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立体裁剪设计

篇1

关键词:服装设计;平面裁剪;立体裁剪

中国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123-1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是以服装设计理念为基础的产品三维效果图,在设计纸图纸进行分解,展开形成平面的服装衣片,这是一项能够体现出工程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的重要工作,这作为设计思想的基本属性,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基础。然而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是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两种重要的方法,单一形式的裁剪方法一定会受到各种限制,在现阶段的时装发展潮流中,这两者体现出互补的作用,综合运用能够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体现出服装设计造型[1]。

二、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区别

(一)方法的区别

平面裁剪法通常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原料质地性能以及工艺要求标准作为根据,使用服装制图的实际方法,在纸上或者在原料上画出服装衣片与零部件相应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者直接将原料裁成衣片再制作形成服装。特点主要偏向于比例和公示计算。立体裁剪方法是以人体为基础的,服装的款式与设计结合成型的技术工艺,把未染色布,对照模特体型,按指定的服装款式边造型边裁剪,然后按布样制成样板直接裁剪再制成服装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软雕塑”之称,特点侧重于造型与修正[2]。

(二)两者优势的区别

平面裁剪的优势:

1.平面裁剪是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具有较完整的理论性、实践性。

2.平面裁剪以量体所测尺寸为依据,通过比例分配计算各个部位的大小,再绘图成款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定性产品的工作效率。

3.平面裁剪在加放松度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有利于初学者学习与运用。

立体裁剪的优势:

1.实用性:立体裁剪不但可以适用款式简单的服装,同时能够适合款式比较复杂,艺术性比较强的服装,在实践操作环节上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将纺织物也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性能,能够表达更多不同风格的造型。

2.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你可以边设计,边切边,生产服装效果,可随时观察,随时纠正问题,这样就可以充分解决平面裁剪中大部分类型的造型问题。

3.控制性:立体裁剪能够有效控制服装的外空间,同时也能准确把握服装的内空间,可以让服装款式结构造型更具有正确性与精确性。让专业的结构设计人员在样板上得到更高的成功率。

4.设计性: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服装款式结构的二次设计、立裁操作的过程,这是一个体验出设计美感的具体过程,所以立体裁剪有利于服装设计和款式造型的优化完善。

(三)裁剪过程的区别

平面裁剪过程:首先应当测量人体重要部位的尺寸(或者根据国家、部颁、企业标准)根据实际规格尺寸运用计算公式进行结构制图和结构变化加放缝份和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操作环节中的第二步骤是最重要的部分。

立体裁剪的过程:根据款式要求整理和初裁布料通过立体造型得到款式初型根据初型假缝、试穿整理修改布样子在纸样上拓印布样加放缝份和对位标记最后得到服装款式的样板型,整个操作环节中的第二和第四步骤是最重要的部分。

即使这两种方法的实际裁剪过程基本上都各不相同的,然而最后要实现的目的则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得到服装款式的板型。同时服装板型效果的好坏程度主要由设计师、打板师的审美、造型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水平所决定。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设计师、打板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掌握这两种裁剪方法,同时使其能够达到有机结合的目的,这是现阶段未来服装领域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

三、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的融合

(一)结构设计的理念融合

理念融合展示出实现目标的一致性。不管是平面裁剪或者立体裁剪,在最后阶段的分析服务的主体对象是人,体现出美化人体的实际风格;都是以人体为研究的对象,同时运用服装的形式美法则,将服装款式图转化为实际服装款式的一个过程[3]。

(二)结构设计的过程融合

过程融合展示出造型过程的结合性。两种切割技术都有优点,各个空间的灵活使用,能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标。

(三)结构设计的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展示出造型方法的同一性。为了能够满足人体的形状与风格的具体要求,运用平面结构的设计方法一般是在释放模式切换的,通过剪开折叠的方法来达到款式造型的标准,然而立体裁剪同样是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则通过立体处理省道与褶裥的相应部位,收省的地方布料就集中在哪个位置上,实际上这与平面裁剪的胸省转移原理是基本一致的,两者的表现形式有差异。

四、结束语

平面切割方法和立体裁剪的方法,是基于人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不断探索的结果总结。单独运用立体裁剪或平面裁剪,有时都不能尽如人意,服装设计样板师可以将这两种裁剪形式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承,兼而用之,设计和创作出崭新的服饰,为我国能达到现代服装高级定制业裁剪技术中的款式多样化、时尚化的国际标准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献斌.立体与平面中西服饰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魏静.裁剪适用性解析[J].纺织学报,2010,(12).

[3]欧阳心力.服装制图方法优缺点分析[J].艺海,2011,(03).

篇2

    (一)立体裁剪的概念

    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装立体裁剪在法国称之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国和英国称之为“覆盖裁剪(dyapiag)”,在日本则称之为“立体裁断”。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二)立体裁剪的渊源

    立体裁剪这一造型手段是随着服装文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西方服装史对服装造型的分类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装史的发展过程,而立体裁剪产生于服装发展的第三个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哥特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西方人文主义哲学和审美观的确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强调女性人体曲线的立体造型,这种造型从此成为西方女装的主体造型,因此,欧洲历史上的哥特时期,也是欧洲服装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随后,在服装的定制过程中逐渐得到发展,因为定制服装要求合体度高,所以以实际人体为基础进行立体裁剪是必然的,这种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级时装制作。随着成衣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一种标准尺寸的人体模型来代替人体完成摸某个服装号型的立体裁剪。

    (三)立体裁剪的应用现状

    服装立体裁剪的起源地在欧洲,欧洲的服装文化更多地通过立体构成的技术手法加以实现。进入20 世纪80 年代, 欧美的立体裁剪技术及经过消化、改造后的日本立体裁剪技术在国内广为传播。我国20 世纪30 年代开始出现收省、打褶等服装立体造型的工艺技术,但服装结构设计手段仍然是平面的。其主要原因是服装企业对立体裁剪技术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立体裁剪的工具材料尚未配套。

    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竞争格局从价格竞争向产品竞争乃至品牌竞争递进,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特别是时装企业开始重视立体裁剪技术的应用。因此加强对立体裁剪技术的推广显得十分迫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时尚的认识、认知及追求。立体裁剪的服装以其造型多异、风格独特等特点被设计师所采用,被消费者所认可。它走在服装流行的前沿,引领了时尚的又一轮。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可以看见立体裁剪的服装出现在隆重、高雅等场合。比如说各种时尚秀,明星的各种盛大典礼及各种时尚Party和婚礼等。

