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家培训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家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一、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

1、战略是指企业最基本的长期目标

战略决策有以下一些重要的特征:①战略决策涉及企业主管人员关于企业发展方向的观念和想法;②战略决策要帮助企业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使其尽量与外部环境的预计变化相一致;③战略决策必须考虑到企业本身的资源,并协调好经营活动和资源之间的关系;④战略决策涉及企业经营方式上的重大变化;⑤战略决策极为复杂,不确定性程度高,要求企业根据不完全可靠的信息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测;⑥战略决策要求采取一体化的方法管理企业;⑦战略决策着眼长期性发展,涉及的范围大,影响长远;⑧战略决策涉及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和期望;⑨战略决策涉及企业的资源和经营,将会影响企业的资源基础,带来大量的管理低层的决策。

2、企业战略对手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是处于不断竞争的环境中的。抓好战略管理,必须首先确定企业竞争的地位,而产品生命周期为竞争战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①推出阶段。②发展阶段。③成熟阶段。④衰退阶段。

二、新会计准则与税务筹划

新会计准则将投资按照目的不同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

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新准则将长期债权投资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企业所得税分立模式下的弊端:1.内外资企业税负差异巨大,以致削弱内资企业竞争力、危及内资企业生存。原因即在于以往两套税制在税收优惠、税前扣除等政策上对外资企业偏松、对内资企业偏紧,使得内资企业的实际平均税负远远大于外资企业的实际平均税负,这一问题在我国未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由于外资企业尚受到其他相关法律的限制、内外资企业竞争并不激烈,因此并未突现,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力度日益加大,外资进入的种种限制,诸如地域限制、市场准入限制、股权份额限制等等逐步被取消,上述问题使得内资企业将真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2.税收优惠政策存在漏洞,以致扭曲企业经营行为、造成财政收入减少。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外资企业在优惠期结束前不是撤资就是改头换面,注册新企业,将原企业业务注入新企业,照常享受政策优惠,继续钻政策的空子,并让原企业“亏损”歇业或直接注销;[2]而另一方面不少内资企业大肆效仿外资企业避税,许多假外资企业也应运而生,比如一些内资企业通过将资金转到境外再投资境内的“返程投资”方式,从而享受外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3.普惠制税收优惠政策影响我国利用外资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我国以往在涉外税收上实行以区域性优惠为主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这种具有普惠制性质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加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其更多体现的是规模刺激、而缺乏规模结构引导力,使得其并没有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生明显的引力作用,反而为那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投资项目带来大量利润,甚至一些外国企业把污染重、能耗高的产业转移到我国。

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中国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管体系架构已具雏形

(1)、20**年以来国内监管部门相继对其所监管对象提出了风险管理的要求——分散监管格局形成

风险古来有之,但对风险实施管理不足百年的历史,对企业风险提出全面的管理还是近年来的事情。虽然导致百年老店巴林银行倒闭的“李森”事件震惊了世界,但真正引起国人瞩目的则是与之异曲同工的“陈久霖”事件,由此,国内监管当局开始制定指导性文件要求被监管的企业对风险进行管理。20**年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制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等,各监管部门均出于自身的要求颁布了约束其监管对象的风险管理指引,对企业风险分散监管的格局形成。

(2)、20**年国家监管开始联合发文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集中监管体制形成。

20**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规范体系除基本规范外还包括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等。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至此,开启了对中国企业风险实施全面监管的序幕。

2、中国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全面展开

(1)、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开始融合

从由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被专家称为“中国版的SOX法案”,它的标志着对中国企业风险管理实践开始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并将对公司、证券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相关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基本规范在形式上借鉴了COSO报告内部控制5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其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措施为重要手段、以信息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的5要素框架。赛迪顾问认为,风险管理要素管理与内部控制体制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其构成一个统一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2)、专业的风险管理咨询中介机构将成为企业长期依赖的伙伴

为了配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施行,财办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草拟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等三个指引文件分别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对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的控制、财务报告编制、信息披露、预算、人力资源政策、计算机信息系统等17部分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鉴证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对鉴证报告的格式、鉴证结果的使用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赛迪顾问认为,接受专业的企业风险管理咨询机构的服务,是中国企业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必经之路。

(3)、信息化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支撑

四、相关知识

所谓公允价值引起了连锁反应,笔者不敢苟同。市场价格在金融企业应用公允价值后的确进一步下跌,但市场价格的下跌是对企业不良业绩的反应而不是对应用公允价值的反应,只要企业的不良业绩是真实的,就应该正视这种价格的下跌,否则会计的信息传递作用何在?所以说公允价值只是真实反映了企业的风险,从而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一种风险警示,并通过积极的措施(管理改进与业绩提升)或消极的措施(重组或破产)得以释放。如果摒弃公允价值,那么企业业绩下滑将在会计信息中得不到反映,风险就会不断聚集而导致价格泡沫的产生,一旦泡沫破裂,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篇2

“业兴于勤,誉赢于诚”,在集团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在集团领导们的带领下,很荣幸能够走进这百年名校武汉大学,进行学习体验。首先感谢集团能够给与这次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感谢集团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缜密的安排。这次武汉大学的培训除了获取到知识外,同时给与我工作和生活莫大鼓舞和启发。

再次步入大学校门,尤其是走入这历史悠久全国重点综合研究型大学,使人心潮澎湃。他拥有全国优质的科研团队和师资力量,也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知名企业家。在这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学习,不禁感慨集团领导们的用心良苦。不得不让人静下心来,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获取知识,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在这短短的五天培训中,分别设置企业的战略、投融资、管理、团建、法律及大数据时代相关知识一系列课程。众位教授深层系统的讲解和详实的案例分析,无不彰显出他们渊博的学识和对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途径,能让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经验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的累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做到从“知”变“会”,才能对工作起到提升的作用。下面简述一下个人在这次培训中理解到的程度的一些心得和感想:

一个企业的战略的规划、执行和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命运。战略的规划靠公司高层对政策、社会发展的解读能力和魄力,他的可行性也同等重要,执行实施情况同样能改变战略发展的方向,也需要激励措施和防控措施,这样才能使得战略的思想得以实现。

能够精通并运用资本运作的理念和方法,不单仅仅是把企业从资金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重要的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一个项目能够正常的启动,一个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转是要靠资金的支持,这其中不失可以搞一些“小手段”,有了扎实的金融知识,结合政策条款和相关法律、法规,就能实现资金的共融,摆脱眼下的“窘境”,达到最终目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他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想把一个人的思想全部灌输给别人,而且让其接收信息那是教师的工作,企业的领导要和员工之间有共通的通道,才能走向人企公兴。做为企业的领导需要是员工思想的统一性,协作性,进取性。这些除了熟知管理相关知识外,还需要提高个人修养素质,从而提高个人魅力来引领带动员工。让员工把“听”变成“动”进而变成有思想的“动”,完全靠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是个体才能,力量是渺小的,能够带动整个集体来为公司谋发展促团结,才体现管理的真正意义。

团队是人的群体,一个好的团队不仅仅是人才的堆积,需要队员对工作的匹配、互补、融合。一个好的团队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的目标明确,思想统一,行动规范,相互扶持,积极创新。一个好的团队会给企业创造无尽的价值。

篇3

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要想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快的获得成功,我们更应该抱着“不耻下问”的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习。如果一个人总是目空一切,高高在上,总以为自己什么都会,总不把别人放在眼里,那这个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就算是成功也不会被别人认可。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抱着谦虚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往往会发现,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好,这样也会让我们更地开展工作。

二、分配时间,定位人生

怎样既能把各项工作做得很好,又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明确自己要干的事情哪些是重要的和紧急的,哪些是不重要和不紧急的。著名的企业家余世维先生曾就时间如何管理谈到:“我们可以把要做的事情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既重要又紧急;第二类是重要但不紧急;第三类是不重要但紧急;第四类是既不重要又不紧急。”当明确了这些事情的主次关系时,你就懂得如何分配时间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我们要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做,这样既能把工作做好,又有时间休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并且希未来的某一天能实现它。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存在一些差距。那我们该如何实现呢?的人生定位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重要的一步。特别是我们选调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一个的人生定位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明确自己的人生定位,干起工作来才有效率,才有更多的。所以说,明确人生定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三、善于与人沟通,增强团队意识

有效的沟通交流在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些人具备渊博的知识,但由于他们不善于与人沟通,导致他们的才能发挥不出来。机会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机会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在现实生活中,善于机会的人往往更成功,而只有善于沟通的人才能更好的机会,沟通是获得机会的。

现代社会中任何工作都要求团队合作、成员之间相互信任,这些特点全都在北戴河拓展期间所进行的项目中体现了出来。在团队桥游戏中让我感受到集体合作的,每一位队员顺利过桥都能感觉到来自集体的关怀和,通过这项游戏使我懂得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作用。在信任背摔游戏中体现出的队员对队友的信任,更促使我在今后工作一定要坚持对的信任,以心交心。

四、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篇4

(1.西安航空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2 2.幸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建立完备、科学的培训制度是进行有效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规范的培训制度,整个培训体系才能运行流畅。本文对中小企业培训制度的涵义进行阐释,提出中小企业培训制度的具体完善建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培训制度;完善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99-01

建立完备、科学的培训制度是进行有效培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具备规范的培训制度,整个培训体系才能运行流畅。培训制度的制定应该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许多中小企业培训制度己经初具雏形,但是该培训制度一般是在公司规模尚且不大的时候制定的,随着近几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更为复杂,员工人数不断增加,简单的培训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因此,对中小企业培训制度进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培训制度的涵义

英国官方培训委员会认为,培训是通过正式的、有组织的方式,获得工作要求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戈德斯坦认为,培训是系统地提高和发展个体、团队和组织效能的一种方法,培训的结果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改变。通过培训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岗匹配,从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增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而所谓中小企业培训制度是指中小企业为帮助员工提高素质和工作相关的技能,有计划地实施有助于员工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活动体系,目的是让员工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最终实现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中小企业培训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培训纪律制度

(l)制定严格的培训课堂纪律,比如严格规定上课和下课时间,记录学员的上课情况,对于经常迟到、旷课的学员,轻者通告批评并处以罚款,重者直接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影响晋升和加薪。

(2)制定严格的培训结业考试制度,如果是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培训效果,一定要严格监考,并且保证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对于考核结果优秀者给予合适的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同时,对于未通过考核的学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比如学费自付并且重新进行培训等。

(3)培训课程结束后,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提交学习心得和培训报告,人力资源部从心得体会中挑选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报告在企业内部网和宣传栏上,供员工们传阅,还可以挑选学习榜样在企业内部进行演讲,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以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与员工签订培训服务协议,培训费用的赔付应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第一,如果是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专项培训,并且由企业支付且有支付货币凭证,那么企业有权要求员工赔偿培训费用;第二,只有当员工提出要求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企业才可以要求员工支付赔偿费用,包括职工因为违纪违规被企业解雇的情况在内;第三,具体培训费用和培训方式问题,严格按照培训服务协议或者劳动合同执行,协议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否则视为无效协议和无效合同,一旦企业和员工发生劳动纠纷,交与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处理。

(三)培训预算制度

在制定中小企业每年的培训预算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培训需求,同时还要依据企业当年的战略目标、年度规划等。培训预算制定的具体流程如下:①人力资源部在年初时制定出培训方案和培训预算方案;②人力资源部制定培训计划;③培训负责人根据培训计划分析报告,分配培训预算,确定培训项目和方法;④在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每个部门估算出本部门的培训总费用;⑤人力资源部、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协商培训预算的额度、对象和范围等内容,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调整培训预算方案,设定合理的各个部门培训费用的使用额度;⑥最后确定培训项目,提交相关培训项目的预算方案,报请领导审批。

(四)培训激励制度

笔者为中小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培训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培训制度离不开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激励制度为 中小企业培训提供动力机制,将员工的“被培训”变成“想培训”,将被迫学习变成自主学习。还可以将培训机会作为员工内外激励的方法,同时公平地分配培训机会,将培训与绩效考核、职位提升甚至薪酬都挂钩,强化培训转化为产出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激励制度可以提供培训的传导机制。通过企业内部制度和规范,汇集岗位绩效要求、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要求、自我发展与提升要求等多维需求,形成系统化培训需求,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有效的培训体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全面的分析总结后认为中小企业的培训体系不是单打独斗,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层次化,培训体系的动态与长期性。随着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中小企业在提升自己实力的同时力争提升自己产品的附加值。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中小企业培训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王建立 有关员工培训效果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 2010(4).

