推出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企稳复苏的关键时期,抵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

(三)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自主品牌少

当今,全球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让我国冠以“世界工厂”之称。但在这些众多的产品中,较为低端的加工贸易产品唱着主角。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并且,其进出口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自1996年首次超过一半以来,就一直稳居高位,成为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的这些量大的加工贸易产品还处于低端,附加值不高。虽然我国的产品多,但多为贴牌及廉价的产品,缺乏自主品牌,这种状况使得我国的众多外贸企业利润偏低,收益减少,竞争力降低。

(四)我国贸易竞争力指数偏低

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是衡量一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指标,是指一国贸易中进出口的差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该比值越趋于1即为该国竞争力越大,越趋于0表示该国竞争力越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体而言,我国竞争力指数偏低,尽管我国是出口大国,但出口产品多为低端的纺织、家电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相对弱势。如果过多依赖于某几种产品,一旦国内外市场上出现不利影响时,我国的产品就会受到冲击,难以保持其竞争力。

(五)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

我国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直是以货物贸易为主,而服务贸易却相对落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为传统的运输、旅游等,占其总额的八成。在计算机软件、信息服务、保险及咨询等高附加值的服务领域中,我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目前,我国的高端服务贸易还低于世界服务贸易平均水平,不仅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除此以外,我国对外贸易还面临着其他不足,如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使我国受到国际市场经济波动影响增大;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外贸企业生产成本和压力增大了。

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前景及发展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以上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那么,我国的对外贸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是喜是忧,以及该如何扬长避短,值得思考。为了保持我国外贸的进一步稳定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在稳定对外贸易政策的同时,应积极引导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而言,应逐步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改进进出口商品结构,引导我国出口企业向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发展,促使外贸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自身竞争力。

第二,面对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反应机制,在反补贴、反倾销、技术贸易壁垒等问题上,应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法规,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第三,努力发展我国服务贸易,要求在发展传统服务贸易的基础上,加快计算机、信息服务、保险及金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采取放宽这些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也要保证这些服务业的整体素质,从而使之与货物贸易平衡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绿色贸易,即保护我国资源和自然环境,限制资源型产品的出口,进口资源、能源和技术。

第五,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在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它势必会对外贸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外企应积极适应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商务的低传递成本和市场风险,从而创造和增加贸易机会,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永洁,杨明,支玲.关于WTO后过渡期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思考[J].北方贸易,2007(09).

2.商务部. 世界经济贸易形势[EB/OL]. 商务部网站,2011.

3.邢学杰.我国相机抉择的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分析[J].企业经济,2011(12).

4.赵书晓.浅论电子商务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

5.阮娴静.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3).

篇7

估算1995—2013年浙江省的CO2排放总量,基于浙江省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ECM模型,就环境规制、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省环境规制、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环境规制对控制碳排放有积极作用,对外贸易对控制碳排放有负面影响,会进一步增加减排压力,且对外贸易较之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提出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减少为贸易伙伴承担的隐含碳排放,需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改革,完成减排目标。

关键词:

