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8: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管理就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物流专业 培养现状 就业预测
山东省属于渤海经济圈,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四位,建成和在建的物流园区有67个,建成配送中心249个,年物流配送额达到720亿元。虽说山东物流业发展很快,但由于中国物流业起步晚,起点低,许多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特别在人才方面,如美国物流行业的管理人员92%以上拥有学士学位或相应的资格证书,而国内拥有专科学历的不足21%。为了培养物流人才,自2000年以来,许多高校纷纷设立物流专业,社会上也有许多培训机构开设物流培训班,但物流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山东省也面临着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高端物流人才更是难以寻觅。虽说山东省许多高校也开设了物流专业,但由于开设晚,许多高校的毕业生还未走上社会,导致目前山东省的物流人才依然非常缺乏。下面我从山东省2008年的招生情况来分析山东省物流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将来的就业前景。
一、山东省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
物流业人才,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类。从需求量来看,山东省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有关数据显示,到2010年, 山东省物流人才的缺口将达到2~3万人 ,但山东省大部分学校物流专业设置较晚,学生要到2008年以后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导致目前山东省物流人才极度缺乏。从需求岗位来看,由于环渤海地区受传统工业的影响,物流业的发展也侧重于铁路和公路运输、仓储、采购等方面。调查显示,环渤海地区招聘的物流岗位也以采购运输仓储类居多,这类岗位对物流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看中,强调工作经验。对于中高层部门经理则还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的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同是运输行业,由于运输对象过分偏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物流企业要求所招聘的人才具有运输管理经验或物流(包括运输)管理经验或开发过铁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铁路运输流程非常熟悉;对于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由于初级物流人才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熟练运用办公软件,英语达到四级即可。从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比例来看,高级人才的需求占的9%,中级人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47%。初级物流人才一般占总需求的44%。
二、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1.山东省各高校物流专业的设置现状
目前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共有109所,其中本科院校40所,高职高专类院校69所。在这些高校中,有15所本科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51所高职高专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比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开设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的数量远小于专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设立物流专业的占高职高专院校的73.91%,而本科院校设立物流专业的不足37.5%。而培养高端物流人才的院校更少,只有山东大学有物流专业博士点,而有物流专业硕士点的仅有三个学校,分别是山东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和青岛大学;各层次院校的数量如表1所示:
2.山东省各高校不同层次物流专业招生情况
2008年,山东省各高校计划招生43.74万人,由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的数据可知:在15所本科院校中,共计招生1096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计划共有6512人;从招生情况看,由于物流专业这两年比较热门,大部分学校都圆满完成了招生任务,个别院校还有扩招。而高端物流人才的招生,由于只有一个博士点,每年只能招收1~2个博士,三个硕士点的招生计划也仅有16~18人,其数量远远少于本科和专科的招生数量,远不能形成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结构。各层次招生人数如表2所示:
另外,在专业设置方面,在山东省66所招收物流专业的院校中,仅有两所本科院校设有物流工程专业,高职高专类院校全部开设的是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2008年招生182人,仅占物流专业招收人数的2.34%。
三、山东省物流人才培养的中存在的问题
各层次的招生人数不合理。从前面的数据可知,相对于物流专业总招生人数来说,本科层次的学生招生太少,仅占总人数的14.39%。专科层次每年的招生人数占招生总人数的85.39%。而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更是少的可怜,仅占总人数的0.26%,明显不符合目前社会对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
从专业设置来看,截至2008年,山东省共有15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其中仅有2所院校设置了物流工程专业,仅占13.33%,51所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一所学校开设物流工程专业,而全国共有218所院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其中有50所院校开设了物流工程专业,占22.94%,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物流专业设置不是很合理。
从课程设置来看,沿海城市的院校偏重于国际贸易、集装箱场站及国际货代等,而其他地方的院校课程设置大同小异,没有很突出的特色。而山东省由于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物流业的发展也侧重于铁路公路运输、仓储、采购等方面。物流岗位也以采购运输仓储类居多。
从物流实验室建设来看,许多学校现在没有专门的物流实验室。据统计,山东各高校中只有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交通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山东英才学院等院校开设有相关的物流实验室。大部分学校由于专业设置晚,基础差,缺乏相关的实验设施。由于缺乏相应的实验设施,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与市场吻合性较差。
四、山东省物流人才就业前景分析
从《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所作的《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物流专业是专业需求排名前20位的专业之一,从2006年到2008年,物流人才的需求在逐年增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需求量从3.93、3.29%上升到4.42%、4.36%。《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调查分析报告》预测:由于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其中物流专业是山东省未来几年需求量较大的专业,本科需求比专科需求大很多,特别是物流行业的高端人才。
从需求层次上分析,社会对物流高级人才的需求较多,其中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9%,对中级人才的需求占总需求的47%,初级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仅占总需求的44%。由于社会对初级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不高,一般中专或专科以上的学历即可,或没有学历,有一定的从业经验也可担任此类工作;由于很多人都可以胜任这类岗位,所以这类人才并不缺乏。而高级以上的物流人才一般要求本科以上的学历和3~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目前缺口较大。从前面的数据可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仅占总人数的0.26%,加上本科生,其人数也只占招生总人数的14.65%。而学生从毕业到成为有经验的中级物流人才,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而要成为高级物流人才,则需要5~8年的从业经验。山东省大部分本科院校是在2004年以后开设的物流专业,大部分学生在2008年开始走上社会。所以,近几年内高级物流人才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再考虑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将导致高级物流人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可以预测,在2015年以前,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就业压力不是很大。对于中级物流人才,有关数据显示,社会对物流主管一类的中级人才的需求量占总需求的47%左右,一般要求专科以上的学历, 2~3年的工作经验。截至2008年,各类专科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达到6521人,而山东省物流人才在2010年以前,物流人才的缺口为2~3万人;所以从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规模来看,到2010年,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仍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中级以上的物流人才依然缺乏,专科生的就业压力也不大。2010年以后,随着大批物流专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学校培养层次不合理的现象就会凸现出来。按照目前的招生规模,每年6521名专科毕业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5.39%,而社会对物流中级人才的需求仅占总需求的47%,这种培养层次明显不符合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从需求岗位上分析。由于山东省地处环渤海经济圈,需求的物流岗位以采购运输仓储类居多,这类岗位对物流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比较看中,强调工作经验。对于中高级物流人才还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的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而目前许多学校的培养目标没有偏向于仓储、运输等方向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这将导致学生将来寻找工作时缺乏优势,出现“扎堆”现象,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对于高职高专类院校,这类学校培养的学生一般是初级或中级物流人才,对于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由于这类人才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社会一般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和实际动手经验即可。而目前许多学校由于物流专业开设晚,缺乏师资和教学设备,培养目标不明确,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可能造成将来学生就业的困难。
综上所述,近几年内,山东省中高级物流人才比较缺乏,物流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较好,但由于培养层次不合理,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将来可能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五、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应采取的对策
由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本科院校可以适当扩大招生规模,高职高专院校不应继续扩招;其次,本科院校应偏重于中高端物流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贸易、成本、物流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扎实的英语能力。使学生具有成为高级物流人才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而高职高专类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很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初、中级物流人才。由于高职高专类院校招生数量大,将来就业时竞争激烈,各院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上突出自己的特色。或侧重于运输、或侧重于仓储、或侧重于配送等;使自己的学生在寻找工作时有较明确的定位。最后,各个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了解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计划,如目前许多学校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就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山东5年内将建起较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众日报,2007-11-12
[2]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调查与分析.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商务人才门户,2007-06-26
篇2
一、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新认识
本次师资培训开阔了我的眼界,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老师的交流,我进一步认识到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前景的广阔性。该专业就业涉及建筑、自动化生产、汽车生产、机加工、自动化控制、企业维修电工、精密加工、一体化生产系统、仓库存储系统等众多领域,就业前景广阔。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该专业逐渐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且,该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可以提高我院学生专业素质,进一步优化我院学生的分配。
二、知识的学习
我此次参加的是可编程控制器(PLC)新技术专业的学习,在此次培训中,我学习了西门子S7—200的基本编程思想、基本控制方法、基本编程等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基于一个立体仓储系统的设计来进行的,其中包含了以下内容:
任务一:多地自动往返控制
任务二:两轴位置控制
任务三:气动控制技术
任务四:立体仓储系统设计
另外在上一个总任务的基础上,基于“五站”系统还学习了:
任务五:WINCC上位机控制
任务六:MPI、PROFIBUS多机通信
任务七:直流调速系统(分三个子任务完成)
这些知识在我校机电专业学习中都还没有涉及到,此次入门学习,为我以后的自学打开了大门,为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以及设置技师班提供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学习
在本次培训的开班典礼上,相关领导对本次培训做了说明,培训重点是体验新的教学方法。此次培训各位授课老师也充分展现了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了一体化教学法配合其他教学法的优势。新教学法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离不开一体化的教学设备,本次培训协办的山东技师学院,各项一体化设备一应俱全,为老师的培训和学生的教学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设施,也希望我院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大设备配置的力度,审时度势建设同行业内领先的机电专业。
四、与其院校老师的交流
篇3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物流服务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对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的急速增加,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及需求,现有该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以及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趋势及导向三个要点出发,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导向进行研究。
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中国物流服务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对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物流服务观念必须不断更新、技术不断进步、设备不断完善。按照目前物流行业发展速度,届时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600万。为顺应行业需要,部分高职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就业形势及特点,以下,笔者将以专业特殊为基础就此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进行导向研究。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的特点及需求
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依托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因此,设立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势在必行。从当前的物流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对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如外语、海关、国际贸易等。
其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市场对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企业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物流企业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研究人才。再从供给的角度看,物流及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可从数量上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加之当前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都导致了物流及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专业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所以,在研究中发现:对物流及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在校学生的培养中,一定要注重实践务实,就近两年南宁对物流及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究竟在哪?那么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分为战略型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管理型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技术性、技能性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
当然南宁物流及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不上东部沿海地带如华东、华南地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南宁地区的物流企业以从事运输和仓储类的居多,但是随着北部湾开发区的发展,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将是南宁物流发展的重点,那么随着南宁物流的国际化和供应链的更加完善,学好英语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很重要。
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现状
通过走访,目前物流人才市场上大量物流一线岗位虚拟以待,求贤若渴。但很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的毕业生出现了平均工资较低的现象,有的甚至选择了其他行业,导致物流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很低。许多学生误以为,现在物流企业众多,专业物流人才又紧缺,自己毕业后到物流企业去当个部门经理不成问题,所以对市场上提供的1000-150。元左右的月薪和艰苦的就业环境就有点接受不了,再加上市场上还有不少对待物流人才的浮躁心理,大多数公司都是希望吸纳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人才。这种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了我国物流高级人才出现了有价无市的局面。
为了科学预测就业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客观反映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的毕业生素质和社会声誉,及时发现我们在专业设置,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从毕业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较高,对口就业情况较好。毕业生绝大多数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单位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回访,了解到毕业生普遍认为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毕业生流动性很大
3.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趋势及导向
3.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趋势
从目前的就业趋势及导向上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学生毕业后可以去电子商务企业中的物流部门工作,以及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一般企业里的物流岗位有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物流企业里岗位主要是操作,销售,物流企业类型有运输,有报关,有货代,有仓储,有物咨策划,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
3.2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导向
通过本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为应对本专业的就业情况,我们从毕业生所在单位和毕业生反映的问题看,主要集中在综合素质较差就业过程中缺少灵活性与主动性,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能力有限这几个方面,我们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正确引导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同时也应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得出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学生就业导向有以下两点:
3.2.1将就业指导课设置为必修课,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
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尤其是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使学生对自身准确定位,客观地评价自己;对现实的社会和就业政策有及时的了解,能有的放矢;对就业有充分的认识,能准确地把握机会。应设置目标明确的就业教育,学生们在日常学习与专业选择方面应该对自己准确定位。
3.2.2课程设置上要体现职业定向性及“宽”和“广”
在课程设置,应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性的特点,保证学生具备至少一门专门技术。特别在仓储课程设置,应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性的特点,保证学生具备至少一门专门技术。特别在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信息管理方面加强力度,帮助、鼓励学生在校期问通过培训拿到初级物流师、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叉车证书、条码技术与应用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满足现代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信息技术)化、国际化及信息化的需求;同时物流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学校开设的课程要涉及经济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工学基础和交通运输工程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注重让学生掌握外语及计算机等基础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得到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宽口径的知识体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务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超级秘书网
3.2.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双证书”制度
篇4
众所周知,物流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专业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非常多,一般有包装学、运输学、仓储管理、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原理、物流客服服务、物流系统设计以及国际物流等,但物流专业毕业生能否顺禾蛀该行业找到工作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我们发现,有时候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一定是物流专业人员,或者物流专业人员在物流企业里从事物流市场营销的居多,在学校里学到的物流专业知识并未派上用场,最后一种情况是学生所具备的物流实践技能较缺乏。特别是如今的社会需要实用型的人才,虽然我国近年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设施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推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因此针对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有必要为物流专业设置具有岗位方向以及配套实训项目的实施教学。
二、建设港口物流实训室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交往的曰趋频繁,港口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地域上形成了以核心海港为主体,以江河商港为辅助,并集聚公路、观、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综合立体式国际航运中心。物流涉及综合运输,夕卜贸货物的物流更以港口为最好的交汇点。不少沿海港口和大的内河港口都是公铁7iC联运的货运中心,是交通运输的枢纽。港口是物流链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现今物流的开展离不开港口的务,而这对物流专业的学生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
北海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位于滨海城市,其南临北部湾,是中国第一批对外的14个沿海开放的城市之一。其办学特色是以^务北部湾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宗旨,以沿海优势突显自身特色。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口城市群正在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乃至世界的物流中心。众多的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环北部湾各城1#的港口物流建设也进入,高素质技能型的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门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同时针对目前实训基地与教学现状,港口物流专业应创建特色实训基地,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行任务学习法与项目教学法,改革专业技能考核方式,提升办学质量。
1. 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的特色需求
港口物流无集物流、航运、加工、贸易、报关、商检等专业在内的综合月艮务行业。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多,这就*学生学会整合相关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但是在设置专业的时候,往往很多专业是分开的,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了解和掌握港口物流的完整流程与操作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把港口物撕涉及的知识嫩连面来让学生可以全面地接触港口物流十分重要。因此建立物流港口特色实训室能够满足物流港口专业学生对熟悉港口物流流程的需要。
2. 实训基地是港口物流专业的实操技能保证.