篇5

参加完两天的管理技能培训课程,收获颇丰。虽然都是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但是很大程度上而言,基本的就是根本的。按照课程的框架,记录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关于管理和管理者

· 关于“管理”: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确定目标?),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责任,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如何实现目标?)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附:一些关于管理的其他定义。1、管理是如何确定战略并使战略得以有效执行的过程;2、让别人做事的艺术;3、利用他人来完成组织目标;4、管理就是决策;5、如何集众人之力达成企业使命。)

· 关于“管理者”:在一个现在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以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 关于“效率与效果”:1、效率:正确的做事(把事情做好);2、效果: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对)。企业的使命是效果,依赖于顾客价值的实现,关注于企业的外部;激励和组织是效率,关注与企业内部。明确效率和效果的差别,提醒管理者切勿因过多内部的具体事务而忘记了企业的使命和方向。

· 关于“专家和管理者”:专家提高效率;管理者保证效果。其实现实中这两个身份往往是兼具的,但是侧重点显然不同。

· 关于“管理者要素”:1、关注效果;2、为组织做出贡献;3、承担责任。管理者必须时刻自问:我的工作队实现组织目标起到什么作用?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了哪些实际的贡献? 主管的责任是带领大家去完成具体的工作事项。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做了什么,那么他只能是一名员工,而绝非管理者。

· 关于“能力类型”:概念性能力对管理者而言更加重要,包括规划能力(设定目标,画饼)、决策能力、判断能力;人际性能力对于任何角色都始终重要;技术性能力随着管理层级的递增而递减,相对重视技术性能力而忽视概念性能力,则是专家型发展路线。

二、关于计划

1、笔记

· 忙碌的经理人往往是因为计划出现了问题,因此他会感到“忙碌、盲目和迷茫”

· 制定计划的好处:1、明确目标;2、安排和协调人力资源;3、更充分的利用资源;4、加强对任务的控制;5、增强团队的工作效能和士气。

· 不愿意制定计划的原因:1、计划过于复杂;2、计划缺乏灵活性;3、制定计划浪费时间和精力。

· 制定计划的过程:设定目标--统筹规划(时间、人选、程序)--充分传达。有计划但不传递等于没有计划。你必须让你的下属知道并了解你的计划,这样有利与计划的顺利执行。在传递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止一次的传递,要反复多次,知道你确认你的下属已经完全明白你的计划。

· 确定部门的工作目标:通过以下问题来确定部门的工作目标,1、企业/部门的绩效(效果)在哪里?2、谁是你的顾客(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3、顾客需要的是什么?

· 关于“顾客价值”:顾客购买的,从来就不是一件产品本身,而是一种需要的满足,他购买的是一种价值。但是,制造商却不能够制造出价值,而只能制造和销售产品或服务。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明白产品和服务背后给顾客带来的价值是什么?重要性如何?可替代性如何?等等问题。

· 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SPECIFIC/MEASURABLE/ACHIEVABLE/RELATIVE/TIME-BASED

· 统筹规划:1、时间--合适开始?何时完成?;2、地点--在哪里工作?3、人选--谁是完成任务的最佳人选?4、标准--怎样衡量结果?5、程序--怎样完成工作?

· 传达计划:1、说明计划的好处;2、让员工参与计划的过程;3、激发员工的行动;4、区分计划与传达不等于区分计划与传达者。

· 制定计划7因素:1、目标--要到到什么样的预期结果?2、时间--合适开始?何时完成?;3、地点--在哪里工作?4、人选--谁是完成任务的最佳人选?5、标准--怎样衡量结果?6、程序--怎样完成工作?7、传达--怎样向有关人员传达计划?

· 做计划的技术和方法:SMART / BRAIN STORM / PROJECTOR(MS) / CPM,PERT / WBS,KPI,BSC / PDCA / 5W2H/ S.P.预测 / ----滚动计划法 / 360度 / MB0 / PEST / 5”FORCE 注:技术只能用来解决效率问题,但解决不了效果问题。效果的问题只能通过管理者的沟通行为来解决(更多地关注组织外部)。用SMART原则和领导谈判,想清楚5个问题是否有答案了?在5W2H方面是否达成了一致。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沟通(人力资源薪酬与绩效管理的核心也在于沟通),而工具是用来提升沟通效率和效果的,工具让我们进行沟通是明确沟通的维度。所谓向上沟通和向下传达的核心即在与此,已实现上传下、达思想统一。

2、心得

· 做计划要看具体项目的情况和组织成熟度,标准不能完全一致,但万万不能没有标准。

· 计划本身不能是绝对死的,计划本身要预留弹性的空间,应对变化。如同下棋、战争、谈判一样,要时刻自问:如果我们这么干了,竞争对手如何应对?合作伙伴如何反映?组织相关部门如何反映?