环境规制;对外贸易;碳排放;脉冲响应;方差分解

浙江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大省,经济增长带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途径承担了国外商品消费的巨额碳排放转移量。随着贸易自由化趋势增强,各国纷纷降低关税水平,但环境规制强度却不断提高,一方面促进企业的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改变出口大国的比较优势进而导致贸易格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发达国家迫于国内严格的环境规制而将污染密集型工业转移至环境政策相对宽松的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环境水平发生改变。对于浙江省而言,经济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攻坚阶段,协调好对外开放、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将减排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契机,对于浙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Grossman和Krueger(1991)[1]创造性地把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为贸易环境问题研究开创先河。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少学者沿袭贸易环境的研究方法,以碳排放作为环境指标进行研究,针对碳排放主要分成两类研究方向:一个方向是对外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研究结论存在两种相反的假说:“向底线赛跑假说”和“贸易的环境收益假说”。向底线赛跑假说指的是各国政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纷纷降低环境管制从而使得环境恶化(Dua和Esty,1997)[2]。国内学者李锴、齐绍洲(2011)通过研究1997—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对外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是负面的,“向底线赛跑效应”高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3]。贸易的环境收益假说是指国际贸易通过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绿色技术等方式,推动了东道国国内环境的改善(Vogel,1995)[4]。李小平、卢现祥(2010)通过研究中国20个工业行业数据发现国际贸易能够降低工业的碳排放量[5]。第二个研究方向是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Sinn(2008)[6]首创性提出“绿色悖论”,其含义为旨在限制气候变化的环境政策的执行却导致了最终环境恶化的后果。究其缘由,可能是供给侧的动态反应,化石能源供给商预期环境规制趋于严格,因此会提前开采进而使得化石能源价格下降。短期内刺激需求上升,从而使得短期碳排放上升。CDMaria(2012)[7]等证实了上述推断。自Sinn以后众多学者对“绿色悖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环境规制指标较难具体测算,许多文献采用虚拟变量法来刻画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许广月(2010)[8]将政府的宏观环境规制设置为虚拟变量,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并没有显著的碳排放减排效应。另有一些学者利用LMDI法和STIRPAT模型将环境规制的碳排放效应进行分解。此外,环境规制还存在着对碳排放的倒逼减排效应,一方面更严格的环境规制倒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从而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使得化石能源开采及消费成本增加,倒逼化石能源需求下降,从而减少碳排放(张华,魏晓平,2014)[9]。综上,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但对外贸易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效应是积极还是消极影响没有定论,这需要进一步加以论证。此外以往学者少有将对外贸易与环境规制同时进行检验,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运用浙江省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对外贸易、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提出对策建议。

二、变量与数据来源

(一)估算浙江省CO2排放量国内并没有直接统计出CO2排放量,通过化石能源消费量来估算浙江省1995—2013年的CO2排放量,化石能源消费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二)环境规制指标污染天堂假说认为,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会降低本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因此,较高环境规制强度的国家一般更倾向于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而波特假说则认为较强的环境规制强度可以更大程度激励创新,从长期看,会使本国企业更注重产业质量、绿色技术进步,从而获得“先动优势”,增强产品出口潜力。但如何准确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却是一个难题。一方面依赖于环境政策的颁布,一方面又受到环境政策执行力度的影响等,即使同等环境政策背景下的不同地区、不同执行力度也可能导致环境规制强度的不一致。因此,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应该更多地从政府执行环境规制的效果来考虑。不同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以单位产出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来表示环境规制强度,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环境规制强度越高。实际GDP数据是以1995年为基期,根据不变价格指数计算出来的,数据来源于《浙江统计年鉴》,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三)模型设定为了数据的可比性,并消除物价波动带来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各年的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将美元折算为人民币,然后再以1995年为基期,根据不变价格指数计算出每年的浙江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并对各变量取对数消除变量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实际分析时均采用各变量的对数值。同时考虑到,环境规制会作用于对外贸易,存在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的内生性偏差问题。在研究时间序列时,处理变量内生性带来的估计偏差一般可以采用Sim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其将所有变量都视为内生变量从而能够对称地代入到各个估计方程中进行研究。

三、实证检验

(一)变量平稳性检验本文实证检验所涉及碳排放、环境规制、对外贸易三个时间序列变量,分别记为CO2、ER、T。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伪回归现象,有必要对所有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选取较有普适性的ADF检验对LnCO2、LnER、LnT的平稳性进行检查,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LnCO2、LnER、LnT为二阶单整I(2)序列。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其差分值构建VAR模型。

(二)最佳滞后阶数确定在向量自回归模型中,确定最佳模型滞后期至关重要,选择不当会影响模型的稳定性以及经济意义的解释力度。鉴于此,本文利用LL、LR、FPE、AIC、HQIC、SBIC六个统计量来共同确定最优滞后期。不难发现,表3显示的六种准则中LR、AIC、HQIC都倾向于建立3阶滞后模型,所以选择滞后三阶作为最佳滞后期。

