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应试教育受到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学校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课业负担沉重,教学效率低下。这样,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的今天,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迅速的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语文教学变得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从享受性阅读、感悟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和拓展性阅读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等。

1 教师要充分认识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中学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否找到一个既能让教师方便现代文阅读教学,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方法呢?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在完成教学重难点的同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语文活动的过程,逐步培养阅读的各种能力。另外在教学中尽量去营造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促使学生进入“主体”地位。例如在讲授《社戏》时,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预习课文,我采取了新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百度搜索”活动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外搜集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体裁特点等有关资料,上课时当“小老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用课件、知识小卡片等形式在课堂上向同学讲授。为了在课堂上当好这个“小老师”的角色,学生为查找资料而阅读,是主动的去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自主的解决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与“写”是彼此密不可分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既必须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语言感悟能力并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时,不仅仅把提高学生阅读题考试得分作为唯一的目标,而且还把现代文阅读训练和作文素材的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增强了自己的语言驾驭能力,增加了作文素材的储备。

2 引导学生感悟,给学生带来心灵和谐共振的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使其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以作品为媒介,借此来体验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在一个节律上跳动,与作者同构一个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乃至进行灵魂的拥抱,在忘我的投入与同化之境中达到心灵之间的自然契合,从而享受心灵和谐共振的情趣。

3 以教师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中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呢?首先,在备课时投入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反复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领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把独特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作品,才能被作品感染,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作品。然后进行教学设计,为激发学生情感做好充分准备。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投入情感。教师的情感要通过语言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态势语言必须与有声语言紧密配合。常常表现为势在必行,声到势到,如高屋建瓴一挥而就,使二者浑然一体,互为表里,形成洒脱奔放的语言气势,收到心领神会的语言效果。

4 做好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方式指导

4.1阅读方式。阅读的方式很多,根据阅读时的出声与否,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根据阅读的精细与简略程度又可分为精读和略读。其中,朗读要做到发音准确、语气清楚、词句连贯,并在停顿、重音、语调、速度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默读则要注意减少眼停,克服嘴动,并力求扩大视野,注重速度、理解、记忆和辨别;精读重在强调多读、熟读,领会文章思想内容,钻研写作技巧,在深度上下功夫;略读则既要抓要点,又要有一定速度,大致理解即可,主要着眼于广度。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培养能力

一、师生互动,相互沟通,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层次,引导思路,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强化积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阅读积累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槔斫夂拖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2.数学教师的角色与新课程 杨发武

