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经济市场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低碳经济市场前景

篇1

(一)确保创新型企业的融资要求

创新型企业也称为高科技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力军,在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等环节有效达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目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这类企业产品更容易抵抗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为了响应开发、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低碳号召,企业也会产生极大的融资需求。在我国市场创新版块上市条件苛刻的情况下,银行可是说是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想更全面满足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银行需要在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相应对策。

(二)保障取得预期收益

银行最终目的是盈利,在开展贷款业务时也会面临收益问题。确保实现收益,不但依赖资产类业务利率与负债类业务利率的差额;还取决于企业产品的市场状况和自身的财务状况。前文也说过银行若产生逆向选择则有可能造成资金回笼不足。因此为满足商业银行永续经营的目标,保障取得预期收益将成为其主要目的之一。所以下文将结合内在要求,围绕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科学展开陈述。

二、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专家团队

专家团队的建立是商业银行提供人力资源。前文谈到过,在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主要商贷对象是高科技的创新型企业。商业银行由于技术结构的限制,很难清楚掌握预测该企业的生产运营情况。此时便需要建立专家团队来解决问题。商业银行以贷款项目为指导及时邀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临时性专业团队,直接对申请借款企业的技术、组织层面进行全面分析,最后用可行性报告的书面方式上报给商业银行管理者参考。

(二)建立银行信息平台

银行信息平台的建立是为商业银行提供物力资源。商业银行信息平台在建立是要展现两种功能:一个功能是联系商业银行各职能部门,另一个功能则是联系企业财务和生产等领域,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第二个功能。银行在处理申请借款的高科技企业时,就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在特定时间段审查企业的经营情况。全面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中心的数据,为是否贷款提供决定依据。

(三)建立业银行放款制度

篇2

关键词:景观路面、场地、铺装材料选用、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 pavement materials in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It not only had the function of adornment, also with the us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shop installs road th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its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o be able to create better beautiful city landscape environment.

Keywords: landscape pavement, sites, pavement materials selecting, problem

中图分类号: U41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城市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城市的环境变成了一道道的风景,城市的景观除了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之感外,也给城市的环境提高了档次,因此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景观设计及其建设。

在城市的景观各要素中,路面的铺装材料的应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一方面奠定了景观大环境的装饰基调,另外也担当了使用上的一些功能作用,在实际使用中,若一味注重路面铺装的装饰功能,而忽略其他的使用功能要求,就会导致材料选用不当,结果就会影响材料使用的耐久性,最终会丧失材料的装饰性。因此在城市景观路面上铺装材料的正确选用尤为重要。着重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首先应符合景观设计要求。

毕竟景观路上材料的运用主要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赏心悦目的环境,因此应具有较好的装饰性,具体表现在材料上应具备色彩、质感、花纹图案及形状尺寸等装饰性。

色彩方面,材料可采用天然色彩或人造方法加以实现,天然材料中的花岗石、板岩都有较好的色彩,并且通过加工及利用形状尺寸的变化,可以取得较好的质感与花纹图案,其中花岗石不但具有较丰富的色彩,而且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手段,可以产生出诸如机刨石、火烧板、粗面板等不同质感的材料,同时也可以利用形状、尺寸的不同变化组合,产生多样的花纹图案。但是天然材料在色彩等多样性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人造材料就可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让设计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目前国内外在城市景观路面上广泛使用的彩色混凝土砖、彩色烧结砖、彩色高分子材料等,通过色彩、质感的搭配,将城市的地面景观做到了极致。也给行走在路面上的人们增添了视觉、精神愉悦之感,随着新材料、新产品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人们对材料的选择也越来越宽泛。

二、注重景观路面及广场的使用性质

在实际中,城市的景观环境往往赋予了特定的使用性质,如车行道、非机动车道、步行路、休闲娱乐场地、园林景观绿地、儿童活动场地等。在场地的使用范围上有些界线明显、相对独立,而有些没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造成了其相互间的渗透、影响。因此,在材料的运用上可采用通过材料或样式的变化体现空间界线,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不同暗示,达到空间分隔及功能变化的效果。两个不同功能的活动空间往往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或者即使使用同一种材料,也采用不同的铺装样式。另外,利用铺装图案强化意境,通过使用色彩、质感、图形、特殊符号等来传达空间主题、加深意境,使得空间具有导向性。例如,在活动区尤其是儿童游戏场,可使用色彩鲜艳、不同质感材料的铺装,造成活泼、明快的气氛;在安静休息区域,可采用色彩柔和淡雅的铺装,营造安静、平和的气氛;在纪念场地等肃穆的场所,宜配合使用沉稳的色调。上述这些做法诣在加强空间的领域性,从而明确景观路面及广场的使用性质。

三、注重材料的舒适性及实用性

景观路面及广场材料的使用应以人为本,要考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及实用性,要根据人们在场地活动的性质来考虑材料的应用,对于景观路上的人行道的铺装就应考虑有利于行人无障碍通行,不应采用粗糙的料石做地面铺装材料,尽可能采用彩色混凝土花街砖,或采用荔枝面花岗岩板材,并尽量做到材料铺装表面平整,减少石材的拼接缝隙,以免穿高跟鞋的女士行走不便。而对于需要观赏性的空间场地,为了达到一些不希望行人进入的地段,可以采用障碍性铺装,例如在该地段铺砌隆起的卵石、砾石、马蹄石等,既暗示行人此地不宜进入,又可使行人因进入时行走不舒适而不愿进入,以此达到阻止游览的目的。而较粗糙的地面相比较之下易受到注意,能降低机动车的速度,是比较安全的。

四、注重路面及广场材料使用的承载功能

任何路面及场地都应具备相应的承载功能,但在实际中往往由于设计者的忽略及材料的使用不当,使得材料承担了过重的荷载,直至达到其破坏强度的极限,造成了材料过早的损坏,影响了材料的耐久性。因此在路面及场地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明确功能分区,路及场地的材料就应与相应性质的交通量相匹配,同时也要求铺装材料能够承受相应的承载。例如,现在的小汽车充斥着大街小巷,有时景观路就成为了小汽车的临时停车场地,如果地面的铺装材料只考虑了满足行人的交通,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路面材料的损坏,所以作为汽车停车场地的材料,其抗弯曲强度及抗压强度都应满足要求。否则场地应设置路障,禁止小汽车的进出。

五、注意气象环境对材料的不良影响

场地铺装材料置身于大气环境中,环境对材料最不利的影响一般为气温、雨雪的作用。因此场地铺装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水性、渗水性和抗冻性,否则在不利环境作用下,直接导致材料使用时强度的下降,影响材料使用的耐久性。

另外,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性能的材料。在南方炎热多雨的地区,应选用透水性强,表面粗糙的铺装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冻防滑,同时除雪时不易损坏路面。