(三)协整检验与模型构建为了具体考察环境规制强度、对外贸易以及碳排放这三个变量长期中的相互关系,笔者引入Johansen协整检验来实现该目标。首先确定协整秩,在确定协整秩时,根据VAR模型中确定的最佳滞后阶数,选择滞后三阶,包含常数项但不包括时间趋势项的最大特征根统计量和特征根迹统计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至多存在1个协整方程,即LnCO2、LnER、LnT三个变量在5%显著水平上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基础VAR模型出发建立该系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由于对VECM模型具体数值不关注。由协整方程可知,这三个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对外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浙江省的碳排放,环境规制强度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浙江碳排放。具体来说,长期来看,对外贸易每上升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会增加0.4474261个百分点;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会下降0.0760308个百分点,实证结果支持贸易的环境收益假说和环境规制的倒逼减排主张。对VECM模型的残差进行自相关检验,可以接受无自相关的原假设,进一步对检验残差的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接受残差项服从正太分布的原假设,最后检验此VECM系统的稳定性,检验结果如图1。结果显示,伴随矩阵的所有特征值均落在单位圆之内,所以可以认定模型是稳定的。

(四)脉冲响应脉冲效应函数是用来测算随机误差项受到一个标准差大小冲击后对内生变量当期及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即描述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程度。因此分别给变量LnT、LnER施加一个正标准差的冲击,可以得到LnCO2的脉冲响应路径,如图2和图3所示。横坐标表示追溯期数,本文取10期,纵坐标表示因变量对各变量的响应程度,曲线为脉冲响应函数曲线。图2显示当期环境规制强度受外部条件冲击后,碳排放量第一期明显下降0.028466%,第2期下降幅度放缓,但随后使得碳排放量显著下降,到第5期达到最大值,达到0.053008%,从第6期开始对碳排放量的下降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但一直存在一个积极的影响。图3显示当本期对外贸易额受外部条件冲击后,第1期使得碳排放量增加0.021158%,之后逐期增加,到第6期提升到0.123517%,达到最大,以后各期逐期下降,但是一直对碳排放存在一个消极的影响。进一步就浙江省碳排放水平对环境规制强度与对外贸易额的脉冲响应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对外贸易会将其自身受到的冲击传递给碳排放,并产生消极的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则会将其自身受到的冲击传递给碳排放,对碳排放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可以发现碳排放对对外贸易的脉冲响应更为敏感。

(五)预测方差分解预测方差分解是通过内生变量贡献度变量来分析不同内生变量对因变量冲击的重要性。方差分解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浙江省CO2排放量除了受自身冲击影响外,环境规制水平变动的贡献率在第2期为21.403%,即浙江省CO2排放量预测方差的21.403%可以由环境规制强度变动来解释,之后几期逐步下降;对外贸易额变动的贡献率在第2期为11.8245%,即浙江省CO2排放量预测方差的11.8245%可以由对外贸易额的变动来解释,之后几期保持稳定增长,到了第10期达到76.0811%。比较而言,可以发现对外贸易额变动的贡献率远远超过环境规制强度变动的贡献率,即对外贸易对浙江省CO2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大于环境规制。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对外贸易 发展困境 发展出路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经济变缓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010 年第四季度,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收入急转直下,仅301 亿元,不足全年贸易收入的 10%,同比下降约60% 。可以说,短期看全球经济形势不利于银行保险利益的增长,然而不可否认,全球经济形势对于规范该行业并推进其顺利运转,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型方向,然而自全球经济变缓的形势下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一、全球经济形势下审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问题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21世纪初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在发展中不难看出,存在重规模轻效率、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型发展倾向。基于全球经济形势,提出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1.合作模式的短视化

审视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模式处于非常初级的层次,即海外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点、客户信息、客户级别、客户信誉等,中小企业则在驻外点与客户办理业务,中小企业再向驻外点支付相应的手续费,两者的合作模式只有利益为目的,合作模式松散、简单,缺乏相应的规范制度,可以说合作模式的短视化。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中还存在可以与多家公司合作的的情况,至此中小企业处于劣势,中小企业只能通过一定的佣金来获得竞争与资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合作模式在缺乏规范的制度下未能妥善处理相应的客户服务与长期合作,使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2.销售过程的失常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中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对其产品对其宣传,常常是处于隐瞒自我身份与产品性质的状态,使客户在接触公司产品时多半误以为购买的产品为本地产品,且具有本土性质,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与失实性。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也导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产品是顾客投诉最多的一项,或因其未提前说明,或因其销售的误导等,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也即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持续发展造成负面效应。