    二、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联系

    (一)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比较

    1.立体裁剪的特点

    首先, 立体裁剪具有直观性。它直接以人体或人体模型为操作对象, 在其操作过程中, 设计师可以直接从不同角度观察服装的空间形态和造型效果; 并且设计师对于面料(或坯布) 的质地有直接的接触, 能够较好地把握面料(或坯布) 的特性(如悬垂度、厚薄程度、拉伸度等)。其次, 立体裁剪具有灵活性。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修改, 随时观察与调整服装的造型、结构及比例等。而且, 立体裁剪可以塑造出如褶皱、折叠、缠绕等平面裁剪不能达到的特殊造型。再次, 立体裁剪具有较高的造型准确性。由于立体裁剪是直接在人体模型上操作的, 在与人体模型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 能够较为准确地处理和把握外轮廓线、转折面、结构线的造型, 以及放松量的大小, 并且可以减少平面裁剪中因计算或制图造成的一些误差, 所获得的成衣纸样具有较高的造型准确性。

    2.平面裁剪的特点

    首先, 在操作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设计师只需测量一些基本尺寸, 即可依据特定的公式绘制出衣片的裁剪图, 然后制作成纸样。其次, 制作一些定型产品的纸样较为便捷。每个成衣品牌在制作常规产品时通常有各自的基本纸样, 当设计、生产与常规产品变化不大的款式时, 可以运用平面裁剪直接在基本纸样上做修改, 不需再重新测量尺寸制作纸样。最后, 平面裁剪对于服装款式的立体效果、面料的厚度、悬垂效果都比较难估计, 并且不易制作一些特殊造型的纸样(如褶皱、折叠、缠绕等) , 因为那些特殊造型不是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直接绘制出的图形。

    3.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优势比较

    平面结构的优势

    (1)平面结构是实践经验总结后的升华,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2)平面结构尺寸较为固定,比例分配相对合理,具有教强的操作稳定性和广泛的可操作性。

    (3)由于平面结构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定型产品而言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有效方式,如西装、笳克、衬衫以及职业装等。

    (4)平面结构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够有据可依,例如,1/4B+5,5即为松量,便于初学者掌握与运用。

    立体裁剪的优势

    (1) 立体裁剪是以人台或模特为操作对象,是一种具象操作,所以具有较高的适体性和科学性。

    (2)立体裁剪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二次设计、结构设计以及裁剪的集合体,操作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美感体验的过程,因此立体裁剪有助于设计的完善。

    (3)立体裁剪是直接对布料进行的一种操作方式,所以,对面料的性能有更强的感受,在造型表达上更加多样化,许多富有创造性的造型都是运用了立体裁剪来完成的。

    (二)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有机结合

    1.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

    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裁剪服装的两种不同方法,二者有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首先,从立体裁剪的基本过程中就可以看出,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因为最根本的是立体裁剪是最终得到平面的纸样,而样板用来裁剪面料,缝纫成型。平面的布样整理是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结合点之一。另一个结合点就是立体裁剪的最后体现形式是平面的纸样或面样,要用这一纸样进行批量成衣生产,就必须结合平面裁剪推档技术来将纸样系列化。单以上两点就可以说明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平面裁剪同样也离不开立体裁剪,为什么要这样讲呢?那要从平面裁剪技术的形成发展和平面裁剪技术的应用这两种方面来分析。平面裁剪主要有比例裁剪法与原型裁剪法,比例裁剪法是大量裁剪经验的总结和人体体型的分析,无论是裁剪经验的总结还是人体体型的分析都是以形态的人体和着装形为基础来进行的,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可以说,平面裁剪的形成离不开立体裁剪。在样衣做好后,一般多要试样、补正,在人体或人台穿着时的立体形态下,观察、修正服装的造型缺陷,以及不合体之处,这就是立体裁剪之一。立体裁剪补正更是为平面裁剪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源泉。由此可见,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是紧密相连的。

    2. 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有机结合的方法

    方法之一:平面立体平面,服装的魅力就是款式日新

    月异的变化,加以人体体型各有特点,所以在平面裁剪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为了确保服装造型的准确性和合体性,往往需要进行服装的试样补正,在人体穿着或模型穿着的立体形态下,观察修正服装的造型缺陷以及不合体之处。如先以胸围、背长等基本尺寸为依据用平面裁剪的方法进行款式初裁,并在关键部位(肩宽、领口、袖窿等)可适当多留一些缝份,裁剪后进行假缝试穿。用立体的方法在人体模型上观察效果,整理形状,调整尺寸,并作好缝制标记,然后经立体检验过的样衣再展开平面,按新的标记修改裁片,最后确定样板。这样制作出来的服装样板既有平面裁剪又兼有立体裁剪的试衣与检验的优点。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处理特殊体型,通过立体试衣,直接看到服装的弊病所在,然后平面修正。

    方法之二:平面与立体兼而有之。对于没有把握的部位用立体裁剪,而有把握的部位则直接裁剪,如衣片部分用立体裁剪,袖片部位用平面裁剪,领子作平面初裁再拿到人台上看一看是否合适。这样既可以解决平面难以解决的翘势、摆省、褶饰等问题,又加快了裁剪的速度和效果,达到较好的结合。

    方法之三:立体裁剪平面裁剪基本确定服装的款式先用立体裁剪进行全方位造型。由于人体腋下、袖窿等双曲面部位的轮廓线不易准确画出,根据穿着者的体型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别样,进行服装初步造型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进行平面的布样整理,并用大头针假缝,使服装基本成型并对其作进一步修正(如各部门曲线的圆顺、相关结构的吻合、拷贝成样板等环节),最后制作出所需要的平面样板,将该样板椎档出系列样板,则是平面裁剪技术的又一体现。

    在现在服装生产行业中,单独运用立体裁剪或平面裁剪,都是不科学、行不通的,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准确、美观的服装造型,才能大大提高服装设计与裁剪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服装业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三、立体裁剪材造型的表现形式

    (一)立体构成在立体裁剪中的表现手法

    立体构成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造型方面的技法应用。服装立体裁剪造型加工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抽缩法:抽缩法主要表现为服装面料的抽褶形式。运用抽缩法加工出来的面料效果有波浪起伏并带有对光的折射效果,多用于装饰性的服装造型加工中。

    <2> 包缠法:包缠法,顾名思义将面料直接包裹缠绕在对象身上,不经过剪裁或尽量少进行剪裁加工破坏面料的整体性,以一种近乎原始的加工手法设计服装造型。

篇3

关键词 立体裁剪 多维空间 设计思维 实训练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生存的大千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万千造型并存的世界,多维空间造型的物质形态数不胜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设计思维与实训练习,主要探索如何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维空间设计思维对学生进行实训练习。

1《立体裁剪》课程与教学现况

“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制作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以人体作为独立“物体”,而服装则是这个“物体空间”的外包装,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物品的包装(如:糖果、茶叶、玩具等等物品的包装)。

立体裁剪服装作品与物品包装类比示意图

“立体裁剪”也可以说是人体外包装的立体构成,采用手法是运用面料覆盖在人体或人台上,并通过分割、折叠、加量、减量、褶皱、编织、造型、缝合等多种技术手段制作成的人体多维空间包装――服装。

