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管理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资源管理技术

篇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GIS技术; 水资源管理; 应用

1 水资源管理中的GIS技术

GIS技术是建立在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的,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撑下,对空间有关的一些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以及显示这样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由于GIS技术能够把地理空间进行模型化,并且把这一模型储存在计算机中,所以它还能够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描述以及预测。它的优点就是空间分析能力强,数据的来源广泛,工作方式形象且一目了然。

而水资源管理是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以及节约和保护等方面进行定量的分析,并且谁本身具有流动性,在一个流域内,只要有一个点上进行了扰动,就会对周边地区以及下游地区造成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空间模型,这样才能有效地分析各项管理战略以及开发的方案程度环境影响,并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对水资源的要求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比较,从而制定出水资源管理的最佳方案。

所以,GIS技术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显示了其重要性和先进性,具有较强的图形显示功能以及带有时间的三围GIS,对于人们研究流域以及区域内的水文空间分布,以及对人们对降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一个变化情况的了解都有着重要作用。

2 GIS技术在区域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系统功能

2.1 直观理性的可视化功能   GIS因为具有对空间数据以及属性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就把其它工具的缺陷弥补了,从而使得空间数据的图形的表现以及属性数据的空间分析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比较客观并且比较理性的可视化工具。

2.2 对大量的空间数据有存储和管理的功能   作为一个性能极高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说,提供给了广大的客户对超大数据的访问功能,通过该系统,能够在0.03 s地时间内对一百万块地的数据进行,能够在0.04 s的时间内从一千五百万个点中选择八千个点,由此可见,其速度之快。GIS在管理容量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给大量的区域水资源的空间数据提供了及管理的能力,为数据的完整性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2.3 提供了数据维护与更新的功能   GIS技术包括了图形的变形矫正、接边以及和对等空间数据维护,使得空间数据的增加、删除以及更正能够快速的在数据库中进行实现。才外,通过网络分布式的管理,还能够使更新的数据迅速的在相应的模块中体现,并及时向相应的客户进行传递。GIS技术的这种功能,对区域水资源管理的时间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4 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   GIS系统给水资源管理人员提供了查询、叠加、分类、网络以及数字高程模型等空间数据的分析能力。

3 GIS技术的应用——以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为例

3.1 利用GIS建立起突发性水污染报警系统   对于水质的预警系统来说,它是把信息技术以及水质模型作为基础的,对GIS、网络、多媒体以及计算机仿真等一些高科技手段进行综合的运用,对某一地区的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的采集和储存,并实时动态监控,对各种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并给有关人员,提供给人们做应急处理的一个决策依据。

3.2 建立潜在危险源管理系统   对于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潜在危险源来说,它主要包括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以及具有一定放射性的物质,运用GIS可以对这些危险源进行管理,并且能够建立起各种污染物质的化学特性的数据库以及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数据库等等。特别是那些重点污染源,运用GIS能够把该污染物的位置、污染类型以及对该地区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在区域地图上进行清晰的反映。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对该污染事件的隐患情况进行掌握,并建立成详细的档案,并对该污染源进行及时的追踪,从而使应急反应的合理性提高。

3.3 建立快速应急系统   一旦某一地区发生水污染,那么,该区域的管理部门就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处理,明确该事故的类型以及应急方法,并制定出有效的方案。而这些事情都能够利用GIS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系统来完成,该系统具有定位快速以及查询和应急的决策支持功能。决策支持市应急响应的一个核心所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应急行动的成败。

3.4 恢复阶段的管理   除了以上这些,还应该注意的就是恢复阶段的管理,按照实际情况来对事故发生地进行进一步的跟踪和监测,并对事故的损失进行评价,制定出索赔的方案,给出事故后恢复的方法,来使危害减到最小,并对应急监测的技术方案进行完善,建立灾后恢复的知识库。

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GI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由于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数据调查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上,为下一步水资源管理的深入分析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篇2

摘要 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由于其产权制度的不明晰,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水环境形势严峻,水

>> 甘肃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研究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研究综述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中的权属调查 推进水权水价改革 加强水资源管理 浅议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制度的完善 《地下水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房屋权属登记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困境及制度完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分析 亭下水库水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 浮动抵押权登记制度研究 博弈视角下水资源管理途径探析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分析 地下水资源管理对策初探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技术路线及实施研究 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下水资源发展模式研究 地下水资源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YU Wenjing.China will launch a water rights pilot in seven provinces[EB/OL]. Xinhuanet, 2014-7-23[2016-5-25].http:///fortune/2014-07/23/c_1111768673.htm.]

[11]欠锲剑章渊,田贵良.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框架下水资源现代化治理逻辑[J].南京社会科学, 2015(12):17-24.[WU Fengping,ZHANG Yuan,TIAN Guiliang.The logic of moder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under the natural resources property rights system framework[J].Social sciences in Nanjing,2015(12):17-24.]

[12]肖楚琴.水权――民法上的新型用益物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 16(9):65-67.[XIAO Chuqin.Water right:newtype benefical right of material in civil law[J].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2004, 16(9):65-67.]

[13]龙俊.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J]. 法学研究,2012(5):136-153.[LONG Jun.On the registration antagonism in the Chinese real right law[J].Chinese journal of law,2012(5):136-153.]