3.产品结构的单一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产品目前处于单一化的阶段,即对外贸易的产品主要是简易低端险,即以分红、加工等为主,然而以分红、加工等为主的贸易产品本身存在几大弊端,如一是产品不能满意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能针对不同的顾客提供不能的产品选择;二是产品的优势不明显,产品的分红与利息并不比本地销售高出多少,甚至有些还比本地销售的获得更少,在两相对比之下,其竞争力则受到了质疑;三是对外贸易的资金运转方式不利于公司的资金的灵活运转,给公司的运作也带来压力,因此可以说,产品结构单一化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一大弊病。

4.监督体系的缺失化

监督体系缺失化即当前监督体系不能有效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运转提供有效与完善的监督。目前从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部门主要有监督局与监事会。监督局与监事会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且当监督局与监事会出现摩擦与歧义时,通常监督局会处于优势地位,而监事会的约束力与申辩力则受损,此类不对等的监督系统也即对监督本身提出挑战。简言之,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

二、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标尺与衡量

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其主要意义在于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标尺与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全球经济形势的审视下,得出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发展标尺与衡量。

1.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

针对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的问题,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要求中小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效应对对外贸易的形势,工作人员在处理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应对贸易产品向客户理清楚,避免销售的误导现象出现。本地开发则侧重做好产品的开发、产品的跟踪与后续服务、工作人员内部的培训等。在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以“一对三”的规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两败俱伤,主要在于明确工作人员的佣金分配,以免使工作人员窜入海外销售其产品,或是有关工作人员对推销的产品积极性不高。由于工作人员本身业务较忙,常常忽略推销相关的产品,或选择简单方便的产品,由此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

3.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

全球经济形势针对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问题,提出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针对不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区域划分与专门销售,既有利于产品各类的多样化,也有利于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深度发展。简言之,全球经济形势下考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主要意义在于为中小企业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标尺与衡量,基于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困境与问题,以全球经济形势为切入,得出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发展标尺与衡量。

三、全球经济形势下探索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出路与选择

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1.合作模式的战略化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大致分为四种: 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新设以及金融集团。目前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合作模式还处于分销协议的初级阶段,在战略联盟合作关系中,双方仍然相互独立,但合作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双方共享资源与市场,共担风险,组织结构松散但合作关系并不松散。中小企业不仅承担销售角色,而且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利用对客户资源信息分析以及市场反馈来设计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我国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环境下,战略联盟有利于凝聚双方力量,避免因为各自利益所趋而带来的诸多弊端。诚然,随着合作的更为深入,合资新设以及金融集团的趋势也可尝试与探索。

2.贸易中介的专业化

针对当前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结构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提出由贸易方面设立专业中介机构或与现有中介机构联合从事销售。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在于,通过专业化中介的设立,可以使贸易能成为规模化的重要来源,扩大其来源收入,而非目前的以收取手续费为来源的方式,此种方式也不利于提高贸易从事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具体运作中,可以相互谈判,建立深度的合作方式。专业化中介则在销售人员的素质考核、销售人员的服务质量、销售人员的产品通晓等方式进行监督与考察,确保相应的服务与质量。对于对外贸易的意义主要在于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可以减少销售质量担忧的风险,责任纠纷上也会减少,公司的声誉也由此可以得到维护。贸易中介的专业化对于双方的意义还在于管理成本的降低、人员成本的降低,是互利双赢的发展路径。