《立体裁剪》课程在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中一般分为两大实训模块,即基础实训模块与创意实训模块,“多维空间造型法”则是创意实训模块中的拓展衍生部分,它不同于以往的礼服设计制作,而是以多个多维立体构成空间为源点设计制作服装,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设计制作服装的设计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教学中,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法进行实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重点训练学生采用“多维空间造型法”为服装设计思维源点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流程大致为:先以多维立体构成源点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或草图设计(其中包括:主题思路、造型设计、面料再造、面料选择,色彩确定等等);再采用纸张或胚布在人台上进行款式造型;款式造型完成后,取下纸张或胚布,进行平面款式衣片的修改完善;接着对正式面料(包括再造后形成的新型面料)进行裁剪;完成后回到人台进行最后的拼接与调整;最后一步就是进行缝制完成成衣。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重点提升以“多维空间造型法”为基础的综合设计制作能力。

2什么是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服装设计的造型创作和制作能力,培养适应现时代实用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教学主方针,也是我们教学改革急需要探索的方向所在。

综合我们四年的教学培养计划来看,在大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与创业率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运用“多维空间造型法”进行《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就是这方面的教学探索与改革。

立体裁剪的“多维空间造型法”也可以称为 “立体构成”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运用,它是服装裁剪中二维(传统平面打版裁剪)与多维(立体形态在裁剪的应用)的结合教学方式,其中又以多维立体构成形态为主要实训目标,比如:以A字型服装造型为例,我们把A字型服装想象为一个三椎体,那么我们在这个三椎体上就可以进行任意的切割、展开与错缝而形成大相径庭的立裁服装款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在立体裁剪课程学习时设计思维的趣味性、活跃性和动手积极性。

“多维立体空间”是指多个立体造型组合成的空间,具体应用至服装设计中,采用传统平面裁剪法是很难达到的效果,而运用到《立体裁剪》课程的创意模块教学中,学生能很容易利用直接、直观、简易的手法达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

如:当二个大小不等或相等的正方体,其中一个正方体以人台为中心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体则进行水平推移、上下推移或穿透移动,每移动到不同方位就会形成不同的新空间,或者是变形的空间造型,如果再在位移空间的基础上加以其他变化,如:曲线、面料再造、三角体、柱体、面料分割、错缝等技术手段,学生就可以创意出无穷尽的服装款式,重点是教会学生通过“多维立体空间”技法,掌握《立体裁剪》课程创意模块中的学习设计思维方和制作方式,是“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教学理念。

3“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实例

3.1教学实例

(1)新旧上海(暂命名),2012级学生,分组实训。

(2)主题思路:采用上海上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件(如老留声机等)、广告画、服饰等,与现代上海的标志物图案对比,主题思路来源于她们的上海专业考察。

(3)款式造型手段:杨桃型结合风琴折叠型为主体,配以球体和柱体表面不规则分割和穿行款式设计,旗袍局部与现代服装造型相结合。

(4)面料、色彩和图案:面料―银色光泽面料、黑色皮革或仿皮,深灰色针织面料;图案―30年代怀旧色图案与现代上海标志物彩色图案相结合,图案技术采用面料数码印刷并拼贴制作。

(5)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图案拼贴―调整完成。

(6)作业过程图片:

设计草图 制作过程花絮

(7)最后的作品

3.2其他教学实例

(1)课堂作业,2012级学生,个人实训。

(2)款式造型手段:各款采用的造型手法均不同,有采用曲线加不规则立方体;有采用三椎体造型的;有采用不规则曲面错缝技法的;有采用编织法加圆凹旋转造型的。

(3)面料、色彩和图案:根据各款式选择面料、色彩多样。

(4)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ELV材料切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调整完成。

(5)作业图片:

4教学体会和总结

通过48课时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的教学,学生们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立裁创意服装设计制作实训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平面扩展(服装原型)―三维空间元素(基本廓型)―多维空间元素(复杂廓型)―回到平面(复杂廓型的平面版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系统掌握了多维空间元素与人体结构、服装结构关系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在利用多维空间元素创意服装设计与制作上,既拓展了原创设计思维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特异造型服装制作的动手能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本课程中得到突飞猛进。

篇4

关键词:比例法 原型法 立裁法 优点 缺点

目前,国内常用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有:平面裁剪法、立体裁剪法和计算机辅助裁剪法。其中,平面裁剪法中的比例法和原型法使用最多;立裁法因具有立体、直观的效果,而为高档的单件服装和礼服制作所必选。在我国服装专业的教学中,职高学生一般学习比例法,一方面,因为它简单易学、制图快捷,能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制图基本功;另一方面,参与教学的四五十岁的制版师傅,他们以师徒相传的方式继承下来的正是这一方法,比例法以其深厚的人文基础和相对快捷的操作手法占有一定的优势。大学的服装教育,为了顺应个性化的品牌时代,满足消费者对款式、档次、品位的追求,对服装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开始接触原型法和立裁法。它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结构设计的灵敏性。由此,比例法、原型法、立裁法相持不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比例法

比例法又称“胸度法”,是我国传统的服装裁剪方法之一。它依据人体的基本部位(身高、胸围、臀围等)与服装其余各部位之间的关系,采用一定的比例再加减一个定数来计算,从而得出服装各部位的尺寸,然后用求出的数据进行平面制图。

1.比例法制图的优点

(1)比例法简单易学,适合初学者,是我国服装行业运用多年的裁剪方法。

(2)对于绘制款式变化不大的服装,如夹克、衬衣、裤子等,能一步到位,从而使得成本低廉。

2.比例法制图的缺点

(1)对于操作者经验的依赖程度高。一方面,比例法要根据款式分类来确定放松量,这一点多来自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比例法制图以成衣的胸围为基数,然后在公式中加入经验调节数,而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具有个人和区域特色,人不同,地域不同,经验数也就不同,从而导致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较差。在实践过程中,中号尺寸计算还可以,过大或过小规格的尺寸误差就较大了,某些部位还必须进行一些修正,才能达到要求。

(2)比例法的基本依据是数据,若测量的人体数据产生偏差,制版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 比例法是平面结构制图的方法,平面的纸样与立体的服装之间缺乏直观形象的联系。

(4) 对于分割变化多的女式服装,制版时使用比例法,就难以把握,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5)制版人员要花费较多时间对每一个公式进行计算,费时费力,从而影响了制版效率。

二、原型法

按正常人的体型,测量出各个部位的标准尺寸,用这个标准尺寸制出服装的基本形状,就叫服装的原型。服装的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是一种媒介,不是正式的服装裁剪图。在原型基础上再根据服装的具体尺寸和款式造型,经过增减尺寸、剪切、折叠、拉展等技术手法,才能制作出最终所需的服装平面结构图。

1.原型法制图的优点

(1)原型具有广泛的体表覆盖率和通用性,特殊体型也可以制出与之相符的原型。

(2)原型法制图是以人体为本的制图方式,较为适体,也更科学。

(3)原型法制图可极大地减少计算和绘制等基础性的劳动。

(4)原型的最大优点就是应用变化强,即便是分割变化多的女装款式,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通过剪开推放或剪开拼合的手法来完成。