六、加强施工质量环节的管理

好的设计及材料还要有好的施工质量做保证,高质量的施工不单是设计良好的体现,而且直接影响材料使用的耐久性,我们经常会看到城市非机动车道的路面施工后不长时间就会破碎不堪,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质量不好,甚至是偷工减料所造成的结果。例如以水泥方砖路面铺设为例,施工的工艺流程应是:灰土垫层 找标高、拉线 马路牙子 铺砌路面砖 灌缝。规范中规定在进行灰土垫层这一施工环节时,应在已夯实的基土上进行灰土垫层的分项操作,按设计要求的厚度分层进行,厚度不应小于100mm。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粘土的拌合料铺设,拌合料的体积比宜为3∶7(熟化石灰∶粘土),粘土不得含有机杂质,使用前应予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15mm。熟化石灰可采用磨细石灰,并按体积比与粘土拌合洒水堆放8h后使用。灰土拌合料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并保持一定湿度。灰土拌合料应分层随铺随夯,每层虚铺厚度宜为150~250mm,夯实干密度最低值应符合设计要求。但是往往施工单位在这一块施工环节中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马马虎虎。导致经过一段时间后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直至路面破损。因此,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质量监控尤为重要。

总之,在城市景观路面铺装材料的选用时,应该综合、全面的考虑问题,注意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设计、选料到施工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并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材料的应用,以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JC/T446-2000《混凝土路面砖》

[2]预制混凝土板块和水泥方砖路面铺设施工工艺标准(713―1996)

[3]金井格。道路和广场的地面铺装[M]。章俊华乌恩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文仁树,《场所•步行街•铺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06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会计;地位和作用

一、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搞经济核算、改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离不开会计。具体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建立健全以产权明晰、权债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取能,改进和张化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法制严明,公平竟争的市场体系。都离不开会计、而且都必须特别发挥好社会工作的职能作用:

首先,会计人员是会计法律、法规、规章的主要执行者和实施者。在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其他财经法纪中承担重要责任,并发挥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财务收支的“关口”,对于维护投资人,债权人。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那负有重要责任。他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我国的法律法规,按统一的财政、财务制度办事,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又要依法维护本单位的利益,为本单位的增收节支精打细算,把关守口,出谋划策,提高经济效益权服务。

其次,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工作要讲究生财、聚财、用财之道,精打细算开辟财源提高效益。会计工作不仅是事后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而是要在提高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上下功夫。通过自己的业务活动,运用计划、预测、控制、监督、考核、分析等手段,使资金得到最合理、有效的利用,以较少的支出,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最大限度地杜绝浪费,改善经营管理[4]。

最后,会计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对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而言,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以及对信息的正确分析运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是会计工作者的天职。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法》各项规定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为本单位经营管理、业务活动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及投资人、质权人等提供真实、准确、完整、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重要保证。如果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企业,没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没有准确的核算资料、不论个人本事多大,在作决策、兴建设、振经济、搞分配上,都将是盲人骑瞎马、寸步难行,没有不失策的。必然会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成为空中楼阁,这是很危险的。因此会计人员都要以遵守职业道德为基准,以维护法纪的尊严为己任,严格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客观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做到核算有据,帐真表实,有喜报喜,有优报优,不隐瞒歪曲,不弄虚做假,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并通过有序的核算,使会计信息真正的为经济管理决策服务。

二、会计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会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在很多人看来,一般会计就是记账、算账和会计报告,不具体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即使部分参与企业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经理们的事,其实,会计除以报表方式为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公司经营信息外,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管理之中,无论是进行成本核算、报账、记账,会计是企业预算执行第一个知情者和监督人,从材料采购到销售回款,通过预算、比较价格、信用管理、指标对比等,会计无不履行着监督的职能,无不参与于企业管理之中。会计工作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专业工具,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人员进行,并采用较多的专业术语和专门方法,然而会计其服务对象并不是会计专业人员,其存在的宗旨除自身通过控制与监督有限地参与管理外,更多是为企业相关管理服务的,而这些管理人员并非都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全面、真实、及时与可比,还要求对此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有用,则除自己能读懂外,还要求所涉及管理人员、相关利益者都要能读懂,如果其中包含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信息,应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解释,使其他管理者能从会计提供的信息中读到其所需的相关管理信息,只有这样,会计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发挥更大的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决策者能够更方便的读取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决策。因此,会计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管理工具,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与结果,还通过预算、监督、参与决策等,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作为一个重要管理环节来使用,作为履行此项工作的会计人员自己应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自己管理工作职责。

三、通过会计监督管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会计监督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堵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漏洞,促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会计工作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通过自身的工作,通过企业的收入和支出,通过检查各项综合性指标的执行情况等渠道去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结果例如,利用成本和费用指标去考核和监督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情况,利用流动资金指标去考核和监督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或商品的储备情况,利用利润指标去考核和监督生产经营成果等等。因为我国工业企业存在着原材料、能源利用率低,企业管理费用上升幅度大,乱摊乱挤成本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应当说是与企业会计监督有很大关系的。因此,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及时检查财经制度执行情况,不乱摊乱挤成本,合理运用资金,合理储备物资,提高生产效益,缩短生产周期,加强市场预测,克服盲目生产,减少库存成品积压,疏通流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玉琦,强化班组成本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莱钢科技-2002(2).

篇4

[关键词]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72-02

一、新疆低碳能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1.风能。风电是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新疆风能资源的普查和评估表明,理论上,新疆风能资源的总储量目前为9.57亿kwh,技术开发量为2.34亿kwh。据相关部门估计,新疆风电能源每年理论上可提供27673亿kwh,风电能源的技术可开发量为6771亿kwh。新疆有九大风区的风能资源达到了技术开发要求,分别是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区、罗布泊风区、十三间房风区、阿拉山口风区、三塘湖口淖毛湖风区、吐鲁番小草湖风区、塔城老风口风区、额尔齐斯河风区、哈密东南部风区。2010年新疆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186.31×104kw,在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排名列第5位。新疆的风力发电、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项目服务的产业已经基本形成,这种产业链的形式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新疆风电产业的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当前新疆电力短缺矛盾的主要措施;新疆在全国的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国产化方面有领先优势;新疆的风能资源在全国排第二,由于较早地开发利用风能,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相关人力资源。由于新疆与内地电网的联网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新疆风力发电的未来前景不可估量,同时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中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使新疆风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水能。水电在新疆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仅次于火电。新疆位于内陆干旱区,水资源主要由降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从自然生态角度讲,新疆应属缺水地区。但由于新疆地幅辽阔且人口稀少,水资源总量相对于全国其它省区来说尚算丰富。新疆积雪水资源比较丰富,约占我国山岳冰川面积的42%,占全国冰川总储量的50%。新疆水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656.5万kwh,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新疆在电网方面的建设不断进步,在较大的范围内,水电进行空间调度的难度并不大。并且水量以及流量相对较大的河流可以在中期按梯级开发,建立百万千瓦级的水电基地,如伊犁河口、额尔齐斯河口、叶尔羌河和开都河口等河流。国家以及自治区在政策等方面都积极支持和鼓励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自治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以及自治区党委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总目标中,都涉及到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积极改变能源结构,加快升级水电产业,大力开发水电,进一步提高水电的装机比重等相关事宜,所以水电开发前景看好。