3.监督体系的全面化

随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监督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可以说,可以规范的监督,任何一个产业也可能崩塌。监督体系的全面化要求监管机构加强协调,联合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权责,防止监管力量被削弱。同时监管层应该对不同的合作模式分类监管,例如对于采取股份合作模式的主体加强准入监管,对于依靠签订协议方式合作的分销模式及战略联盟模式则要注重市场行为监管。简言之,以全球经济新形势为切入,审视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困境与问题,即合作模式的短视化、销售过程的失常化、产品过程的单一化、监督体系的缺失化等,考察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尺与衡量,即明确中小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中小企业抑制佣金价值竞争下的两败俱伤、中小企业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与销售策略,在此背景下探索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出路与选择,提出合作模式的战略化、贸易中介的专业化、监督体系的全面化等出路。

参考文献:

[1]舒新国.银行保险直销[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张青枝.银行保险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行为调查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3]张广华,童芳芳.银行保险制度研究及路径选择[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张丽华.货币银行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9

    当今的世界经济已经明显地呈现出开放的局面, 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交往也日益紧密, 对外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历史潮流和世界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度对其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外开放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受世界各国、各地区专家学者的关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度不断增长。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更是迈上了新的台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0年的29728亿美元, 增长了144倍, 平均年增长率为18.18%。随着全球化合作浪潮的推进, 对外开放及其相关内容已成为当前经贸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 国内外的学者对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测算已比较深入, 但由于采用的指标各有差异, 从而导致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际比较。

    二、对外开放度研究现状

    根据学术界的基本看法, 对外开放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对国际市场和国外资金依赖程度高低的一套指标体系, 能够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 具体表现为市场的开放程度, 反映在对外交易的各个方面。对外开放一般首先开始于商品市场, 即相对稳定的外贸进出口。目前, 有关对外开放度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外开放度测度指标的选取和指标权重的分配, 以及开放度的计算。综观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开放度的度量与测算方法的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的经济开放度测算指标的选择并不全面, 存在局限性。 李翀中(1998)认为从对外贸易、 对外金融和对外投资三个方面入手,可以较好地测算对外开放度。此外,黄繁华(2000)细化了二级指标, 对开放度的研究更加有益。因此, 本人借鉴李翀和黄繁华的这一思想, 将测算指标进行细化, 来测算我国的经济开放度。

    三、研究方法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笔者认为,应从对外贸易、对外金融和对外投资三个方面对我国的对外开放度进行度量。遵循客观和实用原则,本文构造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第一层只有一个元素,即分析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本文的总目标为A:对外开放度;第二层包含为实现目标而需要涉及的中间环节,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 因此也称为准则层。根据综合分析, 本文选取了3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B1:对外贸易开放度, B2:对外金融开放度, B3:对外投资开放度; 最底层包括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 决策方案等, 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由第二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得到C1—C8这8个要素。

    (二)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判断矩阵表示本层次与上一层次相关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假定上一层次的元素A对下一层次元素A1,A2,…,An有支配关系,构造判断矩阵要求在准则A下按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赋予A1,A2,…,An相应的权重。本文采用1—9标度方法,用aij表示重要程度,即行因素i和列因素j的比较,采用1—9的数值来表示,其重要程度与数值大小正相关。判断矩阵中的aij根据资料数据、专家的意见和系统分析人员的经验,经过反复研究后最终确定。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的目的是确定本层次中与上一层次某元素具有联系的元素的重要性次序权重值。层次单排序的任务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归一化的特征向量问题。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包直接生成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归一化特征向量,生成的最大特征值记为λmax,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记为向量w=(w1,w2,…,wn)T,即各指标的相对权重。利用Matlab软件包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后,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四)我国对外开放度计算

    1、对外贸易开放度

    对外贸易开放度,以商品贸易开放度作为衡量指标,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其着作《对外贸易论》中提出。商品贸易开放度是衡量一国某年进出口总额在该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概念,能够反映某国或某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

    2、对外金融开放度

    对外金融开放度反映的是包括一国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和负债及商业银行对外资产和负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金融依存度为衡量指标,即一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对外资产和负债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对外投资开放度

    投资开放度是反映包括一国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在内的投资环境的开放程度,以外资依存度为衡量指标,即是衡量一国某年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我国对外开放度的计算