3.也谈中学班主任工作 李国江

4.中职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浅析 张丽

5.浅谈高中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 王为民

6.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路 何主琴

7.学习《新课程下的评价观与评价策略》心得体会 张海芳

8.明确课程理念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刘显慧

9.浅谈小学语文课的走向 王志峰

10.如何有效地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李小想

11.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陈晓红

12.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新领域 李利

13.浅谈小学美术作品欣赏教学 陈建华

14.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蒋廷禄

15.谈谈基础会计与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长虹

16.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程梅

17.上好物理复习课的几点思考 于芳菊

18.求解滑动摩擦力问题的几个误区分析 尹军

19.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赵小花

20.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马占菊

21.问题情境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 巴图

22.如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郭君勉

23.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问题情境的创设 侯挂民

24.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活"起来 许淑英

25.让你的课堂生动起来 张建玲

26.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之我见 贾芳敏

27.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庞月妙

28.篮球运球中的趣味教学法 马振琪

29.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蔺金峰

30.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刘金奎

31.美术教学方法新探 王蕾,徐宗亮,王焕芹

32.批改、评讲作文宜用"评优法" 崔海玉

33.巧设物理问题创建高效课堂——问题教学法与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孙宝洋

34.试谈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张家军

35.浅谈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依据和原则 冯彩英

36.强化政治课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赵晓慧

37.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高建彬

38.浅谈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郭红娟

39.浅谈体验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梅丽婷

40.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 黄生其

41.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之我见 张美琴

42.特殊问题情境用特殊化的方法去解决 仇明和

43.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丁铁钢

44.小学生语文课堂评价方法案例 石生惠

45.妙用整体法解题 于三江

46.浅析如何培养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张士梅

47.批改数学作业时评语的巧妙使用 曹俊

48.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阅读 李俊英

49.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探微 王春林

50.如何客观评价语文教材中的历史人物 宇晓慧

51.英语词典的使用与英语学习 刘红粉

52.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吴银邦

53.谈谈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育 王海彦

54.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邢红梅

55.体育游戏的特点、作用及注意事项 高仕兵

56.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 郭瑞雪

57.激情引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刘玉军

58.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王翠平

59.网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刘涛

1.小学校长管理策略的研究 王学志

2.做个细心的班主任 杨林平

3.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陶庆章

4.安全是班级管理的保障 刘瑞涛

5.走向自然,学习知识,培养兴趣 李建邦

6.给孩子终身的财富——让好的行为习惯陪伴孩子 瞿春芳

7.优化课堂教学从导入开始 贺晓琼

8.减轻初中数学课业负担之我见 韦永健

9.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杠杆 郭树全

10.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王盼想

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刘采月

12.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小主人 林春英

1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卢艳芳

14.探析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张红玲

15.新课程教学实践留给我的思索 齐玉彩

16.享受美的乐趣体验美的魅力——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美 孙宝洋

17.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潘翠霞

18.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 徐慧

19.浅谈中学生阅读与语文教学人文性 羲雪莉

20.怎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于振涛

21.也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如何搞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段丽蕊

22.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 李青

2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刘娟

24.浅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丁光东

25.让你的文思飞扬 崔爱杰

26.立足农村资源激发创作灵感 陈建校

27.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袁美富

28.决胜二"摩"——浅谈高中学生如何学好摩擦力 胡志梅

29.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邱庆辉

30.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做法 高文波

31.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孙海忠

32.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刘建中

33.新课标新视角 张建玲

3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徐伟元

35.中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思索 付琼

36.细"筛""芙蓉"出——谈现代文阅读"归纳,概括" 蒋廷禄

37.语文教学中要强化对语言文字功夫的锤炼 王素平

38.《识字4》教学设计 宋海莲

39.如何让期末复习更有效 刘爱娣

40.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梁清洁

41.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徐宗亮,王焕芹,王蕾

42.浅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认识 刘红梅

43.化学解题中"活用"审题 张家军

44.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韩萍

45.关于《陋室铭》的主题思想 杨润瑞

46.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任秀萍

47.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李敏

48.作文教学之我见 王吉星

49.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学生的注意规律 陈正香

50.浅议备课的要素结构 马永祥

51.放飞学生个性激活语文教学 高春艳

52.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刘静

53.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郭建华

54.浅谈小学英语趣味性课堂教学 顾邵晶

5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必要性 董有青

56.多媒体在说明文教学中的应用 吴秀珍

57.多媒体辅助下创造性课堂的有效生成 张士梅

58.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振娥

59.小学生节奏训练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刘桂巍

篇4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模块;学段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9-0053-03[作者简介]宋巧文(1987―),女,福建泉州人,硕士,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一级教师。

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是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编排了至少两篇的古诗词课文,从中就可以窥见此文体的重要性。古诗词很重要,但是怎么教?鉴于古诗词文体本身语言的特殊性,多数老师都感到困惑与棘手。经过了一段时间学者与一线教师的讨论与实践,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被探索与总结了出来。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界也越来越关注学情的影响,强调“因材施教”。因此,笔者认为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不能仅仅关注教学模式的探索,如何更契合学情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高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新课标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以明确的阐述指明了方向,也是我们进行教学实践时必须注重的。笔者主要以古诗词教学中三个教学基本模块为基点,进行学段性差异论述。

一、识字教学:立足学段,精选教学内容

在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教学都占据重要地位并贯穿始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生理、心理存在着明显的变化,阅历与学力也有所提高。因此,学段的变迁意味着学情会出现普遍的变化。而识字教学在不同学段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等都也会不同。如何既基于古诗词文体又契合不同学段的学段性来展开呢?这就需要精选教学内容。

无论是古诗(注:第一学段的教材安排只出现古诗而未出现词或古文)、现代文、儿歌还是童话,在本学段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作为识字教学的材料。因此,识字教学作为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任何一种文体的教学都不能冷处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教学目标依旧应该体现在古诗的课堂教学中。但因为识字教学的材料是古诗这一文体,也呈现出特殊性。此学段的学生识字总量较少,识字的能力与方法也较为薄弱,对古诗的字面理解也较为含糊不清。但在进行课时安排时,一首诗往往就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因此认字的教学模块就不可能像别的一般文体课文那样充分铺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大放小:必须要保证本课识字任务保底完成,而就学生学习古诗的字词障碍,教师帮助理解即可。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切实地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而不会使教学目标流于形式。