3.太阳能。新疆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统计,新疆日照的时数可以达到2550~3500小时/年,日照的百分率在60%~80%之间,全年辐射总计可达5430~6670MJ/m2,新疆与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要高出10%~15%的全年辐射的照度总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要高出达15%~25%,比高原稍低,位居全国第二的水平。全年有250~325天的日照时间是大于6小时的,至少150天日照气温都高于10℃,在新疆太阳能市场上,太阳能热水器占了重要的位置,同时太阳能热水工程的前景不可估量,虽然现阶段新疆的光伏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总体还是比较落后。新疆于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申报了多个光伏并网电站项目。截至2009年底,新疆推广了太阳能光伏户用电源约有8.9万套,据统计总功率约为3200kw;同时建立了1kw以上的电站2100座,据统计总功率约为9700kw;光伏形式的照明于2005年开始建设推广,新疆已拥有光伏照明系统2万套左右;新疆的“金太阳”工程有6个光伏电站获得了批准,规模可达33kw;目前新疆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新疆的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给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但是新疆的县、乡、农牧团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不断增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广阔的地域使新疆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准格尔盆地是新疆较好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并且在“十二五”期间,新疆还会大力推进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利用,建造超大型太阳能热发电厂,使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得到长足的发展。

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一般认为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城镇生活垃圾、农村人畜粪便等,沼气是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对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燃料等方面也有所涉及和研究。据统计,新疆2005年生物质能资源总量大约为8165万吨,折标准煤大约3200万吨。新疆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主要针对新疆农村沼气的利用和开发,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发展速度较快,已经从户用沼气发展到沼气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新疆已经拥有家庭沼气用户达118994户,占新疆家庭数约5.73%,每年的沼气产量约为1050亿立方米,但是生物质燃料以及生物质秸秆发电等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总体来说新疆生物质能开发前景较好。

二、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缺乏资金支持

新疆的能源结构不合理,自治区为了优化能源结构,解决能源带来的问题,以经济补贴的方式加大低碳能源的开发力度,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政府资金投入仍不足,严重制约着低碳能源的进一步发展。首先,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足,而且开发规模较小,无法形成产业体系。其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加快进步壮大队伍规模。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为了促进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除了资金投入外,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来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但是在其他政策配套还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新疆低碳能源的发展欠缺全局性的规划,也不能及时出台相关规定和行政法规来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在政策上很难确保新疆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新疆低碳能源产业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规范的能源产业市场,市场转化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能力也较差,在一些低碳能源大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机制上还不够规范,监督和验收等具体操作环节上也不够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新疆低碳能源产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4.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环境因素,低碳能源的收集和转换的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成本,制约了新疆低碳能源的发展。目前,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应用技术环节薄弱,首先是研究的领域比较窄,其次是研发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再者还有一些低碳能源的领域研究并未涉及,制约了新疆低碳能源参与市场竞争,也影响其进一步的持续发展。

三、加快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完善投资机制

制约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资金。一方面,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新疆也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扩大融资的渠道,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可以向民营企业或者社会筹集资金,使资金的来源多元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大力吸引外资参与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社会环保节能意识;要结合新疆的实际,对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给予市场配额、电价收购、税收或者投资补贴等优惠政策,使新疆低碳新能源产业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得到较快发展。

3.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步伐

政府要在政策上鼓励低碳能源的科技研发,企业也要主动开展技术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自主创新和独立研发能力,加强低碳新能源企业的研发力量。在重要的技术研发项目上,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推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4.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建设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要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建立留住并稳定人才的相关机制,大力引进国外以及其他地区优秀的技术开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人才,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现有技术队伍进行培养。新疆的教育机构可以考虑设立低碳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学科,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低碳可再生能源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低碳能源领域人才的培养。

新疆的低碳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是能源资源供应能力远远满足不了新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新疆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开发利用低碳可再生能源,以便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切实践行我国实行的节能减排计划,让新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安全、充足和绿色的清洁可持续能源。

[参考文献]

[1]张新友.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新疆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2]胡隽秋,向龙.新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前景[J].新疆社会科学,2009(4).

[3]许建述.关于新疆水电发展现状及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21).

[4]崔奕,郝寿义,王银平.低碳经济引发的可再生能源思考[J].生态经济,2010(5).

[5]赵华.新疆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与探索[J].湖北水力发电,2008(S1).

[6]李卫华.新疆太阳能利用的情况和特点(上)[J].太阳能,2010(5).

[7]张新友.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新疆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8]周伟.新疆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及风力发电前景展望[J].新疆农机化,2007(1).

[9]张蔷.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资源科学,2008(11).

篇5

关键词:燃料乙醇市场 兼并重组 原材料向

随着全球变暖、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渐消耗,低碳环保和节能已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全世界各个国家对新型、可再生能源都尤为重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耗日益增加,资源紧缺状况十分严重。自1993年,我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原油需求日益增加和资源的日益减少使我国的原油供求矛盾非常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压力。燃料乙醇是替代能源的代表,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不仅能减少碳的排放量,达到环保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压力。但由于我国燃料乙醇行业的技术以及原材料成本方面的原因,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盈利非常困难,必须依赖国家的补贴。国家对燃料乙醇行业的政策是,定点企业生产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定点区域强行销售,价格和汽油价格绑定。

一、中国燃料乙醇市场概况

我国燃料乙醇行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起初燃料乙醇原材料来自于我国去陈粮过程中的陈粮,但是随着陈粮问题的解决之后,成本问题也阻碍了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玉米和小麦等原材料成本和技术方面的劣势,发展速度和美国与巴西等国家相比,还差很多。所以,未来我国燃料乙醇市场原材料将会以非粮食作物为主。但是,燃料乙醇是替代能源的代表,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必须坚定的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燃料乙醇主要的下游产品就是乙醇汽油。我国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目前燃料乙醇只在几个省定点推广,并强制销售,而且是定点企业生产。

二、中国燃料乙醇市场的建议

第一,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兼并重组行为的建议

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市场是5家定点生产企业,未来市场中一定会增加许多非粮原材料为主的生产企业。市场中基本上呈现中粮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三足鼎立之势。在我国有生产燃料乙醇能力的企业很多,但是大多数由于企业规模等方面原因,很难获得国家的准入牌照。这样就会有很多潜在的产能浪费。所以,我国燃料乙醇的兼并行为还将继续。但是目标应该是将那些达不到规模经济的实力落后企业。淘汰那些落后产能企业,整合他们的资源。

但是中国燃料乙醇市场集中度过高,使企业之间缺乏竞争,效率低下,大多都依赖国家的补贴生存。国外燃料乙醇市场生产企业数目要远远大于中国,所以中国政府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企业的兼并行为,并适度降低准入门槛,引入竞争。北海国发,海南椰岛等有一定实力的上市公司都具备燃料乙醇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为木薯,也符合国家非粮的政策导向。可以引入这些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进入市场,增加市场的竞争力。

第二,中国燃料乙醇市场“原材料指向”战略行为研究建议

首先,实施“原材料指向”战略过程中,要兼顾副产品对区域的经济实用性

中国燃料乙醇企业目前对原材料丰富的区域投产主要依据仍然是当地原材料的经济性,而没有考虑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合理的应用副产品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企业投产的区域不仅仅考虑原材料玉米的供应方便,同样也考虑副产品的销路的方便,这样使副产品顺利转化成为效益,降低成本。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生产出燃料乙醇产品后的交通问题。应该对每个环节都加以考虑,在去结合“原材料指向”战略,选择合适的地区投产。

