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0 17:5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习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篇2
2021年元月4日到元月9日参加了乐昌市中小学校长(书记)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学习,聆听了许多专家的精彩报告,增长了许多理论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本人感受颇深,同时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谈了自己的工作思路,作为学校的一名校长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专家型校长,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我通过学习专题讲座,实地参观田家炳中学,聆听田家炳中学主管领导介绍学校党建工作和学校管理,感受很深,收益非浅。作为校长,就必须要深刻理解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法律、法规。对工作认真负责,当老师表率,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设平台。鼓励教师积极工作,拓宽办学思想,加强科学规范化管理,为了每一个学生抓好学校教育。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校长的定位与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是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人权、财权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篇3
良好的教学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而且能帮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感情交流。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一
堂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有机整体,堂总结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堂教学中的点睛之笔。堂总结的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出发,还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这一主题,利用有效的堂总结技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学得该节的知识。
堂总结不仅仅是对当堂所讲解的知识进行总结,还要恰当的联系上一节或下一节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旧知预习新知,是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有鲜明性,更深刻的印在学生脑海里。总结的形式要不拘一格,要尝试用多种形式总结堂,激发兴趣。
在堂教学的总结技巧中,概括式总结为最常见的总结方式,这种方法可由学生或老师完成,但一般情况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一节即将结束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回想这一节的知识,这一节学得的知识或者让学生们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请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补充概括。然而,教师在总结概括时,要将本节的重难点突出,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清楚的理解和掌握。前呼后应式总结,是最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总结方式,这种总结方式就要求授教师在导入新时就给学生设置疑惑,总结时解开疑惑,这样的前后呼应的总结方式,在导入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胃口,学生会渴望知道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了本节的主要知识。
设置悬念式总结,在一节即将结束时,教师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下节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析比较式,为了使学生对堂所学内容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个知识点到结尾处,教师可采取总结提问等方法,将新学知识的各个部分以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他们的内在联系,找出他们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以起到更准确、更深刻理解知识的作用。然而,这种总结方式更适合用于知识结构十分相似的知识点。课堂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是让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巩固,得到无限的学习动力。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二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矗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矗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习收获巨大。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习和授导型学习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习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习和探究型学习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习虽然完成了,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三
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教学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堂上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结合自己的单元教学设计尝试了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认识到: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规定了学习者应达到的终点能力水平。教学评价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通常,通过测量来收集资料,但是测量不等于评价,测量是指以各种各样的测验或考试对学生在学习和教师在教学过教学评价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加以数量化,给学生的学习结果赋以数值的过程。
还认识到:教学评价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的结果为改进教学与检验教师提供依据;教学评价的结果为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情况提供反馈;评价作为教学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学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端正教学思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个体的成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从网络中可以摄取教育理念,使教师自我更新成为现实。教师自己写博客的过程也会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发表自己的任何设想,不会有任何顾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找到学习的主动权,让主体意识得到觉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譬如我最初走进“教育在线’网页,结识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能手,了解到了全国各地的课堂改革和教育信息,学习到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路上的著名导师,见解新颖,理论独到,率先垂范,给了我们很多教育经验和启迪。另有迎春花开、一片闲云、新老人、清澈小舟等一大批教育能手常常发表个人教学与管理的见解,构筑理想课堂,交流教育心得,相约在心灵港湾,信息技术成为教育者有力的帮手。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
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更多反思的职业,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出发点。善于反思应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本人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在博客中开设了网上情缘、引经据典、课堂心得、生活品味等栏目,记载了自己日常教学的心得体会、教案设计、生活随感等,还利用信息技术下载一些课堂实录、教育信息、名师博文等,形成了属于个人的教育成长资源积淀,对自己大脑中那些漂浮不定、甚至有点凌乱的思想进行梳理,找出错误的认识或不妥当的观点,从而达到了自我反思及提高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平台和通道
教师要走出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提升理念,拓展视野,在不断地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的发展,必须有专家的引领,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平台和通道。然而,普通教师很难有机会与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想观摩他们的课、聆听他们的讲座,要走很远的路,来去匆匆,花费很大,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只有个别骨干教师才能得到。2009年12月,我参加了在甘肃酒泉中学举办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培训,亲自聆听了中学语文教材主编孙绍振学者的诠释与评析,明白了对教材使用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对教师教研与教学的要求。同时,让我更加密切的与教材主编和全省的教育同仁们有了切磋的机会。