    对外开放度(A)=对外贸易开放度(At)住《酝饷骋兹ㄖ兀t)+对外金融开放度(Af)住《酝饨鹑谌ㄖ兀f)+对外投资开放度(Ai)住《酝馔蹲嗜ㄖ兀i)

    由前文的数据计算得出2000—2010年我国对外开放度,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2000lunwen.1kejiAN.com—2004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度呈上升的趋势,在2004年达到最高值,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略微下降,但走势比较平稳,围绕在0.5上下波动。2000年至2004年我国的对外开放度呈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国正处于一个不断开放的过程,经济开放是一个渐进的开放过程。

    根据上述方法,采用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和联合国贸发会议FDI数据,计算了2006年全球5个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度指数在全球129个经济体中的排名,如表1所示。

    从对外贸易开放度看,我国贸易开放度指数为0.66,在世界12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在6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3。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出口额几乎每年攀升,但若置于全球大环境下考察,我国贸易开放度却并不高,属于贸易最不开放的经济体之一。从对外投资开放度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开放度指数为0.28,在世界12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10,在6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2,虽然我国吸引外资总额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前列,但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对外金融开放度看,我国金融开放度指数为0.43,在世界129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在6个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1。我国的资本开放度较低,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也不及这几个发展中国家。

    四、结论

    本文通过科学的方法构建了3个开放度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我国以及其他5个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度,并对比了我国和印度、墨西哥、巴西、韩国以及南非这5个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度,虽然不完善,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对外开放度较为合适的度量指标。通过分析,对我国开放度得出了如下结论:

    1、虽然我国的对外开放度在采用指标进行测算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低估,但仍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从目前的测算结果来看,对外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太显着,但如前文分析,这三个指标还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合理性。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也要适当的对其加以考虑。就我国而言,虽然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从对外贸易中获取的利益却相对较低。

    2、现阶段我国只能称为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粗放型、数量扩张型产品在我国当前的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种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外贸增长方式势必难以长久维系,外贸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3、对外开放对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积极作用, 是通过深化国际分工、 推动制度创新与加速技术进步来实现的。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必须牢牢把握后危机时期的国际机遇, 加大“引进来”与“走出去”力度, 运用全球资源与市场, 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参考文献:

    ①黄繁华. 我国对外开放度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00(1)

    ②黄繁华. 90年代度量贸易开放度的新方法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

    ③黄蔚. 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6(2)

    ④胡立法. 我国贸易开放度的重新估计[J].世界经济研究, 2004(5)

    ⑤胡智. 我国对外开放度的测算与国际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05(7)

    ⑥康继军. 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模型:我国的经验[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⑦李心丹. 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研究[J].财贸经济,1999(8)

    ⑧李翀中.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J].经济研究,1998(1)

    ⑨谭影慧. 论对外开放度的度量[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⑩吴园一. 我国对外开放度的选择及指标体系[J]. 财经研究,1998(1)

    11 许和连.贸易开放度与我国经济增长[J].我国软科学,2003(5)

篇10

多年来,河南省实施了开放带动发展的主要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积极优化了其进出口产业的结构,有效地拉动了全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河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6.25%左右,2012年增幅更是高达58.6%,其中,进口220.7亿美元,增长64.9%;出口296.8亿美元,增长54.3%。在中部六省中,其进出口、进口和出口均居第一位。为了揭示河南省经济增长中外贸的作用,更好开发自身潜力,提高河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将从河南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出发,对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实证分析。

1.样本数据选取说明。为了分析河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笔者选取了1978-2012年河南省生产总值(GDP),进口总额(IX)、出口总额(EX)作为研究对象,数据从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和河南统计网选取,用当年平均汇率价(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为单位的进(出)口额。为了得到GDP、IX和EX的实际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1978=100),用消费价格指数(CPI)对这些数据进行平减处理,剔除价格波动影响。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有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有效地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因此,本研究中,以1978年为基期(1978=100),实际的数据被分别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变换后的变量依次为LNGDP、LNIX和LNEX。本文中的所有计量分析均使用软件Eviews6.0来进行分析。