篇3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学

1建立水资源管理学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世界关注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亿元,农业灌溉每年缺水达到300亿立方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稳定和发展。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将达到极限。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目前,50%的地下水被污染,70%以上的地表水属于四类以上的水质,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此外,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出现海水倒灌,如华北地区形成的地下漏斗世人瞩目。

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靠科学技术,二靠科学的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加强科学管理能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作用,何况水利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管理的制约。

应该承认,目前我国很重视水资源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必须承认,目前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与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开展水资源管理系统研究,系统总结水资源整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水资源管理学是十分必要的。

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1水资源管理与水资源管理学

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尽管我们用的很多,但目前学术界尚不统一。《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权威的工具书,在不同的卷中,有不同的解释。

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开发水利和防治水害;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监督、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水资源和危害水源的行为;制定供水系统和水库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科学分配水量”(陈家琦等)(水利卷)

为防止水资源危机,保证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行政、技术、立法等手段对淡水资源进行管理的措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调查水量,分析水质,进行合理规划、开发和利用,保护水源,防止水资源衰竭和污染等。同时也涉及水资源密切相关的工作,如保护森林、草原、水生生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砂化等(李宪法等,)(环境科学卷)。

运用、保护和经营已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工作。水利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合理使用,确保安全,消除水害,增加水利效益,验证水利设施的正确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工作中采取各种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措施。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管理已逐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李石等)

作者认为,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很多,但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不同的差异。水资源管理具有时代的内涵,不同时代,水资源管理概念是不同的。在古代,偏重于干旱洪涝灾害的管理,此时一切活动都围绕其进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仅说明了大禹治水的精神可颂扬,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洪涝灾害依然是威胁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大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淡水相对于人的需求供给不足,水向水资源转变,水具有了经济内涵,此时,人类面临的问题除了干旱洪涝灾害之外,增加了水资源短缺问题,为了增加水资源供给,人类加大了水资源开发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恶化正在蚕食人类的文明。目前,人类同时面临着干旱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多重危害,水资源管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仅仅以水论水,解决我们面临的困境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不仅仅包括通常我们所说的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应该包括能够被人类可利用的一切水,如海水、污水、微咸水、洪水等,只有将水资源管理放在与水有关的复合系统之中,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采取协调的手段才能解决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概念都存在存在时代的烙印,与现代水资源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陈家琦的定义偏重于开发利用,而且对水资源管理的内容进行了部分阐述;李宪法的定义,是以解决水资源危机为出发点的;李石的定义最终落实在“开发的水源、水域和水利工程设施”上,范围更加狭窄。用现代认识水平来看,这些概念既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存在完善补充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定义以水资源开发作为主线,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保护为开发服务,“保护”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次,视野相对狭窄,此概念大多只局限于水资源本身,缺乏复合系统下对水资源的综合认识,以水论水;第三,生态环境的概念缺乏;第四,资源高效利用问题没有提到应有的地位;第五,概念尚需要进一步精练,在解释水资源管理概念的同时,有的将水资源管理的包含的内容也纳入进去,需要进一步提炼。

作者认为,所谓的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水资源需求及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

目前,关于水资源管理,我们开展了系列的工作,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但水资源管理否能已经成长为“学”呢?,尚缺乏系统的探讨。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是否成立,主要取决于水资源管理学是否具有明确的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水资源管理才能渐渐成长为水资源管理学。

作者认为,水资源管理学已经清晰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的各种措施规律,水资源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水资源管理学管理的核心。水资源管理学是管理水资源知识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超生命周期理论等。

2.2水资源管理学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作为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研究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诸方面:

(1)水资源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

其包括水资源数量管理,水资源质量管理,以及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管理。

(2)水资源法律管理

水资源法律管理,是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性管理水资源行为,在水资源管理学中,水资源法律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水资源法律的比较、水资源法律演进、水资源法律具体内容、水资源法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等等

(3)水资源权属管理

水资源权属管理是水资源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水权的分配、交易、管理等。

(4)水资源行政管理

水资源行政管理,是通过行政手段对水资源管理的行为,是以水资源管理行政体制为研究核心,重点研究中央和地方行政关系、以及涉水管理部门协调管理的问题,实现政府管理“到位”而不“越位”等。流域管理和水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5)水资源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未来科学描述。水资源管理学中的水资源规划,主要研究水资源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如水资源规划的内容、原则、水资源规划的方法、水资源规划实施的保障等。

(6)水资源配置管理

水资源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之一,他是以水资源承载力为基础平台的水的的分配,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我们长期挤占了生态用水,必须给予认真的考虑和回补。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与方法能为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南。

(7)水资源经济管理

水资源经济管理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对水资源利用进行调节和干预。包括水资源价值理论、水资源经济管理体系、节水效益分析、水资源折旧、排污收费等等。

(8)水资源投资管理

水资源投资是维护水资源的重要保障,水资源投资管理主要包括与水资源投资有关的资金的筹措、资金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回收、资金的增(保)殖、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等等。

(9)水资源风险管理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既有自然风险,如干旱、洪水等,也有由于人为的作用产生的人为的风险,如设备出现故障导致供水中断等,水资源风险管理研究这些风险的产生、降低甚至消除,提出风险发生情况下采取的应急对策措施。

(10)水资源利用保护技术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节水技术管理(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农业节水技术管理、污水处理技术管理以及水资源配置技术、水利技术发展战略等等。

(11)水资源工程管理

我国的水利工程遍布江河南北,这些工程布局是否合理缺乏全局性的分析和研究。水资源工程管理就是结合社会、经济、环境等特点,研究水资源工程如何布局的理论与方法。在水资源工程布局过程中,要将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产业制度和产业规模等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谋划优化的水资源工程布局,取得高的综合效益。

(12)水资源数字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必将有传统的管理走向数字化管理,“3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将日益普及。水资源数字化管理就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效率。数字河流(湖泊)、工程仿真模拟、遥感监测、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13)行业水资源管理