其次,加强甘蔗燃料乙醇的投产,还可以起到平稳糖价的作用。当糖价格降低的时候,会极大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这时可以通过增加甘蔗燃料乙醇的生产,这样可以保证糖价的平稳,也会缓解不同时期的“糖贱伤民”的情况。

三、结论

我国燃料乙醇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汽车消费国,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了1806万辆,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汽油的需求量也同样增长,估计2010年汽油需求量将达到6500万吨。按照10%乙醇调和的比例,燃料乙醇的最大需求将达到650万吨,我国缺口比较大,再加上我国能源短缺,在高油价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燃料乙醇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王成军.玉米生产区发展燃料乙醇产业研究[D].吉林大学,2005

[2] 张晓阳.论国内发展燃料乙醇的优势及前景[J].中外能源,2006(1):15-20

[3]奥兹夏伊.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钱伯章.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太阳能,2007(8):7-9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

Abstract: a low carbon economy here,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dustry also ushered in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nd how to in the current low carbon market economy realize effective projec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management, after the production for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 create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value and to lay solid foundation, has become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s important realistic research subject.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for building enterprises in low carbon economy facing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related problems for the study, and puts forward a low carbon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jec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ow carbon economy; Project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 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低碳经济主要强调的是以实现能量低耗、绿色低污、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作为经济基础的一种可续持发展经济模式。而它的概念提出,同样也是处在全球气候变暖、市场经济要求更高的特殊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而对当前建筑行业而言,其已逐步由传统施工服务的单一模式实现了向提供全寿命周期建筑产品等多种服务方式的转变,并且建筑市场投资渠道也相较以往拓宽了很多。因此,基于在这种状况下,提倡低碳模式对建筑企业来说,不论是在项目投资建设阶段,还是在项目投产运营阶段,在低碳方面都大有作为。即改变以往过度浪费资源、大肆使用化石能源来创造高额效益的经营模式,向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循环低碳的经营模式转型,以此全新打造出适合建筑企业投资经营的低碳项目管理模式。

一、建筑产业在低碳经济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低碳壁垒格局

现阶段而言,我国建筑产业低碳市场经济体系机制尚未成熟,一些先进的过硬技术水平薄弱,同时现有技术无法做到创新,故而无法在实践行动落实上做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经济适用。虽然,当前在全球建筑市场中已经一贯强调坚持低碳理念与产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但是碍于我国建筑市场发展“建筑低碳”未能完善明确低碳标准,导致很多可能指导建筑企业发展低碳产业经济的先进技术不论是理论基础上,还是实践技术开发过程中都很难做到创新与完善。与此同时,发展建筑产业低碳经济的主要载体是材料,这就导致了建筑产业工程项目中的技术工艺、施工设施等的开发或使用都很难做到全面升级、或更新换代。此外,目前国内建筑领域没有形成鼓励低碳促进绿色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招标市场中仍然存在故意压价、低价中标等不规范竞争手段,致使建筑企业既没有在人力、资源、项目管理上做到改进创新以适应建筑产业在低碳经济管理机制的动力,也无法支付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市场要求与行业标准需求的额外投入。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碍于现有低碳施工技术、低碳建材成本高、税收等方面的压力,不少建筑企业也并不情愿向“低碳建筑”投资倾斜,即短期内无法做到大跨度、大规模的发展。

(二)低碳前景仍然广阔

虽然,我国建筑产业未能做到全面、大规模的发展低碳建筑项目,但是在国际低碳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建筑企业投资低碳项目工程,不可否认其市场前景会很可观。而这一点,在国家城乡规划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国家政策的共同倾斜下就能看出。也就是说,国家政策的倾斜就代表了国家会全力扶持新型材料技术的开发,为的就是打造低碳建筑市场,实现可持续化发展。此外,虽然我国低碳建筑市场体系建设刚刚起步,但是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低碳市场的涉足、实践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成果。因此,国内不论是低碳材料技术开放、还是低碳建筑市场投资运营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从而为国内低碳建筑市场下的建筑企业实行低碳项目管理提供了充足实践依据。

二、低碳经济下建筑企业实行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控制困难

在现行招投标办法中的工程量清单报价规则(即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压力下,公司现行的建设项目流程管理方式对于成本控制就受到很大限制,虽然已经借助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但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仍然存在许多技术运用局限,因此也难以从根本上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水平。许多传统施工技艺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这又显然与当下提倡节能减排相悖,如果不及时更新建造施工低碳化理念,长此以往势必将被新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更加激烈的低碳经济时代所淘汰。

(二)进程控制困难

在实行低碳经济下的项目管理模式,建筑企业仅能对生产条件、物资调配等方面进行管理,虽然在人员管理、以及物资造价等工作上取得了一定进步与成果,但是在项目管理整体管理进度上仍然存在不小困难,即信息传递不对称、技术沟通效率低、以及一旦实行低碳项目管理模式就很难控制成本等。因此,种种问题的综合存在导致了项目管理很难收到“低碳成效”。

三、低碳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行对策

(一)积极发挥决策指导作用

领导决策团队首先应进行管理思想上的革命:在转变企业管理理念的初期,势必会碰到许多阻力,如前期投入大量科技改革资金带来的财务压力,改革创新的风险以及新技术与公司业务流程运作的磨合等等,决策管理人必须坚定信念,同时积极适应技术改革随之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更新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二)引用数字建造技术、完善产业链的信息化

当前,知识经济、低碳经济、信息产业经济共处同一时代,但也无疑说明了当今时代是知识、科学、技术并发的年代。正如当前建筑企业已经逐步普及了信息化建设一样,目的是为了使时展要求与自身项目产业在建筑市场下的要求做到有机结合,以此才能使在身在当前低碳经济建筑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为自身建筑项目提高增值空间与价值,创造经济效益。为此,建筑企业实行科学的项目管理模式,必然要做好信息数字化业务流程改造工作,从而才能为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平台,真正实现工程基本数据的实时更新,其最终目的是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的实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

(三)强化循环经济理论,加强创新技术研究

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低碳技术研究体系完善程度有限,从而导致了地方建筑产业的低碳开发技术水平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但是,我国不少项目工程低碳材料开发技术的研究已经逐步在资金投入、基础理论研究、实践技术举措取得了一定成就。所以可见低碳行动格局还是相对明朗的。因此,对于地方建筑企业而言,应当适当提高资金投入力度,做好低碳经济循环理论研究,并可试着尝试掌握适合自身企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进技术、管理手段等,从而才能不断提高实践经验。如,可以与建筑产业中的典型示范企业在座谈会、地方相关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研讨、交流等,完善理论知识,进而不断指导自身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低碳运营水准。此外,还可以逐步消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再回收与利用技术、以及排污治理举措等,旨在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操作性。

结语:

总之,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才是确保自身企业经济竞争实力提高,实现自身可持续化发展的主要投资运营战略。为此,这就需要现代建筑企业能够加强对低碳模式下的项目管理进行研究,对施工工艺、技术、设备改进方面做出突破与创新,从而才能推进企业在低碳经济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亮华. 房地产低碳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建议[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 喻燕,卢新海. 低碳房地产发展困境与对策[J]. 中国房地产, 2010,(03) .