2.原型法制图的缺点

(1)原型法制图是按正常人体绘制的,对于不同体型,必须对原型的某些部位作出一些修正后,才能按修正过的原型进行制图裁剪。这种修改需建立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

(2)原型法制图不是一次性成型,比较繁琐,相对于比例法制图来说成本偏高。

三、立体裁剪法

立体裁剪法是将衣料(或坯布)覆盖在人体模型或真人身上,直接进行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裁剪方法。这种裁剪方法是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直接造型,要求操作者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运用艺术的眼光,根据服装款式的需要,一面操作,一面修改或添加,然后把认为理想的造型展开成衣片,拷贝到纸面上,经修改后,再依据这个纸样裁剪面料,有时也直接用面料在人体模型上造型,最后加工缝制。

立体裁剪没有什么计算公式,也不受任何数字的束缚,完全是凭直观的形象、艺术的感觉在人体上进行雕塑,所以立体裁剪法具有“软雕塑”的美誉。

1. 立裁法的优点

(1)直观性:立体裁剪是一种模拟人体穿着状态的裁剪方法,可以直接感知成衣的穿着形态、特征及松量等,是公认的最简便、最直接的观察人体体型与服装构成关系的裁剪方法。

(2)实用性: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结构简单的服装,也适用于款式多变的时装;既适用于西式服装,也适用于中式服装。同时,由于立体裁剪不受平面计算公式的限制,而是按设计的需要在人体模型上直接进行裁剪创作,所以它更适用于个性化的品牌时装设计。

(3)适应性:立体裁剪技术不仅适合专业设计和技术人员掌握,也非常适合初学者掌握。掌握了立体裁剪的操作技法和基本要领,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就能自由地发挥想像空间,进行设计与创作。

(4)灵活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边设计、边裁剪、边改进,随时观察效果、随时纠正问题,更为自由与灵活,便于设计者创作意图的充分发挥,也能解决平面裁剪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造型问题。比如:在礼服设计和时装制作中,出现不对称、多皱褶及不同面料组合的复杂造型,如果采用平面裁剪方法是难于实现的,而用立体裁剪就可以方便地塑造出来。

2.立裁法的缺点

(1)立裁法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很多的辅助工具,是三者中费用最高的。

(2)立裁法中对数据的理性控制较少,需要操作者具有更高的技术素质。

(3)立体裁剪难度较高,要求裁剪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能力。

(4)在立体裁剪的过程中,衣服有可能静立状态造型优美,但不便于活动。

四、小结

三种制图方法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可以两两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例如可以先用立裁法塑造款式造型,把原始布版转换成纸版后,再在纸版上用制图工具对各部位的尺寸数据进行精确的修正。这种方式可以补充立裁法中所缺乏的理性控制。也可以先用平面裁剪的方法完成服装造型较为简单或规则的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用立裁法完成服装造型中较为复杂的部分。这种方式是在有精确数据控制的制版基础上,进行自由灵活的立体造型。我们还可以根据服装款式来选择裁剪的方法,造型简单的服装采用平面制图的方法,造型复杂的或合体度高的服装采用立裁法。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从而更完美地实现服装结构设计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立裁造型设计;展示方式

《服装立裁造型设计》课程的作业作品展示,是学生掌握立体裁剪基本技法和运用立体塑形技法进行服装设计的能力、教师教学目的是否顺利完成和完成效果如何,最直观的体现。所以在《服装立裁造型设计》课程中,作品的展示部分往往成为该课程的最精彩的部分,教师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对学生作品的点评,重申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运用静态展览、动态展演等方式,把学生制作的立体裁剪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作品展示中展示自我,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能有满足、成功、喜悦的感受,并能通过展示总结学习所得,增强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服装立体裁剪造型设计作业作品展示活动,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基本的展示方式可总结为,静态展览、动态展演、动静结合展示。

1静态展览:合理搭建,多层次展示作品。

立体裁剪造型设计作业作品展示,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静态展览。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特定展示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本次设计主体布置展厅来展示自己的作品。静态展览是通过将立体裁剪造型设计作品,如课堂上完成的对面料运用立体塑形技法的二次再造、立体裁剪样衣、立体裁剪成衣等作品在展厅中进行摆放、悬挂等静态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作品静态展示,而观赏者运动欣赏。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展示的前提,首先要先布置展厅或者展台,合适的空间和平台的搭建,才能使作品得到全方位展示。当每个学生的作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或提出建议时,他们会及时得到修改建议,并从中产生满足感。在每次展览前,教师应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布置展厅和展台,精心准备,使他们找到合适的角度展示自己的作品。静态展区还可以设置长期展示区和短期临时展示区。当优秀学生作品被展示在专业而且时间稳定的展示区域内,可以调动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努力的完成每次任务,争取将自己的作品进入长期展示区;短期展示区可以将每一次每一位同学的作业作品进行临时性展示,通过展示找到自己的不足。无论是长期展示还是短期展示,都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分享经验、学习提高的平台。在每次展览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共同来讨论和分享,形成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对下一次的作品充满期待。

2动态展演:创设情境,多角度展示作品。

《服装立裁造型设计》课程的作品多以系列实物服装为主,因此时装T台展示表演就成为展示作品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动态情景表演展示以表演活动为主,在展示过程中,模特穿着服装作品运动展示,而观赏者静态欣赏,所以,对表演者的展示能力的要求就会提高。在布展时,不仅要考虑所有系列服装的风格来布置展厅和T台,还要训练模特的步伐、动作和表情,并剪辑每个系列服装所匹配的音乐。服装立体裁剪造型设计作品的动态展示一定要以展示服装为主,表演为辅,切忌喧宾夺主。每一次服装动态展演所耗费的准备时间,要比静态展示的准备时间要长,所以教师在课程安排时,要精心安排,还要避免形式大于服装的本身。动态展演一定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等方面出发,根据实际需要来精心设计。

3动静结合展示:创新展示,深度展示作品。

就《服装立裁造型设计》课程而言,如何在原有的展示方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也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每次教学课程中不仅设计主体要经常变换,展示方式也要经常变换,还可以大胆的将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结合运用,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展示,达到全方位展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作品的目的。将传统静态展示的作品与立体裁剪作品进行结合进行动态化展示,例如模特在T台展示时,穿着统一廓形,但细节具有确千变万化设计的服装,配合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其他课程作业作品,如帽子、鞋子、包、首饰等,原本只能静态展示的作品,统一为一个主题进行动态展示,通过这样的展示方法,更能突出各个课程的作品特点,形式更为新颖独特;而进行动态表演展示后的系列服装,继续由真人模特或者假体模特放置到一个特定的背景空间内进行短期的或者长期的静态展示,这样的展示方法,能让观赏者与作品更为亲近,能将服装细节做近距离的欣赏。在多专业教学展示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介入,以及新型材料、环保材料甚至废弃材料作为展厅或展台的搭建,装饰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展示空间。立体裁剪造型设计作品作为实用性展示作品,也可以通过结合真实销售环境中进行展示,使学生亲手制作的服装与市场结合,更有别具实用情境。