水资源具有多种功能,不同行业由于水资源利用方式、利用技术、利用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对水资源管理也不相同,水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行业水资源管理就是分行业研究水资源管理,如农业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景观管理、工业水资源管理等等。

(14)国际水资源管理

世界有众多的国际河流,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由于涉及到相关的国家,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处理更加复杂,水资源管理更具有特殊性。国际水资源管理,是以国际河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开发、利用、保护和协调等相关问题。

(15)水资源综合管理

涉及到水资源部门、行业和领域极其广阔,对水资源管理不能就就水论水,必须将其放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复合系统中进行处理。森林管理、湿地管理、妇女在水资源管理中作用、WTO条件下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根据水资源状况通过国际国内市场进行水资源贸易(包括间接贸易,如进口高耗水产品,出口低耗水商品等),等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3、水资源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

3.1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

水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叉性学科,目前该学科还没有完全定型,正处于成长时期。通常认为,水资源学是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制定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规划,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及对水资源实行科学管理和保护经验的系统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建立在水资源本身存在、运移、转化和调控的基本规律与系统论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的结合上,研究的重点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对水资源系统评价、开发和最优调控的基本规律。

水资源管理学与水资源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他们在研究方向上有一定的交叉性,交叉点是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在形成水资源学的过程中,也渐渐形成了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水资源管理学渐渐成长。他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面更广泛,而且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存在密切的关系。

3.2水资源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多学科与多领域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叉科学,其目的就是研究人类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5)。人的管理是管理学重要研究内容。

水资源管理学中的管理对象是水资源,而管理学中管理的对象是人,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但管理是要靠人的智慧。因此,管理学的原理可以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为管理学延伸提供新的增长极。

水资源管理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3.3水资源管理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时空分布与运动规律并应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作为水利科学的一部分,水文学的重要内容是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观测、评估与预测,并为规划与管理提供依据。

水资源管理学需要水文学的支持,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学提供基础数据,水资源的管理就是以水文学提供的各种数据为依据进行调控管理水资源,水资源管理学的基础是水文学,两者关系非常密切。但水资源管理学所涉及的内容比水文学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4结语

水资源管理学是多学科交叉的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推动力和潜力,目前学术界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见。作者初论水资源管理学,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值得说明的是,作者及其同事合作成果《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即将完稿,并出版发行,但愿能为《水资源管理学》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姜文来,水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姜文来,杨瑞珍著,资源资产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等,现代水资源评价及水资源学学科体系研究,地球科学进展,2002,12(1)

篇4

关键词:大数据;朝阳县;农村水资源;现状分析;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03.026

大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以计算机网络手段撷取、管理、处理数据承载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云计算。传统的农村水资源管理往往借助于法律、体制、规划和经验,人为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对各种水资源数据进行深入的搜集、管理和分析,也基本是在定性的层面,缺少对长期、全面水资源数据的定量考量,这就使得大量有价值的农村水资源信息处于闲置和浪费的状态,对农村水资源管理的洞察力、决策力和流程优化力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农村水资源数据库,运用大数据突破传统数据源的局限,建立一种合理的农村水资源信息服务与运营机制,所以,朝阳县农村水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是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

1农村水资源现状的分析需要大数据的支撑

全面掌握农村水资源现状是合理规划、管理水资源的前提和保障。长期以来,朝阳县的农村水资源数据以总结、报表等书面资料为主,各年份的水资源数据相对独立,缺乏汇总关联和直观的对照比较,给农村水资源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应将朝阳县各年份的农村水资源状况以地表水量(立方米)、地下水量(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立方米)、年降水量(毫米)、年径流深(毫米)、年径流量(立方米)、年降水总量(立方米)、用水总量(立方米)、耗水总量(立方米)等八个参数指标分类建档,形成朝阳县农村水资源数据库,并利用MapBasic建立点源模型。在这一数据库中,各乡(镇)、村屯都有详实的水资源数据,每一条河流、每一口水井、每一道灌渠、每一座水库或塘坝都有清晰的坐标和具体的水资源变量参数。由此构成大数据模块,给朝阳县的农村水资源现状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例如要分析某乡(镇)降雨量及地表水、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只需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关数据,运用大数据的模拟运算,就可以知道该区域上述水资源项的各年份数据、多年均值及变化趋势,获得不同水资源项的依从关系,从而进行更科学与有效地管理,以及充分利用农村水资源。

2用大数据创新朝阳县农村水资源管理的策略

农村水资源管理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策略,运用大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能够有效避免农村水资源管理策略制定中的主观因素,实现农村水资源管理的针对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

2.1用大数据优化农村水资源管理领导机构

农村水资源管理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朝阳县是拥有53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县,水资源的管理涉及水利、农林、财政、国土、发改、规划、住建、环保等诸多部门,每个部门在朝阳县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中具有多大的权重,是组建农村水资源管理领导机构的重要依据。在这方面,人为的定性评估存在着难以消除的偏颇,由此形成的农村水资源管理领导机构的管理功能和管理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将各部门在农村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量化输入数据库,遵循“要全体不要抽样、要差异不要共性、要相关不要因果”的原则,就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挖掘出优化的农村水资源管理领导机构框架,从而合理调配各部门的参与度,强化领导力量和效率。