在港口物流专业建设里,师资队伍的建立、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应属非常关键的一项。在港口物流操作中,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装卸、集装箱调度、货运组织等港口作业都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学生在实训基地得到实况操作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三、港口物流实训基地的特色建设
实训基地是一种集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职业教育中心,通过校企合作承接企业生产加工业务、参与企业生产和产品研发,把学校的日常实训融人企业产业链,使教学与生产、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是实训的基本内涵和实质所在。
1. 实训室建设的不足
(1) 现有的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比较简单或单一,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专业的实训项目,缺乏物流的综合特性。例如模拟仓库设施设备’往往设置的只是普通货物仓储。但是在现实情况下,货品有可能是鲜活货物、危险货物、放射性货物等,面对这种特殊货物的仓储管理知识未能展现出来。
(2) 学校有限的经费需要分配于各个专业建设实训室,因此在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需要给实训室配备的设施设备,例如电脑、软件、货架、叉车等,可能会让专业团队无法选择真正适合的实训室设施设备。
(3) 模拟港口物流设施设备是大多数实训室的考虑,购进大量的港口运输与装卸的设施设备模型,学生可以进行参观了解,但缺少亲自动手操作的环节,学生未能了解操作流程,缺乏实训室的实用性。
2. 建设特色港口物流专业实训基地
面对目前实训室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尭针对以前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室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港口物流人才的方案,将理论教学和实操有机联系,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建立一个特色港口物流专业的实训基地。
(1)目前在我校已通过“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了校内和校外的实训基地。校内的实训设备始终跟不上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是最好的选择方式。一方面可以减轻学校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确保学生的实训内容是最新最及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提前“培养”适合企业的理想人才。
(2) 加强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种方法是让教师到港口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有助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且教师能对港口物流的发展状况有个良好的掌握。另一种方法是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到校园进行实践指导’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将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企业对人才的招聘及要求信息带给学生。
(3) 实训教材增加仿真软件,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企业项目去练习。建立港口物流仿真体系可以改变原有的实训室的运作模式。企业提供真实案例,学生利用仿真软件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设计,然后再与企业的解决方寒进行对比,这样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教学在真实的氛围中进行。这样也增加学校和企业的交流,让学校可以与企业保持一种紧密的关系。
篇5
结合两年系统的物流理论的学习,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实习的内容
了解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
三.公司概况
1.公司简介
始建于年的嘉里大通物流,是中国大陆最早成立的国际货运企业。母公司嘉里物流联网总部设于香港,是亚太地区最具领导地位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之一。
全球范围内,嘉里物流联网投巨资建设庞大的服务网络,分公司结合策略联盟及海外,网络遍及全球。欧洲、东南亚等重点区域都设有全资子公司。
中国范围内,嘉里大通物流得天独厚的优势更为凸现。分布在32个省份的129个分、子公司及办事处辐射全国1,100个城市,员工超过4,500人,共有2,000辆运输车辆和240,000平方米的仓储和物流中心。
四.职位:操作员
操作的描述
狭义的概念:所谓操作就是操控运输作业。亦即负责将客户委托的货物从客户指定的提货地点按照最合理有效的方式运达客户指定的收货地点。在我们日常的运作当中,我们通常将一次运输业务称之为一个承运过程,那么操作就是贯穿整个承运过程的操控作业。这个操作概念在目前的物流行业中是比较普遍的,而且还会继续存在很多年。
广义的概念:所谓操作就是操控信息作用于物流服务。亦即通过收集、整理各种信息,指令、监督物流各环节的运作流程,以满足客户的各种物流需求。这种操作的概念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次承运过程,也不仅仅局限于货物本身的操控,它更加注重的是信息的操控,然后通过信息的操作作用于货物的操控以及其他客户提出的需求。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朝着这个趋势行进的。
操作的意义:
在现代物流企业里,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操作是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是信息化的物流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所在,而通过上述我们对于操作的描述,可以看出操作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如果我们把物流行业看作是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那么操作就应该是这台计算机的cpu。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要首先强调操作对于物流企业的核心意义,一方面是提高大家对于操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本文以下的内容也是基于这个核心意义而展开论述的。
总体实习的收获体会
篇6
论文摘 要:首先分析了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并分别从明确培养目标、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建立开放式技能考核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配套教学条件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网购业务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社会需求日趋旺盛。与此相适应,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基于此,许多高职院校作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纷纷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家高职院校开设了此类专业。然而当学生们怀着对物流专业美好就业前景的憧憬走向社会时,却发现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也感叹“我迫切需要人才,但我找不到人才”。物流专业的教学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招生形势喜人,另一方面,就业情况却又不太理想。因此如何依托当前较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使学生能学有所需,学有所用,是我们高职物流教育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1 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物流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边缘学科,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的时间尚短,仍处于摸索阶段,对物流职业教育了解不深,对社会、企业的需求特点研究不足、不成熟,定位较为含糊,造成了毕业生“产品”与社会需求的不完全协调。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与兄弟院校及企业间的交流,我们认为当前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走入困境主要是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没有依托地区经济特色进行专业细分
目前除了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系下开设了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连锁经营管理等侧重点各不相同的专业,全国其它院校基本上都没有进行专业细分,这样就使得大部分物流专业的学生三年下来学的内容不少,但是杂而不精,什么都只知道个皮毛而没有自己的专长,找工作时没有底气,觉得自己每个岗位好像都能搭点边,但是又都不能完全符合企业需求。随着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物流学科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宽泛,除了运输、仓储等基本知识,采购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等内容也成为教学重点,任何一个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物流相关知识全部传授,因此各高校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的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结合所处的区域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特性,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细分。
1.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论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关键和基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在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同时要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做好专业论证。但是许多高校在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急功近利,看到当前物流专业招生形势喜人,立即决定开设这个专业,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许多数据的采集都不准确全面,人才就业导向不明确,课程设置也有拼凑痕迹,专家论证这一环节就如同是走过场,许多专家一味迎合高校意愿,不能很好地履行义务,这就使得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行业专家的监督,论证工作形同虚设,按照这样的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又怎能适应社会需求?