篇6

[关键词]立体裁剪教学 立体造型 服装设计

一、服装立体造型手法的种类

服装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抽褶法、垂褶法、波浪法、折叠法、堆积法、缀法、编织法、镂空法、缠绕法等。

1.抽褶法

抽褶法是指利用布料的特性,将布料的一部分用缝线缝合,然后对布料进行抽缩使之形成皱褶,以此形成服饰的生动感、韵律感和美感。抽褶能产生多层的立体效果和折光的美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可以增添服饰的生动感和韵律美,是服饰操作上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巧。抽褶的褶纹可疏可密、可强可弱、可刚可柔,或是借以重叠的层次、褶纹方向的变化,均可营造出仪态万千的服饰造型效果。运用抽褶法可以在服饰的各个部位进行,使材料抽缩后在服饰上呈现一定量感的皱褶,产生华丽感,亦可作为服饰的余缺处理和塑型效果而存在(如图1)。

抽褶法不拘面料,但以丝绒、天鹅绒、涤纶长丝织物及薄型织物为好。这些织物的折光性好,有厚实感,形成的皱褶立体感强。抽褶面料收缩前一般为收缩后的1.5倍---3倍,视面料而定。轻薄柔软的面料需要较大的抽褶量,才能形成褶纹,而挺括刚性的面料不宜分布过密,抽褶量应稍小。

图1

2.垂褶法

垂褶法是指利用斜料的良好悬垂性,做成环形的悬垂褶,产生良好的动感和华丽美。垂褶法适用于胸、背、腰、腿、袖山等部位的设计与装饰,是服装与展示设计中应用最多的褶纹之一(如图2)。

图2

3.波浪法

波浪法主要是利用面料斜纱悬垂性的特点及内外圈边长差数,外圈长出的布量形成波浪式褶纹,其褶纹随着内外圈边长差数的大小而变化,差数越大,褶纹越多,反之亦然。点、线均可作为起褶单位,另一边缘呈波浪起伏、轻盈奔放、自由流动的纹理状态。波浪法适用于各部位的饰边及圆形裙使用,所以在立裁作品中广泛使用(如图3)。

图3

4.折叠法

折叠法是指把平面的布料按有规律或无规律的方法进行反复折叠,从而产生丰富、舒展、连续不断的纹理状态。所形成的褶给人轻盈、柔和、流畅的美感,能在褶纹的疏密、凸凹、明暗和运动变化中产生节奏和韵律,为服饰增添丰富多彩的情趣。折叠法能体现出服装设计“线”的效果,根据造型需要,可设计在腰部以下、肩胸部等部位。面料选择挺度好,富有骨架感,又具光泽感的织物,尤以美丽绸类织物最佳(如图4)。

图4

5.堆积法

堆积法是指利用材料的特性从多个不同方向对布料进性挤压、堆积,以形成不规则的、自然的立体感强烈的皱褶的立体构成技术手法。此方法构成的造型能呈现出疏密、明暗、起伏、生动的纹理状态,特别适用于某些部位的强调和夸张。

采用堆积法形成的服饰造型,因其使用的织物皱痕饱满且折光效果强烈而极富艺术感染力。采用堆积法进行造型,一般选用剪切特性好、又富有光泽感的美丽绸、丝绒、天鹅绒等织物(如图5)。

图5

6.绣缀法

缀法是指利用布料本身的弹性,手工(或机器)缩缝,形成各种凹凸起伏、柔软细腻、生动活泼的褶皱效果。将这些肌理装饰在服饰的各个部位,其纹理感观精彩夺目,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其它装饰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由于图案大小及连续性的变化,点的组合方式与缝线的手法变换,使其风格各异、韵味不同,但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缀法适用于服装局部与整体的点缀与装饰。缀法所使用的材料要求可塑性好具有相当的厚度和较丰富的视觉效果(如图6)。

图6

7.编织法

编织法是指将布料折成不同宽度的条状(带状)或扭曲缠绕成绳状,通过编织或编结等手法编成具有各种美观纹样的衣身效果,产生不同块面,同时形成疏密、宽窄、凹凸、连续的各种变化。编织法能够创造特殊形式的质感和细节局部,是直接获得肌理对比美感的有效方式,它给人以稳定中求变化,质朴中透优雅的感觉,突出层次感、韵律感,具有很强的雕塑感,是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常用的方法。其材料可选用皮革、塑料、布料、绳带等。编饰有绳编、结编、带编、流苏等形式(如图7)。

图7

8.镂空法

镂空法是指将图案布料的局部切除,造成局部的断开、镂空、不连续性。它是破坏成品或半成品面料的表面,使其具有不完整、无规律、残破感的特征。正是由于具有连续与不连续、局部不完整与整体完整的对比,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镂空法是现代服装重要的装饰方法之一(如图8)。

图8

9.缠绕法

缠绕法是指将布料有规则地或随机地缠绕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依靠布料的悬垂性及人体外形的优美曲线进行造型,形成立体感强烈的布痕的立体构成技法。其使用的材料宜选择有弹性、有光泽的织物,经缠绕后会形成有规则的或自由形态的光环,使立体造型倍具艺术感染力(如图9)。

图9

二、服装立体造型手法应用教学实例

1.实例1:荷叶边造型小礼服裙

此款礼服裙是一款抹胸设计、荷叶边造型的小礼服裙。胸部为双层荷叶边装饰,前裙身由不规则荷叶边反复重叠形成具有丰富层次的波浪造型,。荷叶边方向、角度、宽窄各不相同,整体造型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图10)。

图10

2.实例2:折裥单肩礼服

这款单肩礼服裙以折裥为主要装饰元素,衣身合体,采用单肩设计。整体采用弧形分割,肩部、胸部及臀部采用折裥造型,各部位折裥方向与疏密不同,形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丰富线条。整件礼服上半身合体修身,下半身裙摆自然展开,且一侧有垂褶装饰。折裥方向、角度各不相同,结合曲线分割设计,整体造型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如图11)。

图11

三、结语

服装立体裁剪中的立体造型手法可以塑造出如褶皱、折叠、缠绕等平面裁剪不能达到的特殊造型,创造某种情趣和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立体裁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意图展现出来,从而能够对艺术类学生思维的启蒙性及创造性起到很好地训练作用,并达到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等.服装立体裁剪.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王善珏.服装立体裁剪技法大全.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