2.2用大数据科学规划农村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朝阳县来说,农村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掌握全面、详实的农村水资源信息并实施严谨、合理、量化的分析、论证是科学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基础。利用多年来全县各乡(镇)、村屯的水资源信息(包括勘察测绘成果数据、水文信息、地理信息、水工建筑物信息等)建立标准数据库,在进行某一方面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时,毋需过多的人为筹划,只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库中获取信息价值,发现高等级数据资源,就可以更好地配置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例如在节水增量行动中打取水井时,设计者应运用大数据,根据原有水井的日出水量及灌溉日需水量,结合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控制目标,以智能手段评估各水井的有效覆盖面积,规划新水井的位置,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3用大数据遴选高效的农村水资源管理模式

大数据与传统数据处理方式相比,数据利用率更高,客观性更强,对于遴选高效的农村水资源管理模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乡(镇)水资源状态和社会状态不尽相同,因此在水资源管理模式上必然存在差异。利用大数据有效积累、资源共享的优势,能够快速遴选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条件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或政府统一管理,或政府所有、社会管理,或民间力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切实提高农村水资源管理决策透明度和管理效率。随着互联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等信息科技的发展,朝阳县的农村水利数据资源积累呈几何级数增长,形成了海量数据源,为运用大数据积累、存储、传输、共享、分析水资源信息,强化农村水资源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直面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水资源管理中以水利数据库为依托,积极运用大数据进行资源技术探索,努力实现朝阳县农村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岳麓,齐征.大数据背景下的农村水资源管理与信息服务[J].现代农业研究,2013,(12).

[2]齐月华,刘方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水资源信息管理和应用中的特殊价值[J].地下水,2013,(02).

篇5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指导思想;可持续利用

1 前言

水资源管理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应运而生。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是各级水行政部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现代化技术等手段,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进行系统分析和统一规划,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治理和保护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将水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2.1 现代水利观念

要实现水资源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管理思想现代化.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其他部门实现现代化的支撑和保障.没有水利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安全水、资源水和生态水的目标,更谈不上实现国家现代化.因此,必须以现代水利观念为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将传统水利单纯为社会保障和农业服务转变为现代水利为社会提供安全水、资源水和生态水,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2 两个突出

(1)突出水资源管理的宏观战略决策.这就要冲破过去狭隘的界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水资源管理看成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复杂的大系统,结合相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问题考虑其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强调水资源的利用要限定在其可承载的能力之内,以现代技术为支撑,为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做出总体战略规划。

(2)是突出水资源的动态管理.这就要打破过去静态的界限,注重水资源管理这个大系统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行为.如某区域的水资源管理在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呈现什么样的特征,随时间的变化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什么变化,从而深刻地认识水资源管理大系统的总体性、复杂性和发展趋势,以便适时改进管理策略、组织结构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这种动态管理不仅表现在对现行系统的动态研究,还包括对未来情况的预测和模拟。

3 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建立在确保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治理和保护进行统一管理,将现代先进科技运用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相互协调发展,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4.1 管理理论的现代化

管理理论的现代化就是要注重水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加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为实现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技术支持。

现阶段应加强对水文气象基本演变规律、水资源生成、迁移、转化机理及调控、管理规律等基本理论的研究.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科学问题的研究:①我国特大洪水特点与规律及对策研究,②流域洪水灾害孕灾环境的变化及其洪水响应,③灾害性水文气象形势监测、预报与防洪调度现代化研究,④流域水资源演变规律与科学调控,⑤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演替的藕合关系及生态环境需水量,⑥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及科学调度,⑦水资源保护和饮水安全的科技支撑,⑧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综合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⑩大范围干旱的动态监测和定量预测,?水资源管理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科学基础,?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水资源预测和分析方法。

4.2 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1)建设高素质的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根据目前管理队伍的不足和发展要求,可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①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摆在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提供优惠条件,培养和引进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同时要注意人才的比例、人才层次结构的合理性;②改革用人制度,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机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真正打破论资排辈格局,做到量人聘用、竞争上岗、能上能下,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2)进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笔者认为要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应以流域为单元,由流域水管机构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克服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筹调控的管理体制,即统筹管理城乡范围内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回用,统一调配城乡地表水地下水,统筹规划和管理供水与排水、排污基础设施建设,将水资源费、水费征收管理与排水、排污费征收管理相统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行之有效。

4.3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4.3.1 完善的法律手段

首先是加快水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结合各地水资源管理的实际,切实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内容尽可能定量化,具备可操作性,增加罚则.同时尽快清理与水资源统一管理不协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现行法律法规。

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水资源管理秩序,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各地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依法治水,使水资源管理工作真正纳人法制化轨道。

第三是健全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取水许可审批、年审、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监督管理制度,使水资源管理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发展。

4.3.2 健全的水市场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水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把水资源管理纳人市场经济管理的范畴.水是商品,也是资源,要完善水资源的有偿使用、有偿转让和保护水环境的有关政策.逐步建立“消耗水量要补偿,污染水质要补偿,破坏水生态和水环境也要补偿”和“谁用水谁交费,谁污染谁治理”的机制。

4.3.3 制定合理的水价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水价以有利于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的推进,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水价应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水价跟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制定水价既要考虑需求,也要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同时还需指出,水市场是一个准市场,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使水资源在需求方面的调节余地有限,在价格方面的反应也是迟缓的,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宏观控制。

4.3.4 优化配置水资源

运用系统工程、运筹学、生态经济学等先进的科学理论,合理规划、优化配置水资源.在科学分析供水和需水情况的基础上,按经济、合理、可行等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实施跨流域调水或区域内配水工程,使我国短缺的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参考文献:

[1]左其亭,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3.