[3] 张仕廉, 王朝健, 宋义辉, 夏丹丹. 低碳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13)

篇7

关键词:低碳装;文献综述;趋势

服装作为人类文化史的一种载体,几千年来大放异彩,不仅体现着自然环境之美,也体现着社会环境之美。现在,“低碳装”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中国服装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型行业,如何把“低碳环保”和服装的“时尚”结合起来,是服装从业者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

1.低碳装的研究历程

“低碳经济”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人们也开始用“低碳”来审视服装的功能,相继出现了一些特有名词:“碳标签”、“衣年轮”、“碳足迹”。

我国对低碳服装的研究远远迟于西方发达国家。2006年底,我国第一部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随后有了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保护之说,相继低碳经济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纳入了十二五规划,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国内各知名企业分分提出了各自的低碳理念,比如:可回收的别致展馆、展示环保型服装、实行体验式加盟模式、提供人性化服务等。服装科学理论上也对服装进行了低碳绿色环保研究,这方面的成果有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顾怡敏的《“绿色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与生产中的运用》,重庆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教师李爱英的《服装设计新理念》,中国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的《降低碳排放-谁来买单》武汉理工大学与设计学院徐进波和王娜的《绿色设计-设计的课持续发展之路》等等。

2.低碳装的研究内容

2.1 低碳装的含义

低碳装:泛指生产和消耗的低碳新概念全部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很低的服装,实现低碳装的方法包括选用碳排放总量低的服装,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装,及增加服装利用率、减小服装消耗总量等。

2.2 低碳装的设计方法

服装的低碳设计凸显在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的每个环节,主要涵盖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2.2.1 设计风格低碳化

在服装设计中,低碳设计既是一种设计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技术,对设计师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降低碳排放量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从而在衣―人―自然三者之间创造出一种全新互动的关系。在服装设计领域,其实现方法在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风格:

一、简约风格:遵循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 Vander Rohe的名言“Less is more”的简约设计美学,用最概括、准确、精炼的设计语言来追求服装的美感,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减法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或过渡装饰环节,尊重服装本身实用的特性,把产品造型简化至极致,去掉了冗繁的形式,最终达到表现简结、合理、实用的服装风格。

二、环保风格:环保风格在服装低碳设计上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运用以及对新型环保材料的开发这两个方面:(1)材料的选用,当低碳和服饰开始对话,不少品牌都开始尝试绿色概念,推出环保服饰。棉、麻等天然纤维的纺织物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高于人造纤维,设计师在选用服装材料及其搭配时,应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天然纤维面料,不仅穿着舒适、健康,而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加快新型环保材料的开发,近年来,世界纺织服装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推进绿色环保方面做出不少成绩,服装行业与科学家联合对环保材料进行研发,不断推出新型环保材料,比如再生玻璃纤维、功能性真丝、“天丝”纤维、牛奶纤维,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竹纤维,以及甘蔗、剑麻、芒麻、亚麻、香蕉叶等植物纤维都被制成了服装面料,这些新开发出来的新型纤维服装面料为实现绿色环保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材料保障。

2.2.2 生产销售过程低碳化

服装的生产销售过程也是一个环保大问题,比如说在服装包装上面,用料一度的浪费是人人可见的,并且这些包装袋一般都在消费者购买回家后被作为垃圾丢弃,其使用周期不仅短暂,还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如果能加入低碳设计理念,设计上采用实用简单的包装结构,材料上选用可以回收再次利用、易处理或循环再生的环保材料,一方面它可以使服装产品具有低碳绿色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使包装袋被消费者丢弃后又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再次还节约了有限的资源,从实处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其他环节,像打造节能门店,店面橱窗设计时采用可持续使用的木材、节能LED照明设备;积极开发统仓配送系统,减少货物运输中的送货里程也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2.2.3 废弃过程低碳化

低碳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不在是简单的“从摇篮到坟墓”,而是发展到“从摇篮到再生”,也就是除了产品的寿命外,还包括产品的回收、利用和再处理。需要理解的是,要达到服装产品废弃过程的完全“低碳”是不可能的,只是通过高科技将其“非低碳”程度降到最低。中国李宁品牌就引入帝人集团的“ECO CIRCLE”技术来倡导低碳装,该技术能循环利用聚酯原料生产的面料制成的服装,虽然运用这项技术的成本还没有完全降下来,但是随着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这些循环再生面料技术也会赢来更多的市场。

3.低碳装研究存在的问题

低碳,绝不只是炒概念,低碳文化是贯穿始终,是不改变的,变的只是表现形式,传达的永远是以人为本,社会持续、经济持续、资源持续的思维理念。虽然当前我们只是停留在低碳理念上的传播,相信不久的将来,会迎来真正的服装低碳时代。当然,如果仅把碳排放的注意力放在设计环节上,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在占领永久的市场,就要加强低碳理念在生产、销售、使用环节及回收机制的树立,从整体出发,将低碳进行到底,即使成本上升也值的。服装生产不是单一行业的成果,原材料生产、运输印染服装设计材料裁剪成衣生产制造销售、使用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企业链,低碳理念的传播并非只是某一个环节能单独完成的,做到整个企业链的低碳才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

4.结束语

低碳装的市场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谁使用的材质更环保,谁的设计、工艺更绿色,谁对环境危害更小,谁才会创造未来服装品牌,才能掌控未来服装企业的核心科技、核心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后的市场谁抓住了低碳服装核心价值,谁就将占据未来服装行业龙头老大的交椅。面对新的时代特征,服装从业人员应肩负起历史责任,未雨绸缪,谋划未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时尚内涵的设计理念,倡导低碳、创新之风,开启服装的低碳时代。(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参考文献:

[1] 奕芭.服装流行“低碳”概念.中国消费者报,2009-11-25-第C03版

[2] 王翔.低碳经济高调出场(服装经济).中国纺织报,2009-12-11-第005版

[3] 李超德.低碳装的怀想.观察.

篇8

关键词:低碳;节能;涂料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以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挑战,探索低碳节能的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就建筑行业而言,其在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的能耗约占全球的终端能耗的40%,而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迅猛增长的时期,每年约增加20亿平方的二氧化碳,相当于2010年全球排放量的27%。更重要的是,建筑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量大,能耗高,发展快,对建筑节能而言,节能的收益远大于成本,针对现有建筑的节能减排作用是最大的,建筑行业已被看作走向低碳经济最重要的行业。再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5项措施中有4项与建筑业有关,使用更好的隔热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水暖系统。而应低碳经济,建筑业节能的要求,发展低碳节能涂料,可建立更好的隔热系统,要求新型的隔热涂料可降低物体表面温度,阻止热传导,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安全性,是我国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低碳城市必然的选择。目前,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已着手研制隔热涂料,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等诸多领域,其中典型的应用即通过在屋顶上涂履白色涂层,可明显地降低屋顶的温度,并极大地降低建筑物的冷却需求,缓解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因此,低碳涂料的研究应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节能涂料的种类与原理