1.3 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是以“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为目的,强调的是“零距离上岗”,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用人单位欣赏的是一到岗位就能马上工作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得一点,但没有某一方面专长的学生,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更要突出实训环节。但众多的高职院校由于资金、师资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训环节开展得极不理想,不但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到应有的技能。在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照搬别的高校的课程设置,有的甚至按照所选的教材套系来设置课程,这样的课程安排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而且也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学生在学完了这些课程后只会感到学无所用,进而也对这个专业失去了信心。
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对策
2.1 明确培养目标
首先,培养目标定位一定要清晰,岗位要明确。作为物流专业,包含的环节多、涉及面广,所以培养目标若定位在整个物流领域是不现实的。其次,培养目标一定要与当地的经济结构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相结合,充分运用学校主打专业的特长与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内利用基础优势和资源,对外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重点锁定在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专业,为物流专业的指向性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培养目标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不仅要靠质量在就业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而且要靠自身的特色,在众多院校中取胜。
以我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坐落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与上海有着相似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南通除了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外,铁路、公路、民航货物吞吐量均有大幅增长,独特的区位优势及其面临的内外经济环境对现代物流业产生了强大的需求。目前南通地区物流行业就业岗位群分布较广泛,在生产企业主要有物料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及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物流服务器管理等岗位。我院是一所纺织类的专科院校,纺织业在南通又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可以充分依托纺织这个品牌,围绕纺织品物流运作所涉及的运输、仓储、配送、国际货代等业务展开。
2.2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中强调,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2.2.1 积极尝试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是解决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好像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太懂”的现状的有效方法,因此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方向。订单培养可以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着重对学生进行业务培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高职院校应多与相关企业尤其是已有一定意向的物流企业交流洽谈,积极尝试开展订单培养,从而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接触,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接触,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
2.2.2 深入开展工学结合
当前一些知名的国际集团,如麦德龙、家乐福等不但设施先进、制度完善,而且也愿意与高校开展合作,虽然立即实行订单培养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是开展工学结合还是完全有可能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实习条件,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工学结合,力求低成本、高质量地培养合格的人才。
(1)分段循环式:先集中理论后集中实习。实施学院(理论)—工厂(实习)—学院(理论)—工厂(实习)的学校教学+企业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2)交互式:边学理论边实践。实施学院(理论)—工厂、实训室(实践)—学院(理论)—工厂、实训室(实践)的工学交互培养。
(3)融合式:现场实际做、教、学三结合。在学院实训室、企业现场以员工身份,采用师徒结对,边做边教边学的工学融合培养。
2.2.3 教学手段革新
(1)项目驱动教学法的运用。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里的项目,是指以合理完成某一时间段一定量的物资流通为目的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积极开展物流设计大赛。
物流是个操作性很强的行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前景,我们可以尝试与企业合作,以企业真实的数据为案例,开展物流设计大赛。学生通过参加比赛,能够学以致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系统的设计方案,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对学校来说,改变了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为企业解决困境集思广益,甚至可以挑选到自己中意的人才。
2.3 建立开放式技能考核制度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强调对学生社会认可技能的培养,争取让每个学生毕业时拿到一书多证(一张毕业证,多张职业技能证),真正体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突出学生“能力本位”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应切实建立起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考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教师一方面可利用学生校内、校外实践实训的机会,对物流专业核心课,采用实际操作、技术比武等多种考核方式考查学生实际能力;另一方面可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通过专业资格证的考取,综合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
2.4 进一步完善配套教学条件
2.4.1 师资梯队的建设
由于物流专业建设时间短,师资一直是制约各院校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应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形成年龄结构上的老中青结合,学历上硕士、本科相结合,职称上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增加在职教师的进修机会,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外聘教师队伍,弥补师资的不足。
2.4.2 专业教材建设
积极组织人员结合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专业特色,编写适用、够用的系列校内教材、讲义和实验实训指导,形成特色专业的特色教材。
2.4.3 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深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在学生没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之前,由于没有能力顶岗,企业不可能允许学生在生产岗位上有太多的实训时间,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学生顶岗所需要的技能。
二是建设校外物流教学基地,使学生在学习物流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践的基础上,参加社会物流实践,早期融入社会物流行业。各院校要建立起物流专业重点联系企业制度,实行学院与企业对专业的动态双重管理,沟通联系,监测专业运行情况,协调解决问题,为将来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物流业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高职院校要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加快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符合物流产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宁.发挥特色优势,培养专门人才[J].现代物流报,2007,(2):8.
[2]程欣.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物流报,2007,(2):8.
[3]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17~18.
篇7
一、学生自身问题
1.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
学生选择物流管理专业的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认为毕业后好找工作,二是从众心理,别人选了就跟着选。可见学生选择专业存在盲目性,对专业缺乏兴趣自然找不到自己认为理想的岗位。
2.自身定位过高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毕业后就能做个业务主管、当个部门经理。而事实上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行业要有所发展必须从基层做起、从一线的操作岗位做起。物流企业基层人员每天的工作除了点数量、记数字就是接货、送货,工作相对单调、枯燥,当理想与现实脱节时毕业生也就有转行、跳槽的念头。
3.不具备从事物流业的基本素质
就我国物流业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物流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做一些装货、卸货或搬运物品的工作,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很难适应物流企业繁重的工作。
二、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办学经验相对匮乏,存在不少问题。
1.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性
相当一部分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动因是“物流热”,为了提高招生量而盲目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专业定向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依附本校经济、管理类系科建立起来,无论是专业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设施及专业教学资料都借助于其他专业,缺乏自身特色。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缺少权威的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材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多是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简装版,“纸上谈兵”,实用性不强。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有悖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
3.专业师资匮乏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的相关专业经短期学习、培训后转变成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且绝大部分专业教师仅有书本知识而无实践经验和实际的物流管理能力。而高职物流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只能是经不起实际推敲的理论。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缺少相应的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仅仅学会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对于企业的实际操作环节知之不多,从而影响到就业效果。
三、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对策
首先,对学生而言要使学生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物流管理专业,使其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做好吃苦准备,毕业后才能从容应对工作环境。
其次,对高职院校而言要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专业建设目标的明确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应设定为: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和丰富操作经验,并懂得和运用一定管理知识的人才。定位的岗位群主要是操作层次的业务员、管员和理货员,还有一些管理层次的物流业务主管、运输主管、仓储主管等。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就可以凭着他们过硬的技术、明确的目标定位、良好的适应能力,适应企业人才需求。
2.物流教材的选用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选择配备适用高职院校专业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很快,新情况、新变化、新趋势随时可见,这些都需要及时地不断地充实到教材中去,这样教学内容就能与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接轨。因此,在选用教材时一要重实践二要重时效。
3.专业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在职教师的培训,如组织教师不定期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和学习,以便掌握物流行业的新动态;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国内外物流专家和企业资深物流经理为客座教授,对物流专业的教师进行讲座,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实训场所的建设
实训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多参加一些企业实习,增加对物流业务流程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物流实践工厂和物流实验室,进行物流模拟教学,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了解并学会操作物流相关业务流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迅速适应物流企业相关岗位。
篇8
刚进入实训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与实训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训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训。
一、实训目的
通过认识实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结合,验证和巩固充实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要。开阔眼界及思路,为即将步入社会积累经验。
二、实训地点
xxxx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物流),创建于20xx年月,注册资金xx万元,总公司设在xx首府——xx。公司下设零担货运事业部、车辆管理置业部、仓储配送事业部、快递事业部、贸易事业部、客户服务部及xx多个营运分公司。现有职员近xxxx人,拥有各种车辆xxx多辆,仓储面积达xx万多平方米,是目前xx发展速度最快、市场潜力的物流公司之一。
公司实行直线连锁管理模式,充分应用电子商务网络管理系统,服务网点遍布xx各大、中城市,为广大客户提供全国整车/零担货物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全国各地货物运输;代垫运费、代收代付货款;品牌、仓储包装、门对门配送等第三方物流超值延伸服务。此外,xx物流引进先进现代物流管理观念,以为客户提供优质、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为服务宗旨。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
第一天,早早的起来,去了单位,本身很期待着成为其中的一员。当走进单位的一刹那,就遇见了当时的经理,他带着我们两个人认识了一下公司的人员,他们很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职务和姓名。简单聊了几句后就开始介绍我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安排,最后经理还做了简短的讲话欢迎我们的到来,并祝我们工作顺利。
接下来就是让我们熟悉业务,公司专门找了一位业务精英来给我们介绍,从他那里获悉业务的基本内容。我们今后主要做的是联系客户、接洽业务、签订合同、成交货物等几个方面。联系客户就是先与下级客户沟通,问清楚客户是什么产品,规格怎样,价格如何,数量多少,注意事项等;然后再寻找上级客户,说清楚下级客户的要求,若能够满足就签合同。或者进行相反的操作流程,由上到下,其结果一样。公司与上下级客户签完合同就到了运输与交货阶段,风险是无处不在,规避风险是关键,尽可能的完善合同进行规避风险,若仍发生了风险,那就要找到合理的、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事后通过同事,我认识了全国公路运输协议、货运的单证该如何填写、其中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等等。短短的实训过程中,我从初步了解公司的基本业务,到熟练掌握第三方物流的操作流程,一方面,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拓展到实训工作当中,而后学到了更多物流专业知识,为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学会了如何有效良好的处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实训中深刻认识到一个工作人员所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职业情操在工作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实训初期——xxx部客服处
物流客户服务是指物流企业为促进其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发生在客户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行为,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将把价值附加到交换的产品和服务中去。公司在业务拓展、市场推广、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此公司决定通过不断提高物流客户服务水平,继续为客户提供质、最有效的物流服务,在xx乃至全国树立起广泛的影响,实力打造一个优秀的物流企业形象。随着行业观念的转变,再加上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如何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高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成为物流企业迫切需要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此阶段实训主要任务:
1、接听客户的电话,如在业务操作中负责客服的信息咨询,受理客服的投诉,提供相关业务和流程的介绍,接受与处理客户业务单证,指令。
公司有完善的客户服务系统使客户可以随时打电话来询问自己货物所处的状态以及所处的位置,如果货物丢失,也可以查询是在哪一个环节被弄丢的,那么就可以很准确的查出肇事者,并且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个系统大大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对不熟悉公司业务的客户做基本详细的讲解,使客户对公司业务达到满意,增加公司的顾客群体,拓展公司业务范围,提升公司认知度及信誉度。
2、对客户的订单进行跟踪记录,准确填写内容,并对客户进行相应制单,及时了解操作动向。
客服部的工作人员所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接电话那么简,他们还对客户进行相应的制单,把每一项都记入电脑里,每天打入客户部的电话不计其数,所以客户部的人员每天都单要进行工作量很大的录单工作,这就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有非常快的打字速度.在客户部实训的一个星期,我们学简单会了理单,并把分好的单证在电脑里进行核实确认.