篇6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903(2020)04-0000-00

1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1水文水资源对水文事业的影响

水文水资源管理对于水文事业发展有着较为重要地影响,其对于水文事业的发展起着更好的导向作用,可以延长水文事业的发展周期。水文事业作为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增强国民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事业,其建设成功与否,对于社会发展建设来说具有极大地影响。目前,水文要素主要包括水文变量以及水文现象。而在以上变量当中,具有明显表征性意义的有涨水位,洪峰水位,警戒水位,防洪限制水位等。其往往会受到降水量径流,蒸发量以及水流流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水文事业发展过程当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而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就是对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收集数据并进行针对性的探究,以便做出更加合理地决策[1]。

1.2促进社会发展建设

近几年,由于我国不断加强国民经济建设,水文事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其对国民經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作用。比如近几年来比较火的南水北调工程,其建成可以更好地增加不同区内水流量的协调性。因此可以说水文资源管理与自然保护以及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水文水资源的管理与不同区域水的循环时空分布以及物理性质之间有着密切地联系,可以促使不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更加协调。尤其是在近几年,全球水资源逐渐匮乏的状态下,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更好的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存储工作,对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2.1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遥感技术可对水利工程中的信息数据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使用过程当中,通过对水利工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紫外线和红外线信息读取,可更好地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水利工程当中的水文水资源条件。

(2)遥感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而言,可以摆脱外界环境对于技术使用的限制。比如说当检测环境相对恶劣时,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极有可能获得与实际信息存在偏差的水文水资源数据,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采用遥感技术,管理水文水资源,可以克服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得信息采集不会受到植被地形或天气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3)在水利工程应用过程中,对于人工作业无法识别的物体,可能对整个工程的使用质量造成影响,而采用遥感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遥感技术主要是采用紫外线和红外线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并将数据信息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使得管理人员能更好地了解该物体的基本特征[2]。

2.2水文水资源中除险加固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由于水利工程的规模和建设进度都在不断提高,这使得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水利工程当中的除险加固技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注点,在水文水资源的管理过程当中使用加固技术,可对工程信息与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更好地节省工程施工成本,提高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在该过程当中,其主要是结合土壤当中的含水量以及精确的水位等进行数据整理,并对周边的各种资料进行搜集,实现偏差控制。

2.3气候变化研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水文水资源当中的气候变化研究主要有情景在线生成技术和水温模型技术两种。由于气候对于水利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水文水资源当中的气候变化研究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情景在线生成技术主要是通过将气候进行在线设置水文水资源到相关场景中,进而促进相关管理人员制定一系列的举措,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防止自然灾害对社会生活造成威胁。而水文模型技术则主要是对不同区域内的水文资源进行估算,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经验统计模型两种方式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这可以使得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精确地了解水文资源的变化参数,进而制定一系列决策。

3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1)地理信息是水文水资源管理过程当中的重要信息之一,其对于制定水文水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决策信息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计算机系统当中,必须对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检索分析,然后才能制定出相对合理的管理决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

(2)地理信息系统在水文水力资源当中的应用,除了对水资源管理之外,还对防汛减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相对较多,这就使得我国在面临自然灾害上会更加多变,由于自然灾害相对频发,所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起到了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目前,国家和政府层面都非常重视自然灾害,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各种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加强相关技术上的开发,使得防洪减灾工作获得更好效果。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中就可以实现水情的实时电子报告,为国家防治水灾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预案。

篇7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 路径

塔里木河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全长1321公里,是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最长的内陆河流域,流域所在的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逐年增加,塔里木河流域的生产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加,相应的生态用水量逐渐减少,由于缺乏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塔里木河流域的许多地^出现了水资源严重不足造成的生态恶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在塔里木河流域开展水资源管理的研究,探索水资源管理路径,寻求有效的管理措施,解决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

塔里木河流域的特点是: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四大源流流域的冰川融雪是补给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水源,同时也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部分。作为开发西部的一项重要工程,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保持塔里木河流域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方面。目前来说,塔里木河流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手段,水量调度的管理效率不够,而且灌溉面积逐步扩大,人口压力持续增加,上述行为造成了生产生活用水严重不足,生态用水被大量挤占,具体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排污造成水质恶化

近些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内的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这就造成了流域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大幅度增加,加上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减排措施,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另外一方面,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和农用土地面积的增加,在造成用水量增加的同时,还由于农药化肥的大肆使用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2014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全年期一类水质25%,二类水质69%,还有部分的三类水质。而在枯水期,三类水质的比例已在60%以上,而一类水质却减少为20%以下。

1.2管理效率不足

塔里木河流域存在水资源管理效率不高,没有采取合适有效的管理方式,水利设施建设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对水资源进行调控。调查结果发现:农田灌溉用水无法得到满足,塔里木河流域每年新增的灌溉面积将节约的灌溉用水量基本全部占用,造成了年年节水,却年年看不到节约出的水的尴尬现象。自2001年,国务院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以来,国家采取了多项举措,开展节水改造、水资源调动等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未能达到要求,水资源管理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

2.塔里木河水资源管理路径探究

结合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排污造成了水资源的污染,导致了优质水资源不足;由于管理效率不足,无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调度,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路径。

2.1通过水质调查,找出污染因子,提高水质

2.1.1调查塔里木河流域的重点污染因素

排污量的增加导致了河水污染现象逐年家中,严重影响了农业和社会发展,调查排污口和排污水质,对于水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根据郭永平的研究数据显示,阿瓦提总排干渠的排水量1.924亿m3,水量最大,同时根据排污水质的调查发现,塔里木河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氯离子、硫酸根等盐类,而这些盐类的来源主要是农田排水。根据排污口和排水水质的调查,找到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理污染,提高水资源质量。