2.样本数据平稳性检验。不少研究已证明时间序列不平稳,极容易产生虚假回归。同时,由于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经常是不平稳的,使用非平稳序列以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都有很大几率遭遇虚假回归。因此在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并进行误差修正。文本采用的是Dickey和Fuller(1974)提出的ADF检验,其检验结果如下表1:从表1中可以得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变量LNGDP、LNIX和LNEX均存在单位根,即这三个变量的水平序列是不平稳的,但是这三个变量在一阶差分后,在5%的显著水平下都是平稳的,说明变量LNGDP、LNIX和LNEX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这三个变量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3.协整检验以及误差项修正。单位根检验表明,GDP、进口以及出口的自然对数序列数据都是一阶单整的,这三个变量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也即GDP、进口以及出口之间应该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关于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主要有Engle-Grange两步法和Johansen检验。前者主要针对两变量的协整检验,后者可用于多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对以上三个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其检验结果如下表2:根据表2中的检验结果,由于迹检验统计量32.6753>26.5438,13.5642<15.8753,5.7532>3.9864,所以在5%的显著水平下,只有存在一个协整向量,即序列LNGDP、LNIX和LNEX之间只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我们进行协整回归,可以得到回归方程如下:1LNGDP0.0135LNIX0.0286LNEX0.0621-0.2156ECMtte-D=D+D++t=1.23152.87692.3145-1.1328R2=0.9076DW=1.8634F=78.5692ECM为误差修正项。我们从回归方程的结果可以看出,协整方程的总体拟合优度为0.9076,DW量为1.8634,说明方程拟合较好且不存在序列相关,各个系数的t值比较显著,这就说明序列LNGDP、LNIX和LNEX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4.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的结果说明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口总额(IX)、出口总额(EX)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要确定三个时间序列LNGDP、LNIX和LNEX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根据A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期阶数为1,其检验结果如下表3: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河南省的LNGDP、LNIX和LNEX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河南省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对外贸易的Granger原因,而河南省进、出口贸易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二、研究结论及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1.由协整检验结果可知,1978-2012年河南省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即在长期中,河南省的进口每增长1%,GDP将增长0.0135%;而出口每增长1%,GDP将增长0.0286%,在短期内,河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了偏离,但是这种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相对比较快,具体而言,每年的经济增长的实际值与长期值得偏差有21.56%被修正。

2.由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河南省的LNGDP、LNIX和LNEX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河南省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对外贸易的Granger原因,而河南省进、出口贸易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综观数据分析还可以看出河南省对外贸易存在着以下状况:近年来,河南的对外贸易增长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商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得出口上成绩骄人。同时,在对外贸易的市场上,河南省除了巩固了传统市场之余,也成功开发了印度、非洲、拉美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且其出口贸易额达到了40%以上。另外,在传统的货物进出口的基础上,河南省的服务外包产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相继在郑州、洛阳和焦作建立了三个省级服务外包中心。特别是在郑州,三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即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济区也初具规模。

据省统计局记录,河南省目前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接近两千家,积极引进战略合作战略伙伴,累计利用外资198亿美元。同时,境外投资也趋于多元化,包括兼并、参股、设立贸易区等多种方式,累计投资12.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70%。然而,河南省进出口贸易还属于粗狂型,主要出口市场呈现出较高的集中度,贸易方式比较单一,以一般贸易进出口为主,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教授,产业创汇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贸易出口仍属于空白领域。同时,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由于宏观调控政策把大多数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投入于农业,不利于第一、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分析,为促进河南对外贸易发展,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提高对外贸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河南省想要转变依靠劳动、资本、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型投入,转变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必须深刻的认识到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区域特点和产业状况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

2.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地综合实力。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的支持引导,充分发挥河南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务输出的同时,抓好重点企业、商品和市场,促进技术工贸易升级,积极推动汽车、汽车零配件、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领域的发展,推动出口基地建设。郑州在吸引了富士康的注入后,整体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因此,以富士康项目建设为主体,引进关键配套项目,形成新型电子产业集群对河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尤为重要。另外,作为食品加工产业的大省,河南应该依托现有资源,大力吸引国内外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积极发展安全环保的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在此基础上,更可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