节能涂料属于功能性建筑涂料,按其节能原理的不同可分为阻隔型、辐射型、反射型节能涂料。3种涂料的隔热机理不同,性能特点、应用场合及节能效果也不相同。

1、阻隔型节能涂料

阻隔型节能涂料的绝热机理是阻止热传导。因涂膜中充满孔隙,故涂膜的干密度很低,导热系数λ一般小于0.06W/(m2·k),通过涂膜的热量传导变得非常缓慢,可有效阻止室内热量流失和室外热量的进入,隔热性能优异。隔热涂层一般由底层、中间层和面层3部分组成,底层涂料耐化学性好,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温热性和防锈性能;中间层除具有底层的性能外,还具有增加底层和面层附着力的作用;面层则是隔热涂膜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可减少VOC挥发,降低环境污染。阻隔型涂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隔热效果与涂膜厚度密切相关。

2、反射型节能涂料

反射型节能涂料也称太阳反射型涂料,其绝热机理是通过涂膜的反射作用将日光中的红外辐射反射到外部空间,从而避免物体因吸收红外线而导致自身温度的升高。据统计,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能量97%集中在0.3~2.5μm的波长范围内,其中紫外线部分辐射能量只占太阳总辐射能量的13%,可见光和红外线部分辐射能量占太阳光总辐射能量的84%。因此在可见光和红外线范围内,涂膜的反射率越高,隔热效果越好。反射型涂料一般由成膜物、反射填料等组成,通过选择反射率高的填料,可以高效率反射太阳光照射到涂膜上的大部分能量,同时涂膜具有低的传导系数,阻止热量通过涂膜传导。反射型涂料在实际应用中的隔热效果与涂膜的表面反射率密切相关,而与涂膜厚度基本无关。

3、辐射型节能涂料

辐射型节能涂料的隔热机理是通过波的辐射形式把建筑物吸收的日照光线和热量以一定的波长发射到空气中,从而起到隔热降温效果。辐射涂料吸收室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后又以辐射的形式返回室内,阻止了室内物体热量的流失,同时室外物体发出的红外线被辐射涂料涂膜吸收后又返回到室外,阻止热量流入室内,从而起到隔热保温作用。辐射型涂料一般由高辐射材料、粘接剂、悬浮剂、稀释剂组成,目前主要应用于冶金、炼钢等高温环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物体的辐射系数,改善炉内传热过程,达到节能、增效的目地,此涂料在建筑领域应用较少。

二、多种技术促使涂料行业“低碳”前行

气候的变暖,人类要从根本上对抗温室气体的产生,故低碳经济应运而生。2010上海世博会亦将主题设为“低碳”,所谓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经济则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

应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涂料产业已朝向节能环保的目标迈进。2009年,北京市逐步淘汰全市污染严重的生产稀释剂、涂料、油墨、黏合剂等小型化工企业和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等生产工艺及设备。近年来,涂料行业一直致力于开发低污染、高固体份或无溶剂(包括粉末、光固化)涂料、水性涂料(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和志盛耐1700℃高温防腐涂料);开发低环境风险的防污技术和防污涂料;开发非铅、铬的防锈颜料及替代品开发钛白粉、氧化铁颜料的清洁生产工艺;积极制定涂料行业清洁生产工艺评价标准等,以推动涂料行业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展。此外,近几年开发的玻璃节能涂料、辐射散热降温涂料、防晒隔热涂料、耐高温封闭涂料、高效耐污损太阳热吸收涂料等新型涂料,也为涂料行业在“低碳”道路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再者,新的环保技术和特殊功能的涂料技术不断发展。水性技术已在装饰涂料领域广泛应用。而对于占中国涂料总产量近70%的工业涂料来说,以粉末涂料为主的高固涂料和紫外光固化涂料仍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固化条件受到限制时,结合两种技术较水性体系会有更好的应用优势。用水性涂料、粉末涂料以及固化涂料三种科技的综合利用,还可有效解决未来智能住宅在隔热保温、采光、净化空气、自我清洁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要求,可进一步促进涂料行业的“低碳”发展。此外,使用生物原料技术制造涂料产品也是涂料行业“低碳”化的途径之一,如可再生原料技术或可生物分解原料技术。

三、市场前景

我国是节能涂料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市场,近年来,国家为了引导我国节能涂料市场的健康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进行引导,建设部从2007年起全面推行节能建筑认证体系,发展低能耗、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新型墙体材料已成为主流趋势,巨大的建筑节能市场将带动建筑涂料产业更为健康的发展。据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有400亿m2既有建筑,有近1/3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200元/m2计算,其需耗资2.7万亿元;再者,近年处于建筑物建设的高峰期,随后配套设施也将相继完成,涂料市场需求量很大,均将给节能环保涂料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四、结语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重视发展节能降耗产业,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新型绿色涂料产品,是整体经济环境对涂料行业的要求。涂料行业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全力走上“低碳”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波.建筑节能涂料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系,2010.4

篇9

碳金融指与低碳经济有关联的金融活动,可泛指所有服务于旨在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担保、咨询服务等金融中介活动。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按照业务模式可以分为基于配额的碳交易市场(Allowance-Based Markets)和基于项目的碳交易市场(Project-Based Markets),前者是以配额为基础的交易,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后者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量交易,如CDM(清洁发展机制);而按照减排约束力又可区分为强制减排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前者为那些有温室气体排放上限的国家或企业提供碳交易平台,后者则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等考虑自愿进行碳交易者提供碳交易平台。

2007年6月4日,中国正式颁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2009年11月25日,中国政府郑重作出减排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同时将制订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予以管理执行;而国家发改委也表示中国可能将不晚于2014年启动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并为中国公司设立“(半)强制”性的减排目标来限制其温室气体排放。

虽然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中角色的不同会带来碳金融业务模式的相应改变,但是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亦或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国内碳金融发展潜力和市场规模巨大的基本事实不会改变,大力发展碳金融,对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以及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经济决定金融,低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方式乃至生活理念、价值观念的变革,政府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将使配套的投资、财税、信贷规模导向、外汇管理等政策陆续出台,从而必然会导致金融业发生结构性的变革,由传统金融逐步迈向碳金融。另一方面,金融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需要资金投入,新的产业将会应运而生,为了管理和转移成本与风险,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亦将必不可少,从而碳金融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之而产生的金融需求,也必将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新空间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预示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和盈利商机。

国内银行业碳金融业务实践及问题

实践现状

总体上,国内银行业碳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市场空间开拓有限,且以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业务类型:

基于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机制。目前,国内金融机构以各类绿色贷款、环保贷款为主,着力加强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一是明确授信项目的环保准入条件,在信贷审批中实行了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及潜在产能过剩等行业贷款进行限制或逐步退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甚至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二是银行直接与客户建立融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发起实施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设计融资方案、提供融资服务;三是与国际金融公司等海外金融机构合作,针对国内在节能技术运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融资需求特点,引入本金损失分担机制,推出诸如能效融资等产品方案,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改造。

基于CDM项目的融资及服务。近年来,我国CDM项目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巨大,在未来的几年内,如没有大的政策波动,CDM项目仍将是我国在碳金融领域的重要着力点。首先,银行可以向CDM项目开发企业提供直接贷款或融资租赁,帮助企业在产生排放权指标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甚至可以将CDM项目的CER(核证减排量)收益权作为还款来源开展权利质押贷款,为寻求融资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提供新的选择。其次,银行可以为产生原始碳排放权的项目开发企业提供担保,开展CDM现金流贴现、境外买家信用保证、远期外汇套期保值、国际买家预付款账户监管等服务,有力支持中资企业参与国际CDM交易。最后,银行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为CDM项目开发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信托服务,包括项目规划以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和报送、引入专业的合作伙伴、协助设立碳信托投资基金等金融中介服务,从而促进项目的开发、注册、交易,并为项目业主争取具有竞争力的交易价格。