2.1.2 分析灌溉面积超载情况

前面提到,农业污染是造成塔里木河流域水质恶化的主要方面,那么分析灌溉面积的超载情况,对于预测未来污染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尤为重要。收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量和本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水平,然后利用水平衡的原理,计算不同年份的可承载的最大灌溉面积(单位108hm2),如式1所示,用最大灌溉量(单位108hm2)比综合毛灌溉定额(m3/ hm2)得出,然后与实际灌溉面积比较,得出超载量。由于塔里木河流域中,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耗水量较多,因此绿洲中心的存在和发展,必然受到边缘生态系统的影响。但是灌溉面积达不到要求,又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可承载的灌溉面积以及超载情况,“以水定地”,确定绿洲的规模,达到节水,抑制水质恶化的目的。

2.2采取有效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2.2.1应用GIS技术提高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

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应用于资源与环境领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如果结合RS技术(遥感技术),广泛收集地表的地理信息,然后扫描、传输、处理,从而达到识别测控的目的。应用这些技术主要分为三步:首先要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运用地图分析法、遥感影像法等方式,完成流域内各主要河流的数据采集,遥感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然后按照自然地理要素或者社会人文经济要素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制图完成数据库建立;其次是数据的处理,包括地图数据的处理和遥感数据的处理,最后获得流域内的各类土地数据。综合前面各主要河流情况,更为有效的实现水资源管理。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为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目前,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对水资源的管理也更为有效。

2.2.1应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

水资源分配模型是丹麦水利研究院规划水资源管理的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能够实现在流域尺度上优化水量配置,完成水用户连接,还包括调度水库规则等问题,是一种水资源管理的综合性数学模型。这种模型包括水文模型和水资源分配模型两种。水文模型是一种概念性的降雨径流模型,因此,使用这种模型需要对流域内的气象数据和流量数据进行收集,然后结合四层蓄水体的概念,生成流域径流时间序列。在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进行模拟的过程中,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因素,数据交互功能强大。目前这种模型应用于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比较少,但是它却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孙栋元的研究显示,运用水资源分配模型模拟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变化,从模拟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来看,能够反映流域状态的变化。因此,运用这种模型进行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和规划,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相信就能够实现高效的水资源管理。

3.结论

塔里木河流域的四条源流和干流在近些年来塔里木流域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处于干旱地区的流域本就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使得这些问题更加尖锐,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雷志栋,等.塔里木盆地绿洲耗水分析[J].水利学报,2006,37(12):1470-1475.

[2]关洪涛,等.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需水量估算[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5,16(1):71-75.

[3]赵新风,等.不同水平年塔里木河流域灌溉面积超载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77-81.

篇8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

一、当前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网络平台功能薄弱

首先,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内容复杂而且繁琐的构建过程,目前在基础网络和各子系统的配合,以及数据库的有效开发使用方面才存在许多的不足,导致系统难以实现其应用的功能。其次,各子系统在相互关联上存在存在着标准不统一,连接不密切的问题,导致系统搭建更为复杂且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后,信息采集、传输、数据共享功能的实现相对薄弱。

(二)业务管理系统开发水平落后

但目前的问题就是,许多重要的业务应用并没有实现关联,如防洪抗旱、水情数据管理、水土保持等一些领域的应用,仅仅是以一种单机版桌面应用的形式存在,各个应用的相互之间,应用与总系统之间缺乏联系,工作人员操作起来并不方便,而且无法实现数据的直接上传和信息交换。这种系统就脱离了信息化的初衷,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三)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标准

首先是系统的规划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和需求分析,导致在管理系统的早期构建上对系统技术的应用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尤其后期建设的系统与前期不兼容问题较为严重,无法有效的实现功能对接。其次是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上,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工作规范,加上系统构建本身又不完善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工作人员投机取巧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在实际工作中,信息化管理并没有实现信息化、高效化、精确化的目的。

二、构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确保系统不断升级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的搭建也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发展不断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人员在一开始就要做好系统机构的规划设计以及技术的使用标准,确保系统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较好的扩展性和发展空间。因此,在建设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上,需求方和系统开发公司要密切交流,详细的叙述业务需求并一同做好需求分析以及需求报告的设计,避免系统开发之后才发现出现功能遗漏等问题。

(二)资源整合,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水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的是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数据的共享应用,之所以要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为了能够高效的将多个部门通过系统连接起来,快速的进行数据交换促进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因此,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要通过网络连接,并用统一的数据库把各个分部的资源进行整合,在大系统内实现快捷的数据采集、上传、计算、调取、展示等功能。

(三)优化结构,提升系统运行性能

一个系统的好坏主要有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内部的系统逻辑,即该系统结构上是否符合要求,而且是否存在重复性或者不必要的雍余部分。为了提升系统的运转效率,减少对硬件的占用,系统应当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简洁高效。另一方面是操作应用是否人性化,系统的最终操作是有人来完成的,而且使用者和开发者并不是一个人,因此开发人员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多考虑,尽可能的使应用界面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三、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和建议

(一)根据业务需求搭建系统框架

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的是对地区水资源的有效监控、管理和数据记录,因此属于面向对象的一种管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通过J2EE语言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功能。J2EE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语言,非常适合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结构繁杂的系统开发,而且其稳定性和安全性都相对较高,又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跨平台性,是开发水资源管理系统不二的选择。此外,由于水资源管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需要的是不同部门的密切配合,实现的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一利用,所以在业务结构设计上整个大的系统需要包括:水资源规划设计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水资源公众服务系统、水情管理系统、防汛指挥系统、抗旱管理系统等。