到了第二学段,课标明确提出了“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的总体教学目标。前一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本学段的学情。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阅读等学习方法。因此,教学设计就可以更多侧重于古诗文体本身的特殊性。古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的文体,字词是其基本的构成单位,进行主旨把握、情感领悟都必须建立在对字词的掌握之上。因此,教师善于梳理和确定重点:对于一首古诗中要求掌握认识的较难的字、对于古诗理解有关键意义的字词进行重点把握而不需要逐字逐句做过于细致地分析与铺陈。

在小学阶段的最高阶段――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具备了基本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大致的学习方法,此时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字词的学习。认字这一模块学生基本上已可自主掌握,教师可以适当淡化以节省教学时间。而本学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赏析的方法与能力,可以在此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题眼、抓诗眼或进行炼字分析,让学生感受古诗词遣词造句的技巧,适当培养学生对字词的鉴赏能力,为将来初中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二、诵读感知:循序渐进,注重方法层次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古诗词都是属于音乐性强的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模块。但诵读的方法却也有多种,如何能行之有效,就需要充分考虑诵读方法的适用性,在进行诵读训练时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诵读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概括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方面是具有层次性的,由低到高,逐步提升要求。具体可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读正确,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不加字,不漏字,不重复;第二,朗读清晰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美;第三,读出诗的韵味,即读出重音与诗句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第四,读出思想感情,即在领悟诗意的基础上,读出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和意境。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诵读技巧的有效提高。

第一学段作为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诵读能力基本属于“零基础”,诵读对于本学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对于学生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正确、流利”两个因素,结合具体学情适度关注“有感情”。因此,诵读的方法主要使用熟读。在确保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合作读等多种方式的反复诵读达到“其义自现”的效果,实现课标对古诗词第一学段提出的“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积累,第二学段学生的理解与领悟能力逐渐有所加强,其对情感的体验也发生着变化。由简单、模糊向较复杂、具体的情感体验过渡。“正确、流利地朗读”的教学目标经过前一个学段的扎实训练已经成为学生的基本能力。但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则需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之上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课标也明确指出“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训练方式与问题设置给予学生示范和引导。同时,在这一学段,教师还应适当渗透朗读节奏、押韵等基本知识,这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言美感,提高诵读能力。

第三学段的学情特征为:在通过前两个学段基本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积累后,语文素养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课标也相应就教学目标进行提升:“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而此阶段的诵读训练延续前一学段诵读实践模式,但在能力培养方面有所巩固与加强。在组织课堂的诵读实践时,教师的引导和示范相应弱化、适当“放手”,依据具体课文内容将着力点置于引导学生将习得的诵读技巧运用于新教学内容的学习,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实践的空间,提升其语文素养。

三、理解感悟:关注学情,贯穿能力发展

内容理解与情感领悟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任务,也常常是教学的难点。理解是一种内化的行为,情感体验更是一种个性化的经历,深深烙印着个体的特征。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在三个学段都明确涉及,并且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性,由浅入深,这符合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与学习积累情况。

第一学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呈现形象性、具体性,情感也处在较为低级的阶段。因此,教材中选编的也都是属于篇幅短小、内容简单的古诗。教师就诗文理解与领悟方面的教学目标不应设置过高,可引导学生充分想象,感受古诗语言的优美,完成积累的目标,在内容基本理解正确的前提下尊重学生不同水平、不同角度的理解,保护其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若以教师的理解来要求与灌输,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承受能力,反而是揠苗助长,打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能为后一学段奠定基础,也可以看成是第二学段的学情基本面。而且,本学段的学生身都处于一个过渡与转化的时期。认知的抽象性有所成长,情感体验的深度、广度也都继续发展。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就理解内容与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上继续深化与发展。在识字占用课堂时间逐步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可“做深、做细”,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受和意境的领悟。并且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安排适量的语用实践,协助学生渡过这一重要的转折期。

第三学段是前一学段的延续与发展,通过第二学段的训练与积累,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无论是在理性思考还是情感感知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自主、独立性增强的趋势。教材编者也依据这些情况,在选编古诗时加大了难度,加入了《石灰吟》这一类的文本。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时,对于课文的古诗词内容把握与情感领悟的模式可延续前一学段的主要方法。但这里的延续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引导学生重复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加深理解,巩固方法,符合能力提升螺旋式的科学规律。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此阶段的自主意识与能力等增强的特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感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爱护学生的自主理解,达到师生间的和谐交流,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语文教学的最终指向应该是学生语用能力的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的扎实提升。因此,面对类型文体,教师在实践运用与研讨总结时,不仅需要关注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也应该结合学情通观思考。而学段性差异作为学情的一个重要面向,更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观照体系。只有有步骤、有方向、有层次地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将课标中古诗词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