基于低碳理念的金融理财产品创新。低碳理财产品的低碳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得以体现:一是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环保概念股票、气候交易所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世界级权威机构的水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指数以及气候变化环保指数等挂钩,推出碳金融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碳信用证交付保证、风险对冲和与碳信用证价格联动等新型金融产品,从而分享碳减排成果。二是与环境交易所等机构合作,以低碳公益类理财产品为载体,在投资人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同时,通过建立“个人绿色档案”,将预期投资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实现自愿减排。三是推出销售方式等具有低碳性质的理财产品,通过采用短信、电子屏、宣传单等方式,建议投资者登录网银或拨打电话银行购买,从而省却了传统购买方式可能因为交通、办公成本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倡导低碳生活。

其他碳金融业务和服务。在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市场前景看好的背景下,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一些碳交易平台的市场价值正在凸现,部分银行已经将目光投向对现有交易平台进行股权投资或与各类气候交易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发起设立新的交易平台,为开展大规模的节能减排公益活动和节能减排商业运作模式作尝试,以谋求在碳金融业务领域的先发优势。此外,为支持节能减排,国内部分金融机构在通过付费方式向环境交易所购买碳额度,主动实施自愿减排、低碳战略的同时,还开发出“碳信用卡”等低碳产品,此类信用卡材质本身不但可以回收,而且还具有碳足迹计算、邀约购碳计划、碳信用档案等绿色环保功能。

主要问题

缺乏碳金融总体战略构想和规划设计。国际上碳金融已深入人心,相关标准制定权正在逐渐被欧美日等金融发达国家掌控,这些国家已形成了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以及碳指标交易、碳期货期权、碳证券、碳基金、碳税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虽然目前国家部委、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对我国低碳经济及其碳金融的制度、体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业务标准、运行规则等有所研究或涉及,但尚未形成合力,缺乏总体战略构想和规划设计。而国内商业银行在碳金融方面虽有所动作,但均不涉及核心、高端部分,即便参与CDM项目也常常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被低价购买,缺乏定价权,然后被发达国家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予以倒买倒卖。如果不能参与国际碳金融标准和规则的制订,国内银行业将不可避免地沦落到被动接受其他国家的标准和规则,从而也难以与国际金融机构抗衡。

缺乏科学合理的碳金融利益补偿机制。迄今为止,国内金融业的碳金融活动以各类“绿色信贷”或“节能减排”业务为主。尽管银行对绿色信贷兴趣不断提升,但其在银行信贷总规模中的比重仍然有限,全面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仍未建立起来,其中尤其是缺乏科学合理的碳金融利益补偿机制。绿色信贷大多涉及低碳产业,而低碳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涉及大量的新兴技术,商业模式、运行模式、交易方式非常新颖和独特,往往面临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企业资信不足等难题。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的过程中,除了面临传统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外,还将面临一定的创新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标准和规则风险、收益风险乃至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缺乏税收和风险补偿、损失补贴以及风险资产占有等方面的倾斜扶持政策,商业银行开展这方面业务的外在动力不足。

缺乏中介市场导致交易成本巨大。在目前的国际碳金融市场中,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涉及风险因素较多,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为此,监管部门要求指定中介运营机构来负责项目的报批、技术认证、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实等,所涉及的费用较为高昂。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有些中介机构在材料准备和核查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从而无形中加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利于项目市场的发展。而目前国内本土的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核准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开发或消化大规模的项目,与国外碳基金、投资银行等对手开展交易时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帮助金融机构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与此同时,在国内自愿减排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介市场的缺乏也会使得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工具严重不足,从而制约了碳金融业务的开展。

银行业本身对碳金融的认知程度有限。碳金融引入国内的时间较短,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有限,但中国的碳金融市场早就受到了国际金融机构的青睐,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碳金融项目常常被国外金融机构获得。例如,中国目前最大的碳交易项目――辽阳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减排项目,就被高盛国际和加拿大纳德资产管理公司拿到。相比之下,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很少认识到碳金融蕴藏的巨大商机,介入较少、较浅甚至完全没有介入,且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对包括CDM、绿色信贷等在内的碳金融业务的项目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加之熟悉碳金融业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对于项目咨询、二级市场交易以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涉足更少,进而导致银行业本身对发展碳金融业务缺乏内在的驱动力。

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策略建议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碳金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的新领域,我国商业银行拓展碳金融业务已是大势所趋。面对国内碳金融业务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应具备战略性前瞻意识,打造低碳银行,在积极参与碳金融的过程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身体力行,作低碳金融理念的倡导者。一是以身作则,积极倡导低碳环保理念,明确自身节能减排目标,培育低碳金融文化;二是通过拓展公益事业宣传与关联营销、社会营销、社区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将低碳金融理念与企业、社区居民以及公益事业相结合,与客户结成伙伴关系,不断拓宽沟通渠道,从而在强化低碳经济概念的同时,赢得更多商业机会;三是积极倡导低碳的、节约环保的金融消费服务方式,在金融消费中优先推荐环保型金融产品,并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电子账单、环保积分等业务的发展,将节能降耗、低碳理念贯彻到金融产品研发、业务处理和办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把握先机,作低碳绿色信贷的践行者。一是借鉴“赤道原则”准则,以CDM项目开发为切入点,加强与各类CDM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等机构的合作,大力支持工业节能(如余热回收发电、工艺改进以及节能材料)、建筑节能(如智能建筑、节能家电、节能材料与节能照明)、汽车节能(如电池部件及原料、电池制造及组装以及节能汽车制造)等节能产业和污水处理、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减排行业。二是树立绿色信贷文化,将信贷投向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核能、生物质能等)、新材料、智能电网等为重点,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主动调整现有信贷结构,贯彻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两高一资”和落后产能、产能过剩行业的客户实行“名单式管理”,分别予以限贷或主动退出,同时积极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通过信贷资源的配置全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锐意进取,作低碳金融领域的开拓者。一是在客户的选择和拓展上,要逐渐由单纯的信用评级选择向信用评级选择与环保评价选择并重转变,通过借助信用评级和企业投资环保评价,重点识别和挖掘那些成长性好、科技创新能力强、节能环保的优质(中小)企业,将它们逐步培育成为支撑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忠实客户,不断夯实业务发展基础。二是积极探索力求在投资银行等领域有所突破,凭借信息和渠道优势,担当包括CDM在内的项目财务顾问,协调各方关系、撮合交易成功,同时拉长碳金融服务链条,提供项目开发交易和标准规则咨询、融资解决方案等服务,还可尝试与国内排放权交易机构(或环境交易所)建立合作关系,为自愿减排市场提供碳信用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等服务,获取相应的佣金和手续费收入。三是鉴于碳金融服务产品的独特价值,产品的议价能力通常比较高,加之初期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存在着更高风险溢价的可能,从而可考虑运用价格杠杆等手段,通过贷款利率上浮等方式获取更高的收入,并带动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发展。