(二)整合资源搞好数据库开发建设

系统架构搭建之后,作为系统最核心的部分数据库的设计也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系统缺乏了数据库的有效支撑,系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系统的功能是实现数据的处理,而数据库则是实现数据收集、储存、调用、管理等功能的基础所在。要实现个子系统的关联,数据库就是一个中心,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监测的业务要求构建不同部门的业务表,然后在后台数据库中实现各个表的关联和共享,这样就能把每一部分不同的信息统一起来,提高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数据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构建统一的内部网络平台实现业务关联

我国的互联网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虽然还有很大差距,但其使用和开发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普及程度也非常高,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水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业务子系统进行连接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只有各子系统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个系统才能实现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否则业务系统只是一个个缺乏关联性的“孤岛”,根本无法实现办公效率的提升和数据收集的共享性。因此,要实现整个松散系统的密切关联,就必须通过网络的方式实现业务关联。

四、结语

水是生命的必需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根基所在,因此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节约利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远事业。我国在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里并没有把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到战略的高度,导致近年来出现严重的水力资源流失或者污染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的身体健康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在国内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水资源管理系统存在问题和不足,并对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以期对实现我国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伟.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建设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12)

[2] 姚佩琰.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2(03)

篇9

为保证合理调配淮河流域内水资源,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淮河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能为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合理有效地管理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建立整个淮河流域的水文、水质等信息实时监测的信息采集系统,为各级管理机构管理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2)建立淮河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支撑各类业务应用的运行与服务。

(3)建立一套符合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应用系统,以实现各级水资源管理机构需水及用水管理、供水管理、水质管理、应急处理等功能。

(4)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运行环境,保障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

(5)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保障环境,从体制、机制上保障水资源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二、系统总体框架

按照水利部最近颁布的《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并根据其他流域及省份已实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淮河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构成包括:信息采集、资源共享服务、业务应用、运行环境、保障环境等五部分。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淮河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采集主要通过自动采集、人工录入以及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获得水量、水位、水质等信息。信息采集系统应在现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根据淮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设置和流域水资源特点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水资源动态监测网,实现各监测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2.资源共享服务

资源共享服务主要实现总中心、各分中心、各站点的资源共享,以及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主要组成包括:

(1)门户系统门户由内网门户系统和外网门户系统组成。内网门户系统是面向内部办公人员提供接入服务,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易用、高效的办公手段,是所有应用系统的统一门户,同时也是进行内部信息的平台,通过服务中心对业务系统中沉淀的数据进行管理并且为各业务应用提供资源服务。外网门户系统面向有关部门、企业、公众,提供水量、水质等公众关心的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网上业务公开,提供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等服务。

(2)水资源数据中心水资源数据中心的主要作用是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要求;通过数据的异地容灾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整合系统资源,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数据管理成本;整合数据资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业务应用

业务应用是用户直接使用的与业务有关的各子系统集合,主要的业务应用包括:

(1)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管理水资源的基础资料,如监测站点资料、降水量、水质调查评价等。

(2)需水预测系统需水预测系统根据上年的实际用水量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量的需求,通过需水预测模型来计算出来年的用水量。

(3)取水管理系统取水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

(4)水质管理系统水质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管理、入河排污口管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5)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理数据库,将空间地理分布状况及所具有的属性进行数字存储,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同时开发各种分析和处理功能,以便快速获取信息,并将处理结果以地图、图形及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

4.运行及环境

运行环境由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服务器与存储、机房等基础设施和基础支撑软件组成,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展现系统运行状况,满足业务人员的工作需要。为切实保障系统建设运行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运行安全,需要可靠的保障环境,保障环境主要由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体系、政策保障、组织体系、人才保障等组成。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管理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大,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m3,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淡水资源的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与水土资源不相匹配,夏秋多、冬春少,受海陆因素影响,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长江以南流域多、黄淮海流域少。气候变化等对我国水资源也有较大影响。当前,部分地区发生地面沉降、河流出现断流以及干旱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我国水资源出现如此危机,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与人为因素是分不开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化进程日益加快,水资源浪费与破坏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农业灌溉大多采用漫灌的形式而非滴灌的形式,且工业单位产品耗水率高,居民生活用水浪费严重。再加上水资源污染严重,治理不力,而且人们对水资源缺乏相应的节约与保护意识,导致水资源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资源浪费与污染问题,加强保护水资源,对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1合理构建水资源使用体系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农牧业生产用水、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城市管理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其他用水等,可分为强耗水和弱耗水两大体系,其中强耗水需要重点控制。为合理利用资源,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搜集水资源分布情况,研究其运动规律,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水资源研究与分析提供科学参考。

1.2保障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成效

我国地域面积广但地形比较复杂,很多地区降水不均匀,由此极易形成南涝北旱的局面。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所以必须加强勘测水资源储量、检验水资源质量、污染及用水规划等工作。为此,国家提出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出台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以全新的理念满足新时代水资源管理要求。水资源保护工作并非单纯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水资源保护及管理能力。

1.3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污染、内涝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了解城市水资源现状与分布,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根本上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情况