[3]邹平.服装立体裁剪.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

篇7

关键词:立体裁剪造型设计;教学;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0-0237-01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有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过渡,开始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改变了传统教育的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现象。在此,笔者粗略的谈一下立体裁剪造型设计新理念教学。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教学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渗透知识的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展示一些实际的演练或者仿真或者模拟技术等等,借以来促使学生更透彻的认知和了解立体剪裁造型设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应用、网络教育、计算机设备等等。笔者认为,同样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教学也应结合时展的大背景,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将信息化、立体化的教学呈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立体化教学资源。如:在教学中,笔者运用现代教育工具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制作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来演示立体造型、运用网络来进行课程资源交流等等,以多元化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图片、动画等现代技术来展示立体剪裁的各个角度,将抽象的立体剪裁造型技术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显现,强化了学生的立体感,便于学生更好的、更直观的学习。

二、实施项目与课堂交互式教学

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最为注重的即是创新理念。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服装款式变化、设计发展动向来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在实际教学中,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其知识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强的联系性,笔者认为应实施项目与课堂交互式的新教学理念,来为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教学的创新提供保障。如: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是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教学的重要目标,笔者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设计与版型相融合教学,即:以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教学内容为主线,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的渗透设计与版型的新思维、新创意,促使学生掌握立体剪裁造型设计的最前沿信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将课堂教学与市场进行互动,开展一些学生调研市场活动,让学生下市场了解目前最流行的造型、结构、工艺等立体裁剪造型设计相关的信息,进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具体的、最新的款式版型、线条等特点,深化学生对立体剪裁造型设计的了解。

三、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在面对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时,不仅仅具备很强的款式造型、板型制作等基本技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只有设计人员有着较高的审美能力,那么他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够凸现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技能培养的现象,深入学习教学新理念,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与审美能力的双重培养,促使学生操作技能与艺术之美相结合融入造型和裁剪技术中。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时应引导学生在关注服装风貌、运动感与舒适度的基础之上加强对面料成型、衣片组合结构的多样化与感受力、表现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思考,循序渐渐,层层深入掌握。笔者在教学中采取有局部到整体的剪裁、由试样布到实际面料、由静态造型到动态呈现的训练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立体裁剪造型设计的感受和体验,层层递进,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此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立体裁剪造型设计在运用和形式语言上都添加了新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的体验、感悟服装的壳体形状、着装形态、比例分配、运动线、褶纹与光影、流动感与收缩感等等基本知识,借以来拓展学生对立体裁剪造型设计基本技能的掌握范畴。与此同时,笔者还在这其中渗透一些美的形式原理来提升学生的什么能力。如:立体剪裁造型设计对美追求的是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聚合与分散、整体与局部等多元素的统一。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一些名设计师的鉴赏资料,进而从这些心理中分析设计理念、设计美学、造型样式等等,总结美的规律。

总之,立体剪裁造型设计教学内容本身的创新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引导学生掌握设计的最前沿信息,借以来促使学生的所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本文为2011年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项目(桂教高改(2011)24号),项目编号:2011JGZ044

篇8

一、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技术标准分析

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邀请了众多国际知名的代表性企业参与制定,能代表相关行业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和标准。正是由于企业的广泛参与,从而获悉了企业用人的标准和需求,因此它又是全球技能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标杆之一。

对第41届、42届和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技术文件的分析可知,世界技能大赛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性。技术标准的评分类别分为主观分测评和客观分测评两大类。

评分规则规定只要有参赛项目的家都必须选派1名评分专家;每个项目评分不得少于5个评分专家参与;本国评分专家不参与自己国家选手的评分;主观分环节,各位专家评分前不讨论,自行举牌且两位评分专家的分数差别不能大于1。客观分的测评是通过对作品测量和按硬性指标要求进行评分,若遇到有尺寸误差的情况,都会安排专家、评委复检后进行重新确认,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公信度。

以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为例,它的评分点共有108个,每个评分点最大分值为2分,最小分值为0.2分。比赛共分为服装系列设计、立体裁剪、样衣制作、服装设计制版与制作、服装装饰设计与制作等五个模块。

1.模块一:服装系列设计技术标准分析

服装系列设计模块的分值占11%,其中主观分评分标准主要是围绕设计是否符合特定市场、设计的美感、流行面料的运用、面料与款式的符合度、款式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给予评分。客观分评分标准主要围绕是否用黑色水笔绘制、设计件数、设计要求、板面的整洁度、设计说明等给予评分。

2.模块二:立体裁剪技术标准分析

立体裁剪模块的分值占9%,其中主观评分标准主要围绕设计比例、设计轮廓、设计细节、领型、后背设计及边缘处理等方面给予评分。客观分评分标准主要围绕服装的功能性给予评分。

3.模块三:样衣制作技术标准分析

样衣制作模块的分值占23%,其中排料环节占4%,服装制作环节占19%。排料环节评分为客观评分,主要是围绕纱向、用料的经济性、裁片数量、裁片的固定等给予评分。样衣制作的客观分主要围绕拉链安装、缝合线、领口、袖口、下摆和熨烫等给予评分,主观分主要围绕服装外观和熨烫给予评分。

4.模块四:服装设计制版与制作技术标准分析

服装设计制版与制作模块的分值占43%。其中服装设计主要围绕服装的创意性、功能性、与指定服装搭配的协调性、是否吻合设计要求以及款式图与实际服装的吻合度等方面给予评分。服装制版主要围绕样片的标示、尺寸号型、纱向、工艺裁剪说明、细节标注(扣位、口袋位、领位、剪口位等)、缝份加放、线条与整洁度等方面给予评分。服装制作主要围绕整体造型、局部造型(领型、袖型、摆型)、扣眼、里子安装和服装熨烫等方面给予评分。

5.模块五:服装装饰设计与制作技术标准分析

服装装饰设计与制作模块的分值占14%。其中装饰设计部分的评分为主观评分,主要围绕服装设计的创意性、材料的运用组合和装饰难度等方面给予评分。装饰制作部分的评分为客观评分,主要围绕装饰是否专业、是否牢固等方面给予评分。

二、从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思考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

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非常注重参赛选手的设计创新,面料运用,服装制作,服饰搭配、装饰,立体造型等多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注重服装产品的美观和质量,注重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强调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基于以上世界技能人才标准,笔者对服装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如下的思考。

1.人才目标定位

从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可知,参赛选手的综合能力应该在熟练者以上(相当于我国职业资格系列中的高级工即属高技能人才)。参赛选手除了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能了解产品的制作要求和技术规范,解决生产实际中产生的常见问题。所以,可以学院现有服装专业高年级学生为基础,通过考核服装设计、服装立体裁剪和服装制作三个模块,结合学生平时的综合表现,挑选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成立服装项目精英班,结合培养参赛选手的项目带动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技能人才。精英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优质企业和优质岗位培养出会设计、精制版、强制作、善搭配的综合素质较强的服装高技能人才。

2.精英班教学内容

服装项目精英班的教学内容除了涵盖世界技能大赛五个模块的专业内容外,还包括与人合作、与人沟通、自我学习提升等通用能力课程的内容。它们分别是系列服装设计、服装立体裁剪、服装制作、服装工业制版、服装装饰设计与制作、沟通与表达、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团队合作等。