当然,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和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普通教师可以全方位解读名师,体悟名师教学中的精彩,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使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脚步变得踏实而有力。2011年与2012年,我有幸在网络上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实现了与教育专家、学者和名师零距离的对话,通过浏览和阅读这些专家、学者的网络日志,并以留言、回复、评论等方式形成互动交流。的确,在博客这一平台上,教师不再是闭门造车,而能更多地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帮助和引领。这种交流、碰撞与反思,不断的推动着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积累,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和阅读,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通过链接收藏,进行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使之汇集成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进行异步交流,共享集体智慧与资源
篇5
李雯波
二零一六年三月,上海,满城玉兰尽情绽放。
怀着拳拳赤子之心我有幸随德宏校长一行40人到上海大学参加了由上海市政府、政协主办,上海科促会、上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莘越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德宏州中学校长上海培训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我们先后聆听到了13位全国知名、上海顶尖的领导、专家教授和特级校长的专题讲座。另外,还考察了两所学校,开展了4节听评课交流活动,组织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通过短短几天的学习,我对上海市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现状的分析、中西方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放眼中国教育今后的发展走向,令我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在12天的学习中,专家、校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解,旁征博引的论述和教育事例,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令我们全体学员震撼和感动!特别是徐方瞿教授的智慧教育讲座《几何王》及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使我深知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并为我们数学教师教授数学找到了切入点和门径。同时,王厥轩教授的讲座——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使我备受启发,对如何管理我县教育队伍有了重新的认识,为今后如何做好校长队伍管理找到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张恒龙教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及云南在其中的重要性,使我对边疆云南由衷而生出自豪感,也深刻认识到作为德宏的一名教育工作者肩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专家、学者们对上海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诠释,让我们拓宽了教育视野,提升了教育境界,重新领略了上海先进教育观念和德宏教育的差距,并对我今后的工作重心、管理方法有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学员深切地感受到了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教育工作的实际行动和关心扶持力度,我们相信通过此次学习,我们全体学员将会把此次活动所得所获作为今后工作的动力和契机。
云南边陲德宏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通过本次培训我对学校管理,学校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和思考,并对下一步抓好学校工作有了思考:
一、 完善制度、注重管理,加强监督和评价。
一个校长一定要树立全面发展意识、人才意识,素质教育意识、竞争意识。首先从讲发展、讲大局、讲改革的高度来谋划学校的未来。其次,学校要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三是加强对制度落实的监督评价。
二、教育者应该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
作为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管理过程中观念至关重要,只有管理者理念到位,教师才能到引领,教师调整好了自己的角色,不断更新,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爱学习才会从中受益,学生才会得到发展,我们生活的大环境才能得到发展。
三、 学校特色和精细化管理是学校发展发展的重要途径。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随着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全面推进,山西今秋将全面启动高中新课程实验,从九月起将开始全面使用新教材,新纲要进行教学。从六月份开始参加了一系列新课程改革培训,经过短短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所有高中课程教材、课程设置将大“变脸”,学分制、选课制、模块学习、成长记录这些新鲜概念将让高中生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确实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给师生带来了新的体验。“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似乎也成了新课改下所有教师的口号,其中当然包括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传统的薄弱学科,面对新课标,字里行间都充满教师要树立“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略的思路和想法,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提高认识,做好信息技术教师角色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集中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在新课改后成为了必修课,但由于现有的高中评价体制,信息技术仍然是一门远离高考的边缘学科,接踵而来的就是社会的不重视,家长的不关心,学生的不作为。面对这样一种客观现实,要想较好地完成新课标要求的任务,就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二、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研究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上较难的部分,教师要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对教材中操作性较强、实用性较大的内容,教师要适当增加学习内容。如:在教学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增加在网页中插入插件,播放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面的内容。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总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以教材论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差别、兴趣、爱好等,分层设计教学,做到创造性地“传道、授业、解惑”。
三、巧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设置一个好的学习背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能否在课堂的开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首动听的歌曲、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栩栩如生的动画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如在暑期课改培训时专家演示的一堂优质课中,老师在讲“利用powerpoint制作相册”的时候,播放了自己事先制作的一个相册,内容为她女儿从出生到10岁的所有相片,相册在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声中开始播放,学生就象看电影一样,完全沉迷于这种全新的制作方式中,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样就为这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坚持“任务驱动”式教学。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大多不喜欢为自己设疑,甚至以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老师的提问。这个时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量身制定科学、合理、灵活的任务集,使各个知识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这样,通过对学生的任务驱动,使课堂教学在生疑、探疑、解疑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整个课堂显得紧凑而充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章可循、有事可做。
再次,重视“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越俎代庖的现象时有发生。时过境迁,这种传统的教师已成过去,相反,以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身份的教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这样就真正顺应了“教师主为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接受并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高留下了空间。
四、淡化学科界限,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性。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特点,教学中,教者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信息,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实践和锻炼。这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过程中的“信息”,就是指与学生各科学习内容相关的有意义的知识。例如:在运用文字处理软件教学时,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汉字输入、编辑等知识和方法后,如果再让他们反复练习,学生自然会感到厌烦。这时,教师可以巧妙地把学生引到语文课中,如:指导学生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输入作文、古诗,编辑、修改文章,或统一修改教师精心准备的“病文”。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仅可以愉快地完成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任务,而且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信息技术也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学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等。如:学生利用FrontPage进行作品创作时,教师要规定出主题内容,并将要求及标准告诉学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议,不仅仅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参与进来,肯定其作品的优点,找出缺点和不足。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能力。