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以分散型管理为主,从上到下构建省级—市级—区域的分化式管理部门,通常由国家水利部门统一调配规划各地区上报情况,并为各职能部门分配任务,以此增强各部门间的协作性。该管理模式是在国家水利部门宏观引导规划在进行管理工作,但水资源保护工作仍以当地部门管理为主。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及水污染防控由不同职能部门负责,地方住建、市政部门负责管理规划区域供水与排水系统,水利部门负责对全国水资源进行管理调配、水资源规划等。而地方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权力重合,部分管理权责模糊,从而分化了主体职能,使得管理权力分散,主管部门实际职能流于形式,如水资源功能划分与生活用水管理保护。另外,各部门间没有及时沟通,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使得水资源管理与布局难以实现统一目标。目前,我国正逐步调整并优化水资源分布形式、管理措施与机制,如水利委员会的建立。但该部门主要职能以防治洪涝、水体自然灾害为主,对水资源调配与保护发挥的作用不突出,使得水资源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另外,部分管理部门无法行使自身权力,只能以事业单位形式存在于管理体系中,对辖区内水资源使用情况没有实际管控权。流域性管理模式中,一般政府部门基于经济利益,使得辖区内水资源浪费严重,流域上下游间水资源分配出现问题。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还设置了水务局,负责管理辖区内用水情况,其依然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政企联合制度体系背景中,分化了主体职能权利,对水资源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3水资源保护地综合管理模式

3.1行政区域化管理模式

纵观当前我国水资源分析与规划模式,应根据地区用水及水资源储备情况从整体上进行调整,基于行政区域管理模式开展符合模式管理,以此形成部门为核心的阶层式调配体系,集中管理权力。目前,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模式单一,以地理区域为单位划分,保障中央集权特性的同时,在管理体系下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以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行政区域管理则是以地区为单位划分,通常是国家—省—县,基于不同管理范围构建国家为主的管理体系,以此对水资源进行区域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为了预防各级别管理职能发生冲突与叠加,我国新《水法》重新划分了各级别管理职能。宏观调控层面上统一划分监管职能,包含水资源管理权限定位、规划措施、用量调控、监测及政策执法等;微观管理层面,详细划分水资源使用、功能及保护等,其管理职能定位准确,有效区分了相关政策制度与具体措施,即分离决策、执行与监管等职能,在此基础上确保各职能部门正确执行权力。此外,国家与市县部门中,省级部门发挥着过渡作用,负责接收并执行上级部门命令,主调控部门宏观调控下,根据自身区域与市县实际情况,科学分配主线任务。表面来看,省级管理模式涉及两项管理行为,从根本上来讲由一个管理机构负责。行政区域管理特点表现为统一、职权、主导及监管性。统一性主要是根据区域发展特点与趋势,明确主体管理模式,确保水资源预期规划目标精准对接管理模式,实现统一管理;职权性是指区域部门对水资源具有广泛使用、规范及保护权力,此部门管理工作中可集中调配资源,对区域管理内水资源环境进行优化;主导性主要指区域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行使职能权力,以指向型明确约束各部门工作模式与管理模式,确保各部门不会发生利益冲突问题;监管性使之融合各部门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反馈相互监督,实施监管分离,以此确保水资源管理效率的全面提高。

3.2流域化管理模式

(1)流域引导模式。其主要指以水资源保护为主,在区域排水特性需求得到满足情况下制度化管理水资源,确保合理分配区域内水资源。人类生产生活中,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流域引导以水资源为单元,结合上下游形成单元整体,利用整体环境保护对管理职能进行分化,以此提高单元内水资源管理效率,为水资源管理构建规划管理模式。调整优化流域引导模式时,通常会准确定位管理机构区域范围所行使的职能,赋予其相应的管理与监督职能,另外,规划管理流域内河流与湖泊分支,明确主要职能,划定各部门权限,确保河务、防汛及水文等机构正确执行命令,独立化管理各分级部门,实现权力与职能的独立。流域引导过程中,对辖区流域空间体系水体进行管理时,正确引导流域内地理与空气环境,融合管理模式与地区流域特点,从整体上提高管理目标。另外,流域引导内容涉及水资源分配、工业产业限制、企业排放基准及流域内上下游关联特点,基于此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区域环境,具有一定的灵活、指向与可变性,与水资源动态特点保持一致。

(2)契约模式。其主要指基于流域,上下游间制定契约对区域管理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流域内水资源过程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水资源储存与耗损波动大,且流域内水资源管理不会一直保持内循环模式,受不可抗拒因素,承担上游水资源规划压力,在下游管理中发挥流域规划管理效果。所以,流域内上下游间要签订管理条例,结合自身排泄与负荷能力、水质及资源量分配等,基于流域内水资源签订相应的条例,根据综合经济利益调研管理内容与防控措施,获得最佳管理方案。契约模式条款内容要充分考虑地理及流域内水资源动态特性,分析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以此完善契约体系,保障水资源实际管理效果。

(3)企业模式。其主要指将流域内水资源管理工作承包给独立企业,再由政府调查企业运营资质与技术资质等情况,签订法律合同约束企业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增强流域内精准实现监管目标。另外,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透明性,服务主体以水质监测与水资源监测为主,基于公众化监管,规范并约束企业管理行为与监督行为等。企业管理模式利于缓解国家与公务人员等工作压力,在管理权力与管理职能交接基础上,受政府政策制度监管与经济利益驱使,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政策与利润引导下,企业引入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理念,构建规划型水资源管理模式。此作为一种经营模式,水资源管理模式属于其他层面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转为经营模式,溶消了水资源管理成本及治理利润,为经济化管理模式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小流域企业管理中,要结合企业模式与流域内发展特性开展试运行,首先制定出管理年限,并分析年限内预期管理效果。年限内规定管理任务目标完成时,比较任务执行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发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此对管理体系进行逐步完善,确保小流域管理职责更好地转为大流域管理职责,为水资源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