· 概率和统计均为未来决策提供依据所用,目的在于清晰的把握规律性事件

· 做计划不是做加法,做计划要知取舍,要懂得做减法。确定目标时最痛苦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决定应该去掉哪些。

· 计划往往因为与实际情况不符而失去计划本身的意义,计划是为了能够通过有效执行而达成目标而存在的。如果计划与具体情况不符,没法执行,所以就干脆不执行了。

· 计划本身必须结合业务类型,类型不同,性质不同,要求不同,因而计划不同。正如兵法所言,打仗的办法千奇百怪,但要注重结果,而不仅仅是过程。

· 对未来的假设是做计划的基础,计划基于假设而被指定,也就是所谓的情景规划。但环境和我们假设的前提时刻都在或者可能发生变化,要及时应对变化,调整假设,以使得计划本身不因环境变化而变成“空想”。

· 计划是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这里的思考,指的是前瞻性的思考。

· 目标可在石头上、计划写在沙滩上。目标本身要明确,计划可以很灵活。

· MRKEETING 的工作关注的是趋势性问题。

· 沟通的方法和沟通目的的本质:通过方法和工具来提高沟通效率,目的在于如何互相使用彼此的工作成果。

· 管理工作总必须分清:什么是技术性问题?什么是沟通性问题?

· 不要有忙碌变得盲目,进而又由盲目变得茫然。对于没有方向的船而言,没有风是顺风。

· 知识性社会,选择性大大增加,但机会成本也大大增加。这需要勇气去权衡和决策。变化越快,越使人容易迷惑,计划也就越重要。

· 设计师和工头的区别就在于,设计师是用来做计划的。

· 技术的重要性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用技术去沟通,以达成两个目的:外部明确目标,内部提高效率。

· 时刻明确你的顾客是谁?顾客需要什么?提品(服务、工作)背后的价值给顾客。

· 计划的不是工作。计划的是工作的价值,而工作本身仅仅是一个载体。

· 团队成员的多元化和想法的差异,更体现出沟通的价值和重要性。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竞进提质,升级增效,努力为新常态下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工作目标

以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为主线,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紧紧围绕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孝感第三次创业新局面等重大问题,开展学习讨论,认真查找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新思维研究新问题,以新思路落实新任务,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努力达到思想观念上有新突破、精神状态上有新面貌、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业绩上有新提升的目的。

三、总体安排

整个活动按照全社会、全方位、全媒体要求开展大讨论,从3月份开始至10月底结束,重点抓好四项活动。

(一)在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图强进位、跨越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心组学习、周四学习日制度不动摇,充分利用论坛讲座、讨论辩论、体会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市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和纲要、市委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市三级干部大会精神,解除思想困惑,明辩工作思路,制定落实措施,坚定发展信心。

1.组织开展一次专题培训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在前一段集中学习、集中宣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干部学讲堂”、“干部网上理论学习平台”、周四学习日,开展专题学习和研讨,推动思想解放和学习深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安排全年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将“五大发展理念”的学习列入教学重点,扎实开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真正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引领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要认真组织好各级干部学习“五大发展理念”的培训活动,扩大学习影响力,增强学习效果。(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2.组织开展一次“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孝感跨越发展”大调研活动。各地各单位按照“开展一次调研、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的要求,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深入一线开展调研,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出一批调研成果,切实转变作风,真切回应群众。(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3.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活动。要以“四看”为标尺(看会不会抢抓机遇、看能不能出色完成任务、看是不是补齐了短板、看有没有争先进位),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围绕“补短板、强功能、促发展”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研讨和讨论辩论,在观念与思想的碰撞中明是非、计得失,切实解决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想干、不会干、干不好、不作为、不担当、不落实、不创新”等问题。(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4.组织开展一次对标查缺调校大整改活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实践检验思想解放的四条标准为准绳(是不是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是不是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是不是争先进位、排名靠前;是不是市场公认、群众满意),紧紧围绕学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这个主题,对标查缺调校。各地各单位要利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干部专题组织生活会,采取自我检查剖析、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布征求意见电子邮箱等方式,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认真想一想思想上、行动上、做法上是否符合、适应“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找准抓住制约本地本单位发展的思想障碍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落实清单,形成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五个跨越”、建设“五个城市”的实施措施及对策,建立健全体现科学性、规律性和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制度规范,形成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常态机制。(责任单位: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5.组织开展一次成果大展示活动。各地各单位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要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一批推动孝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制度成果和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新举措。市委将组织开展一次先进典型学习交流活动,集中表彰一批学习效果好、思想认识高、工作业绩优、工作作风硬的先进典型,集中宣传展示一批思想解放的典型案例。(责任单位:市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二)在城乡群众中组织开展“转观念、讲文明、革陋习、树新风”主题讨论活动。紧紧围绕美丽孝感建设这一主题,充分利用“市民论坛”、“村民论坛”、“道德讲堂”、乡风(社区)文明理事会等平台载体,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村庄(社区)环境整治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大讨论,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革除陋习、共建文明。讨论中,要注意与文明卫生城市、文明卫生村镇、文明卫生社区、文明卫生校园、文明卫生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四孝”品牌建设结合起来,与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与新一轮“三万”活动和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起来,落细落小落实。要组织群众广泛开展“革除一个坏习惯、提出一条好建议、帮助一个贫困户、调解一起矛盾纠纷、参加一次公益活动”“五个一”活动,倡导新风,淳朴民风,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城乡面貌的大改观和群众文明素质的大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农办、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各单位)

(三)在市场主体和企业职工中组织开展以“学先进、找差距、补短板、促发展”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各类市场主体要坚持以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有利于企业效益增长、有利于员工绩效提升为准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融资渠道、人力资源配置等关键要素,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开展大讨论,破除传统型的生产型思维,颠覆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营销模式,探索建立用户导向型的经营模式和需求驱动型的商业模式。学习讨论中,要结合企业和自身实际,组织开展好“五项活动”。

1.举办一场“企业家论坛”。围绕结构转型、品牌创新、管理模式等,组织企业家开展理论研讨,开启思想闸门,启发工作思路,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发展路径。