勇于探索,作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一是不断熟悉国际、国内相关碳金融制度和规则,实时掌握政策变动情况,通过学习国际先进主流银行在低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在CDM项目贷款(包括传统的项目资产抵押和创新的收益权质押)、资金账户管理(如CER外币收入账户)、节能减排项目贷款、融资租赁、保险/担保(信用增级)、套利交易工具、向交易双方提供流动性支持(或提高交易金融资产流动性)以及与低碳概念挂钩的本外币环保投资理财、碳基金托管、跨境资金结算清算等领域,积极探索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帮助企业和消费者发现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的金融投资价值。二是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并适当综合债券、票据、股权、信托、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等除信贷以外的融资工具,拓展多元化低碳企业融资渠道,实现协同创新效应,提高产品定价能力,拓展业务空间。三是待时机成熟后,商业银行可考虑设立专门的碳金融业务部门(如碳金融事业部或团队),统筹谋划碳金融发展战略,并负责全行碳金融的产品研发、市场开发与推广。

篇10

【关键词】SWOT分析;低碳经济;低碳房地产

一、前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使用,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安全[1]。因此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现阶段世界各国的主旋律[2; 3],目前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引导型经济发展的模式[4],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同样也是行业耗能大户,尤其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以后,“低碳房地产”被日益高度关注。因此,积极推动低碳房地产开发,是推行低碳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房地产低碳化,不但提供了新技术、新理念施展的机会,而且也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房地产业的低碳化之路绝对不会是一马平川的,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解决。本文将基于SWOT模型分析研究现阶段我国低碳房地产业的发展情况、趋势、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

二、SWOT分析法及其应用

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K. Andren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5],由于具有清晰、简明、具体的特性,该方法自形成以来,广泛应用于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成为战略管理和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工具。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Strengths、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s,其中文意思为:S强项(优势);W弱项(弱势);O机会(机遇);T威胁(对手)[6]。因此,SWOT分析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中房地产业的基础分析模型,对中国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及策略制定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

三、我国低碳房地产业的SWOT模型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之也浮现了大量的问题:如一些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中长期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房地产开发模式传统粗放,资源、能源消耗大,城市生态体系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房地产业也不例外。低碳房地产是一个涉及面广、构成要素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住宅产品的设计、建设、而且贯穿于消费和管理服务的整个过程。然而,低碳房地产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它不仅意味着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环境因素,而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理优势,尽可能减少污染,做到低碳减排,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或象征[7]。

(一)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的优势

(1)有利于调整房地产行业内部的结构。当前的形势下,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门坎过低,行业内部的结构不合理,市场热炒的性质让消费者只怕买不到合适位置、合适价钱的房子而对房子的舒适性和内在质量并不看好,所以发展低碳房地产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而且随着政策的调节和技术的成熟,这类房子的成本就回到正常的水平,从长期来看,这是一定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内部调整的[8]。

(2)能够促进房地产行业长期的健康发展。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中游产业链,它的低碳发展关系到许多传统高排放、高耗能的行业,在房地产业走低碳发展路线,将有助于拉动房地产业上游产业绿色生产,并带动房地产业下游绿色消费。低碳房地产使资本与绿色低碳地产相结合,是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平衡基金”和控制资产泡沫、平抑房价的“对冲基金”。

(3)有利于实现房地产业的节能减排和建筑的智慧化。建筑智慧化和节能减排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被资本所左右,所以,开发商都在追求短期内收益最大的投资方式,忽视了建筑智慧化和节能减排,在低碳经济的情况,有利于加快将市场的庞大资本和先进的低碳技术相结合,实现未来建筑的智慧化和低能耗。

(二)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的劣势

(1)国家的相关规范与量化标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低碳房地产”在当今市场上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然而,当前市场上大多数号称低碳的项目,仅仅把低碳作为促销的噱头或抬高身价的镀金。目前国内还尚未制定操作性强、科学、统一的低碳标准,针对低碳房地产发展制定的法律、政策体系也不完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目前低碳房地产业主要的法律依据,但美中不足的是,以上两个法规均未明确对建筑物的碳排放指标进行界定。同时,由于缺乏有效而完善的政府监督机制,市场上充斥着形形打着“绿色、低碳”旗号的地产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可见,在房地产企业制定整个低碳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来自于体系和制度,而不是仅仅是技术研发。

(2)消费者对低碳成本的认可度不够。从市场分析,当前我国消费者住房刚性需求强烈,低价房成为首选,其次是地段、环境、功能,而低碳、节能、环保往往排在最末位,甚至被忽略。而低碳房建筑成本高于普通建筑,故其成本的增加必定会通过提高房屋初始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结果将远远超过绝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继而使得低碳建筑未成为当今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低碳建筑的推广进度

(3)现有节能设计及技术水准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房地产企业(万科集团等)虽然在发展低碳地产上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是整个产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较少,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但发达国家却不会完全把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自身在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也面临着如研究经费不足、技术落后、市场前景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客观上阻碍了技术创新。

(4)低碳房地产产品稀缺。市场和运行环境应该是低碳房地产发展的基础,但目前由于市场和运行环境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房地产企业在低碳房地产的发展中还是承受着较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成本风险、技术风险等)和责任,因此许多房地产企业即使支持“低碳”发展,但仍没有付诸于实践行动。此外,我国大部分房地产公司的注意力仍然主要集中在产品的质量、外观形象及相关配套等方面,业内建筑节能意识薄弱,进入低碳地产领域的企业仍然为数不多。目前我国在低碳减排的技术方面有很多研究成果尚无法转变成现实产品,造成了投资者缺乏投资低碳住宅的积极性,难以普及低碳房地产。

(三)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的机遇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对各级政府加大环保投入、促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以生态文明理念走集约、智慧、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四)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的挑战

低碳房地产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受到众多因素影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2014年以来国内一些主要城市连续多次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表面上看是空气质量问题,深层次却反映出城市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不优、能源使用方式落后、绿地空间不够、公共交通不足等问题,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较差。

四、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速度世界领先,每年约有20亿的新建建筑数量,通过建筑产品实现低碳,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上态度积极,某些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需要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随着低碳经济理念逐步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传统的房地产业思维模式已难以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房地产业的绿色低碳化必然会带动低碳相关的产业发展,加快我国经济转型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房地产企业,作为房地产项目的主体,必将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开发低碳技术产品,依靠技术进步作为核心竞争力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同时,政府应整合低碳房地产价值体系,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充分调动房地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营造形成发展低碳房地产的政策、制度、社会和舆论环境。因此,在未来房地产业发展中,低碳将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房地产的低碳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走低碳经济的进程,同时加快了我国经济转型速度,为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IUCC. Climate Change. UNEP andWMO. (1995)

[2]李克让.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地理学报. (1996)5(1): -12.

[3]廉丽姝.“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3(27): 84-87.

[4]Government UK and Paper Energy White (2003).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21-28.

[5]李建波、钟美. “SWOT分析法及其在某企业的应用.”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27(6): 143-146.

[6]张智光.“江苏林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优势与机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4: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