3、收集相关市场信息,并及时制作信息报告反馈给公司。
顾客的信息能够及时反映出现在市场上的某些变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丰富广泛的信息量会给公司带来有效作用,作为客服部,定期的询问老顾客对公司业务的满意情况,收集顾客提供的相应建议十分重要。及时有效的将业务情况反馈给上级部门,等待上级的进一步更改指示,更大作用的发挥客服部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
4、即使弥补操作失误,及时更改单证,避免或减少产生的不良后果。
若业务上出现操作失误,客服人员要及时发现并进行更改,如果引起顾客的不满甚至是影响到到顾客的正常生活,要及时向顾客道歉,解释清楚,使顾客放心。
在客服部约两星期的实训,认识到作为一名客服人员需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受理顾客的不满或不解,需要专业的服务质量确保顾客的理解,还需要优秀的服务态度。
作为一个客户服务工作人员,应该掌握与客户沟通的四个步骤:
(1)端正心态,要相信顾客的处境正如他所说的,并非故意来找碴。
(2)与顾客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融入顾客的世界。
(3)准确地获取对方的资讯,明确用户的需求及期望。
(4)采取具体行动去帮助他,使顾客满意。
优秀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让客户认可公司的服务能力,同时对公司产生足够的信任,以便提升客户忠诚度。
四、实训总结
售后服务不到位企业要想长期盈利,走向强盛,就要赢得永久顾客,保持顾客忠诚度,提高顾客满意度。企业在实施这一举措中,满意的售后服务便是成功法宝之一。xxx等之所以成为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优质服务做得好。我公司的售后服务做的还是不够,没能牢固地把持客户;客户信息管理混乱,信息不统一和共享;另外,公司不能及时地想客户所想,快速反应能力差,不能提供客户所需的服务。
大学生物流实训报告
不知不觉已经实训了将近2周的时间,从起初的不屑到现在的紧张,从来没想过原来就业已经迫在眉睫。刚开始我认为这次的实训依然会像以前一样只是一种形式,而我只是这种形式中的一个龙套,路过就行了,但是现在我才认识到自己当初的错误,巨大的错误。这次的实训地点是xxx物流园,说实话第一次见到xxx物流园和我想像中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在我的认识中,作为一个物流园最起码应该有个停车场吧,可是我看到的除了门面房、仓库、钢材场就什么都没了,车辆少的可怜,但是通过后续的进一步接触我才真正了解到我当初的想法错了,至少车少是因为车都在路上,反映的是企业的效益好。
xxx物流园是由xx客商主导投资建设的大型物流企业,于20xx年成立,公司总部位于xx省xxx市,是集物流与商贸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园区占地xx亩,总投资xx亿人民币,园区拥有xx余家物流及商贸企业入住,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为园区及周边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来xxx的第一天我们便得到了非常热情的接待,xx经理亲自为我们讲解了xxx的现状包括其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发展方向和质量方针。下午我们参观了xxx的仓库、物管、信息中心,从实物中对整个物流的流程有了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
第一天的实训虽然有一整天,但给我的感觉却是别具一番新鲜,因为那些都是书上所没有的,而且当我回来时听见其他组对于这次实训的失望时,我更加确定应该珍惜这次的实训机会。之后的实训中我们在xx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xxx厂、xx电气、xxx大通3家企业。这3家企业都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红豆,在xxx厂我们见到了如何将从市场上收购的棉花通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槽组的一系列加工,最终形成棉线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企业是如何对每一步的成本进行控制。
当即将离开时,xxx厂的xx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不要好高骛远,在大学里,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将基本的东西学扎实,其次是要做个有心人,知识是积累而来的,勤奋、反复才能使你的知识不断的累积,而且在反复的过程中又能体会到新的东西,达到温故而知新,最后就是要有团队精神,企业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如何与他们和谐融洽的一起工作是在企业中能否走的更远的基础,永远不要成为团队的破坏者,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依然记得那天天上下着细雨,但对我来说这雨淋在身上却是那么的值得,那么的与众不同。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在xxx的仓库、物管、信息楼进行了实训,我的第一站是仓库,该仓库是xx在xx的分布中心,接待我们的是xx,她向我们介绍了xx仓库的具体运作方式,从“物—卡—帐”的一致中我们可以看见仓库管理的严谨性与条理性,同时她也回答了一些我们提出的问题,比如:xx实行的是“先进先出”原则,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作为仓库管理员对货物进行怎样的排放才能做到这一点,还有当货物的出或进与单子上的数量不符时,应进行怎样的处理。通过这一环节,我认识到第一,再怎么仔细的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如何解决所犯的错误才是首位,而不是为犯下的错误自责,耽误了之后的事情,第二,要有吃苦的决心,在和xx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在营销旺季,仓库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长时间的工作是常有的事,所以拥有一个敢于吃苦的决心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站我所到的是物管,xxx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待了我们,他主要向我们介绍了xxx整个园区的门面房管理,以及在管理中怎样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经常用到的“三步走”方针,xx说,在物管上,我们要做的就是服务服务再服务,要让每一个入住xxx的企业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在出现矛盾和纠纷的时候不要怕,问题来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要做到不要怕事。我觉得xx所说的不仅仅是在工作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这种理念也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最后一站是信息楼,由于还处于建设和发展状态,我们所能看到的也不是很全面,但通过几个机房的实地观察,我们也了解到,要支撑起这个看似不大的物流园所需的信息量还是十分巨大的,只有通信的顺畅才能保证各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临近实训的尾声,xx专门为我们开展了一次交流会,会上,xx就性格、技能、职场陷阱,分别进行了由浅入深的讲解,当他讲到内向性格的人应该外向做事,找“3个人”时,对我的启发很大,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来到大学后我也因为内向而吃了不少的亏,所以我一直试着让自己变的外向一点,但并没有出现我所想要的结果,而xx所讲的仿佛让我看到了希望,有可能不适合我,但我也愿意去尝试。之后xx对技能这一块做了详细的讲解,他用自己多年来在职场的教训和经验为我们讲述了在职场中所必备的技能,比如,“就业同恋爱”,“四不一没有”,“三不”原则,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就像xx说的,要比别人快一步,你有了一只翅膀,还不够,你必须找到另一只翅膀,这样你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这次实训让我对于即将到来的就业绷紧了一根松弛已久的心弦,面对就业,我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尽可能的做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工作不就像是坐牢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样的工作中,做出那一份精彩!