2.组织一次学习参观活动。对标国际国内同类企业,组织企业干部职工参观学习,谈体会、找差距、补短板、定措施。

3.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活动,聚集众智、集中群力,以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解决影响企业跨越发展的瓶颈。

4.组织一场岗位技能大赛活动,提高技术水平,鼓励创新创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环境。

5.组织评选一批思维方式新、创新意识强、结构转型快、经营效益优、职工激情高、社会评价好的创新型企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工商联、市总工会、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相关单位)

(四)组织开展全媒体大宣传活动。各地在抓好大讨论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橱窗、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宣传载体,开辟专栏专题,组织系列报道、跟踪报道、言论评论和在线访谈,全方位、立体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阶段性成果,迅速在全市掀起第五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热潮。

1.市级各新闻媒体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开辟“解放思想大家谈”、“解放思想大家评”专栏专题,推出“金点子征集”、“五大理念在基层”等相关报道,及时宣传大讨论活动的进展情况,全面展示大讨论活动中的新举措、新成效,生动反映大讨论活动中呈现出的新精神、新面貌。

2.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开展“我为孝感发展建一言”活动,教育引导市场主体、人民群众对活动效果进行评议,努力营造全市上下谋发展、抓改革、比贡献、争一流的良好氛围。

3.结合纠风正纪促跨越活动的开展,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问责力度,促其整改,强化舆论监督。(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察局、各级新闻媒体、各通信企业、各县市区、市直三区、市直相关单位)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上率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如期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的重大举措。各地各单位要按照“队伍不散,力度不减,标准更高”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严明政治纪律,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采取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交流会、专题辅导、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动大讨论活动的深入进行。各地各单位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心思考,厘清思路,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

篇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各级宣传部门重视“三农”报刊在农村的作用,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 “三农”报刊迎来了春天。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三农”报刊仍尚未走出发展困境,在各类媒体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究竟如何做强“三农”媒体,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三农”报刊面临的主要困境

近十多年来,我国报业发展迅速,报纸数量比1990年增长51%,但增长的主要是面向城市居民的晚报和都市报,在1993―1997年我国第三次报纸增长浪潮的五年间,新增的374种报纸中,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了60%以上,到2005年达到285种。而同期涉农报纸不增反降,2005年我国1926种报纸中,“三农”报纸仅有29份,天津等地还停办了农民报。

报业出现的这种反差,在一定意义上是报业追逐经济效益的反映。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时期,经济效益成为许多报社的追求目标和考核指标。一些报社把报纸作为逐利的机器,把版面作为逐利的工具,为了扩大发行量,争取广告客户,在宣传报道和版面安排上,迎合、服务于有钱有闲阶层和广告客户。在这种竞争环境中,“三农”报刊因为关注的是农业、农民和农村而处于不利地位,加上缺少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使“三农”报刊处于边缘化状态。

“三农”报刊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读者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城市的居民文化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在一些农村地区,文盲和半文盲还不少,即使是有一些文化的农民,许多还没有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笔者在一些乡村调研时,发现经常看报的农民只占到10%左右,这直接影响到“三农”报刊的发行量。2、读者中年轻人数量很少。现在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多是中老年人,决定了“三农”报刊的读者也只是这些人。笔者调研中发现农村大多数的青年人几乎不看“三农”报刊,不关心农业发展问题,这给“三农”报刊的发展带来了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三农”报刊不能争取到年轻读者,前途将是一片暗淡。3、报纸投递难。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且交通不便,加上一些邮局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邮局投递的“神经末梢”只是到行政村而不是到户,多数投到村委会、村干部家或代销店、理发室等人员流动较大的地方。这些年邮局的改革也削弱了农村一线的投递力量,大大降低了“三农”报纸的有效发行,经常发生投递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报刊的发行。4、广告经营难。农村经济相对欠发达,农民收入相对不高,广告主不看好农村市场,而支撑我国城市报纸经济的房地产、汽车等广告基本与“三农”报纸无缘。据全国农民报协会多年的调查统计,“三农”报纸年广告经营额超过300万元的只有《农民日报》、 《南方农村报》和《农村大众报》等少数几家。这与都市类报纸每年上亿甚至十几亿元的广告收入相比有天壤之别。“三农”报纸经营困难,带来一系列问题,首要的是报纸虽薄报价却高,与都市类动辄几十个版的厚报相比,每个印张的订价却是最高的。其次是人才留不住,从业人员常要跑农村,与同行比工作辛苦,收入却低,一有机会就“跳槽”,“三农”报社往往成为其他媒体的“人才培训基地”。

二、“三农”报刊必须要加强服务功能

“三农”报刊面对困境不能无所作为,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广,“三农”报刊只要不断创新,一定能做强自身。

“三农”报刊与党报、都市类报刊有三个不同。一是办报宗旨不同。党报的宗旨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虽有针对或适用于农村的,但侧重于政策宣传,服务“三农”的意识和分量都不足。都市类报刊反映的是都市生活,追求的是可读性。近两年,为扩大报纸的覆盖面,这类报刊农村报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总体看,不仅版面数远比不上“三农”报刊,更谈不上什么专业性。二是服务对象不同。党报党刊主要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市类报刊面向城市社区和市民,“三农”报刊则直接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农民。三是功能不同。三农报刊既不像党委机关报那样“严肃”,也不像都市类报刊那样“时尚”,而是以服务“三农”的专业特色见长,其报道内容对农民更具贴近性。

“三农”报刊必须加强服务功能,真正为农民办报,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才能在农村扎下根,成为农民的贴心朋友。加强服务功能首先要为农民致富做贡献,在平时的报道中,要加大致富科技和经验的报道,有好的致富项目要及时告诉农民,可以由报社出面在一些农村开展致富项目试点,加强和农民的沟通,只要真心为农民服务,农民一定会把报纸当做自己的好朋友,一定会热心订购报刊。其次要多和政府部门合作,开展惠农服务。政府部门经常会有一些面向农村的政策扶持项目,报社完全可以借此东风来加深与农民的关系,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把党的好政策宣传到乡间村头,让广大农民都能得到实惠。例如最近安徽日报农村版报社与省财政厅、商务厅合作开展“家电汽车三下乡”巡回宣传活动,在我省50个乡镇进行的活动,报社印发的宣传专刊非常受欢迎,加大了报纸在乡村的影响,赢得了农民读者的好评。