为了使教学内容既符合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要求,又能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系列服装设计的教学内容涵盖指定面料设计和专题设计两个部分,教学所用的面料与市场流行趋势的面料一致。立体裁剪、服装工业制版、服装制作教学内容涵盖服装企业看单出样、制作,服装看图出样,制作和服装来样起板的教学内容,服装英文工业制单编写。服装装饰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服饰搭配、服装陈列设计、服装手工艺等教学内容。

以上的教学内容宜通过校企合作,并被引入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制作要求、统一的质量验收、统一的人才评价等,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篇9

【关键词】褶皱;设计;怀旧;造型

现代服装日趋注重细节元素的表现,褶与皱就是在设计中细节运用的重要元素。在大量服装设计师和著名品牌推出的流行服装中,褶与皱成为突出视觉效果和时尚品位的设计。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常常使用褶皱元素的部位有:袖山、袖口、肩部、领口、胸部、门襟、腰节、侧缝、下摆、脚口等位置,根据这些不同部位和不同面料、款式进行针对性的褶皱设计,演绎着服装设计千变万化的视觉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因此,现代服装设计中褶与皱的运用,可以使设计师的灵感构思更巧妙和多样化;可以丰富服装的层次感和艺术效果;可以增加服装的空间感和体积感。服装是空间造型艺术,局限于人体外层之间,可塑性变化较大,“量”成为服装造型空间的存在形式。褶皱作为服装造型的表达,以它独特的,易于变化的语言,形成立体构成,空间,加强了“量”的感觉,增加了服装款式生动,变化的表情。

设计综述:

1. 褶皱在服装中的应用

褶皱是服装构成中的一种元素,是一种生动的面料变化,褶皱有很多种类,有压褶,抽褶,自然褶,面料褶等,形态各异,褶皱材质,工艺,造型,位置等设计手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对服装风格产生不同影响。

褶皱的设计与应用在服装造型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面料的加工和服装工艺的加工, 使服装产生了褶皱的艺术效果, 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和空间感。同时也起到了重新塑造人体的作用, 是对设计、面料、工艺、质感的综合掌握以及对设计技巧的一种感悟。在服装中采用褶皱的设计处理是近年来的流行趋势之一。褶皱作为服装造型的一种手段, 从平面到立体, 褶皱的不同表现贯穿于从面料的设计到服装的造型变化的整个过程, 在服装造型中具有特殊性、多样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在实际创作过程中, 应结合功能主义与唯美主义, 更好地运用褶皱来表达服装造型。

1.1 褶皱的含义和种类。

褶皱的含义与种类服饰上的褶皱是服装造型中常用的面料塑形手法, 是改变面料原有形态属性和面貌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将面料进行有序或随意自然的揉捏、叠加或堆砌, 既表达了服装和人体的美感,起到了装饰作用, 又体现了服装对人体的功能性。它有许多种类和表现方式。褶――是服装成衣工艺中的常见手段, 是衣裙按照一定规律折叠所产生的纹痕。皱――是因服装面料表现紧缩和揉捏而形成的自然或随意纹路。皱褶设计时, 以各种方法在衣服的不同部位使用皱裙, 例如: 育克、袖子、裙、嵌条或饰条。皱褶常用于袖山、袖口、肩部、领口、胸部、门襟、腰节、侧缝、下摆、脚口等位置, 打褶以后,根据设计中所用的织物, 其效果有所不同。针织平针织物、丝绸或很细的羊毛织物有很柔软的悬、垂折褶, 而锦锻、棉织物和塔夫绸则产生很深的皱裥织物的经间纹理, 有很好的皱裥的效果。

1.2 褶皱的工艺手法。

褶皱这种设计手法也相当有趣,它从表面上看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是让平面布料带有肌理的方法,而实质上,褶皱又是一种在结构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布料产生精致的变化。经过漫长的时间旅程,如今这种基本设计手段已经演变成具有丰富内涵的语言,让设计师们能够突破常规,在服装表现上创造很多更新的可能。

(1)平面布料的褶皱创新设计。

褶皱面料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是平面面料的手绘、印花、喷绘或织绣,然后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面料的高温压皱定型,包括手工与机器的高温定型,使平面布料立体化,再应用已定型的面料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在平面布料的褶皱创新设计中,由于所用材料的性能和制皱方式不同,褶皱面料具有了多变的风格和外型,在此基础上的服装廓型设计更随意、灵活。另一种方法是对服装裁片进行褶皱创新设计,先确定裁片各部位的大致尺度,然后用手工技术固定褶皱的形式,用高温定型,或用压褶机器在平面布料的裁片上直接压褶,最后将已制褶的裁片进行缝合。面料经过褶皱处理后,其褶皱方向的面料长度明显缩短,并具有了很好的弹力及伸缩性能。

(2)综合材料的运用。

繁复的款式需要使细节处理有序化,简洁的款式则要特别注重细节的精致化,耐人寻味的细节处理不可忽视。运用褶皱和各种不同材料的质感的对比结合平滑与皱褶、厚重与轻薄、繁复与简单,产生很强的动感和量感,形成服装的装饰重点,使服装具有特殊的外观效果。不同材料的综合运用,突出了褶皱在服装造型中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使服装造型的外空间形式在静态与动态两方面符合造型美与功能性的统一。褶皱将空间造型与人体运动巧妙地结合。褶皱服装的造型在静止时富有雕塑感,在人体行走状态下,由于服装褶皱的空间设定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既增加了美感,又扩大了服装造型的空间界定范围,加上材质的变化、色彩的组合、质感的对比,使服装造型更加丰富多彩。

(3)立体裁剪与偶发性新奇表现。

服装造型的空间感需立足“立体”观念,借助褶皱产生的立体凹凸感,用打褶饰物修饰服装表面。运用立体裁剪的方法,根据设计意图随时调整人体与服装之间的空间关系,褶皱的丰富变化加强了服装的空间层次感。服装造型中设计意图的表现有时光有平面裁剪是不够的,需要借助立体裁剪来完成。把服装的造型作为一个立体的、可以不断塑造的空间造型来对待,强调女性典雅的柔美和曲线造型,用褶皱来表现服装造型,立体裁剪的方式能激发创作灵感。在立体造型过程中,褶皱面料的随意性与可塑性往往会给人带来新的设计思路,产生偶发性的新奇表现,呈现一排排规则的褶皱。

2. 褶皱的形态与构成

篇10

关键词: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 课程; 改革; 构想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pecial dress as a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s, the students become thedress design major required courses of. In view of the features of the current student learn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problems, enumerated itsexist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idea of core.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服装设计与工程系的立体裁剪课程基础上逐渐发展过来的,将礼服设计与立体裁剪相结合,针对服装专业学生的专项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服审美及设计方法,并在实际设计中有效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熟练地掌握礼服设计的方法和审美特征,提升礼服的设计与造型技术,有效地提高动手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的浓厚兴趣,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课程特色