大学生物流实训报告
我怀着对企业实训生活的憧憬,结合在校的物流理论学习,对物流的定义、基本功能、各个作业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通过实训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进一步了解现行市场物流的特点、主要设备和作业流程,对其进行分析,能对今后的学习中起到促进作用,并结合所学的理论提出改进意见。
基于此,我进入了xxx公司开始了毕业实训生活。xxx是xxx有限公司在经营国内、国际快递业务中的一个品牌。xx在民营快递进入转折的阶段,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投入巨资,开发电脑软件,完成电脑化管理,使xxx的整体管理与服务跟踪、查询等尽快进入信息化、科学化管理阶段。xx公司处理的业务投诉以及业务员派送快件时间问题,各个分点之间和谐能力差,这些都是有待提高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对物流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1、码放货物,不能倒置的货物要按要求摆放,避免货物受损,摆放货物要合理(如:避免农药和食品摆放相邻等情况)。
2、车次卸完后,拿清单进行点货,在点货中发现少货、多货或货损等情况,应注明在清单上,交于理赔部。
3、以总公司为中心,各片区、各分公司、各站点为单位,加大巩固公司客服部的整体水平。首先领导以身作责,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定期培训员工以提高整体客服水平。
4、公司应加大网络宣传,所有员工应加强网络系统的培训和提升。因为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尤其作为物流公司,一个厂家、一个企业对一个物流公司的认可和评价往往很大部分是看其网络宣传规模和网络影响。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网络订单购物也越来越广泛,一个好的物流公司更应该发展其网络信息化,通过网络来宣传公司。
5、严禁司机对货物野蛮装卸导致货损、货差率过高。
6、公司人事部门和客服部门应每月吸收和采纳员工提出的良好建议,做到件件有回应,采纳可通过QQ群、信箱,和直接书面发表,让公司从基层到高层人人有话说。每个人的岗位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事情,往往基层的建议更能直接的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对较好的意见、可以采纳的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对于不能接受和采纳的给予合理解释和回应。这样做可以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公司的忠诚,也可以从中挖掘人才,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在公司里边,有很多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矗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训,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仅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习其他知识,全面地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通过这一次的实训,我总结了快递行业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优势:企业长期从事快递服务业务,拥有一支快递管理及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队伍,能为客户提供各项快递服务
劣势:人员配置不尽合理,员工人数过于庞大,影响企业效益;信息系统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货仓的出租形式过于单一、死板,租金较高。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需求分析
计专业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确保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办出特色,2014年4至7月期间,我们组织师生深入企业,结合毕业生跟踪调研,开展了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预测的调研活动。针对我院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故此次调查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尤其是乌昌周边中小企业。
一、调研组织情况
(一)调研对象
分三类:一是结合会计专业老师所服务的企业,开展调研;二是面向目前已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双基地”进行访谈;三是结合历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发放问卷,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企业共126家,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访谈企业17家,访谈人数46人;选取近三年毕业生150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9份,访谈21人。
(二)调研目的与内容
调研目的:了解行业企业一线会计工作的需求,重点了解企业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银、仓储管理等财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财务人才结构现状,以及具体财务岗位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对知识、技能、情感和经验的要求,对财务工作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同时了解会计行业企业未来5年经营趋势对财务人才需求及人才规格新变化。为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依据。
调研内容:一是新疆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二是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三是会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四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企业财务人员、历届毕业、双基地企业发放问卷,了解企业对毕业的反馈、对财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以及毕业对学校设置的课程及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2.访谈法:分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重点选择了万江财务、宏叶税务师事务所、宏昌事务所等五家单位,进行了访谈;二是毕业生层面,重点选择2010届、2011届、2012届已就业的毕业生,根据其工作体会,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交流、反馈。
3.专题讨论和资料查询法:在初步整理分析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骨干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讨,针对问题,学习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研讨对策。
二、新疆会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了2014年自治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强调“五化”要同步发展,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而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均离不开准确的财务信息与合理的财务分析,依赖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013年,自治区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工商职能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放宽公司非货币出资方式”和“放宽市场主体登记住所条件”等意见为全区企业总户数大幅增长创造了条件。截止到2013年底,新疆企业总数已超过14万家,仅2012年,全区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2.2万户,同比增长了9.3%。按近五年企业平均每年8%的递增率计算,平均每年新增各类企业1.1万家,至少配备2名财务人员,每年新增财务人员缺口至少2.2万人。从自治区财政厅会计处了解到,截至2013年5月底,新疆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数已达到20.4万人,2008年的人数是16万多人,平均每年增长近8 000人,年需求缺口达1.4万元。根据天山网2013年6月7日信息,2013年全日制学历培养的财会类毕业生总数为3 000人,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比例不到50%。可见,财务人才供不应求,存在近万人的缺口。目前,财务人员结构中,汉族占到85%以上,少数民族不到15%。少数民族财务人员匮乏已成共识,南疆财会类人才需求缺口更大。
从新疆地区企业需求来看,2014年春季人才招聘会上,酒店服务人员位居第一,营销人员位居第二,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位居第六,同时,根据日常教学实习及外联活动中接触的信息看,企业不断向学校要会计类的毕业生。由于我校实行“2+1”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学年学生通过财务公司为期2个月的“会计孵化”即可“双向”选择就业。多年来,大三时,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就业,且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随着我区“五化”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小企业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会计类人才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同时,会计职业以其稳定性、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而凸显其职业的优越性。近五年来,会计专业一直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根据企业用人的分析,会计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业务上突出学生的“专”,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是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开办高职会计专业,满足我区中小企业增长对出纳、收银、记账会计等岗位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加大少数民族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对维护南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17家合作企业、46位财务骨干的访谈,当问到“贵企业对未来毕业生(担任会计工作)的学历要求”时,仅有11%的企业选择高学历,89%的企业对学历没有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品德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可录用。这一点充分说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招聘财会人才时,不再把学历当作录用的唯一标准,更加注重财会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实践经验。一般要求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当问及“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当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所有访谈企业都谈到了应当加强实践经历,至少在毕业前有过半年以上企业财务工作经历,且三年培养中实践不能断线,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尤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方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调研显示,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位是会计工作经验,然后依次为:财务核算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信息化技术、沟通能力、税收法律知识、团队精神。大多数企业需要复合人才,随着企业核算规范化,业务的互相渗透,监督控制力度的加大,单纯的人才已经不是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访谈企业用人现状结构分析,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出纳(37.3%)、会计核算岗位(46.3%),少数会在收银岗位(5%),还有部分在审计、营销、仓管等岗位(11.4%)。可见,高职职会计专业应当着重加强学生出纳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新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
通过对近三年150位毕业生跟踪调研,调研方式采取访谈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访谈了21位毕业生。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会计(占48.7%)、出纳(占33.6%)。这两个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总毕业生人数的80%以上;其次是收银、营销、其他岗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对拓展岗位培训的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宽就业面。
(二)毕业生薪酬标准调研(见表1)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月平均薪酬为2 340元左右,从上表可见月薪1 800元以下的占16%,在1 801―2 500元的占61.3%,在2 501―3 000元的占15.1%,在3 000元以上的占7.6%。这与就业的环境以及学生职位有关,我院培养的学生65.5%就业于乌鲁木齐和昌吉,这两个地区是新疆最发达的地区,竞争压力大,学生多数在会计助理、会计员等初级岗位上,处于单位财务工作的底层。担任财务主管等中级岗位的人员较少。
今后,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关注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强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努力缩短学生职位升迁的时间。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在新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对南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上深化改革,凸显高职特色。
(一)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新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中的微型企业,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必备文化知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会计账务处理技能,从事出纳、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一线财务人员。
(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提高学生财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开放办学。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依托财务中介公司,基于“会计工作能力需求、会计行业准则要求、学生认识规律、高中职教育规律”,将会计职业技能要求与资格证书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校内仿真模拟”+“企业实账演练”相结合,以项目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财务人才。
(三)凝练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组织校企骨干、职教专家,采取头脑风暴法,针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会计、出纳等岗位,研究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职业发展阶段。针对每一职业发展阶段,再通过头脑风暴法,最终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确定了本专业96项具体职业能力项目,为今后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会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详见表2所示。Z
参考文献:
[1]李国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2]刘颖,徐洁.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05).