三、与社会各界合作集团订购报纸扩大报纸覆盖面

所谓集团采购,就是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团体集中订购,挂钩或定点赠送农村读者。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举措,支持、帮助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也是全党全社会的责任。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的订报扶贫,是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高尚之举,以送报等方式扶农、扶贫,不仅花费小、影响广,而且收效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有一定的财力,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和转制后的国有企业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许多企业家也有回报社会的愿望。

集团采购订报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例如,湖北省政府在农村税费改革和防治禽流感方面,就采购了该省的《农村新报》,以出版税费改革专刊和禽流感防治专刊的方式各增印1000万份,送到农村的每一个家庭。浙江的《农村信息报》、上海的《东方城乡报》等报刊,也分别被当地政府部门采购10万份和15万份,出版禽流感防治专刊送到农村。《安徽日报农村版》多年来也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向农村基层赠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与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合作,利用农信社在农村基层的网点进行报纸订购,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篇8

人力资源服务业大发展的

时代机遇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力资本时代,人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这就要求企业重视人力资源服务的价值。众多大中型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开始高度重视员工培训与开发、高级人才引进等工作,着力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一直以来就是围绕人的增值提供服务的,因此,在未来,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将围绕引进人才、开发人才、留住人才三大主题,与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同时,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也可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帮助人才发现工作机会,扫除人才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推动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此外,经济新常态也驱动企业专注于打造核心竞争力。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原有的靠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作用不再明显。在国家层面,已着手大力进行生产供给侧改革,重点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同时,从政策和税收等方面帮助广大中小微企业减负,让企业家充分发挥首创精神,依靠敏锐的市场触觉,创造出更多高质量、高技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诸如劳务派遣、劳务承揽、岗位外包等灵活用工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环节,让企业专注于优势领域的开发,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当然,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国家在政策层面就重点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完善劳动监察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十二五”规划明确将人力资源服务定性为生产业,指明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方向,同时提出把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十三五”规划以来,在全国各主要城市,更是刮起兴建人力资源产业园区的浪潮。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创新发展,实施供给侧改革目标的重要举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走向网络化、智能化和融合化方向,大大降低了人力Y源信息化管理的应用门槛,这有利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更加便利地使用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企业管理效能。

专注于“互联网+”的

人力资源平台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迭代。

第一代软件以CS架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为主,需要安装客户端才能进行管理操作,开发简便,操作也较为容易,但是时常需要升级应用程序,而且对于一般企业用户来说,程序维护较为困难。

第二代软件是基于广域网搭建的BS架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进行操作,大大简化客户端带来的电脑高负荷,也减少了系统维护和升级的成本。

第三代软件,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主要采用SaaS(软件即服务)架构,即使用软件的人从产品消费者转换为服务消费者,而开发软件的人从产品提供者转换为服务提供者,用户仍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网络向厂商租赁应用软件服务,经营管理企业活动。由于SaaS的租赁费用跟传统软件许可模式相比更加低廉,甚至免费,大幅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和风险。目前具备较强实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都在抢先布局基于SaaS架构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对当前几款热销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普遍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基本功能免费,主要通过个性化定制收费。二是不需要购买硬件设备,后期无需维护和管理,只需注册账号即可。三是随时随地支持移动办公、自动升级更新。

其主要服务功能表现在:

实现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化设计。重点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环节,如组织人事、时间管理、薪酬与社保管理、培训管理、企业内部交流与沟通等进行模块化设计,将事务处理流程和标准进行固化,允许用户大批量、高频次进行管理操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对接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当前,许多大中型企业热衷于将企业内部工资,将商业保险、医疗体检等非核心业务环节委托外包出去。以传统企业培训难题为例,针对企业内部培训师资力量弱,培训时间不固定,培训效果难跟踪等问题,某软件公司开发出一整套移动学习整体解决方案。按照企业需求开发课程,并建立课程数据库;根据学员特点自动匹配课程内容,每位学员都可以获得个性化资料;通过在线考试模块支持培训考核,并设置试题库,可根据业务需要,更新考核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跟踪分析学员成绩,实时监测培训效果;内设互动社区,联结企业高层与员工,凝聚分散各地的人员,分享心得体会,扩展知识边界;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找出培训薄弱环节,优化培训体系。通过使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外包部门管理的无缝对接,保证数据能够及时回流。

开发人力资源细分市场,

提供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

大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根据多年累积的人力资源服务经验,模拟现实工作环境,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处理,比较契合现实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

在企业劳动力管理领域,华南某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发精益经营管理平台。该平台是基于企业遍布全国的二十多万员工的精益经营和精益管理而开发的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包括协同行政办公平台、精益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员工自助服务平台和精益劳动管理平台。

基于各项业务办理的智能化和便捷化,该平台采用了按流程过程导向办理业务的开发技术,将一系列复杂繁琐的行政办公事务、人力资源管理事务和员工劳动管理事务在平台上轻松办理,工作压力轻松化解。

例如,在劳动力管理模块,允许企业多组织同时运作,同时建立后端的多角色应用、分级授权的云系统,精确控制劳动力成本,消除薪资虚高、降低加班成本;多种方式采集工时,并实时追踪分析工时数据;预先防控潜在风险,智能匹配各类内部管控规则;设置点赞奖励环节,鼓励员工爱岗敬业,提升员工认同感;为员工提供自助服务,包括排班计划与出勤结果查询,实时提醒出勤异常,在线申请审核等,提升员工满意度。