总之,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新课堂,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合作与共同努力。俗语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只要我们肯下真功夫,一定会取得充满新鲜活力的信息技术新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90
带着惊喜的心情,怀着巨大的探索热情,我们进行了“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及效果研究”课题开发,其间不乏教学激情的迸发,也有对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做出的思考。
结合我校的教学技术能力培训,基于提高教学能力的要求和欲望,为了使研究课题有一定的载体、背景、实践,也为了使研究课题有一定的阶段性成效检验,课题开发组特与校教导处、各教研组校本研究课题相结合,推出“上一节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的整合课”的活动。至此,教学上的一次小小变革在腰山乡第一初级中学悄然地进行开来。
这次变革对笔者触动颇大,以史地政教研组为例,试行准备阶段的胆战心惊,教师的畏难情绪甚至些许的手足无措,让笔者对此改变也缺乏自信。基于此,学校将基点降至会用多媒体,结合课题突破应用难点,而且专门找到信息技术教师和有专长的教师负责有问必答、有惑必解。一方面为了信息教育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兼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即教学模式的转变。
这种“口传手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伴随着教学模式的探索、改变开始了。效果出乎意料,其中教师的参与热情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的探索进行得如火如荼。每位教师都成功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各自学科的整合,而且更深入地进行探究教学模式与校本科研课题,有了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其中不乏褒奖之意。
首先,教师告别了抽象的说教。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教师们集会多媒体的优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画面、优雅和谐的文字,给学生以直观性的视觉冲击,让学生调动视、听器官,在形象生动间感知事物、激发兴趣、引起共鸣、达成认知。信息技术可谓为感性知识教学奠定了基础,是理性知识升华的有力助手,突破了对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考查。
例如,教师讲九年级“可持续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环境问题的几组图片,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震撼着学生的心,让学生于无形间思考: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应如何保护环境?教师慢慢地引导学生,直至结尾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美好生存环境的未来呐喊。这种课,既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为保护好环境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结尾美好图片的出示,结合美妙歌曲的伴唱,让学生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抽象为生动,在本堂课中可谓锦上添花。同时,使教师避免了干瘪的说教模式和妄图用语言准确描绘画面时的力不从心,使教师用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看法,信息技术亦可谓好处多多。
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教师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课型、创设情境,使课堂容量、教学密度明显增大;使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并留给学生创新、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知识有更多实践验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创新的热情。例如,在八年级的“礼貌显魅力”一课,教师创设了一辆公共汽车急刹车的情境,除了字幕,同时伴随解说和刹车声,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刹车的一刹那带来的冲突,学生演示,体会良多。再如,在七年级“珍爱生命”一课,为了让学生体味生命的可贵,伴随飞机航行的画面,出现机长沉重的通告:由机发生故障,可能于五分钟后坠毁,在这短暂的时刻,写下你的生命箴言。人声消失,出现分针紧凑的滴答声……学生们思考着,写下了对生命的理解。警报解除,明显可以看到学生们脸庞情绪的变化,听到他们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
这种信息技术加入政治教学后得到的效果,是说教无法企及的。逼真的情境创设,给教学实践扩充了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技能和经验,使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提升。正所谓“润物有声亦有形”。
再次,通过技术突破,建立网上通道。教师让学生通过邮箱交作业,通过博客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校园网站达成资源共享,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也是信息技术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整合所达到的理想状态,更是教师们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技术、能力跟上时代步伐的见证。
最后,让学生参与课件设计,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教材、参与实践、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促进创新,又可以提高学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篇8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新课程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基本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本学习能力。所以要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还处于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应用水平也停留在那个阶段,所以对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
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在中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既可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又可开设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会带来许多新课题,需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用研究成果引导实践,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只有课程全面整合,才能让全体学科教师都参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以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来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除传授学生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当然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仍是很重要的,是形成信息素养的前提与保证。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3.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
2004年12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出台,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机会,它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是利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一标准的出台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教育技术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方法也是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这一标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的全员培训,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4.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严格按照国家新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和选修课,规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中小学生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篇9
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1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实验的推进,各地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又陆续开始了新一轮教师培训。如何让本轮培训取得实效?笔者作为一名受训者和培训者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开展新一轮培训有所启发。
笔者认为,本轮培训应采用专家解析问题、教材编写者或有经验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梳理、骨干教师讲(说)课、优秀教案交流等形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立体化培训模式,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先进经验的推广进行全方位促进。