[3]李中衡.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调查[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
篇10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联合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F25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1)08-0068-06
一、引 言
近年来,我国物流人才需求规模逐年增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出台《物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之后,国家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目前,尽管全国能够提供物流教育的正规高校已达200多所,职业及各类培训教育也发展很快,但仍无法满足需求,物流人才已被列入我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1]。我国的物流人才现状是:一方面,低层次、操作层面的物流人员相对饱和;另一方面,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综合运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2]。
因此,我们必须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合理规划,尽早解决人才供需方面的矛盾。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们在不断扩大物流人才培养数量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如何提高物流人员的管理实践与操作技能是培养的关键问题。在这一方面,尽管我们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目前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仍有较多问题需要完善;另一方面,从国内外物流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国内有关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较多[3][4][5],但主要集中于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而国外有关物流教育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针对现代物流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少[6][7][8][9]。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运作模式来解决我国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是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模式中的主要问题。
为此,本文首先对我国目前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围绕提升产学研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效率的新模式――“建立区域联合物流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进行着重分析与研究。
二、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问题简析
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物流人才需求,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单位和各类培训机构不论在数量、质量以及培养效能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培养机构配置、培养方案规划、培养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建设以及实践平台搭建等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培养效率提升的问题:
1. 学历教育方面
目前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的本科专业,并在本、硕、博等各学历层次进行了物流人才培养,但培养单位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院校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现象仍较为明显。
图1为我国本科层次开设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专业的院校数量分布。可以看出,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数量远高于开设物流技术专业的高校数量。其原因是,一方面,物流技术专业的开设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及实验设备基础,而拥有这些基础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大多是基于相关经济管理专业展开的,拥有这样基础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多。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了物流专业设置的现实情况;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物流人才培养在学科体系建设、培养方案设置等方面的不均衡性。
从地域分布来讲,北京、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等省市开设物流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较多,而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反映了培养机构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同时,在大多数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中,以物流专业为核心专业的较少,大部分是传统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转型与延伸,如交通运输、海运、物资等类别的院校。从对物流专业的重视程度来讲,综合类院校数量较少,理工类院校较多。此外,高等院校在硕士、博士等高学历层次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较多,主要有:
(1)国家没有在研究生层次独立设置物流专业。目前的硕、博士等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主要是在几个相关专业中展开,如管理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工商管理等,其他专业展开的较少,如图2所示。
(2)在开展物流方向教学与研究的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工商管理所占比例较小。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一方面与物流相关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很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围绕物流与供应链方向展开。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选择该方向进行研究的数量较多;另一方面,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偏重数理推理及理论创新的专业。多数物流方向的研究出于该专业的现状反映了高学历层次物流人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重视理论探索与理论模型的创新,而相对忽视物流理论的实践运用能力。
(3)高学历层次物流人才培养这种专业方面的引导偏差是和当前的培养机制密切相关的。目前,很多研究生层次的物流人才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认识不够明确,因而在进行研究方向定位及论文选题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多数学生在选题时往往寻求热门方向、导师认可方向以及易于的方向进行操作,导致选题过程的被动性较大,无法与自身的知识结构、学科偏好以及科研能力相匹配。图3所示为美国物流从业人员的本科及硕士相关专业分布情况[6],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从事物流领域的专业人员大部分是以工商类为基础的,这一现象对学历越高的物流从业人员而言体现的越明显。而在我国则表现相反,从事物流领域的专业人员大多以工程类为基础。这是一个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之间矛盾在学科基础上的反应,这种现状必然制约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效率及培养模式的拓展。
在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对物流学科的教育基本上和其他学科专业的培养模式、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类型一致,缺乏物流专业化教学方案的特色化与总体性指导思想与原则,没有突出物流学科注重实践的特征。因此,对诸多已开设物流专业以及即将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而言,在物流学科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方面仍有待合理规划与完善。特别是针对硕、博士层次的物流相关课程设置,应更具有针对性与实践性,实现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及就业前景进行灵活选课。
在师资与教材方面,当前,专业教师数量缺乏,教师的来源范围有限,不同学校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直接科班出身的教师缺乏企业物流管理运作的实践技能),而外聘的企业兼职人员则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因此,在高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相关知识及教学水平和层次等方面均有改善的必要。同时,高等教育所使用的物流教材在精度、广度以及实用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应在教材的规划、编撰、出版等各环节有所改进与提升。同时,鉴于某些现行教材的部分知识点陈旧,与实践脱离较大,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新教材的编撰工作,使之更加贴近物流知识的实践应用。
2. 非学历层次教育方面
除学历教育院校外,以物流人才短期培训以及认证培训为基础的培训机构也在逐年增多。但大部分机构的正规性与规范性仍有待逐步规范。由于不同机构的建立模式、运营模式以及发展目标有所不同,造成了它们在培训水平上的明显差异以及师资水平上的参差不齐。此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规范,致使很多机构的培养方案以及课程设置等不够规范。因此,对于非学历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而言,不仅应努力提升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改善硬件和软件设施;而且,在物流人才培训的管理模式方面仍有待进一步规范,积极探索实用性强的培训模式。
三、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如何在提升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大实践学习的力度,并合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要解决该问题,物流人才培养的各有关方面在培养目标上形成一致是至关重要的,如图4所示。这就要求:一是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企业是否能够明确需要何种类型的物流人才,同时,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需要怎样的物流人才;二是当企业明确物流人才需求后,有关管理部门是否能够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人才的培养和实施;三是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学校如何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物流人才规划合理的教学培养目标?如何动态引导人才的就业?明确建立有效的物流人才培养平台的目标;四是在相关政策引导下,不同类型的培训机构应明确提供何种培训服务,明确培训服务的效用;五是对于被培训对象而言,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是否能够明确自己需要怎样的物流教育?自己的就业前景、目标是否明确等等。当物流人才培养的各主要方面针对培养问题达成目标统一性之后,便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的物流人才培育体系,使得培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均能较为顺利的解决。
在目标一致性基础上,可以用图5所示框架模式描述建立校企合作物流人才培养平台的基本步骤。即:首先,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在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有效资源,进而搭建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及实践平台并对平台进行逐步完善。
四、当前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问题及运作局限性
目前,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产学研平台是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理论培养与实践运用相结合的理想途径。当前的校企合作成功模式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合作模式(即一个学校同一个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企业与高校合作在学校建立物流实验室,或者学校和企业合作,成立相对独立的物流人才培养机构等等)。以该一对一模式为主导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已在我国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是,由于一对一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服务对象的广泛性、资源利用的高效性、人才培养的灵活性等方面均不够完善。该一对一模式的运作局限性主要有:
一是在物流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中,由学校建立大型的物流实验室(包括仓储、运输、分拣、配送等系统在内的、涵盖整体物流流程的综合性试验室)存在着场地、资源、人员、资金等方面的客观性制约,同时在实验室的利用等方面也会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而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经常安排学员参观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场所也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这里存在一个有待解决的矛盾。
二是对于目前一对一的物流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而言,一般较容易结成的合作方式是企业与一般性、专业性强的学校(比如海运、交通、物资等类型的院校),而对于企业与综合性院校(特别是人文及经管类院校)的成功合作模式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
三是由于不同的学校对物流相关学科的重视程度与学校的专业配置倾向有很大关系,因而差别很大。比如某些综合性院校对物流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企业和综合性院校不易建立有关物流专业的校企合作关系,造成这些学校的物流人才培养缺乏实践的途径。但是,综合性院校的高学历层次(如硕士、博士等)培养比例占到全国高学历人才培养比例的大部,如果这些院校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必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是某些综合性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在进行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及教学过程中,往往较为重视理论研究而轻视实践教学,这对广大物流方向的硕士、博士人员就业是较为不利的。现实的问题是,随着我国研究生学历层次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就业现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这些院校中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才能解决根本的就业问题、拓宽就业途径。
五是物流市场变化迅速,但是院校中的教学活动不宜对市场的运营行为进行迅速把握。而当前一对一的校企合作模式不利于院校和企业双方根据物流市场运营状况的变化相互变动合作对象的类型与内容,不利于双方合作模式的灵活变更与动态发展,不利于教学实践活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的灵活变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一对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尽管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某些方面仍然有待完善与拓展。这些局限性重点显现于现有合作模式的封闭性以及灵活性方面的欠缺。为此,我们讨论建立资源开放的综合实践平台及培养基地来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
五、建立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战略思考
为解决上述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我们提出建立适合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特征的区域联合培养平台和实践基地的构想,如图6所示。具体讲,就是在学校和企业相对集中的某一地区,通过联合多家学校、培训机构、企业以及政府引导部门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及实践的第四方平台机构。其运作模式可以借鉴第四方物流的资源整合机制。与一般的一对一校企合作模式相比,联合培养实践模式具有服务区域广泛性、资源整合多样性、培养方式灵活性、运作模式可行性等等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运作模式方面。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可以建立在某个院校或培训机构相对集中,产学研需求相对丰富的中心城市或区域(如直辖市、省会城市、经济开发区等等)。建立联合培养基地首先可以在基地内投资建立大型的,拥有物流区域规划、运输系统、仓储系统、拣货配送系统、信息模拟系统以及物流综合管理系统等等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物流运作实践体系。这一方面可以解决在校内无法实现建立完备的物流实践系统的客观问题(如一般来讲,出于场地与资金限制,在校内只可能建立以物流技术研发为核心的试验室,而无法建立包括运输、配送等在内的完备的物流管理实践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院校频繁的实践活动给合作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服务范围方面。联合培养实践基地是服务于一定区域内多个企业、院校及培训机构的,形成多对多的培训服务及实践体系。这可以充分弥补一对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资源利用方面的不足,使得有限的教学实践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空前的提升。比如,我们可以有计划地分时安排不同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的人员到实践基地参加教学和实践活动。同时,由于是多对多的混合合作模式,不同院校、培养机构以及企业中的人员可以方便的在物流教学实践过程中交流,提高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与运用效率。
第三,资源利用方面。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实践设施;由于是多对多的混合合作模式,建立该基地可以多选择的考虑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不同类型,考虑将要合作企业的不同类型,充分发挥多个合作方的特有优势。比如,参与的院校可能是专业性的院校也可能是综合性的院校,专业性的院校具有物流技术方面的教学优势,而综合性的院校具有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二者的结合再加上具有实践优势的企业,必将对物流人才在培养模式、师资建设、课程设置等等方面提供资源利用的便利。这是实现不同机构动态合作,提供高效培养模式的基础。
第四,培养方式及课程教材方面。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将各方的培养方式进行有机整合与灵活运用,使得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培训人员的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同时,方便采取各个院校培养方案的长处,动态、及时、有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方案。对于课程教材而言,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立便于各方资源的充分协作,使得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协作方的学科与教学优势,结合企业实践合作编著针对各类物流人员培训的精品教材,并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在企业运营中进行实践验证。
第五,协作关系方面。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协作,有力的促进物流人才在企业中的就业,方便企业人员在学校接受再教育。使得通过平台建设与合作的校企各方在人才培养、交流协作等方面具有优先性。此外,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立还为不同企业以及院校之间特殊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及相互影响与促进提供了条件。
第六,拓展功能方面。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开展相关的研发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联合平台及协作各方的资源。如进行物流技术研发、物流管理流程研发、物流教学流程研发、物流实践流程研发等等。而所有的研发成果一方面可以方便的应用于院校及培训机构进行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应用于企业有关的生产活动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看出,研发过程和教学实践过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关系。
除了上述诸多有关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外,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立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此外,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各种优势与特征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相辅相成的复杂统一性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方面促进了联合培养过程各优良特质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对各优良特质的有效运作提供了互动支持。
六、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当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建立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战略构想。可以看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性物流人才培养联合实践基地,可以充分体现物流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针对性、灵活性与实践性,实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拓展、进一步激发培训人员的潜能。此外,除针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外,建立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构想也可运用于其他类别人才的培养过程,这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此外,就物流人才培养而言,本文认为如下几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企业对物流人才进行需求决策时应慎重思考,不宜简单作出决定。企业应首先对自身的物流问题有所了解,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十分把握。进行需求决策应在深入、全面分析企业物流运营状况、综合考虑企业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另一方面,学校在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时,特别是在确定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时,也应通过实践调研了解企业物流问题的关键,明确所培养物流人才真正的需求所在。仅依赖企业的认识与见解而轻易作出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是有失全面性且具有一定局限性的。
第二,应特别注意企业运营中的物流问题决非单纯的物流管理问题,这不论对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企业而言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对企业而言,可以使其更清晰的认识与挖掘物流问题的结症所在,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于通过物流管理途径来解决,使之更加清楚的明确人才需求的种类;对学校和培训机构而言,明确这一问题可以更好的做好学科设置、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的物流人才。
第三,不同类型与规模的企业,其物流运作所需解决的问题不同。对于小型企业以及新建企业而言,由于其管理模式有待完善,因而其物流运作瓶颈一方面与物流运作层面的问题有关,而更多的原因可能源于企业的宏观及战略管理层面。这就要求这些企业在进行物流人才选择时不能只关注其物流知识水平,应该考虑其综合管理素质。而对于大型或相对成熟的企业,由于其管理模式较为完善,就物流问题而言,出于物流运作层面的原因相对较多,因此引进专业化强的物流技术及管理人才相对较为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9-2010][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0][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魏 然. 我国物流教育的发展现状[J]. 物流技术, 2007, 26(11): 78-80.
付宏华, 詹捍东, 赵园园. 我国物流管理人才供给的缺陷与对策[J]. 教育与职业, 2007(32): 172-173.
王 睛.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 中国水运, 2006,6(10):207-208.
Sarana,Mandip. Key logistics education requirements in industry [J]. Logistics & Transport Focus,2006, 8(3): 30-31.
Lancioni, Richard; Forman, Howard; Smith, Michael F.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education: roadblocks and challeng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1, 31(9): 733-746.
Van Hoek, Remko I. Logistics education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1, 31(7): 505-510.
Richardson, Helen L. Logistics education: Within your reach [J]. Transportation & Distribution, 1996, 37(2): 38-41.
Key Problems of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 and Solutions to Them: Strategy of Building Regional United Practical Base
for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Yao Jianming
(School of Busines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