在薪酬服务领域,某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基于多年沉淀的薪酬调研经验,能够提供11个大行业、70多个细分行业的标准化薪酬调研报告,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出具全国、区域、重点城市的薪酬报告。并由此设计薪酬分析与应用平台,通过系统自动为客户提供整体薪酬分析、职位评估与匹配,帮助人力资源工作者进行薪酬总量测算和调薪设计。

在人才测评领域,某全国知名人力测评公司,基于以往人才测评经验,构建了素质模型库,开发出人力资源服务软件,帮助客户选择适合自身的测评内容,确定评价人与被评价人,在线快速测试员工行为。

还有的企业专攻终端销售管理外包,包括提供路演业务和神秘顾客检测业务。有的企业专注于员工雇佣背景调查。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市场发展方兴未艾,竞争日趋激烈。

线上线下综合服务,

构建闭合环节

对社保代缴、福利采购、企业咨询等专业服务,不少企业采取线上答疑解惑,承接订单,线下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形式,打通线上线下通道,更好地帮助企业增值创收。

例如,“互联网+社保”在我国已经开花结果,获得广大公众的认可,一方面帮助企业从繁琐的社保事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体系设计等核心环节,另一方面满足合伙经济组以及自由职业者的参保需求。

以红海社保云为例,该社保平台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红海科技公司,基于SaaS模式打造在线交易平台,是华南地区用户较为认可的一款社保产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立足可靠安全的线下服务。红海科技集团的母公司红海人力资源集团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拥有17年的服务经验,业务覆盖70余个城市、服务超3000家企业、300000人以上,在全国设立130多家线下社保服务网点,能够为客户提供坚实的线下服务。

人性化服务设计。“红海社保云”除了设立基本服务流程,如社保账户的设立和管理、账户缴纳情况查询、员工增减、信息变更、补缴和费用缴纳、转移清算等基础,考虑到周期性社保基数浮动可能对企业带来的不便,特意加入了社保基数核定政策通知和咨询服务。

支持Web客户端和微信客户端。可以为HR和员工提供随时随地的社保公积金查询、工资查询、福利采购、咨询以及多项自助人事服务。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所衍生的一些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我们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我们的日用品空前丰富,但也看到我们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案例层出不穷。虽然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楼歪歪”“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报道也屡见报端。很多企业、商人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财产安全来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商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些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丢失了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支撑,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跟环境问题相比,精神支柱的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应该被我们所重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树立并弘扬新时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指引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西方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大行其道,但实践中,却遭遇到了中国文化和体制的巨大阻力,西方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理念在中国已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我国企业和商人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文化的道路,以变得真正成熟和取得进步。新时期在呼唤着儒商精神的回归。源于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商精神从上世纪末开始再次被商人和专家学者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东亚儒家文化经济圈见证了东亚地区经济的成功,证明了以儒家思想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为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即新儒商精神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二、儒商的渊源和新儒商的时代特征

“儒商”的概念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中国的儒商文化实际源于先秦。当时“儒”和“商”是两个独立的职业,“商”被称之为“贾”,人们根据商人的道德品质,把品德高尚、有智慧的商人称为“良商”“诚贾”和“廉贾”,而“良”“诚”和“廉”这些词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的初步结合,子贡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富贾,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以其雄厚的财力到处宣传孔子的思想。到了明朝中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人们冲破“重农抑商”的思想束缚,大批士大夫投身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域儒学特征鲜明的十大商帮群体。这些商人自觉地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和工商业结合起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使自己成为义利合一的“儒贾”。他们遵守“商名儒行”的行为准则,即商为厚利,儒为高名。这是明清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思想反映,也是“儒”与“商”进一步结合。新儒商的概念源于上世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新儒商的“儒”不是狭义的儒家思想,而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道义、爱心、中庸等,既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新”则指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新儒商既要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儒商的时代特征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性

新儒商不仅要吸收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和文化内核,还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拥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水平,既要平衡“利”“义”,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与时俱进性

新儒商是新时代的产物。除了传承优秀文化,新儒商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开发新的内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吸收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规律,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中西融合性

新儒商不仅要改变传统儒商文化中地域性、宗法性和行会性的弊端,培养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要开阔胸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大胆走出去,也要大胆拿进来,勇于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既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经验,完善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系统整合性

如今知识经济作用凸显,同时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复杂,而分工却日益细化,各行业、领域之间联系愈加紧密。新的形势对商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新儒商的培养既需要道德修养的提升,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的锤炼。新儒商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习、社会实践、行业历练等各个环节。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需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政府、学校、商业等多方面参与,并坚持不懈,持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把新儒商精神发扬光大。

三、培养新儒商精神在财经类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院校培养新儒商精神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文提到,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外,商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无商不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业行为普遍存在,不仅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灾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时代呼唤新儒商精神,要使新儒商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国商人的主流意识应该从教育抓起。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财经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经类人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主要被输送到各种公司、商业单位以及经管、金融系统等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儒商精神强调商业道德与超乎利益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当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所必需的。在学校里不仅要教会学生们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诚信待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新儒商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二)新儒商精神教育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在财经类院校倡导培育新儒商精神,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大学的精神所在,是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一所大学要想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责任,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国内的财经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过于注重传授具体的技术与工具,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伦理培养,即“重术”而不“重道”。我国很多财经类院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善的教学设备,却缺少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教育根植于既有的文化土壤,财经类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有开阔的眼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更要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营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实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目的,兼顾促进个体发展和服务国家、社会的功能。新儒商教育旨在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家。因此,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的教育也许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四、把新儒商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自新儒商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把新儒商教育和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但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层面展开,从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到如何利用新儒商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等,鲜有文章论述如何把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新儒商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开始。笔者结合所在的山东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想,就新儒商精神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山东工商学院是山东半岛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科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上凸显财经知识培养。作为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部从2011年开始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旨在把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综合素质。笔者承担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配合学校改革方向,有目的地引入新儒商精神的灌输和新儒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育人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注重新儒商精神灌输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大学商务英语针对商务和财经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在分类课程选课时,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能够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后,可以考取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开课时,笔者提出商务英语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合将来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二是学习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特别是公司环境下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商务理念和商务意识,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对商务道德和商务伦理方面的提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儒商精神的领会。