专家讲座应重点解析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
新一轮培训工作不能照搬以往培训的模式与内容,因为教师对专家所讲的基本教育思想、教学思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学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所以需要改变讲座模式。专家应该以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为主,着力解决老师们在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深入介绍教育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落实效果,以及目前有何新的突破;另一方面,解答一线教师在思想、方法、教材等方面产生的实际问题,以及出现的优秀案例。
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梳理,在如何提升上多下功夫。
信息技术新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内容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内容的组织方法都有了更强的综合性,其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也有相应的变化。要请教材编写者或者对教材把握较深的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介绍,突出实验基础上的内容梳理,能与已有教学经历的教师产生更多的共鸣。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性梳理,应该在如何“提升”上多下功夫。
新课程强调教学方法是多样化的,也强调每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有其相对性,而不是认定一个模式套用。比如,以前任务驱动法比较流行,则全国上下都用任务驱动法,后来主题教学时兴,而又大都向主题教学靠拢。实际上,每一种方法本身也是发展的,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符合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益。
骨干教师讲(说)课应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各地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经验,通过具体的现场讲(说)课或者播放课堂实况录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能够达到经验交流的目的,起到具体指导作用。
在选取课例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照顾内容特点,既要选取知识类内容,又要选取技术类内容,以便容易看出两类内容是如何处理的;二是要照顾教学方法,尽量选取教学方法不同的课例,以便开拓教师的思路。
交流优秀教案,推动新课程实施。
优秀教学设计的教案交流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可以展示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处理;第二,可以为教师取长补短提供全面的参考;第三,可以通过经典的点评,指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这项活动需要提前通知教师准备,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切实交流,不能形成教师提交了教案后没了下文的局面。在培训过程中,选取优秀、经典的教案进行点评,其他的可以作为培训的后续交流,通过网络进行互评、学习。
实践证明,用过全员优秀教案的交流可以发现很多好的课型,可以更容易让教师了解更大范围内的教师是如何把理念、方法、内容进行统一,如何实施新课程的。
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范文2教师素养主要体现在师德师风上。在教育过程中,师德的弘扬是非常重要的。在新世纪,教师也面临着新挑战,教师不但需要继承发扬传统的师德,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掌握新的知识,更新教育观念。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育人的时候,还必须重视自育,只有这样才能为人师表。
在对师德进行评价的时候,关心学生和热爱学生这个维度是核心。教师关心和热爱学生体现在很多方面。就思想道德而言,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用耐心和细心对那些表现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转化。生活方面,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方面,教师需要认真地指导学生。而想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中去。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1、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师德师风不仅与教师有关,还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如果有好的师德师风,能做到率先垂范,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所教的学生,从而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同时,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有利于带动广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响应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2、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利于学校实现办学目标
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毕业生。教师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另一方面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总之,教师本身的工作质量以及思想素质,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在教育教学时,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法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开展工作都必须遵守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规范教师的言行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教师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都体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上。率先垂范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是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教师必须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具体表现为敬业精神。另外,教师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2、发挥师爱的作用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温暖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笔者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关爱之心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心灵。
篇10
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当今世纪,人类面临着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世界各国面临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的竞争,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因此,各国对教育的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并采取措施试图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让教育走在前列,以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这种形势,探索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
实施课程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师是具体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观念和方法。为此,我积极参加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初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老师几天的细心指导,我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平时自学的和从实践中获得的电脑、网络知识,进一步练习了如何申请电子邮箱,如何用电子邮箱收、发文件,练习了如何申请博客,如何在博客上发表日志,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扩充了好多,仿佛我一下子拥有了整个世界。通过与学员们的交流,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我都能取长补短,大大提升了自我。
另外我还学习并掌握了如何利用Photoshop制作合成图片,如何利用Cool Edit Pro软件,截取mp3中的音频文件,制作配乐音频文件。如何利用flash制作动画,如何在ppt文件中插入flash动画,如何下载文件,如何制作幻灯片等。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我在课件制作、资源收集、网络互动等今后必须或将会用到的教育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了。
通过培训我深深地了解到新教材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在教学软件的控制下,打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课件,部分承担了教师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从“被灌输”状态转向“自主学习”的状态。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把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多言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科整合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也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使之发挥最大的能量,帮助我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报效祖国。
- 上一篇:通货膨胀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 下一篇:家庭年会总结发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