本课程结合课内操作实验课,共48课时,8课时的课内实验。将设计与制作结合起来。主要包括礼服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过程、应用与表现三大板块内容,立足于全面性与系统性的教学,在内容的深度与精度上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予以充实和加强。主要以教师示范讲解,学生以作业训练为主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完整地贯穿下去。课内教学贯彻讲练结合,培养学生设计操作能力。课堂练习设计从易到难,由浅及深,配以课外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该课程作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科专业课,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的礼服设计应用能力的课程。基于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针对性

本课程针对服装专业学生涉及到的礼服设计与制作进行专项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服设计与制作技巧,并能够将之灵活应用于服装设计之中。

2.基础性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3.系统性

本课程结合课内操作训练,主要完成包括礼服设计与制作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过程、应用与表现三大板块内容,立足于全面性与系统性的教学,在内容的深度与精度上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予以充实和加强。课程内容从基本的知识、设计原理到基本的设计表现,内容系统而科学。

4.应用性

内容侧重于礼服设计与制作的特点及应用。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设计与制作的的特点,熟练掌握礼服造型表现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创作实践能力。

5.积累完备性

教学与社会实践项目并重,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完成大量的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借助相关科研完善教学资料、理论积累。

二、课程的不足

国内同类课程结合实践对礼服设计课做了较好的课程设置,但主要侧重与设计,而没有将设计与立体裁剪,制作结合起来,系统深入地讲授礼服设计的具体过程和实现。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而较少完善其实际操作制作的过程,无法满足服装设计专业本科生的需求。本课程符合国际潮流的设计教学体系,学科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清晰,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教学效果得到认可。由于课程在设计教学中作为教学必修课的传统课程,在国内的同类课程中与后续设计课程连贯性较弱。因此本课程中注意对实际作品和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作业与专业设计紧密结合,在课程进行中主动于后续专业课程相联系。做到丰富性与系统性的结合,实践性与与分析性的结合,与同类课程相比处于前例。

与同类课程的比较本课程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是全新的课程,本课程从教材到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重新做起,同时可以借鉴的成果较少,因此本课程的建设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在教学资源方面有待充实。在学生实践教学方面应更加系统,将课程实习与理论更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教材方面的建设,使得学生从系统的教学理念中深入地掌握礼服设计与制作的流程。

三、改革的核心与重点

如何将设计与制作课程融为一体是本课程改革的重点。鉴于目前设计专业学生设计课学习的特点,本文从课程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列举出其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及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两大要点。

1、基于课内操作训练环节的教学改革

课程在授课中加强课内操作训练教学环节,一共8课时的课内实践环节的操作训练,根据教师安排的课内实践指导书,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力求设计与制作密切接轨。

2、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

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新教学大纲明确且系统。教学以理论授课、示范讲解操作以及课内实验结合,改革以往只重理论的单一设计教学模式。

四、建设构想实施

1、教学内容建构方案

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是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科专业必修课,同时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礼服设计基本理论的学习,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制作过程以及礼服设计与制作的应用与表现,使学生掌握礼服设计的造型、制作及表现能力,为今后的专业服装设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方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示范讲解操作与设计制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组织与安排方式,让学生实际操练,实现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上课主要集中在立体裁剪教室和工艺实验室进行,将设计与制作较好地连接起来,达到教、学、用的有效特点。

3、实践教学的实施措施

实践教学的实施措施主要有主讲教师亲自主持和设计操作训练习题,结合一些实际的设计制作款式将礼服设计与制作应用于服装以此达到教学实践的目的。上课主要集中在立体裁剪教室和实验工艺室进行。分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分步骤,分项目地进行实践,使其有机结合;协助健全服装制作与工艺作室,满足学生真实实践的要求;量身定制系统教学案例库,丰富实践教学资源;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和考核方法;强化对礼服设计与制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款式、结构、缝制工艺等的设计以及制作材料的创造性运用综合表达。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

本课程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指导,着重探讨嵌套式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采用讲课、模拟操作、实际开发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本课程拟采用多媒体课件、各类专业软件及网络教学资源。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的动态,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操作训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操练,实现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服装企业参观、实习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该课程的乐趣与意义,并积极参与企业的产品设计和策划工作,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应用时尚教育技术,讲解礼服造型特点的处理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如礼服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工艺的视觉创意手法等课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上本课程拟采用多媒体课件、课堂立体裁剪训练、设计与制作训练的教学方法同时进行。各类专业软件及网络教学资源。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礼服设计的时尚的动态,提高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利用专业教室的课程讲学,有效地利用学校基本的硬件设备实现礼服设计的表现和实现的实际操作过程。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应用时尚教育技术,示范讲解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的处理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

本课程结合设计实践,主要完成包括服装色彩与图案的基本概念、色彩与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色彩与图案的应用与表现三大板块内容,立足于色彩与图案全面性与系统性的教学,在内容的深度与精度上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予以充实和加强。首先讲述色彩与图案的特点以及其实用与艺术结合的创新性,使学生对色彩与图案作为设计要素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接着阐述色彩与图案在设计中的特点,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表现来进行色彩与图案实际运用和表现手段的分析和探讨,强调突出色彩与图案的实用和艺术并重,探讨如何在设计与应用间紧密融合和完美呈现。

教学内容安排从基础的服装色彩与图案基本概念到服装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最后是服装色彩的应用与表现;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结合成衣色彩设计与搭配使学生掌握服装色彩在实际应用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结合成衣图案的设计了解服饰图案的应用形式以及应用类别。

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理论和操作训练相并行的特点,理论课18个课时,操作训练课30个课时的设置,在加大操作实践的力度同时,保证理论课的数量。以教带练,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更好地获得课堂教学的设计体验和实践经验。

6、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建设主要是实践性教学环境的建设,在松江大学园区建立专业服装实验室,配置立体和平面裁剪的教室,工艺室,提高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的实验教室,结合礼服设计与制作的表现,实现其工艺。实践教学的实施措施有具体包括:设计专项练习,并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实现设计;分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分步骤,分项目地进行实践,使其有机结合;协助健全服装制作与工艺室,满足学生真实实践的要求;量身定制系统教学案例库,丰富实践教学资源;规范实践教学过程和考核方法;强化对学生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性教学环境:在大学园区建立专业服装实验室,配置立体和平面裁剪的教室,工艺室,实现动手能力。

结语

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就将设计与制作有效地连接起来,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立足于先有条件和基础,在教学资源方面逐步充实,实现应有的构想。对于目前来说,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改革与构想的实施总体归纳为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的实施。本课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汲取精华,借鉴已有的成果,虽然课程的建设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相信只要遵循科学的规范的教学思路以及将设计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改革核心贯彻始终,最终定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课程的应用价值并将其作用在其它的设计课程中有效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健.礼服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