(二)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基于中西商务环境的区别,激发学生思考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笔者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剑桥商务英语》,目的有二:一是这套教材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涉及到公司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BEC考试的很多题型和练习,可以满足很多学生证书考试的需求;二是在教材中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商务案例。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行为和商业行为更成熟、更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更健全。在进行相关主题讲解的时候,笔者会结合教材中和网上搜集到的西方公司的案例和我国的一些案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够激发年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司商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现代新儒商精神的重要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注重新儒商人格的塑造与养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通过中西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也注意在学生商业价值观的形成中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笔者发现很多财经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是以欧美学科体系为基础编辑的,而中国的理论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涉猎。不可否认,西方的一些经济和商业理论相对更完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财经和商务教育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青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西方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将来多数在中国工作的财经和商务人才。因此,我们的财经教学和商务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的先人已经留给我们足够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介绍、传递给受教育的年轻人。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而新儒商人格,是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也涌现出很多成就卓越的具有新儒商精神和人格的成功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经典的商业经营管理案例,更何况我们还有源远流长的、两千多年的儒商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的财经教育和教学,不妨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按照民族和社会心理,结合我国国情,在独特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下,走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中国的问题,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智慧来解决。因此,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相关专题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中国儒商的成功案例,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和启迪,并总结个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商精神。

(四)采用互助式教学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做到智商培养与情商培养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并指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了解,这些行内、行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非来自于学业上或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助式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如在讲授面试主题和会议主题的时候,笔者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以后,对某些小组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推广,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虽然课堂模拟训练不能代替真实的工作环境,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反思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及时把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这种合作互助式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体现了新儒商精神中“德智兼勇”的素质内核。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还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但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感染学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课文所涉主题和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解读,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自查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比如,在讲到工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除了在课堂上摆事实,讲道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最后走的时候把教室的灯熄灭,这样效果可能更直观、具体。再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学生更能体会到工作责任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影响,更多地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年轻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设想

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在笔者践行新儒商精神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浅见,希望随着将来教学改革的深入,能够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课堂新儒商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使新儒商教育做到持续化、常态化和立体化。

(一)师资问题

以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把英语和商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很多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足够,但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和经历。很多商科的老师虽有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但语言又不过关。英语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六年的外贸和公司兼职经历使笔者自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门课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感觉现在脱离了商务工作环境,很多商务知识的更新也慢慢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开设这种跨学科的财经商务类课程时,应该选择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承担,否则,学生的一些理论和知识都是脱离实践的。而很多学校缺少这种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学校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既要把老师往重点大学送,更要把老师往企业送。

(二)第二课堂问题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更侧重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的训练,是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所在单位举办了英语角、英语协会和各种英语赛事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笔者发现本校财经商务类课程中也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使形式更加丰富化,建议采用定期举行报告会、模拟商务活动等形式,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德才兼备、具有新儒商精神的商界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激发,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新儒商精神教育。

(三)实践实训问题

篇10

当前,乡域经济发展面临着经济总量较小、特色产业少、民营经济发展慢、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的氛围不浓、乡镇干部更新观念不够等难题,这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乡域经济发展方面必须破解的:

一、 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抓工业的思维来抓农业,用发展企业的理念改造农业经营模式。一方面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重点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的建设,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形成品牌,大力搞好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重点是从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培育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和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协会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坚持“基地化、市场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工程,确保按时间高质量完成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建设内容,改变土地零碎、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现状,为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二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销售、畜禽养殖、无公害蔬菜、特种林果加工等农业生产基地,加速推进市场农业建设。三是加大品牌农业建设的力度,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实施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工程,强化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植有规模、上档次、品牌响的农产品,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二、抓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工业立乡。乡镇经济实力的提升,关键要靠工业经济的支撑,乡镇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业强乡作为第一方略,坚持大招商、上项目、扩总量、增效益,加快工业化进程。一要招商引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乡镇发展的强力支撑,力量上要聚合,措施上要激励,要素上要倾斜,环境上要优化,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坚持“大中小项目一齐上、突出招引重大项目”的思路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以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促进乡镇工业经济发展。对已经签约和在建的项目,要强化服务推进,克服要素制约,千方百计促进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打造乡镇经济新的增长点。二要做强载体,以园区带动乡镇。多渠道筹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政府投入外,还应积极探索多种筹资方法,例如引导扶持民间投资和外来投资;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补助和财政转移支付等。三要培大乡镇企业,增强工业竞争力。积极鼓励现有企业重组扩能、投大靠强,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支持发展民营经济。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乡镇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开发人力资源,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务工中,学会务工经商的本领,扶持有技术、有信息和(来源:文秘站 )有实力的“小能人”回乡创业,发展乡镇经济,掀起“人人忙创业,户户忙增收”的热潮。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乡镇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整体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本乡镇发展的新路子,形成布局合理、区域集中、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格局。

全力推动自主创业。一是宣传发动促创业。加强舆论宣传、典型引路、考核激励,全力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创业。二是培训技能促创业,对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更好的转移劳动力。三是政策推动促创业。通过出台政策,鼓励乡(镇)村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带头离岗、待岗创业;通过“真情感动、亲情带动”,动员在外能人回乡投资兴业;通过提供人员、技术、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激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运行质态,努力营造“干部带头创业、农民自主创业、能人回乡创业、企业二次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按照“村级集体有实力,农民增 收有途径,生活环境有改善”的目标和思路。一是选准发展路子强村。在 “一村一品”的基础上,乡镇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帮助经济薄弱村,理清发展思路,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壮大经济实力。在盘活闲置集体资产、鼓励农民土地流转的同时,成立村级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创办村级服务实体、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积蓄发展后劲。二是配好“双带”班子强村。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活动,着力实施 “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培养“双带型”村干部和“双带型”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